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2024-06-24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精选9篇)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1

电费预收 (储) 在供电企业已不是什么新名词, 但如今, 在地处鄂西山区的湖北省巴东县农村却已成为农民交纳电费的一种新时尚, 正如一股热潮蓬勃发展, 这一可喜局面源自于巴东县电力公司营销管理的大胆创新。

“逼”出来的法子

巴东县位于川鄂交界的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 是“川鄂咽喉, 鄂西门户”, 境内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三山盘踞, 长江、清江两江分割, 山峦起伏, 沟壑纵横, 最高海拔1 800m, 最低海拔276 m, 南北狭长400km,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巴东县全县用电总户数为14.7万户, 其中农村用电户12.6万户, 占总用电户数的85.7%。多数地方属于“抬脚就爬坡, 隔山喊得应, 见面走半天”的地理条件, 山高路远, 交通闭塞, 人口居住分散。往往是爬几道梁、上几架坡才能收到一两户电费, 有的地方跑一整天10几户的电费还收不回来, 遇上农忙时往往是“铁将军”把门的多。

巴东县电力公司长期以来一直采取走收电费的方式。虽然先后尝试过定点坐收、抄收分离、邮政代收等收费方式, 但仍无法摆脱耗费人力多、劳动强度大、营抄差错多、电费风险大等困境。如何打破传统的走收电费模式, 成为该公司决策层一个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思路决定出路, 创新源自压力。如何加强基层营销管理, 探索和优化营抄模式, 减少劳动强度, 确保电费足额、按时回收到位, 经过多次商讨, 公司领导班子决定对特殊边远村、组、户试行电费预收。

“摸着”石头过河

“虽然我们作出了试行预收电费这个决定, 但如何去实行, 如何去操作, 客户与供电所结算关系怎么去理顺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当时心里也没有底, 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提及推行电费预收的事情, 巴东县电力公司主管营销的副经理黄家国这样形容当时情景。

职工会上反响比较强烈, 有投赞成票的, 也有持反对意见的。“农村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客户能接受吗?有钱的客户通过做工作能接受, 经常外出打工、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的家庭怎么办?这不是又增加了营抄人员的工作难度吗……”一连串的矛盾和问题也都抖了出来, 但也为制定方案打下了基础。

面对基层领导和部分职工的种种质疑, 该公司领导、市场营销部一方面做职工的思想工作, 进一步统一思想, 加大宣传力度, 营造氛围;另一方面深入客户家中调查走访, 发放《预收电费调查问卷》, 广泛征求客户意见。

从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看, 有一半以上客户表示可以接受预收。种种迹象表明, 推行预收电费时机成熟, 该公司很快制定出《巴东县电力公司农村电费预收实施方案》、《预收电费管理办法》和《电费预收协议》。

“试点”探索引路

2005年6月1日, 该公司市场营销部组织召开各供电所分管电力营销的副所长会议, 进一步统一思想, 规范操作流程, 决定采取试点引路的方式, 分步实施, 逐步推行。

经过反复比较, 把最偏远的沿渡河镇黄荆村一台区作为试点, 明确由沿渡河供电所分管营销的副所长周钦直接负责操作, 其余边远台区由该所21名营抄员同时进行。

进村宣传时, 周钦将预收来源、实施的好处细细地讲了一遍, 一位客户爽快地拿出50元开了户。同时不断有其他营抄人员打来电话报告喜讯。

职工邱勇在杨柳村收取预收电费时, 长期做生意且颇有威望的客户陈远虎大声地说:“你们不能现场开发票, 凭什么相信你?”这么一说, 大伙儿都散了场。邱勇心里明白, 这一片儿只要说服了他, 工作就好做多了。当月, 陈远虎应交电费27.43元, 他交了30元, 剩下的2.56元他要求开个户, 虽然不足最低50元开户标准, 但邱勇还是为他开户立了账号。第二个月, 邱勇再次来到该村收费, 陈远虎走过来对村民说:“大家别怀疑, 我在邮局取钱时查了账号, 余额数目对头, 我还续交了50元呢!”他掏出在邮局续交时开出的收据对前来交电费的村民说。其他村民听后纷纷开户预存。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个月预收电费结束, 客户开户率达70%以上, 完全超过了预期值。

“完善”普及推广

沿渡河供电所试点成功, 为全县推广电费预收积累了丰富经验。在预收电费实践过程中, 该公司对初定预收流程进行了修改完善。同时, 该公司还投入资金对原营销系统进行了升级, 加入了相关预收栏目, 使预收电费纳入了营销系统管理。新营销系统不仅收费规范, 发票上也清楚记录客户交费及余额情况, 使各类报表统计内容更加详尽。

随着各种关系的理顺, 操作程序的不断完善, 如今, 农村客户自觉交纳预收电费已成习惯。这一电费收缴办法也在全县11个供电所得到推广应用。

供用双赢显效益

预收电费的推行成功, 带来的好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更重要的是社会效益。采访中, 沿渡河镇劳坡村3组村民龚万科喜悦地告诉笔者, 过去他每月要交一次电费, 既不方便, 又费时间, 还耽误农活。自实行电费预交后, 他一次性预交了全年的电费, 再也不用为交电费费心了。

说起预收电费的好处, 营销人员更有感触。“抄收电费是规定日期, 无论刮风下雨, 必须家家到户户抄。遇到农忙季节, 大多数村民不在家, 往往跑的是冤枉路, 有时候没办法只好抄表后自己先把电费垫上。自从实行预收电费后, 我的工作轻松多了……”女职工谭伟萍高兴地说。

第一个吃“螃蟹”的沿渡河供电所所长彭永忠说:“以前基层供电所大部分精力、人力、时间花在抄表、收费、催费上, 尽管努力了, 但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推行电费预收后, 所里的工作顺畅多了, 既节约了抄表收费时间, 又减轻了劳动强度, 还免去了营抄人员垫费的尴尬。”

该公司主管营销的副经理黄家国介绍, 通过几年的努力, 运行效果和社会反响很好。从整体上看, 一是有效地防范了电费风险, 确保了资金流转。二是保障了电费月清月结, 加强了电能量、电费、线损等指标管理和考核力度。三是减少了营抄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差错率, 把营抄人员从烦琐的走收模式中解脱出来, 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线损管理、电网维护上, 为客户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服务。四是建立了供用电和谐关系, 增进了客户诚信消费、明白消费信誉度。

事实证明, 预收电费是改变山区农村传统收费模式的一种有效途径。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2

——乾县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纪实

董昱 穆海齐 朱文刚

行走在乾县农村,你会发现曾经坑坑洼洼的村内道路全被硬化成水泥路面,而仅能跑“蹦蹦车”的村庄小道现如今跑起了大卡车;村民自娱自乐的土戏台子,如今也被建成靓丽的乡村文化广场。这些变化正是乾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带来的。在财政奖补资金的支持引导下,全县农村公益事业正在逐步摆脱“事难议、议难决、决难行”的困境,公益事业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乾县农民正在深切感受着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

一事一议,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

梁村阡道村村民刘大爷站在刚修好的村道旁乐得合不拢嘴,他说,给村里修这条路得到了村民的集体拥护,在修路的过程中,村民们自发到现场监督,砂石比例是否合适,道路厚度是否合格时刻受到村民监督,甚至有村民拿着尺子亲自到路边丈量。

“路没修之前,外面进村收苹果比较困难,我们的优质苹果只有便宜点卖,群众都不敢多栽果树。”临平镇枣新村村民张某说,“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后,我们每个村民才出了20元钱,就解决了道路问题,如今路修好了,每年能多收入将近1万元!”

农村税费改革取消农村劳动积累工、义务工后,农村的小型水利、道路等公益事业建设方面一度陷入筹资筹劳难的困境。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后,乾县按照“村民自愿、村民受益、民主决策、规范管理”的原则和“县上有重点、乡上有亮点、村上有看点”的要求,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选定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项目,农民筹资部分不超过每人20元,筹资不超过10工日,各镇(社区)

筹资面和筹资率基本达到了100%。这样一来村民参与改善村内生产生活条件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在注泔镇注泔村村民王某看来,村文化广场的建成不仅是美化环境、提升品位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开阔了人们的眼界。以前,村民们白天种地,晚上看电视,很少出门坐一块聊天,但广场建成后就大不一样了,人们吃完饭都爱在广场坐坐,聊聊身边发生的新鲜事。

乾县县于2010年进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后,就坚持先议后批、先批后筹、先筹后建、先建后补的原则,严把公示、审批、验收关口,积极构建“财政资金引导、农民筹资投劳、社会捐资赞助”的投入新机制。调动广大村干部兴办公益事业积极性的同时,也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了农民群众长期以来迫切需要解决但又缺乏条件解决的民生事项。从2010年到现在,乾县共兑付财政奖补资金7977万元,村民筹资7050万元,筹劳折资6450万元,社会捐助资金1325万元,实施了村内道硬化、安全饮水、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村容亮化等项目472个,涉及226个行政村,受益群众42万人,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饮水难、文化活动无场地等问题,加快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议”字当头,群众当家做主人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重在“议”字上做文章,村里公益事业建什么、怎么建、建好后怎样管,都由农民说了算。

在城关镇漠西社区大桥村村民议事大会现场,村民争先恐后的表态发言,纷纷为村上准备实施的文化广场项目建言献策,有的愿出两个劳力,有的愿捐出500元现金„„现场气氛非常热烈。村支书激动的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推行,村内所有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群众代表会或户主会确定,群众有了充分的发言权与表决权,出钱出力出得明白,加上财政奖补的资金,减轻了群众负担,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公益事业建设中。我们村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使村内“断头路”问题得到解决,功能齐全的文化广场现在成了农民的乐园。”

像大桥村一样,乾县在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民意,村内所有公益事业,都必须经过群众代表会确定,群众有了充分的发言权与表决权,改变了以前兴办公益事业村干部说了算,群众只管出钱出力的历史。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各村都由各项目受益群众推选代表分别组成“村民理财小组”和“工程监督小组”,从资金的筹集、资料的申报、项目的施工、工程质量的监督和款项的拨付,都有村民代表参与,工程完工后,进行财务公开,使村民出资放心,工程质量满意。对项目的建设内容、筹资筹劳、奖补金额等情况,及时向村民公示,接受社会和农民群众的监督,从而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有效保证了群众对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评判权和监督权。

好政策,绘出农村新气象

欢腾的舞蹈跳起来,欢快的歌谣唱起来,盼望已久的路灯亮起来,在家门口开展文体活动,在村阅览室查找农技知识„„这些以前城里人才能享受的生活,如今在乾县广大农村随处可见。每当夜幕降临,县城各个广场、各镇集镇所在地、大部分的村组,都能够看到群众载歌载舞的动人场面。在乾县你会深切的感受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在村内户外营造出惠农“新气象”,是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乾县,无论是村内还是村外,一条条新硬化的水泥道路比比皆是;新架通的自来水不仅解决了人畜饮水,而且还用于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据统计,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共参与全县硬化村内道路项目600多公里;解决人畜饮水项目8个;建设文化广场13座;其他项目78个。

邻里更加互信社会愈加和谐。通过召开一事一议民主会议,聘任村级理财小组,收取捐资捐物,登记出劳出力,项目施工前后情况公示,拉近了村民的距离,多数村民感慨的说,承包到户多年没有这样开会了,乡亲们疏远了,一事一议把乡亲们拉近了,亲近了,主动拆出硬化道路所占厕所围墙,挪路占路现象不见了,邻里关系改善了,农村社会和谐了。

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增强。通过项目实施前召开一事一议民主会议,群众围绕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村内户外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做什么,怎么做,村民通过民主一事一议,村民有了当家作主的权利,村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有的村民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党的惠农政策关心我们的具体体现,建什么我们议,增强了农民群众发展经济的决心。

示范带动作用愈加明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农村的实施,为群众建设美好家园,建设新农村起得了积极的示范作用。而且多数行政村或自然村的干部群众看着周边的村修路架水,都希望把他们村列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也改善自己的生产生活出行条件。

激活教坛“一池春水” 篇3

在南昌市2010年教育工作会议上,青云谱镇楞上小学喜获“南昌市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校”称号。该校校长涂建平手捧奖牌,感慨万千:“学校能取得此项荣誉,与区委、区政府重视农村学校建设,提升农村学校办学综合实力分不开。特别是实施城乡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了我们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南昌市青云谱区自2007年实施“塑造教育品牌,打造教育强区”战略以来,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帮促农村学校,尤其是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除每年专门为农村小学补充新教师以外,还启动了城乡教师交流机制。

青云谱镇位于南昌市东南方向,是青云谱区唯一的一个乡镇,面积约25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市郊,交通不便,这里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为了稳定农村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青云谱区于2009年启动了城乡教师交流工作机制。参与该区首批交流任教的52名教师,全都是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严格选拔出来的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男教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女教师年龄在45周岁以下,交流时间为一年。交流任教期间,他们将接受“娘家”学校和“婆家”學校的双重管理,并由区教师交流工作领导小组跟踪考核,通过各种举措对选派的交流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到农村学校支教的教师都担当着对口帮带农村中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学期执教示范课不得少于5节,并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教研组和备课组工作制度,协助制定学科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引导开展教学研讨活动,总结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学期结束时要撰写一篇关于改进支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议的文章。

而进城挂职锻炼的农村教师则要积极参加学校教研组活动,每学期跟随“师傅”听课不少于10节,执教汇报课不少于5节,及时撰写教学反思,主动进行二次备课,力争在较短的时间提升专业素质,把城区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带回自己学校。在前万小学支教的区级名校三店小学校长助理、区级名师王蕾,就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协同附近的城南、熊坊、石马三所村小开展联片教研,和农村学校一线教师共同“磨”课,并以身示范,执教研讨课,使村小老师们在“家门口”就目睹了名师的教学风采,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青云谱镇万溪王华霖小学的校本教研开放日即语文教师“四项全能”竞赛活动中,从说课、执教微型课、评课再到微型讲座,教师们个个都充满自信,其教学效果和理念赢得了在场观摩的领导、专家和老师们的啧啧称赞……一个村小,校本教研水平如此之高,这得益于什么?校长史龙梅开心地向领导、专家们说:“感谢来我校支教的城区骨干老师们,是他们给我们村小的教学管理、给我们的课堂吹来一股清新的风,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该校由于校本教研机制完善,成效显著,被评为省级农村校本教研示范校。

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的农村学校教师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和锻炼机会。到城区徐坊学校交流的石马小学教师谈林花,积极参与交流学校打造学习型团队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大量阅读专业书籍,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选定了“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习惯”课题,深入进行研究。讲稿写好后,她又虚心向教研组老师请教,反复修改提炼。最终她的演讲《养成良好习惯,收获幸福人生》在徐坊学校的“百家讲坛”活动中获得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老师们会后还津津乐道地与谈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与交流。一次成功的讲坛活动,让谈老师体验到了专业阅读、团队学习带来的快乐,并坚定了自己走专业发展道路的决心。

运用心理效应激活一池春水 篇4

一、“坐向效应”疏心理

坐向效应是指由方向所产生的心理效应。心理学家分析,产生坐向效应,是因为相对而坐,会产生一种自然的压迫感,不自由感,这是由正面直视的视觉“感受”而造成的。对于部分学生过于乖巧听话,循规蹈矩,教师的做法应该是鼓励这部分学生,让他们的心理坦荡,行为有序,感觉放松。利用“坐向效应”使教师转换角色,能在课上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教学《图形的对称》,先将一些课前剪好的任意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贴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上台分类并说说想法,可以是一名或多名学生一起上台,这时教师可坐回学生的座位,座位上的学生觉得教师与他们“平起平坐”了,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台上板演的学生觉得教师是一名欣赏的观众,板演起来就自信了。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变换座位的安排,有时可以围成一个圈席地而坐,教师坐中间;有时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呈块状安排座位;有时还可根据教材安排成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利用座位的变化,营造师生平等交流的空间。“坐向效应”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座位上的一种自由,更是心理上的一种自信。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树自信

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是暗示的力量。1968年,两位美国心理学家来到一所小学,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实际上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教学中可以经常扮演皮格马利翁,用眼神、笑貌、音调去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帮助其扬起自信的风帆。所以课堂上请不要忘了你的掌声和表扬,对于有差异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表扬。对于那些基础较差但乐于参与学习的学生,教师应表扬其积极性,而后给他们提一些较为简单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充分肯定好的方面,给他们恰当的指导。教师的表扬是给学生的“一杯水”,而学生被教师激发起来的学习热情无疑是还给教师的“一桶水”。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新授部分,在板书课题后,接着让全班学生动手做一个实验:分别把各自手中的三个三角形(锐角、钝角、直角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再分别把每个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并言之有趣地激励学生:看哪个小组最先发现其中的“奥秘”;看谁能争取到向大家作“实验成功的报告”。这时,学生心中激起了层层思考的涟漪,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发言争先恐后。

三、“赫洛克效应”激动力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应试者分成四个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它两组受表扬或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结果工作成绩是前三组均优于控制组,受表扬组和受训斥组明显优于被忽视组,而受表扬组的成绩不断上升。因此,我们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要及时进行评价,多表扬、鼓励和信任,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同时表扬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但不能夸大其词;对错误和问题的批评要及时、慎重,不能讥笑和嘲讽,要从理解和尊重出发,对症下药。要正确运用心理学知识,使表扬和惩罚都收到实效,同时还应注意奖惩之间的比例,从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看,当奖惩的比例为5∶1时,往往效果最好。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遭遇失败,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表现尤为烦躁和不安,失去了对探究学习的信心。这时教师及时对他们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训练学生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方式面对成败,这样的过程可谓是雪中送炭,能强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针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思维特点,笔者把“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别放弃,再试几次,坚持下去准能行!”、“你真有毅力,能坚持研究这么久!”等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尝试后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感受的是一种真实的体验,收获的是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激发的是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

四、“门槛效应”求发展

心理学家费里德曼和费雷泽德的一项研究表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日常生活中也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心理实验证明“门槛效应”的存在,先得寸再进尺,往往能实现目标。在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制定一个个具体的目标,并由小到大排列,先让学生达到第一个小目标,使学生迈进“门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使学生经过努力陆续达到后面的一个个更大的目标,即“跳一跳,摘果子”。对于学生素养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而不可能拔苗助长。尤其是对于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先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达到基本目标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逐渐实现更高目标,学生的这种“得寸进尺”式的发展就显得异常珍贵。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5

近期,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长竞聘上岗工作全面启动,对全县33个乡镇的33名卫生院长、42名副院长实行竞聘上岗,着力配强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推进人才强院,全面激活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池春水”。

——广泛宣传发动,让更多的人踊跃参与。县卫生局成立了院长竞聘上岗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了《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并进行了公示。及时召开了水城县乡(镇)卫生院院长竞聘上岗动员大会,共70余人参加,对竞聘上岗的方案、要求等进行了贯彻传达。各乡镇卫生院还积极利用职工会、“小喇叭”等方式,开展宣传120余场次。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卫生系统职工积极踊跃地报名参加竞聘,共有87人报名参加竞聘。

——合理设置条件,让更多的人都能参与。为确保让更多的人能参加竞聘,在资格条件上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切实做到重学历但不唯学历,重资历但不唯资历,重年轻但不唯年轻。凡在职在编的医疗卫生专业职工,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有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3年以上工作经历,熟悉卫生工作,有一定沟通、协调和领导能力,年龄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近三年考核结 1

果均为称职(合格)以上等次的,均可参加竞聘。

——创新竞聘方式,让干得好的人考得好。为防止高分低能、能优德劣者在竞聘中取胜,本次竞聘上岗进一步创新方式,科学设计考试结构,真正让干得好的考得好。竞聘采取笔试、面试、民主测评的方式,具体结构为笔试20%,面试20%,领导测评30%,职工测评10%,竞职演讲20%,按照总成绩从高到低1:2确定人选后,于2011年12月12日组成8个考核组分赴33个乡(镇)卫生院进行考核,真正实现了竞争择优。

——强化全程监督,让竞聘在阳光下进行。为确保竞聘工作公平、公正地进行,切实加强对竞聘工作的全程监督,在县卫生局设立了竞聘事宜咨询电话2门、竞聘举报电话2门,邮箱1个,接受社会各界广泛监督,让竞聘工作在阳光下进行。在全县33个乡镇竞聘点各设联络员1名、记分员1名、竞聘监督员1名,对监考、封存试卷、改卷等具体工作进行认真监督,当天及时公布考试分数,杜绝“暗箱操作”,有效提高了竞聘工作的公信度。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6

新课程改革的号角早已吹响,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全体师生也早已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洪流之中,几年来,经过反复的探讨和实践,针对语文教学,我进行了一些尝试,采取了一些做法,回顾以往,做如下教学反思。

一、创建和谐课堂,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要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力和人文关怀,充满问题探索和知识魅力,我认为教师要用一种宽容、大度的胸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天地,让学生驰骋思维,畅所欲言。这也是我们进行语文课改的重要前提。

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我放下了 “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和他们一起探讨学习,共同研究,交流彼此思想,努力去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时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同时注意充分、适时地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对话中,因势利导,善于倾听,善于评价,共同进取。

二、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程要求的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从传统的以被动的、封闭的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发现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与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特别要注重确立新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本着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学法指导,充分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力图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正如叶圣陶老先生所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终生受用不尽。”我们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任务都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细心地将学习任务、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个小组、每个人,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学习小组的集体智慧。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使教学组织从最初的杂乱无章发展到现在的规范有序的小组合作交流互动,从原来的脸朝前方的黑板转变到现在的面对面讨论合作。

三、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如果说一堂好的语文课是一部辉煌的交响乐,那么导语便是这交响乐的序曲。好的导语,不仅能稳定课堂秩序,使学生静下心来上课,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气氛。我们要常在课前,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一些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特别是有的阅读理解题可能有不同的理解,通过热烈的讨论甚至激烈的争论,可使答案渐趋明朗化,也使学生阅读理解、评价、质疑思辨能力和审题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对赏析短文和作文的讲评一定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造力。

3.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习题的反复训练有时也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为让学生学得轻松,要适时地调整一下教学内容。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二堂课阅读文学书籍、杂志,这时,学生肯定兴趣大增,情绪高涨,同时,又能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增加作文素材;又比如,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古文翻译之后,偶尔穿插古诗鉴赏,让学生在逐字逐句的练习后,领略中国文学那种雄奇、壮美、博大,必定让学生感慨不已、欲罢不能。

四、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式,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使课堂充满活力和生机。眼下,为什么有那么多学生对语文课缺乏兴趣,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语文课上波澜不惊,毫无生机,平静得像一潭死水,这样的课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认为,教无定法,只要是能让语文教学过程成为活动的、流动的过程,而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教法。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根据学生实际,在一堂课结尾的三至五分钟,我们开辟了一个小栏目——“时文美文欣赏”。那些学生自荐的针砭时弊的杂文、引人入胜的散文、出人意料的微型小说、幽默风趣的笑话、贴切生动的广告,博得了学生的阵阵笑声,使他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也掌握了做语言运用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学好语言的强烈愿望。

2.让学生走上讲坛。对一些比较浅显的教学内容,如成语或病句等,我放开手脚,课堂上采用“小主持制”由学生替代老师组织教学,给学生提供舞台,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许多学生在我的鼓励扶持下,组织能力越来越成熟。通过尝试,我认识到,真正能激发学生深入持久地对语文感兴趣的是让学生享受到思维上的成功带来的快乐,从百思不得其解,到了然于胸、豁然开朗的境界,直至抵及心灵深处的畅达与神思。

五、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朗读和背诵

1.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朗读不可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事实上,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达到声情并茂、韵味幽回的效果;好的教学朗读,可以进入动人心魄、耐人寻味的境界;好的教学朗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汉语抑扬顿挫、音韵铿锵、富有音乐节奏美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朗读把握阅读教学的内在规律:感受——领悟——升华。并且要引导学生用范读、齐读、个别读、配乐读等各种方式多读、精读,读出语文的隽秀神韵,读出学生的语文素养。

2.优良传统不丢弃——学语文非背诵不可

要提高自己遣词造句的水平,最有益的方法是背诵。背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在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背诵的重要意义。每天利用早读的时间督促学生先背诵后默写,要求不能写错字。

综上所述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也在不断转变,现在从教学观念到教学方法都有了自己切身的体会。这些成绩虽然微不足道,但它更坚定了我们教学改革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引导学生学会真正的语文学习,不做机械而简单的传导器,誓做学生独立和广泛学习的领航人。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7

关键词:职校学生,语文教学,教材,课堂教学实践

职业学校学情非常复杂, 学生进校几乎没有分数的限制, 存在太多的学习基础薄弱和非智力因素、自我意识较差的学生。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与专业学科不同, 大多数学生本着“我是来学技术的, 不是来学语文的”的心态, 形成了对语文学科的排斥心理。因此, 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必须紧扣学生特点, 从学生心理需要着眼, 从学生就业取向实际出发, 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 搞活语文教学, 让学生感知语文魅力, 提高语文素养, 增强综合素质。

一、针对学情实际, 消除障碍, 唤醒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曾指出:“在人的所有情绪中, 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职业学校学生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他们在一度失落后, 都希望被别人重视。教师如果能真诚地对待学生, 在教学中注入极极的情感因素, 以火热的情感温暖学生, 尊重学生, 把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人来看待, 就可以消除学生的一些心理障碍, 使心理冲突受到有效的遏止。所以,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了解不同专业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 了解他们的兴趣, 了解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生活体验、社会经历、思想情绪、思维能力和方法, 以便确定师生认识的交叉点, 并以此为起点, 实行教学民主化, 摈弃那种教师始终以权威自居, 以我教你学的方式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学生的, 其学习活动完全由教师控制的做法。

就职教语文学习讲, 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感到乏味并且没有兴趣是学生的共同特点。学生绝大部分是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落伍的, 其基础水平很低。教学中要合理控制教学进度, 本着“浅、慢、粗”的原则,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 减少难度, 降低坡度, 循序渐进地教学。如讲《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可先介绍背景, 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几种类型的人, 他们的名称各有多少种, 把各种人物的脸谱在黑板上勾勒出来; 再从文中的标点、分段和这几类人的言行来看文章的写作目的, 即作者对每类人的评价和看法, 从而领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 学生就有发现欲, 有一些成就感。再如, 学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群英会将干中计》长篇小说节选时, 我先集中讲述小说知识和阅读欣赏方法, 组织学生观看相关影视片段, 在此基础上, 设计话题让学生评析讨论。

二、挖掘教材特点, 改进教法, 增强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

在由学生、教师、学科对象三方组成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不是被动的灌输对象, 而是对于学科对象的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课。教师只是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绝不能以繁琐分析和机械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和探索。一句话, 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 而不是越俎代庖, 包打天下。

职校学生思维能力较弱, 其最大缺陷是不会学习。所以, 教学中在一般讲解 ( 教他们高效听课、积极动手和主动思考等) 的同时, 更要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 使语文通俗易懂、灵活生动, 激发其学习动机。比如, 在教《项链》一课时, 我要求同学们自由组合, 建成一个个演出小组, 利用课间的时间进行排练, 上课就是一场汇报演出。学生要想演好角色, 就必须熟悉课文, 了解时代背景, 切身体会角色的内心世界, 从而理解人物个性, 理解作品的魅力。对于一些抒情散文, 则可采用朗读比赛的方法, 先对文章进行反复的诵读, 体会文章的意境, 与作者进行内心交流, 在此基础上在进行讨论, 会促进学生对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这种直观感知替代抽象说教的教学方式, 使学生学得轻松, 在不知不觉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拓展了视野, 其发言有话可说, 朗读有真情实感。教学效果明显有所提高。在课堂教学的形式上, 运用讲座式、辩论式、表演式、竞赛式、小课题研究式等, 更好的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眼、耳、口、脑、手并用, “全频道”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立体式”教学模式, 有利于师生在“毫无防范”的心理常态下, 轻松的教、愉快的学, 有利于教师较好的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创造力, 提升综合素质水平。

三、融入职教意识, 加强实践, 提高职校学生学习语文的使命感

职校语文教学以实用为基础。教学中应指明职教语文学习特殊而具体的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一定数量的词汇, 会说基本的交际口语, 会选择能表达真情的话赞赏别人, 如摘录名言警句、格言俗语、寓言故事、成语典故、楹联诗词, 举办“一字师”故事会、名著赏析会、情景对话赛等; 会写一些常用应用文, 如请假条、留言条、通知、介绍等, 使其感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激励, 产生学习和实际运用的兴趣。

应用文一直是同学们最怕上、老师也最怕讲的一类文章, 因为比较枯燥无味, 常常台上讲, 台下打瞌睡, 效果极差。其实, 在讲这一类文章时, 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设置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 在讲“应聘信”时, 我找了一批名人应聘时的佳作, 把这些情境重现, 在班上进行模拟招聘。同学们为了在招聘时一显身手, 纷纷开动脑筋, 找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研究, 请教师同学帮助修改, 同学间试演等, 忙得不亦乐乎。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了写一般的应聘信, 还进行了相关知识的学习或运用, 学生的新知旧学、实践能力在无形中都得到了锻炼。

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专业特点, 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在数控专业讲“介绍”这种应用文体时, 我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后, 围绕数控技术的性质特点、应用范围、发展前景等方面话题, 通过查找资料, 进行社会调查, 采访企业老板, 询问专业教师等方法写一篇介绍。一个星期后在班级交流, 请专业教师评定分数。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 提出可以两人一组完成一份介绍。这种作业弹性大, 学生发挥的空间也大, 大家都愿意做, 乐意做。有了兴趣, 就有了质量, 只要教师及时保持学生的这种学习的兴趣, 何愁语文学不好呢? 而且, 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活动, 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还让学生在搜集、阅读资料和撰文的过程中, 锻炼了自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能力, 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职业学校语文学科的基本任务是继续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口语交际的水平, 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 语文教学中要紧扣职教特点, 做到因学情制宜, 因教材制宜, 努力使职教语文充满活力、魅力和张力。

参考文献

[1]郁幸容.职教语文教学初探.中国校外教育, 2008, (6) .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8

一、文化融合——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核心

城乡统筹发展, 基础在发展平衡, 关键在主体适应, 核心在文化融合, 重点在行为改变。这不仅是资金、财物的倾斜, 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品性、行为方式的转变。而这一切都必须倚重于教育, 教育无疑可以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进程。因此, 城乡统筹发展应首先实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 只有教育先行, 才能促进城乡文化融合, 才能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观念, 才能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这个大难题。

城乡教育统筹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过去的支援帮扶, 它需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来审视。它不仅仅是在农村学校投资修建几栋漂亮壮观的教学大楼或者让城市学校的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上几节示范课就能实现的, 它的核心是城乡学校间的文化的浸润融合。

当然, 这种文化的浸润融合, 是渐进的, 也是长期的, 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 在统筹发展进程中, 首先要找到城乡学校文化融合的切入点, 让城市学校先进的文化逐渐浸润到农村学校, 使农村学校在浸润融合的过程中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办学思想以及校园文化, 从而在根本上转变师生的观念, 促进学校的发展。

二、“五化”建设——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途径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是一种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是用统筹的思想来指导发展的实践, 它强调的是过程。区教委敢为人先, 创造性的提出了以“办学条件标准化、学校管理一体化、教师素质专业化、关爱学生人文化、教育发展特色化”为重点的“五化建设”来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并且制定了以“四个加法”为主要内容的实施方案。各学校也积极响应, 踊跃参与, 大胆创新, 这项改革在我区犹如雨后春笋, 精彩纷呈。

按照“五化建设”的要求, 城市学校应确立“智力扶持为主, 物资帮扶为辅”的原则, 与农村学校一道, 从办学理念、教育思想、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改科研、师资培训、教学质量等方面深入研讨, 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通过干部交流、教师结对、联合教研、教师论坛、送课献课、“三课”考核, 网络研究、学生“手拉手”等多种形式, 使帮扶与受助学校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共谋发展。

三、特色彰显——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亮点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 而人不可能千人一面, 这就注定了教育不能千篇一律, 更不能搞一刀切。统筹发展并不是统一发展, 更不是同一发展。因此, 在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过程中, 要尊重城乡学校自身的特色, 如果一味地为了统筹而统一化甚至同一化, 这就会破坏城乡教育的发展规律, 阻碍教育的良性发展。

在彰显学校特色方面, 正确的策略应是整体推进, 重点突破。不少农村学校尽管硬件条件较差, 师资力量也较薄弱, 但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因此, 在统筹发展中, 不是将城市学校的办学特色机械的移植给农村学校, 而是应该利用城市学校的优势, 帮助农村学校挖掘、发现特色元素, 进而打造特色, 彰显特色。

四、体制创新——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保障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不是一项“一阵风”式的运动, 更不是一句口号, 不能满足于各种短期的、应急的对策措施, 而应当着眼于从长远出发, 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问题, 否则, 城乡教育统筹发展将会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因此, 要加大政策制度、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力度, 建立以“四统筹”为主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大教育体制。

1、统筹规划:

我们要抓住西部新城区的开发和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良机, 打破现行乡镇、街道的行政管辖体制, 前瞻性的统筹考虑中小学的校点布局、办学规模。

2、统筹预算:

建立一套保障教育投资需求的公共财政投入的资金管理体制;缩小校际间教师的收入差距, 实行“同区同酬”。

3、统筹人事:

建立一个使城乡之间、学校之间人员充分流动的、城市有效支援农村的教师管理体制。变“单位人”为“系统人”, 真正实行教师“区属校用”。

4、统筹资产:

建立一个能使教育资产集约配置的、多部门共享的、有效整合与调配的、促进城乡之间资产转移的资产管理体制, 实现全区教育“资源共享”。

金融创新激活一池春水 篇9

一、教学案例

【案例1】“我最难忘的是高一的一次期中考试。考试的时候, 我很紧张, 一会儿就写完了。过了几天, 老师把卷子发下来分析试卷的时候, 我和同桌说了几句话, 老师走过来叫我不要太兴奋, 说别看83分, 是第48名, 全班倒数第4名。我的头立刻就低下去了。我考得再好总考不过大家。我总是失败, 唉!”

【案例2】“老师, 我想告诉您一件事, 但您不能对任何人说。”杨怡捂着嘴挺神秘地在我耳边说。

什么事这么神秘?我在心里嘀咕着, 点点头。

“林巧想投稿, 您能不能帮她改改文章?就投我们的校报。”杨怡面无讥讽地笑着, 大有好人做到底的大度。林巧想投稿?我一个激灵, 她可是作文困难户啊。难怪杨怡说话忍不住笑, 原来是这么回事。“好啊, 把稿件拿来。”我摊开手接过杨怡早准备好的稿件。

其实, 我早知道林巧的文章不可以用, 她的作文根本没有修改的价值, 我知道她写此篇文章下了功夫, 借鉴的较多, 纯一篇拼凑文。但我不能说出来, 那样会打消她的热情, 甚至伤害她。

“林巧, 你过来, 老师和你说个悄悄话。”我友好地冲她笑, 目光中夹带些惊喜。

“这篇作文你下了不少功夫, 很不错, 我今天又发现了一个写作好苗子, 第一次投稿就写出这么好的稿子, 比老师当时强多了, 现在老师要请你帮个忙, 你把稿子再改改, 按你的心意去改, 老师相信你一定能改好, 你有信心吗?”我赞赏地看着她说。

“可以, 但是老师你别笑话我。”她目光中有些自信。

“说什么话?老师当然相信你。”我拍拍她的肩膀。

“好好改, 先是你满意, 后是我满意, 你我满意了, 相信大家都满意了。”我还是友好地笑。

当她把修改过五次的稿件交给我时, 第一句话就是 :“老师, 我每改一遍就改变一些原来的文字, 就这样删删减减到现在, 与原来的文章一点都不像了。不过我还是觉得现在的写得好。”我没帮修改一个字, 一篇很好的校报文章就诞生了。

此后, 林巧一发不可收拾, 天天写日记, 写诗歌, 当我读到她写的诗歌《自从您当了我的老师》时, 我心里不仅仅是感动。

我平平凡凡∕从未受过表扬∕可自从您当了我的老师∕我第一次得到了夸奖∕啊老师∕您夸我机智聪明∕说我见解独到∕您夸我歌儿唱得好∕是一种实力的潜藏∕我平平凡凡∕从不考虑理想∕可自从您当了我的老师∕我才张开了腾飞的翅膀∕啊老师∕您让我发现了自己∕让我自信让我张扬∕在我迷失的日子里∕是您把我的心儿照亮∕

……

一语惊醒梦中人, 很多时候, 是学生教会我们怎样去教育, 是孩子们告诉我们教育的技巧。我们为什么不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们呢?

像这样的例子很多, 有时间一句话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有时间一句不恰当的话也可以扼杀孩子们的学习情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 其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客观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 改变以往评语中教师作为说教者的形象, 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耐心的心灵交流, 用一种清新、亲切的语句,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信心和积极性, 使每位学生都能不断地进步。

这些教学案例使笔者清醒地认识到, 教师的评语是否得当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很重要, 而且对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和塑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此笔者在任教的高一 (5) 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

1. 调查目的:及时掌握高中年级学生对教师评语的要求和看法, 求证教师评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寻找差距, 以便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 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在今后的教育中能谨言慎行, 注意评语的正确应用, 融洽师生关系, 减少教育消耗, 提高教育效益, 为教育教学改革做一点尝试。

2. 调查内容:

3. 调查方式:抽样问卷调查法

4. 调查时间:2014月5月6日

5. 调查对象:高一年级 (5) 班64名同学, 问卷率100%, 有效问卷率100% 。

6. 调查结果:我们以问卷调查最关键的两个问题出发, 来看高一 (5) 同学的答案:

选A的占了78.5%, 这个数据说明了学生很重视老师对他们的评价。

笔者从所有的评语中选出了一些共性的很简短但是很让人反省的评语:

(1) 希望老师能多鼓励大家, 也希望在语言表达上幽默一些。

(2) 希望老师书写出我们作业中的错误, 让我们积极进步和多鼓励我们的评价性语言。

(3) 希望老师多与学生沟通, 指出学生的缺点, 让其及时改正, 多帮助学生、鼓励学生。

(4) 给我们有帮助有激励的话, 给我们鼓励那是最好不过的, 但有时还是要说出我们的问题让我们能够及时改正, 并来正确引导我们。

(5) 老师浅显通俗的语言极富有哲理性, 让我懂得了从小事做起, 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避免我产生好高骛远的心态, 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6) 我们每个同学都很聪明, 应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因为老师使用激励性语言给予我信心, 巧妙地引导我积极思考, 激发我展开新一轮挑战的决心。这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恒心。

(7) 因为老师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种符合我内心愿望的语句激励我, 反映了老师对我的信任和尊重, 能够使我产生自信心和上进心, 这样的鼓励性语言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8) 只要用心做, 这些事根本难不倒你! 因为一句激励的话语能增强我的自信心, 给我希望。告诉我 :没有做不好的事, 自己的态度是关键。只要专心, 有耐心、恒心, 就一定能够进步。

(9) 一个人最大的美德是宽容, 如果你懂得宽容, 你就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因为老师用形象的语言, 从思想品德的方面教育我人生中需要宽容。

(10) 说错了没关系, 我会帮助你! 因为教师用平和的语气引导我回答问题, 消除了我答错时可能产生的窘迫和紧张心理, 他这样做使我没有任何压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问题的解决, 获得良好的身心发展。

三、问题反思

1. 幽默性的教学评价语言, 让学生体验美感。首先让我们一起看看来自于k12论坛上的问卷调查 :

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 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 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它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 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 是教师知识、才能长期积累的结果。诙谐幽默的评价语恰到好处地推动了教学过程, 使教学信息的传导风趣而高雅。教师要在教的过程中, 注重平淡和激情的转换, 注重“喜怒哀乐”表情的更替。教师“教”的内容不能一味地平淡无奇, 也不能一味地饱满激情, 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余地, 同时还要用激情同化学生、感染学生, 让学生全力学习 ;教师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教”的内容添加一些“调味料”, 这些“调味料”可以是历史故事、也可以是奇闻轶事, 还可以是幽默笑话、或者自己杜撰, 学生的感情在“调味料”中起伏的同时也巩固了记忆, 加深了理解。

2. 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 是“民主和谐”课堂的催化剂。在反思师生关系时, 我们会发现 :师生之间感情冷漠、缺乏沟通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情谊因教师的高高在上而黯然失色, 对立情绪的严重, 使教与学的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资源。朱小蔓教授曾说 :“离开感情层面, 不能铸造人的精神世界。”现代心理学认为 :“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活动中, 在愉快和谐的、轻松的气氛中能思维活跃, 想象丰富, 记忆力增强, 相反的, 在一个呆滞、具有种种约束的环境中, 会思维堵塞, 反应迟钝, 心境封闭, 毫无创造力。”鼓励就像阳光, 没有它就不能发育成长。每个学生都是活泼的生命体, 他们会幻想、创造、花样翻新、异想天开 ;他们有主见、不顺从、勇负责、不苟同, 凡此种种, 构成了生机蓬勃, 绚烂多彩的世界。对学生多赞扬, 少批评 ;多鼓励, 少指责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到感召、得到鼓舞、看到希望。他们想、他们说、他们做、他们好奇、他们探究, 这是他们的权力。真诚地尊重学生的发现, 巧妙地启迪学生的思维, 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机盎然的舞台 ;使课堂因生成而变得更加美丽。因而教师在课上应该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 用亲切的笑脸、真诚的笑声、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 ;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的形成, 是我们的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 使学生敢说、想说,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这样学生收获的不单是知识与能力, 更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亲其师, 信其道”, 道出的不也是这样的道理吗。

3. 真诚的教学评价语言, 是课堂的第一要素。新课程强调, 课堂是师生交往、共度生命历程的重要场所。因此, 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和什么样的答案进行评价, 真诚应该是课堂评价语言的第一要素。真诚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 真诚才能宽容。一个优秀的教师总能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不管答案正确与否, 总能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随意性、反复性和个性, 总会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加以循循善诱的引导,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不断提高。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 更需要真诚以对, 使其增强学习信心、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4. 积淀“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文化, 让学生接受熏陶。“课堂评价”的文化在这里主要指教师使用恰当的课堂语言,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作为学生, 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 这时, 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请坐。”“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 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

而在“文化课堂”中, 教师语言是十分讲究的。首先, 它注重语气委婉、温和的一般疑问句, 而尽量避免语气生硬的祈使句。因为我们生硬的教学语言, 学生会处于思维抑制状态, 怕说错、写错, 不愿和同伴交流思想, 所以课堂就会陷入僵局。学生说错了, 我们可以这样说 :“说错是正常的”、“没关系, 再说一下!”以鼓励学生。有时, 学生重复了前几个同学的回答, 我们不应指责学生没认真听课, 笑笑说 :“噢!你认为这很重要, 再强调了一下, 对吗?"这一系列充满爱心、智慧的话都一一化解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 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心灵。

苏格拉底有一句哲学名言, “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点燃火焰”。它告诉我们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 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评语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 更是师生双赢的教育活动。教师的评语对学生的影响太大了, 它能够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激励学生,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不断进取的信心, 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呵护、关怀、接纳和尊重。也许我们不经意间的一点关怀、一个微笑、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抚爱的动作, 都可能拨动学生的心弦, 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态度, 甚至改变他的人生命运。但是如果评价不当, 会使学生丧失自尊心和自信心, 以为自己事事不如人, 处处是错误, 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及好思好问的天性, 甚至会扼杀一个乃至一批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评价是多么的重要。因此, 教师使用建设性的语言评价一个学生, 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摘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 我们看到了有关“教学负效应”的评价指标, 换个角度看, 就是要控制负能量对教学的影响。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他们渴望老师理解, 喜欢得到老师的赏识, 或许老师一句开玩笑的话, 说者无心, 听者有意, 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用一句话可以收回来的。笔者通过对所带班级的调查及平时的教学观察, 对教师教学评价性语言 (简称教师评语) 作如下几点分析。

关键词:案例,调查,教师评语,新课改,沟通,尊重

参考文献

[1]史可卿.多媒体互动课堂、开放课堂的应用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9.

[2]李湖江.评语应该是与家长真实的对话[J].教育研究与实验:新课程研究, 2005, (3) .

[3]王丽明.评语评价改革的探索和尝试[J].中国人民教师, 2006, (3) .

[4]付飞.评语"五要"[J].云南教育, 2004, (26) .

[5]王军.中小学生评语改革中的几点思考[J].教学管理, 2002, (12) .

[6]万永宪.怎样写好学生评语[J].教学管理, 2002, (6) .

[7]孔华.怎样为学生写评语[J].宁夏教育, 2006, (7-8) .

上一篇:后台数据库下一篇:高速公路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