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

2024-08-18

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精选9篇)

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 篇1

在平时与校长们交流的过程中, 我总喜欢讲讲故事。因为这些生动活泼的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管理智慧, 对学校管理有着很强的启发性, 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索。

被剪短的裤子

有一个小男孩, 买了一条新裤子, 他很高兴地试穿, 结果发现裤子长了一寸。他拿着裤子去找奶奶帮忙, 奶奶正在忙着手中的最后一点针线活, 于是就让他去找妈妈;妈妈还在赶着给大家做饭, 腾不出手来做, 就让他去找姐姐;可是姐姐正忙着出门, 她要去参加同学聚会, 也没有时间做。于是, 小男孩只好把裤子放在了一边。到了晚上, 奶奶忙完了自己的针线活, 想起了小孙子白天找自己的事, 于是就把裤子找来, 剪掉了一寸;妈妈收拾完家务, 也记起了小男孩的请求, 于是进房间拿出裤子, 又剪了一寸;姐姐从外面回来了, 她也没有忘记弟弟的要求, 于是又把裤子剪掉了一寸。结果这条裤子无法再穿了。

看了之后, 不禁哑然失笑。这个故事其实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多头管理的弊病就在于要么谁都不管, 以为有别人代劳, 要么谁都想要插上一手, 结果是被管理者无所适从, 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由此我想到, 学校管理工作也是如此。首先是各司其职, 层层负责;其次是职责到位, 责任到人;再次是调查研究, 实事求是;最后是协商管理, 统一意见。切不可盲目下手, 自以为是。否则, 教师就会像这位小男孩一样, 无所适从;而管理结果则像那条新裤子, 被三个各行其是的好心人弄成了废品。另外, 校长还要重视沟通渠道的建设与维护, 因为许多的不和谐都是由于缺乏沟通造成的。校长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建立教师间、教师与领导间、教师与学生间、教师与家长间的沟通渠道, 采取沙龙、座谈、个别交流 (电话、谈话、电子信箱、意见箱等) 、博客等方式, 让教师有表达的自由和途径, 同时也可以接收来自群体内其他人的思想。

有缺口的句号

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做报告, 期间一位听众问:“您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请问, 对您来说, 最重要的是什么?”企业家没有直接回答,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 但并没有画圆满, 而是留下一个缺口。画完后,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企业家对回答未置可否, 顿了一下, 他说道:“其实, 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 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 就像画个句号, 一定要留个缺口, 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多么高明的管理智慧呀!留个缺口给下属, 并不说明自己的能力不强, 而是一种管理的智慧, 是一种更高层次上带有全局性的圆满。这个道理也可以由企业管理推广到学校管理。校长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工程师”, 而不是所有师生员工的“管家”和“保姆”。校长没有三头六臂, 不可能事必躬亲, 应该像上述那位企业家一样在管理上留个“缺口”。学校管理留了“缺口”, 才能充分发挥每一位班子成员的管理智慧和才能。衡量一个校长管理能力的高低, 不是看他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是看他所培养的班子成员是否具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校长在学校管理上不能“全包全揽”, 要让每一位班子成员都“有事可做”, 这样, 他们才能够增强自己的责任感, “主动出击”, 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从而形成学校管理的合力。遗憾的是, 在学校管理中总有这样的校长:无论做什么事情, 自己大包大揽, 不肯给别人机会, 结果扼杀了教职工的创造性, 拆掉了别人发展和创新的舞台, 事情也未必就做得圆满完美。殊不知, 每个教职工的潜力和创造性一旦爆发出来, 都会是一座火山, 其能量不可低估。

算命先生的“预言”

村里有个算命先生, 许多人都说他算命很准。有个人不相信, 他把算命先生请到家里, 拿出一把名贵的茶壶, 问:“请给我算算, 这个茶壶什么时候碎?”算命先生毫不犹豫地说:“明天中午。”“那好, 我倒要看看你的预言灵不灵。”第二天, 主人把茶壶放在桌上, 坐在一边看着, 生怕别人碰着。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厨房准备午饭。饭做好后, 她喊丈夫吃饭, 丈夫没动。她又喊了一遍, 丈夫还是没动弹。女人怒气冲冲地从厨房出来, 见丈夫正盯着茶壶看, 更加愤怒, 冲过去, 一下把茶壶扔在地上。此时, 时钟正好敲响12点。

可见, 盯得太紧, 看得过重, 就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学校管理需要松紧有度。某新任校长发明一种“盯人战术”, 要求班子成员“注意”教师的一言一行, 并且在行政会上公开汇报。刚开始, 这项制度起到一定作用, 但很快就失效了。由于盯得过紧, 教师之间关系极度恶化, 肆意编造同事违规现象成了家常便饭, 行政会成了狡辩大会, 学校管理陷入混乱中。这项现代版的“锦衣卫”制度被迫在两个月后废除。常言说得好, “没有永远的校长, 只有永远的教师”。校长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命令与服从、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而应看作是在同一工作环境下的同事关系;也不能看作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原清华大学校长、近代教育家梅贻琦曾说:“我当清华大学校长很容易, 只不过是给教授们泡泡茶、端端凳子罢了。”从梅老先生的话中, 我们不难体会到:一个学校的领导, 只有摆正了位置, 才不会自以为是, 才不会凌驾于教师之上。只有做到这点, 校长才会虚心待人, 尊重他人, 与教师有共同的语言, 与教师有广泛的沟通, 从而赢得教师的信任, 真正做到集思广益, 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

赞美的力量

在非洲的巴贝姆族中, 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 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 族长便会让其站在村落的中央。这时, 整个部落的人都会赶来, 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 用赞美来“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 会自动分出长幼, 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 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 他今生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 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 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 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仪式, 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仪式结束以后, 紧接着便要举行一场盛大的庆典。人们要载歌载舞, 用一种隆重而热烈的仪式, 来庆贺犯错的人脱胎换骨, 改过自新, 重新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

这个故事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值得校长学习和借鉴。校长要多用表扬、激励的手段, 慎用批评和惩罚的办法。赞美是合乎人性的领导法则, 适当得体的赞美会让教师有一种成绩被肯定、被发现的喜悦和快乐,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又会变为工作中的动力, 激励他们更好地教书育人。反之, 若校长对教师的微小成绩和进步视而不见, 让教师感觉做好做坏一个样, 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此, 作为一名校长, 应时刻注意赞美自己的教师, 校长一句诚恳的赞语、一个欣赏的眼神, 都会给教师带来无比的温馨与振奋。校长在赞美教师时不仅要赞美他们已经表现出来的优点, 还要善于挖掘教师潜在的优点, 及时给予肯定。这就要求校长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要做一个细心人、热心人, 从内心关心教师、热爱教师, 从细微处看成绩、看优点。当教师感到自己的表现越来越受到肯定和尊重时, 他们会以感恩之心表现得越来越出色, 越来越精彩。

心灵的经营

日本的伊藤四日堂公司以经营超级市场为主, 公司店员精通商品知识, 而且服务周到, 深得顾客满意。伊藤社长谈他如何管理店员的经验时说:“本公司80%的职工是未婚女青年, 我认为公司受她们家长的重托, 承担了培养和教育的责任, 所以, 从公司的立场来说, 绝不能让她们成为连招呼也不打的小姐回到父母身边, 或者连东西也不会买的小姐嫁到未来的丈夫家去。基于这个缘故, 公司对她们要求十分严格, 在员工培训和商品知识的教育方面, 也花了很大一笔开支, 几乎占到了员工工资的一半。我常常告诫她们:‘学会当一名合格的店员, 不仅是为了顾客, 为了公司, 尤其是为了你们自己。’”

心灵经营, 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心”管人。这位日本老板真正做到了收心为上, 他不只是从公司角度出发, 更重要的是从女店员自身的成长出发, 来教育培养她们。他为员工的前途着想, 员工自然会怀着感激之情, 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好的店员, 并处处为公司的前途着想。对于校长来说, 他的用人之术就是如何管理好教职员工, 也应该是“收心为上”。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是学校创办优质教育最忠实的合作伙伴, 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作为校长, 不仅要关心、理解教师, 而且要从精神上尊重教师, 从专业上引领教师, 视教师为个人生命和学校发展的一部分。要为教师创造成功的机会, 为教师成长发展铺路搭桥, 通过经验介绍、进修学习、听课评课、主持活动、课题研究等形式, 给教师提供充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和平台, 让教师觉得在这样的校长手下工作起来有劲头, 前途发展有奔头。“用心管理, 重在心通”。如果校长懂得“品味”教师, 帮助教师创造“生命里的每一次感动”, 教师自然会创造惊喜感动自己, 感动校长。

咳嗽的鹦鹉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 有一位女士养了一只珍贵的鹦鹉。这只鹦鹉非常美丽, 可是它却有一个坏毛病:经常咳嗽且声音沙哑难听, 好像喉咙里塞满了令人作呕的痰。女主人十分焦虑, 急忙带它去看兽医, 生怕它患上了什么呼吸系统的怪病。检查结果证明, 鹦鹉完全健康, 根本没有任何毛病。女主人急忙问起为什么鹦鹉会发出那难听的咳嗽声, 医生回答说:“俗话说, 鹦鹉学舌。它之所以发出咳嗽声一定是因为它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 你们家一定有人经常咳嗽, 是吗?”这时, 女主人有些不好意思了。原来, 她自己有抽烟的习惯, 所以经常咳嗽, 鹦鹉只不过是惟妙惟肖地把女主人的咳嗽声模仿出来而已。

校长的威信很重要, 校长在师生中没有威信, 就没有向心力, 没有感召力。但校长的威信不在于其权力大小, 而在于其是否做到以身作则, 率先垂范。校长是“教师的教师”, 最好的管理是示范, 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校长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都在师生目光的严密监督之下, 并且容易引起师生的模仿。校长严格要求自己, 做表率, 做楷模, 就会对师生人格品德产生耳濡目染, 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孔子说“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在具体工作中, 校长要少说多做,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教师做好每件事。因此, 作为校长, 一定要做到严格自律, 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 自己首先做好;要求教师不能做的, 自己坚决不做。在思想、业务、道德各方面给教师做出榜样。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广大教师由衷的尊敬和拥护。相反, 如果校长自己言行不一, 见利忘义, 与教师争名利, 或利用自己权力搞不正之风, 必然会引起教师的厌恶和反感, 严重降低自己的威信。

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 篇2

老秦曾经听好几个人说,最近他们都接到过类似的电话:称有仇家委托其报复接电话者,但其有意摆平此事,如果给其几千块钱,则可避免血光之灾云云。

“这是骗钱的。”老秦肯定地说。

没想到,这种电话有一天竟然也轮到了老秦头上。

那天,老秦的电话铃声响起,是一个陌生的电话号码,他接了过来。“是秦先生吗?”电话里问道。

“或许是业务上的事情?”老秦想着,虽然没有听出来对方是谁,但还是回道:“是我,您有什么事儿?”

“秦先生!你得罪了一个人,仇家委托我卸掉你的一条大腿。你要是肯出三千块钱,我帮你摆平这件事儿。”电话里单刀直入地亮明了底牌。

“乖乖!竟然骗到我头上来了。”老秦觉得又可气、又好笑。

老秦是何许人也?当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参战士兵,在老山前线惨烈激战多次,杀敌无数。虽然他算是囫囵着回国了,可是在战场上见到的敌人、战友肢体残缺的尸身或散落在地上的一条断臂、一条断腿的就多了去了。卸一条腿的恐吓焉能唬住他?

不过,他并没有对着电话暴跳如雷,而是像拉家常似地缓缓说道:“我曾经得罪过的仇家至少也得上百,要是都委托你卸大腿我也没有那么多,干脆你摘了我的脑袋算了,省得以后你再操心啦,咱们在哪见个面?……”他还想继续说,电话里却没了声音——对方已经挂断了。

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 篇3

困难再大, 总有解决的办法

常有民营企业家抱怨,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生意越做越淡, 企业越来越难办。他们责怪原材料涨声不断, 叹息薪金、利率不断上调, 却很少在自身寻找症结。

一个企业, 尤其是民营企业, 从诞生到成长再到成熟, 总要经历各种坎坷磨难。上世纪60年代物资紧张, 各种工业品都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只要能生产出来就不愁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产品往往供大于求, 市场上什么东西都能买到, 消费者购买时还要好中选优、优中选美。偌大一个地球村, 不同肤色的“千军万马”在经商。凡能赚到钱的地方, 早有各路高手摆开阵势;凡有市场的地方, 早有各家王牌产品的旗帜高高飘扬。企业发展的“瓶颈”此时已经前移, 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 不具备超常的胆识, 迈不出非同一般的步子, 企业就会落后, 就难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就好比乌鸦面前的那瓶水, 想不出好办法就喝不到, 就会被渴死。

一个企业要想喝到水, 且不断有水喝, 就得按市场的游戏规则办事, 在自己经营的领域中, 保持清醒的头脑, 充分了解市场, 理清发展思路, 找准发展的着力点、突破口。凭借敏锐的洞察力, 快速反应, 去克服发展的难点, 抓住发展的重点, 培育发展的亮点, 才会挖掘到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几年前, 国家出台了《室内装饰装修材料胶粘剂中有害物资限量》的强制标准。这个标准是对胶粘剂产品环保达标的“最后通牒”, 对企业无疑是一次生死考验。面对即将实施的新规, 我们一方面积极融入, 主动参与国家新标准的制定, 提前五分钟抢占制高点;另一方面又围绕新规找差距, 选择新材料, 采用新工艺改进老配方, 在第一时间攻坚克难, 完成产品的转型, 赶在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之前, 生产出了绿色、环保的新型胶粘剂, 为企业发展找到了生命的源泉。

事实再次证明, 改造客观世界, 首先要改造主观世界。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 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 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法规, 用质高、价廉、安全、环保的产品适应市场, 企业才能走出沙漠, 寻得一片绿洲。

当下, 企业面临的问题非常多, 诸如:规模越做越大, 负债越来越重;开发投入越来越多, 市场份额越来越小;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竞争对手模仿速度越来越快;销售成本越来越高,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营销网络越来越细, 库存风险越来越大, 等等。有些企业家, 遇到问题的时候, 不愿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从深层次解决问题, 习惯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看似问题解决了, 实际上还潜伏着不少隐患。还有的遇到问题就一筹莫展, 缺乏不解决就不罢休的劲头。那只乌鸦就是因为不退缩、不放弃, 才创造性地想出了好办法, 才把自己从危难之中解救出来, 否则就没有这个流传恒久的好故事。

做好身边清楚的事

临渊羡鱼, 不如退而结网。

竞争愈演愈烈, 标杆越升越高, 企业面临的是全面转型升级的挑战。作为民营企业经营者, 我们在确定了目标和方法之后, 还必须发扬创业初期的那股干劲, 像乌鸦那样一颗一颗地衔石子, 直到取得成功。

我们厂的前身是泰兴县胶粘剂二厂。10多年前, 工厂的全部家当只有七八个人、几间房子、一两个产品, 企业入不敷出, 背着一屁股债, 竞争力根本无从谈起。对此, 我们没有气馁, 而是立足自我, 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如今, “黑松林”环保型装饰万能胶等系列产品在市面上畅销, 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这就是我们一直坚持“做好身边清楚的事”所带来的变化。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一种很超然、很自信的态度去面对现实, 他就永远是乐观的。

大视野成就大发展

乌鸦能够喝到水, 还得益于它的视野宽阔, 否则它就看不到附近还有石子。我们只有不断打开眼界, 把眼光放远, 才能发现周围有许多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

我们化工行业, 原材料价格飚升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 逼迫我们必须站得高点儿、看得远点儿, 这样才有可能找到活路、新路、近路、快速路。

大视野产生大战略, 大战略成就大发展。企业家高瞻远瞩, 就会居安思危、谋新图变, 就会洞察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就会敏锐地发现外部出现的有利每件, 就会及时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 就会赢得战略上的新优势。

近年来, 黑松林注重发挥民营企业机制灵活、决策迅速的特点, 借风使力, 先后与国际500强企业、国内著名企业结成紧密型或松散型合作关系, 逐步使自身从“草本”变成为“木本”, 而且一年比一年粗壮, 一年比一年茂盛。

挖一口属于自己的井

在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长寿, 就要主动地适应时代的变迁, 制定企业使命和中长期战略目标, 不断战胜自我, 勇敢地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

《乌鸦喝水》使我受益不浅, 于是就经常留意这类故事。有这样一个故事, 正好也是讲喝水的。说的是两个和尚, 分别住在两座山上。两人几乎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到山下的河边去挑水, 久而久之, 便成了好朋友。突然有一天, 有个和尚没来挑水, 另一个和尚想, 他大概睡过头了。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那个和尚一直没来挑水, 另一个和尚想, 是不是生病了, 赶紧去看看吧。爬到那座山上一看, 那个和尚正在打太极拳呢, 急忙问道:“几天不挑水, 你喝什么呀?”那个和尚指着旁边一口井说:“这是我两年前开始挖的, 前几天出水啦!”

数学故事中的智慧 篇4

有一次,韩信去校场清点兵马,手指令旗,调遣军队,只见韩信呼啦啦把旗一挥,发出信号。士兵们的队形马上发生了变化,排成3列横队,前后对的整整齐齐。韩信默默记下了不足三人一排余下的人数。接着,韩信的令旗有一挥,士兵们排成5列横队,每五个人一排也对齐。韩信又记下最后一排不足5人的数。最后,韩信在变一次队形,把整个军队变成7列横队,每七人一排也对齐。韩信就根据这三个数,算出缺席士兵的人数,看上去很容易,很快就完成了。

这道问题运用的是剩余定理

人们把这类问题成为 中国剩余定理或孙子订立,中国古文明的火花闪耀出夺目的光辉。

他命令士兵3人一排,结果多出2名;接着命令士兵5人一排,结果多出3名;他又命令士兵7人一排,结果又多出2名。

1先算3、5、7的最小公倍数3*5*7=105

2再算符合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的最小值

除以3余2的数:5,8,11,14,17,20,23,26…

除以5余3的数:8,13,18,23,28…

除以7余2的数:9,16,23,30…

由上得出除以3余2,除以5余3,除以7余2的最小值为23

3韩信原有1500名士兵,苦战一场死伤四五百。现剩余士兵应在1000-1100之间,并且现存的士兵数应可以被105整除并且余数是23.所以现存士兵数应该是105×10+23=1073人。

斐波纳奇和兔子

有一对兔子,每一个月可以生下一对小兔子,而且假定小兔子在出生的第二个月便有生育能力,那么过一年后,问一共能有多少对兔子?假设每产一对必须是一雌兔一雄兔,并且所有的兔子都能进行相互交配,所生下来的兔子都能保证成活率。

究竟有多少对呢?我们不妨计算一下,一对兔子,在一个月后生出了一对,总数是两对。而在这两对当中,只有第一对兔子有生育能力,因而两个月后一共有三对兔子,三个月后第一第二对兔子都有生育能力,因此又新出生两对兔子,总共有五对兔子,这样依此类推,经过一年(十二个月)后,兔子总数为233对。

我们现在把从1,1开始,两数相加得出后面一个数的数列叫斐波那契数列

斐波纳契数列(Fibonacci Sequence),又称黄金分割数列,指的是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有趣的是:前一项除以后一项,愈往后愈接近黄金分割比。而黄金分割比这一漂亮的比例结果早已深入人心,应用十分广泛。

沈括数坛

第二天。这堆酒坛果然吸引了不少顾客,老板望着酒坛,乐不可支。这时,一位衣冠楚楚的青年书生走了过来,面对酒坛,若有所思。老板心想:我昨天为了数清这堆酒坛,花了很大的功夫,这位青年相貌不凡,我倒要考考他看。

“年轻人,你知道这堆酒坛一共有多少个吗?”老板半开玩笑地问道。

“这很容易,只要你告诉我这堆酒坛最上面的那层一共几排,每排多少个,一共有几层。根本不用数,我马上就知道这堆酒坛的数目。”年轻人这么说话,显然有十足的把握。

“噢!”老板心想:这位年轻人真会说大话,不妨把他提的条件告诉他,看看他的能耐到底有多大。于是老板爽快地说:

“最上面那层酒坛是四排,每排8个,第二层是五排,每排9个……”

“好了,一共七层,”年轻人打断了老板的话,不加思索地报出了答案,“一共567个酒坛。对吗?” 沈括回答老板说:“我数这坛子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因为最中间那层共77个,共七层,只要再乘7,最后加上常数28就行了。” 也就是

4*8+5*9+6*10+7*11+8*12+9*13+10*14=4*11-4*3+5*11-5*2+6*10-6*1+7*11+8*11+8+9*11+9*2+10*11+10*3=7*7*11+(-12-10-6+8+18+30)=7*7*11+28=567 沈括数坛的方法就是利用了高阶等差级数求和的方法。数学上还可能碰到数字更大,项数更多的题目 投针试验

试验开始公元1777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D•布丰(D.Buffon 1707~1788)的家里宾客满堂,原来他们是应主人的邀请前来观看一次奇特试验的,但见年已古稀的布丰先生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纸来,纸上预先画好了一条条等距离的平行线。接着他又抓出一大把原先准备好的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都是平行线间距离的一半。然后布丰先生宣布:“请诸位把这些小针一根一根往纸上扔吧!不过,请大家务必把扔下的针是否与纸上的平行线相交告诉我。”

客人们不知布丰先生要玩什么把戏,只好客随主意,一个个加入了试验的行列。一把小针扔完了,把它捡起来又扔,而布丰先生本人则不停地在一旁数着、记着,如此这般地忙碌了将近一个钟头。最后,布丰先生高声宣布:“先生们,我这里记录了诸位刚才的投针结果,共投针2212次,其中与平行线相交的704次。总数2212与相交数704的比值为3.142。”说到这里,布丰先生故意停了停,并对大家报以神秘的一笑,接着有意提高声调说:“先生们,这就是圆周率π的近似值!”

管理中的“海盗智慧” 篇5

海盗们为何会挂上骷髅图旗帜?他们为何会残忍折磨某些俘虏?怎样才算是成功的海盗?他们又为何要搞出一套“海盗章程”?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从企管界的海盗法则中找到答案!

海妖卡律布狄斯, 希腊神话中的海妖、漩涡怪, 是海王波塞冬与大地女神该亚之女。传说卡律布狄斯因偷宰了大英雄赫拉克勒斯 (Heracles) 的牛羊, 被大神宙斯扔进墨西拿海峡 (Messina) 。后被囚于意大利半岛南端。因为积愤难平, 她每日三次吞吐海水, 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漩涡, 将经过的船只吞噬。

他们曾在长达数十年的岁月里让海洋深处弥漫着恐怖气息, 让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政府寝食难安。法律条文给他们扣上了“人类公敌”的帽子, 并且控诉他们企图“颠覆并且铲除人类的各种天赋权利和公民权利”。他们“向整个世界宣战”并且狂热地将这场战争推进下去。

嗜血成性的他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 看起来一派癫狂, 能和其神秘色彩相提并论的, 就只有我们对他们那种荒诞生活的种种想象了。他们的同时代人称他们为“海上怪兽”“地狱恶狗”以及“蔑视法纪、打家劫舍、戕害人类、天理不容的一群叛逆之徒”。有些人甚至认为他们是“魔鬼的化身”, 其他人则怀疑他们本身就是“恶魔之子”。他们根本就是“笑里藏刀”。他们, 就是海盗——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罪犯!——“我们是海盗, 我们迎战……是为了逃跑。”这就是海盗生存的原则。

一艘海盗船, 其实更像一家《财富》500强企业, 而不是像威廉·戈尔丁 (William Golding) 在《蝇王》 (Lord of the Flies) 一书中所描绘的凶恶残暴的学童帮派。撇开他们的义肢和肩膀上的鹦鹉去看, 海盗营生终究是一门生意;虽然这是门作奸犯科的生意, 但好歹也是门生意, 所以值得从生意的角度去加以审视。为读者们分析一下海盗的生意、海盗的法则:

看不见的钩与看不见的手

首先, 解读这个谜团的关键就在于那只“看不见的钩”——这是亚当·斯密口中那只“看不见的手”的海盗版本。“看不见的钩”考量的是海盗的自私自利对海盗圈子内的合作有何影响, 关注的是海盗团伙如何运作;相反, “看不见的手”考量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自私自利如何作用于市场内的合作活动, 关注的是合法市场如何运作。如果说, “看不见的手”审视的是所谓“市场无政府状态”背后的隐藏秩序, 那“看不见的钩”审视的就是海盗圈子中那种实实在在的无政府状态背后隐藏着的秩序。

其次, 不像“看不见的手”指引下的传统经济角色, 海盗们不以任何一个做贩卖的行当为主业, 因此, 他们无须取悦任何顾客。而且, 更进一步来看, 传统经济角色满足私利的行为能让社会中更广大的人群受惠, 海盗们满足私利的行为就没有此种效果了。

以商人为例, 他们追逐利润的过程会让我们的生活标准得以提高, 因为他们会生产一些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产品;海盗则不然, 他们的兴盛建立于他人的生产活动之上, 因此, 他们并未通过创造财富惠及社会;他们对其他人的财富敲骨吸髓, 损害着社会。

然而, 尽管有这些不同之处, 海盗也和其他人一样, 需要通过合作来成就其风险颇大的“事业”。而他们之所以走上合作的道路, 就是为了满足私利——无论是海盗还是来自“合法”社团的成员, 他们身上皆有此关键特征, 而正是这一特征将“看不见的钩”与“看不见的手”紧密连结在一起。

战略管理

现代公司都讲战略管理, 而且有的还专门为此设立“战略管理部”由CEO直接领导。然而“战略”与“管理”其实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战略是一个组织运作的整体目标, 是“对外”的策略;而管理是协调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有效运转的过程, 是“对内”的统筹。

战略与管理所要达成的目标、需要的资源以及运用的工具都有很大不同——战略的目标是组织的整体发展, 所以在制定战略时考虑的是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及应采取的对策;而管理的视角是“向内”的, 所以考虑的是组织内部各部门及成员关系, 着眼于内部的协调。在一个组织里, 其战略与管理由同一个人来承担, 是一种“自然”的方式, 但却不是有效的方式:由于对权威者的需要, 战略与管理职权在组织诞生初期便自然归权威者所有, 但对权威者而言, 这两者并不统一, 因而兼承两种职能并不有效。

海盗船是一个远离主流社会、主流秩序的特殊群体, 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所以必须自行解决战略和管理问题。大海是迷人而善变的, 海盗船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也更加复杂多变, 所以更需要强有力的船长, 但这种强有力不适宜用在海盗船内部管理上, 那对内部是一种伤害。

不过, 需要指出的是, 认为“海盗的这种私人组织治理方式, 远比由国家支持的政府军队有效”是错误的, 因为这完全是两种类型的组织, 而且是最需要区别对待的两种极端, 混同在一起讲, 是非常有害的。或者说, 就外部而言, 收益越大越好, 然而对作为公共物品存在的军队是最要防止其存在独立利益的, 因为军队的目标是国家这个最大整体的安全, 最大整体的利益才是其利益, 此外军队不可以有自身的利益。

所以, 军队的管理要追求可控性, 这就是为什么现代政体的军队大都由文官来领导。假如军队能追求自身的利益, 那就不是军队而是军阀了, 是要打仗的了, 要通过对外侵略来实现自身利益;如果对外不能侵略, 那么就得掠夺国内老百姓了, 这便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苦难的一个渊源, 而德国和日本军阀集团的强势存在也正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组织根源。

由此可见, 组织的目标决定了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海盗船的运作模式来自海盗的生存目标, 现代企业的战略管理自然由实现股东收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决定。对船长权威的遵从, 对海盗誓约的遵守, 使海盗成为职业的海盗, 那么经理人如何成为职业的经理人呢?当众人因迷失在世界尽头或是面临世界末日而抓狂时, 巴博萨船长说了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迷路就对了, 说明接近了目地的, 这种神秘的地方为了不让人找到都会使人失去方向, 现在放弃就被打败了。”这就是职业的海盗船长。

市场细分

我们谈及到海盗这个行业, 他们能在同一个领域开辟出一个行业, 这与我们市场分析策划人的一个专业名词相符合, 那就叫“市场细分”。虽然这与市场细分没有很深的联系, 但是这与企业的定位以及对企业的了解有着深刻的联系。在策划、管理、市场营销的课程里我们经常说;你选择了什么行业, 你就选择了你的市场形式。有多少人了解自己的行业?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们的职员能否知道你们的共同目标和价值?在他们和你的眼里有没有一幅描述好的美丽的壮锦?

当我们一直在强调员工该怎么做的时候, 当我们谈及执行力的时候, 当我们谈论企业定位的时候, 我们自己是否知道我们目前所选择的市场?海盗所选择的与你企业所选择的条目是一样的, 只是内容不一样。你选择了教育培训、选择了房地产, 选择了金融等等, 这是你行业的竞争地, 你也得给自己的范围画个圈, 索马里海盗在正常情况下绝对不会去加勒比海盗的地盘抢生意, 因为谁都有自己的地盘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加勒比海盗所在的地盘的竞争优势远远大于索马里海盗在加勒比区域的竞争优势, 企业也一样。

分配制度

西印度群岛海盗实行“合伙制”, 每个成员都是股东。劫获的财物分配给所有海盗, 每个人应得的份额经大家投票决定。通常船长领两份, 有些职员, 例如船医, 领取一份半, 剩下的其他人平分。海盗帮也有一套“伤残保险”和“寿险”, 丧失身体部位者, 发放救济金, 遗孀有时则可以继承已故海盗丈夫应得的财物。

据《工商时报》引述外媒报道, 沙特阿拉伯超级油轮“天狼星号 (Sirius Star) ”去年11月遭到索马里海盗挟持, 由于是索马里海盗打劫过的最大型船只而备受瞩目, 今年1月油轮船东支付300万美元赎金后获释。监控“天狼星号”与另一艘被劫乌克兰货轮“法纳号 (Faina) ”的美国战舰“维拉湾号 (Vella Gulf) ”指出, 他们目击“天狼星号”获释后, 一场海滩派对随即在该船曾经停靠的索马里南部城镇Hobyu附近登场。

据“维拉湾号”舰上船员描述, 海滩上有小孩追逐嬉戏, 营火熊熊燃烧, 海盗同伙还把四轮传动汽车开上沙滩, 参与派对的一大群人开始就“天狼星号”赎金进行分赃。监控“天狼星号”数月的人员指出, 在场人士当中有的参与过登船攻占“天狼星号”行动, 有的则负责该船的粮食补给, 而海盗帮派的大佬应该也能分一杯羹。索马里饱受十余年内战蹂躏, 加上美国施以金融制裁, 银行功能已完全停摆, 在这个国家更印证金钱万能。每当海盗拿到赎金后, 就有无数百元美钞从天而降, 索马里人民的汽车、房子、电视机和结婚派对, 都是用赎金购买支付。

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东方管理智慧 篇6

关键词:现代企业管理,中国传统文化,东方管理智慧

今天, 以儒家为代表的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再次引起了西方国家的关注。世界把惊异的、渴求的目光投向追求德业双修、天道与人文统一之圆融、和谐的东方文化。海外新儒学思想方兴未艾, 孔夫子主义大行其道, “孙子兵法”、“中国功夫”等成为流行的话题, 这些无一不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世界意义的明证。

但遗憾的是, 在我们当前的管理学理论与实践中, “全盘西化论”的影响随处可见。其中最典型的表现就是, 在企业经营管理类课程, 尤其是MBA的教学中, 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西学西用”。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管理书籍或培训班都深受美式风格的影响甚至连各大学经济管理类的教育内容, 也几乎千篇一律地以美式体系为蓝本, 然而, 这种崇洋心态的企业管理模式必然会在中国水土不服。正式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 我们探讨东方管理智慧, 显然是很有价值的, 可以为我们的现代企业管理提供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智慧路径。

一、什么是“东方管理智慧”

(一) 中西方管理理念之差异

什么是东方管理智慧?或者说, 什么是东方管理智慧的精髓?也许可以这样回答, 如果说西方的管理学是以“术”见长的话, 东方管理理念则是以“道”为尊。“道”这个概念构成了中国传统管理之道的一个精髓。

西方的一些学者在某些管理层面。比如说营销技巧、谈判技巧、方案制定等方面, 做的非常细致, 甚至可以建立一些模型来解决某些问题。但是, 只有技术层面的东西而没有“道”, 或者说不提供一种途径、没有一种境界的话, 所有的操作技术都没有意义。而中国的东方管理智慧恰是在“道”的问题上, 弥补了西方管理学的某些欠缺。

(二) 东方管理智慧中“道”的含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以儒家思想中的“道”做一些基本阐释。“道”在儒家思想中的基本含义是指一种路径, 就像我们要达到一个目标, 就必须走上一条正确的路才能到达。孔子认为这个管理路径就是由“道”而“德”, 所以“道德”这两个字, 我们通常是连在一起用。因为“道”是一个路径我走“道”, 感悟到了这个“道”, 并有了心得体会, 那么我就有了“德”。儒家主张的管理之“道”, 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即主张把一种道, 变成一个人内在的德行。它不是靠处罚, 比如说让你走人、扣奖金之类的办法来管理, 而是主张用一种培植德性的柔性管理来实施管理目标。

二、“人性本善”的管理理念

(一) 中西方“善恶之辩”

西方文化的基本倾向是认定人性本恶。因此, 有效的管理就是遏制人性作恶, 这也是西方“法治”社会的根本由来。在中国古代, 构成主流观点的是儒家的性善论, 中国古代的管理更注重人性扬善的过程, 也是“德治”的人性论基础。

(二) 东方管理以人性本善为基本出发点

“人性本善”的管理理念具有可持续性的管理绩效。因为它依据的不是制度的约束或奖金的刺激, 而是依靠一个人的觉悟提升, 觉悟一旦生产了, 那是长久甚至支配一生的。有位美国学者出过一个自认为世界性难题:如何从财务制度上管住一个人的自私行为, 杜绝占公司便宜的行为发生。日本一名古屋大学教授发表自己的看法:第一, 这样的制度不存在;第二, 占公司便宜的人在日本著名企业里不存在, 因为他会觉得很羞愧——这样做还是人吗?美国学者对第一点表示认同, 这涉及到制度管理的局限性问题, 而对第二点则不信。后来这位美国学者带了四个助手到日本, 选择好几家企业, 进行了秘密跟踪调查。结果, 他发现还真找不到出差回来占公司便宜的员工。后来这位美国学者写了一篇论文, 题为《向孔子学习企业管理之道》, 因为他发现, 日本企业的这一管理理念的渊源是孔子的“德治”智慧。

制度约束不出执行力, 更培养不出忠诚, 但是人性化管理却可以做到。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就是要把人的这种善良的本性发扬光大。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德治”的思路, 它所达到的境界往往是很高的。当然, 它不可能立竿见影, 也不会一蹴而就, 相反, 需要长时间地在组织内部形成这样一种团队风气。

三、“利他主义”的管理伦理

(一) “人我关系”的中西方主张

西方文化在人我关系的问题上, 形成了比较悠久的个人主义传统或个人英雄主义传统。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我关系问题上, 形成的主要是一种利他主义, 甚至是自我牺牲的这样一种传统。这也体现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古代哲人看来, 世界上无非就两个人:一个是“我”, 一个是“他人”。这个“他人”可以是“我”的上司, “我”的同事, “我”的合作伙伴, 也可以是“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儒家文化主张“仁道”的基本原则, “仁道”的本质在于学会爱人, 这是一个将心比心的过程, 所以要遵循“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这样一个基本道德原则。

(二) “利他主义”原则具有亲和力

人我关系问题上的“仁道”原则对现代管理的最大启迪在于, 它能够在管理者那里生成一种有别于权力的亲和力。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意味着企业把员工、把中层管理者看成赚取利润的工具, 所以叫“人力资源”, 它和资金、原材料、机器一样, 只是赚钱的一个工具。东方管理智慧中“仁道”、“利他主义”是指, 在人我关系中, 善于将心比心, 除了考虑自己也会考虑其他的经营者。今天很流行“共赢”理念, 正是从东方管理智慧当中吸取来的。

但是, 我们要区分好“圣人”和“好人”的理念。东方管理智慧并非要管理者都去做圣人, 圣人是先考虑别人再考虑自己。大公无私的“圣人”理念不切合实际, 但将心比心的“好人”理念应大力推广。

四、“见利思义”的管理抉择

(一)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西方企业的主流声音是“利润最大化”, 但也出现了一些行贿受贿、规定垄断价格、歧视员工等问题。有效的企业管理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但在这个过程中永远存在一个是否合乎道义的价值取向问题, 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范畴来说, 就是义利之辨。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传统所推崇的基本价值理念是“见利思义”。

(二) “见利思义”价值观的重建

在《论语》中, 孔子明确提出“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孔子虽然并没有否定“利”, 但他明确反对见利忘义, 主张君子要“义以为上”、“见利思义”。儒家并非不讲利, 而是告诫世人不要讲那些不应该的利, 所以说“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企业管理者拥有这样一份道义是充分和必要的, 这对于我们改变目前一些地区、一些行业假冒伪劣行为屡禁不止、市场信用几乎丧失殆尽的现象, 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传统的“见利思义”思想, 对我们现代企业管理价值理念的正确构建, 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原则和导向。

五、“不为而成”的管理目标

(一) “有为”和“无为”

西方文化一直非常强调一种执着有为的精神, 而“不为而成”体现的是中国式的管理智慧。“有”是有为、有所为的意思, “无”是不为、无为。儒家孔子的“君子三戒”说和道家的“无为而治”理论, 凸显的都是不为、无为的智慧。最体现“不为而成”这一东方管理智慧的是道家, 老子认为人作为自然之子, 应该效法天地自然, 就是“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老子》二十五章) 。

(二) “不为而成”的含义

“无为而治”的意思是说, 在有为的地方有为, 在无为的地方应当无为, 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发愤图强的时代, 正处于中国企业努力走向世界、有所作为的时代, 社会的主题词是“有为”, 主张要有进取心, 要敢于竞争。而在这样一种有为思潮中, 我们应该经常思考, 哪些东西是我不为的、不想的、没有冲动的, 这样才能专心致志地对该有为的东西去努力, 这就是要懂得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是辩证统一的。

“无为而成”管理理念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一是对“道” (即规律) 的洞悉和了然;二是在具体管理控制中遵循“有所不为”的原则。中国古代第一个盛世——汉代“文景之治”, 就是在位者遵循“无为而治”这一治理思路的结果。汉初统治者鉴于秦王朝因劳民伤财的酷政而王国的教训, 又深知刚经历秦末战乱的百姓非常需要休养生息, 于是, 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当时的中央政府除了必要的行政管理外, 放任各地“各行其是, 自取其利”, 结果不仅得到百姓拥护, 还出现了盛世局面。

在企业管理中, 应积极探索一种管理控制手段上的“不刻意”却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 形成在某些方面“不干预、不作为”的管理理念。一个在任何时候、任何环节、任何方面都想“有所为”的管理者显然不会是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参考文献

[1]孟繁富.儒家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实现[J].企业研究, 2011 (23) .[1]孟繁富.儒家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实现[J].企业研究, 2011 (23) .

[2]胡亚林.以人为本的儒家管理思想[J].人力资源管理, 2010.[2]胡亚林.以人为本的儒家管理思想[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3]解晓燕.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研究[J].教育经济研究, 2008.[3]解晓燕.儒家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柔性管理研究[J].教育经济研究, 2008.

南港小学·前进中的智慧学校 篇7

刘林荣:学校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行政管理, 如全校电源管理系统、污水管理系统、校务行政管理系统等, 极大地便利了管理工作。近年来, 更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结合, 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更方便也更有效率与效能。这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即智能课堂学习、智能行动学习及数字典藏出版。这些内容在这期专题的《南港小学智慧学校蓝图》一文中已做了较详尽的介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南港小学2009年就配合台湾教育部门试办“电子书包”实验计划, 2012年又扩大试办“行动学习实验计划 (原电子书包实验计划) ”, 那经过这几年的实验, 您感觉电子书包和APP的推行, 与传统信息化应用有什么关系?

刘林荣:我个人认为, 电子书包与行动学习只是名称上的不同, 实际上所推动的内容与目标是一样的。而本校作为全球第一所具有APP的小学, 主要是师生有共同的接口可登入, 而又能与俱有的数据库结合, 不至于增加系统管理人员太多的负担。“台北市南港小学APP”在设计时, 依据学习理论与策略, 并与教师的教学策略完全结合, 充分利用教师设计的教材, APP是协助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界面, 让学生学习时, 能更好地掌握学习的目标。所以, 电子书包与APP是将传统信息借助行动载具应用于教学, 让信息更方便地传递于师生之间。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建设智慧校园的初衷是什么?智慧校园与以往的校园有什么不同?

刘林荣:南港小学已有99年的历史了, 有其优良的传统与文化。三年前为配合南港区的发展而迁校至现今的新校址。我也于三年前接掌南港小学, 随后就开始思考应如何汇集前人的努力成果, 并引领学校迈向另一个百年巅峰。智慧学校强调的是学生要智学, 教师要慧教, 也就是教与学要更方便、更有效率与效能。同时为了顺应国际的发展趋势, 要营造具有国际学风的科技校园。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同大陆及其他地区的教育交流对学校有何影响?

刘林荣:南港小学致力于国际化, 近几年来有不少来自新加坡、香港、马来西亚、日本、越南及大陆的教育伙伴光临我校参访, 也有来自各地的小朋友与我们交流, 当然我们也组团出访。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们更能清楚了解在不同教育制度、教材、教法、生活环境等因素中, 我们的优势与不足。我们借此提醒自己, 对于优势部分要能保持并持续创新;对于不足之处, 更要积极改进, 有些是需要在制度面修正, 有些要在课程教学上着手。所以, 与交流是让学校不断提升专业及掌握趋势发展的重要活动。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学校未来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是什么?

刘林荣:打造南港小学成为一所智慧学校, 是既定的方向, 我们正逐步达成蓝图规划中的各项目标。未来在学生E-portfolio的建置上, 将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也会继续与网奕信息科技合作, 未来将把所有数据都保存在云端, 包含班级名单、数字教材、电子笔记、活动历程、诊断报告、补救影音等均保存在IES云端补救学习平台。教师不论身在何处、使用哪台计算机, 都可随时获得班级名单, 并立即下载用于课堂的互动教学反馈。上课完毕, 教师在电子白板上的每页电子笔记、学生反馈的学习历程等数据, 都会自动同步上传到云端平台。

云端智能教室结合了Hi TEach Cloud互动教学系统及IES云端补救学习平台。教师可登录云端进行备课, 在上课前可直接由云端下载所需教材、课程名单、评量等。课堂上所进行的教学活动、电子白板批注的电子笔记、评量结果等, 都在上课完毕后自动上传至云端补教学习平台进行分析或管理, 成为完整的教学过程记录。

幼儿园管理中的三点智慧 篇8

智慧之一:懂得取舍

刚当园长时,我一般是只懂得“取”,不懂得“舍”,喜欢抓住权力不放,大事小事事必躬亲,结果是自己陷于各种各样的琐碎事务中不能自拔,每天似乎时间不够用,事情处理不完,但管理也未必有多大的起色。后来慢慢体悟到,作为一园之长,重要的不是自己能做多少具体的事情,而是既要会取,又要懂得舍。

“取”——重在宏观决策,及时做好调控;注重建章立制,注重计划和责任的落实。

“舍”——学会放权,其实就是落实岗位职责,不越俎代庖,同时学会借力用力,给予中层干部、教师自主思考和作为的空间,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能动作用。如采用层级管理。明确规定各层级的岗位职责,一方面树立对园长负责的观念,大事要汇报,同时,把该下放的职责权力让副园长、中层干部分担起来,让她们在职权范围内敢于承担责任。当中层干部工作中出现问题或有差错时,园长并不是一味求全责备,而是帮助其分析原因和改进,这样,就能建立起协调、配合、沟通的机制。

园长懂得了“舍”,大家才能相互信任,立足自己的岗位,明确责任所在,心情舒畅地工作,许多问题就能在过程中解决,园长也就能从琐事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去思考幼儿园如何发展的大事。

智慧之二:注重细节

只有在细节上不断磨练,才能使管理更人性化,更有人情味。

一天早上,我巡班到中二班门口,正好遇到冬冬的爷爷送孩子,只听他说:“快进去吧,你看老师在吃早饭呢,你也要好好吃啊!”我向班里看去,只见两个教师都坐在桌旁吃早餐,孩子们有的在进餐,有的散乱无目的地呆坐在位子上。我巡视了全园,发现不少班级都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回到办公室,我立刻着手分析原因。早上大部分教师怕迟到,赶着上班,所以常把早饭带到幼儿园来吃。我没有及时注意到这一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是造成这种现象蔓延的根本原因。在之后的教职工大会上,我首先向全体教师做了检讨,坦诚自己工作的失误之处,并宣布了园务会的决定:从今往后,厨房将保证每天七点准时为教师们准备好早餐,园里也将拨出一部分经费装修一个小餐厅,给教师们提供专门的用餐场所。接着,我指出了在教室当着家长和孩子的面吃早饭的弊端,告诫大家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和孩子。

如上案例中,幼儿入园的时间正是教师与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的好机会,教师在这个时候进餐,自然也就失去了与家长交流的机会。“幼儿园无小事”,任何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工作的失误,给幼儿园带来不良的影响。好在我妥善解决了问题。

因此,园长必须重视小事,善于从小事中不断完善园所的管理。

智慧之三:学会欣赏

首先,园长要学会欣赏教师。欣赏,就是把人往好里看。懂得欣赏,才能把人用好。用人时关注的是“能做什么”而不问其“不能做什么”。园长应当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教职员工,看其主流,用其所长,善于使每一个“有用之才”有用武之地,使稍有“缺陷”之才能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如青年教师个性强,会让园长感到不好领导。但她们的业务能力强,接受新生事物快,园长如果能欣赏她们的才智,给她们压担子,推荐她们做学科带头人、担当幼儿园课题组组长……这样一来,“不太好管”的教师,都会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发挥自己的特长。

故事中的学校管理智慧 篇9

一、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现状

1. 企业文化与文化管理

文化在企业中的表现主要有三种形式, 即塑造、构建及管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LOGO的制作和形象的塑造等;第二阶段重点在于对企业形象及产品的推广;最后就是将文化融入到日常管理当中。随着时代的进步, 新时期我国企业已经成功的从文化建设转变成了文化管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既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是经济进步的产物。

实施文化管理的内容包含了企业文化的建设, 企业文化的概念由西方发达国家传播而来, 对我国企业经营者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 并逐渐将其应用到管理中, 然而却存在理念与实际不符的现象, 新时期只有加强员工的思想建设, 促使其从深层次的角度理解企业文化, 才能够更好的展开工作。

2. 企业管理新模式

企业在经历过建设文化的过程以后, 就要切实落实文化。实施文化管理, 将企业中的文化进行梳理和提炼, 促使新的企业管理模式诞生。我国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 制度化和亲情化等现象严重, 无法适应新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时代不断进步的背景下, 文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中的精华进行了继承和延伸, 同时进行了创新。在这一新型的管理模式中, 能够展现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同时能够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将职工视为企业的主人, 促使其在工作中更具热情。有助于改善传统管理模式中以亲情和友情为主的思想, 能够帮助企业将所有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精神融为一体, 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二、中庸智慧在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中的融入

1. 经营过程中的“通权达变”思想

孟洛川是《史记》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 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 他运用“通权达变”的思想, 积极乐观的面对商业经营, 当商品滞销时, 他运用资金进行大量购买, 在商品短缺时高价卖出, 赢得了著名商人的称号。

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企业经营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都认为这一思想已经过时, 无法在现代社会中有效的运用。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 企业管理者意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新时期, 企业经营者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职权, 增加同企业职工的交流和联系, 通过对职工的关心, 促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企业主人翁地位, 从而更专心的为企业进行服务。这就是“通权达变”思想在新时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它的中心思想是企业领导者通过加强与职工的交流, 更好的对其进行管理。

2. 团队精神建设中的“致中和”思想

和谐的内部工作环境是企业得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日常经营过程中, 领导者要通过自身的智慧和度量及时解决职工之间的矛盾, 促使企业从领导到职工能够上下一致, 从而激发职工的潜力, 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领导者应在构建团队精神的过程中持有“求同存异”的思想, 在尊重职工个体差异的基础上, 促使职工从整体上保持一致。要想达到这一效果, 同样建立在企业领导者充分尊重和了解职工的基础之上, 不要在职工工作中发生错误时就采用指责和惩罚的方式, 而是应当承担起领导的责任, 首先做好自我检讨, 并调查职工发生错误的具体原因, 在此基础上视情况给予重新工作的机会, 这样一来, 职工更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努力, 长此以往, 企业必将形成一个和平的内部环境。

3. 华为成功的过程中的中庸思想

任正非是我国华为企业的总裁, 他先进的管理理念促使华为成为我国一级的电子品牌。他提出的“灰度管理”理念, 对于提高管理者素质、把握企业方向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宽容、妥协和灰度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他还提出将中庸智慧同“灰度管理”相结合的理念, 在华为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包含了“中和”和“执两用中”等思想, 其中企业管理者应作出的妥协不是无限制的, 而是在保持一定平衡度的基础上进行妥协。这样一来, 华为企业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更能够有效的发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及岗位, 也正是这一思想, 促使华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并取得了一定成就。

三、结论

在文化的基础上实施企业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在实施企业文化管理的过程中, 应充分将我国古典文化融入其中, 丰富企业文化内涵, 促使企业从整体上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中庸智慧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不仅能够提高生产经营效率, 还能够提高职工凝聚力, 对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促使各国经济取得巨大进步。我国企业在增强自身竞争力的过程中, 不断加强文化建设、改善管理方法。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我国企业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有效融入了文化, 促使企业战略目标得以更有效的实现, 同时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我国部分企业在改善管理时, 有效融入了中庸智慧, 对企业的长期经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企业管理的现状入手, 对中庸智慧在现代企业文化管理中的融入进行了探讨, 希望对我国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庸智慧,现代企业文化管理,现状,融入

参考文献

[1]邓美芹.中庸智慧与现代企业文化管理[D].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周海江.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国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4.

上一篇:工程项目施工监理下一篇:基于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