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监管模式现状

2024-11-03

基金监管模式现状(精选4篇)

基金监管模式现状 篇1

社保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物质基础, 也是确保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正常运转的关键。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日益扩大, 社保基金的整体规模也迅速增长, 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也带来了新的困难。针对我国社保基金强化监督与控制管理, 避免社保基金使用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现象的发生, 确保社保基金的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 这对于降低社保基金的使用风险, 提高我国社保水平, 确保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社保基金监管问题分析

(一) 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缺乏有效的法律支持

系统完善的法律法规, 是开展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基本指导。虽然我国针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以及办法, 但是这些文件不仅缺乏法律效力以及强制性, 而且也不系统完善, 导致在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开展过程中, 没有权威的法律作为支持, 部分工作甚至难以开展, 因而造成了社保基金工作难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 社保基金监管的行政性较强

对于社保基金监管工作而言, 应该主要依靠法律、规章以及政策作为监管手段, 而行政监管手段应该作为辅助的监管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在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开展上, 主要是以行政监管手段为主, 这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执行力度, 但是在另一方面会造成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缺乏权威性、严肃性以及强制性, 对于社保基金的规范运营管理十分不利。

(三) 在对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也是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重要形式, 然而我国在社保基金监管工作上存在着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管机构不健全的问题, 缺乏社保基金社会监督主体。同时也没有明确的法律或者是规定对社会监督的职责与权力进行规定, 导致社会监督工作难以真正的落实。

(四) 社保基金的信息披露机制尚不完善

虽然国家在《社会保险法》中, 明确提出了社保经办机构应该针对社保基金定期的进行社保基金收支管理以及投资使用信息的及时披露机制, 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上, 部分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 即便是披露的信息内容也不具体, 难以满足社保基金监管部门的基本要求, 导致社保基金监管机构在开展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上缺乏依据, 各种风险问题也得不到及时的发现。

二、强化我国社保基金监管的途径

(一)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

针对我国目前在社保基金管理上存在的社保基金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以及立法层次较低的问题, 首先国家立法部门应该结合《社会保险法》的要求, 进一步完善社保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建设。除了要对于社保基金监管工作形成宏观指导之外, 还应该针对社保基金监管的具体操作环节进行细化完善, 通过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规定》以及《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条例》等法律, 为社保基金监管工作的开展提供法律依据, 强化社保基金的依法监管。

(二) 成立可以独立开展工作的社保基金监管机构

为了避免社保基金监管工作较强的行政性, 相关管理部门应该成立具有独立性以及权威性的社保基金监管机构, 通过客观中立的社保基金监管机构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督管理。社保基金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就是对社保基金的安全进行管理, 确保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各个环节的合法、合规, 避免滥用基金的问题出现, 同时社保基金监管机构应该主要负责社保基金相关信息的披露, 避免社保基金出现风险问题。

(三) 拓展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方式

对于社保基金的监管应该形成内部监督为主、专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为辅的社保基金监管体系。对于社保基金的内部监督, 应该确保监督管理能够贯穿于社保基金运行的全过程, 在社保基金的征缴、支付、存储以及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其次, 应该依靠审计部门对社保基金的专项审计作为专门的监督方式, 确保社保基金的使用符合国家政策以及财政律法规定。第三, 应该重点强化社保基金的社会监督, 依靠社会上的群众监督以及舆论监督, 形成对于社保基金的多层次监管, 提高社保基金的监管效果。

(四) 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透明度

为了避免社保基金管理中出现暗箱操作或者是违法违规等行为, 应该进一步提高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披露程度。除了对于涉及到国家机密或者是个人隐私的信息外, 其他的各种管理信息应该按照相应的程序以及方式及时的对外公布, 尤其是涉及到社保基金管理的基金征缴、基金投资使用、基金收益以及管理成本等内容, 应该做到及时的对外公布, 通过信息披露的方式, 将社保基金置于社会的监督管理之下, 确保社保基金管理的规范性。

三、结语

社保基金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先决条件与物质基础, 也是提高我国国民社会保障水平的重要因素。现阶段我国在社保基金在监管上还存在着监督管理效果较差等一系列的问题, 导致社保基金的违规使用等问题时有发生, 同时对于社保基金的安全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 这就要求社保基金管理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社保基金管理工作问题的产生原因, 并通过全方位监管以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等一系列促使, 提高社保基金的监管效果, 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姚春辉.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 .

基金监管模式现状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社保基金范畴的逐步增加,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压力加大及保证其需求的持续提升,社保基金监管中的不足和要面对的挑战也更加明显。所以,一定要依法加强社保资金的征收处置,规范社保基金专户理财,开拓和完善资金投入来达成社保基金盈余的目的。

关键词:社保基金 投资收益 投资运营

社保基金是国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战略的要求,为社保制度的实行而设立的、财政收支管理中以特定来源资金用于指定用途的办法的资金,是社保制度的物资根本。合理地支配社保基金的经营和投入,促成社保基金和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场所的有效整合,是健康完备社保制度,创建和谐社会尤为重要的措施。

一、我国社保的现状和社保基本运营存在的问题

(1)社保基金的组成和覆盖状况低

社保基金是社保制度的物资根本,包含了多种领域。从机能来说,可以分为用于救灾,济贫,扶贫的资金;为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国家立法或政策所规定的为公民普遍提供维持其一定的生活质量,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基本需要而采取的社会保障政策以及所提供的设置和相应的服务所筹集和建立的专项资金;还有社会优抚基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在我国的社保制度中处于主要位置。国家的社保制度是否健康,表现在很多层面,尤其国家为了预防和强制社会多数成员参加的,具有所得重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的覆盖状况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基准。最近些年,随着社会保险体系改良的持续深化和完备,各种基础社会保险覆盖人群数量呈增长的势头。但全面看来,社保覆盖面狭小,社会化情况不高依然是要面对的突出问题。

(2)社保基金的豁口很大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式。但养老金缴纳依然不足,亏欠缴纳的资金数目连年上升,养老金的支拨愈来愈困难。失业保险基金、职工医疗花费等都是我国社保基金的支拨名目。基金收缴和支付的严重不平衡,对我国社保基金的经营管理影响巨大。

(3)社保基金投资回报率低

社保基金的资本保值增值率是社保基金经营的根本标准。可在我国,因为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缺乏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社保基金大多数用以购入国债或者存进银行,算上偶尔发生的通货膨胀,社保基金的投资回报率极低。

(4)社保基金管制体系的不足

地方上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分散在全国近两千个社保部门。从中央到省级再到地市及县级的各个级别社保局,每个部分都存在自己管制方式的社保基金,造就了许多具有共同利益的人们为了共同的目的而集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社会集团。这种不集中的`管理,很大程度加大了资金管制和资金的调度的难度。

二、改善社保基金运营与监管的对策

(1)筹措资金,补足社保基金豁口

我国社保基金的亏损豁口,中央政府要担负主要责任。解决从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开支的制度向社会保险基金在大范围内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统一征收、统一管理、在属地范围内统一调剂使用与个人账户相整合的部分基金制中养老保险资金个人账户空置问题是政府急需要做的事情之一。此外,同一时间增大参加社保人数,吸收市镇大量私企的员工,个人经营、个人合伙经营或家庭经营等形式,依法从事营利性活动的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农民工人;更要完备农村社保体制的建立,才能筹措到更多的社保资金,并且完备就业相关政策。我国就业当前的现状,失业人员与应届毕业生待业人数较高。提升这类人的就业、创业水平,是社保部门工作的必然要求。最后就是增大社保基金的回报率。把资金投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利润高的国企之中。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从其中收获高的回报率。同时发展大陆以外地区证券市场的资金投入。

(2)有效配合投资限日

不同的投资途径所造就的投资限日是不同的, 相同投资途径造成的不同的资产也有不相同限日。社保基金投入的限期组合应综合考量。在社保基金投资经营的时候,要采用时间分散化策略。资金投入买进多种时限的资产,让不同时限的资产有机结合,收获较高回报率的同时,达到流动性需求的标准。

(3)完备投资区域连合

不同地域和不同国家的投资存在不同的回报率和风险系数。利用不同地域和国家投资连合的方法能够减少投资风险,并且增加投资的回报率。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的经济水平相差较大,这种经济水平差距为社保基金投资的区域连合提供了便利。另外,也该注意,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常常将他们的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投入到外国资本市场,但我国在这些地方还还有一段路要走。因为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改善,社会保障基金的市场化、专业化管控制度的创立也不是短期可以完成的。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的海外投资应该循规蹈矩,稳定的进行推进。

(4)增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强度

想要建立更好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就要持续加大监督管理强度,保证资金安全。并要确定监督管理的方向,创立社保资金投资监督管理系统,加强外部的监督管理。这是在体系的建立,财政和经济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预算管理及资金收入支出存储等等方面都要加强监督,确保社会保障资金投资的稳定运转,推进社保工作的稳健前行。

创立完备合理的社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对社保基金的收缴、支拨、稽查、账户经管以及每项数据都做到信息化管理。创建了具备合理的监督管理方法、覆盖地域广、分析方式进步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面。经过逐渐的完善,从根源上改变社保老旧管理的方法和方式,对解决反复支拨社会保障资金、私吞社保基金现象有极大遏制,保障社保基金的运用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大松. 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郑秉文.中国社保基金违规的制度分析与改革思路[J].中国人口科学,(4):2-15 +95

基金监管模式现状 篇3

关键词:PE;监管模式;自律监管;政府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10)05-0048-04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简称PE)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出现的重要现象或耀眼的金融亮点,在国民经济中担任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继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之后的第三大融资市场。PE在上世纪80年代引人中国,其间一波多折,致使本土PE发展缓慢,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仍是外资PE。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兴加转轨的重要阶段,急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实现经济增长模式战略转型,我国PE行业的监管与规范显得尤为迫切。PE起源于美国并在该国得到了充分发展,随后迅速扩展到欧洲大陆、英国以及亚洲地区,并相继出现了英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和台湾模式。

PE监管模式分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两种形式。行政监管是由政府先立法,而后根据法律实行监管的模式。自律模式是指由行政制定行规来规制。本文首先对PE监管模式进行国际比较,提炼出经验借鉴,然后在监管模式选择的理论基础上,试图构建一套比较全面、清晰、完善的PE监管模式。

一、PE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

(一)美国PE的监管模式

美国PE业经过长期持续发展,以体系完备、模式成熟、机制灵活且监管得体成为PE业效仿和借鉴的对象,其监管模式是法律约束下的自律模式。

截止目前,美国没有出台专门的PE管理办法,美国政府在修改了《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1940年投资公司法》和《1940年投资顾问法》的基础上,通过了全国性的《1996年证券市场促进法》,它们构成了美国PE的现行法律框架。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小企业管理局是美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监管机构。监管理念是减少政府干预,美国的法律是“法无禁止即许可”,这为私募股权基金的自由发展创造了很好的空间。其主要特征是注册豁免、鼓励发展和放松监管。PE监管的主要内容包括:(1)美国证券法(1933)规定,如果PE以私募形式募集资金,则可以豁免SEC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办理注册,但其它内容不能豁免,此注册豁免避开了金融监管,投资自由度很大。(2)对PE投资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主要表现在对投资人数限制在100人以内和只能向“有资格的买主”募集才能获得豁免。(3)对PE行为的规制方面,禁止公开宣传发行等。

对PE市场运行的监管则更多依靠私募股权基金协会自律监管,现在为主导的全美风险投资协会(NVCA)成立于1973年,代表了在美国从事PE的大多数私募股权投资机构,1996年NVCA发布了《美国风险投资协会交易标准》。NVCA要求:(1)会员应为专门从事VC或PE进行投资;(2)会员须雇佣至少一名全职直接从事PE投资的专业人员的专业团队;(3)对会员公司管理的专门用于PE数额做了最低限制,即不少于500万美元,以保证其主要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性质;(4)会员必须在美国有经营场所;(5)私募股权基金经理须为美国人或在美国定居的外国人以便实施有效的监管;(6)会员的行为必须遵守美国的税法和相关法令,会员在投资前后必须使用专业的方法等。

(二)英国PE的监管模式

英国PE的监管模式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监管为辅。主要体现在监管主体和监管法律两个方面。监管主体包括PE的主管机构金融服务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和自律组织英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协会(BVCA)。FSA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实行市场准入监管,成立或运作的PE公司通常需要经FSA批准,由FSA对申请设立的PE法定条件进行实质审查,只有符合条件的PE才予以批准。同时英国更强调BVCA的监管作用。BV-CA的主要职能为业务培训、政策游说、行业研究和协调关系等。加入BVCA是自愿的,协会理事会自行决定是否接纳会员的加入,对会员的资格进行严格的限定。

监管法律对PE监管最大的特色体现在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上,信息披露是英国PE监管的一大特色,通过信息披露,了解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实现全程和实时监管。为此专门出台了《私募股权投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指引》,强制要求PE披露其投资的信息、规定披露的内容等,给私募股权基金明确的法律指引,从而保证较高透明度的投资和运作过程,维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FSA对PE的市场行为并不过多进行限制和干涉,保证了严格自律基础上的有效监管。

(三)日本PE的监管模式

日本PE的监管模式以政府监管为主,较之英美两国都更为严格。日本明确禁止私募证券基金,但对于PE法律并未予以禁止,由于PE的来源主要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因此在PE监管中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大藏省下设证券局集中行使监管权,以《证券投资信托法》为主要的PE规范法规,仅允许构建信托方式的组织形式,并对投资资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规范。

PE的发行和审核等制度都受到严格监管,虽然一再修改的法律对于行业自律等监管方式予以肯定,授予了其后建立的行业自律组织一定的监管权力。但大藏省的完全监控权使其难以发挥,PE的运行和发展都是在政府的宏观调节和直接引导之下,同时其取得的成果与政府精心培育、努力支持和严格监管等密不可分。

(四)国际经验的借鉴启示

综上所述,美英日三国因政治体制、历史背景、发展程度、法律体系、文化差异和市场差异等因素在PE监管模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监管模式。美国的监管模式启示我们,我国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英国的监管模式启示行业自律监管体系是易于自我平衡和自我约束的监管模式;日本的监管模式启示政府调控能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如美国,单纯依靠法律难以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我国的基金业成熟度不如英国,因而采取自律监管的模式与我国PE初级阶段不相适应;我国的资金来源单一程度不如日本,日本严格的政府监管模式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我国PE监管模式的探索中,一定要结合我国PE现实,审慎前行,不宜完全照搬发达国

家的监管模式,做到发展与防范并重。

二、PE监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要采取何种模式为主对PE进行监管,主要取决于监管的直接成本和监管失效后给社会带来的事后处理成本的比较。一般而言行业自律监管的成本比政府监管的直接成本要低得多,但行业自律监管模式要做到行之有效,前提是声誉机制能产生约束作用。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法律法规比较健全和完善,诚信和声誉是个人和企业的重要生存资本,因而可以实行行业自律监管为主的模式。但道德风险的存在,会导致市场失灵,如果要采取行业自律监管,前提是行业自律监管要有效且监管失效后带来的事后处理总成本要低,否则应进行模式切换,采取行政监管模式为主。

根据PE的自身特点,其运作的失败不容易产生系统性风险,事后处理成本较低,较适于行业自律监管,其原因:(1)私募股权资本的来源是使用其部分资金的少数富人和机构投资者;(2)理性与成熟并重的少数富人和机构投资者有着较好的风险识别和管理能力,内部沟通和合作能力很强,可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家进行有效监管,而减少被欺诈的可能性;(3)投资期限较长,不会对短期的市场产生冲击;(4)获利方式是在目标企业的价值提升后通过退出来实现,实现价值挖掘和价值创造的统一;(5)每一支基金都是有限生命,PE投资家必须在市场中进行无限次博弈,博弈生存并壮大者必定是具有良好业绩和重声誉的投资家。综上所述,PE大规模发展一般不会产生系统性风险,国外也未产生过因PE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因此,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PE适合于行业自律为主的模式进行监管。

但在市场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且相关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的体制下,政府有必要进行适度监管。监管的重点是构建和规范PE的支撑环境,清理不合规的PE发展模式,防止将PE公募化、非法化和关系化,以免造成系统性风险,进而阻碍整个行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无论是政府监管为主还是行业自律为主,上述两种监管形式本身并不冲突,而且相辅相成,互相补充。

三、PE监管模式的中国选择

PE监管指PE监管主体,通过设定一定的行为标准、规则和准则,依法利用一定的监管手段对私募股权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人和私募股权基金托管人等市场参与主体及其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私募监管体制指为实现特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对基金及其经营活动施加影响的一整套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管理结构和管理模式的总称。PE监管体制包括内部监管体制和外部监管体制,内部监管体制实质属于治理机构的范畴。外部监管体制主要包括政府立法、自律组织和行政管理等部门所发挥的作用。

中国PE监管模式的现状是监管的思路不清晰,监管的理论目标、原则与内容、监管的机构均不明确。结合我国国情、监管现状以及国际经验,应当建立起法律约束下的政府监管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模式。

(一)建立健全PE的法律体系

在目前已施行的法律中,2003年3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为外商股权基金的设立、管理和监管提出了基本要求;2006年1月1日实施的新《公司法》和新《证券法》,为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股权基金的设立与备案、投资运作、政策扶持、管理部门监管提出了基本要求;2007年2月7日施行《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对备案的创业投资企业明确了税收优惠;2007年6月1日施行的新《合伙企业法》正式确立了有限合伙企业的形式,为有限合伙投资基金的设立和合伙企业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提供了法律依据;2008年6月25日施行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为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股权投资提供了操作指引等。

总之,国家各监管部门分别出台规章,并且实行以机构监管为主的分业监管,使得投资监管处于无序模糊状态。因此有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修订和规范,但其工作量大,难度高,在调整过程中,建议订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办法》。目前,国家发改委(2010)已正式上报了《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虽然有关政府部门还有不同意见,但应该搁置分歧,求同存异,使其尽快出台。

(二)明确PE的监管主体

行政监管主要包括依法监管和合理监管,其理论依据是行政法学的依法行政和合理行政原则,其指导思想是监管的妥当性。监管的妥当性是政府干预的核心价值并且是政府机关监管的最高行为准则,目的是克服PE自治的盲目性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由于我国当前法律体系不完备,明确监管机构对于促进PE的健康持续发展十分重要。PE监管主体的独立性是监管机构有效实施监管的基本前提和金融监管有效的保证,巴赛尔协议的权威表述是“在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下,参与金融监管的每个机构要有明确的责任和目标,并应享有操作上的自主权和充分的资源”。证监会、银监会和保监会等属于金融监管机构,发改委对PE也有监管职权,由于PE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一种金融机构,建议纳入证监会统筹管理。

(三)明确廓清PE的监管客体

PE监管的客体包括基金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运作等。对基金投资人主要是建立合格投资人和谨慎人观念,并制定相应的规则;对基金管理人由行业协会制定相应的行业行为规范并监督执行,由市场优胜劣汰,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管主要体现在基金公募行为和杠杆率的使用上;对基金托管人,现在国内主要是托管银行,有的忽视其存在,有的忽视其资质,有的忽视其功能;对基金运作的监管,包括基金设立、发起、募集、企业估值、投资监督、财务核算、业绩报告、信息披露和纳税义务等。

(四)支持设立PE的行业协会

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作为我国首家PE协会——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2007年9月成立,随后相继成立了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上海股权投资协会、湖南省股权投资协会等10家以上省级PE协会,为全国性的协会推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会长邵秉仁说:“在谈到筹备两年多的全国性的行业自律组织——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将何时挂牌时,目前相关的协会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有望20lO年年内挂牌”。当全国性的协会宣告成立,将实现中央与地方的顺利对接,甚至进行更一步延伸到地级或发达县级城市,形成全国性股权协会网络。

组建定位有力、使命远大、宗旨明确和职能清晰的全国性协会,对于加强行业自律,协助政府做好PE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其定位是发挥政府和会员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促进股权投资基金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其使命是以联络与推进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搭建沟通平台,推动行业进步,参与金融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其宗旨是服务中国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推动中国企业创新成长;其职能是制定自律规则,监督检查会员行为,制止行业不当竞争,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开展投资者教育,组织从业人员的培训,就基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与交流,组织基金业的国际交流等。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模式选择 篇4

一、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7年, 为了改变基金管理的混乱状况, 国务院决定将社会保险基金纳入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1998年, 国务院在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时, 建立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 计划经过各级政府机构改革, 自上而下建立起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管体系。目前,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劳动保障部门行政监管为主, 专门监督、内部控制、法律监督以及社会监督有机配合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各部门配合共同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

据国家审计署发布的对29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和失业保险基金的审计结果。审计的3项保险基金2006年收入3128.46亿元、支出2203.14亿元, 分别占全国当年基金收支总额的50.7%、46.5%。截至2006年底, 3项保险基金累计结余2918亿元。审计结果表明, 3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情况良好, 但部分资金的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一些地方未能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规定, 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审计共发现违规资金71亿元, 包括扩大3项保险基金开支范围用于弥补“补充医保基金”及借给企业等;用于委托金融机构贷款、对外投资;用于购建办公房及弥补行政经费等。近些年来, 国家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力度, 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但是, 牵动大量人力、付出高昂行政成本组织了这些检查和审计, 可一些严重违规和犯罪问题仍然屡禁不止。

二、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国际比较研究

(一) 典型国家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简介

1、美国。

美国实施的是审慎性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在美国, 社会保险的覆盖面比较广泛, 参保是强制的。最主要的社会保险项目是老年、遗属和伤残保险, 同时有雇员补偿、失业保险、暂时伤残保险、铁路雇员退休计划等。美国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向被保险人及其家庭成员提供适当的经济保障。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 美国政府强调“事前监管”以杜绝资金被挪用的危险。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各个账户开设在财政部内并由财政部专项管理, 征缴的款项相应存入各个基金。

2、德国。

德国堪称高度发达的福利型国家, 它的社会保障系统基本以保险形式体现, 几乎涵盖了所有德国公民。德国社会保险共有5大分支:养老保险、疾病保险、工伤事故保险、失业保险、护理保险, 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被称为社会保障体系的3大支柱。德国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机构实行法律上的独立自我管理, 并且由保险金的缴纳者, 即投保人和雇主共同参与决策。养老保险是德国最大的社会保障系统。德国养老金不用于投资, 而是由专门德国养老金保险机构来管理, 全民参与监督。

3、智利。

智利模式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 实行完全的个人账户制, 将个人工资的10%存入个人账户并进行积累, 交由私营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最终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储蓄及增值收益作为个人养老金的资金来源, 保险费完全由个人承担, 雇主不承担缴费义务。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结构主要是以个人资本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即完全由个人缴费, 实行个人账户。养老保险基金由私人机构进行管理, 参保职工根据自己的原则可以选择任何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建立法定的资本积累账户。智利模式中政府实行间接式的监管, 通过法律法规对公司进入和退出市场、投资项目和所占比例等方面进行监控, 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偿付能力。

4、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几乎没有社会福利的国家, 他没有任何社会福利意义上的收入再分配制度, 其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账户为基础, 强制储蓄, 集中管理, 养老保险费用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新加坡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中央公积金制度。中央公积金由政府的中央公积金局直接进行全面的管理和管制。雇员和雇主每月按雇员工资一定的比例缴费。国家通过中央公积金局依法对基金实施管理, 中央公积金局既负责养老保险基金的日常支付, 又负责实施基金管理和投资运营。

(二) 四国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分析比较

1、从法制体系上看, 各国社会保险模式都有严密的法律体系。例如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社会保险立法的国家, 现今已在社会保险的5个方面分别制定了完整的法律和条例。美国于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 有关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由联邦政府制定, 州政府在不违背联邦法律的情况下, 可以制定本州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和条例。

2、从资金筹集方面看, 都是多渠道筹资, 筹资形式主要有税收和缴费两种。目前世界上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社保基金的来源都是多渠道, 有劳动者个人、企业雇主、基金营运增值、社会捐赠、政府预算补贴等等。其中约有60%的国家采取社会保障税的筹资形式。开征社会保障税使资金筹集从形式上更具法律强制性, 同时社会保障收支成为政府预算的直接组成部分。

3、在社会保险基金的运作方面, 有由政府行政机关运作、事业单位运作和面向市场运作3种不同的方式。美国的社会保障税和失业保险税全部记入财政信托基金账户。除失业保险由联邦劳工局管理外, 德国的社会保险都是划分不同的职业和行业以及险种分别独立管理的。智利的经济改革创造了单一资金来源的、私人管理的退休金制度。政府对私人养老金市场的各项活动, 通过各种法律、法令和退休养老基金管理局, 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新加坡的公积金运作, 全部由中央公积金局负责。内部设有会员服务部、雇主服务部、人事部、内部审计部等。公积金局由劳工部管辖, 内设董事会, 为最高管理机构, 负责重要的政策制定。比较重大的计划制定, 要经劳工部。

三、我国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一)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中政府的作用

政府参与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主要是基金筹集的监管, 基金营运的监管和基金给付的监管。由于社会保险金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失灵, 政府就必须要发挥重要作用, 保证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安全营运、基金保值增值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因此, 政府积极作用的发挥, 就对于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 政府应当承担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和监管模式, 避免决策上的失误。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人口众多, 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很窄, 经济发达程度还不够高, 国民的参保意识不强, 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 使得政府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而又不会限制市场机制的作用。

其次, 政府应当要制定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具体计划和措施, 计划和措施应当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 运用各种经济、法律、行政手段, 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基金社会的正常发展提供稳定机制。

再次, 政府应当制定各种社会保险的法律法规, 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架构, 严格规范社会保险的建立、运行和监管。

最后, 政府应当尽可能的为社会保险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和制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以便于社会保险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 社会保险基金监管的构架

社会保险基金整个监督体系可分为基金日常管理监督子系统、基金营运监督子系统和基金监督法制体系3个部分。基金管理监督系统社会保险基金日常管理是经常的、大量的, 是社会保险制度整体运作的基本链条, 是社保基金监督体系中最基本、最宽广的组成部分。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的目的是要保障基金的效益性, 通过实现效益性而达到保值、增值之目的。对基金营运进行监督就是为确保这一目的实现而采取的手段。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基金监督的法制体系是基金管理监督与营运监督得以顺利实行的法律保证, 是基金监督体系的法律基础。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系统、基金营运监督系统、基金监督法制体系构成了完整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这3个系统侧重点不同, 基金管理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 其目的是确保社会保险基金依法及时足额缴纳和按时足额支付。基金营运监督系统侧重于对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各环节进行监督, 依照低风险原则、适度高回报原则、流动性原则、最优投资组合原则, 审慎投资营运, 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 通过实现效益回报而达到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基金监督法制体系为前2者得以落实的依据, 是其操作的法律准绳。

(三)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模式的选择

借鉴国外的经验, 我国社会保险的目标模式应该逐步走向全民保障, 其服务形式应走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在管理上追求体制的高效、合理、长期稳定和经济发展的正面作用。因此就要做到不能政出多门;保障类别和水准合理, 费用支出在国家、单位、个人的承受能力以内;尽可能降低行政机构、经济波动和少数人的个人行为对社会保险体系正常运行的影响;社会保险体制不仅不能拉经济发展的后腿, 不能影响国家政治的正常运转, 而且还要通过积累和资金的有效管理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一直分不开, 不仅使有限的基金积累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和投资回报, 而且由于缺乏制约和监督, 管理不善的问题经常发生。因此, 应该将监督和经营分开, 在此基础上, 通过更有效的手段, 全面提高投资效益。

但是, 仅仅将行政管理与基金经营机构分开还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确保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地被有效使用, 必须建立更有效的基金运营和监督制度。

首先, 必须有严格的法律体系依据。管理机构不但要依法行政, 其自身也要依法接受监督。还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构, 将分散的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能统一到一个专门的机构作为政府机构依法行使各种管理只能、监督及指导职能, 并对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保障及保险进行协调。

其次, 管理机构不参与各种形式基金的经营活动, 为了使得监管体系本身具有更强的制约机制, 还应该考虑建立和发展其他的监督机构。

最后, 对社会保险基金运营的监管重点应该集中于金融和财务方面。为了防止营私舞弊的行为, 应该将财务公开化, 并且进行绩效评估和严格的处罚制度。

总之, 要坚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就要加强基础管理和监督检查, 保证专款专用, 严禁挤占和挥霍浪费。使社会保险基金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是广大人民收益, 更好地保证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各方面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功成.社会保障学[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0.

[2]、李连友.社会保险基金运行论[M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3]、林义.社会保险基金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上一篇:写作与采访下一篇:2-丙二醇缩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