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2024-05-10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精选12篇)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1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要上好一堂数学课, 必须综合考虑各个环节的教学效果.教学反馈是我们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的一个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为了实现预定的目的,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合理利用反馈的原理, 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 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和方法不断研究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教学和学习现状, 并通过分析反馈信息及时、有效、准确地找出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 及时调整和控制, 实现数学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 不论老师还是学生, 双方都会积极主动地、不同程度地校正自己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 因此调整和评价的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要强调的是课堂教学反馈的调节和评价功能, 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改变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选择不同形式的反馈提高反馈的有效性

在课堂上, 教师正确的使用信息反馈, 可以确定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 解疑释难, 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学生做完作业后, 更关心自己的解答结果, 如果教师能对课堂实践进行及时的评价, 并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的结果, 并帮助他们进行学习活动的调整:做正确的, 强化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做错误的, 在尚未定型之前给予否定, 重新输入正确的信息或修正, 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所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及时的反馈, 使学生在实践中处于印象鲜明、记忆犹新的情景, 校正效果好.

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 上课时我统计了学生练习中一些典型的错误:

① a × (b + c) = a × b + c;② a × (b + c) = a × b × c;③ a × (b + c) = a × b × a × c.在课堂上及时进行信息反馈, 分析了这些错误产生的原因, 明确乘法分配律的法则, 在后面的练习中, 学生就能得心应手了.

由于时间原因, 在课堂上, 教师不可能让每名学生都有质疑的机会, 因此, 教师更应重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实践证明, 有针对性选择课后信息反馈方式, 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行之有效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反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注意反馈的有效性

反馈的信息要能真实有效反映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水平. 有效的反馈可以大大地提高反复改进的过程和使他更有效率, 而有效的教学反馈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没有有效的教学反馈, 就没有成功的教学.因此, 从理论上论述了有效教学反馈的特征, 对教学过程的提高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注意反馈的及时性

如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 一道习题做完以后, 学生期待的眼神, 渴望获得老师赞赏的评价.在通常情况下, 教师都会把评价的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生, 如:做对的同学微笑, 拍一拍手、点一点头等等, 既调整了心情,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时候积极地评价由学习主动积极的、或学习有一点点进步的同学来表达, 表明了只要你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样可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3. 注意反馈的针对性

教学反馈是最终以确保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反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灵活、策略性地给予评价、指导和帮助, 引导他们发扬优点, 消除缺点, 全面的发展.教师要针对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的目标与任务有针对性的教学反馈, 就必须准确的为学生提供学习结果方面的反馈信息;针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训练任务及要求, 要为学生多提供拓展其知识技能方面的反馈;针对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 学习方法, 训练的目的和要求, 提供各种学习策略方面的反馈信息等.

4. 注意反馈的全面性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实施以后, “数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一点显得特别的重要.为了实现这一原则, 首先, 当教师在准备过程中, 应基于仅馈制订教学目标, 这个目标应能具体反映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其次教师在备课时, 应安排好课堂教学层次, 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坡度 (比如安排有一定坡度的课堂练习) ,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不同层次学生的反馈信息;再次教师应根据所制订的教学目标, 在课堂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 如:提问、让学生板演或全体练习然后举手统计正确率等方法, 真正了解各层次的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从而充分的调整教学, 使每名学生有效地学习.

5. 反馈的多样性

课堂教学反馈既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态度、语言和表情来反馈教学效果, 同样也可以通过书面沟通、语言进行交流.但作为一名教师要想激发与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就一定要事先设计恰当的教学环节, 为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就要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对教学计划进行及时调节, 让学生全方位的表达他们的感知.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适应复杂多变的教学活动的需要, 教学反馈就必须具备多样性, 这样的教学反馈才是有效的反馈. 而为了形成有效教学反馈的多样性, 就需要全面了解教学的各种形式的教学反馈.根据教学活动和特定的教学情境和任务的具体内容, 灵活地使用各种反馈.

当然在有效教学中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有很多, 我们需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在教学中如何用多样的反馈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怎样通过有效的提问让反馈更加有效, 等等.我们只有在新课标的指引下, 建立活泼、和谐、互动和体现人文精神的小学数学课堂反馈机制, 才能真正为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2

一、检查概况:

9月27~30日为期四天时间,米公小学教导处联合各年级教研组长对所属六个年级第一阶段的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此次共有24个班科20名数教师接受检查。(有4名双班教学)总体来说,绝大多数教师的工作成效是令人欣喜的,值得肯定,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整改。

二、主要成绩:

㈠、教案编写情况:⑴实效大。大多数教师编写教案能根据学情,课型,紧靠《课标》,重点突出,体现特点,落实目标,渗透理念,教学环节清晰合理,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⑵“余粮”足。大部分的教师能精心准备,认真撰写,数量足够,大多数教师有一周的“库存粮”。⑶形式活。教案呈现方式多,有自己撰写,有集体备课,个人增减,有在文中批注等,但更多的是自撰的。⑷有反思。大部分教师都能及时地在教案后面写上自己的教学感受,体验,思考,顿悟,内容丰富,形式灵活。

㈡作业布置与批改:⑴作业布置有广度:大多数教师能践行中心校就作业布置的具体要求,做到“堂堂有作业,课课有练习”。有一部分教师还从时间,类型,要求等不同层面上做“细活”。⑵设置作业有维度:多数教师能根据学情与教材特点,从夯实基础,落实目标,提高能力,发展潜力等多重目的出发,自设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综合作业。⑶批改作业有效度:教师们都能及时,认真,细致,准确地批改作业,做到:符号规范,反馈及时,重视矫正。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三、存在问题:

⑴少数教师存有消极思想,对常规工作马虎应付;

⑵个别教师教案编写简单空洞,缺乏实用性;有的教师使用旧教案或集体备课的教案,但没有个人增减,缺乏主见性;

⑶少数教师的作业布置分量偏少,缺少精心设计,未能有效地达到巩固和提高的目的; ⑷一部分学生的作业习惯差和作业矫正效果差仍是“顽疾”;

四、整改意见:

⑴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弘扬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 ⑵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的过程性管理,提高学校工作的整体效益; 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矫正的有效值; ⑷开展“如何对待错题”专题研讨,实现师生“双赢”。

五、工作设想:

⑴第二次联检以“点面’结合,“量质”兼并的方式运行; ⑵跟踪督查“存在问题”,发扬做大“成功特色”; ⑶提升“周末作业”质量,发挥“联检功能”。

2、撰写教案情况。

每位教师对教学常规工作意识增强,语数教案都能及时编写,并与教学计划安排的进度相符,甚至有余粮,并能以将每周的教案订成一本存档。埔头小学许清华老师编写的教案有2周余粮。有些教师对教案编写认识较为浅显,没有根据学情编写,一味抄袭其他教案,造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迥异,费时又低效;有些教师任教的技能常识科教案编写不齐全,个别老师没有编写所任技能常识科的教案。

3、作业设置、作业量及批改情况。

作业的设置种类颇多,确实做到每课一布置,每课一批改。并能突出周末作业作用,做到全批全改,扎实学生基础知识。低年级的老师能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鼓励性的评语,学生喜欢的图案。

语文学科完成的较好的老师:何惜春老师设计作业的种类多,批改认真及时,其中生字批改11次、听写批改17次、造句批改5次、每课一测批改5次、好词佳句菜蜜批改8次、练习册批改21次、自由作文21次批改9次、作文练习册批改3次、作文批改4次(有眉批和总批);前何中心小学的何春恋、林阳叶老师作业设计种类多,并能按时批改,做好二次作文训练;吴淑娟老师也能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设置不同种类的作业,夯实学生基础;后林小学的黄丽娟、林美华老师布置学生9次习作,批改8篇,还布置学生写日记;曾丽真、林丽英、沈少生等老师也能设置综合练习,并做到有布置,有批改。

数学学科完成的较好的老师:张家小学的林武清老师作业量足,布置42次,批改42次,练习册全批全改,并配套数学AB卷、创新思维练习,其采用讲评方式;前何中心小学何玉芬老师作业设置种类多,批改及时,采用全批全改,并能写上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学习。

㈡整改建议: 1.备课方面:

教案凡漏写的部分应及时补充;备课写教案提倡五要五不要:“要真正使用不要应付检查,要创造不要制造,要个性不要共性,要反思不要反复,要以人为本,不照本宣科。”教后记的书写,提倡遵循六性:“及时性、恒久性、简约性、探究性、实效性、积累性”的原则。

2.作业批改方面。必须规范作业的布置,注意作业的形式、内容与分量;提倡批改作业及时、认真、细致、规范,并适时地采取补救措施,批改符号要规范,评价准确实效,做到簿籍整齐清洁,以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夏老师和蔡老师的备课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和资料的积累,针对学期初街道提出的教研组考核的要求,一单元后有每单元的试卷和单元试卷分析,有实效性。朱秋娜教师下载有用的课件,根据自己的备课进行修改,每课一个课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在作用。楼碧儿老师部分的“反思”内容也及时,较深入,也有时效性。

一、关于教案编写。

1、优点:大部分老师能自觉执行07年4月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本中《教师常规管理制度》关于“备课制度”的要求,认真落实《学校管理效益评估办法》关于“教案编写”的评估指标要素。被检查的语文、数学和被抽查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艺术、体育、科学、英语学科教案能及时上传下载或独立编写。语文、数学学科教案编写较为详细,每课均能就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过程进行认真分析,下载的教案编有页码并规范地装订成册。能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和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二度设计”或必要修改,并针对教学中的成败得失写好教学反思,如月琴师、进全师二年级数学,亚延师二年级语文,杉玲师、旋娥师、吴彩虹师三年级语文,丽玲师四年级语文,惠玉师、玲津师、水来师、幼玲师五年级语文,泽源师、黄彩虹师、友利师、惠英师六年级语文教后反思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较为详实地写出了自己的教学感悟。如建元师六年级数学,顺福师、玉娇师五年级数学,哲农师三年级数学采用表格式或进行旁注,反思有深度,富有特色;乌治师、顺福师的二年级艺术课还恰时在教案旁进行点评;冬梅师、月琴师五年级英语,进良师六年级科学立足班级学生实际进行编写详案,并在教案上圈圈点点,体现了教案的实用价值。

2、不足:检查中发现个别老师没有按照学科版主要求及时上传教案。部分教师下载后的教案既没有修改,也没有写反思,更不用说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重新进行“二度设计”;个别老师语数教学设计过于粗糙简单,或是教具不能适用;检查中我们还发现一部分教师的教案本挺新的,几乎没有折痕,可能很少去使用它,难觅使用痕迹,难以体现使用频率,当然更不用说是圈圈点点了。细读部分教师写的反思,发现写出来的反思仅停留于教材分析上,缺乏真实感悟。有些甚至是直接从教参中或教学目的中摘取几句,有应付之嫌。部分艺术学科教案上传不够及时,反思三言两语或基本没有。体育学科、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案仍发现部分老师没有进行编写或使用版本不符的教案;检查中发现不少老师印刷出来的教案或纸张规格不一,或文字排版不一,或没有封面,纯粹是为了应付检查。

二、关于作业批改。

1、优点:多数学校能认真执行07年4月中心小学《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本中《关于作业布置与批改的若干规定》(南九学[2006]第45号文),语文科按要求设置听写本、生字簿、作文簿、课课通,数学科按要求设置AB两本作业本、课课通。大部分老师都能明确作业批改范围,认真进行批改,坚持按次或按课及时批改,使用正确批改符号,指出学生错误之处,要求学生认真更正,能采用分数、等级、鲜花及评语等方式评定学生的作业情况并注明批改日期。学生作业批改较好的有:月琴师二、三年级数学科,杉玲师、文明师三年级语文,丽玲师、承力师四年级语文,玲津师、惠玉师、水来师、幼玲师五年级语文,哲农师、顺福师五年级数学,泽源师、月平师、惠英师、丽源师、黄彩虹师、友利师六年级语文,金鸿师、建元师六年级数学。

2、不足:个别教师批改欠认真,学生的错误答案未能给予指出,未能让学生及时更正;检查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在打“×”的错题上更正,结果是:更正后是正确的,可依然打“×”,让人费解;个别教师批改后无注明日期,部分教师虽采用了分数或等级评价,但针对性和鼓励性不强,效果欠佳;部分学生书写不工整,簿面不整洁,个别教师书写了草,“√”打得太大;有的老师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偏少,采取听之任之的做法;有的教师已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批改,还画蛇添足地写了个“阅”字;部分数学科只能提供近期学生的作业,缺乏完整性;中高年级由学生代改课课通现象普遍存在,但是教师缺乏教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方法,以致于课课通批改符号千姿百态;个别学校一年级没有设置听写本,部分低年级老师在批改学生的写字作业时不够认真,对学生的书写要求不够严格,学生书写欠规范,字迹不工整。

三、关于教案编写作业批改的建议。

1、关于教案编写。实施了集体备课,实现了资源共享,发挥了集体智慧,提高了备课效率,得到了多数教师的支持和认可。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起码应该具备团队合作和服务他人这两种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你的疏忽大意或马虎应付,可能会带来工作的被动,引来教师的非议,你的潜心钻研或认真应对,可能会激发工作的热情,引起教师的赞誉。因此,大家一定要多一份心思,多一点责任,认真阅读文本,吃透课标,了解学生,备好每一节课。并把写好的教案及时上传到指定的版块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教案进行“二度设计”,并实实在在地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此外,要写好反思,不一定要写长,但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感悟,不要拘泥于一种格式,比如可以写写教学片段,叙述学生的亮点之处;可以写写对课堂中某个突发事件的机智应急处理;可以写写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突破了教学难点;可以写出对教材编写的不同意见,对教参分析的不同看法,对某个问题的独特见解等等。

2、关于作业批改。应要求学生使用统一规格的作业本,按规定的格式完成,应要求学生 把封面写完整,并保持作业本的整洁;语文科作业按课批改,数学科作业当天批改,作业批改后应注明批改日期;作业批改后不必再写“阅”字;学生课课通上的错字、错词、错数字等小错误可通过画小圆圈让学生更正,错误较多的题目可要求学生在作业本上更正;学生作业本上的错题可让学生在后面重做一遍,并写上“更正”两个字,要求教师还要进行批改;教师应规范使用批改符号,并注意书写工整,给学生起示范作用;建议使用鼓励性评语,作文应尽量体现眉批、总评,让学生看到进步,看到希望,增长信心。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3

【关键词】教学课堂    教学反馈    教学策略

一、差异性的教学反馈与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我们现代教育理念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应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科学处理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采用对应的反馈策略,对学困生多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学习内容要难易适度,增强他们的学习勇气;对于尖子生,教师要设计有深度、有广度的问题,开启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对于中等生,就让他们“跳起来摘桃子”,体验成功后的喜悦与满足。

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我们把教学活动分解成几个不同层次的阶段,与此相对应设计四个探讨问题。一是:这个由七巧板拼成的图形变换成另一个图形以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二是:为什么长方形数方格的结果和邻边相乘一样,而平行四边形却不一样?难道它们有什么不同吗?三是:为什么你想到要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四是:能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中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教师精心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四个不同层次的问题,同时,教师在不同层次学习中获得的反馈信息有机融合,相辅相成,根据本班学生的学习思维的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人人乐于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二、争辩性的教学反馈与导向性的教学策略

争辩性的反馈信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尺度。当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遇到知识模模糊糊,不能很好地掌握时, 面对学生七嘴八舌的语言信息反馈和各种神态的表情,教师就应采用导向性的教学策略,诱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巧妙点拨,为学生顺利解决疑难指明正确的方向,再次引导学生扬帆启航,直至达到知识海洋的彼岸。

在教学《圆的认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半径” “直径”“圆上”这几个概念,我设置了一系列的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看“直径”(课件演示),你们觉得什么是“直径”?

生:我认为直径就是圆里的一条线段。

师:哦?那这条是直径吗?(课件演示一条不穿过圆心的直线)

生(马上补充):啊,不对 ,应该是经过圆心的直线。

师(笑):你们确定了吗?

师:好,要经过圆心。(师再画一条:穿过圆心,没到圆上)那这条肯定就是直径了!

生:不对,不对,还没到呢!老师你应该再画长一点。

师:要多长?

生:要画到圆上。

师:现在谁能来总结一下,到底什么才是直径?

生:只有两端都在圆上的经过圆心的线段我们才能把它叫作直径。

在这个例子中,学生刚开始对什么是“直径”,只理解了片面,这完全是正常的。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原认知,从学生的基点步步为营,不断追问,不断让学生围绕“什么是直径”这个概念进行争辩。学生的思维马上受到了冲击,直觉性地通过观察进行补充,并最终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了“直径”的正确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感受到问题的存在性,还要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不断解决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思考,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最终得到正确科学的概念。

三、预设性的教学反馈与动态生成的教学策略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活动,尊重学生的差异,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教师如何准备教材的问题,生成是在预设条件下而产生的动态教学效果。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是灵动的,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甚至是瞬息万变。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生成教学资源,教师应进行有效引领,抓住这些意外,进行即兴预设,让教学更有效地向纵深推进,实现持续生成,使课堂呈现“柳暗花明”的精彩画面。

如:在教“乘法应用题”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小汽车最多可以坐5个人,一个旅游团包了这样的6辆小汽车,这个旅游团共有多少人?学生思考后,列出了算式:6×5=30(人),5×6=30(人)。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学生答:“要求这个旅游团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求6个5是多少。”老师满意地让学生坐下,我们也从没怀疑过答案的正确性。当我准备下一环节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有可能这个旅游团只有29人呢?”“这怎么可能呢?”我愣了一下说:“你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其实,我也没有太多考虑,我只是想汽车为什么一定要坐满呢。”学生的一席话使大家豁然开朗。“那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根据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有多少种可能性?”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迸发了出来,于是就出现了以下的精彩场面。

生1:我觉得可能是26人,算式是5×5+1=26(人)。第6辆汽车只坐1人。(有学生插话:那多浪费)

生2:有可能27人,算式是5×5+2=27(人)。第6辆车只坐2人。

生3:有可能是28人,算式是5×5+3=28(人)。第6辆车坐3人。

生4:有可能是29人,算式是5×5+4=29(人)。第6辆车坐4人。

……

这节课,虽然没有按照我预设的教学程序进行,但我能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把这些有用的教学资源开发、放大,让它“临场闪光”,一次次让学生思维迸发出奇异的火花,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课堂更加充满生机。

数学课堂作为教师与学生智慧生成的生命场,教师应注重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也是生成的前提,没有开放的预设,就不会收获精彩的生成。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4

一、反馈教学的基本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育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的情境。”“应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功能。”

根据以上观点,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当由“教学—反馈—修正”的不断循环与优化构成。在循环优化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承担着最初的教学任务,同时又需要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进行修正以提升效果。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接受教师教学的同时,同样会基于教学体验及自身心理需求而产生新的信息———该信息就是反馈信息。教师依据这种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作出分析与判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从学生的角度来看, 教师基于反馈信息实施的教学修正意味着响应, 并且会根据教师的相应方式及时修正与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及方式。因此,教师对反馈信息的响应同样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心态及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仍习惯于以自身作为主体进行单向式教学,对于学生的课堂体验及反馈沟通则不加关注,由此导致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逐步下降, 缺乏创新精神,甚至对小学语文课程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导致整个语文教学耗费时间虽多却难以收到成效。

另一方面,有些教师尽管注意到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在操作上却相对僵化或存在误区,不针对学生个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措施,同样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因此, 借由学生反馈提升教学,培养创新精神,因势利导、适时沟通,切实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与心理需求,是新课标时代下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二、反馈教学的应用价值

小学教育过程中,促进、支持学生发展,增强其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表现出一 种“倾听”和 “理解”的意愿。所谓理解学生,是注重观察、分析并发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基本态度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小学生正处于最为关键的学习期。一方面,这部分学生正在经历从接触语文到基本迈进课程大门的过程,恰当的课堂评价能够极大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对自身语文能力的探究期,他们对于自己是否具备学好语文的能力往往都存在着疑虑,这种信心上的不足会以不同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来。教师教学时则要据此改变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并逐渐转变学生的消极心态。因此,反馈教学的成功与否对正处于能力激发关键期的学生而言,将产生重要影响。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形成了“我不行”的想法,将会导致其对小学语文产生抵触情绪,本能排斥教师的教学,甚至从此以后都对语文产生畏难情绪。

而一旦成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对语文学习的创新意识,情况则截然相反。对自身能力充满信心的学生将会对语文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积极展现自身能力。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就在于准确分析、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心态,借此实施恰当的反馈教学,进而产生激励效应,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但必须注意,并非所有反馈教学都是有益的。只有有效的反馈教学才能在反复改进的循环过程中稳步提升教学效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掌握正确的反馈分析方法。否则,就可能导致分析结论同实际情况发生偏移甚至背道而驰,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三、反馈教学的分析方法

(一 )即时分析

即时分析是指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重点关注单次教学过程中个别或全体学生对于教师教学的反馈情况,主要分析方法包括问答分析与观察分析。

1.问 答 分 析

教学过程中,学生仅仅被动接受教师教学信息不仅教学效果不佳,而且教师也难以获取足够的反馈信息实施教学、疏导及调整。因此,通过师生之间的问答交流来获取反馈信息就成了实施课堂即时分析的基本方式之一。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及分析,将捕捉到的反馈信息转化为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资源,判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分别采取整体调整教学方式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增强针对性教学的方式及时解决问题。

2.观 察 分 析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小学生心理上较为单纯, 其内心活动通过眼神、面部表情或肢体动作外放的情形相比中学生或高校学生而言要明显得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从他们的神态或动作中获取信息,分析学生当前的学习情况。

倘若学生学习《夕阳真美》一课时兴致盎然,学习《孔繁森》时悲伤难过,学习《台湾的蝴蝶谷》不时放出好奇的目光,便反映了这些课学生的精力专注投入, 与课文的情感融为一体。那么,课堂的教学效率一般也会较高。反之,教师需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例如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学生兴趣匮乏,则可以引入课外故事或趣味问答活跃气氛;如果学生整体呈现出困惑状态,则表明教学节奏过快导致学生理解困难,则应适当放缓教学节奏。

(二 )个体分析

个体分析 重点关注单个学生在连续周期内对语文课的反馈情况,重点关注学习效果不佳或对语文课存在畏惧、抵触等消极情绪的学生个体。

语文课的学习不同于其他课程,是一个长期积累循环的过程,这就意味着学生个体的长期学习效果以及对于语文课的学习态度等情况尤为重要。由于长期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必须通过周期性的个体分析把握学生特点, 才能采取适当的针对措施,主要方法则是通过课后作业分析及师生交流分析。

1.作 业 分 析

课后作业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心态,是语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重要的反馈信息来源。在分析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持续关注学生在一个连续期间 (通常以周或月为单位)内的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及 学习主动 性形成基 本评判。而后,在第一步分析结论的基础上, 对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或学习态度消极的成因进行分析: 一方面从教师自身出发, 分析是否在教学计划、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另一方面则从学生心态入手, 分析其是否对语文课存在畏难、抵触等消极情绪,并寻找成因。

2.交 流 分 析

对于主观心态上存在消极因素的单个学生,可以采取直接交流的方式获取反馈信息。这主要是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为了保护低龄儿童的自尊心,这类学生学习态度上的问题不宜直接通过当堂问答、评价的方式进行分析解决。另一方面,直接交流能够弥补课堂即时分析或作业分析相对间接的缺陷,教师能够通过针对性的对话交流来获取平时难以察觉的反馈信息,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

例如 ,笔者在教 学《揠苗助 长》后, 有一学困生课后告诉我:“老师,我真不信有像那个农夫这样愚蠢的人。”简单一句话让我意识到,学生在课堂听讲时只将注意力放在了农夫的“愚蠢”上,而将临下课时我匆匆分析的寓意抛之脑后,说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尚未达到协调一致。这一反馈信息,对我今后改进课堂教学大有裨益。

(三 )整体量化分析

同以上两种短期分析法不同,周期较长的整体量化分析侧重于以学期或学年为周期, 在班级或年级层面整体把握、调整教师教学的大方向, 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尤为重要。

针对小学生言语表达能力较弱的特点, 笔者建议采取选择式问题卷。根据具体选择设计问卷中的每一选项的程度划分,例如“我不喜欢/同意/理解”到“我很喜欢/同意/理解”,另外再设计一到两个开放式的问题,尽量完全征集学生的意见。指标细化应当尽量涵盖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对语文课的认知与评价、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意见、喜欢的课文类型、课堂讨论方式,等等。教师通过问卷,能够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基本准确地从宏观层面把握、调整教学方式或教学进度。

可见,合理运用覆盖整个语文教学体系的多种分析方式,能够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相对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但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如何在分析结论的基础上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策略,将直接决定反馈教学能否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四、反馈教学的应用策略

反馈分析结论作为反馈教学的阶段性成果,还需要教师采取正确的应对策略才能最终收到成效。这既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挑战,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 一 ) 即时分析策略 — ——课堂教学的有效把握

即时分析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同课后反馈和问卷分析不同,作为反馈主体的学生并没有太多思考时间,因此相对而言有着较高的真实度。即时分析策略的根本思路就是要把学生课堂知识吸收视为随时变化的动态过程,对其中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进行有效控制与调整。

例如 ,教学《庐山 的云雾》一 文时,了解“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是学习课文的关键。教师可因势利导,加以点拨,进行提问,学生在点拨中若能找出“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教师便能在分析课文时,始终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去文中找具体描写的内容,从而真正理解课文。这比起以往“以朗读铺路,提问点缀,不管懂与不懂,照样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收效要好得多。

( 二 ) 个体分析策略 — ——作 业设计与心理激励

课后作业通常以当堂教学内容为基础设计,同教案设计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但作业设计切忌拘泥于预定教案,应当首先根据个体分析的结论整体把握学生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层设计。

如果个体分析表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则应当注意在作业设计上考虑低龄儿童的心理需求,重点体现趣味性。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童趣的作业,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吸收知识的质量, 还能够产生任务驱动效应,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作业批改、评价环节,教师需要改变单一的等第评价方式,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从不同的角度去鼓励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最后, 针对学习态度消极的学生,教师还应在把握成因的基础上主动进行心理激励。例如学生因自身学习能力不足而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当进行适当鼓励,必要时可与学生家长沟通进行合力教学。如果是由于教学枯燥或课后的家庭辅导过量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厌学情绪,则应注意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趣味性,并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调整家庭辅导的方式与强度。

( 三 ) 整体分析策略 ———多 面优化语文教学

由于整体分析结论涉及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因此在应用过程中也需要多方互动参与。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其长期努力的肯定与鼓励,以利于其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高度的主动与自信,这主要通过期末评语及评奖的方式进行。其次,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的整体认定,同时获取家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反馈信息,通过互动交流改进教学方法。最后,从整体分析结论中探寻自身教学方式上的优势与不足,修正下一轮教学方案。

西莲小学教学随机视导反馈总结 篇5

按照中心校校长室关于提升教学质量工作意见的要求,校长室组织教管中心、数学和英语学科研训组相关成员,于2012年4月12日对西莲小学的数学及英语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五认真”工作进行了随机视导工作。现将本次随机视导相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本次检查重点为随堂听课 随堂检测 教学五认真检查。

二、检查方法:

首先随机听课,接着针对本年级前面所学的内容进行随堂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然后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情况进行检查,最后组织相关涉及教师召开情况反馈会议。

三、主要情况:

西莲小学共有4个年级共4个教学班级的4名教师接受视导检查

(一)课堂教学

综观四节课的教学,教师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注重在教学过程的开展中落实“三维目标”的达成,能有效的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练习的设计有一定的针对性。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比较高效。

数学学科建议:

1、教学新授的开展要注重复习引入环节的设计,利用知识之间的相关联系合理的设计复习内容,充分的做好复习铺垫准备工作,巧妙的利用知识之间的正迁移作用,努力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和信任学生,不要一味的包办。教师只有在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设问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能力。

3、教师应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

4、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热情。《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体验数学”的过程性目标,强调数学课程要从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地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听过了,可能就忘记;看过了,可能会明白;只有做过了,才会真正理解。”

英语学科建议:

1、教师应注重英语课堂教学语言的简洁性。尽量避免说汉语的现象出现,将课堂的时间更多用来组织丰富的练习,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英语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课堂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设计令学生感兴趣的不同形式的任务。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谜语游戏、采访调查、手工制作、画画说说、唱唱跳跳、讲讲故事等等。

3、加强小组合作,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40分钟内难以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足够的“说”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及时地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监控每个小组的合作学习情况,并适时介入,为学生提供及时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

(二)随堂检测 数学学科:检测情况略 建议:

1、关注概念教学。深入研究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做到堂堂清,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重要的知识点教师需要求学生进行强制记忆。

2、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要注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形成过程与能力发展并重。

3、低年级学生加强学习习惯和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

4、从学生答题中出现的有些错误,可以窥见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 ,教学的表达能力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承认差别,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教师设计的提问和练习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望。

5、努力培养学生细心做题,认真检查题的学习习惯。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及培养学生读题习惯。狠抓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及计算速度。

英语学科:检测情况略 建议:

1、加强英语教学,今后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做好增优补差工作,多关心学困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平时注意多练习新的题型,让学生对新题型有一定的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在以后的教学中应以保护学生学英语的自信心,激发对英语的兴趣为目的,采取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灵活多样的巩固练习,分散重点、难点,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学习英语,提高教学效率。

4、针对学生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运用不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要狠抓基础,培养能力,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特别是最基本的词汇、习惯用法和常用句型,要反复训练,做到举一反三。同时加强对单词、句型的检查力度,在听说领先的原则下还要强化读写训练。

5、我们要注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一些基本能力,如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正确流利书写的能力,还有加强对学生理解题意和答题技巧的训练。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其良好的习惯,使其发挥应有的水平,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三)教学五认真 本次“教学五认真”主要查阅了教师的集体备课、学生的作业、单元过关训练以及学生辅导工作。总体情况教师们做的都比较好,均能达进度。集体备课二次修改到位,学生作业批改及时,比较重视单元过关训练,学生辅导工作也在有序开展。

建议:

1、集体备课的二次修改要注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修改。只有理清一节课的目标和重难点,才能为开展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2、学生作业的批改应注重提高复批的效果。

3、单元过关训练应在参加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做好各自班级的自行安排工作。尤其学校应重视薄弱班级的质量监控工作。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6

所谓教学反馈是教師在课堂上将学生的表现作为信息输入教学中,根据这些信息给出判断,并改进教学。教学反馈是教学系统有效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课堂反馈的作用

课堂教学反馈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教师方面

教师通过课堂反馈,能够及时获知自己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在了解到这些之后,才能及时地修改教学计划,更新教学进度。一个教学计划制订得是否完善,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不是看备课笔记上的教案写得如何,而是看大多数学生是否真实接收并贮存了信息,具备了某种技能。而这种反馈对于教师的教学意义重大。

2.学生方面

学生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给予教师反馈信息,教师根据这种反馈信息,能够对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学生通过这种分析和评价,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有一个更深入的认知,从而激发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己的成绩,精神上得到了满足,伴随而来的是兴奋感和愉悦感,更会产生一种自信,从而进一步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学生还可以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找出问题所在,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同时对于自己不科学的学习方法加以改进。

二、如何强化课堂反馈

教师要强化课堂反馈,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学生学情和年龄特点展开数学课堂教学活动

从数学知识学习角度来看,唯有通过持续的数学知识习得与更新,方才能够使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得以不断提升。同时,作为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其自身的年龄特质以及心理认知状况对其习得数学知识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实现对学生具体学情的精准把握,以及对学生年龄状况和认知特点的充分了解,以便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意识到不同学生之间的学情差异性,据此开展分层教学,以便使不同层级的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此外,教师应当注重自身的教法,以便使学生实现对数学知识系统化的学习,并且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笔者在为学生讲解“异分母加、减法”时,为学生布置了课堂演练习题,笔者在观察中发现,部分学生直接开始进行计算,而未能做到先将异分母通分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笔者针对学生这一情况,引导学生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指出:进行异分母加减法时,分数单位不同的分数是不能直接相加减的,应该将异分母分数通分为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进行加减法的计算。通过在学生完成课堂习题练习过程中直接对学生加以指导,使学生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在日后遇到相似情况时能够进行有意识改变。

2.科学掌握教学反馈时机

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无法对全班同学在一节课上实现逐一评价,有鉴于此,为了确保学生及时实现教学反馈,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高效的教学反馈机制。

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9的乘法口诀”时,先组织学生强化口诀记忆,其次,笔者设计了“送算式宝宝回家”的游戏,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口算卡片,如2×9+9,让学生按小组把自己手中的卡片贴在黑板上对应的乘法口诀边。这样的及时反馈不仅提供给学生再次记忆口诀的机会,并且使笔者及时了解了学生对该乘法口诀的知识掌握程度。

3.帮助学生养成自我反馈意识

一般情况下,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通常依赖源自外部的反馈,诸如任课教师和其他同学等。但如果学习过程只依靠外部反馈来调节、控制,缺乏自我反馈的一面,就很容易形成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所以要增强学生自我反馈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反馈和评价的机会,如经常问学生:“你觉得这种方法是最好的吗?” “推理过程有没有问题?”“对课堂内容还有不清楚的吗?”……

教师还应当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彼此的反馈,如,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彼此的知识掌握程度评价,组织学生分析其他同学的发言闪光点。依托此种学生之间进行的反馈,能够帮助学生在评价其他同学的同时,一并实现对自身知识的巩固、深化。

三、结语

教学反馈活动的意义在于使教师实现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及时了解,以便查缺补漏,使学生不至于因某一知识点的学习脱节,而影响到后续数学知识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反馈,能够最大限度地将课堂主导权赋予学生,使学生热切地参与数学知识学习。此外,课堂教学反馈活动能够使学生实现彼此之间的对照和知识互补,帮助其实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反馈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不得越俎代庖,而是应当赋予学生充分的权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真正地有所收获。

小学英语教学的双向反馈模式探析 篇7

一、双向反馈教学法的意义

双向反馈教学模式的着眼点是素质教育, 通过该模式对课堂教学改革做进一步优化, 改变传统课堂教育环境中固有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关系模式, 并且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学, 在研讨、自学、讲解的环境中缩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距离, 营造一个良好、合作的学习环境。可以看出, 双向反馈教学比较侧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老师主导性的发挥, 这也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谋而合。

具体而言, 双向反馈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 老师通过双向反馈实现与教学实践的密切联系,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准确、有效的反馈信息, 不断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做出改进,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 双向反馈是增进情感的桥梁, 在反馈过程中, 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 而且还要注重情感的渗透, 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这种双向交流、反馈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学习氛围;第三, 可以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 基于双向反馈模式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兴趣教学法、课堂分析表述法、视听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从而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双向反馈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 操作策略

在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应用双向反馈教学法, 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 创设情境, 在教学情境中唤醒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是活泼好动, 想象力十分丰富, 作为一门语言课程, 英语的学习正好可以将这一特点充分利用起来。将英语知识融入到真实的语境中, 启发学生思维, 唤醒其思维创新意识。例如在学习“Happy birthday”的相关内容时, 老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蛋糕、蜡烛等教具, 设置小朋友过生日的情景, 并请学生在讲台上进行表演, 而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会掌握蜡烛、蛋糕等单词, 并学习“How many”句型,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 以“趣”克“难”, 全面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认知活动最直接、最实际的方法, 小学生对生动、新鲜、形象的认知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 因此, 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游戏、童话感兴趣的特点, 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 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学生对于知识感兴趣后, 自然而然会激活思维创新。仍以上述“Happy birthday”的内容为例, 课件上设计“The little candles dance”的音乐课件,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随着音乐节拍边唱边学, 也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第三, 注重参与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即学生不仅是学习的主体, 而且是发展的主体[2]。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由是否唤醒其主体意识以及是否提高其主体活动能力而决定的。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及水平的基础上, 采取正确的方法“因材施教”, 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参与性, 将学生的能力展示出来, 学生通过能力的展示向老师反馈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应用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应用双向反馈教学模式的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是呈现, 将课文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面前, 比如在学习单词时, 先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含有该单词的句子, 经过老师的指导, 结合上下文对单词的意义加以理解;或者从课文中找出某个短语, 结合语境进行学习等。接下来是示范与模仿, 即老师先将例句读出来, 学生仔细听, 再对例句进行重复、模仿, 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单词的发音标准;第三步进行扩展, 即老师利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加深对词语或者例句的理解, 比如看图、填空或者口头的英汉互译等, 先帮助学生理解语意, 在此基础上对句子的结构进行总结分析;第四步即为初步应用, 学生通过上述学习可以运用所学例句进行造句甚至会话,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内容与意义有一定的相关性;最后即为综合应用, 在学完整篇课文后, 学习具备将例词、例句连贯起来的能力, 可以口头或者用笔完成几句对话。通常对话的内容可以分为控制性与非控制性两种:所谓的控制性是指老师先创设情境, 给出相应的中文提示或者图画提示,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内容进行会话;而非控制性会话则是学生自由发挥。

三、结语

总之, 从某种意义而言, 课堂教学是进行信息传递、接收以及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英语课堂上采取双向反馈教学模式, 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针对性, 因此, 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所探讨的模式仅是冰山一角, 更多的更适用于课堂的方法还需要同行们继续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玉关.动人春色不须多——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反馈[J].考试周刊, 2011 (15) :113-114.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8

所谓“反馈体系”就是要求小学作文教学把“写”与“评”有机结合起来, 并把“评”的信息反馈给活动主体, 使小作者充分收集到有益的信息, 借助“他山之石”把自己的“玉”攻得更完整、更精致、更美丽, 从而达到提高观察能力、构思技巧、语言运用基本功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作文教学要建立完整的反馈体系, 就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重要途径。现行的作文模式尽管受到“新概念作文”“发散思维作文”“逆向思维作文”等新概念的冲击, 但就普遍范围来说, 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在传统方式的圈子里徘徊, 仍没有突破“命题———写作———批改”的“老三套”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弊端是: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把老师的“批改”视为每一次作文的“最终环节”, 他们往往只瞥一眼老师的“批改”的分数、等级或批语, 很少有人深悟老师批语的用意或按老师的提示进行再修改、再提高。事实上, 教师阅评全班学生的作文、逐篇批语的环节往往流于形式, 因为教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针对性地指导每一位学生。而对学生来说, 他们每一次作文都需要明白一系列问题:老师喜欢我的这篇作文吗?我的这次作文布局谋篇是不是符合训练的要求?老师能给我提出更好的修改意见吗?与上一次作文相比, 我有没有进步?……总之, 小作者迫切期望从教师那里得到修改习作的具体意见, 迫切需要从“这一篇”作文中汲取新的修改方法和作文技巧。

因此, 要满足学生这么多的期望, 教师的唯一方法就是要尽可能地学习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又因为教师也并非人人都是“包医百病”的良医, 教师的反馈信息也不能不带有“主观性”“片面性”的色彩, 因此就形成了作文教学信息反馈的一个新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反馈体系, 亦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全体学生为主体、以每篇习作为个体的习作评价系统, 建立一个完整的作文信息反馈体系。该体系可分五个阶段, 并依次进行实施。

一、自改自评阶段

文章写完后, 教师要留有一定的时间, 让作者自查自改;指导学生对照题旨, 审查选材范围;按照文体特征, 分析文章结构;通过反复阅读, 修改字词句段;重点放在习作的立意构思和布局谋篇上。立意是文章的灵魂,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 词语是文章的血肉。学生从总体上审视自己的习作, 发现不足之处, 进行自我修改调整, 自己一时还难以发现或发现后难以自改的, 就做出标记, 列出难点, 然后写出“自我评价”的“批语”附于篇末。这一阶段的目的是让学生“吃透”自己的作品, 发现“力不能及”的难点, 为下阶段借助“外来信息”加以修改提高做好准备工作。

二、同学互评阶段

运用“结对子”的方式, 教师先把学生结成互评对手, 然后让他们互评自改后的习作。这种信息收集、反馈的形式, 尽管范围仅仅限于两人之间, 但实际上已经产生了“精神活动成果”在同学之间“分享”的效应, 它本身就是一种激励和赞扬。这样做, 能够使每一名学生都具有了“读者”和“作者”“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份:一方面, 他们为使自己的习作能赢得对方的认可和喜爱, 写作态度自然要认真起来;另一方面, 他们又以自己有了评价别人习作的“资格”而感到兴奋。另外, 在评价对方习作的过程中, 他们又会从中汲取经验或教训, 达到在互评中“相长”的目的。尤其是在为对方的习作拟写“批语”的时候, 他们会把别人的“评”和自己的“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提高鉴赏、批评、分析能力的同时, 也使自己的写作水平相应提高。

三、小组评级阶段

为了扩大信息来源的层面, 教师要在“同学互评”的基础上, 把评议的范围扩展到写作小组, 让每一篇习作都与小组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 然后在比较中“判定”习作的分数或等级。为了避免小组评级中出现“失控”情况, 教师可以通过选举或直接指定的方式, 让一名“作文尖子”担任组长, 全面主持“评级”事宜。评级可采用“自报———互评———组长画定”的方式进行, 目的是让学生在评议中“知己知彼”、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当然, 在小组评级的阶段, 教师要加强指导、及时解决矛盾, 控制局面。

四、教师总评阶段

教师总评时, 既要阅读原作, 又要注意作者的自评, 更要关注同学之间的互评, 以此了解来自各方面的信息, 把握每一名学生的写作水平, 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在这一环节中, 教师不必把对每一篇习作的意见和建议都摆出来, 而只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情况, 选择最突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即可。最重要的是要总结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来, 使每一名学生在每次总评之后都能有所收益, 每次总评都能在全体学生中产生促进效应。为了“促进效应”这一目的, 教师要善于肯定每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点滴进步, 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五、全班讲评阶段

这个阶段, 教师只需抽出小组评定等级中出现的“黑马作品”和自己总评时发现的具有代表性的习作, 在全班进行评讲, 重点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评”和“改”的方法。这项活动要紧扣小学生写作的实际, 要把握小学生日常训练的人体特征和重点、难点, 依次有序地提高标准要求, 引导学生“跳起来摘桃子”, 从而全面提高写作水平。评价之后, 要把作文簿发还给学生, 指导学生根据来自各个层次的反馈信息, 对自己的习作再做一次全面的修改, 力求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优化信息反馈与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篇9

一、通过优化课堂提问,优化信息反馈过程

在语文课上,课堂提问是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因此,优化课堂提问也就是优化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课堂提问要紧扣课文线索,训练学生条理化的思维能力与独立阅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最忌零星琐碎、漫无目标,它要求教师善于抓住牵动全篇的重要线索设问,从而把教学引向纵深。例如《火烧赤壁》一文,多处写到东南风,这是“火烧”的必不可少的天时条件,是贯穿全文的重要线索。为了让学生理解对东南风的描写在课文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问题让学生思考:1课文为什么多次写东南风?如果没有东南风,黄盖的计策能成功吗?为什么?2课文是怎样具体记叙周瑜借助东南风打败曹军的?3周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曹军失败的原因有哪些?正是这样紧扣课文线索一步步提问,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读懂了课文,理清了文章脉络,懂得了周瑜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大获全胜的道理,而且学到了循思路、抓线索的读书方法。

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通过学生“读”,能够发现很多问题。因此,让学生“读”也是一种课堂提问和信息反馈。笔者教学《狼和鹿》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学习环节:1轻声朗读课文,找出描写森林和鹿在狼被捕杀前后变化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2自由练习朗读,读出感受。3由每组的一号组员带领大家分工合作完成表格。《花瓣飘香》一课表达特色是通过人物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了懂事、孝顺的小女孩形象。教学中,学生通过找动词、加提示语来感受小女孩的心理,最后学生根据自己加的提示语来朗读课文,读出对人物形象的感受。

二、运用电化教学,优化信息反馈过程

目前小学都配备了一体机,我们要充分利用。要充分发挥一体机的作用,前提条件是精心设计课件。电化教学具有鲜明、高效、及时等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的优势,优化操作过程中的信息反馈,这种信息交流就简单明了,而且能够增加教学的容量。如笔者讲《三打白骨精》这一课时,就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电视录像。通过直观感受,使同学们对“白骨精”的“精”和孙悟空的“精”理解得更加深刻、具体,表达得更加准确、生动。由于课堂信息反馈及时,课堂效率得到很大提高,既完善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一体机可以补充一些课外资料。如学习《说勤奋》时,课文中给学生举的是司马光和童第周的例子,学生们不满足于这两个例子,老师可以通过一体机给学生呈现“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头悬梁锥刺股”这些例子;甚至给学生补充王安石的《伤仲永》,这样不仅从正面论证了勤奋,还从反面进行了论证。笔者相信通过补充课外资料,学生不仅更好地理解了课文,更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议论文。

三、通过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优化信息反馈过程

课堂练习的好坏影响到教学效果、课堂气氛等因素,因此语文教学还要注重课堂练习的设计。设计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从新旧知识的联接处入手。如笔者教“人民大会堂”这个词时,首先提问学生,我们前面学过的字有哪些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学生说道:“表示人物的有:爸爸、妈妈……;表示事物的有:刀、牛、毛巾、玉米……”笔者接着给学生们讲:“它们有的是一个汉字,有的是两个汉字,但都是词,表示事物的名称。”然后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观察“人民大会堂”的插图,并说:“这是我们国家召开重要会议的地方,这座雄伟高大的建筑物的名字叫什么呢?叫‘人民大会堂’。”并告诉学生虽然它有五个汉字,但这也是一个词,从而既传授了关于词的知识,又通过具体的词教育学生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二是抓住新的环节设计练习。在阅读教学中,“写”的环节不能忽视。学生学过《雪儿》一文后,看到可爱的雪儿离开了“我”飞向了蓝天,都很难过。这时笔者对学生说“:有话想对雪儿说吗?雪儿飞走了听不到,我们给它写一封信好吗?”学生动起笔写起来:有对和雪儿共度美好时光的回忆,有对雪儿的陪伴的感谢,还有对雪儿的祝福……一颗颗关切的心跃然纸上。以读促写,效果很好。三是围绕重难点进行练习。如《最后的姿势》重点是写谭千秋老师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学生能够受到很大震撼。笔者抓住这一点进行授课,首先设计问题,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回答问题。如“最后的姿势”是一种怎样的姿势?谭千秋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回答问题,使学生们更加明确了谭千秋老师为了四个学生而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四是设计好新知识的发挥题。如学了《最后的姿势》一课,笔者设计的发挥题是:本课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思考后回答:我们要像谭老师那样,做一个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人。

总之,只有精心设计信息反馈,才能优化课堂结构,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当然,课堂信息反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因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优化课堂提问,运用电化教学,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等方式,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10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乐乎。”意思是学习了之后及时练习复习, 不是很快乐的事吗?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亦然如此, 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大都是通过学生的练习反馈出来的。因此做好课堂练习环节的反馈设计是每一节数学课教学设计的一个重点。那么如何做好数学课堂练习环节的反馈呢?

一、练习的设计有讲究

练习题的最大作用就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它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一种手段。对数学教师来讲, 轻松、有效的反馈, 离不开精妙的练习设计。好的练习设计对教师实施有效反馈起到了辅助作用。练习是教学的延伸和发展, 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 发展智力, 培养能力, 温故知新的主要途径。新课改实施后, 部分课堂出现了两种不好的情况:有些课在放任自流的活动中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不组织练习反馈;有些课练习设计仍然停留在形式单一、陈旧, 缺乏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桎梏之中, 学生仍在进行着以“练”为主的机械作业。所以, 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数学课堂中从以下几方面注意练习的应用。

1、练习题的设计要专向化。

也就是说练习的目的要明确, 就集中强化和巩固某一个知识点。比如:《没有小括号的乘加、乘减混合运算》中, 教学例题后, 就加强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 教师可以如此设计练习题:出示第一组: (1) 236+43×28 (2) 236+43×28, 第二组: (1) 324÷6-3 (2) 324÷6-3, 学生选出正确运算顺序算式的序号。学生动手写在作业纸上, 这是他们对运算顺序掌握情况的最真实反映。教师可以很轻松地借助反馈手段看出哪些学生还没懂, 适时调整教学进程。这种练习题的设计非常的精致, 重点强化了运算顺序。如果混合运算顺序不对, 那怎能做对一道综合运算题目呢?所以设计专向化的练习题很重要。

2、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切忌“一锅端平”。

一节课中, 练习的形式要多样, 要层层推进, 让学生在后一次练习中较上次的基础上有发展。同时教师通过逐层反馈, 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强, 哪些学生还有待发展。例如:教学圆环面积的计算教学时, 教师要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习设计, 让学生理解地掌握其不同条件的求“圆环面积”的解题方法。我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⑴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半径, 求环形面积 (学生大都能根据推导的公式:S=∏ (R2-r2) 进行计算) ;⑵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直径, 求环形面积,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推导出计算公式: (大多数推导正确并能实际计算) ;⑶已知圆环的内、外圆的周长, 求环形面积, 同样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推导出计算公:并能解决实际问题;⑷已知圆环或半圆环的半径和环宽 (L) , 求圆环或半圆环的面积, 还是让学生去尝试推导计算公式: (此时, 学生有一定的困难,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也能理解) ;⑸已知圆环或半圆环的内圆半径和环宽 (L) , 求圆环或半圆环的面积, 有让学生思考, 其计算公式又是怎样?组织学生讨论, 在老师的启发下, 推出了这样的计算公式:这样的练习, 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练习的设计要遵循:

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 由基本到变式, 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 在学生初步掌握之后, 由浅入深地进行这样的练习:第一层为模仿性练习, 第二层为提高性 (创造性) 练习, 在规定时间内写出若干个相等的分数, 看谁写得又对又多;又如教学“角的认识”新授前先练习与认识角有关的旧知识, 在区别“直线、线段、射线”的异同后, 揭示新课课题。新课可分三个层次进行, 练习也应该随着每个层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去设计, 第一层教学“角的认识”, 练习是让学生在纸上画角, 并用角的符号表示;第二层教学“角的度量”, 练习是让学生用量角器去度量不同方位 (角的开口向左、向右、向上、向下) 的角的度数;第三层教学“角的特性”, 练习是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与所画边的长短无关。

4、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这两个方面

去考虑, 要克服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作法, 做到有的放矢。练习的程度和数量也要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如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 其主要任务是将除数转化为整数, 被除数则相应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 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去进行演算。因此, 教学重点是“一看” (看除数是几位小数) , “二移” (移动除数的小数点, 使除数成为整数, 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 , 练习题可以只列了竖式, 先不要求计算, 部分知识尚未掌握好, 那么练习的设计就要针对这个实际, 在练习新知时要注意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如教学“带分数减法”。如果学生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 需要从整数部分里“退一”化成分数, 再和原分数部分合起来的这一过程掌握得不熟练, 可以多安排学生对分数部分是异分母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 要突出先通分, 然后再看被减数分数部分够不够减, 再确定要不要从被减数整数部分“退一”的练习, 并强调要完整地书写计算过程。

5、练习的设计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激活思路,

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 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通过练习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思维越来越灵活, 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而不被模式化的定势所禁锢、所束缚。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让学生练习将5, 0, 4这三个数字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三位数:能被3整除的数 (504、540、405、450) ;能被2、3整除的数 (504、540、450) ;能被3、5整除的数 (540、405、450) ;能被2、3、5整除的数 (540、450) 。

6、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到题型和练习方式的多样化。

机械重复性的练习, 枯燥乏味, 不仅影响教学效果, 而且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题型多样是指除了直接进行口算、笔算和应用题之外, 还应有填空、选择、判断、改错、匹配 (连线) 等题。练习方式多样是指既有笔写也有口述、动手操作的, 既有单项练习也有综合练、系统练习, 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采取相应的练习形式。总之, 形式是要为教学内容服务的。如教学“圆的认识”时, 让学生练习使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直径长度的圆之后, 要求把直径定长的圆剪下来。这一操作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圆的认识, 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怎么个剪法更巧 (沿直径对折后, 只需剪圆周长的一半;再对折, 只需剪圆周长的四分之一) 。这个练习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7、练习的设计要处理好数量和质量的辩证关系。

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 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 是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反之, 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重复性练习, 不利于智力的开发, 能力的培养, 是劳而无功的。盲目地加大练习量, 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就会变成一句空话。那种惩罚性的练习更是不可取的, 只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所以练习的质量要以一定的数量来保证, 而数量又要受到质量的制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方面去考虑, 尽力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 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是我们优化课堂教学始终要追求的一个目标。

二、反馈的方式要讲究

在我们身边的课堂上, 反馈的有效性和反馈信息的真实性都有待提高。教师在反馈时, 常问的是“你哪儿错了?”, 接着就没有下文了。有效性的反馈不仅仅这么简单, 它也具有艺术性, 教师掌握不好, 反馈就变成了一个“过堂式”, 毫无意义可言。

反馈不仅要符合科学性, 更要及时。通过练习的及时反馈, 学生本人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明了自身学习的进展情况。

1、反馈的形式要多样。

一节课下来, 可能有好几个练习, 如果教师一味的一种方式, 容易给学生以疲惫感, 同时也给课堂气氛“降温”。最常用的反馈方法有同桌交换, 同桌互看, 同时出手势, 实物投影展示作业等,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调整。有效的反馈会增强教学效果的真实性。随着年龄的增长, 对许多学生来讲, 要勇于在全班同学面前承认错误是困难的。如果教师仅仅是口头说一下:“做错的同学起立, 给我看一下。”可能一些学生会遮掩自己的错误, 不站起来。这样往往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假象, 以为班上的学生学的很好, 实际不然。所以笔者赞成多采用同桌互检、互看的方式, 尽量回避教师一人追问的方式。

2、反馈要有针对性。

在练习当中, 学生的错误形式可能较多, 但是教师要注意, 不能为了反馈而反馈。有时候学生的某些错误不值得过分纠缠, 教师可以一带而过。比如这一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练习当中如果仅仅是计算错, 这样的问题可以不必放大, 可以提醒他们下一次细心一点。但是如果学生在关键步骤上有了错误——不会列式解决问题, 那么教师应引以为重, 说明学生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不熟或不会运用。

3、反馈要有一定的层次性。

分层次反馈可以将错误类型相同的集中起来一起纠错, 避免了对学生一个个的追问, 既节省时间又提高有效性。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备好学生, 想想学生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有哪些属于一类, 以备课上集中反映。

4、反馈回来的信息要及时为下一个环节的教学服务。

教学主体是学生, 教师不是教教材, 而是用教材教。通过反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根据这一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调整教学策略, 改进教学方法, 寻求最适合学生接受并理解的方式去重组教学环节, 提高课堂有效性。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5-36页《认识射线、直线、角》中有一个环节, 经过一点画直线可以画多少条?当时教师并没有考虑到学生不理解“经过”一词, 而是直接脱手让学生画了。学生画的五花八门。通过反馈教师意识到这一点, 赶紧调整教学设计, 在“同时经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上, 教师采用了先演示的方法, 在黑板上先点上两个点, 告诉学生同时经过这两个点画直线。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 然后让学生在本子上再画一画:是否能找到不一样的一条。这时学生的正确率大幅度提高了, 并深刻认识到:同时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这个实例可以看出:教师在备课前应该充分考虑到哪些知识是学生较难接受的, 学生容易产生哪些错误。只有“备足”学生, 数学课堂上学生的错误可能会降到最低。但是有时候教师考虑的再周密, 课上还会碰到新问题, 这时候反馈就显得非常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教师在下一次再上这节课时能提前意识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从而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由此可见, 及时的练习与反馈是实施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数学课堂中新的课程理念为支撑, 精心设计练习, 并及时反馈, 让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 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郑毓信著:《国际视角下小学数学教育》.

[2]【美】鲍里奇著:《有效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反馈 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根本要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任课教师必须对此引起重视,认识并掌握有关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并认真掌握具体的实施策略,使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真正的提升。

一、对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性的认识

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主要是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的一个有效性,主要是指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之后,学生的学习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或者发展,有没有取得一定的效果。通过教学课堂反馈有效性的提升,教师才能够精准地发现和反思自身近一段时间以来的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并能够及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调整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如果,学生通过了一定的时间学习还是没有得到相应的学习进步,或者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就算教师的教学课堂再精彩也只能算是无效教学。因此,要达到课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以便教师能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及时地采取相关措施,采取合适的教学反方法和手段,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投入,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

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深研教材,吃透教材,以教材为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是严格按照国家的规定的课程标准来编排的,符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以及要求。在新课改要求中,无论是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是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教材的编排都将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因素,融进了教材。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仅仅只是教授课本表面的知识技能,还要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准确的把握住教材的编排意图,在教学课堂上抓住适当的教学时机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使教学的“三维”目标能够得到实现,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和发展。此外。只有通过对教材的专研,教师才能够牢牢的掌握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脉络以及精髓,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掌舵者,才能够准确的开展课堂教学反馈,并能够使这样的课堂教学反馈是在教师的掌握之中的,教师能够及时快速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来改变或提升自身的教学策略

2.了解学生,高效备课

新课程改革后,要求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无论在教学环节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有效课堂教学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只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才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具体备课,使教学课堂达到高效的目的。也就是说,教师备课必须先备好学生。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要求教师改变学生过去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状态,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优势互补。在具体的备课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几点:首先,学生的语文知识基础是学生对新知识接受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以及起点能力,同时还要了解学生性格特点以及爱好、兴趣等,教师只有通过全面地了解学生,才能够准备出完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才能够真正的达到有效教学。其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学习方式来进行教学,全面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实现个性化教学;再次,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是提升课堂教学反馈有效性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评价环节,教师要力求做到全面、真实、有效,综合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反馈信息以及各个教学评价主体的反馈信息,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评价。

三、情感教育,提升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这个理念一直是我们在提倡并一直在努力的实践。提升课堂的有效性并不是只要能够提升学生知识能力,就对学生的情感或感受置之不顾。而是要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语言,里面的教学课程包含了太多的情感因素,情感教育能够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教师必须要对此引起重视,确立情感培养目标,实施情感教育。对于好动爱玩的小学生来说,兴趣是学习的首要动力,语文这样一门学科,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烈兴趣,那么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必定能够得到一个飞跃的提升。反之,语文在学生眼里就只能是一个要不断背诵的无聊过程,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来。如果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字里行间之中作者的深厚情感,感悟课文当中所描述的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体会到其中跌宕起伏的情节,那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孩子们不仅用智慧,而且用心灵感知周围世界……思维和情感和体验分不开。”由此可见,情感教育对于教学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一大措施。

四、结语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目前教学的根本要求,教学反馈的有效性是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前提。教师务必引起重视,掌握好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总结教学实践策略,全面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反馈 篇12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高段学生英语读写能力的训练是新形势下英语教师需要好好思索的。而借助学生习作的高效利用来梳理单元内容, 组织更具实效的复习课, 让复习不再是简单的重复, 而是旧知滚动后的创新。此案例不同于常规意义上的简单的单元复习。它所带来的启发和收效更能为学生带来额外收益。

案例背景

近年来,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如何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再次成了人们议论和探索的焦点。为此, 作为教育最前线的广大教师, 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课堂, 以生为本, 因材施教,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本案例旨在探讨通过任务型教学的学生习作再利用, 创编适合学生阅读的语篇, 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 完成整单元的复习, 从而建立高效的课堂教学。

案例描述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的动作词组, 并能结合实际谈论自己在四季能分别做哪些事情。

2.学习文本小树的故事, 能读懂并理解文本的内容。

3.了解拓展的词组, 并能听说认读。

教学重难点:

1.能将季节与气候以及动作词组结合起来, 进行简单的描述。

2.能读懂小故事并能仿写。

教具:CAI, 四季小图片, 学生资料

案例片段的回顾:课堂一开始, 教师运用几个简单的热身小游戏, 如打手游戏, 说说同类词。滚动复习了有关天气、衣服、动作词组等单词。快速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紧接着通过互问互答, 将原来的单句复习I like ___best. Because___.过度到对话复习,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And why?顺带着利用简短的小诗把单词、句子和四季的变化简单地串联在一起, 为短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精彩的语篇学习开始了, 笔者运用某同学自己写的习作、自己画的图画, 依据a little tree再构了名为the story of a little tree的语篇。不同的语篇导入及学习采用了不同的方法。第一个语篇的学习, 以默读开头, 带着问题默读语段, 关键是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找关键信息的能力。第二个语篇的学习, 以听力开头, 带着问题听语段, 重点培养学生在听中中找关键信息的能力。第三个语篇的学习, 以书写为重, 根据所给的句型结构来完成作品, 从而将阅读提升到书写表达的高度。

Eg: 1.The tree in spring.

I’m a little tree. I’m short and thin.

It’s spring. It’s warm and rainy. I drink and drink. Look, my leaves come out. They are small and green. Boys and girls fly kites near me. I’m so happy. I like spring very much.

(该语篇的学习, 以默读开头, 带着问题默读语段, 培养学生在默读中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2.The tree in summer and fall.

Summer comes. I’m tall and green. It’s hot and sunny.Children swim in the lake. They eat ice-cream, too. I want to drink ice water. I want to swim, too.

It’s autumn. I have many babies. Look, I’m a big apple tree. Farmers pick up the apples. They are busy. Oh, it’s windy. My leaves are falling.

(该语篇的学习, 以听力开头, 带着问题听语段, 培养学生在听中中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3.The tree in winter.

It’s ______. It’s _____ and _____. I have no leavesnow. But I have a new _____. It’s white. It’s the snow. Howbeautiful! Children __________. I’m very cold. I want to sleep along time.

(该语篇的学习, 以书写为重, 根据所给的句型结构来完成作品。)

通过学生的自配画, 和着优美的旋律, 学生仿佛走进了小树的世界, 和它们一起感受着四季的变化, 对习作的表达可谓发挥的淋漓尽致, 情感也激发的恰到好处。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 不同的图配不同的语句, 让学生们交流着朗读, 肯定会碰撞出更绚烂的智慧火花。

案例反思:这是结合task time布置的一个任务型作业, 笔者选择了其中一件作品作为单元复习材料。其中的短文就是学生自己写的, 同时, 课件中的四季的图片也是学生自己画的。包括短文录音也是小作者自己的声音再现。这节课在自己班中的效果非常好, 不仅让好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成就, 也激发了其他学生的写作热情。如此高效的课堂一直是我们的教学所追求的。

这不是一堂华而不实的作秀课, 在此案例中, 几乎都是利用了学生的资源。虽然没有高超的课件支持, 没有花哨的游戏辅助, 没有吸引人的比赛和游戏, 也没有热闹非凡的课堂气氛。但是, 这节课下来, 师生互动得很默契。学生的参与面与情感的激发也做得很到位。如此高效且富有激情的课堂一直是我们所追求的。由此, 来谈几点自己的浅见:

1.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 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有效地完成其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能力, 每一天都在进步, 可以说学生每天都站在一个新的增长点上。教师需要肯定并鼓励学生成长的一点一滴。和学生一起共生, 共长, 共创, 共乐,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快乐, 增长本领的乐趣。

2.迎合小学生心理观。本着低段学生热情积极, 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好感受力的特点, 从教材内容, 教学手法, 教学评价上创新, 贴近生活, 规范自己的言行, 以鼓励为主。充分考虑如何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积极理解学生的“未完成性”和“可塑性”, 看到学生身上丰富的潜能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寄予殷切的希望。

2.关注小学生情感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随着年级的升高, 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而且往往他们的情感也与事物的表象相联系, 他们不仅因受到表扬而高兴, 受到批评而沮丧, 而且想到这些表扬和批评的情景也会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体验, 从而激励着他们努力地学习。所以对于低段孩子更需要关注他们的情感, 评价的好坏往往影响到他们对于一个事物的看法, 尽可能的让他们体会这些新兴事物带给他们的乐趣。

上一篇:民法原则下一篇:滚筒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