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课堂(精选12篇)
听力课堂 篇1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听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对话的涵义;能听懂日常情景对话, 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 理清事件因果关系;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记忆。新课程标准更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 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作为对学生评价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听力考试, 也应与时俱进, 符合新课标标准的要求, 促进学生的发展。笔者参加了以《新课标指导下初中英语考试命题的设计思路与套路的探索研究》为题的校课题组, 并专门负责有关听力考试命题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就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究。
一、听力考试命题的设计思路探究
通过问卷调查, 结合平时听力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中考听力试题的设计思路正确合理, 基本符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需求, 起到了对学生听力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作用。但作为英语教师,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秉承“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的教学理念, 因此笔者认为听力试题的设计应不断创新改进, 紧跟时代。下面是笔者对听力试题设计的一些探索及建议:
1. 适当增加或变换题型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效应, 许多教师都只针对中考题型指导学生进行听力训练, 给学生造成“听是为了考”的心理负担, 容易让学生在听力训练过程中产生紧张和枯燥感, 不利于其听力水平的提高。因此通过适当增加或变换题型, 让教师转变“听是为了考”的应试观念, 真正做到全面系统地给予学生听力训练指导。例如, “听句子, 选出相应的图片”这一大题可变换为“听故事, 给图片排序”, 也可变为“听句子, 画出相应的图片”等, 既考查了学生的能力, 又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
2. 适当提高听力试题分值, 加强试题难度的区分度
听在英语四种技能中排在首位, 它是语言“输入—输出”的最主要也最重要的环节, 是语言交际作用的重要体现。目前中考听力分值为30分, 占总分的四分之一。笔者认为为了体现出听在英语中的重要性, 可适当提高分值。另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缺一不可, 在中考中由于条件所限, 暂不能考查说的能力, 但却可在听力考试中考查学生写的能力。因此在目前以客观性选择填空题为主的基础上, 适当增加一些主观性的文字填空题, 例如听写题, 再如“听问题, 选答语”这一大题, 除设置相应的选项外, 可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答语, 这同时加强了试题难度的区分度, 可给予学生更客观更公平的评价。
3. 注重语境设置, 贴近生活, 尽量请英、美人士录音, 注意控制语速
笔者认为让学生在听到句子相关内容前先引导学生进入语境, 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更利于学生揣摩、理解听力内容。如打电话场景可先出现电话铃声, 送别场景可出现机场或火车站的喧闹声等。其次, 语音、语调、语速对听力的影响较大, 请英、美人士录音相对来说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适应能力。
二、听力课堂教学的探究
1. 在课堂上应尽量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给学生创造更多听、说的机会, 培养听说的习惯
要充分利用课堂的潜移默化作用。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首先要坚持课堂教学主渠道, 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 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都有这样一个感受:长期不听英语会话, 偶尔听一次, 再简单也不能完全听懂。这说明听少了, 单词记不清, 反应跟不上。教师用英语讲课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锻炼其感知能力, 培养其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教师要采用多种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精心设计, 严密组织, 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 创造课堂英语氛围。另外教师要熟练掌握上课提问的技巧, 应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和情绪, 注意把握课堂节奏, 有张有弛, 提问时, 面要广, 又要有重复。问过的学生还可再问, 使所有学生都处于积极的备答状态。课堂上千万不要有“被遗忘的角落”, 要选择合适的问题,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 坚持每个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特别对有害羞心理、不敢开口的少数学生, 更要创造条件, 鼓励他们大胆开口。总之, 提问的技巧, 就是要争取照顾每一个学生的情绪, 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使教学场面生动活泼,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活跃学习气氛。
2. 将听力训练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充分体现听说先行的英语教学特色
利用英语课堂有限的40分钟, 在复习→呈现→练习→巩固→应用这五步教学环节中都适当加入听力训练, 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逐步提高听力水平。例如Duty report完全可以设计成书面表达和听短文理解相结合的形式。请做值日报告的学生写一篇命题作文并在全班大声朗读一至两遍, 就短文提出相应的4-5个问题请其他学生回答, 或要求其他学生对短文内容进行复述。这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又符合现代初中生乐于并善于彰显自我个性的心理特点, 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训练, 起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课堂教学效果。
3. 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 帮助学生增加听的信心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听的兴趣, 在课堂上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气氛, 追求宽松、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 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沮丧、反感而产生的心理障碍。采取灵活多变的听音形式, 并把竞争机制引入听力教学, 以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 调动他们的听音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多采用比赛形式。初中学生喜欢竞争, 比赛能够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4.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为听力教学服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有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可供参考选择。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常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补充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录像进行英语听力教学, 创造声像并茂、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力。
5. 加强技能训练及学法指导, 提高听的效果
在听力教学中, 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听力技巧训练。在教学中笔者发现, 大多数学生都已经做过很多的听力训练, 但是却未认真总结归纳过自己的错误。事实上, 许多学生在听完一套练习后往往对一下答案就算完事, 这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笔者根据听力考试题型和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听力应试技巧: (1) 预览试题, 先看后听, 可适当进行听前预测。 (2) 听录音时要抓住语句或语段中的关键词, 特别是否定及转折词, 如no, not, few, but, however等。 (3) 听短文要注意文章的首尾句。首句通常阐明文章的目的或主要内容, 尾句通常是全文的总结。 (4) 短文理解题听第一遍时不要急于做题, 学会“大纲-细节”的听力技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这些技巧变成学生的解题思考习惯, 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听力属于语言能力的范畴,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可以获得成功, 而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相信所有英语教师如能长期坚持, 学生的听力肯定会有所提高, 学生的外语能力也定将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9.
[3]刘倩主编.初中英语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5.
听力课堂 篇2
内容摘要:“听”作为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却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上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听力教学设计给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专 大学英语 听力设计
听、说、读、写、译作为英语的5个组成部分,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均占有一席之地,其中听得懂是进行有效交流的第一步,同时持之以恒和原汁原味的摹仿,可以给说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因此听力教学成为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事实却不尽如人意,听力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非常薄弱的环节。
一.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之现状
由于受到考试的影响,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且相对保证教学成绩,学校与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听力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例如笔者所在的学院就没有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提供专门的英语听力课程。教师在课堂听力过程中主要采取的仍旧是旧有的模式--教师放听力练习,学生听并且完成相关选项或听写,有限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讲解少量的疑难单词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因此一提到英语课堂听力练习,学生更多的是感觉枯燥乏味,积极性很差。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听力设计,改变目前听力之现状,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呢?
二.高职高专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设计
1.听力材料的选择。目前相当一部分听力用书均是以考试为基础进行编撰的,主要涵盖的是相关英语考试的听力题型,这就造成了在进行听力训练时也以旧有的听力模式为主。同时由于听力材料均为单一个体,很少有连贯性,且难易程度不齐,学生在本身英语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难以听懂。因此在听力材料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由易到难,且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为一部分,方便学生对此主题的内容更好的加以掌握。而且听力材料不应单一,不仅有考试的相关题型,更应该有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英文歌曲或影视作品,将其设计为相应的听力材料,也可选择与其专业相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对其感兴趣,则听力效果也会较好。
2.听力时间的安排。针对目前有些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没有专门听力课程的现状,英语听力也就可以不拘泥于在课程开始前或结束后的统一听力练习。譬如在每单元课程开始的导入部分,可以安排与其主题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作为听力练习,也可以更好的导入单元课程的主题,学生可以通过练习更好的对本单元所讲内容的背景有所认知。或者也可以在每单元课文学习后,进行课文小结的相关听力练习,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并且这样的听力练习,对高职学生来说也不会感觉到过多的负担。
3.听力任务的设计。在设计听力任务时,笔者一方面会将以考试题型为基础设计的听力材料作为对学生的小测试进行练习。在进行此练习任务之前针对学生听力基础薄弱的现状,会提前将相关的单词重点列出,并让学生提前读好题干,猜测要听材料的大意,然后再进行听力测试,并对听错较多的地方进行重点加强学习与训练;另一方面会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与单元主题相关的新闻、歌曲或影视作品的听力练习。学生先自己进行听写,然后通过小组讨论,确定最终的答案并进行复听。以小组为单位的听力练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在进行听力训练时的焦虑心理,并且通过小组讨论,可以使学生对所听材料有进一步的理解,并对自己所犯的或可能犯的错误更加注意。同时,也会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提前设计并上课发布presentation,并在其中设计问题要求其他组学生回答。通过这样的训练,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其他组学生的听力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4.听力的移动学习模式。针对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堂上听力时间有限的现状,只能加大课外英语听力时间的投入。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可以实现听力的移动学习模式。这种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英语听力课堂,使其不再受空间和实践的限制。笔者将所听过的听力材料放在所建的QQ群文件夹中,方便学生反复的听。而且针对高职学生相对懒散的现状,笔者采用了一个手机和电脑均能使用的学习的平台,通过此学习的平台,将布置给学生课后听的材料放在其中,并添加问题,学生听过之后要求回答问题,通过学生的提交,教师可以通过这个平台端看到学生是否课后完成了相关的听力作业,并可以给其分数。由此课后的听力练习就变成教师可控的,提高了听力的实施效果。同时因为此平台有手机端,即时学生在不方便用电脑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手机进行听力训练。目前也有许多针对英语听力的手机APP,学生通过下载这些APP软件也可以行之有效地对英语听力进行练习。
总之,教师要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特点和兴趣点进行听力教学设计,使学生乐于学,能够融入到课堂活动之中,摆脱其焦虑和胆怯的心理,学会运用英语,不断进步。
高效课堂之听力培养策略 篇3
一、目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面临的困难
1.心理因素
一些听力水平差的学生缺乏自信,总觉得听力很难,听的时候害怕,更害怕不理解,造成了恐慌。特别是在听力材料本身快或噪音过大,更难以进入角色。一些学生已经花了一定的精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效果是非常小的,因此,不想投入必要的精力,从而影响了自己听力水平的提高。
2.语言知识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总和。它是处理和接受各种语言知识和听力技能的过程。掌握语言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听力理解的速度。
(二)教师的听力教学现状分析
在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受到了广泛的重视,许多教师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学习方法问题
在听的过程中,有的老师一味地让学生听,不重视对学生学习的规律指导。在听力训练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如抓住关键词,抓住文章的效果和具体信息的能力。
2.整体认识问题
交际过程中的“理解”不是理解一个词,一句话,重要的是理解一个完整的文本。英语中的词汇有丰富的意思,把同一个词放在不同的句子,将有不同的含义。
二、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对策
1.创设情境,培养习惯
老师在备课时要自觉地在课堂上使用语言,课堂上尽可能多地讲英语,学生学会了新的语言现象,易于消化和反复训练,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让学生听英语,感受更多语言信息的刺激。
2.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听作为一种手段,遇到不懂的单词或句子,经常会紧张,从而没有去分析、思考,造成漏听。越是不懂越紧张,越紧张越不记得,从而影响了对全文的诠释。
3.语言教学,打好基础
4.精选材料,增强效果
5.注重策略,提高能力
听力和阅读训练:听录音,模仿录音。心理研究表明,青年人在语音、动作、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学生在阅读时,仔细地试着找出句子的重音、弱爆、规则,并掌握一些阅读技巧。听说训练:中学阶段的听说训练包括听音答问和听后复述等。听声音的答案是让学生听句子、对话或简短回答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句子和不同的问题来听声音,以确定不同的听力焦点。听对话时要听清楚双方说话人的身份、说话的话题和地点。听短文时要带着故事中的人物(who)、主题(what)、发生的地点(where)、时间(when)以及how and why等问题,注意捕捉文中的相关信息,其目的是从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听写训练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逐步发展听力的认知能力,提高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密集与广泛的结合,倾听即让学生不仅要理解其含义,还要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单词。听力是听的基本技巧,让学生在听细节,重点把握本文所提供的主要内容和线索。根据短文和回答的问题,力求在广泛的基础上加深对材料的理解。听力不需要学生对听的材料理解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但要抓住话语的基调,可以理解为中心思想也可以。在听力训练中,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更多接触各种不同的类型、风格和不同来源的声音听力材料,使学生熟悉各种语境,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认知能力。
6.重视技巧,应对考试
听前:做好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
听时:听声音时,应注意高度集中,不要在标题和选项中停止视线,这样就不影响对整个材料的理解。
听完之后:听每一段对话或独白后,应迅速理解并记住要听的内容,仔细检查,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消除不重要的信息,不要试图去理解文章中的每一个字。
7.听力训练时保持头脑清醒,注意力高度集中
注意力集中并不等于紧张害怕。平时在组织中进行听力训练,老师应该经常提醒学生去掉以上听力障碍的方法和技巧,给学生必要的听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同时,教师还应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加强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高效课堂是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是英语听力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先导,运用什么样的模式,使学生走向什么方向,关键在于教师。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和积极的思维,从课堂教学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我国英语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邓艳辉.打造听力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1(31).
研读听力文本,实现课堂双优 篇4
一、听力教学的常见误区
听力技能的培养在新目标这套教材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每个单元中至少有5个听力练习,听力材料有3篇甚至更多;听力内容取材广泛,情境性和实用性也强。然而,从实际的教学和反馈结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发现,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可能走入了这些误区:
1.听力教学与听力测试活动的混淆。有些教师认为听力训练就是针对考试目的进行的模拟训练,忽视了听力教学应有的全面基础训练。其实两者的目的和操作方式完全不同:听力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而听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考查学生的听力水平,用以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进行调控。前者的操作方式是注重过程,并可根据听力材料的难易度及学情进行人为的调整,而后者操作方式就是为了做题,注重结果。
2.听力教学的目标及教学重点定位不当。有些教师在备课时只关注语言知识或结构的讲解,没有关注听力策略的形成和设置运用语言的情景。具体表现在把听力教材所定的教学目标完全放在完成教材听力练习上,造成课堂形式单一和缺乏对听力材料的挖掘。
3.听力教学密度不合理或时间设计不当。有些教师的教学节奏过快,会造成教学密度过大,教学计划无法完成,这就直接导致学生压力过大。
二、解读听力文本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有效的听力活动方式,充分利用听与其他三项技能之间的联系,把听力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可采取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听读结合、听写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听力训练。
1.听说活动。听(Listening)是对输入信息的“加工”。说(Speaking)是表达、输出。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技能的教学活动要求和建议分为听前活动、听时活动和听后活动。而听说训练侧重听前活动和听后活动。在听前活动中,可以表现在:(1)处理关键词,给出语境并造句。(2)针对将要听的内容进行问答,积极扫除语言障碍,预测大意并熟悉话题。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的听作好良好的铺垫。
听中,根据学生听力水平和实际课堂情况,教师可灵活掌握放录音的次数。学生理解听力材料后,可组织他们就所听材料进行讨论。具体采用的方式有:(1)要求并鼓励学生用完整的英语句子来表达和校对说的练习。(2)根据听力材料编对话。(3)把所听内容进行口头转述并讨论。
2.听读活动。这里的“读”可指阅读。那么阅读活动体现在听前活动中,主要包括:(1)让学生阅读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2)解读教材文本,比如课本图片或表格。(3)浏览文字,预习题干或选项等。
这儿的“读”,也指朗读。而朗读活动则体现在听后活动中,让学生跟读模仿,甚至熟练到能贴合语境脱口而出,比如有意识地挖掘材料中地道的语言表达:uh-ha,yeah,Are you kidding?You do?在课堂上进行渗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升听力技能。
3.听写活动。听和写结合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式,在听前活动阶段,通过重点标记关键词、句来让听变得更具目标性,这样能帮助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
听写时要注意提高学生听写速度,可以让学生通过写首字母、写符号等来节省时间,减轻学生速记负担。通过听写结合这一阶段的训练,学生的听力精确度和听写的速度也会有所提高,这样会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
在听后阶段,根据要求进行相关书面练习。可增加听力材料设空填空的练习,让学生体会讲话者表达态度所使用的交际用语或语气词。也可充分挖掘听力材料,给出情境让学生编写自己的对话。
三、优化听力教学
听力教学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听前阶段(pre-listening stage)、听中阶段(while-listening stage)和听后阶段(postlistening stage)。由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时的任务设计、任务的难易度以及听力策略指导等方面所赋予的支持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因此,优化听力教学势在必行。
1.听前激活课堂。现代语言教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获得语言能力时,并不总是以一种线型编码、解码过程,而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跨越过程。所以教师在听力任务前一定要激活学生的图式(schema),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图表、录像、音乐、游戏等来预测听力内容。
2.听中铺桥搭路。听中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听的实践以及各种活动培养学生从听到的内容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整个听力教学的核心部分。为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所听内容,教师应首先安排好任务的序列,遵循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原则设计任务。如可以先让学生获取中心大意,再到细节,再次上升到对说话者语气、目的、态度的推断。总之,教给学生听力策略,这是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
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尝试泛听(extensive listening)和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相结合,学生感到困难的听力材料可以反复。或者通过调整听力题目来调节听力难度,如把写句子改成填关键词、连线、选择等形式。
3.听后拓展内容。在听后阶段,教师可安排讨论、采访、复述、表演等方式,促使学生加深对听力的理解,扩大语言的使用范围。而活动设计可由半控制性变为开放性,创设情境,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观点。
四、结束语
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自觉把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在课堂活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如是否合理安排了听说语言技能的培养,是否设计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的语用任务,是否实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只有研读听力文本,改善教学行为,优化活动设计,才能实现课堂双优,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
摘要:本文根据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联系中考改革的方向,分析了当下听力教学的常见误区,并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初步概括了听力活动设计的三种类型以及具体的操作方式。同时,针对听力教学的三个阶段分别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以期优化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优听。
关键词:听力教学,活动设计,双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David Nunan,林立.听力教学实用技巧[M].译林出版社.
[3]许燕.听力课堂中的教师介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篇5
[摘要]英语听力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和前提条件,但是 ,在英语学习中很多同学面临的第一个困难和最大的困难就是英语听力,尤其是那些高考时不考英语听力和英语教学薄弱地区来的学生,所以进入大学后,面对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听力已占总成绩的35%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成为大学英语学习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怎样优化听力课堂的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大学英语教师的一个重要问题。听力是人们理解话语的重要途径,是深入学习语言,进行语言交际的基础。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当重视听力教学并努力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巨大作用。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是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它们不仅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英语教学的最重要的手段。而在这几种能力中, 听力的培养最容易受到人们的忽视,特别是在中国有的地区,高中阶段没有听力的内容,导致有的学生进入大学后,听力根本就是从零开始。而大学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也导致大学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很难去把握,所以,在大学阶段,对英语听力的教学探讨,打造一个高效的教学课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重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 篇6
目前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一是新课标对听力目标要求高,难度大;二是初中听力教学缺乏指导。
目前农村初中听力教学仍存在着以下缺陷:听力训练方式的单一性;听力教材缺乏;听力课时不足等。作为新课改下的一名初中英语教师,本人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就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水平提出一些见解。
一、帮助学生突破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在没有系统学习英语之前,就已从别人口中听说学英语很难,在他们的心中就已经形成了英语难学的思维定式。不少学生认为“反正听不懂,听了也白听”;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不认真听老师讲,只等着老师用汉语解释再做笔记;再就是附和着回答“yes”或“no”。这些现象就直接限制了学生的听力及其他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一年级的新生刚开始接触英语时,教师可多用肢体动作配合英语语言教学,帮助学生听懂教师所说英语的意思。特别是初一预备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口语时,一定要先让学生看做的动作,然后猜所说的话表达什么意思。如在教口语“Nice to meet you.”时,就可以与一位学生握手,示范给同学们看,然后语速很慢地说出:Nice to meet you.让学生猜它的意思,接着加快语速让学生重复,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完成这一口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易于学生接受,帮助他们克服了畏难情绪。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在课外用教学过的英语口语与学生多交流,通过“说”反作用于“听”,帮助学生克服听英语的焦虑心理障碍。
二、创设学英语的良好环境
教师要尽量使用英语组织课堂,给学生创造更多听的机会,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听懂所听材料。在英语课堂中,除了问候、指示、纠正错误、表扬等基本课堂用语外,还要用英语简单地解释词汇含义及其用法、句型结构、语法现象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材中的词汇、句子、习惯表达法等来组织英语教学,使学生易懂、注意力集中,无形中提高了听力水平。另外课上也可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例如:每节课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上讲台作值日汇报,报告内容由浅入深,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的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环境。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上要求学生在每天的某一段时间内,人人讲英语。人人讲英语可造成一个环境,形成一种气氛,学生在此环境气氛中受熏陶。每个学生都会有收获、有进步。但做到这一点对初中学生来说很难,因此,在实施这一方案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监督,多带头,多表扬。
三、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并使之成为习惯
巴金曾说:“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而所谓良好的学习习惯,则是学生在较长时期的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巩固下来的行为定势,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质量与学习效果。因此,我们就要让学生将好的听力方法固定下来,形成一种行为定势,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听力习惯。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重要的是坚持,循序渐进,系统训练。想提高听力不能操之过急,应从基本的听单词单句入手,逐渐过渡到听较长的句子、段落以至完整的文章或对话。训练应有系统,什么阶段重点训练什么技能,应有明确的计划。在基本掌握一种技能之后,才训练新的技能,整个训练要有系统性。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听的习惯和听的能力才能逐渐地养成。
那么,有哪些方面需要学生注意呢?
1.注意单词的发音规则。有很多学生在听英语时,由于不懂发音的规则(连读、失去爆破、重读)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虽无新的词句,但却听不懂内容。所以在听力训练中要注意单词的发音及其发音规则,这样,在听时思想就不会转不过弯了。
2.抓住关键词、关键成分听短文和对话。这样即使没有逐字逐句听懂,也能把握住所听内容的主要意思。所谓的关键词,是指句子中具有指示作用的词语。如first, second, third, next, but, if, either ... or,etc.这些词能让我们把所听内容组织起来。关键成分在一个句子中通常是句子的主语和谓语,一篇短文的关键成分通常是短文的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因为它们往往是这一篇短文的主题句。抓住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关键成分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意思。
3.学会猜测。在听力练习中要教会学生对不熟悉的内容或没听清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教师编一些对话,对话中留一句话,让学生来猜,可训练学生这一方面的能力。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中可呈现一组这样的对话。Jim: What are you doing? Bob:I’m ... (猜測此处的内容)Oh!This TV show is boring.学生可由后面的内容猜到是watching TV.
4.在听的过程中要有耐心。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好表现、好说、好动。在听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比较缺少耐心,我们要特别注意这一部分学生,要培养他们听的耐心。
四、指导听力方法和技巧
1.听前预测,捕捉关键词及有关信息,读题审题缩小范围。在听材料前,要求学生快速浏览题干和选项,这样可以帮助预测将要听到的内容及其重点之所在。善于从书面信息中去寻找声音信息能使自己在听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
2.随听随记,正确把握信息。要求学生养成听录音时边听边记的习惯。较长的对话或独白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且一些关键词容易混淆,所以对一些数字、人名、地名等进行摘记十分必要。但记时要有窍门,如数字可用阿拉伯数字记,地名、人名记下个别字母作提示等。
3.跳过难点,抓住主要内容。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会听到不懂的单词、短语或句子。指导学生不要惊慌,更不要停下来去想那些听不懂的内容,而应毫不迟疑地跳过去,接着往下听,集中精力抓住主旨大意,把注意力集中在整体内容的理解上。千万不要被一两个生词所困住,否则会乱了方寸,全盘皆输。
4.注意对话中语音、语调的判断。语音、语调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相同的词句,语调不同,表达的意义也不同。
提高学生的听力是一个需反复实践的、持久的过程,那些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障碍是多方面的,但这些障碍不是不可逾越的,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新的听力教学策略,抓住初中阶段听力教学的特点,再点拨一些合理的听力技巧,师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还要将听的能力培养贯穿到读、写当中去,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日常生活常识,了解更多异域国家的风土人情等,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更好地为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学燕.NSEFC必修模块听力部分的评析和优化处理[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9(1).
[2]尚晓兰.英语听力理解讲评课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
[3]林湖旭.城郊结合部初中英语听力教学问题分析及设计技巧[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1(3).
让听力走进中学语文课堂 篇7
一、让听力内容走进中学语文课堂的深远意义
有人一听说语文还有听力课就觉得诧异无比, 其实听、说、读、写是语文素质的四项基本能力。听力素质既是整个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语文素质的基础。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 听就是对外界语言信息的接受、分析、筛选和贮存, 它是人们头脑中知识的信息源;从个体身心发展来看, 听力也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之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接受和发表, 表现在口头的是听 (听人说) 和说 (自己说) , 表现在书面的是读和写。在接受方面, 听和读同样重要;在发表方面, 说和写同样重要, 所以, 听、说、读、写四项缺一不可, 学生都得学好。”“尊重别人的最佳方法, 就是专心地听别人的讲话。”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听是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 用声音来传播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了。具备良好的听力, 及时地收集信息、把握信息已成为现代人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如果我们不能听清楚、听明白别人讲话的内容, 就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 更不能建立相互间的友谊和依赖, 必将对生活和工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 听力素质既是整个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素质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听力素质的培养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中学语文课堂上听力训练的现状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听说读写能力作为语文素质的基础能力, 可惜只是太过于简单笼统。“耐心专注地听, 了解对方意思, 领会意图, 抓住中心和要点。”还有“善于倾听, 在交流中捕捉重要信息。”但在升学考试大纲中却对其不做任何的要求, 就连每册课本上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安排, 也没有具体的听力训练目标和要求, 加上没有对应的监测机制和后续监督, 中考、高考根本不考语文听力, 不能发挥评价应有的口语交际训练导向作用;学校缺乏较为齐备的音像资料, 不能保证听力训练的有效开展;方言区的绝大多数学校, 缺乏一支普通话口语水平较强的, 能够保证语文听力训练质量的教师队伍。听说能力的训练培养处于尴尬的地位, 没有人会真正着力去完成, 即便有个别老师做了, 也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谈不上什么收效。在这种情形下, 整个语文教学难免远离生活, 脱离实际, 只重视学习静态的语言规则, 忽视动态的言语经验, 尤其是实际应用经验。
三、中学课堂上进行听力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一) 对听力能力的解读
(1) 听进:要求听话人首先要有语音辩解力。
(2) 记住:要求听话人能记忆说话人的说的内容。
(3) 听懂:听话的核心, 听话人结合具体语境抓住要点, 整理听话内容。
(4) 会听:听话人最高阶段, 听出言外之意、说话人意图、说话人风格并点评。会倾听的人必须具备听辩力、听记力、听解力、听评力四个基本要素。
(二) 中学课堂听力训练的内容及方式
听出句子中生字新词的读音;搜集句子中的优美词语 (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等) ;听出句子的重音及其表意重心;听出句子的语气、修辞;简要归纳所听语段的大意;听出语段的中心句;搜集语段的有关信息;根据所听语段, 表明自己的观点或收获。记叙类文章, 把握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结构等;说明类文章, 把握说明事物的特征、主要的说明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语言等;议论类文章, 听出作者的观点, 归纳论据和简单的论证方法。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 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观点;注意听出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听出对方话语中的错误 (从说话的简明、连贯、得体三方面考虑) ;根据所听内容表达自己的观点。
当然, 听力训练的方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灵活多变的, 我们不仅要把上面列举的内容互相融合、互相弥补, 交错进行。还不能让训练的内容也单一、静止。还要在实践中去组织、去发掘, 内容的来源可以是文字材料、磁带、光碟材料, 也可以是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场面和情景, 还可以是学生的对话和课堂模拟情景。还有训练的场地既可以是校内, 也可以是校外;训练的方式既可以是课堂集中训练或穿插训练, 也可以是学生课后的分散交流。
四、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策略与技巧
1.以往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 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学生认识模糊, 教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听的时候应该专注。要听清老师或录音中的每一句话, 并随手将一些要点记下来。“专注倾听莫走神, 中心句子记心间, 轻重语调要分清, 语音概括要简洁”。
2.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我们采用2-5人数不等合作, 可以明确分工。让同伴之间互相发表观点与建议, 也乐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有利于摆脱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倾向, 也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
3.每期开学典礼、期中小结等学校大型活动后, 我便在课堂上会拿出十分钟让大家来“作总结”。我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哪个校领导在讲话时引用了哪些成语、名人名言或谚语警句。你对哪段话最有印象, 说给大家听。当然说得好的给予恰当的表扬, “倾听”和“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英语听力课堂教师角色浅析 篇8
关键词:英语课堂,听力教学,教师角色
1. 引言
Williams (1990)通过对大量教学案例的实证研究,指出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近些年的教学改革中,转变教师角色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被列为了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在英语教学领域也出现了许多的相关研究(文秋芳,2003;刘润清,2003)。众多学者对教师课堂角色的定义虽然不尽相同,但对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认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讲授者、促进者、激发者、组织者、参与者、评价者、调节者、控制者等。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听力教学一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教学效果的增强也不甚明显,大多数学习者读写能力强、听说能力差也成为了普遍的现象。因此,在先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听力课堂还有哪些问题存在,教师在课堂上应扮演何种角色,这些都成为了函待解决的问题。
2. 现阶段听力课堂问题分析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英语课堂上教师更注重讲解语法知识,而对英语技能的训练在质上和量上都没有达到要求。我通过各类相关分析和研究,并结合自身多年听力教学经验,认为现阶段听力课堂教学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时设置有限
在大多数院校,无论是公共英语还是专业英语,多数院校的听力课程设置都为每周两课时。听力技能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正如一句谚语所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英语听力的学习过程只有通过数量上的积累才能达到质量上的提升,再结合以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最终实现听力技能的真正掌握和灵活运用。而在现阶段,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强化听力技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2)教学方法单一
在听力课堂上,多数教师采取的都是先听后对答案的做法。再加上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的限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使用听对的教法(雷敏,2010)。同时受各类等级考试的影响,教学也逐渐转化为考试驱动型(exam-driven)。听力课堂被用于进行各种模拟听力练习,课堂内容单调教学模式单一。长此以往,难免就形成了学习者卷面成绩优异而实际运用语言能力不佳的现象。
(3)学习方法欠佳
听力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在进行大量听力训练的同时,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现实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按期完成教学任务,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只能是蜻蜓点水般的介绍,对各种听力技巧策略的运用和巩固都缺乏相应的指导和练习。我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也会碰到一些学生,他们感到困惑的不是课堂上听不懂,而是课堂外不知道该采用何种听力技巧方法来处理自己在练习听力是遇到的问题。
3. 听力课堂教师角色
综合以上的听力教学问题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强化以下几项教师角色,以期增强教学效果。
(1)讲授者(lecturer)
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无论何时何地,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在英语课堂上,无论词汇语法还是听说技能,都需要教师通过扮演讲授者这一角色来进行知识的传递文化的传承。这一角色是教师的中心使命之一。在听力课堂上,教师作为讲授者,传递给学生的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听力内容,而且应拓宽到多领域多层次的教学内容上,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求学生听懂单词作对题目,而且应当包含对听力材料当中文化内涵的理解和对所学语言的掌握和运用。
(2)激发者(motivator)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外,更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为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具体到听力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阶段不同层次设置适当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听力课程的学习树立自信,杜绝了因为无法完成学习任务而产生挫败感随之丧失学习兴趣这类现象产生。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和课堂活动来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融入整个学习过程。
(3)培训者(trainer)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填鸭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最为常见。在此条件下培养出的学生,常常是考试成绩优异而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欠佳。在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学生成为了教学中心,教师作为培训者的角色也日益凸显。作为教师,最主要的职责不是传递知识本身,而是借助知识传授的过程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在听力课堂上,教师作为培训者更应该强化对听力技巧的教授。教学目标应该围绕在挺立技巧的提升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介绍多样化的听力材料,向学生传授处理不同体裁听力内容的策略和技巧。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外辅助练习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所掌握的听力技能,从而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自己掌握的技巧策略来应对各种场合下的听说任务,实现真正的学以致用。
(4)调节者(regulator)
据相关调查显示,教师对学生心理因素的关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学生更喜欢自己的老师善良、公平、有耐心;在良好的职业素养之外,学生更欣赏教师具有强大的人格魅力(Woolfolk, 2001)。由此可见,教师在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之外,还应该在心理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听力技能的提高历来都是学习者较难攻克的难关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更多的挫折和失败。此时,教师作为情感调节者这一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听力课堂上,教师应当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问题消除障碍。学生常常会因为老师的一次关怀和鼓励而产生对学习巨大的动力和信心。因此,情感调节者和知识传授者这两个角色所产生的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4. 结语
听力课程学习对于大多数英语学习者来说都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学习效果的提升也需要师生一起付出更多的努力。在听力课堂上,教师角色当中的知识讲授者、兴趣激发者、技能培训者和情感调节者这几项都对教学效果的增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雷敏.大学英语听力自主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分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10, (173) .
[2]刘润清.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3]文秋芳.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4]William Littlewood.Foreig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听力课堂 篇9
行动研究 (action research) 一词首先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 (Lewin) 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 (韩淑萍, 2009) 。70年代以来, “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研究的方式被引入教育领域, 并逐渐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问题的手段之一。国内外学者对行动研究的定义或看法均有所不同, 但是行动研究的基本特点还是得到广泛认可, 即行动研究强调研究与行动的合一, 它是教师为解决教学实际问题或变革教学现状而采取某种新措施 (文秋芳, 2011) , 其主导思想是引导教师成为研究者, 通过观察和反思, 运用教学理论和方法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采取一定的行动加以解决, 增强教学效果 (郭颖, 2011) 。
行动研究具有当下性、参与性、真实性、反思性与应用性五个典型特点 (文秋芳、韩少杰, 2011) 。行动研究的对象是教师在当时当地教授的学生、教师的教学实践, 以及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并且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 教师既是教育者又是研究者, 具有广泛的参与性;研究的环境具有较强的真实性, 为教师教授的班级。在研究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发现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 制订计划, 实施方案加以解决。行动研究的结果对增强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 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 (Burns, 2011) (如图1所示) 。
我以自己所授课班级为对象, 尝试运用行动研究理论开展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实践, 重点研究教学行动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 旨在探索更加适合高职学生听力课堂的教学模式, 探讨行动研究对提高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
2. 行动研究在高职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背景:本次研究是以《商务听力1》课程为基础于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进行的, 该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技术课, 本学期进行TC课 (核心技术课程) 试点工作, 每周一次课 (周二下午5—6节) 计2学时;研究对象为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1022611班共31名学生, 使用冶金出版社《商务英语听说》第三册。
研究时间:2011年9月初至2012年1月初。
研究工具:课堂观察、学生访谈、教师访谈、问卷调查、教师日志。
由于是首次给1022611班学生授课, 对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知识接受能力不甚了解, 因此在本学期前三分之一学时 (1—6周) 内采用传统式的听力训练方式, 即教师选择听力材料, 控制听力进度, 注意播放录音材料的次数。在六周教学时间内, 教师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 逐渐了解1022611班学生的基本特点及听力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2.1 最初的观察
在前六周的教学中, 我采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方式, 即使用录放设备在语音室播放听力材料, 学生边听边做练习, 我公布练习题答案, 并做一些讲解及听力技巧点击。我观察到, 课堂上仅有几个学生能在听力练习过程中与老师互动, 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应, 大部分学生则在睡觉、玩手机、说话或看别的书籍, 几乎参与不到课堂练习中。另外, 由于授课时间为下午1∶30—3∶10时间段, 学生往往容易产生烦躁或疲倦的感觉, 精神较差, 注意力很难集中。我在检查完学生教材上的听力练习后发现, 很多学生的书本是空白的, 没有记录任何课堂笔记, 也没有进行任何听力练习, 白白浪费90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另外, 在进行听力练习前的知识导入阶段, 观察到大部分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和进行的听力练习内容非常陌生, 根本没有进行任何课前预习和相关知识的准备工作。
2.2 最初的反思
通过前期的课堂观察, 我对1022611班一些学生及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 并且设计了课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发现本班学生的一些特点, 具体表现如下。
2.2.1 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
本班生源主要有两种: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经过了高考, 由学校录取, 虽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 但知识薄弱, 整体水平不高;二是从中专、技校、职业高中升入高职的学生, 大多数只在初中阶段学过几年英语, 英语基础非常差, 对英语不感兴趣。此外, 学生中有一半左右来自郊区, 英语水平与城区学生相差甚远, 个别孩子还存在自卑心理。不同层次的生源造成了学生听力水平参差不齐, 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 但在“听”的能力上, 普遍存在以下语言障碍: (一) 语音基础知识缺乏。自身发音不标准, 辨音能力、弱读、同化、省音及连读能力差, 不能正确理解所听内容或难以对所听语言现象做出正确快速的反应。 (二) 词汇量匮乏。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词汇量为基础是难以正确理解听力内容的。 (三) 语法基础薄弱。作为一门外语, 英语不同于我们的母语, 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 就难以看懂句子结构, 更无法理解句意, 尤其是结构较复杂的长句。
2.2.2 学生对听力学习不感兴趣, 心理上有抵触。
1022611班学生多为十八九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就是喜欢标新立异、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而大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听不懂也不感兴趣, 课堂提问时又担心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丢脸, 过度焦虑, 注意力难以集中, 影响听力理解。久而久之, 对听力课产生了畏惧心理, 讨厌听力。这种厌烦心理、焦虑心态和羞怯感受对高职学生的听力学习有着极大的影响。另外, 他们更喜欢一些新奇、流行的事物, 喜欢一些视觉上的刺激。但是, 他们的兴趣爱好又极易变化, 对某项事物的关注时间较短, 注意力不持久, 自控能力较差。这些特点就使得他们在听力课堂上容易对教材上枯燥的听力内容产生反感, 仅进行20分钟的听力练习, 他们就会思想开小差, 听力学习效果较差。
2.2.3 学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性, 1022611班学生也不例外。在前六周的传统听力课堂模式中, 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 学生的学习是在我的安排下进行的, 包括学习内容、听力材料播放的次数和速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默默地、被动地听, 而不能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和进度, 因此就产生了学优生“吃不饱”和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 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 作为语音室主控台的操作者, 我要控制听力材料的播放速度和播放次数, 无法走下台检查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 加上学生对这种枯燥无聊的听力教学产生厌倦和抵触心理, 导致学生在教室里睡觉、吃零食、玩手机或聊天的比比皆是, 课堂效率极低。
3. 行动干预
为了改变听力教学现状, 我设计了行动研究的干预方案, 并在学期的后十二周进行实施。
3.1 行动设计与实施
3.1.1 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课堂学习模式。
我经过前期观察并根据小测试的成绩将全班分为5个学习小组, 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基础较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弱的学生。由于选用的教材配有听力录音的MP3光盘,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电脑使用MP3光盘自主进行听力练习, 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控制听力材料播放的速度和次数, 等等。在进行前期的知识导入后, 将会给学生布置要完成的听力任务,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听力练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在完成听力任务后, 可以给予基础较差的同学一些帮助,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听力任务。
3.1.2“听、说”结合, 以“说”为导入进行“听力”练习。
在听力练习前的知识导入阶段, 我不再单纯地进行背景知识介绍或词汇讲解, 而是根据听力练习的内容设计了一些相关的讨论话题, 如在“接打电话”任务中, 我让学生讨论:“What shouldyou pay attention to when you are going to make a phone call inEnglish?” (如果你要用英语打电话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英语进行讨论, 将打电话时的注意事项、英语句型、词汇等进行整理并记录, 然后选派小组代表在班里回答, 我对答案进行总结和点评并给每个小组及代表评分。
3.1.3 设计形式多样的听力练习资料。
我在课堂教学中, 尝试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将音频和视频听力材料结合在一起, 努力给学生创造较为逼真的语言环境。针对高职学生的年龄特点, 选择一些优美的英文歌曲, 设计“听歌写歌词”的课堂活动, 将一些适合学生听力水平的歌词设计成听写填空题;还为学生准备了一些英文视频资料 (多为新闻报道、影视动画、语言学习节目等) , 通过观看5分钟左右的简短视频, 学生回答我设计的一些情节问题或语言问题。
3.1.4 发放《项目任务书》, 做到课前预习, 课后复习。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 我编写并印制了课程《项目任务书》, 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 (查找相关工作任务中涉及的英语词汇、句型和相关工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 课后复习 (总结归纳学习的英语词汇、句型和相关工作技巧并试做商务听力试题库中试题, 归纳本任务中常考的知识点和语言点) 。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在课下互相讨论, 共同完成。定期批阅, 了解学生课下的学习情况。
3.2 观察与发现
在采用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学习模式后, 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具体表现如下。
3.2.1 教师角色进行转变。
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不再是操控听力设备的“按键人”, 而是整个听力课堂的监控者、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引入自主听力环节后, 我首先给出本次课堂的听力任务、练习时间和学习目标, 在明确任务要求后, 学生可以自己操作机器, 根据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需要, 选择适合自己的听力速度及播放次数。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 如果在规定练习时间内完成我布置的任务后, 就可以在电脑听力资料库中选择其他听力材料加强练习;听力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播放听力材料, 在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稳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这种自主听力学习模式使得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听力训练, 不仅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且照顾了听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的学习需要。我在教室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记录下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听力练习中的难点, 并对听力练习中存在实际困难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指导。这样, 每个学生都能在我的监控指导下高效地、主动地学习。很多时候, 学生为了尽快完成听力任务取得较好的小组排名, 课间十分钟都不舍得离开座位, 与前六周的学习风气和学习态度相比, 进步是显而易见的。此外, 我在学生进行完听力练习后,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 在课堂上集中进行解答和听力技巧点击, 使得“教”更有针对性和高效性。
3.2.2 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对一些学生的访谈, 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这种听力学习模式, 认为是一种创新, 大大提高了自己对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兴趣。在期末进行的课程问卷调查中, 65.6%的学生表示在实行小组合作自主听力学习模式后, 自己对听力课程的兴趣提高了很多。64.8%的学生认为小组合作在听力练习中起的作用挺大, 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好地带动大家的学习气氛。O’Malley和Charmot (1990) 在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中提出, 要将社会/情感策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利用各种机会接触外语, 包括语言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他人进行交流合作, 以及学习者在学习中控制自己的情绪, 消除不安或焦虑等。这种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模式使得小组成员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互相交流经验, 成绩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 不仅提高了每个小组成员的听力水平, 而且增强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另外, 我设计了一些课堂活动, 如听力练习前的口头warming-up activity (热身活动) , 听歌写歌词, 观看英文视频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放松了紧绷的神经,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锻炼了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和总结能力, 也让他们学到了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差异。
3.3 反思
在本轮行动研究中, 我共进行了课程问卷调查两次, 收集并批阅学生《项目任务书》共四次, 对一些师生进行了访谈, 并在第十八周进行期末听力测试。在课堂观测中, 我发现与原来的听力教学相比, 实施行动方案后, 学生对听力课程的兴趣显著提高, 几乎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听力练习和课堂活动, 杜绝了睡觉、吃零食、玩手机或聊天等现象。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的学习模式不仅使每位学生都成为了独立学习的主人, 而且在合作式的小组讨论中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 还实现了教师在听力学习中及时给予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辅导解惑的目的。
从期末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分析看, 学生对小组合作式自主听力的学习模式比较赞同, 96.6%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激发了他们练习听力的兴趣。根据我的观察和学生期末听力测验结果, 大部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听写能力、答题正确率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4. 结语
本次行动研究极大地改变了听力课堂的学习气氛和学习效果, 使师生都受益良多。学生的学习受到积极影响, 我也改变了自己在课堂的角色, 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更好地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
这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自我反思, 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并制订计划、实施措施的教学研究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教师对于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都是与时俱进、永无止境的。在教学活动中主动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 不仅能够增强教学效果, 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完善、解决教学与研究领域脱节的问题, 使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 教师也会在这一实践和摸索过程中体会到教学相长的乐趣。教学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它需要教师激发热情和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是一个大舞台, 学生应该是舞台上的主角, 而作为导演的教师应该指导他们在知识的殿堂中取得更多、更辉煌的成绩。
参考文献
[1]韩淑萍.行动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国教育报, 2009-4-24, (第5版) .
[2]文秋芳.《英语教学中的行动研究方法》评介[J].中国外语教育, 2011, VOL4, (3) :59-63.
[3]郭颖.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行动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VOL30, (6) :141-142.
[4]文秋芳, 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1.
[5]Burns, Anne.Doing Action Research in English LanguageTeaching: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0/2011.
听力课堂 篇10
一、做好英语听力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 保持良好听力心态
要掌握好听力技巧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这就要求学生在听之前摆脱对听力的恐惧心理,使心情完全放松,将注意力全部集中于听力问题的阅读上,同时要做到将问题与听力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对题目中干扰信息的高效筛选,快速判断听力信息的准确性,从而形成完整的听力思维,促进阅读的顺利进行。
2. 突破英语听力障碍
对于一门新语言的学习,学生在面对英语听力时,往往因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失去学习的自信,产生自卑、怯懦、惧怕等不自信心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兴趣,严重影响听力水平的提高。作为英语听力教学的引导者,教师应完善并总结自身英语听力经验与方法,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合理改进,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使其对英语听力的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同时全面提高英语听力成绩。
3. 强化英语语言基础
摩天大楼的稳固与否,关键在于其地基的坚实程度。英语听力的训练同样遵循这样的道理。因此,要想打好英语听力的基础,首先要注意对音标的学习。只有在最大限度内保证单词发音的准确性,掌握发音技巧,才能将其作为语言学习最有力的支撑,成功实现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提高。其次,反复阅读,培养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英语听力的学习的关键在于语感的形成与建立,因而在英语的日常学习中,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意愿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有效阅读,深刻体会作者写作内涵,全面把握句子在文章中呈现出的不同感情色彩,从而为听力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全面掌握英语课堂学习中的听力技巧
1. 保持适度的紧张感
英语听力不仅是对学生英语学习技能的考核,同时也是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考验。因此,在平常的听力练习中,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适当加快听力播放速度或在考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合理增加题目数量等,通过听力环境的不断改变,培养学生的应对能力,以便当学生在遇到难度较大的听力题目时,可以做到游刃有余地解决问题。
2. 听力练习的生活化教学
英语听力的练习内容与生活化的口语有很大的关联。在这一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平时的课堂听力教学紧紧围绕着学生日常生活进行展开。如,学生之间的问候或者讨论问题过程都可以作为英语听力的主要内容。通过这些基本生活口语表达的练习,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英语语言的独特魅力,从而大大增强其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此外,“春节”、“十一”、“五一”等重大节日内容的英语听力的引用,不仅能够提高英语听力练习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借助节日的浓厚欢乐气氛提高学生对英语听力的接受能力。
三、听力训练过程中需注意的其他内容
1. 了解英语口语表达的特点
英语口语表达最明显的特点是非正规化,例如,人们在见面打招呼的时候一般常说:Hi,或者Morning!在正规的场合才会说:How do you do?此外,口语中存在着单词重读、音变、连读等状况,同时个别单词在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中的发音是不大一致的,只有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语言学习的特殊性,才能形成正确的英语思维,提高英语听力能力。
2. 培养英语交际能力
针对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对英语听力的惧怕、无从下手心理,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练习机会,鼓励学生踊跃参加到课堂对话中来,在练习中大胆说英语,增加学生英语听力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学生在练习句型转换的表达时: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可以转换为How is the weather today?或者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weather today?这样一来,练习英语听力的同时也进行了语法的基本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灵活性与多变性,体会英语语言的主流表达方式。
英语听力有效课堂活动教学思考 篇11
【关键词】 英语听力 有效课堂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2-057-01
国内外许多学者也曾对影响听力水平的因素进行过许多探讨,归纳起来大概有两类:知识性障碍和非知识性障碍。其中知识性障碍包括语音、语法、与英语相关联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非知识性障碍则包括情感因素、认知因素及听力理解的方法等。在实际中,影响听力水平是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们在听力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有的主要是生词太多,往往一个词听不懂,便变得无所适从;有的是抓不住重点,抓住某一两个词句而不理解全文,最后也还是不得要领;有的好象听懂了全文,可抓不住关键,一听到问题又感觉茫茫然好像什么都不太懂了。如何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克服影响听力提高的各种障碍,理解听力材料,提高英语听力水平,自然而然地成了众多学习者与从教者所关注的焦点。以下是笔者对英语听力有效课堂活动教学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一、创设情境,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上,学生听老师和其他同学讲英语是提高英语听力的主要方法之一。用英语教英语已逐渐成为中学英语教师的共识。使用英语来组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在讲解词汇、语法结构、语篇时尽可能的使用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对答、讨论以及对学生的评价等也要使用英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要使用英语。营造英语习得环境,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当然,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根据学生实际,使其具有可接受性。
二、借助影像资料,多媒体和网络,加强阅读教学
学生常有这样的体会,遇上内容熟悉的材料,听起来收获较大,这反映了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在听懂有声语言过程中的重要性。语言知识除语音、词汇和语法三大要素外,还包括句法知识和诸如文章体裁、结构等的篇章知识。背景知识则包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生平,常人趣事等。教师鼓励学生借助影像资料,多媒体和网络,尽能多的寻找典型语篇,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拓宽词汇量,形成语感,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提高联想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加语法结构的熟练程度,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克服听力提高的知识性障碍。
三、多方位进行听力训练,精听、视听、泛听相结合
听有多种方式:视听,精听与泛听。视听是通过影像资料,通过视频和影像来听英语;泛听是指任何听力材料先完整地听一遍,重点放在语篇的理解,而精听则是指在泛听的基础上反复再听几遍,将文章分成语段,语段分成语句,语句分成意群,逐个击破,或者做逐词逐句地听写练习,重点是确保语句的理解。
精听的目的是训练基本功,逐步习惯外国人讲话时的语音语调在语流中的变化,听熟基本词、常用语和常用句型。泛听的目的是巩固和扩大精听的成果,接触更多的语言现象,更快的提高听觉反应能力。可以说视听和泛听是目标,精听是达到目标的手段,要有效地提高实际交流活动中的听能,在听力训练中必须采用视听、泛听和精听相结合的方法,视听、泛听先行,精听在后。只有视听、精听和泛听结合,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的目的。
四、听、说、读、写相辅相成,四项技能有机结合
语言教学的综合性原则不仅强调教学方法的综合,而且强调语言技能的综合。该原则认为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要全面发展。即使是单向技能课,教师也要体现语言技能的综合性原则。因此,在以提高学生听力技能为主的听力课上,也要根据实际,将它与说、读、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既有所侧重,又全面发展。
听说结合:教师既可以要求学生先观看影像听,或用录音机播放录音听,观看影像和听后口头回答问题,进行复述或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也可以先师生对话,谈论与听力材料内容有关语言方面和背景方面的话题,然后再让学生听。
听读结合:对于那些来自生活真实语言的不太长的阅读文章,可以采取先听后读,要求学生主要以听觉而不是视觉来吸取语言知识,听后可让学生回答一些如who,when, what,where之类的问题,待学生阅读材料之后再讨论疑难问题或书面回答问题。另外,加强朗读训练对提高辨音能力和形成语感及提高听力作用很大。
听写结合:听写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渐发展听音会意能力,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提高记忆力,从而提高听力水平。教师可以采用的训练方式有听课文的短语、句子、段落,听课文原文填词等。
五、消除情绪障碍,树立自信心,优化心理环境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听力非常重要。克服精神紧张,消除焦虑感,树立自信心,发挥听者理解过程中的能动作用。
总之,听力课是外语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听力课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知识接收、语言基本技能训练及实际能力培养的水平。教师在听力教学研究过程中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认识听力过程及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较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杭宝桐.中学英语教学法(修订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任晓涛.许家金语篇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的应用[J]外语界,2002,(2).
小学英语课堂听力的有效教学 篇12
一、小学英语听力教学问题之分析
首先,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 一是因为受到考试的影响, 学生必须按照考试的内容进行学习, 听与说能力自然而然下降;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 老师的重心也放在了读与写上, 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英语听和说的能力, 对英语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其次, 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中国小学生, 学习第二种语言并不是那么容易, 对于英语学习基础的单词词义理解都普遍存在困难的小学生, 如何能在听说上有出色的表现呢?对词义的不解也是影响学生听说的一大因素。再次, 对于英语的听说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将中文一一对应进行翻译就可以的, 文化传统、社会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 语言语法也不一样, 语法又是学习英语道路上的另一阻碍, 不懂语法, 就容易被汉语束缚住, 何以进行听说呢?最后, 受经济水平条件的制约, 地处农村偏远地区的小学, 没有先进的听力设备, 又受到师资的影响, 学生又如何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结合以上四点原因和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 特提供了以下几点意见供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参考。
第一, 在英语课堂上, 老师跟学生应尽量用英语来交流, 这样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让学生用英语回答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与此同时, 全程的英语教学与交流, 又营造了很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有助于学生良好英语学习习惯的养成。另外, 在课堂上, 可以适当添上学生自主英语交流的环节, 比如, 今天的天气情况、自己的爱好, 一起唱英语儿歌等也是一种提高听说能力极其有效的方式, 经过这样的训练后, 学生在英语交流中会更加充满自信。
第二, 采用多元化的手段。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就是学生听老师读, 效果可想而知, 当学生对不太“纯正”的英语口音习惯后, 势必对真实的英语语言有陌生感。英语听力教学中应该结合多种方法, 比如人机对话, 好处就是排除了人为的因素。在设备方面亦多样化, 如录音机、投影仪、电脑PPT, 不同的设备可以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 如文本、录音、视频和图像, 为学生提供逼真的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且这些口音相对于教师更为规范, 效果更为显著。另外, 观看英语动画片也是提升英语听力水平的有效手段。
二、科学选择训练内容, 增强听力实效性
1. 选择简而短的内容
作为知识水平有限的小学生, 英语听力训练除了注意以上几点之外, 更需注意的是听力内容的选择, 内容不适合小学生, 或难度大, 都会使效果不明显。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 内容不宜偏难, 当然长短也要适度。
2. 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学生的听力训练强度越大, 效果可能越差, 还有可能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丧失。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应适宜, 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同时选择学生学习效果最明显的时间段, 在此过程中穿插能够引起学生乐趣的小游戏、歌曲、活动等, 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采取多样的听力训练形式
第一, 视与听相结合, 以降低听力的难度, 同时增加听力训练的趣味,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二, 读与听结合, 先读后听能增强学生对内容的印象, 对内容的大致意思有所了解, 降低听的难度。第三, 写与听结合, 边听边写, 不仅能提高听力的水平, 又能加深学生对词汇的印象。第四, 说与听结合, 也是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口头复述所听内容, 增强听力效果。
摘要:在小学课程教学体系中, 英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英语学科的学习中, 各个部分所受重视的程度相差很大。大部分学生都把大多的精力集中于读与写上面, 忽视了听与说的部分, 这不利于学生真正学会英语, 出现了所谓“哑巴英语”的现象。本文将小学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问题的根源, 寻找对策, 力求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关键词:小学英语,听力问题,对策分析
参考文献
[1]时丽静.小学英语听力的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22) .
【听力课堂】推荐阅读:
课堂听力训练07-24
大学听力课堂10-02
日语听力课堂10-07
课堂听力教学10-28
听力课堂教学06-16
英语听力课堂07-08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05-09
课堂听力教学方法07-12
大学英语听力课堂设计05-08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