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企业

2024-09-20

中韩企业(精选12篇)

中韩企业 篇1

一、企业文化、文化冲突与融合概述

企业文化, 或称组织文化 (corporate culture, organizational culture) 是指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内涵丰富, 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这里的价值观是企业或企业中的员工在从事商品生产与经营中所持有的价值观念, 目前, 企业文化被称为世界上最先进、最科学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

二、中韩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及特点

了解中韩文化, 找出不同的文化特点。这一点在跨文化管理中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社会,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融化在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而韩国对中国的儒学最为尊崇, 儒家思想给韩国以深刻的影响。所以, 两国都具有忠孝、仁爱、礼仪、勤俭、吃苦耐劳、拼搏、服从家长专制的特点。但是, 两国的企业文化是有各自的特点, 存在差别的。

1、中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中国企业文化是在传统的儒家文化框架内, 以富有特色的人文精神、以整合的整体思维方式、强调天人协调以及追求“人伦”、“执中”以及“执和”的四大基本精神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中国企业文化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 注重伦理道德, 表现出弄好的伦理色彩。

虽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但中国企业的文化始终以伦理道德为中心。企业对员工德行的评价、企业的决策与行为合理性的判断, 往往以道德是非和伦理标准来衡量而不是以客观经济效果来评判。

(2) 非制度型的企业文化

从总体上说, 目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处于初步建设阶段, “人治”、“情治”和“法制”的企业文化现象同时并存;“以人治企”的成份还相对严重, 制约着企业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的发展。

(3) 政治色彩浓厚

我国企业过去在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企业附属于各级行政管理部门, 其行为带有强烈的行政性, 这种行政性不恰当地强化了企业文化的政治色彩。我国大多数企业虽已经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但一些企业的企业文化仍旧或多或少地带有政治色彩。

2、韩国企业文化的特点

(1) “能做”文化。韩国企业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便是“能做”文化, 它强调了代表很多企业成员的富有积极性和挑战性的共有价值。韩国企业之所以能在短短的30年里取得高速的发展, 是因为很多产业部门具有大胆投资、冒险向海外进军和在短期内取得成绩的强烈愿望。特别是在目标的确定方面没有哪个国家的企业能和韩国企业的高标准相比, 而且没有一个国家的企业能像韩国企业一样为了达到目标而不惜一切代价。

(2) 勤勉的劳动意识。企业成员认真、勤勉的劳动意识是韩国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劳动者长时间劳动不仅适用于劳动者阶层, 而且在高层经营者和一般管理者阶层中也一样适用。韩国企业的劳动时间最长, 已广为世人所知。

(3) 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和权威性管理行动高度集权的组织结构和高层领导的权力体制以及权威性管理行为是韩国企业文化的又一个特征。韩国企业里的年功序列 (论资排辈) 和仁和主义年功序列和仁和主义是另一个特性。强调在激励和提升方面存在着论资排辈的现象, 在上下级和同事之间, 要尽量做到圆满和谐。

三、塑造和谐的中韩跨文化企业文化

1、跨文化企业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辩证性

企业在跨国经营过程中, 跨文化的冲突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在跨国文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中, 不同文化既表现为冲突或“离散”过程又表现为不同文化间的交汇或“融合”过程。在跨文化企业的现实运行中, 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是对立而统一的, 表现为同一过程。

2、中韩两国企业跨文化冲突处理方式

韩国是我国近邻的重要经贸伙伴, 近年来两国不仅贸易发展迅速, 而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在我国, 不少韩国企业不了解我国的企业文化, 单方面应用韩国本国为主的经营管理方式, 因两国文化存在冲突, 致使韩资在华企业在管理方面面临许多问题。

根据加拿大著名跨文化组织管理学者南希.爱得勒的观点, 解决文化冲突有3种方案:

一是妥协 (compromise) 。所谓妥协指两种文化的妥协与折中。折中情况多半发生在两种相似的文化间, 通过退让的方式达到和谐与稳定。采用这种方案而达成的和谐效果背后潜伏着危机, 当然如果两种文化间的差异很小时, 是可以采用这用方案化解冲突以收到临时的效果。

二是凌驾 (dominance) 。这种方案指的是组织内一种文化凌驾于其他文化之上而扮演这统治者的角色, 组织内的决策及行为均受这种文化支配, 而持另一种文化的雇员或外部成员的影响力则在企业内微乎其微。采用这种方案的弊端是不利于博采众长, 而且其他文化因受到压抑而产生反感情绪, 最终会加剧企业文化内部的冲突。

三融合 (synergy) 。通过相互妥协而达成的融合是不同文化间在承认、重视彼此间的差异的基础上, 相互尊重、相互补充、相互协调而形成的全新的组织文化。这种方案认识到构成组织的两个或多个文化群体的异同点, 而不是忽视或压制这些异同点, 并将其统一地纳入组织文化内, 因为中韩两国之间文化相近, 处理中韩跨文化企业文化冲突, 可以参照南希.爱得勒的所提出的妥协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融合的方式处理文化冲突。

3、塑造和谐的中韩跨文化企业文化

跨文化企业的所属成员因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因此在行为方式上必然会有较大差异, 容易引发冲突。一般的利益冲突会直接导致文化冲突, 一旦企业中引发了文化冲突, 将会使企业的发展受到挫折, 危及整个企业组织的根本, 给企业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强调团结一致、和睦共处, 这对企业内部的各种人际关系的协调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 塑造和谐的中韩跨文化企业文化能在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中创造一种整体与个体的高度和谐和相互融洽的良好的内部环境, 这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前提。

在中韩跨企业文化企业内部塑造一种整体与个体的高度和谐和相互融洽的良好氛围, 多点民主, 少点专制;工作中多点自觉, 少点懒散;企业活动中多琢磨事, 少琢磨人, 掌控好“人治”、“情治”和“法制”的度, 充分尊重对方的文化, 才能塑造和谐的跨文化企业文化才能处理好管理层与员工关系的和谐以及员工之间关系建立和谐利益原则。

四、结语

总之, 任何管理理论和管理系统都是根植于既定企业文化之上。特定的社会文化不仅影响了社会中人们的行为, 而且影响了管理理论与方式成功地从一种文化转入另一种文化的可能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各国的管理在组织结构和技术方面存在着趋同性, 但领导方式和管理行为仍然具有文化的特性而难以改变。因此, 文化融合是个长期的过程, 研究中韩两国企业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并很好的驾驭文化的冲突管理, 塑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才有利于促进韩国企业在我国更好地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仁德, 霍洪喜《.企业文化概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2]吴判童, 刘海建《.韩国企业文化及其特征评介》[J].2005, (7)

[3]马菊萍, 陈丽珍《.解读韩国企业文化》[J].中外企业文化, 2005, (6)

[4]赵曙明.《跨国公司在华面临的挑战》:《文化差异与跨文化管理》.管理世界, 1997, 18 (3) .75-80

中韩企业 篇2

主办单位:人民日报文化传媒韩国代表处

北京玉和书画院

承办单位:玉泉山美术馆 协办单位:(主要媒体)

举办时间:2016年7月27日下午14:00 举办地点:玉泉山美术馆 主旨发言:

一、韩方主要人员

1.金炳模(김병모)出生日期:1964年2月6日

学历:文学博士,美术学硕士。现东国大学艺术大学院 美术专业 学术研究教授 美术师 著作:《地区与人类》

论文:【西汉时代甘肃地区绘画与颜料,绘画表现法发展与颜料供求情况为中心_2016】等 10篇

2.杨元茂(양원모)

京畿道国立美术馆 策展室长,美术评论家

主要经历:1984民众文化运动协会 会员,民族美术协会会员,1989月刊编辑,文艺广场编辑委员,初岩教育艺术研究所代表 论文:1984 向往美术的民主化工作 等

3.崔基英(최기영)京畿道美术馆 学艺研究师 美术教授

主要经历:澳大利亚悉尼美术馆 研究员,首尔市立历史博物馆 研究员,个人简历:

2014 谷歌 艺术项目 亚洲街头艺术 策划奖 2014 中韩交流展 牙山市与东莞市 画院展览 策划 2016 G-Live 韩国法国展览 策划

4.安外顺(안외순)1963年生。政治学博士,现任韩瑞大学 国际关系专业 教授,韩瑞大学 大学院 教学处长,韩瑞大学 东洋古典研究所 所长,韩瑞大学 人文都市事业团 团长(教育部/韩国研究财团 支援项目)

主要经历: 东洋古典学会 会长,韩国政治思想学会,韩国政治学会 常任理事,历任委员

韩国研究财团 学术评价专业委员,韩国国学振兴院 顾问等

5、裴畿烈(배기열)1968年出生。现任 Trabaum creative art center 代表及馆长,汉阳女子大学教授 首尔市教育厅设施领域 市民检查官,创新经济合作社理事 The State Room艺术策划人,月刊 Art7 编辑局长 首尔市立韩光媒体公园馆长等等。

首尔大学 美术学院 东洋画专业,首尔大学 师范学院 教育学专业,韩国艺术总和大学 大学院 造型艺术学科 影像媒体专业硕士 中央大学 尖端影像大学院 影像学科 艺术工学博士 主要经历

策划 造型艺术首尔2016 艺术展 等 70多个项目

个人展 在首尔、京畿道等地 进行 7次,团体展 参加 50多次 【创新经济,真的难吗?】等 3个 著作。

获奖经历: 第3届 新世界美术节 大奖,世界和平教育家联合会 金奖 等 多个奖项

6、金俊起(김준기)1968年出生,现任 智异山项目 艺术导演。弘益大学 美术学 学士,硕士,博士学位。

从事美术杂志 Ganaart记者到 Ganaart美术馆 策展人,公共美术团队队长。

曾任 savina美术馆 学艺研究室长。2006 釜山双年展 雕刻项目 展会队长,庆熙大学 教授

任职 大田市立美术馆 学艺研究市长时,策划并担任了两次 国际艺术融合 国际双年展《项目大典》的总监。获奖经历:

2004年 文化部长官 表彰奖

2007年 石南美术奖 年轻理论家奖 等

主要论文: 【公论场与艺术家主体的问题】 等 4篇 主要参加 国际美术展【 智异山项目2015】 等 8个,主要主题展览 【艺术在釜山】 等 15个,其他展览 20多个。7.李光秀

首尔大保存科学中心 研究员,东洋画家(国画),首尔大博士 8.赵得相

国际美术交流协会 运营委员长 书法家 9.文起成

红绿灯中国语创始人 10.黄熙镜

10.人民日报文化传媒韩国代表处 副代表

二、中方主要人员 1.王岐

中国名家画院 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毕业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党校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副教授。2.叶浓

中国山水画创作院执行院长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画家龙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美术专业研究生,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精英班,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3.刘昱

《收藏家》杂志社 社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 会员 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 篆刻部主任 4.马海滨

大自在集团 董事长 毕业中央美院油画系 著名油画家

三、会议主持

中韩企业 篇3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与此同时,中韩两国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地缘位置相近和相同的儒家文化的中韩两国,2002年开始讨论两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FTA)。2012年5月2日,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与韩国外交通商部部长朴泰镐在北京举行中韩经贸部长会议,宣布正式启动中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从二十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发现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并且汽车产业作为代表一个国家竞争力及技术水平的综合制造业更是为国家所重点关注。韩国和中国作为世界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产业在两国的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都非常大。与中国签订FTA将会对韩国汽车产业的出口及扩大投资提供绝佳的机会,在促进两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同时还会对两国的共同产业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分析中韩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中韩两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韩汽车产业的贸易及投资现状

(一)中韩汽车产业贸易现状

中国和韩国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汽车产品生产大国。2011年全球汽车产量达8052.4万辆。中国以1841.9万辆连续3年位居榜首,韩国汽车产量达465.8万辆,连续7年排名全球第五。

在中韩汽车双边贸易中,韩国整车对中国出口都远远大于对中国进口。

从双边整车进出口额来看,韩国汽车产品对中国进出口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出口方面,在2004年至2011年期间,韩国对中国汽车产品出口额由5.45亿美元上升到28.36亿美元,同期,在进口方面,韩国自中国的整车产品进口额由147万美元上升到1.97亿美元,增长近200倍。其中,从2007年到2011年的中国对韩国的整车出口量急剧增加,可能是因韩国整车中特殊车辆的需求不断地增加引起的。

表1 韩国整车对中国的进出口现状 (单位:百万美元)

(二)中韩汽车产业投资现状

1.韩国主要汽车企业对中国的投资。1996年,现代汽车与武汉万通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建立了小客车生产工厂;2001年,现代汽车又与荣成华泰汽车公司合资设立公司并生产了越野车。2002年10月,北京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和韩国现代汽车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该公司总资产达2.17亿美元,现代公司共出资1.8亿美元。2002年,北京现代生产出第一辆索纳塔,自此步入了高速生产阶段,2008年2月,随着第100万辆汽车的下线,北京现代创下100万辆汽车生产用时最短的记录;2011年,北京现代已生产300万辆汽车,再创新纪录;2012年,北京现代第三工厂主体工程全面竣工,预计5月份正式投产,它将成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万辆乘用车和40万辆发动机大型汽车生产基地。

2.韩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现状

由于韩国整车企业来中国投资,韩国零部件公司也相伴进入中国市场,到2010年总计投资件数819件,对中国投资总额22.3亿美元。由于中国有丰裕的劳动资源,韩国零部件公司对中国投资,在整车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已经很活跃,到2001年,已经进入中国市场的零部件企业的投资件数是160件数,1.70亿美元。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由于韩国国内市场的劳动力费用上升,对中国投资在中国生产组装,然后再对韩国出口。韩国现代起亚集团2002年开始对中国投资,因此,2002年以后韩国汽车零部件公司对中国投资更活跃,参见表2。

3.中国汽车企业对韩国投资。中国汽车行业对韩国投资的典型案例,就是2004年上汽对双龙汽车的并购案,当时上汽通过投资5.6亿美元成为了双龙汽车最大股东。但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双龙汽车的销售总量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29.6%,单是12月份,其销售量同比下滑了52.5%,陷入困境的双龙汽车于2009年1月9日公开向韩国法院递交了“申请破产保护”书面申请;2月9日,双龙汽车获得韩国首尔中央法院批准,进入企业破产保护阶段。这实际上意味着韩国政府决定通过破产保护来挽救双龙汽车,上汽实际上已失去对双龙汽车的控制权。

表2 韩国零部件公司对中国投资的现状

表3 中韩汽车产品对世界RCA指数比较

二、中韩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一)中韩汽车产业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

综合竞争力是取决于在出口市场上具有多少竞争优势,本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贸易专业化指数(TSI)来分析中韩两国的竞争力。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是指一国某种商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商品占世界出口份额的比率,反映一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公式为:

式中Eij为j国i类商品的出口额,Ej为j国商品出口总额,Ewj为世界i类商品出口额,Ew为世界商品出口总额。如果RCA大于1,则表示j国i类产品竞争力强,具有“显示性”比较优势;如果RCA小于1,则j国i类商品竞争力弱,因而没有“显示性”比较优势。

由表3可以看出,中韩汽车产品的发展明显处于不同的层次,中国的RCA指数都低于0.4,而韩国汽车产品的RCA指数已经大于1,除了2008年到2009年之间由于金融危机而稍微下降,其余各年均在持续上升趋势。这表明中国当时还处于比较劣势,而韩国的汽车产品一直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同时不可忽略的是,尽管中国汽车产品与韩国相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水平也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

(二)中韩汽车产业的贸易专业化指数(TSI)

为了预测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对韩国汽车产业的影响,需要对各汽车品目竞争力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TSI指数被认为是比较两国竞争力最具说服力的指数。所谓TSI指数是用于表示一个国家特定商品种类在国际贸易中是属于出口型还是属于进口型的指标。其表达式为:

根据贸易专业化指数进行的中韩两国汽车各种产品对比结果表明,韩国除了在短距离运货车和站台牵引车产品上,由初始的出口变为进口,在其它品种的产品上大都保持着出口型贸易形态。其中,轿车(8703)、特殊车辆(8705)的贸易指数接近于1,近于完全的出口型状态,在中国市场上具有竞争力。2006年随着韩国特殊车辆需求的增加,2006年至2008年,中国对韩国出口增加。

从品种上看,中韩两国的车底盘、车身、载运车、轿车等都属于出口型产品,属于具有竞争力产品。而在零部件产品方面,韩国的贸易形态属于出口型,中国的贸易形态则是进口型。因此,两国在零部件贸易方面拥有互补性。

从韩国所有的主要汽车品目对中国贸易专业化指数来看,其中轿车(8703)、特殊车辆(8705)接近于完全的出口型状态;从变化趋势来看,尽管目前韩国的汽车零部件(8708)、拖拉机(8701)、客车(8702)等对中国的贸易专业化指数还是具有竞争优势,但从所考察的近几年情况来看,这种优势正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

三、中韩汽车产品关税结构比较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从2006年7月1日开始降低汽车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率。但在各类汽车产品的平均关税中,对进口轿车征税高达25%、客车为22%、零部件为10.5%;而韩国对进口轿车所征收的平均关税为8%、载货车为8.6%、客车为10%、零部件为8%。由此可见,中国在汽车产品上的进口关税远高于韩国。

但若假定消除关税,可以推定如下效果:

表4 韩国主要汽车品目对中国TSI

根据表5的测算可得,如果中韩FTA的签订之后,轿车整车关税削减25%,消费者最终购买价格将会下降19.9~20%,同时,韩国汽车相对日本及欧美汽车的价格竞争力提高,从而将极大的提高韩国轿车对中国出口。

但是,由于中国将汽车列为敏感产品,预计完全取消关税短时间内难以实现,即使出口增加,其效果也只是逐渐显现。此外,随着其他国家汽车企业在中国国内投资的增加(占中国轿车市场的70%),以及韩国汽车企业选择在中国本地进行生产且韩国汽车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比率并不高,这都将较大的削弱韩国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增加幅度。从长远角度分析,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以及与韩国的技术差异的减少,韩国在中国汽车行业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

表5 汽车关税废止效果推算(零售价为准)

在零部件产品方面,中国征收的关税要比整车低很多。以2004年和2006年7月1日后的平均出口关税做比较,轿车及客车零部件从13.3%下调为10.5%,卡车零部件从12.2%下调为9.85%,特殊车辆零部件从11.5%下调为9.7%,拖车零部件从10.6%下调为10.0%。2006年7月1日关税下调后,现在的零部件关税跟韩国相差无几。如果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订,则中国对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量,特别是通用零部件出口量可能会增大。

四、中韩FTA的发展前景

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中韩经贸合作对于双方的重要性越累越重要,双方对自由贸易协定的认识也不断提高。在中韩建交20周年之际,2012年5月2日,中韩两国宣布正式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韩国三星经济研究所分析,中韩FTA生效后,韩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增长2.72%,这超过了韩美FTA(0.56%)和韩欧FTA(1.02%);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KIEP)也认为,GDP将增长2.3%。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区,可以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两国经贸合作,也有利于深化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如果中韩签订FTA,低关税可以为韩国向中国出口整车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韩国汽车企业可能会选择直接在中国投资建厂,因为韩国汽车企业的海外投资中,中国地区占78%,韩国对中国的投资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考虑到中国廉价劳动力的优势,韩国对中国的投资还将会持续。

就韩国及其他外国企业积极投资于中国零部件产业的现象而言,一旦FTA签订,中国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大向韩国出口零部件的比重。虽然短期内,只有以劳动密集型通用零部件产品为中心的出口量会增大,但是从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汽车通用零部件产业的技术竞争力和价格竞争力的增强并形成出口产业化,或者增大在中国的韩资企业本地生产产品的逆向进口,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中国向韩国的汽车零部件出口量。

中韩两国的汽车产业在发展阶段和竞争力等因素上,存在诸多互补性。韩国拥有成熟的汽车生产适用技术,且在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商业化面具有优势;中国则有比较明显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在某些相关基础技术方面领先于韩国。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销售市场,世界汽车巨头差不多都在中国市场获得利益,而韩国汽车公司显得有一些滞后,通过签订中韩FTA,韩国汽车有可能在中国市场获得后发竞争优势,拓展新的合作领域;同时中国汽车也有可能在某些汽车新型部件开发、新材料利用方面进入韩国市场,并促进中韩汽车公司的相互投资。总之,通过签订中韩FTA.这些互补性为中韩在汽车产业方面的合作提供了契机。中韩FTA签订将会对中韩汽车产业的出口及扩大投资提供绝佳的机会,在发展两国汽车产业的同时还会对两国的共同产业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未来汽车技术发展方面,不仅是中国,韩国也处于初级阶段。中韩两国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新技术汽车项目,在环境、安全、能源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结合双方的优势,共同开拓多边汽车市场,从中可以获得共同发展的机会。只要两国能抓住机遇,加强合作,共同化解挑战,中韩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一定能带来两国经济的增长和福利的增加。▲

[1](韩)Yang Pyung Sub等 3人.中韩FTA的经济效应和主要争论[J].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4(9).

[2](韩)中韩贸易特性与中韩FTA的启示点[J].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2007(12).

[3](韩)赵秋霞.《通过中韩自由贸易推进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韩国昌原大学.2008年7月。

[4]Jung Hwanwoo,“韩国对中国零部件出口减少的原因和启示”[M],韩国贸易研究,2007(12),pp.98-121.

[5]联合国货物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B]:http://comtrade.un.org/

[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EB]:www.caam.org.cn

[7]韩国汽车工业协会[EB]:www.kama.or.kr

中韩企业 篇4

一、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文化与翻译的关系受到很多语言翻译学家的关注。世界有千余种民族,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1982 年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墨西哥宣言”中说: “文化是体现一个社会或一个群体特定的那些精神的、物质的、荔枝的和感情的特种完整复合体。每一种文化代表自成一体的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价值观念, 因为每一个民族的传统和表达形式是证明其世界上的存在的最有效手段”①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文化, 他们之间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有关联的也有独特的文化因素。因为有这种共同性和关联, 提供了在翻译中的实现可能性的根据和基础。翻译的最高境界就是传达被翻译的语言中的所有信息。对于文化和翻译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难题, 从翻译的角度来研究文化背景, 目的不言而喻, 是为了翻译介绍外国的文化, 让人们更好的认知这个世界, 推动本民族的发展。而作为翻译工作者, 不仅要熟练地掌握、运用外语, 还要了解他国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等, 这是时代赋予翻译的理念。

二、中韩语言文化差异对中韩翻译的影响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萨尔说过: “语言不脱离文化而存在, 也就是说不脱离社会流传下来, 决定我们生活面貌的风俗和信仰的总体。”中韩两国语言体系所承载的文化特种各有其特殊性, 负载文化的语言形式是多层次的, 多方位的, 在翻译的时候要兼顾语言的文化属性。一般来说, 有很多种情况对翻译有影响, 本文主要探讨中韩文化差异中的语言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 一) 惯用型的差异

包括俗谈在内的所有的惯用型的用法, 都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发展的历史产物也是民族的精神遗产。大部分的惯用型都包含‘强调’的说话者的意图。惯用型让我们的语言更加丰富, 表达更加多样化, 舒服以及自然的感觉。但是大部分惯用型也有一个民族独特的心理和文化, 所以翻译惯用型时也会出现误译。中韩虽地理上是邻国, 但惯用型上有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

翻译俗谈一样的惯用型时, 一般用到转换替代法和阐述说明法。使用转换替代法, 可以让读者更容易的理解此文章, 也可以更加生动的表达出来文化因素。但使用转换替代法时, 一定要注意两个文章是不是同样的意思, 是不是在同样的背景下使用。

(1) (说曹操, 曹操就到。)

(2) 。 (亡羊补牢。)

虽然两个文章不是直译翻译的, 但两个文章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此文章可以用转换替代法来翻译成下面文章。

阐述说明法是不能直接翻译而且也没有适当的惯用型来替代的时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此时要注意的时应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出所翻译的内容。

( 日渐严重。)

是指事情越来越严重。所以就翻译此惯用语的重点意思。

( 二) 象征性的差异

象征可以把人、事物的复杂的概念简单地表达出来。一个语言中象征体系反应一个民族特有的思考方式和万户特征, 根据文化圈不同, 所象征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翻译象征时, 不能直译翻译。

象征性的差异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动物方面。中韩两国人对猪和狗的感觉差不多, 褒贬皆有。比方说都有“胖得像猪, 狗崽子”等说法。“猪”在中韩两国都表示多福、富裕等含义, 也有胖、愚蠢的含义。“狗”也有忠诚的含义, 但也有很多贬义。在中文里“牛”是勤劳、朴实、能干的象征, 但在韩文里“牛”的地位没那么高。比方说韩文中“. ( 像牛一样赚钱, 像老鼠一样吃饭。比喻挣得多, 吃得少。”这句话看起来像“勤勤恳恳地工作”, 但其实比喻的是“辛苦地工作”。韩国人不怎么吃羊肉, 也很少有地方饲养羊, 所以中文中的“亡羊补牢”在韩国来说是用“ ( 丢牛补牢”。对于中国人来说“狐狸”是表示狡猾、奸诈的象征, 但韩国人认为狐狸是机灵的。所以韩文有句话说“ ( 像狐狸一样的老婆) ”表示的是比较机灵的, 灵机应变的老婆。而在中文里说一个女人像狐狸, 一定会被责骂。

( 三) 称呼的差异

韩国人对怎样被人称呼, 应该要怎样称呼别人特别讲究, 在韩国称呼问题可以影响到日常生活。自己的晚辈当上了部长, 而不想叫晚辈为“部长”, 所以辞职不干的事情也是有发生过。在大学里这种称呼也是特别重要的。某一个社团新生聚会里, 刚来的新生介绍自己时是这么介绍的: “我是15 级学生, 但我重考过大学, 是00 年生的。”在这种场合里这么详细介绍自己的年龄是因为想让在坐的其他学生按照他的年龄来对待他的意思。因为韩国的这种称呼文化, 所以学习韩语的时候或者翻译的时候最困难的一点就是称呼问题。

韩国语称呼语中最特别的是“”的用法。如果说是“ ”这就是尊重对方的意思, 但如果只用姓说是“”时, 这是指一些清洁工或者是称呼社会地位稍微低一点的人。但是用于女性的时候能用“ ”等, 但是不会用“”, 但如果后面再加称呼时是可以用的, 比如说“ ”等等。所以同样用“”称呼也跟句跟前面结合不一样, 翻译是应该按照中文的语言习惯来翻译。根据文章也可以翻译成“先生”或者“女士”, 或者直接省略掉。

( 四) 敬语的差异

韩文是敬语非常发达的一个语言。从语言中也可以知道韩国人的社会关系中特别注重上下关系的。在韩国即使特别亲近的关系, 如果年龄有差别, 就要用敬语。但中文的可以说是没有敬语体系的。翻译韩文的敬语时应怎么翻译呢?

虽然中文中不存在敬语和非敬语的区别, 但也存在相对尊重对方的一些语言方法。这种语言方法可以整理出一下几个方面。

1. 祈使句

这是最简单的一个翻译方法。在单词前加入“请”就可以变成敬语。比如说翻译“ ”或者“ ”就可以直接翻译成“请坐”。跟“请”有差不多功能的还有“劳驾”这个表达方法。

2. 称呼

首先第一人称的‘’直接翻译成‘我’是最常见的翻译, 但根据文章的内容也可以翻译成‘敝人, 鄙人 ( ) ’等, 可以自谦。第二人称时用‘你’或者‘您’来区别敬语。‘你’一般表示自己的同辈或者是比自己年纪小的人, ‘您’一般用于比自己年纪大的人或者第一次见到的人。但最近‘你’和‘您’的区别在中文里也渐渐消失掉。第三人称一般用于‘他’来表达, 但如果对方是所尊重的对象时应该用于‘老师 ( ) ’, ‘局长 ( ) ’, ‘王总经理 ( ) ’等在姓前可以加职位来表达尊敬。

除了这些还有词汇方面的因素, 语言外在因素的影响等等, 都可以表达相应的敬语。

三、结论

翻译帮助人们解决语言障碍, 互相沟通。两种语言有两种文化, 肯定会有文化差异, 只要克服这种文化差异才可以更好的沟通, 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翻译的目的就在于克服这种文化差异。中韩交流日益加深的此时, 对于语言文化差异的研究和文化差异的研究应该需要更科学的﹑具体的研究。本文中所讲述的文化差异只是关于语言文化差异方面的。除了这以外还会受生态文化差异﹑物质文化差异﹑社会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在以后的研究中会继续做此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12

[2]#12

[3]#12

[4]穆雷 (1990) .从接受理论看习语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中国翻译, 1990 (4) .

中韩词缀化现象比较 篇5

汉语中的.单音节亲属称谓语“爷”“婆”“哥”“嫂”“姐”“妹”“弟”等能像后缀一样构成新词,多用于指称从事某一行业或具有某一特征的人.韩国语中的“(ㄊ )”(石)和“(ㄊ)”(顺)也类似于后缀,参与构成新词,具有同样的功能.其使用目的是为了追求幽默、新鲜的效果,它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要求.

作 者:金迎喜  作者单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亚非语系,河南,洛阳,471003 刊 名: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年,卷(期): 28(1) 分类号:H554.1 关键词:汉语   韩国语   后缀   新词  

中韩赛车对比 篇6

对中国观众来说,吸引他们注意的SuperRace引擎轰鸣声大过CTCC的所有赛车。这款符合国际汽联V8超级房车赛规则的赛车,采用美国凯迪拉克CTS外观,韩国的赛事用美国的品牌,这也让人颇费思量。其实,职业赛车就是这样,国家形象早被对金钱和技术的追求给淡化了。

上海此前举办过V8赛事,那是本世纪初的澳大利亚V8,不过,当时的澳大利亚V8还有福特和霍顿两个品牌,但实际上也都是福特。V8赛实际是美国NASCAR的一个变种:赛车使用统一车架和引擎,使用H型变速挡。房车赛怎样保持赛车的改装平衡性,是一个国际难题,最公平的解决方案就是统一赛车,让车手的驾驶技术去决定胜负。韩国SuperRace几年前也是用大宇品牌,但近两年被美国品牌攻占了。

CTCC今年拥有三个组别的赛事,其中最高水平,这里是说赛车,是2.0T的超级组,厂商有上汽大众和长安福特,余下的是俱乐部车队,但品牌有雪铁龙、奥迪、奔驰等等。此外还有1.6T和1.6两组比赛。如果你说谁是全国冠军,同时请一定要问清是哪个组别的。SuperRace只产生一个总冠军,赛事除在韩国本土之外,还在日本和中国举行。每支车队最多可有三辆赛车,也可拥有外籍车手,在本次比赛中,中国车手朱戴维被邀请参赛。他认为,SuperRace赛车动力大,但自己不太习惯用H挡了,同时轮胎的衰减也太快了。他因故只参加了一次练习,排位赛取得第6,正赛第12名。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在SuperRace的维修区里你能看见很多上了年纪的技师在调校赛车,身边基本上是师父带出来的徒弟。在国内车队里,主管技师多是外国人,中国技师多在打杂。

中国和韩国的车队服务的差异也体现在车手构成上。不知道是不是韩国的造星计划移植到赛车上,SuperRace的车队里有很多90后车手,很难想象他们年纪轻轻就能驾驶400马力的后驱赛车,这是中国本土车手所不能及的。反观国内,车手的基数很大(注册CTCC车手就超过60人),但实际已经到了青黄不接的尴尬。CTCC只有8站,有实力的车队不多,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有些有实力的车手就会遇到没比赛跑的尴尬,所以你可以看到跑场地赛的车手也去跑拉力赛,跑拉力赛的车手也去跑越野赛。在CTCC参赛门槛最低的1.6组比赛中,仍有一些“大牌”车手在“陪跑”。

韩国和中国的赛事互相到对方场地比赛,对提升国内赛事的运作、车队的管理都有极大的帮助。在上海,SuperRace与CTCC同场比赛,但前者的赛场管理就非常严格。韩国组委会对维修区人员的流动控制相当严格,需要凭证件才能进入,而且活动范围有限,即使官方摄像想在赛事起步时进入维修区外也被禁止。同样要改进的还有观众的观赛秩序,在CTCC比赛中竟然发生了赛车差点撞上观众的险情,这在韩国组委会看来是很不可思议的。

中韩自贸协定“福利” 篇7

日前,久被关注的中韩自贸协定终于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区平稳“着陆”。人们在关注这一盛事之余,将更多目光投向了即将开启的“福利之旅”。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将为民众带来的重大利好。

20年内九成商品零关税

中韩自贸区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贸易额最大、综合水平最高的自贸区。根据中韩自贸协定相关内容,未来20多年内,两国将取消超过90%的商品贸易关税。对于热衷购买韩国产品的“哈韩一族”来说,无疑是重磅好消息。

随着韩流浪潮,韩国产品已深入中国百姓家庭。据商务部消息,服装、电子产品和食品等将陆续降为零关税;服装鞋帽关税将在10到20年内由现在的15%降为0;电冰箱、电饭锅、电炒锅、电烤箱、电磁炉、微波炉、按摩仪、美容仪等家电产品将在10年内取消现在约为15%的关税。韩国食物方面,海苔关税将在10年内由15%降为0,泡菜关税将在20年内由20%改为取消,鳕鱼、冻蟹等水产品也将在10年内逐步取消关税。

概念股畅游万亿蓝海

中韩自贸协议签署,意味着中韩自贸推进取得突破性进展。届时,中韩将形成一个超11万亿美元GDP的共同市场。这将给中韩间的海运、贸易等领域注入强大活力,作为中韩自贸桥头堡的青岛、大连等地概念股有望迎来爆发。

目前中韩双边贸易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美元,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会极大刺激双边贸易,有专家推测说五年内贸易规模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分析指出,北方地区重要港口和海运公司,包括大连港、天津港、连云港、唐山港、营口港、锦州港、日照港等港口运营公司,渤海轮渡、天津海运、中国远洋、中海集运等海运公司等将成为重要“股市蓝海”。

赴韩或第三国旅游可享受韩旅行社服务

据韩国观光公社(旅游发展局)数据,2013年赴韩旅游的中国游客达到432万人次。2014年,中韩两国领导人曾设定了在2016年两国旅游交流规模突破1000万人次的目标。据最新统计表明,这一目标早在2014年已经实现。

据报道,协定新增了允许在华韩国旅行社延揽顾客的内容,中方考虑允许韩国旅行社在中国招揽访问韩国或第三国的游客,这意味着今后中国消费者赴韩国乃至第三国旅游,可以享受到韩国旅行社的服务。

不可否认,韩国旅行社入华将会给我国的旅行社造成一定影响。但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旅行社不断提高服务品质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即将到来的2016“韩国旅游年”。

韩国整形医生可上门服务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韩国对中国出口精油及香膏、香料制品及化妆盥洗品总额达5.98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89.3%。这个数字在今年一季度已经达到2.6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89.4%,约是去年总额的44%。

相较于化妆品,韩国整形在中国也有巨大市场。韩国保健福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赴韩接受治疗的中国患者仅有4725人次,但2014这个数字就超过了7.9万人次,5年内增长了近17倍,中国患者在外籍患者中所占比例也从2009年的7.8%猛增至2014年的29.8%。

据报道,持有韩国医师执照的医生可在中国进行短期行医,期限有望从6个月逐渐延长至1年,这意味着今后有整形需求的国人,也许不用出国门即可享受到韩国整形医生的“上门服务”。

跨境电商企业迎来新机遇

两国自贸区协定签署之后,消费者可以节省不小的税费开支,对两国的企业来说,对方的市场需求都是企业发展的商机。

以我国海外代购为例,异军突起的海外代购源自国内外的巨大差价,除了国内商业流通环节的税费成本,较高关税税率也是某些商品国内价格高企的主因。中韩自贸区建成之后,消费者可以通过正常渠道直接购买无需代购。自贸协定在给个人代购带来打击的同时也给跨境电商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对于韩国,中国弱势产业主要有部分中高端机械设备、化工产品、汽车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根据协议要求,中韩自贸区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过渡期、部分降税等安排我国相关弱势产业以调整、适应时间和空间,避免因降税给产业发展带来过急、过大冲击。中韩经贸的良性竞争将有效推动弱势产业创新。

延伸阅读

中韩自贸协定签订5000多家韩资企业在鲁投资

山东与韩国一衣带水,是中韩贸易大通道的门户。目前,山东与韩国的贸易额占全国的13%,韩资利用率占全国的1/3,有5000多家韩资企业在山东投资发展,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签订,让山东的对外开放迎来了发展的历史新机遇。

据山东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山东新闻联播》报道,从中韩自贸协定第九轮谈判起,威海市就积极介入并成为唯一城市代表,参与了其他五轮的谈判。

威海市商务局园区科科长曲波表示:“我们筛选了8大类228种对韩出口的优势产品目录,提供给中方谈判代表,同时,我们还把威海产品出口韩国时遇到的一些非关税壁垒,八大类问题也提供给中方谈判代表,为我们的谈判提供了详细的数据和事例支撑。”

谈判中,威海市不仅为中方谈判代表提供对韩贸易材料,还提议并积极推动威海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列入自贸区谈判议题。经过努力,最终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被写入了中韩自贸协定。

今年2月25日,中韩自贸协定草签结束后,威海市迅速出台了《加快推动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第一批实施方案》,并组织企业代表赴仁川开展招商活动,承办中韩电子商务大会,积极打造韩国商品交易集散地,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和服务贸易发展。而青岛海关与韩国海关也正在开展企业资信认证,实现产品最小查验提高放行销量,并通过探索双方监管互认机制,实现监管的统一标准。

青岛海关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元表示:“中国在韩国的日用品消费将会达到1700亿,把这1700亿的消费如果能够拿到我们山东,会把我们目前的海外采购改成国内采购,把海外的贸易方式会增加到我们国内的外贸优势。”

威海仁川地方合作示范区和烟台中韩产业园写入自贸协定,让山东抢占了自贸区政策的先机。当前,山东省正在争取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建立部省经贸合作机制,研究威海先行试验政策,把烟台中韩产业园打造成中韩两国政府主导的产业合作示范项目。

17倍

中韩网络语言异同分析 篇8

一、中韩网络语言的共同点

1. 旧词翻新意

什么叫旧词翻新意?在不同的语境中,伴随着使用者不同的情绪,在应用普通词汇时添加普通情况下该词汇未有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网民们通过交流和沟通衍生的一些词汇的新意义。这类词汇的产生并没有让网络世界产生混乱,而是使网民们的交流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是网民为传统语言体系添加的新鲜血液。

(1)汉语中的旧词翻新意

(2)韩语中的旧词翻新意

比较两个表格中的词汇以及意义解释,可看出韩国的网络语言大多是网民们用联想或者比喻的方式得到的,而真正对旧词汇添加新意思的网络词汇较少。而中国就不同了,旧词赋新意的词汇占很大比例。由于中国汉语的博大精深,一词多义,表意灵活,所以词汇的新意义大多来源于词汇意义的延伸、比喻、特指,等等。

2. 谐音代替词

什么叫谐音代替词?顾名思义,就是发音相同的词被顶替使用,从而在搭配上出现了新的词汇。这是很多网民会自行创造的网络语言的一类。此外,还有一种新词汇创造法叫合音创造法,这种创造法的特点就在于通过发音合并把繁琐的长句缩短成几个字的词汇,这种方法所产生的网络新词汇,在发音上极其幽默有趣,所以不仅在网络上极为受欢迎,个别的在现实生活中用得也很广泛。

(1)汉语中的谐音代替词

上表是汉语中利用谐音代替法产生的网络新词汇,大多采用了同音异字的步调,把原来的词汇发音稍作调整得出基本发音相同的另一汉字,多个这类词汇的组合让网民们的对话更加活泼而有趣了,某种程度上彰显了现在年轻人不受拘泥的性格特点。

相比汉语来说,韩语产生网络新词汇的方式就没有这般灵活多样了,韩语转变成新词汇的方法大多是通过更改元音或子音或以发音为根据而直接得出的,这也是由于韩国语是表音文字的原因。

(2)韩语中的谐音代替词

韩语输入比起汉语来说,更容易出现错别字,因为它当中存在收音以及双重收音。因此只要适当使用谐音词,不仅能提高对话本身的生动性,也有着提高网民对话效率的实际作用。从这一点来看,要想获得复杂的汉字,只能通过输入拼音的首字,所以不管是使用谐音法的结果,还是产生原因,两国都是不同的。

二、中韩网络语言的不同点

1. 语汇方面

(1)中国的网络用语

(1)方言词。方言就是居住在某个特定区域内的人们所使用的只在这个区域内通用的一种语言,带有明显的区域特性。很多网民喜欢通过普通话和方言结合来展现自己的方言特色,所以方言词便诞生了。方言词的应用本身就带有两大特点:第一是趣味性,第二是亲切感。而且除此之外,还携带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让网络语言的组成更加丰富多样,新鲜有特点。然而这种特色在韩国的体现相对中国来说却显得格外冷门,韩国人也会在网络上使用方言词,但是不仅使用得少,而且还把方言词定位得极为低下,认为方言是登不了台面的语言,所以其使用范围也极为受限制。

(2)古为今用。中国语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现代网络语言里也有很多吸纳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特色,比如异体字、繁体字,还有合音字的出现,这些字体无法通过传统智能输入系统得到,相比韩国来说,这又是中国的另一特色,例如:

2. 韩国的网络用语

韩语产生自己的网络语言与汉语不同的是它着重于拼写不同,原因是韩语属于表音文字,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按照读音书写。韩语是通过读音直接书写而产生网络语言的,这是韩语属于表音文字而体现的最大特点。通常情况下,字词的写法和外观等规则也是必须遵守的。可是,在互联网这个虚拟世界当中,不羁和个性是主调,一旦真的进行交流了,普通书写和拼读规则就直接被忽视了。

(2)句尾添加现象。例如,想达到可爱型效果,可以在元音后加“ㅇ,ㅁ”。这种添加要达到的目的在于使用者想制造撒娇的效果,这个跟是男是女没有关系。另外,想要语气坚硬和果断,那么就应该添“ㅅ”。所以,每个人在不同的境况下,想要表达的语句内容和所想达到的目的不同,就会添加不同的语素,以使自己的情感得以传达。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研究 篇9

韩国商品近几年来在中国市场上可谓随处可见, “韩货”热销中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先通过韩剧将韩国文化内涵传入中国, 以《蓝色生死恋》和《大长今》为代表的多部优秀电视剧, 形成了巨大的“韩流”, “韩流”威力带动了“韩货”的热销, 包括现代轿车、三星电子产品、韩国美容产品、韩式生发产品等等, 并通过电子产品扩散到饮食、美容、生发、医疗等多个产业行业。

从1992年开始, 随着中韩双方建交所带来的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 在双方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的同时, 中方的贸易逆差数额也在逐年增大。根据商务部的统计 (除台湾地区外) , 2005年中国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是韩国。总逆差417亿美元, 比2004年增长了21%。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 中韩两国2007年双边贸易总额达1598.9亿美元, 其中, 中国对韩出口额为561.4亿美元, 进口额达1037.5亿美元, 逆差476.1亿美元。这意味着中方要动用更多的国际储备才能实现彼此间的贸易平衡。显然, 在中韩双方贸易发展所带来的利益分享中, 中方的代价比韩方要大得多。

据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指出, 涵盖了韩国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片、广播电视、广告、因特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50万亿韩元 (按当年汇率约合437亿美元) , 约占当年韩国GDP的6% (世界平均是4%, 中国是3%) , 比2003年增长13.3%, 远高于同期4.6%的经济增长率。

韩国文化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通常是韩流文化盛行的国家和地区。韩国政府把中国内地看作韩国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 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韩国外交通商部指出, 到2010年, 韩国要力争出口到中国文化商品占10%的市场份额。

二、中国文化产业对韩贸易逆差的原因

(一) 中韩文化产业比较

1. 组织管理机制方面的差异。

韩国政府文化观光部设立的“文化产业局”是主管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部门。根据《文化产业振兴基本法》, 韩国成立了“韩国文化产业振兴委员会”。文化观光部先后设立“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随后又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 全面负责文化产业具体扶持工作, 同时侧重音乐、动画、漫画和卡通形象产业的发展。与原有的广播影像、电影、游戏等主管单位分工协作, 推动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而我国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上领导和管理却不容乐观:一是政事、政企不分, 管办不分;二是国有文化资产被条块分割, 上下分割, 部门分割, 资源分散, 低水平重复建设, 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效益低下;三是政府包办文化、公款消费文化、文化市场发育缓慢。

2. 资金支持机制方面的差异。

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 多渠道筹措文化产业发展资金, 按照“集中与选择”的原则, 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资金支持, 在经费上确保文化产业的发展。2002年文化产业振兴院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年上调9.1%, 进入“1兆韩元时代”, 2003年达1兆1673亿韩元。随之, 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 文化产业预算由1998年的16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878亿元, 占文化事业总预算的比例由3.5%增长到约17.9%。另外, 韩国政府还通过设立多种专项基金, 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文艺振兴基金、文化产业振兴基金、信息化促进基金、广播发展基金、电影振兴基金、出版基金等。不仅如此, 还通过运作“文化产业专门投资组合”以及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 实行多种优惠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

目前我国文化企业投资渠道单一, 资金不足, 已经成为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 当前迫切需要做的是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导文化企业投资趋向, 拓宽投融资渠道, 为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

3. 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差异。

韩国政府自2000年至2005年共投入2000多亿韩元, 抓紧培养复合型人才, 完善人才管理系统。产、学、研联手, 成立“CT产业人才培养委员会”, 负责文化产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协调等, 设立“教育机构认证委员会”, 对文化产业教育机构实行认证制, 对优秀者给予奖励和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文化产业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和人才危机目前已经呈现出来。虽然开始文化产业方向已经开始招收博士生, 而且在上海交通大学等少数几家单位设置了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基地, 但这远远不够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可以说在一段时期内, 人才将是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 中韩贸易逆差的原因

1. 未将进行经济化传播。

中国传统观念认为文化就是文化, 生意就是生意, 很少想到去卖“文化”。因而中国现在还没有能够将丰富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化, 生产出能够吸引人的、占领国际市场的文化产品, 尤其是被人们广为接受的品牌性文化产品。令人尴尬的事情出现了:端午节成为韩国的, 并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韩国的申请书中写得清清楚楚:韩国的端午祭源于中国, 但现在却凝聚了韩国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这不仅造成了我国文化资源的位移, 更是摧毁了我们传统文化元素的核心内核, 在思想和文化上对中国人的基因进行了改造。可是我们至今却依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警醒。

2. 货物贸易未能承担宣传文化元素的责任。

WTO《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将文化产品分为三大类近20项, 可见文化产业涉及的面广、涉及到的传统产业多。可是尽管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量惊人, 但却没能对文化产品贸易做出应有的贡献。

从客观上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于货物贸易与文化贸易分属不同产业, 两者的生产方式、产品形态、消费需求和方式等都不同, 造成经营方式、贸易方式等都不一样。从主观上来说, 重视文化娱乐活动, 轻视文化贸易的现象严重;文化产业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也使从事货物贸易的人不大关心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货物贸易的生产者可以就是经营者, 但是文化产品的生产者却绝大部分不是经营者, 这造成了利益的重新分配, 也使投资者对于文化产品生产的投资兴趣减少。

三、利用文化交流扭转贸易逆差

(一) 中韩文化交流在贸易中的双赢

中韩文化的交流合作与两国同西方各国的文化交流有着截然不同的本质区别。中韩两国有着共同文化的认同, 两国的文化交流合作势必会展现出双赢的局面, 这对两国共同应对文化的全球化提供了极好的基础。

从文化上来说, 中韩两国同处一个文化圈, 即“儒学文化圈”或者“汉字文化圈”, 在漫长的岁月中, 形成了两国同奉儒家思想为主导并辅以释、道二教而三教合一的深厚的传统文化。故而, 中韩两国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和交流在未来更需要加速进行、纵深发展。中韩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势必为中韩政治、经济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基础支持, 这已经得到了中韩两国无论官方还是民间的高度认同。

(二) 中韩贸易中“文化营销策略”的运用

1. 提高文化营销力认识。

进入21世纪后, 国际贸易中以价格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态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文化所蕴含的巨大生产力正在被释放出来, 文化创造财富的神话已经变为活生生的现实, 文化生产力事实上已成为当今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化除了直接作为商品、资产进入市场之外, 还成为现代营销的资本。文化营销与营销文化进一步令人关注。文化营销, 是指以消费者文化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 以文化创造和文化渗透为手段的一种营销方式, 也就是利用文化要素开拓市场、促进商品销售的方法和手段。营销文化, 则是指营销活动中注重文化的要求。两者都是可以为提高商品文化营销力服务的, 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都必须加以重视。

2. 发挥文化在商品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商品文化”的创造包含在设计、生产、包装、装潢设计、经营商品的活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即文化创意力。创意力特别是在广告创意设计、艺术产品、网络游戏产品、工业产品设计和娱乐产品拥有强大的优势, 是这些文化产业产品的财富源泉。由此, 在国际贸易中要特别加以注意发挥文化在产品创意设计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3. 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政府通过贸易政策与谈判手段的灵活运用可以影响一国的产业国际竞争力。中国有自己的国情, 有丰富的文化资源,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 具有中国特色之路。

要发展对外文化贸易就要建构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要用市场的观念和手段去打造。这就需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规划和管理, 如尽快建立一套动态有效的文化产业运行机制, 制定有利于促进文化产品生产和贸易的政策法律, 包括文化贸易的项目审批、外汇管理、商品结构、税收优惠政策等。

4. 整合文化产业资源拓展国际市场。

面对国外媒体大规模兼并重组势头, 中国文化产业要加快重组步伐, 打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所有制之间的界限, 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资本运作方式建立大型跨行业集团, 实现企业规模经营和资源优化配置, 建立企业品牌和文化产品品牌, 进军国际市场。

摘要:中韩两国有着共同文化的认同, 但由于中国未将文化元素进行经济化传播以及货物贸易未能承担宣传文化元素的责任等原因, 以及中韩文化产业在组织管理机制、资金支持机制、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差异, 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对韩的贸易逆差。应不断提高文化营销力的认识, 发挥文化在商品中创造价值的能力, 通过战略性贸易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以达到利用文化交流扭转贸易逆差的目的。

关键词:中韩文化产品,贸易逆差,文化元素

参考文献

[1]徐展.学子论文:韩剧十年, 别样的浪漫[EB/OL].人民网, http://media.people.com.cn/GB/22114/44110/113772/7233649.html, 2008-05-13.

[2]倪军.“文化营销”是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先行营销要素[J].现代商贸工业, 2007, (7) .

[3]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学海, 2006, (10) .

中韩贸易逆差分析 篇10

1.1 中韩经贸关系稳定增长

中韩两国地理相邻, 交通方便, 又有着相近的文化背景, 这为中韩贸易提供了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在经济方面, 韩国发展水平比中国高, 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有些优势。而中国市场潜力比较大, 而且有着丰富的劳动力, 这使得两国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这为两国开展贸易往来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韩贸易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是以间接贸易方式通过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进行的小规模的商品贸易。在两国正式建交之前的1991年, 中韩贸易额已达44亿美元。1992年8月两国正式建交后, 双方经济合作关系经历了快速启动和高速发展两个阶段 (见表1) 。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整理得出。

由表1可以看出,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贸易额由建交之初的50.3亿美元发展为2012年的2151亿美元, 年贸易额实现了42倍的增长。尤其是建交后的第二个十年, 两国的经贸发展则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在这十年中, 除了因金融危机导致的2009年贸易额及因欧债危机和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2012年贸易额有所下降外, 其他年份中韩贸易额都处于快速增长时期。尤其是2003年和2004年中韩进出口总额增长率都超过40%。自2007年韩国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贸伙伴国、第六大出口市场和第四大进口来源地 (含欧盟和东盟) 。而截止2011年, 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连续9年成为韩国第一大出口市场, 连续5年成为韩国的第一大进口国。据韩国统计, 中国在韩国进口市场中所占分额由2005年14.8%上升到2010年的16.8%, 在2011年下降为16.5%。仅仅十几年, 双边经济关系在数量和质量上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在国际上都是罕见的。但两国建交前后, 双向贸易状况有天壤之别。建交前, 双方没有官方直接贸易, 仅有民间来往的间接贸易, 贸易量很小。1992年两国建交后, 双方贸易有如春潮奔涌, 突飞猛进, 贸易量迅速增加。现在中韩已互为本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已取代美国和日本, 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 韩国成为中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国。

1.2 中韩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中韩建交以来, 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一直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虽然中韩两国对转口贸易的统计上存在差异, 但是两国统计数据却都表明了中韩两国贸易失衡的现象。

从表1可以看出, 自两国建交起, 中国就处于逆差状态, 近在2001、2008和2012年逆差幅度有所下降。其中2001和2008年是受美国两次经济危机影响导致的, 而2012年是受欧债危机影响导致的。而在其他年份, 逆差则年年扩大。如2002-2007年逆差总额年年扩大的同时, 逆差增长率则是逐年下降。即使2008年有所下降, 但之后又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

2 中韩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2.1 东亚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是逆差产生的根本原因

东亚经济始于日本。战后美国为日本打开了庞大的国内市场, 日本采用了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 加大了对美国的出口。在与美国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 日本开始增加对东亚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投资以供应美国市场。在韩日建交后, 韩国从日本进口大量的设备和零部件, 而对日本的出口却由于日本的贸易壁垒, 及韩国产品的低附加值, 使得韩国出口苍白无力, 这就导致了韩日间贸易始终是韩国逆差。

与此相同的是, 韩国对实行改革开放的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中国从韩国进口大量的机器设备、零部件和半成品, 将其装配成最终产品并出口到欧美等地。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 再到中国, 在东亚国家服务外部市场的生产型增长模式下, 中国对韩国逆差则是必然。

2.2 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的差异, 韩国的产业结构要比中国先进。韩国对华出口的是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附加值产品, 而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见表2) 。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商务部网站《国别贸易报告》数据整理而得。

由表2 可以看出, 由于中韩两国产业结构存在差异导致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存在差异。但是自2004年起中韩贸易表现出明显的产业内贸易特征, 特别是机电产品贸易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由此可见, 中韩贸易已经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逐步朝着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发展。但是即使如此, 中国出口的电子产品与从韩国进口的同类产品之间仍存在差距, 主要表现为价格上的巨大差异, 这也是中韩贸易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

2.3 韩国层出不穷的贸易保护措施

韩国的各类贸易保护手段形式多样而且变化多端。例如关税措施方面, 2010年韩国农产品的最惠国关税适用税率高达18.6%, 高出工业品关税水平12个百分点, 最高税率达到了887%; 2012年韩国贸易委员会终裁决定, 对中国产乙酸乙酯继续征收三年反倾销税, 税率为3.14-14.17%。韩国决定继续对自中国、日本、新加坡进口的醋酸乙酯征收反倾销关税。其反倾销措施有效期将延长至2015年3月26日, 并继续征收3.14%至14.17%的进口关税。在非关税壁垒方面, 韩国贸易保护的手段也是不断翻新, 韩国对来自中国的农产品一律实施最严格的全检, 带有明显的歧视性;韩国自2010年2月23日起, 韩国国家植物检疫局以中国属于香蕉穿孔线虫疫区为名, 对中国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出口的生姜、马铃薯等各类植物实行禁运。从2010年7月开始, 韩国的烧酒、啤酒和马格利等酒类制品须标明原材料的原产地。如不执行, 生产商将被惩罚在三个月内禁止造酒或出库。此前, 韩国酒税法仅规定, 生产和进口酒类制品的企业须在盛酒容器或商标上标明酒的种类、原材料名称和含量、制造日期、是否免税、流通期限或质量有效期等内容。韩国2010年10月拟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对有机食品监管。一方面整合目前的有机食品认证制度, 将引起国际通行的“ISO65标准”。另一方面引进发达国家的有机体系规划 (OSP) , 以加强对有机食品生产过程的监管。韩国这些贸易保护措施加大了中国对韩出口的阻力, 也成为了中国贸易逆差的重要成因。

3 中韩贸易逆差的应对措施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韩两国贸易不平衡的存在是难免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若任由这种不平衡持续存在并一味扩大, 则最终将会影响两国双边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要长期、稳定地发展两国贸易, 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3.1 加速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自由贸易区通常指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同意消除关税、贸易配额和优先级别的一些国家的组合。中韩自有贸易区的建立可以产生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由于目前韩国对部分商品实施较高的关税, 尤其是农产品。贸易区建立后, 随着关税壁垒的取消, 中韩两国的出口成本就会大大降低, 中国对韩农产品出口就会增加, 这就是贸易创造效应。同时, 中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其他国家对韩的出口, 即会产生贸易转移效应。这两种效应都会改善中国对韩的逆差状况。

此外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后, 区域内无论是韩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都会面临更大的市场, 也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企业在广阔的市场下, 可以扩大生产规模和贸易规模, 随着贸易规模的增加, 将产生生产和流通的规模效益, 并带来产业集聚效果。

3.2 调整对韩出口商品的结构

中国对韩国出口的是资本劳动密集型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及资源类产品, 这是我国逆差产生的一个原因。因此要想改善逆差现状, 需要调整我国对韩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利用自身资源、劳动力优势, 对韩国市场进行调研和细分, 一方面对传统的出口产品进行包装、外形上的改进;另一方面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此外, 应进一步加快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的转变, 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 加大机电、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只有尽快转变出口商品结构, 增加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产品的出口, 我国的对韩逆差状况才有可能改善。

3.3 加快产业升级,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造成我方对韩逆差的根源在于东亚的服务外部型的生产增长模式, 在该模式下, 我国不断从韩国引进高新技术设备及零部件, 进行加工后再转销欧美等发达国家。长此以往, 我们就会陷入“引进——逆差扩大——再引进——逆差再扩大”的恶性循环, 简答的利用他过技术就会永远处于落后局面。因此要想改善逆差, 一方面在引进韩国硬件设备的同时, 注重引进其“软件”以提高我国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 加快国内的产业升级, 提高我国的科技水平, 以改善我国对韩的出口商品结构。

摘要:中韩自1992年建交以来, 至今已有20余年。在这20年里, 双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 而韩国则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二大进口来源地和第四大出口目的国。但与此同时,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也不断扩大。如何看待中国对韩国的贸易逆差, 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对中韩双边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 这也成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中韩,贸易逆差,贸易结构

参考文献

[1]魏一豪, 吴国蔚.中韩FTA贸易效应研究[J].价格月刊, 2010, (06) .

[2]李贤珠.中韩贸易及其结构变化[J].国际问题研究, 2010, (06) .

[3]景宇.论中韩贸易关系[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 (02) .

中韩互惠20年 篇11

第一是物质交流。反映在双边贸易额上,中国成为了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韩国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国。1992-2011年,由63亿美元增加到2206亿美元,增长了35倍。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国,韩国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受益匪浅。除了刚建交的1992年外,建交后每年韩国都实现了贸易顺差。20年来,韩国对中国贸易顺差累计达2726亿美元,超过同期韩国外贸总顺差额2397亿美元。这意味着若没有对中国的顺差,韩国每年将出现16亿美元的贸易逆差。

其次是资金流。1992年,韩国对中国直接投资额达1.4亿美元,去年则达35.8亿美元,增长了24.3倍。韩国对华投资已经是中国吸引外资最重要的一个来源,中国也成了韩国最大的海外投资对象国。

截至2010年底,韩国在华直接投资累计超过350亿美元,在中国有三四万家韩资企业。许多韩国大企业如三星电子、LG公司、现代汽车公司都将中国市场作为他们的主战场。

再次是人员交流。1992年,两国之间的游客只有13万人,2011年,达到640万人。据韩国旅游发展局的资料显示,2011年韩国出境游客人数达1270万人次,其中前往中国大陆的有418万多人次。

2011年到韩国的980万名外国游客中,中国游客达222万人。20年来,中国到韩国来的游客年增长率超过22%。增速如此之高的原因,是中国人的收入增加。中韩建交前,两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差无几,但现在已经拉大到7.2892万亿美元(中国)和1.1162万亿美元(韩国),相差近6倍。人均GDP方面,中国也在快速追赶,目前韩国和中国分别为2.2422万美元和5430美元。

在韩国居住的外国人共达140万人,其中中国国籍者(包括持有中国国籍的朝鲜族)达78万人。建交20年来,中韩之间的跨国婚姻也大幅增加。在2011年韩国2.9762万对跨国夫妻中,有9328对是韩中夫妻,所占比率高达31%,居首位。

中韩建交还改变了韩国大学的教育市场。最具代表性的变化就是中文系的迅速崛起。1992年两国建交之前,韩国大学中,中文系在高考志愿中的排名还落后于英语系、德语系和法语系。但建交之后,随着进军中国的企业不断增加,中文系的受欢迎程度迅速提高。

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的全球考生中,韩国人最多。去年参加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13.15万名外国人中,韩国考生达6.5767万人。

在韩国留学的中国留学生也改变了韩国大学的风景。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介绍,韩国国内8.9万名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达5.9万,所占比率高达66.2%。

同样,在中国的外国留学生中,来自韩国的留学生也占40%以上,仅北京語言大学就有数以千计的韩国留学生。

中韩密切的经贸关系为韩国在2008年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助了一臂之力。据韩国产业研究院调查,以2010年上半年为准,韩国与中国的贸易在韩国克服经济危机中的贡献率约达52%。但若中国不能维持目前的高增长势头,韩国经济将首当其冲。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预测,如果中国经济增长率下滑1个百分点,韩国经济增长率则将下降0.4个百分点。

中韩旅游合作动力研究 篇12

一、中韩旅游合作发展现状

(一)中韩两国互为旅游目的地

中韩两国数千年来保持着友好交往,虽然在冷战时期两国长期相互隔绝,但是1992年建交之后,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得到非常迅速的发展,一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中国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有世界闻名的北京长城,故宫等人文旅游资源,也有例如安徽黄山,桂林山水等让人惊叹的自然景观。作为中国近邻,韩国也有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同时其影视、饮食等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

韩国到中国的出游人次是快速增长的,2003年韩国入境中国旅游者达到194.5万人次,中国在韩国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中,超过日本、泰国、美国位居第一位。随后两年韩国入境中国旅游人次继续大幅度增长,2004年达到284.5万人次,占出境总人数的32.2%;2005年达到354.53万人次,同比增长24.6%,韩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入境客源国。2009年中国到韩旅游者达到134万人次,同比增长了14.9%,2010年则增至197万人次。2007年之后,韩国出境旅游人次虽一度大幅下降,但是随着韩国经济逐步复苏,从2010年开始韩国出境人数出现回升。2010年韩国出境人数达1 173.7万人次,其中以中国为目的地的出境人数排在第一位,达到了407.64万人次,排在中国入境客源国的第一位,表1显示的就是1992-2010年中韩两国相互出游人数。

资料来源:《中韩相关事件对双向旅游流流动的影响》[1]及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中韩两国旅游交流方面的合作

1992年中韩建交以来,两国共同做了很多旅游交流方面的工作,促进了两国旅游合作的蓬勃发展。在交通运输方面,1990 年9月中韩第一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威海至仁川航线既已开通;1993 年中韩开辟定期航班、签署中韩海运协定;1994 年两国政府签署航空运输协定;2005年两国互为对方第二大国际航空运输市场。1998年5月韩国正式被指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同年8月中国旅游团首次访韩。2000年6月中国将指定的只有9个省市公民(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山东、江苏、广东、安徽、陕西)可以赴韩旅游,扩大为中国各个地区的公民均可赴韩旅游。2005年5月韩国允许去欧洲旅游的中国公民无签证滞留30天,2006年中日韩三国旅游部长会议启动。为了纪念中韩建交15周年,2007年被指定为“中韩文化交流年”。从2008年1月起,韩国济州岛对中国大陆旅游者免签证。为进一步吸引中国游客,韩国于2010年8月大幅放宽中国个人旅游签证标准。2010年中日韩旅游官员在杭州召开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联合发表中日韩合作《杭州宣言》。

二、中韩旅游合作动力

(一)中韩文化相近:旅游合作文化驱动力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历史源远流长,有着相近的文化传统,与那些毫无文化交流的国家之间的关系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和中国人一样,韩国人信仰佛教,崇尚儒教,有尊重长者的传统。历史上受中国文化影响,韩国文字中采用了不少汉字。韩国国民受本国文化影响,喜欢运动和旅游,而中国有着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这也是吸引韩国游客的一大因素。中韩两国的旅游者已成为两国旅游业中稳定的消费者,互访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尤其是近些年来,韩国人在学习汉语的热潮推动下,纷纷来到中国旅游或者留学,寻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韩国的影视剧在中国引起了一股“韩流”热潮,韩国的服饰,美食以及一些旅游胜地迅速深入人心,吸引了大批中国韩迷们前往韩国旅游。文化的共融性与特质的引力,使中国的年轻一代会很容易接受来自韩国的包括电视、音乐、服饰、发型等在内的流行文化[2],很多中国人表示因为受韩剧的影响,希望到韩国亲身体验韩剧中所表现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方式;韩国政府也大力支持韩国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很多影视剧的拍摄景点都完好地保存,以便旅游者游玩。著名的“大长今村”旅游景点就是韩剧《大长今》的主要拍摄景点,是韩国第一个电视剧主题公园,重现了电视剧拍摄面貌,里面陈列着主要演员的图片和剧中使用过的小道具,还不定期地会举办多种丰富的活动,这些都吸引着大批中国旅游者前往韩国旅游。

中韩两国非常注重彼此文化的交流,每年互访的各种代表团、考察团、展览团、艺术团、学术交流团等有一百多个,人次达上千次。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展览在韩国海曾引起轰动,观众达几十万人次。韩国曾派的艺术团在北京世纪剧院的演出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时值中韩建交20周年,由韩国主办的“2012中韩文化观光交流夜”在北京成功举行。2012年3月底,中韩经贸旅游合作洽谈会在银川举行。两国文化交流活动增强了对彼此的了解,建起了两国稳固的友谊,这是长远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将会在更大程度上促进了双方旅游合作的大发展。

(二)中韩地理位置接近:地缘驱动力

中韩两国旅游合作之所以如此顺利,其中一个很大得益因素是两国的地理位置。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旅游具有旅程短,花费少的优势。从北京坐飞机到首尔只要一个半小时的航程,比到国内许多地方的时间还要少,从广州到首尔也只要三个多小时航程,并且韩国航空的航线覆盖了中国很多大中城市。两国旅游的交通成本如此之低,无疑是中韩双方旅游合作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非常便于两国频繁的交流往来。由于中国的旅游成本相对偏低,中国旅游业高速发展,能够提供性价比相对很高的旅游产品,这些因素都吸引着大批韩国旅游者到中国旅游。

张安民、李永文(2009)从另一种视角诠释了旅游合作的可能性[3],并认为旅游业深入发展使得不同旅游地之间并非仅仅是零和博弈的竞争关系,而且可以是互利双赢的合作关系。中韩旅游虽然地理位置很近,但也是隔海相望的两个国家,这样的合作属于空间分离型区域之间的合作,由于两国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旅游资源也有很多差异,客源市场的重合范围很小,这样对客源市场竞争的可能性就会很弱,中韩两国旅游资源的整合、客源市场的竞争等情况都将与近邻型旅游主体区存在很大不同,合作可能性也大大提升。

(三)中韩经贸联系密切:经济推动力

中韩两国旅游业发展推动着两国经济发展,以及增进两国人民福利。中韩建交20年来经贸合作发展迅猛,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韩国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海外投资国,同时韩国已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2年建交时,我国对韩的海关进出口总额为50.6亿美元,到1995年时进出口总额达到169.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35.5%。2008年对韩进出口总额为1860.7亿美元,比2000年的345亿增长了429.3%,2010年对韩的进出口总额则增至2 071.2亿美元。

1997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22.3亿美元,占亚洲对中国总直接投资额的6.5%。2002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27.2亿美元,占亚洲对中国总直接投资额的8.35%。2005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则增至51.7亿美元,占亚洲对中国总直接投资额的14.5%。2010年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为26.9亿美元,占亚洲对中国总直接投资额的3.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建交以来,我国对韩国的进出口总额大幅度地增长,韩国对中国的直接投资也处于一个增长过程。韩国对中国投资的增加使得中韩合资企业遍布中国东北和华南华东沿海一带,中韩互访进行商务洽谈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据韩国旅游发展局中国办事处的数据显示,中国旅游者访问韩国的目的中,商务活动占61.2%,休闲占28.4%,探亲访友占5.2%[4],可以看出商务旅游活动已成为中韩旅游之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断开放的中国市场使中韩之间的商贸关系逐渐加深,两国经贸的发展又会更大程度地推动动着两国旅游业的顺利发展。

(四)中韩旅游资源互补:旅游吸引物推动力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众多的名山大川和人文旅游资源。名山有巍峨的泰山、险峻的华山、秀美的黄山等。江河湖泊景观方面,长江三峡是重点风景名胜区,沿江景色秀丽,古遗迹、古战场等文化景观丰富,如白帝城、屈原故里、古栈道遗迹、昭君故里等。黄河流域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保留了众多的古代文化遗产,包括古都城遗迹、帝王陵墓、帝都园林、宗教胜迹等等。珠江、黑龙江、富春江、浙江楠溪江、东北的鸭绿江、云南瑞丽江等风景区,都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西湖、太湖、千岛湖、日月潭,青海湖等等,湖面广阔,富有天然风貌,形成以水面为中心的观赏娱乐风景区。中国文化历史名城共有119座,包括历史上的六大古都西安、北京、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商代都城安阳、北魏都城大同、明代古城平遥,在近代史上有重要意义和遗存的城市广州、上海、南昌、重庆、遵义、延安等等,这些名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中国重要旅游城市。中国有26处世界文化遗产,如北京故宫、万里长城、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丽江古城等等,还有7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3处世界文化景观。另外,中国的风物特产有很多,如陶瓷器、丝绸、茶叶、中药,还有其他工艺品如玉雕、木雕、工艺画等。马耀峰等(2006)认为韩国游客多偏好山水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类旅游资源,其次为饮食烹调、文化艺术类旅游资源[5]。中国这些璀璨的文化旅游资源极大地吸引着韩国旅游者。

韩国旅游业有其自身优势。韩国的民俗村、古宫、名山、庆典活动等吸引着国内外的旅游者。韩国庆典活动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如美丽的浦项国际烟火节,白天有热情的海上运动,晚上有美丽的烟火,华丽地点缀着假日的海湾;平昌孝石文化节将文化与观光融为一体;全罗南道饮食文化节是以远近闻名的全罗南道的美食为主题,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美食,还有机会见识一下全罗南道传统饮食宫中御膳的展示。庆典活动还有如外国游客参加人数最多的保宁泥浆节,将电影与漫画、游戏融为一体的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康津青瓷节,韩流梦想节,大邱国际歌剧节,世界泡菜文化节、首尔灯节等。韩国旅游业还开发了深受国内外旅游者喜爱的主题游,如医疗观光,用合理低廉的价钱,享受最高水平的医疗;传统文化体验游,让旅游者参与到饱涵情趣和韵味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中去,亲身体验韩国之美。还有婚纱摄影游,绿色生态游,浪漫岛屿游,美容养生游,地铁沿线游,体育休闲等等,这都给旅游者留下不能忘怀的美好回忆。除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及节日庆典活动,韩国娱乐设施和购物的地方很多,还有丰富多彩的夜间娱乐活动,吸引人的各种韩式美食。韩国这些丰富且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中国到韩旅游的旅游者人数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从1997年的21.42万人次到2010年的197万人次,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希望通过亲身前往来了解真正的韩国。

(五)中韩两国政府干预推动力

两国政府主导推动着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对两国旅游合作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近些年两国政府积极开展了一系列的旅游合作活动。1994年3月时任总统金泳三访华时,两国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2008年中韩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迈上了新台阶,交流活动不断。2011年 5月,中韩两国在韩国江原道共同签署《中韩旅游交流合作协议》,就六大领域交流合作加强问题上达成一致。2011年10月第三届中韩旅游部长在昆明会晤,就诚信旅游等交换意见。2012年2月“中韩文化观光之夜”在北京主办,中方表示中韩两国应以长远眼光深化旅游产业合作。2012年3月中韩经贸旅游合作活动周在银川举行,两国众多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值得中国借鉴的是韩国观光公社推出了“韩中旅游友好月”活动,鼓励餐饮业、娱乐业、商业等有关行业及全体国民参与此活动,开发和完善中国人喜爱的旅游产品,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观赏节目和娱乐活动,极大地促进中国入韩旅游的发展。两国政府对于旅游合作的共同理念为两国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共同推着两国旅游合作的发展。

(六)中韩旅游利益共享拉动力

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单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主体就如同单个要素一样,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和优点,同时发展限制性也比较大,如果能有技巧地将不同要素整合在一起,就能产生额外的收益。追求这种额外收益使不同旅游主体之间有了合作的愿望。中韩两国进行旅游合作时,双方各要素之间如能协调一致功能互补,也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如韩国观光公社的强大宣传攻势及韩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使得1998年韩国吸引了425万国外游客到韩国旅游,旅游收支实现了7亿美元的盈余,1999年又实现了5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这无疑是旅游带来的巨大收益。1995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为87.33亿美元,2005年则为292.96亿美元,2011国际旅游收入高达485亿美元,居全球第4位。同年的韩国国际旅游收入也达123亿美元,居全球第24位。由此可以看出旅游业的繁荣能给一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中韩两国旅游合作的顺利进行,使得双方互为目的地国,这不仅促进了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友好往来,加深了两国的文化交流,也毫无疑问会给两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在中韩旅游合作中,各种驱动力、推动力以及拉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中韩旅游合作动力。

三、结论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地理位置相邻,文化传统相近,使得越来越多的中韩两国旅游者互访。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吸引着两国旅游者进行互访活动,一方面让旅游者能更加了解彼此相近的文化,体验彼此的生活,另一方面也能传播自己国家独特的文化。吸引旅游者的不仅仅是文化传统的相近性,中韩两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同样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旅游者能在体验不一样生活的同时还能在秀美的景色中得到身心上的极大愉悦;同时,旅游合作推动着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频繁的贸易往来增加了两国国民的福利,也会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另外,中韩两国政府在推动两国关系以及两国旅游合作与发展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两国政府对旅游合作的肯定与支持使得两国在地区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与协调进一步加强,稳定了两国政治关系,保持各自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此外,中韩双方政府签订了一系列有助于两国政治经济关系以及旅游业发展的协议,开展了一系列中韩友好往来的活动,这些都进一步推进了中韩双边关系,也加快了两国旅游合作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卞显红,金霞.中韩相关事件对双向旅游流流动的影响[J].商业研究,2011(12):187-192.

[2]李英武.“韩流”与“汉潮”——漫谈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中韩文化交流[J].唐都学刊,2004(1):20.

[3]张安民,李永文.空间分离型旅游主体区旅游合作动力机制研究——以开封市和杭州市为例[J].旅游论坛,2009,2(4):563-568.

[4]金丽,刘建东.区域内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及战略选择[J].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1,31(2):20-23.

上一篇:艺术教育现状下一篇:地铁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