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精选12篇)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1
摘要: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关键环节, 是风险资本得以持续流动、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从风险投资的概念入手, 着重论述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四种主要方式, 同时结合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现状, 提出健全和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风险投资,公开上市,并购,股权回购,清算
一、前言
风险投资 (V C) , 又称创业投资, 是指风险投资家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潜力的企业 (主要是高科技企业) 投入权益资本, 并主要通过资本经营服务, 直接参与风险企业创业历程的资本投资行为。其显著特点是高收益、高风险的权益性投资, 而这种高收益需要一定的运作机制才能实现, 即在所投资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 通过一定的退出渠道, 将所投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这种运作机制便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二、主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及在我国的运用
1. 公开上市 (IPO) , 是风险资本实现安全退出, 取得预期收益的理想方式。公开上市通常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筹集资金的渠道。创业企业的公开上市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主板市场上市;二是创业板市场, 这是国内外风险投资退出常用的方式;三是通过场外交易 (OTC) 退出。
2. 股权回购, 是风险企业以现金或票据的形式向风险投资家回购本公司股权的交易行为。其基本形式有: (1) 用风险企业现金或票据进行股权回购; (2) 在风险企业内设立员工持股基金 (ESOT) 。 (3) 运用衍生工具期权进行回购。
3. 并购, 是当风险企业的发展较为成熟, 特别是预期投资收益现值超过市场价值时, 风险企业常常被包装成一个项目, 出售给战略投资者——另一家公司或风险投资基金, 以实现投资退出, 获取风险收益的方式。
4. 清算, 是对于不成功的风险投资项目迅速离场的无奈但又最佳的选择。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使得风险企业的成功率很低, 部分或完全的失败在风险投资业是很普遍的, 而沉淀在失败项目中的资本, 其机会成本巨大, 及早从失败项目中退出并转投其他项目是风险投资家必须采取的果断措施。
资料来源:王松奇、王国刚主编《2 0 0 6年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 中国财经出版社
据《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风险资本退出方式主要是并购和股权回购, 但国际经验表示, 风险投资项目退出绝大多数以并购方式进行, 在美国这一比例达70%, 在欧洲接近90%。而我国以并购方式退出的比例与国外相比明显偏低, 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内资本市场尚不成熟, 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功能不完善;二是企业在主板市场发展有限, 尤其是法人股交易受限, 客观上加大了企业间并购的难度 (如上表) 。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1. 法律法规不完善。目前我国缺乏专门的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 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证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
2. 风险资本IPO退出门槛较高, 使得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为数不多, 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根本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中小企业板除了上市股本总额要求较低外, 大部分还是沿袭了主板的游戏规则。
3. 产权交易效率不高。首先, 各地政府监管滞后阻碍着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 使得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交易困难重重。其次, 尽管产权交易形式趋向多样化, 但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仍占主导地位, 产权市场并不允许进行非上市的股权交易。再次, 我国风险企业大多有政府背景, 国有股、法人股一般通过协议转让, 这使得风险企业股份并不一定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在最合适的时间找到合适的买价, 加大了投资风险。
4. 缺乏有效的中介服务。风险投资涉及到很多的机构和环节, 如风险企业的资产评估、业绩审计、法律认证等, 这需要风险投资人才具备专业的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国内目前高素质的风险投资人才非常少。
5. 税收力度不够。国外的风险投资业, 政府给予了许多优惠政策, 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业环境。我国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了税收优惠和出口优先政策, 但从措施力度上看, 远不如发达国家。优惠政策少, 显然无法有效鼓励和引导广大投资者参与风险投资。
四、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措施
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出台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专门法律, 同时修改和完善相关风险投资配套的法律法规, 为建立适合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靠的法律保障。
2. 完善国内中小板市场, 加快建立二级市场。
随着风险投资地不断发展, 必须建立主要服务于风险资本发展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定位应注重与主板市场的互补性, 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 为风险资本提供退出机制。
3. 建立和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在高新技术企业集中的地方选择一些资信好, 经营管理水平高的证券公司开展柜台交易, 按照市场机制, 买卖产权, 同时建立全国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
4. 完善中介服务建设。
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标准认证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 以及专业性的融资担保机构等的建设。
5. 建立良好的信息披露制度。
着重强调对风险的关注和中小板市场成长性的披露, 让投资者根据自身承担风险的大小和中小板市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发展前景进行合理投资。
参考文献
[1]中国创业投资发展报告[M].中国财经出版社, 2006
[2]司春林方曙红天增瑞:创业投资.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2
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退出渠道
风险投资只有顺利地实现退出,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但在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需大力加强.本文主要探讨构建我国矿产地质勘查风险投资运行机制的退出机制.
作 者:张德彰 作者单位:武平县石灰石矿开发公司,364302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8) 分类号: 关键词:矿产地质 勘查 风险投资 退出渠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研究 篇3
摘 要: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金融市场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至关重要的一环,私募退出机制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私募退出机制为出发点,深入剖析了IPO退出机制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我国私募退出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外部环境、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中介服务体系等建议,以期为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退出机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IPO
一、引言
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小企业的融資带来了经济支撑。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的重要环节,退出机制不仅对基金公司能否顺利实现预期投资收益起着决定作用,而且成功顺畅地退出对募股权投资市场正常运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方式日益多元化,主要方式有五种,包括IPO、股权转让、兼并收购、股份回购和破产清算。其中,作为市场退出占比最大的退出方式,IPO受到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1、IPO退出机制
当基金投资的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将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企业转变为可以上市流通的公共股权公司,基金所持有的股份经过公开市场交易实现资本回收与收益增值,从而实现资本成功退出。对于被投资企业,上市意味着企业在保留独立性的前提下,获取了从资本市场持续融资的能力,实现了资产证券化,并且能够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公开上市是实现双方利益最大化的最好途径。目前,IPO是我国运用最广泛最成功且收益最高的退出方式。
IPO退出在高回报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一,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股票的门槛较高,周期长,成本高,一旦企业不能上市,就会承担较大损失。其二,上市后资本市场的动荡起伏与政策的变动将会更加显著地传导给企业,增加了收益的不确定性。其三,企业上市就要遵守资本市场的规定,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这会导致重要信息外漏,给对手可乘之机。其四,限制出售的条款使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机构只能逐步退出并从中获利,在锁定期内可能发生投资收益不能变现的情况[1]。
2、我国IPO退出情况
如图1,2008年由于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占比滑至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9年开始恢复,但仍不及危机前水平。2010年IPO数量迎来了增长期,但并没有得到持续,2011、2012年我国宏观经济持续走低,IPO推出数量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IPO经历了历史上最长的空窗期。
3、IPO退出回报情况
如图2,2007-2013年,我国私募股权IPO退出的账面回报在2008年跌至谷底。之后,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账面回报逐年增加,但仍不及危机前水平。2010年后,由于退出渠道多元化趋势日益显著,IPO账面回报逐年递减。对于账面回报率来说,2009年IPO退出账面回报率达到峰值,随后几年均呈现下降态势,但相比其他退出方式,其收益仍然可观。随着IPO空窗期的到来,IPO账面回报率跌至最低点。综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IPO退出的难度日益增加,而获利空间逐渐收窄。
三、我国私募股权退出机制面临的问题
1、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外部环境不成熟
是我国还没有出台一部专门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各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比较分散,缺乏一致性和系统性;我国私募股权监管主体不明确,多头监管的模式势必会造成监管模糊、定位不清、监管主体分散、重复监管和监管缺位并存等问题;地方性行业自律组织的影响力小,仅停留在地方层面。虽然成立了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但其建立时间短,还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2、资本市场不发达
资本市场不成熟、层次单一。上交所与深交所上市条件没有明显层次区分;中小企业板的发行与主板市场定位不清;创业板的推出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业板上市难的问题,但其推出时间短,尚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问题;新三板作为我国的场外市场,市场范围小,做市商制度、转板制度缺位使其不能有效发挥融资和退出功能[2]。
3、中介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私募基金运行中,退出是涉及到相关中介机构最多的环节,因此中介机构对私募股权退出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一,中介服务机构数量较少,难以满足私募股权基金退出的需求,缺少全国性代理顾问机构、保险机构;其二,结构不健全、功能单一,中介机构专业复合型人才缺乏,其所提供的服务缺乏准确性、专业性[2];其三,发展不规范。市场准入不规范,中介服务机构良莠不齐。
四、对策建议
1、优化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外部环境,推动规范化发展
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尽快出台专门的法律,如《私募股投资权基金法》《兼并收购法》等,进一步细化办法和实施细则,用法律手段规范市场行为。建立统一监管制度,明确监管主体,建立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相对应的多层次主体监管制度,加强各地方监管的协调与合作。
2、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拓宽资本退出渠道
首先,加快建设包括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市场、创业板市场、三板市场以及区域性的产权交易市场所组成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各层次的资本市场定位要明确,不同层次的自办市场为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服务,各市场之间也要建立有效的进入退出机制,实现各层级之间的资源互通、优势互补。
3、建设专业高效的中介机构,完善中介服务体系
整顿与引导律师事务所、会计师税务、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机构,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以及市场化运作能力。大力培育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配套的专门服务公司,使其能够实现更加顺利和高效的退出。推动我国证券公司、银行机构介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领域,为私募投资退出服务,降低退出成本、提高收益。
五、结束语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其退出机制主要以IPO退出为主,近些年来呈现出退出渠道多元化的趋势。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真正利用好私募股权投资,实现私募资本的有效退出,创造更大的经济效应,是现在还有未来所需要深入思考的。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吟.论我国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J].上海金融,2013,01:108-111+119.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4
风险投资又称创业投资, 泛指创业投资家向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投入权益资本, 并主要通过资本经营服务, 直接参与风险企业创业历程的资本投资行为。狭义地讲, 是一种主要对尚处于创业期的未上市的且具有高成长性的新兴企业 (主要是新兴的高科技企业) 做长期股权投资, 旨在促进新技术成果尽快商品化, 并通过所投资企业的资本增值来实现投资回报的一种投资方式。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是指风险投资者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发展相对成熟后, 将所投入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即变现的机制和与其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风险投资本身就是资本运作, 它的最大特点是循环投资:投资——管理——退出——再投资。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有很多, 主要有公开上市、出售、回购、清算退出。
(一) 公开上市 (I PO) 方式是风险投资退出的最佳渠道, 也是风险投资最常见的退出方式之一。
公开上市退出风险投资者通过创业公司股份的公开上市, 将其拥有的私人股权转变为公共股权, 并通过转手获利以实现投资收益的一种退出方式。公开上市风险企业和风险投资家既可获得大量的收益又可提高风险企业的知名度和公司形象, 为企业做大做强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 目前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为高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服务的二板市场, 如美国的N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欧洲的EASDAQ市场和香港的创业板 (GEM) 市场等。二板市场的上市条件与主板市场相比较为宽松, 主要为具备高成长性的新兴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提供直接融资服务。
(二) 出售。
通过出售实现退出主要有两种形式, 即公司收购 (也称一期收购) 和金融收购 (也称二期收购) 。公司收购是指创业企业由其他公司收购兼并;金融收购则是指创业企业由另一家创业投资公司收购, 接受后继续投资。
(三) 股权回购。
由被投资企业出资购买风险投资公司所持有的股份, 它既可以是管理层杠杆收购, 也可以是通过建立一个员工持股基金进行的收购。它是风险投资公司实现投资退出的最保守方法。一般来说, 当投资期满, 风险投资公司无法通过首次公开招股或私下转让方式实现投资退出时, 风险投资公司通常都有权以事先确定的价格与方式要求所投资风险企业回购其所持股权;另外, 当风险企业不希望他人控制该企业时, 也可以主动要求回购风险投资公司所持股权。
(四) 破产清算方式是风险资本不成功或风险企业成长缓慢、未来收益前景不佳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
对于前景不佳的项目采取断然措施, 进行破产清算, 虽承担一定损失, 但却可避免更大的损失, 并可转投于其他项目。
上述退出渠道各有优劣:公开发行上市是风险投资回报率最高、利润最丰厚的方式;出售是投资收回最迅速, 操作最简便的方法;股权回购作为一种备用手段是风险投资能够收回的一个基本保障;而破产清算则是在风险投资失败时减小并停止投资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本市场不够健全完善
1、公开上市 (I PO) 门槛过高。
我国主板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经成为国内较为成熟的股票市场, 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作为主板市场的特点, 风险投资很难通过主板上市形式退出。而现行的中小企业板仍基本沿袭主板的游戏规则, 仅在无损大局的细节上根据中小企业的公司特性有所变更, 除了降低股本规模外, 中小企业板在上市资格、审批程序等方面都与主板一致, 阻碍了风险资本有安全退出, 制约我国风险投资快速、健康发展。
2、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
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由于监管制度不健全、监管力度不足, 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少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 与真正的产权交易市场偏差较大。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混乱, 导致了资源过度分散, 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降低了运作效率, 对产权交易市场的发展十分不利。产权交易市场自身的发育不全严重影响了风险企业以兼并收购方式退出。
(二)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完善。
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专利法》等现有的法律体系, 尚未考虑到风险投资与传统投资相比具有高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 主要是缺乏股份流通和转让方面的法规, 极大地抑制了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在《公司法》等法律法规中的有关条款, 限制了风险投资的公开上市和回购。
(三) 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
风险投资实现退出顺畅也需要具备完善而有效的中介组织。为风险投资服务的中介机构可以分为两类:专门中介机构和一般中介机构。前者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估值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 这些机构在我国大部分还没有发展起来。后者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投资银行等, 这些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但由于我国风险投资处于起步阶段, 这些一般中介机构还缺乏为风险投资服务的实践和经验, 有些中介机构的运作不规范, 需要进行整顿, 这一不足也影响了风险投资的退出及风险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对策建议
(一) 不断完善资本市场
1、完善国内中小板市场, 加快建立二板市场。
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 为中小企业板市场及未来建立二板市场提供重要的法律依据。随着风险投资活动的不断发展, 为满足众多成长性强的新型中小企业或大批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需求, 必须建立主要服务于风险资本发展的二板市场。政府应尽快将中小板市场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板市场;二板市场定位应注重与主板市场的互补性, 把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为风险资本提供“出口”或投资回报实现的机制, 提高风险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率, 促使风险投资进入良性循环和大规模扩张。同时, 二板市场的上市标准和监管标准以及信息披露等方面需要切实考虑中小企业的实际, 为企业创造健康的融资环境, 进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2、鼓励与引导风险投资企业境外上市。
鼓励和引导地方风险投资企业选择合适的境外地点上市也是解决风险投资退出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应为风险投资企业境外上市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必要的支持, 扶持企业通过上市审批程序及缩短周期。
3、大力发展产权市场退出渠道。
产权交易的门槛比IPO低得多, 且限制条件少, 对于注重资本循环利用的投资来说, 产权交易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可以尽快完成资本循环实现资本增值。设立场外交易市场, 调整有关政策, 通过税收等各方面优惠政策, 鼓励大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 为风险投资的退出开拓渠道。
(二)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风险资本如果通过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 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许多国家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我国目前除了少数几个城市制定了有关风险投资的地方性法规外, 仍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相关法律制度保障风险投资行业的发展。因此, 我国要根据风险投资的运行规律, 特别是根据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方式的特点, 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尽快制定《风险投资法》, 使风险投资产业有法可依;特别要注意待起草的《风险投资法》与《公司法》、《证券法》、《个人合伙法》、《税法》等法律之间的协调, 完善和消除各种法律之间关于同一对象的规定差异, 完善和健全法规体系, 为建立各种法律之间关于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三) 培育和健全风险投资市场中介服务体系。
发展我国风险投资事业的重要一环是建立专业风险投资咨询及管理公司, 建立风险投资的中介机构, 建立良好的信誉体系, 为国内外投资者评估、推荐风险投资项目, 并接受投资者的委托对投资项目进行管理。
摘要:本文就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公开上市,二板市场
参考文献
[1]程昆, 刘仁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来自广东的经验.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6.11.
[2]简毅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研究.商业会计, 2007.5.
[3]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2006[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新三板退出机制 篇5
12.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的退出机制如何考虑?
答:“有进有退”、“新陈代谢”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为挂牌公司提供了市场化的准入途径,也提供了市场化的退出机制。根据业务规则,挂牌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终止其股票挂牌:
(一)中国证监会核准其公开发行股票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或证券交易所同意其股票上市;
(二)终止挂牌申请获得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
(三)未在规定期限内披露报告或者半报告的,自期满之日起两个月内仍未披露报告或半报告;
(四)主办券商与挂牌公司解除持续督导协议,挂牌公司未能在股票暂停转让之日起三个月内与其他主办券商签署持续督导协议的;
(五)挂牌公司经清算组或管理人清算并注销公司登记的;
(六)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情形。导致公司终止挂牌的情形消除后,经公司申请、主办券商推荐及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同意,公司股票可以重新挂牌。
完善住房保障退出机制 篇6
从政策规定来看,住房保障退出的情况分为三种:一是申请家庭申购时隐瞒收入或住房的真实情况,被发现后查处,应该退出;二是原本居住保障房的低收入家庭收入、住房状况发生改变,已经不再符合住房保障对象的条件,应该退出;三是申购人违反相关规定,将保障房转租、转售,不交房租,违反使用规定,应该退出。
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申购家庭隐瞒收入骗购的情况屡屡发生,特别是在房屋拆迁中,动迁人员为了促使被拆迁居民搬迁,甚至帮助被拆迁居民出谋划策,隐瞒实际情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指标,因此有了开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小区的报导,甚至有在国外结婚生子后,到国内享受经济适用住房的实例发生。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核查力度,查处了南京市一些属于第一、二类的应当退出住房保障机制的家庭,但只有少数家庭办理了退保手续,多数家庭或不予理会或已经私下将经济适用住房转让给他人,由其他家庭在实际使用,退出保障房的历程非常困难。而第三种将保障房转租、转售的情况在保障房小区中更是屡见不鲜,但因南京市未制定经济适用住房出租管理的相关规定,造成常有群众举报却无法管理的情况发生。
自住房保障制度建立以来,政府一直要求加强动态核查,健全监管机制,全面完善各类住房保障方式的申请、审核、供应、退出等制度,但实际情况是保障性住房实物退出的实例很少。保障性住房实物退出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保障房退出的法律规定不完善。在保障房的相关规定中,只说了不符合保障条件要退出,但怎么退出,若不退出该怎么办,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只能走普通司法程序。二是保障房退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没有法律规定,管理监督机制相对缺乏,没人管成为普遍现象。三是保障房退出执行机制不到位。2012年南京市房改办查处的4户经济适用住房违规案件,由于被保障家庭早已入住,均通过超标面积按市场价格补差价的方式处理,无法清退。四是公民自身素质有待提高。保障性住房是国家保障住房困难群体安居的一种具有福利性质的房屋,有些人不择手段加入骗购的队伍,一旦得逞,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因此,完善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完善必须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规范细化保障房退出机制的法律规定
1.制定保障性住房退出规范性条文
对现有保障房的退出机制,可以参照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做法,先行调研,再根据目前所在城市的现有情况,制定具备可操作性的法律条文,要明确执法主体、保障性住房退出的程序、对拒不执行的房屋所有人给予处罚等相关内容。对符合保障房退出情况的,要采取行政处罚措施,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的,可以采取司法强制执行手段,情节严重的,甚至可以采取刑事处罚措施。如香港公屋是采用扣分的形式对违规者进行处罚,这种扣分是依照法定程序处理的,对于拒不执行的违规者,要通过司法程序,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在一些情形下,公屋住户可能还要承担刑事责任。如香港地方法庭就判一位公屋户主入狱两个月,其两名子女也被罚80小时社会服务令,原因是此家庭年收入申报表上做了虚假报告。因为少报收入被判两个月,与偷盗等行为相似。只有对违法违纪行为加以惩处,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确保有限的保障房资源用在真正有住房困难的家庭身上。
2.拆迁中的安置房从保障房中分离
对未来保障房政策作适当调整,将现行房屋拆迁中的安置房与保障房分离。现行的拆迁政策是将被拆迁居民安置在保障房房源中,保障房分为产权调换房(准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由于拆迁的介入使得保障房管理陷入更加困难的地步。因城市建设需要,必须让被拆迁居民有安置用房,所以拆迁人千方百计也要将被拆迁居民挤入保障性住房,因此出现大量变通进入保障房的被拆迁家庭。这也使得保障房管理难上加难。
由于现行的拆迁政策已经与房地产市场接轨,因此要鼓励被拆迁居民到市场上购房,政府也可以适当地配建一些产权调换房(准商品房)给中低收入家庭购买,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对居住困难家庭直接采取公租房进行优先安置。
3.改变经济适用住房上市的规则
根据《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细则》第42条规定: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满5年,取得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证后,可以上市交易,但政府享有优先收购权。目前南京市没有优先收购此类房屋的机构,也没有优先收购的规则,经济适用住房的产权人都是直接向社会公开出售,这样就使得那些以谋利为目的的申购人,通过市场行为直接变现。一方面使保障性住房供应紧张,另一方面把保障性住房直接变成了商品房。
笔者以为,应将经济适用住房上市规则进行适当修改。方式一: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上市,但必须出售给政府,由评估机构进行市场评估,减去政府所收土地增值费用,其他款项交原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人,收回的经济适用住房可以作为产权调换房供拆迁安置使用。方式二:经济适用住房不得上市,由政府直接回购,评估机构按经济适用住房的性质进行市场评估,将其增值部分交原经济适用住房产权人,收回的经济适用住房仍作为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
二、加强完善保障房管理机制
一是加强受理审核,严把进入关,杜绝虚假申购、恶意骗购的行为,从源头控制不符条件者进保。二是加强进保后的过程监管,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实施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核查资料、巡查住房、清理清退、执法执行等具体操作。三是建立健全保障房的监督体系。不仅政府要有监督部门受理相关投诉,让执法部门管起来,同时也要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监督部门要主动收集来自媒体、网络等相关部门的信息,从中去伪存真,使保障性住房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群上,维护社会公平秩序。
三、建立健全保障房退出执法机构
保障房退出执法机构应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府的执法队伍,行使行政执法功能。但由于行政执法主要以教育为主,不是一个强势的执法部门,总有人心存侥幸,拒不执行行政机关的相关决定。二是司法强制保障队伍。司法介入,体现了国家法律的威严,对违法者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对个别拒不执行的违法者采取强制措施,并追究法律责任,可以规范多数人的行为。
综上,保障性住房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公共资源,其目的是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问题,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注定了保障性住房是稀缺资源,它们应该留给最需要且真正需要的人。希望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能够进一步确保保障性住房用到实处,让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感受到政府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7
一、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
风险投资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70年代之后才得到公众和政府的支持,从此开始迅速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政策、制度的原因,发展较为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仍处于探索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政府鼓励自主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政策的影响,国内自主创新企业、高科技企业日益增多,对风险投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当前,风险投资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关注,这是因为风险投资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的整体水平、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中国内地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资本额达1742.035亿元。其中,37家机构/基金已完成募集的风险资本额达559.928亿元,与2010年上半年完成的募资总额基本持平;平均每家机构基金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达15.13亿元,仍处于2003年以来的高位(见图1)。
2010年第三季度,在披露募资规模的60家机构/基金中,新募集风险资本额在10亿元及以上的最多,占比45%;其次是新募资本在2亿~5亿元的,占比33.33%;新募资本在1亿~2亿元的,占比10%;新募资本在5亿~10亿元的,占比5%。可见,风险资本平均募集规模明显偏大。已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上的有14家,规模在2亿元以下的仅有6家。
2010年第三季度,人民币基金资本规模进一步增加,内地VC/PE机构已完成和正在募集的人民币基金资本额达1484.049亿元,占新募资本额的比例为85.19%,与上半年的78%相比,增长逾7个百分点(见图2);外币基金资本额占新募集资本额的比例降为14.81%。此外,人民币基金的数量比例为83.61%,与上半年的82.5%相比也略有上升。这充分显示人民币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均超过外币基金。
同时,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2010年第三季度完成募集的37家机构/基金中,人民币基金有30支,外币基金有7支。从完成的募资规模上来看,人民币基金完成的募资规模达349.949亿元,占已完成募资总额的62.5%,一改以往规模上逊于外币基金的历史标志着行业格局发生了逆转。
二、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一般性选择
不同国家和地区风险投资的发展历程不同,其风险投资的退出方式也不尽相同。目前,较为常见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IPO;企业并购;股份回购;破产清算。每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都存在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及其应用条件,因此风险投资家应根据内外部条件,趋利避害,做出正确的选择。
1.IPO
IPO是指通过使风险企业公开上市,企业的股权实现流通而适机选择退出,来实现资本增值。公开上市一般分为主板上市和二板上市。主板上市即创业企业在股票市场上挂牌上市;二板上市又称为创业板上市,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其相对于主板市场而言,上市的条件比较宽松,企业进入的门槛较低,较适合新兴的中小企业,尤其是具有增长潜力的高科技企业。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设立了创业板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中国香港的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具代表性,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资金都通过该市场退出。风险投资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收回投资成本,使得许多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家获得了巨额收益。如早期的苹果、微软和英特尔等计算机软硬件公司;近期的雅虎、亚马逊等电子商务类企业。上述成功范例使企业上市成为风险投资机构首选的资本退出方式。
IPO因能实现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的双赢而被称为最理想的退出方式,其平均回报率远高于企业并购和股份回购。但企业公开上市也是有弊端的,比如:上市企业经营透明度的不断提高使得企业的自主性逐步下降;企业公开上市将耗费大量精力和财力,不适合规模较小的企业采用。同时,为了维护投资者的信心和维持市场的秩序,证券管理部门、证券市场都会规定创始人股权需按一定的条件并在一定的时限后才能出售,这就使得发起人的投资不可能立即收回,也就拖延了风险投资的退出时间。高科技企业作为小盘股,流动性差,其未来股价的波动较大,创业投资不能在股份上市的同时变现,无疑增加了投资风险。2009年中国资本市场创业板大门开启,为中国风险投资机构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市场退出通道。但我国真正实现IPO退出的风险企业却不多,其主要原因是我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在政策法规等方面无法完全与IPO退出机制实现对接。
2.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退出方式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另一家企业兼并收购风险企业以实现风险投资退出的方法。兼并收购方可以是风险投资公司,也可以是一般的企业。风险企业被兼并收购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一般收购和“二期收购”。一般收购,是指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将风险企业完全卖给另一家公司。这种方式通常是高科技创业者不愿意接受的,这意味着将完全丧失独立性。而“二期收购”则是指风险投资者将其所持有的股份卖给另一家风险公司,由其继续对风险企业进行后续投资,创业者并不退出风险企业。
这种退出方式可以让风险投资者直接获得现金或可流通证券,同时并购交易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少,风险资本可以实现迅速撤出,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各种风险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回资本,大大降低风险。但相对于公开发行来说,并购的收购者较少,获得价值相对较低,采用并购退出方式,管理层有可能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难以保证并购前后经营管理策略的连续性。
从我国风险投资短暂的发展历史看,企业并购依然是国内风险资本退出的主要方式。这是因为,一方面,股票上市及升值均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兼并收购的退出方式可以较快收回投资,使得风险投资者能够快速、安全地从风险企业中退出;另一方面,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达到上市要求,风险投资本身具有高风险性,这就使得一些风险投资者在权衡各种利弊得失后,毅然选择采用并购的方式来实现其风险资本的退出。
3. 股份回购
股份回购是指被投资企业的创业企业家或者公司高管将风险投资机构所持有的公司股份进行回购的方式,主要包括公司回购、管理层收购。很多投资项目在订立投资协议之初,就签订了回购协议,此方式大大降低了风险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备受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这种退出方式对风险企业的经营状况有相当高的要求,其优点是风险企业可被完整保留下来,风险企业家可以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和决策权。其缺点在于:风险投资者的产权界定比较难,如何划分产权结构成为回购行为中常见的难题;股份回购一般会采用长期应付票据等非现金结算模式支付回购,还会涉及变现风险问题。如果风险企业在度过了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发展潜力的中型企业后,仍然达不到公开上市的条件,它们一般会选择股权回购的方式实现退出。然而我国目前以此种方式退出的案例并不多,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股份回购应该是未来我国风险投资基金退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4. 破产清算
破产清算是在风险投资不成功或风险企业经营受挫、未来收益不乐观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退出方式。以清算方式退出会造成部分投资资本的损失,但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创业资本一旦投入不良项目,与其被套牢而不能发挥作用,倒不如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将资金收回再选择有利时机投入到另一个更有希望的项目中去。据统计,美国创业资本所支持的企业中,投资失败率占20%——30%;另外有60%左右无法获得预期收益;仅有不到10%的创业企业可以获得成功。当某一项目缺乏足够的成长性或可能遭遇投资失败时,风险投资者应该及时果断通过破产清算等手段退出,将资金投向有着更好预期的项目,以便获得更多收益。
三、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相关建议
风险投资退出是风险资本运作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以何种方式退出对风险投资效益影响重大,所以发展和完善退出方式是我国当前发展风险投资业的重要任务。而我国目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诸多问题,如: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中介服务不够成熟等,因此,针对我国目前状况,我们应当针对存在的问题着手进行改善。
1. 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通过产权交易来实现的。从国外风险投资的运营机制和发展过程来看,发达的产权交易市场是风险投资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通过产权交易,风险投资资本才能形成正常的资本增值和循环发展。目前,我国建立可行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步骤是建立产权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形式有集中交易和分散的个别交易市场两种形式。分散的个别交易常见于大企业对新创企业的收购及新创企业经营失败破产清算等。市场集中制交易是建立并完善创业板市场,将达不到主板市场上市指标要求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此进行交易。
2. 加快法制建设的步伐,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风险资本如果通过兼并收购和破产清算的方式退出风险企业,法律法规的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根据风险投资的运行规律,特别是针对风险投资不同退出方式的特点,尽快完善法律制度为风险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操作空间。同时,对风险投资立法的完善,要特别注意与《公司法》、《证券法》、《合伙企业法》《税法》等的协调,避免相互冲突,为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障。
3. 培育、健全风险投资业的中介服务体系
我国应当大力发展中介机构,提高中介机构人员素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规范中介机构的运作。为风险投资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结构可分为两类:一般中介机构和专门中介机构。前者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等。后者包括风险投资行业协会、标准认证机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科技项目评估机构、督导机构、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此外,对现有的为风险投资提供专业服务的中介机构,要根据需要对其人员加强培训,包括执业道德的培训,针对实际操作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要对责任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监督其规范执业,以促进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风险投资本质上是一种追逐高利润、高回报的行为,投资的目的是通过退出投资资本赚取与之承担的高风险相对应的高额利润。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机制,没有退出机制或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就难以发展。每一种退出渠道都各有其优劣与特点,不能绝对地去评判某种退出渠道的适合与不适合。作为风险投资公司,在决定退出投资时,应根据风险企业的自身特点和当时的内外部环境,灵活地选择退出方式。
摘要: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是否完善有效,退出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是决定风险投资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我国风险投资的现状,并就风险投资几种主要的退出方式进行了相关的比较,最后提出了健全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并购
参考文献
[1]许腾辉.论中国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J].福建金融,2010,(9).
[2]匡勇.关于创业投资退出渠道的优劣势比较分析[J].决策与信息,2010,(1).
[3]www.chinavcpe,com.风险投资网。
[4]吴凤琴.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4).
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8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科技产业成了中国产业升级的一个焦点,在高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中,风险资本作为一种金融资本,他需要在各投资项目之间灵活地进入和退出从而实现其价值的增值,因此,便捷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重要保证。良好的退出机制是实现投入-退出-再投入的风险资本有效循环的中心环节。只有建立畅通的退出机制,资本循环才能完整,资本增值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如何构建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体系以及如何促进和规范我国的风险投资退出事业,成了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1 风险投资概述
1.1 风险投资的定义
风险投资一词来源于英文Venture Capital,又称创业投资、风险资本,是一种由专门的投资公司或专业投资人员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评估和严格筛选,把资金投向有潜在发展前景的新创或市值被低估的公司、项目、产品,并以其长期积累的经验、知识信息网络辅助企业经营以获取资本增值的投资行为。
1.2 风险投资的本质及目的
风险投资的目的不是为了最终控制公司,而是为了追求高额回报,这其实也是风险投资的本质。
2 风险投资退出概述
2.1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性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实际就是风险投资变现的机制,是一种为风险投资提供必要的连续性、流动性和稳定性的机制。如果没有退出机制,风险投资就很难发展;退出机制不健全,风险投资的发展也就会受到影响。
2.2 风险投资的退出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2.1 首次公开上市
首次公开上市(IPO)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风险企业股份公开上市,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资本转换为公共股权资本,在交易市场取得认可而转手以实现资本增值的方式。
公开上市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主板市场上市。主板市场是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上市规则极为严格,它更强调的是企业的资产规模、营业总收入和利润率等历史记录,一般的风险企业都难以达到其严格的上市要求。
二是二板市场上市。二板市场,也称创业板市场,主要是指供中小风险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的市场,这是风险企业最合适的出路,也是国内外投资最常用的方法,无论对风险企业还是风险投资公司都是最佳的退出途径。
通过IPO方式退出的风险投资典型案例是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上涨122%。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马云称,阿里巴巴上市融资额15亿美元,加上当天执行超额配股的部分,实际融资额达到16.9亿美元,超过Google股票上市首日的16.7亿美元,创下全球互联网融资额的新纪录。加上13.24%的超额配股阿里巴巴的发售规模达到131亿港元。本次IPO中,阿里巴巴仅售出其17%的股份,约为8.59亿股。据香港交易所公布的数据,阿里巴巴的IPO从机构投资者那里吸引到1 500亿美元资金,从私人投资者那里吸引到了4 530亿港元资金,创下香港IPO历史上吸引最多的记录。上市当天,阿里巴巴承销商行使超额配股权,涉及1.136 78亿股,占发售总数的13.24%,每股作价13.5元,套现净额达14.81亿港元。超额配售完成后,阿里巴巴出股总数由83%下降到80.8%,约为40.798亿股;公众股东持股则由17%增至19.2%。
2.2.2 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包括兼并和收购,是企业产权交易的一种主要形式。兼并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公司重新组合成一家公司的行为。收购是指一家公司通过购买目标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权,以实现控制该目标公司的行为。由于不是所有的风险企业都可能得到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所以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企业兼并和收购的退出方式。
2.2.3 企业回购
企业回购是指风险企业的管理层或者员工以现金、票据等有价证券购回已经发行在外的风险企业股份,从而使得风险资本退出风险企业的行为。通常最常见的有两种企业回购方式:一种是管理层收购(MBO),即由风险企业的管理层通过融资的方式将风险投资机构的股份收购回来,支付方式主要是银行举债而来的现金、管理层的其他股权等。典型的案例是新浪MBO案例,新浪向新浪投资控股增发560万股普通股,全部收购总价约为1.8亿美元,增发结束后,新浪的总股本将从目前的5 394万股,扩大到5 954万股,新浪投资控股占据新浪增资扩股后总股本的约9.4%,成为新浪第一大股东。截至2009年6月30日,新浪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总额为5.8亿美元,收购完成后,新浪的现金储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7.6亿美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新浪公司的财务状况。
另一种是员工持股基金(ESOT),风险企业家通过建立员工持股基金来购回风险投资家手中的股份,从而这些员工将持有风险资金原有的那部分股份。回购在全部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所占比例通常为20%,而且收益率一般只有首次公开发行的1/5。
2.2.4 清算
清算是指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解散或破产,进而对其财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与处置,风险投资不得不中途退出。
清算退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破产清算,即公司因不能按期清偿到期债务,被依照有关法律宣告破产的,由法院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该公司进行清算。高风险的特征决定了每一家风险投资公司都要面对完全失败的投资项目,由此造成的损失只能由成功的项目来弥补。据统计,美国的风险投资失败率高达20%~30%。二是解散清算,即依法启动清算程序来解散该风险企业。这种方式清算成本高、时间长,不是所有的投资失败的项目都采用这种方式。
3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目前的现状
我国的风险投资和国外的相比,仍处于起步阶段。有数据指出,我国每年大约有2万多项省、部级以上高新技术成果,其中只有不足15%能够真正实现风险投资的退出。在风险投资已退出的科技成果中,资金自筹退出约占56%,国家贷款退出的约占26.8%,而风险投资退出的只占2.3%。这表明中国的风险投资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而影响中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至关重要问题之一就是退出渠道不畅通、退出机制不健全,所以必须立足于我国风险投资的现实情况,在探索中寻求适合我国企业的退出模式。
3.2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3.2.1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调节风险投资的法律法规,而且《公司法》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所以对于国内风险投资公司通过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在很大程度上起了限制阻碍的作用。
3.2.2 没有适合风险投资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是应用于新产品的开发和高新技术创业等,由其投资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需要投资者具有较大的冒险精神,但我国长期以来执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惯性思维,阻碍了风险投资文化的形成,因此风险投资在中国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
3.2.3 缺乏懂得风险投资的优秀人才
风险投资属于人才密集型的行业,他需要的不仅仅是拥有技术知识的人才,更需要的是懂得如何引进风险投资,良好使用风险投资,特别是善于运作风险,并最终成功将风险投资退出的人才,但我国目前风险投资人才明显不足。
3.2.4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合理
对于我国风险企业而言,采用首次公开上市这种退出方式,不仅可以保持风险企业的独立性,而且还可以获得在证券市场上持续融资的渠道。而对于风险资本家来说,则可以获得非常高的投资回报。但在我国,公开上市却表现出来明显的缺点,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主板市场对风险企业的门槛高。我国主板市场对“先天弱小”的风险企业“门槛”太高。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通过IPO退市的渠道不畅;推动风险企业的公开上市所需时间周期相对比较长;限制出售的条款众多,如《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资本总额不得少于5 000万元,且必须达到连续三年盈利的要求,但香港的创业板市场和新加坡的SESDAQ市场对此没有要求。这些条款限制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发展。
二是创业板市场的不成熟。我国创业板上市条件与主板相比,门槛降低了许多,但中国创业板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其标准与其他国际创业板市场(美国NASDAQ市场为例)相比依然较高,审核仍然较为严格。
三是企业并购中出现的问题较多。由于很多的风险企业都得不到公开发行股票的机会,所以那些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风险企业会选择企业兼并或收购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在企业并购中通常出现以下问题:(1)企业并非是并购的唯一主体,政府的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并购动机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政府承担了并购主体的角色。(2)并购市场不健全,中介机构不发达。(3)有关并购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政策措施尚不配套。(4)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被并购企业的职工安置问题突出等。
四是国内股权回购渠道不畅。在西方等发达国家,风险投资常用的退出形式之一就是股权回购。相比之下,我国企业回购股权的案例少之又少。我国现行《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
五是国内破产企业清算机制存在缺陷。就目前来看,中国企业在破产清算方面的执行操作上手续复杂、过程缓慢,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的风险投资企业通常都不及时地采取这种方式来减少损失。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断然的采取清算的方式退出。因为风险投资的风险比较大的,如不能及时退出,将导致更大损失,而且影响风险投资市场可利用的资金量及风险资本的融通。
4 进一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4.1 建立健全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法律法规体系
由《公司法》可以看出,我国现行相关法律中,有部分法律条款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和风险投资资本的退出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该尽快制定出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规体制,积累到足够的经验后考虑制定《风险投资法》,来更好地对市场证券风险、风险投资保险、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税法、风险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企业的组织和法律责任等相应问题加以规范。
4.2 培养营造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
作为一个创新的市场形态,风险投资需要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这样才能保障其在现有的文化背景中顺利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发扬一种敢于创新的文化。这种创新精神就是使风险投资家和科技企业家敢于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建立开发新资源、引进新工艺、生产新产品和采用新型组织形式的企业来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4.3 全面培养能够运作风险投资的专业人才
风险投资是专业化的投资,这个行业需要有大量熟悉市场规律、具备经营管理经验、敏锐捕捉市场信息和能够驾驭风险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大力培养具有这方面风险投资意识和开拓意识的专业知识型的风险投资人才,同时还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来加强我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需要。
4.4 完善以IPO为主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IPO的优点很多,可为创业企业筹集大量资金,有利于实现企业控制权的转移和增强创业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及提高创业企业的知名度,分散投资风险等。股份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投资家取得高额回报,国际上成功的案例有: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4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
5 结语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创业企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我国的风险投资正处在高速发展中,风险投资在当今资本市场的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风险投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将会日益增加,所以我们要加快建立健全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为风险投资的发展铺平道路。
参考文献
[1]梁蓓,杜启华.国际投资[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6:136.
[2]翁卫建.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J].财经界,2007,27(3):315-319.
[3]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97
[4]吴唐青.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2007,347(63):212-223.
[5]王琳琳.我国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的国际借鉴及其现实选择[J].北方经贸,2006,54(3):322-337.
[6]魏梦雪.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比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27(23):135-159
[7]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35
[8]刘辉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的选择[J].经济师,2004.1(3):112-119.
[9]Wright M,Robbie K,Venture Capital[M].Dartmouth Pubshing Company,2001:76.
我国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研究 篇9
天使投资是指具有高抗风险能力的受信投资人出资协助具有专门技术或独特概念的原创项目或小型初创企业, 所进行的一次性前期投资, 是对于高风险、高收益的初创企业的第一笔投资形式。
天使投资始创于19世纪的美国, 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 美国共有27, 280家创业企业得到天使投资的支持, 同比增长了3.7%;天使投资人总数达131, 145位, 同比增长5%, 投资总额达到$336, 390。在我国, 天使投资还处于成长期, 由《2012年中国天使投资与天使孵化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团队、天使投资基金共计272个。其中天使投资人190个, 天使投资团队6个, 天使投资基金61个, “天使+孵化”机构15个。从1994年到2012年7月, 我国各类天使投资案例仅有536起,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无论从天使投资人总数, 还是融资总量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 由于我国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 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加大, 从客观上要求资本投资市场的多样化, 天使投资可以为创业者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同时, 我国富裕阶层将闲置资金用于投资的意识不断加强, 天使投资可以为海量的民间个人资本提供合理有序的投资渠道, 可以说天使投资方式的出现是保证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但是, 我国目前对于天使投资的研究仅停留在经济活动领域, 缺乏相关配套的法律制度。本文尝试从天使投资系统运行的四个环节——主体、运作、退出、监管——中的“退出”所面临的机制和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二、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重要性和研究现状
风险投资的运作过程可以分为六个阶段:筹集风投资金;寻找筛选项目;详细评价;谈判阶段;投资生效与监管;撤资退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根本目的就是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值, 如果缺乏合适的资本退出方式, 投资人就无法将其股权转化成切实的利益, 亦无法实现资本的增值。因此, 风险投资的退出是风险投资运作过程至关重要的环节。
王晓东、赵昌文 (2004) 认为, 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并购已经成为了风险投资最主要的两种退出方式, 并对两者的退出绩效问题进行了研究;孙君宏 (2007) 比较了中美的IPO制度, 指出我国证券发行制度还不完善, 主板上市条件过严, 二板缺位, 相关法律法规及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致使风险投资很少采用IPO方式退出;李爱君 (2006) 从风险投资的退出形式入手, 分别对我国的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初步建议。朱斌 (2001) 指出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 并购退出应成为我国风险投资退出的主要方式。廖士光 (2013) 借鉴美国证券场外交易市场的经验, 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 引入做市商制度, 建立不同市场层次之间的转板机制, 加快推动场外市场发展。综上可见, 国内学者对于投资人退出机制的研究大多是针对风险投资, 而对于天使投资的退出机制的研究, 大多是停留在评价制度整体可行性或制度缺点上, 且深度不够。
三、我国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的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天使投资属于风险投资的一种, 其退出机制可借鉴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但是, 由于我国创业企业在发展形态和所处经济环境的特殊性, 导致其与一般风投退出机制仍有很大的不同, 两者仍有较大区别。针对这一问题, 仍需加以特别的立法界定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目前在我国的风险投资领域法规中, 仅有一部纲领性法律文件, 即国家发改委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另外还有几条零星法律条文散布于《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等基础法律中, 尚未构成完善的法律体系。《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创业投资企业股东的股份可以通过股权上市转让、股权协议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等途径实现投资退出, 天使投资的退出方式与此之类似。
本文以有限责任公司形态下的天使投资退出机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其常见的天使投资退出方式可以概括为:股权上市变现、股权转让、企业并购、股权回购和破产清算五种。
1.股权上市变现。
首次公开募股 (IPO) , 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 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IPO以其高收益等特性, 成为天使投资退出的最佳选择。
目前, 我国资本市场主要有三块构成:
1、主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为: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达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名币5000万元;或者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名币3亿元;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主板市场面向符合上市标准的各类大型公司, 准入要求较高, 市场融资量较大。
2、中小企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与主板相同, 面向已符合现有上市标准、成长性好、科技含量较高、行业覆盖面较广的各类公司。
3、创业板市场——深圳证券交易所。其准入规定为:发行人是依法设立且持续经营三年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最近两年连续盈利, 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 且持续增长, 或者最近一年盈利, 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 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 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最近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2000万元, 且不存在未弥补亏损;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创业板主要面向符合新规定的发行条件但尚未达到现有上市标准的成长型、科技型以及创新型企业, 以促进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业企业的发展。
对创业企业来讲, A股市场准入条件太高, 难以望其项背;中小企业板依附于主板市场存在, 执行与主板市场相同的准入标准, 对于创业企业来讲也是望洋兴叹。而创业板作为上市准入标准最低的资本市场, 其设立初衷就是针对创业企业, 但其财务指标仍然高的吓人, 令具有发展潜力、短期盈利不明显的创业企业难以通过其上市。
反观美国资本市场, 其上市市场分为两个层次, 主板市场 (纽约证券交易所) 和创业板市场 (纳斯达克市场) 。其主板市场上市标准也非常高, 但纳斯达克市场却对主板市场作出了非常合理的补充, 其中纳斯达克小额市场是专为成长期公司提供的市场, 准入标准较低, 对于公司盈利能力、规模的规定相对灵活, 是真正可以满足创业企业上市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
借鉴美国经验, 我国政府应该更好的把握创业板定位, 尽快降低创业板IPO上市的门槛, 使其真正能够发挥出接盘天使投资的作用, 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此外, 我国的天使投资人应多方考虑退出方式, 不应拘泥于IPO上市这一条途径。
2.股权转让:
2009年国家发布了《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办法》 (《中关村试点办法》) 。该办法规定:待转让主体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存续满2年;主营业务突出, 公司治理结构健全;股份发行和转让行为合法合规;取得北京市人民政府出具的非上市股份报价转让试点的资格确认函。适用范围包括: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和沪、深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
《中关村试点办法》生效施行后, 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中小型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天使投资资本退出、引入机构风险投资、完成股权融资提供了有效途径。相比IPO股权上市转让,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准入条件较为宽松, 便于进行股权转让。通过创业期间小企业上市的, 对于天使投资人而言, 亦是合理的方式。
但进一步研究发现, 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在制度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该系统设立的初衷是为原STAQ和NET系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并没有长远的规划和发展目标, 中期又承接了证交所的退市公司, 可以说这套系统一开始并不是为了中小企业进行场外股份转让而设置的。虽然后来, 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的非上市股份公司进入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 但其存在:融资机制单一、融资主体较窄, 企业、投资者基础薄弱, 代办股份系统网点分散, 交易制度落后等问题。
相比之下, 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 (OCTBB) 为全国投资者提供场外交易实时报价、最新成交价格和成交量信息;没有上市标准, 上市程序简单;收费低廉, 发行人不需支付上市费用, 只需向做市商支付小额做市费用;有与纳斯达克市场的转移制度。其运作基本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但是, 美国上市交易标准过于宽泛, 我国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尚不发达, 同时缺乏摘牌制度和有力的监管制度, 完全照搬美国的方法将可能导致大批不合格企业进入市场, 导致投资者盲目投机, 进而影响到整个转让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认为, 在借鉴美国制度基础上, 因地制宜地制订关于我国对于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规定。尽快确定代办股份市场的市场定位, 将其打造成适应于中小企业融资、天使投资退出的融资平台, 弥补交易市场的不足, 促进创业企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全国统一的三板市场, 增加具有资质的相关证券公司;完善定价交易制度的, 改变三板市场交易的集合竞价和投资者委托证券公司报价的方式, 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降低投资风险、提高股权流动性, 推行做市商制度或者采用做市商与集中竞价相结合的方法;扩大准入主体范围, 《中关村试点办法》仅限于中关村国家创新区的创业企业, 应适当加速推广试点, 可以将国内其它省市的高新区纳入考量, 在一段时间之后, 形成全国性质的大型市场;加大三板市场法律监管制度, 加强市场纪律, 降低投资风险。对进行股份转让的公司设立较高门槛, 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和保荐人推荐制度;增加相应转板制度, 当创业企业在三板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满足一定条件之后, 应允许其转至较高市场。
3.企业并购:
企业并购即企业之间的兼并与收购行为, 是企业法人在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基础上, 以一定的经济方式取得其他法人产权的行为, 是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对于天使投资而言, 主要是指创业企业被其他企业所收购的经济行为。
并购对于天使投资人而言, 并非是收益率最大的退出方式, 但却是最实用的方式, 它的交易条件较上市发行容易、操作便利。创业投资企业并购有两种交易模式, 一种是产权交易所内集中交易模式, 另一种是自由交易模式。与自由交易模式相比较, 集中交易模式下进行产权交易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程序, 时间较长, 成本较高。但集中交易模式监管力度较大, 有利于法律法规进行规制, 有利于保证交易安全, 有利于规避并购的风险, 方便投资机构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
我国目前尚未设立全国统一的, 供创业企业 (或非上市企业) 进行并购活动的专门交易场所, 这类并购主要在各地的产权交易所进行。截止到2011年我国产权交易所数量已突破三百家, 然而我国产权交易的规制很不完善, 并不具备足够符合资质要求的产权交易所。从省、市、县和乡, 各地纷纷利用目前无法律直接规制产权交易所的空白, 进行金融交易, 各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相应的规章制度, 但其法律位阶较低、效力很差。针对这种情况, 国家应该订立严格的产权交易所准入门槛, 交易所设立应限定在省、市两级范围内, 杜绝各地交易所过多、过滥的现象, 减少对投资者的投资积极和利益的损害。
4.企业回购:
股份回购, 是指公司按一定的程序购回发行或流通在外的本公司股份的行为。而本文所述之企业回购是指创业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其自身购回天使投资人手中股份的过程。在我国公司法中, 并未明确普通意义上回购和创业企业回购风险投资人手中股份之间的区别, 而是加以统一限制, 即“除减资、合并、少量奖励员工、与股东就合并分立等事项产生意见分歧后回购之外,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这一笼统规定直接限制了天使投资人的退出过程。若援引公司法规定, 则公司回购股份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减资或被合并, 这与创业企业的发展轨迹不符。
对此, 本文认为应在公司法或创业投资法中增加天使投资合法回购的事项, 以弥补该缺陷。同时, 允许企业保留回购的这部分股份, 以便进行其后的融资或贷款工作, 若增设此规定, 一定应注意区别于普通股份回购, 防止被投机者加以利用;应加强对于创业公司的监管, 从企业日常经营到股权回购均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使管理者和股东间的信息对称, 防止管理层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 采用杠杆回购, 防止管理者可能通过做大账面亏损等方式损害股东权益, 加强对于独董的管理。
5.破产清算:
风险投资不仅需要建立成功状态下的退出机制, 更要建立投资失败或者存在投资失败可能状态下的退出机制。天使投资平均投资成功率低于35%, 作为一项高风险的投资活动, 大量的企业最终并不能成功, 当企业出现经营不善、资不抵债时, 天使投资人需要采取的一些合理的止损方式防止投资的进一步损失, 破产清算不失为一种最为有效的止损方式。在破产清算的过程中, 如果企业是有限责任公司, 则天使投资人是以股权所有人的方式存在。
本文认为, 风险投资不同于一般经营活动, 应在法律上予以特殊对待, 不应一概适用公司法对于破产清算的普适性规定。而目前法律制度下, 并未对风险投资做特别的法律规定, 故提出如下建议:
(1) 改变常规破产财产的清偿顺序, 股东权益不能按照其经营利润的约定分配方式, 而是应按照优先天使投资人的方式进行。在完全清偿其投入资本的前提下, 再按照约定的分配方式来进行, 以最大限度保护投资人利益。
(2) 制订相应的税赋倾斜制度, 对投资失败时破产清算过程中所产生的税赋加以优惠。例如, 减免投资人的清算所得税, 在特定情况下适当减免创业企业的一些积欠税款等, 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天使投资人利益和提高投资人的积极性。
(3) 简化破产清算程序。应对小规模创业企业单独设置简易程序, 尽可能的简化破产清算程序来加快止损效果。
四、结束语
新时期, 为了促进创业型企业的快速发展, 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应尽快制订《创业投资法》改善我国对于风险投资法律法规分散而又缺乏专门规定的现状, 从法律层面上保证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天使投资方式作为一种针对创业型企业来说最为有效的投融资方式, 在《创业投资法》的制订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次, 政府应尽快降低创业板IPO上市的门槛, 使创业板真正能够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同时, 完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的规定, 提高完善设立产权交易所的相关法律法规, 并在股份回购和破产清算方面增设针对天使投资退出的规定。
摘要:天使投资作为一种解决种子期企业直接融资的手段, 成为了企业创业融资的首选。本文简述了天使投资在国内的发展情况, 论证了天使投资的重要性;研讨了目前对天使投资退出机制的研究现状, 从股权上市变现、股权转让、企业并购、企业回购和破产清算, 这五种退出机制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对比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度, 提出了完善天使基金退出制度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天使投资,创业企业,法律法规,退出机制,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10
1 投资退出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的, 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一样主要从投资项目利润中得到, 而是依赖于在这种“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的自身价值增值。所以, 风险投资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资本的高度周期流动, 流动性的存在构筑了资本退出的有效渠道, 使资本在不断循环中实现增值, 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投资家只有明晰的看到资本运动的出口, 才会积极的将资金投入风险企业。因此, 一个顺畅的退出机制也是扩大风险投资来源的关键, 这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资本循环的良性运作。可以说, 退出机制是风险资本循环流动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风险极高, 其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在于追求高额回报, 而且由于风险投资企业本身所固有的高风险, 使风险投资项目和非风险投资项目相比更容易胎死腹中。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 不仅获得资本增值的愿望成为泡影, 能否收回本金也将成为很大的问题。风险投资家最不愿看到的就是资金沉淀于项目之中, 无法自拔。因此, 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 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 如利用公开上市或将股权转让给其他企业、规范的破产清算等, 以尽可能将损失减少至最低水平。
2 投资退出机制的方式
2.1 股份上市
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简称IPO) 作为国际投资者首选的投资退出方式, 在我国目前的法律框架下, 外商同样可以通过股份上市的方式退出在华投资, 而且已为一些投资者所采用。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实践, 就股份上市的退出机制而言可以采用境外控股公司上市、申请境外上市和申请国内上市三种途径。
2.2 股权转让
股东对所持有的公司股权的转让权是公司法中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在中国现行的外商投资法律制度下, 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向所投资的外商投资企业的其他股东或第三方转让所持有的股权而退出原有的投资。根据进行股权交易的主体不同, 通过股权转让的退出机制包括离岸股权交易和国内股权交易两种情况。
2.3 其他退出机制
除了上述的退出机制之外, 还有一些退出机制经常为一些境外投资者, 特别是一些创业投资者 (即风险基金, Venture Capital) 在决定投资的同时作为退出机制条款列入投资协议。这些退出机制主要有管理层收购 (MBO) 、股权回购和公司清算等。
3 我国投资退出机制的不足
根据资料显示,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中, 上市所占比例为15%, 相比较美国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显得偏高, 但是上市退出比例高并不是因为资本市场的活跃或者牛市所致, 主要原因正是国内市场的不发达导致境外上市所占比例过高, 其相当境内的1/2, 这使得中国国内一些优秀的企业自愿长期游离在外, 不利于本国风险投资的长期发展。兼并收购所占比重在所有退出方式中相对最高, 截至2003年的累计数为37.4%, 而03年新增退出中, 收购的比例达到了40.4%, 可见采取收购方式退出的项目比例正逐年增多。但是与美国相比较, 相差了1倍, 这其中的大部分是境内非上市或自然人收购, 主要原因是法人股交易受限, 并购通过现金方式而非股权置换, 这就增大了交易难度。退出方式的单一也就使得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比例相比国际偏高。
4 建立和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体系的核心机制, 是指风险投资机构在其所投资的风险企业相对成熟之后, 将所投资的资金由股权形态转化为资金形态, 这涉及退出方式和退出场所两方面问题。借鉴国外风险资本实现退出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目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 可设计风险投资的退出途径, 分步建设我国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发展战略, 建立一个多层次的、有效的、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4.1 设立适合创业企业特点的二板市场。
在证券交易流通市场中, 区别于主板市场, 专为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服务而设立的面向公众股东的资本市场称为二板市场或创业板市场。二板市场是一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主板市场的根本差异在于不同的上市标准和上市对象, 其主要功能在于专门为具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开辟融资渠道和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因此, 二板市场不仅为高新企业开辟了一条资本融通的入口, 而且为风险资本退出创业企业提供了顺畅的“出口”, 以实现风险资本的增值和循环。
4.2 调整政策, 建立和完善场外交易市场。
前面提到, 兼并收购和管理层回购也是风险资本退出的重要渠道, 而大宗股权的转让依赖于一个完善的产权交易市场。但是, 目前在我国从产权交易市场中退出风险资本且增值, 或由其它企业并购创业企业是相当困难的。其原因在于:一是我国产权交易成本过高, 目前在产权交易市场进行产权交易的成本远远高于股票市场的交易成本。过高的税和费, 使风险资本在投资不理想或失败后退出较为困难, 退出成本高, 加大了投资的风险。二是尽管产权交易形式开始趋于多样化, 但是非证券化的实物型产权交易仍占主导地位, 产权市场允许进行非上市公司股权交易的城市和地区并不多。三是产权交易的监管滞后, 阻碍着统一的产权交易市场的形成, 使得跨行业跨地区的产权交易困难重重。因而, 在一定范围内设立风险投资项目和风险投资企业的柜台交易并调整政策, 降低相关税费, 将有助于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 进而推动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总之, 解决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问题, 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加以解决。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 我国应尽快建立创业板市场和柜台交易市场体系, 为不同发展阶段的高新技术企业开辟退出渠道, 为风险资本的退出搭建平台, 使之实现良性循环。
摘要: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风险投资体系、法律制度都不完善, 而机制的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可以先选择在现阶段切实可行的退出方式以争取发展的时间, 同时不断创造条件扫清障碍, 最终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关键词: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参考文献
[1]成思危.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治理世界, 1999, 1.
[2]成思危, 约翰沃尔等.风险投资在中国.民族出版社, 2000 (第一版) .
[3]刘曼红.风险投资:创新与金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8 (第一版) .
[4]刘少波.风险投资——风靡全球的新兴投资方式.广东经济出版社, 1999.
[5]盛立军.风险投资:操作、机制与策略.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
[6]张景安等.风险投资与二板市场.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7]王益, 许小松.风险投资市场理论与实践.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0.
建立和谐的人才退出机制 篇11
有人曾从造字上解释和谐:“和”解构为人人都有口饭吃,即温饱小康;“谐”解构为大家皆有话讲,即言论自由。笔者认为,和谐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已有成就的基础之上,实现动态的和谐、与时俱进的和谐。因此,和谐的现代企业机制内涵全面、动态发展、成绩斐然,自然离不开重要的人才退出机制——人才在流动中成长和成熟,企业本身也需要吐故纳新。目前,就企业机制,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机制建设而言,人才进入机制已经趋于成熟,而人才退出机制却相对薄弱。多进少出,甚至只进不出成为某些企业的稳定和谐的象征。但是,这种一成不变,甚至墨守成规的状况只是表象,并非企业和谐真正的内涵。
社会大环境和组织内部环境都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同样在动态中寻求平衡的发展。当前企业外部和内部因素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和谐。比如,能岗不匹配、面临发展瓶颈或者凸现在层级组织里,每位员工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的“彼得原理”之困境,因此才产生或者促进了人才退出机制的建立。有进有退、有机循环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和谐,也有助于个人的发展。
建立和谐的人才退出机制首先在于其主体,企业员工的认同。当前,不少中国企业的员工仍然抱有从一而终的想法。诚然,对于企业的忠诚固然可贵,但企业本身就在市场经济中大浪淘沙,本身就面临发展、拓展甚至倒闭、破产的抉择。因此,员工个人也需要完成从“计划经济思维“到”市场经济思维”的转换。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90年代初,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不少优秀企业已经打破“终身雇佣制”,通过科学的考核、定期的雇佣制度、市场化的运作来建立和完善人才退出机制。从某个角度讲,如果员工能够从内心意识到退出机制对于自身的意义和优势在于突破羁绊、寻求合理、拓宽事业,从而在市场中选择、在流动中发展、在发展中成功,那么和谐的意义就昭然若知。
其次,建立人才退出机制离不开企业的扶助和支持,承担应有的责任。当前,企业的主要责任可以分为组织责任和社会责任两大类。作为组织,企业有义务帮助员工突破原有的“组织惯性”和“工作习惯”,协助员工完成离职的交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作为“社会公民”,企业有责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协助前员工实现求职、再就业的过度,维护社会和谐。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篇12
风险投资的英语名称是Venture Capital, 也被译为创业投资。它实际上为获取未来成熟企业高额转让收益而在其孵化阶段冒险投入的即期货币, 即通过投资于一个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群, 将其中成功的项目进行出售或上市, 实现所有者权益的变现, 此时不仅能弥补失败项目的损失, 而且还能使投资者获得高额回报。经过20余年的发展, 我国的风险投资已初具规模, 风险投资公司在国民经济中特别是投融资体系的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风险投资的本性是追求高回报, 这种回报不可能像传统投资那样主要从项目投资的利润中得到, 而是依赖于“投入-回收-再投入”的不断循环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增值。
二、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
(一) 实现资本收益, 补偿投资承担的风险
风险投资与一般投资相比, 具有高风险性和高收益性, 它的风险极高, 风险投资者之所以愿意承担高风险并涉足风险投资领域, 其基本动力在于追求经济上的高收益。投资成功的企业需要退出, 投资失败的企业更要有通畅的渠道及时退出。因此, 具有完善的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 成功项目的投资收益就可以实现, 一旦风险投资项目失败, 失败项目的投资损失也就能够得到补偿, 风险投资活动也就可以周而复始地进行下去。
(二) 吸引社会资本加入风险投资行列, 有利于促进风险投资有效循环
由风险投资的特点可知, 风险投资是一种周期性投资, 是由“投入-回收-再投入”3个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商业性活动, 如果没有良好的资本退出渠道, 这个链条就会中断, 所以, 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基本保障, 如果没有可行的资本退出途径, 投资者不会投入资金, 风险投资活动将因难以筹集到社会资本而无法进行, “投入-回收-再投入”的风险资本的良性循环也无法建立。
(三)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
据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 2008年全年新募集的可用于投资我国内地的风险资本总量高达1018.67亿元, 达到2007年度新筹集金额的1.14倍以上 (见图1) 。共有191家机构完成募集, 每家机构平均新募集的风险资本规模达到5.33亿元, 为2007年的65%。另有99项基金于2008年成立, 没有披露募资是否完成, 据统计这些基金的募集金额将达到1321.73亿元, 此数值没有包含在新募集的资本总量中。风险资本一般由职业风险投资家从社会募集而来, 而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则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可行的资本退出方案, 投资者不会将资金投入, 风险投资活动将因难以筹集到社会资本而无法进行, 风险资本的有效循环也就无从建立, 风险投资活动的链条就会中断, 将难以实现投资增值的良性循环。
三、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我国目前缺乏专门以风险投资为调节对象的法律法规, 风险投资处于一种法律保护相对薄弱的境地。与风险投资密切相关的《公司法》存在一些不利于建立风险投资体系的条款。如最新的《公司法》第143条规定, 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票, 但为减少公司资本而注销股权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他公司合并时除外等等。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内风险投资公司以股权回购方式退出资本;《公司法》第72条规定,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这一不自由的转让出资的条款对风险投资退出形成障碍;《公司法》第142条规定, 发起人持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 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的条款, 也对风险投资的退出构成阻力。
(二) 缺乏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主要用于高新技术创业及其新产品开发, 由其投资对象决定风险投资的高风险性, 需要投资者具有冒险精神, 但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所形成的惯性思维, 阻碍了一个适合风险投资发展的文化环境的形成, 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分析, 不适宜性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传统文化中诚信观念的淡薄和企业道德的缺乏, 对社会的各个层面都产生直接的影响, 导致市场的严重失序;二是由于长期的计划安排方式, 使许多科技人员产生了安于现状、依赖国家的思想, 缺乏用于冒风险的创业精神;三是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中, 普遍存在着论资排辈、讲关系讲人情的现象, 没有真正形成“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
(三) 风险投资方面的优秀人才匮乏
现行从事风险投资的人才队伍, 多为技术干部转业, 他们虽具有技术专业知识, 但缺乏金融知识, 也缺经营管理和开拓市场的经验。而新引进的人才, 虽有现代科技知识、金融知识, 但对风险投资的基本过程没有实践经验, 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历程也没有亲身的经历, 往往以一般项目投资理论来指导风险投资运作, 容易忽略风险控制而导致投资战略的失误。风险投资退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 专业人才的缺乏将导致不合理的退出行为发生, 最终影响到退出和价值增值的实现。
(四)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不畅, 各种退出方式所占比例不合理
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调查报告中指出, 受金融危机影响和对经济前景的担忧, 2008年全球股市暴跌, 部分股市创下历史最大年度跌幅, 市值大幅缩水, 投资者蒙受惨重损失。股市的持续低迷, 使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减, 新股发行频率降低直至停滞。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统计 (见图2) , 有146个风险投资项目在2008年实现退出。其中, 39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11.87亿元, 平均单个项目的退出金额为3044万元, 与2007年的6753万元相比下降近55个百分点。我国证券市场进入2008年以来, 证券指数一直呈现不断下挫的趋势, 不确定的宏观经济以及外围次贷及信贷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 都使得原本计划上市的企业无法进行或将融资计划延期。2008年全年有40家风险投资背景企业实现首次公开上市 (IPO) , 且集中在上半年。据统计, 融资额为207.71亿元, 平均融资额为5.19亿元, 平均融资额与2007年相比大幅度降低。受资本市场低迷的影响, 股权转让成退出的主渠道, 在调查中列明退出方式的退出项目中, 上市的有18个, 占项目数量的23.28%, 股权转让的有58个, 占75.32%, 清算的仅有1个, 占1.30%。上市交易的项目数比例与2007年相比大幅降低, 而股权转让方式退出的项目数比例与2007年的53.85%相比增长近2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 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方式主要以股权转让为主, 而其他退出方式仅占很少比例, 各种退出方式不合理。
四、进一步完善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建议
(一) 健全法律体系
由《公司法》可知我国现行法律的部分条款对风险投资的发展和风险资本的顺利退出造成了障碍, 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出台与风险投资有关的法规体系, 积累经验后考虑制定《风险投资法》, 以便更好地对风险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保险、市场证券、风险投资担保和风险投资税法、风险投资企业组织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加以规范。同时, 继续补充修改新《公司法》中不符合风险投资企业发展和风险资本退出的条款, 使《风险投资法》与《公司法》等法律相协调, 以维护风险投资者的权益, 规范我国风险投资事业, 从而最终促进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
(二) 培养营造适宜的文化环境
风险投资作为一个创新的市场形态, 要在一个适宜的文化环境中才能顺利发展, 首先, 我们应该发扬一个敢于创新的创业文化, 这种创业精神就是使科技企业家和风险投资家敢于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建立生产新产品、引进新工艺、开发新资源和采用新组织形式的企业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其次, 发展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气氛;最后, 发展一个活跃的高技术股份投资文化, 创业者要有开明的态度, 必须克服“独立性”与控股心态, 为了企业长远发展, 要敢于让外部投资者参股进来, 同时, 创业者也要有一种向股东负责、与股东坦诚相待、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投资者要有一种敢于冒风险、愿意长期投资的高科技文化投资。
(三) 大力培养技术人才
风险投资是专业化的投资, 风险投资行业需要一大批熟悉市场运作规律、具有经营和管理经验、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和能够驾驭风险的高素质人才, 所以我国要大力培养具有风险投资意识、市场意识、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风险投资人才, 同时还要注意引进国外相关的优秀人才, 以满足目前国内风险投资行业的需要。
(四) 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 实现以股份转让为主变为以IPO为主
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即首次公开发行, 它是指风险投资者通过创业企业股份公开上市, 将拥有的私人权益转化成为公共股权, 在获得市场认可后转手, 以实现资本增值。IPO的优点很多, 如可以为创业企业的发展筹集大量资金, 具有高收益性, 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转移, 有利于增强创业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提高创业企业的知名度, 分散投资风险等等。股份公开上市可以让风险投资家取得高额回报, 因而被一致认为是风险投资最理想的退出渠道, 国际上成功的有美国的纳斯达克 (NASDAQ) 市场、加拿大温哥华股票交易所的创业板市场、比利时的EASDAQ市场、英国的AIM市场以及1999年第4季度开始正式运作的香港创业板市场等。其中以美国的NASDAQ市场最为成功, 约30%的美国风险投资都经由这一市场退出。我国虽然现在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股票价格走低, 股权转让方式称为资本推出的主要方式, 但是从长远来看, 股份公开上市才是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胡海峰.风险投资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
[2]、梁蓓, 杜启华.国际投资[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6.
[3]、翁卫建.论我国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J].财经界, 2007 (10) .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推荐阅读:
投资风险退出机制研究06-05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研究06-02
风险投资退出渠道11-10
风险投资退出的方式09-16
风险投资的运作机制07-28
从中创公司的失败谈建立我国的风险投资机制09-05
投资退出09-29
投资退出08-31
货币政策的退出风险09-18
投资选择与投资风险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