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记忆理论

2024-08-15

工作记忆理论(精选9篇)

工作记忆理论 篇1

工作记忆是指个体在执行认知任务过程中, 暂时储存与操作信息的能力, 工作记忆能力的差异, 会通过阅读理解、写作和数学问题解决等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一些研究发现 (Klingberg, Forssberg, &Westerberg, 2002;Loomes, Rasmussen, Pei, Manji, &Andrew, 2008;Lee, Lu, &Ko, 2007;TurleyAmes&Whitfield, 2003;Naumann, Richter, Christmann, &Groeben, 2008) , 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提高的。目前对工作记忆训练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训练方法缺少趣味性。如果工作记忆训练方式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训练效果的话, 那将会极大的推动工作记忆训练的应用。

游戏具有交互性和趣味性强, 创建虚拟训练环境等优势, 可以很好地激发玩家的训练动机, 很适合作为工作记忆训练的一种手段。随着对工作记忆研究的深入, 认知神经领域的研究发现激励在工作记忆训练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那么, 融合了激励的训练游戏是否能提高工作记忆训练效果?

本研究将基于激励理论, 结合工作记忆训练的特点, 设计工作记忆训练游戏框架, 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工作记忆训练游戏, 最后通过实验来对该游戏进行评价分析, 以期为工作记忆的训练拓宽理论与应用视角。

1. 相关研究

1.1 工作记忆训练任务N-back

N-back任务是当前的工作记忆训练研究中的比较成熟的训练方法, 因为其任务操作简单, 并且非常能反映工作记忆的工作过程等原因, 已经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N-back任务已经为工作记忆的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 例如:证明了n-back任务与流体智力的高相关, 使得理论向实践前进了一大步, 即通过对该范式的训练可以提高流体智力。

N-back任务是让被试浏览一系列依次呈现的刺激 (如图形) , 要求被试判断每一个出现的刺激与之前出现过的第n个刺激是否相匹配。只要控制n的变化便可以很好地调整任务难度, 从而操作工作记忆负荷。

1.2 激励理论

激励理论中的目标设置理论认为, 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 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 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 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 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 从而能实现目标。

ARCS激励模型是凯勒 (J.Keller) 在1983年提出, 是以他激励学习者学习动机的系统化设计模式为基础, 整合动机理论及相关理论所提出的激励模式, ARCS指的是Attention (注意) 、Relevance (相关) 、Confidence (自信心) 、Satisfaction (满意度) 四个要素, 强调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必须配合此四要素的运用, 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1) 注意。要求能引起和保持训练者的注意力。 (2) 相关。要让训练者知道他们所从事的活动与他们是有关系的, 且活动与训练任务也必须相关。 (3) 自信心。自信来自于有意义的成功, 过于简单或困难的任务都不能建立起训练者的自信。 (4) 满意度。要让训练者了解,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2. 基于激励理论的认知训练游戏设计

2.1 整体设计框架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 本研究以工作记忆训练为例, 提出基于激励理论的工作记忆训练游戏GARCS设计框架, 如图1所示。该设计框架主要由目标设置、注意、相关、自信心和满意度五个部分组成。各部分设计思想如下:

可循环目标设置。由于工作记忆训练具有重复性, 根据这一特点, 游戏目标的设置应是动态的, 可循环的。在游戏开始前, 要给玩家明确、难度适中、可达的游戏目标, 在游戏结束时, 根据该次玩家的整体游戏表现, 给予下一次游戏进行所需要的新目标。

注意。游戏界面一定要有吸引力, 能够引起玩家的注意。游戏交互要尽可能设计简单且容易操作。适当提高玩家在游戏中的主动权可以更好地激励玩家参与游戏。在游戏中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不确定因素, 通过引发玩家的好奇心, 增加游戏的激励作用, 保持玩家的注意力。

相关。要求游戏情景与玩家的生活是相关的, 游戏中的任务与训练任务是相关的。游戏中的情景应尽量贴近生活中常见的情景, 在玩家和游戏任务之间建立关系。同时, 游戏任务又要求是和训练任务相关的, 以达到训练的目的。

自信心。游戏要能建立起玩家的自信, 有了自信的玩家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游戏中的难度要适中, 太简单或者太困难都不能带来有意义的成功。游戏的难度要能动态变化, 当玩家成功时, 提高游戏难度使游戏保持对玩家的挑战性, 使玩家再次成功后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信, 当玩家失败时, 降低游戏难度, 让玩家重新建立信心。当玩家在游戏中的行为要有及时的反馈, 强化玩家的正确行为。

满意度。游戏要让玩家感觉到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游戏结果中要展现尽可能多的玩家在游戏中的表现信息, 并给予与其表现相符合的奖励, 提高玩家的满意度。

2.2 基于激励理论的工作记忆训练游戏——《疯狂点菜生》

根据本文提出的GARCS设计框架, 以工作记忆训练N-back任务为内容, 使用FLASH CS4和Action Script3.0语言开发了工作记忆训练游戏《疯狂点菜生》。

该游戏选用卡通风格作为游戏的整体风格, 游戏场景选定为贴近日常生活的餐馆点菜场景, 而玩家在游戏中的任务就是作为餐馆的点菜生尽力记住最近被顾客点的食物, 并对当前被点的食物是否与之前出现的第N个食物相同做出判断。游戏总共设置10个关卡与相对应的10次挑战机会, 分别对应游戏中的10个难度场景。每个关卡会出现20+N个食物, 每个出现的食物之间间隔2000ms, 每个关卡结束后会对玩家本关的表现做出反馈, 当正确率大于90%时, 玩家可以选择是否尝试挑战更高难度的关卡, 当正确率小于75%时, 游戏会调整关卡至前一关, 其他情况下, 停留在当前关卡不变。游戏结束时, 对玩家的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包括星级评价、每个关卡的表现、各类趣味称号、奖励信息以及下次游戏的任务目标。游戏流程如图2所示。

3. 实验

为评价《疯狂点菜生》的训练效果, 本研究设计了如下实验:

3.1 研究假设

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1) 该游戏可以提高工作记忆训练效果。

(2) 工作记忆训练可以提高流体智力, 所以该游戏对流体智力的提高也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3.2 被试

试验的被试为浙江省某高校大学生。所有被试均智力正常, 身体健康, 在此之前均未参过任何同类试验, 最后确定30名被试参与试验。被试被随机分为控制组、激励组和无激励组, 每组10人。经过检验三组被试的智力在试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被试对试验目的不了解, 但在试验前对试验设备、游戏流程等均有一定了解;被试均为自愿参与整个试验过程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3.3 实验材料

实验仪器:i Mac一体机, 显示器为21.5寸LED背光显示器, 屏幕分辨率为1920×1080;

流体智力测量工具:瑞文高级推理测验。瑞文高级推理测验是一种非文字智力测验工具, 用来测量人的流体智力。五岁半以上各年龄阶段的被试均可使用本测验。

3.4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等组前测后测设计。将瑞文高级推理测验题按照题号奇偶数平均分为两套试题, 奇数题作为前测题, 偶数题作为后测题。所有被试在同一时间进行前后测测量, 中间间隔时间相同。控制组被试不进行训练, 激励组与无激励组被试进行为期5天, 每天1次的游戏训练, 其中, 激励组使用《疯狂点菜生》游戏进行训练, 无激励组使用去除激励后的游戏进行训练。被试在室内安静环境中进行游戏。每天被试从开始玩游戏, 直至游戏结束, 视为训练一遍。在每次游戏结束后, 记下本次被试游戏成绩。

所有数据通过Exel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方法包括配对t检验和均值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5 实验结果

3.5.1 激励组和无激励组工作记忆训练成绩的比较

激励组和无激励组被试在5天中每天的工作记忆训练成绩的均值比较, 结果说明激励组的工作记忆训练效果好于无激励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和图3。

3.5.2 瑞文高级测量结果

试验前, 三组被试前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说明被试初始流体智力值在同一水平上。但是控制组和无激励组被试的瑞文高级推理测验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相比较有明显下降,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激励组前后测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 很可能是因为瑞文高级推理测验题目难度是按题目序号递增的, 而按照奇偶数划分为前后测之后, 前后测题目难度不一致, 后测难度高于前测难度。于是进一步对三组前后测成绩的提高量进行分析, 结果说明激励组被试的前后测提高量大于无激励组和控制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和表5。

而无激励组与控制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6。这可能是因为游戏训练时间较短 (5天) , 导致差异不显著。

通过以上试验数据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该游戏在工作记忆训练与流体智力的提高上均获得了很好的训练效果。

结语

本研究基于激励理论, 提出了GARCS框架, 并将其用于《疯狂点菜生》的设计与开发, 最后通过实验对该游戏进行评价分析。实验结果显示, 该游戏在工作记忆能力和流体智力的提高上都获得了比普通游戏更好的训练效果, 研究结果将推动工作记忆的训练。然而, 要将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普及到更广泛的认知训练领域, 还需要更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摘要:研究基于目标设置理论及ARCS激励模型, 提出了GARCS框架。基于该框架, 结合工作记忆训练任务N-back, 开发了工作记忆训练游戏《疯狂点菜生》。并通过实验, 对该游戏的训练效果做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 该游戏具有比普通游戏训练更好的训练效果。

关键词:工作记忆,N-back,目标设置理论,ARCS激励模型,游戏框架

参考文献

[1]王恩国.工作记忆与学习能力的关系[J].中国特殊教育, 2007 (03)

[2]赵鑫, 周仁来.工作记忆训练: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J].心理科学进展, 2010 (05)

工作记忆理论 篇2

今天本来是下午两点考试的,但是考虑到奥运会开幕式,临时决定提前考试!我进考场8分钟就搞定了!结果97分!在此分享一下经验,其实也没什么,理论很简单的!注意一点,就是理解联想记忆!设想自己融入到环境中去体会!考试前看一遍书本,多做驾校一点通上的模拟题!每做一套题目要特别注意总结!最后把错题目看几遍!这样就可以了!另外考试前天晚上做几套,提高自己的信心!要有自信!祝愿准备理论考试的朋友顺利通过!希望在你们的带领下本帖人气狂升,成为论坛楼层最高的帖!谢谢!总结如下: 一.吊销驾驶证(罚款200~2000): 1.驾驶拼装报废车 2.违法逾期不接受处理 3.超速50% 4.把车交由 未取得驾照(无照)/驾照暂扣期间/驾照被吊销期间 的人驾驶

二.扣留机动车(200~2000):1.伪变造或使用伪变造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登记证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2.使用其它车辆的(行驶证登记证保险标志检验合格标志号牌)3.车上道行驶(未放置保险标志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未挂车号牌未随车带行驶证)三.15日以下拘留:1.未取得驾照的人驾车 2.驾照暂扣期间驾车 3.被吊销期间驾车 4.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 5.醉酒后驾车

四.警告(20~200):1故意遮挡污损车号牌 2.不按规定安装车牌

五.酒后驾车:1饮酒后驾车,处暂扣驾照(1~3个月),罚款200~500 2.醉酒后驾车,由公安交管约束至酒醒,处(15日以下拘留)和暂扣3~6个月驾照,罚500~2000 六.以下全为自动挡车: 1.“D2挡”在(坡路行驶)2.“2挡”在(缓坡行驶)3.“P挡”驻车使用 4.在陡坡行驶,使用“L挡”(正确)5.起步时,(踏下制动踏板),从P挡换入其他挡 6.停放时,变速器操纵杆在(P挡)拔下钥匙 7.起动发动机时,变速器操纵杆放在(P挡)位置 七.高速同方向车道: 1.二 条车道 左:100~120 右:60~100 2.三条车道 左:110~120 中:90~110 右:60~80 3.三条以上/四车道 最左:110~120 中间二条:90~110 最右:60~80 4.进入高速加速车道,尽快提到(60公里)以上

八.肇事判刑: 1.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7~~15年有期 2.肇事逃逸或有其它恶劣情节,(3~~7年)有期 3.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使公私财产有重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的,(3年以下)有期 <注意:是3年以下!!!有道判断题写的是以上一定要看清题目> 九.机动车<驶入 驶出 非机动车道/通过铁路道口急转弯 转弯 窄路 窄桥 掉头 下陡坡 牵引故障机动车 > 最高时速不准超过(30公里)十.<不是高速>车遇<雨雾 沙尘 冰雹>天气,能见度在50米以内,最高时速不超过(30公里)十一.1.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从注册日起,(6年)以内每2年检1次 2.小型.微型非营运客车,从注册日起,超过6年不满15年,每(1年)检1次 十二.<高速公路遇到 雨 雾 沙尘 冰雹!!>

(一)能见度小于2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和前后位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6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100米以上的距离;

(二)能见度小于10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40公里,与同车道前车保持50米以上的距离;

(三)能见度小于50米时,开启雾灯、近光灯、示廓灯、前后位灯和危险报警闪光灯,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对于这三种情况,自己记忆为:261,145,520(首尾相连式)。

十三.吊二撤三醉五逃终身。也说是说:吊销是两年,撤销是三年,因为醉酒而吊销的是五年,因为逃跑而吊销的是终身。转自本论坛某贴!!!!!!十四.一: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30公里.二: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40公里.三: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城市道路规定.最高时速为50公里.四:机动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情况下.如果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公路规定.最高时速为70公里.十五.罚款选择项中有20--200 或200--2000的 选这两个 转自本论坛某贴!!!!!!十六.关于日子的题,只有一个学习交法的是7天,其他警察办事的是10天,还有24小时,三个月啥题的不容易混。

十七.1 车在<公交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队 站栓>(30米)以内,不得停车.2.车在<距交叉路口/隧道/陡坡/弯路/窄路>(50米)以内不得停车

十八.1.<不是高速> 车在 白天/夜间 在路上发生故障,难以移动,开危险报警闪光灯,在车后(50~100米)处设警告标志 2.<高速>上在车后150米处设警告标志 <高速大雾天就不要设了有道判断题> 十九.1.正常道路坡路会车,(下坡让上坡).2.冰雪路面坡路会车(上坡让下坡)(备:1.有三道过立交桥转弯题我也不太明白 2.发生交通事故都是民事责任,出现刑事的都不对 3.公安交管部门都是吊销,撤销.交警是扣留 4.有三道交叉路口没灯没人的题,不太明白 例:右转弯让左转 转弯让直行 让右车道 自己死记吧 5.有横/侧风的就紧握方向盘吧 6.不是马上要正面相撞的就不要紧急制动了)年龄在60周岁以上或者持有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无轨电车、有轨电车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人,应当每年进行一次身体检查,在记分周期结束后十五日内,提交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1、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记分周期内累计记分达到12分的,接受教育后,车辆管理所应当在20日内对其进行科目一考试

2、机动车驾驶人在一个 记分周期内两次以上达到12分的,车辆管理所还应当在科目一考试合格后十日以内对其进行科目三考试。

公路70,城市50,没中心线:公路40,城市30 口5,站3,吊2,撤3,醉5,逃逸终生 口就是什么路口,隧道口50米 驾照吊销是2年

处以暂扣、吊销、扣车、拘留的行为

一、暂扣驾照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一个月以上三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暂扣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暂扣三个月机动车驾驶证;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

二、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一年内有前两款规定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被处罚两次以上的;

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驾驶拼装的机动车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上道路行驶的; 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应当在十五日内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受处理。无正当理由逾期未接受处理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三、扣留车辆

交通警察因收集证据的需要,可以扣留事故车辆,但是应当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机动车至违法状态消除。

上道路行驶的机动车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随车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扣留机动车,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驾驶证; 使用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未按照国家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扣留车辆 四、十五日以下拘留 醉酒后驾驶机动车的;醉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交警手势如下:这个绝对要记住,一定有考试题目!!!!!

1、直行、直行辅助很好记不用说了

【直行】

【直行辅助】

2、停止也很明显,手举过头顶,手掌向前(就是阻止的意思)。

【停止】

停止系列就停止和停止辅助(靠边停车)2个动作,所以只要有那个手举过头顶的,但不是停止的手势,一定是停止辅助(靠边停车)。

【停止辅助(靠边停车)】

3、转弯。只要交警的手是向上竖起弯曲的(转弯嘛),一定是转弯手势!

这时交警伸出的手臂指向哪就是往哪个方向转弯(很好理解吧)。

【左大转弯】

右转弯就一个手势,只要是弯曲手的手臂指向右方(不用管另只手什么样),就是右转弯。

【右转弯】

左小转弯还有只手指向身前(意思是在我跟前转,那当然是小转了)

【左小转弯】

左转弯待转是个特例,(左转弯待转看动作也好理解,让你停车,在那等会)不过很容易和责令违章车停车弄混,这里只要记住责令违章车停车是右手,记住:交警抬右手指地是让违章车停车!以后上路看到交警伸右手指地,你就小心了,哈哈

【左转弯待转】

【责令违章车停车】

这样记住了右手停车是责令停车,那么左手停车就是左转弯待转。

4、减速慢行,就是直行+停车,(又让你走又让你停,那不就是慢行吗?)

【减速慢行】

5、前车避让后车,就是那个比较花的动作(注意交警手,有弯曲的肯定是转弯系列的,这个动作手

都不带弯)

【前车避让后车】

总结下,手势主要有直行系、转弯系、停止系、停车系 直行系:手臂伸直,手伸直 转弯系:手弯曲!手臂指向转弯方向 停止系:向上伸出手掌阻止你 停车系:右手指地是让违章车停车!口头警告:

1、对于情节轻微、未影响道路通知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的;

2、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停放规定的;

3、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机动车临时停车规定,经警告立即驶离的;

4、驾驶人开关车门妨碍其他车辆和行人通行的;

罚款50元:

1、在实习期内驾驶机动车不按规定粘贴或悬挂统一式样标志的;

2、不按规定与前车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安全距离的;

3、不避让盲人的;

4、不按规定减速、停车避让横过道路行人的;

5、经渡口(铁路道口)不按规定通过的;

6、车门没有关好行车的;

7、悬挂、放置妨碍视线的物品;

8、在禁止鸣喇叭的地方鸣喇叭的;

9、向机动车道路上抛洒物品的;

10、未系安全带上普通公路行驶的;

11、在普通公路上接打电话、看电视等妨碍安全行为的;

11、超过限速不足10%的(普通公路); 罚款100元:

1、未系安全带上高速公路的;

2、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接打电话、电话的;

3、不按规定车道行驶或变更车道时影响政党行驶机动车行驶的;

4、违反规定使用专用车道的;

5、通过交叉路口不按规定通行的;

6、不按规定超车、会车、掉头、倒车、转弯的;

7、不按规定使用灯光的,8、遇有交通堵塞(前车停车排队可缓慢行驶)时不按规定通行的;

9、机动车停放、临时停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人不在现场(虽在现场但拒绝立即驶离),妨碍其他车辆、行人通知的;

10、驾驶证丢失、损毁、超过有交期驾驶机动车的;

11、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影响安全驾驶的;

12、罚款150元:超过限速10%—50%的(普通公路)

罚款200元:

1、驾驶车未悬挂、不按规定安装或故意遮挡、污损机动车号牌的;

2、未经检验合格或者超过检验期限的机动车上路的;

3、未按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车辆的;

4、驾驶安全设施不全或机件不符合技术标准等具有安全隐患的机动车的;

5、驾车逆向行驶或不按交通信号通行(交警指挥)的;

6、不让执行紧急任务车的;

7、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患有妨碍安全驾驶的疾病驾驶车辆的;

8、学驾驶不按照指定的路线、时间进行(不使用教练车、教练员不随车指导、与教学无关的人员乘坐教练车的)处罚教练员;

9、驾驶禁止入高速的车驶入高速的;

10、在高速上行驶低于最低时速规定(妨碍已在行车道内机动车正常行驶,在雨雾等天气示按照规定行驶,倒车、逆行、掉头或者穿越中央隔离带,在快速、加速、减速车道内超车,车辆骑、压行车道分界线,在应急车道或路肩上停车,学习、试车)的;

11、高速路超速10%-50%的;

12、在高速上违反规定拖拽、牵引故障车的; 罚款400元:饮酒后驾驶非营运机动车的 罚款500元:超过50%不足70%的(普通公路)

罚款1000元:

1、未取得驾驶可以驾驶车辆的;

2、驾证被吊销和暂扣期间(交由没有证件的人)驾驶车辆的;

3、超过70%不足100%的(普通公路);

4、违反交通管制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罚款1500元:

1、醉酒驾驶非营运机动车的;

2、驾驶拼装和报废车的;

3、驾驶擅自改变结构、构造、特征的车行驶的;

罚款2000元:

1、超过限速100%的(普通公路)

2、高速路超过50%的;

3、非当安装警报器、标志灯具的;

4、非特种车喷涂特种车特定标志图案的;

5、造成交通事业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工作记忆理论 篇3

一、工作记忆与短时记忆

人们习惯将记忆按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3种不同的类型, 即感觉记忆 (sensory memory) 、短时记忆 (short-term memory) 和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 。工作记忆是基于对短时记忆的研究提出的新的概念, 它是一个加工信息的过程。首先外部信息进入人的感觉记忆中, 一部分“有用”信息受到注意以后被大脑重新编码进入加工处理阶段, 也就是工作记忆。剩下的“无用”信息被大脑自动遗忘。之后这些“有用信息”经由工作记忆调取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来加工处理, 处理结果存储于长时记忆。

在认知心理学中, 有时候又把短时记忆称为工作记忆 (working memory) 。由于Baddeley提出, 短时记忆是按照工作记忆的方式来活动的, 所以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或者认为工作记忆就是短时记忆概念的延伸。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只能被几十到几百毫秒, 短时记忆的存储时间要达到一秒到一分钟, 长时记忆的存储在一分钟以上, 所以对于听力理解这个特殊的信息判断、处理形式, 短时记忆尤为重要。容量有限是短时记忆或工作记忆的特点。一般认为容量为7±2个单元。而且, 工作记忆的容量还会根据存储任务的难易程度发生变化。

二、工作记忆与听力的相关性

听力是通过听觉器官和大脑的认知活动, 并运用语音, 词汇, 语法和各种非语言知识, 把感知的声音转化为信息的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影响听力效果的因素有很多, 比如说话者的因素、听力的内容和学生的听力水平等。说话者的因素包括吐字清晰程度、语速快慢、发音准确程度等。听力的内容包括内容涉猎面、语句长短、修辞是否复杂等。而最关键因素是学生的听力水平。

工作记忆是整个听力理解过程和信息处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关乎听力理解是否可以顺利进行。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学生通过对词、句法规则及句型等的辨认从而确定信息的意义继而充分理解所听材料。整个过程中, 信息进入大脑后, 工作记忆就登上舞台进行工作, 调用长时记忆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判断处理。工作记忆的广度, 长时记忆的储备量等对学生提取有效信息意义极其重要。

三、教学策略

1. 利用技巧, 提高短时记忆容量

短时记忆容量有限是限制语言学习者听力理解的一个很大障碍, 针对这一现象, 我们要将有限的记忆容量最大化用来记忆有用信息, 这就用到了新的概念———语块。语块是指一种兼具词汇与语法特征的语言结构, 通常由多个词构成, 并具有特定的话语功能。通过语块减少信息单位的数量, 丰富每个信息单位的内容而减轻短时记忆的负荷。具体说来, 就像是我们记忆一串数字组成的电话号码“18904507979”, 如果直接记忆就是11个记忆单位, 但是如果把这些数字分组, 例如分为189, 0450, 7979这就相当于三个记忆单位, 即“组块”, 这便于记忆并且节省下记忆容量。再如一串字母“EEGIIIINNRSSTTT”, 这15个字母大大超过了人体的记忆容量, 但是若按照排列IT IS IN-TERESTING呈现出来, 记忆起来就毫无困难。

掌握了语块技巧之后, 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训练学生如何在听力过程中组建组块, 减少记忆项目。在听力过程中组建语块的重点是记忆有用语块, 那些非重点信息直接忽略。例如, 在听力理解中, 当听到这样一个句子:A patient had gone fishing in another man’s boat.The owner of the boat thought he should be given all the fish that were caught.学生可以迅速将此句整合成几个组块如patient, fishing, owner of the boat, thought given, all the fish这样5个语块来记忆信息, 简化句子。

2. 合理预测, 节省记忆容量

因为短时记忆容量有限, 而且保存时间短, 我们还可以通过提前合理预测题目来达到节省记忆容量的目的。培养学生从听力测试书面给出的既定题干和答案选项中寻找背景预设信息的能力, 从蛛丝马迹中锁定听音重点。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答案寻找时间和记忆容量, 补短时记忆容量的不足, 减少听力负担。例如, 从选择题的题干可以分析出题目想要考察的是一个时间、地点或者数字等, 那么听音重点就成了某一个数字、词或词组, 引导学生重点记忆这样的信息, 迅速做出选择, 提高效率和准确度。

3. 积累先验知识, 提高长时记忆

从长时记忆向短时记忆的信息转换是提高听力理解的最重要方面, 长时记忆的存储个和调取能够直接影响对工作记忆的处理和判断, 是提高短时记忆容量的又一方式。培养和鼓励学生平时注重积累丰富扎实的背景知识, 作为听力理解预测的预设储备, 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多渗透介绍一些西方文化, 要求学生通过多看英文原声电影、课外多读原版文学作品等积累英语地道表达方式, 存储到长时记忆中, 在听力理解时随机调取。

四、结语

近年来, 由于工作记忆的特殊性, 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工作记忆与语言教学各个层面之间的关系。工作记忆是提高听力理解效率的一个关键点, 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关注点。如何提高学生工作记忆能力, 是教改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上述介绍的几种方法, 只是教学改革探讨的一个小部分, 还有语音, 语义等若干因素对听力的影响有待与工作记忆结合研究。

参考文献

[1]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 and language:An overview[J].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Disorders, 2003.

[2]BOLINGER D.Meaning and Memory[J].Forum Linguistic, 1976 (1) .

[3]CHRISTINE C M GOH.A cognitive perspective on language learners’listening comprehension problems System, 2000, 28 (1) .

[4]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

工作记忆理论 篇4

双重代码理论及其对英语学习中记忆的作用

记忆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如何提高和利用记忆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双重代码理论认为,我们在信息过程中利用两种处理模式--言语和非言语系统.从认知信息处理角度出发,利用双重代码理论中意象的编码功能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记忆能力,从而促进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作 者:姜晖 JIANG Hui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1刊 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年,卷(期):30(6)分类号:B842.3关键词:双重代码理论 记忆 认知信息处理

工作记忆理论 篇5

外语学习的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 是一个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而记忆力是一个人的智力因素中最重要的部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是一个通过神经系统进行活动的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记忆的基本过程是识记、保持、回忆和认知。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认为, 常规的翻开书本就学、拿起单词就背的学习方式缺乏科学性, 它忽视了人在学习中的心理状态, 忽视了记忆程序中某些科学的联系环节, 因此不能充分挖掘人类大脑的潜力。本文认为, 教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同时, 应采取有效的记忆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忆能力。所以本文以语言学、心理学、心理语言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 试图探讨记忆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是使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记忆理论和英语学习的自身特点和规律结合起来, 根据记忆原理有效设计英语学习的材料, 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并和新知识联系起来记忆学习, 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一、利用多种记忆手段强化词汇记忆

英语词汇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而大多数学生畏惧英语很大程度上是畏惧背单词。教师若能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记忆术来学习背诵单词, 学生的畏惧情绪就会减轻许多, 对接下来的英语学习会有很大帮助。这里就简单介绍几种方法。

1、死记硬背法。

即机械记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但这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即机械记忆, 这是最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但也需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学习语言是以长期记忆为目的, 而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 首先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的加工。其中短时记忆有一定的容量, 米勒 (Miller, 1956) 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2个组块, 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根据这一理论, 把需要记忆的单词按7±2组块分组, 五分钟背一组, 以半小时为记忆期限背单词并及时复述单词。据实验表明:复述次数越多, 再认率越高。再根据遗忘规律复习单词。死记硬背法虽是最笨的一个方法但也是最简单的方法。

2、联想法。

联想法是最有趣, 最丰富多彩的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联想法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和视觉心象法。自然语言媒介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同长时记忆中已有自然语言的某些成分 (如词义、字形、音韵等) 相联系以提高记忆的效率。如change可以想成chang (常→嫦) +e (娥) , 嫦娥奔月, 从此历史改变:嫦娥才是登陆月球第一人。地点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想象为放在自己熟悉地方的不同位置上, 回忆时在头脑里对每一个位置逐个进行检索。例如, 为记住一系列毫无相关的词, 可以在心里想着将他们按顺序放在卧室的各个位置:门口, 左墙边, 书桌……。回忆时想象着走进卧室的各处找出与之相联系的词。视觉心象法, 是指把要记的材料同视觉心象联系起来记忆。视觉心象越清晰, 记忆效率越好。例如记忆运动词汇时, 可以想象自己是解说员, 正在对运动会进行解说。

3、词根词缀法。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是杂乱堆放的, 而是以网络的形式来储存的。长时记忆就像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索引系统。规则、心象、类别、相似性都是长时记忆中信息储存的一些线索。英语中大多数单词是有构词规律的, 这个规律就是词根词缀。英语中约有60%的单词是由词根词缀构成的, 所以词根词缀记忆法是最有效率和效果的记忆方法。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举一反三, 四两拨千金的作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 记住大量的词汇。并且拼写上很少会发生错误。你只要掌握3000左右的单音节词和1000个左右词根词缀, 就可以解决你一生的词汇问题。例如:词根pose意为“摆”:expose->暴露 (ex->向外) dispose->处理 (dis->向四面八方) propose->建议 (pro->提前) impose->强加 (im->to) depose->废黜 (de->否和非) interpose->干涉 (inter->

IN教TEL育LIG战ENC线E························

中间) justpose->并排 (just->正)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 还有许多其他行之有效的单词记忆技巧, 如归类法、辨析法、位置法、谐音法、关键词法等。

二、采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记忆效果

上文提过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初步了解了学习重点。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要求他们找出重点单词、重点句型、重点段落, 并有意地反复学习, 加强记忆。除此之外, 还有其它方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记忆效果。

1、要求学生理解课文, 加强理解记忆

在有意记忆中, 按照记忆方法又可把它分为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两种。有些材料, 它们本身是有意义的, 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我们对材料的内容进行充分的研究, 了解它们的本质和特点, 通过理解去记忆它们, 这种记忆方法叫理解记忆。实践证明, 在学习中运用理解记忆的原理去识记材料可以记得快、准确和牢固。而运用机械记忆的原理去记忆材料, 既费劲而且不巩固。这是因为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理解记忆能明确目的, 增加记忆的兴趣, 强化记忆的意志。因此, 在课文教学中, 教师应要求学生尽量理解课文的内容, 找出课文的层次结构, 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有意记忆。这样, 被记忆的材料就更牢固、不易遗忘。

2、情景教学, 让课文从“死”变“活”

实验证明, 大脑皮层接受触觉、嗅觉、动觉等各类细胞都具有“记忆作用”, 从而形成图像记忆、音响记忆等。如果在记忆某种材料时, 能同时调动多种感觉器官为记忆服务, 就会大大增强记忆效果。这是因为用这种方式记忆材料时, 可以把眼、耳、口、手等多种感觉通道利用起来, 接受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 在大脑皮层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 使大脑皮层的视觉区、听觉区、动觉区等建立多通道的暂时神经联系, 然后, 经过大脑把各种感觉到的材料进行加工, 使它们在大脑皮层留下深刻的痕迹。无疑, 用这种方法记忆, 要比单纯的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读或用手写的记忆效果好。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调动学生多器官感知学习, 如导入短片、实物、场景模拟等, 尽量避免单一的教学手法。总之, 大脑接受外界的信息越多、越广泛, 它的效能就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

3、BE原则

当我们背诵一篇文章时都可以体会到最先记住的是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部分, 记不住的往往是中间部分。这就是著名的BE原则, 也可以称之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同理,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课堂开始和结尾部分的知识记得比较牢固, 因此教师在课堂前半部分就应讲解重点知识, 下课前总结回顾重要知识点。这样, 学生就能牢牢把握重点内容, 不易遗忘。或者为了让学生记住更多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制造多个开头、结尾, 以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

4、课前指导学生明确记忆内容, 加强有意记忆

根据记忆是否被意识到, 可以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有意记忆是自觉的, 有目的的、采取一定行动的记忆, 必要时还需要一些意志努力的一种记忆。学习英语、记忆单词, 主要运用有意记忆。因此对记忆的材料有无明确的目的, 对记忆的效果有直接的影响。目的越明确具体, 记忆的效果就越好。这是因为明确的目的, 能提高大脑皮层有关区域的兴奋性, 改变兴奋的神经组织蛋白质结构, 使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巩固, 加深大脑皮层的“痕迹”。根据这一原理, 教师在进入课堂前注意引导学生了解学习重点, 明确记忆内容。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准确把握重点学习内容。

三、激活已有知识, 与遗忘作抗争

有记忆就有遗忘。记住材料, 就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并留下痕迹。暂时神经联系形成之后, 由于内抑制发展的结果, 它便会逐渐地被抑制起来或消失掉, 这就是遗忘。学习知识不能只保持几秒钟, 也不仅仅是几分钟, 更不是遗忘它, 而是要长时间地记住它, 以便随时运用, 更能灵活运用。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 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以达到最终能自由地、灵活地运用知识的境界。

1、了解遗忘规律, 与遗忘作抗争

要与遗忘作斗争, 就要了解遗忘的规律, 并科学地分配复习时间, 这对于牢固地记忆知识是十分重要的。遗忘的规律是:学习后的不同时间里保持量是不同的, 刚学完时保持量最大, 在学后的短时间内保持量急剧下降, 然后保持量渐趋稳定地下降, 最后接近水平。从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来看, 遗忘最快的时候是在记住该材料的第一、两天之内。根据遗忘的这一规律,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记忆英语单词或上完英语课之后, 就需及时地复习, 即在头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 然后隔一段时间复习一次, 间隔时间先密后疏。这样, 学过的知识就不易遗忘了。有时, 记忆的材料容易遗忘, 不是因为大脑里留下的痕迹已经消失, 而是由于前摄抑制或后摄抑制的干扰所致, 使我们回忆不起来有关知识。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要想方设法避免或减少这种前后抑制的干扰, 提高复习效果。根据这一记忆原理,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复习时做到: (1) 尽可能不把内容繁难或相近的科目在相邻的时间内进行复习或记忆; (2) 在记忆复习各种材料之间, 要有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一方面, 可以避免前后复习的材料之间相互干扰, 另一方面, 可以消除大脑的疲劳; (3) 每天睡觉前, 过电影般地回忆一遍当天复习过的材料。总之,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了解遗忘规律, 科学地复习, 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活已有知识, 提高运用能力

英语学习光是记住了是没有用的, 时间久了还会再遗忘, 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 长时间不用就会逐渐生疏、淡忘。因此会用、会说才能真正地使记忆永久保留。教师在学生学完一些知识点后, 应注意激活他们现有的知识, 不断巩固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 使之能永久保留这些知识。有许多方法、手段可以达到这一效果, 如角色扮演, 听力大赛, 辩论赛, 模仿王, 情景再现等一系列有趣的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强化知识记忆效果,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 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之事。

总之, 英语学习记忆并不是十分困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运用记忆理论指导学生英语学习, 就能提高学生记忆效果,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1]George A.Miller. (1956) Memory and Brain.New York,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年。

[3]陆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83年。

[4]吕武平:《全脑速度记忆》, 中国民航出版社主编, 1995年。

记忆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篇6

一、无意识记忆与有意识记忆

心理学范畴中的记忆, 指的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练习过的动作、经历过的情绪、思考过的问题和感知过的事物, 都可以成为记忆的内容。记忆是先“记”再“忆”,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 记忆就是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记忆可以分为无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

1、无意识记忆

无意识记忆 (无意识记) 也被称为“内隐记忆”, 是事前没有确定识记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识记方法的识记。一般情况下, 在生活中具有一定影响的事物、适合个人兴趣需要的事物、能激起人的情绪活动的事物, 人们常常容易记住。人有很多知识是通过无意识记忆积累起来的, 如日常生活经验大多通过无意识记忆而获得, 人所接受的教育内容也有许多是通过无意识而取得的。

无意识记基本不需要意志努力, 消耗精力少, 学生如果通过无意识记来积累英语词汇知识, 可以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有位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的第二外语是德语, 刚开始学习德语时没有太大兴趣, 后来她非常喜欢德国足球联赛的一支球队, 并在互联网上搜寻、阅读有关该球队的新闻、佚事和比赛的文字记录, 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时会凭借网络字典快速找到其中文意思, 在不知不觉中她发现自己记得的单词越来越多, 而且也越来越喜欢德语。这个例子为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给出了佐证, 也表明无意识记在学生词汇量的拓展方面可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许多学生就是通过阅读感兴趣的外语文章、欣赏优美的外语歌曲、观看喜欢的原声电视和电影等等, 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广泛接受和增加新的英语词汇知识。

无意识记虽然花费的精力较少, 但它识记的词汇还是无序的甚至是无目的性的, 识记的内容带有偶然性和片断性, 缺乏词汇知识的系统化。在知识的累积过程中, 系统化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因素更有助于发展记忆的准备性, 系统化的知识最有可能保持长久的记忆。因此, 要完成系统化的记忆就必须用到有意识记忆 (有意识记) 。

2、有意识记忆

有意识记忆也被称为“外显记忆”。前面提到的那位学习德语的学生通过无意识记所认识的词汇实际上还是比较模糊的, 掌握的词汇虽有一定广度, 但深度还不够, 简单地说就是看着眼熟, 大概知道其一两个含义, 但还达不到运用自如的程度。所以, 无意识记还必须通过有意志力控制、有明确识记目的、有一定识记方法的有意识记忆来进一步巩固并形成系统化的记忆。

人们能够系统地掌握学科知识, 主要依靠有意识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有意识记的效果要比无意识记的效率高。因此,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的识记任务, 比如要求学生每天识记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或影音材料中的3-5个单词, 将这些单词的意义、用法、典型例句等都用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建议学生定期复习和自我检测。教师也可以通过抽查的形式, 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测验, 对学生的词汇学习过程进行监控, 并且对其学习效果给出评价。

在有意识记单词时, 要减少机械识记, 尽量进行意义识记。所谓机械识记就是机械、重复进行的记忆;而意义识记是指主要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而进行的记忆。在机械识记时, 学生只是简单按照单词的表现形式去识记, 比如反复在纸上写一个单词, 反复大声拼读一个单词, 结果可能是重复写了或者拼读了将近一百遍, 还是没能将这个单词记下来。问题在于手部的机械运动、口头机械重复很难在学生的大脑里留下痕迹, 学习者反复识记的这个单词在脑海中是孤立存在的, 并没有和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发生联系, 大脑很难将这个新信息有意义地进行编码和储存, 就算当时记住了也可能很快遗忘。

心理学实验表明, 在材料数量大致相当的情况下, 彼此意义相关联的英文单词记忆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所识记的材料有内在联系和意义, 与学生知识经验发展累积的过程、规律相适应, 即新材料能有效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系统之中, 这样记忆的效果当然最好。

需要注意的是, 尽管从效果来看机械识记不如意义识记, 但机械识记在词汇记忆中也是必要的, 因为意义记忆要有机械记忆做基础。一些心理语言学家发现, 机械背诵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能起到激发和促进作用, 能带给初学者一种成就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生可以通过机械记忆帮助自己建立信心, 激发学习动力并掌握一些英语的习惯表达。在外语学习中, 总有一些词汇材料是全新的或一时无法与已学知识建立联系, 仅凭学生当时的知识积累还不能对其进行意义记忆, 这就只能先用机械记忆, 然后再建立新的记忆网络。

二、记忆要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

大脑在记忆时要启动不同的感觉器官, 比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等。有人在闻到某种气味时, 脑海里会浮现出有此气味伴随的某个经历;看到某个纪念品时会想起以前经历过的事情;听到某支儿歌时会记起童年的事情……根据人们记忆材料时感觉器官兴奋点的不同, 可将人分为三种主要记忆类型:视觉型、听觉型和混合型。所谓视觉型的人, 其大脑对视觉符号比较敏感, 较多借助视觉来记忆事物;听觉型的人喜欢听别人讲, 能够很好地记住听到的内容;混合型是指以上两种类型的混合体。记忆信息靠感觉器官输入脑中, 无论学生属于哪种记忆事物的类型, 在激发多种感观同时参与记忆的情况下, 记忆效果最好。

任何一个词汇都具备三种特征:音、形、意。在记忆英语词汇时, 学习者一般要用到“音”和“形”的连接以及“意”和“形”的连接。“音”和“形”的连接记忆是最基本的, 这就需要首先激发听觉和视觉, 发挥它们的作用。词汇记忆要重视语音语调, 接触到新的单词时, 首先要正确发音。由于英语单词有拼写规律, 能记住单词的读音, 拼写也就不难了。而发音正确才能在大脑中留下正确的语音痕迹, 听到该单词就能对其作出“形”的条件反射, 所以学生背单词时最好能听音背单词, 而不是死记硬背英语单词的字母顺序。在大脑中已经建立的词汇体系的基础上, 学生可以通过联想, 也就是“意”和“形”的连接记忆单词, 把视觉得到的信息通过大脑的思辨和加工进一步进行记忆。这和前文提到的意义识记是相同的道理。在看、听、联想 (意和形的连接) 同时进行下, 学习者可以记住词汇并较长时间保持记忆。在多媒体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 学生更应主动利用多种媒体资源, 在记忆时充分调动大脑的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各个部位的积极性, 发挥大脑皮层的综合机能, 提高词汇记忆中枢的动力学效应, 增强记忆的效果。

三、巩固记忆, 减少遗忘

记忆的大敌是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识或回忆, 或者作出错误的再认识或回忆就是遗忘。研究表明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 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 后来逐渐缓慢, 到了一定时间几乎不再遗忘, 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最先遗忘的是对学生没有重要意义的、不能引起其兴趣、不符合其需要的信息及引起其不愉快的信息。神经细胞增长抑制现象也表明,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不同, 遗忘的情况也不一样。材料的首尾最容易记住, 不容易遗忘, 而中间部分则最容易遗忘。

这些心理学研究成果对于英语词汇教学的有着多方面的启示。首先, 学习材料要符合学生的兴趣。如果学生认为学习材料索然无味, 大脑会对新的信息产生排斥, 即使花再多时间也难以记住。其次, 由于遗忘一般是“先快后慢”, 因此必须及时复习, 这可以阻止通常在记忆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第三, 学生要尽量多使用记忆过的词汇, 熟悉这些词汇的运用语境, 通过对话、作文、阅读或是利用这些词汇去记忆新的词汇, 在实践中反复应用来积极构建新的记忆系统。要提高这些词汇的使用频率, 加深其在大脑中的印记, 在理解的基础上保持记忆。第四, 教师在指导学生记忆词汇时, 应该提醒学生在一次记忆若干词汇时可改变其次序, 轮换作开头和结尾, 人为地创造增加记忆的条件。此外, 还应该提醒学生合理组织识记材料, 尽量使前后相邻的学习内容截然不同, 以减少抑制作用的影响。

四、结论

教师要充分利用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对于记忆功能的研究成果, 抓住记忆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 帮助学生科学合理用脑, 开发大脑记忆潜能, 形成适合学习者特点的科学记忆词汇的方法。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有效记忆词汇, 还可以避免其由于不分主次、胡乱记忆引起的学习效果不明显而产生的厌烦、习得无助感等消极情绪。

摘要:记忆属于心理学研究范畴, 如将其一系列研究结论与外语词汇教学实践相结合, 将有效提高外语学习者记忆词汇的能力。本文针对部分心理学关于记忆的研究成果对英语词汇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记忆,英语词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玲:浅谈记忆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 (7) .

工作记忆理论 篇7

一、8~14岁是中国武术运动员的最佳训练时段

肌肉记忆理论表明,很多练习乐器如吉他、钢琴的人都有感受,练习多了熟练了以后好像不要大脑指挥手指,在碰到某个和弦或者某个键的时候手指会自然摆成和弦的形状或者自然移动到钢琴键旁边,组合的时候,手指似乎是自己在动,如果要背出和弦的位置或者谱子倒是需要很多时间,说明人们的大脑并没有记住这些,而是人们经过长时间的重复使手指肌肉产生了记忆。当人体达到某一个围度或力量水平后,假如停训一段时间后重新回到当时的水平要比当初练到那个水平轻易得多,应该说大脑能记忆神经在对肌肉的控制过程中,能将肌肉的最大围度与力量作为一个模板保存起来。

武术是一种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格斗动作为素材,按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规律进行编排,从攻防技艺中提炼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由内向外显现出来的包含飞、拳、击、踢、蹿、蹦、跳、跃等技术动作的运动,武术技术水平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各种武术套路的运动形式来表现,各种武术套路是由手型,手法,步型,步法,腿法,跳跃,平衡,旋转等基本动作组成的,基本动作的训练质量直接影响套路比赛的成绩。所以,武术基础训练是发展武术专项身体素质和巩固提高武术技术水平的有效手段,同时为构成套路运动提供必要的条件。根据文献资料显示和基于肌肉记忆理论的测算:7~9岁是中国儿童进行武术启蒙训练的最佳年龄;优秀运动员的成长过程表明,进入专项训练的平均年龄为11.93岁;在国家级比赛中取得名次的平均年龄为14.35岁,所需训练年限平均为6.4年,退役的平均年龄为24.26岁。[1,4]笔者结合自身实践,提出武术运动训练的最佳时机是在8~14岁。

二、我国8~14岁少年儿童力量素质特点

力量素质是人体肌肉在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克服外界阻力的能力。肌肉紧张产生的力量称静力性力量,静力性力量不产生位移,只是使肢体维持一定的位置。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称动力性力量,动力性力量可以便肢体或物体产生位移。人体的其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力量的发展。决定肌肉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主要是肌肉生理横断面的大小,肌肉蛋白质多、肌纤维变粗、肌肉横断面大,则力量大。力量的大小还取决于神经对肌肉活动的调节作用。完成一个动作,需要几块肌肉共同参与,有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其中主动肌起主动作用,协同肌起配合协调作用,对抗肌起对抗平衡作用。主动肌,协同肌、对抗肌之间的协调配合,主要取决于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改变协调关系就能增长力量。力量锻炼可以提高运动中枢的同步作用。同步作用越高,肌肉工作时会有更多的运动单位同时收缩,从而表现出更大的力量。力量训练还可促使运动中枢间的协调关系得到改善,使支配主动肌肉和协同肌肉的运动中枢产生强烈兴奋,同时使支配对抗肌活动的运动中枢产生抑制。动作愈协调,肌肉收缩力量越大。

从我国8~14岁少年儿童力量素质来看,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肌肉快速增长期,如前臂屈肌在8~15岁,腿部弹跳力在7~14岁。从武术训练对儿童力量素质的训练要求来看,一般应采用动力性力量练习和静力性力量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为主。发展肌肉力量的关键是超负荷,但儿童不同于成年人,应注意负荷与儿童承受力的关系。不要采用过大的负重练习和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力量训练要全面协调发展,而一般的力量练习都是针对发展某些肌肉而设计的。在安排练习时,要注意发展全身力量与发展局部力量的有机结合。在8~14岁不宜安排专项训练,但是武术训练是最合适的综合训练。

三、基于肌肉记忆理论的8~14岁我国少年儿童武术训练设计

人在体育运动中的记忆,有自身的特殊性,并非完全在大脑皮层。体育运动既需要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作用,还有肢体肌肉运动的参与配合。体育运动的动作掌握方式,与一般知识的掌握有所不同:除了大脑有记忆功能,肌肉本身也具有一定记忆功能。运动实践表明,武术套路动作的组合并非完全由大脑控制,因为做动作时有空白的无思索阶段,在此阶段若加入过多的大脑指挥,动作反而失常。很多动作是在“惯性”的作用下完成的,这个“惯性”就是“肌肉记忆”。

1. 基于肌肉记忆的少年儿童武术训练原则

8~14岁少年儿童的武术训练,应有利于少年儿童生理健康发育,他们与青年、成年竞技武术套路运动员的“三从一大”训练存在天壤之别。对他们的训练应该注重以下四个方面。

(1)夯基础,注重精气神。练好基本功,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少年儿童阶段,应科学运用间歇训练、重复训练等方法,遵循30/48肌肉记忆公式,科学把握密度与强度要求,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重“内外兼修”,强调外练身法步,以求达到外壮;内练精神气力功,以求达到内壮。“精”是指意识、攻防思维活动的自觉心理状态,演练武术时,要求全神贯注,情绪饱满,能表现出勇敢、机敏、无所畏惧的气概。“气”是指丹田之气,气沉丹田,以气催力。“神”是指神韵,内在的修、德行与功力的体现。[2]

(2)求内涵,讲究身心合一。人的形体与精神是一种不同面向的同构型存在;身体与心灵的活动,便是沿着这种根源性的连结,而产生周密而相关的活动。训练中应注重“意”、“神”内在的练习与外形的统一,“内不动,外不发”,注意与呼吸、意念的配合;应注意武术本身的内涵,注重宣扬武术内在精神及民族特色,在注重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同时,应不断强调武术的健身功效和身体价值,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

(3)讲规范,强调动作规格。在传授新的技术动作时,多采用直观教学法,多示范。教师不应求快、花、多,应运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口令或口诀进行讲解,也可以运用现代媒体教学,以帮助理解。产生错误动作时,教师要有耐心,作到预防在先,及时纠正。

4)抓作息,保证体格发育需要。在武术训练结束后要及时放松恢复。放松活动与有效的按摩对少年儿童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重视。另外,还要保证休息和睡眠,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精神和身体状态迎接下一次的训练。

2. 基于肌肉记忆的少年儿童武术训练方法

少年儿童8~14岁虽然处于肌肉快速成长期,但是仍然有记忆功能,当很熟练的时候并不需要经过大脑,就能够持续做下去。协同记忆,是在少年儿童无数训练过程中把视觉、听觉、动作等结合起来,同时用于记忆某些武术招术。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以前所学过的溜冰、舞蹈、画画之类的与动作相联系的内容最不容易忘记;诗词、歌曲等吟唱的内容次之;光用眼睛看过的书籍、画报等披露的内容最易忘记。

(1)实现神经冲动程序化。肌肉接受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各级控制,肌肉膜的动作电位遵循“全”或“无”的规律,神经冲动阈值达到引起动作电位的限度,肌肉纤维就会作出最大的反应,不过其收缩速度、力量要受到注入氧供应、肌纤维类型、温度等因素的制约。在8~14岁少年儿童掌握武术入门动作的初期,基本的动作单位在受到冲动、收缩时应该是通过缓慢、持久、从5~10Hz开始的收缩中募集低阈值单位。当发挥的张力达到一定的数值时,一个特定的运动单位即开始工作,并持续到张力重新下降到阈值水平以下为止。随着收缩力量的增强,这些运动单位将其放电频率提高到相对低的最大值(25Hz),新募集的新运动单位都以较高的频率开始活动,有时能达到较高的最大值(65Hz)。这在8~14岁少年儿童掌握武术招式初期阈肌肉用力不准确有关,但也给肌肉本身留下了深刻的印痕,有助于对动作的掌握。不过到掌握动作后期,由于动作熟练程度提高,速度加快,运动单位的募集顺序与上述形式有所不同,这时高阈值的运动能够单位最先被快速爆发的放电所激活,形成较熟练动作。快速运动时的神经—肌肉的联络形式不同,这种不同也逐渐程序化。

(2)实现肌肉收缩程序化。8~14岁少年儿童掌握武术动作过程中,肌肉不断、反复的收缩、放松,起微细结构的生理过程。在不同的收缩形式中,其横桥的数目、附着粘结力是不一样的。资料表明,横桥的数目增多,肌肉收缩的力量就大;数目少,肌肉收缩的力量就小,二者成正比关系。一个武术动作的掌握是不断反复练习的结果。至于能够记住动作,就是肌肉收缩程序的动力定型,其生理基础就是横桥数目、附着粘结力、同工酶的相对稳定,并形成了一定的模式被固定下来。“拳不离手”是储存在肌肉中的肌收缩过程序化的模式在特定条件下被唤醒之故。

(3)实现本体感觉程序化。由大脑皮层启动开始,已经掌握的武术动作基本上由肌肉本身各种感受器接受诸如关节位置、肌肉长度和张力等活动情况信息,并马上按照已形成的“惯性”程序启动脊髓中间神经元或直接到a或y移动神经元,由它们产生一定的冲动,引起一系列肌肉运动以完成已掌握的动作。在有一定训练基础后,少年儿童运动员某种套路熟悉后,其本体感受器便产生一系列特定冲动,由肌肉神经、肌肉构成一套完整的小系统,代替大脑小脑的部分作用,进行程序化的“惯性”活动。

四、少年儿童武术训练立足长远力争实现“两结合”

少年儿童武术训练要有助于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发展,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少年儿童武术训练的关键所在,因此在8~14岁儿童武术训练中要立足于长远的“两结合”。

1. 群众普及与选拔提高相结合

武术运动中对身体、技术、心理、智能、意志品质要求较高,特别是身体素质,包括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等,是完成正确的技术动作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少年儿童武术训练要围绕身体素质和人格心理健康发展,使先练好身体,再练好武术,充分贯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在训练中确保少年儿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现好苗,促使他们崭露头角,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2. 科学训练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当今独生子女多,多数少年儿童怕吃苦,意志薄弱,他们主动或被动选择武术运动进行锻炼,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对磨练他们自身的意志品质和身体素质都有独到作用。但是武术有它自身的风格和规律,讲究“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对身体柔韧、速度、力量、灵敏、耐力和人体内脏各器官机能的要求较高,在技术上讲究姿势正确,方法清晰,姿态多变,手眼相随,精神贯注,劲力顺达,节奏鲜明,脱离了这些要点,所完成的就可能是舞蹈动作了,达不到武术运动要求。所以武术训练要针对武术运动特点,既要磨练意志品质,解决想学怕苦的矛盾,又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勿拔苗助长。

五、结束语

8~14岁少年儿童武术训练是一项系统的、科学的工作。少年儿童正处于打基础和积极提高的有利时期,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切合少年儿童实际的科学训练方法,加强身体、心理训练,逐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另外,要不断加强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训练动机,培养他们高尚的武德、优良的作风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智慧,等.对少儿武术套路训练理论与实践相关问题的探讨[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6(5):102.

[2]徐欣,等.养生与武术中的精、气、神[J].搏击.武术科学,2009,6(5):31.

[3]夏五四.论我国武术文化发展中的传统身体观[J].中国教育与社会科学,2008(1):105.

工作记忆理论 篇8

1. 工作记忆理论

在学习过程中, 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是一个心理过程, 对于记忆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关注的焦点。按照记忆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感觉记忆 (sensory memory) 、短时记忆 (working memory) 和长时记忆 (long-term memory) , 工作记忆理论就是通过对短时记忆的研究而得出的。1974年, Baddeley和Hitch提出了工作记忆的概念, 它其实是一种假设, 主要用于暂时性的信息的储存和加工。短时记忆只负责信息的短时间的储存, 而工作记忆还包括着对信息的短时间加工和处理。同短时记忆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 工作记忆的构成部分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分别是负责协调各个系统间的关系的中央执行系统 (central executive) 、负责声音信息的储存和加工的语音回路 (phonological loop) 以及负责视觉信息储存和加工的视觉空间模板 (visuo-spatial sketchpad) 。

工作记忆有两个重要特点, 第一个是有限的容量。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在其发表的论文《神奇的数字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中指出, 短时记忆容量为7士2个单位, 人类的许多认知活动在达到数字7的时候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根据他的理论, 工作记忆的最大容量也就是5~9个信息或信息块。同时, 米勒还提出了组块 (chunk) 的概念, 即储存在大脑中的一组有意义联系的信息单位, 也就是说工作记忆包括大概7个组块。虽然7是固定的数字, 但组块的大小并没有具体的限制。它可以是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句话, 甚至一篇文章。实际上, 组块的大小会随着学习者知识和经验的累积而变化, 通过不断的学习, 学习者可以扩大组块从而增大工作记忆容量。工作记忆的第二个特点表现为有限的持续时间, 也就是说, 储存在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很容易就会被遗忘, 而只有通过不断的复述 (Rehearsal) , 才可以克服这一点。学习者可以将短时工作记忆中的信息向长时工作记忆传递, 从而帮助学习。

2. 听力理解的特点

Hartman和Stock (1972) 指出, 在理解句子和会话方面, 听力理解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Brown (1990) 也指出, 听力理解在第二语言获得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为学习者提供获得理解输入的机会。同其他四项基本技能———说、读、写、译相比, 听力理解有着自己的特点。第一, 听力理解是一个实时的过程, 它是以时间的形式而存在的, 阅读理解则是以空间形式存在的。在阅读理解过程中, 读者如果忘记了前面的内容或是遇到不懂的地方, 可以随时再回去阅读之前的材料。而对于听力理解来说, 特别是考试中的听力理解来说, 听者只有一次或两次机会去理解所听到的内容。第二, 文字材料中会以标点提示句子的停顿, 段落划分也是清晰可见。可是在听力过程中, 听者只能根据说话者的语气、停顿来判断句子的开始、结束和意群的划分, 从这一点上来说, 自然是要比文字材料难很多。但是同文字材料相比, 听力理解中的长难句相对比较少, 句式简单, 在理解上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3. 工作记忆与听力理解之间的关系

Anderson认为, 听力理解是由三个相互联系循环往复的阶段组成的, 即信息感知处理﹑切分和运用。这三个过程的界限并不是严格区分的, 而是反复出现, 彼此交替重叠的。它们同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这三个阶段是对应的, 而在这其中, 工作记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对外界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中, 感知阶段是听力理解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 信息只会短暂地停留不超过4秒钟的时间, 听者会将听到的声音符号储存在感觉记忆中, 并且原有的信息会很快被新信息所取代。由于感觉记忆储存的信息数量多, 种类杂, 这些信息同我们关注的目标不一定有联系, 所以在这一阶段, 大脑会有选择性地关注同当前任务相关的信息, 并对听到的语言符号做出检索和分析, 将它们切分为有意义的语言单位, 最后通过辨识语音规律而将这些单位储存在工作记忆中。

在听力理解过程中, 关键因素是工作记忆的容量问题。听者会将感觉记忆提取的这些信息暂时储存在工作记忆中, 也就是说, 常常会将先听到的单词存放起来, 待听完完整的一句话后再对意义进行处理。比如在听到这样的一个句子:Three years ago, Mary and I went to a beautiful country in which we stayed for about 5 days.作为参加英语考试的听者来讲, 由于不知道题目最后会问到哪个信息点, 特别是句子中出现了两个时间段, “three years ago”和“five days”, 所以在处理信息时, 不但要关注这两个表示时间长短的信息块, 同时还要记住“谁———Mary and I”以及“地点———a beautiful country”。此外, 听者还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已知的信息来帮助自己理解句子的含义, 这一过程正是工作记忆在发挥其对信息的储存和加工的两个功能。如前文所讲, 由于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 如果用来储存信息的空间增加了, 那么可用于加工的空间就小了, 反之也是如此。有的学生会反应在听力过程中常常记不住听到的东西, 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记忆容量小, 只能一个词一个词地来听, 没办法将所有听到的东西进行加工, 组合成有意义的单位。而听力好的同学, 由于他们工作记忆容量大, 所以在储存信息块的同时, 还可以联系整个句子或是篇章对信息进行处理。

二、从工作记忆角度提高听力理解水平的可行性办法

既然在听力理解中工作记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果可以通过一些办法提高工作记忆的容量, 势必会对听力理解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帮助。笔者认为可以主要考虑以下几种办法:

1. 通过提高组块的记忆容量来提高工作记忆容量

组块指的是将一些较小的有意义的单位组合成熟悉度较大的语言单位, 如果学生通过在长时记忆中储存的知识对组块进行重组, 那么就能缩小工作记忆的储存空间, 从而增大信息加工、处理的空间。比如这样的句子:Susan was standing almost directly behind the girl (苏珊就站在那个女孩的身后) 。这个句子对于初学者来讲, 包含8个组块, 当在听力理解中听到这个句子时, 他的工作记忆需要储存和处理这么多的组块, 可能就会错过接下来内容。但是这句话对于中等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来说, 只包括1个组块, 他可以轻松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那么在理解这句话时他只需使用工作记忆的一个认知单位就可以, 这样可以更好地接收其他的信息。

针对组块的特点, 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办法来扩大其容量:第一, 在平时的知识积累中, 要打下扎实的基本功, 包括语音、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等。在听力训练中要培养通过重音、语调辨识说话人的语气的能力, 要能够听懂英音、美音或是其他英语方言;要能够熟练地将听到的词汇组合成有意义的完整句子。第二, 在听力过程中, 要有选择性地对信息加以储存, 关注重点词或句子, 以意群为单位去理解, 这样才能节约有限的工作记忆储存空间。第三, 要扩充图式知识。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 要注意积累同英语国家文化、地理、人文相关的知识, 从而帮助理解听到的材料

2. 通过对信息的提前预测来提高工作记忆的效率

在听力训练中, 要培养学生在听之前就做好充分准备。要让学生养成拿到题目之后, 听力开始之前迅速浏览题目的习惯, 划出同听力材料相关的重点, 从而在听力开始之后可以将精力放在敏感词汇和目标词汇上, 这样可以减轻工作记忆的负担。同时可以根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对于在听力过程中漏掉的内容加以猜测, 提高对材料理解的正确性。

3. 避免母语“负迁移”

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 常常会将母语的习惯代入, 这一做法往往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理解中表现为, 学生在听到一句话后, 习惯将它翻译成汉语, 然后再去理解。这样做肯定会拖慢听的速度, 占用更多的工作记忆容量, 还会导致漏听掉接下来的内容, 从而影响对题目的判断。因此, 学生可以大量进行听力训练, 熟悉英语表达方式, 最大限度地避免母语的负迁移。

摘要:在英语的五项基本能力——听说读写译中, 听力被列在首位,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听力理解是各种英语类考试的必考题型, 同时也是中国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一个难点。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 探讨在英语听力理解中工作记忆理论发挥的作用, 旨在通过工作记忆容量来为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提高找到一些可行性方法。

关键词:听力理解,工作记忆,工作记忆容量

参考文献

[1]BADDELEY A R, HITCH G T.Working Memory[A]In G.A.Bower (Ed)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New York Academic Press, 1974 (8) :47-89.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3]陈吉棠.三论记忆与听力理解[J].外语界, 2005 (2) .

工作记忆理论 篇9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对短时记忆研究的兴旺时期, 很多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已经就短时记忆的广度、编码方式、加工策略、提取方式和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为进一步进行短时记忆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 理论构建

短时记忆是指将所接受的信息暂时储存的那部分记忆, 在这同时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等到语句中的信息或内容被理解了, 这些资料就成为永久性记忆 (长时记忆) , 而语句本身则再无用处, 可能会逐渐从短时记忆中消失。

短时记忆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记忆容量有限。美国心理学家Miller发表的论文《神奇数7加减2: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明确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单位。这个单位被称为“块”, 一个“块”是一条有联系的编码单位, 其中一部分可帮助记忆另一部分。将小单位组成大单位就称为“组块”, 如果组块为句, 那就可以一次记忆几个句子。

二是短时记忆的信息通过复述可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有人认为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缓冲器。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未进入之前, 被感觉登记下来的部分信息先在短时记忆中储存, 然后通过复述再转入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在现代化工业和军事通讯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 人们需要按仪表显示的数据进行操作和控制, 因此, 必须暂时记住仪表显示的数据 (短时记忆) 。操作之后, 数据没有保持的必要, 则被迅速忘记, 这是短时记忆在人机系统中的运用。日常生活中, 人们也离不开短时记忆, 打字员从看稿到打字, 翻译人员从听到译, 学生上课从听到记笔记, 都是靠短时记忆的功能进行操作的。

3. 短时记忆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3.1 积极利用语音意识

语音意识, 或者有些研究者称之为语音能力, 指的是一种特定的心理语言技能, 通过这种技能, 一个人表现出对词的语音结构的敏感性以及其运用该语言口头语的基本语音因素的能力。在单词记忆过程中, 把单词的音和形结合起来, 可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的编码功能, 有利于对单词的记忆。所以, 我们在进行单词教学的时候, 一定要帮助学生掌握好语音知识, 了解单词的拼读规则, 借助语音可以顺利地写出单词。此外, 正确的读音还能够提高听力理解时对单词或语句的识别速度。

3.2 培养学生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能力

短时记忆的容量十分有限, 因此为了在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的同时能够提高记忆效率,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筛选和加工的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注意两点:第一, 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强调主动记忆组块知识, 要指导学生精选有用的“语言材料”加以记忆和积累。第二, 组块知识必须达到熟练的自动化程度, 变成了一个知识“点”, 在短时记忆中才会只占一个容量。因此, 精选的组块知识必须不断“复习”, 反复使用。

3.3 重视组块知识的积累, 增加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

短时记忆理论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我们要发展学生的记忆力, 最好的办法是增加他们的有关知识组块的积累, 而不是进行“纯”记忆力锻炼。组块是克服短时记忆局限的一个过程。运用组块化策略可以通过减少信息单位的数量, 丰富每个信息单位的内容而减轻短时记忆的负荷。

3.4 掌握句法规则, 加快信息转换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看, 培养学生的短时记忆能力不能脱离句法结构的学习。不熟悉句法规则而试图听懂外语材料无异于试图回忆那些随机安排的外语单词。对于结构复杂的长句理解, 如果句法知识基础不扎实, 仅有注意力是不够的。短时记忆主要是对句子表层形式的储存, 因而保存的时间很短, 一旦由表层结构建立起意义后, 它就让位给长时记忆。因此, 语言技能训练过程的关键在于能把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成功地转移到长时记忆中去。

4. 结语

以上笔者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外语教学与学习过程所涉及的短时记忆问题。首先从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记忆特别是短时记忆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简要的理论分析, 然后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学生语言学习记忆的效率和效果为实际教学提出了一些原则性的建议。希望本文能对提高我们的外语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摘要:对于外语学习者以及外语教学、研究人员来说, 记忆是非常重要的。而短时记忆是记忆存储形式中虽然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又是具有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的一部分。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短时记忆的有关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理论分析, 并且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和效果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短时记忆,外语教学,启示

参考文献

[1]、Harley, Trevor A.The Psychology of Language:From Data toTheory.[M].Psychology Press.1995.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黄娟娟.英语语音意识与词汇短时记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5) .

[4]、贾新艳, 杨亚丽.短时记忆与听力理解.[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 (32) .

上一篇:输送装置下一篇:电子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