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生学

2024-09-25

教学生学(共12篇)

教学生学 篇1

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领域的一门主干课程, 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科学[1]。随着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 以及监管不力、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新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近年来, 二恶英、氯丙醇、丙烯酰胺、全氟化合物等对食品的污染, 以及疯牛病、禽流感、猪链球菌感染等食品安全事件的相继发生, 时刻提醒我们对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进行相应改革。

此外, 随着先进实验检测仪器设备的不断涌现, 以及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 各种先进的快速食品污染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分析技术等也在迅速地渗透到食品卫生学领域。如何及时将这些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尽快应用到医学院校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医学院校原有的食品卫生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框架如不改革, 势必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和要求[2]。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实验学科, 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对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为提高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效果和进一步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1 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食品卫生学学科现状分析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我国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在学习食品卫生学时, 理论学习所占比重较大, 实验课比重较小, 且内容安排不合理。虽然我们所用的食品卫生学实验教材一直在更新, 教材内容越来越完善, 但是, 卫生部统编教材并不完全适合各校实际教学情况。首先, 统编教材上的实验非常多, 看似很全面,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能选取其中很少的一部分进行教学。这是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并不具备统编教材所要求的实验设备和人员条件, 所以只能选择一些简单的实验, 许多情况下除分光光度计以外, 几乎不使用其他仪器设备。也就是说, 统编教材与实际教学存在脱节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各校往往采用自己编制的食品卫生学实习指导, 一般选取六七个非常简单的检测项目, 且采用的检测方法较陈旧, 导致实验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当前食品卫生学科的发展, 对一些最常见的或最新的食品安全问题, 如农药残留、非食用色素、非食品添加剂的测定等均未体现。由于采用的实验技术落后, 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先进仪器设备不了解, 不会使用。此外, 实验考核与理论考核脱节, 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医学院校预防医学专业本科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建议

目前, 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 例如, 仍然采用“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照着实习指导做、结果抄同学”的教学模式,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效果不佳。为扭转这一局面, 需采取以下措施。

(1)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并书写预习报告, 包括实验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和原理、实验试剂和器材、实验材料采集和处理等, 同时提出问题和建议, 以避免学生进入实验室时不知道该做什么, 实验过程中手忙脚乱, 实验结束后一片浑沌, 仍然不知其所以然。

(2) 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 可组织学生做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让学生明白实验用的试剂、药品如何配制, 实验用的材料如何采集和处理, 实验器材如何使用等, 同时, 也使其实验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 开拓学生思维。通过实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食品卫生问题的解决办法。例如, 实验前, 教师先通过提示, 启发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人们是如何清洗蔬菜水果的?比较盐水、淘米水、洗洁精、醋等多种材料的清洗效果, 然后让学生通过检测这些方法的具体效果, 总结出最有效的农药残留的清除方法、详细操作步骤等, 从而获得相关经验。

(4) 改进实验内容, 适当增加与时事密切相关的食品卫生学检测课程。例如, 当某地发生了有机磷农药中毒事件, 就临时在实验课中增加测定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量的实验;某地发生沙门氏菌鸡蛋污染事件, 就临时增加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某地突然发生了贩卖病猪肉、死猪肉事件, 就临时增加肉类腐败变质检测等实验。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增加其对食品卫生学检测工作特性的认识和学习兴趣。此外, 随着食品加工工艺的改进、食品添加剂的广泛使用和环境污染的加剧, 一些新的、甚至是未知的有害成分也出现在食品中 (如奶粉中的三聚氰胺, 白酒、饮料中的塑化剂等) 。如何将这些有害成分的检测方法有选择地逐步纳入实验教学中, 也是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3]。

(5) 拓展现场实验教学, 使学生有更多与社会接触的机会。组织学生到食品生产企业参观, 让学生找出食品生产工艺流程中的危害因素, 分析关键控制点等, 以促进学生对GMP和HACCP体系更深入的理解;组织学生到食品物流企业参观, 开展相关调查, 了解相关食品生产流程, “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 (如乳品的生产、收集、检测、消毒到成品的流程) ,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 使学生更迅速地进入角色, 产生更强的社会使命感[4]。

3 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对软硬件的要求

食品卫生学涵盖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畜禽疫病的污染、农药对食品的污染、有毒金属对食品的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和苯并芘对食品的污染、二恶英和甲醛对食品的污染、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及卫生要求、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卫生、放射性物质对食品的污染等, 范围广、内容繁杂, 与生活联系紧密。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食品卫生问题的认识, 需要通过全面、细致的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检测, 增加认识。但是, 由于受学时限制, 不可能安排过多的实验课。此外, 大部分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也达不到要求。因此, 比较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尽量多安排实验课, 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 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各种食品卫生学检测方法。同时, 加大相关的硬件建设力度, 例如, 为了进行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检验 (如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测定、沙门氏菌检测等) , 实验教学中心需配备相应的实验设备, 包括细菌培养室、洁净工作台、培养箱等;为了进行各类食品的卫生质量检验, 则需要配备对各类动、植物食品 (如肉、鱼、蛋、奶等) 进行前处理的食物操作间及相应的工具、设施等。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实现多媒体实验教学与传统实验教学的结合, 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应建立现代化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并配备电化教学及网络教学的相关设施。

除硬件建设外, 软件建设也不可或缺。从事相关教学工作的教师和实验教师都需要接受食品卫生学检测技术培训。

总之, 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改革应适应新时期对预防医学人才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 有规划地进行如下改革: (1) 修改实验教材, 增加新的实验内容; (2) 建设实验中心, 完善功能配备; (3)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参与度; (4) 广泛联系实际, 增加社会实践活动; (5) 改革考核模式, 提高教学实效。

摘要:探讨医学院校本科生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软硬件建设、改变教学模式、开展设计性实验及改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为培养实践型食品卫生学人才和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医学院校

参考文献

[1]刘志诚.我国的食品卫生监督事业与食品卫生学[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1991 (5) :257-260.

[2]宋丽萍, 耿文奎, 李胜联, 等.社区实践在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改革的研究[J].华夏医学, 2012 (2) :233-236.

[3]李少觐.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分析及治理思路[J].食品工程, 2012 (4) :3-6.

[4]谌瑜.食品HACCP认证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年度监督审核思路[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8 (5) :151-155.

教学生学 篇2

为全面深入了解本学期开学以来教学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风与学风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教学秩序的正常运作,及时把握教学动态,使教学工作进一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特将本学期上半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幼儿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落实了大纲要求,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出发点,全面惯彻教育方针。教材内容涉及了、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保健;幼儿生长发育等等。根据新的研究成果、幼师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保持原有编写框架和内容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在一些重点内容增加了拓展性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拓展她们的视野。

本学期学生全部是女生,她们对《幼儿卫生学》这门学科的概念较模糊,以前也没有学习过这门课程,但是她们天真活泼、聪明好学、勤于思考、勇于发现、敢于创新的十五六岁的姑娘,就这次期中考试而方言,虽然只有一章的内容,但题形灵活、多样――有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论述题,她们大部分能完成教学任务。做得较好的是填空题和判断题,失分比较多的是论述题,有些同学只答了四个要点,没有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加于阐述。分析试卷后让学订正了错题并把错题做在练习本上。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矛盾。这次期中教学检查,就是通过学生考试,老师评学来改进教学和学习,调整和优化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我个人而言,课前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备好课,总是希望学生认真听课,勤奋学习,全神贯注听自己讲课。一个学风优良的班级,老师乐意去上课,乐意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学生,让他们学到真才实学,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这些要求往往难以如愿以偿,很多知识点学生掌握不牢,原因何在?值得深入思考和分析。有的学生不好好听课,原因复杂,主要有:一是老师讲得不理想,教学水平不高,平铺直叙,味同嚼蜡,讲的内容教科书上都能找到,学生提不起兴趣,认为不如回去看看书;二是老师不负责任,备课不充分,马马虎虎,上课放放多媒体课件,照本宣科了事,没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深入的领会,知识面窄,信息量小,对学生帮助甚少,启发甚少,学生意见较大;三是老师不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讲课讲得过深或过快,学生听课有困难,这就要和学生沟通,放慢速度,介绍课程学习方法,帮助学生逐步适应自己,过多的埋怨是无济于事的。一般说来,讲课讲得好的老师,总是能严格要求学生的。

就学生而言,总是希望讲课有趣、精彩、生动,老师的讲课能适应自己,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一是反映“讲课不详细”,对老师有意见,要求沿用高中阶段的教学方法,老师上课讲得慢、讲得细、讲得透,实际上大学教学和中学教学是不同的,一堂课不少内容听不懂很正常,因而课后要复习,通过自修去思考、理解和消化!二是希望降低要求,这也是对大学教学的一种误读,没有一定的定量分析,没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是学不到高深的知识,打不好牢固的基础的;三是眼光短浅,视野狭隘,忽视基础理论,希望尽快上专业课,学习上急功近利,有着实用主义倾向,君不知:理论基础打不好,怎么有发展后劲?四是既不愿下苦功夫,又希望顺利过关,只想拿个60分,混个文凭,学习态度存在诸多问题。以上种种,形成了教与学的矛盾,形成了教师与学生的矛盾,教师方面要主动做好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反映,抓好备课环节,改进课堂教学,认真讲好每一课。教务办要抓好期中教学检查的总结,转达评教、评学意见,同时配合班主任,想方设法抓好教风学风,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卫生学之教学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卫生学 教学方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幼儿卫生学》是研究学龄前儿童的身体特征、成长规律和心理特征以及如何实现幼儿健康成长的一门专门科学,这也是师范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必须进修的一门学科。如何提高《幼儿卫生学》此课程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提升,是此门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心理学、卫生学、教育学等知识,对《幼儿卫生学》的教学策略展开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结合教材,侧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教育

首先,以教材为准补充相关教学材料,落实好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参考材料,也是教师展开教学活动和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能够使教学有本有据,重点突出,系统性强。但侧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要照本宣科,而是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学大纲,充分利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补充相关的教学材料,以此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例如在微量元素教学中,教师在讲明课程的基本知识以后,可补充如汞、铅、铬等微量元素摄入过量对人体造成的影响的相关实例,继而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深度挖掘,从多方面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和接受,在没有得到有效巩固和运动的前提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仅仅停留于表面,无法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活动中去,时间一长学生就很容易遗忘大部分的课堂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深度挖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展积极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例如,在学习维生素B1的相关知识后,学生明白维生素B1有利于糖类的氧化,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但对缺乏维生素B1会对幼儿的健康产生哪些影响等知识的理解就模糊不清,教师可通过提问“缺乏维生素B1会导致会产生哪些严重的后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相互交流合作探讨得出结论,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再次,教师结合教学实际适当调整教学顺序。幼儿卫生学包括幼儿的身体特点、营养、身心健康和集体儿童保健四个环节的内容,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教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适当调整教学顺序,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以传染病为专题教育,教师可结合第三章的预防传染病和第四章的传染病管理,这样既能保证学生系统掌握传染病的相关知识,还能促进学生以学致用,进而提高知识的利用率。

二、结合练习与实践,侧重对学生操作能力的提升

知识只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巩固,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幼儿卫生学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对幼儿卫生健康的实践中,实践教学本就是此课程的应有之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

由于客观的条件所限,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很难接触到真正的幼儿,现在的教学设施较为先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多方便。多媒体具有较强的展示功能,教师可多利用多媒体开展直观教学,播放相关的视频和演示实验,展示操作要领。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配合相关的口头解释,进行分步讲解,明确每一个动作的要领和意义,讲解操作误区,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对操作要领的理解,为学生今后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其次,教师需要利用现有的条件,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创造一定的情境,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学生通过轮替扮演幼儿,模拟相关的救护场景和健康维护。教师也可以创建相关的急救场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具体情况来展开施救,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促进对知识的巩固和能力的提升。当然教师还需要做好示范工作,通过演示标准的操作过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示范,提高模拟练习的质量。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幼儿园以及专业的幼儿护理机构进行实地观摩。

三、补充人文性因素,提高学生对此课程的认同

相对于过硬的专业素质,学生对此课程的认同也十分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学生对此门课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专业认同。

首先,教师要改革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可开展讨论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所选择的问题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不能过于生涩,否则学生的讨论无从谈起。就饮食健康而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早餐食用豆浆油条或牛奶鸡蛋,哪一个更加营养,为什么?或者长期使用素食和食用精粮,对于幼儿合适吗?为什么?这类问题来自生活实际,学生对此较为熟悉,而且这些问题争议较大,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观点,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广泛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提高课堂成就感。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对正确的回答及时鼓励,对尚待完善的回答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作好总结和反思工作,进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幼儿卫生学是针对幼儿这一特殊群体,所以这门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它的情感性和人文性特征更加突出,需要从事此专业的人有更多的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的情感培养,使学生产生对这门专业真正的认同,并真正应用于实践中去。当然教师还需要履行“身为人师,行为示范”,以身作则,在课堂上更具有人文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这门课程的情感性,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军队卫生学案例教学应用探讨 篇4

1 军队卫生学的课程特点

军队卫生学属于预防医学, 是军事预防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 主要研究军队平战时各种环境因素与军人健康的关系, 通过探索环境因素的性质、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 为提高军人健康水平提出相应对策[2]。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利环境因素, 制订防护措施, 根据健康状态, 提出保健方法, 如如何提高体力、防止过度疲劳、增强生存能力等。该课程的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 理论性强, 涉及空气卫生、给水卫生、营养卫生、食品卫生、劳动生理学基础与军事训练卫生等, 理论庞杂、深奥、抽象, 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2) 该课程要求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综合运用所学的各领域知识, 从实践中理解军队卫生学的原理、作用与地位, 并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 军队卫生学是一门注重方法学的课程, 教学内容理论性强, 同时教学目标又重点关注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理论授课会因枯燥、抽象让学生兴趣不高, 更谈不上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采用案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军队实际卫生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3]。

2 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1 整体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体验等方式, 开展基于平战时卫生问题的启发式、讨论式教学[4]。所要解决的关键教学问题包括:加强军队卫生学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避免枯燥乏味、脱离实践,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参与式、思辨式学习, 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内容设置

教学内容设置以提高军人健康水平为核心, 以部队平战时生活劳动条件为主线, 按照相互的逻辑关系依次展开。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变化规律、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卫生措施和观察评价卫生措施效果等几个部分。每个章节内容包括理论提示和案例分析两个部分, 理论提示要做到精讲、讲清, 主要介绍各个部分的基本概念、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具体措施和方法。案例分析根据各部分章节内容, 重点围绕部队平时生活、训练、演习中常见的卫生问题和战时可能出现的卫生问题和难题, 可选用文本、挂图、视频和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 以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讨论。

2.3 实施步骤

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分为案例导读、学生自学、小组讨论、问题导入、课堂讨论、案例总结6个部分。下面以“军队给水卫生”这一章节授课为例, 介绍案例教学的具体措施。第一, 案例导读。教师应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将案例在课前一周提前分发给学生, 教师根据本节课授课重点对案例进行导读。结合部队战时常见的卫生问题, 本章节选择“野战条件下给水”作为教学案例, 内容包括野战条件下水量水质要求、野战净水方法、三防条件下给水等。第二, 学生自学。学生根据案例内容及教师导读提出的重难点查阅资料。第三, 小组讨论。将学生每5~6人分为一组, 各组学生根据布置的案例、个人查阅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为课堂讨论做准备。第四, 问题导入。在课堂授课时,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执行丛林作战任务时, 缺少水源供给”的视频, 并提出问题: (1) 在此环境条件下如何选择水源? (2) 无直接饮用水源时, 如何净水? (3) 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解决这次缺水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第五, 课堂讨论。教师首先对案例中涉及的理论和概念进行讲授, 向学生介绍分析案例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由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依次发言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在积极讨论的过程中, 加深了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第六, 案例总结。由教师结合案例对本节课讲授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梳理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思路, 对各组发言情况进行讲评, 讲评内容不仅要包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还应包括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和与其他学生的配合情况等, 鼓励好的方面, 整体提出不足的方面。最后, 结合学生的观点和下一章节的知识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使学生在课后仍能继续思考和做好预习。

2.4 考核评价

在案例教学中, 考核评价关乎整体教学效果的好坏, 是总结提高案例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 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有力措施。闭卷笔试的考查内容多以知识性题目为主, 通过标准化答案来给出成绩, 学生通过突击背诵就能轻松过关, 且过度关注答案的唯一性, 不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 难以对学生的能力进行综合考查[5]。因此, 案例教学的考核评价应以考查学生的能力为主体, 结合能够增强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6], 形成贯穿案例教学始终的综合考查机制。学生的最终考核成绩由理论考核、平时表现和案例分析三部分组成, 所占比例分别为25%、25%和50%。理论考试以选择、简答题型等为主, 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以卷面分数为准。平时表现是对学生查阅资料能力、发言次数、学习积极性、讨论活跃度和语言表达能力等进行评判。案例分析是在课程结束后, 结合所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某一具体军队卫生问题进行综合分析, 以PPT课件形式汇报, 主要对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熟练程度、分析思路与观点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判。案例教学考核评价的方式及评分标准见表1。

3 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3.1 正确处理角色定位

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和定位[7]。从教学组织形式的角度看, 教师是导演, 学生是主演;从案例分析的展示看, 教师是主持人和观众, 学生是演员;从案例总结来看, 教师是点评家, 学生是收获者。案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得到提高。

3.2 区分案例教学和举例说明

案例教学通过描述某个事件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理论, 提高能力;举例说明是通过实例证实和解释授课内容。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前者是以学生为主体, 后者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学中注意不要将案例教学变成举例说明。

3.3 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及时了解前沿理论, 还要掌握教学的艺术和技巧, 尽可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 鼓励和尊重学生的意见, 并且重视对案例教学过程的评价, 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

参考文献

[1]韩庆奇, 张宝, 刘文宝.案例教学法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基本模式及特征[J].西北医学教育, 2013, 21 (2) :246-248.

[2]郭俊生.军队卫生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0.

[3]詹永媛.公共政策案例教学实施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41) :115-117.

[4]段光锋, 王丽洁, 田文华.卫生政策学案例教学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3 (9) :899-901.

[5]叶大凤, 谢舜.公共政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广西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6) :109-111.

[6]宓伟, 练武, 石塔拉, 等.形成性评价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4, 13 (9) :869-873.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大纲 篇5

一、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独立设课)

课程编码:100252702

3课程类别:专业课

所属学科:预防医学

实验总学时:40

二、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2002年制定的《环境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环境卫生学》课程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学科,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实验教学着重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掌握环境卫生学常规实验项目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以及重要环节。

四、本课程实验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掌握理论教学涉及到的常规指标的检验过程。

2、掌握实验项目的原理、检验方法。

3、掌握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

4、掌握各种实验项目分析的灵敏度及结果的数据处理。

5、通过实验可加深理论课的学习。

五、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实验为40学时,占总学时的44%。教学文件:《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陈学敏主编),实验报告学生自拟。教学形式:本课程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辅之以综合性实验。学生实验前 预习实习指导,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及仪器使用等,并作针对性指导,具体实验步骤和检测数据处理以及课堂作业和讨论由学生自行完成。

六、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10%,对缺实验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七、实验项目、适用专业及学时分配

教学大纲编写者:隋春生叶 琳 二○○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环境卫生学》实验教学项目

1.课程名称:环境卫生学(独立设课)2.课程编码:1002527023 3.开课学期:春季4.开课单位:环境卫生学实验室 5.实验依据:专业自编教学大纲6.成绩考核:考试 7.实验项目的内容及要求:

编写者:隋春生叶琳

教学生学 篇6

关键词: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人教社版),已在我县经过了四年多的实验和试用。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义务教育教材与原用统编教材的最大区别,是更适合学生自学,可以说是“自学的教材”,或者说既是“教材”,也是“学材”。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如何钻研和领会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如何把握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怎样改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法?怎样尽可能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反复研究的问题。大凡一次教材的重大改革和变动,都伴随着一个教师如何逐步适应的过程。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大胆进行教学、教法改革,尝试新教材的适应过程,尽快地使义务教育走上正规教学轨道。

目前一些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感到这套教材是“学生好学,教师难教”。这正好说明,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已由教师转向了学生,由“教”转向了“学”,因此,如何指导好学生自主学习已成为初中语文新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说,要适应新教材的变革,教师备课、上课的重心着力点就不应再是考虑如何把教材内容“讲”清楚,“讲”生动,“讲”透彻,而是应当考虑和研究如何使学生“学”懂、“学”会、会“学”,如何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达到增加知识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变“教师教,学生学”为“教师教学生学”。其主要途径和措施是:

一、研究新课标,学习新教法,转变教学模式

新课标的变革,要求教师在短时间内必须适应新教材的教法。首先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认真学习新课标,从传统“应试教育”误区中走出来,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课堂教学改革,使学生由过去的接受式、被动式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发现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其次教师应积极倡导互动式探究性教学模式,就是说,师生之间要建立互动式探究性学习模式。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相互作用、共同研究教材,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这种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学会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能力,使其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

二、改变教师角色,优化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法

新课标的变革,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新课堂教学模式,指导学法。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由指挥者变为指导者、组织者,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突出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掌握课文知识,教师的导学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次新教材教学更强调课堂互动,要求师生之间在平等的气氛中,通过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参与教学过程。例如:教师可以走下讲台,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并用商 讨的语气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认真地倾听学生们的意见,当学生遇到疑点时,给予热心的关怀、鼓励、启发、引导、点拨。这样不但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和主动参与意识,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三、重建课堂结构,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新课标的变革,要求教师必须重建课堂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课堂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首先语文教师应该不断追求应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敢于突破常规的教学模式,标新立异。其次要创设新情景、新视角,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如我在讲《孔乙已》一文时,让学生表演孔乙已“排出九文大钱”和“摸出四文钱”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表演学生把握了孔乙己的迂腐清高、拮据而又穷酸的性格特征。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如果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能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学生课堂教学中互动时间,那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就将得以实现,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学生学的主动性也将得以发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将不再是空话,九年义务教育教材的变革精神及“教师教学生学”也将逐步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 郭秀英.浅谈教学生学[J]. 青海教育

[2] 罗儒国.教师教学生活现象学研究引论[J]. 教育科学论坛

[3] 杨小洋,申继亮.论教师教学创新的内涵[J]. 中国教育学刊

[4] 宋秀平.完善教师教学艺术 提高学生学习效果[J].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教研版)

[5] 王海军.“教师教,学生学”与“教師教学生学”[J]. 科教导刊(上旬刊)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探索 篇7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业教育,探索

职业教育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的, 有什么样的科技基础, 就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近阶段, 我国科技实力不断增强, 经济快速发展, 这就要求我国职业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应当进行相应的转变, 这点在新兴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育教学上尤为明显。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健康需求而产生的一门学科。因此, 其相对于规模庞大的基础学科而言, 具有灵活、易转变的特点。

一 提高职教社会地位,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我国居民更注重学历教育。虽然高等教育竞争激烈, 但是从小学到高中, 都围绕着高考这个核心实施教育。职业教育往往被边缘化, 成了学习成绩不够优秀的学生的选择。

在这方面, 德国具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崇尚技艺而不鄙视职业教育是德国的社会风气。在德国流传着这样的格言:不教青年人手艺, 等于让他们去偷窃。德国人总是教育子女学习技艺立足社会。在德国大众的心目中, 接受职业教育并非无可奈何的选择, 而是主动的要求。相关调查显示, 67%的被调查对象接受过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许多著名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士均以曾当过学徒为荣, 而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职业教育研究的人员中, 大多数有过职业教育背景。

可喜的是这种情况现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明显提高。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职业教育中, 具有高中背景的学生明显增多, 甚至有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重新选择了职业教育, 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二 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因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产生的, 因此其就应当以服务人民群众为宗旨。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就要有过硬的技能。在一个学科里有很多方面的技能。是否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 不是看一个人能够提供多少服务, 而是看其是否能为消费者在某一方面提供满意的服务, 这也是从业者获得劳动报酬的关键。

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 涉及营养配餐、特殊人群的营养服务, 甚至在一些医疗机构的营养科进行工作, 这就要求从业者对某一项技能精通, 而不是对众多技能的简单了解。

在这一点上, 德国的职业教育有很多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职教课程中, 设立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 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选择余地, 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某一具体技能上进行突破, 而不是对各门课程平均用力,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是造就出的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很均等, 没有一项突出技能立足于社会。

在职业院校要把培养关键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 可以在基础课程中开设如职业行为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生存发展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关键能力单元。这些课程内容不再限于某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而是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性、心理、品质等目标有机结合起来, 围绕一个主题、一个重点进行培养, 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 做到对某一方面的精通。

三 将学习与实践真正结合起来

职业教育的最初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技术型人才, 这就需要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 必须牢固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生理论成绩的一个有效方法是设计大量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同样, 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操作训练。而这种训练必须是实际的, 不是教师设计的模拟训练。模拟训练虽有众多优点, 但是它毕竟不是实际的工作, 在心理上达不到工作要求的状态, 在操作中也不能达到工作要求的效果。

在这方面,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 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它不同于学校制形式, 可以称为部分学校制职业教育形式。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 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 (相当于我国的初中) 毕业证书之后, 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选择一家企业, 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 得到一个培训位置, 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

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同生产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广泛、各类教育形式互通、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特点。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机会, 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 使学生和企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 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

四 善于培养职教学生的创业精神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的素质显著提高, 与我国技术人员收入不断增加密不可分。收入增加, 吸引了众多的高素质从业者, 并且提高了从业者的社会地位。这一点与美国所经历的职教历史非常相似。

相关研究表明, 每10名美国高中学生中便有7名表示对开设自己的企业感兴趣, 其中被调查者中84%的学生表示希望学校开展更广泛的创业教育。大部分负责州职业教育的领导认为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

针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 在职业教育中, 应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养老机构、快餐行业、特殊人群等相关领域的需求, 将个人的需求进行总结提炼, 转变为一类人的需求, 针对一类人提供相应的服务, 拓展其创业思路。

创业成功的效果不言而喻, 对于个人可以增加收入、提高社会地位、改变自己的生活。对社会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降低失业率, 提高社会稳定性。但是, 创业者同样也面对着失败的风险, 这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 使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 同时, 也有面对失败的心理承受力。

五 总结

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教育而言, 应鼓励、吸收更多的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加入到职业教育的行列中来, 改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偏见。在教学过程中,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让学生投身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针对学生特点, 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 使其对某一项的技术达到精通的地步, 成为其在工作中推销自己, 能够在本专业长期发展的基础。在学习、实践的同时, 还要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是改变生活、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黄日强.传统因素对德国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25)

[2]潘弋璐.德国职业教育的“关键能力”培养理念及其启示[J].中等职业教育, 2007 (29)

[3]李靖环.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研究, 2007 (1)

[4]王晓东.德国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 (4)

我教数学:先教学生学古文 篇8

一、《荀子·劝学篇》——磨炼意志、坚持积累

高中数学不同于初中数学, 它有完整的学科体系, 严谨的知识结构。要学好高中数学, 学生必须掌握丰富的运算技巧, 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创新实践能力。要达到这样的成效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获得的。不少高一新生学习高中数学, 穿新鞋走老路, 畏难怕苦, 陷入了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的危机。我清楚, 要想帮他们摆脱这个危机, 不仅要培养他们学习的策略, 而且要改变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学习的意义在于改变自己, 可我如何能让他们改变学习态度呢?

一天清晨, 我在校园里散步, 突然从高三教学楼的某个教室里传来琅琅的读书声。我放慢脚步, 仔细一听, 原来是《荀子·劝学篇》。

学不可以已。……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真是句句金玉良言!我心头一亮:何不在数学课堂上先劝劝学呢?当天, 我就在数学课上让学生们读了《荀子·劝学篇》, 并鼓励他们:“阻碍你们学好数学的最大困难并不是学习内容本身, 而是你们心头的‘怕’字。要想去掉这个‘怕’字, 你们就要坚持。数学学习贵在坚持, 切不可三心二意、一曝十寒。只要你们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坚持不懈, 数学成绩还怕不能提高吗?”这一次劝学还真起到了鼓舞作用, 一些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 开始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动机也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为了帮助学生在遇到解题困难和考试挫折时能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潜心钻研, 我要求学生长期诵读《荀子·劝学篇》, 让他们从中持续获得数学学习的动力, 锻炼顽强的意志力。这已成我的一个习惯, 凡有新接手的学生, 一定先借这篇古文“劝学”:学好数学, 就要宁当驽马终不舍, 持之以恒镂金石。

随着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生增强了学习动力, 有了动力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是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状况的内因。当然, 外因也不可忽视。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也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借用《荀子·劝学篇》告诉学生:正如集腋成裘, 学习要从点滴积累开始, 积累就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开始, 有很多学生抱以怀疑的态度。他们认为, 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等文科课程才需要背诵和积累, 数学学习只要做题方法灵就行。于是, 我在教学时做了个实验, 把全班分为两组, 学生自愿报名加入:一组除了正常上课和做作业外, 每天课后还要像记单词一样背诵、积累一些数学常用数据和结论;另一组则不必背诵、积累, 只须多说解题方法。两周后的检测发现, “积累组”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组。从此, 每日积累便成为学生们普遍认可的学习习惯了。

期中考试到了, 令我欣慰的是, 学生们的成绩有了提高。中考数学成绩只有57分的学生于洋, 在我的不断的鼓励下, 每日坚持多问、多记、多积累, 居然考出了95分的优异成绩。

二、《庖丁解牛》——遵循规律、“游刃有余”

刚讲完三角函数, 几个学生先后来到办公室找我, 说三角函数实在让人受不了, 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学。有两个女生还哭红了眼睛。他们说那么多公式让人头痛, 公式相近没有规律, 根本记不牢, 解题时不知道该选用哪个公式。我当时并没有立即给他们讲三角函数的内容, 而是推荐了《庖丁解牛》, 要他们精读并争取能背诵。他们问:“这能行吗?”我说:“读完你们再来找我。”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 他们相约来到我的办公室。我先让每人都背诵一段原文并谈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大家背诵得十分完整、准确, 看来他们确实下了一番工夫。郭思佳同学概括得很到位, 他说:“这篇文章说的是,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时展现了高超的解牛技术, 揭示了规律的重要性。‘庖丁’按规律‘解牛’, 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我们要是能像他一样抓住规律去学习数学就好了。”他的观点马上得到了在场同学的认同, 他们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三角函数中蕴含着什么规律。于是, 我微笑着问他们:“三角函数的定义还记得吗?”他们说记得。我说:“好, 这就够了。”接下来, 我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帮助他们重新推导了一次全套的三角函数公式, 并通过例题帮他们概括了“三角函数学习规律”——从角开始, 注重结构, 名称转换……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晚, 几个学生才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办公室。

《庖丁解牛》竟有如此奇效吗?其实并不神奇, 这完全缘于高中数学知识比起其他学科知识更有规律性。比如, 几何里的点、线、面、体的本质是点集, 所以思考问题时应从点的研究出发。再如, 集合语言在很多数学领域都能得到应用, 是高中数学的基础。代数中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区间、不等式的解集、随机事件的结果等都是集合形式。要想用好集合语言, 学生就必须对集合知识有透彻的理解, 力求做到概念清楚、关系明确、运算熟练, 并且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集合思想:研究集合从元素入手 (空集除外) , 试用集合观点解释与之相关联的内容, 利用集合语言表述数学现象。

数学解题也有规律可循。学生每解一道题之前, 必须先认真读题, 明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获取解题信息;然后审题, 在条件与问题之间建立联系, 寻求解题方法和思路;最后整合解题知识和方法, 为解题打好基础。如果经过以上步骤仍无思路, 那么应尽快回到相关概念和定义中去。另外, 题目审好后, 解题要趁热打铁、一气呵成;书写要规范、完整, 注意在计算中树立防错意识, 计算结果要准确。

好东西要共享, 我立即将这篇蕴含深刻道理的古文介绍给全班学生, 要求他们熟读全文, 深悟其理, 分享其利。这篇《庖丁解牛》让学生悟到:在数学学习中要建立和完善“规律意识”, 不仅要顺应数学逻辑规律, 探索数学学习规律, 还要按规律审题, 形成规律性解题思路, 完善规律性解题程序, 按规律准确计算和规范答题。一段时间后, 这一做法不但深受学生欢迎, 还得到了其他同行的认可与响应。

三、《卖油翁》——技能训练, “但手熟尔”

有一次大型考试结束以后, 我组织学生召开“考试复盘报告会”, 让学生发现、反思、总结试卷中的种种问题, 共同寻求解决之道。会上, 学生们纷纷将自己在复习中的困惑和考试中的感受一股脑儿地说了出来。不少学生说:“这一知识模块, 我们考试前都认真复习了, 题也会做了, 但时间一久就忘了。考试时手忙脚乱, 做题很慢, 错误漏洞百出, 考试成绩一塌糊涂。”还有学生说:“考试时间太不够用了, 会做的题目都做不完, 假如再给些时间就能全做对了。”

我将他们的问题详细记录并归类整理, 通过与其他教师交流, 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学生的数学复习仅停留在“会”的层面, 未能将基础知识点复习“熟”!他们平时感觉不到“会而不熟”的危机, 考试中才发觉陷于知识运用欠熟练的困境。

怎样让他们明白数学技能训练中熟练的重要性?怎样让他们在复习时对自己的熟练要求不止步于“想当然的会”?我想到了古文《卖油翁》, “无他, 但手熟尔”几个字像一只巨手拂去了漫天的乌云, 很多同学通过反复诵读, 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认同了我所说的“手熟”标准。

其一, 对于概念定义的学习, 不能只求皮毛, 应对其内涵及外延透彻理解, 要将离散的概念、定义联系起来学习, 为下一步的熟练掌握奠定基础。其二, 对于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 理解上不仅要做到“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通过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其三, 对于数学运算, 不能只求一时对错, 应在大量的运算中搞清楚运算的依据、途径、程序和注意事项等, 追求运算精准和简化, 提高运算速度及准确率。其四, 对于审题答题, 不能盲目操作, 一切皆应有序展开, 驶入稳定、安全、快捷的“动车式”解题轨道。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 我又多次组织学生进行了限时训练, 如运算比赛、课堂擂台等。随着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 不仅学生的解题速度加快了, 准确率提高了, 考试成绩也上升了, 学生的自信心也找回来了!学生在数学复习考试中真正体验到了“手熟”的益处。

浅谈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 篇9

一更新教学内容

兽医公共卫生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该门学科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广, 主要涉及生态平衡与人类健康、动物防疫检疫与食品的安全、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人兽共患病的监测与控制四大部分内容。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 全世界新发现的疫病不断增加, 目前已达100余种, 如1985年英国发现的疯牛病, 1997年香港发现的H5N1型人禽流感, 2009年墨西哥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等。同时, 旧的人畜共患病如炭疽、布鲁菌病、鼠疫、流感、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呈上升趋势。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在教学中将这些新发和旧发的人兽共患病从发生的病因、症状、病理等方面在课堂上有侧重地向同学介绍, 同时还针对SARS的防治引入人医和兽医的协同配合共同防治的事例, 增强同学们对兽医公共卫生的深一层认识。针对当前动物性食源性疾病和环境污染事件频频发生的现状, 在课堂中增加了对在动物饲养过程中人为加入药物, 如“瘦肉精”、兽医药品和不适当的添加药物等, 屠宰过程和加工环节人为制假、以次充好等问题的阐述。另外, 很多学生对兽医公共卫生学的认识存在偏差, 认为该课程很多内容着眼于大环境的统筹、标准和法制等内容, 缺乏专业技术性, 对生产缺乏指导意义而放松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我们就学生在此方面的问题在课堂中增加了课程讲解环节, 让学生认识到该门课程内容虽然宽泛, 但知识的系统性、融合性很强, 并且代表着时代发展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二改进教学手段

在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内容中, 有很多与生产实际是密切联系的, 如环境污染与人类健康的内容, 需要将目前的很多重大环境问题展现出来;在讲授养殖污染与人类健康时, 需要将畜禽养殖的现状展示出来, 使学生亲身感受环境污染和养殖污染的存在及其严重性, 并了解导致污染的原因。这些内容的展示都需要将现实情况搬到课堂当中, 借助图片、多媒体视频、音像等进行教学。同时由于兽医公共卫生学内容涉及范围广, 知识系统庞大, 学科跨度广,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 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网络和多媒体已经被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信息量大, 且具有互动性好、信息反馈及时的特点, 通过影像直接展示能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印象, 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 在讲授动物屠宰检疫时, 我们借助多媒体图片、网络视频技术展现了屠宰检疫宰前检疫的内容、宰后检疫的具体部位, 使同学们对屠宰检疫的理解更加深刻。又如, 在讲授食品生产的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系统时, 我们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该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确定关键限值、建立CCP的监控体系、建立纠偏程序、建立验证程序和纪录保持程序等分别做出展示, 使抽象的内容更加直观。此外, 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网络平台, 将教学大纲、教材与参考材料、教学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络平台, 使学生可以在课后充分学习。教师还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将最新的与兽医公共卫生学有关的事件、法律法规、标准等内容及时上传并更新, 让学生随时了解该门学科的发展动态, 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范围。另外, 将一些有争议的热点内容上传至该平台与学生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拓展学生的思维。尽管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优势, 但其只是教学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 在教学中不能完全依赖多媒体, 要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方式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让教师和学生之间借助这种手段能更好地进行“互动式”的交流, 真正尊重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 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都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中增加讨论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又可以培养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呈现教学案例, 在教师的案例引导下, 随即组织学生针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专门的讨论, 教师与每一个讨论小组进行交流互动, 然后, 每小组排出一名代表针对案例问题进行发言, 表达该小组的讨论意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意见进行总结, 以此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如针对课堂上讲授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内容时, 可以引导学生就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个议题进行课堂讨论, 并以小组为单位将这个议题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形成讨论意见, 由一名学生代表上台讲述, 讲述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教师就整个讨论环节进行点评, 并最终就某些观点进行纠偏。

此外, 在教学中注意案例式教学法的引入, 最大限度地模拟实践,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方法在课堂中的运用需要在教师的指引下由学生依靠其知识结构和背景, 在案例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在兽医公共卫生教学中, 我们将以人医和兽医协同配合共同防控SARS为案例引出当前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治中存在的人医和兽医各自为政、孤军奋战的情况, 兽医的重要作用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等问题, 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深化。该模式教学过程将学生置于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待事物的环境、问题情境中, 便能够吸引并维持他们的兴趣, 使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创造性地得出结论,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更多的新型人兽共患病以及动物食源性疾病会不断地爆发。针对这种情况, 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 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及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式也要不断补充和完善。兽医公共卫生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 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将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为了不断提高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质量, 在学校和相关院系的支持下, 任课教师要积极推进思想解放进程, 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并积极解决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将兽医公共卫生学的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完善,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摘要:兽医公共卫生学是公共卫生体系的组要组成部分, 也是利用兽医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保障人类健康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该门课程涉及的范围很广, 且知识更新很快, 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随之不断调整和更新。本文对兽医公共卫生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了总结, 以期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兽医公共卫生,教学改革,兽医学

参考文献

[1]张彦明主编.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2]柳增善主编.兽医公共卫生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张彦明、佘锐萍主编.动物性食品卫生学 (第三版) [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4]丁铲.我国面临的兽医公共卫生问题[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8:1~3

[5]李继祥、高继业.兽医公共卫生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1 (1) :150~151

[6]王燕、王涵、王永波.高校多媒体课件与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分析[J].职业技术, 2009 (6) :32

我是怎样教学生学化学的 篇10

制取氧气的步骤与烧开水的步骤是相似的。烧开水的步骤是:检查锅是否坏、添水、坐锅、点火、灭火端锅、舀碗。制取氧气的步骤该是什么呢?学生回答基本正确后讨论为什么烧开水可以先灭火端锅然后再舀碗, 而制取氧气必须先收集后拆装置?

一、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化

我们初中化学主要讲了七类物质, 它们是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酸。它们各自的代表物质是: (1) 金属有Fe Mg Al Cu。 (2) 金属氧化物:Fe2O3Cu O Ca O。 (3) 碱Na OH Ca (OH) 2。 (4) 盐NH4NO3Cu SO4Na Cl Na2CO3。 (5) 非金属单质C H2CO。 (6) 非金属氧化物CO2SO2。 (7) 酸HCl H2SO4。它们的化学性质可用下图概括出来:

制H2, H前金属与酸反应H后金属不与酸反应金属3个: (氧、酸、盐) ;金氧3个;碱有4个;盐有4个;非金单2个;酸有5个。综合左右两列7种物质的化性可组成一个电话号码:3344225, 实际上是15条。

二、难点知识创新化

初中化学介绍的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最小公倍数法在配平复杂方程式时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复杂的化学方程式配平陷入了无限往复循环的怪圈。

鉴于此, 我设计出一种新的方法——小数法:

1. 先配出现次数较少的元素, 再配出现次数较多的元素。

2.以一边元素的原子个数为基准, 用整数甚至小数配另一边不影响或少影响其他元素原子的物质 (最好是该元素的单质) 的化学计量数, 使左右两边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个数达到相等。例如, 配平CH3OH+O2=CO2+H2O: (1) 先配平C、H, 得:CH3OH+O2=CO2+2H2O。 (2) 配O元素时, 配O2的化学计量数, 不影响其他元素的原子, 因此要以式子右边的O原子数为基准。式子右边有4个O原子, 左边的3个O原子, 必须达到4个。CH3OH前面不能配化学计量数, 因为它还含有C、H, 会影响到它们的平衡, 因此它只能提供1个O原子, O2必须提供3个, 配化学计量数为1.5, 得CH3OH+1.5O2=CO2+2H2O。 (3) 化学计量数不能为小数, 于是统统扩大2倍, 得:2CH3OH+3O2=2CO2+4H2O。又例如配平KCl O3=KCl+O2: (1) 先配K、Cl, 已平。 (2) 配O, 在O2前配计量数不影响其他元素, 因此以左边的O原子数3个为基准。右边的2个O原子必须扩大1.5倍, 得:KCl O3=KCl+1.5O2。 (3) 两边统统扩大2倍, 得:2KCl O3=2KCl+3O2。

三、深奥知识形象化

分子的定义、原子的定义、分子的构成、分子式的书写、物化变的本质、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这7个知识点能否精确掌握都取决于对原子的重新组合这个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的深刻、形象的理解。我以学生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来演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比如电解水, 4个穿红衣服的学生饰氧原子, 2个穿蓝衣服的学生饰氢原子。每两个穿红衣服的学生分别拉一个穿蓝衣服学生的一只手表示每两个氧原子与一个氢原子紧密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演示出两个水分子。通电后, 学生们松开手, 表示两个水分子都分裂成了单个的原子。然后, 每两个穿红衣服的学生把手拉在一起表示每两个氧原子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氧气分子;两个穿蓝衣服的学生再把手拉在一起表示一个氢分子。这样学生形象地看到了分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分裂和新的分子的形成。理解了分子的定义、分子的构成、水的化学式为什么是H2O、氧气的化学式为什么是O2, 学生看到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不可再分, 形象地理解了为什么把原子定义为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重新组合, 数目不多不少又让学生形象地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

摘要:本文详述了笔者是如何进行化学教学的, 一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化, 二是难点知识的创新化, 三是深奥知识的形象化。

教学生学 篇11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展示 实践研究

“教学生学”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理应以开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学习个性,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一、课堂展示的概念及意义

所谓学生的课堂展示,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训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学习思维(解题过程)展示出来,与教师与同学分享的过程。课堂展示既有利于教师把握学情,揭示教学问题,更好地实施教学反馈,也利于同学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根据教学实践,下面就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课堂展示的教学途径总结了些经验,望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课堂展示的教学实践

1.以表述或转术为载体,阐述学习认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习题等,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究与习题解答中开展探究学习。但学生探究过程的思路是否正确,思维是否严密?为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可采用让学生表述或教师替代学生转述的方法,以呈现学生各自不同的探究思路,展示学生不同的学习思维,剖析学生思维的正误,最终将知识难点与疑点各个击破,以高效完成生物学习任务,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高二生物《细胞概述》,让学生思考并评析以下观点,说明理由:(1)一切生物均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生物体的功能单位;(3)细胞学说的发现,说明动物与植物存在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学生在评析以上观点时,肯定会有“对”或“错”的判断,在陈述理由时,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述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得出“一切生物体都是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进行的”观点,有效提升了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2.以表演或实验为平台,展示动作技能

林格伦认为:“让学生动、说、做比让学生听、看更能增强责任心,更能激发学习动机。”由于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课堂上也可以借助生物实验,或实验设计,或实验方法等展示,为学生设置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锻炼平台,让学生能更充分的展示他们的动作技能。

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减数分裂、DNA结构等知识时,可以布置学生动手制作模型,让学生在动手参与制作中,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解决学习疑难。

3.以作业评析为途径,让生发表自己观点

在习题讲评课上重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习题评析(如答问、质疑、讨论),允许学生对习题的解法思路进行阐述,可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整个讲评过程中情绪亢奋,思维得以激活,有助于提高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解题能力。

如对于以下一题,可以让学生们评评或说说“S型肺炎球菌的荚膜基因的表达过程是怎样的?与生物膜有关吗?”“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植物细胞中氧气的产生、效应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分别是如何发生的?都与生物膜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参与评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对知识的记忆。

4.以课堂训练为途径,展示解题思路

对于比较经典的习题,有必要通过课堂习题演练,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练练解答方法,规范解题格式等,让学生从中巩固重点知识,训练解题能力,解决学习疑难,拓展与反馈学习效果。

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

(1)甲是_____染色体_____性遗传病

(2)6号的基因型为_____

(3)7号和8号生一种的男孩的概率为_____

(4)若11号和12号婚配,则生出病孩的概率高达100%,对吗?请作判断,并分析理由。

此题的课堂学生展示设计,可先让学生分别说说甲、乙两种遗传病类型的推断思路;写出该遗传家谱中那些可以确定基因型的人员,不能确定基因型的成员,写出各种可能的基因型及比率;根据家谱图与乘法原则,规范解答习题;拓展思考“7号和8号生一正常孩子的概率,生一患两种病孩子的概率分别是多少”;总结解题思路,说说解题的关键点与注意点。

三、课堂展示的教学成效

重视课堂展示的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多次课堂展示中,有了更多学习的历炼,也增添了学生的学习信心。课堂展示后,学生间的相互讨论、评析,有效提高了学生间教学相长的效果,丰富了合作学习的经验,也为学生课堂上更好地展示学习才能探索了可供操作的展示途径。

【参考文献】

[1] 齐鹏翔. 浅谈如何应对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两级分化[J]. 中国校外教育,2013(31).

[2] 邾芬芬. 故事,让生物复习融智融情[J]. 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5(10).

教学生学 篇12

一、传统《学前卫生学》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分析

中职教育原先的学科课程的教学大多沿袭传统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 重点放置在理论教学上, 而忽视实践教学及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与发挥, 所造成的弊端在《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中也普遍存在, 具体表现为:一是重理论而轻实践。 具体教学中, 教师主要的教学模式是通过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 强调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记忆, 而忽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加之学前卫生学课程本身内容较为抽象, 难于理解和记忆, 这种刻板、枯燥的教学模式无疑对教学没有帮助, 反而可能引起学生厌学的逆反心理;二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 教学手段单一、刻板且落后, 无法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适应;三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门课程主要是为他们将来从事幼教保育工作打基础, 理论的学习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于实践。 学生真正渴求的是实践能力的提高, 而不是单纯对理论知识的记忆。 然而从中职教学现状看, 教学重点存在本末倒置的问题, 尤其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存在不足;四是评价手段单一, 无法真实有效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和能力。 传统模式下,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 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围绕教材内容以闭卷考核形式考核学生, 并最终以学生闭卷考试的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 这种评价方式极为片面, 一方面容易导致教学陷入学生为考试而学习的尴尬局面, 另一方面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毫无助益。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 对中职教育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刻不容缓且势在必行。

二、《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改革实践探索

1.贯彻以能力培养为本的中职教育理念

中职教育的理念原则在于“理论有用, 能力为重”, 对于学前卫生学课程的教学, 也应当对此项理念原则有效贯彻和落实。 教师在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立足于中职教育的特色要求, 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教学中,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幼教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邀请当地幼儿园资历深厚的教师和幼教专家来校进行幼教岗位分析与指导, 帮助学生确定岗位能力和技能, 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更为具体的岗位目标。

2.结合实际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

(1) 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 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保教育儿的能力。 对此, 理论教学的重点应当以应用为目的, 理论知识教学在确保“必需、够用”的前提下, 可以有所取舍。比如学前卫生学教材中包含的一些“纯理论”知识, 对学生工作实践无关紧要, 这些可以大胆删除。 同时, 应当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 做到有章法、有秩序。 如教学体系可以分为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三大框架”, 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幼儿健康与保育、幼儿生理特点与卫生、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矫正、 常见疾病及意外的预防处理、 托儿所的卫生制度等“五个模块”。 通过对理论体系的改革, 有助于形成集知识传输、能力培养及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一体的教学结构, 对促进师生互动、学生参与等都大有助益。

(2)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 也是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的主要目标。 教师在教学设置上, 应当侧重实践教学, 如在教学时间安排上, 要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 尽量做到每一节实践训练课都有具体的目的、内容和步骤, 以引导学生有序进行学习实践, 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教师先对实训内容进行集中讲解, 提示学生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操作, 再由教师检验学生实训结果, 并将最终结果记入课程期末成绩总评当中。 通过这样,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帮助学生掌握重要的操作技能。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所存在的弊端在前文中已经详细提及, 对此, 要想有所改变, 势必从教学手段与方法上进行改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应当大胆创新, 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方法, 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根据实践经验, 学前卫生学可采用的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直观演示法, 主要针对涉及学前儿童卫生、人体结构解剖等内容的教学时采用。 比如在讲授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时, 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对知识进行动态直观演示, 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二是现场教学法, 主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使用。 比如教学“幼儿健康检查”这节内容时, 就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地观察, 协助保健教师对幼儿进行晨间检查。 通过现场观看、学习, 不仅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而且有助于知识的内化;三是情景教学法, 主要是针对处理关于幼儿应急突发事件等, 通过情境创设, 模拟突发事件现场, 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 掌握相应的急救知识与技能。

4.实施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 所考核的结果极容易产生偏差, 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对此, 教师应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 合理设置考核事项和分值, 诸如课堂表现、实训成绩、调查报告及期末考试等, 并将实训事项作为考核的重点事项, 以此强化学前卫生学的整体考核效果。

参考文献

[1]麦少美.学前卫生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9, 1.

上一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方法下一篇:基坑排桩支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