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退出(精选12篇)
投资退出 篇1
1概述
创业投资的商业本质在于追求投资报酬最大化, 而投资退出则是完成最后资本回收的“惊险的一跳”。之所以“惊险”, 是因为创业投资退出存在无法退出的风险。就公开资本市场退出方式而言, 创业资本退出可能面临风险。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看, 创业投资退出的风险因素来源于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的不匹配, 制度环境与市场环境交互作用加大了创业投资退出风险 (李万寿, 2006) 。在给定上述退出风险的情况下, 如何慎重选择最优的退出方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基于此, 本文从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研究出发, 结合实务操作经验总结各类退出渠道及其相对优势。特别地, 本文将介绍公认的最优退出渠道IPO, 并对其退出决策进行建模分析。
2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研究综述
2.1国外研究综述2000年以后, 随着泡沫破灭、市场制度的完善以及监管的到位, 对创业投资的研究重心开始由宏观政策扶植转移到创业投资企业的微观制度运行效率方面, 包括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研究。Giot&Schwienbacher (2006) 检验了美国6000家创业企业超过20000轮的创业投资数据, 以竞争风险模型 (Competing Risks Model) 同时分析公开上市、股权转让以及清算三种退出方式与退出时机。结果表明, IPO的退出时机较股权转具有明显的时变性 (Time-varying) 。Cumming (2008) 收集了欧洲创业投资的数据, 考察了创业投资合约与退出方式的关系。研究结论与Hellmann (2006) 相近, 更强的事先约束合约会使创业企业增大以收购方式退出的可能性, 而降低公开上市或注销的几率, 并且这个结果是稳健的, 等等。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学者们基本认同IPO是创业投资最优的退出渠道。Jeng&Wells (2000) 通过对21个国家横截面数据的分析研究了创业投资的决定因素。结果显示, IPO市场是影响创业投资的最主要因素。Cumming&Maclntosh (2003) 通过实证检验发现, 高价值创业企业倾向于通过公开上市退出, 而低价值创业企业倾向于以注销退出。许多研究都注意到了声誉对IPO退出渠道的影响。Megginson&Weiss (1991) 对创业资本家在创业资本退出渠道中扮演的信号作用进行了研究, 基于1983到1987年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 IPO过程中创业资本家通过其融资资本与声誉资本传递质量信号, 进而提高成功率。
2.2国内研究综述尽管我国创业投资起步较晚, 但国内的学者立足于发达国家的运作经验, 较早就注意到了退出渠道对创业投资的重要性。张小蒂 (1999) 借鉴了美国创业投资的成功经验, 归结起来主要是投资者的多元化、创业投资的制度安排有利于投资风险的控制、创业投资的退出渠道通畅。孙少青 (2002) 从反面例证了退出渠道之于创业投资的重要作用。作者基于不同国家发展创业投资行业的国际经验比较, 分析了德国和日本的创业投资行业发展较美国和英国落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认为, 发达的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是建立发达的创业投资行业的前提条件, 因为完善的退出机制及通畅的退出渠道是建立发达的创业投资行业的基础。英国的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非常发达, 相应英国的创业投资行业也相当发达, 尽管其创业资本投资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不像美国那么高, 但也明显地高于德国。而日本的情况类似德国, 股票市场和并购市场很不发达, 相应地其创业投资行业也远远落后于美国和英国。
2.3创业投资退出渠道小结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关于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 (Cumming&Maclntosh, 2003;Giot&Schwienbacher, 2006;Cumming, 2008;王芳, 2001;徐祥柱, 2002) 以及我国1999年发布的《关于建立风险投资机制若干意见的通知》, 本文认为创业投资从创业企业退出的具体途径主要有下列五种。
2.3.1 IPO或者说上市。在创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至符合公开上市条件后, 创业投资企业会尽量使其上市, 向公众发行普通股股票, 这就是“首次公开发售”。对于创业投资者和创业投资企业来说, IPO通常是最理想的退出方式, 但创业投资经验表明, 创业投资企业所投资的企业中, 只有少数企业能够成功上市并获取巨额利润, 大约有1/3的创业企业是亏损甚至无法回收投资的, 而另外1/3只能回收投资额。因此资本市场IPO确为创业投资企业获利的最重要渠道。但高新技术企业通常有产业变化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短等特点, 因而往往无法达到主板市场上市标准。基于此, 成立一个进入门槛较低的交易市场 (第二板或创业板) 以满足创业企业投融资需求成为一种必要措施。除了公开市场外, 也有买卖双方自行或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交易的场外市场, 创业企业通过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来满足其投资策略与营运融资需求。总而言之, 健全的资本市场是创业投资企业回收资本、获得投资回报的最重要退出渠道。
2.3.2股权转让及企业并购。以股权转让的方式退出创业企业, 在使用频率上是仅次于IPO的重要退出渠道。实务运作中, 股权转让最常见的形态是被其他公司兼并或收购, 即企业并购 (Merger&Acquisition, MA) 。参与并购创业企业的买主主要有:进行策略投资布局的大公司、进行规模扩张或寻求新的成长机会的公司等。其对价可能为现金、股票交换或二者混合, 交易价格可能是盈利也可能亏损, 其获利程度通常不如IPO, 而创业企业及其经营团队也很可能丧失其独立性乃至对企业的控制权。但相对而言, 企业并购有如下优点: (1) 不必受IPO种种条件的限制, 可选用灵活多样的并购方式; (2) 对创业企业而言, 与大公司合作, 不仅能为其继续发展取得所需资金, 还可以分享大公司的技术、设备和营销渠道等好处; (3) 对并购方而言, 可以快速有效控制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取得完整的技术团队、直接扩展客户关系、扩大生产规模与市场占有率, 更可以收编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公司并购之外, 股权转让的其他可能对象也包括一般投资人及其他创业投资企业。特别地, 当企业所有者与管理层团队理念不同, 或者企业所有者有意退出投资时, 管理层团队也可能进行管理并购 (Management-Buy-Out, MBO) 。
表1展示了我国2006~2010年股权转让方式退出中股权转让对象明细情况。需要指出的是, 本表中的原股东回购即为下文将提及的股权回购方式, 出于数据的系统性考虑, 此处一并列示。不难看到, 原股东回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甚至在2009年一度达到62.28%, 但MBO所占比例则呈现出下降趋势, 2010年已经不到5%。
2.3.3股权回购。股权回购即创业投资企业在与创业企业签订投资协议书时, 加入回购协议或条款, 由创业企业在一定条件下, 依法回购创业投资企业所持有的股权。一方面, 对创业企业家及其经营团队而言, 当创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资产规模、产品销路、品牌信誉都逐渐优化, 这时企业或经营团队有可能希望由自己控制这个企业, 而不再受制于创业投资企业。另一方面, 对创业投资企业而言, 为了防止由于创业企业后续发展乏力导致投资被套牢, 也有动机事先签订强制性回购条款和确定股权价值的计算方法, 以便在其他退出方式受阻时, 仍能取回全部或部分投资。一般而言, 只有在创业企业营运绩效不如预期时才会执行股权回购。这由表1可以看到, 受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 2009年的股权回购比率显著上升。由此可见, 股权回购是一种备用的退出方法, 只有在创业企业发展不甚理想时才会运用。事实上, 它更像一个对创业投资企业的预防保护措施, 例如优先股的强制购回权, 或普通股的卖方选择权。在创业企业、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企业的利益趋于一致的情况下, 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风险将择以公开上市方式退出。而股权转让, 特别是出售给资力雄厚的大企业也是一种成功的退出途径。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部分退出的必要补充。而股份回购和清算退出往往是创业投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其作用是让创业投资代理人把风险锁定在其预设的范围之内。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应该建立起灵活的创业资本退出体系, 使得创业投资代理人可根据创业资本的运营和市场情况进行抉择。会降低而创业企业的成功机率也会相应提高。
2.3.4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创业企业的技术、商标、品牌均为其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当这些无形资产受到侵犯时, 创业企业有权请求损害赔偿。更进一步, 企业也可以就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处分, 以换取对价收益。由此, 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也是创业投资成功运行的基本保障之一。美国创业投资退出方式有很大的比例是经由并购、企业回购或技术转让的方式来完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美国产权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市场比较成熟。
2.3.5破产清算。当创业企业发展状况不好而难以挽回时, 宣告企业破产并进行清算是控制风险和减少损失的最优选择。破产清算不仅可以通过法律手段了结债权债务关系, 还有可能收回一部分投资。这种方式是必要的, 因为被套牢在不良企业中的资本不具备增值能力, 这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 还不如收回部分资本, 再投入其他的投资项目。从税收筹划角度看, 这种损失还可以构成创业投资企业或创业投资投资者抵减所得税项目。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制度安排促使创业投资代理人用脚投票, 摒弃不良创业企业, 从而营造竞争性的市场氛围。以上五种退出方式是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共同构成了创业投资的退出体系。接受创业资本的创业企业由于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的差异, 会选择不同的退出方式, 一般来说, 创业企业经营成功且证券市场活跃时通常会选择以公开上市方式退出。而股权转让, 特别是出售给资力雄厚的大企业也是一种成功的退出途径。产权及技术交易市场是创业投资部分退出的必要补充。而股份回购和清算退出往往是创业投资代理人为了避免损失, 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其作用是让创业投资代理人把风险锁定在其预设的范围之内。成熟的创业投资市场应该建立起灵活的创业资本退出体系, 使得创业投资代理人可根据创业资本的运营和市场情况进行抉择。
2004年5月, 证监会同意深交所设立中小板作为创业板的过渡, 此举具有重要的意义 (Bruton&Yeh, 2007) 。2005年6月, 中小板第50只股票上市, 此后由于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沪深股市停发新股。2007年6月, 创业板框架初定。2009年3月31日, 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同年10月30日, 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
数据来源:2011中国风险投资年鉴。
表2列示了我国在2006至2010年间具有创业投资背景的企业的IPO个数。可以看到, 受金融危机影响, 2008年的创业投资IPO骤跌, 但创业板设立当年IPO个数、融资额就显示出回升态势。特别地, 2010的IPO个数较2009年增加了251个, 增加了380.30%, 融资总额更有595.34%的增幅, 平均融资额增长了44.70%。可见, 创业板对创业投资退出的影响效果“立竿见影”。
3创业投资IPO退出决策分析
3.1完全信息下的最优契约假设诸多风险中性的创业投资代理人投资的创业企业可能有两种类型:高质量 (H) 和低质量 (L) , 相对应的创业投资代理人分别记为VCH和VCL, 高质量创业企业的收益为πH, 低质量的收益为πL, πL<πH。假设创业资本的退出时期有两种:或于T=1期在企业IPO时立刻退出, 或于T=2期在企业IPO过一段时间后某个时期退出。由于创业投资代理人和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信息的掌握程度不同, 创业企业家作为内部人于T=1期便知道创业企业的类型, 而创业投资者作为外部人在T=1期尚不了解类型, 但知道企业是H的概率为α。T=2期, 由于创业投资者对创业企业有一定的了解, 创业投资代理人和创业投资者之间的信息非对称程度减弱, 此时创业企业会以其真实价值退出。假设同一个创业企业在IPO时期 (T=1) 与续发行时期 (T=2) 之间收益的贴现因子为β (0<β<1) , β越小, 说明创业资本更看重T=1期的收益, 而β越大, 说明创业投资代理人更偏好风险资本的流动。由于风险企业的退出时期只有两种选择, 所以, 创业资本的退出控制策略有四种可能情形:
(1) 两种类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代理人都选择在T=1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
(2) VCL选择在T=1期退出, 而VCH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分别为:
(3) VCH选择在T=1期退出, 而VCL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分别为:
(4) 两种类型企业的创业投资代理人都选择在T=2期退出, 则企业收益:
由于T=2期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弱, 故L企业出于投资报酬最大化考虑不会推迟到T=2期才退出, 而是在T=1期就退出。因此, (3) 和 (4) 情形不会发生, 而 (1) 为混同均衡情形, 该均衡存在的条件是απH+ (1-α) πL>βπH, 即:
上述 (2) 为分离均衡情形, 该均衡存在条件为:
即:
其中, βP表示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的临界值。
那么, 在分离均衡条件下, 低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选择在IPO时期 (T=1) 退出, 而高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选择在增发时期 (T=2) 退出;在混同均衡条件下, 高质量与低质量创业企业的创业资本同时在IPO时期 (T=1) 退出, 且高质量创业企业的出现概率α越大, 两种企业的质量差别和贴现因子β越小, 此时低质量企业通过“搭便车”行为获取的超额收益也就越低, T=1期市场也就更容易形成混同均衡。换言之, 此时创业资本越容易较早退出。
3.2无限期重复声誉博弈在上述两种均衡条件下, 高质量创业企业所承载的创业资本在混同均衡退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损失 (1-α) (πH-πL) , 但通过创业投资代理人重复博弈建立的声誉机制可以弥补这部分损失。
创业投资代理人在资本市场上多次实现创业资本退出, 则创业投资代理人的IPO能力是可以甄别的, 从而建立起声誉。这种声誉则可以作为信号, 减轻信息不对称, 使外部的创业投资者更快信任创业投资代理人 (Nahata, 2008;仲锐敏, 2011) , 以便于其较快筹集到新资本、实现资金的增值。显然, VCH极力建立自己的声誉, 但对于VCL, 是选择在IPO市场建立声誉, 还是“搭便车”选择欺骗, 这取决于建立声誉和实施欺骗各自带来的收益间的权衡。假设δ (δ>β) 表示创业投资代理人在两个连续的IPO之间主观贴现因子, 用以度量创业投资代理人在退出该轮风险投资后进入新一轮投资的意愿。δ越大, 创业投资代理人将来进入IPO市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这与货币价值的贴现因子β表示的含义不同。
当β<βP时, 在混同均衡条件下VCL建立声誉的预期收益为:
当β叟βP时, 在分离均衡条件下VCL选择欺骗的预期收益为:
当β<βP时, 存在混同均衡;当β叟Max{βP, βR}时, 存在分离均衡。要使声誉均衡存在, 则必须满足条件:βR-βP=αδ叟1-α叟-1-δαδ叟1-πLπH叟>0, 即δ>δ*=121+α-α即得:坠 (βR-βP) >0, 坠 (βR-βP) <0 (11) 坠δ坠 (πL/πH)
VCY想要建立声誉, 就必须要通过抑价来弥补“资历”的不足, 有高质量创业企业的VCY通过运用IPO抑价方式承诺实施声誉均衡策略。当然, VCLY利用IPO抑价方式实现自己的声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VCHY必须以牺牲自己的利益而非他人利益为代价; (2) VCLY对建立声誉特别偏好。由 (13) 式可知, VCE将始终坚持声誉均衡, 而VCY如果在第一次IPO时没有选择欺骗, 今后的IPO中也不会选择欺骗。因此, 高质量创业企业的VCHY只要在第一次IPO时采取抑价策略就可建立起声誉均衡。
综上所述, 通过对IPO下的创业投资退出决策模型的研究, 可以知道创业投资代理人的最优退出控制策略要受其在资本市场上建立的声誉影响, “年轻”的创业投资代理人如果想建立声誉来回避分离均衡, 则需要通过更高程度的IPO抑价来实现, 当伪装带来的收益无法显著高于IPO抑价产生的成本时, 在IPO市场上较早地选择退出是更为合理的选择。
4总体评价与政策建议
本文回顾了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概况, 并总结了创业投资的五种主要退出方式, 包括股票市场公开上市 (IPO) 、企业购并、股权回购、产权与技术交易以及破产清算等, 其中IPO是最常用最重要的退出渠道。基于此, 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声誉机制对IPO渠道下创业投资最优退出策略的影响。结合模型的结论, 笔者认为, 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完善与市场制度建设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4.1加强创业板市场的制度规范, 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首先, 建设主板市场、二板市场以及场外市场一体化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创业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提供条件, 这也使得每一层次市场运作都有两个可对比参照的对象, 有利于促进各层次市场运作的规范化, 进而促使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规范化。其次, 建立“优升劣退”机制, 亦即高质量企业经过市场培育, 上升进入更高级别的融资市场, 而低质量的企业从本级市场退出, 进入更低级别的融资市场, 这样既有利于保证上市公司质量与其市场层次相对应。最后, 创业投资制度环境对创业投资的长足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Guler&Guillen (2010) 基于美国创业投资国家的经验指出, 一个国家吸引外国创业资本的重要前提是拥有完备的创业投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建立并完善创业投资法律法规体系, 而遗憾的是, 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一部奠定创业投资发展框架的法律。因此, 我国应该尽快出台“创业投资管理办法”, 对我国包括创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创业投资机构的发起与设立、募集与交易以及运作的全过程做出具体规定, 使得创业投资基金在资金筹集、项目选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 以及政府对创业投资基金的监管方面都有法可依。
4.2构建市场声誉约束机制, 加强创业投资活动监管声誉是缓解创业投资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创业投资成功退出为代理人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同时也成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价并选择的标准。发挥市场对创业投资代理人的声誉约束, 能够建立创业投资者与创业投资代理人之间的信号传递机制, 具体措施包括: (1) 保持创业投资企业财产相互独立, 这是为了便于比较不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业绩。此外, 市场还要求创业投资企业的结构具有透明度, 同一管理人名下的各个基金必须保持相互独立。这样, 投资者便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创业投资企业之间的业绩状况, 判断影响业绩的系统性影响因素, 如经济周期的影响、宏观政策影响等, 哪些因素是非系统性影响因素。 (2) 投资者以分期方式认购创业投资股份。不论是公司制或有限合伙制的创业投资企业, 通常都按照授权资本原则出资, 即股东 (合伙人) 无须在公司设立之时即缴足全部金额, 而只须支付承诺金额的一部分, 所承诺的其余资金在企业进行实际投资时再按照认购的比例分批注入,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而且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企业的管理状况, 决定是否追加投资。而每一次决定是否追加投资, 都是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代理人实行的一次审查与监督。 (3) 使创业投资企业维持有限的存续期。存续期满的创业投资企业必须清盘, 即便续期也通常不超过两年且必须经股东大会 (合伙人会议) 批准。这样创业投资代理人就不能永久性地控制企业, 而如果代理人在存续期间曾进行有损投资者的行为, 必将在企业清盘时暴露, 代理人的声誉则会因此而受到损害, 并很可能被排斥创业投资行业之外。
参考文献
[1]D.Cumming, 2008, Contracts and Exits in Venture Capital Finance, The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Vol.21, pp.1947-1982.
[2]D.J.Cumming and J.G.Mac Intosh, 2003, Venture-Capital Exi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Law Journal, Vol.53, pp.101-199.
[4]王谦才.创业投资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 2010.
[5]徐祥柱.美国、德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差异及原因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 2002 (2) :53-57.
[6]张东生, 刘健钧.创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 2000 (4) :35-41.
[7]张小蒂.美国创业投资业成功运作的主要因素及启示[J].金融研究, 1999 (9) :75-79.
[8]仲锐敏.中国风险投资研究——基于合约理论的分析[D].复旦大学, 2011.
投资退出 篇2
摘要:拥有一套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体系,对一个国家的风险投资体系而言,扮演着动力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的双重角色。本文从风险投资三种基本的退出渠道入手,分析了国内外风险退出情况,认为出售或回购是当前最适合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渠道;出售或回购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科技产业成为了中国产业升级中的一个焦点,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风险资本作为一种金融资本,它需要在高科技项目之间灵活的进入和退出实现自身价值增值,为高科技成长提供助力。所以退出是进入的先决条件。中国风险投资自发展以来,退出渠道不畅通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所在。
一、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是风险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
所谓风险投资,根据美国全美风险投资协会的定义,是指由职业金融家投入到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风险投资也可以理解为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风险投资者以自身的相关产业或行业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高效的企业管理技能与金融专长,对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经营,直至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公开交易或通过并购方式实现资本增值与资金的流动性。一轮风险资本投资退出以后,该资本将投向被选中的下一个风险企业或风险项目,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获取风险资本增值。
所谓风险投资退出,是指风险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风险投资者认为有必要是时候将风险资本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因而选择一定的方式(公开上市、出售或回购、清算)通过资本市场将风险资本撤出,以求实现资本增值或者降低损失,为介入下一个项目做准备。高收益是通过风险投资成功的退出而实现的,可行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关键。
二、几种退出渠道
一般而言,按照法律条款限制、交易市场环境制约以及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退出渠道一般可以分为: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强迫式转让――清算。以下根据不同方式逐一比较分析。
(一)竞价式转让――股份公开上市(IPO)
股份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换成为公共股权,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股份公开上市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其主要原因是在证券市场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资本家取得高额的回报。
风险企业股份上市离不开“第二证券市场”的作用,这类证券市场以发行高科技风险企业的股票为主,发行的标准低于一般的证券“主板”市场,只要风险企业的规模和资金达到了一定的标准就可以在这类市场上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在欧美发达国家中,著名的“第二证券市场”有:美国专为没有资格在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主板市场上市的较小的企业的股票交易而建立的0TC(柜台交易)市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NASDAQ(全国证券自营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英国于1980年建立的USM(未正式上市公司股票市场);日本政府于1983年在大阪、东京和名古屋建立的“第二证券市场”等。
(二)契约式转让――出售或回购
美国风险投资以契约式方式退出有两种形式――股份出售或回购。股份出售是指一家一般的公司或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按协商的价格收购或兼并风险投资企业或风险资本家所持有的股份的一种退出渠道,也称收购。股份出售分两种:一般购并和第二期购并。一般购并主要是指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第二期购并是指由另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收购,接受第二期投资。股份回购是指风险企业或风险企业家本人出资购买风险投资企业家手中的股份。随着兼并的第五次浪潮的开始,风险资本更多的采用回购或出售的方式退出。
(三)强迫式转让――破产清算
众所周知,相当大部分的风险投资不会很成功,当风险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被依法宣告破产时,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组织股东、有关专业人员和单位成立清算组,对风险企业进行破产清算。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一旦确认风险企业失去了发展的可能或者成长太慢,不能给予预期的高额回报,就要果断地撤出,将能收回的资金用于下一个投资循环。
三、几种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一)几种退出渠道自身优缺点比较
┌─────────┬────────────────────┐
│退出渠道│优点│
├─────────┼────────────────────┤
││(1)投资获益最高,往往是投资额的几倍甚│
││至几十倍,有的甚至更高;(2)企业获得大量│
││现金流入,增强了流动性;(3)提高了风险企│
││业的知名度和公司形象,便于获得融资便│
│公开上市(IPO)│利;(4)对参加回购计划的职员,股票上市乃│
││是很大的激励,可以留住核心层人员并吸引│
││高素质人才进入;(5)风险投资家以及风险│
││企业的创始人所持有的股权可以在股票市│
││场上套现。│
├─────────┼────────────────────┤
│││
│││
││(1)这种契约式转让最大的优点在于符合风│
││险资本“投入――退出――再投入”的循环,│
││投资者可以在任意时期将自己拥有的投资│
│出售或回购│项目股权限时变现,使风险投资公司的收益│
││最大化;(2)操作相对IPO简单,费用低,可│
││以实现一次性全部撤出且适合各种规模类│
││型的公司;(3)股份的出售或回购还可以作│
││为风险投资企业回避风险的一种工具。│
│││
│││
├─────────┼────────────────────┤
│││
│清算│是风险投资不成功时减少损失的最佳的退│
││出方式│
│││
│││
└─────────┴────────────────────┘
┌─────────┬────────────────────┐
│退出渠道│缺点│
├─────────┼────────────────────┤
│││
│││
│││
││(1)有上市限制(具体参见表5);(2)对出售│
│公开上市(IPO)│股权的限制会影响创始人投资收入的变现;│
││(3)上市成本很高,上市的费用十分昂贵。
;│
│││
│││
│││
├─────────┼────────────────────┤
││(1)由于收购方太少,导致企业价值被低估,│
││收益率与公开上市相比明显偏低,只有它的│
││大约1/4到1/5;(2)就出售而言,风险企业被│
││收购后就不易保持独立性,企业管理层有可│
││能失去对风险企业的控制权;(3)对回购来│
│出售或回购│说,如果企业创绍人用其他资产(如其他公│
││司股票、土地、房产等)和一定利息的长期应│
││付票据支村回购,涉及变现及风险问题;(4)│
││我国许多高科技企业是从原国有企业或研│
││究机构中诞生,产权界定不清,再加上国产│
││权交易市场还不发达,产权成本过高,阻碍│
││这种退出渠道的运用。│
├─────────┼────────────────────┤
││(1)承担很大程度上的损失,这是投资失败│
││的必然结果;(2)我国《公司法》要求在出现│
│清算│资不抵债的客现事实时才能清算,从而很可│
││能错过投资撤出的最佳时机,也就无形中扩│
││大了风险企业损失。│
└─────────┴────────────────────┘
(二)几种退出渠道的国别分析
1、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发展风险投资事业的国家,30年代美国就有了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在政府、法律、税收方方面面的帮助支持下,美国风险投资蓬勃发展,为美国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时至今日,美国已经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世界上风险投资最发达的国家。美国风险投资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发达健全的产权市场,一直是世界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美国的风险企业既可以通过NASDAQ市场公开上市,也可以在不同发展时期在私人权益市场上以出售或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
所谓NASDAQ是全美证券商协会自动报价系统(NationalAssociationofSecuritiesDealersAutomatedQuotations)的英文缩写,但目前已成为那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NasdaqStockMarket,Inc.)的代名词,其职能是操作并维持NASDAQ报价系统的运转,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NASDAQ成交额1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纽约证交所,占美国三大股市的51%。虽然以来,世界市场对NASDAQ的影响很大,但也不能改变影响它在世界金融领域的重要地位。
NASDAQ是全世界风险投资公开上市最大的市场,90年代美国通过风险基金和原始股上市等途径进行的风险投资每年都在450亿至650亿美元之间,其中NASDAQ吸纳的约占半数。更有微软、英特尔、西斯科、戴尔、雅虎等等著名的`风险企业都在NASDAQ实现了成功退出和再度融资。NASDAQ不仅是美国的创业板市场,更是世界优秀风险投资企业展示自己的舞台。
所谓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指不必经过美国政权交易委员会审批登记的,在私人之间或各金融与非金融机构之间交易的权益资本。最常见的权益资本投资是普通股和可转换的优先股或带有优先权及认股权证的次级贷款。这些有价证券可能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但大多数是由私人公司和非上市公司发行的。美国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整个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私人权益资本其中又包括了风险资本和非风险资本。私人权益市场一般具有四种形式:有组织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天使市场;非正式的私人资本市场以及144法规资本市场。可以说私人权益资本市场是为风险投资进行出售或回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刺激退出”下的投资机会 篇3
“退出”成为市场主线
就最近几年来看,每年中国资本市场都有一根主线。2009年的主线毫无争议是信贷,而2010年的主线可以归结为:从非常状态下的非常政策,平稳过渡到正常状态下的正常政策,也就是退出。
从经济增长角度看,其最关键的指标就是PMI在2009年12月份达到了56.6%。自从中国使用这个指数以来,PMI超过55%的只有七个月,而这些月份的经济增长都在11%~13%之间。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胀压力在个别月份已经成为现实。
2010年调控政策提前是必然的,或者说超常规的刺激政策退出是必然的。政府接下来的最主要任务已经不再是“保八”,而是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持续得长一些。
作为经济晴雨表,“退出”背后的股市将会如何表现?经济复苏越强劲,上市公司业绩表现得越好,政府的退出就越可能会提前,力度也会越大。结果是复苏带动股市上去一两百点,政策又让股市下去一两百点。股市上的这种拉锯和反复的微调,很可能会持续出现在2010年大部分的时间。
结构调整下的国内机会
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的大规模退出,无疑会加剧经济结构的调整。随之而来的是,将会出现很多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这些机会在什么地方呢?
第一,并购重组。在经济平稳复苏之后,对产能过剩和低水平竞争的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导致一轮非常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必然会在资本市场这个平台上有所反映。
第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命科学、生物育种、信息网络和空间海洋地球科学。究竟哪一个会成为下一个周期的主导产业尚待观察,但中间肯定会出现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新技术。
第三,放松管制带来的新机会。为了防止政府投资力度逐步减弱后,民间投资跟不上,经济出现二次探底,政府需要放松管制,让民间资本可以进入原来审批门槛高的行业。这很可能会产生新的投资机会,特别是服务业方面。
第四,消费增长面临拐点。这次中央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政策着力点,就是要提高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从而为消费的增长奠定基础。我们喊刺激消费喊了很多年,但这次的增长空间的确真实凸显。
第五,地区结构调整下的投资机会。应对危机主要靠基础设施。2010年,中西部的基础建设还有很大的机会。当然沿海地区也会有新的不同的增长机会,包括出口恢复以及新技术的出现等。还有很多基于区域特色和国家战略的政策扶持,比如海南旅游。放眼“国际化”市场
即使是在最坏的时候,我们依然有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入。那么多的资本不可能完全靠升值消化,也要把财富在海外进行分配。
2010年,预计中国资本市场在国际化方面会有很多进展,其中包括国际板的推出、更多QDII的推出、以及银行推出的海外理财产品等。放眼全球,美国的很多科技股业绩迅速增长,俄罗斯股市现在大概只有不到10倍的市盈率;日本正在进行新老企业家换班,可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新的获利和机会……
总而言之,2009年全球的经济刺激计划前所未有,促进了全球走出危机,同时也给2010年留下了退出的共同课题。如果清晰把握不同经济体的退出趋势,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机会。
企业投资退出渠道分析 篇4
风险投资本质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金融资本。对于风险投资而言, 出售股权获得资本利得是其根本目的和动机, 也是创业投资得以顺利发展的必要条件。如何确保成功投资的收益顺利回收以及尽快从不良投资中抽身而出, 对风险投资至关重要。在投资之初, 风险投资家便开始考虑合理的退出战略, 因为这关系到整个投资活动的收益实现, 决定着投资的成功与否。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新建企业在短期内的迅速成长, 并在适当的时机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 套现退出, 然后将资金转换到其他企业或项目继续下一轮的投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选择不好, 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并影响到新的投资计划的施行。因此, 在实践中, 企业结合我国国情和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选择合理的投资退出渠道。下边将就目前常见的几种投资退出渠道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以期能对我国企业投资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二、风险投资各种退出渠道的利弊分析
1、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
分拆上市是指已经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公司将其现有的资产分拆, 或对其以风险投资形式控股的企业进行改造, 实现在即将开设的二板市场上市的资本运作方式。通过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可以从外部筹集资本, 资本来源不再局限于母公司这一渠道;通过分拆使得子公司的管理人才对财务和投资决策承担主要责任, 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和挖掘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分拆, 可以保留公司业务发展所稀缺的人才;通过分拆, 将有关投资、研究开发和资产收购开支的决策大部分移交给分拆出去的子公司处理, 极大地增加了公司的资本和研究支出, 使公司从资本投资中获得极大的价值;在迅速变动的经济技术环境中, 依赖集权和层级组织进行决策可能会丧失市场先机, 而分拆正是基于分拆决策, 特别是在投资和购买资产的决策中采用分权决策有其独到的好处。对于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上市和上市公司在海外或香港二板市场分拆上市两者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创业企业上市后, 需要定期披露大量的内部信息, 使竞争对手对其经营状况掌握较多;一旦企业业绩下滑, 股民会争相抛售股票, 使得股价一路下跌。
2、买壳上市和借壳上市
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权, 从而控制上市公司, 再通过各种方式向上市公司注入自己的资产和业务, 达到间接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逐步退出。借壳上市是指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借助已拥有的上市公司, 通过资产重组将自己的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并逐步实现集团公司整体上市的目的, 然后将风险资本从资本市场退出。这样做的优点是可以绕开公开上市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各种要求, 间接实现上市的目的。但是, 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风险。一方面, 这种方式需要风险企业拥有大量资金和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 并且具有反收购的风险。另一方面,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上不是没有充足的壳资源就是壳资源都是经营困难的上市公司, 在买或借壳上市后, 不能立即发配新股, 从而使企业还要担负改良原上市公司资产的责任。
3、并购退出
并购退出是指资本通过由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创业企业而收回投资, 这种方式相对较为便捷。这种方法可以使投资双方的利益都得到保障, 增加了退出方式的灵活性和吸引力。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首先, 并购退出除了在收益上低于公开上市外, 创业企业的管理层会因企业失去独立性而设置障碍。其次, 如果并购是股权与股权进行交换, 则收益的变化要在交换的股票售出之后, 且实际收益会受该股票市价波动的影响, 如果是其它混合方式交换股权, 则交易结构的复杂性将使风险投资者面临多种不同的风险。
4、回购
为了避免因并购会失去公司的独立性, 于是产生了创业企业进行股权回购这种发展很快的方式。创业企业回购的方式主要有三种:第一, 管理层收购。创业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方式将风险投资部分的股权收购并持有, 收购完成后, 公司就由管理层和股东所有。第二, 员工收购。创业企业的员工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 一般在操作中要组建一个员工持股基金作为收购资金的来源。第三, 管理层与员工收购。管理层与员工共同出资将风险投资的部分股权收购并持有。通过以上几种方式的二次回购, 既可以让风险资本顺利退出, 又可以避免由于风险资本退出而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影响。
5、清算退出
清算退出主要包括亏损清算和亏损注销两种方式。其优点是能阻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和资金低效率运营。其风险表现在:本来失败的项目已给投资者带来了收益的负增长, 而企业的破产清算又是有成本的, 而且耗时长, 这些会使风险投资者感到雪上加霜。
三、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合理选择
现行的四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各有利弊, 但均需进一步完善,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宽投资退出渠道。针对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和企业具体情况, 主要可从如下方面进行选择和改进。
1、投资渠道的合理选择
(1) 股票市场上市。股票市场上市就是风险投资机构通过风险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板块公开上市, 将风险投资机构拥有的权益性资产转换成公共股权, 获得市场认可后, 转手以实现高额回报的退出方式。股票市场上市不仅可以为小规模高成长的风险企业上市融资提供有效的途径, 而且也在一定分散了投资风险, 为高回报退出提供了条件。高新技术企业板块的上市标准通常较第一板块市场低, 税收、法律上有一定优惠措施, 监管体制、会计原则、信息披露规定有所不同, 股权转让锁定条件放宽。但当风险企业实现上市后, 通常风险投资机构只能售出极小比例的股份, 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确定后, 风险投资机构才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将所持股份全部售出。这就意味着风险投资机构即使在风险企业成功上市后, 还要承担收益不能变现或推迟变现的风险。此外, 股票市场上市较其他退出方式而言, 条件多、成本高、周期较长, 且涉及法律、会计等多种问题, 对小型企业而言负担过于沉重, 不具有可行性。
(2) 出售。出售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将其持有风险企业的全部股权予以转让的行为。与在股票市场上市相比, 风险投资机构出售风险权益时的谈判较为简单, 无需面对整个市场, 而只需与市场上少数的几个买家进行商榷, 在费用上更为低廉, 手续也相对简便, 同时现金回收速度快, 回收风险也较低, 并且风险权益在售出对象、方式和时机等方面都有很强的灵活性, 适用于各种不同规模和不同性质的企业。在出售过程中, 政府应加大力度培植产权交易市场。首先,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产权明晰的市场主体,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 明确科技成果的产权归属。其次, 完善区域性技术产权市场, 为科技成果与风险资本的紧密结合构建良好的交易平台, 提高产权交易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及早获得资本支持。再次, 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 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的股份转让制度。
(3) 清算。风险投资是一种高收益高风险的投资方式, 投资失误和失败是难以避免的。当风险企业无法持续经营或风险投资机构意识到投资无发展前途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时, 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尽快退出清算, 以便让资本迅速进入下一投资环节来运作, 以便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因此, 及时的出现投资失误或失败的项目进行清算是十分必要的。
2、完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
完善的资本市场和法律体系对于投资退出渠道的优化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我国近年来施行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等法律法规对完善和健全风险投资运行机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 企业上市条件有所放宽。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从五千万元降为三千万元, 并取消了最近三年连续盈利等的限制性规定。其次, 股票转让有所放宽。由“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内不得转让”放宽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不得转让”。再次, 实现了上市资本的全面流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 通过非流通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协商机制, 消除了股份转让的制度性差异。
摘要:近年来,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不畅使我国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本文对目前投资的退出渠道进行了分析, 并深入探讨了各种投资退出方式及其利弊, 提出了优化投资退出渠道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投资,退出渠道,股票上市,清算
参考文献
[1]高朕.风险投资退出方式比较及我国的现实退出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 (02)
[2]邱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5 (07)
[3]桑蕙, 吉小锐.对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J].甘肃农业, 2 0 0 6 (07)
[4]金永红, 奚玉芹.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比较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科技管理研究, 2007 (11)
[5]郝宏展.排除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障碍[J]经营与管理, 2008 (04)
投资退出 篇5
资产证券化退出是指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投入到PPP项目公司后,在项目运营成熟后,通过将项目公司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或海外发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资产证券化方式,获得投资收益,实现投资的退出。
股权回购/转让退出是指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投入到PPP项目公司后,在项目投资公司完成项目任务(或阶段性投资任务后)后,由政府、开发运营公司进行股权回购;或将股权转让给政府、开发运营公司或其它投资者。
项目清算退出是指产业投资基金资金投入到PPP项目公司后,在项目投资公司完成项目任务(或阶段性投资任务后)后,通过项目投资公司清算(或注册资本减少)的方式,返还产业投资基金应当获取的股权收益,实现投资的退出。
▌PPP基金运作的障碍
PPP基金在运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障碍,PPP项目的投资期限一般都在20-30年之间,如果基金没有找到有效的退出渠道,将面临较大的风险,另外PPP项目目前的投资回报率普遍低于市场上资金的成本,导致资金不愿意进入PPP项目。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障碍在未来都将得到缓解。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分析 篇6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涵义;时机;方式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的涵义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是指在所投资企业的价值达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预期的水平后,将所持有的企业股权在合适的时间以最高效的方式通过资本市场转化为资金形态以达到收益最大化并退出企业的目的,实现资本价值的增值或者减少损失。由此可以看出其具有以下特点:①将股权转化为资本。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收益来源不是被投资企业的股息和分红,而是等到被投资企业达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预期的规模时,通过股权转让等方式,将股权出售进行套现,实现资本增值。②企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可能退出。与企业的发展一样,资本也有阶段性的分工,在企业的初创期有创业资本为其提供资本支持,在企业成长期主要有发展资本为其服务,在企业的成熟期有并购资本来保证其资本融通。在股权传递中实现退出。③具有评价功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对投资的企业和自身都具有评价功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投资的对象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具有新技术和新理念并拥有对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只有在通过市场的选择和考验后,才能发现和实现企业的价值,其最好的判断标准就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售企业的股权时能否卖个好价钱。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时机权衡
第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预期标准。通过出售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来取得丰厚的投资回报,在其投资企业的股权时,对被投资企业的股权价值进行过科学计算并制定了预期收益标准,会在被投资企业达到自己的预期标准后出售所持有的股权。第二,被投资企业的业绩。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漂亮必然使企业的投资价值不断上涨,作为企业投资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所享有的企业股权价值必定会水涨船高,这说明被投资企业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会吸引很多的投资者来购买企业的股权,如果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一个高价位将手中持有的股权出售必定获得丰厚的利润,考虑公司以后的业绩下滑加上后期的风险等问题,所以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仍然在这个时候退出。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方式
第一、最佳方式:首次公开发行(IPO)退出。IPO是最理想的和使用最多的退出方式,因为通过这个方式一般能取得最大的收益。首次公开发行(IPO)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核后在证券市场公开出售其股份给公众投资者。通过
IPO退出,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获得较好的收益,在退出的几种方式,首次公开发行退出所获得的回报率是最高的;另一方面既能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企业赢得信誉、提高知名度,又能帮助企业拓宽融资的渠道以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待企业上市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以满意的价格出售股权。第二、中等方式:并购退出。兼并收购是一个企业或企业集团通过购买其他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或资产,从而影响、控制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其他企业保留或者消灭法人资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并购退出优势有:(1)能快速回收资金,实现全面从业退出。具有并购其他企业的企业一般都拥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融资能力,能够提供足够的资金,让其全面迅速退出企业。(2)较低的交易成本。企业并购一般只需要和几家有意向的企业谈判,没有很复杂的手续,因此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3)信息披露较少,保密性高。第三、保守方式:股权回购退出。管理层回购主要是企业的管理层收购企业的股权,大多数股权回购采取这种方式,这样既降低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管理层也重新获得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它是比较保守的方式且使用比较少,一般出现在公司的早期投资中,这时的公司估值相对较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低价购进股权。管理层回购的优势:(1)交易简便。管理层回购使得企业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双方都有效降低资金成本和节省时间,交易过程中不需要很复杂的手续,基金退出时也会比较彻底;(2)能够保持企业管理层的积极性。第四、最差方式:清算退出。公司清算是指公司解散后,处分公司财产以及了结各种法律关系并最终消灭公司人格的行为和程序。。清算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的最不成功的一种退出方式,等到了破产清算的时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企业股东在偿还完所有债权人的债务后所能收回的投资基本上都很少了,意味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失败。
不同的行业在这四种退出渠道上的比例是不同的一般回购的比例最高,兼并收购比例其次,公开发行与兼并收购接近。
参考文献:
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7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开上市,并购,股权回购,清算
一、前言
风险投资 (V C) , 又称创业投资, 是指风险投资家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潜力的企业 (主要是高科技企业) 投入权益资本, 并主要通过资本经营服务, 直接参与风险企业创业历程的资本投资行为。其显著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权益性投资, 而这种高收益需要一定的运作机制才能实现, 即在所投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 通过一定的退出渠道, 将所投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这种运作机制便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二、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在我国的运用
1. 公开上市 (IPO) , 是风险资本实现安全退出, 取得预期收益的理想方式。公开上市通常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渠道。创业企业的公开上市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主板市场上市;二是创业板市场, 这是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常用的方式;三是通过场外交易 (OTC) 退出。
2. 股权回购, 是风险企业以现金或票据的形式向风险投资家回购本公司股权的交易行为。其基本形式有: (1) 用风险企业现金或票据进行股权回购; (2) 在风险企业内设立员工持股基金 (ESOT) 。 (3) 运用衍生工具期权进行回购。
3. 并购, 是当风险企业的发展较为成熟, 特别是预期投资收益现值超过市场价值时, 风险企业常常被包装成一个项目, 出售给战略投资者——另一家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以实现投资退出, 获取风险收益的方式。
4. 清算, 是对于不成功的风险投资项目迅速离场的无奈但又最佳的选择。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使得风险企业的成功率很低, 部分或完全的失败在风险投资业是很普遍的, 而沉淀在失败项目中的资本, 其机会成本巨大, 及早从失败项目中退出并转投其他项目是风险投资家必须采取的果断措施。
资料来源:王松奇、王国刚主编《2 0 0 6年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 中国财经出版社
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是并购和股权回购, 但国际经验表示, 风险投资项目退出绝大多数以并购方式进行, 在美国这一比例达70%, 在欧洲接近90%。而我国以并购方式退出的比例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不完善;二是企业在主板市场发展有限, 尤其是法人股交易受限, 客观上加大了企业间并购的难度 (如上表) 。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 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
2. 风险资本IPO退出门槛较高, 使得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为数不多, 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根本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中小企业板除了上市股本总额要求较低外, 大部分还是沿袭了主板的游戏规则。
3. 产权交易效率不高。首先, 各地政府监管滞后阻碍着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 使得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交易困难重重。其次, 尽管产权交易形式趋向多样化, 但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仍占主导地位, 产权市场并不允许进行非上市的股权交易。再次, 我国风险企业大多有政府背景, 国有股、法人股一般通过协议转让, 这使得风险企业股份并不一定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买价, 加大了投资风险。
4. 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涉及到很多的机构和环节, 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业绩审计、法律认证等, 这需要风险投资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国内目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非常少。
5. 税收力度不够。国外的风险投资业, 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我国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税收优惠和出口优先政策, 但从措施力度上看, 远不如发达国家。优惠政策少, 显然无法有效鼓励和引导广大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
四、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措施
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专门法律, 同时修改和完善相关风险投资配套的法律法规, 为建立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2. 完善国内中小板市场, 加快建立二级市场。
随着风险投资地不断发展, 必须建立主要服务于风险资本发展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定位应注重与主板市场的互补性, 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3. 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在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地方选择一些资信好, 经营管理水平高的证券公司开展柜台交易, 按照市场机制, 买卖产权, 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4. 完善中介服务建设。
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标准认证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 以及专业性的融资担保机构等的建设。
5. 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
着重强调对风险的关注和中小板市场成长性的披露, 让投资者根据自身承担风险的大小和中小板市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进行合理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6
我国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8
天使投资是指具有高抗风险能力的受信投资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 所进行的一次性前期投资, 是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初创企业的第一笔投资形式。
天使投资始创于19世纪的美国, 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 美国共有27, 280家创业企业得到天使投资的支持, 同比增长了3.7%;天使投资人总数达131, 145位, 同比增长5%, 投资总额达到$336, 390。在我国, 天使投资还处于成长期, 由《2012年中国天使投资与天使孵化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团队、天使投资基金共计272个。其中天使投资人190个, 天使投资团队6个, 天使投资基金61个, “天使+孵化”机构15个。从1994年到2012年7月, 我国各类天使投资案例仅有536起,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从天使投资人总数, 还是融资总量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 由于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 从客观上要求资本投资市场的多样化, 天使投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 我国富裕阶层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的意识不断加强, 天使投资可以为海量的民间个人资本提供合理有序的投资渠道, 可以说天使投资方式的出现是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是, 我国目前对于天使投资的研究仅停留在经济活动领域, 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本文尝试从天使投资系统运行的四个环节——主体、运作、退出、监管——中的“退出”所面临的机制和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筹集风投资金;寻找筛选项目;详细评价;谈判阶段;投资生效与监管;撤资退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 如果缺乏合适的资本退出方式, 投资人就无法将其股权转化成切实的利益, 亦无法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
王晓东、赵昌文 (2004) 认为, 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最主要的两种退出方式, 并对两者的退出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孙君宏 (2007) 比较了中美的IPO制度, 指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还不完善, 主板上市条件过严, 二板缺位, 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致使风险投资很少采用IPO方式退出;李爱君 (2006) 从风险投资的退出形式入手, 分别对我国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初步建议。朱斌 (2001) 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 并购退出应成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廖士光 (2013) 借鉴美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 引入做市商制度, 建立不同市场层次之间的转板机制, 加快推动场外市场发展。综上可见, 国内学者对于投资人退出机制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风险投资, 而对于天使投资的退出机制的研究, 大多是停留在评价制度整体可行性或制度缺点上, 且深度不够。
三、我国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的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天使投资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 其退出机制可借鉴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但是, 由于我国创业企业在发展形态和所处经济环境的特殊性, 导致其与一般风投退出机制仍有很大的不同, 两者仍有较大区别。针对这一问题, 仍需加以特别的立法界定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的风险投资领域法规中, 仅有一部纲领性法律文件, 即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另外还有几条零星法律条文散布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等基础法律中, 尚未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创业投资企业股东的股份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 天使投资的退出方式与此之类似。
本文以有限责任公司形态下的天使投资退出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常见的天使投资退出方式可以概括为:股权上市变现、股权转让、企业并购、股权回购和破产清算五种。
1.股权上市变现。
首次公开募股 (IPO) , 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 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IPO以其高收益等特性, 成为天使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有三块构成:
1、主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为: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达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名币5000万元;或者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名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主板市场面向符合上市标准的各类大型公司, 准入要求较高, 市场融资量较大。
2、中小企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与主板相同, 面向已符合现有上市标准、成长性好、科技含量较高、行业覆盖面较广的各类公司。
3、创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为: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 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 且持续增长, 或者最近一年盈利, 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创业板主要面向符合新规定的发行条件但尚未达到现有上市标准的成长型、科技型以及创新型企业, 以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对创业企业来讲, A股市场准入条件太高, 难以望其项背;中小企业板依附于主板市场存在, 执行与主板市场相同的准入标准, 对于创业企业来讲也是望洋兴叹。而创业板作为上市准入标准最低的资本市场, 其设立初衷就是针对创业企业, 但其财务指标仍然高的吓人, 令具有发展潜力、短期盈利不明显的创业企业难以通过其上市。
反观美国资本市场, 其上市市场分为两个层次, 主板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 和创业板市场 (纳斯达克市场) 。其主板市场上市标准也非常高, 但纳斯达克市场却对主板市场作出了非常合理的补充, 其中纳斯达克小额市场是专为成长期公司提供的市场, 准入标准较低, 对于公司盈利能力、规模的规定相对灵活, 是真正可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
借鉴美国经验, 我国政府应该更好的把握创业板定位, 尽快降低创业板IPO上市的门槛, 使其真正能够发挥出接盘天使投资的作用, 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此外, 我国的天使投资人应多方考虑退出方式, 不应拘泥于IPO上市这一条途径。
2.股权转让:
2009年国家发布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 (《中关村试点办法》) 。该办法规定:待转让主体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存续满2年;主营业务突出, 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股份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具的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资格确认函。适用范围包括: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中关村试点办法》生效施行后, 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天使投资资本退出、引入机构风险投资、完成股权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相比IPO股权上市转让,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准入条件较为宽松, 便于进行股权转让。通过创业期间小企业上市的, 对于天使投资人而言, 亦是合理的方式。
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制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系统设立的初衷是为原STAQ和NET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中期又承接了证交所的退市公司, 可以说这套系统一开始并不是为了中小企业进行场外股份转让而设置的。虽然后来,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但其存在:融资机制单一、融资主体较窄, 企业、投资者基础薄弱, 代办股份系统网点分散, 交易制度落后等问题。
相比之下, 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 (OCTBB) 为全国投资者提供场外交易实时报价、最新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信息;没有上市标准, 上市程序简单;收费低廉, 发行人不需支付上市费用, 只需向做市商支付小额做市费用;有与纳斯达克市场的转移制度。其运作基本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但是, 美国上市交易标准过于宽泛, 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尚不发达, 同时缺乏摘牌制度和有力的监管制度, 完全照搬美国的方法将可能导致大批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 导致投资者盲目投机, 进而影响到整个转让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认为, 在借鉴美国制度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制订关于我国对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规定。尽快确定代办股份市场的市场定位, 将其打造成适应于中小企业融资、天使投资退出的融资平台, 弥补交易市场的不足, 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全国统一的三板市场, 增加具有资质的相关证券公司;完善定价交易制度的, 改变三板市场交易的集合竞价和投资者委托证券公司报价的方式, 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股权流动性, 推行做市商制度或者采用做市商与集中竞价相结合的方法;扩大准入主体范围, 《中关村试点办法》仅限于中关村国家创新区的创业企业, 应适当加速推广试点, 可以将国内其它省市的高新区纳入考量, 在一段时间之后, 形成全国性质的大型市场;加大三板市场法律监管制度, 加强市场纪律, 降低投资风险。对进行股份转让的公司设立较高门槛, 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和保荐人推荐制度;增加相应转板制度, 当创业企业在三板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满足一定条件之后, 应允许其转至较高市场。
3.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 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 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 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天使投资而言, 主要是指创业企业被其他企业所收购的经济行为。
并购对于天使投资人而言, 并非是收益率最大的退出方式, 但却是最实用的方式, 它的交易条件较上市发行容易、操作便利。创业投资企业并购有两种交易模式, 一种是产权交易所内集中交易模式, 另一种是自由交易模式。与自由交易模式相比较, 集中交易模式下进行产权交易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程序, 时间较长, 成本较高。但集中交易模式监管力度较大, 有利于法律法规进行规制, 有利于保证交易安全, 有利于规避并购的风险, 方便投资机构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
我国目前尚未设立全国统一的, 供创业企业 (或非上市企业) 进行并购活动的专门交易场所, 这类并购主要在各地的产权交易所进行。截止到2011年我国产权交易所数量已突破三百家, 然而我国产权交易的规制很不完善, 并不具备足够符合资质要求的产权交易所。从省、市、县和乡, 各地纷纷利用目前无法律直接规制产权交易所的空白, 进行金融交易, 各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其法律位阶较低、效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应该订立严格的产权交易所准入门槛, 交易所设立应限定在省、市两级范围内, 杜绝各地交易所过多、过滥的现象, 减少对投资者的投资积极和利益的损害。
4.企业回购:
股份回购, 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序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而本文所述之企业回购是指创业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其自身购回天使投资人手中股份的过程。在我国公司法中, 并未明确普通意义上回购和创业企业回购风险投资人手中股份之间的区别, 而是加以统一限制, 即“除减资、合并、少量奖励员工、与股东就合并分立等事项产生意见分歧后回购之外,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这一笼统规定直接限制了天使投资人的退出过程。若援引公司法规定, 则公司回购股份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减资或被合并, 这与创业企业的发展轨迹不符。
对此, 本文认为应在公司法或创业投资法中增加天使投资合法回购的事项, 以弥补该缺陷。同时, 允许企业保留回购的这部分股份, 以便进行其后的融资或贷款工作, 若增设此规定, 一定应注意区别于普通股份回购, 防止被投机者加以利用;应加强对于创业公司的监管, 从企业日常经营到股权回购均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使管理者和股东间的信息对称, 防止管理层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采用杠杆回购, 防止管理者可能通过做大账面亏损等方式损害股东权益, 加强对于独董的管理。
5.破产清算:
风险投资不仅需要建立成功状态下的退出机制, 更要建立投资失败或者存在投资失败可能状态下的退出机制。天使投资平均投资成功率低于35%, 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大量的企业最终并不能成功, 当企业出现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时, 天使投资人需要采取的一些合理的止损方式防止投资的进一步损失, 破产清算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止损方式。在破产清算的过程中, 如果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 则天使投资人是以股权所有人的方式存在。
本文认为, 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经营活动, 应在法律上予以特殊对待, 不应一概适用公司法对于破产清算的普适性规定。而目前法律制度下, 并未对风险投资做特别的法律规定, 故提出如下建议:
(1) 改变常规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 股东权益不能按照其经营利润的约定分配方式, 而是应按照优先天使投资人的方式进行。在完全清偿其投入资本的前提下, 再按照约定的分配方式来进行, 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
(2) 制订相应的税赋倾斜制度, 对投资失败时破产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税赋加以优惠。例如, 减免投资人的清算所得税, 在特定情况下适当减免创业企业的一些积欠税款等, 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天使投资人利益和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
(3) 简化破产清算程序。应对小规模创业企业单独设置简易程序, 尽可能的简化破产清算程序来加快止损效果。
四、结束语
新时期, 为了促进创业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应尽快制订《创业投资法》改善我国对于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分散而又缺乏专门规定的现状, 从法律层面上保证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天使投资方式作为一种针对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有效的投融资方式, 在《创业投资法》的制订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 政府应尽快降低创业板IPO上市的门槛, 使创业板真正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 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规定, 提高完善设立产权交易所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在股份回购和破产清算方面增设针对天使投资退出的规定。
摘要:天使投资作为一种解决种子期企业直接融资的手段, 成为了企业创业融资的首选。本文简述了天使投资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论证了天使投资的重要性;研讨了目前对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现状, 从股权上市变现、股权转让、企业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 这五种退出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 提出了完善天使基金退出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天使投资,创业企业,法律法规,退出机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投资退出 篇9
风险投资的最终目的是通过风险企业的成功运作来实现高额投资回报。风险投资的退出是指将风险企业的资产变现, 以收回风险投资资本, 并获得回报的经济行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整个风险投资运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的最后环节, 也是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和实现风险投资目标的关键环节。风险投资退出决策的核心问题是退出方式和时间。
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主要有:首次公开发行新股、股权转让和清算, 其中IPO和股权转让是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途径。而多数学者认为IPO是风险投资最佳的退出方式。究竟什么方式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路径?本文拟通过对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退出好耶广告网络公司 (简称“好耶”) 一案进行分析来得出结论。
二、文献回顾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一直是风险投资研究的焦点。Barry, Muscarella, Peavy和Vetsuypens (1990) 利用了一个包括1978~1987年间的433例有风险IPO和1 123例无风险IPO的样本, 对风险投资家在IPO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研究, 证明了风险投资家持有大部分拟上市公司的股份时, 有风险IPO在第一个交易日的回报较小。Black和Giison (1998) 认为收购方式虽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 但不利于风险企业家实行对企业的控制权, 容易引发风险企业家与风险投资家之间的利益冲突。Kaplan和Stromberg (2003) 收集了1998~2001年23个国家的70家风险投资公司的145项投资进行研究, 发现产生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各国金融体系的不同。Hsu (2006) 对696个企业的分析显示, 风险投资确实推进了战略联盟和技术许可这两种协作活动, 增加了创业企业IPO的可能性。
三、好耶案例分析
(一) 案例背景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风险投资以来, 风险投资业有了很大发展, 但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006年我国市场发生的创业投资总额为17.78亿美元, 而美国同期的创业投资基金大约为260亿~300亿美元, 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退出机制。据统计, 2005年我国319家风险投资机构管理的631.6亿元资本, 退出总收入仅10.3亿元。2006年, 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 》和《关于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07年) 〉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以及科技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技术市场的意见》, 要求有条件的地区和地方政府应通过财政支持等方式, 扶持发展区域产权交易市场, 拓展创业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促进更多资本进入风险投资市场, 建立支持自主创新的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以IPO和股权转让为主, 其中采用IPO方式的比例不断增加, 并于2007年首次超过股权转让。据我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 在全国2007年91.75亿元风险投资的退出金额中, 有50.24%的金额是通过资本市场上市交易实现的。其中以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金额比例为45.46%;以清算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金额比例为4.30%。在IPO方式中, 共有77家具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在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和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另外, 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和欧盟各国大都建立了创业板市场, 为风险投资提供了顺畅的退出渠道。我国为鼓励风险投资, 正积极筹办创业板和扩大主板市场的中小企业板。
(二) 案例简介
好耶成立于1998年10月, 是一家集网络广告技术服务、线上营销服务和效果营销服务为一体的专业网络互动营销服务公司。2000年3月, IDGVC向好耶投入第一笔300万元人民币投资, 连同贷款在内, IDGVC在好耶第一轮融资过程中累计投入了182万美元, 占其股份接近40%。在2000~2004年间, 好耶进入了商业化运作的快速发展期, 保持营业收入每年超过100%的高速增长, 2004年好耶实现营业收入2亿多元人民币, 利润超过了2 000万元人民币。
2005年12月, IDGVC联合Oak Investment Partners向好耶投入总计3 000万美元的第二轮投资, 加上第一轮投资, IDGVC占好耶的股份达到41.8%, 成为好耶的最大股东。与此同时, 好耶成立了由王建岗 (好耶创始人, 现任CTO) 、章苏阳 (投资方代表, IDGVC合伙人) 、朱海龙 (管理层代表, 时任好耶CEO) 组成的公司董事会。2005年年底, 以朱海龙为首的管理团队开始筹备好耶独立上市。2006年9月, 好耶正式启动纳斯达克上市程序, 计划融资1亿美元。
然而, 2007年3月1日好耶与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 (简称“分众传媒”) 达成协议并公告: (1) 分众传媒以7 000万美元现金和价值1.55亿美元的分众传媒普通股收购好耶的全部股份; (2) 2007年4月1日到2008年3月31日, 好耶若达到预定的收益目标, 分众传媒将再向好耶支付价值7 500万美元的分众传媒普通股; (3) 朱海龙将继续担任好耶CEO; (4) 分众传媒承诺, 两家公司在合并完成后不进行裁员。
那么, IDGVC为何由同意好耶到纳斯达克上市转为将好耶出售给分众传媒呢?下面将对此进行分析。
(三) 案例分析
1. 资本市场——纳斯达克的检验。
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是风险投资选择IPO退出方式还是股权转让退出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在好耶选择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前, 美国已经有Value Click、a Quantive和Double Click三家和好耶商业模式类似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其中, 好耶最初的效仿者和主要竞争对手Double Click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市值超过百亿美元, 但因市场环境和自身原因, 其在2005年以11亿美元的价格被收购;而Value Click和a Quantive的市值均在20亿美元左右徘徊。对比中美两国模式相近的互联网公司, 如百度当时的市值大约在30亿~40亿美元之间, Google当时的市值则超过了1 300亿美元, 百度的市值还不到Google的1/30。因此以Value Click和a Quantive为参照, 好耶要实现融资1亿美元、市值4亿美元的目标显然有很大的困难。
2. 风险企业——好耶自身的特点。
好耶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网络广告技术和服务公司, 其商业模式是利用互联网广告管理技术, 进行互联网广告代理, 从而取得服务收入。好耶的主营业务有两大块: (1) 技术输出服务收入, 主要来源于自主研发的网络广告管理系统软件和富媒体广告联盟。 (2) 网络广告代理服务收入。好耶是新浪最大的网络广告代理商, 2002~2005年连续四年被评为我国最大的网络广告代理公司。但仔细分析好耶的主营业务, 其前景并不看好:其技术部分虽有较大的优势, 但正受到MSN等公司的严峻挑战;其网络媒体代理业务虽因介入得比较早而拥有一些优势资源, 然而网络资源越被看好, 竞争者便越多, 利润便会越来越少。2006年, 好耶的总收入大约为5亿元, 而净利润只有几千万元, 且利润率还在连年降低。另外, 好耶技术服务收入虽高, 但是这块收入贡献只占10%左右。所以从总体看, 好耶主营业务的竞争力并不强, 若一味地将其包装上市, 其价值必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而此时分众传媒愿意出比IPO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好耶, 因此, IDGVC权衡利弊, 决定让好耶放弃IPO, 而将其出售给分众传媒, 这显然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3. 股权购买者——分众传媒收购意愿。股权购买者的收购意愿有两个决定条件:
(1) 股权购买者自身的战略。当风险企业符合股权购买者的意图时, 购买者便表现出强烈的收购意愿, 即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入对方的股权, 这便增加了股权转让的可能性。分众传媒的战略是打造国内最大的生活圈媒体群, 为了这个战略目标, 它已进行过多次收购:2005年10月, 它以逾1亿美元收购框架传媒有限公司;2006年1月, 它以3.25亿美元收购竞争对手聚众目标传媒 (中国) 控股有限公司;2006年6月, 它又以约3 000万美元收购北京凯威广告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8月, 它完成对Appreciate Capital公司的收购。分众传媒的战略就是整合优质资产, 一旦看到符合自己战略的企业, 就要千方百计地将它收购。好耶正好符合分众传媒的战略, 通过收购好耶, 分众传媒便进入我国高速增长的互联网广告市场。
(2) 股权出售者与股权购买者之间的信息对称程度。若股权购买者与股权出售者所拥有的信息对称程度较高, 则股权转让的可能性就大, IPO的可能性就小。分众传媒和好耶曾经同在上海市江苏路的一座办公楼的同一楼层办公, 分众传媒的总经理江南春是好耶一子公司的投资人之一。IDGVC既是好耶的股东, 也是分众传媒的股东。分众传媒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条件是其顺利收购好耶的重要因素之一, 也是影响IDGVC退出好耶的因素之一。
4. 风险机构——IDGVC的控制权。
风险投资者往往寻求拥有风险企业的控制权, 并通过影响或控制企业董事会在企业经营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行使控制权。但拥有控制权不是目的, 而是为了保证其已投入资金的安全, 最终目的是选择最有利的退出渠道以获得最理想的回报。此次分众传媒收购好耶给出的市盈率是25倍, 占好耶41.8%股份的IDGVC从中获得约2 500万美元, 另加价值4 000多万美元的分众传媒股票, 这使IDGVC在成功退出的同时又获得了一个获利前景看好的投资项目, 因而其选择股权转让方式便在情理之中。
四、启示
1.风险资本退出方式没有最优, 只有最合适的。通常认为IPO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方式, 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绝对最佳。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并且各种退出方式适用的情况也不一样, 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决策是综合考量各种因素的结果。风险投资者应当构建风险投资退出绩效评价体系, 比较各种退出方式的优劣, 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退出方式。
2.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科学决策。从风险企业的角度考虑, 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最优决策是使利益相关者收益最大化。要实现退出的最优化, 风险企业必须构建有效的利益制衡与激励机制, 明确地界定风险投资家、风险企业家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边界, 合理配置退出决策权, 进行科学决策, 以避免像好耶那样出现二次决策, 造成企业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中国风险投资年鉴 (2007) .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07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10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 泛指创业投资家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投入权益资本, 并主要通过资本经营服务, 直接参与风险企业创业历程的资本投资行为。狭义地讲, 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 (主要是新兴的高科技企业) 做长期股权投资, 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 并通过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是指风险投资者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 将所投入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即变现的机制和与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风险投资本身就是资本运作, 它的最大特点是循环投资: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很多, 主要有公开上市、出售、回购、清算退出。
(一) 公开上市 (I PO) 方式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 也是风险投资最常见的退出方式之一。
公开上市退出风险投资者通过创业公司股份的公开上市, 将其拥有的私人股权转变为公共股权, 并通过转手获利以实现投资收益的一种退出方式。公开上市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既可获得大量的收益又可提高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公司形象, 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为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服务的二板市场, 如美国的N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欧洲的EASDAQ市场和香港的创业板 (GEM) 市场等。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与主板市场相比较为宽松, 主要为具备高成长性的新兴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二) 出售。
通过出售实现退出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公司收购 (也称一期收购) 和金融收购 (也称二期收购) 。公司收购是指创业企业由其他公司收购兼并;金融收购则是指创业企业由另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收购, 接受后继续投资。
(三) 股权回购。
由被投资企业出资购买风险投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 它既可以是管理层杠杆收购, 也可以是通过建立一个员工持股基金进行的收购。它是风险投资公司实现投资退出的最保守方法。一般来说, 当投资期满, 风险投资公司无法通过首次公开招股或私下转让方式实现投资退出时, 风险投资公司通常都有权以事先确定的价格与方式要求所投资风险企业回购其所持股权;另外, 当风险企业不希望他人控制该企业时, 也可以主动要求回购风险投资公司所持股权。
(四) 破产清算方式是风险资本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
对于前景不佳的项目采取断然措施, 进行破产清算, 虽承担一定损失, 但却可避免更大的损失, 并可转投于其他项目。
上述退出渠道各有优劣:公开发行上市是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利润最丰厚的方式;出售是投资收回最迅速, 操作最简便的方法;股权回购作为一种备用手段是风险投资能够收回的一个基本保障;而破产清算则是在风险投资失败时减小并停止投资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完善
1、公开上市 (I PO) 门槛过高。
我国主板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作为主板市场的特点, 风险投资很难通过主板上市形式退出。而现行的中小企业板仍基本沿袭主板的游戏规则, 仅在无损大局的细节上根据中小企业的公司特性有所变更, 除了降低股本规模外, 中小企业板在上市资格、审批程序等方面都与主板一致, 阻碍了风险资本有安全退出, 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健康发展。
2、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
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 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 与真正的产权交易市场偏差较大。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混乱, 导致了资源过度分散,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降低了运作效率, 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产权交易市场自身的发育不全严重影响了风险企业以兼并收购方式退出。
(二)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专利法》等现有的法律体系, 尚未考虑到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相比具有高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 主要是缺乏股份流通和转让方面的法规, 极大地抑制了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在《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款, 限制了风险投资的公开上市和回购。
(三) 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
风险投资实现退出顺畅也需要具备完善而有效的中介组织。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专门中介机构和一般中介机构。前者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 这些机构在我国大部分还没有发展起来。后者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银行等, 这些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处于起步阶段, 这些一般中介机构还缺乏为风险投资服务的实践和经验, 有些中介机构的运作不规范, 需要进行整顿, 这一不足也影响了风险投资的退出及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策建议
(一)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
1、完善国内中小板市场, 加快建立二板市场。
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中小企业板市场及未来建立二板市场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随着风险投资活动的不断发展, 为满足众多成长性强的新型中小企业或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 必须建立主要服务于风险资本发展的二板市场。政府应尽快将中小板市场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定位应注重与主板市场的互补性, 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为风险资本提供“出口”或投资回报实现的机制, 提高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率, 促使风险投资进入良性循环和大规模扩张。同时, 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需要切实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 为企业创造健康的融资环境, 进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2、鼓励与引导风险投资企业境外上市。
鼓励和引导地方风险投资企业选择合适的境外地点上市也是解决风险投资退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应为风险投资企业境外上市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扶持企业通过上市审批程序及缩短周期。
3、大力发展产权市场退出渠道。
产权交易的门槛比IPO低得多, 且限制条件少, 对于注重资本循环利用的投资来说, 产权交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可以尽快完成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增值。设立场外交易市场, 调整有关政策, 通过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 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 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拓渠道。
(二)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风险资本如果通过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 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我国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制定了有关风险投资的地方性法规外, 仍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因此, 我国要根据风险投资的运行规律, 特别是根据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方式的特点, 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 使风险投资产业有法可依;特别要注意待起草的《风险投资法》与《公司法》、《证券法》、《个人合伙法》、《税法》等法律之间的协调, 完善和消除各种法律之间关于同一对象的规定差异, 完善和健全法规体系, 为建立各种法律之间关于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三) 培育和健全风险投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重要一环是建立专业风险投资咨询及管理公司, 建立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 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 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推荐风险投资项目, 并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摘要:本文就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二板市场
参考文献
[1]程昆, 刘仁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来自广东的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1.
[2]简毅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商业会计, 2007.5.
[3]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投资退出 篇11
从交易个股来看,单笔成交金额最多的前三位中,西南证券(600369)占据前两席,共计成交7.44亿元。而最近一个时期西南证券的大宗交易成交金额相当惊人,上周亦排在第一位。此外,单笔成交金额较多的还有广发证券(000776),成交金额1.15亿元,以及科伦药业(002422),成交金额7918.6万元。
这些交易中,折价率最高的为15.39%,较上周下降1.73个百分点。该笔交易发生在11月29日成交的郑煤机(601717)上,当日郑煤机两笔交易共计成交115.8万股,成交金额2564.97万元,成交价22.45元,二级市场收盘价26.18元。此外,折价率超过10%的股票高达24只,创近期新高,包括辰州矿业、雏鹰农牧、积成电子、中顺洁柔、广发证券、海利得、新华都和国腾电子等。
此外,本周有3只ST股发生大宗交易,它们分别为ST国创(600145)、ST园城(600766)和*ST宝硕(600155)。ST国创本周共计发生了9笔大宗交易,成交1749.9万股,成交金额1.34亿元。关于该股大宗交易频繁,记者此前曾分析过,随着大股东不断减持,新股东帝奥投资的借壳脚步越来越近。
在这些交易中,以下交易值得关注:
郑煤机遭股东减持:本周郑煤机(601717)共发生7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995.8万股,成交金额2.4亿元。折价率最低的一笔发生在11月25日,为3.99%,11月29日的折价率高达15.39%。卖出方德邦证券上海岳州路营业部占据其中6席,另有一家卖出方为海通证券威海高山街营业部。而买方主要以中信证券总部为主力。
事实上,郑煤机是11月大宗交易最为频繁的个股。统计显示,该股11月发生大宗交易28笔,累计成交5501.98万股,累计成交金额14.02亿元。之所以发生如此多的大宗交易,都得“归功”于第二大股东上海立言股权投资中心的减持行为。其于今年8月份解禁后就一直在减持郑煤机,其减持数量超5000万股。二级市场上,郑煤机股价近期随大盘下跌而不济,但在24元附近有支撑,由于目前估值水平在A股煤机上市公司中较低,投资者可重点关注。信达证券分析师张冬峰也表示,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液压支架制造商,募投项目产能已经开始释放。201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增长31.25%,净利润增长41.62%,基本奠定了全年的高增长格局。招商证券认为,二股东仍可能进一步减持,但财务投资者退出将不会影响公司长期价值,随着减持进入后期对公司股价压力将逐渐减小,有望修复估值迎来反弹,维持“强烈推荐”的投资评级,目标价34元。
安妮股份股东两日套现1.27亿:安妮股份(002235)11月28日、29日发生9笔大宗交易,合计成交900万股,成交金额1.27亿元。其中28日折价率为5.94%,29日折价率为7.56%。卖出方均为南京证券高淳淳溪镇宝塔路营业部,买方则较为分散,无规律可寻。事后了解到,大宗交易卖出者为公司第一大股东林旭曦,通过连续减持,林旭曦成功套现1.27亿元。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12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得到公众和政府的支持,从此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仍处于探索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内自主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日益增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整体水平、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内地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资本额达1742.035亿元。其中,37家机构/基金已完成募集的风险资本额达559.928亿元,与2010年上半年完成的募资总额基本持平;平均每家机构基金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达15.13亿元,仍处于2003年以来的高位(见图1)。
2010年第三季度,在披露募资规模的60家机构/基金中,新募集风险资本额在10亿元及以上的最多,占比45%;其次是新募资本在2亿~5亿元的,占比33.33%;新募资本在1亿~2亿元的,占比10%;新募资本在5亿~10亿元的,占比5%。可见,风险资本平均募集规模明显偏大。已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14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仅有6家。
2010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基金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加,内地VC/PE机构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人民币基金资本额达1484.049亿元,占新募资本额的比例为85.19%,与上半年的78%相比,增长逾7个百分点(见图2);外币基金资本额占新募集资本额的比例降为14.81%。此外,人民币基金的数量比例为83.61%,与上半年的82.5%相比也略有上升。这充分显示人民币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均超过外币基金。
同时,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中,人民币基金有30支,外币基金有7支。从完成的募资规模上来看,人民币基金完成的募资规模达349.949亿元,占已完成募资总额的62.5%,一改以往规模上逊于外币基金的历史标志着行业格局发生了逆转。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一般性选择
不同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不同,其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较为常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IPO;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破产清算。每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应用条件,因此风险投资家应根据内外部条件,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选择。
1.IPO
IPO是指通过使风险企业公开上市,企业的股权实现流通而适机选择退出,来实现资本增值。公开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即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上市,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较适合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具代表性,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资金都通过该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收回投资成本,使得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家获得了巨额收益。如早期的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计算机软硬件公司;近期的雅虎、亚马逊等电子商务类企业。上述成功范例使企业上市成为风险投资机构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
IPO因能实现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赢而被称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其平均回报率远高于企业并购和股份回购。但企业公开上市也是有弊端的,比如:上市企业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自主性逐步下降;企业公开上市将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不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采用。同时,为了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维持市场的秩序,证券管理部门、证券市场都会规定创始人股权需按一定的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限后才能出售,这就使得发起人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回,也就拖延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时间。高科技企业作为小盘股,流动性差,其未来股价的波动较大,创业投资不能在股份上市的同时变现,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大门开启,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市场退出通道。但我国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却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
2.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退出方式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以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方法。兼并收购方可以是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是一般的企业。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风险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
这种退出方式可以让风险投资者直接获得现金或可流通证券,同时并购交易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少,风险资本可以实现迅速撤出,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各种风险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资本,大大降低风险。但相对于公开发行来说,并购的收购者较少,获得价值相对较低,采用并购退出方式,管理层有可能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难以保证并购前后经营管理策略的连续性。
从我国风险投资短暂的发展历史看,企业并购依然是国内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股票上市及升值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兼并收购的退出方式可以较快收回投资,使得风险投资者能够快速、安全地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达到上市要求,风险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这就使得一些风险投资者在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后,毅然选择采用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其风险资本的退出。
3. 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被投资企业的创业企业家或者公司高管将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进行回购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司回购、管理层收购。很多投资项目在订立投资协议之初,就签订了回购协议,此方式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这种退出方式对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优点是风险企业可被完整保留下来,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其缺点在于:风险投资者的产权界定比较难,如何划分产权结构成为回购行为中常见的难题;股份回购一般会采用长期应付票据等非现金结算模式支付回购,还会涉及变现风险问题。如果风险企业在度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它们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然而我国目前以此种方式退出的案例并不多,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股份回购应该是未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4. 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经营受挫、未来收益不乐观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以清算方式退出会造成部分投资资本的损失,但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创业资本一旦投入不良项目,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资金收回再选择有利时机投入到另一个更有希望的项目中去。据统计,美国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中,投资失败率占20%——30%;另外有60%左右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仅有不到10%的创业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当某一项目缺乏足够的成长性或可能遭遇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者应该及时果断通过破产清算等手段退出,将资金投向有着更好预期的项目,以便获得更多收益。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建议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以何种方式退出对风险投资效益影响重大,所以发展和完善退出方式是我国当前发展风险投资业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够成熟等,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状况,我们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改善。
1.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的。从国外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来看,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是风险投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资本增值和循环发展。目前,我国建立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形式有集中交易和分散的个别交易市场两种形式。分散的个别交易常见于大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收购及新创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清算等。市场集中制交易是建立并完善创业板市场,将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指标要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此进行交易。
2. 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风险资本如果通过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法律法规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风险投资的运行规律,特别是针对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方式的特点,尽快完善法律制度为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操作空间。同时,对风险投资立法的完善,要特别注意与《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税法》等的协调,避免相互冲突,为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3. 培育、健全风险投资业的中介服务体系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机构人员素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为风险投资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结构可分为两类:一般中介机构和专门中介机构。前者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后者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此外,对现有的为风险投资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要根据需要对其人员加强培训,包括执业道德的培训,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要对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监督其规范执业,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为,投资的目的是通过退出投资资本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机制,没有退出机制或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就难以发展。每一种退出渠道都各有其优劣与特点,不能绝对地去评判某种退出渠道的适合与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
摘要: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并就风险投资几种主要的退出方式进行了相关的比较,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并购
参考文献
[1]许腾辉.论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J].福建金融,2010,(9).
[2]匡勇.关于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优劣势比较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0,(1).
[3]www.chinavcpe,com.风险投资网。
[4]吴凤琴.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
【投资退出】推荐阅读:
投资退出08-31
投资风险退出机制研究06-05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06-14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11-10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06-02
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09-16
专业退出10-14
项目退出06-03
企业退出08-20
上市退出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