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2024-12-15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精选12篇)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我国艺术设计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发展虽然时间较短, 发展尚不成熟, 而且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严重, 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普遍偏向西方化。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 民族文化风格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将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深入。

一、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

传统民族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具有传承性、包容性和教化性的特点, 优秀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 将对艺术设计产生正面影响。

(一) 传承性

我国传统民族文化源远流长,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攒下来的精华。优秀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能够发展至今, 就是因为它体现出了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 能够鼓舞人心, 促进人的发展。

(二) 包容性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少数民族众多, 每个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 这些文化共同奠定了民族文化的基础。由此可见, 中华民族文化的包容性。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应该不断思考本土文化中的内涵, 尽可能多的表现出这种内涵, 向世界更好的展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三) 教化性

我国的传统文化受到儒家、佛家和道家的思想影响严重, 体现出了明显的教化性特点。传统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中庸, 这些思想深深的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也对现代艺术设计产生了影响。

二、中华民族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 提升了艺术设计的内涵

中华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发展, 增加了艺术设计的表现形式, 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涵。传统民族文化风格转变成为了艺术设计语言, 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精神。随着艺术设计事业的不断发展, 精神语言逐渐融入到了艺术中, 并通过艺术作品展示出来。艺术作品中的精神语言有效提高了艺术作品的的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艺术作品的设计理念。但是在现实的艺术设计工作中, 部分艺术工作者过分的重视艺术的表现形式, 对精神语言有所忽略。

(二) 体现出了艺术设计的独特性

民族文化风格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 是将我国艺术设计作品推向世界的重要方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的独特性实现了艺术作品的个性化, 只有具有创新性、个性化的作品才能够得到人们的青睐, 才能够走向世界。因此, 一定要加强对艺术设计工作者的民族文化教育, 让更多的艺术作品中体现出民族文化风格, 促进艺术设计事业发展的同时,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三、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风格具体体现

民族文化风格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使用, 对传统艺术符号的继承和创新, 对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表达。

(一) 民族精神内涵的表现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 设计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 其中要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对图形、字体、色彩等元素的有效组合, 起到信息传递、文化传播和行为指导等作用。由于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以及近些年来对民族精神的强调, 使得现代艺术设计中越来越重视对民族精神的表达。

比如, 2008年奥运会时, 福娃的设计就充分体现出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我国出土的重要文物——人面鱼纹盆是其设计的最初灵感, 在设计中体现出了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思想。同时在福娃的设计中还蕴含了诸多中国传统思想, 包括了鲤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等。火娃作为福娃中最显眼的一个作品, 红色的设计体现出了热情, 也体现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红色的偏爱, 象征着喜庆、欢乐。福娃的设计深深打动了世界人民的心, 成为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二) 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表现

传统文化发展至今, 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民族文化风格, 也拥有了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蕴, 体现出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许多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中, 都体现出了明显的民族文化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比如, 篆刻风格的“京”字是我们较为熟悉的一件艺术设计作品, 其中不仅体现出了浓厚的民族文化风格, 而且体现出了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尊重。篆刻艺术是一项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 和书法艺术联系紧密, 发展至今已经有三千多年历史。在“京”字艺术的设计中, 充分体现出了篆刻艺术的美感, 整个作品的设计像是一个印在纸上的一个篆刻作品。

(三) 民俗符号的使用

在艺术设计过程中, 面对民族文化应该秉持着继承和发展的理念。在吸收了优良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重新组合, 对民族文化中的内涵和寓意进行提炼, 让其上升到精神思想的高度。在传统艺术设计中, 比如福禄寿喜、年年有鱼、吉祥如意、三阳开泰等元素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 对这些元素的使用较为广泛, 但是并不是一味的复制, 而是一种创新的继承。

综上所述, 由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包容性和教化性, 让它成为了现代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的灵感来源。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使用丰富了艺术设计的内涵, 体现出了艺术设计作品的独特性, 促进了我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全球化发展。艺术设计中的民族风格的体现主要表现在, 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使用, 对民族精神内涵的使用, 对一些固有的文化符号的创新和继承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一.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风格刍议[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1 (01) .

[2]宋羽.论民族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风格体现[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2011 (04)

[3]李涛, 王晓华, 林崇华.构建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的民族哲学观框架导向[J].学术探索, 2012 (02)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2

摘要:传统工艺设计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工艺设计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它不仅吸收了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传承我国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在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源泉,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民族文化更是对我国的传统工艺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工艺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分支,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入了民族元素,使其形成特有的民族标志,使传统工艺设计形成一种民族文化的特有符号,展现了独有的民族内涵.在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的过程中,既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进步与传承,同时又丰富了民族文化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传统工艺;民族文化;工艺传承

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影响,从工具类工艺、传统建筑工艺、雕塑工艺到织纺工艺,编织工艺,在人们的吃穿住行,每个方面都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影响.传统工艺不仅展现着时代手艺人的精湛技艺,还展现着民族风韵,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传统工艺设计过程中的构思,对工艺品造型的设计,融入当地人文地理等多个因素,展现芳华.传统工艺设计中包涵民族文化是社会潮流的趋势,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时代快速发展,人们生活精神世界上的缺失,传统工艺设计的民族精神是重要的填补,弥补缺失的有效措施,是时代赋予中国传统工艺设计的使命,在传承与发扬中,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1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体现

1.1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物质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的工艺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山顶洞人时期的骨针,悠久的历史底蕴,使我国传统工艺的发展迅速,样式多样,在雕塑工艺,陶瓷工艺,饮食加工工艺,传统建筑工艺方面都有辉煌的发展.最开始的工艺作品在设计中民族文化占比不大,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工艺品呈现多样化,传统工艺设计中民族物质文化成为工艺品越来越重要的灵魂,提高工艺品的艺术价值.在传统的工艺设计中,图案精美的双面绣,国之瑰宝的土楼,工艺考究的蓝印花布.这些各门各类的工艺在设计中都融入了民族物质文化,融入民族物质文化成了每一个工艺从业人员在设计理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吃穿住行,都在其设计过程中融入民族物质文化,展现独特的民族文化风韵,对于民族文化传承与发扬做了不可或缺的贡献.传统工艺在完成后,样式、材质、图案都带有浓厚的时代气息与文化发展潮流,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文化发展.对于工艺设计来说,民族物质文化是不可缺少的灵魂,设计的源泉,丰富了器物本身的艺术价值,同时还使设计者得到思索,探寻文化发展的道路.传统工艺流传到现代社会中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其重要原因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独特民族物质文化,设计理念不断更新.民族物质文化对于我国传统工艺设计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独特的文化潮流.我国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是我国民族物质文化几千年的印证.从传统工艺设计的理念中凸显了民族问物质文化的重要性,促进我们在工艺的传承中时刻注重文化的传承.

1.2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体现

传统工艺的设计不仅局限在民族物质文化中,随着我国民族历史文化的发展更具文明性和艺术性吗,传统工艺设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物质生活,还升华了人们对于精神领域的追求,无论是人们重视的宗教风俗,信守的哲学理念,地域内的语言文学,都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出现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并通过工艺品表现出来.传统的宫扇在设计上加入了前人的诗歌;雕栏玉砌的宫殿在设计过程中,加入了神话文学的因素,使其具有独特的吉祥寓意;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工艺品不仅仅具有观赏,使用的价值,还反映其时代的艺术造诣与社会风气,使这些工艺品成为独特的中国符号,流传于海外的陶瓷,银器,玉器,丝绸其造型样式,都成为了展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平台,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画图,更是对于文化发展的思索.纵观世界的工艺品发展都是多元化,吸收与发展,加入其民族精神文化,使工艺品不同于其他,独树一帜.经济的发展促进文化的发展.如果传统工艺设计只是简单的模仿创造,不注入民族文化精神,抓住时代脉搏,没有深刻的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所创作的工艺品随着时光消散.所以传统工艺设计中加入民族精神文化,不片面追求数量,注重精神内涵,才能在时代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我国传统工艺设计还体现在各民族风俗节日、语言文字等精神文化,古有屈原投河端午纪念节流传至今,划龙舟、吃粽子是端午必不可少的,“龙”在我国民族历史文化中国占据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我国的“龙图腾”,龙舟的传统工艺建造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信仰,龙舟精神体现了我国民族团结一致、拼搏向上的积极特性,端午又叫粽子节,粽子包含我国对古有食技的传承,对美好希望的精神祝福.回族是除汉族以外人数最多的民族之一,他们有特有的文字符号、语言符号,在门口的春联,包括长辈写的祝福语大多是回语,文字这种传统工艺设计是每个民族特有的,代表了民族历史的传播与不同.我国民族文化具有包容性,每个民族风俗语言都是不可缺少的,民族传统工艺设计正是对民族精神文化的发扬与传播,是连接各民族的精神纽带,使我国民族文化更具凝聚力,五千年上下历史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

2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2.1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现状

数字时代的到来,高科技产品的广泛应用,手机成为人民必不可少的物品的同时,丰富多样的传统工艺品的正在逐渐减少,传统工艺设计反应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以传统文化作为工艺品的底蕴,而传统工艺的没落,使民族文化传播发展的土壤缩小,是时代更替带来的弊病,对我们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也是一次难得机遇.在社会倡导多元化的同时,被挤压的传统工艺正是可以抓住机会展现民族美丽的机会.传统工艺的灵魂在于设计,只有不断提高我们的设计水平,才能逐步提高传统工艺品在市场的比重,加大影响力.随着社会变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未来的趋势.传统工艺设计是影响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因素.

2.2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中的传承方式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种工艺可以流传至今的重要手段,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又分为物质传承与精神传承.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传承是保证工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传统工艺设计对于整个工艺品来讲是它诞生的灵魂,加入了民族文化元素则是保证艺术品蕴含丰富价值,经过千年岁月的洗礼,仍永葆生机,展现穿越千年的东方文化魅力.其重要方式就是直接将民族物质融入工艺设计中,直观体现其民族文化精髓.如云南独有的蜡染工艺品;南彝族的路南挑花;别致精巧的傣族竹编;玲珑巧制的苗家银饰,还有壮族绣锦.都采用直观的视觉感受,将民族特有的物质文化,化入工艺设计中,在工艺成品的时候给人强烈的民族观感,让工艺成品在众多工艺品中凸显民族特色,彰显民族文化.这种能给人强烈民族观感工艺品,在其设计中融入民族文化就必不可少.所以流传至今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更好的传承了民族物质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永葆生机,不在时代中被淘汰.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方式,是在对工艺品的设计中加入民族精神文化,这不同于民族物质文化直观的出现在工艺品外表,而是深刻理解每一个工艺品之后领悟的内涵,它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一个民族精神的`内涵.流传世界的中国瓷器,每一个工艺设计造型的考究,时代精髓的融入,民族文化的传承,让瓷器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流传至今;新疆地毯的造型多以民族特色为主,再设计融入了民族精神文化,线条,造型都以新疆地区的民族风为主,在外表下蕴含深刻的民族精神文化.时代的潮流,世界共性的突出,更需要我们对于传统工艺设计传承民族文化,不论是在民族精神文化还是物质文化方面,凸显我们的民族个性,使世界文化趋向多样化,繁荣化.

2.3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关系

民族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推动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源泉之一.而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发展,民族文化的发展,能为传统工艺设计带去新的灵感,从而激发创作者用更多元素,更多的方式创作带有民族文化的工艺品,相辅相成.传统工艺在现代社会的弱势,更多数字化的高科技产品等充斥我们的生活,更需要迫切的加强传统工艺品的核心竞争力,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魅力与传统工艺设计上的互补,可以弥补这种缺陷.传统工艺设计也是传承民族文化最好的方式,在设计中融入民族精神,使设计出的传统工艺品在数字时代保持自身的魅力.这种不可分割的关系使民族文化与传统工艺设计紧紧相融.传统工艺设计的历史悠久,经过不同时代的演变,面对现在严峻的考验,正是再一次融合民族文化与传统工艺设计的机会,使传统工艺重新焕发活力,而不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淘汰.民族文化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传统工艺的发展是受民族文化影响.传统工艺设计理念的更新进步,促进工艺品价值的提高和多元化发展,提高了传统工艺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传播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我们要加大在传统工艺设计方面的民族文化比重,推陈出新,创造出带有民族气息的工艺品.同时加大民族文化自身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对于外来优秀文化的借鉴也必不可少,这样才能繁荣民族文化,拓宽传统工艺设计者的思路.这是发展文化经济政治一条必由之路.

3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发展

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中的发展是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使我们要注重传统工艺的发展,立足现在,长远考虑,紧紧围绕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传统工艺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民族文化的研究,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精神文化,都要考虑在内,深层次多方面在工艺设计的理念中体现.传统工艺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体现更要继承,创新,保证传统工艺设计出的工艺品是创新的,有活力的.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的道路面对很多考验,在民族文化中发展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壮大自己的竞争实力.很多传统工艺设计偏离了民族文化的方向,使创作出的工艺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消散.目前的中国传统设计一部分保留了民族文化,但比重小,没有走上世界舞台.在各个民族地区流行,成为旅游纪念品.我们应该坚持传统工艺设计走在民族文化方向,精心创作出属于民族、属于世界的传统工艺品.让民族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日常通过工艺品的设计的方式让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这样是良好的发展方向.传统工艺设计中融入多民族的文化是另一种发展方式.文化不是单一的,社会倡导的文化多远化,正是传统工艺发展的契机,利用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与共性,将多民族文化融入在一件工艺品中,是一条创新发展的道路,同时也发扬了多种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展现了多民族风情.由于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有多样性发展,所以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发展的潜力巨大,融合的民族风情也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4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民族风慢慢开始成为潮流,甚至一些民族风的服装成为了奢侈品.世界时尚流行中开始渐渐的加入了中国风.中国则在传统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中重点推出了民族风,创作出属于民族的,属于世界的民族风工艺品.这是我们当代的人的一种精神物质财富.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中,各个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在今天慢慢地展现,传统工艺设计的趋势是朝着民族精神物质文化方向发展更有优势,不但传统工艺的民族化,世界工艺品的中国风,都提醒我们要把握住民族文化的基本方向,传统工艺向民族文化发展.国外艺术向中国的大量引进,给我们传统的工艺品造成冲击,竞争工艺市场.在市场浮现更多外国的工艺品.在这种略被动的局面下,传统工艺设计如果被动模仿外国工艺品,抛弃我们自身独有的民族文化,就会失去我们原有的创作传统工艺的根基,是我们传统工艺设计理念的一种退步,失去了民族个性.传统工艺设计要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让设计语言不单调,不苍白.就要把我们的传统工艺设计建立在我们自身有独有的民族文化中.探寻民族文化中独有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发掘民族艺术价值,吸收民族文化精髓,在结合外来有机结合,使传统工艺品焕发新的生机.探索传统工艺设计在民族文化方向下的多元化,不断地深入,摒弃一些陈旧的观念.

5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传统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的融合方式不尽相同,每一个工艺品,无论是什么用途的工艺品都有它自己与民族文化融合的方式,吃穿住行每一种类的工艺品都有民族文化融合的痕迹.独特的民族服装上,每个带有民族特色的图案,颜色,宗教信仰,有特殊意义的祥纹;瓷器的线条,选用的图案,烧制的方法;丝绸的制作过程,精美的纹样;这些都在每一步都体现了创作者在设计中融入了民族精神物质文化.传统的工艺设计与民族文化有规律的融合,其选材来源于民族的风土人情,是对民族文化的一种继承与发扬.这是中国创作者对文化的尊重.融合方式的多样,使传统工艺品具有浓厚的民族特征,融合的过程中,工艺创造越来越趋近于民族化,是传统工艺创作者对于民族的认同.当工艺成品时它不仅仅代表一些民族简单的符号,标志,交易的货物.是具有民族特征的,向世界展现民族文化底蕴的,反映独特民族精神的一个窗口.是中国传统工艺设计创造者走向属于自己一条路的开始.传统工艺设计对民族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凸显了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在世界发展的大潮流中,我们要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注重传统工艺设计的发展,在民族文化的引导下,更好的在传统工艺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因素,使我国的传统工艺设计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世界舞台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号.

参考文献:

〔1〕芦苇.潞绸技术工艺与社会文化研究[D].东华大学,.

〔2〕谭有进.平面设计的民族化表现[D].中央民族大学,.

〔3〕张西昌.传统手工艺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3.

〔4〕潘天波.汉代漆艺美学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陈少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化传承与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

〔6〕马志颖.民族中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文化选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7〕潘秀梅.设计视野中汉中“非遗”的保护与传承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4.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3

【关键词】现代艺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相关性

在世界文化交流平台预见扩大的今天,西洋文化受到国内大多数年轻人的热捧,当代年轻人以国外艺术为学习对象,着迷于西方古典文学的思维,在这一大时代背景下,使得中国国内的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抨击。但从2008年我国举办奥运会以来,便提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使得中华人民对民族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大幅度的增加了我们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正式基于此次契机,能够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图形和符号,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艺术设计者们所青睐。本文主要将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相结合,来阐述构建新型艺术设计风格的重要意义。

1.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的阐释

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象征,已被时代贴上了历史独特的标签,民族文化不仅是推动历史不断前行的动力,也是艺术作品的象征。符号代表的是一种象征性作用,同时带有一定的思想意义。众所周知,民族文化符号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所亲睐,他们认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无论是衣服还是首饰等日常用品中,拥有与民族文化符号相关的图案即使时尚的。因此,民族文化符号在不断走向生活、走向更关阔的舞台。民族文化符号顾名思义是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一种象征性图形,其分类也是不胜枚举,如:能够代表我国传统文化的长城、具有古典意义的十二生肖以及代表吉祥寓意的龙凤呈祥等图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符号被广泛的应用。无论是建筑领域、绘画领域还是艺术设计领域都涉及到民族文化的符号。尤其被着重于应用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结合符号的运用丰富了现代艺术品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能够突出民族的文化韵味。

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含蓄性,将此特点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从分的表达出中国人的含蓄、低调及内敛等特色。其次,中国的传统文化追求的是以形传神,通过设计者对该作品的雕琢,能够精准的表达出创作者的情感,这种把客观事物与主观情感相结合的创作更能深刻的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例如:在200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的火炬上设计了祥云的图案。总所周知,祥云的文化在我国已具有千年的历史,而其也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其寓意也是来源于中国的五彩祥云,代表好的预兆,表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将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仅蕴含了美好的寓意,同时使得整个设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更加浓烈及富有意义。

2.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的应用

现代艺术设计所采用的理念是将物质精神文明与科学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有史以来,设计者们都在秉承着传统文化的教育思想,追随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进行艺术设计。设计者们通过深入的观察、理解,应用他们独到的艺术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两者完美的结合。我国是一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拥有许多就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物与建筑,如:皇家园林、颐和园、石窟壁画等自然奇观,设计者们在身临其境的观察后,通过自己的感受和领悟将民族的文化的精髓设计到艺术品中。设计者们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通过联想的抽象思维模式,将两个相关联的物相抽象的联系在一起,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之后设计者们再通过对新形象的创造,以实现图形并茂的艺术效果。

民族文化符号具有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性,将其运用到现代艺术设计理念中可以增加艺术作品的文化感和厚重感。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应用民族文化符号,既要突出历史韵味又要凸显现代艺术设计的审美,有机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取其精华,将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关于艺术的设计已是经过多年的演变,其本身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形式,但这些理念中有些思维陈旧,早已脱离了时代的步伐,因此,追求创新是现代艺术设计者们的共同目标。民族文化符号同时存在同样的问题,有些符号面临着被时代的淘汰和取代,所以,我们应抽出这些符号中原型的那些经典的元素加以秉承,并赋予其民族文化符号的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突破创新就是极其重要的部分。

3.结语

民族文化符号是我国历史留给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在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中融入民族文化符号的元素,不仅能够秉承中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在设计中加入新的元素进行创新之作,从而使得传统文化得到发扬的同时还适应了时代的审美需求。通过这一新型的艺术设计理念,使得民族特色元素得到更完美的发扬和传承。 [科]

【参考文献】

[1]曹梦依.分析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才智,2013(35).

[2]王璐.民族文化符号与现代艺术设计[J].大舞台,2014(08).

[3]张志文,李志.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1).

[4]孙磊.浅析现代艺术设计与民族文化符号[J].鸭绿江(下半月版),2014(03).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4

关键词: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艺术设计,民族文化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蕴含着民族特有的历史与文化, 包含着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字符号、民族的图腾符号等。在现代生活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现代化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逐渐应用到现代化的艺术设计当中, 提高了现代化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设计风格以及民族底蕴, 促进了我国现代化艺术设计的发展[1]。

一、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

在现代化的生活中, 由于人们过于追求物质生活、享受生活, 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造成迷失的现象。现代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 赋予了传统民族文化新的血液, 同时也丰富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有利于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传递。每一个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表现形式都是不同的, 例如有图像符号、风俗符号、图腾符号等。每一种文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只有通过对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研究, 才能了解每一种文化符号的意义, 这对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有一定的帮助。

传统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 传统民族文化具有传承性, 而现代艺术则是随着时代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对于设计师或者艺术家来说, 无论他们从哪一方面进行设计或者持有怎么样的艺术观点, 其作品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看到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子。由此可见, 传统民族文化在设计与艺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运用[2]。

二、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方法

艺术设计中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 体现出现代人们对传统民族文化的需求, 也传递了传统民族文化精神。近几年来, 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已成为艺术设计运用的热点, 导致大多数设计师与艺术家们无论在设计什么作品时, 都会运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 致使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出现乱用与滥用的现象。然而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使用方式主要体现在:“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和现代艺术创作中偏重使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三者体现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的不同风格与文化底蕴, 促进了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与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传递[3]。

1.“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

“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是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思想理论, 融合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 走出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之路。“西学为体”的设计方式是哲学家李厚泽在《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中提出的。“体”主要体现在艺术设计的原则与实质上, 其强调的重点在于设计的“用”上。通过“西学为体, 中学为用”的方式, 改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 将西方文化的精髓与独特之处与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相融合, 寻求适合我国现代艺术全球化发展的方法, 满足现代艺术设计发展的需求。

2.“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是指我们可以采纳与接受不同地区与国家的文化精髓, 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促进了文化全球化发展, 使“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得到人们的关注, 改善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单纯的表现形式, 使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现代生活中, 我国的艺术设计作品当中的表现主体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符号, 然后应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与设计理念的优秀作品有很多。设计师与艺术家在艺术设计中偏向于“中体西用”, 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和谐、神韵与永恒等象征运用到艺术设计当中, 创作出具有中国民族精神与民族韵味的经典艺术作品[4]。

3. 现代艺术创作中偏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运用

民族即是国家的, 国家是世界的。传统民族文化符号是中华民华五千年文化精神的一种表现形式, 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发展, 改善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给艺术带来的单一性, 增添了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与设计内涵。例如在西方国家, 西方人认为龙是一种背上长着翅膀、口中喷火的巨大蜥蜴, 是一种凶残动物, 代表着残暴、恐怖与罪恶。而在中国, 龙是由远古的图腾崇拜演变而来的, 是高贵身份的体现, 象征着权利、地位与财富, 具有吉祥如意的意思。龙的职责是降雨, 所以对于农业民族来说, 龙就是上帝, 主宰着农民的生活。在现代的艺术设计中, 无论是设计师还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时不但要做好传统民族文化的传递, 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 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 使艺术作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

总结

灵感来源于生活, 艺术离不开生活, 生活离不开文化。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博大精深, 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也是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象征。通过对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学习与研究, 可以为艺术设计提供设计灵感与设计元素, 将艺术设计转向民族性方向发展, 有利于民族精神的传递。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可以激励与启发人, 将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到现代化艺术设计当中, 不仅可以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 还可以提高现代化艺术设计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5]。

参考文献

[1]张志文, 李志.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研究[J].现代装饰 (理论) , 2012, 11 (15) :222-223.

[2]程素娥.传统民族文化在中国艺术设计中的渗透[J].艺术科技, 2013, 08 (15) :252-253.

[3]张黎.从民族性到民族化——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运用的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与设计版) , 2009, 03 (15) :133-135.

[4]李丹.艺术设计中传统民族文化符号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 2012, 05 (25) :86-87.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5

【摘要】包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目前,许多院校对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创新应用的系列教学研究还很缺乏。民族文化不仅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素材资源,还影响着包装设计的走向与未来,鉴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一直是包装设计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包装设计;民族文化;创新应用;教学研究

包装设计这门建立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基础上的学科,随着民族风潮流的涌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如何让学生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如何引导学生在包装设计中创新民族文化应用?怎样才能让民族文化艺术在包装设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满足知识经济时代对包装设计课程的核心要求,已成为是当前包装设计教学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教育资源现状和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让民族艺术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更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觉地将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和视觉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设计出更具鲜明和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就如何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实施民族艺术文化创意教学,怎样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和研究课程考核方法等展开探索与研究。

我们主要方式为秉承“模块”教学方法不动。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发挥创新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功能性与实用性,为社会提供更多有实战力的设计人才。

(一)传承

包装设计的进步和发展,是建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一项很重要的功能。运用于生活中的包装设计不仅传递商品信息,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包装设计作品成功的关键。没有了民族文化,包装设计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和感染力。加入了民族文化信息的包装设计作品,能引起人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好感。因此在包装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强化民族文化的信息传递功能,让民族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包装设计。

(二)融合

民族文化有区域的限制,它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它呈现出来的是部分人、部分地区的观念和喜好。而包装设计是一项面向社会的,服务于大众的行业,包装设计作品必须以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为基点,力求满足大众需要,适用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

包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除了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外,还需要兼容并蓄与多种文化潮流融合发展,在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携带丰富的时代气息,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经济潮流的作品,才能使作品更具活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作为重要过程,找寻民族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切合点,赋予传统民族文化以国际特色,让我们的包装设计产品以民族的特性和风格走向世界。

(三)创新

艺术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惯用的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艺术的灵性。创新是事物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对艺术设计课程而言,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作用,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创新的表现

如果说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教学的基础,文化融合是包装设计教学提升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少数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学中的创新应用则是课程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广西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艺术优势的内容结合到包装设计课程中,构建起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和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相契合的教学模式新框架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对广西民族艺术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无法深入研究传统民族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灵活多变,基础建设完善,这些条件都适于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使学院课程体系更具新颖性、前沿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然也有其解决方案。

第一,在课程初期,以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带领学生从博物馆的参观开始加深对壮族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针对每一件作品从其纹样造型、色彩、材质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初步掌握壮族艺术元素和现代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

第二,在而后的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不断重复强化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以及到各高校和民间艺术团体进行交流,或参加展览赛事活动,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其包装课程设计作品中。

第三,把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带进设计项目实践和包装设计毕业创作。进一步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使少数民族艺术与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兼收并蓄,使设计作品能基本符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课程成果、教学评价与国内外设计比赛相结合,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包装设计是一门要运用到生活中的技术。针对包装设计专业开展的教学工作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理论用行动阐释,彻底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带领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各项设计比赛,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专业的汇聚多种文化的舞台来展示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对课程成果的鉴定,教学质量的评估,将不仅仅局限于一张简单的试卷,几项简单的作业。而是侧重让学生在实战中去得到历练,开阔眼界,对行业的时代趋势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走出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误区,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以便取长补短。

艺术设计比赛是一场不同观念、不同立场、不同文化、不同创意交相争锋的盛宴。在这个赛场上,思想得到解放,创意相互碰撞,理念相互沟通,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灵性。

三、具有广大的市场研发潜能,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参与教学成果

在面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东盟贸易背景下,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发挥企业市场研发潜能,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是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校企结合是一种把教育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学校的教育和校外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工作需求去改良教育,以教育的完善去促使更好的工作。把这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还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实现校企共赢。

四、结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包装设计的进步,对包装设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为响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号召,包装设计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展现更强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用更独特的创意形式凸显民族文化独特性与感染力。

包装设计专业课程,在这样大背景下,更应该寻求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教育创新,并进行多方面的调研、改制等。在遵循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制定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精品课程和专业。其研究成果,可以转化为体现社会效益的经济成果。

参考文献:

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篇6

关键词: 古老民族; 文化心理; 艺术沉思; 《四世同堂》

老舍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其毕生著作无数,经典之作广为流传。《四世同堂》是老舍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民族大灾难下诞生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长篇著作。该著作一民族危亡时期为背景,基于传统民族风俗,对当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充分展现,深度剖析民族的心理弱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深刻的民族精神。

一、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揭露探索

《四世同堂》中,老舍以其细腻的描写和生动地表述,对民族文化心理进行了揭露和探索[1]。在著作中,老舍将民族文化心理,以三个类型的人为代表,进行了细致的表现。第一,为民族的基奠,这些人主要处于社会的中下层,其身上具有良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能够在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保持不屈的气节。例如宽容慈善的祁大爷、善良坚毅的祁天佑太太等。同时,在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的同时,老舍也揭示出了其身上存在的矛盾。例如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祁瑞宣,明明具有抗日的愿望,却因其长期处于传统思想的影响下,无法突破自我,最终苟且偷生。第二,为民族败类,这些人虽然背景、个性各有不同,但是都全身充斥着封建升官发财的思想,不顾国家危亡,只顾自身利益。例如冠晓荷鞭笞自己老婆的遗骨,只是为了能够获得一个官职。老舍在文中,也对这一类人既希望获得权势,又甘心被人踩在脚下的奴性进行了抨击。第三,为民族精英,这些人既有投身抗日的愿望,又有奋勇向前的勇气,能够不惜以身殉国,而挽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例如祁瑞全,抛弃原本平静的生活,甘愿为民族危亡而坚强抗争。老舍通过对这类人的塑造,与前两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现了对传统民族心理弱点的批判和反衬。

同时,在著作中,老舍也对民族心理弱点的根源进行了探索,认为形成这一弱点的主要原因包括传统封建家庭制度影响、以儒家为主导的文化影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等。老舍以四世同堂的家族为主线,从其兴盛到分崩离析展开描写,试图告诉人们,在国家危难中,为维护传统封建家庭制度而苟且偷生,最终也只会是自取灭亡,只有投身于抗战事业,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平安。传统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动荡的时代下是不可行的,真正的治国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不是在亡国后再想着修身便可以实现的。而所有这些对民族心理弱点根源的探索,也都充分展现了老舍本人的爱国情怀。

二、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艺术沉思

《四世同堂》不仅仅是对民族文化心理的剖析探索,更是一种艺术沉思[2]。这部著作中,没有过于浪漫的色彩和美妙的幻想,完全是基于国家危难背景下,通过现实、矛盾来对不同的人物心理行为进行生动展现,将人们真实的心理和内在思想充分展露出来,无论是不为人知的丑态还是令人钦佩的气节,在著作中都显露无疑。而这种剖析方式,在民族心理的表现上,更显得真切生动。

习俗是一个民族面貌的重要构成部分[3]。老舍的《四世同堂》中,也通过对传统习俗的描写,以冷嘲热讽相结合的方式,揭示了民族文化心理。例如在著作中,曾经描写过北平端阳节,瑞宣在已经面目全非的街市中买了并不好吃的五毒饼,并对以往北平节日习俗欢快的场景进行描述,展现出当时人们内心的凄凉。并通过描述瑞丰和晓荷两个无耻至极的人,竟令日本人感动到不知怎样处置他们,而展现出民族渣滓的心理丑态,以嘲讽的笔触,充分显示了老舍本人的爱憎情感。

老舍也在描写中,试图通过塑造的人物或是直接通过自己作出相应的议论,试图通过笔墨,对古老民族的文化心理予以改造。由于老舍所处的生活环境距离真正的战争生活具有一定距离,因而在民族英雄和民族渣滓的描写上,还略有不足,但是对民族基奠的刻画可谓入木三分。其以熟悉的北平生活经历,对著作中的人物心理及行为进行了成功塑造,并对中华民传统美德和文化心理进行了艺术沉思,也为一众后人提供了思想上的启发。

三、结论

老舍的《四世同堂》,实质上就是对一个古老民族文化心理的剖析探索和艺术沉思,通过对中华传统美德和封建思想的双重描写及对比,将民族心理弱点充分揭示出来。作品极具民族特色,描写生动,笔触细腻,对民族心理遗传病进行了深度剖析和评判,于后世有重要借鉴意义,可堪称为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参考文献:

[1]李钧.塑造“地道的中国人”——论《四世同堂》人物形象及老舍的小说美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3):10-36.

[2]骆名霞.从四世同堂谈老舍笔下的国人形象[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5(5):126-128.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7

一、我国的民族文化的含义

我国民族文化包括有音乐、舞蹈、戏曲、雕刻、园林、书法等方面的不同文化内容, 这些文化通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 谱写出中国历史的辉煌灿烂, 也透露出中国的文明国家历史底蕴。中国的民族文化艺术具有较浓郁的乡土气息, 艺术形式、内容比较贴近人们的生活, 这也使得中国的民族文化为世界人民广泛接受和喜爱。正是由于这些特色, 中国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中, 往往在不经意之间就会将其运用到作品当中, 使作品更贴近人们地生活, 易于被大众所接受。中国的民族艺术文化丰富多样, 题材众多, 具备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独有特征, 也是其他国家文化不可代替的。因此, 在美术设计教育的过程中, 应当教育学生在艺术创作中与民族文化相结合, 注重文化的传承。

二、当下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艺术缺失的原因

1. 课程安排不合理

当下的美术教育因学校的大量扩招导致学生人数众多, 课程安排不合理, 无法满足学生对于美术艺术的渴求。在学校的主修课堂上, 学生不单单要学习美术设计课程, 同时还要兼顾到其他的公共课程, 使学生无法将时间、精力集中在艺术创作中;同时, 学校中多数教师在授课时, 讲授大量国外艺术风格及绘画创作技巧, 对中国艺术作品、流派、作品风格一带而过, 这就造成了我国民族文化元素在学生创作运用中的缺失。

2. 缺少硬件设施

部分在综合院校中开设的美术设计专业, 因为学校的性质或特长专业的原因, 对于美术课程的经费支持较少, 导致美术设备、教学用具无法满足课堂的要求, 教师将本该动手实践的艺术流程控制在书本上, 特别对于国画、雕塑的专业学生来说, 硬件设施的不齐全往往造成了学生不愿意去深度钻研专业, 更不要提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

3. 学生的意志力和态度不端正

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必须要一点一滴, 深入探究。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 更多的是缺少对知识, 特别是中国民族文化历史知识钻研探究的精神, 大多数认为外国美术设计比中国民族文化艺术设计要简单的多, 从而放弃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

三、如何将民族文化艺术与美术设计教育相结合

1. 重视民族文化艺术, 培养学生对其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将民族文化艺术纳入学习任务之中, 专人讲授民族文化艺术, 用不同的作品、时代、人物、事件等方式向学生了解民族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慢慢形成自我探究的意识。艺术创作的灵感无非来自两种渠道:第一是听别人讲述, 或者听到教师的讲授受到了深深地震撼, 从而产生艺术与现实的碰撞, 成圣艺术灵感;第二种就是通过自身体验, 比如经历过某个事件或参观过某个景点, 在艺术创作中突然呈现出来, 往往就成为了作品的创作源泉。无论是他人讲述还是亲身体验的灵感, 都需要将作品进行文化丰满, 使作品蕴含更深层次的意义。教师在对民族文化艺术的讲授时, 可以结合书本, 还可以适当结合现实, 带学生亲身体验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历史, 如敦煌莫高窟, 博物馆对于历史的陈述等等, 慢慢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灵感, 完成从书本上的干瘪知识转化成为生动形象的艺术作品, 让学生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到作品当中去, 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2. 平衡中外民族艺术, 继承并发扬中国民族文化艺术

外国的文化艺术往往会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认为只要是外来的都是好的。在这一点上, 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 应当将中外民族艺术进行简单对比, 明确两者的优势和差异性, 杜绝崇尚国外文化而完全摒弃我国的本土民族文化现象。国家提倡高校教育学生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并将其继承发扬, 学校作为培育人才的基地, 更应该将民族文化艺术融入到美术设计教学的课堂中来, 使学生在常规课堂上将我国民族文化继承并发扬。

结束语

将民族文化艺术与我国美术设计教育相结合, 必将得到有效的回报, 具有重大历史意义。中国民族文化汇聚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底蕴, 流传着数不胜数的艺术瑰宝。各大高校在培养学生美术设计的教育中, 多注重民族文化艺术与教育相辅相成, 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 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 令学生继承并将民族文化艺术发扬光大, 从而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冰, 崔党辉.浅谈美术设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艺术[J].华章, 2013 (20) .

[2]肖振萍, 彭辉华.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缺失因素与传承对策研究——以大理中学为例[J].学术论坛, 2011 (15) .

[3]王飚.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美术教学[J].南昌高专学报, 2010 (10) .

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审美 篇8

民族声乐艺术实践的深入必然激发理论层面的探究。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的综合构想, 其目的在于正确选择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参照系统, 满足社会群体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 引领民族声乐艺术与文化、演唱与创作, 传承与发展的方向与期待。

一、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审美的本质

审美知觉是在感性知觉、认识外界环境及其事物的美的能力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对人的精神方面的作用不能像行为学那样简单地按照刺激反应公式进行, 文化环境中的美学因素需要经历一个相当复杂的心理过程, 需要经过人的大脑这个中介环节。人对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是遵循一个普遍原理:它是创造的、变化的、不是既定不变的, 是连续不断地运动的过程, 不是静止的结构。

在民族声乐艺术的表达中, 的确可以越显出人类生命感受的基本脉络, 一部作品是否能获得文化美感, 一方面取决于其客观美学特征是否充分具备, 这是先决条件, 另一方面还需要有欣赏者的心理活动, 人的内心产生美感效应。这二者缺一不可, 互为条件, 审美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 要经过反复的学习过程。审美情绪以精神情感为背景, 生存欲求以人类艺术本能的自然追求为基础, 崇仰意象以信仰追求为主体, 三方面相融合。

二、民族声乐审美的核心

如果说咬字发音是民族唱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的话, “音心对映”就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审美的本质核心。《音心对映论》中对“音心对映”的解释是:“音”, 作为音乐艺术的物质性审美客体要素, 自成系统, 内存规律。音系统的规律是“比音”;心系统的规律是“ (而) 乐 (1e) ”。音、心两个系统经人体、乐器、空气等运动的中介, 就构成一个大的有内在联系的音心对映系统。音系统是物质的、客体的、现象的动态存在;信息同时是精神的、主题的、本质的动态存在。音心对映系统, 是物质与精神的辩证统一, 客体与主体的辩证统一,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统一, 结果与原因的辩证统一, 手段与目的的辩证统一。简而言之为音与心的辩证统一。这里“音”是形式, “心”是内容。音乐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以特殊的系统运动方式结构, 统一在自然历史的时空之中。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反映中华民族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音乐表演形态, 很容易使我国声乐爱好者产生共鸣, 并会得到肯定性接受。

三、民族声乐审美的文化意蕴

我国声乐艺术表现等方面, 与西方声乐艺术有所不同, 首先它不是以“真”为艺术宗旨, 而是以写意式的“韵味”为核心。韵味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生命所在, 无韵即无艺术可言。韵味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美学品格, 具有民族特色鲜明的审美精神。

中国民歌是从文化创始之初就同时产生了, 作为中国民族声乐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民歌, 存在着与民众文化生活演进最密切、最直接的关系, 民歌中至今保留着民族生存过程中的最基本、最精炼的信息。我国有56个民族, 这一点构成了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样性风格因素, 很多方面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应该是多姿多彩各有所长的。

从古至今, 中国传统戏曲的创作和演唱从来没有因为时代的变迁和舞台的迁移而忘记对韵味的不懈追求。民歌在奠定基础的同时, 与传统戏曲结缘, 韵味作为中国戏曲艺术创作和演唱的优秀传统被传承和保留下来, 作为一种美学思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国民族歌曲、歌剧、演唱艺术, 它为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直接营养。

四、民族声乐中的宗教因素

歌唱的出现与存在就像人的出现与存在, 蕴含了很多自然的奥秘。古往今来众多学者的不懈省思与探索, 并带来许多重要的学术进展。中国声乐艺术在整体文化特征上, 以歌曲文学为例, 一是尤为重性情, 二是喜以自然为题材, 借景抒情, 三是尚简易。

在中国, 宗教文化一方面直接促成了传统戏曲, 另一方面也哺育了大量雕塑、壁画和建筑艺术。宗教不仅成为艺术孕生的母体与土壤, 而且直接与艺术创作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成为艺术发展的无可无争辩的因素。所谓的宗教世界, 是一个信仰的、信念的世界, 而不是知识、概念的世界。民族声乐艺术的欣赏性介乎信仰性和知识性之间, 从这个意义也可以说,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模仿与灵感也是统一在一起的。民族声乐艺术与其他文化艺术相比除了具有整体性、无形性、后效性等属性之外, 显然它还具有重复性、娱乐性、社会性、政治性和精神性。民族声乐艺术通过人的直接或间接的行为方式, 运用语言、歌唱及形体表演、音乐结构、音乐逻辑手法及手段, 传递流动的声音信息, 让欣赏者在源源不断的歌声中, 在心里经过审美认知、审美创造、审美判断、审美享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后, 得到精神愉悦和精神慰藉。

参考文献

[1]邢延青.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研究.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2013, 1.

浅析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特征 篇9

一、包装设计与民族文化

包装设计顾名思义, 就是指选用先进新颖的包装材料, 通过精巧精湛的加工工艺, 对产品视觉外观、容器造型和纸型包装结构进行的美化装饰设计。包装设计通过新颖奇特、兼备形式美特征的各形态要素, 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具有保护促销商品、传达信息、方便使用运输、提高产品的审美特征和附加值的功能, 综合反映产品特性、品牌理念、文化定位和消费者心理, 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欲望。

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促使现代包装设计成为文化符号的一种重要承载体, 包装设计以生活为出发点, 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为导向, 从民族文化中吸取创新的灵感, 在设计实践中传播民族文化。探讨包装设计的民族文化特征, 需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古老文化艺术、传统美学和工艺美术, 结合时代特征、高科技手法及全新的设计表现技巧, 更好地发挥包装设计的实用功能、审美功能和艺术功能。

二、民族文化特征在包装设计中的意义

商品经济竞争空前激烈, 民族地域特色突出鲜明的包装设计, 能增加产品的识记性、审美性和亲和力, 在最短时间内打动消费者, 波动消费者的“心弦”, 达到促销的目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西方文化在国内全面传播和渗透, , 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推广和应用, 能全面体现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民族文化特征的包装设计, 文化底蕴丰厚, 彰显民族风格和特色, 个性鲜明独到, 能够挖掘体现潜藏的文化元素, 并通过提炼加工, 使民族特色元素达到外观造型与内在象征意义完美统一, 使消费者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都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民族文化特征的包装设计中, 要学会选择借鉴和消化吸收, 正确处理继承传统和创新求新的关系, 不能单单将包装设计局限于视觉形态要素, 而应该是选择性地将民族文化元素加以提炼加工, 完善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和了解, 赋予民族文化以独立、全面、新颖而深刻的内涵特征。

三、包装设计中民族文化特征的深刻体现

1、包装设计注重民族色彩的挖掘和运用

色彩是包装设计中最直接最强烈最活跃最敏感的视觉要素, 消费者在接触商品时, 最先感受到的是颜色。色彩可以强调美化商品, 具备先声夺人的特殊功效。可以说色彩是包装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色彩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民族区域文化的影响, 带有区域色彩审美倾向。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传统色、用色习惯和色彩象征, 但仍受时代、地域、民族、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 中国的传统色如红色、黄色、蓝色, 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装饰效果, 民族风格浓郁, 能够彰显独特的民族文化底蕴。

北京红星二锅头自问世以来, 广受好评, 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长期以来一直走在白酒低端市场, 无法突破高效益。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的推出, 使红星二锅头跨越式地向前迈了一大步, 步入中国中高端白酒市场。红星青花瓷珍品二锅头在产品包装上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酒瓶采用仿清乾隆青花瓷官窑贡品瓷瓶, 酒盒图案以中华龙为主体, 配以紫红木托, 整体颜色构成以红色、白色、蓝色为主, 将中国传统颜色运用得恰到好处, 具有典型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白酒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红星二锅头的低端形象得到彻底颠覆, 提高了产品形象和品牌形象, 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红色被喻为是经典的中国色, 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体现, 红色诠释着好运、喜庆、吉祥, 是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最为普遍的颜色。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对颜色的喜忌各有不同, 包装设计师, 要对产品做充分深入的了解理解, 对区域文化和民族习惯做详尽的调查分析, 作为一名设计者, 在产品包装的色彩设计时要对产品做充分的了解, 同时也要对产品销售区域所在地的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这样才能促使产品更好的销售。

2、包装设计重视民族文化图形的提炼和加工

图形在包装设计中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和丰富的视觉传达特征, 是关键性的因素。通过现代的高科技手段和材料工艺, 将艺术和技术、理性和感性、结构和功能、实用和审美有机地结合, 提炼出的能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图形, 能有效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达到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共鸣。举例来讲, 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包装设计, 提取中华民族古建筑特征, 包装结构选用左右对称式, 模仿门的打开方式, 提炼出门环、门叩和门钉等图形造型。有的包装模拟传统服饰造型, 放大藏族人民对“十字”花纹的钟爱, 装饰于领口、襟边、鞋帮, 搭配以丰富艳丽的色彩, 组成连锁形。一些现代时尚高端精致女性用品包装, 结构沿用旗袍的开襟和盘扣结构形式。中国传统酒的包装设计中, 传统的鼎、葫芦、如意等造型更是屡见不鲜, 这些造型民族文化底蕴深厚, 传统葫芦造型中, 上部为天, 底部为地, 中部为腹, 象征天人合一、生生不息。

“竹叶青品牌茶叶包装”出自蜚声中外的香港顶尖设计大师陈幼坚先生之手, 竹叶青企业及品牌识别的设计理念源于品牌名字中的“竹”字。“竹”在传统文化中是四君子之一, 象征着正直、高雅、纯洁、谦虚、有气节的君子形象。“竹叶青”特有的清雅修长茶叶造型拼凑成的“竹”字, 加之以代表品茶时专用的透明玻璃杯子, 搭配青绿色为品牌主色调, 构建出“竹”字浮在茶水中的独特意境, 传达出睿智、内敛、休闲、闲适、自然、平和的思想境界竹叶青系列竹叶青至尊论道及论道铁盒包装设计, 将道德经文字印于比例匀称的方形铁盒上, 简约而不失大气, 品味铁盒则是将大小不一的“竹叶青”标志拼凑成时尚活力且不乏视觉冲击力的图案, 无序中彰显有序, 暗喻源源不断, 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领悟和对完美品质的不懈追求。

概言之, 具有民族特征的视觉图形、色彩语言及其他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 具有强烈鲜活的生命力, 在包装设计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潜心剖析民族文化特征元素, 吸取民族文化底蕴精华, 融古通今, 逐步挖掘和提炼包装设计的创新理念, 而不单是“形”的简单模仿和复制套用, 需全面深刻地塑造包装设计的民族风格特征。

参考文献

[1]聂维芬编著.论包装设计的抽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J].2010-8

[2] (美) 赫里奥特著, 翦鑫译.包装设计圣经[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7

关于室内设计与民族文化的思考 篇10

中国室内设计作为一个单独的行业从建筑行业中分离出来是在80年代, 在此之前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是融为一体的行业。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必然要经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 而中国室内设计从盲目追随模仿到逐步回归中国特设的主要原因就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其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人民消费理念的超前化的情况下得以形成。室内设计作为建筑设计的分支, 属建筑设计的范畴, 因此必须具备建筑设计语言和和之高度和谐的特性。因此“个性化室内设计时代”的到来不仅说明我国室内设计理念的重大变化, 同时也是我国室内设计不断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在我长期的教学及实践过程中对室内的设计也有一些心得体会:任何艺术形式的成功都是植根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而发展成熟的, 室内设计不仅属建筑行业的范畴, 同时也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而屹立在人们工作与休息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之中。因此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尤其“个性化室内空间”的具体设计方案必须在与国际空间设计潮流接轨的同时, 还要充分地注重本民族文化元素的研究与融入。并提炼与寻找传统文化元素作为室内设计的切入点。从现在人们“轻装饰, 重文化”的设计理念中, 我们不难看出现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及重视, 在人们经历了一番由经济高度发展而引发的人们心灵枯竭、干涸的体验后要求回归自然和回归传统以及文化的迫切愿望。

中国民族文化是在中国各族人民发展过程中的由各族人民共同谱写的一部浩瀚的史诗, 是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的长河中集体创造的, 是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的历史演变, 民族文化融合, 而且作为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 已根置于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中, 他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各种思想文化的总和, 不仅蕴含各种观念形态还包括物质形态的文化。正因为这些传统文化的特点, 使它对室内设计的影响就形成必然的联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又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 所以在设计方面做到民族化, 有着自己的优势。许多外国设计师来到中国考察后, 都对中国的悠久、丰富的民族文化而赞叹不已。中国的学术思想特别是哲学思想, 它是在归纳、总结后从世界的整体角度解释世界发展的多样性, 这也就和西方分析的角度和个体的关系角度来研究现实, 现代科学的发展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如中国古典小说从把握整体历史局势入手的创造形式与西方从生活片段入手的创造形式是截然不同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形式的特点也正和马克思主义所说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谋而合。当代演化发展的一个难题恰恰是如何从整体的角度来理解、把握世界多样性的发展。故而引发了不少西方学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他们试图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寻找未来的出路。民族的传统特色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形成的。所以在设计方面, 要想达到设计的国际化, 必须以设计的个性化和民族化为前提.文视看山不喜平, 故而在设计的时也要避免绝对同一化。“越具有民族性, 也越具有世界性”, 室内设计也符合这个至理名言。

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中国封建集权专制、中国哲学思想美学思想的影响所表现的是崇尚庄重、优雅的气质, 现代室内设计里各种装饰、造型、陈设等, 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追求和向往。这些不同风格的现代室内设, 它们的发展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体现。这些文化元素已深深埋入人们的意识中, 经过历史的沉淀, 不可回避地显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以要把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现在的美学及设计理念融入到设计中。我国古代在室内外装饰设计方面经过长期的实践也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许多潜在的设计元素中可以挖掘并“古为今用”。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长幼有序”、“内外有别”﹑“五行学说”﹑“山水学说”的伦理秩序思想和哲学思想, 对室内空间布局的美学思想具体形成有直接决定的因素。天人合一思想讲求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室内则表现为室外环境引入室内, 将大量绿色植物陈设布置在厅堂。这些绿色植物经巧妙摆设具有美化空间的作用, 并且起到了调节气候、柔化空间的功效, 具有朴素的生态意识。这些理念对今天简约主意的现代设计理念非常吻合。而传统的的阴阳思维认为天地间万物皆由五行而生, 阴阳的对立与统一, “物禁大盛, 盛极必反”, 住宅被视为"阴阳之枢纽, 人伦之轨模"。风水思想更是追求气的流动与聚合, 直则无气, 曲则有意, 确立了建筑坐北朝南、背山朝水为回归自然理想的选址准则, 更是深受中国传统文人笑傲山林隐逸精神的影响。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已走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中国哲学思想和儒家教义根深蒂固, 以其自身意蕴和文化特质在世界室内设计史上独树一帜, 在室内装饰上则表现为飞罩、屏风、门板、和字画的题材, 净化人的心灵, 宣扬身处世外高于道德的价值人格精神, 室内正厅布局, 家具陈设, 多采用对称形式, 沿中轴线排列构成庄重规整的一面等。

无论是史学、哲学、文学、绘画、建筑还是历史过程的演变都是在继承上的发展, 对于室内设计来说更要在继承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传统设计理念, 它不是断章取义, 也不是单纯的文化元素符号的堆砌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背景下的演绎、再创造。植根于中国传统特色和中国当下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审美要求中将室内设计理念相融。当下我们在把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现代简约主义来表达人们对心灵回归的愿望时, 也并不是简单的继承, 还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当下人们对审美的需求。马克思认为,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事物也是在不断的创新, 而事物的创新必定是在传统事物的基础上发展并延续下来的。任何民族的文化发展无论是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再创造, 还是移植于外来文化, 但他们都是在传统基础的再创造。

总的来说, 传统文化思想的思维方式已根植于我们文化创造的意识中,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伦理观, 人生观, 价值观。它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必须遵循的内在规律。当一种传统的继承和当代背景相结合时, 就不只是简单的继承了, 它是历史文化的再发展, 是传统文化的现代的演绎, 对于中国室内设计来说就是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照搬照抄不是设计的本意, 我们要用现代的手段来表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基础, 现代室内设计和传统文化的结合, 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方向。两者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现代室内设计就是形式上的现代和精神上的以传统为基础的创新与特色上的民族, 传统文化向前发展, 将室内设计植根于传统文化中并以当代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审美思想相结合, 最终形成的是传统室内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的融合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自己民族个性的室内设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 必然有怎样的室内设计的流行阶段, 而室内设计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 室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必然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注设计理念之中。因此, 在室内设计与传统文化元素的结合, 形成具有自己民族个性的室内设计是未来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摘要:传统文化在人的思想上根深蒂固, 它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人生观, 伦理观, 这是任何文化继承和创新需要遵守的规律。将传统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 创造出有自己民族文化特点的室内设计已成为当今室内设计的主流。

关键词:室内设计,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荆雷.设计艺术原理Ⅱ.2002, 6 (1) .

[2]胡大勇.论室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装饰, 2006, (5) .

[3]童军.中国家居设计的传统文化回归.广西轻工业.2008, (12)

[4]杨建欣.简约主义与室内设计.东方艺术, 2004.S2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11

关键词:民间艺术;文化;传承;艺术教育

文化变迁是目前社会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文化变迁和个人的情感变化没有相关的联系,也不是人的意识就能够驱使文化变迁的。民间艺术可以说是属于生产者的艺术,是人民智慧的展现,同时,也呈现了他们具有的审美和艺术素养。民间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很多的民间艺术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需要对其引起重视,要热爱和弘扬民间艺术。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

1 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对于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而言,艺术教育主要是在创建的环境中对学生进行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学习有关民间艺术的众多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具有的艺术能力、文化素养,增强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喜爱,帮助学会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多种文化自然综合的环境是艺术学习最佳优良的环境,利用不同形式的综合使得对于艺术的学习变得更加的附有生命力。要学生更多的参与民间的一些节日活动和庆典,民间艺术活动中含有很多艺术教育的素材。民间艺术可以说是文化的载体,民间艺术承载着人类文化和思想的历史进程。现代艺术教育是帮助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有效途径,以往民间艺术传承主要通过师徒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子承父业的形式进行传承。

很多民间艺术的创作人员都是没有经过很长时间文化教育的农民群众,他们本身具有的经验不能够应用文字表述进行传达,对于民间艺术技能传授的方式就是应用“口头”讲述,将自身丰富的经验授予艺术传承者。现代学校的艺术教学系统是非常完善,并且具有科学化、现代化特点的,将学校对于学生的艺术教学与民间文化进行良好的融合,教师可以依据自身对于民间艺术的了解和认知,选择对于学生民间艺术培养的切入点,当然需要尽可能的选择本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要取其民间艺术中的精华部分,并且将其写入学校艺术教学的课本中去,学会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这样不仅仅使得学生可以对本区域的文化有着更多的了解,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家乡有着更多的热爱,同时对于传承民间艺术,弘扬区域文化也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够丰富学校艺术教学内容[1]。

2 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责任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经典的民间艺术尽心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到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过程。继承和弘扬民间意识,是人类在如今时代发展民族文化,使得民族精神受到强烈的鼓舞,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并且使得区域文化快速形成的关键。很多的民间文化正在被划为非物质遗产中,遗产两个字同样也表明了民间艺术传承面临的危机。在新时期很多的青年人员对于民间艺术文化并没有太多的重视,一些人认为民间藝术文化太过于低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也有一些人认为学习和传承民间艺术文化并不与自身的发展有太大的联系,这些错误的思想误区最终导致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很多的民间艺术文化被历史的长河所淹没,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无人问津,不仅消失了很多民间艺术文化,同时也有着一些民间艺术文化正在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对于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得民间艺术文化可以传承发展下去,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学校艺术教学需要承担起的责任。将民间艺术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要学生能够了解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民间艺术作品,能够表达人类在不同区域、不同时代具有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学生能够对生活区域的文化进行保护,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艺术文化素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力。学校艺术教育是培养民间艺术传承人员和热爱人员的主要路径,也是对于民间艺术进行传承的发展的重要手段,学校艺术教育必须要明确自身需要肩负的重大义务和责任[2]。

3 挖掘整理优秀民间艺术是民间艺术传承与艺术教育的发展途径

在上文中也提到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民间艺术中蕴含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承的保护不是侧重于对于文化进行变革,而是需要最大限度的保存民间文化的原始性。但是也需要了解到,时代是不断发展的,艺术形式如果想要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一直的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要不断地突破自我,使得自身能够跟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的去满足现代人们对于艺术文化的需求。学校需要在艺术教育中对民间艺术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与现代艺术文化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形成最佳的艺术文化传播环境,为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学校可以聘请一些民间艺术的传承者走入教学课堂,使得学校的艺术教育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点,使得民间艺术人可以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民间艺术文化的精髓。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增强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关注度,对生活区域存在的民间艺术文化进行调查,不断的找寻具有价值的民间艺术资源。以学生的实际调查为基础,找寻一些经典的民间艺术文化作品,并且与相关人员讨论其具有的内涵,将民间艺术文化与区域文化相联系,加深学生对于区域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4 结语

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虽然要求的是保持文化的原始性,但是民间艺术文化也需要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在现代学校艺术教育中,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要给与高度的重视,将民间艺术文化引入艺术教学课堂,在保证民间艺术文化原始性特点的基础上,将民间艺术文化中的精髓与艺术教学课堂进行有效的融合,促进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宁.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浙江东阳木雕兴盛的启示[J].浙江学刊,2012(03).

设计艺术的民族文化 篇12

一、教育资源现状和教学方法

为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 让民族艺术成为他们进行设计的一个新的创意点和启示点, 更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自觉地将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和视觉设计更好的结合起来, 设计出更具鲜明和富有生命力的本土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结合独立学院的实际教学情况, 就如何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实施民族艺术文化创意教学, 怎样开展有效的实践教学和研究课程考核方法等展开探索与研究。

我们主要方式为秉承“模块”教学方法不动。把“传承、融合、创新”贯穿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 着重发挥创新在包装设计课程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究, 提高包装设计教学的功能性与实用性, 为社会提供更多有实战力的设计人才。

(一) 传承

包装设计的进步和发展, 是建立在不断发展与变化的民族文化基础之上的。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一项很重要的功能。运用于生活中的包装设计不仅传递商品信息, 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是包装设计作品成功的关键。没有了民族文化, 包装设计也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作品就会失去生命力和感染力。加入了民族文化信息的包装设计作品, 能引起人们情感的认同与共鸣, 加深他们对作品的好感。因此在包装设计科学的教学过程当中, 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 强化民族文化的信息传递功能, 让民族文化更好地服务于包装设计。

(二) 融合

民族文化有区域的限制, 它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它呈现出来的是部分人、部分地区的观念和喜好。而包装设计是一项面向社会的, 服务于大众的行业, 包装设计作品必须以多数人的审美需求为基点, 力求满足大众需要, 适用于更广阔的区域范围。

包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除了要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以外, 还需要兼容并蓄与多种文化潮流融合发展, 在彰显民族特色的同时携带丰富的时代气息, 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经济潮流的作品, 才能使作品更具活力。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 把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作为重要过程, 找寻民族文化与时代文化的切合点, 赋予传统民族文化以国际特色, 让我们的包装设计产品以民族的特性和风格走向世界。

(三) 创新

艺术是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方法, 惯用的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艺术的灵性。创新是事物得以持续发展的灵魂。对艺术设计课程而言, 教学方法的创新尤为重要。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学校各种资源的作用, 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还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创新的表现

如果说传承民族文化是包装设计教学的基础, 文化融合是包装设计教学提升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那么少数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学中的创新应用则是课程教学研究的重中之重。包装设计教学中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把广西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艺术优势的内容结合到包装设计课程中, 构建起现代艺术设计教学和本土民族文化特色相契合的教学模式新框架

在包装设计教学中, 我们发现学生由于对广西民族艺术文化缺乏系统的学习, 无法深入研究传统民族艺术和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独立学院的办学模式灵活多变, 基础建设完善, 这些条件都适于各类课程教学改革, 使学院课程体系更具新颖性、前沿性。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然也有其解决方案。

第一, 在课程初期, 以专业基础课程和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兴趣, 带领学生从博物馆的参观开始加深对壮族民族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针对每一件作品从其纹样造型、色彩、材质以及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 结合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初步掌握壮族艺术元素和现代视觉元素之间的构成关系。

第二, 在而后的包装设计专业教学中, 引导学生掌握民族文化艺术的精髓, 不断重复强化技能训练。组织学生进行实地采风以及到各高校和民间艺术团体进行交流, 或参加展览赛事活动, 开拓学生视野,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民族文化艺术元素融入其包装课程设计作品中。

第三, 把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带进设计项目实践和包装设计毕业创作。进一步锻炼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 使少数民族艺术与产品品牌包装设计兼收并蓄, 使设计作品能基本符合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 课程成果、教学评价与国内外设计比赛相结合, 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包装设计是一门要运用到生活中的技术。针对包装设计专业开展的教学工作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把理论用行动阐释, 彻底贯彻学以致用的理念。带领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国内举办的各项设计比赛, 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教学过程当中, 给学生一个广阔的专业的汇聚多种文化的舞台来展示自己, 找准自己的位置。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对课程成果的鉴定, 教学质量的评估, 将不仅仅局限于一张简单的试卷, 几项简单的作业。而是侧重让学生在实战中去得到历练, 开阔眼界, 对行业的时代趋势有更深的了解。帮助学生走出本本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误区, 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以便取长补短。

艺术设计比赛是一场不同观念、不同立场、不同文化、不同创意交相争锋的盛宴。在这个赛场上, 思想得到解放, 创意相互碰撞, 理念相互沟通, 能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和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灵性。

三、具有广大的市场研发潜能, 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共同参与教学成果

在面对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和东盟贸易背景下, 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同时, 发挥企业市场研发潜能, 与本土企业共同开发课程, 是在教育革新的浪潮中发展而来的全新的教学理念。校企结合是一种把教育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把学校的教育和校外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以工作需求去改良教育, 以教育的完善去促使更好的工作。把这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 不仅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 还能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实现校企共赢。

四、结论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现代包装设计的进步, 对包装设计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为响应知识经济这一时代的号召, 包装设计需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展现更强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 用更独特的创意形式凸显民族文化独特性与感染力。

包装设计专业课程, 在这样大背景下, 更应该寻求一种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民族本土特色的教育创新, 并进行多方面的调研、改制等。在遵循现代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 在教学方法上大胆创新, 制定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创意精品课程和专业。其研究成果, 可以转化为体现社会效益的经济成果。

摘要:包装设计是一门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学科。目前, 许多院校对广西本土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创新应用的系列教学研究还很缺乏。民族文化不仅为包装设计提供了大量优秀的素材资源, 还影响着包装设计的走向与未来, 鉴于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研究一直是包装设计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包装设计,民族文化,创新应用,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拉兹罗·鲁斯, 乔治·L·威本佳, 赵黎明译.包装设计图形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 154.

[2]张大鲁, 吴钰.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6, 52-59.

[3]林振扬.包装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3.

上一篇:显示驱动下一篇:智能调节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