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记忆

2024-09-30

促进记忆(共7篇)

促进记忆 篇1

当代认知心理学提出,人的记忆分成三类,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并且人的记忆顺序一般也是先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人只有对信息不断加工才会让记忆慢慢变成长时记忆。但有一种情况,即当某事物与人的需要、兴趣、情绪等有紧密联系时,产生共振的能量最大,尽管只有一次经历,人们也能牢固地存储这些信息,也就成为了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似乎没有限度,它可以储存一个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为他的所有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长时记忆的优点是将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供将来使用,或将过去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现在。它把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长时记忆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的存储,也有一些是在感知印象深刻的内容时一次性印入的,特别是那些激动人心的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可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被储存起来。因此,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长时记忆,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串联、提取、使用。

在物理教学中,实验往往是最直观,也是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记忆的教学手段之一,教师演示实验以及学生操作实验在提高学生长时记忆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从三方面着手,以物理实验为例,描述其在心理认知方面对学生记忆所起的作用。

一、有助于建立情节记忆

物理教学除了基础的理论教育之外,演示实验也是物理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将抽象的物理概念转化成自己丰富的想象,进入学生自设的情境中,将对实验过程的记忆在脑海中具象化。

例如,在“声音的传播”一节,通常的理论教学只是客观地讲述声音的基本性质,不易被学生记忆。如在学习“固体可以传声”这一知识点时,由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他们很难想到固体可以传声的实例,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土电话”,即用一条长棉线贯穿两个一次性水杯来模拟打电话。我先请两名学生分别站在教室前后两处,再请学生甲在前门位置对着A水杯轻轻说一句悄悄话,学生乙则在后门位置用耳朵贴住B水杯听,当学生乙成功听到学生甲的悄悄话时,两个学生的惊奇之情溢于言表,学生在感受到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神奇作用时,纷纷记下了这次实验的奇妙场景,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的理解,从而建立了长久的情节记忆。又如,“电路故障”是初中物理电学的难点之一,学生在做电学实验时往往按照正确的连接方式连接电路,错误的连接方式不被允许尝试,因此对于电路故障的学习是纸上谈兵,光有理论没有实践,理解起来就非常困难。于是,我让学生按照要求连接(如图1)电路,观察两个灯泡的发光情况,接着再请学生用一根导线并联于灯泡A的两端,闭合开关,观察两个灯泡的发光变化,发现灯泡A不亮了,从而得出结论,此电路发生故障。由此,学生体验到这个实验过程前后的不同现象,对“电路故障”这个概念得到了充分的认知,有了深刻的情节体会,从而产生了情节记忆。

物理实验是一个能让学生亲眼看到、亲手触碰到的过程,它所创设的情境更加贴合当代学生的认知记忆模式。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是促使学生形成长时记忆的有效方法,这属于情节记忆法。如今世界大部分地方的警察系统也使用情节记忆这种方法来刺激记忆,可见情节记忆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二、有助于修改已有的记忆体系

认知心理学研究指出,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里的信息并不像物品放在仓库中一样不会发生变化,而是一个不断变化,甚至可能产生错误或变形的动态过程。例如,一些先入为主的知识长期存储在学生的记忆系统中,如果遇到一个现象打破了这些先入为主的信息,那么长时记忆所存储的信息原形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旧的信息将会逐渐趋于消失,新的信息将会储存到记忆系统中,变得更加完整、合理,更具有意义。

初中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观点,有些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长久地储存在了大脑中。但是,学生有时会把正确和错误的认知混淆在一起,而当他们接受到新的知识或者是解决新的问题时,他们也许还会用错误的认知或者方法去解决问题,由此形成了思维定式,而当情境发生变化时,这种定式会妨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演示实验来颠覆学生已有的记忆信息体系,从而更新这些错误的认知,最终对正确的知识进行储存,重新形成长时记忆。

例如,浮力这部分知识由于其抽象性,需要用到间接测量的方法,尤其对于浮力产生的原理(即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教材中虽然给出了详细的推导过程,但学生仍很难理解,只能凭借经验认为凡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影响,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我准备了一个空的塑料瓶,两端都开口,把一个乒乓球放入塑料瓶的瓶口处并倒过来,如图2所示。在塑料瓶中加水之前,我提问:“乒乓球会不会浮起来?”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会”。可是在我把水倒入塑料瓶中后,学生发现乒乓球并未漂浮,由此引出浮力产生的原因。该实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对该实验的记忆很牢固。

原来,存储在学生记忆中的旧认知是乒乓球总会漂浮在水面上,而实验所产生的结果与旧认知发生了认知冲突。虽然,存储在学生长时记忆中的旧认知很牢固,但这些信息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经历了一次认知冲突之后,学生所存储的信息内容就会发生变化,并且学生会对新知识进行再一次的加工和调整。更重要的是,通过反复的认知冲突,学生建立起信息刷新机制,时刻准备接受新的知识,为今后的创新播下了思维的种子。

三、有助于再认科学规律

认知心理学提出“再认”是指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出来的过程。再认不是修改人的记忆体系,而是对某一已经存储在记忆系统中的内容通过启发再次获得,或者加以巩固。再认不是机械重复的练习,而是更注重启发。教师在实验中注重启发,让学生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或方法去探寻新的规律,从而建立起新的学习方法和知识体系,实验为再认方法的实施搭建了桥梁。

例如,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在学习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控制变量法,逐一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接触面积的关系。我原以为本节课的重点都已讲完,但是有部分学生还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有可能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我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接下来若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的关系,该如何设计实验呢?”学生很快就能够根据之前掌握的控制变量法创设条件:控制压力大小,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改变接触面的面积。“那么,如何利用现有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将长方体木块水平放置匀速拉动,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该木块竖直放置匀速拉动,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对比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佐证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认知心理学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要研究人的认知过程,记忆的加工、存储、提取和记忆力的改变。它将人看做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以不同的加工方式将信息储存在大脑中形成长时记忆。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将新的知识通过教师不同的加工方式,有效储存在学生的信息系统中。可见,教师的教学过程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例如,语文必须经过反复朗诵、背诵和写作,外语的特点是注重听、讲、书、写的训练,数学除了学会计算方法以外,更重要的是寻找自然科学中的逻辑关系,因此需要反复练习。而理化教学,通过演示实验,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以及容易理解错的物理规律分别通过实验经历建立情节记忆,启发再认,颠覆旧知修改记忆,从而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最终不断提高认知度,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形成存储在大脑中的记忆。这样由不懂到懵懂到懂,从没有概念到把一个个概念连接起来,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实现了认知过程的飞跃,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改造世界的必经之路。

促进记忆 篇2

有意识记的发生和发展,是幼儿记忆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质变。为了培养幼儿有意识记的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各种有组织的活动中,成人要经常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具体、明确的识记任务,促进幼儿有意识记的发展。

如在听故事、外出参观、饭后散步时都应该给幼儿提出识记任务,如果没有具体要求,幼儿是不会主动进行识记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幼儿提出明确、恰当的记忆要求时,对幼儿完成记忆任务的情况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提高幼儿记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促进记忆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记忆

每个人的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理解性的记忆来获取的。在数学教学及学习过程中,对相关知识的必要记忆可使这些数学知识在人的大脑中形成表象认识,然后在做题训练过程中逐渐使之内化。因此,加强对学生记忆力的培养,是积累知识的需要。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首先给学生明确记忆的任务,弄清楚知识记忆的重要性,重点培养学生记忆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一、明确记忆任务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记忆的任务,包括记忆的内容及目的。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选择的,只有那些对人有明确目的的事物,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才能调动起人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记忆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于抽象理论的讲解,尽可能多地强化学习内容的实际用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目的性。

二、加深内容理解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性记忆。理解性记忆是指对事物的本质、特点、作用等都进行全面理解后的记忆。理解是记忆的基础和根本。只要对知识事物有了基本的理解,那么相关内容的记忆才会深、才持久。

三、培养记忆兴趣

记忆兴趣的培养,应从学生心理上诱发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两个方面入手。由于数学逻辑性强,难度和灵活性大,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用积极乐观、和蔼的态度感染学生,讲练结合。

四、不断复习巩固记忆

知识记住之后,一段时间不去理会它,这段记忆就会被遗忘。为了避免遗忘,教师应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正确即时地组织学生对记忆过的知识进行复习。结合记忆曲线或遗忘规律有计划、有系统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以加深记忆痕迹。同时,要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到复习活动中来。

总之,数学记忆的方法灵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习过程做到因人而异。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提高了,相对而言学生学起来就比较轻松且快乐,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魏国华.提高小学生数学知识的记忆能力初探[J].未来教育家,2012(1).

促进记忆 篇4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W.James) 在1890年与几个学生通过记忆实验探讨记忆训练的迁移问题时发现记忆能力不受训练的影响, 记忆的改善不在于记忆能力的改善, 而在于记忆方法的改善。继詹姆士之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泊尔 (D·P·Au Subel) 发现学生在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 知识能否发生迁移要看学生头脑中的原有认知结构里是否有与新学习的知识相关的概念和原理。若有, 则新知识容易被同化, 若没有, 学习后的新知识就会游离于认知结构之外, 并在一定时间后自动遗忘, 不易于记忆。同时, 他还认为原有相关的概念与原理的概括程度越高, 包括范围越大, 迁移的能力就越强。[1]詹姆士和奥苏泊尔的知识迁移理论都可被认为:具有记忆中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是迁移的必要条件, 而知识的迁移又为记忆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高中地理知识的教授者和研究者, 应准确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来促进地理学习的记忆。

1 人体的记忆系统和知识迁移的过程

Bjork和Bjork (1992) 的记忆失用理论 (new theory of disuse) , 从理论认为, 与人造记忆系统 (例如录音带或者计算机) 不同, 人类记忆系统里面的信息并不是简单对信息进行复制, 而是会根据长时记忆中的已有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解释、建构;提取信息也不仅仅是读取的过程, 信息被成功提取后它的存储状况会发生变化, 变得更容易提取、记忆, 提取是“记忆的修改器” (memory modifier) 。人体记忆知识系统的迁移既可以同化新的知识, 也可以促进原有知识被更深入的记忆。Pyc和Rawson (2010) 提出了中介效应理论, 中介是指把线索和记忆目标联结在一起的词、短语或者概念等。从线索经过中介提取记忆目标包括两个加工过程:中介提取 (Mediator retrieval) 和中介解码 (Mediator decoding) 。中介提取是指当呈现线索时, 将中介物回忆出来;而中介解码则是指成功提取出中介后, 把与中介物联系起来的记忆目标提取出来。[2]知识迁移的过程则是利用中介进行中介提取, 进而实现中介解码, 完成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地理知识迁移对地理知识记忆的重要性

这是由地理学自身研究内容决定的。地理学并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 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 综合地研究它组成要素及空间组合。它重点在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同时进行更高层次的综合研究——人地相关性研究。高中地理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区域地理, 这三个部分的安排不仅紧扣地理学研究内容来编写, 同时遵循迁移规律。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各个知识点, 各个章节的信息都有很可能具有某些联结, 通过这些联结而形成知识的迁移。例如高中地理教科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必修一第一章中地球自转与计算地方时、区时及判定晨昏线之间的联结;地球公转与季节、昼夜长短及太阳高度角之间的联结;第一章中地球偏转力与第二章大气循环以及第三章中水循环之间的联结;必修一和必修二中人地关系的联结;必修三和必修一、二中区域人地关系的联结等等。近些年, 山东省高考中的地理题没有一题是让学生背诵书上的知识和概念, 而是通过一道小题, 老考查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山东文综卷) 第Ⅰ卷第五题图2为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在一艘驶往大西洋的轮船上, 船员在图 (1) 处看到了海上日出景观, 此时为世界时 (中时区区时) 4时。

下列四幅图中, 与 (1) 处当日日出时刻相符的是

(注: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 ●表示 (1) 处位置)

本题就是考察了地球自转与晨昏线以及区时之间的联结。如果看不到这其中的知识联结, 运用不到知识迁移, 在薄弱的记忆系统里根本找不出此题的答案。

3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来提高记忆

现代地理教学方法要求由传统的“师传生受”向“师导生学”转变[3],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提高知识理解力和学习技能成为现代教师的重要任务。知识的迁移在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过程中贯通始终的, 如何使地理知识的迁移发生且运用好迁移来加强记忆和提高学习能力, 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其创造条件。

1) 掌握地理教材所要求的知识系统, 找出各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结。按课程标准、教材的体系进行教学时既保证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教学的循序渐进同时有助于找出知识的联结。

2) 有重点、有层次、有顺序地讲解、授课。知识之间的联结在高中地理教材中完全得以体现, 特别是在必修一中。跳过任何一节、任何一章来授课, 都会无法进行下去。最基础的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渗透各章、各节。如果不能让学生全面掌握, 那么学生在继续的学习中必定无法适从。例如在学习季风环流时, 如果先前对地转偏向力这一知识点, 老师深入、全面的讲授, 使学生完全掌握, 那么在讲解季风环流时, 则完全可以蜻蜓点水, 让学生运用地转偏向力, 来自己学习这一知识点。

3) 教授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学习、记忆地理知识。授之以鱼, 不如授之以渔, 教授及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 使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从而加强了地理知识的记忆。

4) 培养地理思维的灵活性。高考地理题并不会照搬课本, 它更多地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学生有灵活的思维, 能将所学到的地理知识通过迁移来解决卷面上的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是三维目标中的关键目标, 知识的迁移既是记忆地理知识的过程, 又是方法, 是促进记忆的必经过程和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焦秋生.实用中学地理教学设计[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9.

[2]罗良, 张伟.记忆心理学的研究进展和教育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2012, 1.

两遍阅读法也促进单词的记忆 篇5

学好英语,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由于个人实际情况不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但你只要相信:只要仔细体会,逐渐摸索,人人都可以创造出一套有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这里,同大家谈谈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一些技巧,以供参考。

尽管有些人的英语基础不错,但要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首先要掌握五千到八千词汇。所以,大家可以把迅速扩大词汇量作为主要突破口。对于词汇的学习,有的同学喜欢背大部头的词汇手册,而大部分同学认为这样做既枯燥,又不利于灵活运用。建议大家把着眼点放到阅读上,词汇与阅读齐头并进,其实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迅速扩大词汇量,大家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些难度偏大的阅读材料。上千字的文章,通常会有二、三十个生词。这些文章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了多个领域的词汇。

大家可以采取“两遍阅读法”,即第一遍着重训练阅读能力,第二遍着重扩大词汇量并培养语感。起初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从提高阅读速度入手。集中精力阅读一篇长度适中的文章,记下起止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的阅读量。迫使自己进行快速阅读,便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在第一遍阅读过程中,可将重点放在训练速度,掌握文章大意及基本结构上,并找出问题,以便进一步阅读时着重解决。第二遍阅读的重点有两个:一是扩大词汇量。具体做法是:把文章再过一遍,查出生单词,记到小笔记本上,有时间就拿出来背。背单词,可从不利用整时间。当学习别的内容效率较低的时候,背单词最合适。每次背的时间不一定很长,贵在多次反复。

就这样,随着阅读量的增加,面的扩宽,大家的词汇量也会哟有突飞猛进的效果。

第二遍阅读的第二个重点在于培养语感。仔细地体会精彩的语言,留意词的使用以及搭配,对某些段落可以出声朗读,甚至背诵下来。这样做,有利于加强语感;为写作打基础。

通过这种两遍阅读法,所读内容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一般都很深刻,而且也会提高阅读材料的利用率。

促进记忆 篇6

陈述性知识也叫 “ 描述性知识”。它是指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而能直接加以回忆和陈述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性质、特征和状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这种知识具有静态的性质,其心理过程主要是通过记忆来促进知识的巩固。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看做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短时记忆的信息在经过加工或复习转为长时记忆后,将得到永久储存。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信息会很快被遗忘。因而在日常教学中,遵循科学原理,运用记忆规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单词等语言知识的效果可谓事半功倍。

一、提高加工水平,深度加工材料

深度加工通过对记忆材料的细节增加相关信息和认知,提高信息的保持效果,有利于信息的提取和回忆。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偶尔会出现拼写较为复杂的单词。学生往往望而生畏,甚至索性放弃。对此,笔者尝试通过解构单词的词根、前后缀,帮助学生理解该词的构成和每个组成部分的意义,加深对该词的信息掌握,从而提高记忆保持效果。如译林六上新教材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里的生词foolish对学生掌握造成了一定障碍。笔者将foolish分解为fool和-ish两部分,fool表示“傻瓜”这类人,-ish是常见形容词后缀,表示带有某种特质的。因此,两部分相加即表示“像傻瓜那样的”,也就是“愚蠢的”。 经过分析讲解,学生恍然大悟,对该词的认识也更深了一步。

二、进行组块优化,扩大组块信息

所谓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为了方便记忆人脑把需要记忆的内容加以分类或加工使之成为一个信息单元。短时记忆受记忆广度的限制,一般人一分钟之内,经过一次视听经验,大约只能记下7±2个组块, 也就是5-9个信息单元。由于组块数量是相对固定受限制的,受教育者可以通过重新编组,增加单位组块的信息量从而扩大组块信息。译林新教材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因为“不仅可以提高我们说英语的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记住词语,增强语感”。但在背诵的过程中,一些长句往往给学生带来困扰。

三、根据认知风格,进行多重编码

心理学认为,人脑的学习以语义编码为主。但“从信息加工角度界定,认知风格是认知风格由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构成,它的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映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Keefe)。认知风格可大致分为三类:视觉型、听觉型和触觉型。在教学时,应大力实施因材施教,尽可能的灵活运用各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施展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类学习者的需要,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相应地,除语义编码外,在教学时应按材料的性质予以多重编码,包括形象编码、声音编码、动作编码等,综合运用不同编码系统,为以后提取信息时提供更多线索,以便增加记忆。

四、适当过度学习,加强保持效果

过度学习也称超额学习,是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后的附加学习。学习者在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后,继续进行额外的或附加学习,那么他对所学内容的保持量便会显著增加。过度学习量一般在50%左右效果最佳, 可以按时间来计算,也可以按学习遍数计算。如用半小时(或读了10遍)会背诵某篇课文,建议接着增加15分钟(或再读5遍)。在教学中,当学生刚能够基本独立背诵出课文时,可能会出现不流利、需要停顿思考的现象。如果此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再认真读一遍,把刚刚停顿处思考的内容在头脑中再次复现巩固,将有利于学生的课文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合理安排复习,降低遗忘几率

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是普遍的心理现象,并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规律。根据记忆规律遗忘曲线,及时复习能使使需要的信息随时提用。研究表明,在学习结束20分钟后,知识的遗忘就已达到42%,一天过后遗忘率甚至高达66%。 因此,在遗忘的初期及时进行复习巩固无疑将有效降低知识的遗忘率,从而保持较好的识记效果。由此可见, 在实际教学中,指导学生坚持当天复习所学知识可以减缓记忆衰退的过程,提高学习的实效。

记忆规律虽然涉及到心理学原理,看似和日常生活遥不可及,但如果从教者能够将这些科学规律融会贯通,将其运用到常规课堂教学和实践中,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提到学习效率,那我们的教学工作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摘要:小学英语语言知识所包含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板块以陈述性知识居多,对学生记忆有较高的要求。科学地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陈述性知识的保持,对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学记提供了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信息材料的优化加工和一些记忆技巧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保持效果。

促进记忆 篇7

关键词:抗阻力,SIRT1,学习记忆

1. 引言

SIRT1属于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 (silenc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Sir2) 家族成员, 该蛋白家族的基本活性是依赖NAD+的去乙酰化酶, 在调节基因表达、细胞凋亡、代谢和老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的保守性, 广泛存在与不同生物。SIRT1在一定程度上升高或者降低转录相关基因的活性可以延长寿命, 是一种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蛋白[1]。它可以延长寿命、防止衰老, 也可以在SIRT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有神经保护活性, 可以有效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已经在动物模型中证实[2]。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两个重要的表型就是:运动和学习记忆能力的障碍。由此可以推断, SIRT1在改善运动能力及增强学习记忆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及Y迷宫筛选

健康雄性纯系Sprague-Dawley (SD) 大鼠48只, 体重在250g左右, 购买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 (动物质量合格证号:陕医动证字08-004号) 。SD大鼠在无菌环境下分笼饲养, 每笼6只, 均以标准啮齿类动物饲料喂养, 自由饮水, 饲养温度为20~25℃, 相对湿度55%~65%。用Y迷宫筛选, 筛选方案参照王跃春报道的方法, 筛选出40只大鼠, 随机分为四组:安静对照组 (Control group, C, n=10) , SIRT1抑制剂-nicotinamide组 (SIRT1blocking agent-nicotinamide group, SBN, n=10) , 抗阻力跑台训练组 (Resistance training group, RT, n=10) 和SIRT1激动剂-resveratrol组 (SIRT1 agonist-resveratrol group, SAR, n=10) 。

2.2 Y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第7周对四组大鼠分别进行学习及记忆能力测试, 实验时, 随即变换安全区, 电击小鼠, 以小鼠立即逃往安全区为一次正确反应。具体方法:每只小鼠先在迷宫中适应3 min, 每次电击延迟为5 s, 直到小鼠的训练过程中连续9次正确反应即为学会。记录小鼠学会所需的训练次数, 训练次数越少, 说明学习能力越强。第八周进行记忆保持能力的检测, 以正确反应次数占总检测次数的百分比表示记忆保持能力 (正确反应的次数/总检测次数×100%) , 此值越高说明记忆力越好。

2.3 实验动物取材

将实验大鼠断髓处死后, 取头, 打开颅腔, 取双侧海马组织, 置液氮速冻后, -80℃保存, 待测。

2.4 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区SIRT1, Ca MKⅣ, CREB及Trk B蛋白的表达

将冻存的海马从-80℃冰箱里拿出, 在冰上剪下约50mg放入高压灭菌的EP管中;将蛋白抽提剂 (500μl RIPA+5μl PSMF+1μl RNA酶抑制剂) 与组织为9:1的关系加入到EP管中, 在冰上剪碎, 用匀浆机匀浆8~9s*3次, 冰浴20min, 使抽提试剂与组织充分反应;结束后4℃离心, 12000rmp*15min;取上清液按照BCA蛋白定量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蛋白定量, 最后根据蛋白定量所测浓度, 配平蛋白浓度到4μg/μl, 变性, 再分装冻存于-80℃冰箱。

3. 实验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在探讨学习和记忆能力方面, 多以大鼠为实验对象, 对其进行Y——型电迷宫检测, 来判断建模是否成功或药物有无疗效。Y迷宫能客观地检测大鼠补动逃避及空间辨别类型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本实验结果表明, 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和药物补给后, SIRT1抑制剂可以降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抗阻力训练和SIRT1激动剂能有效的提高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8周的运动训练和药物补给后, 抗阻力训练和SIRT1激动剂可以提高大鼠海马区Ca MKⅣ, CREB及Trk B蛋白的表达, SIRT1抑制剂可以抑制他们的表达。抗阻力训练组, SIRT1的表达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与SIRT1激动剂组的差异不明显。

由以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 SIRT1可以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外源性导入SIRT1的抑制剂对学习记忆有明显降低作用, 长期均匀的引入SIRT1激动剂可以促进学习记忆能力的提高。长期适宜的抗阻力训练可以通过促进SIRT1表达增加来增强学习记忆能力, 与SIRT1激动剂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比较, 其作用效果没有明显差异。所以, 长期适宜运动作为一种健康的增强体质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不仅可以改善生理和心理素质, 还可以预防及治疗多种退行性疾病, 如衰老, 神经性疾病等, 延迟寿命, 使机体更持久的保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对于SIRT1提高学习记忆能力和抗阻力运动提高SIRT1的表达量的信号途径还不清楚, 有待下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梦然, 张红胜, 周洪森.SIRT1和衰老的关系[J].生命的化学, 2009, 29 (2) :197-200.

上一篇:藏族医学生下一篇:话轮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