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增长

2024-10-03

旅游业增长(共12篇)

旅游业增长 篇1

随着全球旅游业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 我国正从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目标迈进[1], 旅游业也因此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产业之一。近年来, 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 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 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 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不断增长, 需求的增长推动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2]。据比较优势理论, 一个国家和地区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 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其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潜力[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资源丰富, 自然风光秀丽, 富有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名胜古迹众多。全国旅游资源共有68种, 而新疆就有56种, 占全国旅游资源类型的83%。全疆共有景点一千一百余处, 居全国首位, 在这广阔大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瀚海共生, 高原山水景观蕴含在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等世界名山之中, 有着众多的雪域冰川、叠嶂雄峰、飞泉瀑布、珍奇异兽。这里有海拔8600米的世界第二高峰, 又有低于海平面154米的中国最低洼地, 既有一泄千里的河流、万顷碧波的草原, 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境、神秘莫测的沙漠奇观。保存完好的原始动植物种群, 更显出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的本色。因此, 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对合理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 以及对今后合理开发与发展旅游资源, 重视旅游业的发展, 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收入概况

西部大开发以来, 围绕着交通设施的逐渐完善和城镇功能的逐步增强, 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旅游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据统计资料显示, 2003年新疆旅游业年总收入为92.71亿元, 2004年才过了100亿元, 到了2011年, 竟达到了441.03亿元的惊人数字, 旅游总收入占GDP的6.67%。

2 旅游业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增长影响

旅游的消费对经济增长会产生两种影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最主要表现在:对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值影响, 对外汇收入的影响, 对居民就业程度的影响。间接影响表现在:直接的旅游收入产生的诱导收入和间接收入。本文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确定旅游业与经济增长间存在的线性相关关系的基础上, 分析了旅游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及间接影响。

2.1 旅游业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收入效应分析

表1给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占GDP的比重。

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

由表1可以看出, 从2003年到2011年旅游总收入以平均22.35%的速度增长, 旅游业总收入占比逐年增长, 2011年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6.67%。

旅游业除了通过旅游业总收入直接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GDP外, 还通过旅游业收入产生的诱导收入和间接收入影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GDP。也就是说, 在GDP中表现出来的只是旅游业总收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的一部分, 这部分叫做显性贡献, 还有一部分贡献叫隐性贡献, 而隐性贡献是无法反应的。因此, 笔者将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旅游收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的间接影响。

建立回归模型为:Y=a+b X。 (1)

式 (1) 中, Y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年GDP, X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年的旅游总收入, a、b为参数。运用SPSS19.0计算得出:

式 (2) 对回归方程进行检验:通过SPSS19.0计算, R2=0.93, 表明了回归直线的拟合度非常好, 通计量F的值为93.63, 显著性水平小于0.05, 所以可以认为所建立的回归方程有效。

从方程中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旅游收入每增加一元, 会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GDP增加13.844元。这表明旅游业收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GDP增加的间接贡献影响更大。

2.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创汇效应分析

旅游业创汇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通过发展国际旅游, 直接从国际旅游者消费支出中所得到的外汇收入[4]。

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

根据表2, 可以从旅游业创汇的角度来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创汇效应, 除了几个特定的年份 (包括2003年的非典、巴楚地震、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 旅游外汇增长出现负值之外, 其余年份都是正增长, 2009年是因为新疆7·5事件的影响, 新疆旅游创汇收入增长率仅为0.63%。由此可见, 旅游创汇收入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2004年和2011年的拉动作用非常显著, 2011年旅游创汇收入增长率达到了惊人的数字150.88%, 是2010年的四倍还多。

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

表3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创汇和出口分别占全国旅游创汇和出口额的比重, 可以从侧面分析新疆的旅游创汇效应。从表3中可以发现, 2003年~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创汇占全国旅游创汇的比重不是很稳定, 具体来说, 从2003年到2007年这个比重有起伏, 从2008年开始逐渐升高, 2011年这个比重达到了0.9599%, 比2010年的两倍还多, 为2003年的4倍左右。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出口额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也呈现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具体来说, 2003年到2004年出口比重下降, 从2004年到2008年这比重逐年升高, 2008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的1.35%, 然而从2009年开始又呈现下降的趋势, 2011年有所上升。

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

通过比较新疆旅游业创汇占新疆出口额的比重, 全国旅游创汇占全国出口额的比重, 即从表4可以看出, 新疆旅游创汇占出口额的比重呈现起伏。具体来说, 从2003年到2004年上升, 从2004年到2008年逐年下降, 从2009年开始有上升, 2011年的比重达到最高2.76%, 是2010年的两倍左右。正是在2011年新疆旅游业创汇对新疆出口额的贡献率超过了全国同期水平, 表明新疆旅游业创汇对新疆的出口额的增长有很大的贡献。总之, 新疆旅游业创汇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旅游业创汇效应应得到进一步显示。

2.3 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增加就业机会

旅游就业效应是旅游业影响国民 (区域) 经济的重要方面,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它往往是除旅游收入之外的最重要的目的[5],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对其他产业有极大的关联性, 对第三产业的就业以及产值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但由于旅游直接从业人员很难精确统计, 因此本文通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社会年就业人员的比例来反应旅游业的就业效应。

数据来源: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年鉴》和《全国统计年鉴》。

从表5中可以发现,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和社会就业人数都在逐年增大, 虽然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社会就业人数的比例每年长幅不大, 但总的来说, 呈现上升的趋势。从旅游业对第三产业的关联效应可以看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业的发展对就业有一定的拉动作用。

3 结论和建议

由以上分析可知, 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而言, 旅游业的经济效应相当明显, 每一元的旅游收入可以创造出大约13.844元GDP增长, 同时增加外汇收入, 带动直接或间接相关产业的发展, 促进就业。但由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资源还未充分开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经济总体规模等原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就业、创汇、就业效应方面的作用还没完全发挥出来。所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大力发展旅游业, 使其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应有的产业实力和作用, 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长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首先, 加大旅游业投入, 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加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及管理,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重视旅游人才的培养。依托独特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传统风俗、人文地理特征和自然风光特色, 针对不同旅游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产品及纪念品, 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其次, 合理规划旅游产业, 实现可持续发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广大, 各城市间的距离也较远, 游客常常抱怨大部分时间都花在路上而不是在游玩这些旅游资源, 因此, 合理规划这些旅游资源是非常有必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应根据自身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 控制好旅游业的经济规模和产业布局。避免盲目、孤立地发展, 只有正确处理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 才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形成产业经济优势, 发挥其支柱产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国和, 张璞.贵州省旅游业经济效应与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 2009, 31 (6) .

[2]谌可佼.旅游业对湖南省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J].旅游经济研究, 2011 (6) .

[3]张静, 李颖.喀什地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观察, 2011 (2) 5.

[4]何青梅, 王小梅.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以青海省为例[J].2012 (12) .

[5]庹梅, 陈兴鹏.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J].甘肃科技, 2011, 27 (22) .

旅游业增长 篇2

关键词:旅游产业;经济增长;单位根;协整理论;因果检验

一、引言纵观世界各地旅游发展历史,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国家发展战略取向不同,旅游产业具有不同的演进发展路径。从旅游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基本上可以把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归结为两种:一种是经济增长促进旅游发展(EconomyPromotingTourism)模式,简称EPT模式,即通过经济增长来带动和促进国家(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一种是旅游发展拉动经济增长(TourismPromotingEconomy)模式,简称TPE模式,即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来拉动和促进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模式。就中国的情况而言,目前理论界对EPT和TPE两种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尚存较多的争议,而重庆作为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突出的旅游产业日益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所以,有必要深入研究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而科学地认识旅游产业在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与作用。

旅游业增长 篇3

颜文华(1977-),男,湖南攸县人,洛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教育等。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12400440054)、河南省科技发展项目(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低碳化转型研究)的资助。

【摘要】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一种富民、福民、全面公平、全民公平理念,也是一种全球和谐、全面和谐理念,其本质要求是“机会均等、和谐共享”。包容性增长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示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走全面、公平、和谐转型升级之路,最终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增长,从而使我国旅游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幸福提升型产业。根据这一启示,从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包容性增长;转型升级;旅游业;幸福

包容性增长(inclusive growth),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包容性增长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这一概念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国际场合多次倡导“包容性增长”, 既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积极建设和谐世界的政治诉求,也进一步阐明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模式。在学术界,蔡荣鑫、张梦涛、汪海霞等不少学者也开始对此展开研究[1-3]。但运用这一概念研究旅游业,目前公开发表的仅有王京传,李天元撰写的一篇学术论文[4],可以说“包容性增长”在旅游学术界还是一个新课题,但融合这一理念来研究旅游问题必将会成为旅游理论研究一个重要的新视角。笔者首次运用这一新理念对旅游业转型升级路径进行新的探讨,希望在旅游业转型升级理论上努力实现一些新突破,在实践上也希望能有助于推动河南和全国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包容性增长。

一、包容性增长内涵的阐述

“包容性增长”作为一个新概念,就其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笔者结合现有研究成果从根本目的和本质要求两个方面来阐述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1. 包容性增长的根本目的

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5]由此可以看出包容性增长不只是追求经济的增长,更要强调经济成果的分享;不只是某些国家、某些地区、某部分人的富裕,而是全球富裕、全民富裕,具体到我国而言就是要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全面小康和共同富裕;不只是经济社会某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生态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一种富民、福民理念,也是一种全球和谐、全面和谐理念。

2. 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

“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平等与公平的问题,包括可衡量的标准和更多的无形因素。包容性增长在产业发展上是要求各行各业实现和谐、包容性的发展。蔡荣鑫认为“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核心要义正是要消除贫困者权利的贫困和所面临的社会排斥,实现机会平等和公平参与,使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群体均能参与经济增长、为之做出贡献、并由此合理分享增长的成果[6]。因此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是“机会均等、和谐共享”。即整个社会应该是一个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人拥有更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在此,包容性增长理念也是一种全面公平、全民公平理念。

综上所述,包容性增长理念是一种富民、福民理念,也是一种全球和谐、全面和谐理念,还是一种全面公平、全民公平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本质要求是“机会均等、和谐共享”。

二、包容性增长理念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旅游业发展新阶段的新要求,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旅游发展战略。但究竟朝什么方向转型、如何升级,如何实现转型升级所强调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姚小云等人运用生命周期理论、陈雪钧运用价值链理论、郑四渭等人运用产业融合理论来探索旅游业转型升级策略[7-9],但这些成果都是侧重于某一要素的转型升级,还是显得不够系统,针对性或其适应性也不够强。列宁曾说到“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包容性增长概念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有异曲同工之妙”[10],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到我国旅游行业来说,包容性增长理念特别适合用来探讨转型升级中的诸多问题,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揭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要实施全面转型升级、公平转型升级与和谐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增长,从而使我国旅游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幸福提升型产业。

第一,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走全面转型升级之路。包容性增长所强调的不是某一方面、某一要素的可持续发展,而是全方面、各要素的协调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这对旅游业转型升级有了重要启示,指明了旅游业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供需双方及所涉及的各要素的全面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不是某方面,如旅游供给方的转型升级,也不是某一要素的转型升级,如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转型升级,而是全方面、全要素的转型升级,即既包括旅游业内供给方各要素、也包括旅游需求方,还包括为旅游供需方提供动力、保障与服务的各方要素;既包括旅游业内各要素,还包括旅游相关产业及与其他产业结构等要素在内的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旅游业全面转型升级概念的提出将会极大的拓宽转型升级内容、思路与渠道。

第二,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走公平转型升级之路。包容性增长强调机会均等,公平增长,不是牺牲一部分地区换来其他地区的增长。这对旅游业转型升级也有着重要启示,即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注重机会均等,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群体或个体都有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走公平转型升级之路,体现转型升级所强调的合理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不论穷人与富人、不论男人与女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旅游。因此,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既要注重占少数的富人阶层的旅游产品开发,也要注重针对普通大众,甚至是贫困人民、残疾人群等特殊人群的旅游产品开发。对于旅游城市或地区而言,就是各个城市或地区都有公平、均衡的旅游发展机会,享有公平均等的发展政策。

nlc202309020235

第三,旅游业转型升级要走和谐转型升级之路。和谐转型升级是指旅游业转型升级要注重和谐共享,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类群体之间要和谐共处,而且旅游业发展成果要共享,体现转型升级所强调的高级化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即成为幸福导向型更强的产业。具体来说,各类旅游者都能获得满足,享受旅游的快乐。各个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方面能够互相支持、互惠互利。各旅游企业之间能够公平竞争,各旅游利益相关者都能公平分享旅游成果。各类旅游从业人员都能和谐相处并得到应有的利益与发展机会。另外旅游业与其他行业能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第四,旅游业转型升级核心目标是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富民福民式的增长,是追求全球和谐、全面和谐、全民公平、全面公平式的增长。旅游业转型升级就是要通过全面、公平与和谐转型升级的方式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增长,促使旅游业成为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幸福提升型产业。以包容性增长程度作为衡量我国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指标将比旅游总收入、旅游人次等指标更科学、更系统、更能反映旅游业发展的真实面貌。我国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地区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旅游地居民与游客发生冲突、旅游效益不够等。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促使旅游业走包容性增长之路。可以说旅游业实现包容性增长既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标,又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

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旅游业应朝全面化、公平化和和谐化方向转型升级,走全面转型升级之路、公平转型升级之路、和谐转型升级之路。也就是说旅游业内各要素与旅游业外相关要素都需要转型升级,转型升级过程中都能机会均等、公平发展,转型过程中都能各取所需,和谐共享发展成果。随着全面化、公平化、和谐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包容性增长水平也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包容性增长这一理想目标。基于这些启发,笔者提出了以下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具体路径。

1.增强旅游福民功能,推动旅游市场的幸福转向

《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中实际上非常明确的否定了以发展经济为目的单一功利化旅游发展导向[11],也就是说旅游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为了经济功能,即富民,还应强调福民功能,发展“福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幸福导向型产业。本文所指“福民旅游” 是要求旅游应逐渐成为一种国民福利,让更广大的群众能够更加幸福的参与到旅游队伍中,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和制度优越性,也体现旅游业的幸福导向性。“福民旅游”突出强调两个特点:公平和幸福。公平也就是旅游转型升级应注重让更多的人参与旅游,旅游市场呈多元化发展态势,实现市场总量与市场结构两个方面不断优化。这既包括学者们所强调的三大市场结构合理,还包括旅游客源渠道更加多样,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了解旅游、参与到旅游队伍中来,实现由部分人旅游到最多数人旅游转型升级,从而做到人人都想旅游、人人都能旅游。具体来说,就是不论穷人与富人、不论男人与女人,不论正常人群还是特殊人群(如残疾人)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旅游,正如谢赞才所说“旅游权利是与工作权、休息权一样的‘天赋’人权”[12]。幸福也就是旅游转型升级应注重让旅游真正成为一种快乐幸福的活动,即旅游是能真正提升旅游者幸福感的活动。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一方面自身旅游行为更加文明,另一方面所获得的旅游体验更加充实愉悦,市场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不断提高。因此,增强旅游福民功能,推动旅游市场的幸福转向,可以实现旅游客源更趋多元、旅游行为更趋文明、旅游体验更趋幸福。戴斌认为“平等是当代旅游发展的价值根基,国情和旅情决定了我国旅游发展基调必须是平民旅游,为了更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便利出游、有尊严的出游,为了他们能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中获得更大的福祉而发展。”[13]这一看法也认证了本文观点。综上旅游转型升级应让旅游不再成为部分人的权力,应让旅游不再是抱怨之旅或遗憾之旅。

2. 突出发展“创意旅游”,推动旅游产品从资源依赖向创意发展转向

“创意旅游”就是以创意为开发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创意基点,充分整合旅游资源,从整体上对旅游产品的产品形式(如观光形式、娱乐方式、度假方式等)、产品功能(如观光、度假等传统功能和理财、交友等特种功能[14])、产品内涵(如休闲性、文化性、教育性、纪念性等)等进行大创意和整体规划与开发,推出有特色主题、有特色活动内容的形式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地方文脉和旅游形象的创意旅游景区、创意旅游商品、创意旅游娱乐、创意旅游活动、创意旅游线路、创意旅游业态等创意旅游产品或新业态。旅游业要真正发展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参与的活动,旅游产品就必须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通过创意开发和现代技术的充分运用,百姓的生产与生活就能像历史典故、文化名人一样成为旅游产品,村庄、果园、工厂、城镇等就能像历史遗迹、自然风景区一样成为旅游地。“创意旅游”是国际旅游大势所趋也是旅游市场的客观需要,唯有创意,才能改变过于依赖资源的旅游发展方式,形成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产品类型。

“创意旅游”强调旅游业转型升级应注重三个方面:第一,以新视野看待旅游产品类型和结构,推动旅游产品体系更高级、更健全;第二,以新视野看待旅游产品范围,推动适宜旅游地区更多、更能互动发展;第三,以新视野看待旅游产品开发方式,推动旅游产品融合开发、品牌发展。第一个方面,是强调旅游产品品种丰富、结构优化,走全面转型升级之路。总体上来说,旅游产品应多元化、复合型和特色化,同时产品层次清晰,既有一定比重的拳头产品、形象产品和特色产品,也有较为普遍的一般产品、辅助产品、大众产品;各类型产品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这实质上是突出旅游发展的全面性。第二个方面是强调到处都有旅游产品、到处都适宜旅游,各地旅游能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发展,走公平转型升级之路。总体上来说,应该由部分地区适宜旅游到最广大地区适宜旅游转型升级,强调旅游发展与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实现各地区不但宜居,而且宜游。我国发展旅游业不应只是在旅游优势区,如大中城市、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等,应该实行分类管理,强调各地区旅游产业协作发展、互为补充,促进各城市、乡镇、村庄在发展过程中都注重旅游内涵建设,成为宜游之地。这实质上是突出旅游发展的公平性。第三个方面强调各行各业都应以创意手法融入旅游开发,各类产品都应以创意手段塑造成旅游品牌,走和谐转型升级之路。融合开发就是进行产品创意时,要打破产业界限、文化界限和地区界限,以旅游产业自身运行规律为依据,而不以产业和地区所约束,大胆进行融合,推出跨地区、跨产业、跨文化的新型旅游集聚区、旅游景区、旅游商品、旅游演艺和各类生活消费型旅游产品和生产消费型旅游产品。在新型农业化、工业化与城镇化建设中注重三大产业有机融合、注重以旅游产业为纽带统筹城乡发展不但可以为旅游产品的开发与创新提供更加广阔的渠道,极大促进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而且也为三化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发展提供一种新思路。这实质上是体现旅游发展的和谐性。

nlc202309020235

3. 重塑旅游企业运营模式,推动旅游企业更具活力

旅游企业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推动者和实践者。要推动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旅游强国的实现就必须改变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企业普遍存在的“散、弱、小、差”状况。通过运营模式的重塑和核心企业的扶持,打造一群富有极强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国内竞争力、区域竞争力等各层次竞争力)和持续发展活力的大型旅游集团,并通过这些旅游集团带动其他各类旅游企业的全面发展,实现大(大企业)有大的发展、小(中小企业)有小的出路,都能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从整体上推动旅游企业竞争力更趋强大,发展机会更趋公平,社会担当也更大。

运营模式直接关系到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旅游企业应积极探索并不断调整适合自身的运营模式。例如或是提供较为综合的旅游服务、走强而全发展模式;或是提供较为专一的旅游服务、走专而精发展模式;或是提供较为尖端智慧的旅游服务、走科技智慧领先发展模式;或是提供较为新颖的旅游服务、走产品新潮发展模式等等。旅游企业的转型升级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各类企业找到最适合自身持续发展的运营方式,从而在各旅游企业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企业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扶持核心企业主要指扶持三类企业:一是那些资金技术投入较大、经济回报见效较慢,却影响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基础服务或公共服务型企业;二是那些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实力的龙头旅游企业;三是那些具有较强特色和发展潜力的小型旅游企业。扶持这些核心企业对于壮大旅游产业、提升旅游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4. 拓宽旅游服务功能,推动旅游产业链更有辐射力

越是发达的旅游业,其服务功能更广阔,产业链辐射能力也更强。拓宽旅游服务功能、提升产业链辐射力具体措施可以通过拓展泛旅产业和打造全链旅游,推动旅游产业服务对象趋于健全,旅游产业地位趋于合理,旅游产业融合趋于和谐。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能够满足不同旅游消费者包括吃住行游购娱旅游主体需求和金融、通讯、教育、信息等旅游辅助需求在内的各类需求,做到旅游服务尽善尽美;也能满足不同旅游生产者或服务者包括规划设计、营销推广、教育培训、产品生产、物资托运等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到旅游服务尽善尽美,还能满足服务社会、带动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力量。

打造全链旅游是指旅游产业链的垂直发展,强调旅游产业链自身的完善。是依据旅游生产、旅游销售、旅游消费、旅游分配整个旅游流程去开发并完善各个环节所需要的旅游服务,形成一环扣一环像链条一样的全链旅游产业体系。旅游产业链自身的完善包括两种形式的完善,一种是相互独立的旅游企业之间建立起来的产业链(即企业外链)的完善,另一种是旅游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即企业内链)的完善。旅游企业外链的完善需要包括各地政府在内的利益各方要从构建全链旅游的角度作好整体规划,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界限,充分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强化区域旅游发展协同效应,健全区域旅游发展的协调和磋商机制,建立比较完整的跨区域旅游产业链,提升整个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旅游企业内链的完善需要从构建核心龙头企业的角度做好战略规划,重在集团实力和集团区域辐射力的提升,要在适度规模扩张的基础上,搞好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协同发展,构建出要素完整、相互带动的旅游产业链。

拓展泛旅产业是指旅游产业链的横向或环行发展,强调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是通过开发并完善为全链旅游产业体系提供服务或支撑的旅游相关产业体系或旅游辅助产业体系而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拓展,建立大旅游产业体系。

5. 强化人才兴旅战略,推动旅游人才的专业化转向

人才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加快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最核心的措施就是强调专业化。在旅游产品规划设计、旅游行业运营、旅游行业监管等整个旅游产业领域内提供旅游专业人士的比重,实施更为专业的标准化与个性化、国际化与本地化相结合的经营管理,提供更为专业的符合国际标准、尊重个性需求的旅游服务,从而既能推动全面提升旅游管理的专业性、国际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又能推动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提升、结构合理和整体幸福感增强。旅游人才的专业化转向强调旅游业转型升级注重让专业人才管理旅游发展、让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提升幸福感。目前我国旅游从业人员一个突出问题是经验积累型员工成为各级管理岗位的主体和新入行员工成为各类服务岗位的主体,而专业人才则在各级管理岗位和技术性较强服务岗位占的比重很少。因此让专业人才管理旅游发展、发挥专业优势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才能更高、旅游人才结构才能更趋合理、旅游从业人员才能更趋幸福。

6. 重视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向智慧化转变

旅游产业技术的转型升级也是整个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其转型升级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在旅游产业体系中的运用和渗透更为合理,能完全满足旅游产业体系的高效运营;二是智慧型旅游企业或产品所占比重更为合理,能充分带动旅游产业的整体效益。基于此,笔者认为旅游业转型升级应高度重视“智慧旅游”建设,通过全面技术革新和智慧旅游创建等措施,推动旅游产业技术更先进,旅游产业技术含量更高,从而促进旅游业的智慧化转向。智慧旅游是指为了更好地满足现代旅游产业发展的要求和旅游者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在旅游体验、产业发展、行政管理等整个旅游产业运营领域,通过强调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等高科技手段,引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7. 加强行业管理,推动旅游产业环境更具魅力

旅游业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我国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离不开更为舒适的旅游产业环境、更为浓厚的旅游氛围、更为突出的旅游形象和更为卓越的行业管理。唯有进一步优化行业管理,改善产业环境,才能为旅游业转型升级提供的强有力的环境驱动力。具体措施有:一方面要突出旅游行业管理的服务性质,从管理旅游到服务旅游转型升级,为旅游产业的整体规划、旅游形象的塑造、旅游市场的培育、旅游投资的引导、旅游运营环境的治理和旅游企业的协调发展等提供公共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旅游行业管理服务意识和旅游宏观调控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实施畅通旅游、平安旅游、诚信旅游、文明旅游等措施,创造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大氛围,包括相匹配的经济基础、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具有亲和力的人文环境、突出的旅游形象、完备的旅游保障、适宜的旅游环境等,从而打造一个适宜进行旅游消费、适宜进行旅游投资、适宜进行旅游就业的美好环境。

nlc202309020235

四、结论

旅游业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持续工程,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旅游业成为幸福导向型更强的产业,即环境友好型产业、资源节约型产业和幸福提升型产业。包容性增长理念启示旅游业转型升级应走全面、公平、和谐转型升级之路,最终实现旅游业包容性增长。基于这一启发,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增强旅游福民功能、突出发展“创意旅游”、重塑企业运营模式、拓宽旅游服务功能、强化人才兴旅战略、重视智慧旅游建设、加强行业管理等转型战略推动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企业、旅游产业链、旅游人才、旅游产业技术、旅游产业环境等的全面、公平、和谐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 (1):102-104.

[2] 张梦涛.“包容性增长”: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实践取向[J].理论探索,2011,(1):9-12.

[3][10] 汪海霞.“包容性增长”的语义及其运行机理分析[J].求实,2011,(4):38-40.

[4] 王京传,李天元.包容性旅游增长的概念内涵、实现机制和政策建议[J].旅游科学,2011,(5):10-22.

[5] 胡锦涛.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N].人民日报,2010-9-17.

[6] 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 (1):102-104.

[7] 姚小云,等.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武陵源旅游产业升级战略选择[J].资源环境与发展,2008,(3):37-40.

[8] 陈雪钧.价值链视角下的山东省旅游产业升级路径研究[J].价格月刊,2009,390(11):49-52.

[9] 郑四渭,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城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343(11):37-40.

[11]王德刚坚持平民平等旅游发展理念全面推进社会公平[J].旅游发展研究,2012,(1):6-10.

[12] 谢赞才.旅游发展需要伦理关怀[J].旅游学刊,2010,25(3): 10-11.

[13] 戴斌.平等是旅游发展的价值根基[N].人民日报,2012-9-27,第42期.

[14] 颜文华. 产业融合背景下理财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江苏商论,2012,327(1): 129-131.

延安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篇4

本刊讯 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 也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发展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2015年, 延安以“全域旅游”、“全民旅游形象大使”为目标, 坚持“内抓管理服务, 外抓宣传推介”的工作思路, 大力发展革命圣地红色游、黄帝文化游、黄河文化游、黄土风情文化游、绿色生态游等旅游品牌, 努力改善游客旅行质量, 加大旅游产品开发, 使旅游业成为延安新的经济增长极。

据延安市旅游局局长马彦平介绍, 延安去年一年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3亿元。春节前, 延安在黄龙县成功举办“2016黄龙山森林冰雪节”, 推出了田野滑雪场, 祥瑞冰雕世界等一批冬季旅游线路, 并计划于节后利用壶口冰瀑创建黄河壶口5A级风景名胜区。

旅游业增长 篇5

关于印发《协合乡“服务旅游保增长、服务城市促提质、服务农村保稳定、服务社区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村(居)党支部、村(居)委会,乡直机关联合党支部、乡直各单位,教育党支部、中心学校:

《协合乡“服务旅游保增长、服务城市促提质、服务农村保稳定、服务社区促和谐”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方案》已经乡党委会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活动,严格遵照执行。

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委员会 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人民政府

2009年3月20日

二、活动范围

乡政府机关、张挂直各单位及各村(居)。

三、组织领导

成立全乡“关于开展机关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的通知”主题活动领导小组,由李红任组长,钟祥、周刚(常务副组长)任副组长,钟祥、李鑫、彭常国、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乡党政办公室,由邓凰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目标

1、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参加此次活动的党员干部要切实深入到村组、农户,扎实开展下基层活动。即开展一次全面调查摸底,摸清村级党组织的基本状况,摸清村级办公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村级集体负债和村干部及党员的基本情况;组织所联系村的党员上一次党课,重点宣讲党的精神,指导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走访一批村民群众,重点听取村干部、老党员、致富能手、贫困农户等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召开一次座谈会,邀请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代表,共同查找在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农户同吃同住同劳动至少一天,切身感受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帮助农户做好秋播秋收生产等工作。在此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形成一篇有情况有分析、有数据有实例、有建议有思考的调研报告。

五、工作方法及要求

各村(居)、乡直各单位要从讲政治和讲大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今年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乡党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讲究工作方法,开展特色活动,务求工作实效。

1、加强组织领导。各支部要切实加强活动的组织领导,合理安排时间,组织党员干部分批次分工作小组进入所联系的村(每个工作小组不得少于3人),保证“下基层”活动既不影响正常工作,又扎实深入开展。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下基层”活动基本结束时,要组织院领导分组听取各支部开展“下基层”活动的工作情况汇报。以迎接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验收。

2、严明工作纪律。开展“下基层”活动期间,要严格遵守“五不准”的工作纪律,即不准相互宴请,不准酗酒,不准抹牌赌博,不准增加农户的负担,不准影响农户的正常生产生活。同时,入住农户期间,生活用品自带,每人每天按100元的标准,向农户支付伙食费用。

3、加强督办考核。要组织所联系的村和入住的农户对党员干部“下基层”活动效果进行评定,评定标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同时,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协同

主题词:作风建设 活动方案 通知 报:区作风办

中共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协合乡委员会 2009年3月20日印发

旅游业增长 篇6

随着上述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特别是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战略的实施,旅游休闲产业必将迎来大规模快速发展的契机。透过旅游法律法规审视影响沈阳旅游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如下:

一、协调机制尚不完善,认识依然不充分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已经提出:“发展改革和旅游部门负责实施本纲要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相关部门要将旅游休闲纳入工作范畴,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相关行业协会的作用,共同推动国民旅游休闲活动发展”。目前,沈阳市在促进旅游休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协调作用的发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协调机制上不完善。

不能充分认识旅游产业地位和作用。目前,旅游业早已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从定位角度讲,旅游业没有被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只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定性角度讲,旅游的社会功能被忽视,强调其为经济产业,只看重其旅游的经济功能,故而形成了占主导地位的利润导向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多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不能充分体现,文化品味偏低等现象依然存在。

旅游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文化交流,扩大对外开放,增加社会福祉。同时,旅游业还可以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加外汇收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经济产业。

“大旅游”概念认知不足。提高旅游休闲消费拉动社会消费的能力,关键在于发展“大旅游”,做大旅游产业规模和加强与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

二、旅游产业链缺失,要素不够完善

要想把沈阳市建设成为东北亚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就必需打造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旅游产业不仅可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创汇产业,而且在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旅游产业必须具备完善的旅游产业体系。“吃、住、游、行、购、娱”旅游六要素中,“购、娱”要素重视不够,这两要素一直是沈阳市旅游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旅游购物、娱乐不发达,外地游客在沈阳游览时间相对较短,导致在旅游营业收入中,商品性收入所占比重很低,而这恰恰是制约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的重要因素。

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随着人们旅游观念的不断发展、信息网络和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散客和自助旅游在旅游市场的比重迅速增加,进入高度散客化时代。旅游公共信息、旅游集散、交通、咨询中介、投诉处理、引导标识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现代网络技术等科技成果运用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散客旅游对各服务信息的需要,游客在消费体验不同旅游项目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导向和指示,旅游消费项目、时间和路线的安排往往只能盲目选择,大大降低了旅游休闲消费的质量和乐趣,影响了游客逗留时间。

由于缺乏统一完善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信息渠道不畅通,甚至市内的著名景区缺少完善的信息传递,有的连我们当地的市民都不甚了解,即便了解想去游玩,有的却不知道如何乘车前往,更何况外地人。例如,全运会期间,遇到一对来沈旅游的母女,到沈阳故宫游览后,到五爱市场,之后乘车前往北陵公园,与其交谈中感到由于没有可靠便捷信息渠道,多走了很多的冤枉路,而且在游览故宫后错过了张氏帅府,留下了遗憾。还有,周末很想乘公交车前往蒲河景观带和七星湿地公园游玩,网上搜寻信息,感到相关信息不完备。说明一些旅游休闲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重视不够。

四、城市目的地整体形象不鲜明

依照旅游决策理论,游客的旅游决策是建立在个体特有的动机以及目的地的特征上的,也就是所谓的“推——拉”因素。旅游目的地整体形象是“拉动”潜在消费者最终确定要前往的旅游目的地。目的地需要建立起自己的独特形象,以区别于其他或邻近的竞争性目的地。

我市旅游资源比较丰富、旅游产业体系比较完善,整合宣传推介不够,目的地整体形象不鲜明,一直以来,探索打造出“活力之都 中国沈阳”是城市总体品牌形象。我们很多人对其含义理解还不够,一是缺乏整体包装。旅游总体形象定位和宣传还不够突出,旅游市场整体宣传推广投入不到位;沈阳旅游经常宣传的“活力之都”城市整体形象,公众对其认知不清晰,给人的印象并不深刻。今年,“沈阳城市旅游标识”设计完成,相关推介和应用不够。二是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乏足够的旅游品牌的支撑;三是宣传促销的方式不够丰富。在宣传方式和手段上比较传统,缺乏旅游宣传促销奖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缺乏旅游营销系统推进。

近年来,由沈阳市委宣传部启动,在全市开展“微笑沈阳”行动,积极打造自信、礼貌、热情、友善、文明的沈阳人新形象,以文明沈阳的良好形象,“时尚辽宁,微笑沈阳”的宣传口号已深入人心。但是与“活力之都 中国沈阳”的城市总體品牌形象缺少对接。

五、《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落实不够到位

和全国许多城市一样,《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落实不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旅游休闲消费有抑制作用。黄金周、节假日等旅游高峰期,各地、各旅游景区人满为患,说明休假需求远远大于假期供给。劳动者的休息和旅游权利要保障,政府要想方设法从制度上保障。

结合沈阳市具体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更新发展理念

二.完善“大旅游”管理协调机制

三.确宣传主题,提高沈阳整体形象

四.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五.打造旅游精品,建设特色旅游产业集聚区

六.做大做强市场主体,提升旅游产业素质

七.加强多渠道营销,激活旅游休闲消费市场

八.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游客满意度

九.逐步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保障居民旅游休闲时间

旅游业增长 篇7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 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带, 它还是文化带、旅游带, 为沿线地区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宁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理坐标, 是连接欧亚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桥梁。旅游是加强经贸往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民友谊的重要桥梁。

“十三五”时期, 是我国旅游业黄金发展期, 也是宁夏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发挥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 特别是旅游产业在推动开放中的先导作用, 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 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引擎, 顺应旅游消费结构升级换代、旅游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 不断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着力优化市场环境, 着力推动改革创新, 着力实施旅游扶贫, 举全力创建全域旅游示范 (省) 区。

在未来几年中, 宁夏将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特色资源, 以智慧旅游建设为依托, 联合沿线省区, 联合打造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 共同构筑网上丝绸之路。向西开放, 旅游先行, 依托中阿博览会平台, 搭建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旅游合作交流平台, 打造特色鲜明国际旅游目的地, 进一步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本文在建设开放宁夏,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背景下, 运用数据模型, 对宁夏旅游业发展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 不仅可以为宁夏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定位提供一定的借鉴, 同时也为丝绸之路沿线省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面的研究, 国外像澳大利亚、西班牙、美国的学者和专家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旅游地国际贸易与旅游业发展相互促进、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单向的、一般均衡模型等理论。国内的研究学者主要采用计量经济模型, 对地区的旅游经济效应做出了分析。例如陈斐、张清正通过该对江西的实证分析, 测算地区旅游经济效应;梁海兰、秦远好以重庆为例, 构建旅游外汇收入对GDP的贡献模型, 证明旅游外汇收入对GDP具有拉动作用;李兴江、马亚妮以甘肃为例, 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 证明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具有促进作用。

二、旅游业发展对宁夏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

1. 宁夏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宁夏凭借丰富的人文和自然资源, “十二五”期间, 旅游业经受住了国际国内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严峻考验, 勇于担当、砥砺奋进, 全区旅游工作水平和旅游业实力连续跃上新台阶。与2010年相比, 全区接待游客总人数从1021万人次跃升至1840万人次, 年均增长12.49%;旅游总收入从67.80亿元增长到161.30亿元, 年均增长18.92%;旅游投资从22.65亿元增长到93.76亿元, 年均增长32.79%。2014年, 宁夏旅游增速持续走高, 动力显著增强, 结构不断优化, 基础得到巩固, 惠民成效显著, 工作亮点纷呈。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保持了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旺盛势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总人数达1674.99万人次, 同比增长9.0%。实现旅游总收入142.70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4.7%。其中, 接待国内游客1671.62%, 同比增长9.0%, 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1.56亿元, 同比增长14.5%。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宁夏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 有效地带动了全区国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 模型的选择和数据的处理

本文选取宁夏2000年-2014年的地区生产总值GDP、旅游总收入TL样本数据进行分析。 (由于给出的是实际数据所以用不到文章中的折算, 另外下表中2008年、2009年、2013年的旅游业数据=国内+国外美元*当年利率, 其他年份均给出了国内外总收入) 。

图表反映的是2000年-2014年这15年宁夏旅游业发展总体情况, 基本可以看出随着宁夏经济的增长,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2000年-2014年宁夏旅游业总收入占GDP和第三产业的比重逐年递增, 2014年旅游总收入在GDP中的比重达到了5.18%, 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达到了11.95%, 旅游业发展在宁夏GDP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拉动了宁夏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说明宁夏旅游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拉动作用, 我们选取了数据模型进一步做定量分析。向量自回归模型是基于时间序列中的向量回归分析方法, 建立的数据模型, 用来分析两个变量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模型一般形式是:Yt:c+Al yt—l+···+APYt.p+Ul。

(1) 单位根检验

(2) 协积检验

(3) 因果关系检验

上述结果表明:宁夏旅游产业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旅游经济每增加1个百分点, 能带动宁夏国民经济增长约0.799个百分点, 说明宁夏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旅游收入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概率由0.0726上升为滞后四年期的0.6454, 说明旅游收入构成地区生产总值的格兰杰原因显著, 增势明显, 说明旅游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甚至旅游收入还具有预测经济增长的作用。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旅游收入的概率由0.0001上升为0.0210, 说明地区生产总值构成旅游收入的格兰杰原因明显, 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能够推动旅游收入的增加。

三、对策与建议

1. 加大宣传力度, 扩大宁夏旅游产品知名度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 近年来, 虽然不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 旅游产品知名度不高仍然是制约了宁夏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方面。还应在巩固传统客源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兴客源市场, 以国际大都市和网络为平台, 不断开展全方位、大范围、多角度的营销宣传, 不断旅游营销的广度和深度, 吸引更多的境内外游客到宁夏观光旅游。

2.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促进宁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旅游是综合性很强的产业, 要把旅游业打造成促进宁夏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必须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宁夏地处西北内陆, 客源可进入性较差, 以“方便、快捷、安全、舒适”作为服务宗旨, 全面加强交通、餐饮、住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适应和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 促进宁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

3. 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宁夏“向西开放”

宁夏具有“中国旅游微缩盆景”的美称, 独特的回族文化, 是中国唯一的穆斯林省区, 转变旅游发展模式, 按照“全景、全业、全时、全民”模式, 从传统的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 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 打造向西开放旅游目的地, 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新宁夏。

摘要:旅游业成为中国新常态下的“非常产业”, 成为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为宁夏向西开放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机会。如何将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 实现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对于推动宁夏产业结构调整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宁夏近15年来的相关数据做样本, 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宁夏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以期为宁夏相关部门及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宁夏,旅游业,经济增长,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忠民, 刘育红, 张强.“新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空间溢出与经济增长一基于多维要素空间面板数据模型[J].财经问题研究, 2011.

[2]董晓菲, 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J].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0.

[3]李兴江, 马亚妮.旅游收入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一以延安市为例[J].经济论坛, 2011.

[4]陈斐, 张清正.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一以江西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09.

[5]查建平, 唐方方.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 2014.

[6]徐群.基于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探讨[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2010.

[7]汪德根, 陆林, 刘昌雪.区域旅游形象设计的理论与实证研究[J].旅游论坛, 2009.

[8]左冰.中国旅游产出乘数与旅游增加值的测算[J].旅游学刊, 1999.

[9]李江帆, 李冠霖等.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 2001.

旅游业增长 篇8

改革开放30年来,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 旅游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许多学者都对经济增长与旅游收入增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如吴国新 (2003) 采用定量分析并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 论证了旅游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就单独的区域研究而言, 杨道建 (2006) 通过对合肥旅游业进行的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分析了旅游业给合肥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王友明 (2007) 通过对无锡旅游业的分析, 说明了其对无锡的社会经济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卢江勇等 (2005) 认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海南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数。杨勇 (2007) 的模型也表明多数省份认同旅游业是GDP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毛端谦 (2007) 则认为从长期来看, 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不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然而, 他们的这些结论往往只考虑到了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而忽略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相互作用, 这使得他们研究的结果时常出现偏差。柳思维等 (2007) 虽然定量分析了经济增长、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三者之间的关系, 认为从中长期看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的弹性是0.21, 入境旅游对国内旅游的弹性是1.02, 可却没有进一步的定性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 这正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二、旅游收入增长的原因

旅游收入取决于旅游景点的吸引力, 然而多数的旅游景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这个景点本身的内在因数并不会导致旅游收入的增加或者减少。旅游收入的增加来自于外在的因数。本文把外在因素归结到了最重要的三点上:

1.从业人员数量

旅游业本质上是服务业, 旅游收入的增长就主要取决于服务质量的提高。旅游专业人才的累积, 有效地提高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和供给, 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也降低了投资和决策失误的概率, 提高了资本的回报, 促进城市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旅游基础硬件设施

旅游业的基础的硬件设施主要是旅行社和酒店, 旅行社为城市吸引和招纳更多的游客, 而酒店的数量则直接反映了一个城市能够容纳多少的游客。中国早期城市旅游的接待设施严重不足, 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阻碍。

3.交通状况

便利的交通是一个地区是否能够吸引旅游人数的先决条件。任何旅游者要实现从定居地到目的地之间的旅行, 都必须借助良好的交通条件和运输工具这两个载体。在旅游目的地选择上, 交通的便利与否是影响旅游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者评估选择直至最后确定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 区域旅游的可进入性是十分重要的。同时, 交通运输的便利条件还影响到旅游者的出游半径。

三、旅游收入增长的原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经济目前处于一个高速平稳的增长阶段, 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平均10%的速度增长, 2007年更是达到了11.5%。经济的高速增长必然会带来各行各业就业人口的增加, 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每个行业都在享受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旅游业同样也不例外。为了更清楚的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本文把01年至06年的相关数据整理在一起如表1和表2所示。资料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7》。

单位:万公里

通过表1和表2可以清楚的看到GDP的增长确实提高了行业的从业人数、旅行社个数和星级酒店个数。此外还改善了交通状况, 从01年到06年每年的总运输里程呈每年上升趋势。而这些因数又直接导致了旅游收入的增加 (2003年因sars的特殊原因而略有所降低)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旅游收入的增加, 它们之间呈正相关性。综上所述, 我们清楚的看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整个旅游行业的硬件条件, 为旅游业创造更大的产业附加值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由此也带来了旅游收入的增加。

摘要:近年来, 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使得旅游业发展迅猛, 旅游收入也在不断增加, 旅游业的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本文通过分析旅游收入增长的原因来说明经济增长对旅游收入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经济增长,旅游收入

参考文献

[1]魏颖.以杭州为例解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5) .

[2]和红等.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 2006, (2) .

[3]柳思维等.中国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 2007, (9) .

[4]杨勇.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以安徽为例[J].生产力研究, 2007, (4) .

[5]毛端谦等.入境旅游对江西经济增长贡献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7, (19) .

旅游业增长 篇9

1 文献综述

Dwyer等提出, 旅游业对经济活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被认为是提高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推动力[1]。Brohman的研究显示, 现在许多国家高度关注国际旅游业, 认为国际旅游业是一个重要的潜在增长领域[2]。Balaguer使用西班牙1975—199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得出旅游经济发展会单向影响整体经济增长的结论[3]。但Chi-Ok Oh对Balaguer的上述观点提出了质疑, 指出韩国的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4]。国内杨敏基于协整理论研究了新疆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5];杨勇在国内旅游业和经济发展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后发现, 中国的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没有长期的均衡关系, 将滞后扩展到4时, 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才存在因果关系[6];苏继伟、邱沛光从产业关联性出发, 指出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 其发展势必会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而壮大第三产业规模[7]。

2 甘肃旅游资源现状及研究数据来源

2.1 甘肃旅游资源现状

甘肃省的旅游资源, 数目众多、独具特色 (图1, 见封二) 。甘肃的旅游资源大致分为两类: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在文化旅游资源方面, 甘肃拥有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宝库”的莫高窟;有“天下雄关”的嘉峪关及其一带的汉长城, 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 临夏汉、回等民族的“花儿会”, 甘南藏族的香浪节、藏戏, 裕固族的赛马大会等都极具民族特色。在自然旅游资源方面, 甘肃省西北部有着令人神往的大漠风情、戈壁与绿洲交错风光、神秘莫测的祁连雪山;中部有着首屈一指的黄河风情、积石峡、刘家峡、盐锅峡等著名大峡谷;而南部地区又有着独具特色的甘南草原风光以及陇南亚热带风光。

2.2 数据来源

本文从2012年《甘肃发展年鉴》和2013年《甘肃年鉴》中选取了甘肃省1997—2012年国内旅游收入、入境旅游收入、生产总值等数据, 应用现代计量经济学方法和EViews7.0软件为研究基础, 对甘肃省旅游经济与地方经济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以此揭示出甘肃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对其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为甘肃省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建议。

3 甘肃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

3.1 样本数据说明及描述性分析

在现行的经济研究方法中, 旅游经济与GDP均使用支出法统计。由于旅游产业的特性与支出法GDP的核算理论基础有着天然的耦合性, 采用支出法GDP来衡量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为合理, 因此本文对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选择支出法来计算。将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 (GDP) 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基本指标, 选择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 (简称DE) 和入境旅游收入 (简称EX) 作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样本取样时段为1997—2012年的数据, 计算结果见表1。

注:数据来源于《甘肃发展年鉴》和《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由于采集的入境旅游收入数据为美元计量, 所以本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1997—2012年名义汇率将其计量单位转换为人民币, 并以1997年为基期, 将三个名义变量数据利用价格指数进行折算得到实际变量数据, 从而消除了物价因素对指标的影响。由于对各序列数据选取对数并不改变其动态关系且能消除异方差, 所以本文对选取的数据都进行了对数处理。在分析中所有的字母前加上LN的变量表示是由相应数据取对数转换而得到的变量, 即LNGDP、LNDE和LNEX, 以此来表示甘肃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GDP) 、甘肃国内旅游收入 (DE) 和入境旅游收入 (EX) 的对数。图2给出了甘肃支出法地区生产总值 (GDP) 和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 (DE) 及入境旅游收入 (EX) 的发展轨迹。

3.2 单位根检验

由于经济分析中所涉及的大多数时间序列是非平稳的, 如果直接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将会产生“伪回归”问题, 这样使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毫无意义。因此, 在做进一步分析之前, 必须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 而单位根检验则是时序平稳性的一种正式检验方法。本文用Dickey和Fuller的增广单位根 (ADF) 检验各变量的平稳性。甘肃省数据变量ADF检验结果见表2。

注:变量前D表示一阶差分, DD表示二阶差分;检验类型 (C T K) 中C值为0表示不带有常数项, C值为1表示带有常数项;T值为0表示不带有趋势项;T值为1表示带有趋势项;K值表示滞后阶数。

由检验结果可知, LNEX、LNDE和LNGDP在二阶差分下通过了临界水平为1%的ADF单位根检验, 说明这三组变量在二阶差分下平稳, 记为I— (2) , 符合二阶单整的条件, 它们之间的线性组合有可能是协整的, 可通过协整分析进一步检验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

3.3 协整分析

协整 (Cointegration) 是指多个非平稳变量的某种线性组合是平稳的, 协整关系可理解为两变量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本文采用Engle-Granger两步法进行协整关系的检验, 先做两变量之间的回归, 然后检验回归残差的平稳性。LNGDP和LNEX的协整方程以LNGDP为被解释变量, LNEX为解释变量, 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结果为:

由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见 (表3) , 残差单位根检验的ADF统计量的值大于10%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残差序列是非平稳序列, 说明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收入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LNGDP和LNDE的协整方程以LNGDP为被解释变量, LNDE为解释变量, 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结果为:

由残差的单位根检验结果可见 (表4) , 残差单位根检验的ADF统计量的值小于1%显著水平下的临界值, 残差序列是平稳序列。这表明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与入境旅游收入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4 Granger因果检验

通过上述检验结果证明, 甘肃省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均衡关系是否构成因果关系还需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做进一步分析。Granger因果检验实质上是检验一个变量的滞后变量是否可引入到其他变量方程中。如果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 则称它们具有Granger因果关系。如果序列X是序列Y的Granger成因, 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1) X应有助于预测Y, 即X可增加Y变化原因的解释; (2) Y不应当有助于预测X, 即Y不是X变化的原因。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检验结果见表5。

从表5可见, 在滞后1、2和3期的情况下, 在5%的显著水平上, 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对地区生产总值不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 说明在短期内与长期内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明显。但在滞后1期、2期和3期后在5%的显著水平上, 表明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对国内旅游收入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说明不论是在短期还是长期, 甘肃省经济增长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3.5 向量误差纠正模型

根据格兰杰协整定理可知, 若非平稳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那么必然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 (ECM) , 因为LNGDP与LNDE是两个同阶的单整序列, 都符合二阶单整的条件, 即I— (2) , 同时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因此可建立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Δ (LNGDP) t=β0+β1Δ (LNDE) t+λECMt-1+εt。式中, ECMt-1为误差修正项;λ为调整系数, 其绝对值的大小反应朝均衡方向调整的力度。由以上回归结果可知, 协整向量为: (1—0.528966) , 那么误差修正项为:ECMt-1=LNGDPt-1-0.528966×LNDEt-1, 则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结果为:Δ (LNGDP) t=1.748680+0.157960×Δ (LNDE) t-0.3055937×ECMt-1+εt。由于ECMt-1的系数为0.3056, 且为负数, 符合误差修正原理, 其绝对值较大, 可见调整力度较迅速, 调整系数的绝对值为30.56%, 使国内旅游收入能得到较迅速调整;即若国内旅游收入在某时期偏离长期均衡值, 那么在下一期这种偏离度将得到30.56%的修正, 使其回到均衡状态。

4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 本文得到以下主要结论: (1) 通过协整分析可见, 尽管1997—2012年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经济增长 (GDP) 和入境旅游收入的时间序列非平稳, 但经一阶差分后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 (GDP) 趋于平稳。协整检验表明, 甘肃省国内旅游收入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即国内旅游每增长1%, 其经济总量变动约0.529%, 但GDP与入境旅游收入之间则不存在这种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 (2) 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 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 在5%显著性水平下存在GDP到DE的单向因果关系。即从短期和长期来看, 甘肃省经济增长推动了旅游业发展, 而旅游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 (3) 从误差修正模型 (ECM) 来看, 国内旅游收入的修正系数的绝对值为0.3056, 可见调整力度较迅速。即若国内旅游收入在某时期偏离长期均衡值, 那么在下一期这种偏离度将得到30.56%的修正。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 笔者认为, 为增强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甘肃省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不足。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应提高旅游资源的开发水平, 加强营销宣传力度, 增加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投入, 加大旅游投融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 由于甘肃省国内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 因此甘肃省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科学地制定长远战略决策与长效机制, 避免只抓住眼前利益与成绩, 在保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使其对经济持久发展具有积极的拉动作用, 从而为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1997—2012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显示, 甘肃省的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 国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动态均衡关系, 而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存在协整关系, 经济增长和国内旅游收入之间存在单向的因果关系。

旅游业增长 篇10

1.1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综述

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推进, 以及洛阳市“旅游强市”和“国际旅游文化名城”的战略确定, 旅游业发展对于洛阳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自1999到2012年, 洛阳市旅游业总收入及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2%及17.7%, 呈现出逐年稳定上升趋势, 如图1所示, 洛阳市旅游接待人数由1999年的934.3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7 765万人, 其中接待国内游客由926.6万人增长到7 703.72万人、入境游客从1999年的7.76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61.3万人。

如图2所示, 洛阳市旅游业总收入从1999年的45.7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402.7亿元, 其中旅游创汇收入从1999年的2 702万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7 950万美元, 其中2003年因非典原因导致旅游创汇大幅下降, 其余年份均保持较快增长。

1.2 洛阳市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综述

洛阳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繁荣, 旅游经济的高速增长又借助收入、创汇、就业以及产业关联等渠道效应带动当地经济联动反应, 最终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如图3所示, 洛阳市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 期间有所波动, 但总体趋势是增加的。截止2012年旅游总收入占洛阳市GDP及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3.42%及41.55%, 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对洛阳市经济增长已具有显著作用。同样经济增长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拉动作用, 促进了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2 洛阳市经济增长及旅游业发展比较分析

本节通过因子分析, 选取8个反应旅游业基本发展水平及与旅游业发展相关的经济发展指标, 分别为:X1-接待入境游客人数, X2-旅游创汇收入, X3-国内游客总人次, X4-国内游客总花费, X5-国内生产总值GDP, X6-第三产业GDP, X7-第三产业从业人数, X8-星级酒店数。指标选取参考了《中国旅游统计年鉴》中的指标设置, 并根据地方统计数据进行指标筛选, 数据来源于《河南省统计年鉴2012》、《洛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将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提取公共因子, 并对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 得到两个主因子F1、F2。如表1所示, 第一主因子F1代表旅游基本发展水平, 由X1-接待入境游客人数、X2-旅游创汇收入、X4-国内游客总花费、X3-国内游客总人次等四个指标决定。第二个主因子F2代表与旅游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指标, 主要由X7-第三产业从业人数、X5-国内生产总值GDP、X6-第三产业GDP、X8-星级酒店数决定。

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两个因子总方差贡献率的比重作为权重进行加权汇总得出各城市两主因子F1、F2得分以及综合得分F, 如表2所示。

从因子得分可以看出洛阳市在代表旅游基本发展水平因子F1和总因子F的得分在全省18个地级市中均高居首位, 可见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具有一定的优势及领先地位, 这与洛阳市优秀的旅游资源、厚重的文化历史、“国际旅游名城”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随着旅游业在洛阳市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的不断提升, 洛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但是, 在代表与旅游业相关的经济发展水平因子F2中, 可以发现洛阳市排名在全省属于中等偏下, 这与洛阳全省第二的经济总量是不相符的, 也与洛阳领先于全省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是不相符的。这说明, 洛阳市旅游接待能力跟不上洛阳市旅游接待人数的规模, 也不符合促进洛阳市旅游收入的要求。与洛阳市庞大的旅游市场相适应, 洛阳应加大财政投入, 建设旅游基础设施, 提升星级宾馆接待能力, 提高旅游业及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及服务水平, 同时加大旅游产业及第三产业的创新和生产能力, 使经济发展的成果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

3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3.1 数据说明

鉴于洛阳市旅游总收入收录入统计年鉴始于1999年, 本文选取1999——2012年共14年的统计数据, 数据来源于《洛阳市统计年鉴》 (2000——2012) 、《洛阳市2012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选取洛阳市旅游总收入Y反映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水平, 选取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GDP来反映经济增长水平。为了消除时间序列分析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性, 对变量做对数处理, 最终获得LNY、LNGDP为变量符号的两组新序列, 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数据。

3.2 平稳性检验

首先进行平稳性检验, 考虑到本文选取样本区间较小, 而KPSS检验在选择较低的滞后截断参数时, 对小样本的检验较为有效, 本文主要依据KPSS统计量判断数据平稳性, 谱密度估计采用Bartlett形式核函数, 带宽参数由Newey-West方法确定,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表3单位根检验结果所示, 无论是LNY、LNGDP水平的时间序列还是两者的一阶差分DLNY、DLNGDP的时间序列, 均在1%、5%、10%显著水平上无法拒绝为平稳时间序列的原假设, 因此, 时序LNY、LNGDP均服从I (0) 过程, 是平稳序列, 可以进一步进行数据进行协整检验和单位根检验。

3.3 E-G协整检验

根据E-G两步协整模型, 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最小二乘OLS估计, 得到以下结果:

然后对方程的残差序列εt进行ADF单位根检验,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结果显示, 在5%、10%水平上, 模型设立比较合理, 可以得出结论: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协整关系, 即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通过方程系数回归结果可以看出, 方程的拟合优度非常高, 整体的解释力较强, 回归系数给出了洛阳市旅游总收入与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弹性关系, 即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旅游收入就相应地增加1.038个百分点, 可以说明地区经济增长对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注:表中D为差分算子;检验形式 (C, t, k) 分别指检验方程中是否包含截距项、时问趋势项以及带宽参数取值。

3.4 Granager因果关系检验

由协整检验及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及当地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 但是这种长期关系是否符合时间上的因果作用关系, 本文通过Granager因果关系检验做进一步证明。检验结果如表5所示。

从Granager因果检验结果可知, 从滞后长度2至滞后长度4, 不存在从序列LNY到序列LNGDP的单向因果关系, 却存在从序列LNGDP到序列LNY的单向因果关系, 根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 洛阳市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具有显著地推动作用, 而旅游业发展对洛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比较有限的。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洛阳作为一个工业且是重工业城市, 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工业产业的支撑, 且洛阳市经济结构正处于转型阶段, 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很有限的。

3.5 误差修正模型分析

协整关系及之前得出的回归方程只是解释了洛阳市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影响的长期均衡关系, 不能反映变量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为了研究二者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 需要建立反映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修正误差模型。针对之前回归模型:

建立相应的误差修正模型:

模型把长期和短期均衡调节同时考虑进去, 其特点是把表示偏离长期均衡关系的项c1ecmt作为解释变量放在模型中, 描述对均衡偏离的一种长期调节, c1反映的是调整幅度。因此洛阳市旅游业总收入的短期变动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由于短期经济增长变动 (即△LNGDP) 的影响, 另一部分是由前一期旅游总收入偏离长期均衡关系 (即ecmt) 的影响。由于序列LNY与序列LN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因此可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得到估计方程为:

从回归结果可知, 误差修正系数为负, 符合反向的修正机制, 反映了两个变量间的长期和短期关系, 检验结果表明:长期均衡经济增长模型的短期波动对其影响不显著, 当经济变化超过均衡水平时, 短期波动将促使其向均衡水平趋近, 调整幅度为61.8%。同时, 旅游总收入受滞后1期的经济增量的影响, 即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就增加0.815个百分点, 模型中的R2adjust=0.5801, 说明经济增长的变化及误差修正项仅能解释旅游收入变化的58.01%, 说明影响洛阳市旅游收入的变量还有许多未被包含入模型中。

4 结论

本文以洛阳市1999——2012年周期内的旅游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 通过E-G协整模型、Granager因果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洛阳市旅游总收入及地区生产总值进行长期及短期均衡研究, 得出相关结论如下:

(1)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 从长期分析看, 洛阳市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同时, 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旅游收入就相应地增加1.038个百分点。可见洛阳市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为其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是该市旅游业快速增长的保证。

(2) Grana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 洛阳市经济增长是旅游业发展的单向Granager原因, 而不存在旅游业到经济增长的Granager因果关系, 说明洛阳市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的贡献还有待加强。作为旅游城市, 洛阳市应适时加大产业结构转型力度, 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第三产业, 增加旅游业及第三产业在全部生产总值中的分量, 提升产业结构, 实现科学发展。

(3) 在短期内当波动偏离长期均衡时, 系统将以0.618的调整速度将非均衡状态拉回到均衡状态, 说明短期内洛阳市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亦存在有均衡关系, 且洛阳市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旅游收入就相应地增加0.815个百分点。

摘要:本文通过描述性分析研究洛阳市旅游业发展同经济发展的关系, 通过因子分析, 将洛阳市同全省其余17地级市比较, 得出洛阳市旅游业及其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省的地位。最后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及因果检验, 对洛阳市1999年——2012年的旅游业及经济增长年度数据进行分析, 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 得出洛阳市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同时短期内具有动态相关性。

关键词:洛阳市,旅游业,经济增长,因子分析,协整分析,Granager检验,误差修正

参考文献

[1]罗文斌, 徐飞雄, 贺小荣.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第三产业增长动态关系——基于中国1978-2008数据的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 2008 (07) :32-34.

[2]赵金昭.洛阳文化与洛阳经济[M].中州古籍出版社, 2001.

[3]张小军.河南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1 (9) :5471-5473, 5476.

[4]洛阳市统计局.洛阳市统计年鉴——2011[M].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1.

[5]马佳.洛阳旅游的问题分析及其发展对策[J].市场论坛, 2011 (07) :81-82.

旅游业增长 篇11

【关键词】旅游开放度;经济增长;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6.06.007

目前,新疆旅游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新疆经济的优势产业及支柱产业之一。新疆的自然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并且新疆在欧亚大陆的核心区位条件和连接四大经济增长带的枢纽地位,在未来国内和国外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将日益凸显[1]。新疆具备欧亚大陆航空中心枢纽的特殊区位条件,与8个国家接壤,拥有15个对外开放的口岸,具有发展边贸旅游和跨国旅游的地缘优势以及发展成为中亚地区国际贸易中心和旅游中心的优势和潜力[2]。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旅游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提高,国际旅行社数量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也逐年增长。2014年接待旅游总人数4952.69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150.17万人次,国内旅游4802.5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50.07亿元,包括旅游外汇收入4.97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619.53亿元。由此可见,新疆旅游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在推动新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未来应进一步扩大旅游业及与旅行相关的服务对外开放的力度与广度。学界对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尚存不足之处,有必要对其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专门对旅游开放度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探讨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揭示其作用机理。

一、旅游开放度的内涵

开放度即为一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它有名义开放度与实际开放度之分,是衡量某一国家的经济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标 [3]。提高经济对外实际开放度应当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长期的重要目标,这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制定与施行具有非同寻常的指导作用[4]。近年来,国内学者将旅游开放度纳入到经济开放度的评价体系当中,探讨经济开放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但目前仍缺乏对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二者相互关系的研究,首先,从研究视角来看,目前大部分都是将经济开放度作为研究对象,而旅游开放度只是作为经济开放度的衡量指标,与其他相关指标相结合,通过多个指标的加权求和来具体衡量经济开放度,事实上并没有把旅游开放度作为有针对性的研究对象,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旅游开放度是影响经济开放及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其次,从研究内容来看,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实证分析的层面上对旅游开放度进行测算,只有熊晓波对旅游开放度进行专门研究,但研究方向是旅游对外开放对文化的影响,从个案研究旅游资源流入和流出对摩梭族文化的影响[5],对于旅游开放度的具体概念及深刻内涵解释较少。因此对于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尚处于待深入研究状态。而本文则结合经济开放度的解释[6],将旅游开放度定义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产业对外开放所带来的经济发展程度。

关于旅游开放度的研究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长期或短期的经济发展中,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是否具有促进作用?促进的机理是什么?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在本文的研究中将一一进行探讨。

二、旅游开放度的衡量指标与计算方法

1.旅游开放度的衡量指标

关于旅游开放度的衡量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用旅游地资源的流入和流出状况来衡量旅游开放度,其中流入状况以旅游收入占当地经济收入的比重来表示,流出用“从事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来衡量[7]。第二种方法是将旅游开放度用国际旅游收入额占GDP总额的比重来具体衡量。第三种是用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额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来表示旅游开放度,充分体现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本文选用第三种方式进行评价。因为从国家层面来说,不宜用“从事非农业人口的比重”来衡量旅游的流出状况,而且国家的产业种类繁多,难以量化非农人口的比例受旅游影响的程度[8]。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优先发展的行业以及现代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将旅游开放度定义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额占第三产业总额的比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诠释旅游业的第三产业属性。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指国外入境旅游的非中国居民(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和台湾同胞)进入中国大陆旅游,在这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与旅游相关的支出[9]。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对于国家来说就是国际旅游收入或者旅游外汇收入。

2.旅游开放度计算公式

本文将采用第三种方式计算2005-2014年新疆的旅游开放度。计算公式为:旅游开放度=国际旅游收入/第三产业产值

三、新疆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数据选取与指标说明

本文选取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指标作为基础数据分析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所有统计研究的指标数据分别来源于2006—2015年《新疆统计年鉴》、《新疆旅游统计年鉴》。旅游开放度以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第三产业总产值之比为计算公式得出结果,经济衡量指标则以每年新疆的地区生产总值来衡量,用KFD , GDP分别代表旅游开放度和地区总产值。同时为了减小指标数据波动的影响以及异方差,均对以上指标数据的对数进行分析,旅游开放度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用LKFD和LGDP表示,其一阶差分表示为DLKFD和DLGDP。本文运用Eviews6.0软件处理数据。

(二)研究方法

1.单位根检验。对于时间序列进行处理,首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采取扩展的迪克一富勒检验(Augmented Dickey-Full Test)[10],即ADF检验,对两组时间序列LGDP和LKFD进行平稳性检验。对于非平稳数据,先进行差分再进行单位根检验。从单位根检验结果来看,DLGDP和DLKFD的ADF值均小于5%显著水平给定的临界值,说明该序列不存在单位根,它们均是平稳序列。所以,LGDP和LKFD均为一阶单整,符合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其次,便可以对两时间序列进行有效的协整关系验证及分析。

2.协整检验。Eagle和Granger首先提出了时间序列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协整检验有两种方法,一是以VAR模型为基础的相当于回归系数的极大似然法协整检验;二是Eagle和Granger提出的ADF检验,此检验是在协整回归残差的基础上进行的。本文采用第二种方法,即对回归残差的ADF检验来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变量LGDP对LKFD进行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OLS估计回归模型),即Yt=a0+a1Xt+ut。运用EVIEWS6.0软件得到回归方程的估算结果,其长期关系式表示为:

LGDPt= 6.235+0.6015LKFDt

DW=1.7317

因此,我们可以解释为LKFD对LGDP的长期弹性系数为0.6015,意味着旅游开放度变化一个百分点,会使经济增长变化0.6015百分点。对回归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的结果显示,t-Statistic值在1%显著水平下为-2.674290,在5%显著水平下为-1.957204,在10%显著水平下为-1.608175。由于t=-2.53998<-1.957204,表明残差序列logXt和logYt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并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证明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所以logXt和logYt具有协整关系,即新疆地区生产总值(LGDP)与旅游开放度(LKFD)存在协整关系,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3.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为了证明非平稳时间序列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关系,向量误差修正模型(ECM)从分析两组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着手,避免了非平稳时间序列回归时可能产生伪回归的问题,把时间序列中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结合起来,充分验证短期动态模型与长期动态模型的互补机制。此方法可以同时反映出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偏离长期的均衡修正机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建模的有效途径,在经济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格兰杰因果关系定理,一组具有协整关系的时间序列一定存在误差修正模型(ECM),那么,通过ECM建立所测变量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误差修正机制,变量LGDP和LKFD之间误差修正模型一般形式表示为:△Yt=Xt+EMC(T-1)+Ut。

根据数据求得ECM模型方程式为:

△LGDPt=0.169△LKFDt-0.3357EMC(t-1)+0.1241

(3.007) (-3.415) (7.012)

(Durbin-Watson stat=3.107931)

(S.E.of regression=-3.4152017,R-squared=0.124097)

从上述数据可以得知,两者不存在自相关关系,其中ECM为非均衡误差的估计,回归方程表明了地区旅游开放度变化△LKFDt以0.169的比例影响着地区生产总值变化△LGDPt,非均衡误差ECM以自身33.57%的调整力度影响下一期经济增长情况的变化。因此,误差修正模型反映了变量之间存在的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关系。

4.格兰杰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主要用来检验一个内生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变生变量对峙。它解决了变量x是否引起y的问题,既能够很大程度上解释这一关系,并且在加入x的滞后期使得解释程度提高[11]。如果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滞后作用的影响,则变量之间呈现格兰杰因果关系。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滞后长度的选择是任意的,并且因果检验的结果对滞后长度的选择有时是很敏感的,不同的滞后期,有时会对因果关系的检验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时,通常对不同的滞后长度分别进行检验,如表2所示: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在10%显著水平,滞后一期时,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开放度的P值,0.02806 和0.04080都是小于0.05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两组数据之间相互存在着双向因果关系,说明经济增长是旅游开放度的格兰杰原因,旅游开放度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两者互为影响因素。

四、结果与讨论

1.结论与启示

经过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新疆的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旅游开放度的每一变化都会引起经济增长0.6015个百分点的变化。在滞后一期,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新疆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为及时且拉动效果明显。因此,从客观数据方面来看,新疆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存在互促作用。旅游开放度的提高带动了外商投资和产业升级,同时产生产业联动效应及经济效应,进而实现扩大旅游开放与促进经济增长的双赢效果。

新疆旅游对外开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协调性与同步性,充分利用二者的相关性,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效应。但旅游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期,因此,二者相互作用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要实现旅游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长期效益需要二者从量变突破到质变,不仅是在经济数量上有所突破,更为重要的是抓住影响旅游开放度的主要因素,将旅游开放的重点从获取高额利润、接待更多外国游客、创造旅游外汇收入这些外在经济利益转移到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技术管理水平、合理配置旅游产业结构的根本问题上来。

2.建议

根据旅游开放度主要影响因素以及有效渠道,本文从出入境旅游、政策引导与外商投资、提高旅游开放度的广度与深度三个方面,为未来旅游开放度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首先,出入境旅游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非正式民间外交功能,对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扩大对外贸易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对外开放领域及范围的扩大,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促使中国旅游业的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市场,适度拓展高质量的出入境旅游市场,不仅可以促进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相互了解,而且能够提高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为外商投资、中外合作提供更多机会,进一步达成经济合作的目标。

其次,扩大旅游开放度、政策引导与外商投资三者相辅相成。旅游开放度的提高能够提升旅游目的地的信息宣传及扩散力度,从而增加外商对一国或一地区旅游目的地的了解度,进而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促使旅游发展、外商投资与经济发展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在新疆经济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扩大旅游的开放程度,利用外资及政策引导等方式实现两要素的共生共荣,发挥协同效应。积极发挥政府在提高旅游开放度方面的高效率、高质量的引导作用,通过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深化合作,为境外企业营造有利的投资环境,开展更多的投资渠道及投资方式,真正实现通过“引进来”的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管理 使旅游业“走出去”。

最后,提高旅游开放度的广度与深度是关键问题所在,积极探索旅游产业与当前新兴产业的结合点,大力发展低碳旅游、智慧旅游以及旅游电子商务,加强建设旅游、投资等服务渠道及体系,争取引入资金雄厚、发展前景较好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信息技术发达、设备齐全、经济效益良好的外商投资项目。为国外游客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优质服务,从旅游的视角为外国游客和外国投资商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通过旅游了解地方经济文化以及投资机会。对旅游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提供政策支持,在政府的关注和带动下,提高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均衡外商投资的空间布局,使新疆各地区旅游产业均衡发展。

五、研究局限与展望

新疆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区域优势产业,关注旅游开放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新疆吸引外商投资、提高外汇收入以及整体的区域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新疆旅游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是基于2005—201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虽在纵向研究中具有一定的说服力,但仍缺乏较为系统的横向比较研究。明确新疆旅游开放度的整体定位、构建新疆与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区域的旅游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横向比较研究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宋子千.旅游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迅,孙成东.省域经济综合开放度的指标构建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1,(23).

[3]李子成,李新武.民族地区对外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以云南省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1:92-96.

[4] 李朝洪,董晓梅.黑龙江省区域开放度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测算[J].商业经济,2010(6),9-12.

[5]熊晓波,赵景柱,刘昕,严岩.旅游开放度对摩梭文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5):1-15.

[6] 陈迅,孙成东.省域经济综合开放度的指标构建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1(23):53-55.

[7]申小林,张玉杰.中国区域开放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测算[J].统计与决策,2012(8):119-123.

[8]何剑,刘琳.基于熵权TOPSIS 法的西北五省经济开放度比较分析[J].开发研究,2013(3):11-15.

[9]夏京文,刘彩兰.服务业对外开放度对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广东省1990-2008 年数据[J].产经评论,2011(4):11-23.

[10]赵国庆.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77-288.

旅游业增长 篇12

特定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并通过数据加以验证。Kim[1]等指出,旅游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或资源禀赋,国际入境旅游的功效与产品出口相似,可起到平衡国际贸易收支和提高本国外汇收入的作用。针对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或地区( 如埃及、希腊、西班牙等) ,有学者提出旅游拉动经济增长假说,并验证了经济增长对旅游业依赖的事实依据[2,3]。Lee、Chang[4]等学者也指出,旅游业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包括: 税收和额外的就业; 外来游客拉动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包括对公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需求; 入境旅游可促进本国旅游业的发展,并可能吸引外资和外汇,增加国民收入; 旅游部门需要具专业技能的劳动力,可促进人力资本投资。Hazari、Ng[5]认为,旅游业最容易影响当地“易腐产品”( 如餐饮产品) 的消费: 游客的增加会增加餐饮需求,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在他们看来,旅游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在于: 一是大量游客对本地( 旅游目的地) 的餐饮、娱乐等服务业部门带来额外的消费需求; 二是对交通、住宿和旅游景点相关基础设施的需求,能吸引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理论模型往往无法概括纷繁复杂的现实。应该注意到,只有在某些特定条件或假设成立的前提下,上述机制才起作用。 这里隐含着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所有需求都是有效需求,或者说当地居民和旅游者具有相似的支付能力( 但现实往往并非如此) ; 二是投资的供给不成问题,无论外部投资或本地投资都能运行通畅。实际上,旅游区的物价被外来旅游者拉高而使当地居民的效需求水平形成相对下降的长期趋势; 资本的运行也是受限制的,旅游区域本地的公共物品———基础设施的投资经常是稀缺的。

旅游业未必一定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如Balaguer[2]的研究指出,旅游业的发展将会降低地区居民的社会福利,带来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增加维持公共治安和控制犯罪的成本。Lee、Chang[4]认为,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发展与其他动力一样,对社会和民众可能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Hazari、Ng[5]的研究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认为旅游业将导致消费价格的提升、 拥挤效应的出现、当地社会福利的降低。所以说,旅游业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模糊的和难以确定的。

关于旅游业和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学术界不仅研究了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也展开了地区经济增长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通过这些具体案例,以及旅游业和宏观经济数据的实证检验, 得到了以下三种差异性较明显的结论: 一是多数研究认为旅游业在长期中起到了促进地区经济增长的功效; 二是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明显、抑或不起作用; 三是认为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发展是一种交互耦合作用的结果,彼此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表1) 。

注: * 单向箭头表示单向因果,双向箭头表示互为因果关系。

通过已有的研究成果可见,旅游业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未必是一个广泛适用的规律,它将受到很多特定因素和环境条件的制约。众所周知,旅游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而旅游资源一是存在很大的地区差异性。地区之间在自然旅游资源或人文旅游资源的天然禀赋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地区没什么值得一提的旅游资源。二是旅游资源的“惟一性”存在很大差异许多地区具有同一品质的旅游资源,如和尚庙、古城墙、喀斯特、火山、东北的萨满教、蒙古包等,属于遍在分布,彼此间具有可替代性。三是旅游资源的季节性差别很大。如云南丽江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致,而内蒙古草原只局限于夏季两个月 ( 其余月份为沙尘暴所制约) 。四是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差异大、结构紧凑、密集分布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是多样而零散分布的,导致旅游时间成本与游客的预期收益相去甚远。

针对当前国内各“产权区域”普置旅游产业为战略性支柱或主导产业,热衷于旅游业投资开发,通过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一些地方政策性旅游投资导向( 截止2011年底,全国28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 http: / / www. chinacity. org. cn / cstj / zjwz /84005. html. ) ,文中试图验证这些做法在当前阶段是否一定会得到预期效果: 可能无法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反而会恶化地区环境,削弱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本文选择海南省数据,采用时间序列的协整分析方法,对其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试图得到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结果。本文提出,当前阶段将旅游业设置为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慎重,必须综合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长远计划,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与方法

本文选取海南省总产值GDP作为代表经济增长的指标 ( GDP) ,用海南省旅游业总收入衡量旅游业发展水平( Tour) 。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海南统计年鉴》,部分新数据来源于2006年、2007年《海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基于数据的可获取新,文中取样时间段为1993—2013年。为了强调变量的变动情况和一定程度上消除异方差,将原始变量做对数处理,分别为lg GDP、lg Tour。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 Casualty Test) 开创了一种用于分析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办法。其运用的前提条件是时间序列必须具有平稳性,因此在进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做单位根检验,即文中采用的协整检验。

2.2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简介: 海南省简称“琼”,位于中国最南端,东与南海、台湾省遥相望,北与广东省依琼州海峡而分,西临北部湾与越南,东南和南边在南海中与菲律宾、文莱和马来西亚为邻,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也是国土面积最大的省份,共有3. 54万km2。截止2013年底,海南省拥有常住人口867. 15万人( http: / /baike. so. com/doc/4511006 - 4720801. html. ) 。海南旅游资源极其丰富,1987年国务院就曾要求海南“逐步建立具有海南特色的产业结构”; 2007年提出“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建设方针; 2010年国务院发文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制定的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为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将旅游业决策为海南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14]。

样本选择的理由: 1海南的亚热带海岛资源在全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海南的资源仍有可替代性,如国内的西双版纳,国外的夏威夷、东南亚地区等。2海南省的旅游业开发时间长、规模相对较大。海南的旅游业一直被视为主导产业,旅游总产值占比长期稳定在较高水平。3与邻近省份相比,海南的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最近海南省实施了一系列发展工业的政策,工业投资和产值规模迅速增长,若干大型的工业项目也在引进之中,目的是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4从统计数据角度,由于对旅游业缺乏监管,很多省份难以对真实的旅游收入进行统计。海南省地区面积较小、相对独立,旅游线路规范,统计数据的可信性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研究海南省的旅游与经济增长关系, 对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具有典型代表性和现实意义的。海南省的情况可供国内很多希望或正在发展旅游业以促进经济繁荣的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

3结果与分析

3.1协整性检验

当变量是非平稳的或是存在单位根时,传统的OLS回归会引起“伪回归”,即OLS模型可能会发现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虚假关系。协整性检验被用来研究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依据E - G两步法[15],先对单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其平稳阶数满足协整条件之后再分析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在长期内保持稳定。

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Log GDP和Log Tour分别进行单整检验。观察原始变量图( 图1) ,两个变量都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可以肯定两变量都不平稳。此外,变动趋势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可能具有协整关系。采用ADF检验和PP检验同时对原始变量、 一阶差分形式和二阶差分形式的变量进行检验,结果见表2。

注: * 表示在 0. 05 水平显著,**表示在 0. 01 水平上显著,Δ 表示,Δ2表二阶差分,检验 prob 采用 Mac Kinnon 临界值。

ADF检验的滞后期结果表明,log GDP为I( 1) ,ADF检验显著性水平为0. 01以下。虽然PP检验不显著,但考虑到ADF检验在小样本下的稳健性好于PP检验[16,17,18],而且在现实中多数研究和文献也都把log GDP看作I( 1) 变量,观察二阶差分后的统计指标也显示出过度差分的迹象,因此认为log GDP经过一阶差分后达到平稳。同理,可认为log Tour在一阶差分后为平稳序列,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均在0. 01以下。即海南省的总产值和旅游业收入指标对数化之后为I( 1) 序列,这说明从长期看以上两个经济变量的逐年增量是相对稳定的。

协整关系检验: 根据Davidson、Mac Kinnon[18]所述,两个非平稳变量如果是同阶单整且它们之间存在稳定的线形关系,则两变量是协整的,可以对其进行OLS估计。其中线形组合的形式包含常数项和时间趋势[17,19],本文就采用这样的设定( trend为趋势项) : log GDPi=  + β1× log Tourt+ β2× trend + μt。通过对其残差采用无趋势、无截距的ADF检验,得到的检验统计量为 - 2. 788705,显著性检验值为0. 0078,据此可认为残差是平稳的,μt—I( 0) ,因此可证明log GDP和log Tour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即海南省的经济增长和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相互影响,使两者具有相似的发展趋势或一致的走势。

3.2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证实了海南省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关系,但并不能明确其结构,无法确定是经济增长带动了旅游业发展,还是旅游业发展推动了经济增长,抑或是两者之间互为因果。本文用Granger因果关系对其进行检验。由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虽然应用广泛,但一直对使用条件缺乏重视[20]。庞皓、陈述云[21]、曹永福[20]指出,待检验变量必须是平稳的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有效性。本文两变量log GDP和log Tour均不满足因果检验条件,但其一阶差分后的形式为平稳序列,因此我们对 Δlog GDP和 Δlog Tour进行检验 ( 表3) 。

注: **代表统计检验的显著性在 0. 01 水平以上。

在数据长度有限时,Granger检验的滞后长度过长会影响有效性[17],本文只截取了滞后1—3期的检验。通过上述分析的结果表明,海南省经济增长是其旅游业的Granger原因,即旅游业收入的逐年波动对海南省总产值的逐年波动没有显著性影响,而总产值的波动却是旅游业收入波动的原因。

上述分析证实了海南省旅游业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虽然1998年全国性 的洪水灾 害和2003年的SARS等突发事件在短期对经济增长或旅游业都有影响,但长期并不能造成结构性变化。值得关注的问题是,目前海南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像经验的那样明显,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应带动其他部门、投资和消费的增长,从而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虽然自从2011年国务院批复海南省将旅游业设置为八大主导产业性产业开始,不论旅游业收入还是旅游业投资都得到了明显的增长,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效果并不明显。当然,海南省发展旅游产业并设置为支柱产业是有其独特的资源优势的,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无法质疑和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只是在时序上稍有滞后。

4讨论

本文对海南旅游大省的统计分析结论表明,如果是“目前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十分明显,反而是经济发展极大地带动了旅游业发展”,那么我国许多地区正在出现的旅游开发热潮,许多地区把旅游业认定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 或比较优势部门) 就出现了理论上的谬误,因此需要进一步展开讨论。

讨论问题一: 整体水平高的地区经济( 或国民经济) 会有相对发达的旅游业。Lee、Chang通过比较OECD国家和非OECD国家的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长期的协同运动关系和因果关系,发现OECD国家旅游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并不明显, 而非OECD国家情况恰好相反[4]。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尽管旅游资源并不具备高度的垄断性,但却有规模相对大的旅游业和相对多的旅游收入,即经济大省( 市) 都是旅游大省 ( 市) 。表4给出2005年各地区生产总值和旅游业收入的比较,除北京和上海的比值在20% 左右外,其他地区的生产总值和旅游业收入之比都接近10%,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经济规模和旅游业收入之间的稳定关系。此外,旅游业收入的途径不仅仅依靠景区门票、交通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因素也能创造大量产值。2006年深圳旅游业在460.91亿的总收入中,产品销售就占到了12.9%,临近的香港特区也是典型的消费购物型旅游地。理论解释有: 1优势旅游资源不仅仅是自然资源,良好的商务环境、规模宏伟和文化表现力巨大的人文景观、综合的旅游设施等都可构成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2如前所述,经济快速增长会受到普遍的关注。3旅游产品是多样的,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同样可构成庞大的市场。4发达地区( 或城市) 完备的基础设施使它们更具有吸引力。 5发达地区( 或城市) 成熟的产业结构已不允许存在具有垄断利润的部门,“平均利润”法则决定了旅游业只能是地区大气候下的一般部门,而不是什么“主导部门”。即拥有足够的经济规模可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在经济发达地区对促进经济增长乃至成长为地区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缺乏事实依据的,针对当前国内各地区广设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需要谨慎对待,不能盲目上马。

讨论问题二: 规模的地区经济要求复杂的部门系统。旅游业是否成为地区经济的主导部门还取决于地区经济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对一个规模不大的地区来说,特别是一个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地区来说,旅游业可成为主导部门或“先导部门”, 如国内的旅游热点地区桂林、秦皇岛、承德等。但对一个更大的地区乃至省区来说,则要求相对完整的经济部门体系。如在经历了海南建省初期发展的先导作用之后( 旅游业曾占全省产值的49. 11% ) ,旅游业一直下降,2004—2006年增加值贡献率分别仅为11. 04% 、18. 37% 、11. 11% 。

讨论问题三: 地区经济的发展道路目前阶段基本上仍是工业化。通过考察我国经济发达省市走过的地区经济发展道路, 工业产值及其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地区经济的贡献总是最大的[22]( 表4) 。从理论上说,我国的各个地区只能是处在工业化的初级或中级阶段,制造业( 第二次产业) 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规则不可避免,而旅游业作为服务业,以及整个服务业作为战略性主导部门的阶段还没有来到。各“产权区域”在现阶段普置旅游业为战略性支柱、主导产业需要谨慎考虑。

注: 资料来源于 2006 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旅游年鉴》。

讨论问题四: 由于样本、数据等的制约,结论需要进一步细化。首先是代表性不足,即用海南省这一单一地区的数据无法说明旅游业与经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一般性规律。但基于数据有效性的考虑,本研究至少反映了该地区和类似地区可能存在的情况( 旅游业未必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设置旅游业为地区战略性支柱主导产业需要谨慎考虑) ,并且结合其他针对个别地区的对比和研究,本研究仍是有意义和具有启发性的尝试。其次,本文选用GDP代表地区经济增长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少学者置疑GDP是否能真实地体现经济增长。 诚然,GDP指标有缺点和不足,但目前学术界还未能提出更有效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目前GDP仍被广泛应用。在现阶段的条件下,本文仍采用这种有缺陷的做法。第三,本文数据序列较短,可能影响实证检验的结果和有效性。海南建省时间较晚( 1987年) ,作为省级单位的统计数据起始点也较晚,限制了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只关注旅游和经济增长两个因素的关系,而没有考虑其他重要的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等,这是可以进一步探讨和改进的地方。

可扩展之处: 有文献指出,区域环境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水平等因素会对两者的关系造成影响。从全球化视角下, 相对于考察单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与旅游发展,把几组国家或地区的情况进行比较是更有意义的,这些都是可继续关注的问题。此外,进一步的研究可以用面板数据方法同时比较研究多个省份、城市或地区的情况,无疑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5结论

上一篇:标准组件下一篇:技战术运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