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口语能力

2024-10-21

训练口语能力(共12篇)

训练口语能力 篇1

口语, 是人们一生中使用得最多的表达手段和交流方式。在未来社会中, 随着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的加快, 通讯工具的发展, 口语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运用将更加广泛和频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语文教学中, 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 激发欲望

根据课标精神结合八年的教学经验, 我的理解是:口语交际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活动。而这种言语交际活动往往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因此, 口语交际教学中精心创设符合生活实际的交际情境, 才容易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 似曾相识的感觉, 情绪也会因此变得高涨起来, 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就会调动出来, 学习时的自我表现欲望才会增强。学生就会带着情感, 怀着兴趣, 走进创设的情境, 最佳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一) 创设情境, 演

在阅读教学中, 语言的积累已经越来越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但如何促使学生将积累的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着重考虑的问题。而课本剧的设计可以使这个问题简单一些。课本剧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如在教学《奴隶英雄》时, 我没有对文章的内容一一讲解, 而是设计了课本剧的表演, 让教室变成了小小的舞台, 学生在精彩表演的同时还配上了自己的语言。学生把课文中的情节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课本剧”的表演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 通过小小的舞台, 他们努力使自己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这样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 创设情境, 说

创设说话情境, 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 这是说话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例如, 在教学《丑小鸭》这一课时, 我创设情境:丑小鸭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高兴极了!它扑扑翅膀, 向家的方向飞去……一路上, 它会遇见谁, 它们之间会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都跃跃欲试想站起来说。

(三) 创设情境, 辩

辩论, 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见解, 揭露对方的缺陷, 以使自己的观点有立足之地。辩论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它可以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避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 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思维的僵化, 呆滞;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 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在辩论赛中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 精心筛选, 严密组织语句, 锻炼自己的听、说、读的能力。

二、营造氛围, 互动交流

口语交际是一种语言信息的交互往来, 语言信息是双向互动传递状态, 是交际中的双方或多方都处在互动状态之中, 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它不是自言自语, 而是语言信息的交互往来, 它必须注重倾听, 表达应对口语交际的能力, 这就需要交流互动才能达到。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在儿童的心理世界, 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他这种相信孩子、尊重孩子, 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学生只要拥有这种心理品质, 就会敞开心扉, 敢说话, 敢提问, 敢有不同见解, 作为教师要带着常识的眼光, 带着敬佩欣赏之情, 保护学生的这种自我肯定的心理需求。哪怕他们的语言是幼稚的片面的, 甚至可能是错误的, 教师都要给予热情的肯定。

三、恰当指导, 鼓励表达

有些教师认为口语交际课是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教师只是组织者, 至于学生说得怎样, 语言表达能力是否提高不太重视, 教师成为旁观者, 这样不但降低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效果, 也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口语交际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 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比如学生在表达时, 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或者是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差, 加上心情紧张, 事先想好的一说起来就颠三倒四, 文不对题, 这时老师应及时帮助学生, 给予指导, 使学生能够顺畅表达, 自如交流。当学生处在交流中忘词的尴尬场面时, 教师要及时为学生补充说明想要表达的意思, 并为学生解释这是因为紧张没有说出来, 这样既挽回学生的自尊, 又为学生继续表达搭建了桥梁。

总之, 在口语交际课中, 我们只要把这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到教学中去, 就一定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让孩子们生龙活虎地投入口语训练中来, 达到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

训练口语能力 篇2

现代社会生活中,口语的应用范围和频率很高,过去必须通过文字表达的信息渐渐地为口头语言所代替。频繁的人际交往对人们的说话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口语交际列入阶段目标的四个目标之一,对口语交际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语文课本中安排有相应的训练内容。口语交际教学应如何进行?中低年级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应如何完成口语交际训练?我认为口语交际教学要循序渐进,奏好三部曲,逐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明确要求,准备好口语交际材料

每次口语交际训练都有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认真读懂训练要求,准备好训练材料。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借助场景气氛,使训练顺利开展。这样的教学方法效果一般较好。因为学生明确了目的要求,调动了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所创设的场景又让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急于说出感受。可以说的内容多了,口语交际训练起来就活跃了。如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一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说说《秋游怎么组织》,其中的叙述很优美,充分激发了学生走出校门,融入大自然中的兴趣。但要怎样组织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既欣赏秋景,又有所收获?就需要同学们的科学选择了。训练前,可让学生准备些图片、照片或文字资料,介绍到什么地方秋游风光特别好,或开展哪项活动最有趣,等等。然后准备在小组讨论时发言,争取形成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案,让其他同学采纳。

二、认真组织语言,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训练目的明确了,材料准备充分了,口语交际时话也会说得较流利,意思表达得较明确。在正式进行口语交际前,可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也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练习,吸取同学说话的优点。口语交际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敏捷的思维反应能力。在与同学对话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要很快理解说者的意思,边听边辨析对方说话内容的正误优劣,从中获得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说话的内容和形式,以达到准确表达训练内容的目的。在小组里训练可进行多次,要虚心听取同学的意见,不断调整自己的说话内容,力求一次比一次说得好。还可把学生带出去,让学生与外界的人进行交流,把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明白。教师用这样的步骤训练学生,一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训练效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

三、进行适当评价,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进行适当评价,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说话水平,明确努力的方向。口语交际训练在经过了充分准备和小组讨论交流之后,可安排学生在全班同学中进行发言,把交际内容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同学、老师进行评价。发言者可小组推选或老师指定,也可个人自愿。可以是一个人、两个人进行说,也可以多人合作,教师可根据训练内容进行组织。说话时,说话者要充分利用创设的情景,运用积累的知识,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表达。学生说话后,应尽量让其他学生去评价。教师要提示学生从语言规范、口齿流利、内容符合要求等方面进行评价,评出说得较好的同学来,给予表扬鼓励,对其他同学也要多讲优点,调动其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评价同学时,也能学到知识,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

我们在指导学生奏好口语交际三步曲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善于运用人体语言,让口语交际生动真实,增强感染力。因为人类交际的信息传递不仅仅靠口头语言,还要靠一种无声的语言──人体语言,即说话时的手势、动作、神态、表情等,还要注意讲文明礼貌,不能说脏话、粗话。如语文第七册积累运用五,口语交际的内容是演课本剧《陶罐和铁罐》,老师可指导学生领会课文要表达的感情,要求演铁罐者加上一些夸张的动作和神态,来表现铁罐骄傲自大的本性;演陶罐者则要表现出谦虚容忍的精神,让听众边看边分清优劣,边听边受到启迪和教育,学到陶罐的精神与风范。

口语交际教学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教学,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耐心指导,让学生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达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目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不禁思考:新课程把说话教学改成口语交际课,不就是让孩子们学会说话,再让这种能力在生活中得到运用,得到发展吗?回顾口语交际课的教学,从教学的得失中我有了许多新的思索:

一.生活化的口语交际课

新课程开设口语交际课的目的就是让说话训练更有实效性,让说话训练在生活中得到应用,达到学以致用。新课程从本来的说话课的形式,从内容上进行的很大的改变,首先让说话有内容,更有生活性。如第一册中的《有趣的游戏》、《这样做不好》等,第二册中《我们身边的垃圾》、《我该怎么办》等,都是从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互助合作讨论、交流,教师的引导,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能从中了解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如何让口语交际课更有生活性,更适合学生的实际呢?

1、学习交际方式:

口语交际能力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中形成的能力,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让学生知道怎么与别人进行交往的方式。低年级学生善于模仿,在课堂上我们会遇到许多的事情,许多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指导,使学生在互相之间的交谈、讨论交际的形式中学会怎样与人交往。比如什么时候要用礼貌用语;什么时候要请教老师,如何与老师交流;怎么与同伴进行交流等,一种良好的交际能力、交流习惯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在学习语文时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如一位小朋友读课文时表现不是很好,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勇气,再指出其中的不足。慢慢的小朋友也学会了这样评价别人,让这样的评价习惯从课堂开始应用于生活中,让孩子们学会怎样有分寸地评价他人,是一种良好交际的方式。交际的方式还有很多,我们必须让孩子们在口语交际课上,逐渐学习并学会一种适当的交往方式,才能在生活中得到运用。

2、创设交际情境:

在新课程对口语交际课的要求中特别强调,教师要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由于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学习时很容易被外部的环境所影响,其本身的情绪就很快地进入了其所在的这个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其中。我在上《这样做不好》一课时,书上有两幅图讲的是关于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问题。我觉得这两幅图缺少生活基础,因此在课堂中只是初步地说话练习,就让孩子们在课外到校园里去找一找,有没有发现“这样做不好”的情况。等到下一节课反馈时,我们的小朋友发现了许多不好的现象,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方法。就是那个不敢说话的小朋友也细心地发现,有的小朋友把垃圾藏在树丛中,并让小朋友下一次捡纸片时要看一看树丛。我及时地表扬了他,看到他快乐的笑容,我知道他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样的参与活动中,学生没有课堂的约束,和小伙伴在一起,能自由地说,自己也从这件事中知道了校园中的规范。让课堂回到生活中去也许是一种好的情境创设的方法。在情境中学习多种与小伙伴的交往方式,学习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

3、激发交际信心:

新课程要求在口语交际中要让学生说,主动地说,说清楚。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说,并说好,这就要激发学生的交际的信心,也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上《小兔运南瓜》时,我在开头以讲故事引入,把握了学生的兴奋点。并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看图说一说,再请一位学生上前表演小兔看到大南瓜时的情节,使孩子们不知不觉地议论起来。调动了孩子们的说的热情后,就开始放手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在这中间,我不提任何要求,让孩子们尽量发挥想象,设想出更多的办法。他们有的四人小组,有的自由组合,使他们在轻松的心理状态下随意地说。因为低年级孩子好胜、好玩,我让他们把讨论的结果告诉我时,那种兴奋和神秘表现在他们充满笑容的脸上。很多孩子都悄悄地把自己的办法告诉了我,而且每个孩子都认为是自己的办法最好,他们都是极自信地告诉我自己的办法最好。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们说的欲望被调动了起来。我知道他们想说要说了,就已经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有很多孩子在课堂上不想说不愿意说,就是怕自己说错,不敢说,我们就让他们在同伴中说,形成了一定的信心时再去面对大家,说话的信心自然会增加。所有的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能在生活中应用,一种对自我肯定的思想会让他在生活中主动地去面对问题,形成愿意与他人交往的思想。让富有生活气息的口语交际课,成为孩子们树立信心积极与人交往的开端。

二、校园生活的口语交际活动

新课程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语文教学更多的是立足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作为口语交际,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一项重要的能力,而口语交际课在语文课中只占了很小的比例,要凭这样一节课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然是杯水车薪。因此,新课程要求在专门的口语交际课外还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从大的范围来讲,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各种活动都要进行口语交际的,而学校在其能力形成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影响。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形成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语文教师可能比较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但是,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中,活动中,同学之间的玩耍中,都是在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抓住平等交流的空间:

在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课堂上的交往是爱到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教师不可能关注每一位学生,他只能在教学中起到一个示范作用,使学生形成交际意识、信心和思想。但在语文课以外更是一个广阔的空间,更有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那时,教师已走下讲台,首先给学生一种亲近的感受,便于那些平时比较胆怯的学生亲近。有的教师平时常常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一边和小朋友聊天一边工作,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只是很随便的说说话。这样有许多孩子会把自己生活中的小事告诉给老师。有一位老教师曾说过,教育的一大半都是在课外。是的,在这样的时刻,对犯错误的小朋友轻轻地教导、谈心;对有进步的学生悄悄地鼓励;对不太爱说话的小朋友开导开导;对同伴中的小事讨论讨论都是好的机会。在说说笑笑中,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并学习怎样与老师交流。教师的言行对其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口语交往的作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

2、抓住引导交流的瞬间:

生活是孩子们口语交际的一个大环境,与同伴交往、交流,其中包括开心的活动、烦恼的小事、偶然的错误都是交际的空间,我们教师要善于抓住这样的机会加以引导,又会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时机。在一次课间,我看到我们班的一些小男孩用一根弯树枝当作马鞭在追打,很危险。“怎么办?是把他们叫来批评,还是用另一种方法呢?”我决定用一种更有趣的方式。当我拿着树枝走进教室时,孩子们早已正襟危坐,我只是笑了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根树枝上可以长什么?孩子们一愣,马上都很高兴地举手说“花、叶子、果实„„”没有批评,他们的内心当然是很开心的。我再问:现在这根树枝可以长什么?孩子们说的热情更高了。孩子们还是说会长各种各样的东西,等我一问再问时,他们才发现:一根折断的树枝是不会长任何东西的。我再问:这根树枝像什么?这根树枝有什么用?孩子们想象的门被打开了,思维敏捷,他们说得好极了。半节活动课,快乐的说话,兴奋的表情可以证明他们是愿意参与的,同时让孩子们知道了树枝的作用和玩树枝的危险性。特别是当时孩子们眼中那闪动着的兴奋的光,让我激动不已。我们每天都在面对多彩的校园生活,而生活中一个偶然的瞬间,可以创造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孩子们的影响是长远的。

3、抓住学习交流的时机:

校园是孩子们一天生活的主要场所,大部分的交际活动都在校园中进行,他们交朋友、犯错误,与老师和同伴,与同年级或不认识的小朋友之间的交往,但是最好的一点是这些活动都在教师的教育范围之内,我们该抓住这样一个学习交际的好机会,来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会与人交往。如有一次,在班上一个小朋友把其他班的一个小朋友撞倒了,当时他看着那个小朋友流血的鼻子,都吓坏了。我就让他先向那个小朋友道歉,再说明自己是不小心,并要求会承担责任的,并把这件事告诉自己的家长。从这件事后,他又一次把球到了别的小朋友的身上时,就知道自己去处理这件事。我还让他把如何处理这件事的过程告诉班里的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也知道如何面对这样的事。我们每天也许都要处理类似的事,抓住让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吧,这比课堂上的讲解更有效,印象更深刻。

三、广阔的生活交际空间

学口语交际的目标是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自如地运用,并在运用的过程中得到训练和提高。学校的口语交际课和口语交际活动都是为生活中的交际做准备,使其在交际的方法上、能力和信心上都有其良好的基础,才能在生活中为其所用。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孩子们要面对各种问题,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时家人和朋友,适当地引导是其进步的关键,因此,校外的教育必须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从教育思想、教育方式上保持正确的方向,才能使他们有新的发展。

1、提供交际机会:

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胆子小,不敢与别人说话,就尽量把孩子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取而代之;或者在孩子与外人交往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代为解决;在他人面前,贬低自己孩子的交往能力,给孩子的心理上一种暗示,使其更没有信心去与他人交往。因此,让家长明确给孩子创设一个自主交际的空间是很重要的,必须让孩子们能在生活中得到不断的训练,使其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2、激励交际情感:

生活中的交际无处不在,孩子们每天都面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必须要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而且,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会产生退缩的情绪,如果得不到肯定的鼓励,很可能使其放弃与人交往的思想,这种情绪的产生会影响他性格和今后的发展。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家长不失时机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是孩子交际能力发展的兴奋剂,让我们的孩子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迈出自信的一步。

重视口语训练 培养交际能力 篇3

一、创设和谐情境,激发口语交际训练欲望

和谐的学习环境是学生积极参加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心情愉快、乐于思维、敢于表达,才能张扬个性,因此,我们要给学生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巧设情境,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参加口语交际的欲望。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交互来往,呈一种师生双向或多向互动状态。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模仿力强,更多的是从模仿老师的言行开始进行口语交际的。如教学《自我介绍》时,作为这次口语交际的参与者、合作者,我首先作自我介绍,并随机明确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这样就让孩子们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怎样自我介绍,从而表现出特别强的表现欲。

二、丰富口语交际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

低年级学生天生好玩、好动,特别喜欢游戏、表演等活动。我们要根据其心理特点,充分调动其参加口语交际训练的积极性。表演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活动。把表演渗透于口语交际训练过程中,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的途径。通过表演,进行了再创造,在组织排练的过程中,学生之间进行了交际与合作,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能相互启发,使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使创造能力得以培养。如教学《指路》时让学生在小组内设计不同的人问不同的路,你该如何去指路?并自编自演其中不同角色,学生非常感兴趣,都能大胆为别人指路,而且说话很有礼貌,遇到不同身份的人也知道如何去说、去做,表演、说话都很到位。

三、拓宽口语交际空间,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实践

(一)引导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能力。

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活水之源,教师要用心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只有把交际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口语交际训练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口语交际就是生活的工具,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可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扎实培养。

(二)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陶冶学生情操。

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搬进大自然中,在广阔的天地中练说。如教学《春天来啦》一课时,我将学生带到校园中寻找春天。师生围在一起有说有笑,边找春天,边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谈话交流。引导学生有序观察,按顺序进行交流,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丰富交际内容。学生的想象力极强,在口语交际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放飞学生思维,从而提高了交际内容。因为有了老师的参与,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也激发了学生的交际欲望,还能不露痕迹地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我觉得这样的师生互动交际会使口语交际的氛围更为宽松,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留给学生自主活动、自由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亲身感受春的气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捕捉春的影子。有的学生说:“我发现春天的校园是小草颜色的。”我便及时问:“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绿色的!”“春天是绿色!”“春天的花儿是最美的!”……他们争着抢着谈春天,都说自己找到了春天,春天来到了身边。学生们不由自主地拍起了手,唱起了春天的歌,快乐与欢笑围绕着每一个学生,也感染着我。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充分调动了学生各感官,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得到了锻炼。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春天校园的赞美之情。同时,我还布置学生星期天与家长一起到公园、乡村找春天,并在班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学生的兴致特别高,交流起来,绘声绘色。

四、改变口语交际评价机制,切实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不仅要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习惯,让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身能力。在教学中安排小组内互讲、互评环节,让每个孩子都能互动起来,进行“交流”。在小组内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大胆与人交流,使课堂上真正呈现出师生双向互动的良好氛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学会倾听,判断正误;学会赞扬,学习别人的优点;学会质疑,给别人提出好的建议。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评价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教学同时也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如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有一男生为了显示自己声音响亮,挺起肚皮大声喊叫着回答问题,这时,教师要正确引导:“大声回答问题,并不代表要大喊大叫。声音响亮、说话大方就行,你再试试,好吗?”这样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明白怎样进行文明交际。

重视口语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篇4

1.1性别因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其各自性别特点和发展规律。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事实也是如此,我们发现在学校的演讲、朗读、小品、讲故事比赛中,女生的成绩总是较男生好,就是平时在课堂上,女生声音的洪亮、语句的流利、内容的准确上都优于男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高中的男生他们的讲话一般都注重逻辑性。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1.2性格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从行为表现来说大体可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理有话也表现为不主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切不可以认为是消极态度,给予批评,其后果是更加内向。

1.3环境因素。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发音准确程度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来自农村的学生一般由于所处环境的影响,在口语表达上较普遍的存在着自卑和羞怯感,常是一问三不知。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

1.4教育因素。由于教育不能面对全体学生,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多。相反,那些拙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将更少,最后人为地造成了两极分化。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更导致了失败的人生结局。

2 创设“说”的条件,激励表达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老师应当在课堂中,在一切教学活动和学校活动中,主动、尽力地为学生创设多种说话的条件,使他们敢讲、想讲、有话可讲、有机会可讲。注意让学生学得有趣、有益、有效。

2.1 趣味性对话训练

对话是指在学习语言中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它是社会交际最基本的语言形式,是口语训练的基础。我们采用师生交谈、老师指导下同学们之间相互交谈,学生与学生家长之间交谈,创设情景想象对话等多种方式。师生交谈贯穿于日常,从儿童入学第一天起,我们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对话,例如让学生说说家里有几口人?都有谁?他们在哪工作?让他们说说最喜欢玩什么游戏?讲给老师和同学听。这种对话方式亲切自然,不但便于老师了解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使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学生间交谈主要利用课前、课后三五分钟,内容由浅入深,从无限制到有一定题目,人数由两人到多人。例如同桌间相互介绍自己,说说悄悄话,让学生先在小范围内讲话,消除口语表达中的心理障碍,逐步在小组或全班进行专题对话。例如谈谈共同喜欢的电视节目,一场精彩的体育比赛等。学生与家长朝夕相处,让学生回家给爸爸、妈妈谈谈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想做的事。这几种方式里最使学生感兴趣的是创设情景想象对话。我们为儿童创设对话的画面,画面一般有两个人物,画面的景物表明时间、场合。根据画面内容确定话题中心。如“小熊过桥”这幅画面,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讨论 :画面上有谁和谁?然后让学生想象练习对话。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纷纷欲试,激发了儿童对话的兴趣。

2.2 发挥性口语训练

阅读课是学生口语训练得天独厚的天地。课堂教学中的口语训练有复述、概括、小组讨论等。但我认为回答有发挥性的问题是最好的一种训练形式。因为好的提问能燃起儿童思维的火花,激发儿童说话的兴趣,所以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容量,能开阔学生的思路,给儿童以充分发挥见解的天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里驰骋,多角度、多渠道去回答,而且要面向全体学生。如讲《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你知道植物传播种子有哪些办法,举例具体说一说?在老师启发下,学生纷纷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出了植物传播种子的许多办法,并能说出传播种子的详细过程。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儿童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2.3“指令性”口语训练

要给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口才的机会和锻炼场合。通过指令性训练,使学生每个人都得到锻炼。例如,在早晨课前安排五分钟新闻发布会,学生可以把在报纸、广播、电视上听到或看到的新闻在发布会上自行组织语言进行发布。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这种训练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说话能力,又有利于以小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另外还可以利用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开展经常性的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轮流主持班队会等。这样“指令性”的口语训练使听与说紧紧联系在一起,使孩子们的口语得到训练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2.4 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让学生去实践“说”

新课标在语文学习方面,首先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提出语文能力的要求——“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设置一些有趣的口语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以帮助学生在丰富、有趣、形式多样的交际实践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如,在语文活动中开设讲故事、口述自己的所见所闻、古诗文背诵、趣味成语接龙、向别人作自我介绍等项目。还可以设置一些交际对象、情境、场合,让学生亲自实践。如在班上每天可固定几分钟至十分钟的时间,作为学生的说话课 ;可以在班上成立“导游小组”,让一些学生扮演小游客,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和风景名胜等,也可以成立“故事小组”,让他们留意在校内外的一些奇闻趣事等,然后在班上的说话课时间向学生讲述 ;成立“辩论”小组,针对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严格要求,训练,掌握表达技能

如何让学生掌握口头表达的技能。这就要严格要求,按规范训练,掌握一定的表达技能。从说一句话开始,一步一步地训练,要求把一句话说完整、说清楚。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句式 :谁,干什么(妈妈做饭。)。再给句子补充状语成分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今天晚上,妈妈在厨房做饭。)。然后再补充修饰成分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怎么样(今天晚上,妈妈在厨房做饭,味道美极了。)。这样训练学生从完整地说一句话再逐步训练连续地说几名话、一段话。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

在说话训练中,努力使儿童说得有序、有情、有理,要从以下几点悉心指导 :

3.1 指导观察,理清思想,让学生言之有序

口头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是建立在对事物周密观察的基础上。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条理,把话说得具体、有次序,就得指导学生认真地观察,并逐步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比如,看图说话,观察的顺序一般有从上至下,由下往上,或从远到近,由近及远 ;或从中心到周围 ;看物说话,一般按物体的形状、特点和作用为序 ;看人说话,则要从人的外貌、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来描述 ;描述事件一般根据事情发展进程的需要有序地说。如观察花草树木类说话,让学生从花草树木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观察,将其特点看仔细,说清楚,在学生表达时提示学生适当地加上自己的心理活动,加上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喜恶之情。

3.2 诱导入境,激发情意,让学生言之有情。

要让学生在说话中做到言之有情,必须正确地诱导,使学生身临其境,作出合理想象,说出有感情的语句来。如看《春景图》说话。通过启发诱导学生围绕下列问题仔细看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远处有什么?近处的树木、花草长得怎样?(2)小朋友们在干什么?(3)湖水是什么样子?鸭子在干什么?学生被美丽的图景和老师的问题吸引住了。自然会抢着说出图上画的景象 :小草偷偷地从地时钻出来,嫩绿的,一大片一大片,软绵绵的 ;野花遍地都是,红的像火,白的像雪,黄的像金 ;湖水碧绿的,泛起鱼鳞似的波纹 ;小鸭子快活地在湖里游来游去。学生的语言自然就表达出了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多方位训练,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篇5

新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把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阶段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与培养学生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等语文能力同等重要。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规范语言――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交谈”,而我们潮汕农村地区,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小学生不习惯讲普通话,甚至上课时也用方言回答问题,这种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言交际。因此,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应让学生爱读普通话,读准普通话,规范学生的语言。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教师应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带动学生说普通话,指导学生说准普通话,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一节课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包括提问、讲解、与学生对话等。当学生用方言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示意中止,特意用普通话给他们作提示,并作示范;当学生回答问题时出现普通话不标准或语法不规范的现象时,在适当的情况下,教师应及时让其中断,并以标准的普通话予以纠正,让学生跟着读,读到准确为止。这不但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还有利于端正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态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走上课堂只用普通话、用准普通话的正常轨道。课外鼓励学生用普通话交流,教师亲自投身到学生中去,如打招呼、谈话等,教师应主动运用普通话,调动学生说普通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乐说,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出现的语言不规范现象及时加以纠正、指导。同时结合班级实际开展如:朗读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讲赛、辩论会等活动,增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识,提高讲普通话的能力。

其次,努力调动学生对生活语言的积累,在此基础上,教师根据需要给学生提供或指导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语言材料。如指导搜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等,以便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语言实践。

再者,对学生的听说习惯、交际方式与态度等教师应进行精当指点,如语言要准确、连贯,说话态度要诚恳,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并作出相关的回应等,同时引导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形成师评生,生评生的局面,使学生的口头语言变无序为有序,从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逐步过渡到说连贯的几句话或一小段话,并且用词准确、恰当。

二、课堂教学――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

教学过程,其实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是师与生、生与生进行学习交流的过程,也是实施口语交际训练的主阵地。因此,充分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利用口语交际课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教师应努力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接近学生已有经验的话题,使学生有话可说;在口语交际课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创设情境,在表演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情境”实际上就是一种以情感调节为手段,以学生的语言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为目的的优化了的语言生活环境。在这些情境中利用角色效应,让学生扮演、担当特定的角色进行口语交际,他们为了扮演好自己担当的角色,必然会认真倾听他人的语言,才能顺利地用恰当的语言加以回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互动必然培养了其合作精神,也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的要求。比如《讨价还价》这一口语交际课中,先准备好商店场景中的商品,让学生自由选择扮演角色――“店主”和“顾客”,教师提出交际要求:根据商品的质量判断商品的价格后进行讨价还价,要认真倾听对方的`语言并作出回应,注意语言礼貌文明。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进行交际活动,教师也参与其中。他们个个兴奋不已,很快地投入到角色中,情不自禁地按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身份去表达、去交流、去表演,一个个表演得有模有样,有的还说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言语表达得以充分、自由地发挥,达到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我们还可模拟一些社会交际活动情境。如模拟在“旅游”活动中当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学校和各地的风土人情、景物;模拟在“购物商场”活动中当售货员,向“顾客”推介商品;在模拟“银行”、“餐厅”等服务活动中当服务员等。这些令学生兴趣盎然的模拟活动,他们既熟悉又感到新鲜,个个跃跃欲试,交流起来也敢放开胆子。在这些充满自主气氛的活动中进行交际,必然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这些模拟活动也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实际的交际活动打下基础,适应 21世纪人才的需要。

2、在评议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让学生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对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进行讨论、补充、评议,这不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评议活动也是师与生、生与生的学习交流,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常见的形式和良好的机会。如在《讨价还价》这节课的表演结束后,师生进行评议活动。教师先请学生讲述刚才遇到的交际情形,反馈他们倾听认真与否的情况,然后让他们在这个基础上来评价其他同学说得怎么样、做得好不好,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师与生、生与生互相交流看法。这个过程不仅纠正了不良的交际习惯,还使学生变得敢于争论、善于交流,从而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评议”这个环节。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课堂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生活天地,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在质疑、讨论、评价、复述等环节中进行,这正是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良好机会。因此,应充分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在质疑解疑中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质疑解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跟人讨论的交际能力。尤其是解疑的环节,就是通过互相讨论、议论,甚至争论来求取真理、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如教学《幸福是什么》时,通过引导学生看图,让他们带着“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思考文中三个主人公分别感到什么是幸福,想象自己就是三人中的一个,在小组中谈谈自己的体会(第一个说:“我现在是一个医生,我给病人治病,他们恢复了健康,多么幸福,能帮助别人,我也感到幸福。”第二个说:“我做了很多对别人有用的事,我的劳动没有白费,所以我感到幸福。”第三个说:“我种麦子并养活了许多人,我感到幸福。”)谈后小组成员讨论、修改。综合大家的意见后,小组内选一位擅长表演、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同学上台表演。同学们评议、评分。没有充分的交流、讨论是不可能获得真知的。而且,这个“交流、讨论、表演、评议”的过程就是学生无拘无束地用口语表达自己见解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训练,不断地提高。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个环节并认真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2、在复述课文中加强口语训练。

《课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复述故事、音像作品的大意和精彩情节,无疑地,让学生复述课文是达到这一目的要求的重要途径。首先,让学生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说出文章的大意;其次,在学完每一课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不拘一格,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复述时其他学生要认真听,当复述得不流畅时,可让其他同学补充,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论学生复述得怎样,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的途径很多,还有如引导看图说话、组织评议等等,教师应精心地去发掘,有目的地训练,这对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社会实践――口语交际训练的大后方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课堂教学是主阵地,但这还远远不够。语言的训练,需要通过大量的课外实践,即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提高。因此,我们除了重视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口语交际训练外,还需要引导、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实践,开展各种社会交往实践活动,包括:①考察活动。如组织外出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②服务活动。如组织慰问、做好事等活动;③联欢活动。如与校内外小朋友联欢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除了做好上述几方面工作外,还要注意:一要在课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种感觉:口语交际课是我们自己的,是轻松的、自主的。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因而每个学生都是等待开垦的金矿,有着发展的可能和潜力。但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要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表扬,把相信人人能成功进行口语交际的期望传达给每个学生。教师还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可以作为一个听众、朋友而不是一个威严的“法官”,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进行没有心灵距离的开放式的交流。二是要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一个轻松的、积极的班级口语交际环境。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教育因素。如果一个学生在说时,其他学生冷眼旁观、窃窃私语,甚至进行人身攻击,那么,又有几个学生能够顺利、轻松地完成口语交际?可能连最后的一丝勇气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既要学会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也要学会倾听、补充和帮助,让融洽与合作的阳光普照每个学生的心灵。

有效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篇6

一、有效赏识评价,让孩子敢说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孩子时,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信心。要做到赏识孩子,首先需要教师擦亮自己的双眼,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毕竟孩子的能力有高有低,说话水平也会参差不齐,在课堂上对于学生优秀的发言,教师应给予肯定、表扬,而对于说得不好的学生,教师也不应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值得肯定的一面,因此“你说话的声音真响亮!”“你一下子能说这么多,可真了不起!”……这些话语同样是给予孩子的一种赏识。其次,更重要的是教师应“放下身段”,以灿烂的笑容、亲切的话语去亲近学生,与学生一起聊天、讨论,让他们在如沐春风般的课堂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其口语交际能力。

二、有效选择话题,让孩子会说

1.从教材中选择话题。在教材中,每个单元练习都设有口语交际课。我们应抓住这一训练点,指导学生“说”,同时,创造性地利用好每篇课文,从中提取口语交际的训练点也是方法之一。如《沉香救母》一课,在学生掌握故事情节,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沉香,互吐思念之苦,这不仅训练了他们的口语能力,也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木兰从军》一课,设置的说话训练可以是:“同学们,仔细想想,木兰会如何说服家人,而他的家人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这样合理利用教材,用教材中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想象,最终转变为学生生动的语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2.从生活中摘取话题。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学生的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有永恒的话题。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这些人和事中创设出一个交流的环境。比如:招待客人、打电话,问路、去商店买东西等,这些话题都是学生感兴趣与熟知的。

如暑假刚过,在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是如何度过这个暑假的。由于这些是学生们亲身经历的,因此他们很能说,虽然在说的过程中语言并不生动,但作为低年段的口语训练,说通顺、说具体,已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了。当然,生活中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训练,实施起来要比现实生活相对简单、范围小一些。因此,我们还要鼓励学生直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训练。

3.从实践中挖掘话题。我们知道,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会更主动,记忆得会更深刻。其实相同,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只有在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形成得更牢固。因此,多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动手体验,能更拓展口语交际的内容,掌握口语交际的方式方法。

学校里组织了“六一”节的活动,每个班中可以玩的内容都很多,夹弹珠、拍球比多、弹乒乓等等。学生们沉浸在活动的快乐之中,我让学生尽情地玩,玩过以后,每位学生都会有一种有话想说的冲动。此时,我抓住时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玩得最快乐的一个项目是什么?玩的过程怎么样?心情如何?再指名学生上讲台来讲,其他学生互相评价。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表达能力。

三、有效创设情境,让孩子能说

1.还原生活情境。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其实不难看出,在平常的生活中,孩子们的话题总是那么丰富,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那是因为生活给了他们主题,给了他们发挥的舞台。因此,创设生活化的交际情境,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教学《来客人了》时,课前把教室的一角简单地布置成家的感觉,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茶水、报纸、招待客人的零食准备好,给学生一种在家招待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学生先通过讲解,介绍自己会如何招待,再通过直观性的表演展示,在表演中丰富了他们的生活体验,又一次为口语交际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一步。

2.创设故事情境。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喜欢用故事去作为一篇课文的导入,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其实,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创设故事情境,同样能激发其创造力。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最后的续编故事就可以做为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以课文为前提,让学生续编故事:后来,老虎知道自己上了狐狸的当,非常生气,一天,它又遇到了这只狐狸,它会怎么说,怎么做,狐狸又是怎么应对的呢……这时,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说话训练就顺理成章了。

3.进入角色情境。低年级的学生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缺乏,有些事情不是他们亲身经历,就很难说清楚。因此,口语交际训练有时就需要学生以他人的身份参与交际。在表演过程中,入情入境,体会情感,从而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如教学《来客人了》,就可以让学生去扮演主人这个角色,去体验来客人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行说话训练。又如在教学《学会劝阻》时,教师可安排几位学生表演乱扔垃圾,同学之间吵架等场景,让劝阻的同学在“真实”的场景中去表演应如何做到最有效的劝阻,使他们“跳”出自己所置身的课堂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打开思路,从而达到想说、会说的目的。

借助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篇7

由此可见, 语言的内化过程首先是以思想感情为内核向四周发散, 尔后又聚敛在思想这个内核之上的;其次, 这种发散与聚敛是以语言为介质的, 而语言介质又在发散的和聚敛的过程中得到丰实和锤炼。这种内化过程是反复进行的, 内化成熟时, 人们往往有“说话”的冲动。一般说来, 中学生口头语言已经是成熟了。文学符号记录下来的就是书面语。但口头语和书面语相比, 它又是软质流动的, 只有经过加工和提炼, 才能变成定型的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这个纵向过程, 除了说明思想感情是它的滥觞和归宿、动因和驱动力, 还说明一个重要的事实, 即说话是语言由内化到外化的一个关口。它是内化的终结, 又是外化的起始。这种中间状态, 一方面还呈现着内化过程发散和聚敛的动态痕迹, 另一方面使潜在的意识活动发展到可以捕捉的表象。这种中间作用, 在作文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我们可以在这个动态中去发现、去引导、去节制, 让它疾徐随意, 高下就势, 零散由气, 穿越奇异的峡谷, 奔向浩瀚的大海。边说边写, 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共同制约遣词造句能否上口、入耳, 是否抑扬顿挫。

那么,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如何有的放矢地加强中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 拙文拟就以下几方面谈谈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加强学生内在品质的训练

美国前任哈佛大学校长伊立特说:“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 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优美文雅的谈吐。”要使学生具有“优美而文雅的谈吐”, 那就必须注意学生内在品质的培养。所谓内在品质, 实际是指学生的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俗话说:“慧于中而能秀于外。”内在品质差的人是很难说出高深、博雅的语言的。因此, 口语能力的培养舍弃了内在品质的培养而只着眼于技巧技能的训练, 只会进入口语教学的死胡同, 因为它失掉了根本。我们必须承认口语训练既具有工具性, 又具有思想性, 绝不能忽视内在品质的培养。

口语教学中进行内在品质的培养, 首先我们应要求学生从两个方面提高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其一, 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 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陶冶高尚的个性情趣。这种内在气质会使自己的谈吐具有独特的神韵。其二, 要求学生刻苦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具体训练时, 从口语教学自身的特点出发, 注意行动的自觉性。要求学生在口语训练过程中自觉摒弃假、大、空一套、力求真诚、健康、文明、高雅。教师在平时授课, 或与学生交谈中, 努力把自己的意思用优美而文雅的语句说出来, 为学生提供示范。口语教学中的思想训练讲求感染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收到实效, 要像“知时节”的“好雨”,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二、加强口语技巧训练

当前中学生的口语练得少, 即使练也只是在复述、讨论、答问、演说等口语形式的“宏观”训练上兜圈子, 很少对学生进行语言技巧的“微观”训练, 致使很多中学生口语表达平淡, 说话无分寸, 不得体, 极少惊人妙语, 走上社会后很难适应各种交际环境, 我们可以着重抓中学生口语技巧的弱项进行训练, 具体做法是:

l、训练学生运用态势语的能力

口语从表达方式上看有:有声语言系统和态势语言系统, 诸如用手势、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来增加表达力量。中学生在平时说话时或东摇西晃, 抓耳挠腮;或曲腰弯背, 扭扭局促;或摆弄衣角纽扣, 抠鼻揉眼搔首, 因此我们要加强中学生说话时的态势训练。训练时首先提出一般要求, 要求学生在说话时的态度大方, 举止洒脱, 精神饱满, 动作协调。然后再提出高目标,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态势语拟形摹态, 动情传神, 增强表达效果。具体地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恰当地运用面部感情。面部表情反映在面部肌肉和鼻、口等器官上, 这些器官能传达说话人的情感。如沉着脸表示不高兴, 开口大笑表示欢乐, 咬牙切齿表示痛恨。一般说来, 说话活动中眼睛应该始终注视听话人, 并根据谈话的内容用各种表情表示出自己的情感来。

(2) 采用合适的恣态。姿态指说话时身体的样子和动作。人体的姿态同样有传达感情的作用。如昂首挺胸表示骄傲、自豪。身体微微前倾, 表示谦虚、恭敬。说话时应根据情况采用合适的姿态。

(3) 合理使用手势。手势是最为重要的态势语。如手心向上, 胳膊微曲, 手掌前伸, 表示奉献、请求、欢迎。手心向下, 胳膊微曲, 表示制止、反对、否认;两手由分而合, 表示团结、亲密、联合;两手由合而分, 表示空虚、失望、消极;伸出拇指表示赞赏、钦佩。用食指表示命令、斥责;举拳头表示警告、决心等等。

在培养学生运用态势语的能力时, 我们主要通过说故事和编小品, 设计好表情、姿态、手势, 让学生训练, 先单项后综合。如根据《假眼睛》 (初中语文第二册) 这则幽默故事设计了富翁的表情动作, 分三个层次:左眼失明的“懊恼”, 装上假眼的“得意”, 指出假眼后的“惊奇”。马克·吐温对盛气凌人的富翁的表情动作也分三个层次:对富翁“皱了皱眉头”, “晃了晃脑袋”, 指着他的“左眼”时, 伸出指头, 瞪大眼睛;在说左眼里“还有一点仁慈”时, 可设计一个点头、眨眼、抿嘴、撩舌等多维的幽默俏皮的动作, 表示辛辣的讽刺。这种练说学生兴味盎然, 乐此不疲。

2、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语调

所谓语调就是语音的高低升降、语速的疾徐变化等。语调不同, 表达的观点和思想感情就不一样。有的同学不懂这些, 以至把意思表达错了。有一个同学朗读《有的人》把“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说成“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还”字音调提高、拖长。把原意“人虽死了, 但精神永存”说成“别人死了, 这个人怎么不死!”意思完全不同了。平时有些学生说话也不会使用语调。如“这样的场面, 我见得多喽!你算得了啥?”, 显得傲慢无礼。“妈妈, 去买菜!”“奶奶, 快烧饭!”则是命令式的, 这些语调怎不引起人的反感!可见训练学生正确掌握语调至关重要, 训练时可抓住这样几个方面:

(1) 注意把准话语的重音点。重音词指在说话时为表达思想感情予以突出强调的词或词组 (短语) 。一般说, 口语结构里如果是重音点, 信息价值就高。反之不是重音点, 信息价值就低。重音点落在不同的字或词组上, 意思情感就不一样。如“你们都来啦!”如果重音点落在“来”字上, 则含有来人之中有不受欢迎的情感色彩。这些应该让学生懂得并注意在说话时准确把握。

(2) 注意语速的快慢。即要根据交际场合、交际对象和个人表情达意的需要, 恰当地运用语速和停顿。就表达内容而言, 语言舒而缓, 一般用于庄重、严肃、悲伤的方面。停顿时间长, 常用来表现思索、引起听者注意等。语气短而促, 一般用于表示惊讶、兴奋、激动之情。不过快与慢是相对的, 运用要恰当, 否则将适得其反。如“XXX荣立三等功一次”说成“xxx荣立三等功****一次”, 由于在“功”字后停顿过长, 使得褒义成了讽刺。

(3) 注意说话时的语气。陈述句语调较平, 疑问句语调较高, 感叹句语调较低。如“这道题你自己做的吧?”表示一种猜测的语调, 语气平稳, 并不含有其他意思。如果换成“这道题是你做的吗?”语调上扬, 隐含了有些不相信的语调。两种语气所产生的效果迥然有别。

语调是人们在说话时必须运用的, 是基本的技能, 应该随时指导、训练。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语调时, —是教师示范。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注意特殊语调的运用, 给学生以潜在的影响。二是模拟性训练。我们在指导学生口述《变色龙》故事时, 要求学生抓住一个“变”字, 把其变化具体表现在语音、语调、语速和语气上, 通过声音来塑造形象。实践证明, 这样的训练可感性强, 见效快, 课堂气氛活跃。

3、训练学生定向表达的能力

口语训练与表达能力的提高 篇8

如何进行口语训练,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说话的浓厚兴趣

为了缴发学生说话的浓厚兴趣, 应注重从两个方面积极引导:一是当今社会的生活特点, 向学生讲述说话训练高社交化, 高效率化, 高信息化为其特征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里, 飞速发展的技术, 使语言不必转换成文字就能直接记录下来输送出去, 人们生活在“缩小的地球上”, 声音信息传播极快, 要求直接用语言进行交际。据统计, 一般人口述的速度每分钟在150字以上, 而书写则大体上30字左右, 相差5倍。在今天, 口语使用范围广, 频率高, 学生毕业后, 走向社会, 直接参加工作, 在工作中人与人的交流更加频繁, 话讲不好, 讲不清楚, 就无法沟通人们的思想, 也就无法工作, 因此, 培养说话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二是精选古今中外先贤的有关口才的趣闻轶事, 帮助学生体会能言善辩的威力, 从《口才学》《能言善辩50例》等书籍杂志中精选先贤能言善辩的趣闻轶事, 如晏子宫庭战楚王, 孙中山演讲应辩术, 周恩来妙语答记者, 肯尼迪巧战尼克松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学生们认识到先贤们之所以思维敏捷, 具有很强的交往能力和活动能力, 是因为平日里勤学苦练的结果, 从而激发了他们对说话兴趣的训练。

二、采取多种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 加强朗读和背诵练习

凡是语文中名篇名著, 重点课文, 都要求学生熟读背诵, 每教一篇文章都要求学生正确、流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规定每周三天早自习为朗读和背诵的练习时间, 教师到场指导, 检查学生的朗读背诵情况。实际证明, 朗读和背诵练习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我在教学过程中, 有一位学生上课发言非常积极, 每当教师提问, 他总是积极参与, 但是每次回答时总是语无伦次, 有一种“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 我有意识地在早自习课上让他放声朗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那种语无伦次的现象消失了。

2. 提前3分钟演讲

每次上语文课前, 由两位同学作三分钟演讲, 内容不受限制的, 从理想抱负到知识、友谊, 从对学校量化管理的看法到高中生的禁区——谈恋爱, 无所不可讲。在开展演讲活动的初期, 很多同学往往是拿着稿子照本宣科或者是干脆下苦功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 我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指出了不足之处——我们不能用读稿子或背稿子来代替讲演, 演讲者一定要与听众交流情感, 沟通思想, 了解他们的心理、愿望、要求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有针对性的演讲, 才能让听众愿听, 才能真正打动听众, 获得共鸣。

3. 复述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 发现文中精彩的片断, 便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模仿文中精彩部分说一段话, 如在教学《祖国, 我亲爱的祖国》一文时, 要求同学们复述诗中所描述的祖国在沉重灾难时, 作者的描绘, 在祖国腾飞时, 作者的感受, 在教授《促织》, 《孔雀东南飞》等文章时, 让学生按照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尾的情节来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文时, 让三个学生分段讲述, “完璧归赵”, “渑池会”, “负荆请罪”三个故事。同时, 要求学生口述时站在讲台上, 这样有意识地锻炼学生在众人面前讲话的胆量, 通过多次复述训练, 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也随之提高了。

4. 以说代写, 说写结合

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化读为说, 以说带写。如教学《石榴》一文时,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石榴的可爱, 然后让学生复述石榴的枝叶, 形状, 色彩, 滋味等, 进而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的写法, 写一篇自己熟悉的某种植物。这样由读书到说话, 由说话到写作训练, 学生不仅深入理解了课文内容, 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 而且还培养了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丰富课外活动的内容, 充实学生语言词汇

课外活动, 是丰富学生语言的源泉。教师可以经常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如参观, 春游, 实习, 参加节日活动等, 每次活动之后, 都要让学生口述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此外, 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故事会, 诗歌朗诵会, 辩论会, 演讲比赛等, 活动之前, 让每个学生都做好准备, 先分组进行, 然后选几个讲得好的学生在班上讲述, 这样学生运用口语机会多了, 口头表达雏力也就提高了。

加强说话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篇9

一、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在生活中, 口语的用处往往比书面语更广, 而且口语又是书面语的基础。只有先说好了才能写好, 只有会说才能会写。所以, 要写好作文, 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尤为重要。现在的语文教学中, 只注意课文的思想内容的教学, 忽视口语教学, 也就是说, 语文忽视了语文知识的运用, 这也为学生写作文制造了障碍。当今社会, 人际交流日益广泛密切, 各种竞争日益激烈, 笨嘴拙舌怎能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因此, 语文教学必须着眼未来, 对学生加强口语训练, 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进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鼓励并激发学生开口说话的兴趣

我在农村教学, 农村的学生胆怯、羞于开口。“嘴笨”导致“手笨”。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他们缺乏勇气, 缺乏锻炼。我就帮这些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让他们鼓起勇气, 大胆开口说话。每接一个班, 上第一节语文课时, 我都让学生走上讲台作自我介绍, 平时上课时, 对那些也很想说话但由于胆怯羞于开口或一开口就脸红的学生, 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愿意发言的学生, 对那些口齿不清结结巴巴的学生, 我尽可能鼓励他们, 并给他们说话的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即使他们说话语序混乱、缺乏条理或吐字不清、重复啰嗦、答非所问、不知所云, 只要他们能说上一句流利完整的话, 我就给他们以鼓励, 并让全班同学为他们这微小的进步鼓掌, 以增强他们大胆开口说话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 这些学生敢说了, 说话兴趣增强了, 说话水平也一天比一天高了。可以想象, 让他们把说的话写下来, 作文不就水到渠成了吗?

三、先读后说提高说话能力

要让学生会说须先读, 即先读后说。在语文教学中, 每一篇课文我都让学生先读再说。或说大意, 或说重点, 或说写作特点, 或说喜欢的片段, 或说读后感想———对于故事性较强的还可编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如《少年闰土》一课, 同学们都认为作者回忆少年闰土月下看瓜那一段景色描写最精彩, 我就让学生反复读, 然后再复述, 最后再表演。许多学生经过多次复述、表演, 对课文掌握更熟练了, 感悟更深了。先读后说的方法既培养了学生认真阅读的良好习惯, 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普遍认为, 对自己说出来的内容, 感受更深, 记得更牢。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在作文教学时, 我一般先让学生说一下自己准备写什么, 然后再写。如写记叙文:宣布了写作范围, 我先让学生互相说说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 想想人物的形象、语言、动作, 有什么心理活动———学生说的过程就是选材的过程, 又是谋篇布局的过程。两节作文课第一节说, 第二节写, 同学们感到轻松自然。千万不要认为是浪费时间。这样先说后写, 既锻炼了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也提高了同学们选材构思、遣词造句的能力。

关于语文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思考 篇10

随着通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 旧时的鸿雁传书变成了现代的电话与QQ, 口头表达成了人们交流思想最为核心的手段, 这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爱你想说不容易———说的欲望是基础

一个人能说会道, 不是仅靠有序、严格的训练就能实现的, 要想说得好, 前提是必须有说的愿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说”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显形式。现代中学生都希望自己“与众不同”, 也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设计。告诉学生, 一个人是不是魅力无限, 不只是看他的长相、衣着, 更要看他的“内涵”, 而这种“内涵”往往是通过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来显现的。高雅的谈吐仪态, 幽默的语言风格, 严谨的讲话逻辑, 得体的语调表情, 正是现代人有知识、高教养、讲文明的外在流露。

我告诉学生:中外名人, 从古希腊杰出的演讲家德摩西尼, 到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 从汉朝杰出的辞赋家杨雄, 到现代的伟大思想家鲁迅, 他们无一不是口若悬河、舌如利刃, 辅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脚踏实地的功夫, 终于成就一番大的事业。学生认识了这一点, 自然愿意通过“说”的训练来优化自己的内在素质;二是给学生制造一种浓烈的“说”的氛围。这里, 可向他们推荐有关“演讲与口才”的书籍, 组织他们观看各种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或录像, 请“能说会道”的人介绍他们练就演讲技能的成长轨迹和体会, 让学生被演讲者的侃侃而谈所打动, 为演讲者的语言艺术所感染, 为辩论者的思辩能力所折服, 从而产生“别人能说, 我也能说”的冲动。

其次是要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机会。作为语文教师, 必须结合语文教学, 并创造一切机会, 为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提供平台。一是要充分发挥课堂这一主阵地的作用, 把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要坚持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陋习, 努力解放学生的大脑和嘴巴, 充分舒活学生的“说”神经, 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嘴巴去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愚公移山》时, 我让学生“五说”:一说重点实词、虚词的词义和作用;二说这篇文章古译今的大意;三说文章所塑造形象的特点、用意和这篇故事的题旨;四说读了这篇寓言以后各人有些什么想法;五是把学生分成两组, 就“愚公真愚”和“愚公不愚”两个话题进行辩论。整堂课, 以“说”为切人点不仅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 而且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不难想象, 如果我们在教学每篇课文时, 都能给“说”一个恰当的定位, 那学生“说”的能力何愁不得提高?

二.有机可说是保障———表达平台是保障

由于中高考都是以笔试来考核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就无形中给教师造成一种说话能力可以通过读写训练来提高的错误思维定势。其实读写得依赖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 而口语表达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最佳契机。小学作文教学向来就是从说到写, 到了初中怎么就变成了以写促说呢?笔者以为, 只有抓住语文能力的本源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关键的关键, 是教师要切实安排好旨在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专项训练。

语文老师要像精心设置课堂教学那样, 认真设计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专项训练活动, 形成制度, 务求实效。比如每周可以安排专门的“说话课”, 这些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说”, 而“说”的内容、“说”的方式又可以多姿多彩, 不拘一格。可以是专门的“辩论会”, 如围绕“刻苦与成才”的关系, 分“刻苦方能成才”和“刻苦不能成才”的正、反两方进行唇枪舌战;可以是“讨论会”, 就“鲁迅小说刻画的形象何以个性鲜明”展开讨论, 让大家各抒己见;可以是“介绍会”, 各人把自己的学习方法, 把亲身经历的事、从报刊看到的事等编成故事, 讲给大家听。有的老师专门开辟了“课前五分钟”说话活动, 让学生或自我介绍, 或一事一议, 或叙“街头见闻”等, 这些专项训练, 无疑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这是进行说话训练的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不少学校组织“校园记者团”、“校园导游团”、“校园模拟法庭”、“校园艺术节”等, 都是口头语言训练的好形式。学校也好, 语文老师也好, 要十分注意开展语文课外活动, 如排练“课本剧”, 举办诗歌、散文朗诵会, 进行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学生参与者多、积极性高的活动, 面向全体, 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使他们勤于训练、工于表达, 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三.说到点子显功夫———训练体系要优化

作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口语训练必须提高效率、讲究效果。这就要求为师者要不断探索口语训练的途径, 优化口语训练的方法, 力求收到最佳的口语训练效益。这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要研究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层次, 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口语训练序列, 做到有序可循, 循序渐进。

在美国, 初中口语训练以让学生能够自信地在听众面前讲话、有效地向听众传递信息, 能够灵活运用各种辅助性口语作为目标, 采取的方法是先进行辅助性口语表达方式的单项训练, 包括类语言的训练 (含变化语调、重读、停顿、表意的功能性发声训练) 、体态语训练 (含手势语、面部表情语训练) , 然后整合, 进行口语表达综合训练。

应该说, 美国的这个口语训练教程是比较科学的。我们也应结合我国实际, 制订切实可行的口语训练计划。还以初中为例, 初一可侧重于学生口头表达的兴趣、勇气、习惯等的培养, 努力让学生把字咬准、把话说清、把句说整、把意说明, 大方端正, 并能连续讲几分钟;初二可侧重于学生口头表达的完整流畅的能力培养, 让学生把对象说得清清楚楚、重点突出, 把事情说得有头有尾、有详有略, 把道理讲得层次清晰、有理有据;初三则要在前两年训练的基础上, 努力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开合自如、随机应变。根据这样的序列训练, 学生肯定在“说”的方面会能力大增。

其次要不断研究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最优方法。

培养学生“说”的能力的四大形式: (1) 朗读 (含大声朗读课文、名篇赏读、新闻发布会) ; (2) 读书报告 (含故事报告会) ; (3) 讨论论辩 (含课堂讨论、论辩会) ; (4) 讲课 (含讲析课文、评讲试卷) 。有同志总结出了口语训练“渗透法”, 即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渗透说话训练, 包括:以读带说, 通过读出感情, 促进说有感情;以述练说, 通过连贯性、有条理的复述, 促进学生说的层次性、逻辑性的提高;以问导说, 通过师生课堂问答的互动训练, 促进学生说的层次性、逻辑性的加强;以写促说, 通过先写后说或先说后写的“口头作文”训练, 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组织、表达水平的日臻完善。所有这些, 对学生口头能力的提高, 都是有益的探索。

四.亲其师, 信其说———评价激励做助推

现在的中学生, 普遍在外人面前不太想说。作为教师, 要全面洞察学生的内心, 为他们提供安全、和谐的说话氛围, 让学生说得安心、放心和舒心。

首先, 要改变以往过分严谨的评价体系, 还后进生一个宽松的成长平台。应试教育之所以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往往是因为后进生得不到合理正确的评价, 他们在过多的横向比较中将自己的发言权作了主动放弃。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就应该坚持从学生个人出发, 从他的现状出发, 给以及时的辅导、肯定的引导。

其次, 我们要还“说”的评价一个良好的示范。那种你真棒式的评价已经让学生厌烦了, 我们应该给说话评价一个新鲜感、一丝“麻辣”味, 不但激其兴致, 还能用来提供示范。比如一个学生表达了他对老师的敬佩之情, 教师评价:我都被你“表扬”得不好意思了!再如一个学生表现了对一次旅游的深刻记忆;教师评价:什么时候, 您带我去玩玩呀!还如学生说:看着天上阴沉沉的天……师评:怎么天外有天呀?尽管我们不必具备赵本山和周立波那种高超的说话艺术, 但我们应该学习语言大师的豁达与智慧, 从课堂上给学生以一个良好的引领。

扎实训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篇11

关键词:口语交际;积极性;想象力;氛围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新课标指出:“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当从提高儿童口头表达能力开始,要注意说的训练。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训练教材,它给我们提供了口语训练的素材和形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本,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一、照样子说话,培养说一句话的能力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从指导学生最简单地说一句话开始。如,在课文《陈毅探母》中,有一句是“陈毅一边洗衣服,一边跟母亲谈家常。”我在指导学生用“一边……一边……”说话时,是这样指导的。读了这句,你发现“陈毅洗衣服”以及“和母亲谈家常”这两件事是一先一后做的,还是同时做的?(是同时做的)你从哪个词知道的?(一边……一边……)然后我告诉学生,你们也很能干,也能同时做两件事呢。想想看,我们平时可以同时做哪两件事呢?然后,我说了几个句子让学生判断对不对,并说出原因。学生跃跃欲试,纷纷举手,充分调动了学生说一句话的积极性。

二、续编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有兴趣,想去说,展开联想,发挥想象力。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口头问答、复述课文、续编故事等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如,教完《狼和小羊》后,我请几个学生来给课文续编结尾。有的学生说:“狼用力太大,一下子掉到河里淹死了。”有的说:“来了一个猎人,把狼打死了。”也有的说:“狼扑过来时,羊用角一顶,就把狼戳死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很高,这样的训练,有效地开发了文本资源。

学习了课文《雨点》后,我鼓励学生仿照文中的格式说一说:“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呢?在那儿干什么?”然后提供雨点在花朵里、在荷叶上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说说雨点在花朵里、在荷叶上干什么?再让学生想象雨点还会在哪些地方干什么?学生积极举手说:雨点落在雨伞上,在雨伞上玩滑滑梯;雨点落在大树上,在大树上唱歌;雨点落在玻璃窗上,在玻璃窗上画画……通过这样的训练,激起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积累,让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在学生头脑中再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

口语交际教学主要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要注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如,教识字《春天》时,先用情境导入:“冬爷爷悄悄地走了,春姑娘轻轻地来了,她来到花园,来到田野,来到果园,来到我们小朋友的身边,今天我们一起去大自然中找找春天,好吗?”学生非常兴奋,接着我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大自然中寻找春天,学生观察得很认真,有的说:“春姑娘来了,桃花开了。”有的说:“春姑娘来了,小草、柳树发芽了……”然后,我让学生把看到的春天连起来说一说。最后问:“春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导学生说一句赞美春天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这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无形中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口语交际氛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创设学生说话的氛围,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口语交际不一定按照文本中安排的练习来进行,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随机进行。如有一天,一个女生告诉我,她今天很开心,因为今天是她妈妈的生日。我说:“你准备送什么礼物给妈妈呢?”她说:“我亲自动手做了一张贺卡,还写了几句祝贺语呢!”然后,她把祝贺语自豪地念了一遍,有些同学听了也很开心,表示也要向她学习。我想:何不抓住这个机会对全班学生进行一次引导教育呢?于是,我安排了一节口语交际课,让全班学生都参与,说一说在爸爸妈妈过生日时可以怎么做。几乎每个学生都很兴奋,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一节“口语交际课”在活跃的气氛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既让学生学会了怎样去尊敬父母,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态度亲切,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这样,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才能做到敢于交流,乐于交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吕秀云,女,1970年9月出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从教27年来,长期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深受学生的喜爱。

语文教学口语表达能力训练刍议 篇12

课前说话训练时间可掌握在五分钟之内, 时间虽短, 但贵在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因材施教, 让学生敢说

只有全面了解和熟悉学生的能力, 才能有的放矢。因此, 刚开始应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性格特点, 因材施教。如有位学生性格内向, 不敢轻易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就安排他朗读一段课文, 并鼓励他大胆地读。因为是读熟悉的课文, 他信心较足, 结果读得不错, 我让同学用掌声鼓励了他。之后, 我又经常帮他找资料、做准备, 经过几次的成功锻炼, 他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得到了提高, 也越说越好了。说话训练最重要的就是敢说。因此, 教师要多鼓励, 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使学生心态开放, 大胆自信, 无拘无束地开口说话。教师可以采用朗读诗歌、朗读课文片段、提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训练。

二、教给方法, 让学生会说

1、使用正确语言。

所谓正确语言, 是指在发言、讨论或演讲时要使用规范而文明的语言。

(1) 使用普通话; (2) 使用礼貌语言, 如"您"、"请"、"谢谢"、"对不起"等; (3) 语句正确, 用词恰当, 语速适中, 语音清晰, 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4) 表述要口语化, 即要将书面句式转化为生活中的语言; (5) 可恰当地使用体态、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 (6) 讲话要沉着、冷静、自信、自然,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遵守正确的发言规则。

所谓正确的发言规则, 是指在发表意见时、使用语言及发言过程中出现意外时的处理原则。它包括: (1) 自己的发言请求被允许后, 要立即做出响应。 (2) 要用礼貌语言, 如称呼别人, 要讲"××同学"、"××老师";请别人讲话要用"请", 语气要和缓, 态度要诚恳。 (3) 讲话过程中, 讲错了, 要立即更正;遗忘了内容, 要及时终止发言;需要补充时, 要请示等等。

3、训练说话的条理。

在回答问题或进行讨论、演讲时, 很多同学不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和方法, 致使讲话主题不明, 条理不清, 语句不畅, 严重影响思想表达。常见的语言程式大致有: (1) 在讲话的开头或结尾时, 要讲"我的想法或许不对……"、"……有不对的地方请指正"等婉转的话, 既可激起听者兴趣, 又能调适自我心理, 自然切入或结束话题。 (2) 在谈话时, 可讲:"我认为……, 因为……";发表同意或反对意见时可讲:"我同意 (反对) 某某同学的见解, 因为…… (3) 在作陈述性发言时, 要用顺序词:"首先……, 其次……, 最后……。"或"第一……。第二……。"等等。

4、进行表达方式的训练

(1) 叙述。叙述是把人物的活动和经历、事件发生的过程说出来的表达方式。它的基本要求是:交代清楚与所述内容相关的情况, 如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语脉清晰, 能按照空间转换或时间的推移, 讲出事物发展的层次。

(2) 描述。描述是显示事物形状、再现某种场景的表达方式。它要求有引人的开头, 充实、生动的情节, 还要有声情并茂的表达, 做到生动、具体、传神。

(3) 解说。解说是对事物、事理作介绍和说明。要求说的时候要切合客观实际, 又要符合认识规律, 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4) 评述。评述是对客观事物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表达方式。要明确:评是目的, 述是手段。要做到:述有选择性, 评有针对性。评得观点鲜明, 述得深入浅出。

5、训练听评的能力

首先, 要让学生清楚听话能力的基本要求:即听得准、理得快、记得清;做到听话的一次准确性, 具有较强的听话品评力和听话组合力。

其次, 要掌握一定的听话技巧。从发言人语速、停顿和语调等的变化捕捉要点, 或从发言人话语层次捕捉要点。如推断的技巧有两方面:一是信息价值的推断, 即边听边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材料, 抛弃无关或不感兴趣的材料, 以减轻听话中的记忆负担;二是话语真意的推断, 即从讲话人重复使用的词语、喜欢使用的词语等, 推断他的立场、观点和意图。

再次, 掌握评价的技巧, 作为一名听众要善于根据讲话人的话语内容, 进行如下方面的评价: (1) 讲话的内容是否正确, 有无疏漏的地方? (2) 讲话人的立场观点是什么?有无根据? (3) 讲话人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思路是否明确? (4) 讲话人的讲话内容是否偏离主题?

总之, 在听评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如果是我发言, 我该怎样讲得更好, 更全面?我要申明什么观点?补充哪些例证?等等, 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主动的、积极的听众。

三、大胆放手, 让学生乐说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之后, 教师可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 由学生主持, 自主安排说话内容, 还可向同学、老师提问, 组织讨论。根据学生水平, 形式可以分为自由式和命题式。自由式任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 内容有很大的随意性, 如说故事、讲新闻等都可以。而命题式则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 确定命题, 讲明要求, 让学生训练。

总之, 在课前说话训练中, 学生为了有话说, 有事干, 就会积极主动地寻求知识, 以期在这演练场展示风采。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都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 1985年《语文学习》第1期。

[2]Linda Campbe11 (美) :《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中国经工业出版社2001.9。

上一篇:结构可视化下一篇:拌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