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损伤

2024-10-03

足部损伤(精选3篇)

足部损伤 篇1

军事训练是每个军人的必修项目, 训练主要包括列队训练、体能训练、轻武器训练, 每天军人训练的时间大约为6h, 这些高强度的训练内容必然会导致一定的损伤。有关军事训练伤方面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显示:我军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在48%~51%[1]之间, 与外军报道的50%[2]基本一致, 其共同点是以下肢运动损伤为主, 主要集中在膝、小腿及足踝。

负重越野训练是军事体能训练的一种, 5km负重越野跑可以增强士兵的心肺耐力, 但也是造成军事训练损伤最多的训练项目之一[3]。损伤不仅会影响到军人的身心健康, 而且会影响正常的军事训练及演习, 从而影响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1 负重越野训练的含义

所谓负重越野是指每位训练者需自己背负不低于30kg (女子为20kg) 的背囊, 在海拔不低于2km的小路、山脊行走或慢跑, 频率为每周1~2次, 新兵训练甚至更为频繁。它不仅能发展学员身体机能、提高长途奔袭和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快速运动能力, 同时能培养勇敢、坚强的意志品质[4]。

2 足部损伤产生的原因

2.1 运动时间长、距离长

负重越野导致足部损伤的第一个原因, 是运动时间长、距离长。一般认为, 军事训练强度越大, 行军时间越长, 损伤的发生率越高[5]。越野跑要求训练者在一定时间内表现出最大的速度和力量。常规训练中的5km越野跑, 平均每只脚要撞击地面3125~3200 次左右, 下肢各运动器官尤其是足部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不断地工作, 这就很容易造成足部的疲劳性骨折等损伤[6]。

2.2 负重量大

足部损伤的第二个原因是负重量大。研究表明, 人体如若背负重物过重或长时间承担重量, 则容易导致一系列的损伤问题。相关医学调查研究已经证明[7,8,9], 在负重条件下长时间的行走, 容易导致脚起水泡、应力性骨折、下肢关节疼痛和背部肌肉拉伤等损伤。

Menz等认为[10], 由于背部的负重载荷, 导致人体总重心位置以及总重量都发生了变化, 因此, 人体必须改变行走的步态以保持平衡, 适应载荷的施加, 这就会使训练者的跑步动作失调变形, 足部不能很好地发挥缓冲作用, 最终引起损伤。

2.3 训练环境恶劣

负重越野导致足部损伤的第三个原因是环境因素。负重越野训练一般是在山路上进行, 路面高低不平, 并且有石子、沙粒等杂物, 这些都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训练者足部损伤。

除此之外, 还有很多外界因素可以导致负重越野时的足部损伤, 如训练者的身体素质、心理因素、跑步姿势, 还有季节气候、训练安排等。

3 足部损伤的几种类型

足部损伤分为急性损伤和疲劳性损伤, 平时军事训练中发生疲劳性损伤的情况远多于其他急性损伤, 一般多出现在负重行军、长距离跑等耐力性体能训练中。疲劳性损伤也称过度使用性损伤, 是反复进行某一项运动或长期从事某一项工作而发生的积累性损伤[11]。5km负重越野的机制是短期内大频率、大运动量的简单重复性运动[12], 易引起受力部位的累计应力增加和生物力学改变, 以致发生劳损。

3.1 跟骨痛

无负重正常跑步时前脚掌先着地, 缓冲过渡到全脚掌, 然后以前脚掌蹬离地面。但从5km越野跑步着地动作可以发现, 大部分士兵全脚掌同时着地, 部分士兵后脚跟先着地, 且随着负重重量的增加、跑速的下降, 后脚跟着地的情况越来越多[13]。前脚掌先着地的意义在于充分利用足弓和踝关节的缓冲, 将落地时对人体的冲击力降到最低。相反, 如果后脚跟先着地, 人体落地后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后跟相关结构, 就不能利用足弓的缓冲作用, 踝关节的缓冲作用也大大降低, 反复长时间作用会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及跟骨内压改变, 形成跟骨痛。

王向前等[13]从南京军区随机抽查了426名军人, 全部为男性, 年龄在18~29岁之间, 结果表明:在5km训练下肢损伤中, 跟骨痛的发生率最高, 达到39.4%。

3.2 前脚掌痛

前脚掌痛一般是指前足横弓劳损或跖神经受压或刺激而引起的前足跖骨干及跖骨头跖面 (即前足底部) 的疼痛, 通常是由于过度受压或劳损引起的, 有一个或多个跖骨端会变得疼痛或发炎。在5km越野训练下肢损伤中, 前脚掌痛的发生率高达29.1%[13]。

前脚掌痛这种常见的足病状况是长期的、慢性的、严重的疼痛, 常发生在跑步的后蹬阶段, 疼痛最严重的部位是第三和第四跖趾关节, 有时也会扩展到邻近其它部位。

跖骨痛往往是由于穿鞋太紧, 导致跖骨部位过度受压, 从而引起跖骨疼痛。脚趾部位太窄的鞋, 使得跖骨头部位被迫处于一个十分狭窄的空间内, 影响正常走路, 也会引起足前部的极度不适。另外, 长时间站立或者负重, 损伤了跖骨头下面的脂肪垫, 造成跖骨头部位对疼痛更加敏感。

3.3 跖骨骨折

在超负荷的正步、跑步中, 亦可发生跖骨的应力性骨折[14]。应力性骨折亦称疲劳性骨折。指的是外界负荷重复、持续作用于承重骨骼的特定部位, 使被作用的骨骼结构与外来应力不相适应, 骨皮质细胞出现轻度损伤, 在未获得修复时又承受力的作用, 逐步使骨损伤加重, 并波及附着的肌肉, 造成疼痛与肿胀, 最终导致骨折;或在突发性超限度用力情况下, 使已受损的骨结构加重损伤而导致骨折。下肢应力性骨折以行军性跖骨骨折多见, 亦可波及胫骨[15]。

张磊等随机抽取某军校512名2005~2007年地方入伍新学员, 调查其军训期间的训练损伤, 结果发现5km越野跑易造成第二跖骨骨折[16]。

3.4 跟后滑囊炎

滑囊是结缔组织中的囊状间隙, 是由内皮细胞组成的封闭性囊, 内壁为滑膜, 有少许滑液, 少数与关节相通, 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皮肤之间。凡摩擦力或压力较大的地方, 都可有滑囊存在, 其作用主要是有利于滑动, 从而减轻或避免关节附近的骨隆突和软组织间的摩擦和压迫。跟后滑囊结构如图1所示。

负重越野引起的跟后滑囊炎是关节屈、伸、外展、外旋等动作过度, 经反复、长期、持续的摩擦和压迫, 使跟骨后滑囊劳损产生炎症。另外, 鞋子过紧, 跟骨结节过于向后隆凸而受到刺激, 或跑跳等过度提踵, 也可引起跟后滑囊炎。

1998年2月至2003年4月, 某部队医院共收治因军事训练致创伤性滑囊炎38例[17], 跟后滑囊炎3例。跟后滑囊炎表现为局限性隆起, 跟部疼痛、肿胀, 行走时疼痛加重。

3.5 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 主要原因是足底肌肉受到外力冲击或长时间走路, 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筋膜发炎, 表现为局部疼痛。负重越野这种连续高强度的行军, 使足底筋膜过度牵拉、充血、水肿、呈炎性变化。

某部在2010年冬季适应性长途负重行军训练中, 出现6例足底筋膜炎[18]。表现为足底肿胀疼痛, 走路时疼痛加重, 晨起下床第一步最为明显。在足底近足跟处, 用力按压、被动地往上牵拉脚趾, 或用脚尖站立, 都会引起足跟疼痛。越野时间过长、体重过大、先天足弓异常等, 都是导致足底筋膜炎的诱因。另外, 鞋跟太硬造成对足跟压迫, 也会加重足底损伤, 引起足底筋膜炎。

3.6 跟腱损伤

跟腱损伤通常都是累积性的, 大部分跟腱损伤以跟腱炎形式存在, 急性意外伤的后果便是跟腱断裂。跟腱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肌腱, 长约15cm, 起于小腿中部, 由上向下逐渐增厚变窄, 在踝的后部最窄, 但较厚, 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下半部。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 防止身体前倾, 同时对负重、奔跑及跳跃起重要作用。训练时间和负荷对跟腱的生物力学性能都有影响, 其中训练负荷的影响更为明显, 短时间内高强度训练可迅速提高肌腱的抗拉伸性能, 但如果不给予其足够的缓冲时间, 则跟腱的生物力学性能不但不能提高, 反而会下降。

解放军515医院骨科自2003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了16例因军事训练导致跟腱断裂的战士及干部, 均属跟腱撕裂型, 其机制为运动时, 跟腱处于紧张状态, 受到垂直方向的暴力打击, 或由于肌肉突然猛烈收缩所致[19]。如跟腱有慢性炎症、营养不良致退行性病变和跟腱钙化等病理基础, 则更易发生跟腱损伤[20]。

4 足部损伤预防方法

负重越野导致的足部损伤不仅对士兵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也消减了其战斗力, 所以预防这种足部损伤应该成为军事训练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具体预防方法有:

(1) 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对于新战士, 由于一般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和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相对较差, 容易在负重越野等高强度训练中引发不必要的损伤, 所以要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 避免带伤、带病训练。

(2) 提高鞋本身的防伤性能是预防足部损伤的重要措施之一。外军曾报道由于作训鞋的改进, 使损伤率减少了38%[21]。另外, 鞋底在内侧腰窝处垫高7~10mm, 以增强足纵弓支撑力, 缓解跖腱膜牵引力, 同时将鞋改制成柔软耐穿、有抗冲击的弹性大底与内底结构 (包括后跟部分) 的作训鞋, 对预防足部及跟部的损伤也可起到重要作用[22]。

(3) 训练后可组织士兵做一些足部恢复的常规训练。比如适当的按摩、冰敷等一些物理治疗方法, 确保足部伤痛在下一次训练前得到完全缓解。

5 结语

负重越野训练这项高强度的军事训练会长期作为军事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项目, 虽然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士兵的耐力, 但所造成的损伤不容忽视, 尤其是足部损伤, 因为足部是训练走、跑、跳等所有活动的基础, 如果人体足部发生病痛, 直接影响士兵的战斗力。所以, 负重越野导致的足部损伤应得到高度重视, 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

摘要:针对高强度负重越野训练很容易造成足部损伤, 包括前脚掌痛、跟骨痛、足底筋膜炎、跟腱损伤等症状, 探讨了引起这些足部损伤的原因, 提出相关建议, 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足部损伤。

关键词:负重越野,足部,损伤,预防

篮球运动中足部损伤的原因及预防 篇2

对足部构造与运动损伤的医学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足部的损伤主要包括踝部损伤、足部的腱鞘炎、前脚的疼痛、足跟的疼痛、足弓的疼痛、足底筋膜炎。

对相关文献及综合数据统计中发现,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足部的损伤出现最多的是踝关节的损伤, 其次是足底筋膜炎、足跟疼痛, 其他的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很少发生。而踝关节损伤中经常发生的是外侧副韧带损伤, 约占50%, 内侧副韧带损伤约占20%, 踝骨骨折约占2%。足部损伤原因分析:

1.1 场上激烈的对抗

在篮球运动场上, 无论是学生业余活动或者学生之间的比赛甚至CBA、NBA的比赛, 大家都愿意赢, 不管是在速度还是力量上, 大家都发挥出自己所有的能力, 这就导致运动场上激烈的对抗, 双方互不相让, 有有几乎是在同等的体格条件下对抗, 在这样的环境下, 稍微一瞬间的不小心碰撞、摔等倒极容易发生严重的运动损伤。

1.2 不充分的准备活动

据相关资料研究发现, 由不充分的准备活动导致的运动损伤情况在相关原因中是居前列的。准备活动做的不到位, 身体的相关系统功能还未完全放开, 就立即进入紧张激烈的“作战”状态。在肌肉的收缩、韧带的伸展都还为进入到最佳的水平时, 运动活动中对于来自外界的攻击都不能给予适合的抵抗, 这样就容易导致伤害事故的产生, 让肌肉、关节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拉伤、扭伤。

1.3 场地设备的不完善

运动场地上出现场地不平整, 存在一些小石头或者其他杂物, 或者场地太过光滑、坚硬, 运动者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摔倒的情况, 这也是运动损伤发生的一个原因。另外场地的篮球架在安放时不稳固, 器械表面因为维护方面不好出现生锈、粗糙或者有一定的裂痕, 这容易造成在篮球运动过程中发生运动损伤。

1.4 技术动作不规范

因为技术动作方面如滑步、跳起后落地等动作的不到位, 这就没有顺应人体结构的特点、身体内部各系统的运动规律以及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力学原理, 这样就容易导致身体内部系统的损伤。所以在激烈的运动过程中, 一个不规范的运动动作, 就容易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

1.5 他人的违规动作

在运动的过程中, 当大家注意力都很集中到篮球的时候, 别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违规动作直接给你的身体某个部位来个撞击。因为这时你是无防备的, 所以对于突如其来的违规动作, 身体本能的反应也不能及时抵抗, 就直接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

1.6 疲劳性的运动

由于准备活动的过长时间、准备活动量过大、运动训练时间过久、身体状态不好、身心疲惫等, 这时运动量远远大于自身应有的负担量, 容易出现运动性疲劳。如继续运动就容易引起各种此时运动者容易出现思想、注意力不集中、运动能力下降、肌肉力量减弱、身体自调性减差的情况, 就容易让相关内部组织出现异常的情况。

1.7 心理状态不好

不管是平时的课余活动或者正式的比赛, 取胜的急躁心理、低落的心情、不高的积极性、胆怯的心理等就直接引起自身的紧张, 致使不能按照常规的节奏运动, 这样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失常而发生相关的运动损伤。

2 足部损伤的预防

2.1 加强身体的各部位尤其易伤部位的锻炼

身体是一切运动的保证, 好的身体是运动中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上肢、下肢、腰腹部的力量是一定要有。因此我们要从锻炼身体开始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身体机能、身体力量, 这样才对抗中才能更好地展现自我, 也才能更好的运动损伤。

2.1.1 加强上肢力量的锻炼

首先平时多做投篮练习, 给自己一个标准, 每天投篮100个, 我们不像科比以前训练给自己10000个标准, 我们每天练习100个, 当感觉到100个轻而易举时, 我们自己给自己增加数量;其次我们依靠哑铃锻炼上肢力量, 每天给自己规定一定的数量;再次我们在引体向上、俯卧撑、双杠臂屈伸等项目中给自己一定的任务。

2.1.2 加强腰背、腹肌力量的锻炼

可以多做腰部前屈后伸、腰部回旋、下俯腰、侧俯腰、下腰、甩腰、握棍转腰等的练习, 同时在练习腰背、腹肌力量时, 可以借助其他的外部器具如皮条、大弹簧、滑轮等, 这样更能使腰背、腹肌锻炼得更好。

2.1.3 加强下肢力量的锻炼

首先一定要坚持跑步;其次可以借助做杠铃负重深蹲;最后多跳, 包括收腹跳、蛙跳, 坡度冲刺、跳梯子、单腿站立、原地上下蹲等方面的练习。

2.1.4 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

在我们容易受伤的膝部、足部, 我们在膝部方面可以加强半蹲起运动、绕膝运动、弓步压腿运动、前后左右白腿运动, 也可以借助外界的辅助工具做扶杆深蹲、蹬腿、挑腿等运动的练习, 同时也应加强柔韧性练习。

2.2 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充分的准备活动能够能够让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以及内脏器官的机能状况得到有力的提高, 使它们更快地进入肌肉活动所要求达到的水平, 同时还可以加速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 直接导致体温升高, 从而减少肌肉的粘滞性, 也减弱肌肉收缩时的阻力。最后, 因为体内温度的迅速升高, 肌肉、肌腱、韧带的弹性及伸展性亦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直接防止身体相关部位在剧烈运动时发生撕裂、扭伤、拉伤等损伤。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做好准备活动。

2.3 加强对运动场地及相关设施的检查与维护

负责此任务的工作人员应加强运动场地及相关体育设施的日常检查与日常保养, 每月定日定时不定期的开展检查, 同时分周期如周、月、季度、年度开展对其检查与保养, 确保相关设施是安全无误的;同时对于一些有安全隐患的器材设施要及时地停用及维修, 并及时更换安全的运动设施, 确保运动场地及相关设施不会对人身造成损害, 没有什么危险因素。

2.4 学习并训练正确的技术动作

在篮球运动过程中, 正确的篮球技术能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篮球基本技术的规范性, 对问题较大的技术动作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

2.5 运动过程中学会保护自己

在篮球运动中的自我保护主要包括别人抢篮板时踩到脚的自我保护、急速变向或者急速停止的自我保护、投篮落地时自我保护等。积极的自我保护能有有效预防篮球运动损伤的发生。

2.6 尽量不在过度疲劳状态下从事篮球运动

不管在训练、业余活动或者比赛时, 掌握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要做到适度, 给自己身体留下剩余的能量与力气, 不能因为一时的喜欢、兴奋而忘记时间, 忘记自己的身体承受力而超过自己身体运动器官所承担的空间。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以循序渐进为自己的方式, 科学地参加运动, 这样一步一步提高自己的锻炼水平。

2.7 运动前调整好自己的心理

在上场前做自我调节, 如放松肌肉、深呼吸、给自己一个笑脸, 在心理方面积极地暗示自己, 做到不急躁、不急于求成、不紧张、心情愉悦、平常心等, 以最好的状态展现自己。

2.8做好体格检查

定期开展体格检查, 对自身医务方面的监督要做到位, 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了如指掌, 对易伤部位有所了解, 在参加运动时避免不合适自己的体育项目, 在参加篮球运动时也要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适时适量参加, 保护自己的身体。

参考文献

[1]郑宏伟.运动损伤与功能恢复[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2]陈全, 牛鲁.如何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3) .

[3]邱玉琴.大学生篮球运动的损伤成因与防范对策[J].教育教学刊, 2012 (10) .

足部损伤 篇3

关键词:128层螺旋CT,CT线片,足部骨关节损伤,三维重建技术

在所有的足部骨关节损伤当中, 足部错位与足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外伤类型。传统对足部骨关节损伤的诊断依据为X线平片分析结果[1,2], 然而由于足部骨组织结构较为特殊, 其多单元骨结构往往因为外伤积累而产生变化, 对于分辨率偏低的X线而言分析难度较高, 使得病变的诊断工作难以实现精确化、准确化[3]。自128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诞生后, 其特有的直观、立体的展示形式不仅将足部的每一个病变部位清楚表达出来, 且能够以任意视角进行观察, 极大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该研究以该院2012年8月—2013年5月足部骨关节损伤病患为例, 分析128层螺旋CT与X线片对诊断足部骨关节损伤的参考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足部骨关节损伤病患46例作为分析对象, 男性34例, 女性12例, 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 (36.87±11.52) 岁;其中机械损伤5例, 高处坠落跌伤14例, 交通事故受伤27例。所有病患均给予手术治疗。

1.2 方法

46例足部骨关节损伤病患术前均行128层螺旋CT三维影像检查及X线片检查。

①X线片检查。首先对46例病患实行常规患足正侧位X线片, 之后由放射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对阅片进行分析, 修订初始手术方案, 而后对病患患足实行128层螺旋扫描三维重建, 再行临床诊断过后, 结合CT结果拟定最终手术方案。

②128层螺旋CT三维影像检查。采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S128层全身螺旋CT机。具体实施方式:首先使病患仰卧于检查床上, 而后取定位平片, 120 Kv, 4 mm间隔, 100 m AS进行螺旋扫描, 扫描用时约为15 s;对于部分病患则采取靶扫描, 使用FOV 250 mm。运用骨算法对骨骼图像进行重建, 间隔0.4 mm, 层厚0.6 mm, 使用Synco CT Workplacc工作站将重建后的骨骼图像进行多个平面的三维重建, 并且以图像为中心进行多个角度的旋转, 以获取不同角度的兴趣区图像。

1.3 观察指标

以手术实际情况作为最终诊断标准, 分别从诊断准确率及手术参考性两个方面对128层螺旋CT及X线片进行分析记录, 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区别[4]。诊断正确率= (确诊例/总例数) ×100%。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5,6,7,8], 计数资料使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经由X线片, 46例足部骨关节损伤病患中, 确切诊断38例, 无法明确诊断骨折情况5例, 无法明确诊断错位情况2例, 出现误诊1例;通过行128层螺旋CT检查, 病患骨折、错位及误诊等问题均得到明确, 且经由手术证明无误。对比两者诊断结果, 128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为100.0%, X线片诊断正确率82.6%, 128层螺旋CT诊断正确率显著优于X线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此外, 根据128层螺旋CT检查, 46例足部骨关节损伤病患中12例更改了原本经由X线片修订的的手术方案, 其中7例骨折及错位更改手术入路, 5例更改固定方式。该12例病患在总例数中占比例26.08%, 与X线片所占比例, 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据相关报道所述, 128层螺旋CT检查具有图像清晰高、扫描快、范围大及低幅射等优势, 可完成双倍采样并获128层图像数据, 显著提高诊疗率[9]。该研究中, 46例病患经X线片检查, 确诊38例, 无法明确诊断7例, 误诊1例;经128层螺旋CT检查, 未明确诊断及误诊病例均得到确认与纠正, 其中12例更改了先前由X线片修订的手术方案, 5例更改固定方式, 7例更改手术入路, 在总例数中占比例的26.08%, 对比X线片, 128层螺旋CT检查更具优势 (P<0.05) ;且其最短扫描时间为0.30 s, 动态扫描范围最大达27 cm, 显著提高检查效率, 与报道相符[11]。值得一提的是, 通过采取128层螺旋CT中的三维重建技术, 可方便快捷地查看病患足部图像, 图像将清楚显示足部骨单元结构是否存在骨折、骨折碎片中, 足部错位及程度, 足部骨骼外观变化等情况, 既可协助医师以此作出明确诊断, 又能为手术方案的拟定提供可靠有效的参考数据, 帮助手术顺利进行[10,11,12]。128层螺旋CT的运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 也改进了治疗效果, 使手术成功率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郭祥, 舒钧.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云南医药, 2011, 32 (1) :112-116.

[2]洪敏昌, 张文英, 周应平.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1, 12 (2) :102-106.

[3]曾鸣, 李宣华.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对诊断细微骨折临床应用价值[J].江西医药, 2012, 47 (3) :265-266.

[4]徐跃, 陈怀祥, 廖乙铭, 等.128层螺旋CT在四肢创伤中的应用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 (5) :680-681+685.

[5]罗长青, 付斌彬, 曹在民, 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肘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 2012, 21 (4) :454+461.

[6]孟凡坤, 王翠霞, 周菲, 等.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创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评价[J].吉林医学, 2011, 32 (13) :2623-2624.

[7]徐伟, 周庭永, 钱学华, 等.数字医学在膝关节三维重建中的应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1, 36 (1) :72-75.

[8]高海燕, 李斌, 李素霞.64排CT三维重建在骨关节损伤后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6) :1686.

[9]王辉.CT三维重建对骨关节创伤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 2012, 22 (4) :620-621.

[10]倪建, 姚世文.16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20 (7) :871

[11]徐振华, 申光武, 袁防震.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骨关节创伤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 21 (3) :406-408.

上一篇: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下一篇:运用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