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设计教学

2024-09-22

合理设计教学(精选12篇)

合理设计教学 篇1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堂, 学生不再满足枯燥的学习环境, 也不再满足于教师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运用更适合教学发展, 适合学生认识的教学方法。那么, 对丰富的新课程资源, 如何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从而搭建知识桥梁, 突破知识难点, 激发学生兴趣。“问题驱动式”教学方法能够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问题意识,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设计问题呈递进方式, 由教师逐步引导学生,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问题的设计要有逻辑顺序, 同时要考虑学生的认识次序, 循序而问, 步步深入。而前后颠倒、信口提问, 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所以, 通过“教师引导启发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根据问题的发展再提出问题——学生再解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递进式的“问题驱动”, 为学生的主体提供和创设了一个优良的问题情境, 提供了充足的思考与探究时间, 用问题激励学生沿着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去思考, 用问题来锤炼学生的思维意识, 强化思维习惯和能力。

案例分析1: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讲解

问题设计 (1) :生活中如何描绘上升和下降的变化规律的?

设计意图:引入问题时从生活中实例入手, 让学生更易接受。

问题设计 (2) :能否举个函数图象的例子说明一下?学生回答:初中学过的简单函数, 如:一元一次函数, 二次函数等等。

设计意图:将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转移到数学课堂中来。

问题设计 (3) :用自已的语言来叙述什么叫图象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回答: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设计意图:由教师引导学生往定义方向发展。

问题设计 (4) :两个“增大”如何进行符号化?学生回答:我们可以把它写成“当<时, <”。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到逐步用精确的数学符号语言定义函数单调性概念的这样一个递进式的过程。

通过上述递进式问题铺设, 学生就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对单调性这一概念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

二、教师设计“中介”式问题, 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探索,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通过研究, 我们认为“中介”式问题体现了教师对当前学生动态思维过程的把握, 很大程度上也是学生的问题。教学中, 教师的设问也是对学生“如何提出问题”的示范, 学生问题的提出, 是一种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实践。同时也暴露了他的学习过程, 又成为教师丰富的“问题”源。所以, 这种“问题”教学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师生提问互相融合、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的教学。

案例分析2:指数函数中底数限制条件的讨论

学情预设: (1) 若学生从教科书中已经看到指数函数的定义, 教师可以问, 为什么要求;为什么不行?

(2) 若学生只给出,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一次函数 () 、反比例函数 () 、二次函数 () 中的限制条件, 思考指数函数中底数的限制条件。

所以, 对于底数的分类, 可将问题分解为:

(1) 若会有什么问题? (如, 则在实数范围内相应的函数值不存在)

(2) 若会有什么问题? (对于, 都无意义)

(3) 若又会怎么样? (无论取何值, 它总是1, 对它没有研究的必要.)

讨论出, 也为下面研究性质时对底数的分类做准备。

通过上述“中介”式问题的引导, 教师并没有将问题全盘给出, 而是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 用学过的知识做对比, 自己提出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问题。这样, 学生就可以自已独立进行分析归纳, 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和创新能力, 养成自主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模式。

三、设计问题呈螺旋方式, 细水长流、夯实基础

根据新课程内容的特点, 其“模块化”的设计, 呈现“螺旋式”的模式, 已经打破了原来的“直线式”模式。那么依据新课程理念, 对课堂教学中“螺旋式”特点的认识与运用, 切实理解教材的整体设计意图, 由浅入深呈螺旋式上升, 须细水长流、夯实基础。

通过上述“螺旋式”问题的提出, 教师的做法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动学生的思维, 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

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通过情境的探索, 不断产生新问题, 已解决的问题又成为提出新问题的情境, 从而引发在深一层次上提出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最终达到问题的解决。教师应该充分参与到探究性教学实践中去, 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培养。

通过上述几点的思考, 笔者认为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还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所以, 在组织教学中, 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应该设计出一系列的贴近学生生活、能融合到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并发生冲突, 又能很好的体现本节课数学思维的本质, 同时又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摘要: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跟上时代的节奏, 高中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合理与否, 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产生。在新课程背景下, 如何合理设计问题, 驱动课堂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设计问题,驱动教学

参考文献

[1]唐文勇.《新课标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时代教育, 2007.3.

[2]陈旭远, 张捷.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7.

[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7月.

[4]吕世虎, 肖鸿民.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

[5]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9.

[6]徐彦辉.数学探究教学的价值探析[J].数学通报, 2004 (1) .

[7]任长松.高中新课程与探究式学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5.1.

[8]宁连华.数学探究教学设计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06.11 (4) .

合理设计教学 篇2

本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关注经济发展》第三框的内容。这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整体上看,本课内容是从国家和个人相统一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生活。教材从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不断变化入手,来引导学生培养合理的消费意识和能力。是对前两框内容的升华和延伸。

本节课的内容结构与设计意图:

《学会合理消费》侧重于培养学生合理消费的能力。此框由“消费面面观”、“学会理财、合理消费”两目构成。

第一目“消费面面观”通过通过对日常消费中的一些变化,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消费水平在不断变化,消费观念在发生改变。

第二目“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在上述问题做铺垫的基础上,让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做到合理消费,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针对这一重点,通过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一些不合理的消费行为就发生我们身边,通过合作探究这一活动,让学生自己归纳概括如何做到合理消费。

二、学情分析

初中的学生普遍拥有消费的经历,也积累了一定的消费经验。其中有成功的,也不乏有上当受骗的。但由于年龄、自立能力和收入的局限,学生的消费比较盲目,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和不断求索,培养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念与理财观念。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学生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的消费体验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

理由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消费也多了,但大部分学学生的消费都是盲目的,且多用于物质消费,故把此作为重点。

教学难点:树立绿色消费观

理由是当今社会提倡绿色消费、可持续发展,但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有困难、需要时间的过程,故把此作为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我赚钱了》

提问:笑过之后,有没有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学生答: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消费行为。

导入本节新课内容

讲授新课

一、图片展示: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组商品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商品日益增多。

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思考,归纳出消费的变化。

通过图片等资料的展示,让学生逐步透过现象看本质,完成第一个问题的铺垫。

二、情景演练:

组织学生观看两个小视频。

学生观看视频。

从自己身边说起,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贴合学生实际。

三、自主探究、合作共享

1、情境一播放完之后,给学生设置三个问题。

2、引导学生发言,从三个问题中得出正确结论。

3、情景二播放完之后,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两个问题:从短片中看到了哪些合理的消费行为?生活中还有哪些合理的消费现象?提现了什么消费理念?我们如何践行这样的消费理念?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探究,完成探究任务。

2、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按照老师的要求,积极参与小组交流,认真倾听、修正、补充意见,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随机提问学生,激起学生发言的高潮。

1、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培养合作学习中倾听、反思、沟通、辩论、质疑、取长补短

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品质。

3、发散学生思维,给学生说话的机会,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自己复述学过的内容,消化理解。

将书本的内容通过学生自己的复述成为自己的知识。

布置作业

怎样学会合理消费?

设计教学内容 运用合理方法 篇3

一、运用特色融入教学

作为一所语言特色幼儿园,我们构建了具有园本特色的语言游戏创新操作模式——“围裙小剧场”。即在一条普通的围裙上做文章,以其作为表演故事的载体,巧妙地在围裙上取放或演示道具来进行故事演绎。它不仅可以作为老师开展教学的道具,也是幼儿进行独立操作、讲述故事的表演用具。 不论是学习故事还是其他文学作品,我们都会借助围裙来开展教学。比如,在学习儿歌《颠倒歌》中,我们在围裙上布置一个城堡场景,这个城堡上故意倒插了一面旗帜,让幼儿通过观察找到这个错误之处,然后再告诉幼儿,“这是一个‘颠倒国,请跟着老师一起到颠倒国里去看看里面还有什么有趣好玩的事吧。”由此导入活动,继续在围裙上操作打开城堡的大门,来到城堡里,幼儿将会看到各种颠倒的画面,而这些画面正是老师根据儿歌的内容设计在围裙中的,我们看到幼儿充满好奇的目光紧紧注视老师的操作,在边观察边回答中逐步也掌握了儿歌的内容。围裙用于课堂的妙处就是它如同一件法宝,在幼儿眼里,围裙里面似藏着许多的东西,而老师就像是魔法师,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在围裙上抽拉、翻转、摸索,这种神秘的方式总是吸引着幼儿学习一个又一个新的内容。

如今,我们又开设了更加丰富的剧场活动,如盒子剧场、手偶剧场、电视剧场、皮影剧场,并在教学活动中有选择地运用,在优化教学过程的同时,也为幼儿搭建锻炼的平台,他们不仅可以通过模仿表演来巩固学习的故事和儿歌,而且还能在这些剧场活动通过创编表演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

二、采用多种方法整合教学

按《纲要》的主旨,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合,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才能综合培养幼儿语言素养和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看图说感受,以图或文字记录,学表演,将游戏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地整合于一体,既丰富了活动内容,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创设语言情境拓宽教学

对幼儿的语言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要给幼儿设置一个语言的大环境。小的环境可以是一日活动中的点点滴滴,小到一个字的发音,大到语言教育的活动。孩子刚入园时,幼儿的语言环境受先前的影响,他们的言差别也大,很多发音都不准确。比如,有的幼儿见到老师说:lao shi zao,而有的则会说lao shi zhao等,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不会视而不见,通常都会给他们纠正。

四、与其他领域结合服务教学

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都包含着语言教育的因素,我们可以与其他领领域的教育合理地整合起来,更好地进行语言教育,充分发挥各领域的语言功能,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育。各领域教育活动可以为幼儿语言教育提供有价值的素材,由于各种教育活动中所涉及的面很广阔,里面有大量事物,有观察,有动手实践,这些都是语言的有效学习资源。语言也会在这些活动中得到发展。而这些因素也为语言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幼儿的教育活动中,有一些是老师提出的要求,比如,老师的体育口令,学生要做出相应的动作,再如手工的制作、集体活动、小组讨论都要由老师的语言进行指导,幼儿在看书时,或者听故事时,都想再把这些故事讲给自己的老师听,在艺术学习中,学生很想把在听音乐中的感受与老师分享,都与语言有很深刻的关系。所以,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是必然的。幼儿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教育是相互依赖的,不仅仅是其他领域的活动为语言服务,反过来,语言也要为其他领域的活动服务,在实践中,要把语言的训练融入其他各领域教育活动中。再比如,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在一起共同讨论问题,把探索、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时需要语言的交流,只有用连贯、完整、通顺的语言表达才可以把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才可以听懂别人想表达的意思,才能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在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主要时期,在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在幼儿教育中要积极开始语言教育活动,把语言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共同推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还要在教学中抓住教育时机循序渐进地教育,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合理设计教学 篇4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112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简单的实例,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形成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3)使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体会优化的思想。

教学难点:

寻找解决问题最优方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平时在家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吗?都会做什么?其实,做家务里边也有许多数学奥秘,你们想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就做家务时如何最省时间这一问题进行研究。(板书课题:合理安排时间)

评析:在谈话中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使学生对“家务劳动中也有数学问题”产生疑问,为下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教学实例

(1)(多媒体出示)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

(2)师:昨天,老师已经布置大家对数学书113页的内容进行预习,请你帮小明合理安排一下时间,怎样才能尽快让客人喝上茶,你们都预习了吗?下面就请大家把“预习导航本”拿出来,先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的,交流时要注意:

(1)沏茶的顺序对不对。

(2)所需的最短时间是多少。

(3)指名板演,选出最佳方案。

洗水壶(1分钟)→接水(1分钟)→烧水(8分钟)→沏茶(1分钟),一共需要:1+1+8+1=11(分钟)。

(3)小结: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在考虑快的同时,一定要先考虑做事的先后顺序。当做一件事,像沏茶这样,步骤比较多时,可以像上面这样,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知道了吗?

评析:教师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收获,然后,选出最佳方案,旨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最后,总结出用画箭头图示的方法来表示做事的顺序使之更加清楚、简便。

2.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紧张?(早上)是啊,正是因为早上的时间最紧张,我们就更要合理安排一下时间。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了呢?下面就请大家再帮小明合理安排一下早晨的时间。

(1)(多媒体出示)小明是一个非常独立的孩子,早上7:00起床,洗脸、刷牙(5分钟)后,自己开始做早餐。他先用锅煮鸡蛋,因为时间比较长,他就耐心地等呀等,15分钟后,鸡蛋熟了;接着他开始用微波炉热牛奶,又花了5分钟;然后,他开始吃早餐,用了15分钟;最后,他又听了5分钟的英语录音。这时,他发现快要迟到了,便急急忙忙向学校跑去。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顺序卡片)、写一写、算一算,怎样安排最省时。

(3)全班交流。

评析:从学生熟知的日常活动入手,通过动手摆顺序卡片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巩固练习

1.对下面的“合理“安排,你有何看法

(1)为了节省时间,强强在乘车时认真看语文书。

(2)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小英边吃饭边看《少儿英语》电视节目。

2.书后做一做第2题

小红应如何合理安排以上事情?

评析:在练习中使学生明确:在节省时间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健康,也就是对合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些什么?

《学会合理消费》教学设计 篇5

(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们的消费方式及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生学会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身消费体验与理性思考,帮助学生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里,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提高积极参与社会经济生活的热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调查、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法,对消费调查,生活实例及社会现象的剖析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

高效课堂在于合理的教学设计 篇6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设计 教学效果

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一堂高效的课堂,高效课堂应该是教师为学生创造充满探究的,鼓励学生自由表现的学习情景,学生可以袒露自己的心扉,表现自己的本真;有效课堂应该是尽量让学生在课题上展示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笔者以高中地理复习课教学中“中亚”一节教学设计为例,从高效课堂要求出发,阐述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有序性、逻辑性、趣味性和成长性。

一、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注重实效性

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地理课具有涉及时空尺度广、信息量大、跳跃性强等特点,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在“中亚”教学多媒体课上,大屏幕展示课题“中亚”的背景,笔者有意选择一幅标有古“丝绸之路”和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的亚欧大陆全图,为了凸显教学主题,笔者有意将古“丝绸之路”和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的线条加粗,在这两条线路上标上一些重要的城镇,如西安(古长安)、塔什干、阿拉木图、鹿特丹等,并有意突出中亚的塔什干、阿拉木图等。首先,让学生感知“中亚”位于贯通亚欧大陆东西两岸的必经之地,地理位置重要。不言而喻,这样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已经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吸引到教学主题上,学生已经对这节课充满了期待。其次,教学过程中尽量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教学主线及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教学中笔者始终抓牢这条主线,突破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及关联性,特别在课堂小结时板书完整呈现,更能体现这一点。如下图:

中亚深居大陆内部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

中亚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自然环境)

通过这样的有效表现形式,教学中自然会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即运用地理事物的普遍联系,从区域地理位置?坜自然环境?坜生产、生活。

二、教学设计始终以地理事物的联系为线索,注重有序性和逻辑性

教学中大屏幕展示标注中亚的范围亚欧大陆全图,让学生自主(或同桌合作)明确中亚的地理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自然带位置、相对位置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亚的海陆位置、自然带位置等是形成其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学生充分认识中亚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地理联系、地理事物关联性的习惯和能力。紧接着,提出“在中亚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下,其生活和生产又有那些特征呢”?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认识中亚的居民、生产和生活时,会很自然地把它们同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联系起来。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探究地理联系、弄清地理事物本质的能力,不断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充满趣味性和时效性

教学中紧扣教学主题,联系我国实际和与中亚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热点话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这节课导入:“随着由中国和哈萨克斯坦首倡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有这样一个区域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古‘丝绸之路和现代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中亚。这一节课让我们走进中亚,领略风土民情。”让学生通过读图,明确中亚位于亚欧大陆中部,为联系亚欧大陆东西陆路上的必经之地的战略位置。明确中亚五个国家,进一步认识“哈吉塔”三国与中国自北向南相邻,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分析说明中哈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并明确目前中哈关系是中国所有双边关系的典范,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正在进行全面、深入和富有成果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区域合作中“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典范。紧扣“中哈输油管道”、“上海合作组织”等学生熟悉的事件或事物,介绍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合作现状,如经济领域,以中哈以能源合作为先导,进一步加强石油、天然气的开发合作,并开展能源加工等合作,以此为基础,双方加强边境贸易、互联互通合作,并认识到中哈合作是亚欧大陆大区域经济合作当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环;在政治领域,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中国与中亚国家在互相协作防范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的渗透和其他跨国犯罪活动等方面进行着务实合作,对维护地区和平、开展经济合作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在文化领域,双方通过举办“文化日”等活动,加强文化合作与交流;其他领域,如环境保护等的合作与交流正在大力推进。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展望该区域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前景,增强对祖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整个教学紧扣主题,不失时机渗透相关热点问题和热点话题,不仅牢牢抓住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培养学生“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相邻地区和国家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带来的是共赢,给各国人民带来福祉,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四、高效的教学设计要预设学生的成长性

新课程学生观认为,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都能使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都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这是新课程价值的最高体现。在这节课教学设计中,笔者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并按照新课程要求,始终以发展学生、展现个性、学会学习、培养情感、成长学生为基调。整个教学紧扣主题,不失时机地渗透相关热点问题和热点话题,培养学生“与邻为伴”、“与邻为善”的情感,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及其他中亚国家的合作,认识到相邻地区和国家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将带来的是共赢,给各国人民带来福祉,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分析“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分析中亚的自然环境特征”,“随着中亚地区人口的增加,各国对土地开发强度增大,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可能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有哪些?有哪些有效解决措施?”等此类问题,养成用普遍联系观点分析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养成终身受用的习惯和能力。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成长性的鲜活表现。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篇7

一、把握学生心理

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承载着父母师长的期望。 都说校园生活好, 从生活压力看确实如此。 然而, 在大多数情况下, 学生能受到的唯一认可是学习成绩。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 学生亦不例外。 当然, 这种认可并不非要基于外界对他们的称赞, 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认可。 如在中学教学中, 一位对学习不上心的学生, 面对教师给出的“有感情地背诵《蜀道难》并赏析你认为值得称道的表现手法”这一预习作业感到无所适从。 对他而言有以下问题:生僻字不认识;文意难以理解;诵读需要带感情;分析表现手法及说明选择该句的原因。 本就对学习有些排斥, 遇到这样一串问题, 自然是望而生畏。 这对于该生来说, 只能让他又一次走上得过且过的老路, 因为他知道自己无法完成, 何必浪费时间呢? 久而久之, 这种不在乎的心理会将他潜藏的动力蚕食掉。 而若是换成难度适宜的问题, 如“找出《蜀道难》里你认为值得称道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学生一看, 作业没太多要求, 或许读一遍、查一查就可以完成。 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 他会发现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这样的神话故事或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样的夸张与拟人手法。 也许该生从小喜欢看神话故事, 会觉得这些东西与兴趣联系起来, 从而产生共鸣, 认为读《蜀道难》很有意义。 再或许他想到“杜鹃啼血猿哀鸣”, 两处都有猿, 那么猿是不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呢? 就会想了解。 这样的问题难度合理, 学生乐于尝试, 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收获, 认为自己获取了有价值的东西, 产生了对自我的认可和满足感, 这是教师需要注意的。 教师不必觉得降低一些难度不合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夯实基础很重要, 且以点及面的教学更易让学生自主思考, 对教学是有利的。

二、熟悉学生个性

教学中问题的难度还需考虑学生的个性, 在教学中通常提到的一点是因材施教。 笔者认为“材”不应狭义地定义为学习程度, 更应集中在性格上。 以翻译硕士的教学为例, 有些学生倾向独自钻研,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丰富完善自己, 秉持“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的思想。 对于这种学生, 教师可以给其布置翻译著作、校对译文的任务, 必使其充满动力。 而若让其担任某大型会议的翻译, 可能该生就会因惧怕无法顺利完成任务而产生抗拒, 因为性格较为内敛, 平时较少投入在相关领域。 这种任务出发点是好的, 意在培养其实干能力, 但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 考虑其平时所学, 循序渐进, 避免适得其反。 若是要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可改为“担任班级英语学术交流会的主持”, 这样难度适中的任务通过准备是可以完成的, 之后再继续培养。 而有些学生乐于与人交流, 认为“实践出真知”, 既然是专业硕士, 就应多在实践中寻找机会, 坐在图书馆研读专著是件痛苦的事情。 对于这样的学生, 教师应安排他参加各类的活动, 让其有机会一展才能。 要安排其多读书, 可给出如“整理某宴请上常用菜名的译法”这样的要求, 而不是“列出五条常用的翻译指导理论并写出其发展历程”。 学生认为前者是为了工作做准备, 就会认真搜集整理;而后者则可能会让他不喜, 与自己的工作联系不大, 马虎了事, 收效甚微。 实际上理论与实践都很重要, 而考虑学生个性并不意味着投其所好, 只是将普遍性和特殊性都考虑进去, 在达到普适性要求的情况下再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设计问题。

三、做好反馈交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这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以往填鸭教学的明显差异。 教师设计问题难度是教师的构思, 不客气地说, 这是教师根据自己经验和认知的一种“想当然”, 而“想当然”的对象是学生。 所以脱离了学生的问题设计是毫无意义的。 时常与学生交流, 听取他们的反馈, 调整合理的问题难度, 使问题处于钟表的12点方向, 不偏不倚, 恰好居于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解决的状态, 而不是让人望而生畏, 这是教师在长期教学中需要坚持的。 而与同事交流心得也应常有, 自己的看法总是片面的, 集思广益才有利于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邱关军.论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的逻辑[J].教育导刊, 2012 (11) .

[2]赵德成.以学生为本的学校办学质量评估体系构建[J].教育研究, 2012 (06) .

[3]屈咏梅.从自我评价走向自主评价[D].华东师范大学, 2007.

合理设计教学 篇8

一、小学体育游戏的特点

(一) 竞技性

游戏是深受人们欢迎的活动形式之一, 小孩子尤其喜欢游戏, 游戏有一定的寓意和情景, 但也含有比赛的成分。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 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也喜欢相互之间对抗和竞争, 并从中得到快乐。

(二) 教育性

体育游戏是在某种规则下进行的集体性活动, 有的体育游戏内容复杂, 所需动作等因素灵活多变, 有利于小学生的智力发展。体育游戏都是以走、跑、跳等基本身体活动为素材, 为培养小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 趣味性

体育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 具有趣味性。体育游戏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小学生可以模仿自己喜欢的人和物, 尽情地表现自己的智慧, 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需要。游戏本身的惊险刺激也会给参与者带来欢乐, 若能在体育游戏中取胜, 小学生会产生自豪感, 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自信。

二、合理设计小学体育游戏

(一) 选择游戏要依据小学生的成长特点

不同年龄的学生在体质、智力等各方面都不同, 所以要选择不一样的游戏。低年级学生偏爱模仿, 喜欢有戏剧性的动作, 他们喜欢新颖多变的游戏, 游戏的内容要有情节。因此, 教师应把教材内容转化成灵活多变有丰富情节的游戏内容, 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身心并体验到乐趣。若游戏中有音乐伴奏, 学生的动作会做得更加优美协调。如在一路纵队训练学生慢跑时, 可做开小火车的游戏, 让大个学生在排头当司机, 选一位学生在中间当列车长维持秩序, 排尾的一位学生当副列车长防止其他学生掉车, 学生像一列正常运行的小火车一样进行一路纵队跑。教师可以利用学校地形, 安排学生越过小溪 (用横垫模拟) , 翻过“小山岭” (用桌子模拟) , 钻过“山洞” (用另一组学生面对面站立双手相拉, 并举起手来搭成山洞) 等练习, 让学生经历一定的障碍, 排除困难, 最后终于到达目的地, 这样就会使得学生的练习情绪高涨。高年级游戏与低年级的游戏有一定的不同, 这是因为高年级学生的兴趣愈来愈转向各种学习和社会活动, 他们喜欢做一些竞赛性的游戏, 它包含着竞赛性, 有许多基本技术和战术动作, 有特定场地、器材和比赛时间。另外, 在此年龄段, 女孩的心肺机能较差, 肌肉组织也比男孩差, 教师在教学中可降低对女孩的要求。另外, 在游戏中, 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和创造性。

(二) 体育游戏要科学、有针对性

体育游戏设计要科学合理且有针对性, 目的在于让学生更容易学习和掌握体育基础知识, 学会一项技术与技能。在游戏前, 教师应向学生详细阐述该游戏的名称、目的、方法、规则要求等, 可用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语言讲解, 有时可以配上学生熟悉的歌谣, 如学小燕子飞的时候唱:“小燕子穿花衣……”学小兔跳唱:“小兔子乖乖……”设计合理的游戏可使学生情绪高涨, 失败的游戏则易使学生情绪低落。教师在游戏中要多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 预防运动量过大或过于激烈, 使得有些弱小的学生受到伤害。课堂上教师还要特别注意游戏与主教材的科学融合运用, 比如主教材是耐力跑, 而游戏设计成迎面接力跑, 则从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上超过了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 不仅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增强, 还影响了学生下一堂课的学习效率。所以体育教学中的游戏, 既要活泼生动, 又要合理科学。在游戏前的分队或分组时应依据游戏的性质和学生的身体情况、技术水平、男女生人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做出最佳的组合。

三、体育游戏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游戏, 对提高整个教学效果有非常明显的作用, 但有一些细节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体育游戏教学一定要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把学生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教师要根据游戏的内容来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 提前做好各种措施保障教学的安全性,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活动经常会涉及一些比较激烈的运动项目, 比如快跑、追击、躲闪等, 教师要有预见性, 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确保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师要珍惜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及时调整游戏规则, 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控制学生的运动负荷, 并重其视思想教育, 激发学生的自觉积极性, 将游戏和体育教学完美融合, 进而取得增强学生体质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赢。

四、结语

总之, 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技术和技能的发展, 还可以调节学生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器官生理机能的发展。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小学体育教学中对游戏的需要越来越多, 如何设计合理科学的游戏是广大小学体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摘要:体育游戏能使学生的情操在快乐的气氛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发展, 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优秀思想品德, 同时使学生的体格和体能得到锻炼, 还可培养学生走、跑、投、跳等基本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也在游戏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 从而促进了小学生的智力水平的发展。因此,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 设计合理科学的游戏是广大小学体育工作者都应该关注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合理设计

参考文献

[1].袁华.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2010 (44) .

[2].冉彪.浅谈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视界, 2012 (14) .

中职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合理性探究 篇9

一、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 构建系统的知识结构

中职高三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部分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了语文, 能力较为突出;还有部分学生, 他们不仅学习基础较弱, 还缺乏学习的兴趣, 课堂积极性也不高。基于此, 教师应突出基础知识的训练, 兼顾到那些学习基础薄弱的群体, 同时也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 让优等生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可从字词句等简单知识入手, 让学生夯实知识基础。同时, 要提升部分优等生的综合能力, 让他们在语义理解、综合表达等方面能有所提升, 如通过设计必要的阅读理解、综合训练等内容, 激发优等生的课堂积极性与提高其参与度。

二、创设优美的课堂意境, 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探究活动

创造诗意的情趣氛围是吸引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先决条件, 中职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这样的优美课堂情境中, 能让学生产生学习期待, 这种情境驱动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中职高三阶段, 学生已经有了长时间的语文积累, 具备了一定的语言感悟、情感表达的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优势, 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情境, 让学生在紧张的语文学习中感受和谐诗化的情境, 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 学生才能身心愉悦, 产生学习的冲动, 获得成功的喜悦。所以, 中职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情境体验的互动平台, 让学生在诗意的氛围中轻松快乐、有兴味地学习。那么如何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氛围呢?

(一) 用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

中职语文课堂应从导入语开始, 通过设计精巧的导语, 运用导语激趣煽情, 形成课堂的势能,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中, 进而能够挖掘学生语文学习的潜力, 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

(二) 巧妙设问, 将学生置于情境中, 让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中, 教师可通过精巧的设问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教师可以结合中职学生专业发展的特点, 将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有机整合, 通过精巧的设问, 用精、少、实、活的问题将学生引进课文, 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 从而有效地开展课堂活动。

(三) 依托课堂设计巧妙的活动, 提升课堂活动的质量

课堂活动是一种动态的语文训练、语文实践。在中职高三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地设计课堂探究活动, 通过精彩的课堂活动, 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教师要善于把握设计课中的细节活动, 如通过课堂活动来进行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训练, 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三、以师生互动为主要形式, 师生共同参与学习活动

俗话说:“一单个巴掌拍不响。”要想课堂精彩、有效, 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在中职高三学生的语文教学课堂上, 师生互动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程度,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 整合资源, 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中职高三语文学科教学与普通高中语文教学相比, 有其自身的特点,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特点, 整合、开发教学素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语文教材做选择性的取舍、补充。通过综合中职语文教学的特点, 拓展语文教学的内容, 扩大课堂教学的容量。

(二) 明确目标, 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 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教师要结合对口高考的目标要求,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针对目标设计教学活动, 做到课堂探究活动有的放矢。对于语文教学的每一个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 教学之前, 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 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以及目标要求, 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合理设计教学 篇10

关键词:机械创新设计,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

机械专业以具备相当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人员, 维修人员为培养目标。人员未来就业多为一线生产岗位。受限于传统教育模式的诸多因素, 国内机械专业学生往往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 学习基础薄弱, 专业知识掌握不够, 对所学专业及未来方向缺乏清醒认知, 导致专业技能教学开展难度大。尤其是机械创新设计课程, 其对学生具备的发散性思维, 综合能力, 专业知识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或畏惧心理, 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激情。因此, 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如何选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 是一个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最典型的的表现在于其是以学生未来面对的就业岗位需求为标准进行教学情境设计, 通过实际操作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在机械专业所包含的课程中, 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是最主要的拓展课程之一, 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 将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 专业方法与实际行为联系起来。不仅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标准的专业性人才, 更满足了社会职业队相关人才的需求。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促进机械创新设计教学

(一) 教案设计方案

对于学生来说, 自身对所学课程所拥有的兴趣比教师更为重要。因此, 想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必须选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热情, 调动起主观能动性, 该表传统单纯进行知识灌输的教学模式。从事机械创新教学的教师, 必须拥有激发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的能力。

首先, 教师在开展机械创新课程教学时, 应当坚持教学内容与实例紧密结合。例如, 上课时可以选取往届学生制作出的机械构建让学生学习参观, 以此作为激励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进行机构组合原理讲解时, 要结合实际生产和生活, 提取机构组合在日常家用电器及社会生产中的应用, 增加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贴近程度。通过对实例的讲解, 首先消除学生对于复杂机械结构及原理的畏惧心理, 激发其好奇心。

其次, 教师在进行具体讲解时, 要注意课堂教学和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保持学习兴趣。教学课程中的操作往往较为简单且重复性很强, 不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先分解课题, 而后根据具体课题列举出机械设计中出现概率较高的机械组合和现象, 并将实施此类组合时注意事项告知学生, 做到实际应用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同时,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对机械组合进行分析, 通过讨论总结出优缺点, 并最终将至归纳为相关的方法和法则。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 完成组合并实现正常运行, 能够获取很高的成就感。

第三,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制作活动并结合相应形式的竞赛机制。学生内心往往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对成功的渴望。结合这种心理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参与多种制作竞赛活动。通过竞赛,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能力的平台, 同时能够发现优秀的人才并着重加以培养, 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制作竞赛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创新课程的学习兴趣, 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相互结合, 提升教学效果。

最后, 教师还应当在合适的实际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进行相关实验, 参与相关活动中的表现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归纳总结。保证教学工作开展效果。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创新课教学中的实施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应做好详细的中北工作。例如, 制定明确的教学任务,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组织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详细分工, 并为之提供所需的制作材料, 仪器等设备。该项工作完成后, 教师应当将课程内容和需要完成的目标向学生详细说明, 并通过任务书的形式下发到学生手中, 告知学习主题, 任务完成时间及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主体, 任务完成阶段, 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引导, 使其明确完成任务所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 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小组划分, 督促学生进行团体合作, 最终完成任务。任务完成后, 还应组织学生对作品展开讨论分析, 总结出作品所具备的特点和规律, 并对作品做出积极客观的评价。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引入, 有效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实际创作的作品, 都是学生创新精神的体现。事实证明, 鸡血创新课程与行动导向学习法的结合, 能够提高学生掌握专业技能速度,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激发其创造力和团队意识。学生毕业后走上岗位, 往往具备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 发现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三、结语

通过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单纯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 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引入到机械创新设计教学中, 坚持以实际行动为教学导向, 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为学生创造出一种与实际工作状况和工作氛围相似的学习氛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实际任务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实验, 制作竞赛等活动的组织, 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提升其动手能力, 巩固专业知识, 增强解决问题能力, 为学生未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满足社会岗位对创新型, 综合型, 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黄登红.基于行动导向的《数控机床机械部件装调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8) :86-87, 88.

[2]高白川.行动导向教学在《机械拆装与测绘》课程教学改革中的探索[J].科学大众 (科学教育) , 2015 (7) :135.

[3]赵鹏媛, 郭建英.基于行动导向的中职机械专业基础课改革成果初探[J].广东教育 (职教版) , 2015, (7) :38-39, 47.

合理设计教学 篇11

关键词:初中英语;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

一、英语课堂教学活動设计理论概述

教学活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并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共同完成的活动。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是指在课堂教学工作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研究课堂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方法和步骤,并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

英语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现状

在平常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经常会挖空心思设计一些活动。可是,实际的课堂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英语课上,有的教学活动设计很难,没有区分度。许多活动只是少数优秀学生来进行,其他学生只能当旁观者;有的课堂活动,构思不错,但是创设的情境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情况,学生不容易在这样的情境里去真实地感知语言,体会语言,并运用语言,以致不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氛围沉闷;还有的课堂活动目标不明确,尽管学生上课气氛活跃,看似热闹,但也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跟当天上课的内容沾不上边,白白浪费了时间。

三、合理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

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在此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有趣,从而提高一节课的有效性。合理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能更好地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要求

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合理设计英语课堂教学活动呢?

1.紧扣教学目标是活动设计的基础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如果不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就会有所偏离,或者成了为活动而活动的状态。

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做一个头脑风暴式的活动,主要作用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本堂课上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但如果教师只注意到这一点,随便拿个活动来做,然后再导入本堂课内容,活动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头脑风暴的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活动的内容要与本堂课有一定的关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我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4 Topic1 Section D时,导课是这样设计的:

我设计一个听力游戏,名叫Right for right,left for wrong ,cross your hands if you dont know.我先为学生读这几个句子,学生认真听,认为所听句子正确则举右手,认为错误则举左手,如果不知道就两手交叉。下面是我所读的句子:

(1)Tianjin is colder than Fuzhou in winter .

(2)The Yangtze River is shorter than the Yellow River.

(3)The flowers are nicer than the pigs.

(4)Liu Xiang is taller than Yao Ming.

(5)Monkeys are the cleverest animals of all.

(6)Chinese tigers in danger are the oldest type of tigers in the

world .

我指导学生在掌握了这个话题的语法——比较级和最高级的用法与结构的基础上,理解这些句子不会太难。第一句,第二句是有关生活常识的判断,目的在于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第三句,第四句是违背客观常识的表述,目的是活跃课堂气氛,缓解学生的紧张心情;而第五句,第六句引入有关动物的话题,以及短语“in danger”,并由“ animals in danger”为话题开始对新课的讨论。我这样安排课堂教学活动,结构紧凑,可以让学生迅速将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中来。

2.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英语课堂活动是一种教学活动,学生在活动练习时用英语进行交流,交换信息,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能够通畅使用英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学生的英语水平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计比较简单的活动;对于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而言,教师可以指导进行较为复杂的学习活动。

教师应根据活动群体中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设计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例如,我在教学仁爱版八年级(上)Unit 1 Topic1 Section B时,在教完一些职业名词后,设计了一个调查(Survey)教学活动。我将学生分成4人一组,让学生调查小组中其他成员的理想以及他们准备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给小组成员每人一张卡片,上面是一个表格和需要学生填写的信息。具体内容如下:

Ask your group members about their dreams and how to realize them, then fill in the form.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理解该怎么做,我先让两个基础较好的学生做示范,包括怎样有礼貌地询问对方姓名,怎样谈及对方理想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去实现等。在学生填写How to realize 时,我提醒他们,填写此部分有很大的发挥余地,要尽可能运用所学短语、精彩句子去完成。这样,我尽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平等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联系学生生活是活动设计的依据

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可以将学生最关心的、最愿意参与的一些因素带入到学习中去,为学习服务。例如,我在教学英语仁爱版七年级(上)Unit 1 Topic 2 Section C时,在学生学习完数字的读法与写法之后,我设计了一个Competition的活动:

Collect as many QQ numbers as possible in five minutes. Lets see who is the winner.

我之所以设计要学生收集QQ numbers,而不是固定电话号码,是因为现在大多数家庭不用固定电话,不过大部分学生都有QQ号码,因为QQ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聊天工具。我给学生提供的一些句子,让学生边说边收集。

Excuse me, what is your English name?

What is your QQ number?

Thank you !

学生得到指令后,迅速拿起笔和纸,向其他同学询问QQ号码。学生兴致高昂,五分钟时间内竟然有学生收集到了16个QQ号码,在此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充分练习了英语数词的读写方法。

4.动静结合,促进学生思维是活动设计的形式

在一堂课上,课堂教学活动要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动”中充分感知体验,激活思维;在“静”中冷静梳理内化,巩固提高。

让学生“动”起来的活动,拓宽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避免了课堂的单调,提高了英语学习的趣味性,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常用的活动形式有头脑风暴、课堂竞赛、值日报告、对话表演等;让学生“静”下来的教学活动能让其整理所学知识,归纳语言现象,内化语言知识与能力。这样的活动形式有词语归类、阅读竞赛、即兴写作等。例如,在教学英语仁爱版七年级(上)Unit 3 Topic 3 Section A 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组“动静结合”的活动来组织学生的学习。

(1)Brainstorm Tell the class as many foods as possible.

(2)Study Would you like some ... ?

Yes,please./No,thanks.

(3)Group work Ask your group members about their favorite foods and choose a person to report to the class.

(4)Listening Finish 1b, 2.

(5)Writing I would like ...

在这组活动中,Brainstorm和Group work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迅速反应,学生在“动”中体验并感受语言:Study,Listening和 Writing则要求学生进行学习、思考、总结,学生在“静”中得到提高、升华。

5.开放性和可检测性是活动设计的结果

英语课堂活动不同于以往的语言操练,它是学生运用语言去完成一定的任务,它体现了语言教学的实践性与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当然,语言结构的操练在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语言形式,在进行语言交际时更有自信,表达更加流畅,让语言学习活动更加有效率。

在完成语言学习活动后,就必然会有一个活动的结果。学生的生活背景不同,知识储备不同,完成任务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因此,活动的结果在设计上应该是开放的,活动的结果同时也应该是可以检测的,学生能够将活动的结果向班级汇报,或者以其他形式呈现。

在活动结束时,教师有必要对这个活动进行反聩,既包括对活动过程中学生使用英语情况的反馈,又包括对活动完成情况的反馈。所以,一个课堂活动是否真实,就在于活动结果是否具有开放性和可检测性。

總之,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成功地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会让英语教学更加具有实践性与交际性,更加符合英语教学的本质。英语教学活动的合理设计与组织有一些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体验,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

参考文献:

合理设计教学 篇12

另外, 中职英语教学中普遍使用单一的教学模式, “教师讲, 学生听”、“老师问, 学生答”, 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 难以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长期以来, 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了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全面发展, 制约了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高。

因此, 中职学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低下, 中职英语教学模式单一, 给中职阶段的英语教学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所以, 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已经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前提下, 切实有效地开展中职英语教学活动, 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活动任务及评价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1合理设计合作学习活动

1.1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的主题

设计活动的主题应该考虑其趣味性和拓展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 所选主题应是学生很感兴趣并乐意参与的。本校使用的教材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英语》中职教材第二册。此教材为2006年新版教材, 在编写上充分考虑到了中职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 尽量选取了贴近当今学生生活且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兴趣的题材, 如家庭、朋友、校园生活、音乐、体育、健美、电影、电视、饮食文化、旅游、环保、成功与失败等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同时, 新教材以任务为模式组织教学内容, 提供了许多真实的情景, 适合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 共同达成学习目标。

一般来说, 笔者选择的就是教材中各个单元的主题, 如:教材中的Unit10 The Olympic Games, 其中出现的如体育明星、奥运会历史、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等听力, 口语以及阅读、写作材料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感兴趣的, 课外也可以找到许多相关资料作为补充, 从而更好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有时会碰到某个主题或教材提供的学习任务本身不适合学生展开合作, 那么就要在原主题的基础上设计出有创新而且值得开展的学习任务。如:此教材的Unit14 Education阅读部分第二篇阅读材料How to relieve tension before the test day (《如何考前放松》, 笔者认为此话题不适合即将进入第三年实习的二年级中职生的实际情况, 所以, 笔者通过和学生们一起讨论, 把此部分的合作学习任务定为The learning habits vocational students should develop in life (《中职生在人生中应形成的学习习惯》) 。

1.2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的任务

本校班级使用的教材是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 展开听、说、读、写四个模块的训练, 每个模块都有明确具体的任务, 这样使合作学习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在实际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中, 笔者发现若把一个单元的四个模块都设计成合作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完成, 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倦感, 而且会严重拖延教学进度。

为了更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 笔者对各个单元的四个模块进行认真研究设计, 使每个单元的某模块的学习突出合作性。如教材Unit11 The Internet (网络) , 笔者突出的是Speaking模块, 根据教材所给的一个简短的关于利用QQ聊天的简短对话, 把学习任务拓展成A debate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bout students’surfi ng on the Internet (《学生上网利与弊的辩论》) , 通过小组的通力合作和精心的准备, 辩论很精彩, 也让学生明白了网络是把双刃剑, 要利用网络来发展自己, 而不是迷失在网络中。再如Unit 12 Great men and women (伟人) , 笔者突出的是Reading模块, 阅读材料A little man with great ideas (《身材矮小, 思想伟大》介绍了邓小平同志, 笔者把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放在合作预习和阅读上。合作预习任务为:让小组为单位, 通过访谈身边人, 网络资源等各种途径, 使邓小平形象更丰满, 加深对他的印象。合作阅读任务: (1) 完成阅读材料后给的任务, 先自行阅读, 再组内讨论, 最后形成小组结论, 并向全班报告进行组间交流; (2) 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任务3和预习材料, 进一步了解世人对邓小平的看法, 领略伟人的风采, 讨论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

1.3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

学习记录表不仅使小组活动有过程也可以有结果, 利于结论展示和报告的形成, 同时也便于教师或同学评价小组活动的进程或结果。

2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方式

评价作为整个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评价方式采取参与和合作, 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相结合、小组集体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 重视综合评价等评价方式, 充分体现合作学习的整体性和开放性, 使合作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有激励和促进功能。笔者采取的评价方式有学生个人合作学习能力评价表、调查问卷、小组学习评价表。根据各项指标评价的结果, 由笔者形成最终学生合作学习评价, 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纳入到学生期末总评成绩中。

(备注:组评分为小组其他成员评分的平均分;评价的内容填“优”、“良”、“中”、“再努力”, 相应的分值为4、3、2、1。)

小组编号:时间:

(备注:成果展示评价可以参考小组学习记录表。评价的内容填“优”、“良”、“中”、“再努力”, 相应的分值为4、3、2、1。)

笔者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证明, 在中职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它有助于中职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 能培养中职生的合作精神和现代人所必须具有的素质, 使中职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并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在合作学习开展过程中, 合作学习活动任务及评价方式的合理设计是切实有效地开展中职英语教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广州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原理和方法[M].2003.

[2]王坦.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J].教育研究, 2002 (2) .

上一篇: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下一篇:中学生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