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导师制

2024-09-28

联合导师制(共4篇)

联合导师制 篇1

民航是一个特殊的行业, 民航飞行员的培养是民航健康发展的关键。统计显示,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GDP年均增长9.8%, 民航业是17.2%。民航的高速发展要求民航类高校培养政治思想过硬, 理论基础扎实, 飞行技术精湛, 工作作风踏实, 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的创新型高素质飞行员。传统的飞行员培养模式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影响下, 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对高素质飞行员的要求。同时, 随着国际民航组织对于民航行业进一步规范, 民航飞行员培养更趋于专业化和规范化。民航高校调整办学方针以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改进培养环节, 创新培养模式, 改善对学生群体性管理教育模式和职工服务理念的改变, 研究并探索高效飞行员培新模式, 实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 提高飞行员培养质量。

高等教育界对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 由于民航飞行员培养本身的特殊性, 和一般本科学生培养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般本科生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不能简单的应用于民航飞行员培养。本文对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及我国朴素导师制思想的塾师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分析和对比, 通过对民航飞行员培养过程中的行业规范进行科学分解, 研究建立适合民航飞行员培养的联合导师制培养新模式。

一、中外导师制模式分析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 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在专业领域指导学生进步, 还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发展, 从学生入学至毕业整个教育过程保持整体性和一贯性的观念, 自始至终任何环节都不放松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 促进学生成才。

1. 牛津大学导师制

导师制理念来源于欧洲, 最早形成于14世纪, 牛津大学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首先尝试了在新学院中实行付薪制导师制度, 形成了简单、原始的导师制形态。到19世纪初, 牛津大学建立了规范的考试制度, 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以人为本, 以本科生教育为主, 以导师个别教学、指导为主要方式的现代意义上的本科生导师制, 经过导师职业地位确立、导师职业的学术化发展、导制师度的完善和发展期, 牛津大学完善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以学生个体成长为主, 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二是师生交流、合作为手段;三是学生对知识渴求及导师对知识的严谨态度。四是注重创造和谐、融洽的师生交流, 注重完善的导师制后勤保障和严格的考核评估制度等。

2. 中国朴素的导师制

以孔子、孟子为代表提出的“因材施教”是中国朴素的导师制雏形, 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资质和兴趣指导学生在专业领域学有所成, 而且要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作风, 有时还会涉及经济、政治等领域的指导。

塾师教育模式有着鲜明的特点: (1) 塾师的社会地位认同。一日为师, 终身为父就是最好的诠释; (2) 一定的经济条件, 至少满足塾师的基本生存; (3) 塾师主导学习过程, 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4) 学习目标明确, 内容相对固定; (5) 缺乏相应的塾师考核评价制度。塾师教育在封建社会以考取功名或简单的经济生活为主要的学习原动力, 偏重于人文社会类圣贤思想及经典著作的理解、诵读及写作, 而非培养学生自然科技类知识的思辨能力以及从现象中归纳总结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能力, 故塾师教育更倾向于应试教育和奴性教育。

对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及中国朴素的导师制特点进行分析和剖解不难发现, 中西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都非常注重对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 力图在培养过程中实现因材施教, 实现学生的自主、自觉发展。其次, 注重导师选择。导师一般是学术领域有一定的造诣者或是功成名就的得到望重者。不同的是西方的人才培养更多的注重自然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强调师生平等、交流和互动, 师生比例有较严格的控制;而我国传统的塾师教育以塾师为主导, 教育方式以“灌注式”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师生比例比较随意。通过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导师制分析、对比, 吸收两者的优点结合民航飞行员培养的特点建立科学的联合导师制培养新模式, 是飞行员培养的现实需要, 实现飞行员培养与时俱进的需要。

二、民航飞行员培养特点

1. 行业要求

民航飞行员是特殊的职业, 是涉及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职业。要分析民航飞行员培养特点, 就要对民航局及国际民航组织对民航飞行员的基本要求与规范有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目前, 我国民航学历加执照本科飞行员培养一般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点的基本要求: (1) 忠诚团结, 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 遵纪守法, 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2)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 (3) 扎实的航空理论基础; (4) 达到国际民航组织对飞行人员英语水平要求; (5) 达到飞行员执照考试要求; (6) 飞行技术训练达标; (7) 毕业论文 (设计) 达到教育部本科毕业标准。显而易见, 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同一般的本科生培养不同, 不仅要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育要求, 还要严格按照民航局及国际民航组织规章进行培养。

2. 生源特点

我国的民航飞行员一般是订单式培养, 航空公司委托民航类高校对飞行员进行招生和培养。按照民航行业对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要求, 现行民航飞行员生源状况呈现两大显著特点:一是学生年龄集中在18到19岁, 99%以上是男性。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的晚期, 自觉自省的能力不强, 个人性格品质不稳定, 没有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二是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由于对身体素质的高要求, 在飞行员选拔过程中文化要求被削弱, 学生入学后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呈现较大的差异, 亟待在培养过程中给予特别指导, 提高学习效果。

三、联合导师制培养模式建立

我国学历飞行员培养模式经历了班建制、学分制以及两者混合存在的教学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及民航行业发展, 现行飞行员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呈现, 由于心理、理论学习、身体素质、执照考试、民航英语水平考试以及飞行训练等因素造成停飞后转专业或辍学的学生人数呈上升趋势, 现行的培养模式已经成为飞行员培养发展的瓶颈, 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要求;反之简单的导师制培养模式套用, 又难以兼顾诸多因素, 因此, 在现代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建立联合导师制培养模是新形势下民航飞行员培养的必然选择。

1. 联合导师制关系与职能

联合导师制不同于单一的导师, 由一批教师的导师团队。师生关系也不同于现代导师制的一对多关系或者多对一关系, 而是复杂的多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关系。对学生和导师个体来讲, 是典型的一对多关系;对导师团来讲, 既是一种多对一的关系, 也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对整个联合导师制培养模式来讲, 是一种多对多关系。

飞行技术专业是理论与实践 (飞行训练) 结合甚密的应用型专业, 理论知识学习时大多以班级制教育到了飞行训练则是分组的导师制教育同时还有综合训练、讲评, 穿插在整个训练中, 是一种典型的联合导师制教育。

通过对行业要求及生源特点的分析, 结合现代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优点, 作者认为联合导师制应选择善于人际沟通, 具有良好的师德操守, 确实能做到为人师表且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心理、航空医生、航空体育、理论教育和飞行教练等教师组成, 在不同的领域各司其职, 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和监督。在民航飞行员培养过程中, 好的导师是顺利实施联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关键。导师肩负着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及时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 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 增强自我控制与反省的能力, 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科学指导学生进行行业相关的体能锻炼, 保障学生强健的体魄;定期对学生进行生理健康咨询和检查, 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 分阶段进行理论学习;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操作, 安全进行飞行训练, 及时沟通改进学生操作技术、技巧等职能。导师不仅是整个飞行员学习过程中的动态控制者, 而且是师生交互、交流的主体, 是影响学生社会化个体的重要他人。同一导师团的不同导师要各司其职, 相互沟通客观反映学生在每个学习、训练阶段的相关情况, 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及时指导, 体现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的现代导师制核心理念。

2. 联合导师制监督与评价

建立联合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是为了在飞行员培养过程中, 有效针对学生的特征, 实现因材施教, 差别化指导, 提高飞行员培养质量和培养效率。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督、评估是实现联合导师制良好运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应有针对的进行实际调研, 探索建立科学的、操作性强的导师团监督评价体系尤其对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监督评价职责一定要落实。用规范性量化评价指标指导导师团的工作, 通过定期的导师自评、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导师团工作汇报以及航空公司反馈情况, 了解导师团运作和人才培养状态, 考核导师团工作业绩。联合导师培养模式是一个工作团队的协作工作, 每个导师对学生不同领域进行指导, 故而对导师团的评价要从不同方面进行, 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团成员, 要根据导师团工作情况及时予以更换, 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

3. 联合导师制工作保障

飞行员培养的高校要针对培养模式科学配置师生交流的资源, 建立现代的交流平台, 落实师生双向选择;建立完善以“双师型”导师为主要渠道选拔培养制度, 以适应飞行学生理论学习和飞行训练环境, 尤其是师生比、教师结构以及民航飞行必备的素质要求, 实现培养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切实提高导师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现代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探索和研究联合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是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发展的需要。具体实施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总结经验, 改进、完善联合导师培养模式理论基础, 创新民航飞行, 是培养的新思路, 有利于我国民航飞行员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为实现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历史性跨越提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杜智萍.牛津大学现代导师制的发展史及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 2009, (8) .

[2]李莉.社会学视阈下的牛津大学导师制[J].高教探索, 2008, (5) .

联合导师制 篇2

导师制心得体会篇一

光阴荏苒,一转眼一个学期又已结束,回顾一个学期来导师制工作,学生受益,作为导师的我很欣慰。下面我就对本学期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回顾。

二、用细心,发掘闪光点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个没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到百分之八十到九十,即使表现再差的孩子也会有他们的长处,作为班主任,在平时生活中我细心地观察,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地肯定表扬,即使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鼓励,以此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有一次,我象往常一样,放学后去教室检查门窗有没有关好,我忽然发现王琦正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把窗户关好。接下来的几天,我都发现了这样的事情。晨会课上,我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他是一个关心集体的好孩子,并希望其他小朋友也能向他学习,那一刻我发现他第一次坐得这么端正。我还通过家校路路通,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妈妈,我相信他能得到家长的夸奖会更加高兴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在学习上变得主动了,以前中午常常因为玩而忘了写作业,现在他常会来主动告诉老师他已经写完作业了,我也常会用“做得真好”来继续鼓励他。可见,一味地批评,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反感,不乐意接受,不如利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好好表扬一番,让其感受到表扬带来的喜悦,让孩子更有信心改掉身上的其他坏习惯和不良行为,如果能得到全班孩子和家长的肯定与鼓励,我想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三、用耐心,逐步提高要求

对于王琦这样一个经常让人操心的孩子,我们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某种方法让其一下子就进行转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一步步来,不能操之过急。中国有句成语叫“欲速则不达”,对他提出过高的要求,反而会让他们的自尊心再一次受到承重地打击,把他们打入“无底深渊”,到 时候老师再想进行帮助就真的是难上加难了。所以作为班主任要有足够的耐心,根据他自身的特点,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慢慢恢复他们的自信心。

四、用恒心,反复抓,抓反复

低年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别人的嘲笑、讽刺,或遇到困难,即使是一个好看的电视节目,一样好吃的东西,一件好玩的玩具等等,都可能瓦解掉学生继续努力的决心和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像顾奎安这样的问题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错的思想和旧的习惯会反复出现,这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我们老师千万不能对他们失去信心,认为他们是“屡教不改”或“无药可救”,任其“破罐子破摔”。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两点:(1)为了减少学生反复的次数,平时对后进生要经常教育,;

(2)当出现反复时,要仔细分析反复的原因,有针对性地作好反复教育工作,使他不断向好的方面转化。

这个学期在做几位受导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有成功的地方,让我收获很多,但也有很多失败的地方,我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希望在下学期的帮教过程中,使其在各方面做得更好。

导师制心得体会篇二

为期半个月的“导师制”培训结束了,但留给我们的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导师制”培训,即通过观摩、参与、体验等形式,提升学员教学实践性知识进而提升教学能力的培训模式;全脱产、入驻学校、近距离跟从导师、“全天候”介入实际教学。在全省,这种培训模式属首创。09年3月10日至24日,我与来自石家庄实验中学、石家庄第五中学、石家庄第49中学的三位老师在石家庄第一中学跟随白瑜老师共同渡过了难忘的15天。这期间有太多的感触和收获。一中人的敬业,认真、豁达、开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非常感谢市教育局给我们一线教师学习的平台,感谢一中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更感谢导师白瑜老师对我们每个学员的关心和悉心指导。我从白老师身上感受到了大家的风采,体会到了教学的真谛,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与一中接触到的每一位师生交流,大家一致认为白老师人非常好。初次见到身为特级教师的白老师,第一感觉是年轻、干练。虽然头顶“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省优秀班主任”、“省教育厅评价、培训专家”。“省‘十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主研人”、“市跨世纪青年拔尖人才”、“市优秀教师”、“市三八红旗手”等头衔,却没有一点架子。随着学习的深入、交流的增多,越来越感到她为人真诚真实。正如她自己所说“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白老师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生动地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教师之爱,什么是无私的奉献。从教近三十年来,白老师一直超负荷地工作着,但是她自己却认为在享受着,总认为学校给她的太多了。

白老师讲课,让人感到轻松、享受,又精彩、深刻。聆听白老师的讲课,她丰富的词汇、清晰的思维逻辑、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将在场所有老师和学生的精力吸引、笼住,这就是名家的魅力。白老师说话精辟、务实,极具亲和力,启发性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秉承“善用物者无弃物,善用人者无弃人”的教育理念。她说“每个学生都是天才,每个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所以在她的课堂上,不仅注重正确地传授知识,更多地是用谈话的方式鼓励、引导每一位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真正做到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也真正培养了学生能力,提高了学生觉悟。

白老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思考与我们这些学员分享,毫无保守的念头,只有真心实意的亲切,其人格魅力和治学风格就使我受益终生。白老师让我懂得了不仅要背教材,更要用教材教;让我懂得了备课不仅要熟悉教材,深入了解学生,更要熟练掌握教法。这样的课堂,你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恰当地解决。这些对于政治教育教学和今天我们怎样做好一名政治老师给以了无尽的启迪与思考。

十几天的学习生活虽然短暂,但却是我教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一笔。按照导师的要求全面完成了学习培训任务。学以致用,回到母校后我将结合自己在一中的所学所得,在实践中具体应用。继续默默耕耘于三尺讲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导师制心得体会篇三

记得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时候,不知道我的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一脸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教师教育学院导师制的施行,为我的专业学习带来了的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近三年的大学学习中,我的导师谢威士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心理学专业学习方面。说句实在话。我的心理学专业兴趣的形成,与谢老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在确定自己学习方向上,我总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之间徘徊,又要考虑前途问题,还要考虑自己的兴趣,一直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境地,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跟导师第一次的交流。在谢老师的指导下,我明很快地明确了学习心理学的方向和意义,了解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确立自己的未来的奋斗目标。作为我大学阶段的第一位导师,谢老师指导我们进行相关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逐步的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为我们独立研究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在这里,我想对我的导师谢老师说声谢谢.,非常感谢他这三年孜孜不倦地指导。

从我个人自身的体验来看,导师制不失为高等教育阶段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它拉近了大学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可以让学生跟教师有更多的交流,参与教师的教学与研究,做到教学,学习与研究的统一。一位好的导师会他的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良好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人生观和专业兴趣等方面。导师不同于学科教师,学科教师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导师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最重要的是一种榜样的作用,特别是专业上的优势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当然,导师的人格魅力,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导师制带来的效果总体上是好的,可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有一些导师并没有尽到一个导师应该尽的责任,三年内师生交流的次数少之又少,有的几乎没有。也许那些导师真的是太忙了,作为学生应该可以理解的,所以有些学生自愿主动的找其他导师接受其指导,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因此,我希望导师制能够在教师教育学院继续实行下去,每位导师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学习和生活上指导他的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导师制心得体会篇四

杜甫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入田野,就闻不到泥土的芳香;不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就听不到那真实的声音。我在这半年的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中,触摸到的是一颗颗纯真又美好的心灵。也听到了一个个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声音。我想这也是每位导师深切感受到的。我校推行的“全员育人导师制” 突出“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尽一切可能关注人的需求成为教师进行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全员育人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强调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实效性原则,以生为本,因人而异、目中有人、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的是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个性得到张扬,享受成功的快乐。学生在新的教育管理模式下,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数学老师,我有幸成为了24名学生的导师。在陪伴他们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收获了很多。下面谈谈我在导师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一、用“关心”走进学生的心里

我面对的是高中生,他们大部分都处在心理叛逆期,他们已经长大了,有思想了,但心却更细了,更为敏感了。所以我们的一种关爱的眼光,一种关切的询问,一种关怀的手势,一个关心的行动,总之,哪怕是小之又小得充满关爱的神态或行为,都会在他们的心里激起波澜,他们就会向你敞开心扉,诉说苦恼,畅谈未来。

在关心学生方面,我觉得最好是从关心学生的思想、生活入手,不要直接上来就谈学习,学生很容易烦恼,所以我们要从学生得思想和生活入手,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正确的引导,思想上他们如果能有正确的观点,崇高的理想,那么就能变成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在每次的谈话中,我都从生活中的话题谈起,气氛轻松愉快,让学生忘记我们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谈话中他们会自然流露出一些真实的想法和观点。例如:对人、对事的看法,哪些科目进度快,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等。这些信息是非常重要的,我及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协调师生关系。总之,多关心学生,对于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和提高教育教学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要善于抓住关键时期开展工作

开展工作,需要踏踏实实,一如既往,尤其是在关键时期,绝不能放松,否则会前功尽弃。在导师制工作过程中我觉得不在于每一星期要去和他们谈多少次,不是次数越多效果越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应该抓住关键的时期及时开展工作,深入了解,教育学生,效果会很不错。

第一个关键时期:刚入学的前两个星期。这是学生思想不太安定,精力不集中,纪律等各方面最差的时候,应增加工作的次数和力度。就在我接手的第二天,我就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状况,同时帮助他们制定好这学期的目标。

第二个关键时期:考试前后一周。这段时间学生思想波动很大。考试前,学生焦虑,要给以学习指导,心理辅导。考试后,不乏大喜大悲者,要给以安抚和关注。这个学期,我期末考试前挨个安慰学生,给他们加油、鼓劲。

第三个关键时期:放假前一周。这段日子学生是最容易彻底放松的时刻,复习效率不高,要及时做好心理调适和必要的学法指导。这个学期放假前一周,我及时帮助他们调整状态,放假前一天又去和他们道别,布置作业,同时我也获得了假期的祝福。

我想在这些特殊的关键时期,我们若能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派遣学生的烦恼,调整他们的状态,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用的。

三.认真对待成长记录。

说实在话每周一次给24个人写评语,我心里也有一定的压力,又要备课,又要批作业,还要管理班级,处理班级日常事务,觉得任务不少。但是当学生第一次按时把成长记录交上来时我没有想很多,开始根据学生平时的情况写评语,在写评语时我了解到一些平时不容易发现的情况,这使我对成长记录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它可以使导师及时发现问题。我意识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导师,自己必须对成长记录有正确的认识。因为开始写成长记录时多数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就随便的写上一点应付,我理解学生不是不想写而是不会写,对于学生这种情况我也会写下较多的评语给予鼓励,并指导学生写成长记录,告诉学生写一下一周的学习心得,学习的收获,还有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还有学生的思想方面有什么不对,需要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按我说的几个方面填写,我也及时的给予指导和帮助。渐渐的学生们也意识到成长记录的重要性,开始认真填写。在书面交流的过程中,平时不爱交流的学生能以这种形式把心里话说出来。从中我真切感受到,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去关心和爱护的。如果书面上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我就一定要找学生单独的交流,这样做不仅解决学生个人遇到的问题,还可以及时了解班内其他学生的情况,我认识到这也是在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并且效果更好。

四、关注学困生

学困生的学习方法怎么都不可能好到那里去,他们的困难可能就来自错误的学习方法。而作为老师,对于某些学习方法的掌握会优于学生,所以强调、监督性的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时时指导会促进学困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好习惯是成功的一半。

对学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特别是学困生,因为他们因为经常失败,而自卑、甚至丧失了学习信心。让学困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心理是促进学困生进步的关键。教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我能行”、“ 我可以的”、“ 我能做到的”并要正确看待竞争和考试,同时向古今中外战胜自卑走向成功的榜样学习,不断取得小的进步,逐渐克服自卑心理。学困生在学习中经历反复多次的挫折和失败后,虽经一定努力但仍未达到设定目标,故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渐渐丧失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心理上就形成了不良循环—没有目的,没有动机。我则通过设置一些难度一般的困难,鼓励并表扬他们的成绩,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同时我定时与家长沟通来了解学生近期的学习、思想动向;同时把学生的信息反馈给家长,与家长共同促进学困生的学习。

全员育人导师制是落实教师教书育人双重职责的有效举措。它的实施让教师全员参与、全方位育人更好地成为了现实。导师——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称谓。我们不敢有愧于这个称谓。所以,在思想上我们要引导他们,在心理上要疏导他们,在生活上要指导他们,在学习上还要辅导他们。导师制让我们的教育行为更加丰满,让师生感情更加生动,让心与心的交流更加真诚。

总之,我在以后的日子里还会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一如既往,踏踏实实做好导师制的工作,作为我的每一位学生的引路人!

导师制心得体会篇五

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一直奉献到生命耗尽那一天。个人觉得这两种比喻都不贴切,这两者都是以牺牲作前提,但事实上,作为教师是享受的,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感受他们的青春活力,课后促膝谈心,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给他们一些指导,既可育人又可交友,所以我更喜欢称教师为“引路灯”。“引路灯”永远不会熄灭,总会在最前方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然而,在以选拔性考试为主的升学机制和教学评价机制下,班级教学管理往往重视学业、强调成绩、忽视人格;重视群体,强调共性而忽视个性。怎样才能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受到平等的关爱,做好每个学生的“引路灯”呢?这一直是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中的难题。解决这个难题,需要有一种博爱意识,一种责任意识,更需要一种可行性的操作机制。

一、定位·转型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明确自己的定位,找准今后的发展方向,顺利完成角色转变是这一阶段的第一要务。

参加导师制活动后,我拜在高一数学级部主任薛主任门下。薛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他风趣幽默、激情澎湃、活力四射,能够抓住学生的关注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他又能深入浅出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在课堂外,薛老师与学生相处极为融洽,耐心细致地为学生解答疑惑,关心学生生活,真正做到了亦师亦友。这让我倍感钦佩的同时也深深明白了自己的不足: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引导,精到的点评,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都是我亟待提高的环节。但是找到差距只能算是对自己进行重新定位的第一步,解决问题,弥补不足,缩短适应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才是根本。因此在罗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领导的要求,为自己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并严格遵照执行,做到行动前有计划有准备,行动后有反思有改进。

除了有计划的开展工作之外,薛老师还提醒我发挥自己的年龄优势,深入到学生中去,切实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我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之外,也通过周记评语或者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尽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以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得益于导师制的巨大作用,通过以上一些工作,我已经基本完成了角色转型,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但这也只不过是刚刚入门而已,因为当好一名教师是需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

二、发展·提升

在基本适应教师岗位,初步完成角色转型后,对青年教师来说,面临的另外一项课题就是怎样尽快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更好地站稳讲台,保证教学效果。如果仅凭个人摸索,想要迅速发展获得提升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导师制再次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新教师可以学习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热爱教育事业的职业道德,掌握教学技能,过好教学关,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此,乘着导师制的春风,我在薛老师的指导下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听课。认真,广泛听课,从优秀教师的课堂上汲取营养是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捷径。这一学期,在薛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积极参与听课,从初中到高中,从校内到校外,从新授课到习题课,从本学科到其他学科,在这些不同风格但同样优秀的教师的示范引领下,我受益匪浅。例如在听过薛老师讲授《对数函数》一课之后,我尝试着将薛老师设计的学生活动嫁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既完善了自己的课堂,又在实际操作中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有效地弥补了自己能力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效率。

其次,除了认真听课,评课和课后反思对青年教师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每次听课之后,薛老师都会组织听课教师认真评课。通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我可以更为准确的归纳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和经验教训,而这也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避免走弯路和事倍功半的情况出现。同样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孔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只有常常进行自我反思,才能调整教学标高、改进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真正有所进步。因此,我时常反省自己在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失误,以便及时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我想这既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负责!

三、归属感

实际上导师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巨大价值不仅体现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这一制度更为广大青年教师提供了一种家的归属感,拉近了新老教师间的距离,增强了凝聚力。就像薛老师一方面为提高我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呕心沥血,另一方面又极为关心我们的生活。例如,在罗勇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组团结一心,亲如一家,让我们青年教师倍感温馨,在工作之外更享受到了家的温暖,真正体会到了石室中学“辛勤工作,心情愉悦”的理念。

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导师制的指导下,在薛老师及组内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下,我虽然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同样还有很多不足,例如:我还需要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只有备课充分,才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胜似闲庭信步,精彩纷呈。我还需要继续坚持参加听课、评课的活动,向更多优秀的教师学习,不断积累,才能真正达到学校的要求,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石室中学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的一年,坚定信念,扬帆起航,就是现在!


猜你感兴趣:

1.访谈优秀教师心得范文

2.带教老师心得体会

3.导师带徒个人总结

联合导师制 篇3

关键词:导师团队,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

随着现代科技的日益发展, 学科分支日趋细化, 学科界限日益模糊, 学科间彼此交错互融, 创新成果往往产生于多学科的交叉点上。硕士研究生培养中, 虽然每位导师都是本专业学科领域的专家、教授, 但其知识面、思维方式往往受单一学科限制, 很难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只有组建导师团队, 让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的导师合作、交流、互补, 才能使知识更新、研究创新, 从而培养出思维活跃, 敢于求新、求异的创新型研究生。

一、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一) 工科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单一化

工科研究生教育的模式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审视我国目前对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 可以发现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我国工科研究生教育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重学术型而轻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倾向, 培养模式趋于单一, 几乎所有类别的硕士研究生均采用“学位课程+学位论文的培养方式”, 这种单一的培养模式不利于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学生普遍存在理论与工程实际脱节的问题, 无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学生思维闭塞, 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差。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这种培养模式对多方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二) 教学模式本科化, 考核标准制度化

受到精英教育和以学科定位划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以“知识输入”导向设置课程, 其课程设置强调学科知识的全面性, 即在全面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基本规律基础上, 致力于探索新规律, 发现新知识, 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科领域。学科至上理念不可能有针对性地考虑企业对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现实需求, 更不考虑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现实社会的实际问题。其师资建设自然也是只注重和强调学术研究能力, 不考虑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途径强调科教结合、科研至上, 不考虑与企业合作, 走产教研融合的建设发展之路, 等等。“知识输入”导向的课程设置弊端日益显现:内容重复, 脱离实际, 方法呆板, 远离应用。考核标准也只是关注研究生发表的论文档次与数量, 不顾以实践需求为衡量的社会标准3。由于精英教育和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标准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 以适合于创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 工科硕士生就业与社会需求的矛盾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国家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精英教育的视角看, 研究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 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工科硕士就业问题是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近几年来, 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情况很不乐观, 甚至与本科生竞争就业岗位。主要表现为:硕士研究生就业面临难以寻求到适合自己所学专业的岗位, 越来越多的硕士研究生反而参与竞争公务员职务;同时, 社会上实际需求的硕士研究生与高校实际输出的研究生之间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调查显示有45.8%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有着去企业部门工作的愿望, 而企业却更加偏向于实务型人才, 二者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反差而导致工科硕士就业难。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研究生读研动机与就业去向的多样化以及社会对研究生能力需求的变化, 迫切需要高等学校思考与改革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 在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与解决研究生就业两方面取得平衡。以上这些问题亟需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 基于此, 本文提出导师团队联合培养研究生新模式。

二、构建联合培养模式下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建立合理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结构是“导师团队培养模式”的基础, 在团队结构中注重不同学科专业、知识层次、专业特长教师的有机结合。在专业上, 强调相近、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 但要把握以冶金类专业教师指导为主, 以化学工程及材料科学工程专业教师为辅的原则;在学历层次上, 强调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相结合;在职称层次应以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不同层次的教师相结合;在年龄层次上, 考虑老教师的经验优势及青年教师接受新知识快的优势, 实行老中青相结合, 以保证导师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另外, 还要充分考虑导师团队研究方向的延伸与拓展, 导师团队成员应来自尽可能多的学校, 以将其他高等学校的先进思维方法和应用型的研究理念灌输到团队中。团队现有教师9名, 教授2人, 副教授3人, 讲师4人, 团队共有硕士研究生10名。近几年来, 团队成员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及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课题15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其中SCI收录十多篇, 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

三、健全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管理制度

健全的研究生导师团队管理制度是其有效运行的保证。首先要明确成员职责, 对团队成员实行目标管理, 自上而下确定工作目标。中心负责人负责协调本团队的资源配置与使用, 指导并监督研究生培养中的具体工作落实, 把握团队大方向;利用自己的学术威望和人格魅力, 协调本团队成员之间的关系, 充分调动每位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导师团队成员应按照本团队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积极参与团队内研究生的指导工作, 明确规定每个成员对研究生指导的最低时间要求, 坚决杜绝团队成员因教学、科研、行政或社交事务繁重而疏于对研究生的指导, 避免导师团队虚化和流于形式。

团队每周定期组织一次小组会议, 由小组成员轮流汇报自己的研究进展及文献阅读情况, 并对遇到的问题或捕获的前沿问题展开讨论;每月组织一次团队全体会议, 由每个研究生小组汇报本月本小组的科研进展情况,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寻找解决途径;团队负责人在每学期初对上一个学期整个团队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并提出下一阶段整个团队的工作目标。团队及其成员 (包括导师及研究生) 走出校门参加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不定期邀请校外及国外相关及相近学科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

四、制定联合培养模式下的导师团队培养制度

每周定期组织导师及名下相关的研究生进行学术交流, 在导师组的指导下, 统一开题、安排值日和调配本导师组内的资源, 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 共同指导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 最终使所有的研究生在毕业时都能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 达到一定学术水平。指导小组的每位教师都要进行实质性的指导工作, 由于每位教师的学术背景有所不同, 这就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学术风格的教授, 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 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每月定期举行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 研究生之间针对自己的课题进行研讨, 在没有导师在场的情况下, 通过自由的学术讨论, 摆脱研究生的专业束缚, 拓宽研究生的科研思路。

导师团队及研究生定期参加团队外的学术交流活动, 如高教举办的学术论坛及相关学术会议, 鼓励研究生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 并在相关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的学术成果;聘请海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进行讲学, 将其他高校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及知名学者前沿的学术思想灌输到团队中, 拓展导师的研究思路, 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定期派遣研究生到相关科研院所访学, 利用其他科研院所的优势平台资源, 开展短期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 以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目的。

导师团队中各导师的研究生共同学习, 打破学科壁垒, 消除门第偏见, 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在科研实践和相互交流中拓宽视野。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实验设计、实验技术指导、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答辩由导师团队全面负责, 学生可以从不同导师身上学到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科学技术操作等知识, 保证其所获知识的前沿性, 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催生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从单一走向双元模式[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2004.

[2]刘鸿.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的调查报告[J].现代大学教育, 2004, (4) :62-66.

[3]成建平, 朱俊海.变革培养模式是化解工科硕士就业难的重要途径[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11) :60-62.

青年教师导师制导师工作总结 篇4

为了贯彻我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落实,促进我系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使其在短时间内,牢固树立专业思想,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在2017-2018学年,本人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对我院青年教师XX同志进行指导培养。一个学期即将结束,现将本学期的指导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青年教师成长的首要环节。在各项日常工作过程中,通过对青年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她做到了对自身的严格要求,树立了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人师表、以身立教。同时她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院系规定,为人师表,率先垂范,能认真从书本上汲取经验,认真反思教学工作,积极总结教学经验,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二、教学方面

教学准备方面,XX同志在本学年注重与我交流,态度积极,勤学勤记,熟悉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她本学期听了学院一些名师的课,从中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虽然听课可以有不少收获,但是要想把课讲好,备课是关键,所以我对她在备课、教案书写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使她能够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并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主线,挖掘教材的深度,不仅能够做到备教材,而且能够事先想好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做出破解方法。她在备课中也能够较好的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于《管理会计》这门课程,能够积极努力的探究教学的方法,使课堂生动,学生感兴趣。

指导她在课堂上如何组织好课程教学,她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动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与信息的反馈,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课后她能够做好反思教学,共同讨论其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在听课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教授的内容太细,讲授内容偏多等问题。通过与她进行交流,找出问题所在,并及时进行了改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科研方面

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十分必要。科研方面,我引导她结合研究生所学专业和目前工作情况,思考其今后的科研方向,后续的学期我会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参与科研项目,并鼓励她自己申请学院基金,独立主持项目,以从项目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科研能力。

上一篇:兽药GMP下一篇:算法与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