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渎工作论文

2024-07-11

反渎工作论文(共7篇)

反渎工作论文 篇1

刑事强制措施牵扯到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的限制, 历来社会对其关注都很多, 此次《刑事诉讼法》的修改, 其中瞩目之一的就是取保候审的修正, 这对反渎案件的办案来说意义影响深远。

一、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对渎职侵权类犯罪侦查措施的意义

笔者从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检察院2007年至2011年五年立案的反渎职侵权类案件分析看出, 2007年立案三件、采取的强制措施为拘留1件、取保候审2件, 2008年立案五件、采取的强制措施为拘留3件、取保候审2件, 2009年立案五件, 采取的强制措施拘留1件、取保候审2件, (1) 2010年立案四件, 采取强制措施取保候审4件, 2011年立案两件, 均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其中在这五年中, 牵扯到侵权类职务犯罪的案件, 例如非法拘禁罪、刑讯逼供罪, 和市院交办的案件强制措施全部为拘留, 共有5件, 囊括了这五年所有的拘留强制措施, 其余绝大部分涉及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办案用得最多的强制措施为取保候审, 这也符合反渎职侵权类案件在现阶段发展的特点。

(一) 取保候审强制措施更利于操作和符合比例原则

《刑事诉讼法》修改将指定监视居住提了出来, 但是涉及的案件范围为“特别重大的贿赂犯罪”, 显然不适合渎职类案件, 取保候审措施的执行方式已比较成熟, 交由公安机关监督执行也不会增加更多的负担, 比较有利于技术操作。从另一方面来讲, 渎职类的案件通常侦查思路都是从结果往前推原因, 在初查阶段基本上外围证据能固定, 犯罪事实比较的清楚, 立案后嫌疑人经过预审, 认罪态度比较好的话, 从比例原则角度来考虑, 采用最为经济有效方式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正常进行, 取保候审较为合适。

(二) 渎职侵权犯罪判决“轻型化”致使社会容忍程度较高

渎职犯罪本质上是一种严重的腐败行为, 但一些相关单位为了本部门利益的考虑将案件藏着掖着比较普遍, 社会知晓度低, 结果导致案件的社会影响力小, 一些司法工作者对此类犯罪的容忍度较高, 最后产生了判处缓刑和免于刑事处罚的结果。 (2) 当然从发案单位职务犯罪预防角度来说, 不一定必须通过判实刑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长期轻刑化对待渎职犯罪, 就可能将这种职务犯罪理解为一种“不至于危害社会”成为常态, 那么取保候审措施就会成为常用强制措施手段。

(三) 反渎案件的强制措施往往会将社会效果考虑其中

非羁押性强制措施的办案影响力相对缓和, 玩忽职守和滥用职权类犯罪占有比例高, (3) 这类渎职犯罪的动机, 有的是盲目听从上级领导安排违规从事, 有的是贪利心理造成执法过程不严谨造成损失的发生, 有的是不了解相关法律规定在其位不履其职, 总之都是同职务行为有关, 将其羁押会严重影响所在部门的稳定, 也不利于犯罪嫌疑人主动配合侦查活动。如果在侦查结束后采取相对不起诉的方式, 之前的羁押就更显得不适宜。总之, 采取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 能最小程度上影响犯罪嫌疑人原有的生活和维护所在机关稳定的办公秩序。

二、新修订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对反渎工作的影响

反渎职侵权工作取保候审措施的修改比较实用, 将会成为今后基层院反渎案件办理常用的刑事强制措施, 新刑诉的要求更为具体明确, 操作性更强, 赋予了检察机关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一) 尊重和保障人权鼓励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

“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刑事诉讼具体制度设计中, “将取保候审与监视居住相分离, 从层次上将不羁押与准羁押之间分离开来, 是一种保障人权的需要”, (4)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第二款, 将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纳入取保候审的适用范围, 而不是作为逮捕的特例, 表明我国立法机关希望扩大取保候审的使用范围, 减少羁押的适用, 从该法第七十二条可以看出, 监视居住一般是要符合逮捕的条件才可以, 提高了监视居住的条件也就从另一个角度是鼓励取保候审措施的运用。然而, 降低羁押率是否就意味着尊重和保障人权, 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受害人的权利如何更好地保障也将成为问题。

(二) 取保候审执行和撤销程序更为规范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 规定了保证金数额的收取要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 被取保候审人的社会危害性, 案件的情节、性质, 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 被取保候审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并且要将取保候审保证金存入指定的银行制止了罚没不分、收支合一的现象。在撤销上明确写明凭借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到银行领取, 言外之意就是要在取保候审结束时必须发给解除通知书, 也防止了取保候审不了了之的现象。然而, 这里面对财保进行了规定, 对于人保未规定, 办案中人保是最常用的手段, 这还有待完善。

(三) 进一步强化取保候审义务有利于侦查办案

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的义务增加了“信息变动报告义务”和检察机关责令的“选择使用措施”, 对保证人保证义务修改为“履行保证义务”的监督和报告义务, 这两方面的修改对于取保候审制度意义重大, “使得取保候审的强制手段进一步向监视居住靠拢, 但又不同于监视居住, 不至于任意自由而丧失其强制功能”, (5) 保证人往往是基于信赖而愿意承担保证义务的人, 从原来的“未及时报告”变为现在的“未履行保证义务”更有利于对被取保候审人的看管。取保候审时能主动限制其行为, 对于防止嫌疑人串供, 妨碍和逃避侦查具有益处。然而, 该制度的操作和监督又成为难题。

(四) 律师参与侦查也对取保候审提出挑战

强制措施的决定和执行过程中, 将会出现律师参与的问题, 这作为总则的原则应该得到执行, 笔者从《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征求意见稿) 中看到, 第八十二条“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可以申请取保候审的措施”, 第一百零六条“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或者辩护人认为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可以提出解除要求”, 将原来的委托的律师更改为辩护人, 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 代理申诉、控告、向侦查机关了解案情和提出意见, 并且还有会见的权利, 这些措施会对反渎案件的办案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

三、反渎部门适应新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措施修改的建议

对于取保候审措施的问题多集中在适用的范围不明确、保证金数额不确切、保证人取而不保、自由裁量权滥用、取保候审期限存在多重标准以及缺乏监督, 实务解决有的是不好操作, 有的是有关情形很难发生, 有的是具有替代解决办法, 例如保证金数额不确切, 职务犯罪用保证金来兑现犯罪嫌疑人的承诺无法保证, 办案过程中通常以人保为手段。再如自由裁量权滥用问题, 如果细化为一个个具体数额标准, 也需要人去自由裁量。笔者就适应新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的规定提出以下建议。

(一) 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应该以保障刑事侦查活动顺利进行为前提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贯穿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在肯定这种“以人为本”的执法理念的同时, 也应该看到刑事诉讼活动在打击犯罪, 保障公民人身权利, 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方面的作用。新刑诉法最大的价值笔者认为是“用更加透明的手段实现刑事诉讼的追诉功能, 让每一个案件都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取保候审作为一种强制措施也应该如此, 取保候审制度是一种强制措施手段, 以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正常进行, 是最低层次的强制手段, 所以本质上取保候审强制措施应该为刑事侦查活动服务。渎职侵权办案不能及时、果断使用强制措施, 灵活使用、及时变更强制措施造成许多应该立案的案件不能立案, 对严重的渎职犯罪后果无人承担刑事责任, 应该值得反思。

(二) 加强与公安机关执行协调机制保证被取保候审人遵守相关规定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的执行参考了《刑法修正案 (八) 》中关于“禁止令”的相关执行标准, 并规定禁制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但是问题也存在, 刑事侦查阶段的犯罪嫌疑人同已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必然不同, 社区矫正机构主要任务是改造罪犯的一种方法, 犯罪嫌疑人毕竟不是罪犯, 侦查的主体为侦查机关, 也不能让社区矫正机构敦促嫌疑人做思想工作主动交代问题。这里面还牵扯到一个侦查涉密的问题, 如果将执行文书发给社区矫正机构会不会引起犯罪嫌疑人的反感, 产生抵触的心态不利于案件侦查。职务犯罪毕竟不同于暴力犯罪, 社会危害性相对较低, 社区矫正人员应该如何去看管, 使得此项制度不形同虚设也是问题。笔者建议, 反渎职侵权部门应该重视初查阶段的外围实物证据获取, 在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时候就已经能确定犯罪事实确凿, 不会发生大的改变, 嫌疑人认罪态度较好, 否则就不要轻易运用取保候审的强制措施。决定运用强制措施后, 应当在取保候审告知书中载明告知事项, 并把相关手续送达公安机关即可, 涉及的禁止义务应与公安机关协调配合, 也可以建立社区矫正检察联络室制度来予以监督, 无需过多地扩大社会人员知晓面。

(三) 重视初查阶段在渎职侵权犯罪侦查过程中的作用

律师作为辩护人上提至侦查阶段, 给基层反渎部门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题。这就要求基层反渎部门要摒弃以往过度依赖犯罪嫌疑人口供的情况, 转变办案模式, 采取强制措施前, 要将工作的中心从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转移到对证人证言、物证的搜集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加强渎职侵权案件初查工作的力度。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因为新刑诉法并未对初查工作做出规定。二是因为初查工作作为反渎部门立案查处渎职侵权案件的前置程序具有隐蔽性、不受律师辩护阶段上提干扰的优点。因此, 基层反渎部门应将办案工作重心前移至初查阶段。制定周密的初查方案, 强化初查阶段的方法、谋略、措施的应用, 在注重隐蔽性的前提下, 全面、依法收集案件相关证据。尤其是要查清涉及案件的关键性细节和主要证据, 避免采取取保候审后再搜集证据面临侦查阻碍。

总之, 强制措施的修改从其修改的内容和精神来看, 取保候审措施将很可能成为基层反渎部门办案的常用手段, 基层反渎职侵权案件侦查问题还比较多, 侦查能力和手段还很欠缺, 同社会的满意度还相差很远。如何能利用好新刑事诉讼法规则为渎职侵权这种特殊的案件服务, 将是今后几年反渎部门干警研讨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④陈光中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条文释义与点评.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94.

⑤高景峰, 杨雄编.新刑事诉讼法强制措施解读.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142.

[1]童建明.新刑事诉讼法理解与适用[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

[2]江海昌编.反渎职侵权实战全程指南[M].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

[3]李忠诚.反渎职侵权工作如何适应新刑诉法要求[J].检察日报, 2012-3-30 (2) .

反渎工作论文 篇2

一是全面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按照国务院办公厅《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国办发〔20xx〕22号)及泰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工作要求,由区政府办牵头,全区各部门重新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将政府信息与政府服务功能相融合,对目录进行重新定义和分配,突出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将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定位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梳理公开栏目,细化公开内容,明确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牵头部门,深入推进行政权力清单、财政资金、公共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公共服务、国有企业、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等9大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公开信息1165条,充分保障老百姓对政府信息的知情权与参与权。

二是加强政策文件解读工作。继续增强政策透明度并加强决策公开及解读。重点做好新制定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解读服务,促进政策的推进落实,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知晓度。我区对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政策文件,具体政策解读工作由起草单位负责组织实施;多部门会同起草的,由牵头单位牵头组织实施。向社会公众及时准确、全面深入地宣传解读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出台的背景、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20xx年我区各部门公开政策解读类文件共计218条。

三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制度。我区陆续完善了《姜堰区政府信息公开考核制度》、《姜堰区政府信息公开评议制度》、《姜堰区政府信息公开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政府信息公开、依申请公开办理、政府网站内容保障等各方面工作都作了详细规定,坚持依制度办事、以制度管人。同时,我区在各镇(区)、街道及部门均要求明确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网站建设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从源头保障政府信息工作的正常运转,真正实现“领导、机构、人员”三落实,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体系。

四是做好政府信息公开指导工作。20xx年,我区举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座谈会1次,参加市政府组织的各类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培训活动2次;通过网络在线实时监察,定期、不定期检查各部门、镇(区)、街道政府信息更新情况,对未及时更新或内容发布不规范的单位,逐个电话通知甚至上门督促,确保政府信息及时、准确公开。我区先后对17家区镇、29家部门进行了现场走访督查,重点督查调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建设、台账管理和公开信息数量与质量等方面情况,并对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分析点评。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xx年,全区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平台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4226条,其中各镇(区)、街道1560条;区级机关2666条,比去年增长36.94%。

在主动公开的信息中, 政策公文类970条,占总体的比例为22.95%,主要公开了《关于印发姜堰区建筑企业规范纳税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完善镇(街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意见的通知》、《关于做好20xx年全区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等重要文件;重大领域类信息1165条,占总体的比例为27.56%,主要公开了全区年度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重大项目以及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保障性住房、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信息;规划计划类信息250条,机构人事类信息224条,统计数据类信息132条,资金使用类信息111条,其它各类信息997条。

此外,根据市政府办公室的统一安排,我区依托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平台,指导公共企事业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协调监督职责,定期、不定期对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长效机制,及时更新公开信息内容,确保公开的合法性、合理性。20xx年,我区通过泰州市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平台主动公开各类信息1480条,比去年增长117.64%。

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

20xx年,全区通过政府网站“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栏目提交的网上申请有11件,所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均按规定进行答复,办理答复率为100%;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内容主要涉及房屋拆迁与补偿标准、土地征用以及价格收费等方面。

四、因政府信息公开被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20xx年度区本级发生有关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行政复议案件0件,行政诉讼案件0件。

五、存在不足和改进措施

反渎工作论文 篇3

一是主动出击、广辟案源,着力化解线索匮乏难题。其一,从法院判决中找线索。定期查看梳理法院公开的行政诉讼判决,与法院协调并调取行政诉讼或行政赔偿诉讼案卷,分析案情,从中发现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渎职犯罪线索。其二,从反贪案件中找线索。翻阅本单位反贪部门办理过的贪污、挪用公款案件案卷,从该类案件中发现因监管不严或超越职权所导致的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案件的线索。其三,从社情民意中找线索。规定反渎干警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红网百姓呼声、问政湖南以及株洲城市广场等社情民意最集中的栏目,了解社情民意,聚焦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期盼解决的问题,寻找线索。

二是讲究策略、打好基础,有效实现案件突破。其一,前期初查强调“细”。该院从初查的科学性、秘密性、策略性和全面性上下工夫,从不同渠道获取嫌疑人职业特点、个人背景、社会信息等,力争在接触嫌疑人之前充分收集涉案材料和信息,为反渎的侦查工作打下基础。其二,搜集证据强调“准”。坚持全面收集能够证明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罪轻或罪重证据,使证据和证据之间能够相互印证,形成证据链。其三,侦查审讯强调“活”。在立案后,根据取得的证据制定周密的审讯提纲和突破方案,趁热打铁开展突审,并灵活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攻破犯罪嫌疑人的心理防线,从而顺利突破全案。

三是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办案合力。一方面坚持有案必报。对办理的每一起渎职侵权案件都及时向上级检察机关报告,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同时借助上级院接触案件种类多、经验丰富的优势对查办案件中的定性难、处理难的问题予以指导,解决了办案过程中遇到的业务知识和认识理解上不足的问题,提升办案能力。另一方面发挥整体合力。注重加强与侦查监督、公诉部门的协调与配合,实现“侦、捕、诉”协同作战,通过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补充相关证据,加快侦查节奏,节约办案成本,提高侦查效率。同时,跟踪案件的审查进展情况,及时听取公诉部门对案件的意见和建议,迅速补充完善证据,解决案件存在的质量问题,确保了办案程序合法,办案质量提高。

反渎工作论文 篇4

(三) 首次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的范围和种类, 对非法证据做出了具体的区分, 新刑诉法第五十四条规定, 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应当予以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 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 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此规定体现了对程序正义的尊重, 是我国法制的进步, 因为没有程序正义, 实体正义往往也很难保障。但是此条的增加也给检察院的自侦部门, 带来了现实的困难, 自侦案件尤其是渎检案件的证据特点是言词证据较多而实物证据较少, 因此对犯罪嫌疑人口供的依赖性极大, 且现行的反渎职侵权部门犯罪侦查模式基本上都是“由供到证”, 即先突破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或是得到相关的证人证言, 其基本上是言词证据, 具有很大的变数, 这种模式将整个案件的成败系于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及相关的证人证言导致了检察机关自侦部门普遍“重突破、轻预审”, 以为只要犯罪嫌疑人开口供述了, 案件就告破了, 不及时固定一些不稳定的关键证据。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的影响下, 犯罪嫌疑人不供述和翻供的现象必然大量增加。

二、反渎职侵权部门采取的应对措施

鉴于刑诉法的修改给检察院自侦部门尤其是反渎职侵权部门带来的挑战, 笔者认为我们反渎部门应当及时作出调整, 以便能够顺利的完成过渡, 逐渐适应刑诉法修改给我们带来的挑战。以下是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希望对各位同仁有所帮助。

(一) 人权的保障

此次刑诉法的修正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 其主要侧重的是对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使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拥有与其他诉讼参与人相同的诉讼权利, 这一精神在新刑诉法的第十四条中得以体现。因为涉嫌犯罪, 处于可能被追诉的地位, 其权利往往容易被忽视。同时还应当尊重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人格尊严, 不得有体罚、虐待和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责任, 但是不承担法律之外人为附加的有损人格尊严的各种不公正待遇。

(二) 对于律师权利的扩大及辩护权的前移,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们的工作予以完善

1.首先要转变思想, 改变侦查模式, 由于检察机关反渎部门的初查具有其自身特点, 隐蔽性强, 因此在案件的初查阶段受律师的影响较小, 因此应当重视初查, 加大初查力度, 放宽初查时间, 对案件的查处, 不能急于求成, 对于现阶段主要依据口供等言词证据来初查案件的现状, 更加注重外围工作, 不必急于接触犯罪嫌疑人, 要做好长期做战的准备, 全面收集和掌握与案件有关的一切材料和信息, 在初查中重视收集与案件相关的书证、物证, 前期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证据链条, 改变单一依靠证言来证明案件事实的情况, 用前期取得的书证、物证对后期取得的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辩解加以固定, 实现“由供到证”转变为“由证到供”。

2.是注重自身程序合法, 修改后的刑诉法对取证的主体, 取证程序做了更为严格详细的规定, 这就要求我们办案人员在案件侦查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合理利用新修改的有关强制措施的规定, 修改后刑诉法部分条款为自侦环节在时间上提供了更为广泛的空间, 例如修改后刑诉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 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 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该条的规定, 将传唤、拘传的时间, 由原来的只能12小时, 提高到了24小时, 增加了讯问的时间和力度, 更有利于打破犯罪嫌疑人的心里防线, 得到有价值的口供。

(三) 针对新刑诉法提出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我认为反渎部门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完善

1.“没有程序的正义就没有实体的正义”, 我们应以此次刑诉法修改为契机, 加强对侦查人员的系统培训, 提高侦查人员的素质, 转变以往的证据观念, 加强证据意识, 使侦查人员深刻领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精神实质, 全面熟悉其实体内容与程序机制, 从而在未来的侦查活动中严格遵循法定程序, 主动避免非法取证行为。

2.合理利用同步录音录像。言词证据具有极大的易变性, 且是此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规定最为详尽的一部分, 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新刑诉法中关于讯问时同步录音录像的有关规定, 对整个讯问国政实施全程录音录像, 对言词证据加以固定。

(四) 职务犯罪侦查

尤其是渎检案件的侦查存在着现实的困难, 令人欣喜的是此次刑诉法的修改对检察院自侦部门实施技术侦察作出了较为详尽的规定, 新刑诉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在立案后, 对于重大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以及利用职权实施的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大犯罪案件, 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 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 可以采取技术侦查措施, 按照规定交有关机关执行”这对于困难重重的职务犯罪侦查来说是一个可喜的进步。渎检案件的当犯罪嫌疑人一般具有较高的学历和智商, 且在生活和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比较有影响力和渗透力的关系网, 其侦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因此渎检案件实施技术侦查是迫切而必要的。

三、结语

新刑诉法的修订对反渎职侵权工作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学习好、理解好、贯彻好新刑诉法, 是对各级检察机关反渎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周琼华.侵权犯罪与渎职犯罪的区别及对侦查的影响[J].人民检察, 2000:11.

县检察院反贪反渎工作调研报告 篇5

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

各位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6月中旬,常委会组织人员组成调研组,在刘**、雷**两位副主任的带领下,到县人民检察院、县公安局、县纪委、县住建局、县政府招标采购中心等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的方式,对我县反贪污贿赂、反渎职侵权(以下简称“反贪、反渎”)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1年以来,县检察院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积极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维护了国家机关的廉洁性和公共财产安全,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特别是自我县开展“三打两建”活动以来,共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8件57人,其中贪污贿赂案件30件38人,渎职侵权案件18件19人。经法院审理作出判决16宗案件,定性准确率、有罪判决率均达100%,没有出现一宗错案,案件质量和办案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县检察院还积极做好调研和预防警示教育工作,开展预防调研40多次,举办教育活动182场次,受教育干部群众3000多人次,接受预防询1468人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果。

二、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我县反贪、反渎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立案数呈逐年攀升之势。仅今年以来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案件6件11人,渎职侵权案件5件5人,其中司法机关知法执法犯法人数达11人,占19.3%,比例比往年有所提高。二是犯罪手段日趋复杂化、隐蔽化。特别是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行政审批监督等方面,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的手段呈现多样化、隐蔽化,从表面上看,程序合法、材料规范、账面合理,给案件的查处定性带来困难。

县检察院和相关部门在反贪、反渎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对反贪、反渎的有关法律法规宣传还不够广泛深入,特别是对渎职犯罪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干部、群众对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性质、任务了解不多。特别对渎职犯罪认识较模糊。群众举报线索少,获取案件线索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案源。

2、对查处案件与预防犯罪的关系认识不足,认为预防工作是软任务,办案是硬任务,存在重办案轻预防的思想,预防犯罪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途径方法不多。近年来我县打击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力度很大,但仍然有较多干部铤而走险,预防工作做得还不够到位,没有达到良好的警示效果。

3、县检察院反贪、反渎及预防工作存在案多人少、人员断层、总体年龄偏老等现象。反贪局共6人,其中5人有办案 资格;预防科只有1人,配1个事务官。人员力量不足,影响了反贪、反渎工作的办案效率。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查案力度。县人民检察院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继续把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工作放在中心位置。要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力量查办有影响、有震动的大案要案和窝案串案,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进一步加强预防工作。要坚持惩防并举、标本兼治,进一步提高对预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深层次、全方位地开展社会预防。一是要结合办案分析研究新时期贪污贿赂犯罪的特点规律,对重点行业领域提出前瞻性的检察建议,对相关部门落实检察建议的工作进行跟踪督办,从源头上进一步减少贪污贿赂犯罪的发生。二是要改变重打击轻预防的思想,注重做好平时预防工作,在党政机关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预防教育活动,善于发现可能违规的迹象,提前介入做好调查和教育工作,为保护党政机关干部提前踩好“刹车”。三是要充分利用好可公开的办案成果和信息,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反腐倡廉和反腐败成果的宣传,增强办案的震慑力,提高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积极性。四是要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自觉克服就案办案思想,坚持办案与服务并行、惩治与保护并重、打击与防范并举,不断改进执法方 式方法,切实做到依法文明规范办案,努力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

(三)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要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发展的要求,及时优化内部人员结构,调整充实工作力量。要不断提高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确立宪法和法律至上、人权保护、程序正义等执法理念。要强化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切实抓好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的选任、培养和使用,把队伍建设的成效体现到执法办案中。

如何做好反渎宣讲 篇6

专刊今年第二期刊登了《廉政法制授课规范与效果》一文,文章就如何发挥廉政法制课的实效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近年来,我做了些预防渎职犯罪宣讲工作,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受文章启发,把这些心得整理出来,抛砖引玉,希望对提高预防渎职犯罪宣讲质量有所裨益。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类型,渎职罪在本质特征、行为模式和表现形式等方面与贪污贿赂犯罪均有不同,在公众认知度和预防犯罪侧重点等方面也与贪污贿赂犯罪存在较大差别。检察机关开展预防渎职犯罪宣讲活动时,如果不能突出渎职罪本身固有的特点,将影响到宣讲质量和效果。预防渎职犯罪宣讲应该以提高社会认知度,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防范意识和能力为目标。

注重解析基础理论和刑事政策

长期以来,在对渎职罪的认识上,存在着认知度差、认识误区多的问题,其根源在于渎职犯罪的政策法规性强,犯罪的表现形式、行为与结果的结合方式不直观,人们对渎职罪的认识往往凭自己估摸和想象。预防宣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作为典型的法定犯,渎职罪的认知难点涉及深层次的法律原理和一个时期的国家政策,要通过宣讲将这些难点解释清楚,就必须深入理论和政策层面,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渎职犯罪的本质。否则很难取得较好的宣讲成效。

以对“为公犯法不是罪”认识误区的消解为例,通常认为,这个误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渎职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缺乏认识。以此为根据,检察机关开展预防宣讲时,往往借助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来强调渎职行为造成重大危害后果,试图以此“证明”行为人必须承担渎职刑事责任的依据。实际上,哪怕宣讲人罗列了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渎职罪案例,受众对渎职罪仍可能一知半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人们并非不清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大社会危害性,他们不理解的是,相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什么要对这些危害后果承担刑事责任?简而言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对社会危害后果负渎职刑事责任的内在根据是什么?这就涉及渎职罪的基本理论问题,宣讲人应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将危害后果与渎职行为联结起来,揭示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因果关系。

对于渎职罪的因果关系,我的宣讲思路主要是围绕国家职权的设定目的、公职人员履行职权的要求、法律规范法律制度的意义等几方面来展开论述,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国家设定公权力、雇用公职人员是为了确保社会有序运行和控制社会风险;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形成重大风险隐患;如果隐患实际发生,导致重大危害结果,公职人员必须对此承担刑事责任。就像交警必须依照规范指挥交通,才能确保交通秩序井然;如果有章不循,胡乱指挥,造成秩序混乱,酿成交通事故,则交警必须负法律责任。

渎职罪立法、司法还与一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环境息息相关。比如,食品监管失职罪就是在当前社会市场诚信缺失,有毒有害食品泛滥,群众反映强烈的大背景下设立的罪名,目的是对食品监管领域失职渎职犯罪加大打击力度。宣讲人应对这个立法大背景进行强调说明,并结合2010年“中办发”37号文有关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力度的文件精神,进一步强调打击渎职罪的必要性,引起公众对渎职罪的重视。

提升宣讲人员综合素养

渎职罪的理论性较强,公众不易理解和接受。宣讲人如果只是念念法律条文,罗列、堆砌案例,宣讲就会索然无味,缺乏感染力,很难取得效果。宣讲人应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提升宣讲效果。

一是夯实理论和文化功底。首先应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且能对抽象理论进行娴熟运用和解构分析,用通俗的语言,生动地表达理论和政策的实质内含。将苦涩的“精华素”溶入美味的鸡汤,普通受众才能乐于接受,入耳入脑,有所触动。当前的政务环境中,勤政文化环境相对淡薄,渎职犯罪预防宣讲认同感不足,不易产生共鸣。想通过宣讲在受众心中植入文化情感,宣讲人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准确把握廉政文化的本质,掌握大量相关文化知识。在具体的宣讲中,可以借用历史上忠诚履职,为民造福的经典故事加以渲染,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增进感染力,获得情感共鸣。如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李冰治水建造都江堰等,都是弘扬勤政文化的好题材。

二是讲究运用宣讲技巧。宣讲人应对自身和听众进行准确定位。要意识到受众并非嫌疑人,宣讲人更不是全能全知,大家都是为实现预防渎职犯罪的共同目标而走到一起。定位准确,才能避免说教的口吻和生硬的态度,提升宣讲人的亲和力。具体来说,可以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讲解方式,尽量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声情并茂,增强话语感染力,避免呆板生硬;适当加入现场互动环节,疑案解答,观点碰撞,以提高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剖析案例深入到位

在案例的运用方面,渎职罪不同于贪污贿赂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案例不宜对作案手段进行深入剖析,怕的是有些人贪念执著,受到犯罪方法的刺激,贪欲不灭反生。而渎职罪的主观心态是消极的,对履职风险是缺乏预见的,对渎职罪法律是缺乏认知的。对案例进行深度剖析正是为了增加认识,增强履职意识,提高辨别和防范风险的能力。

实践中,主要有两类渎职案例应进行深入剖析。一是涉及复杂法律问题的渎职犯罪案件,比如违反职业伦理的渎职犯罪和因果关系复杂的渎职犯罪,对这类案件如果不结合法律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就无法揭示渎职的关键所在,受众无法从中得到领悟和启发,也就不具有指导意义。二是工作制度不健全引发的渎职罪案例。当前很多人的制度意识还比较欠缺,实践中,制度不合理不健全诱发渎职的情况屡有出现。对案例深入剖析,深入讲解一项制度是如何对职务行为发生作用,让人们清楚看到不良制度的危险性,意识到合理制度的重要性,不断强化制度意识。

热点新闻成了反渎线索 篇7

在同事眼中,陈必忠是一个善于调查取证的局长,他认为,一起案件如何拿到关键的证据很关键,让嫌疑人认罪,同时得到审判人员的认同也需要优先考虑。

陈必忠是1994年进入检察院,先在反贪部门工作8年,2002年调入反渎职部门。他说自己很有幸在不同的岗位目睹反贪、反渎职部门的升级。

反贪和反渎职办案的区别

方圆:据介绍,你先干反贪,然后才进入反渎职领域。普通公民可能分不清楚反贪和反渎职的不同,这两个部门的工作有什么区别?对反渎职工作人员提出了哪些不同要求?

陈必忠:反贪主要涉及是贪污、行贿、受贿等案件,这些类型的案件平时媒体就报道得比较多,社会公众了解得更深一点。

反渎职工作涵盖的范围就要更广,反渎职侵权案件主要在刑法第九章,涉及的四十多个罪名涵盖到咱们国家机关运行的方方面面,有一般原则性、俗称的帽子罪名,还有些专门的罪名,比如针对工商、税务、动植物检疫、林业等等。于是,办案人办一个案件要学习一套规定、流程,要接触这个案件领域的专业知识。这种繁杂性就要求反渎职工作人员要具备很高的综合素质,很强的学习能力。

方圆:反渎职工作的难点在哪里?

陈必忠:反渎职侵权工作存在发现难、取证难、处理难,阻力大等问题。在基层办案数量少,一少就带来问题。因法院判例的比较少,再者渎职犯罪的认定本来在立法上存在争议,特别是行为危害性和因果关系的认定。法官对案件的因果关系认识可能不同,你要做足证据让法官充分认识这里面有因果关系,一般刑事案件比如盗窃,杀人或者贪污的结果很直接,但渎职案件往往是多因一果,这需要我们如何在众多因中找出构成犯罪的主客观证据,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震慑犯罪,揭露犯罪职责。办案少的另一个主要难点就是线索少,这是制约我们基层院办理反渎职案件的瓶颈。为此,我们想了很多办法。

对重点领域、行业派员介入寻找线索

方圆:你们是如果克服这一问题?

陈必忠:以前我们主要靠举报线索,但很多举报线索质量不高,叙述模糊,并不具备立案的基础。如何改变传统“坐门等案”的办案方法,实现主动“找米下锅”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点。

在实践中,通过派出反渎检察人员到行政执法紧密衔接,对于破解这一难题有帮助。我们专门制定下发了《反渎职侵权检察业务见习员见习制度》,开展反渎职业务重点领域派员介入机制后,办案人员发现、捕捉线索能力显著提高,而在2009年前自行发现办理案件是零件。

方圆:反渎职侵权局的检察官是如何介入学习?

陈必忠:介入学习期限一般为一个月。任务主要有:一是收集该领域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二是分析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案件易发的环节、原因,帮助该单位建立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三是研究该领域职务犯罪的特征、证据要求、政策法律界限在哪里?

2010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对重点领域、行业派员介入学习机制,明确了介入人员学习的目的、范围内容、期限任务、方式要求等一些规范性要求,每年对权力集中、案件多发、举报较多的单位进行梳理,确定具体的单位。例如2011年根据涉及公安部门的相关举报,派员到区公安局介入学习,了解公安业务、内部规定、流程,在介入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办理了3起户籍协管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案件。

方圆:户籍协管人员滥用职权背后反映哪些问题?

陈必忠:户籍协管人员主要是跟一些汽车4S店、或者一些社会上的“黄牛”,勾结违规办理暂住证,成为这个行当灰色产业链里的一环。因上海上车牌成本高,很多上海人买车就到周边的县市、比如说无锡、苏州上牌,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的买主是上海人,或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在我们无锡上牌照一般需要在此买房、工作、或者最少是居住,有暂住证。但我们发现许多人都不符合,有些人是修理工、或者买菜的商贩,流动性很大,他们的暂住证是短期一个月的,就是为了上牌照而办理的。违规办理暂居证带来的问题是,这些人中有部分人上了车牌后不按规定年审、不购买保险,一旦车祸撞人,可能肇事逃逸。警方追查不到人,因为车牌背后的暂住证住址里没有这个人。

后来,我们追究了北塘区保安大队户口协管员郭某、宋某等人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和6个月,均缓期一年执行。

社会热点新闻也是线索来源

方圆:听说你们也从新闻里提炼线索?

陈必忠:从社会热点事件中获取渎职侵权犯罪的相关情报是这几年的尝试。因为新闻媒体特别是网络媒体有信息量大、覆盖面广的优势,很多舆论监督有些渎职犯罪线索。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提供和自行发现的信息,相继在市政、建设规划系统立案查处了4件5人渎职案件。

2009年查办的无锡市北塘区原建设局局长崔某、科长周某滥用职权案就是一例。当时我们无锡市建设古运河风光带,新闻上报道拆迁过程中有一些钉子户老是跟政府谈不拢。新闻跟踪调查发现其中一个钉子户的厂房是违建建筑。我们当时感觉不对劲,去区建设规划局调阅了相关档案材料,审批时确实是北塘区审批的,按照规定区一级是没有这个资格的,应该由市一级部门审批,这属于越级审批,而且也没有建设施工许可证。因为该地段属于市中心,市里规定只能按照原址原面积进行翻建翻新,但建设单位不但扩大了面积而且以厂房的设计图纸送审。房主坚持认为,既然区一级政府审批了,它就是合法的,理应得到赔偿。就因一个局长滥用职权,给政府的正常拆迁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也影响了古运河风光带的建设进程。

方圆:还有哪些类似的案件?

陈必忠:2010年无锡新闻里有一起塌桥事件,公安部门当时以过失损害公共财物罪了追究开渣土车司机的责任。但这名司机在接受采访时对一家媒体的记者说,“我开过去也没有看到限重标记,我车能载20吨,以为这个桥能承受30吨。” 我们走访市民了解,这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造的混凝土桥,周边也有类型倒塌桥梁事件,针对这种桥梁,按道理应该有规定必须立碑注明限重限高。

我觉得咱们职能部门是不是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最终,我们发现果然市政设施监管部门的巡视员有玩忽职守的行为。塌桥后周边的老百姓怨气大,因上学、买菜、看病都在此经过,桥塌后只能多绕行一个小时到对面。我们检察院一边办案一边协调正在附近施工的市政部门临时修建一座桥。

跟其他部门配合发现案件

方圆:有哪些案件是你们提前介入寻找线索的?

陈必忠:主要是食品药品安全案件、涉税案件、制假售假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娱乐场所吸贩毒、容留卖淫案件、重大责任事故案件和其他有关案件等七大类案件,介入是为了了解和发现有无渎职行为的存在,特别是对批捕、起诉案件我们会进行同步提审机制。因不同部门对案件的关注点不一样,比如组织卖淫嫖娼案件,批捕、公诉部门可能只关注嫌疑人组织了多少起,多少人涉及。而我们想知道的是有没有保护伞,有无“内鬼”通风报信,为何躲过这么多次检查。再比如一些涉税案件,针对一些“三无”公司,我们会问为何能通过行政部门的现场检查,是否有监管部门失职?

方圆:哪些案件是提前介入发现的?

陈必忠:2011年,在提审一起公诉部门办理的涉税案件过程中,我们获取了有关信息,最终查办了无锡市地方税务局某税理员胡某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玩忽职守、受贿案。同一年,在讯问海事局受贿窝案嫌疑人时,我们又查出无锡市地方海事局航行监督科科长陆某玩忽职守、受贿案。

这几年,我们在办理反渎案件的同时注重挖掘反贪线索,共移送反贪部门查办了各类贪污贿赂案件6件8人,如:无锡市地方海事局有关人员受贿窝案、黄巷畜牧兽医站有关人员贪污窝案等,形成反贪反渎信息共享,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办案子,拿事实来“征服”法官

方圆:听说你最近在做泔水养猪这方面的调研,办案子为什么要干这个?

陈必忠:最近,我们院在办理其他案件时,得到线索说北塘区某街道动物检疫员陈阿宝跨区域检疫,被农林部门吊销过检疫资格,我们调取了材料,觉得性质很严重,因为他检疫了一批患有口蹄疫的猪,运到浙江时被当地动物检疫站发现。养猪户以前是北塘区人,到邻近的惠山区养猪,他让陈阿宝去检疫。陈阿宝到后以每头猪2块钱的价格盖章子、开一张检疫证。这上百头猪一直处于监管的真空,这次是销往外地时必须检疫才发现是病猪。

我就想不但要办案,还要把这种危害性告诉大家,最近办理陈阿宝案件时,我们好几次到养猪户那里实地调查,并带着录像摄影设备,将养猪场的现状拍摄成片子,因为很多人包括审判人员,公诉人员不知道监管失控下的猪是饲养在什么样子的环境里,猪吃的是什么样的饲料。看了这些照片,才能触动他们,才能“征服”法官。

方圆:哪些部门对餐桌上的安全有监管职责?

陈必忠:工商、卫生、农林、公安、发改委等一共14个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对泔水行监管职责。但环保部门无权过问泔水用户,市容部门只对泔水排放、倾倒进行处理,工商部门只管理经营,卫生部门只管理餐饮卫生,但对泔水垃圾的收集处置没有统一的机构,这是导致泔水混乱的重要原因。

国家层面上没有完全禁止泔水喂猪,只是禁止使用未经高温处理的泔水。再比如规定从事泔水经营性处置的单位必须有登记,注册资金不少于500万,有专门处理泔水的设备。但现实是目前城市餐饮中大多数的泔水承包给个体养猪户或者泔水油加工者。这些个体户根本没有无害化处理泔水的能力。

上一篇:新型编辑下一篇:税务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