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哲学

2024-07-30

健康哲学(精选6篇)

健康哲学 篇1

身体保健是每一个人都很关注的问题, 我也不例外。在这方面, 我除了从20年前开始学练太极拳以外, 在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稍稍留意, 再就是做好心理调适, 想办法保持心情舒畅。现在我可以说是身体倍儿棒, 吃嘛嘛香。不过要说最直接的办法, 我觉得还是多给自己创造走路的机会, 坚持多走, 快走。

我以前有过高血压、颈椎增生、肥胖 (主要是腹部) 等等毛病, 现在都有所改善了。练习太极拳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它阴阳相济、对立统一的基本原理, 立身中正、随遇而安的基本要求, 不仅让我逐渐养成了放松的习惯, 还让我认识到, 太极崇尚的精神也可以作为一种处事原则, 特别是对事情进行比较, 要制定合理的参照标准, 只是追求相对满足就可以了。

衣食住行几个方面, 是日常保健的基础。

衣, 主要是顺应自然, 凭感觉增减衣服, 不要与自然规律过不去, 为了好看或为了追赶潮流, 去穿那些对身体健康不利的衣服。当然在不致损害身体健康、不超出经济承受能力的前提下, 完全可以尽量穿得好看些。

食, 主要是尽量做到荤素搭配, 营养均衡。我最明显的感觉是, 如果一段时间吃得太过油腻, 不仅容易上火, 大便不畅, 而且嗓子难受, 干咳痰多。每遇这种情况, 先坚持吃些清淡的食物, 很快就能缓解症状。而且现在的食物特别是肉类食品, 大多含有各种各样的添加成分, 只要能够满足基本需要, 实在不必摄取那么多东西。吃的东西太多了, 既增加消化吸收系统的负担, 提高胃肠疾病的发生率, 又增加因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可能, 易患各种疾病不说, 还要因不美观再去减肥、美容, 你说麻烦不麻烦?

住, 主要也是应多从身体健康考虑。房子大小不是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的, 但要防止居住环境对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 还是能够做到的。比如卧室的安排, 就并非越大越好, 因为身体处于相对均衡的温度和光线条件下, 可以减少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量消耗。

行, 有车自然是好事, 起码是方便。但有车以后往往运动的时间就少了, 连上下班这段以前每天必不可少的运动时间, 也因为有了车不得不取消了, 而再专门抽时间运动, 却并不一定都能抽得出, 也并不一定都能坚持住。一年前, 我把多年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习惯给改了, 一律走着。每趟25分钟, 每天来回四趟, 每周上五天班, 光上下班的走路时间就有500分钟, 平均到7天里, 每天还有70多分钟的走路时间, 即使不再抽时间锻炼, 运动时间也已足够了。

心理调适, 主要是不论什么事, 都尽量往开里想, 以不生气为最低标准, 高兴点当然就更好了。看到身边的人发财了、升职了, 有时也眼馋, 但想到自己平平庸庸的智力、没有过目成诵的脑瓜子, 笨嘴拙舌的谈吐、没有口若悬河的嘴皮子, 孤芳自赏的脾气、没有八面玲珑的手腕子, 再加上农民家庭的背景、没有有权有钱的老爷子, 能有目前的境遇, 难道还不该知足吗?只要能把这些看开了, 还有什么事值得整天长吁短叹的?有时间了, 看点喜欢的书、练练喜欢的拳, 最近又有了喜欢的博客, 心里还能有多少解不开的气疙瘩?

编后语

本文的作者不是糖友, 但是对养生保健有着自己的认识和做法。其实健康之道都是相通的, 糖友的保健要求也与一般人无异, 对好的的做法都可以借鉴。

“延安五老”的健康哲学 篇2

董必武:遇事不恼

董必武一生始终站在历史变革的前列,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

董老从来不抽烟、不喝酒,饮食简单且有规律。关于养生,他有句口诀:“吃饭不饱,走路不跑,遇事不恼”。董老对于非原则问题,总是与人无争。他自比老牛,说除了“吃点草料”外别无他求。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才能拥有90岁的长寿。

著名诗人顾工曾在《我的五十年代》一书中回忆董老。1949年,当时20岁的顾工在第一届全国文代会演出委员会工作。一次,梅兰芳在长安大剧院演出,领导特别叮嘱:楼上前排的座位只有中央委员才能坐,其他人一概不行。

恪尽职守的顾工连续婉拒了电影明星白杨,文代会主席团委员黄镇后,见一位飘着白须的老人犹豫地在前排坐下。顾工当即走过去提醒道:“同志,这是中央委员坐的。”老人听了,仿佛做了一件很失礼的事,连连点头致歉,然后走到最后一排,扶着椅背,凝立不动。

即将开幕时,中央领导人依次入场坐在前排,毛主席看到了站在最后一排的那位老人,大声说:“董老,您过来,过来嘛。”老人欣然走来,主席扶他坐下。

顾工这才知道这位老人就是几个月后的政务院副总理,后来的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摘自《思维与智慧》)

林伯渠:学到终老

林伯渠同志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三个历史阶段,他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线,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林老是“延安五老”中最早去世的,享年74岁。在日常生活中,林老一贯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克己奉公。延安整风时期,年近60岁的林伯渠,坚持和大家一样,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并始终坚持不事先通知,不搞特殊,与随行人员同吃同住。同志们见他年纪大,每天手持拐杖走家串户很辛苦,就悄悄做些大米饭给他吃,林老发现后坚决不同意。有时同志们借机多做几个菜,想给他补身子,他也婉言拒绝:“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要时刻想到在敌后浴血奋战的八路军、新四军。我们有小米饭吃就不错了。”

林伯渠十分重视学习,在他简朴的住室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用木板钉起的简陋书橱,装满了书籍和报刊杂志。他非常博学,除马列主义著作外,中国历史、古典文学和诗歌也是他最喜爱的书籍。如果时间允许,他可以整天看书。他每天必读报纸,但不是泛泛地阅读,而是把报纸上提出的问题和工作实际联系起来。

正是这辛勤劳碌、艰苦朴素的革命精神让林老安享古稀高龄。(摘自《林伯渠传》)

谢觉哉:养生十诀

谢觉哉同志是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谢老生于1884年,1971年辞世,享年87岁。他的夫人,革命家王定国如今也已98岁高龄,她说:“我一直记着谢觉哉生前常说的‘养生之道’”。

谢老有一套“养生十诀”,是他青年时代锻炼身体的经验之谈。

1.饮食。不暴饮暴食;细嚼而后下咽;食后勿即就寝;不饮生水;食物当应季节而变之。

2.运动。每日于空气清新处适当运动,不可剧烈;无暇运动者,外出坚持步行,多做家务。

3.清洁。每日冷水擦身,淋浴水温须与体温相等;空腹及满腹时不淋浴。

4.新陈代谢。每日清晨入厕一次,务必养成习惯。

5.睡眠。早睡早起;就寝后宜速眠;不可密闭寝室;寝室不可留宠物。

6.衣服。衬衣常换洗;卧具要时常晾晒,以除病菌。

7.呼吸。清晨出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深呼吸数次;呼吸用鼻不用口。

8.皮肤。注意寒暑变化;盛夏睡眠也要穿睡衣。

9.神经。吃饭后不用脑;烦闷、忧愁、悲哀、愤怒、喜悦、激烈感动,均宜慎之。

10.精神。当勤厌惰;心中常满足,勿生不平之念;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要顺次为之,达不到的,不要妄耗心力。(摘自《山西老年》)

徐特立:喜晒太阳

徐特立同志是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的苦难和曲折,却仍能享年92岁。

徐老之所以寿长年高,是因为他自有一套养生之道。毛主席把徐老长寿的经验精辟地概括为十六个字:“基本吃素,坚持走路,心情舒畅,劳逸适度。”

徐老不论春夏秋冬,每天早晨都用冷水洗脸。徐老还喜欢晒日光浴,一年四季,从未间断,每次午饭过后,他总要进行半小时的仰晒日光浴,然后再俯晒半小时。

徐老笃奉“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尤其喜爱游泳,田汉曾赋诗赞扬徐老:“五十学游泳,自谓得其致;愈觉生命强,不信有难事”。徐老自52岁在前苏联学会游泳,直到80岁以后,还能在游泳池内仰泳十余个来回。徐老的爱好还有爬山,朱德总司令也有诗赞美他:“徐老老英雄,同是明月峰;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摘自《健身气功》)

吴玉章:谦虚为怀

吴玉章从参加同盟会到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一生。他学富五车,有“金玉文章”之誉。

一个人的学识越是渊博,为人也越谦虚。吴老安享88岁高寿,正是来自谦和的心态。1942年,吴老游南泥湾后,写了《和朱总司令游南泥湾》五言诗,记述了南泥湾“陕北的好江南”的景象。1958年,80岁高龄的吴老应约拿出这首诗发表。在吴老身边工作的一位小同志,看到诗中“纵横百余里,‘回乱’成荒地”两句,不解其意,便问“您经常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重,反抗愈烈;回民造反有理,您虽然把‘回乱’二字打了引号,但仍是把变成荒地的责任加给了回民,这样写不好。”吴老听完那小同志的话,非常赞赏地说:“对,对,对,提得好!”经过大家斟酌,把“回乱”改成了“剿回”。虽然只改了一个字,但确更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

健康哲学 篇3

1 在探讨学生心理问题的来源时, 要用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去分析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尤其是外部社会因素的影响, 值得注意和重视。现处的时代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以及随之而来的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面临的物质财富日益多样化, 这是一个选择的时代, 也是一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二是快速的社会文化变迁。现代化与地球村使东西方文化发生着深刻的碰撞和融合, 无论是价值观还是生活方式, 都既有传统的, 也有现代的。所有这些无不强制性地要求每一个人进行自我调整, 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中职生因为学历低, 在高层次人才都不太好就业的形势下, 更是前途未卜, 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 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成长。学习生活的紧张;课余生活的单调;特别是双休日生活的乏味;娱乐场所, 活动器具的缺乏, 使有些学生觉得压抑、烦躁、兴趣减低、生活缺乏乐趣;人际关系的复杂化, 也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此外, 学校教育重智育、重操作技能, 轻德育, 轻心育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同时, 学生个体内部心理因素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青少年学生生理迅速发展接近成人, 心理却相对滞后, 身心的不协调使他们处于儿童向成人的过渡期, 处于成熟与不成熟之间的中间地带。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些素质本身就具有某些倾向, 如不良个性特征、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卫生习惯等, 加上人生观的不成熟、不稳定等等, 他们对某些变化难以适应, 导致焦虑、不安和心理压力过于沉重, 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调, 导致心理障碍。

2 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时, 要把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起来, 兼顾共性与个性

也就是说, 在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时, 既要以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水平和心理需求为出发点, 也要照顾少数学生的独特之处, 只有这样, 才有做到统筹兼顾。

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问题, 低层次的中专学历在日后社会上如何立足, 可以说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的;青春期共同的心理特征, (如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进取性、闭锁性、社会性) 使他们有着基本相同的情绪情感特征 (敌对冲动、胆怯懦弱、抑郁冷漠) ;以上两者, 可以以几百人的大讲座形式来给学生们提供成长所需的知识养分, 以“知”为前提带动“行”, 在“行”中体验微小的成功快乐, 逐步达到和谐的知行统一。

而对于另外一些有着自己独特心理问题或心理需求的学生, 则宜于采用个体咨询的技术, 即面对面的心理辅导。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宜他个性发展特点的教育, 就是根据学生自己从已往生活环境中提炼出来的基本定型的反应方式, 制定并实施既符合他的心理需求又能通过最近发展区获得提升的方案。这是真正的因材施教。比如对听课学习时思想爱跑神的学生, 给予专门的注意力集中训练;对场所恐怖的学生, 给予系统脱敏治疗;对性方面的心理问题的学生, 给予相应的心理帮助……

这两者之间, 还可以有中间层次的, 即组织起有同类心理困惑的学生, 形成一个小团体, 施以专门设计的活动方案, 类似于心理拓展训练。比如依据检验班班主任的目标, 以增强班级团结力和凝聚力为主题来设计活动, 用“合力吹气球”、“吹空罐”、“东拼西凑”等游戏。再比如, 有的团体以学习动机的激发为目的, 有的团体则恰恰相反, 以降低学习焦虑为目的, 有的以人际间的有效沟通为目的……

3 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 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充分发挥各种外部事物的多层联系和学生内部的身心联系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

学生不是单纯的生物个体, 每个学生来到学校, 并不是白纸一张, 而是有着个人的成长背景和学习经历的。学校也不是神圣的殿堂, 即使是老师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个人历史中, 有与家长的关系, 与老师的关系, 与同学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是积极的, 也可能是有害的, 甚至影响到今天。个人现实中, 同样存在与身边这些人的关系。教师创设情境, 学生角色扮演, 在模拟现实中, 可以把这些活生生的人际联系生动地呈现出来, 扮演者设身处地深刻体验, 学会换位思考, 观察者纵览全局旁观者清, 可以反省自身, 可谓一举多得。比如, 在体验什么才是有效的人际沟通模式时, 设置情境如下:你和同学合作做实验, 出了意外, 老师质问你们:“怎么回事?别人都做得好好的,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这里边, 既有同学间的沟通模式, 也有与老师间的沟通方法。不同的小组表现出了不同的沟通模式, 老师的点评才有了现实的基础, 在比较中学生们对表里一致型的沟通方式有了清晰的把握。在以后的校园生活里, 逐步练习掌握, 为将来职业生活中与各种服务对象的有效沟通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我们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隐含了一个前提, 那就是学生们不是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大多数学生也不是有心理障碍的人。正常情况下, 每个人都是身心统一的, 心理活动与外在行为是一致。这样, 我们就有可能通过行为来推测其心理。行为包括有声语言、肢体动作等, 语言又有声调、语气、表情等。这就给我们及早发现个别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提供了依据, 班级心理信息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观察来筛查、甄别正在滑向心理不健康边沿的学生, 利于进一步的防治。而且, 身心统一的观点也告诉我们, 通过身体的外部行为和动作可以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如心灵健美操可以放松身心, 昂首阔步走路可以提高自信心, 手抚前胸然后打开并大声说:“我感觉我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起到积极心理暗示的效果。这样的方法很多, 不一而足, 原理都是用动作来提升心理。

心理本来就是从哲学脱胎的, 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和改善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是一个高瞻远瞩循序渐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肖水源.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

[2]田雷.德育第一册[M].北京: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4.

[3]邹泓.心理健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

健康哲学 篇4

徐常恩=Q 李强= A

Q:平时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

A:我平时的生活虽然很忙碌,但十分充实。一般来说,清晨4点15起床,到电台准备直播,7点的直播结束,吃必不可少的早餐。然后开始白天准备的录像。除了电视台的工作之余,还有社会活动需要白天处理。基本每晚到家七、八点。

现在做爸爸了,首要任务就是照顾宝宝和妈妈。所以,其实我每天睡觉也就3~4个小时。这样的作息也已经维持了几年了。

Q:在忙碌的工作中,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都是如何解决的?

A:早饭基本是在电台或者电视台的食堂解决,品类还是很丰富的。至于午饭,由于录像时间紧迫,多数都是吃盒饭;而晚饭,我晚上能不吃就不吃。

Q:家庭中有没有偏爱的食物? 吃红肉多还是白肉多?

A:最爱的当然是肉啦。但是现在开始做养生节目,自己的饮食也要注意,而且太太又刚生了宝宝,所以红肉的摄入量明显减少,几乎都是白肉。以外,面食例如面条、饺子、馒头都是我的最爱!

Q:除了正餐,会有零食的加入吗?主要的零食是哪些?

A:家里最多的零食就是面包和坚果,坚果的种类也很多,但是每次吃的不多,太太约束得比较厉害,每次就是一小把,还得申请才可以。

我的零食基本就是水果。水果基本天天吃,我家里的水果,最少的时候也会有5种。

Q:在休息日,家庭有什么业余活动?

A:我几乎没有休息日,一个月有1到2天,就是极其“难得”了。业余活动就是收拾屋子,当然,我喜欢喝茶、玩香,弄点瓷器之类的,有空闲的话,基本都用在这方面了,还有搞“研究”,宗教对比,和人类文明发展史。

对父亲的建议

原则:保存体力

医生的话:家中有产后妈妈,尤其是母乳喂养的新妈妈,身体虚弱疲劳,这时候新爸爸应该在各个方面贴心照顾妻儿。首先,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爸爸要注意保存体力。李强平日工作繁多,睡眠严重不足,这样的情况下,抵抗力会降低。

对母亲的建议

原则:注意休息 补充营养

医生的话:产后的新妈妈,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两小时一次的母乳无法避免,晚上睡眠质量也会由于孩子的关系而大大降低,此时的妈妈首先就应该注意休息。除了母乳和照顾孩子以外,其余的时间都以恢复精力为主。

其次,母乳喂养代表着母亲吃什么,宝宝也吃什么,那么除了补充大量的营养外,尽量避免进食对宝宝有影响的东西,例如海鲜(因人而异),辣椒等;最后,由于产后妈妈的肠道功能弱,多食膳食纤维丰富的时令食材有助于肠胃蠕动。

医生建议

对于嘉宾的家庭,平日负荷已经很大,所以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和饮食管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饮食上可多食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保证营养的多样化和均衡。家人多进行户外活动,简单的散步,逛街,都可以缓解平日的生活及工作压力,而对于母亲来说,适度的运动对于产后的恢复也大有益处。

厨师建议

就饮食而言,营养均衡,食材多样化一直都是健康之本。当然,在万物复苏的春季,新鲜上市的时令菜自然是要在生活的餐桌上增加一定比重的。春季春阳升发、乍暖还凉,不但要合理地调整饮食,对李强一家来说一定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适合春季的食物。鲫鱼、春塔鱼(比目鱼)、渤海春虾、菠菜、蜂蜜、香椿、豆芽、豆苗、莴苣,还有被誉为“素食第一品”的春笋就更适合食用了。

对父亲

饮食原则:碱性为主,每周要有3到4次的煲汤

建议食材:甲鱼、猪手、海马、虫草、牛尾都是煲汤的好食材。

李强在饮食上应该选择一些碱性食物,如新鲜蔬菜(紫甘蓝、油麦菜、萝卜缨、小白菜)和水果、菌藻类、奶类等可以中和体内的“疲劳素”——乳酸,以缓解疲劳。

适当的在饮食中添加肉类、豆芽、豆类、芦笋、梨、桃子等富含天门冬氨酸的食物,以促进新陈代谢,除去乳酸,消除疲劳,促使体力恢复。

烹调上应该注意以清炒,煲汤 ,焖,清蒸,首选“熬”,尽量不要破坏食材原本的营养,能够最快的让人体吸收。

大董菜单:清炒豆苗、春韭象拔蚌、上汤菠菜、家熬比目鱼、海马洋参牛尾汤

对母亲

饮食原则:温补利气 注意营养均衡

建议食材:老鸡、猪手、鲫鱼、柴鸡蛋、瘦肉、麦片、大麦、时令鲜蔬

妈妈在饮食方面,少吃寒凉生冷食物,多食用温补食物,以利气血恢复;而鲫鱼汤、黄豆炖猪蹄等都是产后妈妈的必食食材。

另外,很多人觉得孕妇不能吃海鲜,其实是错误的。海鲜具有较为丰富的营养,五月份的海鲜是非常棒的,比如很多海鱼、春虾都会在这个时节产卵,此时的胶原蛋白丰富,是取食的最佳时间。

只要不对海鲜过敏,孕期可以放心服用,但一定要注意做法,一定要做熟,不要放刺激性的汤料,以免引起不适。

大董菜单:春笋焖猪手、蜂蜜桂圆炖牛尾、浓汤菠菜、青蛤鲫鱼汤、芙蓉蒸阿拉斯加帝王蟹、明炉跨吨比目鱼

健康哲学 篇5

大学生处于人生非常特别的时期,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研究结果表明, 20-25岁, 人的智力发展处于顶峰状态,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及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 心理健康与否对于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少案例表明, 由于在青年或者大学阶段人格发展的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 从而形成畸形人格, 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对于家庭、学校、社会来说都造成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 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二、正确界定心理咨询与思想道德教育

道德指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基本的人格品质, 另一方面是正确处理和调节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以及人与自己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在咨询关系中, 如何正确处理“知、情、行、义”四者的关系, 对于开展和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孔子“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习惯, 心理健康教育不等同于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更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等而视之, 应当分清楚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与区别, 以便我们能更有效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以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促进心理辅导与咨询在普通高校学生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结合实际情况, 抓住特点, 以科学的心理辅导与咨询, 帮助来访者处理好当前的困扰, 助其自我成长

1、以广东文科独立学院为例, 学生生源具有相对集中在珠江

三角洲地区的特点, 女生比例大, 具有明显的90后特点, 经济条件较好, 从幼年到青少年时期, 家庭教育致使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因个人生活习惯及生活自理能力原因, 难以适应集体生活, 难以相互理解、包容、接纳同宿舍其他同学, 因此, 造成人际关系困扰。

在人际关系案例咨询中, 我认为应当注意引导学生把握事情的主要实质, 把握主流, 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尤其要顺应自然, 咨询过程中, 应当引导学生明白奥卡姆剃刀定律。人际关系咨询案例中, 约占35%的来访者并不是真的有人际关系障碍, 而其中女性来访者更是占到95%, 来访者所存在的问题更多的是因为缺少有效的沟通, 从而导致误会长期的积累, 不断加深, 以至形成相互不能包容共处的境地。

2、加强业务理论学习, 更清楚的认识人类的心理, 帮助当事

人与咨询师自身澄清价值观, 用更专业的知识与技术支持来访者, 同时咨询师得到自我成长。大学生来访者常见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压力、家庭经济因素、个人情感、人际关系等, 我们经常听到来访者说“我该怎么办?”, 在咨询过程中, 应当注意, 咨询师应当引导来访者思考, 来访者或者当事人所述问题是否成其为一个“问题”。其实, 一切“心理问题”都来源于人对价值的追求。于是, 活就是按照一定价值的追求形式而存在。人类在追求价值的人生道路上常常遇到的问题:

(1) 荒诞感

似乎我们天天都在追求去感受不到, 当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觉得很有意义, 当达到目标以后又觉得很荒诞。价值体验不在于事件发生的现在与过去, 而在于事件发生以后对将来另一件事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2) 不公平感

社会性的人具有分工合作的特点, 因此必然会有等级之分, 等级制是人类存在的形式之一。于是, 多数人认为不公平, 想要得到公平, 反视之, 要公平其实质上是不要公平, 只不过自身想要更上一个台阶。

(3) 价值缺失感

人经常性的苦恼来源于单一的行为想得到多重的价值体验。哲学价值分类认为人类存在有以下的价值追求:一、承诺与义务, 对某个对象做出承诺并承担相应的义务;二、普遍权利, 人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追求拥有普遍人拥有的东西;三、效用感, 希望个体的所为能够影响到他人的福祉;四、追求完美主义, 内在思想不断的创造性促使个体不断的追求一种理想的完美;五、执著, 花相当长乃至一生的时间去追求所计划的事。纵观人类的价值不外乎前述五类, 而五类价值却是自相矛盾的, 也就是说, 人类追求的价值是单一性的, 但是却苦恼于想得到两种价值感的体验。

(4) 性反常

人类的性行为受到生产力的管理, 生产力的发展与保存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 生产力制约着、管理着性行为, 否则, 作为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 其质量将会下降, 聚集的生产力将不能得到保存与发展, 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而聚集的生产力将面临解体。再看, 同性恋、变性、恋物癖、露阴癖、窥阴癖等性现象都指向精神上的满足, 与性生殖无关, 正常的人都有性的需要, 一方面欲得到性的满足, 另一个方面, 道德又以爱情的方式约束着性的满足, 因此, 爱情是制约人类性行为的道德规范。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 纠正不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首先, 认为要帮助来访者自尊、自强、自立, 但怎么才能自尊自强自立?应当重视群体的作用, 因为自尊本身就隐含着他尊, 自强也只能在群体中才能得到体现;其次, 明白拥有责任感并不等于心理健康, 无责任感也不能说不健康;第三, 没有神经症, 神经症可以说在普遍人中普遍存在;第四, 没有行为缺陷。

3、咨询师要勤于参加督导, 处理好职业倦怠与不良工作感

受。在咨询过程中, 咨询师可能遭遇同病相怜、态度共鸣、思想被污染、情感冷漠、难以真诚、缺乏督导、看透红尘等风险;也可能产生对当事人的解释难以自圆其说、资源耗竭感、身心疲惫、孤独感、挫败感等不良体验, 因此, 咨询师应经常主动接受督导, 处理好可能存在的风险与不良感受, 同来访者一起成长。

四、利用可利用的一切资源, 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

帮助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让他们尽可能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 注重抑郁症的预防、甄别。目前我国有20%的人有抑郁症状, 7%的人群患重性抑郁症, 其中有90%的人未得到正规治疗, 占我国疾病负担的第二位。目前我国的自杀率为2.22/1000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划定, 高于2/10000的为高自杀率, 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为1.5/10000, 低于平均水平。在自杀行为中, 约占70%的人患抑郁症。因此, 主动、及时、有效的疏导学生的负性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五、重视团体心理咨询活动的开展, 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学

生的发展,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促进学生对人生、对自我的认识

注重以通识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成长。通识教育认为, 物质上的浮躁而公里的社会思潮泯灭了青年们尝试更广泛和更深层思索的动机, 畸形扭曲的高度专业化教育模式则是扼杀了青年们进行这种思索的能力。通识教育旨通过打破传统学科领域的壁垒, 向学生展示更为广阔的知识图景, 极大的开阔学生们的视野, 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冲动;通过对经典的深入研究, 让学生领略人类思想的深度和力度, 帮助他们接受心智的训练并接受其中的愉悦;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人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反思, 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 帮助他们成为健全而有力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郑日昌, 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 (第一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乐国安.咨询心理学 (第一版) [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 (第一版)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4]张日升.咨询心理学 (第一版)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健康哲学 篇6

一是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当前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水平还远远不能很好地回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出的新课题, 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影响和制约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各种因素中, 科研评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的迫切需要。管理也是科学, 也出生产力。推进管理创新, 是构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的重要内容, 也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科研评价既是科研管理的重要手段, 同时也是科研管理的重要内容。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科学的管理, 没有科研评价的改革就没有科研管理的创新。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管理创新, 要紧紧抓住科研评价改革这个关键环节。三是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学风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生命线, 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勇担社会责任、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体现。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 不仅要增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自律和自觉, 更要充分发挥科研评价引导方向、规范行为、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作用。四是深入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工作在探索中前进, 在改进中发展, 开展了大量有益的尝试, 在实践中积累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但是, 与时代和事业迅速发展的要求相比, 科研评价工作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 已经成为学界乃至社会关注的热点, 必须高度重视, 加大改革力度。

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深入推进科研评价改革

推进科研评价改革, 要紧紧抓住制约评价改革的重点问题和关键环节。一要在牢固树立评价的质量导向上下功夫。要特别强调科研评价质量第一的理念。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将质量导向贯穿于科研评价的各个环节、各个层面。要特别突出创新在评价标准中的核心地位。以服务国家需求、引领学术发展的实质性贡献为取向。要特别注意“精评”和“评精”。大力推进优秀成果和代表作评价, 科学设置考核周期, 引导研究人员潜心钻研、铸造精品, 力戒过多过繁的评价;合理确定评价时限, 使研究成果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杜绝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充分尊重研究成果所有参与者的实际贡献, 破除学术合作的制度壁垒;确保学者在自由宽松的学术环境中潜心研究, 多出精品力作, 抵制学术赝品和劣质品, 抵制浮躁风气。二要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上下功夫。要坚持分类评价的原则。人员、项目、机构、成果等不同的评价对象, 人文学科、社会科学等不同的学科领域, 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对策研究等不同的研究类型, 论文、著作、教材、研究报告、普及读物等不同的研究成果形式, 评价侧重点应有所差异。要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要合理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特点, 坚持同行评价和社会评价相协调、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衔接、当前评价和长远评价相补充。三要在完善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制度上下功夫。要加强评价制度建设, 完善以同行专家评价为主的评价机制, 真正突出专家与同行在科研评价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从学术创新和贡献的角度, 对学术活动及其成果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保障评价活动的科学性和客观公正性。要推动评价活动更加简约高效。通过优化评价过程, 改进评价方法, 注重评价实效, 切实减轻被评机构和人员的负担, 把科研人员从繁琐的考评中解放出来。

三、加强领导、统筹推进, 将改进科研评价工作落到实处

上一篇:资金收支两条线下一篇:转炉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