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

2024-10-04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精选12篇)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 篇1

(一) 听力理解的认知分析

听力理解的认知听力理解是个复杂的对意义进行构建的心理过程, 是听话人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认知模式是怎样的, 语言背景知识是如何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呢?

理论框架认知语言学认为, 对语言现象的认知是建立在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的基础之上的。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及理论解释听力理解过程不是简单地对字面语言信息进行解码的过程, 而是输入信息与听者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的动态交互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听话人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对所接受的声音符号进行分析、合成、归纳, 从而实现语义的重构。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这种信息处理主要涉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方式。然而, 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的理解模式都有其局限性。听者由于某一方面知识的欠缺造成理解障碍时, 会不自觉地求助于其他方面的知识。

(二) 听力的理解过程及在教学中的应用

1. 听力的理解。

Kenneth认为听力理解由以下成分构成:辨音、信息感知、听觉记忆、信息解码、运用所学语言使用或储存信息。辨音包括辨别各种语音、语调和音质等, 这也是听力理解的第一步。信息感知是指学生在具备了辨音的能力之后有意识地感知语流中的语音组合, 从而获取句子意义的阶段。听觉记忆指的是将所感知到的听觉信息能够在被理解之前在大脑中保存一定的时间。信息解码指的是理解或获得信息的过程。在经过了以上几个阶段之后, 学生就可以运用所学语言将信息表达出来或储存在长期的记忆中。听力理解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活动, 并运用语言、词汇、语流和各种非语言认识, 把感知到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2. 听力的过程。

听力的过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 (1) 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的过程; (2) 听力理解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 (3) 听力理解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三) 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1. 知识障碍:

学生掌握的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 对词语、语句和语段在语言上的感知熟练程度, 连贯记忆力的强弱, 对学生对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 等等。

2. 非知识性障碍:

设备因素, 课堂气氛, 理解技能, 心理情感因素等, 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协调、诱导和激发下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避免学生产生思维的噪声而干扰听力的理解。认清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对提高听力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 听力教学的训练

1. 听力教学的阶段性。

教师在进行英语听力教学时, 首先要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 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一个学生在英语听力理解中大致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学生听到一串声音, 对内容毫无理解。在这一阶段, 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听、常听、精听与泛听结合起来, 从而使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语言技巧产生一种语感。第二阶段, 学生可以在语流中辨别出短语或句型, 并通过短语和句型对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大致的理解。在这个阶段, 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句子或短语的能力。在第三阶段, 学生能在语流中辨认出分句或句子, 并知其含义, 对所谈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这一个阶段学生的困难往往是与某些题材有关的词汇不足, 教师应使学生大量接触与这些题材有关的录音, 并反复多次地听与录音题材有关的词语、句子、句型等, 使学生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中猜出生词的意思, 逐渐扩大词汇量。在第四阶段, 学生能连贯地听懂所谈的内容。

2. 听力教学的针对性。

在听力教学训练中, 教师除了向学生介绍记忆的特征、记忆的过程之外, 还要指导他们按自己的记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认知心理学家Mudock通过实验证明, 人对字词的回忆效应, 首尾部分均佳, 惟独中间部分较差。这就是对记忆研究产生积极影响的“系列位置效应”理论, 同时也是对心理学理论早就确认的首因效应和后因效应的一个证实。对所听材料的开头部分, 由于听者的注意力在开始时往往处于高度集中状态, 对所听内容辩得最清, 而对材料的结尾部分, 由于信号才消失, 信号意义还完整停留在大脑之中, 处于短时记忆状态, 听者也不易忘却。因此开头和结尾部分均可单独用大脑记忆。而材料中间部分, 也是内容主要部分, 本部分内容多, 信息量大, 结构层次复杂。大脑在处理这部分信息时, 记忆顺序易受到干扰, 记忆处于混乱状态, 因此记忆难度较大, 所以中间部分必须用脑记和笔记相结合的记忆方式记忆效果较好。

3. 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设备。

在听力教学中使用视听材料可使声音和图象相结合, 视觉和听觉相结合, 语言和情景相结合, 对视觉型、听觉型、感受型等各类学习风格的学生都有益。作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原声版的英语电影、VCD等。

在听、说、读、写的教学活动中, 听力是语言习得的关键步骤, 是人们获得语言的唯一方法。语言习得要通过大量的可理解输入来实现。因此, 在教学中应对听力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 积极探讨听力理解的性质和过程, 认真研究听力教学的理论与方法, 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 使听力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 篇2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师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语言程度适宜的教材,提供具体的指导并策划辅助活动等手段,都可以有效鼓励学生提高听力水平。例如可以选用外研社出版的英语教材,其中的主题听力材料比较适合中国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课外听力材料最好从近几年出版的原版英语出版物中采用贴近现实生活和反映世界发展的多种话题,如当前的教育状况、科技发展、环境问题、社会文化等一系列具有现实性的话题。要用精心挑选的听力材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从另一语音的视角看身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听有所乐、听有所得,最终通过提高听力水平进一步促进英语综合技能的全面提高,形成英语学习的良性循环。

二、坚持英语授课

在课堂上,教师应坚持用英语提问题,学生用英语回答。针对本次课也可组织自由发言、分组讨论和轮流发言等多种形式的英语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经常犯的一些发音、语法方面的错误,及时予以纠正,既鼓励学生敢说敢犯错误,又教会他们如何少犯错误。对于一些常用的习语和句子,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尽快掌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英语思考的良好习惯,同时锻炼他们的英语反应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把语感的提高和发展放在首位,坚持遵循语言实践,系统讲解48个国际音标,使学生从中了解国际音标的特点,要求学生按规律熟练背诵元音音标和辅音音标,并突出重点、难点,示范解析元音长短音和辅音相似的音符。通过示范比较,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国际音标的功能和规律,能迅速地把所听词句用音标记下,从而掌握正确的拼音能力,有效地领会交际信息中语言的整体结构,加强英语语感。 四、重视学生朗读

朗读是英语听力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朗读,是指大声洪亮地宣读,而非个人早已习惯的默读或低读。只有大声朗读,才可能使自己对已熟悉的词语在声音中更加巩固,特别是对于原来比较陌生的词语在“视”、“听”觉的直接作用下,把该词的音、形、义在大脑中迅速地统一起来,逐步在听音和朗读过程中学会用英语思维,克服心译障碍。

五、采用多种练习方式

听力训练不能采取单一形式,要进行多方面的、有系统的训练。一方面应加强语音辨别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基本词汇、句型、语法的理解水平及以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基础听力训练,另一方面是在此基础上的综合练习,练习内容包括语音、单词、句子、短文、场景会话及新闻等长一些的文章的理解,并采取辨音、听写、填空、选择填空、推测、问答、口头复述等多种练习方式。

六、强化文化背景知识

英语语言文化背景是学生英语学习中最基本的语言素质,是形成和发展其它英语素质的先决条件。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是组织听力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教师应使学生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正确使用语言。教师在课堂上可选择一些能够有针对性地反映外国人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思想的内容以及时代感较强的有关反映外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内容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不断地了解外国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以增加学生在听音过程中的预知性和领悟感。总之,听力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加强听力训练,既能增加吸收语言材料的量、扩大知识面,又能提高听的能力。能听懂、能理解并做出回应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启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听力水平的提高还能促进学生口语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英语人才,这也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所在。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篇3

(一)鼓励学生多聽多练

我国学生对英语掌握的途径主要是通过有意识的学习过程、对语言形式的注意以及对错误的纠正来完成。这样的学习过程不利于启发语言的自发运用。拿词汇来说,绝大多数的词汇是通过读写有意识地学会的,但由于不是在交流中习得的,学生很少通过语音来识记单词。当他们面对说英语的人或录有英语的磁带时,大脑中依赖视觉来识记单词的记忆单元,无法或很难被声音激活。当然,由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总在交流中习得英语,但我们可以增加听力训练,来提高听力词汇量。我们可以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课内,给学生做一些精听的训练。精听就是找一些难易程度适合学生水平或稍高于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如短文、对话、故事等。材料中生词不要太多,内容不要太难,语速正常不要太快,可以听上多遍,但是要求学生争取把全文的每一个词句都分辨清楚,听不懂的词可根据发音查字典,重要的语言点可由教师做出解释。只有这样,在一个区间内反复刺激,来回“扫描”,才能逐渐提高大脑听觉神经对有关的音、词、句型结构等反应自动性的程度,形成自动的条件反射,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词汇量。在课外,要求学生做一些泛听的训练。泛听就是在连续不停顿、不重复的情况下着重听讲话的重点和中心内容。虽然在不重复的情况下,不大可能听清听懂每一个词,但这是很正常的。只要全神贯注坚持这样听,长期训练必有成效,但是要求学生一定要听标准地道的英语,而且要多听常听,只有这样才会逐步适应标准读音。

(二)培养良好的听力素质

听力的最终目的在于理解,而要达到理解的程度就离不开听力素质的培养,即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音的基本知识,包括口语体语言的习惯表达方法。因此,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应做到:

1、正音与模仿

正确辨音是帮助学生突破听力理解的第一关,没有正确的语音,听力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交际就会遇到困难,如有些学生因受方言的干扰,分不清[l]和[r]、[l]和[n]这些音素。正音时应把这些音作为讲解重点,讲解发这些音的要领,多练像run、long 之类词的发音,并指出在英语中[l]和[n]是非分清不可的,这是语音训练中的拦路虎,要反复进行模仿。要掌握一门陌生的语言,就要边听边模仿,靠几百次、几千次不厌其烦的模仿来纠正自己的发音,要学到英美人说话的那种腔调,则需要无数次的模仿、无数次的积累。模仿以英语为母语的英国和美国受过教育的成人的讲话,是纠正自己语音、语调的最好办法。

2、加强口语体语言的训练

在听力理解中,掌握口语体语言的特点,是正确理解词义、句意的关键。学生必须熟悉掌握快速语流中的音变现象,如失爆、连读、弱音、近音干扰等。一旦掌握了这些现象,学生就会明白,在英语口语中,有些词本来就没有发音,或是没爆破(出声),并且成了说话的一种语言习惯。

(三)训练听力速度,培养速记的能力

听力速度可采用“循序渐进法”,由慢速到快速逐步提高。在开始听力训练时,语速可以放慢一些。在达到一定的听力水平之后,就要进行正常语速的听力训练,用语音的速度来训练和推进思维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这样的强化训练之后,就可以逐渐适应正常或较快语速,使听力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学生在听较长的文章时,除了把握中心思想外,还必须记住某些细节,如时间、年龄、人名、地名和有关的事实。但是学生要在听音过程中把这些细节和内容要点记录下来,速度一定是跟不上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速记能力,学会边听边记。这里讲的速记就是利用简单的符号、有代表性的一两个字母与必要的字词相结合,来记录和存储信息,然后再利用这样简单的信息来帮助回忆和理解听力原文。如England写成E,French写成F,用→表示方向、在什么之后、持续到什么时候、支持什么等等。这里的基本要求是:一要速度快;二要能表达含义,自己听后能辨认。这种简单的方法对听力技能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精心设计听力课教学

我们应以语言学、心理学理论来指导教学,精心设计听力课教学,使听力课教学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交互过程,把学生从被动的接受中解脱出来,转入到听得既轻松、获取信息效率又高的训练中来,具体操作过程可以填空、听写、复述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填空主要是训练大脑抓记关键词的能力,如时间、人物、地点、数字等具体细节所涉及到的不同词性。听写是一种体现综合能力(如辨音识义、词汇量、语法结构、语言知识和快速书写等)的复杂活动,也是提高瞬间耳听、手写协调工作的能力及音到意明的迅速反应能力。同时,可避免学生每听到英语就译成母语的不良习惯。为了使听到的材料吸收为自己的知识,听写是有效的途径。复述既是为了加深听懂部分的印象,也为了帮助进一步理解未听懂的部分。复述还能防止假听现象,同时促使听者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去听,如果说“听”是初级的,“复述”则是高级的,它不仅要求听懂而且还要求用英语表达出所听内容,它所涉及到的不只是听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挖掘出其记忆效能、听力技巧、记录技巧等综合能力。

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篇4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认知过程,激励情感,认知图式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听力是不少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薄弱环节。虽然老师也特别注重学生这一技能的训练, 但效果不太理想;有的学生甚至加班加点地练, 仍然收效甚微。英语听力教学一直困扰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整体实现。针对这一问题, 我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有效性作了初步的研究。

一、英语听力教学不应只是简单的“实践”过程, 它更应是认知过程、激励情感的过程和策略运用过程的综合体。

听力教学评价标准是显性的, 必然导致听力教学手段的功利性。教师进行定期的经常性的听力测试, 以测代练, 采用“听听录音, 对对答案”的训练方法, 想借此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节省时间的目的, 也就不足为怪了。其实, 在这种训练中学生的知识图式不能得以激活, 因此训练必然是冰冷、无序和盲目的。基础好的学生听到的也只是凌乱的语义;而基础差的学生则几乎一无所获, 欲速则不达。这种简单化的听力教学方式不仅扼杀了大部分学生对听力教学的兴趣, 而且使听力训练最终变成他们沉重的负担。究其原因, 这种训练系统性差, 而且听的材料重叠成分多, 缺乏针对性;听力活动也脱离了真实的情景, 学生只能被动应付, 知识无法内化、技能更无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然要受到质疑。我认为这种现象应当引起教师们的共同关注:我们的听力教学在强调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 是不是完全忽视了遵循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激励他们情感的过程?是否完全忽视了构建学生的认知图式?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的听力实践是否有效?教师应当明确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既是一个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活动, 又是掌握英语的认知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激励情感的过程。

毋庸置疑,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态度、气质、性格和良好的习惯等。学生在学习、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伴随着传递情意的活动, 学习英语和交流情意相互间紧密联系。单一的听力训练方式只是教师的单方面的教育动机, 它不但破坏了学生的兴趣, 更动摇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情意的产生受学习英语认知活动的影响, 学习英语的认知活动促进情意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生在学英语时会产生一种心理期待, 这种期待在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 会不断获得满足, 从而又产生求知欲, 树立了自信心;自信心与学习动机相互联系和强化, 可使兴趣发展得更丰富, 从而形成认知兴趣, 新的认知图式也随之产生。反之, 学生的心理期待也会因为无序和停滞不前而形成心理焦虑, 最终放弃努力。这就给我们启示:杂乱无序的听力训练, 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当然很难对它产生强烈的心理期待 (认知兴趣) , 学习态度也必然出现问题。因此, 教师在听力课堂教学过程中, 要以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图式为出发点, 既要重视运用语言能力目标的完成, 又要重视情感目标的实现。

二、听力材料的选取是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切入点。

在范围方面, 听力材料的选取总体上可参考新课标中的模块话题。教师要做的细致工作便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拿捏所选听力材料的难度。如果所选材料过易, 学生则产生轻视心理倾向, 他们的注意力必然很难集中, 这很不利于听的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果所选材料过难的话, 学生对提供的材料会感到一头雾水, 不知所云, 学习热情必然会降低, 自信心也会大打折扣。

在把握材料难度这上, 须综合权衡四个因素:语音、语速、词汇及涉及的背景知识。在上述诸因素中, 词汇因素是老师须费一番心思的地方。由于听力词汇的不可选择性, 听力对学生词汇的掌握有很高的要求。学生词汇量小, 必然导致无法处理信息, 所以学生词汇的掌握水平直接影响其听力水平。词汇的拥有量也制约着学生对其他因素的适应与理解程度。即使在学生的词汇量范围内, 听力材料的语速也应当适宜, 因为在英语连贯的发音过程中, 往往出现弱读、同化、连读、音素省略和爆破音, 发生音变, 学生需要相当长时间去适应、总结。因此, 对于材料中的较难词汇, 教师很有必要在听前列出, 教会学生词义。待学生有了一定的语感后, 所选择的材料的词汇可稍高于学生的现有词汇量。此时在材料中适当设置一点词汇障碍, 不仅有利于他们听的能力的提升, 而且能增加其求知欲。在探索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从而迸发出更高的学习热情, 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最终提高听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图式是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有效途径。

鉴于听过的材料有“稍纵即逝”的特点, 以及学生的判断、推理、猜测等认知图式的依据来源于听力材料和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对比。如果学生对英美文化背景缺乏了解, 听力理解就会有障碍。因此教师在听力内容的选择上, 应力求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图式依据, 即学生对听力材料中的人物场景、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认识和对主题的熟悉程度。在听力训练过程中, 要注重激活学生的知识图式, 从而使新信息容易被理解, 这也是正确理解和记忆所听内容的前提。学生将接受到的信息融合到已有的图式中, 就会产生新图式, 丰富已有的图式内容, 新的理解自然就会产生。以后在同样或类似的情景出现时, 正迁移就会起作用。这样一来, 这些材料就会极大满足学生的意愿, 也会极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兴趣需求。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是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保障。

教师只有清楚地了解学生在听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 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文录音时习惯紧盯书本, 逐字逐句地追看, 下意识地把听到的内容译成汉语, 然后才能理解听到的内容, 而不是直接将所听到的内容直接转化成一个情境。这样的理解近似于阅读理解———主要是靠视觉的而不是靠语音、语调等信息来达到理解目的的。也有的学生听英语时常纠缠于一两个词句, 错过掌握大意的机会, 不能形成完整的概念, 抓不住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改变学生的这种习惯,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的特点, 设计出适合的课堂课件, 有效地把视与听结合起来, 只提供画面与声音, 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受, 让直观的画面和声音共同构建一种情境来帮助学生纠正依赖文字的习惯。

五、淡化功利心, 注重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 引导学生将

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 是有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长久之计。

教师应淡化功利心, 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侧重学生的基本功训练, 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通过听单词, 适当辨别英美两种不同的发音, 特别是要注意训练学生易混易错单词的辨析能力。教师还要关注学生采取的听的策略, 引导他们学会认知、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促进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建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听的策略, 培养语感, 特别强调培养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了达到此教学目的, 教师在听力课堂上应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如:运用教材中的“Function”和“Speaking”两部分内容, 组织学生用英语交流和讨论;利用教材中的Listening材料培养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捕捉信息的能力, 熟悉英文常用句式句型, 使学生养成边听边做重点记录的习惯, 提倡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同时,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即时评价, 引导学生由纯粹追求学习结果转向追求学习过程上来。

总之, 教师只要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目标描述, 在听力材料的选取上下足功夫、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 那么有效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完全可行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宋德如, 孔锴.现代教育新理念解读[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 篇5

对提高学生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

英语听力训练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听力是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手段之一,是学习语言的基础.只有加强学生的听力训练,才能为学生今后学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促进英语教学的发展.

作 者:陈建霞 作者单位: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江苏・盐城,224000刊 名:科教文汇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MAGAZINE年,卷(期):“”(29)分类号:H319.3关键词:英语 听力 教学 方法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研究 篇6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力教学;影响因素;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55

听力是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日常的英语教学还是考试,听力都占有一定的份量,并且分值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同时,听力能力的提高也关系到理解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的提升,为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开展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影响初中生英语听力的因素,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促进初中英语听力教学水平的提升。

一、对初中生英语听力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造成初中生英语听力困难的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基础知识不牢、受母语干扰以及心理障碍等方面。

首先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对英语最为基础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甚至连基础性的知识都没有掌握住,比如词汇量不够,英语音标掌握不准确,发音不标准等,还有就是对英语的语法知识掌握不够,对欧美习俗不甚了解,对于一些口头语、习惯用语也不太了解,这些知识事关学生英语听力水平,如果掌握不足肯定会影响到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实践证明,要想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必须革新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比如扩大学生词汇量,增加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对欧美历史的了解和英语语言使用惯性的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影响听力发展的核心因素就是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掌握得不熟练和对欧美语言使用惯性的不了解等方面。对学生听力造成影响的因素不仅仅包括词汇、语法、风俗习惯,还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部分学生由于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容易将注意力停留在某个词汇或短语上,结果影响到下文信息的输入,不利于整体把握文章。

其次,受到汉语的影响,很多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仍然采用惯性思维,先把英文翻译成汉语,不能在纯英语的环境下阅读和听写,而且由于不了解英汉文化差异,有些学生虽然对英语材料中的词汇全都认识,却不能将语言转化成一个情景,从而影响了其对英语听力的理解程度。

最后,初中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听力训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焦虑心理和紧张心理,这也会影响到学生听力的发展。

二、新形势下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水平的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在英语听力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首先,针对影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问题,教师应加强词汇量、语法知识、短语等基础教学,在日常学习中要适当拓展学生的词汇量,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住教材中的词汇,同时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语法知识,这些都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是需要学生夯实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听力水平。

其次,初中英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听力水平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学生多听、多想、多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熟能生巧,掌握住一定的听力方法和听力技巧。比如在开展听力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学会查找关键词、关键句子和重点词汇、重点语法等。同时,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听力训练过程中还可以通过不失时机地将学生听到的生词或旧词的不同用法加以解释和说明,以扩大学生的词汇积累量。另外,在听力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比如说在听音前先快速浏览习题,从题目中寻找有效信息,在听时要边听边记录重点知识,同时要把题干和问题有机联系在一起,从而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力,逐渐纠正学生不良的听力习惯。

再次,教师要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重视日常听力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多为学生放一些英语听力的相关材料,训练学生的听力水平。由于英语所涉及到的背景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大差异,为此,教师还应该多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英语的背景文化知识,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看一些有关的书籍,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后,面对学生在听力测试时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还应该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上加以重视,主动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尽量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这样学生在放松的情况下就能激发潜能,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激发学生的听力兴趣,并对有进步的学生给以适时的表扬,逐渐培养学生的听力信心。

初中阶段是整个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听力部分是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增强英语语感、提高应试水平和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出病症,分析影响听力学习的因素,并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角度去探究相关的教学方法,以使大大提升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桂芝.新形势下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5(12).

[2] 陈华侨.浅析提高初中英语教学听力能力的方法[J].校园语,2014(8).

[3] 罗建华.重视农村初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J].中学教学参考,2012(25).

[4] 叶红萍.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S2).

[5] 马静雅,苏远连等.学习策略训练对听力元认知意识的影响[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10(4).

[6] 吴艳.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0(11).

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研究 篇7

一、积极营造英语语言环境, 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良好的语言环境使人无师自通”。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 是一门口语交际学科, 初中学生输入的语言信息大多是母语, 基本没有学英语的环境。可以说,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唯一环境, 学生英语听力的培养担子担在了英语教师的身上, 因此, 英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增加学生听的机会, 培养学生运用英语交流的习惯。例如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简单的问候、提问、解释课文、表扬与批评、纠正错误等口语, 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 增加英语的输入量与输出量, 提高所学语言知识的复现率。教学中尽量少讲汉语, 根据实际需要借助肢体语言、表情、图片、实物等, 让学生懂老师表达的意思。

二、充分利用课本录音教学

新课标英语教材按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编排, 教材语言生动、新颖、有趣且贴近实际生活。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录音机领读, 经常进行人机对话 (即学生和录音机对话) 。在对话和阅读教学中至少听三遍录音, 每次听音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让学生带着问题认真地听, 然后, 检查学生初步理解的情况;按键重放录音, 让学生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 再回答一些具体细致的问题。可复述对话、课文等, 采用整体听力教学, 使听力教学与阅读教学、对话教学融为一体, 增加听力教学材料。由于听音不像阅读那样, 能随意再看, 再加上听音时间短促, 速度快或能力有限等诸多原因, 难免会遇到不懂的地方。若对话、短文较长, 则往往听完后面的忘记前面的。因此, 还必须教育学生讲究方法, 有的放矢, 要听重点, 听差别, 听要有所侧重, 讲究听力技巧。

三、丰富文化背景知识

熟悉有关文化知识, 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学生对说话者意图理解的程度既取决于他们的语言水平, 更取决于对所涉及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少数学生在听的过程中, 尽管每个单词都听懂了, 但连贯起来还是不知所云, 这主要是因为对背景知识的了解不够。因此, 教师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风俗习惯, 扩大知识面, 特别要注意中外文化差异。

四、坚持英语听力训练

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反复练习, 反复听音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由不熟悉到熟悉, 由机械掌握到灵活运用, 即所谓由量变到质变。课堂上学生听的时间是有限的, 有条件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要多听听力材料, 多听既能培养语感又能增进记忆, 解决遗忘这个问题, 加快听力反应速度。较快掌握听力技巧。多听, 教师需要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质量的训练;会听, 教师需要教会学生有效方法。如果要求学生在进行听力练习时, 先不要看书, 独立地听, 确实听不懂, 再翻开书边看边听。鼓励学生多看英语电视节目, 多看同步VCD和多听录音、多听英语广播, 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 自觉提高英语水平。

五、加强听写训练和听力测试

听写训练是测试听力练习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听写贯穿于中学英语教学的全过程, 听写过程是学生听音、辨音、书写的综合学习过程, 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瞬间记忆力。听写内容可选择单词、词组、重点句型、概括课文大意的句型和短文, 还有一些便于学生写作中模仿并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极有文采的句子。听力测试是强化听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测试为辨音测试、数字测试、单句理解测试、对话理解测试、短文理解测试、综合测试。注意对学生听力技巧的传授, 长此以往, 学生的听力和应试技能定会有所发展。

总之, 听力训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 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勤抓多练,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地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地选取听力材料, 有计划地加强听力训练, 同时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形成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精听与泛听相结合, 训练与娱乐相结合。养成良好的听音习惯, 自觉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听、说、读、写训练缺一不可。就英语教学现状来看, 听力训练是制约英语教学和学生口语的瓶颈, 学生对听力考试望而生畏。因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和探讨的课题。作者结合多年英语教学经验, 就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听力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相关对策。

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初步研究 篇8

一、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较弱的原因

听力理解要涉及两类知识, 即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要探究听力薄弱的原因, 必须从这两方面着手。

1. 语言知识

第一, 语音和语速。首先, 语音是听力学习的首要因素。由于教师本身的发音问题, 大部分初中生所学的语音都是不标准的, 当其遇到听力中的标准语音时, 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尤其是一些同音异义词或近音词。另外, 学生学习英语是以单词为单位的, 而真正的听力材料是连贯的语言, 会出现连续、省略、同化、失去爆破等变化。这就使一些学生遇到它们时, 感觉陌生而不能正确理解。其次是语速。学生平时习惯了老师的慢语速, 在遇到正常语速的听力材料后就不能适应, 如再遇到单词连读、弱读等读音规则, 就更加无所适从。

第二, 词汇和语法。词汇是搭建语言的基础。根据新课标要求, 中学生要掌握2000个左右英语单词, 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一要求,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听力水平的提高。学生在听力中遇到生词时, 往往会纠结于生词的意思而错过了其他的内容。要想快速提高听力水平, 听者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 尤其是掌握一词多义和同音异义词。语法知识也是如此, 掌握足够正确的语法内容, 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判断事件发生的时间、动作的执行者或承受者等情况。

2. 非语言知识

第一, 母语干扰。汉语句子结构、词序等与英语存在很大差异。初中生英语学习刚起步, 在听到一段英语材料后, 还不能直接用英语进行思维和判断, 而是习惯先用中文翻译出来, 再去理解, 从而影响了理解速度。

第二, 文化背景知识。中西方文化存在许多差异, 一些听力材料中常会出现一些英美历史和文化背景、风土人情及生活方式。而不少学生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听力理解便受到了阻碍。

第三, 心理因素。听力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 而有些学生由于紧张, 注意力不能集中, 听到的内容会出现断层, 以至于错失部分内容。有些学生则因遇到生词或难理解的内容就纠结不安, 这些情况都将使听力效果大大下降。

二、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能力的策略

1. 夯实语言基础, 扩大知识面

第一, 教师要抓好音标教学, 这样有助于学生科学地记忆单词, 扩大词汇量。

第二, 要加强对学生语音、语速的训练, 以课堂为载体, 切实加强语言基础知识教学, 并注重语句重音、节奏、音变、连读以及语调等知识的教学。

第三, 通过练习和反复操练, 努力夯实他们的语法知识。

第四, 增加阅读的机会和听英语的机会, 上阅读课时保证学生能有充足的机会大声朗读;通过多听录音、多接触英文视频等培养和发展其英语思维能力。

第五, 除了对课文中出现的背景知识教师要进行详细的介绍外, 在课余时间, 要鼓励学生多看其他书籍, 有意识地扩充其英文背景知识。

2. 减轻心理负担, 树立信心

学生因紧张、焦虑等导致听力做不好, 针对这种情况, 在平时授课期间, 教师应减少命令式的听力指示, 在课堂上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做好真实且及时的教学评价, 旨在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激发每个学生的进取心, 使其在听力教学中, 表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 从而促进其保持对英语听力的浓厚兴趣。或者可以变换听力形式, 如采用竞争机制, 比比谁的反应迅速且正确率高, 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除了课堂以外, 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讲英语, 多参加和英语有关的活动, 多看英语原版节目, 逐步培养语感, 提高听说效率。

3. 重视日常教学, 培养听力习惯

中学英语教材中的听力内容相对比较少, 所以应适当增加学生平时听力的训练。这种训练不是机械的做题, 而是创设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坚持用英文授课, 必要时加上手势、表情、简笔画等, 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 更积极地思考。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老师应重复播放几遍, 甚至可以放慢速度, 一句一句听, 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这样有利于在下一次听力中避免同样的错误。同时要让学生听来自不同人的发音, 如不同老师的和学生的, 提高其辨音能力。除此以外, 还要帮助学生纠正不良的听力习惯。

4. 培养听力技巧, 提高理解力

听力技巧训练是提高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有效措施。这些技巧包括:预测、找关键词、注重语音语调、记笔记等。

第一, 预测是听力理解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它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听力测试中, 语音材料转瞬即逝, 留在学生面前的只有选项, 学生在做听力题前, 应先预览选项, 根据所给的答案选项, 对即将要问的问题、内容甚至答案进行预测;然后在听的过程中对原先预测的答案加以验证或修改。

第二, 如需推测文章的中心大意或获取特定的信息, 就要在预览题目选项时找出关键词。有些听力材料冗长而繁琐, 这无意中加大了学生听的难度, 也加重了他们的紧张感。而这种材料的问题设置往往比较简单。这时就要求学生抓住选项中的关键词, 抓住要点, 忽略那些不相关的内容, 从而筛选出答案。

第三, 如果要求推测说话者的“言外之意”, 就要联系上下文、讲话人的思路、语音、语调等来推理、判断说话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四, 提高短期记忆能力, 学会脑笔同记, 强化记忆, 记录时要有重点, 尤其是细节的内容, 如:重要的数字、人物、地名等, 仅大脑记忆很难完全记住。记录也要有技巧, 学生可以运用一系列适宜自己的记忆方法简单做笔记, 如长单词可以只写其前两三个字母, 数量可用阿拉伯数字记, 地名、人名可记下别字作提示。因此, 考试中可以有目地的、有选择的加以记录, 以便听完录音后能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篇9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多维一体

听力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比较薄弱的学习环节。2004年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其中明确指出:“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这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全新要求和挑战。然而在全国高校中,大学英语听力课的课时分配量普遍不足,通常平均每周为1个学时。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进行高效率听力教学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现状

现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和应用,英语教学也随之步入现代化阶段。很多教师开始尝试多媒体教学,即由以前的单纯听力训练,逐渐变为图像、声音、色彩并存的视听教学。但在真正的教学中,由于教材内容所限,所谓的图像往往是教材印刷内容的重现,学生所看到的并不是丰富多彩的图像资料,对于教材设计的口头练习部分也往往直接忽略掉,多数教师还是遵循着听力教学“三部曲”,即听录音材料、对练习答案、再听录音材料。在这种机械化、程式化的单调的听力教学模式下,更多的只是将大量的听力材料机械性地灌输给学生,而不能真正改善听力课的教学效果。

随着英语四级考试机考改革的实行,对考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已经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听力部分的总比重达到了70%,其中包括25%的听力理解和45%的综合听力,凸显了听力的重要性。听力理解是一个集各种语言知识、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和听者生活经验为一体的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因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如何改进单向、被动的学习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互动、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机考的新变化,是当前英语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

2. 多维一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1 视听说的有效结合

著名语言学家Stempleski和Tomalin认为,音像结合的教学手段比任何一种教学媒体都更加全面而真实地展示语言。它能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并参与吸收知识的活动。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特点的研究表明:单靠视觉记忆,其效率为27%;单靠听觉记忆,其效率为16%;视听并用其效率为66%,而不是二者简单相加为43%。在我们大脑的记忆活动中,形象信息的记忆要比语言文字信息的记忆牢固得多,在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质量方面存在很大优势。视听结合,使学生处在耳目一新的教学环境当中,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接受语言信息,在这种环境中启发学生说英语的欲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无论是在外语教学中,还是在真实的言语交际中,听和说都是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听是凭借听觉器官对言语信号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是理解言语的技能;而说则是借助语言外壳通过发音器官将思想转换成具有句法和语音结构的言语信息的过程,是言语表达的技能。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必然会促进听力技能的提高。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练习口语的机会,将听与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听说结合的方式切实提高其听力水平,从而改变现有的听音划勾,单纯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教学现状,保持外语习得过程中的输入与产出的平衡。

视、听和说三者在听力教学中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集文本、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能及时为教学提供生动有趣、灵活、方便、实用的学习和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切实际的英语学习世界。选择难度适中、题材广泛、内容风趣、语言清晰规范的视听材料,并灵活性、创造性地调整和补充教材内容,通过视觉、听觉双重刺激,把听和说结合起来。要求学生理解所听内容,并且要作出积极反应进行口头练习,视觉效果有效刺激听觉能力,口语练习有效促进听力理解。不仅能锻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还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记忆,达到运用英语、实践英语的目的。

多维一体的听力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视听说结合的方式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质”的问题,指导学生按照粗略观看、仔细听解、口头讲述三个步骤来完成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过程。在粗略观看阶段,教师根据视听内容,利用图片、实物、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单词的讲解等形式进行巧妙的导入,让学生对视听材料的大体内容有所掌握,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在仔细听解阶段,不仅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确整段话语的大意,更要把焦点放在语言材料本身,要求学生能够回答具体的细节问题,甚至区别细微的语音现象。在讲述阶段可以采取如问答、复述、谈论话题、讨论、情景对话、描述、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对视听材料有选择地进行再现、借鉴或者创造。以上三个步骤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练习。

教师在课堂上的主要任务是示范和指导学生如何采用视听说结合的方法,按照以上三个步骤,克服听的过程中出现的来自语音、语言和文化等方面的困难,促进语言知识的使用和内化。教师在语音材料与学生之间充当媒介,帮助学生将听力内容同已有的知识技能有机地联系起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课堂主体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根据学习材料的主题和内容的不同而进行精心的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图文并茂的优点,采取文字、图片、音乐和短小视频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可一味地唱“独角戏”,除了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识、语言知识和听力技巧来帮助学生理解外,应该设计出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对视听材料进行模仿和拓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学生共同融入到听力训练中,注重倾听个体学生的答案和解释,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尤其是多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

多维一体的听力教学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调动学习者的感官,通过音像并茂和听说结合,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体会语言的表层和内涵,最终达到加深理解力和增强记忆力的目的。

2.2 课内和课外听力训练的有效结合

多维一体的听力教学模式,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解决英语教学中的“质”的问题,然后通过第二课堂教学解决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量”的问题,即提供语言训练和实践机会,由此构成课内课外多维一体的语言教与学的环境,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克拉申在其假设理论中指出,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语言习得机制发挥作用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目的语输入。由此可见,只有扩大语言输入,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和发挥空间,才能突破语音、语义、心理、文化悟力等听力障碍。听力课学时有限,要想真正提高听力水平,除正常的课堂教学外,还要进行课外自主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按照粗略观看、仔细听解、口头讲述的步骤在课外多看教材光盘,以及利用电台、电视、互联网来练习听说,及时督促和检查课后听的情况和存在问题。让学生掌握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有了他们感兴趣的听力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促进其语言能力的提高。

庄玲结合一些自主学习研究者与听力教学研究者的学说把自主听力的要素罗列如下:(1)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搭建自己的学习框架,自己决定听力练习的内容、时间、地点;自由选择听力材料的种类难度和数量;(2)有一个资源中心让学生使用视听材料,不受中间环节的限制,教师在这里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3)教师在初期对学生培训学习策略,指导学生依据个人特点开展听力活动;(4)教师对自主学习中心的资源有搜集、分类、整合的功能;(5)学生独立地进行听力练习,自我监督进度、评估学习效益。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各种听力材料,材料的难度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当前水平,难度要有阶梯性,材料形式应多样化。使学生有机会听到各种内容的话题和各种形式的语言表达,听懂真实语境下的语言,增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认知能力,为实际运用语言奠定良好的基础。积极开展课外自主学习,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多种途径,多听多练,扩大知识面,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感。经过长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听力水平自然会进一步提高。自主听力模式在提高学生自信心、降低过度焦虑、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个人学习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课内和课外听力训练的有效结合,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改进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视听说结合的方式会使学生的整体积极性提高,兴趣增强,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能够主动配合教师的授课进程,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

3. 结语

新的大学英语机考改革很快就要在全国展开,考试中70%的内容需要考生观看视频,然后做相应的听解、跟读等测试内容。视听说相结合的多维一体的听力训练模式,通过音、像、图、文等方式的结合,最大程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并通过听说结合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并反作用于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通过视听说的结合和课上课下的结合,增强听力教学效果,有效地指导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以应对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 1982.

[2]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 [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

[3]杨素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探讨[J].林区教学, 2006, (10) :38-39.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篇10

人类对世界的一切认识都是靠语言来媒介的。韩礼德(Halliday 2004)认为,语言有三个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即特指语言交际中交际双方的互动关系。为考查学生使用英语所能达到的人际功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设计了听力测试的主要题型。测试者主要想了解学生即听者是否能够对说话人所说内容的语气、情态、语调以及说话人的态度进行全面的理解,以达到语言有效的人际功能。

然而,在许多大学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中,听力训练却常常淹没于读写课程中。在整个强调精读、写作、翻译的氛围中,听力理解这一人类认知语言的第一渠道被根本性忽视。本文旨在讨论如何有效地将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听力的训练纳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

2. 听与读、写、译的区别

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听力是一项需要独立训练的专项语言技能。听悟理解是一项高度复杂的智力活动,整个过程主要在大脑中进行。大脑飞快、繁忙地在辨别声音—组合意义—接受信息—储存记忆—预测下文。因此,整个听力过程强度很高,在某些方面甚至高于读、写。与精读相比,听力理解有以下四个方面异同。第一,语音、语调及音量都会影响到听力质量。第二,听力过程在瞬间结束,大脑始终要高度集中,而精读过程有充分的时间供读者分析,反复研读,允许短暂的思考。第三,听力是纯被动接受,声音输入的速度是由讲话人控制的。而在精读过程中,读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速度、顺序等。第四,听者接受听力资料要受讲话者弱化、连读、失落因素即吞音等语言习惯的干扰。另外,与写作、翻译相比,在写作或翻译过程中,我们拥有充裕的时间,在遇到难词时也可以变换其它的词语来代替。听力则显然无法做到。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听力理解教学方法的研究和侧重,促进并完善学生的英语习得过程。

3. 改进措施

3.1 弥补文化知识的不足

在言语中,当我们用语言来进行交际的时候,对于同一个客观事件,不同的语言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也是随机的,当然这种随机性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任意性,透过不同的表达形式,我们是可以找到其内在规律的(冯志伟,2007)。这就需要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对汉、英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规律,建构适当的文化先验预设。比如汉语对成语“胆小如鼠”的文化预设是鼠为形容人胆小的最佳比喻。而英语的文化预设是兔子或鸡为最胆小的动物。按照这一理解,就应被译作as timid as a rabbit, chickenhearted。再如,在“I’d like a dog-package.”中,就是因为英语对狗这一动物的文化预设是可爱的,是人类的朋友,才会称把在饭馆中吃剩的菜打包为“a dog-package”。教师应就中文对狗的文化预设,即卑微的、坏的,如“狗东西”、“狗汉奸”等这一文化差异帮助学生领会。

3.2 弥补语音知识的不足

声音是语言的根本特征,其最基本的物质外壳是语音语调。认知心理语言学认为听力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对意义的构建,是一个积极地对声学信号进行分辨、筛选、组合、记忆、释义、储存、预测的过程(Harmer, 2000)。如果学生的语音知识不足,辨音能力就会很差,影响听力理解。大脑中一旦由于错误的语音知识导致形成错误的听觉形象,一些一看就懂的句子听起来反而会产生错误结果。

教师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语音标准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发音规律与技巧,如重音、连读、不完全爆破、语调等。通过情境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熟悉英语的发音习惯。

3.3 掌握必备的句法、语块的知识

听力是一个主动利用句法和语义等信息去辨认声学刺激的过程,这一过程牵涉到各种语言乃至非语言的因素(缪小春、朱曼珠)。对于常用的句式与句法,教师应在使学生多听的基础上予以总结,再有针对性地训练,从而完成此要素的储备。至于语块的知识,一些学者认为,语块就是指出现频率高,可作为整体储存、提取和产出的套语系列(Wray, 2002)。如果缺乏对高频语块的认知与总结,听者在处理接收到的信息时,就会产生一定障碍。通过增加以语音形式储存的语块的积累,减少听者听力理解过程中信息处理耗费的资源,再将节省的认知资源流向高端信息处理。教师可以利用具有组篇功能的语块,结合学员已有的相关图示,自上而下,主动地预测信息,从而提高了听力的理解效率(于秀莲,2008)。

3.4 互动式课堂的构建

英国语言学家Widdowson (1978)指出,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语言交流是一种相互活动。听说教学应强调课堂教学的交互性,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中完成语言的习得。学习者是互动性语言活动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只有参与语言实践,他们才有可能掌握目的语。Morrow指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这种参与意识需要三个基本要素:1)要为学习者创造一个比较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及相应的语言实践的条件;2)要为学习者提供带有实际交流意义的内容和话题,激发他们的思想交流;3)学习者本身要有参与语言交流活动的实际愿望 (Morrow, 1981)。

在听说教学中,要重视互动性的言语交流行为。在具体环节上,教师应采取小组讨论、对话、角色扮演、专题讨论、热点话题交流、记者采访、模拟情境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推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促进语言交流的互动。在教学实践中,这种互动教学原则可概括如下:强调参与性,杜绝单一性;提倡能动性,避免机械性;主张交流,避免灌输;注重实践,避免应试。

组织这样实践性强的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和组织作用,适时地给予学生鼓励性反馈,以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与独立性。Brophy (1981)提出,赞扬若要取得效果,它应该可信、具体,且应真诚。

4. 结论

人们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研究侧重不同。有些学者从心理学即认知元认知的角度研究,有些学者从学习策略训练的角度研究,还有些学者利用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对听力教学的研究。这些有益的尝试及大学英语测试侧重点的强调均给予英语学习者与研究者强大的动力。听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技能,也是衡量一个人综合语言能力的重要指标(Harmer, 1998)。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开设专门的听力策略训练,将有助于调整方向,验证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Brophy, J.Teacher praise:A function analysis[J].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1, (51) :5-32.

[2]Halliday, M.A.K.&Matthiessen, Constru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M].London&New York:Cassell, 1999:50-61.

[3]Harmer, J.How to Teach English[M].Beijing: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98-130.

[4]Morrow, K.Communication in the Classroom.London:Long-man Group Ltd., 1981:121-130.

[5]Widdowson, H.G.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M].Cambridge: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6]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7]冯志伟.论语言符号的八大特性[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7, (1) :37-50.

[8]缪小春, 朱曼珠.心理语言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61-90.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篇11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Abstract】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is the very important par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of non-English majors. It is also the weak part of the teaching reform. Based on the listening teaching condition, this article discuss the methods of listening teaching by the choice of text, the form of habit and the store of knowledge.

【Key words】non-English major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英语听力作为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学中占有重要作用。像学习母语一样,我们在学习一种外语时往往听多于说,所谓听是说的基础,故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但我国目前听力教学研究仅限于描述性研究,介入性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成熟的听力教学模式可借鉴。

一、听力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论在课时分布,教材选择,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有被弱化的趋势。听力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在放音之前对生词进行一定的讲解,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在听力录音后迅速做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1.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下许多高校对于英语听力课本的选择并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学生语言实际相结合,有些课本内容陈旧,说是新闻听力,其实早已是“旧闻”;有些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兴趣较低;有些艺体类高校学生基础与文化课考生不同,而听力课本却一样,这样会造成学生因听不懂产生厌学的现象。

2.学生听力习惯的培养。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听力材料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自己水平高,不需要对细节方面诸如连读,弱读等仔细推敲,容易产生兴奋的情绪;而对于稍难的篇章听不懂便产生焦虑,失去信心,轻言放弃。还有些学生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采取先看录音原文,再听的方式,或者第一遍没听懂就翻开录音原文对照。这种练习听力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来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却没有达到训练听力能力的效果。

3.知识储备。就听力话题而言,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话他们会感到容易理解,听得懂。如:校园生活,影视明星,体育健身,人与自然等;但较为复杂的文本,比较陌生的话题,比如:时政新闻,航天航海,生物医学等,尽管语言材料并不难,学生却感到听起来相当费劲。这使得知识储备的作用更加凸显。

二、提高英语听力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大听力技巧的训练。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英语课堂听力的方法。

1.有针对性的选择听力材料。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即选择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相当的材料。根据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原则,我们需要遵循i+1理论,听力材料应选择略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层次,这样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挑战,能够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有些老师会选择经过改编的非真实场景的听力给学生练习。这种为考试而练习的听力并不能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只有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接触真实场景材料,听力焦虑才会有所减弱。

2.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播放听力前,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根据题目推测将要听到的内容,迅速做出预判断,还要注意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有时候在听音时,由于语速或真实场景,并不是所有句子都听得清楚明白,我们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背景知识去推测。比如听议论文,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句,以及论点,论据和结论;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其五要素“what, who, when, where, why”等问题。

3.增加知识储量。听力开始前我们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材料出现,如果遇到熟悉的话题或是能从题目进行预判段,便会自信满满的投入其中;若是不熟悉的话题,听力过程将十分艰难。因此,平时的积累相当重要。例如我们可以把听力材料分类,如分成衣食住行购娱等几大场景,给学生讲解词汇及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记忆相关词汇,在强化做题时学生能够迅速捕捉到这类词,从而换起对听力场景的把握。

三、结束语

听力是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日常交际中最长用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寻求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听力兴趣并达到与说,读,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9, (1).

[2]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4.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研究 篇12

一、听力教学现状

当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论在课时分布,教材选择,还是在重视程度上都有被弱化的趋势。听力教学模式多是教师在放音之前对生词进行一定的讲解,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录音。学生在听力录音后迅速做题。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实际的语言交际能力也得不到有效发挥。

1.听力材料的选择。听力材料的选择对于听力教学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下许多高校对于英语听力课本的选择并没有真正做到科学合理和学生语言实际相结合,有些课本内容陈旧,说是新闻听力,其实早已是“旧闻”;有些材料过于简单,学生兴趣较低;有些艺体类高校学生基础与文化课考生不同,而听力课本却一样,这样会造成学生因听不懂产生厌学的现象。

2.学生听力习惯的培养。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听力材料不屑一顾,他们认为自己水平高,不需要对细节方面诸如连读,弱读等仔细推敲,容易产生兴奋的情绪;而对于稍难的篇章听不懂便产生焦虑,失去信心,轻言放弃。还有些学生对于较难的听力材料采取先看录音原文,再听的方式,或者第一遍没听懂就翻开录音原文对照。这种练习听力的方法虽然表面上看来降低了难度,实际上却没有达到训练听力能力的效果。

3.知识储备。就听力话题而言,若是学生熟悉的话题,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话他们会感到容易理解,听得懂。如:校园生活,影视明星,体育健身,人与自然等;但较为复杂的文本,比较陌生的话题,比如:时政新闻,航天航海,生物医学等,尽管语言材料并不难,学生却感到听起来相当费劲。这使得知识储备的作用更加凸显。

二、提高英语听力的途径

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加大听力技巧的训练。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提高英语课堂听力的方法。

1.有针对性的选择听力材料。选择合适的听力材料即选择与学生实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相当的材料。根据Krashen语言输入假设原则,我们需要遵循i+1理论,听力材料应选择略高于班级平均水平的层次,这样学生会感到有一定的挑战,能够有目的的去解决问题。有些老师会选择经过改编的非真实场景的听力给学生练习。这种为考试而练习的听力并不能在培养学生听力能力方面发挥良好作用,只有在平时教学中经常接触真实场景材料,听力焦虑才会有所减弱。

2.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播放听力前,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根据题目推测将要听到的内容,迅速做出预判断,还要注意捕捉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有时候在听音时,由于语速或真实场景,并不是所有句子都听得清楚明白,我们就要根据上下文的背景知识去推测。比如听议论文,要注意开头和结尾句,以及论点,论据和结论;如果是记叙文,就要弄清其五要素“what,who,when,where,why”等问题。

3.增加知识储量。听力开始前我们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材料出现,如果遇到熟悉的话题或是能从题目进行预判段,便会自信满满的投入其中;若是不熟悉的话题,听力过程将十分艰难。因此,平时的积累相当重要。例如我们可以把听力材料分类,如分成衣食住行购娱等几大场景,给学生讲解词汇及背景知识,并鼓励学生记忆相关词汇,在强化做题时学生能够迅速捕捉到这类词,从而换起对听力场景的把握。

三、结束语

听力是语言的四项基本能力之一,也是日常交际中最长用的语言技能。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方面,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寻求有效方法以提高学生听力兴趣并达到与说,读,写三方面的有效结合。

参考文献

[1]程京艳.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外语界,2009,(1).

上一篇:心理周期论文下一篇:阿尔茨海默病护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