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GHS

2024-11-27

脑卒中后GHS(精选5篇)

脑卒中后GHS 篇1

肩关节半脱位 (Glenohumeral subluxation, GHS) 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制约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 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50%~90%, 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40.9%~70%[1~4]。多见于软瘫期及痉挛早期, 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及ADL能力, 治疗如不及时, 恢复困难, 甚至留下残疾。目前临床主要采取康复综合治疗, 疗效一般。我科脑卒中后GHS在康复综合治疗训练的基础上, 联合中药汤剂内服, 临床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月-201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及康复科就诊的脑卒中后GHS患者40例, 男25例 (年龄42~73岁) , 女15例 (年龄49~66岁) 。将患者随机分为康药组和康复组, 每组各20例。其中康药组男13例、女7例 (年龄42~73岁) , 脑出血2例、脑梗死18例, 左侧瘫11例、右侧瘫9例, 病程为0.5~3个月, 肌力0级6例、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2例;康复组男12例、女8例 (年龄43~71岁) , 脑出血1例、脑梗死19例, 左侧瘫13例、右侧瘫7例, 病程为0.5~3个月, 肌力0级2例、Ⅰ级6例、Ⅱ级10例、Ⅲ级2例。经χ2检验,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 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5]结合影像检查结果确诊为脑梗死、脑栓塞和脑出血; (2) GHS的评价标准是参照中国康复中心诊断标准[6]。首先采用临床体检征象观察, 视诊可见肩胛带下降, 肩关节向下倾斜, 肩胛骨下角较健侧低, 呈翼状肩胛。触诊在肩峰与上肢肱骨头之间有明显的凹陷;其次在发病四周内垂直坐位的肩关节X线检查显示肩峰与肱骨头之间缝隙>1.4cm, 但肱骨头仍居关节盂内, 或患侧上述缝隙比健侧>1.0cm。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诉诊断标准;均无意识障碍;心肺功能正常;无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疾病;知情同意者。

2 治疗方法

2.1 康药组

2.1.1 康复综合治疗。 (1) 手法治疗:为了增加对肩关节起

稳定作用的肌肉的张力, 以纠正肩胛骨的内收下旋位置, 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机能, 医者一手握住肩胛骨下端, 充分地拉离脊柱, 使肩胛骨上抬上旋, 另一手在三角肌后部、冈上肌、冈下肌及斜方肌部进行点按或滚压手法, 持续时间为10min。然后医者向前托起患侧上肢, 通过沿患侧上肢方向快速重复地向患者手掌加压或点按冈上肌、背阔肌等, 刺激肩关节后方肌肉的肌力恢复, 再通过向患者腋下快速而有力地向上拍打肱骨头, 增加三角肌及冈上肌的活动张力 (10min) 。治疗为3次/周。 (2) 针刺治疗:主要通过对经穴的刺激, 恢复局部肌肉的张力及肌肉的协调性, 使气血畅通, 筋脉得养。如位于三角肌部的肩三针 (肩内陵、肩髃、肩髎) 、斜方肌的肩井、大圆肌部的肩贞、冈上肌部的曲恒、阳明经的臂臑、曲池等, 行平补平泻法, 10min后起针, 也可采用电针持续刺激, 留针30min。针刺结束后, 可在上述部位选择适当口径的火罐, 采用拔罐治疗, 或沿肌肉的走向进行走罐, 对肌肉的活动及张力的恢复效果更为明显。治疗1次/d, 6次/周。 (3) 调制中频电刺激治疗:将电极置于相关肌肉上, 采用半波整流型中频电流, 20min/次, 1次/d。治疗时电板下可有电、麻、颤及肌肉收缩感, 电流强度等参数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而确定, 它更为直接地促进了有关肌肉的活动。 (4) 体位管理:嘱患者卧位时将患侧上肢伸展平放, 坐位及立位时可用三角巾托起患肢悬于颈部, 避免用力牵拉患肢。

2.1.2 中药方剂。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方内服:黄芪

30g, 生山药30g, 当归、熟地黄、川牛膝、鸡血藤各15g, 茯苓、白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各10g。手足麻、舌苔厚腻加半夏10g, 木瓜15g;肩关节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0g, 白芍改为20g。每日1剂, 水煎温服早晚各1次, 每周6剂。

2.2 康复组

此组只进行康复综合治疗, 治疗方法、时间及疗程同康药组。

3 疗效观察

3.1 评定标准及方法

参照中国康复中心制定GHS疗效判定标准[6]。显效:症状、体征消失, 肩峰下未触及凹陷, 患侧肩正位X片显示与肱骨头之间间隙<14mm;有效:症状、体征减轻, 肩峰下凹陷减小, 患侧肩正位X片显示与肱骨头之间间隙值减小, 但仍>14mm;无效:症状、体征及肩峰下凹陷无改善, 患侧肩正位X片显示与肱骨头之间间隙值未减少。

治疗前、后分别测定: (1) X线上双侧肩峰至肱骨头的间距 (AHI) , 复位标准:患者健、患两侧AHI值相等, 同时指检肩峰与肱骨头间隙小于1/2横指[7]。 (2)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 (FMA) 中的上肢部分评定, FMA上肢部分最高66分, 得分越高提示上肢活动功能越好。

3.2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Ridit分析。

3.3 治疗结果

经过6周的康复综合和中药方剂治疗, 显效13例, 有效5例, 总有效率90%, 与康复组比较, 经Ridit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结果如表1。

4 讨论

本文采用康复综合治疗配合中药方剂进行脑卒中后偏瘫GHS的治疗具有非常显著的治疗效果。因为75%脑中风患者中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 中医学理论按风、痰、火、气、淤、虚等辨证施治[8]。刘完素《素玄机原病式·火类》认为“人卒中, 则气血不通而偏枯也”。王清任《医林改错》提出“元气即虚, 必不能达于血管;血虚无气, 必停留而淤。”在《素问》也提到“阳明者, 五脏六腑之海, 主润宗筋,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每每中风患者都为高年之体, 肝肾阴虚, 气血衰少, 大病久病之后, 元气耗伤, 气虚无力行血则淤, 淤血阻滞经络, 加之气血无以濡养肢体, 肢体失用而致偏枯。由于风、痰、淤等致病因素, 经络淤滞, 使经脉痹阻或失于濡养, 而关节不利, 使肌肉萎缩明显, 致活动障碍。因此, 笔者认为在治疗上无论选方用药, 传统针灸取穴都应重视补益脾胃。在中药方剂中, 笔者采用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用黄芪、生山药、茯苓补脾益气, 气为血之帅, 气旺则血行;当归、白芍、川芎、熟地养血柔肝;川牛膝、地龙、桃仁、红花、鸡血藤活血化淤通脉。

现代医学认为构成肩关节的关节盂浅而小, 约2/3的肱骨头位于肩关节盂之外, 使得肩关节的稳定性需要由周围肌肉、关节囊及韧带等部分的力量予以补偿。当偏瘫发生后, 以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围肌肉的机能低下, 失去了肩关节的绞索机制, 而肩胛上提肌等的张力及活动丧失, 丧失了有关肌肉的反射或自主活动所需的支持作用, 加上肩关节囊本身的松弛、破坏, 在上肢重力的作用下, 形成GHS。现代康复医学[9]注重偏瘫早期矫正肩胛骨的位置, 及早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 防止GHS。笔者注重手法治疗本病, 通过对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刺激及肌力训练, 结合针刺并联合中药方剂以疏经活络、益气养营、活血化淤, 数法并举, 相得益彰, 故取得较好的疗效。

脑卒中后GHS的发生, 严重影响着偏瘫上肢功能的康复。观察表明, GHS有自然恢复的可能, 但在康复治疗中, 不能消极等待, 因为随病程延长, 一旦肩部某些肌肉活动张力形成定式, 重新纠正或恢复将非常难以奏效, 甚至变为不可能。积极的康复综合治疗联合中药方剂治疗是本病恢复的有效途径, 同时亦应对中风初期患者采用正确的体位姿势, 合理适当的锻炼, 以降低GH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缪鸿石.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6:236.

[2]孙启良.偏瘫患者与GHS[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995, 10 (2) :55.

[3]Poulin de Courval L, Barsauskas A, Berenbaum B, et al.Painful shoulder in the hemiplegic and unilateral neglect[J].Arch Phys Med Rehabil, 1990, 71 (9) :673-676.

[4]王佳, 译.运动对偏瘫病人肩痛的作用[J].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 1991, (2) :59-60.

[5]中华神经学会, 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79.

[6]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疗诊断规范[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99:82-83.

[7]钱开林, 王彤.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GHS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3, 25 (1) :37-38.

[8]李七一, 方祝天.中医诊治心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344-346.

[9]钮竹, 张皓, 陈立嘉.脑卒中偏瘫的继发障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2, 8 (2) :91.

脑卒中后GHS 篇2

传统治疗技术

针刺是中医特色的治疗手段之一,对于脑卒中后足内翻的治疗做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技术上都很丰富。曹莲瑛等人采用独取足少阳经穴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的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常规针法组。现代医学认为足内翻是由于下肢内侧拘急,外侧迟缓而引起。针刺足少阳胆经的穴位,实际上是针对性的使足外翻肌群兴奋,以增强足背屈及足外翻运动,从而调节跖屈肌群、足外翻肌群的肌张力平衡。盛国滨等人通过对针刺经筋结点治疗足内翻的研究,发现针刺经筋结点为主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研究认为刺激肌腱结合处使痉挛劣势侧肌张力得到增强,间接拮抗抑制胫后肌及小腿三头肌的痉挛作用,形成张力新的平衡,从而治疗足内翻。卢洁等通过对肾与膀胱经的阴阳两穴对刺治疗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与采用常规针刺法相比较,以中风后足内翻症状积分和 Fugly-Meyer下肢功能量表评定为评定标准。发现肾与膀胱经穴对刺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优于常规针刺法。中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方面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脑卒中痉挛状态属中医“筋病”“痉证”等范畴,其病机主要责之于肝。平肝熄风、镇肝熄风、养阴熄风等是常用之法。有些学者采用解痉合剂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发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显著的改善。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NMES)

神经肌肉电刺激技术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高磊等以肌电信号、肌力、踝背屈角度以及下肢运动功能为评定标准,研究发现肌电生物反馈结合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较单独使用常规康复治疗效果更好。胡可慧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者的 Fugl-Meyer 及 Bathel 指数评分均较照组明显提高,研究认为生物反馈治疗仪将生物反馈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巧妙地结合起来,向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并影响相应的大脑中枢。使其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是一种理想的康复训练方法。唐玉清等对偏瘫早期患者运用功能性电刺激结合康复手法训练,改善卒中病人的踝足内翻上取得满意效果。潘卫通过对早期脑卒中患者排骨长短肌进行功能性中频电刺激,发现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腓骨长短肌进行中频电刺激,可有效防止足内翻的发生。

肉毒毒素

肉毒毒素可以降低肌肉的痉挛程度,为治疗足内翻创造一个良好的契机。使用肉毒毒素后,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增强足内翻治疗效果。练涛采用改良的Ashworth 痉挛分级量表、简化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步行能力进行疗效评估,发现局部肌肉注射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明显地改善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状态,改善步态、提高行走能力。许多学者在肉毒毒素注射靶肌肉定位上做了一些研究。欧海宁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脑卒中患者足下垂内翻,以改良 Ashworth 量表、步速、踝关节被动活动度等评价标,发现超声引导注射比徒手肌肉定位法的临床效果更好的。杨远滨发现应用在超声引导下加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与单独电刺激定位进行注射相比,定位更加准确,避开血管、神经,减少出血,特别适用于儿童及疼痛敏感的患者,尤其是深部肌肉定位注射。在降低肌张力方面,临床上常还使用一些口服药物如巴氯酚、替扎尼定、己派立松等,也取得了一定疗效。

矫形器

临床上 AFO 主要用于足下垂、足内翻等异常步行模式的患者,能改善患者的步态异常,提高步行稳定性和步行效。王红星分析临床病历资料,发现静态踝足矫形器早期应用有助于提高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同时缩短康复时程和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高润等研究认为早期使用踝足矫形器可有效缓解踝背伸活动时拮抗肌的痉挛、增强胫前肌肌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临床上静态 AFO 多为中立位,有研究发现,背屈 5°AFO 与中立位的 AFO 相比,其步速明显快于后者,步速时间和步长时间均缩短。固定式的踝足矫形器因为患者的踝关节被完全固定,步行的站立相和摆动相踝关节没有和其他关节的协调运动。采用踝关节装有铰链的动态式踝足矫形器来纠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内翻,比较符合踝关节的生理功能。顾昭华通过在 3 种状态下(无矫形装置、穿戴DAFO、穿戴可调式踝足矫形带)观测患者步行时踝足位置。发现戴 DAFO 和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均可矫正踝足对位关系,但可调式踝足矫形带对足内翻、足趾屈曲、患者步行速度改善更明显。对部分穿戴 AFO 的患者进行随访时,发现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在出院后弃用 AFO,踝矫形器的远期效益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合技术

许多学者在针刺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上做了很多的研究,发现其存在很强的优势。于洪梅等采用上田敏下肢运动功能评价法,研究发现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中风后足内翻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治疗。郭现军通过对 106 例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临床研究,发现针刺内翻穴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患者步行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陈伟以运动疗法结合“申脉透照海”刺法治疗偏瘫后足内翻疗效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研究发现其可以更好改善偏瘫后足内翻患者的肌张力、足内翻步行能力。周雅然等采用透刺墟透照海、阳陵泉透阴陵泉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足内翻疗效优于仅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研究认为阳经穴与阴经穴配合透刺的方法,可以同时调整阴阳两经的功能状态,达到疏通经脉气血的作用,使足内翻得以纠正。周璐通过应用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研究发现治疗后研究组静息状态足内翻角度、FMA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 Brunnstrom 下肢功能分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故认为踝关节牵张训练配合“平衡阴阳”电针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期足内翻可明显改善足内翻角度,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

展 望

足内翻治疗的方法主要是基于脑的可塑性的基础之上,主动的康复训练对于足内翻的治疗不可缺少。目前足内翻康复治疗的主要关注是足和其周围结构,然而足内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伴随不同程度的下肢和躯干问题,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整体观念。目前学者对于脑卒中后足内翻的研究很多,但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矫形器使用对于足内翻患者长期的影响怎样?在治疗脑卒中后足内翻时,常常面临高肌张力的问题。对于该问题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大脑高级中枢对于低级中枢失去控制,低级中枢的反射失去抑制所致。但有部分学者认为高肌张力的原因在于感觉功能的减退所致,患者为了增加对于周围感知通过增加肌张力来获得。这种观点给康复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步行肌电的研究,让我们对正常和偏瘫步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给治疗足内翻提供了一些启示。随着对于干细胞的移植研究的不断深入,有学者提出通过内源外源性神经干细胞来治疗脑卒中患者,并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但干细胞的研究还在不断探索中,还存在很大争议。

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治疗 篇3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后精神障碍,因其延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时间,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故其临床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中医在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中医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脑卒中后抑郁;中医治疗;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4-0016-02

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从治疗和康复方面均广泛重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其致死率在逐年下降,但随之而来出现的心理障碍问题却逐年增多,脑卒中后抑郁在临床最为常见。脑卒中后抑郁不但是一种情感障碍,同时也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影响认知功能损害恢复、增加脑卒中后致死率,甚至导致病后自杀率升高的潜在危险因素,其出现亦将长期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不利于患者功能恢复[1]。古代中医对脑卒中后抑郁没有明确论述,近年来,中医界许多医家都对此作了探索,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提出了独到见解。笔者综合历代医家经验及现代中医研究结果,对本病进行简要论述,并对情志治疗、针灸、康复等中医综合康复措施进行分析如下。

1中医对脑卒中后抑郁的认识

中医学的“郁”,在临床上多是指以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古人有“情志之郁”与“因病而郁”之说,情志之郁即“因郁而病”。清代医家顾锡在《银海指南》中指出“气血不顺,脉不和平,即是郁证,乃因病而郁也”。脑卒中后抑郁是典型的“因病而郁”,其病机既有中风阴虚阳亢的特点,又有郁证肝气郁滞的特点。《古今医统大全》记载:“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即郁之久,变病多端”。《类证治裁》记载:“七情由起三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而成劳”。患者卒中后出现思虑过度,伤及肝脾等脏器,致气机不畅,运化失司,痰湿内生,脉络不通,影响血脉运行,心神失养。可见脑卒中后抑郁的病因病机是以气机郁滞为先,影响到心、肾、肝、脾等脏器,并由此而出现痰凝、血瘀、气血亏虚等病态链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本病的辨证,属于虚实夹杂,虚为本,郁为标,临证应掌握其病变规律,抓住本病乃先病于气,之后伤及血,并且本病可发生在脑卒中后的任何阶段,对本病的及早发现、及时预防,均有利于提高脑卒中及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2中医综合康复措施

21重视中医情志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应以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密切配合,尽早介入中医中药,且早期应以中医情志治疗为主,甚至可纯用中医情志疗法,如华岫云所说:“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银海指南》言:“凡患是症者,宜自为节制,皆非草木所能奏效,所谓妙药难医心上病也”。本病的治疗,必须注重心理疏导,用语言等消除或减缓其不良心因。因此,中医情志疗法,特别是以情胜情疗法,对于郁证,特别是那些处于不良心境或劣性情感状态的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甚至是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它可暂时地改善患者的情感状态,让患者从被动治疗的角色转变为自觉主动参与到康复治疗中去,使疾病的治疗出现转机。当然,当躯体病变较明显且顽固时,适当地运用针药等更有助于本病的恢复。

现代医学认为,高兴、愉快是积极的情绪,它可使新陈代谢加速,调节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从而增强自身的抗病能力,对抑郁及脑卒中的康复均产生良好的影响,是消除抑郁病症的重要途径[2]。《素问·举痛论》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气和”是指喜悦的情绪,使人一身之气和顺,气机调畅,脏腑生理功能正常。精、津、气、血生化不息,营卫循行畅通,阴平阳秘,生命活动健旺。“志达”是指喜悦的情绪能调整人的心理活动。所以张景岳说:“若思虑不解而致病者,非得情舒愿遂,多难取效”。这种调节精神活动以养心调神的方法,即所谓调节人的内环境。另外,创造良好的外界条件,按四时的变化对居室的温度、湿度、空气、色调的调节,使之处在舒适、和谐、优美的环境中,亦有助于情志的调适,即所谓调节人的外环境,也是畅情的必要措施。总之,正如《灵枢·本神》所言,“和喜怒而安居处”,使情绪乐观愉快,胸襟豁达开朗,在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

22结合针灸提高临床疗效脑卒中后抑郁服用药物治疗,一般起效在3~10d。针灸治疗以调神理气、疏肝解郁、调理气血为治则,其机制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通过对穴位的刺激,不但可以改善抑郁,而且可以提高中药疗效,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为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原则选穴,主要有耳针、水针、电针、皮肤针及灸法等。目前针灸选穴思路较多,主要有以四肢腧穴为主的宁心安神法,如神门、三阴交、四神聪等;以督脉经穴为主的调脑安神法,如百会、神庭;以调节阴阳跷脉为主的选穴,如申脉、照海;以头部腧穴结合体穴为主的其他选穴;以心、脾、胃、膀胱经的选穴,心、脾、胃经以取五腧穴为主,膀胱经以取背俞穴为主,虚证多取病机所在脏腑所属经脉原穴和背俞穴,实证多取五输穴,实证补泻结合、以泻为主,虚证针用补法,同时给予艾灸治疗,可增强温补作用。

23及早配合康复治疗现代康复医学理论认为[3],人脑具有可塑性,运动或康复运动可促进和影响人脑的功能重组。研究表明[4],早期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认知功能,可以给患者提供安全感,主动、积极、持久的进行康复训练能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恢复患者回归社会的勇气,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有运动疗法、高压氧疗、电磁刺激治疗、音乐疗法等[5]。不同频率的重复经颅电刺激治疗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及代谢,改善局部脑血流量和脑代谢情况,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而高压氧治疗可增加脑部供氧,促进脑部血管修复和神经系统恢复;运动疗法则可提高机体代谢水平,使血氧含量提高,改善脑部供血供氧,减少机体代谢废物的堆积,促进神经系统的康复。此外,更深层的作用是,运动疗法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肌力、行走能力等,增加患者的社会参与度,使患者树立信心,促进患者进一步恢复。而音乐疗法则是对大脑边缘系统和脑干结构等直接产生作用,可使患者精神振奋,并且使患者思维活跃,激励正常的行为,提高患者的应急能力,从而使患者原有的生活能力得以发挥。纵观这些康复治疗手段,不难发现,这些治疗手段与中医治疗思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运动疗法、高压氧疗、电磁刺激治疗等治疗实际上与中医调神理气、调理气血的作用相符,而音乐疗法则恰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6],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预后,并且符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机制。

24用中医治未病思想指导临床以减少复发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相对较轻,但反复发作是严重困扰患者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脑卒中后1个月内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病高峰期,发病率在20%左右;卒中后3~4个月脑卒中后抑郁症患病率在20%~60%之间;卒中后1年内抑郁的累计发病率在40%左右,而且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要高于非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7]。因此,临床中运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可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及疾病的复发。①未病先防。对新发脑卒中患者,平素应注意加强患者心理健康指导,培养患者良好的性格和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应常规进行情绪评估,加强心理疏导,及时发现抑郁患者,及时进行干预及治疗。②已病防变,已病防复。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关键在于彻底治疗,应及时、足量、足疗程治疗。本病若治疗不彻底,易导致抑郁症慢性化,并加重躯体疾病,导致出现精神症状、自杀或反复发作。而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本病的治疗及预后起着关键作用,应尽可能的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理解与支持有利于缓解症状,减轻病耻感与罪恶感,降低孤独感,增强治疗信心,减少复发。当然,中医情志治疗对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解决人际关系冲突,提高应对技巧,长期的心理治疗还能完善人格。

此外,应重视阳气在脑卒中患者季节性抑郁发作治疗的作用。春天本就是抑郁症发作的高发季节,顺应季节的变化,生活起居宜早睡早起,春季阳气生发,阳气不足者,生发不足。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养气助生发,但要谨防生发太过,阳气不藏而发生躁狂,同时注重冬天阳气的温降潜藏,早睡晚起,适当服用膏方。

3展望

脑卒中后抑郁的西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药采用综合防治的效果已得到业界的肯定,具有广阔的前景。在今后临床研究中应注意,中医防治本病的方法很多,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研究,并可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再者,中医防治本病机制仍不明确,应进一步探讨其机制,以开拓防治脑卒中后抑郁的新疗法。近年来防治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颇多,但因本病的最终病因仍未明确,最终疗效确定仍需通过细致严格的临床研究,故临床研究应加强各种方法的随机对照观察,增加样本量,疗程及随访时间要长,以进一步提高研究可信度及可比性。

参考文献

[1]Bhogal SK,Teasell R,Foley N, et al.Lesion location and poststroke depression: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in the literature[J].Stroke,2004,35: 794-802.

[2]齐铁钢,张泓.调情志对缺血中风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影响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3,9(4): 7-8.

[3]南登崑,黄晓琳.实用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6.

[4]王瑞莉,安学林.心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5: 303-305.

[5] 乐趣,屈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进展[C].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九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613-617.

[6]凌方明,岳丽丽.中风后抑郁症辨治的临床思路与方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6(4):519.

[7]张长青,方向华.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1):63-65.

脑卒中筛查后 更需健康干预 篇4

现场:脑卒中干预在身边

2013年3月7日下午,提前完成了免费脑卒中筛查工作的碧海云天社康中心针对筛查中发现的高危人群举行了脑卒中专项讲座。社康中心大厅里,满满地坐着六十多位已经进行了免费脑卒中筛查的居民。他们有的拿出笔记本用心记着相关知识,有的拿出自己的化验单对照讲座内容细看。一位40岁左右的黄女士说,她是代替卧病在床的父亲来听讲座的,听了讲座后,她觉得不但父亲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自己和老公也要关注。社康中心主任莫医生介绍,通过对小区1476位符合脑卒中筛查的人群进行筛查,发现了高危人群282人。社康中心会针对他们分批开展一系列的讲座和义诊,还会制定个体化健康干预计划,在3个月、6个月、1年、2年进行随访跟踪。而且他们还可以凭自己结果单上的专用用户名和密码上指定网站查看健康评估结果和干预计划。这次筛查让社康中心更了解社区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为将来更有效地为居民的健康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本次筛查的高危率仅为19.1%,跟筛查时严格把关和社区居民良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习惯也是密不可分的。

据悉,深圳市免费脑卒中筛查项目于2013年3月结束。该项目由国家卫生部与福田区政府承担费用,为福田区梅林一村、碧海云天、竹林、八卦岭、东园和园西等六个社区40岁以上的户籍常住居民按风险分级分别提供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和颈动脉B超等方面的检查。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每12秒有1人发病。2008年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调查结果公布,脑血管病已成为国民第一位死因。我国每年死于脑卒中者有150万人,全国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平均每12秒就有—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我国脑卒中死亡率高于欧美国家的4-5倍,是日本的3.5倍。

增长率达8.7%。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中国的慢性病防控目标要考虑国际社会设定的基础,过去40年脑卒中发生率在发达国家降低了42%,但在发展中国家翻了一番。

400亿的经济负担。据测算,每年因脑卒中的直接和间接经济负担达400个亿。

你离脑卒中有多远

脑卒中是可防可控的,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和开展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干预等措施,可使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残疾率及复发率明显下降。对高危人群筛查是提高脑卒中一级预防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有2项主要危险因素或1项主要危险和2项以上一般危险因素,或以前有过卒中的患者,都应该进行脑卒中筛查。

4项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及年龄超过50岁。

12项一般危险因素:房颤、心脏病;呼吸睡眠暂停;脑卒中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中油脂过多;肥胖;男性;牙龈经常出血、牙松动、脱落;缺血性眼病和突发性耳聋。

预防脑卒中,刻不容缓

据资料显示,脑卒中以往五十岁以后才担心罹患的疾病,如今在我们周围,四十来岁发病的人已不少见,三十多岁发病的也时有耳闻。脑卒中日渐年轻化,其罪魁祸首就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值得大家警惕。

01

一级防御 早干预,防脑卒

对已经具有脑血管病危险的人群控制其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要早期检查,早期干预治疗,力求防止或推迟脑卒中的发生。

①定期进行体格检查,着重了解:血压、血糖、血脂以及体重指数(体重身高)。

②有危险因素发现时,应请教医师,尤其是专科医师予以指导治疗。

③戒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少活动等。

④改善饮食结构,保持清淡,多蔬菜水果,低热量、脂肪。提供足够优质蛋白,维生素,纤维素和微量元素。

⑤适当增加活动,多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和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不宜过度肥胖。

⑥调整生活方式,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舒畅,切忌激动、暴怒及过度疲劳。

⑦积极治疗,严格控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定期专科门诊随访。

02

二级防御 预防脑卒中复发,重中之重

电影《桃姐》的感人演绎让人落泪,桃姐中风后又复发,是其生命走向衰竭的重要原因。据资料显示脑卒中后2年内,25%的患者会再发脑卒中或其它血管疾病。脑卒中发生后5年,42%的男性患者及24%的女性患者会再次发作脑卒中。脑卒中一旦再次复发,病情会更为凶险,常因反复发作而死亡。虽然3/4的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和治疗存活了下来,但绝大多数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二级预防的三个误区

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中,一定要有专业的指导,科学的手段,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的几个误区是:

①预防无效论。说起预防,有些人会不以为然,或是对预防没有信心。事实上,对卒中和其他血管意外的高危患者采用阿司匹林、降压、调脂的长期治疗,各自分别可使血管意外的发生率降低约1/4,如果将这些措施联合用于适当的患者,其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可降低达2/3至3/4,加上戒烟、膳食和生活习惯的调节、少量饮酒、监测血糖或治疗糖尿病、减轻体重及加强锻炼等多种措施潜在的效果,预防血管意外的效益将更加显著。

②不能坚持服药。一旦预防用药就是终身的,对于一些药物,应该像每天吃饭一样坚持服用,然而对很多人来说难以坚持。有些人刚开始服药还规范,但时间一长就掉以轻心,往往停药后不久就发生脑卒中。如果二级预防做得不好,理论上讲,几乎每次复发的症状都要比前一次更严重。

③把预防完全寄托在药物上,不改变不良习惯。其实,有时候一些生活习惯的改变比药物起的作用还大。预防是一个综合措施,不能寄托在一个神奇的药物上,而要综合起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健康生活、规范用药。

不容忽视的脑卒中危险信号

脑血管疾病大多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但它并不是来无影去无踪。如果有以下症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就诊。

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无力、口角歪斜、流口水。

突然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讲话。

脑卒中的现场急救

脑卒中若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病情很快恶化,危及生命。但如给予适当、及时的现场急救,对提高治愈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①呼叫急救中心或及时送到附近医院检查(如CT)、抢救。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解开领口,颈部垫高,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口鼻腔内分泌物及呕物,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③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使病人绝对卧床,以防出血加重,保持合适体位,以保证脑血回流灌注。

④控制血压:家中有备用血压计者,立即进行血压测量,若血压≥23/15Kpa,适当应用现有的降压药对症处理,但不可降至过低。

⑤心理安慰:应保持镇静不惊慌、安慰病人,避免病人因过度紧张或恐惧而使病情加重。

发生脑卒中后的健康护理

作为子女,除了要尽量让老人心情开朗外,要防止老人摔跤,特别是脑出血的病人,头部被撞到,很容易再次脑出血。子女们一定要在老人的生活方面多加照顾。如果有条件,要适当让病人进行一些运动,比如散步,或者在床上做操。体力恢复得好的话,可以适当慢走和游泳。多参加跳舞等老年人的联谊活动。

脑卒中后GHS 篇5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242

假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它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构音不良等。近年来笔者以针刺为主配合中西药住院治療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HT]

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脑卒中,且有假性延髓麻痹症状。

诊断标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声音嘶哑;咽反射存在;无舌肌萎缩及震颤,伴有病理性脑干反射阳性;情感障碍;有2次或2次以上卒中史;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2分。

排除标准:有意识障碍患者;真性延髓麻痹患者。

治疗方法:取穴上廉泉、内大迎(位于下颌骨内侧缘,下颌角前下1寸凹陷处)、翳风、内关、人中、印堂、上星、百会、风池、金津、玉液。先点刺金津、玉液(嘱患者张口,舌体卷向上颚,快速点刺);再刺内关,用2寸毫针直刺12~25mm,用泻法;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8~10mm,采用雀啄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然后刺上廉泉,内大迎均用2.5寸毫针向舌根方向斜刺1.5寸,行捻转泻法,使患者舌体或咽部有麻胀或堵塞感,翳风、风池用3寸毫针直刺2.5寸,行捻转补法;印堂、上星、百会平补平泻法,以上穴位每天1次,每次留针30分钟,15天为1个疗程。

评分标准:参照文献采用洼田式饮水试验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患者端坐,让患者自己喝下30ml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及呛咳等情况,据此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①1级:能顺利地一口咽下,时间≤5秒,计0分;②2级:能一次饮完,但时间超过5秒,或分2次以上,能不呛咽下,计2分;③3级:能一次咽下,但有呛咳,计4分;④4级,分2次以上咽下,也有呛咳,计6分;⑤5级,屡屡呛咳,全量咽下困难,计8分。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评定1级;②显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评定2级;③好转:吞咽障碍稍有改善,饮水试验评定3级;④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明显,饮水试验评定3级以上。

结 果

64例病例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临床治愈26例(40.6%),显效24例(37.5%),有效12例(18.8%),无效2例(3.1%),总有效率为96.9%。

讨 论

假性延髓麻痹属中医学“喉痹”范畴,由脑卒中所致的吞咽障碍其病症在咽,病位在脑,多为阴阳失调,气血上逆,或痰湿壅盛,气血郁阻以致髓海失调,窍闭神匿,关窍不利所致,中风后脑窍蒙闭,神不导气于口舌咽喉等关窍,针刺上廉泉,内大迎,翳风以局部取穴为主,即“腧穴所在,主治所在”,以疏通舌咽部气血,金津、玉液点刺可去瘀生新,疏通舌体气血,配以内关、人中调神导气,印堂、上星、百会、风池,增强醒脑开窍,调理髓海,任督通调,达到治病的目的。

上一篇:参数分布模型下一篇:模式导向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