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关系

2024-06-28

四至关系(共4篇)

四至关系 篇1

0引言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是对农民承包土地占有使用和收益权利进行依法确认的一项工程[1], 调查结果关系农民切身利益, 因此在调绘工作中需要做到精确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在承包地块调查规程中, 要求对地块四至关系进行调查, 若通过外业实地踏勘的方式进行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目前常见的方式是通过地籍图叠加航拍正射影像图, 由内业人员完成四至关系调查, 再通过外业进行公示确认, 这样可以极大减轻外业工作压力并提高工作效率。

前期的内业四至关系处理, 采用Auto CAD与Excel电子表格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Auto CAD打开地籍图进行目测观察再在Excel表格中录入四至关系[2]。这种四至关系处理流程学习成本低、操作简易, 易于被操作员接受, 但是其弊端也非常明显, 在对某一地块进行四至调查时, 需要首先在Excel电子表格中获取该地块编号, 然后在Auto CAD中搜索该地块再将目测结果填入Excel电子表格中, 如此重复完成调查。这种完全通过人力进行处理的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填错表格造成人为误差。本文基于Auto CAD二次开发的方式, 设计Auto CAD插件, 在Auto CAD中自动完成数据检索、地块搜索缩放、数据导出功能, 内业人员只需完成地块四至关系观察操作, 通过该插件, 简化了处理流程并保证了数据准确性。

1插件设计原理

交互式四至关系交填写插件基于Auto CAD二次开发, 为保证插件可扩展性, 基于三层架构设计插件框架。为快速填写四至关系, 设计基于地类编码的自动填充控件。

1.1插件工作流程插件工作流程分为数据读取、检索查询、数据填写、数据导出四部分。设计交互式四至填写界面, 实现地块查询、地块缩放、地块列表等功能, 提供键盘快捷键功能快速更改当前处理地块, 在Auto CAD界面中完成所有四至填写处理流程, 内业操作员不必再在Auto CAD与Excel表格程序间进行切换, 提高了处理效率, 避免了由于地块检索错误造成的人为误差。

如图1所示, 用户首先注册插件, 在Auto CAD中打开。目前内业数据管理仍然以Excel表格形式存储调绘基础数据 (地块信息、承包方信息、发包方信息等) , 因此用户需要选择地籍图和与地籍图对应的Excel表格, 两种数据以图斑编号进行关联。加载数据后插件会预处理检查, 根据图斑编号遍历检查地籍图与Excel表格数据是否匹配并将结果提示用户。

完成加载后, 将默认显示数据记录第一条数据, 地籍图将缩放至地块位置, 用户根据地籍图判读, 将该地块四至信息在面板中录入。完成地块填写后, 可以使用快捷键或按钮初始化下一条数据记录, 或输入图斑编号, 跳转到指定地块输入四至信息。

在完成所有地块四至信息判读和录入后, 点击保存按钮, 插件将根据数据模板, 导出指定格式的Excel电子表格数据成果或MDB数据成果。

1.2插件框架设计对Auto CAD进行二次开发是一种类似面向过程的开发模式, 如地籍图缩放和地块查询功能开发, 因此采用三层框架设计, 可以将数据读取、导出功能模块与Auto CAD功能分离, 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扩张性。基于三层框架结构设计插件, 还可以对数据层和应用层进行扩展, 在以后的实际生产中, 数据源有可能从Excel电子表格转为关系型数据库, 为适应修改只需要对数据层进行编辑, 因此通过三层框架结构设计插件, 可以减少开发时间, 提高代码重复利用率。

插件基于三层架构设计 (图2) , 分为数据层、逻辑层、应用层。数据层中建立数据模型, 用于描述权属数据、四至数据等;对数据读取、导出及四至填写、地类代码自动补全等功能逻辑在逻辑层中实现;应用层实现交互界面设计, 封装自动补全文本框, 用户可以选择输入地类代码或直接输入地类类型。

1.3插件交互设计用户交互界面 (User Inter Face, 简称UI) , 是基于用户使用习惯, 设计程序界面从而提高程序界面友好性的方法[3]。作为当前软件设计研究中一个重点, 通过良好的交互设计, 可以极大的提高用户使用效率, 减少学习成本。而当前研究认为, 简洁和明了的控件布局和功能设置, 是交互设计最佳的方法之一。

本文在前期内业人员四至关系处理过程中发现, 四至关系中大量出现耕地、旱地、果园等地类, 重复输入效率低且容易出现错别字的情况, 因此本文设计了一种类似于股票代码输入的自动补全文本框 (图3) , 用户只需输入地类编码或特定编码, 即可自动在文本框中填入该地类类型, 若出现输入频率较低的地类无法记住该地类代码, 则直接输入该地类类型。

作为用户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数据处理插件, 不需要专门设计图标及背景等消费级软件交互界面内容。控面板件设计中主要注意控件布局, 将各功能模块合理聚集并利用Panel控件归类, 利用控件背景颜色进行视觉标识, 区分插件工作状态。

2设计实现

插件基于C#语言进行开发, 基于开源库NPOI实现Excel电子表格的读取、导出。部分代码如下:

以上代码用于Excel数据读取, 通过NPOI读取Excel文件, 将某单元格数据保存至数据层数据模型中并返回该数据模型。

在Auto CAD中, 通过以上代码实现地块缩放功能, 首先获取该地块的范围, 然后根据该范围最大、最小X、Y值与缩放系数进行加减得到一个新的范围, 并将绘图空间的显示区域缩放至该范围。

插件基于Auto CAD的platte面板进行设计 (图4) , 插件完成安装注册后会自动在Auto CAD启动后显示, 用户只需要按照界面提示步骤进行操作, 即可完成数据加载工作开始四至关系填写。每完成一地块四至关系填写后, 使用快捷键“向下”加载下一个地块, “向上”加载之前填写的地块进行修改;或在地块图斑编号文本框中输入指定编号跳转至该地块。

3结论

基于Auto CAD的交互式四至关系填写插件, 在前期纯人工对四至关系进行判读和数据填写的基础上, 通过优化处理流程、简化地类填写、自动化完成数据读取、地块缩放、数据导出工作, 减轻了内业人员工作压力, 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这种插件设计的思想, 可以被快速扩展应用于其他数据处理流程中, 尽量提高测绘内业工作自动化水平。

摘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调查中包含大量的地块四至关系调查。在前期内业处理中, 采用Auto CAD与Excel结合的方式, 打开地籍图观察地块四至关系然后在Excel中填写, 这种处理方式效率低下且容易造成人为误差。本文提出一种基于Auto CAD的交互式填写插件, 在Auto CAD中设计交互界面, 直接完成地块四至关系调查流程。

关键词:Auto CAD,土地制度,四至关系

参考文献

[1]孙光日.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及其完善[D].延边大学, 2013.

[2]赵矿伟, 王久宏.Auto CAD和Excel在矿山测量内业中的应用[J].煤炭技术, 2009, 28 (4) :154-155.

[3]Giles Colborne.简约至上-交互设计四策略[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4]王辉.电子检验检疫平台态势评估及预警管理技术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2-4.

[5]刘茂华.数字化地籍测量开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J].江西测绘, 2009 (1) :14-15, 18.

[6]张晓强, 袁俊阳, 陈余才, 等.如何开展城镇土地权属调查[J].科技传播, 2011 (2) :133-134.

宗地四至入库技术探讨 篇2

宗地四至在地籍调查中, 是最能让权利人清晰理解所有权土地位置关系的要素之一, 其逻辑性和准确性也直接决定了登记发证的顺利与否。在研究自动化录入宗地四至时, 完全自动化能否准确读取真实四至信息的问题不易实现, 只有在完全被权利人包围, 形状标准, 方向趋于绝对横竖轴, 四至权利人数量有限的情况下, 程序全自动化才有意义。否则, 对于有拐角等复杂宗地形状的四至安排, 需要人为判读, 遇到相邻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时, 或遇到空地、荒山等未确定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相邻时, 人为判读不可避免。在录入信息时, 如遇多方权利人在一个四至方向, 可能会需要取明显权利人一个或多个, 然后加“等”字, 以便日后出表公示, 阅读简明。因此, 如何找寻宗地四至从提取到最终入库过程中效率与准确率之间的平衡, 尤为关键。

1. 录入界面框架构建 (图1)

地籍四至录入软件的界面, 需要有简单的操作插件和宽阔大视野的图形界面, 能够实时显示所编辑的宗地, 区分出已修改的宗地和未修改的宗地, 及时了解工作量, 对于即将录入的宗地, 有其四至的权利人信息, 对于相邻的土地为道路、河流等线状地物或为湖泊、山峰等, 可通过已有选项将其四至填写为相关地物的名称。

笔者将默认起始程序大小为全屏, 支持自由缩放图区, 实时自动更改待录入宗地、已录入宗地、未完成宗地的图形颜色, 操作界面基于Arc GIS Engine中, Map Control Application里ax Mapcontrol的应用, 其属性里链接为已建好的根目录下的mxd文件。工具栏中, 可添加Select Features和Pan两个必要控件。对于根目录下的mxd文件, 可事先编辑形成工作界面, 宗地图层加入字符串类型的颜色字段予以实时变色区分, 如地籍数据库内部结构中, 权利人字段只出现在表中, 可链接并关联权利人名称字段, 予以赋值, 使其在同一图层中显示。也可在程序中通过宗地代码查询表中所编辑权利人名称, 予以赋值。

2. 提取及入库技术

程序中通过修改颜色字段的值, 来更改mxd中符号系统的配色, 以实现所编辑宗地、待编辑宗地和已完成宗地的颜色区分。在完成一宗编辑过程中, 可始终以Select Features所选宗地其ID号作为索引, 核心代码如图2所示。

获取所编辑宗地ID值后, 储存该值, 之后将围绕这一ID下的宗地进行读取和赋值, 在录入信息过程中, 可以通过Select Features获取四至信息, 通过集的形式, 实现多选几宗构成集合并逐一提取其权利人。实际操作中, 可按规程要求, 提取主要2~3个权利人作为主要显示对象, 后加“等”字, 使得数据内容更加简明, 如图3所示。

对于宅基地数据入库, 其宗地四至字段为单一字段, 以逗号分隔, 可在程序中最后入库阶段, 将textbox中的北东南西值统一储存在该ID号相应“ZDSZ”字段中。同理, 承包地数据库四至分为北至、东至、南至、西至4个字段, 程序入库时应分别写入。核心代码如图4所示。

在实际工作中, 可通过在mxd建立准备阶段, 加载当地影像或现状线划图作为四至录入的依据。在符号系统配色阶段, 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风格调整变色字段和色值。录入权利人信息时, 可将各宗地权利人标注在图层上以方便核查, 因为在程序中ax Mapcontrol属性中对于mxd文件是实时链接的, 所以可以任意按照实际工作需求来改善mxd中的图形样式和字段内容。

3. 未来改进构想

其实解决宗地四至的程序是可以实现邻宗自动识别的, 最初设想是以村落整体房屋的大致偏移量修改正南正北轴的参数, 建立临时坐标轴, 在一定容差的角度内的邻宗可自动归类于该方向的宗地, 并自动入库, 这样可以实现完全自动化判读和入库。问题在于宗地往往依附于村落中, 可并非所有村落都趋近于正南正北, 或正东正西的方向的。宗地的形状也并非全部归方, 邻宗分布也并非正方向, 并且邻宗数量多于一个的时候, 涉及到取舍, 简化, 选择主次等人为判断的条件。未来将逐步研发更好的方法, 使全自动化的错误率不断趋近于零, 可只要是存在一定的错误率, 涉及比较复杂的复查的工作量, 本篇的半自动带有人工判读的录入方式, 暂时更为合理。

摘要:《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 各地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积极开展土地登记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中, 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发证等工作中, 四至关系的逻辑性和准确性尤为关键, 涉及到权利人的根本利益。在保证图形, 文字, 数据入库的四至一致性下, 通过Arc GIS Engine 10.0二次开发解决手工录入四至信息问题, 在效率和准确率以及人为判断中, 寻求平衡。

关键词:ArcGIS Engine,宗地四至,地籍调查

参考文献

[1]邵晴晴, 朱福利.一种宗地四至提取方法探讨[J].测绘地理信息, 2014 (4) :58-61.

四至关系 篇3

最近几年,全国都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也如火如荼,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一项内容为“四至”的填写,对于宗地(地块)四至问题,想搞清楚宗地四至问题,先叙述一下宗地的概念:不动产权籍调查技术方案中叙述如下:土地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或者空间。通常,一宗地是一个权利人所拥有或使用的一个地块。宗地四至是指一宗地四个方位与相邻土地的交接界线。一般填写四邻的土地使有者或使用单位和个人的名称。

对于宗地四至的填写问题,应该是在土地调查阶段填写的,但是目前的作业习惯来说,大部分都是先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在数据库中完善四至关系。现在利用的建库软件大部分都有四至的提取功能,但是根据笔者多年研究观察,大部分都有一定的缺陷,不是太完善。而且是在数据库完善好的前提下进行提取,但是对于作业队伍来说,四至的提取需要在建库之前完善好,所以如何优化传统的作业流程,更好的节约人力、物力,还能够起到提高效率和质量的作用,是我们需要研究的。

本文结合近年来土地承包权的实际情况,针对调查形成的GIS数据进行分析,对已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EPS2008进行二次开发,即用VBScript语言编写脚本,实现了宗地四至的自动提取,使地籍调查中的四至能够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此种方法的实现极大的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精度。

1 宗地四至自动处理方法

1.1 四至提取方法和流程

获得一块地块的四至也就是根据本地块的东南西北方向获取,怎么才能正确地判断出一块地块的北边、东边、南边、西边,如何才能判断地块四至方向呢?笔者以宅基地测量为样例,采取根据坐标极值进行判断,如图1:

这样,根据地块的四个极值坐标组成外围框,然后根据外围极值边框所压盖的相邻地块中的土地权利人进行提取,具体提取方式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和分析。一般是根据边框的中点位置所压盖的地块内容进行提取,如下图,图形进行了虚宗的构建,且都进行了属性字段的完善。这样最北边的提取为北至(如图中的道路),最东边的提取为东至(图中的胡同),最西边的提取为西至(图中的李四),最南边的提取为南至(图中的大街)。

四至提取的过程及步骤如图3:

2 地块四至的提取方法

2.1 图形拓扑构面

在地籍调查中,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确认宗地的边界和权利人,目前我们的操作方法是先在CAD图形上确定好边界,两宗地相邻的只需要画一条界线,在图上标注权利人和虚宗的名称,保证图上的封闭区域,以便后期进行拓扑构面,如图4:

把这个图形根据图层对照导入到软件中,利用软件脚本进行构面,流程如下:1)打开软件如图5:

2)新建工程,根据层码导入,在CAD中,主要图层设置为:

3)根据所注记的文字内容提取到宗地面的土地权利人字段中,提取后的界面如下:

主要代码如下:

2.2 宗地图形中极值的求取

Microsoft Visual Basic Scripting Edition是程序开发语言Visual Basic家族的最新成员,它将灵活的脚本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包括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中的Web客户机脚本和Microsoft 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中的Web服务器脚本。

EPS脚本语言遵循VBScript和JScript语言标准,主要实现EPS平台工程管理、选择集操作、数据编辑、数据整理、数据转换和系统设置等处理。SSProcess是EPS脚本语言固有的对象,是与EPS平台交互的主要入口对象,SSProcess对象的功能包括工程管理、选择集操作、图形编辑操作、数据整理、数据转换、坐标转换和系统设置等功能函数。

EPS2008软件是开放脚本应用程序的,可以获取图形的各种属性,其中SSObj_min X、SSObj_min Y、SSObj_max X、SSObj_max Y,是分别获取图形的最小东坐标、最小北坐标、最大东坐标、最小北坐标,代码为:

Minx=SSProcess.Get Sel Geo Value(i,"SSObj_min X"))

这样我们就可以对获取的坐标值进行处理和获取相邻的地物属性值。

2.3 构建外围矩形区域

根据宗地外围的四个极值坐标构建外围矩形,并且搜索外围矩形线所压盖并且与本宗地相邻的地物,获取相邻地物的属性值,编码如下:

2.4 根据属性值进行提取四至

根据构面完成的属性值,利用相邻关系和四个极值进行判断宗地的四个方向,并且提取所填写的属性值进行填写宗地四至。

主要实现代码如下:

3 结束语

本文的宗地四至提取方法在惠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项目、沾化县承包经营权登记颁证项目等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取正确率都在80%以上,其中根据统计沾化区大高镇刘之俭村共有地块数1264块,正确数量为1058块,正确率为83%,通过分析错误地块均为不规则的行政,沾化区承包权正确率综合在80%左右。惠民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共有宗地数15万左右,根据前期抽查情况正确率在90%。莒县集体土地确权发证项目中,正确率为93%,五莲集体土地确权发证项目中,正确率为95%。综合分析,在承包经营权确权发证工作中,由于地块形状复杂,正确率稍微低一些,在宅基地确权发证工作中,宅基地基本上比较规整,所以正确率较高。同时为了更好的进行提取,在工作中均进行了虚宗的设置,所以大大提高了提取的四至为空和遗漏的情况,为了更好的提高质量,除了进行抽查外,还安排了专人进行人工检查和修复,即使这样我们在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

针对宗地形状不规则和多样化的特点,为了进一步提高提取的正确率,则需要增加判断条件,优化判定算法,今后笔者将继续对此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廖长根,廖长根,唐祥云,刘丽.地籍测量学[D].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TD/T1001-201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S].

四至关系 篇4

一、“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

古印度人认为生物的产生有胎生、卵生、湿生和化生四种,称之为四生。四生中惟有化生才能诞生圣者,认为这是一种从“无”而生出“有”的超自然的产生[1]94。作为佛教诸天圣众之一的飞天,其诞生的方式即为“化生”。吉村怜先生在《天人诞生图研究》一书中根据天人诞生方式的不同,提出了两种不同系统的天人。一种是带有莲华化生,仅依靠飘带而飞行的西方系统的天人;另一种是带有“变化生”[1]47、驾云飞行的中国式天人。而莫高窟“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便是属于西方系统的天人。

此类飞天大量出现在莫高窟北朝的洞窟中,由具有不可思议力量的天莲华孕育为莲花化生,并最终从莲华化生中转化而来。他们四肢僵硬、动作笨拙,飞动感较差。在绘制技法上,身体肌肤采用西域凹凸法、叠染法,衣冠服饰采用线条与色块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勾线粗犷,色彩浓重,注重写实,具有浓郁的西域风格。这类飞天的典型图式特征为:飘带对称如翼,末端呈现“牙旗形”①,身体自腰部开始转折呈现“V”字形。此外,它们大都带头光,上身半裸,有的佩戴饰物,飘带绕臂,下着长裙露出双足。并且由于运用从西域传来的凹凸法、叠染法来绘制肌体,在经过岁月的变化后,飞天的头、眼、臂、腹处均留成大小不等的黑圈,俗称为“小字脸”式飞天。

代表洞窟如北魏第254窟,北壁尸毗王本生故事画中,坐在中央的尸毗王的右上方,画着袭击鸽子的鹰,其左边画着从莲华中现出半身的化生。这个化生的左右均为带头光的“小字脸”式飞天,其飘带对称如翼,末端呈现牙旗形尖角状,身体自腰部开始弯曲。而此莲华化生腰部以上部位与这几身飞天如出一辙,可见,此莲华化生即将化生为“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在第254窟中心柱正面佛龛内的四身飞天也同样具有此类飞天的典型特征(如图一),但在姿态动作上,有的一腿前跨,一腿在后;有的双腿并拢自腰部转折向后,较为丰富。与莫高窟北凉第272窟窟顶藻井内的飞天动态相同,只是北凉飞天身体肌肤的晕染表现更为突出,动作姿态更为僵硬,飘带末端未出现牙旗形。

此外,北魏孝文帝施行汉化改革政策之后,这类飞天中也受到了中原风格的影响。如北魏晚期第260窟北壁说法图中的一身飞天(如图二),身体也是在腰部开始转折,上身半裸,下着长裙,露出赤脚,牙旗形飘带,头微向下低,一手持花向上,一手指着下方。相较于第254窟的飞天而言,此飞天身体的每一个关节转折都被夸张地加强,牙旗形飘带和腿部都延长了许多,体型较为修长,姿态动作略显轻盈,颇有了些中原飞天的灵动气息。克孜尔尕哈第30窟后室也有几身体型修长、面相丰圆、身体自腰部开始转折的飞天(如图三),在绘制技法与服饰表现上北魏第260窟飞天与其相同,也依然属于较为粗犷、僵硬的西域式飞天,但是北魏第260窟飞天却比克孜尔尕哈第30窟的飞天多了一丝形似中原的灵动之气。

二、“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

上文提及吉村怜先生从天人诞生的方式,将天人划分为西方式的天人和中国式的天人。莫高窟“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便属于后者。

此类飞天大量出现于莫高窟西魏时期的洞窟中,同样也是从天莲华中孕育而来,但是却是由天莲华转变为形似幼虫的鼓着肚子的“变化生”中产生出来的。他们面容清瘦,体形苗条修长,衣饰潇洒飘逸,粗具顾恺之《女史箴图》“骨法用笔”“气韵生动”的流韵。其典型的图式特征为:纤细的飘带层层叠叠自颈部绕双臂在头部后上方形成“莲花形”,末端为尖角状,腹部微凸,一膝前跨,双腿或在腹部和膝部弯曲,具有中原南朝式天人“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特征。它们大都上身半裸,下着长裙,双足不再裸露,在图式上开始出现勾线云纹及变化生的描绘。

代表洞窟如西魏第248窟人字披西披的飞天(如图四),在画法上也完全采用中原式的画法,注重线描,没有“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的那种厚重的晕染而显得眉清目秀。他们束发,神态恬静安详,身材苗条,但不过分修长。其飘带层叠绕臂在头部后上方形成莲花形,尾端呈尖角状飘展,排列整齐,颇具程式化意味。在其四周出现了许多点状带尾式的云纹,在其下方是天人的幼体——“变化生”,夹杂在莲华与天人之间。“变化生”的形态与颜色各不一样,有黑、白、青、茶、绿等多种颜色。胴部与头部之间有环状的结[1]100。此类飞天的图式表现尤其是腹部凸出、一膝前跨的形态,以及在末端形成一个个尖角的莲花形飘带,与龙门石窟古阳洞龛楣上雕刻的飞天(如图五)、巩县石窟第3窟的飞天(如图六)以及麦积山第133窟第11号造像碑上的石刻飞天(如图七)非常接近。

此外,西魏第285窟呈现出了佛道合一的图式表现。在此窟窟顶的“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的形体明显增大,他们与道教伏羲、女娲、风、雨、雷、电诸神一起飞翔在天花飘飘、云气缈缈的空中。这些飞天的姿态基本一致,都是身体修长,面庞清秀、束发,上身半裸,下着长裙,腹部微凸。只是腹部凸出的程度相较龙门古阳洞石窟飞天更小,更接近自然和真实;体形比巩县石窟飞天更为清瘦,面容更加疏朗。值得注意的是,第285窟南壁飞天的图式中除却点状带尾式流云外,还出现了云头类似羽毛状的勾线云纹、花草变形式的变化生以及长耳、羽翅的道教“羽人”②形象。

三、“圆弧形飘带、膝部弯曲式”飞天

从诞生方式而言,“圆弧形飘带、膝部弯曲式”飞天依然是属于带有“变化生”、驾云飞行的中国式天人谱系。他们是莫高窟“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的进一步中国化。

此类飞天大量出现在莫高窟隋代的洞窟中。在绘制技法上,线、色并用。并且较多运用厚重的颜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颜色较厚的地方变色也最为严重,因此他们的面部和身体的细微结构大都无法看清,只能看到大概的轮廓和身体动态。其面容大都较“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丰圆,体形依旧修长,上身半裸,下着长裙或犊鼻裤,裙尾或裤脚处下收为尖角状,具有程式化的倾向。其图式的典型特征为:细长的飘带绕双臂在身体后上方形成圆弧形飘展,飘带两端也明显加长,末端呈现尖角状。他们的双腿在膝部弯曲,一膝向前一腿在后,弯曲明显。飞天的双足也不再被包裹在长裙之中,而是暴露在外,飞行速度也明显加快。代表其诞生方式的花草变形式的“变化生”依然存在,在其图式表现中开始出现大量的流云纹。

代表洞窟如隋代第305窟,此窟也是一个类似西魏第285窟佛道图式合一的洞窟。窟顶中央藻井外的四披分别画出东王公、西王母及其侍从的形象。东王公、西王母是西魏以来洞窟中出现较多的形象。在305窟,众多的飞天便被画在了这些道教之神的周围。这些飞天(如图八)的面部表情均模糊无法看清,头戴宝冠,上身半裸或佩戴项饰臂钏,下着土红长裙,裙角下收呈尖角状,露出双足。膝部弯曲,转折明显。飘带绕双臂在头部后上方呈圆弧形飘展,且圆弧明显加大,两端加长与宝缯及腰带一同飞扬在身后,加之四周流云、天花和花草变形式的“变化生”的衬托更突显了飞动的速度之快。

图十麦积山第5窟

对于“圆弧形飘带”的描绘,早在阿旃陀第17窟前廊顶部壁画内的天人中就已经有所表现(如图九)。壁画中的六身天人每个人都双手持巾上举,长巾则在头上部形成圆弧形,六个天人手连着手,圆弧形长巾连起来就形成了六个花瓣。此外,在埃罗拉第10窟窟外上层明窗的两旁,有三身一组(二女一男)的两组飞天,其女性飞天的飘带在头上部也形成了圆弧形,身体在膝盖处开始转折。可见,圆弧形飘带在所有的飘带表现形式中历史长久,同时也是飞天飘带的基本流行形式。

此外,麦积山石窟第5窟顶部也残存一块隋代的壁画(如图十),描绘出腾空飞行的天马以及众多的飞天。这些飞天与莫高窟隋代第305窟的飞天非常相似,同样具有风驰电掣的特点,只是飘带的圆环形明显增大,有向流线形飘带转变的趋势。从这类“圆弧形飘带、膝部弯曲式”的飞天中可以看出隋代艺术中地方的差异很小,一种统一的潮流正在遍及全国。

四、“流线形飘带、胸腹部弯曲式”飞天

虔诚的佛教徒无限向往“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而由此岸到彼岸所需要经历的过程中,就包括通过开在佛旁边莲华的花中出生的方式来实现。从天莲华到天人的历程中,似乎要经历莲花化生或变化生的过渡,进而诞生出两种不同谱系的天人。但是,在莫高窟中却出现了一种既无莲花化生也无变化生,不明确表示诞生过程的天人。“流线形飘带、胸腹部弯曲式”飞天就属于这类天人,不过他们依然驾云飞行。

此类飞天大量存在于莫高窟唐代的洞窟中。在绘制技法上,此类飞天已经进入了盛唐工笔仕女画的范畴。受“吴带当风”造型样式的影响,飞天形象重视线条的表现效果,发展出遒劲奔放、富有变化的笔法,再加上形如流线轻盈、细长的飘带,进而产生了“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感。他们面相丰满,体态渐趋丰肥,表情刻画明显,有的飞天额头还贴花,体现出了唐人以胖为美的时代倾向以及民间的风俗。其飞行的姿态较为丰富多彩,速度比“圆弧形飘带、膝部弯曲式”飞天更为轻缓。其图式的典型特征为:飘带绕臂飘展,不再呈现出“圆弧形”而是变为“流线形”,披搭、垂落、飘展在身体后方,两端明显加长至身体数倍,形如流线,并且出现圆圈式翻卷的装饰性效果。他们的身体自胸腹部开始弯曲,上身半裸或佩戴项饰,下着长裙并露出刻画较为细致、写实的双足。在此类飞天的图式中,云气弥漫的飞天周围花草变形式的变化生消失不见,新的朵云纹样式出现。

代表洞窟如盛唐第39窟西壁龛上的三身赴会献花的飞天(如图十一),他们身体自胸腹部弯曲,上身半裸,佩戴饰物,下着长裙,露出刻画细致的足部。虽然晕染变色,但仍能看出端庄丰满的面容,丰腴婀娜的体态。其飘带绕臂贴近肩部,两端延长超出身体许多,迎风飘展于身后。并且在衣裙、飘带上还描绘有具有民族风格的团花纹样,颇具民间气息。在这三身俯冲而下的飞天下方都有大量样式为双勾卷朵云纹的彩云相托,画工精细,构图均衡。西壁龛内同样也有一身献花飞天,身体自胸腹部弯曲,飘带绕臂,末端呈圆圈式翻卷状,形如流线。此飞天丰肌秀骨,珠光宝气,一手持莲花花盘,一手拈牡丹花蕾,飞身而降。线描有力,用色绚烂多彩,层层叠染,加金线提神,精妙绝伦,表明盛唐此类型的飞天已经进入了工笔仕女画的范畴。

通过飘带与身体弯曲姿态的差异比对分析,莫高窟飞天图式从北朝至隋唐呈现出了多种表现形式,也存在这四种类型飞天典型特征相交叉的飞天图式表现,但是文章只选取了以上四种具有代表性的飞天图式并进行了简要的探究。

五、莫高窟飞天图式的来源

《魏书·释老志》中记载:“敦煌地接西域,道俗交得其旧式。村坞相属,多有塔寺”。“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通往西方的重镇。西汉时设敦煌郡,自此,这里也就汇合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明。”[2]可见,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使得敦煌自古以来就建有西域式的佛像、佛寺,并且在北魏时期已经受到了西域与中原两大文化的共同影响。而作为佛教造型艺术的莫高窟壁画飞天,自然也在其列。但是由于文化融合上的选择性,我们就不能将这四种图式的飞天简单的归为源自西域或者中原南朝。

从诞生方式而言,带有“莲花化生”的莫高窟“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属于西域式飞天。其绘制技法、“小字脸”的特征、头部所带的背光以及身体自腰部弯曲的特征都是源自西域。但是,飘带末端的“牙旗形”表现形式,从出土的现存资料来看则是源自中原汉代旗帜的造型[3];并且其延长的腿部和身体也是受到了中原风格的影响。关于这类飞天的图式中没有出现云纹,是因为“牙旗形飘带、腰部弯曲式”飞天出现在北朝早期的洞窟中,此时莫高窟主要还是受到西域风格的影响,中原文化的影响程度不深,云纹便未出现。并且,云纹一般与变化生组合,出现在中国式飞天的图式中。所以,从来源来看,西域风格对此类飞天图式的影响较大。

魏晋以来,流行起所谓“魏晋风度”的审美情趣,人们对于清瘦、苗条之美有着特别的偏爱。在绘画界就流行起表现人的清瘦样子,称作“秀骨清像”。而此类人物穿着较多,衣着繁复,衣饰则被称为“褒衣博带”。如顾恺之《洛神赋图》中所描绘的洛神、仙女,面形瘦削、体态苗条,衣着繁复,巾带飘飘。随着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进,作为中原文化最高代表的南朝文化对莫高窟的影响也日益加深。魏宗室元荣出任瓜州刺史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批中原南朝的工匠[4],莫高窟也开始出现了南朝式“秀骨清像”“褒衣博带”的“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不过,早期的佛教并非完全植入,而是依附道教[5]。在江苏丹阳吴家村、建山金家村出土的南朝大墓中,有砖印壁画《羽人戏龙图》《羽人戏虎图》等,在龙、虎的上方,分别绘有飞翔的仙人。这些南朝仙人均面形清瘦、身着宽袍大袖,腹部凸出,飘带迎风飘展为莲花形,或手持香炉,或吹笙而行(如图十二),与莫高窟“莲花形飘带、膝部弯曲式”飞天的典型特征较为相似。在此类飞天的图式中也出现佛教飞天与道教羽人共存一窟的现象。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这类飞天的源流。

公元581年,隋文帝建立了隋朝,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南北朝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国家的统一使南北方的宗教、文化也呈统一的趋势。敦煌艺术也不再是一种边缘地区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它实际代表了那一时代的中国文化特征。而“圆弧形飘带、膝部弯曲式”飞天就是南朝“莲花形飘带、腹部凸出式”飞天的进一步本土化、中国化。不过,作为飞天飘带基本流行样式的“圆弧形飘带”,早在印度阿旃陀第17窟所绘的一组天人中,就已经有所表现(如图九)。至于“流线形飘带、胸腹部弯曲式”飞天的来源,则是在中原与西域飞天二者融合的基础上,综合了唐朝“以胖为美”的审美倾向、“自由、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以及“吴带当风”造型样式的影响后,所创造出的具有民族特点、时代风格的新图式。此时的飞天身体姿态灵活多变,自由随性,出现了多为俯冲而下、胸腹部弯曲式。飘带加长,呈现流线形,灵动而优美。本土化、民族化的特征在此类型的飞天图式中一览无余。从北魏至唐,莫高窟飞天图式最终完成了女性化、中国化以及较为规范的程式化进程。唐以后,莫高窟壁画飞天图式延续着唐代形成的范式,并渐趋衰落。

参考文献

[1]吉村怜.天人诞生图研究:东西佛教美术史论文集[M].卞立强,赵琼,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

[2]郑汝中,台建群.敦煌石窟全集(15):飞天画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7.

[3]扬之水.幡与牙旗[J].中国历史文物,2002(1):16-27.

[4]赵声良.飞天艺术[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7.

上一篇:高校外语教学下一篇:心理生理学教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