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通用12篇)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第十二册总复习中《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练习课。上一节课学生已对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整理和复习, 这节课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相关知识, 灵活解决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问题。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于是我大胆地对教材进行了处理, 加入了综合题和思维训练题, 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面图形周长与面积的含义, 使他们熟练使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灵活解决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实用性、趣味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熟练使用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 灵活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学件。
五、教学过程
(一) 序幕
师:同学们,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影片。
教师课件演示影片剪辑。画外音:哈利波特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儿,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信, 来到了魔法学校学习魔法。在这里, 他认识了古怪的斯内普教授和负责种菜看门的海格等人, 更与魔法世界里的黑魔王展开了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斗争。这一次, 黑魔王盯上了智慧盆, 他让手下的马尔福偷走了智慧盆, 因此哈利波特这一次的任务就是找到马尔福, 夺回智慧盆。
师:你愿意帮助哈利波特找回智慧盆吗?可是在寻找智慧盆的途中, 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 它们都是关于平面图形周长和面积的问题, 你们有信心解决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的影片《哈利波特》来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二) 正篇
1.师:魔法世界这么大, 马尔福会藏在哪儿呢?给你一个小小的提示:智慧盆是在校长室丢的, 应该去哪里找线索?
师:点击地图上的城堡, 就可以进入校长室了。
(学生学件:画面是童话世界的俯视图, 图上有城堡、湖边、草地、森林、小镇等地方 (图1) 。点击城堡, 画面出现斯内普教授 (图2) 。画外音:“想进校长室找线索吗?那必须答对我的问题。”)
斯内普教授提出的问题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步步为营”, 题目属于一般难度;第二层是“勇于挑战”, 题目是有挑战性的。学生每答对一题, 都会获得不同数量的魔法金币, 如果遇到困难, 可以点击提示, 但要扣掉一部分魔法金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 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
设计意图: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 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题, 第一层次为基本题, 第二层次为拔高题。同时设计“提示”环节, 在解决问题的关键点给予学生提示, 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让学生“跳一跳”, 就能“摘到果子”。
学生上机操作:
第一关:步步为营
题目:我这里有一幅正方形装饰画, 边长为20厘米。要给这幅画镶上画框, 需要 () 厘米画框。提示:给画镶画框是求周长。
第二关:勇于挑战
题目:我这里有一个半圆形茶几, 直径为6分米, 给这个茶几的桌面箍一个边, 需要 () 分米。提示:先求圆周长的一半, 再加上直径。
学生解决问题后, 进入校长室。学生点击放大镜, 观察校长室的每处一角落, 发现地面上有脚印和一缕水草 (图3、图4) 。
师:斯内普教授提出的都是哪一类型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周长与面积方面的知识。
师:在校长室你获得了什么线索?水草!推测一下, 马尔福可能会在哪儿? (湖边)
2.从城堡到魔法湖需要经过草地, 学生点击草地, 画面出现海格。海格正被一些问题困扰着。 (仍旧是两个层次的题目。)
学生上机操作:
第一关:步步为营
题目:我要在城堡前圆形喷水池的边上铺一条宽2米的石子小路, 已知这个喷水池的半径是4米, 这条小路的面积是 () 平方米 (图5) 。
第二关:勇于挑战
题目: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花坛, 它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3米、4米, 斜边是5米, 这个花坛的面积是 () 平方米。
帮助海格解决问题后, 海格会告诉我们, 他看见马尔福朝小镇方向去了。
师:困扰海格的问题属于哪一类型问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针对三角形、梯形和环形面积的几个知识点展开练习。
3.此时, 学生手里握有两条线索, 即马尔福可能在小镇或是在湖边。
学生上机操作:
小镇——遇到独角兽 (图6) 。独角兽:“我知道马尔福去哪儿了, 不过你要先答对我的几个问题。”
题目:我们几只独角兽比赛, 看谁圈的草场面积大。按 () 的形状, 跑圈出的草场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形
帮助独角兽后, 它会告诉我们, 看见马尔福在酒吧里喝酒。
湖边——遇到麦格老师。麦格老师:“不错, 这是湖里的水草。想进湖吗?要答对我提出的问题。”
题目:下面是两块同样大的平行四边形土地, 两块地中都有肥美的嫩草, () 的草面积最大。 (图7)
A.甲B.乙C.一样大
师:这一回我们解决的问题是有关什么图形的?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题是复习周长与面积关系的。
4.根据上一环节不同的选择, 这一环节将进入不同的地方。
魔法湖——哈利波特跳入水中, 找到人鱼头领。人鱼头领说:“我们族里有规定, 不干涉人类的活动。可是我每天待在水下很无聊, 如果你能解答出困扰我好久的问题, 我可以告诉你一些有用的线索。”
题目:这是广场一角地面的装饰画, 直径长6米, 给它镶一圈珍珠边, 需要镶 () 米的边 (图8) 。
人鱼头领:“谢谢你帮我解决了难题。昨天, 的确有个叫马尔福的男孩来到湖边, 鬼鬼祟祟地和一个人说要去偷一个……盆, 今天送去魔法森林!”
酒吧——酒吧酒保:“别烦我!店里的事情这么多, 我一个人忙都忙不过来, 没空理你!”
哈利:“那么请问, 我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吗?”
酒保:“你行吗?可别给我添乱!”
题目:有个客人从我这里订了四瓶一样的酒, 每个酒瓶的瓶口直径是4厘米, 要求用绳子将它们捆在一起 (图9) 。如果捆一圈, 打结处用掉15厘米长的绳子, 共需要 () 厘米的绳子。
酒保:“我不认识什么马尔福!不过今天的确有个男孩来过, 但他已经离开了, 好像是往魔法森林那边去了。”
师:谁愿意说说在魔法湖和酒吧都发生了什么?这些问题怎样解答?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上一环节选择的不同, 本环节将进入不同的地方解决不同的问题, 但所有的题目都是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所有的线索都指向魔法森林。
魔法森林——马尔福:“哈利波特, 想夺回智慧盆吗?就让我们在这里一决胜负吧!”
题目:下图是魔法森林的平面示意图, 其中AD=CD, DP长5千米。魔法森林的面积是 () 平方千米 (图10) 。
哈利波特终于打败了马尔福, 夺回了智慧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了一道思维训练题, 解题运用了割补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新性。
(三) 尾声
师:同学们, 你们依靠自己的智慧与勇气, 帮助哈利波特完成了任务。你得到了多少枚魔法金币?在这里我代表哈利波特谢谢大家啦!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2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的第一节《4.1 几何图形》的第一小节《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第1课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为后面的简单几何图形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了一些简单且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棱形、正方体、长方体等等。而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也会接触到很多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容易接受理解。且能举一反三。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可以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能区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了解棱柱和棱锥。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观察抽象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并让学生积极参与快乐学习。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概念与区别。
2、难点:如何从实物的外形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小学学过或生活中常见的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有哪些?请举例?(创设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基础差的学生回答,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
二:直入主题:今天就来学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并展示学习目标以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与应达到的预期效果)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3
[关键词]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74
“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辨析,一直是学生“图形与几何”领域学习时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为“点”、“直线”和“平面”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图形”;其“似有非有、若有若无”的虚幻性令学生感到“难以琢磨”。不仅如此,“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形成还需要在“点”和“直线”的基础上“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围成体”,从而给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如何以建立“形”与“体”的深刻体征为切入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呢?下面结合教学实例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视角迁移”“动态感知升华”三个方面,探寻如何“由‘形’与‘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掌握辨析‘形’与‘体’的基本技能,再生数学学习能力。
一、数学活动体验,积累“形”与“体”的空间观念经验
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对空间与图形的认识很大程度上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依赖于直觉观察。学生的空间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观察、比较,也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重视现实生活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让他们从视觉上去感受空间观念,从而逐步获得清晰表象,从视觉上去感知空间观念,积累空间观念的经验。
例如“圆”是一种平面图形,尽管学生没有学过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见过无数平面是圆的实物。如何在学习中建立“圆是平面图形,不是‘体’”的认识呢?
【教学案例1】师: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学生会列举出大量的圆)
生1:球也是圆。
(常见的认知误区,需要教师的“导”,针对此问题体现“形”与“体”的辨析,丰厚概念,深化认知)
师(拿出准备好的球):仔细观察这个球,再和刚才举例的“圆桌的面”、“圆盘的口”做比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生(讨论交流后反馈):球不是圆,是立体的。
师:圆是一种平面图形,球是一种“体”,球和圆,“形”和“体”,在数学上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数学概念。想一想,“形”和“体”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演示将球一分为二,学生看到了横截面)
生:横截面是圆。
师:平面图形可以从对应的立体图形中描画出来。德国数学家开普勒就曾说过,数学就是研究千变万化中不变的关系。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从变化中寻找不变的规律。
上述案例,教师引导学生先对物体作“静态观察”,重点观察这些物体的“形状”,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把每一种物体“看个够”,使之留下“深刻的印象”,初步形成相应“形状”的想象,进而形成“平面图形”与“立体形状”的明晰表象,然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形”与“体”的联系,在真实的操作中得到“形”与“体”间的辩证关系,这样的层次递进过程就是“空间观念”的一种训练与建构过程。当然,如果由教师讲也同样可以达到“球不是圆”的共识,但这样剥夺了学生观察、思考、改错、建模的权利,抢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机会和发表意见的时间。因此,在进行“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时,教师要读懂学生的经验、直觉与逻辑,从“实物与图形”的观察、比较、分析中寻找有效教学的切入点,设计数学活动,借学生的“来言之错”寻找邻近概念,引导学生探求新旧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认识概念的本质,积累“空间观念”学习经验,提高学生对“空间观念”整体性与严密性的把握。
二、数学视角迁移,掌握辨析“形”与“体”的基本技能
特定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活动视角向数学视角转移,设计相应的数学练习,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学习用语言来进行概括描述,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去参与活动,从语言表达和听觉上感知空间观念,使空间观念得到形成和巩固。这比起观察实物有较大的难度,但是对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有很大的好处,这是在观察基础上的一个飞跃。
【教学案例2】复习认识“球”与“圆”后,设计这样一组巩固练习:
(1)你认识的平面图形有: ;
(2)立体图形有: 。
(3)你能找到几组图形之间是有联系的好朋友?请试着先画出图形,再连一连。
上述设计,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与“形”“体”融为一体,使学生将数学活动积累的经验在梳理中不断修正,充分发展“形”与“体”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能力。教师还可以在学生绘制的“形”“体”连线图中找到教学的薄弱环节,反思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三、“动态感知”升华,再生“空间观念”数学学习能力
皮亚杰曾说:“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空间观念的形成不像拍照,要想建立空间观念,必须有动手做的过程。实践操作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直观形象,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构建概念表象,有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不但要重视引导观察,而且要重视让他们变被动听讲到一起动手、共同参与、亲身操作。多种形式的操作能使学生的视觉、触觉协调起来,这样“手脑并用”,既可以反映学生学习的收获,又可以展现每个学生的“独特创意”,不仅是学以致用的具体体现,也是学生再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基本途径。
【教学案例3】在复习的最后环节,教师创设“生活物品中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大创造”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会“动态感知”。采用学生喜爱的“剪一剪、画一画、制一制”等手工操作活动开展复习应用:
(1)剪出或画出或制出生活中带有平面图形或立体图形的物品;
(2)作品介绍:我的“××的形状是××体”、“××的面是××”。
在这样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创造物体”的活动,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边体验边表达”——说说“××的形状是××体”、“××的面是××”,在“又玩又说”的活动中,获得充分的感知和体验。这样,既注重学科间的有机整合,又加深儿童对“形”与“体”的认识,学生空间观念得到培养的同时还再生了数学学习的能力。
总之,空间观念的培养,是一个从“感知具象”到“形状想象”、又从“形状想象”到“图形表象”、再从“图形表象”到“具象抽象”的渐进过程,也是一个“从认识立体实物到认识立体图形,从立体图形到认识平面图形,再到实物应用”的探索过程。既符合客观事实,也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已有生活经验安排教学内容”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静态观察”与“动态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再生数学学习能力。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4
一、传统图形的特点
中国传统图形是经过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民族文化积淀,逐步形成具有明显的民族造型特色和民族文化精神的视觉符号,是传统文化的具象表达,具有约定俗成的信息传播功能。它反映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内容,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彩陶图案,各个朝代的建筑、水墨书画艺术,以及明清鼎盛时期的吉祥图案等,这些艺术造型依靠独特的造型、色彩、空间,形成具有东方气韵的视觉效果,给予人美的享受。
(一)传统图形的造型特点
1.原始社会时期的表号性符号
原始社会由于生产技术不高,传统图形是适应实用的需要产生的,将图案彩绘和刻画到器皿上,多数具有表号功能,认识的意义大于审美的意义。这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表现得较为突出,如半坡、庙底沟、马家窑、半山、马厂等遗址出土的彩陶图案为代表,装饰题材基本上以几何纹的形式出现,有宽带纹、折线纹、三角纹、螺旋纹、回纹、网格纹、锯齿纹等纹饰,也有鱼纹、鸟纹、花瓣纹等动植物纹饰,这些纹饰是原始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生活有直接联系和深刻影响的事物进行高度概括,创造了几何形的图案形式。造型拙稚,线条粗犷,风格质朴生动,具有鲜明的层次和节奏感。在形式法则的应用上,主要采用对比、分割、双关、组合等方法。如半坡型彩陶盆里的人面鱼纹最具代表性,反映原始时代人们祈求渔猎收获的愿望。
2.奴隶社会时期的宗教礼制符号
商代统治阶级信奉宗教迷信思想,崇尚武力,其装饰纹样特点往往带有宗教迷信色彩和反映威严、神秘、慑服的精神力量;而周代强调“礼制”,所有工艺美术设计都服从礼的需要,适应当时政治的需要,“藏礼于器”,其装饰图形带有显著的秩序感。因而,商周时期以狞厉威严的兽面纹和圆方结合的窃曲纹,来象征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宗教迷信的思想,多用于宗教祭祀器皿和礼器中。在图案格式上,运用单独适合纹样和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采用对称和连续反复的格式,衬托出庄严、肃穆、秩序、质朴的时代气氛。如饕餮纹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多装饰在器物的显要部位,是一种具有牛、羊、猪等动物形象的怪兽纹,根据《吕氏春秋》和《左传》等古书的解释,“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贪于饮食……侵欲崇侈……天下之民以比三凶”,其中饕餮是一种凶贪的怪物。这种神秘、威严、慑服的审美要求,充分反映出奴隶社会统治阶级利用象征化、抽象化的装饰图案来统治人民和显示等级地位的精神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传统图形在这个时期是服从宗教礼制的一种符号。
3.封建社会时期的吉祥符号
这个时期的传统图形逐渐摆脱神秘的气氛,图案更加概括、精美、富有韵味,形式逐渐成熟,多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题材,表达人们追求吉祥、幸福的美好愿望。战国时期青铜图案采用活泼优美的几何形与动物变形穿插组合的四方连续图案,表现宴乐、射猎、战争等题材,反映封建统治阶级政治理想的萌芽。秦汉时期由于儒学的宗教化、谶纬神学的兴起,羽化神仙、祥瑞迷信等装饰题材居多,如画像砖、瓦当等工艺美术品类中图案应用辟邪求福的四神纹,体现“长乐富贵”“飞鸿延年”等吉祥文字装饰。六朝是一个社会大动荡的时期,人们四处迁徙,相互交融,图案多体现清秀、空疏的佛教题材。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统一、上升、自信、开放”是其社会特点,图形以象征人间温暖幸福为题材,如卷曲丰满的卷草、自由飞翔的禽鸟、翩翩起舞的蜂蝶等,造型丰满,线条洗练,色彩富丽。宋代“重文抑武”,图案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元代图案“以金彩相尚”,具有粗犷、豪放、刚劲的艺术风格,尤以陶瓷的青花、釉里红里的装饰为代表。明清时期的图案发展基本成熟,在题材上大部分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与图案形象结合起来,以象征、谐音等手法,表现吉祥如意的装饰纹样。如龙、凤图案,是人们按照传统美学观念和自我愿望,将多种动物局部形象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视觉符号,龙兼有牛头、鹿角、蟒身、虎齿、鱼鳞、鹰爪等动物最雄美的部分,象征尊贵、权威;凤兼有孔雀、锦鸡、大鹏、仙鹤等鸟类的局部特征,象征喜庆、和平。
(二)传统图形中折射出“天人合一”的传统思维
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人们对自然的认识,是由最初的崇拜到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认识过程,即达到《庄子·齐物论》中提到的“天人合一”境界。这个认识过程也正是吉祥图案、中国画、书法等中国传统图案的发展演变过程,由最初人们对自然和宗教崇拜的传统图案,到期盼“生命繁衍昌盛,生活富贵康乐”等象征美好意义的吉祥图案。无论是从题材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渗透着这一哲学思维,显示出传统图形本身的题材美和形式美。
1.在内容题材中体现
传统图案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表现风土人情的山水、花鸟、人物,也有表现美好理想的传说故事,运用象征、表号、文字、谐音等艺术表现手法,将人们的抽象意念具体化,具体的事物人格化,反映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艺术生命力。从题材上,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思想。例如:“喜上梅梢”,以喜鹊之喜同音,以梅与眉近音,亦作喜上眉梢,寓意给人们带来欢喜、吉祥。再如表现丰足的“年年有余”、表现平安的“一帆风顺”、表现长寿的“延年益寿”等图案,借用事物的形态、色彩或生态习性的相似或相近之处,来表达吉祥、如意的含义,传达人们美好的心理愿景,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之美。这种从内容题材上借物托意、寓情于物的表现形式正是“天人合一”审美思维的具体表现。
2.在表现形式中体现
传统图形从构图、造型、色彩上强调和谐统一,造型注重形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形式上强调主客体完美统一的整体意识,运用意境、气韵生动、应物象形等传统美学法则,在二维的空间中寻求视觉上的真善美,使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求统一,创造出造型与寓意完美结合的图案形式,使其在形式上体现人们的审美需求,达到以形写神的“天人合一”思维。如太极图的构图形式,在圆形内以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S型”图案,展现了一种相互转化、和谐统一的形式美。在人们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上,衍生出更多类似的民族图案,如“龙凤呈祥”“喜相逢”“鸾凤和鸣”等图案,就是以太极图的构成形式为原型进行设计而成的吉祥图案,生动优美,极受民间喜爱。又如吉祥图案梅、兰、竹、菊“四君子”就经常以拟人化的手法有序地组织在一起,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传统图形的传承
对传统图形而言,它所代表的文化和造型是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变化是传承性的更迭,不是推翻原型的完全抛弃,而是要在继承传统原型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图形的文化内涵和构成形式,来适应大众审美的心理需求,使人们更好地、更容易地辨识和接受图形的变化与特征。正如传统鱼纹的造型由原始社会的简单朴素,逐渐变成明清时期的完美逼真,其寓意由原始社会时期的“生命的永生与子孙繁衍”,变为明清时期的“对农事、物产、年运丰足的祈祝”。
(一)以现代设计理念挖掘本土文化
图形语言本身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功能,能使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所传达的内涵。但设计本土化不是对传统图形的照搬或者简单借用,而是要在深刻地理解和分析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科学技术,挖掘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合理地运用到设计作品中去,这样才能使平面设计具有本土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实现设计的本土化。如北京申奥标志是一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图案“中国结”,采用奥林匹克五环标志的典型颜色图案表现一个人打太极拳的动感姿态。再如北京2008奥运标志是巧妙地运用汉字“京”与传统印章的形式来设计的(如图1)。
(二)要用先进科技丰富传统图形
随着信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设计工具和设计手段不断出现,为传统图形的传承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因此,要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和新型设计理念,研究科学技术对环境与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从而使传统图形衍生出新的表现形式。如借助电子扫描技术和电脑软件特效处理,来继承和表现传统图形的新形式,进一步拓宽传统图形的构成方式。例如美国大片的一些精彩画面都是通过现代电脑科技手段来实现的。
(三)要使传统图形富有时代感
当前是一个快速读图时代,平面设计通过对图形的精心设计向大众快速传达各种信息,人们结合自己的需求和审美选择是否接受。因此,平面设计要符合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设计简单、易读、精美的图形来传达信息。虽然传统图形是经历长期的历史演变发展而来,以及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但要不使人有陈旧落后的印象,就需要在设计应用时注入现代气息,才能符合现代人的视觉需求。如可口可乐公司的中文标志,是香港著名设计师陈幼坚在2003年结合中国本土文化,为其重新设计的一款结合英文商标的流线特点、更具现代感的标志,取代了可口可乐公司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后一直使用的中文字体。
(四)要批判地继承传统图形所体现的文化内涵
传统图形中有很多受封建传统礼制文化的影响,具有严重的宗教道德伦理和封建礼制的功能。如在古代建筑设计方面,传统礼制思想就严格规范和限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制、等级规模和装饰纹样等诸多方面,束缚了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因此,要彻底抛弃传统图形中那些凝固化、绝对化的封建伦理思维,要用开放性思维使传统图形“返璞归真”,传承积极、正向的文化意蕴。
三、传统图形的创新
新媒体时代使人们接收到的信息更加海量化、碎片化、虚拟化,尤其在商业经济意识的影响下,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要在短时间内让人们对平面设计中的传统图形留下清晰、明确的印象,设计就须结合当今社会简约、时尚的流行元素,使其更加简洁、凝练。
(一)要将传统元素进行凝练处理
在传统图形中,不乏繁缛的图形,它们的缺点是不能将信息快速、有效地传达给受众。根据时代要求,设计者可将一个或多个繁杂、细腻的中国传统图形进行凝练简化,结合现代科技和设计理念,提炼、整合传统图形中的中心元素,去粗取精,塑造更加直观、有代表性的形象。如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如图2),采用了中国古钱币与“中”字为基本形,精确概括了古钱币图形的圆与方,巧妙地将“中”字融入到圆方之中,整个标志简洁、易识,寓意深刻,具有中国风格。
(二)将传统元素进行形式转借
对于高度概括、艺术性强的中国传统图形,可以利用形式转借的方式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使图形的构成形式和文化内涵得到延伸和发展。如香港凤凰卫视的标志(如图3)就是在构图上借鉴太极图“S型”的骨式,将传统凤纹设计成飘动流畅的图形,构成对立统一的形式美。造型在传统凤纹的基础上,图形更加抽象、凝练,两只凤凰构成一个圆,中间是一只注视着世界的眼睛,形成旋转交融的形象,寓意着融合、开放和沟通。又如上海金茂大厦是美国设计师吸收中国宝塔的原形设计的,上海大剧院是法国设计师从中国的宫廷建筑中得到的灵感。
(三)将传统图形进行意象重构
对于国画、书法等具有意境之美的传统图形,需要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借用笔墨的形式之美,重构文化的意境之美,即以“形”延“意”,以“意”传“神”,从而达到“神”的传承和“意”的延伸。在平面设计中,可借用国画“寓繁于简”的视觉思维,对设计元素进行归纳整理,精确提炼主题,增强设计的艺术魅力和文化感染力,传承其“神”;也可借用笔墨元素的浓淡变化表现设计主体,增加画面的灵性与气韵,传达信息背后的文化内涵,提升设计的意蕴之美,达到“景在画中,意在画外”的效果。如北京奥运会系列主题海报,以水墨画呈现中国韵味,展现中国画意境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用彩墨描绘云纹、山水作为背景,来衬托运动型体,画面和谐生动,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式绘画方式展现、创新形式,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有效地融合了中国水墨韵味,展现淡雅、悠远的传统意境。
因此,中国传统图形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应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生活实践的基础上,按照时代的审美需求,遵循原有造型规律,用现代设计思维与形式,去粗取精,把繁缛凝练成简约,把具象转化为抽象,努力用民族独特的视角和方式去营造时代美的意境,汲取传统图形的“神”,表现现代平面设计的“形”,使中国平面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
摘要:传统图形在平面设计的传承与创新过程中,应按照时代的审美需求,用现代设计思维与形式,汲取传统图形的“神”,表现现代平面设计的“形”,使中国平面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征。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5
1、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简单几何体的三种视图.(2)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的简单组合的三种视图.(3)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4)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2、过程与方法
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活动,形成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成功经验,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自信心.2).从实物出发,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世界的无处不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
1.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结果.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 【教学难点】
1.在面和体的转换中丰富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简单立体图形及其它们组合的三种视图.【教学方法】
活动式、讲授式。【课前准备】
预习新课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欣赏漫画并思考 :为什么会出现争执?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宋代诗人苏轼的著名诗句(《题西林壁》).你能说出“横看成岭侧成峰”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
二、新授
(1)不同角度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
让学生分别从正面、左面、右面,上面等各个角度观察:正方体木块,长方体木块,三棱镜,六角扳手,易拉罐,排球,圆锥,由浅入深,体会从不同方向看直棱柱、圆柱、圆锥、球等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难点是在体会曲面的透视图,让学生交流、体验,集体作出小结.(可以给出三个视图的名称)
(3)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以下实物(茶叶盒、魔方、书、乒乓球等),你看到了什么图形? 你能一一画下来吗7(画出示意图即可)
(4)(从不同角度看简单的组合图形,由少数组合逐步加多)如下图,画出下列几何体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最后从模型上得到验证)
三、巩固练习(1)
上图是一个由9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这个图形,各能得到什么图形?
(2)再试一试,画出它的三视图.
(3)怎样画得又快又准?(4)用6个相同的小方块搭成一个几何体,它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则一共有几种不同形状的搭法(你可以用实物模型动手试一试)?
课本第66页,练习第1、2、3题.
四、课堂小结
(1)你对本节内容有哪些认识?(2)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困惑?
五、作业布置
课本第120页练习1,课本第124页习题4.1第3、4题
六、板书设计
4.1.1 几何图形
如何学好初中数学经典介绍
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
数学是必考科目之一,故从初一开始就要认真地学习数学。那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呢,现介绍几种方法以供参考: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使自己进入数学的广阔天地中去。
如何提高解数学题的能力
任何学问都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在数学方面,能力比具体的知识要重要的多。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强调能力,而忽视知识的学习,我们应当在学习一定数量知识的同时,还应该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是什么,心理学中是这样定义的:能力是指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在数学里,我认为,能力就是解决问题的才智。
一、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首先是模仿。解题是一种本领,就像游泳、滑雪、弹钢琴一样,开始只能靠模仿才能够学到它。
其次是实践。如果你不亲自下水游泳,你就永远也学不会游泳,因此,要想获得解题能力,就必须要做习题,并且要多做习题。
再次,要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光靠模仿是不够的,你必须要动脑筋。例如,对于课本的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解法、证法能读懂听懂还不够,你必须明白人家是怎样想出那个解题方法的,为什么要那样解题,有没有其它的解题途径,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真正领会了人家的解题思路,那么在此基础上你就有所创新,就能够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二、学习数学应注意培养什么样的能力
1运算能力。2空间想象能力。3逻辑思维能力。
4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5形数结合互相转化的能力。
6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归纳问题的能力。7研究、探讨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关键是什么?
灵活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我们的先辈数学家们,已经为我们创造出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应该很好地体会它,理解它,并且要灵活地应用它。对于初中数学主要是以下四类数学思想(所谓思想就是指导我们实践的理论方法,这里主要指想法或方法):1转化思想。2方程思想。3形数结合思想。4函数思想。5.整体思想6分类讨论思想.7统计思想。只要我们能够深入地理解上述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实践中,就能极大地提高你的解题能力。
提高你的分类讨论能力
分类讨论是中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在每年的中考中都会涉及到有关分类讨论方面的试题,而许多同学在解答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漏解、讨论不完整的现象。临近中考,将同学中出现的部分漏解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帮助同学们提高分类讨论的能力。
概念不清,导致漏解
对所学知识概念不清,领会不够深刻,导致答题不完整。例:已知(a-3)x>6,求x的取值范围。
分析: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两边同乘或同除以不为零的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而此题中(a-3)的符号并未确定,所以要分类讨论(a-3)的正负问题。
例:若y2+(k+2)y+16是完全平方式,求k。
分析:完全平方式中有两种情况:(a?b)2=a2?2ab+b2,而同学们往往容易忽略k+2=-8这一解。
思维固定,导致漏解
在日常解题过程中,许多同学往往受平时学习中习惯性思维的影响,导致解题不全面。
例:若等腰三解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求底角。
分析:据题意,由于等腰三解形既不可能是锐角等腰三解形也可能是钝角等腰三角形,所以腰上的高可能在三角形内部,也可能在外部。而同学们受习惯思维影响,大都忽略了高在三角形外的一种可能。
例:若直角三角形三条边分别为3、4、c,求c的值。
分析:此题中的c并不一定是代表斜边,也可能是直角边,而有些同学错误地将其与勾股定理中的c混淆起来,认为c一定是斜边,导致漏解。
例:圆O的半径为5cm,两条互相平行的弦长分别为6cm、8cm,求两条弦之间的距离。
分析:两条弦在圆中的位置关系可能在圆心的同侧或者在圆心的两侧,因此在解答时不能依据自己的习惯进行思考。
中考数学作辅助线规律总结(巧计口诀)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平面设计图形与色彩的视觉传达 篇6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传达;图形
一平面设计的图形与色彩要素
1图形视觉传达要素
图形和色彩都是表现的手段,是绘画的表现手l她是设计的表现手段。图形可以独立存在,可以作为—种物体的真实的或不真实的再现,或者作为一种空间或平面的抽象界限。色彩不能单独存在他必须有某种边线,头脑中出现的是没有明确界线的。但是在具体表现的时候它是必须具备界限的。
2色彩视觉传达要素
“色彩”分色和彩两层含义。色,包括黑、白、灰,或称“无色彩”。彩,包括红、橙、黄、绿、青、蓝、紫,以及掺有黑、白、灰的各中间色,或称“有色彩”。“无色彩”与“有色彩”合起来,统称“色彩”。一幅广告的色彩,是倾向于冷色或暖色,是倾向干明朗鲜艳或素雅质朴,这些色彩倾向所形成的不同色调给人们的印象,就是广告色彩的总体效果。广告色彩的整体效果取决于广告主题的需要以及消费者对色彩的喜好,并以次为依据来决定色彩的选择与搭配。
3图形与色彩的视觉传达关系
色彩和图形之间也是必须联系的。图形,即使是几何图形,也有着自己内在的反响,在精神上也是个实体,特性与图形是一致的。形式的和谐必须完全依赖干人类心灵有目的的反响。形式的特性决定了它的两个目的。外表界限仅仅在它富有表现力地展示出形式的含义是才有目的性。形式的外在部分,即边线,可以以各种不同的形状出现,但它决不能超越两项外在的局限:要么形式的目的在于确定二维空间的具体对象l或者形式作为抽象或纯抽象的实体而继续存在下去。这种本身具有生命的抽象实体,可以是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菱形或一个梯形等;其中很大一部分非常复杂,以至用数学公式也无法表达他们。所有这些形式在抽象领域里都享有同等地位。
二平面设计的图形的传达形式
1抽象图形传达
抽象图形指用点形变化、线形变化和面形变化形成的没有直接含义而有间接联系的图形。抽象图形具有广阔的表现地方,在包装画面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发挥潜力。对于形式而言,我们讨论的绘画性构成有双重目的:构成整幅图画,以及创造出各种形式。这些形式通过相互间的不同关系服务于整个画面。
2具象图形传达 具象图象包括摄影图片、写实绘画图形、夸张变化图形等。摄影图片:摄影图片能真实地表达产品形象,色彩层次丰富,在包装上的应用日广泛。摄影图形除写实表现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特殊处理形成多种图形效果。写实绘画图形:摄影不能代替绘画手段。而所谓写绘画也不是纯客观地写实,否则就不必绘画,应根据表现要求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有所取舍的主观选择,使形象比实物更加单纯、完美。写实绘画图形:这是指在写实基础上的概括处理。归纳特征、简化层次,使对象得到更为简洁,清晰的表现。在表现方法上,点、线、面的变化可以形成多种表现效果。夸张变化图形:这是在归纳简化基础上的变化处理。即不但有所概括,还强调变形,使表现对象达到生动,幽默的艺术效果。
3意象图形传达
图形本身是视觉空间设计中的一种符号形象,是视觉传达过程中较直接、教准确的传达媒体,它在沟通人们与文化、信息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图形设计中,符号学的运用,影响着图形设计的表形性思维的表诉。也正是由于它的存在,使平面图形设计的信息传达更加科学准确,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多彩。
三平面设计的色彩的传达形式
1色彩的直接传达
赛车场地中,设计者将转弯处的墙壁涂成黑黄相间条纹的图案,借以提醒车手集中注意力,警惕发生意外。这是因为每当人们看到黑黄相间的条纹时,都会不自觉的产生畏惧感和警惕性,这种感觉或不仅仅来自干图案色彩本身具有的视觉特性,可能也与黑黄色条纹使人们产生对虎或是蜜蜂等可能给人带来危险的动物的联想有关,人们对这样的图形的畏惧与警惕是人们共同生活经验中对老虎或蜜蜂的畏惧与警惕的延续,相同的绿色,却常会使人们产生心旷神怡的愉悦感,仿佛置身于茂密的丛林与清新的空气之中,而生命在自然的环境下也得以健康的生长。因此,绿色被更多的运用于医药,环保等关于生命领域的设计课题中。
2色彩的间接传达
色彩的间接性心理效应。1心理学的同构原理根据心理学的同构原理,一种色彩可以与具象的物体、抽象的词汇、一个场面、一种情感等等形成异质同构关系,从而赋予色彩以生命和意义,使其具有表现现实世界的功能。色彩嗜好第一是自我介人(个人的嗜好,20%),第二是体面的维持(自我与环境的调和,40%)。第三是快乐的追求(追随流行,40%)。但色彩嗜好与人性格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存在的。流行色。1概念和特征一是时间性,二是空间性(亦称区域性)2,引起流行色的原因有:电视、杂志、报纸的宣传;对影、视、歌、体育明星的崇拜-商家、流行色组成的预测;以及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和重大团体活动的影响。3流行色的预测方式和依据广泛调查市场动态,分析消费层次,进行科学统计测算。凭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英国等国专家们的直觉判断来选下一年度的流行色。
四平面设计的图形与色彩的统一性传达
1抽象图形的色彩传达
抽象形式愈自由,引起的冲突愈纯粹、愈原始。因此在任何具体形式显得过分的构图中,抽象的或半抽象的形式可以取而代之。在每一种情况中,这种转换取代是由于我们的感觉所引起的。艺术家愈广泛用这些抽象或半抽象的形式,对抽象领域的涉猎就愈深入,自信Jb也愈加充分。因此,他将拥有大批的观众,他们也将逐渐懂得抽象艺术的语言。
2具象图形的色彩传达
第二个有关构图的问题是创造用以构成整幅构图的各种形式。必须记住:具有同样关系的同一形式将永远具有同样的内在特征。只不过关系是经常变化的。其结果是:理想的和谐根据它和其他形式的关系的更动而变动,甚至在相似的关系只,对其他形式的些微点靠近或疏远都会影响整个结构。绝对的事物是没有的。形成构成的相对的,它取决于: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关系的各种变化,每一个别形式的各种变化,甚至是一个最细微的变化。任何形式都像烟雾一样敏感,一丝微风就能把它完全改变。由于这种极度的不稳定性,人们通过运用不同的形式比重复地运用单一形式也许更容易获得相似的和谐,当然要排除这个事实:一个丝毫不差的复制品是绝对造不出的。只要我们对整幅构图的特征发生兴趣,受其感动,以上事实就具有理论上的意义。但是一当我们由于经常采用各种抽象形式而变得更为敏感时,这一事实就会就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方面,艺术的难度将会有所增长。而另—方面,表现形式的数量和质量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绘画中变形的问题消失了,并为另一个问题所代替,那就是:一个具体形式的内在结构被掩藏得有多深,或者能被暴露到何种程度?由于在艺术中“含蓄”有着巨大的力量,因此这种被改变了的观点将会引导艺术的表现手段向前发展,并使之更加丰富。暴露和含蓄将可能成为形式构成中的新主题。
3图形与色彩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传达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7
教材简析:
《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学段目标中提出:应重视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 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及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要让学生经历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 了解平面图形。“平面图形的拼组与转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几种简单的平面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 让学生通过拼、摆、比、剪等活动, 探究、验证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为高年级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设计一些操作活动, 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 并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过程, 使学生直观感受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特征, 并依此特征进行简单图形的转换和拼组。学好本节知识内容, 能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 积累操作活动经验, 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设计理念:
一年级孩子的活动经验还十分有限, 他们对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也还处于感性阶段。本课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 让学生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通过图形拼组, 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 激发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有效地体验、发现图形的特征,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 本课设计本着“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把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创造性使用教材, 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亲身体验、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在充分的参与中感悟、体验所学知识, 感受“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并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活动, 在观察、对比中感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活动过程, 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通过拼摆图形的活动, 发现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 感受图形美; (2) 通过数学活动, 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观察与动手实践中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图形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难点:在操作中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情境激趣。小朋友们喜欢拼图吗?瞧, 老师昨天也用我们认识过的平面图形拼了一幅图, 漂亮吗? (出示小朋友打乒乓球图。)
2.引导观察。这幅漂亮的图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在交流中教师相机出示相应的平面图形。)
3.沟通联系。这四种平面图形各有什么特点?哪些图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哪种图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以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平面图形的巧妙变化和图形间的联系与区别, 从图中找到自己认识的图形, 在复习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
4.揭示课题:认识了这么多的图形朋友, 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拼组图形。 (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与转换)
二、实践探索, 建构新知
(一) 操作感悟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1.引导探究长方形边的特征。
(1) 议:看到这个课题, 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预设:用什么拼?拼什么?怎么拼?什么是图形的转换?)
(2) 引: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现在我们就先来研究一下长方形的特征。
(3) 思:长方形有两条长边、两条短边, 这两条长边的长度关系怎样?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量、折。)
(4) 折:用事先准备的长方形纸上下对折 (如图a所示) , 观察发现两条边相等。
(5) 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验证长方形的两条短边相等。 (沿图b所示对折。)
(6) 授: (通过课件闪烁、移动和色彩的区分引导学生认识“对边”的概念, 并进一步明确长方形有两组对边, 对边相等。
(7) 想:要是想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至少需要几根小棒?为什么?
(8) 摆:动手用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并数出用几根小棒拼成的?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中,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全过程, 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 主动寻找长方形边的特征,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体现“观察→猜想→验证”的探究理念, 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
2.自主探究正方形边的特征。
(1) 引:能不能移动小棒使摆出的长方形变成正方形?
(2) 说:通过图形的变化, 你发现了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
(3) 验:还能用什么方法验证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量、折、比。)
(预设一:通过对折发现它的对边也相等, 而且四条边好像都差不多, 所以再量一量, 发现原来四条边确实一样长。预设二:先对角折, 折成一个三角形, 再对角折一下, 这样正方形的四条边就重叠在一起了, 它们是一样长。)
(4) 得: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设计意图:在引导探究长方形边的特点之后, 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 开展各种操作活动, 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乐趣, 真实感受图形特征,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从扶到放, 也检验了孩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的结论不要立刻给予评价, 要引导学生验证结论。学生的方法可能有多种, 这对于建立感知、强化特征有利。通过观察、操作, 还应注意培养孩子“做数学”的意识和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究精神。
3.比较寻找两图形的异同点。
(1) 议:先让学生根据表格的提示尝试归纳两图形的异同点, 并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 得:通过课件演示, 引导学生归纳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 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二) 对比转换, 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1.变一变,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相互联系。
(1) 玩一玩, 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能让长方形纸变成正方形?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 如折、剪、推拉等。) 用正方形纸能变出长方形吗?
(2) 折一折, 剪一剪: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和正方形能互相转换。)
设计意图:再次通过操作、探究、观察、自由讨论,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做一做, 感知正方形与三角形的密切关系。
(1) 想一想:怎样把正方形变成三角形?
(2) 做一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正方形纸变成三角形。 (折或剪。)
3.剪一剪, 体会圆形和正方形的相互关系。
过渡:在活动中, 我们发现正方形和长方形、三角形都有密切的联系, 它们能相互转换。正方形和圆形也能相互转换吗?
(1)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圆形变成正方形?
(2) 读一读:课本第28页“做一做”的内容。
(3) 剪一剪:用圆形纸剪出一个正方形。
(三) 拼组图形, 进一步体会图形之间的相互联系。
1.同桌合作, 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按要求拼组图形。
(1) 明确要求:
a.猜: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能拼出什么图形?什么样的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能拼出正方形?
b.拼:同桌合作用老师提供的两个一样的长方形进行拼组。
c.说: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2) 学生活动。
(3) 反馈交流。 (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 预设如下图。)
(4) 质疑提高:为什么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有的能变成正方形, 而有的却不能?什么样的两个长方形拼在一起能拼出正方形?
(5) 得出结论:看来, 只有特殊的两个长方形才可以拼成正方形。
(6) 选择巩固:下面哪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载体, 通过“猜测———验证———探究”组织拼组活动, 由易到难, 步步推进, 让学生感受数学神奇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自主探索数学知识的快乐, 既巩固了对长方形边的特征的认识, 也为认识正方形埋下伏笔。
2.小组合作, 任选几个相同的图形拼成新的图形。
(1) 明确要求。
a.选:任选几个相同的平面图形。
b.想:它们能拼成什么图形?
c.拼:4人小组用选择的图形拼组新的图形。
d.比:哪一桌的小朋友拼出的图形多, 有创意。
e.思:图形间有什么关系?
(2) 学生活动。
(3) 反馈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明确活动目标后, 让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地进行互动, 通过生生交流探讨,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的学习氛围中互补、互学, 相互促进, 共同提高。
(4) 评价小结:看来, 这些平面图形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三、多维练习, 运用拓展
1.添上线段, 把下面的长方形分成4个三角形。
2.做一个风车, 看看风车转起来像什么图形?想一想在做风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你能用任意一张纸做一个风车吗?
设计意图:学玩结合, 寓练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 在学中乐, 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松鼠家准备翻修, 它请小猴帮它设计, 要求既美观又宽敞。小猴设计了如下的两种方案, 小松鼠觉得这两种设计都挺美观, 可是不知道哪一种设计能使屋子更宽敞?你能帮帮小松鼠吗?
4.用12根小棒, 你能搭出什么样的图形?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8
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 是影像与图形混搭的重要基础条件
19世纪的插图的印刷技术大量使用木板、铜板、石板, 而当时还没有出现其他更多的选择能够对图像进行处理, 摄影技术的出现为影像与图形混搭成为可能提供了重要条件。曼德.达盖尔于1839年发明了“达盖尔摄影法”, 也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银版摄影术”将拍摄的时间也缩短到1分钟左右, 而且所获得的影像比较精细, 但这种银版摄影术只能呈现黑白影像。彩色图像的产生经历了从原理发现到大规模应用的过程。1907年法国吕米埃兄弟基于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1861年提出的的彩色图像合成技术, 推出天然彩色片光定影热感彩色系统并成功地拍摄出彩色照片。1975年, 被誉为“数码相机之父”的赛尚, 设计了首部数码相机和回放系统, 几十年过去了, 无论是画面品质、外观工艺, 还是设备性能方面, 现在的数码产品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能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基于这种状况, 摄影影像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平面设计的重要参与者, 并为现代平面艺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现代艺术的崛起对平面设计观念及形式的影响是影像与图形混搭产生的主观条件
立体主义是现代艺术中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对艺术对象的理性解析和综合构造是立体主义艺术家们的中心形式。平面设计当时正处在探索20世纪新形式的时期, 立体主义艺术家们的作品给他们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思路。新材料的运用、造型空间的处理手法等各个方面都给平面设计做了良多探索, 不同空间的形象组合、多视角的画面、拼贴手法的出现, 报刊图片的运用, 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 立体主义对平面设计的影响都是巨大而空前的, 也使影像和图形的混搭在观念上成为可能。它为平面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语言, 开拓了新的设计思维, 极大地推进了平面设计的发展。
达达主义是20世纪初稍晚于立体主义出现的艺术流派, 达达对平面设计的影响也是从形式上开始的。达达的艺术家们反对所世纪80年代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越来越迅速, 海报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在欧美、韩日、港台的设计风格影响下海报的设计形式多样化但是模仿较多创意程度不高。与此同时, 一些设计师开始认识到本土化的具有民族特点的图形在海报设计中应用, 特别是著名华人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使用水墨等中国传统元素达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东方意境。在海报设计中运用传统元素有许多如水墨、吉祥纹、书法以及四君子“梅、兰、竹、菊”等等枚不胜举, 但是海报设计中使用民族传统图形要以创意为主合理的使用达到独特的中国意境。
有的现存艺术, 认为这个世界到处充斥着偶然性, 没有什么可值得遵循的规律。受达达的影响, 平面设计师们为了使版面更加自由化、无规律化, 开始使用现存的摄影照片, 采用裁剪、拼贴的方法进行自由版面的编排和探索, 这貌似很小的变化, 却使平面设计前进了一大步。达达主义在艺术形式上的探索, 和立体主义一样, 为其之后的平面设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新思路。
兴起于俄国的构成主义从形式上来讲, 是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综合影响的结果。20世纪初动荡的俄国革命引进了基于工业化的新秩序, 这对艺术家而言意味着艺术的变革和事物的新生, 构成主义艺术作品中, 摄影合成手段成为了一个显著的成就。很快, 这种新颖的表现手法就影响到平面设计领域, 表现为通过时空转换进行重新组合的画面。李西斯基是构成主义艺术在平面设计上的集大成者, 他广泛采用“摄影蒙太奇”手法将照片进行拼贴及设计制作成插图和海报, 这在当时是非常前卫的做法, 这就为将来平面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形式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计算机的普及和图形处理软件的开发是平面设计中影像与图形混搭蓬勃发展的客观条件
到了20世纪末, 平面设计行业首当其冲成为了数码革命的最主要试验点之一, 平面设计师越来越广泛使用电脑进行设计和制作。计算机工程师也将新的电脑硬件和软件都首先在平面设计上使用, 之后才会推广到其他各个领域去。美国的Adobe系统公司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桌面软件公司, 其中, 尤以Photoshop这个软件最为大众推捧, 被称为是“图像元老”, 到现在都是最强大、最受欢迎的图像处理软件之一。它在图像、图形、文字、视频、出版等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Adobe除了Photoshop软件之外, 还有Illustrator、Pagemake等其他常用的平面设计软件, 另外Corel Draw、CAD等计算机绘图设计软件也都相继服务于平面设计行业。
设计师们依赖于各种设计绘图软件, 因为它们可以很容易地对设计素材进行剪裁、拼接、调色等, 基本可以说是随心所欲的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新奇创意。而且, 软件工程师们还在不断地将这些软件升级完善, 以便能做到的更多。这使平面设计无论是在图像处理上还是在编辑排版上, 都前所未有的快速和便捷, 直接的结果就是技术的飞跃使思维走的更远, 设计师们有更多的时间放在创意上, 而不是制作完稿方面。相信, 随着技术的推进, 设备、软件的更新和开发, 必然会促使平面设计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平面设计史》.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2.
巧用旋转探究立体展开图形 篇9
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感受立体图形的展开和折叠呢?这时.旋转,走进了我的头脑.
案例过程:
首先,我尝试着先让学生自己去画正方体的展开图,我发现他们画出的展开图非常的单一:之后,我让学生动手剪开正方体盒子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让他们观察要剪开几条棱才能展开,展开图与自己画的一致吗?如不一致,图形之间有关联吗?等一系列问题来促使学生去思考,去想象.这一次,出现了比较多的答案:
学生比较同一的认为要剪开7条棱才能展开,但对于不一致的图形与自己画的有关联吗?没有头绪.
在这个时候我巧用旋转探究:
正方体的A面剪开时可以剪开1、2、3、4的4条棱中的任一条,也就是A面可以通过旋转到1、2、3、4的任一个位置.
学生非常感兴趣,对我的“你还可以变出其他的正方体展开图吗?”一下子讨论开来并利用旋转画出了其他的一些平面展开图:
当然,学生也有很多图形是错的,如,
我让学生判断一下,它们可以折成正方体吗?再观察不能折成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征,分析不能折成的原因.从中学生体会到所给图形只要利用旋转可以变化到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反之,则不能折叠成正方体.对于没有画出的正确平面图:我先给出图形,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实物及其展开或折叠的过程”,让学生判断是否可以折成正方体,再想想可以由前面哪个正确的平面展开图旋转得来,以及该图形怎样通过旋转变化到图形:案例效果:
学习长方体盒子的展开图时,学生很快的得到了类同的一些结论:长方体盒子也要剪开7条棱,说也有11种不同的平面展开图.我笑着同意了他们的剪开7条棱的想法,却告诉他们长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应该比11种多得多,请他们认真思考,利用旋转去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那一节课下课后,我看到我的学生在思考着,争论着,……
平面图形设计初探 篇10
平面设计应丛概念出发,包括:平面设计的方向,总结设计、平面设计的知识结构,平面设计的技巧,平面设计的设计元素,平面设计的手法,平面设计的风格等等方面入手,根据个人的认识,并结合很多资料,找准基本问题及核心精神。对设计师个人有着普遍意义和作用,设计人员必须明白自己职业的知识结构、素养、原则、职业精神、道德、责任等等。
一、理解平面设计
了解设计的定义和概念将是了解设计的第一步,有助于了解我们作为一名准平面设计师的职责范围。
第一,平面设计的正名与分类
设计一词来源于英文"design",而平面设计现在的名称在平常的表述中却很为难,因为平面设计无所不在,从范围来讲用来印刷的都和平面设计有关,从功能来讲“对视觉通过人自身进行调节达到某种程度的行为”,称之为视觉传达,即用视觉语言进行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而装潢设计或装潢艺术设计则被公认为极不准确的名称,带有片面性。
现在,在了解了对平面设计范围和内涵的情况下,我们再来看看平面设计的分类,如形象系统设计、字体设计、书籍装帧设计、行录设计、包装设计、海报/招贴设计……可以这样说有多少种需要就有多少种设计。
第二,平面设计的概念
在平面设计中你需要用视觉元素来传播你的设想和计划,用文字和图形把信息传达给受众,让人们通过这些视觉元素了解你的设想和计划,这才是我们设计的定义。一个视觉作品的生存底线,应该看他是否具有感动他人的能量,是否顺利地传递出背后的信息。平面设计是一种与特定目的有着密切联系的艺术。
第三,平面设计的特征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需要借作者之口替委托人说话。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
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还有,设计师更应该明白严谨的态度自身更能引起人们心灵的振动。
二、平面设计之路
设计的学习可能有很多不同的路,因为这是有设计的多元化知识结构决定的,不管你以前是做什么的,不管你曾经如何如何,在进入设计领域之后,你以前的阅历都将影响你。
第一,设计师的知识结构
设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必将要求设计人员具有多元化的知识及信息获取方式。
第一步:从点、线、面的认识开始,学习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透视学等基础;我们需要具备客观的视觉经验,建立理性思维基础,掌握视觉的生理学规律,了解设计元素这一概念。第二步:画草图、1998澳大利亚工业设计顾问委员会调查结果,设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10项技能第一位就是:“应有优秀的草图和徒手作画的能力,作为设计着应具备快而不拘谨的视觉图形表达能力,绘画艺术是设计的源泉,设计草图是思想的纸面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绘画是平面设计的基础,平面设计的设计的基础!”第三步:传统课程的学习,如陶艺、版画、水彩、油画、摄影、书法、国画、黑白画等等,不管如何这些课程将在不同层次上加强了你设计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第四步:要具有成熟的设计心理。我们以标志设计为例,我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背景知识,标志的意义、标志的起源、标志的特点、标志的设计原则、标志的艺术规律、标志的表现形式,标志的构成的手法等,一个成功的设计师要有自己、第五步:为了向前我们必须回顾历史,既而从理论书籍的学习转变为向前辈及优秀设计师学习。这个阶段伴随着一个比较长期的一个过程,你的设计水平可能会很不稳定,伴随着大量的实践以及对设计整个运转流程逐渐掌握,开始向成熟设计师迈进。
第二,对设计师的要求
成功的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点:
A、强烈敏锐的感受能力
B、发明创造的能力
C、对作品的美学鉴定能力
D、对设计构想的表达能力
E、具备全面的专业智能
1)现代设计师必须是具有宽广的文化视角,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知识;必须是具有创新精神知识渊博、敏感并能解决问题的人,应考虑社会反映、社会效果,力求设计作品对社会有益,能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心理上的愉悦和满足,应概括当代的时代特征,反映了真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理想。
2)设计师一定要自信,坚信自己的个人信仰、经验、眼光、品味。不盲从、不孤芳自赏、不骄、不浮。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面对,不为个性而个性,不为设计而设计。
3)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职业,设计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和设计师人格的完善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决定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就是人格的完善程度,程度越高其理解能力、把握权衡能力、辨别能力、协调能力、处事能力……将协助他在设计生活中越过一道又一道障碍。
4)设计的提高必修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进行,设计师的广泛涉猎和专注是相互矛盾又统一的,前者是灵感和表现方式的源泉,后者是工作的态度。好的设计并不只是图形的创作,他是中和了许多智力劳动的结果,涉猎不同的领域,担当不同的角色,可以让我们保持开阔的视野,可以让我们的设计带有更多的信息。
5)有个性的设计可能是来自扎跟于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富有民族文化本色的设计思想,民族性和独创性及个性同样是具有价值的,地域特点也是设计师的知识背景之一。未来的设计师不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每个民族的标志更多的体现在民族精神层面,民族和传统也将成为一种图式或者设计元素,作为设计师有必要认真看待民族传统和文化。
第三,平面视觉的科学
视觉会给人带来一连串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情感上的、行动上的反应,设计是视觉经验的科学,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不以人为而改变的即生理感受的人的基本反应,另一个是随即的或不确定因素构成。如个人喜好,性格等等、等等。
相对稳定的方面:主要是生理上的视知觉,人们的一些视觉习惯、视觉流程、视觉逻辑,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喜欢连贯的、重复,喜欢有对比的,还有在颜色方面人们最喜欢的其实是有对比的互补色等等。这都是跟人们的生理上的习惯有关,都是人生理机能的本能反应,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总结。
不稳定的方面:不稳定的方面主要是指情感、素质、品位、阅历上的不同,在设计过程中你需要具备一定的判断和把握能力,你需要客观和克制,才能完成卓越的设计。
平面设计的一般流程:平面设计的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式不断完善的过程,设计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理念是否准确,考虑是否完善。设计之美永无止境,完善取决于态度。
1)调查:调查是了解事物的过程,设计需要的是有目的和完整的调查。背景、市场调查、行业调查、关于定位、表现手法等调查是设计的开始和基础。
2)内容:内容分为主题和具体内容两部分,这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前的基本材料。
3)理念:构思立意是设计的第一步,在设计中思路比一切更重要。理念一向独立于设计之上。也许在你的视觉作品中传达出理念是最难的一件事。
4)调动视觉元素:在设计中基本元素相当于你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真正优秀的设计师往往很“吝啬”,每动用一种元素,都会从整体需要出发去考虑。在一个版面之中,构成元素可以根据类别来进行划分,如可以分为:标题、内文、背景、色调、主体图形、留白、视觉中心等等。平面设计版面就是把不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的过程。例如在版式当中常常借助框架(也叫骨骼),就有很多种形式,规律框架和非规律框架,可见框架和隐性框架;还有在字体元素当中,对于字体和字型的选择和搭配的好坏就是一个非常有讲究的。选择字体风格的过程就是一个美学判断的过程,还有在色彩这一元素的使用上,能体现出一个设计师对色彩的理解和修养。色彩是一种语言(信息),色彩具有感情,能让人产生联想,能让人感到冷暖、前后、轻重、大小等等。善于调动视觉元素是设计师必备的能力之一。
5)选择表现手法:要把你的信息传递出去有几种方法呢?一种是完整完美的以传统美学去表现的设计方式,会被受众欣赏阅读并记住。二种是用新奇的或出奇不意的方式可以达到。三种是疯狂的广告投放量,进行地毯式的强行轰炸。而我们更需要那一种呢?虽然三种方法都能达到目的,但我们清楚他们的回报是不同的。
我们在三大构成中学过很多种图形的处理和表现手法,如对比、类比、夸张、对称、主次、明暗、变异、重复、矛盾、放射、节奏、粗细、冷暖、面积等形式。另外还有从图形处理的效果上又有手绘类效果,如油画、铅笔、水彩、版画、蜡笔、涂鸦等等。要选择那一种取决于你的目的和目标群体,以及你的设计水平。
作为设计师有时是反对风格的,固定风格的形成意味着自我的僵死,但风格同时有是一个设计师性格、喜好、阅历、修养的反映,也是设计师成熟的标志,以为“了解大同,才能独走边缘”。总之,一名设计师要具有成熟的心理,完善的知识体系,娴熟的表现技法和丰富的阅历知识等素质后,才能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才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设计师。
摘要:平面设计设计是感性理解与理性思考的综合思维过程, 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不断的加深自身的文化知识积淀尤其是设计教育者, 这一点尤为重要, 那么不论是感性的间接审美感受还是直接的感官关照, 那些是组成这些积淀的必要因素呢, 具体设计过程又是怎样。
关键词:抽象与提炼,符号化,程式化
参考文献
[1]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文物出版社, 1990.
[2]裘锡圭.汉字形成问题的初步探索[M].江苏古籍出版社, 1992.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11
宋建军
汉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大量的汉字图形符号是文化的积淀与体现,其价值是无可限量的。 本文重点剖析汉字结构内涵之应用,并结合成功的案例进行阐述。
汉字 平面设计 传承 创新
一、形的提取与衍生
如何将传统汉字的“形”成功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是目前设计工作者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艺术设计工作者要善于利用其现代审美观念的指导和影响作用,并结合加工、改造、提炼和运用的手段和方法,从而使所吸收和借鉴的传统汉字图形体现出其强烈、鲜明时代感;其次,艺术设计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借用传统汉字图形结构的组构方法与表现形式,结合所设计的现代标志作品,来表现和传达其设计理念和构思创意,同时也在展现作品主题和内容的同时,充分地体现出作品的民族个性和民族气派。
1.书法体之“形”的提取与衍生
现代平面设计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以形传意”,“形意”关系是中国传统艺论中的核心和灵魂。这样,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便有了相互借鉴的基础——“形意”。 这种借鉴不是固化的,而是非常灵活的,我们可以形意互借,也可以古形而现意。如利用书法汉字这种传统的形态为设计造型,去传达现代平面设计的韵味含义,于是,“象形”的汉字有了现代化的审美兴奋点,赋予了文字新的结构动态美,字体笔画中的诗意意境美。 于是,现代平面设计与书法汉字就有了形意灵活互动的融合必然性。 提取书法字体之“形”来传“情”达“意”便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如“中国酒城—泸州”城市形象标识(如图1),以汉字“酒”为主创点,以传统书法的形式把“酒”字的形进一步衍生,使其内涵更加丰富,造型更加个性。 一方面取汉字“泸”字的“形”;一方面取用飞瀑和酒坛的“形”来书写,然后把这两方面的“形”巧妙地融合,把“酒”字形象化,凸显了酒城的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以形传情的意蕴在现代设计中得以彰显,通常借鉴其局部的微妙笔触加以艺术化处理,使其造型有着画龙点睛之意趣。 比如“中国探月工程标识”(如图2),以传统的书法笔触,把汉字“月”巧妙地融汇到标识中,借用古汉语“月”字的形,但没有直接用一种书体书写“月”字, 而是腾飞的巨龙、脚印、一群飞翔的和平鸽替代,下部草书枯笔笔触书写的一群和平鸽,虚实结合,传递出一种探索的信念。 整个标识代表着“中国探月”所昭示的精神力量和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
图1 中国酒城-泸州城市形象标识
图2 中国探月标识
图3 汉字寿
以书法字体之“形”传情达意的第三种方法,是根据书法字体的结构造型进行字形重构,也就是结合汉字框架把书法笔触与主题意境结合,重新设计为新的图形,如湖南旅游标识,就是用“湘”字的书写体,突出了湘江文化和优美的自然风景,绿色主色调点出了旅游的主题。
2.民间汉字之“形”的提取与衍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亦受到人们的重视,民间汉字图形在形式上有它独特的个性。现代图形设计与民间汉字的融合上,直接套用的很少,而是在民间汉字的结构造型上结合其构成方式和传达的意念,对形的提取和衍生,比如(图4)以汉字寿为基本构架的剪纸图形,在以汉字“寿”基本形的基础上,把植物花卉自然扣合其中,赋予了民间汉字图形设计更丰富更广阔的联想认知空间。陈绍华设计工作室的招贴(如图3), 把“设计”二字在形态上的相同部首“言”字进行巧妙的借用,表现出强烈的设计意识和现代感。这样利用二字的共同点创造出一个新的图形, 突出了招贴的主题——既是“设”又似“计”,该设计巧妙地提取了汉字偏旁的共同之形,既延展了图形的内涵空间,又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视觉上的享受。
二、“意”的提取与拓展
形意关系并非完全等重,其落脚点在于“意”。 汉语中对“意”的解释和阐发之多,可自成一个独特的系统。现代设计隶属艺术,我们可以从“意”的传统艺论中找寻它所包含的各种阐述角度,从而研究总结“意”在现代设计中的提取法则和拓展空间。《说文解字》中说“意”为“志”,是“从心察言而知意也”。《辞海》中则延伸其为“意匠、意图、意味”等。日本宫崎清教授则从“意”的本身来解构它,认为“意”就是心的声音,换言之,就是把内心转换成可触摸感知的声音、线条、色彩、物质等。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意”的沿用和拓展一直的传统是:直接取用。这种方法简单而效果强大。因为中国是个生活哲学意识浓厚的民族,几千年的传承,使人对于多种事物的“意”有着固化深入的意之领会,于是,随处可见富有吉祥意义的字词,用于企业的名称和标识之中,多不胜数,如福临门,来福,福多等,甚至国外品牌在入驻中国后,名字也向这个方向发展, 如“家乐福”, “宝洁” 等, 都具有很强的中国传统风貌。 就是由于传统字“意”在本土中强大的普适特征。
自古以来,传统书法艺术对汉字图形一直不断地进行传承、挖掘、创新和发展。 平面设计中的汉字图形选择上不仅仅拘泥于汉字的外形,而是以汉字图形本身所蕴涵的深层意思为依据,然后进行恰当的适度的引用和延伸。
如招贴设计《停止扩张》(见图5),就是以“武”字为切入点,把文字“武”中的“止”用红圈圈出,变为“止”、“戈”二字。 加以报纸图片的背景,令所有的观者心悸。
对汉字图形的“意”进一步拓展,使其自身意念完全传达,并在此基础上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也就是根据现实生活所积累的经验材料,结合实际应用主题加以融合,使汉字图形增添韵味的同时更富视觉吸引力。 赋予其“意”的有意味的形式。 如图6“中国政府援外建筑物”标识,取“中国结”和汉字“中”的结构,“中”字选择了动感、柔和的线条构成代表友谊的桥梁。 中国结图案的融入形成了新的象,代表中国国旗的红色主调加强完善了“意”的延展。出色的汉字图形设计如果结合了意的延展和形的准确把握,然后进行夸张、提炼、综合,使平面设计超越了普通的原始面貌,达到一种形象上的提升和意念上的准确把握,最终实现意与象的完美契合。
三、神的嬗变与传承
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应用中所蕴含的“气韵”就是指的“神”,在汉字图形设计中可以感悟到其“神韵”的存在,犹如品尝一杯浓浓的香茶,让人回味无穷。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主要以形、意、色的综合体现而表露出一种超越自身的传达。“形神兼备”是中国书画艺术迁想妙得的最高追求。 现代平面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观念的影响相应较大,也是一门重要的“形神兼备”的平面视觉艺术。 荀子强调“形具而神生”,也就是强调精神与神韵的关系。在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也非常注重形神的关系。特别是汉字书法图形所传递的信息,所具备的独特的神韵,是任何文化符号所不能代替,具有旺盛持久的艺术生命活力。 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徽标,见图7,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徽标以宁夏的“宁”字为主体,把中国传统书法流畅的笔力和遒劲的线条融入其中,加之热情的红色使隆重欢快的氛围更加彰显,体现了汉字图形标识独特的“神”。 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50”符号和舞动飘逸的少女形象演化为“宁”字,体现出全区人民以热烈、昂扬的精神风貌喜迎各方来宾,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
总之,在对汉字图形的发掘与拓展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汉字图形的历史背景,结构特点以及民族地域文化,运用传统书法笔法或简化、添加汉字基本结构等形式,大胆进行艺术夸张设计,设计出既符合主题理念,又具有国际性、时尚性、文化性、地域性的平面图形,是当代设计师应有的责任。
图4 陈绍华设计工作室招贴
图5 招贴《停止扩张》
图6 中国政府援外建筑物标识
图7 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典标志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篇12
“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认识的平面图形包括:线和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和扇形等。一般来说, 认识图形的特征需要经历的数学活动包括描绘、抽象、分类等。因此, 在设计和开展这些数学活动时, 教师应该具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过程意识, 这是有效积累思维经验的前提。
一、在图形的描绘中提取思维的元素
思维的元素是指思维活动的基本构成单位, 如概念、命题等。在图形认知的思维活动中, 基本的思维元素是点、线、面、体, 教师可以通过图形的描绘认识这些基础的几何概念。
事实上人们对图形的抽象就是从描绘物体的外部形象开始的, 也就是将三维空间的物体用线条描绘在二维平面。同样, 小学生认识图形首先也要经历描绘图形的过程。教材中针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般将生活中的三维物体处理成图片的形式呈现 (如图1, “角的初步认识”人教版二上第39页) , 从而简化了抽象的过程。
教材中的图片是静态呈现的, 描绘图形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改变图片的呈现方式, 使学生借助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图片中描绘、勾勒数学图形的过程, 从而积累思维经验。
1. 出示课本实物, 找一找课本封面的角在哪里?学生大都指向角的顶点。
2. 多媒体呈现课本图片, 并动态演示 (隐去原图, 留下一个点, 如图2) 。请学生判断是不是角。
学生都认为这只是一个点, 不是角。
3. 进一步思考, 怎样画才能形成一个角?学生认为还要画上两条边 (动态演示, 图3) 。
4. 用水彩笔描出右面图中 (图4) 的角。
5. 反馈后多媒体动态演示 (图5) 。
6. 说一说数学中的角是什么样的。
从上述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到, 尽管“点、线、面、体”这些概念非常抽象, 学生却可以通过描绘和勾勒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提炼出来。可见, 描绘对于图形的抽象是极其重要的, 这是从生活到数学的抽象, 因而是最直接、也是最本源的思维经验。除此以外, 在教学活动中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视角。如一开始学生只关注局部, 他们把物体“尖尖的部分”看成是角, 这是源于生活中对桌角、墙角等的认识, 与作为几何图形的“角”是不同的。但是, 错误也是一种经验。在动态演示 (舍去实物的图片背景) 中, 学生逐步认识到“尖尖的部分”只是一个点, 只是“角”的一个部分。要完整地表示一个“角”, 需要关注图形的整体, 即还要在“点”的基础上辅上两条边。显然, 这样的认识是直观的, 也是深刻的。
二、在图形的抽象中实现思维的聚焦
经历图形的描绘过程使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构造方式——点和线的组合。但要深入了解图形, 还需要进一步抽象图形的基本特征。所谓抽象, 就是“对同类事物抽取其共同的本质属性或特征, 舍去其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这个取舍的过程从思维的角度讲就是一个聚焦的过程。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的教学为例, 过程如下:
1. 呈现用各种颜色彩纸剪成的四边形 (图6) , 从中找出长方形。
学生一致认为图 (1) 、图 (3) 和图 (7) 是长方形, 对图 (4) 是不是长方形有争议, 大多数同学认为它是正方形而不是长方形。
2. 讨论:图 (1) 、图 (3) 和图 (7) 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为什么它们都是长方形?你们是怎么判断的?
讨论后学生的意见趋于一致, 即两条标准:四个角都是直角、相对的边相等。
3. 对图 (1) 、图 (3) 和图 (7) 进行操作验证 (量一量、折一折) 。
4. 进一步讨论:图 (4) 是一个正方形, 如果用长方形的标准去判断, 它符合要求吗?
经过充分讨论和思辨, 学生开始认可图 (4) 也是一个长方形。
5. 思考: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特殊在哪里?
从本质上讲, 图形的抽象就是舍去颜色、质地等物理属性, 研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数学属性。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有了初步认识 (图7) 。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其中难点在于理解和接受“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这一具有从属关系的概念。为此, 一方面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了一些干扰因素, 如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大小、摆放的角度, 还包括长方形的形状也有所区别。这样设计的意图在于延长思维聚焦的体验过程, 即摆脱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影响, 有选择地将思维关注点逐步聚焦于决定图形特征的两个要素:边和角。或者说, 让学生充分理解只要符合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不管是什么颜色、多少大小、长的、扁的、正着放、斜着放都叫长方形;同样, 判断一个四边形是不是正方形也只要看是不是符合四个直角、四边相等就可以了, 与其他因素无关。另一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学会了用一个确定的标准去进行判断, 并以此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 突破了教学难点。判断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思维形式, 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思维经验的具体体现。
三、在图形的分类中梳理思维的脉络
分类是认识事物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分类的基础是比较, 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分类的过程就是通过比较不断寻找图形之间共性和差异的思维过程, 也是对图形本质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从思维的角度看, 分类活动包含了思维的起点、“拐”点、条理和层次等, 我们称之为思维的“脉络”。如三角形的分类:
1. 出示下图 (图8) , 给图中的三角形分一分类。
反馈:
方案一:图 (4) 、图 (7) 为一类;图 (1) 、图 (2) 、图 (3) 、图 (5) 、图 (6) 为一类;
理由:有直角的分一类, 没有直角的分一类;
方案二:图 (4) 、图 (7) 为一类;图 (3) 、图 (6) 为一类;图 (1) 、图 (2) 、图 (5) 为一类;
理由:有直角的分一类;有钝角的分一类;都是锐角的分一类;
方案三:图 (2) 、图 (6) 、图 (7) 为一类;图 (1) 、图 (3) 、图 (4) 为一类;图 (5) 为一类;
理由:有两条边一样长的分一类;三条边都一样长的分一类。
2. 比较这四种不同的分法,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后得出:前两种方案都是根据三角形的“角”来分类的, 方案三则是根据“边”的长度来分类的。
3. 揭示:
如果按“角”分, 一般分为三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想一想, 一个三角形会不会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锐角三角形?
生:有可能, 因为直角三角形里也有锐角。
生:不可能。任何一个三角形里都有锐角的, 锐角三角形必须三个都是锐角。所以直角三角形不可能是锐角三角形。
师:也就是说如果按“角”分类, 那么一个三角形不可能同时具备两类不同的特征。这样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一幅图来表示。 (呈现图9)
4. 揭示:
如果按“边”分, 有两类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想一想, 等边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
生:是的。只要两条边长度相等就是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当然也是等腰三角形。
师:我们可以把等边三角形看作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它们的关系也可以用怎样的图来表示呢? (呈现图10)
分类时首先要考虑的是确定分类的标准, 这是思维的起点。对于平面图形来说, 分类的主要标准是“边”和“角”。其中, 按“边”分类主要考虑的是条数、长度和位置关系 (如对边是否平行) ;按“角”分类则主要考虑直角, 如有没有直角 (本质上还是边的位置关系——邻边是否垂直) 或者以直角为“分水岭”。这样的经验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其实已经有所感悟, 因而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作是思维经验的运用。教学中要求学生陈述分类的理由, 分享分类的经验, 这是帮助学生体验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思维的起点 (分类的标准) 不同, 所得到的结论迥然相异。进一步,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感悟思维的层次性, 即按照这两种标准分类后, 各类三角形相互之间的关系是不一样的。按角分类重点关注的是“差异性”, 所分得的三类三角形是“互不兼容”的并列关系;按边分除了关注差异还要关注“共性”, 如等边三角形既然三条边都相等, 则必然其中有两条边相等, 也就是具备了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这是一种从属关系 (包含关系) 。这种思维经验的积累将为学生后继学习中研究图形之间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推荐阅读: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教案08-17
立体图形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2-19
立体图形论文10-28
立体图形教学策略07-18
立体图形的认识教案10-20
小学数学立体图形计算12-01
认识立体图形评课稿06-27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0-16
总复习立体图形教学设计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