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与学

2024-10-08

中学语文教与学(精选12篇)

中学语文教与学 篇1

一个人在一生阅读与欣赏文学的过程中, 接触散文的数量最多, 也是中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散文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 它靠一种内在流动的美震撼人的心灵, 靠看似洒脱不羁的语言形式和结构引领读者走入作者对生活所作的优美、悲壮、哀伤、惆怅、愤慨、昂扬乃至战斗精神等的捕获和探求。那么, 教师如何教好散文, 学生又如何能更好的领悟散文之美、之深邃呢?

一、重在朗读

首先, 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 应该进行情绪、情景的渲染, 对文章所寓情感产生的背景、作者彼时思想、心境及文章所含基调, 要用简括而传神的语言给以描述, 从而锻造出一个与朗读的语调、情感适合的语境, 这就急需语文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学功底、文化底蕴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些是教学引导的需要, 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需要。

其次, 对语调语势的选择很关键, 针对不同感情基调的作品, 确立朗读的基调。一般的说, 哀怨低婉者, 要求环境的静.语调的舒缓、深沉;情感的真挚、恳切而不张扬。如《背影》、《荷塘月色》、《海燕》、《故都的秋》、《幼学纪事》等类类作品多是抒细若游丝、腻如油脂的幽情。

再次, 注意朗读的节奏, 将时间的连续和节拍的间隔合而为一, 读出或富于动感、或体悟宁静, 或快乐、或哀伤, 或惆怅徘徊、或欣喜若狂。散文是美文。可以说, 一篇优秀的散文, 通过朗读能够让我们感受到与天与地、与山川草木、鸟兽虫鱼, 乃至与人自己内心的对话, 其真挚高洁的情怀和深刻的睿智, 常给人以真善美陶冶和思想启迪。

二、把握“神眼”

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 谓之乌合。……寓意则灵。”我们在教授和阅读散文时, 尤其要把握“神眼”, 即把握散文思想内容的精髓。“形散而神不散”, 是散文的美学特征之一, 能否牢牢地“摄”住散文那“不散”之神, 是把握散文美的第一关。一般说来, 鉴赏状物抒情或寓情于景的散文, 要摄住作者状物的目的、绘景的目的, “摄”住作品采用“言此意彼”、“咏物喻人”手法的原因。读叙事散文和游记散文, 要“摄住”浸透在叙述之中或借助某种物象而表现出来的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摄住”了这样的问题, 就“摄”住了散文的“神”。如欣赏《白杨礼赞》, 如果我们“摄”住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就“摄”住了作品的“神”。可以看出, 立意在散文中的重要地位。把握住“意”, 也就能够把握住散文的“神眼”。

三、体悟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 真情是散文的一大魅力之所在。散文的美, 不仅是作者心曲自然而然的喷涌, 还要有所借助和依傍。正如“一切景语皆情语”。真情往往不是直接抒发, 或寓抒情于叙事, 或寓抒情于状物, 或寓抒情于绘景, 使情感深沉真挚, 情景谐合, 达到真情、深情、诗情的辩证统一。总之, 情与景、情与形象是分不开的。情是景的魂, 景是情的形。散文的形象, 是作者抒情言志的载体。作者或爱或憎、或喜或悲、或怨或怒, 无论显隐, 总要通过形象, 寄托自己的某种感情来感染读者。领会了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脉络, 不但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而且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供了依据。

四、感受大美

散文是美文。领悟和感受散文的美是散文教与学中的重中之重。首先, 品味散文的形式美。在审美欣赏的过程中, 读者一般都是从形式的感知入手, 通过想象和联想, 达到美感的形神交流, 最后和作品的感情发生共鸣。散文的形式美, 包括多方面:语言文辞美、表现手法美、结构美等。有的作家极为重视美文的结构艺术。它们有的像扇面画幅, 咫尺之间, 烟波云海, 意境深邃;有的像苏州园林, 方圆几亩, 峰回路转;有的谈古论今, 言近旨远;有的曲径通幽, 别有洞天……总之, 散文的结构, 千变万化, 没有定规, 正所谓行云流水, 随物赋形, 美不可言。为此, 我们应该着眼于作者思想感情的波澜。

其次, 感悟散文的内容美。散文再现的生活美, 表现的情感美、哲理美, 以及再现与表现相统一而形成的意境美, 就是散文呈藏蓄状态的内容美。散文和其它文学类别一样, 反映社会生活, 既要再现客观对象的形神状貌, 又要表现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 是再现和表现的统一。因此, 欣赏美的散文, 就要把握再现的生活美、表现的情感美和哲理美。再现的美与表现的美谐合, 就构成了声如耳闻、形如目睹、景如亲临、情同身受的意境美。它是多方面的, 如形象美、色彩美、音乐美、含蓄美。

再次, 享受散文的风格美。散文的风格美是散文作品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特艺术美。有的如大江东去, 波澜壮阔;有的如小桥流水, 明月清风;有的如浓桃艳李, 怡红扶绿;有的如疏梅浓竹, 苦艾寒芹……对于具体的某一作品, 欣赏者首先要根据其作品内容与形式上的特点, 将它判断为阳刚美还是阴柔美。如果是用雄浑的笔墨, 豪迈高昂的格调来描绘轰轰烈烈的生活场景和大波大浪, 表现叱咤风云的英雄人人物的生活片断, 渲泄作者奔放激越的情感, 使读者产生惊奇、狂喜、赞叹等大起大落的心理情感反应, 那么, 这样的散文风格就属于阳刚美;如果是用优美细腻的笔墨, 委婉柔和的色调来表现日常生活的细波微澜和自然界中柔美的景象, 给读者带来一种平缓、亲切、随和、舒坦、闲适、宁静、愉快等心旷神怡的心境, 那么, 这样的散文风格就属于阴柔美。

中国的散文与西方的不同, 多为抒情散文, 注重真性情、意境美, 这就更需要从把握“神眼”入手, 体悟生活、感悟大美, 反复朗读, 细细揣摩, 才能真正地领悟和发掘每一篇散文的真谛。这不仅对于考试做题有所帮助, 更重要的是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共同培养了深切细腻体察生活、领悟生活、发掘大美的感知力和鉴赏力。

中学语文教与学 篇2

思想前沿

“学生喜欢我的语文课”——特级教师李镇西访谈„„„„„„李节 学科视点

不能让学生失去“学阅读”的机会„„„„„„„„„徐江、邱星光 专题:教学论文写作导航

写作,让教师心灵敞亮„„„„„„„„„„„„„„王木春、谢云 问题:教育写作从这里出发„„„„„„„„„„„„„„„杨孝如 教学研究材料提炼的偏与正„„„„„„„„„„„金小敏、李哉平教师发表:何以重要与何以可能„„„„„„„„„„„„„朱利霞 课改探索

感受·体验一积累一思考·表达

——我的十年初中语文教改„„„„„„„„„„„„„„„彭莉琼 教学观察

语文课,拒绝繁复

——由一堂《端午的鸭蛋》展示课说开去„„„„„„„„„代保民 语文课堂教学“十不要”„„„„„„„„„„„„„„„„刘湘玉 教学实录

“学写一篇游记”课堂教学实录„„„„„„„„„„„„„余映潮 教学策略

苏教版语文专题学习的文化选择„„„„„„„„„„„„„李旭东 本义追溯及其在古诗词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朱益群 教学研究

梁启超“教给规矩”说的当代启示

——重读梁启超《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时金芳 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香港同辈量表作文互改法„„„„„„„„„„„„„„„王培 情境引写:一扇生态作文之窗

——读《传达室里访“传达”》„„„„„„„„„„„„„„董旭午 培养农村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实验探究„„„„„„„„„„„„赵雩 教师发展

全国有一半以上的语文老师不合格?

1.“不合格”之论并非危言耸听„„„„„„„„„„„„„„„朱娟

2.关注宜理性,求疵当慎言„„„„„„„„„„„„„„„梁浩军 中考解析

循课标,重实践,促发展

——2012年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思路解读„„„„„„„„„李子燕等 备考指导

浅析中学物理的教与学 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能力;方法;教师;学生

随着物理新课程的推进,使得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已不能指导当前中学物理教育的实践,我们必须在传统的物理教育理念、物理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得新一轮的物理课程改革取得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实际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社会现实、生活现状等具体情况确定学习方式。除现在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等外,还有哪些是应该注意的呢?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历,谈几点看法:

一、使学生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

1.学习方法是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科学发展史既是记录成果的历史,也是研究方法、学习方法的历史。物理学是一门很成熟的学科,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经典物理学部分。它所阐述的概念和规律是完整、深刻、系统的。充分体现了研究思想和方法的完善与正确。著名科学家们对自己方法论的评价远比对科学成果的评价高得多。巴甫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更大。”

教学实践中反复强调学生学习知识的两重意义:一方面掌握知识本身,这是学习更高深知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要训练自己的思考方法,这是继续探求新知识的能力。在许多重要的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已用过的正确思维方法,自己去思考,得出规律,以加强科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2.科学的方法是科学成果获得的重要条件。要用实例使学生认识科学成果的获得常与方法的突破有着密切的关系。著名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发现之前,安培和科拉顿都做了与法拉第相同的实验。只是科拉顿将电流计放在另一间,结果将磁铁插入线圈后再去观察电流计,没有看到感生电流的产生,错过了一个重要现象发现的时机。

3.要使学生认识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是科学世界观的体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形成过程是辩证唯物世界观形成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对自己近期学习效果和未来成才都是极为重要的。

二、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和时间;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

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根据教学实际,应在“知识”上留有余地,并提供适量时间给学生提问,这样可大大增加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来发展并实践他们的高层次思维技能。以及通过诱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展示学生的主体人格,体现学生的主体价值,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只用到一种教学方法是很少见的,通常是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教学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内容的教学中其使用方式也不尽相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教学方法本身的特点,并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中学教学中情境化教与学 篇4

1.情境化教与学的由来及定义。情境化教与学深深植根于进步教育、建构主义理论和实践, 以及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情境化教与学并不是一种新的教育学的方法, 而是将一些不同但相关的方法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种体系。

2.情境化教与学的五种不同取向。Elliot Eisner和Elizabeth Vallance提出了五种不同的取向: (1) 学术理论主义取向; (2) 已知发展过程取向; (3) 个人适应取向; (4) 社会适应重建取向; (5) 课程作为技术的取向。

3.情境化教与学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 教育已经不仅仅是教书育人那么简单的事了。例如, 知识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讲解, 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 这才是科学技术能够继续创新的关键。而情境化教学, 恰恰是让学生处于问题发生的环境之中来学习如何处理问题。这样一来, 学生才能更好地运用自己的思维发现并学习如何处理问题。

4.我国关于数学课程情境化设计的探索与尝试。《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 题材广泛, 形式丰富。同时要求数学学习重视结果的形成过程, 学生要有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二、情境化教与学课堂教学设计

1.不同的课堂教学引入方式的设计策略: (1) 开门见山引入法; (2) 温故知新引入法; (3) 认知冲突引入; (4) 意境引入法; (5) 游戏活动引入法。

2.情感体验的实践原则。学生的学习只有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去, 才能得以拓展和迁移, 才能使学生的发展获取持续的动力支持。

3.情境化教与学的课例导入。教学顺序的三个要素 (调动学生注意力, 告诉学生学习结果, 在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概念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 构成了课例设计的导入阶段。

导入举例:

《直角坐标系》

师:家长要来参加家长会, 你怎么告诉家长的座位呢?

生:我会告诉我爸爸, 我在第六组第四排。

师:很好!那么到电影院看电影又怎么找到座位呢?

生:看电影票上几排几号。

(把以上两组数据写在黑板上, 又擦去“组”“排”“号”等字, 只剩下了两组数字。)

师: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电影院, 确定一个位置需要两个数, 比如第六组第四排写成 (6, 4) , 如果把它写成 (4, 6) 会有什么误会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展示知识的生活原型, 有助于消除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现在的学生每天需要面对的课程很多, 负担较重, 如何创造一节有吸引力的课堂并且能让学生从中真正受益, 无疑成了重中之重。将学生先带入问题发生的环境中, 有利于放松学生对未知的警惕, 而且还能从侧面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问题情境可以再现问题发生的原始状态, 让学生感受前辈们曾经经历的一切,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因此, 磨刀不误砍柴工, 备课要花心思来考虑, 如何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 已经成为必要因素。

三、情境化教与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记得有次听大公开课, 是一节非常枯燥乏味的极坐标入门课。教数学的教师都知道, 极坐标毫无原型可言, 更不可能在生活中重现极坐标的发现与应用。但是这位教师在讲解之前, 先跟学生分享了他暑假出游的一个小故事:由于人生地不熟, 在旅游区迷路了, 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 于是只好问路。来人答道:“从这往那个方向, 200米再……”学生一听来了兴致, 都纷纷想帮助老师找到出山的路。这第一个目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就达到了。接下来, 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点、一条射线, 这也就引出了极坐标系的定义, 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极点、极轴、极角与极径。通过这个例子, 我们不难发现, 再枯燥乏味的知识, 一旦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 就会迸发出别样的火花。

无独有偶, 一次听一位教师讲统计, 将原本一节只有公式的数学课上得像生物课一样精彩。她是这样导入的:“一个小区的池塘里有很多漂亮的鱼, 一个小朋友突发好奇心, 想数清楚池塘里究竟有多少这样的鱼。我们如何帮助他?”一位学生说:“把池塘的水抽干, 不就清楚了。”老师说:“可以, 不过鱼就要遭殃了呢, 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呀?”另一位学生马上举手, “把鱼都捞起来, 数完了再放回去, 不就行了。”还没等老师发话, 学生们都抱怨这个办法太浪费时间了。过了一会儿, 又一位学生发言“把第一次捞的鱼做好标记, 再过一会, 捞第二次, 数清楚里面有多少条是有标记的……”虽然这名学生的表述不太清楚, 但是我们听得出来, 这恰恰是应用了统计中的比例。这样的课堂效果比直接把公式告诉学生要好得多。

四、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1.一人之力是有限的, 如果每次备课, 每位教师都要来上一次知识原型的再探究, 势必会耗费很多的精力。因此, 我有一个想法:可以形成一个系统, 或一门学科, 专门来研究问题情境, 使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实施, 提高教学效率。

2.情境再现, 不一定只呈现问题情境, 还可以引入相关的定理公理的发现过程, 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认知体系更加完整。形成一套网络, 知识之间可以自由联系, 让学生也有可以发现新知的机会。

初中语文教与学的答案解析 篇5

1、《朝花夕拾》 绍兴 周树人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热风》 《坟》 《华盖集》 《野草》 《社戏》 《故乡》 《风筝》 《孔乙己》 2、郭沫若

3、茅盾 沈德鸿 雁冰 《子夜》 《忆冼星海》

4、《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随想录》

5、《骆驼祥子》 老舍

6、冰心 谢婉莹 《繁星》 《春水》 《寄小读者》 《笑》

7、朱自清 《背影》

8、叶圣陶 《苏州园林》

9、《可爱的中国》 方志敏

10、俄 契诃夫

1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12、印度 《吉檀迦利》 《园丁集》 《新月集》 《飞鸟集》 《图书馆》 《对岸》 《同情》 《仿佛》

13、俄 克雷洛夫

14、古希腊 伊索

15、美 海伦·凯勒

16、法 雨果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17、《鲁滨逊漂流记》

18、《格列夫游记》

19、美 马克·吐温 《竞选州长》

20、《最后一课》

21、莎士比亚 英 戏剧家

22、俄 《变色龙》 《凡卡》 《小职员之死》 《胖子和瘦子》 《跳来跳去的女人》 《装在套子里的`人》 《第六病室》

23、莫泊桑 《我的叔叔于勒》 《项链》 《羊脂球》 《两个朋友》 《米隆老爹》 《骑马》

24、欧·亨利 《贤人的礼物》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 《警察与赞美诗》 《二十年后》 《财神和爱神》 《红毛酋长的赎金》

25、俄 《复活》 《战争与和平》

第二阶梯

1、华雄 六将 《三国演义》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寓言

4、法

5、《海底两万里》 法 凡尔纳

6、布丰 《自然史》

7、《文化眼光》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8、梁启超

9、《外婆的手纹》 《山中访友》

10、茨威格

11、《致橡树》 《在那颗星子下》

12、胡适

13、《晋祠》 《壶口瀑布》

14、《燕山夜话》 邓拓

15、《有的人》

16、艾青

17、余光中

18、王愿坚

19、陆蠡

20、史铁生

21、傅雷

22、《城南旧事》 林海音 《窃读记》

23、何其芳 《预言》 《画梦录》

24、美 惠特曼

25、闻一多 《红烛》 《死水》《最后一次演讲》

26、《青春万岁》 《夏衍的魅力》

27、苏雪林

28、《围城》 《谈艺录》 《管锥编》

29、《上海屋檐下》 《包身工》

第三阶梯

1、(1)牛郎织女 孟姜女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传(2)莫泊桑(法) 契诃夫(俄) 欧·亨利(美)

2、(1)鲁提辖(鲁智深 鲁达)(2)刘备(3)孙悟空(孙行者 美猴王)(4)林黛玉

3、B

4、A 列夫·托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安德烈 B 莎士比亚 英国 《威尼斯商人》 夏洛克C 莫泊桑 法国 《我的叔叔于勒》 菲利普夫妇D 茨威格 奥地利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罗丹

浅谈中学英语的教与学 篇6

【关键词】培养兴趣树立信心良好习惯正确方法端正态度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21世纪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目前,我国正在调整、改革课程体系和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英语教材的改编更注重了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能力。因此,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一定的词汇,交际用语、语法、泛听、泛读等。教学内容的增多,必定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只有教育者的高素质,才有英语教育的高质量,才能担负起实施新课改的重任,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的重担。作为一个教师,应如何面对这些困难,帮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我想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浓厚的兴趣可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他们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应善于驾驭课堂教学,处理好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为了培养学生学外语的兴趣,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有机地结合教学,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开设英语角,教唱英文歌曲,组织观看或表演英文短剧,观看英文电视节目,组织英语能力竞赛,举行朗诵、演讲比赛,安排课外阅读等。这些活动无疑会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做到:第一,让学生明确外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远大志向,帮助他们形成明确而强烈的学习动机。第二,教师必须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英语和要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让学生直接理解,直接记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以说,教师是学生的偶像,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一般来说,一个学生如果喜欢你这个老师,他(她)就很有可能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课。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高超的教学技巧,热爱学生的教师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而融洽的师生关系又能进一步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要想学好外语,除了有浓厚的兴趣外,还得有坚强的决心和高度的自信心。“学者须先立志,无志则不能学”。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他们就能克服困难,满怀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学生成功的学习经历、教师的态度、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分不开的,学生在初学英语时,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建立一个切合自己实际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学习及进步,使他们逐步建立起成功感、自信心。另外,教师应能根据教学实际,确立具有可行性的科研专题和教改实验专题,善于总结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理论经验。我们必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了解他们的性格,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情况,只有这样,才能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问题给予具体解决,具体地帮助他们,课堂上表扬进步的学生,同时更要关心和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要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学生到了高中以后,还要老师反复领读单词,并要老师逐字逐句把课文译成汉语,不少学生只会认读课文,而对课文难易程度相当的阅读材料,则看不懂或阅读速度很慢,很多学生可以背不少句型和语法规则,但在说和写英语时却错误百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们教师没有在日常教学中注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课前主动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认真作笔记,大胆提问,积极回答问题,课后主动复习,善于归纳和总结,碰到问题要先动脑思考,然后使用工具书,要不耻下问。学单词要知其音,明其形,懂其义,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文。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说时要胆大皮厚,不怕出错,不怕耻笑;读时要大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写时要真实地写,初学时可仿写,模拟写。另外,还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勤用工具书,科学利用时间等好习惯。

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的课堂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方法正确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方法不正确,不仅费时、费力,并收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还会使学生丧失信心,甚至放弃学习。教学活动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要考虑学生的需求、爱好等心理,也就是说,不仅要考虑教师怎样教,同时要考虑学生怎样学,如何接受,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适时变换课堂角色,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尽可能多的为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跟着我们的启发走。比如,在教某一语法时,教师可通过设计背景,使学生在试图理解新语言现象过程中去悟出语言规律,给学生一次思考的机会,我认为,教师交给学生的应当是一把打开金库的金钥匙,而不是金山、银山。

五、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高素质教师的培养教育下,提高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学英语也一样,应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从不间断,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特别是英语更要靠日积月累地坚持学习,靠勤、靠细心、靠坚持。最后,我们必须记住爱迪生所说的:“成功的秘密X+Y+Z”(X代表勤奋学习,Y代表良好的学习方法,Z代表立即行动起来),我们所有的学生也应立即行动起來,别说空话,用良好的学习方法,去努力学习吧!

参考文献

[1]《教育学》,(新编本),王道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2]《英语的变异》,凌龙华,外语出版社,2005年出版

[3]中学英语教育学,鲁子问,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年11月

对中学生物教与学的粗浅认识 篇7

一、课前准备——备课

1. 备学生

一切教学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一堂课成功与否就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备课不只要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还要对所授班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兴趣仔细琢磨, 换位思考, 为学生着想。比如:哪些问题学生会有和伙伴合作学习的需要?哪种小组合作的方式, 学生会充满热情地献智出力?什么方式汇报交流, 会让学生有倾听欲望和分享成果的快乐?教师想清楚了, 预设就容易促成课堂动态生成。

2. 备知识

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处理教材, 突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抓住课堂的关键所在, 精心设计教学流程, 根据课堂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目前, 学生对生物教材中很多内容的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如:关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尤其不能将课本内容一字不落地“读给”学生, 而是要通过实例的分析“启发、点拨”, 做到“深入浅出, 由表及里”, 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教师要做到“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吸收生动鲜活的教学素材, 把这些东西经过整理归纳, 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 浓缩和凝练成自己的教学设计, 并在学生的参与和合作下, 转化为他们的思想、知识和能力, 彰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命力量。

3. 备方法

备方法是生物备课的重要环节, 教师要从教学的要求出发, 应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 结合各班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学条件等, 灵活恰当地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 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以利于生物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什么时候运用实验法, 什么时候运用比较法, 什么时候运用观察法, 什么时候运用小组讨论法, 什么时候让学生归纳总结等都要选择的恰到好处,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二、实施阶段——授课

“人生不能重复, 教育不允许重来。”对于构成学生学习生命历程的每一堂课, 教师绝不可率意而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 而不是独立的。学生只有完全参与到教学中, 才能使课堂中的每一个问题成为学生自身的问题, 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兴趣盎然。正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每一个知识点、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们自己获得的, 所以就比通过“道听途说”来的更能属于他们自己。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实行“分层教学、力求达标”。所谓“分层教学”是指通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 依照不同层次将课堂中的问题设置成难、中、易, 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改变以往“好学生吃不饱, 差下生不消化”的情况, 不仅如此, 这一教学方法更能有效地纠正以往教师“光讲”而学生“光听”的不良倾向, 把过去教师包办的提问讲析, 把过去学生紧张的学习过程, 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愉悦的、丰富的学习活动, 通过活动促进内化, 通过内化推动发展。

其次, 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如讲述《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一节时, 让学生通过捕捉鼠妇, 了解鼠妇生活的习性和生活特点。因此在课堂中可以这样设置问题;“你们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搬开花盆或石块, 鼠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鼠妇为什么跑走?”“鼠妇跑走说明了什么?”这些问题的设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并且能使学生从这些问题中提出新的问题, 在整个教学中, 学生获得的知识不是课本或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 而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 获得的丰硕成果。

三、课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 一节课上完了并不意味着整堂课就结束了, 就可放手了, 课后反思——课堂续曲非常重要, 所以我非常注重教学后的反思:

1. 聚精会神地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

2. 着眼未来地反思教学实践。

3. 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笔记。

做到:

善归因:什么地方好?为什么好?什么地方不足?为什么不足?

会提升:从课标、理念上思考, 分析根本原因。

中学智慧课堂教与学方式的研究 篇8

关键词:智慧课堂,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促使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 使教学过程成为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 针对北京市延庆县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滞后于课程改革进程的现实问题, 重点围绕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转变教师观念, 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实施措施

第一, 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 转变干部教师的观念, 提升素养。笔者所在总课题组组织干部参观学习、市县拉手、县域内拉手活动;邀请专家对干部教师就智慧课堂的评价标准、课堂教学如何设计、如何关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等专题进行培训。转变干部教师观念, 提升干部教师素养,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 通过干部教师的组班培训, 干部教师跟上改革步伐。借助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北京市“农村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开展组班集中培训, 使干部教师在教育理念、管理方式、课堂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能力紧紧跟上教育改革新步伐;使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能够及时跟上现代教育改革的步伐, 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第三, 通过集体备课有效引导教师在中高考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解决好办学规模小的学校教师集体备课、集体教研难以有效开展的问题, 切实做好为基层教师成长的服务工作。

第四, 通过协作区开展走进学校活动, 加强沟通交流, 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实现资源共享。

第五, 以课标、教学指导意见和中高考考试说明为指导, 深入课堂教学研究, 形成具有延庆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六, 运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 结合课程改革的要求, 通过对各学科课程内容的分析, 形成针对不同课型、内容、学生的教与学方式, 并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 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学课堂教学改革。

二研究成效

1.研究成果

第一, 初步形成了智慧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 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我们研究出的教学模式属于归纳范畴, 是从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

如延庆体校总结归纳出“126”式智慧课堂教学模式。“1”即一个中心, 以课堂教学目标为中心。活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活动, 不能仅仅为了追求热闹的形式而活动。教学目标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脱离目标去组织活动将是无根之木。“2”即两种操练方式:基础操练与拓展训练。基础操练是及时巩固基础知识不可或缺的方式, 可以集中教授, 让学生明晰本课的重难点。主要通过机械、半机械、自由操练,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明晰了本课的重难点后, 进入学习时更容易在设定的情境中再次巩固重难点, 为拓展训练做好知识储备。拓展训练是知识在运用中的一个总结巩固拓展过程, 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6”即实施步骤共分六步:一是创设情景, 唤醒智慧;二是呈现新知, 启迪智慧;三是基础操练, 分享智慧;四是课堂教学, 领悟智慧;五是练习设计, 内化智慧;六是拓展训练, 深化智慧。

第二, 不同的教学方式, 展现了教师的智慧和能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多样, 无拘风格,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己的教学风格等, 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方法,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如香营学校的英语老师吴××根据学生喜欢唱歌和爱好音乐这一特点, 将英语知识编成歌曲, 引导学生爱上英语, 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教师通过英语歌曲法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学生爱上了英语课, 学习积极性也高了。物理老师耿××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学生用圈点批注法解物理习题, 学生能够抓住题干重点和运用知识, 提高了做题速度, 大大调动了学生做习题的积极性。再如延庆七中的老师采取研究性、探究性教学法, 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培养了探究思维能力。

第三, 多种学习方式, 激活学生思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兴趣、积极性和学习成绩的原因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注重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设计和选择,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第三中学、第一中学都在学生学习方式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收效显著。八达岭中学、刘斌堡中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 第一中学采取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各校有各校的办法和高招, 如刘斌堡中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先让学生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合作强调的是小组成员的整体协作, 共同完成老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在小组合作之前, 要让每个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鼓励每个学生在组内积极发言, 发表自己的看法。

2.研究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 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 归纳总结意识逐渐增强, 教学成绩不断提高,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 学习兴趣也变得浓厚了。

第一, 教师成长。

一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变化。通过文本分析、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 了解到教师在备课、上课、课下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变化。 (1) 备课组课前充分研究, 体现了教学预设的智慧。各备课组都能把集体备课工作放在首位,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基于对教材的深刻解读和对学生学习状况的深入分析, 进而预设完成有效的教学设计。 (2)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发学生思考, 启迪学生的智慧。在新课导入时, 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 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 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如延庆四中鲁××老师在其“化学让世界更美好”的县级研究课中, 充分运用一瓶可乐创设了一系列化学问题, 引发学生对化学研究内容的思考, 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3) 及时捕捉信息, 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学生的各种信息会不间断地并且不经意地传递给老师和同学, 这些来自于学生的信息, 有些是教师事先在备课中预设到的, 但更多的是教师无法预设的, 关键是教师要及时捕捉到这些来自学生的信息, 并且利用好这些信息, 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 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使课堂中生成的有效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在逐渐推进过程中教师能善于捕捉发生在课堂情境中的每一次稍纵即逝的契机, 加以引导、点拨, 抓住问题的实质, 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问题, 体现了课堂生成中教师的教学智慧。 (4) 在课堂小结处再现教师的教学智慧, 一堂课的结束, 并不代表问题的终结, 而是用新知识再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开始, 利用课尾总结, 加以引导、点化, 更能显示出小结在拓展延伸上的巨大功效。课堂小结是一堂课的画龙点睛处, 它能使一堂课所讲的知识体现出学科的思想、学科的方法, 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如延庆四中生物组在每节课小结时, 教师都会引导学生概括本课内容、重点、关键, 或利用提纲、图表、思维导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 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智慧。 (5) 在反思中积累智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每节课后教师首先要反思教学目标, 其次要反思教学方法, 再次要反思教学价值。如第四中学初三数学组每天做解题方法的积累, 并由组内年轻教师王×负责组内课后反思记录。反思中不仅积累了很多解题技巧, 而且记录了许多教学方法。组内每位教师都能受到启发, 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是转变了教师的观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学生放在首位, 为学生的发展考虑, 首先制订目标能够根据课标、教材、考纲、学生实际情况进行, 具体可操作, 改变了大而空的形式;其次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上, 也能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在课堂教学中, 转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由原来的教师讲授式或提问式向启发式、研究式转变, 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是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成绩突出。我县参加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和实验教师基本功比赛, 成绩突出。4 人获得市级一等奖、20 人获得二等奖、3 人获得三等奖, 实现了中考学科一等奖零的突破, 成绩处于郊区县前列。

第二, 学生的变化。

一是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变化。课堂上参与学习活动的学生多了, 改变了以往课堂只是少数几个尖子生表现的局面。学生的思维得到激活, 思维方法得到丰富, 思维水平得到提高。无论是2 人一组还是4 人一组, 小组的凝聚力增强了, 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 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的自信、活跃、合作能力迁移到课外, 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 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提高。在智慧课堂构建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诊断自身的教学, 立足于学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三是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采取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 在设计问题时紧密结合各知识点, 启迪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的热情。

参考文献

[1]李炳亭.高效课堂理论与实践:我们的教育学[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 2012

[2]曾建胜、苏文木.做有智慧的教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1

高考语文复习“教与学”的转变 篇9

一、课前五分钟, 口才大比拼

高考语文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针对学生在古典诗歌阅读、现代文阅读及语言运用题型, 包括作文中出现的问题是:“下笔千言, 躲着中心打转”, 篇幅写得不少, 可是分析不到位, 要点不明晰 (而高考评判是采点儿的, 并且高考是限时的) 。我在师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 搭建了一个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 训练的具体内容是和学生商量决定的, 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介绍个人兴趣爱好, 描述所见所闻, 讲一个成语故事, 分析一首喜爱的古典诗词, 介绍一则名 (格) 言, 介绍一位自己崇拜的人, 告诉大家一条时事要闻, 推荐一本最喜欢的书, 进行主题演讲等。学生讲解时的要求也逐步提高, 由神态自然、语言清晰、简洁到声情并茂、语言流畅生动等。按顺序轮流往复, 每个学期每位学生都能多次得到登台当众讲话的机会, 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 而且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心, 同时对于紧张单调的高三学习也是一种调剂。

二、分工又合作, 被动变主动

资料的搜集与整理是一件费时费力又繁琐的工作, 如果全由教师包办不仅浪费大量的时间精力, 而且收不到很大的成效。在高三复习中, 对于字音、字形、熟语的查阅以及作文资料的搜集, 我在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后, 让学生分组、分任务搜集, 笔记可以互相抄阅。这样比在课上教师讲, 学生一字一句地抄, 或者印好资料发给学生, 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成效, 而且学生自感在查阅辞书及网络过程中, 对以前存在的许多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问题都得到明确辨析及纠正。由于学生已在查阅过程中, 形成了一种期待, 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对于仍不能解决的问题, 此时再由教师统一分析解答, 效果显著。尤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 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加深了记忆, 对于“某字今天如此写, 明天又如彼解”、熟语望文生义的问题以及知识面狭窄的普遍现象, 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应对方法。同时, 学生形成了查阅辞书及网络的良好习惯, 对今后的深入学习及拓宽加深有长远的影响。

三、教师做主导, 学生做主讲

高三复习容量巨大, 为了赶任务, 许多教师往往占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不辞辛苦地在讲。殊不知教师一味地讲, 剥夺了学生理顺思路、组织语言的权利, 长此以往, 学生不仅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还丧失了思考的动机, 形成惰性——“反正老师还会讲”。最后我们只能如牵着一头站不起来的温顺羔羊, 一路滚、爬、跌、撞地走向考场。为此, 我尝试放手, 把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做主讲, 我只做必要的引导。

当然, 这样的训练必须从易到难, 一步一步地来。如现代文阅读, 疏通文意这简单直接的一步, 可先由学生开始在这一尝试, 开始肯定比较困难, 学生心里害怕, 语言啰嗦, 费时费力。这时, 教师的引导疏通及适时的鼓励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 所提问题应难易适度:太简单, 学生缺少成就感, 并且达不到训练的目的;太深奥, 学生无从下手, 丧失信心。提问对象应从优等生向普通学生普及, 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示范作用。训练一段时间后, 学生的胆儿大了, 语言简练、准确了, 能站起来讲的学生越来越多了, 讲课的速度也大大提高了, 很多内容一点即清。

在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疏通文意、串讲译文的训练之后, 学生的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分析作品, 由易到难地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社科文阅读应着重注意词句、文段。例如, 指代性的词语, 开头段落的提示作用和结尾段落的总结作用, 词语本身的信息等。学生在对这些内容尝试分析后, 再去和每个选择项进行比对分析, 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从而使他们逐步掌握一定的做题技巧, 促进自身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实际上,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后, 阅读作品时就会有重点地提出一些问题。如在古典诗词阅读中, 学生阅读了刘眘虚的《阙题》“道由白云尽, 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远随流水香”一诗, 很自然地就会提出:“远随流水香”的“香”字运用得好, 好在哪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的问题很清楚地涵盖了古典诗词阅读中炼字、主题思想、艺术手法等内容。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 教师抓住契机, 顺势而导, 此题的答题模式是:用字﹢结合内容具体分析﹢景物特点﹢作者情感﹢用字效果, 很自然地就分析总结出来了。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 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他们的潜能, 使效果达到了最优。

中学语文教与学 篇10

一、教的现状

1.音标该不该教的问题。一直从教于初中的老师,习惯于教学生读单词的时候看着音标,他们都潜意识的认为,只有认识音标,学生才能准确认读单词。而六年级的英语单词表上只见单词不见其音标啊,怎么办?教,不教?教,教材上没出现,会不会违背语言教学规律;不教,老师带读, 学生听读若干遍,还有不亚于一半的学生读不准,甚至不会读。刚开始,由于急于求成,我也尝试着让孩子们给生词添上音标,虽然他们也不认识音标,但音标中的辅音因素和我们的汉语拼音极其相似,老师只要着重把单词里的元音因素反复带读,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可是对于基础不太牢固的学生,学音标在无形中给他们带来很大心理压力,以前,他们只要跟读单词就可以,只要激活大脑中“读”的区域,而现在还得在大脑中扫描记音符号,因此有的同学害怕不认识音标,唯恐发错音,怕老师批评,学生笑话,而不敢大声发音,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同样,也会提前加剧学生英语学习中容易出现的两极分化。

在教音标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纯粹为了教音标而教音标:在基础教育中,我们不但要让学优生吃的好,还要让学困生吃的饱,所以对于教音标的老师,我认为要“润物细无声”,比如在每单元的Sound time板块中进行拓宽相同字母组合的相同发音和不同发音,或在领读,听读课文的过程中多次重复难读单词的次数。此外,我们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歌谣,游戏法,先行组织法,触类旁通法,26个字母音标学习法等各种方法,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好音标。其实,教音标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帮助学生掌握语音提供一个必要的拐杖,比如自己查字典、拼读单词、记忆单词。当然,对于不提倡教音标的老师,也是有他们的道理,语言的学习在自然环境中的效果最好,小学阶段先让学生感知第二语言, 学会听说,然后在深入读写。就如我们中国的孩子刚开始也是先学会说话,后学拼音。因此对于六年级学习英语的学生们讲,他们也就相当于中国幼儿园里大班的孩子学习拼音一样,先了解,等到了小学一年级老师再细化了教。对于处于衔接过程的音标教学,没有硬性要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的设备条件,个人对教材的理解程度进行合理的整合。无论教不教音标这一矛盾并不重要,关键是采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能让学生会读,会说,乐读,乐说才是目的。

2.认知教学过度。初中教师由于长时间使用中学版的教材,习惯于重点呈现讲解四会单词,短语和句子,于是在教六年级学生的同时,花大量时间去讲解某个单词,短语的用法,拓展某个知识点,硬生生地把Story time曲解成了Reading;过于侧重Grammar time认知教学,而忽略了给予学生机会去演Cartoon time的行为教学,错失可以激发学生好奇心Culture time的建构教学。以上几点问题的出现,是由于初中教师疏忽了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年龄差异性,小学英语教学主要以活动课形式为主,说、唱、玩、演贯穿于教学之中,便于培养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创造适合英语学习的情境,潜移默化的掌握语言交际的应用。因此,初中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理解小学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适度的加深英语认知教学。

二、学的现状

1.时间安排方面。刚到初中的六年级小学生,他们的时间安排要和初中生同等要求,而且有了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的积极带动,他们的到校时间几乎比小学提前一个多小时不止,另外他们上午要和初中生一样上完4节课,英语课也从小学的每周3节升到4节,时间的紧迫,带动孩子心理的紧张。虽然时间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保障,但如果忽视孩子的紧张情绪,学习效果也会略见甚微的。这就不但要求我们初中英语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而且还要在课后作业安排上多花心思,尽量少安排枯燥乏味的惩罚性作业,可以安排分层次作作业业,或者开放性的作业,保护好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2.心理适应方面。小学的时候,大部分同学对英语不重视,造成他们对英语学习较懒散,不系统。加上课时较少, 没有太多作业,即使有,也就是读读背背的作业,再加上农村小学阶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家长重视英语学习程度也不高。于是想学就学,不学也不加勉,学生学习英语心理上相对较轻松。而到了初中后,课时加多,作业也比小学多了许多,再加上初中的英语教师基本上都是专职的,而且很少跨年级教学,各方面要求都比较严厉,让学生措手不及, 陡然的高压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容易对英语失去兴趣。

浅谈中职语文教与学 篇11

关键词:中职语文;现状;先教后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023-02

对于现在存有的教学方法,我们不能说哪一种落后、哪一种先进,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条件,离开了它必要的适用条件,就会出现低效甚至无效的情况。对于教学方法只是选择和运用的问题,也就是说看你选择的时机对不对,如果选择的对,适应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也就达到了按教育规律办事的效果,这样的课堂也就是所谓的道德课堂。反之,如果教学方法没有用对,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就会出现“不道德”的现象,教学效果当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1、中职教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视程度不高。国家虽然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语文作为基础必修课程,由于学校对其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语文教学的作用难以发挥。“职业教育就是就业准备教育”,抱着这一观点,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其对口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实现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的理论知识后就会到与专业对口的相关公司企业实习。然而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虽然得到了提升,却忽视了理论基础课程的学习。理论知识学得不够透彻、扎实,如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呢?充其量是培养熟练操作工人,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人才。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这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到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中职语文的基本任务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奠定基础”,可见语文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的基础,学好语文可以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因此,中职教育应该加强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2、中职学生所存在的学习问题。中职教育要为社会输送专业型技术人才,因此很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和教师都认为:专业课最重要,专业课的重要性大过其他课程。中职语文也不例外,学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甚至学校也对语文不够重视,一再压缩语文课程量,腾出时间学习专业课。其次,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来说,中职中技学生还是缺乏主动学习语文的主动性。他们通常是因为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才学习语文,而且中职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甚少。据网上的数据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内心过于浮躁,并不太喜欢阅读课外作品,他们的阅读量很少且知识面很窄,缺失必要的文学素养,然而学习语文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就是要多阅读,在优秀的文章里找到感悟,提高语言能力、写作水平,等等。

3、“先教后学”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当。先教后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还没有完全掌握学习的要领,需要教师教一点、学一点、练一点。应该说先教后学这种方法本身并没错,只是我们现在有些教师不看对象,滥用一通,才导致种种“不道德”课堂的滋生。与先教后学这种方法相一致的教学策略是以讲授为主,正因为教师把讲授法无限放大,没有研究这种方法的适用性,因此出现不管什么年级,也不管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大学都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情况。不看对象、不看内容的乱用,造成对讲授法的误解。其实,讲授也是一重要的方法,关键是方法的选择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如果不根据学生的实际乱用一通,必定会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在实践中我们知道,学生学的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影响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必须研究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予以确定。

二、中职语文教学方法

1、课文引导教学法。课文引导教学法也属于先教后学的一种方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但这些问题是用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较为适用于自读课文学习。例如在学习《登高》时,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找出生词并予以解释。(2).根据手头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3).反复朗读诗歌并思考几个问题:首联颔联与颈联尾联的描述重点分别是什么?首联和颔联分别有哪些意象,营造的画面如何,表达的情绪情感如何?诗人所悲为何?仅仅只是悲秋吗?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完成这些任务,就会明确自己阅读文章的意义和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和理解。

2、准确评价任务,检测学习效果。一般情况下,可先由学生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再由学习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各自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或组织疑点难点讨论综合评价,以此来检测学习效果。任务结束实施评价之后,教师要及时讲评,反馈矫正,查漏补缺,确保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全面达成教学目标。“积跬步而致千里,聚细流而成江海”。任务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完成一个个任务的过程,是“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只要教师勤于探索,勇于实践,耕耘不辍,弛而不息,坚持科学设定任务,认真解析任务,引导帮助学生完成一个个任务,教学目标定能实现,教学质量必将提高。

3、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在学习过程中,中职学生应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基础文化课程的重要性,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将来择业的重要砝码。因此,中职学生应培养自身良好的学习意识,激发学习语文课程的动机,自主探索学好语文的科学方法,为达到中职教育对语文课程培养目标的要求而不断学习。德国教育家季斯捷尔维格说“:教师不可能把文化修养和教育交给或者传授给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想要获得文化修养和教育自己的人,他应该亲自参加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和自己的努力去获得,从外部只能得到激励而已。”可见,人文素养的获得主要靠自身努力才能实现。因此,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需要有较高的积极主动性。当然,仅仅在课堂上学习语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应在课外多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并能将学到的理论文化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中职语文教学关系到中职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影响到我国在职业技术方面人才的素质,甚至对提升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非常重要,因此,要从中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充分汲取文本的精神养料和语言精粹,尽最大可能地培养中职学生基本的传统文化素养,为他们人格的发展、学业的发展和将来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文学习和语文表达基础。

参考文献:

[1] 范冬梅.中职语文课程改革诸问题略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

[2] 朱爱笙. 刍议当前中职语文教学.基础 教育发展研究,2010

感悟微课助力中学英语的教与学 篇12

微课是当前教学界中的一个热点话题,广东的胡铁生老师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他认为,微课以微型教学视频为核心,是由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组成的一个资源应用生态环境。因此,微课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带给学生的是注意力5~8分钟,最长不超过10分钟的微学习。

二、微课在中学英语教与学中的运用

微课把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的模式,对知识的认识放在课堂之前,把知识的内化安排到课堂之中,改变了课堂的教学结构,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高效思维能力。

在日常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借助视频,就可把在教学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记录下来,它不是一堂“大课”的压缩,也不是传统授课的视频,而是一个知识点高度的浓缩或富有创意的展现。例如在高中英语语法课中,一些重难点以及高考的高频考点用微课形式,可以跟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测试由于受时间限制,无法展开对生词、习语的讲解。而课后发布听力训练音频及书面资料,则可要求学生对没有听懂的部分再次进行听力训练,整理并发布其中的生词、习语的讲解,以便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当然,微课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它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重点、难点、易错点,使之扩展学习、迁移应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多余的、无关的甚至是无效的中间教学环节,容易的内容可以跳着看、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看,看的时候可以线上做练习,做笔记。这样的学习效率超乎寻常,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相对准确知识的学习需求。

三、中学英语教学的微课设计

1.微课设计的意义。微课的主要作用在于“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不能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微课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做出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2.微课设计的依据。(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加涅(Gagne,R.M.)所著《教学设计原理》(PRINCIPLES OF INSTRUCTIONAL DESIGN)一书中指出: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对于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课程教学目标的呈现应让学生的学习有方向感和归宿感,让教师不偏离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教学过程。微课的教学过程顺序一般为“引起注意—告知目标—讲授新知—提供指导—结语”等五个环节。因此笔者在设计有关“cost,take,pay,spend的用法”微课时,通过点题,告知学习者学习内容,让其有思想准备,观看时更有针对性。随后讲解如何使用这四个词,如:物+cost+sb+钱/时间+to do sth(事物做主语),人+spend+钱/时间+(in)doing sth/on sth(用人做主语)等,之后通过练习进行指导学以致用,最后加以总结。(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结束时,利用多种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所引起的学生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对所实施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定。通过评价,学生明确了自己的成功和不足,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增强学习动机,对不足之处的分析亦能使他们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3.微课设计的注意要点。(1)要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微课的设计要紧紧地围绕本微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来进行。设计微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仅要慎重选择知识点,而且要精辟分析知识点。(2)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教师应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的特征,在录制微课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这有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3)要精心设疑和进阶练习。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所以,我们在微课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4)要有实用性。微课的设计要抓住学生的视线及注意力焦点,同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引导,提高微课的实用性。例如,对高中英语语法所设计的一系列微课,要有课程的框架和固定的内容来源。通过网络发布的视频,应具有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可以自我控制,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四、微课设计的感悟

上一篇:矿山提升设备下一篇:公安高职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