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

2024-09-06

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共3篇)

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 篇1

0 引言

近年来,创新发展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创业创造新价值,产生新供给,唤醒新需求,催生新财富,已成为新常态下的新共识与新行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社会繁荣的新源泉。苏州怎样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国内重点城市推进“双创”发展的经验

北京、上海、深圳、杭州(以下简称“北上深杭”)是国内“双创”发展的第一梯队城市。这些重点城市推进“双创”工作对苏州有以下启示:

第一,“互联网+”的风口是“双创”的主战场。当前“双创”从创新的实施到商业化,其过程大都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从“北上深杭”“双创”工作实施情况来看,像淘宝、支付宝、微信等这样依托互联网的很小创新举措而引发的产业颠覆浪潮,其影响力绝对不能低估。如以阿里巴巴、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零售”正在改造着传统零售业;以蚂蚁金服、京东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以“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频和移动客户端)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的开放平台正在颠覆着报纸等传统信息服务业。可以预见,依托“互联网+制造”的工业4.0 时代必将迅速而彻底地变革所有的传统产业。当前,“互联网+”的演进正在催生着传统产业的革命,依托“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新经济业态,已成为了新的“双创”风口。

第二,活跃的资本市场是“双创”的催化剂。活跃的资本市场是“双创”的催化剂和助推器。“北上深杭”都建有覆盖企业发展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金融体系。深圳集聚了全国1/3 的创投机构,被称为中国创投之都;上海还在探索设立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专事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张江科技银行,并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全国第一批公募股权众筹平台,京东众筹、蚂蚁达客和前海众筹也分别落户在了北京、上海和深圳。在具体的投融资服务中,各地都尽量将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项目进行股权化、证券化,便利于天使投资、投贷联动、融资担保、股权众筹等机构对创新链中的各环节提供全面金融服务。根据阿里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移动互联网+”中国双创生态研究报告》显示,“北上深杭”及穗、蓉六大“双创”城市孵化的移动互联网相关创业企业占全国总量的81%,其中北京“双创”企业数又占到全国超过1/3,因此这些地区的创业集中度和投资活跃性远超其他地区。

第三,众创空间专业孵化是“双创”的重要支点。创业环境决定着创业企业的生存基础、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北上深杭”本身都具有良好的创业孵化基础,并都将建设众创空间、创新工厂等新型孵化器作为“双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硬件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都是大手笔投入,对入驻孵化的创业团队的房租、宽带接入、公共软件、开发工具等给予一定财政补贴,大大降低初创企业的创业门槛,提高创业成功率。一方面,新型孵化器成为草根创业者发展壮大的主要跳板,新型孵化器通过与外部资本合作,为创业团队提供能力培训、投资对接、技术支持、战略指导等全链条服务,并形成了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有机结合的“服务+基金+培训”孵化模式,使众多小微企业和草根阶层得到了低成本创业机会。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创业辅导可以有效地提高初创企业的成功率,让广大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降低创业风险。

第四,典型引路与裂变衍生是“双创”的成功范式。创业者是创业公司的灵魂。就目前国内来看,阿里、百度、腾讯和奇虎360 四家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市场份额都占据了半壁江山,这些从大企业中走出来的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成员,在人才培养、业务锻炼、资源聚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熟悉创新创业的方法和路径,并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捕捉到了新的创新创业商机,较易突破创业初期的发展瓶颈,获得先人一步的竞争优势,这些人才产生的“溢出效应”为当地创业圈带来了核心驱动力。这些企业已经成为创业者的“摇篮”或“练功房”,并激活了更多创新产品、创业项目,已形成快速规模化、可复制的创新创业成功路径,有效推动了“双创”工作的开展。

第五,政府的精准服务是“双创”的有力保障。“双创”工作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政策环境的营造。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后,“北上深杭”各地政府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双创”发展的政策,着力打造以政府支持政策为导向,以创业培训、投融资对接、政策申请、工商注册、法律财务、媒体资讯等为服务内容的“双创”生态系统。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审批改革作为推进“双创”工作的重要举措,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把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器建设成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平台,对于市场导向明确的创新活动,更多运用跟投、后补贴、奖励等投入方式,凡是市场机制能够实现或有社会组织能够替代的服务功能都交由市场来解决。

2 苏州做好“双创”工作具备的优势与存在的不足

学习“北上深杭”的先进经验,苏州一方面具有推进“双创”工作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第一,经济科技基础较好,但创新发展能力仍不够强。一方面,苏州是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截至2015年年底,全市工业总产值达35717.59 亿元。全市拥有4 个国家级高新区、5 个省级高新区。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478 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超10000 家,均为全省第一。另一方面,从苏州经济发展市场主要依赖外需、技术主要依赖转移、人才主要依赖引进,经济发展路径依赖比较严重;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模式创新、产品创新的能力不足,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态势,没能有效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导权。当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原来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沉疴痼疾逐渐浮出水面。

第二,领军人才集聚明显,但草根创业的氛围不够浓。一方面,苏州领军人才集聚效益明显,截至目前,全市自主申报入选“千人计划”187 人,其中创业类专家107 名,超过“北上深杭”等一线城市,名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一;579 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连续8 年位列全省第一;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已连续实施8 年,引进科技领军人才741 人。另一方面,苏州的草根创业如大学生创业、专技人才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充分释放出来。缺少如阿里、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龙头企业,苏州移动互联网相关创业企业仅占全国的1%左右。

第三,孵化基础条件较好,但把握风口的能力不够准。一方面,苏州众创空间等新型孵化机构孵化规模居江苏之首,全市还拥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89家,其中国家级31 家,省级58 家;有8 家、47 家新型孵化机构分别纳入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形成了由开发区、产业园、孵化器等各类平台协调搭配的多层次创业孵化体系。另一方面,苏州与“北上深杭”相比存在着人才当量密度较低、技术储备不足等先天禀赋不足的问题,对信息经济时代发展趋势敏感度偏低,在掌握国际国内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方面慢半拍、晚一步,直接导致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发展上起步相对较晚、发展相对滞后。

第四,创投资本总体活跃,但投融资本体系还不健全。一方面,苏州制订《关于进一步推进苏州市科技金融深度结合的实施方案》,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科技金融结合的体制机制。目前,苏州共有各类从事创投业务且比较活跃的机构277 家,实际拥有资金管理规模超过962 多亿元,成为中国创投资本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另一方面,苏州资本市场多元化发展相对滞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的数量还不多,苏州股权交易中心尚在筹建,苏州产权交易所的资源要素配置效能还不活跃,全市创投机构管理资金规模900多亿元,与深圳3000 亿元、北京中关村2000 亿元相比,还存在数量级上的差距。此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缓慢,便于创业者获得资金援助的众筹平台还没有建立,与“北上深杭”都已建立起商品、资本、技术与产权等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相比存在巨大差距。

3 对策建议

在推进苏州“双创”工作中要把握住三大内涵:一是众,就是要充分发挥广大民众的聪明才智;二是创,就是要开拓新领域、新产业、新服务,做经济发展的增量;三是新,就是要广泛地开展科技创新,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模式来创业。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升创业孵化的承载能力,打造“双创”发展的新优势。苏州大力发展创意、创业、创造与创富相融合的新型孵化器,加大对传统孵化器升级改造力度,提高孵化的质量与水平。一是落实相关政策重点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大力打造、不断完善以众创空间为代表的创业与创新、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新型孵化器。对传统孵化器进行升级改造,拓展孵化功能,提高孵化的质量与水平。鼓励市(区)、各个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创建各具特色的新型孵化器,进一步增加创业孵化的面积,完善创业孵化的设施。二是推动众创空间与先进制造业无缝对接。围绕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趋势,支持研发设计、科技中介、金融服务、中试孵化、成果交易、认证检测等创客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制造业企业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宽带接入等资源向创客企业开放的运行机制,联合打造从创意到产品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全过程伺服支撑体系,着力推进众创空间与其无缝对接。三是打造一批“双创”服务中心。以“国家技术转移苏南中心”为核心,引进国内外高层次运营团队,运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工具,打造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实体孵化器与虚拟孵化器相结合覆盖全市的“双创”孵化网络,使创业孵化普惠更广人群。四是创建一批“双创”训练营。组建一批由有实践经验的创业者、职业经理人、优秀企业家、专家学者、各类名师大师等组成的创业导师队伍,采取培训机构面授、远程网络互动、创业导师以参股入股等方式,加强对创业者分类、分阶段进行指导。五是提升一批“双创”服务平台。围绕促进人才、技术、资本、市场等创新要素流动,构建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新型的创新培训、研发众包、仪器设备使用、检验检测、知识产权、数据分析、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平台,引入成熟运营模式发展第三方的专业服务。

第二,提升金融资本的支撑能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新业态。苏州要不断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提升金融资本对“双创”工作的支撑能力。一是创新股权融资方式。继续发展国有资本创业投资,完善创业投资引导机制,市及各市(区)都要设立“双创”天使引导基金,参股社会资本发起设立的天使基金;政府引导基金退出时,优先转让给基金合伙人,转让价格可由政府引导基金与受让方协商。二是增强资本市场融资能力。引导民间资本、风险投资投向众创空间和创客企业,鼓励“双创”企业到资本市场上市,支持“双创”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积极组建众筹平台帮助众创空间开展创新产品众筹、股权融资众筹等融资服务。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建立专门针对初创企业的财政专项补助基金,对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贷款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助,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公司应对创投机构投资的初创期、成长期科技企业,按投一定的标准给予担保,担保费由财政予以补贴。四是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要联合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股权投资、资本金注入等多种方式,满足“双创”企业融资需求。五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综合运用购买服务、资金补助、无偿资助、业务奖励等方式,对经认定的众创空间,分级分类进行财政补助。支持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等发展,争取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大力推行创业券、创新券等公共服务等新模式;落实和完善鼓励自主创业的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

第三,提升政府精准的服务能力,强化推动新机制。政府是“双创”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苏州要突出需求导向,以精准理念,营造优质高效的“双创”服务环境。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精简科技创新项目评审门类,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效能,加速行政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二是尽量提供便利条件。对初创企业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管理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属政府投资建设的众创空间,可给予入驻的“双创”人员及团队在孵化期内减免房租,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可给予一定的房租补贴;探索完善创业人员社会兜底保障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大众勇于创业良好局面。三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健全跨部门、跨行业统领全局的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推进“双创”工作的顶层设计,形成多部门协调推进创业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涉及“双创”的重大事项,建立科学合理的“双创”工作考核评价机制,提升政府精准的服务能力。

第四,提升大众参与的组织能力,培育“双创”氛围新活力。苏州要唤醒民众创业、创新意识,激发民众“双创”的热情,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一是努力集聚一批以大学生创业者、企业白领创业者、海外创业者和高校院所高素质创业人才,完善配套的人才留住机制。支持科研院所、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科技人员离岗创业,在苏州转化科技成果或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定时间内保留其原有身份、编制和职称。努力扩大“双创”人员的规模数量。二是广泛开展“双创”教育培训,支持高校、职校、技校等开设“双创”类课程,组建创业导师队伍,推动系统化创业教育和技能实训的普及,激活青年人口创新活力。在中小学中增加“双创”能力教学的内容,从小培育“双创”观念与能力。三是加大对普通群体的创业扶持。定期举行“双创”培训讲座活动,开展多层次的创业创新交流活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机制;强化政策解读、提供咨询服务、汇编扶持创业指南等小册子,确保创新群体知道、理解、会用。完善科技共享平台,进一步开放科研成果、促进专利集成、实现技术转化;大力建设硬件开源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加工车间等资源和设施,建立创客产品路演与展销平台、智能硬件产品交易平台。四是广泛开展“双创”的舆论宣传工作,弘扬创新精神,构建创新创业文化。树立创业典型来发挥榜样的拉动效应;培养容忍创业失败的宽容环境,构建敢创业、会创业、创成业的“草根”创业生态环境。打响苏州“创业天堂”新名牌。

总之,苏州要依托改革开放过程中已形成的开放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切实提高科技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和回报率,降低科技创新创业的准入门槛和市场风险,把苏州打造成为真正的“创客天堂”。

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 篇2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就业促进法》、国家和省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要求,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创建创业型城市部署和我市实际,就积极创建创业型城市,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确定指导思想,明确目标任务

(一)提高思想认识。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新时期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激发经济活力、培育创新精神、实现富民战略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以培育创业主体、拓展创业空间、加强创业服务、弘扬创业文化为重点,通过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活力,鼓励和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目标。

(二)确立指导思想。我市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指导思想是:创业文化建设与创业政策扶持并重、创业促就业与创业促发展并重、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并重、扩大创业数量与提高创业质量并重、培育本土市民创业与引进创业人才并重、重点扶持与政策普惠并重。

(三)明确目标任务。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统一部署,确定创建工作时间为两年,即2009年~2010年。2011年通过国家和省的创建评估,正式进入国家创业型城市行列。在两年内全市促进2.3万人实现创业,带动16万人实现就业,创业培训人数不少于1万人。全市创业服务、创业培训和自主创业 等参与创业活动的人数占城乡劳动者的比例居全国领先水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登记开户数有较大幅度增加,私营企业每年净增1万户左右。创业带动就业达到1:7左右,使全市个体私营经济新增从业人数大幅增加。其他各项创建指标达到全国领先水平。通过创建活动,切实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使苏州成为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之一。

二、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初创成本

(四)优化市场主体准入条件。按照非禁即可的原则,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对国家重点项目可实行预备期登记。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有关部门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尤其是对大学生、妇女、失业人员以及农民创业,要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申请个体工商户、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数额限制;投资设立除一人有限公司外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可分期出资,首期出资额为注册资本的20%,最低可为3万元人民币,其余部分可在2年内缴足,投资公司可在5年内缴足。(责任部门:市工商局)

(五)对初创期创业组织实施“低成本”创业扶持。初创期创业组织除可享受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创业孵化基地(园)房租补贴等政策扶持外,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对象就业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对符合进入经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园)条件的创业人员,在孵化基地(园)之外自行解决经营场所的,经认定也可适当予以租金补贴。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初创期创业组织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本市高校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的,可根据吸纳就业及缴纳社保情况,在创业引导性资金中给予一定的专项补贴。(责任部门:各创业孵化基地(园)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市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农办)

三、拓宽创业空间,扶持孵化基地

(六)增加经营场所的用地供给。在符合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老新村改造规划要结合区域公共服务设施总体布局,预留一定比例的公共设施用地,由社区统一管理,用于社区自主创业。在符合苏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自主创业并积极吸纳就业的建设项目,在建设用地供给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责任部门:市国土局、规划局、房管局)

(七)放宽创业场所要求。创业者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作为经营场所登记注册的,在取得有利害关系业主的书面同意后,可凭房产证(或租赁备案证明)办理。各级政府投资兴建或给予优惠政策的各类经营性市场、商铺,应预留一定比例的摊位优先租赁给初次创业者,并在租赁费、管理费收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工商局、房管局)

(八)拓宽农民创业经营场所和范围。在确保公共利益和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农民经批准后可以宅基地房屋自营开办个体工商户,从事小型商业零售、“农家乐”等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经营活动,或者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营场所。以宅基地房屋自营等活动,要突出充分保护农民利益,在尊重农民意愿基础上实施,但不得将房屋翻建、扩建和违法搭建。加快培育农产品经纪人,扩大农民创业渠道。(责任部门:市国土局、工商局、农办)

(九)扶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支持发展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开发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要鼓励利用社会资源因地制宜创建创业孵化基地(园),对闲置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等存量房产,在不改变建筑结构、不影响建筑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改建为创业孵化基地(园),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园)要为进入园内的创业者 提供创业指导服务、租金优惠等扶持。创业孵化基地(园)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力争到2010年底前,乡镇和街道至少建成1个规范标准化的创业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全市组织认定一批市级“一镇一品”创业示范基地。按照加快创新型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高调优调强”的基本取向,以及建设以现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和开放创新的先行区的要求,加强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等创新载体的建设,落实好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抵扣等扶持政策。通过兴建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在创业孵化基地中划出一定比例的经营场地,支持残疾人入驻创业。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或者残疾人入驻创业孵化基地创业的,在享受市民创业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各级残联再给予适当的特惠政策。(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发改委、科技局、教育局和各高校、劳动保障局、国土局、市残联)

四、扩大优惠群体,落实税收减免

(十)落实扶持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按照创业者所办企业的类型或自谋职业的实际情况,为符合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纳税人办理减免税收手续。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或经过认定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适应城乡失业人员创业就业的社区服务项目,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一)落实农民创业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增值税起征点为销售货物月销售额5000元,销售应税劳务为月销售额3000元,按次纳税的为每次(日)销售额200元。按期纳税的营业税起征点为月营业额5000元;按次纳税的营业额 起征点为每次(日)100元。从事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对企业从事灌溉、农产品初加工、兽医、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和维修等农、林、牧、渔服务业项目的,免征企业所得税。经营采摘、观光农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可以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农民专业合作社购进的免税农业产品,可按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规定列举产品可享受)、农机,按规定免征增值税。农民从专业合作社取得的盈余返还,为农民销售自产农产品所得的,免征个人所得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十二)落实各项创业园和科技类创业企业的优惠政策。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经省级科技、财政、税务部门认定后,可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国家及省认定的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科技企业孵化器,自认定之日起,暂免征营业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但对上述科技企业孵化器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等属于备案类的减免税事项按备案类减免税办理相关手续,不再按报批类减免税办理)。至2010年12月31日,国家大学科技园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纳税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按规定经省有关部门联合评审 并认定后,持相关证明文件,其从事离岸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并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我国境内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自2009年1月1日起,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政策,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十三)鼓励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和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凡雇工8人(含8人)以上的,无论其领取的营业执照是否注明为个体工商业户,按照新开办企业的规定享受有关营业税优惠政策。(责任部门:市国税局、地税局)

五、扩大信贷规模,拓宽担保渠道

(十四)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小额贷款担保基金规模,提高贷款额度,适时降低反担保门槛,将对就业困难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技职校毕业生、进城创业被征地农民和转业军人、退役士兵、随军家属个人创业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额度上限提高到5万元,规模较大的可提高到10万元,并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对当年吸纳符合小额担保贷款申请条件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经办金融机构可根据实际吸纳人数,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的标准,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合伙经营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额度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借款人提出展期并符合展期条件的,可展期一次,展期期限不超过1年。贷款贴息采取“以奖代息”方式,由财政给予50%的贴息。展期贷款不贴息。(责任部门: 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民银行)

(十五)鼓励金融机构对创业组织放贷。金融机构加强业务创新,积极探索适合创业组织小额融资需求的信贷服务模式,简化审批手续,优化结算渠道。进一步改进信贷奖惩管理办法,对小额担保贷款实施分账考核。金融机构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的,根据国家规定,贷款利率可在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基准利率上上浮三个百分点。社保基金和担保基金存入的金融机构应积极承办小额担保贷款业务,并创造条件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加大对创业的资金支持。完善小额贷款担保运作机制。建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并对开展小额贷款担保工作突出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信用社区给予一定的工作经费补助。(责任部门: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六)积极建设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街道(乡镇)、社区(村)要加强贷款初审和贷后服务工作,建立基层一级的贷款审核制度和贷后走访帮扶制度,形成市、县市区、街道和乡镇、社区和村多级小额担保贷款审核、放贷、管理、服务的工作机制。逐步建立适合我市特点的社区信用征集体系、评信发布制度以及失信惩戒机制,信用社区对小额担保贷款人建立信用档案,逐步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贷款机制,并通过社区合议制度,帮助信用好、经济困难的家庭抵御创业风险。(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人民银行、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十七)向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金融机构要制定适合“三农”特点的融资政策和准入条件,在贷款额度、期限、利率等方面向创业农民倾斜,提供信贷支持服务。积极探索适合农民创业特点的融资方式,开发多种金融产品。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和兴办企业。积极发展农村小额贷款组织、村镇银 行,规范发展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为农民创业发放小额贷款。对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农民创业项目,要扩大有效抵押方式,予以信贷支持。对进城创业的被征地农民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从事微利项目的,由财政据实全额贴息。(责任部门:市农办、发改委、人民银行、财政局)

六、加强创业培训,提升创业能力

(十八)建立系统化的创业教育体系。引导各类高校、普通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培训,开设创业辅导课程,有条件的要建设创业模拟实验室。要将创业教育纳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教学培养计划,有效落实师资、教学内容、课时,重点加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将创业指导作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实现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创业培训的有机结合。(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

(十九)优化创业能力提升模式。创业培训要向高端方面拓展,将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等列入创业培训内容。巩固创业培训的SYB模式、“专业+创业”知识培训模式,拓展IYB创业提升模式、高端创业及管理人才培训,以及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网上创业学院”模式等等。组织大学生创业训练营活动,提高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的人数比例。深入实施新一轮“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将人才引进重点进一步向重点产业方向倾斜。(责任部门:市教育局和各高校、市劳动保障局、人事局、科技局)

(二十)提升创业培训指导。实施创业师资培训计划,着力培养创业培训师,探索建立创业实务操作的师资库。组织有培训教育能力的各类高校、技职校和民办力量参与创业培训教育,积极发展创业培训师资力量,全市固定的创业培训老师和专家志愿服务团成员要超过200人。进一步强化创业见习,鼓励发展一批经营较为成熟、社会责任感强的企业作为见习基地,为创业者提供创 业实践和指导。鼓励有自主创业愿望的残疾人参加创业培训,各级残疾人联合会要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做好培训的组织工作;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开展适合残疾人的SYB创业培训。(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市残联)

(二十一)完善创业培训机制。扩大免费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创业愿望和培训要求的城乡登记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协保人员、低保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免费创业培训对象范围,实现创业培训全覆盖。通过市、县市(区)联动,完成1万名从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准老板”培训任务。积极发动社会各类优质培训资源,引入行业协会、专家团体等专业力量,开展针对性的创业指导。完善培训质量监督、检查、考核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定期考核评估。(责任部门:市劳动保障局)

七、加大筹资力度,落实补贴措施

(二十二)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体的创业资金筹措机制。各级政府要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建立专门的创业工作资金。两年内市本级与县市(区)二级财政将投入近3亿元,其中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7000万元左右,主要用于创业引导、现代农业、人才开发及科技创业等。全市建立不少于5000万元创业引导性资金,市本级不少于1000万元,各市、区不少于400万元。以上投入两年中带动近5亿元的资金,创业资金投入总量达7亿元左右。创业引导性资金的使用遵循突出重点、讲究效益、配套使用的原则,主要用于开发创业项目、建立创业孵化基地、开展融资服务、帮助开业登记、加强跟踪扶持等创业推动工作项目。进一步扩增小额担保贷款担保资金规模,建立担保资金代偿机制,全市财政担保资金确保2200万元规模,其中市本级不少于500万元,各县市不少于200万元,各区不少于100万元。财政对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奖励资金向农村延伸。全市各 级政府每年用于创业促就业的资金规模占当年财政支出的一定比例,使创建工作有可靠的资金保障。加强对财政资金到位情况和资金使用绩效的考核,强化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

(二十三)广泛利用社会资金促进创业。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积极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研究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增加创业投资资本的供给,引导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种子期、起步期等创业早期的企业。加强对各部门出台的融资扶持政策的整合与衔接,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业扶持资金的作用,建立起覆盖不同群体、不同阶段、不同行业的创业融资扶持链。在创业筹备阶段,加大“种子资金”的支持力度;在创业起步阶段,完善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的政策扶持;在创业发展阶段,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加大技术创新基金支持小企业发展的工作力度。特别是一些高端创业项目,要利用创业、风险投资公司的力量解决资金问题,使创业资金利用走上市场化的良性道路,形成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市场引入风投资金、政策扶持小额融资、对上争取支持资金的多渠道创业资金投入机制。(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委、经贸委、外经局、科技局、农办、劳动保障局)

(二十四)实行开业补贴。本市在领失业保险金人员、政策上界定的就业困难人员、本市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及农村单亲家庭等农村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以及大学生初次创业的,办理营业执照后,可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本市城乡“低保”就业困难人员申领工商营业执照,开展自主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6个月,第7个月退出低保;创业后家庭月人均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上的,保留其最低生活保障待遇3 个月,第4个月退出低保。对领取工商执照、从事个体经营的残疾人,经残联审核,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给予最高5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失业人员领取营业执照后,可以按规定一次性领取其可以领取的失业保险金。(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农办、残联、工商局)

(二十五)实施社会保险补贴。对创业培训合格,取得结业证书并成功创业、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的,可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就业困难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或灵活就业且符合规定条件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吸纳本市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等各类自主创业实体,可按符合社会保险补贴要求的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

(二十六)实行创业见习(实训)补贴。建立青年创业见习(实训)基地。按照企业和青年双方自愿的原则,组织青年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对进入创业见习(实训)基地的见习青年和带教人员实行补贴,见习学员每人每月按照当年城镇职工月最低工资标准50%的标准享受补贴,并为见习学员购买综合性商业保险,对见习基地认真履行带教任务的,按带教见习学员人数每人每月15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劳动保障局、人事局、团市委、妇联)

八、优化创业环境,改善服务水平

(二十七)改善行政管理。减免创业行政收费,不得收取未经法定程序批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规定的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完善举报投诉制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大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惩治力度。各级工商部门实施“大学生创业零首付”服务措施,在注 册大厅开辟大学生创业咨询热线和“绿色通道”,为大学生“零首付”创业和设立公司、个体户提供跨前指导服务、高效受理服务和全程跟踪服务,主动为其出谋划策,积极协助破解场地等创业瓶颈难题,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效能,优化创业环境。(责任部门:市物价局、财政局、监察局、市法制办、纠风办、减负办、工商局)

(二十八)搭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政府要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起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整合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开通创业信息公共服务网,发布国家、省和市的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办事流程、创业信息、服务资源等公共信息。开展创业培训、实训、模拟运作、孵化培育等公共服务,并鼓励和引入民间和社会力量组织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为创业者提供法律、投资、财会等专业服务。(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市劳动保障局、发改委、经贸委、工商局)

(二十九)完善创业市场导向信息发布机制。结合本市产业发展定位,进一步细化对产业和主要行业的分类指导,修订发布《苏州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适时开展市民创业状况调查,公布本市创业状况和创业市场动态信息。各有关部门要制作一套创业办事规范流程和创业者指导手册,向创业者免费发放,并通过互联网,方便创业者查询。(责任部门: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工商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

(三十)扶持发展创业指导志愿团队和创业者行业自律组织。积极组建和扩大由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咨询师、行业专家等组成的公益性创业指导志愿团队,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指导和资金扶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信息发布、自律协调、指导维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并支持创业者积极参加各自行业 的行业组织,以取得帮助和指导。积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残疾人创业项目推介和创业品牌培育。(责任部门:市文明办、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民政局、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联、财政、人民银行、残联)

九、加强组织领导,形成社会合力

(三十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由市委宣传部、农办、劳动保障、人事、发改委、经贸委、科技、教育、文广新、财政、人民银行、税务、工商等部门共同参加、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加强对创业工作的研究和协调,协作推进和落实各项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扶持政策。将创业资金的投入、创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创业服务的质量、创业带动就业的效果等作为衡量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主要指标,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年度工作考核的范围,对创业工作进度进行目标考核,定期通报情况。要开展创建创业型街道、社区和创业型乡镇及行政村活动。(责任部门:各级人民政府)

(三十二)建设苏州特点的创业文化。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多种形式,结合苏州市民文化实际,深入做好创业宣传工作。积极宣传各项鼓励创业的扶持政策,积极策划开展具有苏州特点的各类创业主题活动,大力表彰和宣传苏州本土创业典型,弘扬创业精神,激发创业热情,建设创业文化,真正形成政府鼓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市民积极创业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劳动保障局、教育局、文广新、总工会、团市委、妇联、工商联)

(三十三)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进一步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总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开展创业服务、营造舆论氛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创业的合力。

本意见所称的创业,是指劳动者通过自筹资金、自找项目、自主经营、自 负盈亏、自担风险,创办和联合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一种经济活动。

苏州创业板上市公司 篇3

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启动大学生创业基金

昨天,苏州科技学院天平学院“大学生创业基金”正式启动,该基金用于鼓励和保障大学生在校创业。苏州新区苏杭物资有限公司为第一期创业基金捐赠3万元,据悉,该企业将连续三年为该基金捐赠总计9万元。

王顺达是天平学院管理科学系大三的学生,他的创业项目“绿宝阳台蔬菜”在去年获得了“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铜奖,“我的创业设想是用无土立体栽培技术,让市民可以在阳台上种植果蔬,打造阳台‘小农场’,不过从‘纸上谈兵’落实到真正的.现实创业,困难还是蛮大的,尤其是资金的瓶颈。所以学校里能有这样一个创业基金,是很及时的。”他说。学院团委书记刘薇介绍说,未来大学生创业基金将用于在校生创业技能培训、在校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和在校生创业小额贷款等公益项目,“今年学院与苏州人社局共建了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已有59名学生在接受创业培训,同时学校还开辟了‘创业苗圃’,有专门的场地和政策用于孵化大学生的创业项目。”

上一篇:家园合作的要素分析下一篇:机会频谱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