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者安全

2024-10-01

供者安全(共9篇)

供者安全 篇1

北京古松集团

北京古松集团创始于1998年, 是一家集农产品基地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大型工贸集团企业。为积极响应国家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号召, 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于2015年9月组建集团企业, 并不断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

在董事长林久芳的领导下, 集团以“真诚致远, 久久回味”为发展理念, 旨在成为大众优先选择的食品产销集团。自2012 年8 月总投资2 亿元、占地30 多亩, 总建筑面积3 万多平方米的河北古松农副产品有限公司立足北京亦庄·永清高新区以来, 成为首家服务“京津冀”城市圈的安全食品提供者。与此同时, 集团整合发展, 成为服务“三北地区” ( 华北、东北、西北) 的标杆食品供应者。在此基础上, 集团提升发展, 成为引领全国农副产品安全生产、精益加工和行业创新的龙头企业集团。

古今长流水, 松柏无限年。目前, “古松”拥有现代化标准厂房,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产设备, 在多个原产地建立产品基地, 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古松”牌各系列产品现已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体系认证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并荣获了“中国著名品牌”、“北京诚信企业”与“知名商标”等荣誉。

供者安全 篇2

[摘要]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数字时代的著作权侵权纠纷中经常出现,其著作权侵权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关系网络用户、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者三方权益和发展,事关网络产业的稳健发展。文章认为,由于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存在立法不系统、层级低,网络服务提供者权利义务不详,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主观状态规定不严谨等问题,需要从立法层面和司法层面进行完善解决,确保责任认定准确,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过错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世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决定着网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广义上讲,网络服务提供者包括网络内容服务提供者和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两大类。从狭义上讲,网络服务提供者仅指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本文研究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主要是狭义上的,也就是中介服务提供者,并不包括内容提供者在内。网络中介服务提供者不直接组织、编辑、发布信息,用户将其当作上网的接入点看待。近年来,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断被卷入网络著作权的侵权纠纷中,如何确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平衡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人和网络用户之间的关系,对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作品在网络环境下的传播和使用、促进科技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经济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立法现状

新修订的《著作权法》首次增加了“信息网络传播权”,并将这项权利作为一项受著作权保护的权利。,国家版权局和国家信息产业部联合出台了《互联网著作权行政保护办法》。该办法是一部行政性的法规,主要是针对各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人民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可以作为参考,但不是主要依据。从其第2条规定的适用范围可以看出该办法主要针对的是提供技术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例如接入服务提供者、信息服务提供者等,并不包括网络内容提供者。该办法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之后,进一步对“通知-删除”程序和网络服务提供者行政责任作出规定。5月公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保护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一部行政法规,相对完整地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进行了界定。条例规定了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特殊人群教育(盲人)、执行公务等情况适用“避风港”条款。条例比较多地借鉴了美国《数字千年著作权法案》(DMCA)和欧盟电子商务指令的有关规定。条例具体规定了“通知”与“反通知”的具体内容和形式要求,以及“通知-删除-反通知”的具体流程。除了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条例在第20条、第21条、第22条、第23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免责的四种情形。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网络著作权纠纷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月20日发布《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该司法解释首次提出了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和“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相关责任规定,涉及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管辖、作品数字化、侵权损害赔偿等问题。其中第5条明确指出,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明知或者应当知道有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犯了他人著作权行为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对该侵权信息采取有效的移除措施,则该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就要与侵权的网络用户承担共同的侵权责任。该解释第7条出现了对美国《千年数字版权法》的借鉴吸收,引入了“通知-删除”的规则。颁布实施的《侵权责任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主要体现在第36条。q针对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适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于12月发布《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确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著作权人权利的方式、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情形、教唆或者帮助网络用户侵权的责任、“通知-删除”规则、注意义务、“应知”的判断考虑因素。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共19个条文,规定了被侵权人发出有效通知的内容,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提出抗辩的情形,通知人承担侵权责任的情形,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知道”的考虑因素,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行为的过错及其程度考虑因素,诋毁的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侵害个人信息的侵权责任,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布信息承担侵权责任情形,非法删帖、网络水军等互联网灰色产业的责任承担问题。

二、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存在的问题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我国也顺应时代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内容,尤其是确立了“通知”和“反通知”规则。但是由于网络的复杂性、快速性、虚拟性、技术性、广泛性等特点,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方面的制度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法不系统,层级低

整体而言,我国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无法适应网络快速发展带来的情形变化。目前我国有关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并不多,专门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相关规定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仅以行政法规及司法解释的形式颁布施行,立法层级相对较低。虽然在《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和《侵权责任法》等较高层级的法律中也有一些零散的体现,但是并没有进行系统的规定。而法律和行政法规、规章之间的衔接、配合也并不完善。例如,《信息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9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但是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规定及罪名,使得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的该条规定较为严重的著作权侵权行为给予刑事处罚处于空白状态。另外,从内容上看,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仅规定了责任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但就如何承担,承担责任的具体形式及程序却规定得并不详细。且规定大多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及责任,并没有就其权利和法律地位作出详尽说明。这样的模式缺少对网络服务提供者权益的保护,易挫败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义务的积极性。松散的立法模式,使得各种法律法规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规定各有侧重,各有逻辑,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显然不能够满足著作权人对于网络环境下其合法权益保护的需求。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权利义务不详

一方面,我国现行立法仅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但是从法理学角度而言,法律责任是对法定义务违反的结果,但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中,并没有就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的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尽管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信息披露义务和其他一些应当承担的责任有相关的规定,但却并不系统。使网络服务提供者容易在提供网络传播服务时,因为没有行为规范而无法明确自己的义务,从而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尽管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免责情况有所规定,但现有的法律体系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法律地位和权利的说明仍然欠缺,这对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权益保护非常不利,难以调动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过错”规定不严谨

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在确定侵权行为人的责任时,要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意思状态来确定,而不是依据行为人行为的客观方面来确定。s在著作权侵权责任原则中,我国主要采用的是过错责任为主,过错推定责任为补充的原则。t我国现行立法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22条、第23条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不知道也没有合理的理由应当知道服务对象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不承担赔偿责任;“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条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主观状态是“明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8条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过错包括对于网络用户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明知或者应知。”《侵权责任法》第36条第3款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知道”是网络服务者承担侵权责任的主观状态,然而对于这一主观要件具体包括那些方面,如何判定,没有明确规定,司法解释也没有相关规定,这给司法适用留下了很大的空间。这一概括性的法律规定容易造成理解上的分歧和适用上的不统一,导致同案不同判,有损法律权威。同时,我国现有的立法关于“知道”一词的规定存在表述不一的混乱情况。例如前述所列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第22条和23条分别出现了“知道”“应当知道”“明知”“应知”等不同的说法。

三、完善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建议

针对前述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著作权侵权责任存在的问题,结合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责任的实践需要,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一)提高立法层级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和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需要制订新的法律来平衡各方利益。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规范网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的法律,而像《信息传播保护条例》这样的行政法规,虽然是专门针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和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规定,但立法层级相对较低,不利于网络著作权的保护工作,因此可以参考美国、欧盟的做法,尽快通过立法程序,建立更高层级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形成更好的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法律体系。

(二)进一步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

现行立法中,仅规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在著作权侵权纠纷发生后,防止危害结果的扩大义务,对于其在提供网络服务的过程中应当遵守的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在不明确义务的情况下,更容易导致侵权行为的发生。那么如果能够进一步在立法中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义务,就能更好地防患于未然,维护一个良好的网络秩序。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义务包括:1.在提供服务时必须保持中立的地位u其中介性决定了网络服务提供者必须保持“中立”,尽量使服务过程通过技术能够实现自动化,不参与或者干涉用户对于信息的交流。2.合理注意的义务在其技术能力和水平的范围内,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该履行合理的注意义务,例如对服务对象相关信息的登记,对于常识范围内侵权的材料进行制止等,一方面可以防止侵权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对侵权产生后的后续处理提供方便。当然同时也应注义对用户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尊重。3.协助调查的义务现实中,很多网站虽然需要注册,但所填信息大多流于形式,网络服务提供者也不加以审查,很容易造成侵权行为产生后,无法追查侵权人的情形。因此,要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协助调查义务,一方面是尽可能地向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提供侵权人的相关材料,另一方面也要对侵权的资料进行合理保存,方便调查。4.防止损害结果扩大的义务在得知侵权行为出现之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对侵权的材料进行删除或者阻止访问,在其技术和经济许可的范围内防止损害结果的扩大。

(三)详细规定“过错”主观状态

供者安全 篇3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质量保证,供者安全

随着血细胞分离机设备的不断改进,已经实现一次性采集2 U的血小板。现阶段,我国各大血站针对血小板计数高的供者[1],开展了机采2 U血小板的试验研究,这样不但可以解决机采血小板供者的不足,而且也可以解决对医院供不应求的矛盾。现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测的1998例供者,进一步了解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并探讨机采2 U血小板对供者的安全性,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检测的1998例供者,其中1100例男性供者,888例女性供者。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9.48±5.15)岁。血小板采前计数≥250×109/L;WBC计数为(4~10)×109/L;红细胞比容(英简Hct)≥0.35;RBC计数为(4.0~5.4)×1012/L。

1.2方法:应用MCSR+型血细胞分离机,调试LDPLP程序,耗材规格为995E;采血速度每分钟80 m L,离心速度每分钟5600 r;抗凝剂(英简ACD-A):全血=1∶10。结合供者的采前血小板计数、Hct、体质量等设置有关程序。开启控制血小板浓度与抗凝剂浓度的开关。预设血小板采集的总量约为6.0×1011;处理平均血量>4565 m L,血小板成品计数950×109/L;采集血小板成品量为580 m L;采集时间约为120 min;终成品计数5.55×109/580 m L。

1.3血小板的检测:选用日本光电制造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MEK-8118K。对采血程序结束后采集抗凝全血1.0 m L与机采血小板成品1.0 m L作为供者血小板,并进行计数。

1.4评价标准:依照国家标准[2],献血者健康的检查要求规定:体质量超过50 kg,Hct超过0.35,供者血小板采前计数≥150×109/L。根据全血及成分血的质量标准进行评价,机采血小板合格的质量标准:红细胞混入量≤8.0×109,白细胞混入量≤5.0×108,每单位血小板≥2.5×1011。

2结果

2.1机采血小板成品1 U检测情况:机采血小板计数显示,<2.5×1011者254例,约占12.76%;≥2.5×1011者1744例,约占87.29%。红细胞计数≤8.0×109;合格率约为99.22%(1014 U/1022 U);白细胞计数≤5.0×108,合格率达100%(1022 U/1022 U)。

2.2血小板计数归类情况:供者机采2 U血小板前、后全血内血小板计数的归类情况,详情如下:采前平均Plt 285×109/L;Hct为0.43,采后平均Plt 160×109/L;Hct为0.43。具体如下:

采前:Plt(×109/L)250~279,比率为50.50%(1009/1998),Plt(×109/L)280~299,比率为22.12%(442/1998),Plt(×109/L)>300,比率为27.38%(547/1998)。

采后:Plt(×109/L)100~119,比率为8.01%(160/1998),Plt(×109/L)120~149,比率为42.49%(849/1998),Plt(×109/L)150~199,比率为41.69%(833/1998),Plt(×109/L)>200,比率为7.81%(156/1998)。

3讨论

通过MCSR+型机器采集2 U血小板,特别是机采2 U血小板以后,对于供者生理健康是否会发生不良反应及采集的成品血小板质量是否能够达到国家标准应该给予重点关注[3,4,5,6,7]。本次试验结果显示,超过或等于2.5×1011成品机采2 U血小板质量约占87.29%,说明研究结果达到了国家全血及成分血质量的标准(合格率>75%)的这一规定。由此可见,有选择性的机采2 U血小板不但可以确保血小板质量达到临床的需求,而且还可以解决供者数量不足、减少机采成本等情况问题。通过结果表1可知,机采2 U血小板后,100%供体血小板计数超过100×109/L(超过120×109/L约为91.99%),可见血小板计数≥250×109/L的供者,在机采2 U血小板以后,供者的血小板计数可以满足健康安全的需求。总之,对于生理健康、体质量>55 kg、采前Plt≥250×109/L的供者机采血小板2 U是非常安全的。选择性的机采血小板2 U不但可以确保血小板质量达到临床的要求,而且还可以有效改善供者不足。

参考文献

[1]王照军,孙玉侠,赵艳梅,等.献血者定期一次性单采2U血小板的安全性分析[J].临床血液杂志,2014,27(6):501-502.

[2]范莉华,王凌峰,吕灵杰,等.设定2U单采血小板个体化采集标准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2):141-142.

[3]廉维,赵景岚,黄菲,等.机采血小板双份的质控和安全性探讨[J].西南军医,2012,7(6):33-34.

[4]石慧,李静.献血者血常规指标对机采血小板质量的影响分析[J].心理医生(下半月版),2012(11):342-343.

[5]罗昭玲,蔡兰机.采血小板质量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394-395.

[6]杨图深,朱业华,陈亦明.机采血小板检测前过程质量控制的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10):1324-1325.

供者安全 篇4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台湾服务提供者依法经大陆主管部门批准,可以在大陆设立独资医院(以下称台资独资医院)。

第三条 申请在大陆设立台资独资医院,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大陆对台资独资医院坚持逐步开放、风险可控的原则,依法保护患者和台湾服务提供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 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台资独资医院,可自主选择经营性质为营利性或非营利性。

第六条 台资独资医院必须遵守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台资独资医院的合法经营活动及出资方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七条 卫生部和商务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台资独资医院管理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含中医药主管部门,下同)和商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台资独资医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设置条件

第八条 台资独资医院的设置与发展必须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第九条 申请设立台资独资医院的台湾服务提供者应当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应当具有直接或间接从事医疗卫生投资与管理的经验,并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一)能够提供先进的医院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

(二)能够提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学技术。第十条 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必须是独立的法人;

(二)三级医院投资总额不低于5000万人民币,二级医院投资总额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

(三)符合二级以上医院基本标准;

(四)在老、少、边、穷地区设置的台资独资医院,投资总额要求可以适当降低。

第三章 设置审批与登记

第十一条 申请设置台资独资医院,应当先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医疗机构申请书;

(二)项目建议书;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

(四)有效的台湾服务提供者证明书;

(五)法人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和银行资信证明;

(六)项目选址报告、项目土地使用租赁证明、项目建筑平面图;

(七)台湾服务提供者能够提供国际先进医院管理经验、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或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医学技术的证明材料。

第十二条 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初审,并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提出初审意见,连同医院设置申请材料、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一并报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

第十三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对申请材料及设区的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初审意见进行审核,提出意见后报卫生部审批。报请审批,需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卫生部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人设置申请材料;

(二)设置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批准发布实施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及设置地设区的市级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拟设置台资独资医院是否符合当地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审核意见;

(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关于设置该台资独资医院的审核意见,其中包括对拟设置医院的名称、地址、规模(床位、牙椅)和诊疗科目等的意见;

(四)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卫生部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第十四条 申请设置台资独资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的,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要求,经所在地区的市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初审和所在地的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审核,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审核后转报卫生部审批。

第十五条 申请设置营利性台资独资医院,申请人在获得卫生部设置许可后,还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向商务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设置申请申报材料及批准文件;

(二)台资独资医院章程;

(三)台资独资医院法定代表人或董事会人选名单;

(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五)法律、法规和商务部规定的其他材料。

商务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书面决定;予以批准的,发给《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不予批准的,应当说明理由。

获得批准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应当自收到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之日起一个月内,凭此证书依法到相关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六条 申请设置非营利性台资独资医院,申请人在获得卫生部设置许可后,还应当通过商务部外商投资审批管理系统网站填写《外商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备案表》,到商务部办理备案,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外商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备案表“打印版(经签章)”;

(二)卫生部门的设置许可文件(复印件)。

商务部备案并在《外商投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备案表》加盖公章。第十七条 获准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向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执业登记,领取《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十八条 台资独资医院的名称由所在地地名、识别名和通用名依次组成,并符合医疗机构命名的有关规定。第十九条 经批准设置的台资独资医院,应当在审批机关规定的期限内办理完有关登记手续;逾期未能完成的,经审批机关核准后,撤销该独资医院项目。

第二十条 已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变更名称、地址、规模(床位、牙椅)、诊疗科目、投资总额和注册资金的,应当按照本章规定的审批程序,经原审批机关审批后,到原项目登记机关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第二十一条 已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申请变更设置人和股权的,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分别报卫生部和商务部批准。

第二十二条 已设立的台资独资医院终止运营,应当在终止运营90天前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第四章 执业

第二十三条 台资独资医院作为独立法人实体,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台资独资医院应当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关于医疗机构执业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 台资独资医院应当执行临床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遵守新技术临床应用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六条 台资独资医院发生医疗纠纷争议,依照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二十七条 台资独资医院聘请外籍医师、护士,应当按照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者其他意外情况时,台资独资医院及其卫生技术人员应当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

第二十九条 台资独资医院发布本院医疗广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三十条 台资独资医院的医疗收费价格按照大陆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 营利性台资独资医院的税收政策按照大陆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台资独资医院的日常监督管理工作。

台资独资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校验期为3年,《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校验由医疗机构执业登记机关办理。

第三十三条 营利性台资独资医院应当按照大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有关规定,接受大陆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三十四条 台资独资医院违反大陆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由有关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中的台湾服务提供者应当符合《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关于“服务提供者”的定义及相关规定要求。

第三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商务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规定。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和商务部负责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研究 篇5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类型,侵权责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信息网络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但随之也导致了很多网络侵权行为的发生。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和平台, 可以说在整个侵权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侵权行为的发生或直接或间接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相关联。因此, 新的《侵权责任法》, 第三十六条相关规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责任的规则原则经历了一个从严格责任到过错责任的转变。[1]通常认为, 网络服务提供者只要尽到基本审查义务即可。但对网络服务提供者“过错”的认定司法实践中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 立法也处于一种模糊的状态。需要对相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具体。本文也将从此角度进行相关探讨。

一、网络服务提供者与网络

(一) 网络服务提供者主体界定

网络服务提供者指网络经营者利用主机为用户提供服务器空间, 供用户阅读他人上传的信息或自己发送信息, 甚至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以及使用超文本链接等方式的搜索引擎, 为用户提供在网络上搜索信息服务等等。如提供电子公告板 (BBS) 、聊天室、邮件新闻组等。[2]网络服务提供者是一个法律概念, 而在学术上有的学者称为网络服务提供商, 从后者来看, 网络服务提供商把法律概念狭义化, 从一般意义上讲, 应该包括两点:一是对提供各种互联网在线服务的经营者的统称;二是随着网络行业分工的不断细化和分工, 出现了网络内容服务商、Internet接入服务商等。因此, 法律上在确认其承担侵权责任基础上, 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做出必要的区分, 不同类型网络服务提供者成立侵权责任的要件、承担侵权责任的方式以及免责事由都是有区别的。

(二) 网络侵权类型

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或间接利用网络侵害他人民事权益, 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侵害人格权利。主要表现为: (1) 盗用或者假冒他人姓名, 侵害姓名权; (2) 未经许可使用他人肖像, 侵害肖像权; (3) 发表攻击、诽谤他人的文章, 侵害名誉权。二是侵害财产利益。基于网络活动的便捷性和商务性, 通过网络侵害财产利益的情形较为常见, 最典型的是侵害网络虚拟财产。三是侵害知识产权。主要表现为侵犯他人著作权与商标权: (1) 侵犯著作权。 (2) 侵犯商标权。[3]

(三) 网络提供者与侵权的关系

网络服务提供者有可能是直接实施网上侵权行为主体, 也可能是间接实施侵权行为主体。直接侵权, 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未经他人允许, 也无法法定的抗辩理由, 直接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4]网络服务提供者想通过非法手段增加网站的点击量、获得非法利益, 肆意在网上传播他人的隐私等相关信息, 若未经他人同意的则构成直接侵权,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间接侵权是指网络服务提供者并未直接实施侵权行为, 而是自己未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和在发现侵害他人权利的情况下未采取必要措施的, 承担连带责任。

二、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

在理论界存在着法国的“三要件说”和德国的“四要件说”, 笔者更倾向于四要件说, 包括加害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过错四个方面。

加害行为是行为人实施的加害于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不法行为。从定义中可以看出, 加害行为是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或间接实施的行为;加害行为在本质上具有不法性;加害行为所侵害的是受害人的民事权益。

损害也称为损害后果, 是指受害人因他人的加害行为或者物的内在危险之现实而遭受的人身或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侵权责任法所救济的损害, 是指受害人人身或财产方面的不利后果。这也迎合了网络侵权责任三种类型。

因果关系是指加害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在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的认定中因果关系也是最重要的方面, 涉及到“谁主张谁举证”与“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况;证明的程度;事实上因果关系的推定等等。

过错是指加害人的一种可归责的心理状况, 表现为故意或过失两种形式。这也是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的影响因素。

三、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相关法律问题讨论

(一) 网络服务提供者审查义务

在《侵权责任法》第36条规定了采取“必要措施”, 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阻断侵害行为发生的措施, 其判断标准在于是否能够有效地阻止侵权行为的发生, 而且是在必要的限度以内, 不至于影响其他用户正常使用的网络服务。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 网络服务提供者事前审查和事后审查义务及相关范围, 在接到通知后就一定要删帖, 相关利益损害有谁来保证。事前审查起到了阻断相关网络侵权的横向影响, 相比较事后审查更加有利, 是必须的, 也是必要的, 法律条款在这方面是模糊的。

(二)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形式

根据《民法通则》第134条规定了承担民事责任的十种方式, 也同样适用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承担侵权责任的形式。网络是虚拟的世界, 所发生的侵权事件跟现实情况还有所区别, 应该说主要适用以下几个方面: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5]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可以单独适用, 也可以合并适用。涉及到赔偿损失范围的确定。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的责任过重, 增加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运行成本, 而且技术上也有很大难度, 更不利于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只有在过错责任原则的范围内确定合理的承担侵权责任, 才符合整个国际立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释义[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0.

[2]房桂屹.论侵权责任法下的网络侵权[J].经济与法, 2012.07 (下) .

[3]孟祥娟.版权侵权认定[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1.

[4]许颖.论网络服务提供商的侵权责任[J].法制与经济, 2010.12.

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供者筛选 篇6

关键词:输血,供者,交叉配合,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作为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反复输注导致的同种免疫,易使患者体内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TR)。为此,笔者对已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后,并根据抗体类型进行配合输注,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8年2月至2009年12月以来在本院住院并发生PTR的患者共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20~63岁,平均42.5岁;血液病患者7例,其他肿瘤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多疗程放疗和化疗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小板计数<50×109/L,临床表现为体表有出血点、紫癜、鼻衄、血尿、消化道出血等,患者均有多次输血史或血小板输注史,并在最近1次血小板输注时发生PTR。所有患者出现PTR时均排除感染、发热、脾肿大、DIC等影响血小板输注疗效的非免疫因素。

1.2 方法

对所有PTR患者首先进行HLA抗体和HPA抗体检测与分类,(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由美国GTI公司提供)。取患者3m L血小板血浆6000r/min离心5min,弃血浆,用血小板保护液洗2次,然后取100µL,6000 r/min离心5min,洗2次,沥干,加120µL细胞离子缓冲液,混匀备用。将试剂盒复温至室温,取对应的反应条,分别用50µL上述的血小板加入对应孔中,37℃孵育30min,洗涤,显色,室温避光孵育30min,终止反应后于450nm测A值,判断结果。当患者检出HPA抗体时,对患者及供者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合,做单克隆抗体固相血小板抗体试验(MASPAT)(试剂盒由德国欧蒙医学试验诊断公司提供)。如患者检测出HLA-I类抗体,对患者进HLA-A、B SSP分型(试剂盒由美国TBG公司提供)。当患者既有HLA-I类抗体又有HPA抗体,首先对患者进行HLA-A、B分型,然后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患者所输注血小板来源于德阳市中心血站,血小板计数≥2.5×1011,体积200m L。所有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及静注后1h和24h分别采集静脉血作外周血小板计数(Sysmex 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1.3 疗效评定

评价血小板输注无效采用校正血小板数增值(CCI)[1],若1h C C I<7.5,2 4 h C C I<4.5,则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2 结果

(1)12例PTR患者检出HLA抗体阳性共8例,阳性率为66.7%,HPA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8.3%,H LA抗体合并H PA抗体阳性共3例,阳性率为25.0%。

(2)对8例HLA抗体阳性患者,在已建立的血小板库中查询,其A、B位点4个抗原供受者相合情况见表1。上述PTR患者经过HLA配合选择后输注C级以上配合血小板,除1例存在输注无效外,其余7例均有效,有效率为87.5%,其1h CCI值为(18.2±2.2),24 h CCI值为(12.1±1.6)。对于1例存在HPA抗体的患者,采用血小板交叉配合后输注有效,其1h CCI值为18.5,24h CCI值为11.3。

(3)对于3例既有H L A抗体又有H P A抗体的患者,首先在血小板库中找到C级以上配合供者,然后分别与其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交叉反应阴性后再输注,结果输注有效2例,有效率为66.7%,有效者其1h CCI值为(19.5±1.7),24h CCI值为(11.3±1.4)。

3 讨论

临床上引发PTR的原因很多,其中以非免疫性因素为主,但对于反复输血或输血小板的患者,多以免疫因素为主,主要原因是反复输血后引发同种免疫反应所致。文献[2]报道反复输注血小板的患者中HLA抗体阳性率占80%,而单纯HPA抗体阳性仅占少数。从本次研究结果看,36例PTR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检出类别及阳性率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对于已发生PTR的患者,在排除非免疫因素后,如何进行血小板供者筛选至关重要。文献[3]报道,用于PTR患者血小板供者筛选的方法主要有2种:(1)基于HLA配型原则的筛选;(2)基于血小板交叉配合的筛选。美国的一项调查曾认为2种筛选策略一样有效。但是,血小板交叉配合试验仅对有单纯HPA抗体的患者有价值,而HLA配型筛选也仅对有HLA抗体的患者适用,上述2种筛选策略对具有联合抗体患者的应用是有局限性的。为此,首先对发生PTR的患者进行抗体分类,然后有针对性地筛选供者,效果良好[4]。但是,对于具有HLA抗体或联合抗体的患者,当选择C级以上配合并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合时,并未完全解决PTR问题,可能原因为受体除了有HLA抗体外,还可能有未被检出的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和/或粒细胞抗体等存在。

参考文献

[1]Muller—Steinhardt M,Schlenke P,Wagner T,et a1.Transfu-sion of platelet concentrates from pooledbuff-coats:comparson of beside VS prestorageleukofiltration[J].Transfu Med,2000,10(1):59~65.

[2]刘达庄,包于勤,陆萍,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在输血中的重要意义[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2):116~119.

[3]张志华,郝长来.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进展EJ3[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7,20(3):186~188.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理论研究 篇7

关键词: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责任,损害事实

网络服务提供者不是网络信息传递的主体, 他们是为网络信息能够正常传递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中介, 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网络信息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中立的地位, 对于信息的传递、传递什么内容、传递给谁等都不具有筛选的功能, 他们只能够根据信息传递主体的要求, 为网络用户提供其所需的信息交流、信息存储、信息传递等作为网络用户的中间商。由此可见, 网络服务提供者并不主动的参与网络侵权行为, 他们只是在网络用户实施侵权行为时, 为其行为提供正常的网络中间人的服务, 所以有的人会问为什么要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责任呢?在我看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损害结果控制说

依据损害结果控制说, 为了预防损害事实的发生, 应当由造成损害事实或风险的人承担责任。因为这些人与损害事实发生的来源最为接近, 所以有的人认为由他们来承担责任最有利于预防损害事实的发生。尤其是公司、企业的所有人、大股东制造损害事实的来源, 所以他们根本更应该承担责任。①回过来看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问题, 虽然造成侵权的损害事实不是民法理论上的危险, ②但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为实施侵权的网络用户提供的服务的过程中起到了帮助的作用, 给其他的网络用户带来了可能的损害, 正如德国学者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所说的那样:“在属于不作为责任原始形态的对他人侵权行为之责任领域内, 监督者控制潜在危险的义务通常来源于他对危险源的控制力。”③综上所述,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侵权责任的理论基础是损害结果控制说。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大部分的网络用户根本不会使用专门的网络技术。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为网络用户提供正常服务的第三方, 为网络信息正常传递提供技术上的服务和支持, 没有人比他们更加了解网络服务设施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更加了解网络信息传递的情况, 他们具有比一般网络用户更加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他们更加能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实际损害, 以至于防止损害的发生或降低损害的结果。所以, 法律应该给网络服务提供者以合理的注意和保护的义务, 在网络服务提供者进行服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侵权行为或者权利人提出合理要求时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以防止损害的发生或扩大。

二、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则

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对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而获利, 其行为属于营利性的, 然而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提供一些非营利的服务, 如电子邮箱, 信息查询等, 但是纵观网络服务提供者则属于营利性。他们提供的所谓免费服务大多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网络用户, 网络用户的增加必然会导致点击率的增加, 提高其在网络中的知名度, 以至带来更多的广告收益。在享受利益的同时就要负担一定的风险, 所以, 根据收益与风险相一致原则, 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该在获得利益的同时承担起合理的注意义务和为网络用户提供保护, 相反, 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没有尽到相应的义务, 那么就应该承担其应该承担的责任。假如每一个网络服务提供者都不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 网络用户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虽然网络服务提供者在短期的服务中降低了其服务和经营成本, 但如果你往长远发展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网络用户当然会对没有保护的网站失去信心, 这必然会导致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利益下滑, 也不利于网络长远的发展。只有切实的改善网络安全问题, 网络用户才能更好地享受网络带来的乐趣, 接受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服务, 网络行业的发展才能更好地持续, 这样作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发展更加有利, 最后收益的还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所以, 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合理的注意义务和保护义务是恰当合理的, 这么做不是给他们增加负担。因此, 根据收益与风险一致原则, 为了保护网络用户的利益在现实的法律中应该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负安全保护义务和合理的注意义务。

三、社会成本控制说

从市场经济理论的角度来看, 为了获得最大利益, 把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 用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安全保护义务和合理的注意义务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 这样更能减少不必要的社会资源损耗, 也更能体现法律的效率价值观念。如果某项损害有可能发生, 而当事人都有可能够避免损害的发生或减小到最低损害, 那么谁避免损害的发生并且付出的代价最小谁就应该承担其这份责任。在某人实施网络侵权行为有能可能使他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 网络服务提供者所避免损害发生的成本最小。网络服务提供者与一般网络用户相比, 他们具有专门的网络技术人员, 对网络信息的传递非常清楚, 对网络上的各种侵权行为也非常了解, 对侵权行为也有一定的防护能力, 他们也能够把侵权行为预防在苗头或者把其损失降低到最小, 由此看来, 由他们避免损失的发生所付出的代价是最小的。与此同时,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的安全保护义务和合理的注意义务应该是合理的, 因为, 如果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所承担的责任过于严格, 那么他们就会为了避免责任的发生而投入过多的人力和物力来应付各种网络侵权行为, 这样看来就和效率标准背道而驰, 并且会浪费社会资源。因此, 从社会成本控制说的角度来看, 网络服务提供者承担安全保护义务和合理的注意义务是合理的, 高效的。

参考文献

供者安全 篇8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法,目前在世界各国肾移植已广泛开展,然而供体肾源的短缺一直是困扰肾移植的一大难题。以前主要以尸体肾移植为主,近年来随着亲属间活体供肾移植手术的广泛开展,进行活体供肾移植的数量人数在逐年增加。随之,对于活体供肾移植术后的供者肾切除后的健康状况、受者移植后肾功能和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则对我院在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31日间68例行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进行术前后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随访调查,并和健康人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行活体供肾肾移植的供者68例以及随机抽取的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人68名为研究对象。在随访期间共68例活体供肾者被纳入本研究,但由于其中3例资料不完善,未纳入本次统计,其中纳入本次统计的活体供肾移植者共65例。健康人68名,男性35名,女性35名,其平均年龄32.28岁(22~58岁),体重指数为(25±4) kg/m2。

1.2 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和临床检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研究对象于移植术前和术后进行调查。主要通过免费返院复查、信件等方式计划对所有供体进行随访,供体术后7 d、3个月、半年、一年各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到目前为止与65例供体至少联系到一次并获得至少一次包括肾功能、尿常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在内的生理指标和生活质量问卷,随访时间为术后7天~46个月,收集到的资料不完整的有3例,这3例供体未纳入本次统计中。一般问卷调查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受教育程度、手术时间、既往病患、婚姻状况、家庭关系、如何获取捐肾信息、躯体变化、情绪变化、捐肾压力、相关费用、工作状况及供受者的关系等。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用SF—36量表[2],内容包括机体功能(PF)、身体对工作的影响(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Iq)等8个方面,每个方面分数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高、健康状况越好,此为国标上普遍认可的生活质量测评工具。根据最初登记的一般临床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均有效完成调查问卷。临床检验项目包括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清除率(CCr)、24 h蛋白尿(24 hSP)等,其中GFR通过MDRD公式计算得出[3],公式为:男性GFR=186×SCr(mmol/L)-1.154×[年龄(岁)]-0.203,女性GFR=186×SCr(mmol/L)-1.154 ×[年龄(岁)]-0.203×0.742[3]。CCr公式为:男性CCr=[140-年龄(岁) ×体重(kg)/[0.82×Scr];女性CCr=[140-年龄(岁)]×体重(kg)×0.85/[0.82×Scr]量。

2 结果

2.1 随访结果

截止2011年7月,在我院供肾者72人进行了定期随访,至少每人都获得了一次完整的资料,其中术后7天、一年的完整资料的供体共65例,占定期随访的95.59%,最长时间的有三年资料。65例供体中有男性37名(占56.92%)、女性28名(占43.08%),供者为受者父母亲者38例,兄弟姐妹者11例,表亲堂兄妹6例,夫妻关系者4例,其平均年龄为41.25岁(22~58岁),体重指数为(26±4) kg/m2。HLA配型3例无错配,6个位点相配9例,5个位点相配13例,4个位点相配21例,3个位点相配19例,群体反应性抗体均<10%,淋巴毒试验均<5%。活体肾移植供者和健康人群在年龄、性别分布和体重指数方面无明显差异。

2.2 问卷结果

65例供者的文化程度如下:初中学历及以下的有44例,占67.69%,高中学历的9例(13.85%),大学学历的12例(18.46%)。在经费方面:供肾手术平均花费为18 500元,其中绝大部分供体(53例)手术费用为自费,多为受体承担,少部分(12例)供者由医保、社保承担部分费用。在夫妻及家庭感情方面:供体捐肾后对婚姻产生影响有5例(7.70%),其中2例年轻女性供体因供肾对结婚产生影响,3例男性供体捐肾后与配偶的关系比术前差。供体捐肾后与家庭关系产生影响有6例 (9.23%),与家庭关系比术前更加紧密的有5例(7.70%),与术前相当有62例(83.07%)。在工作及体力方面:38例(58.46%)供者表示体力较手术前下降,24例(39.10%)供者体力与术前相当,3例(4.62%)供者术后因身体原因无法从事原来工作而改变工种,没有供者因捐肾而导致失业的情况。在精情绪变化方面: 2例(3.77%)供者常有抑郁现象,18例(27.69%)表示偶尔会觉得抑郁和沮丧,45例(69.23%)供者表示基本正常。2例(3.08%)供者表示对捐肾后悔,有20例(26.4%)的供者表示如重新选择不愿意捐肾,43例(66.15%)供者表示如果重新选择还是愿意捐肾。其SF—36评分表情况见表1。

2.3 供者主要异常情况和并发症

65例供者中术后共有6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其中术后新发高血压2例,糖耐量异常1例,切口出现脂肪液化3例,经治疗后3周痊愈;其它供者未发现相应并发症。

2.4 总体肾功能变化

对65例供体术前、术后7天和1年时间点的血清肌酐(SCr)和24小时尿蛋白(24hSP)进行检测,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并进行男女分组比较。结果显示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7天及1年的SCr和24 h尿蛋白均高于术前,术后7天无论男女SCr和24hSP与术前比较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到术后1年与健康人相比已无显著差异。另外,男性供体手术前后血清肌酐都明显高于女性,术后肌酐增高的比例方面女性要高于男性,但都仍在正常范围之内。具体情况见表2。

*,与相应组别术前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目前,活体供肾已成为肾移植的重要器官来源。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活体肾移植已占总肾移植的50%以上,在我国也达到近40%[4,5]。研究发现,活体肾移植的效果要远优于尸体肾移植[6],但活体肾移植供者术后的安全性尤其是供者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肾的功能等是医务工作者、伦理学工作者以及供肾者极为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在选取我院2008年65例活体供肾者的调查问卷中发现,绝大部分捐肾者术后生活基本正常,身心健康也影响不大;但也有少部分供者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3例供者夫妻关系变得紧张,2例年轻女性供体因供肾对婚姻产生影响。在情绪方面,2例供者出现抑郁现象。另外,2例供者表示对捐肾后悔,其中1位女性出现忧郁。从SF—36健康状况调查表结果来看,无论从机体功能、总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精神健康等来看,供肾者与健康人群并无显著性差异,甚至部分选项供肾者的分数比普通人群还要高。因此,捐肾对绝大部分人的生活并无太大影响,但对少部分人来说,需要进行捐肾后心理辅导,尤其是在做出捐肾决定时就需要做好心理准备,而且与家庭尤其是夫妻进行良好的沟通;同时,社会上应对捐肾者产生更多的包容和鼓励,作为医务工作者也需要对肾移植活体供者家庭进行更多的关爱和疏导,医院和社区应组织相应的宣传和关爱活动去促进家庭的和谐,让捐肾者得到家庭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活体供肾者术后并发症的报道状况数据不一,发生率在7%~48%不等,早期如Dunn等在1986年报道314例活体供肾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8%[6],但近年来随着手术水平和技术的提升,供者术后并发症已下降很多,如2006年曾凡军等报道101例供者中有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7.9%[7],2008年陈正等报道132例供者中有7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3%[8]。在本研究中有6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23%。在报道的并发症中,主要表现有如下类型:尿路感染、肺栓塞、纵隔积气、肾窝血肿、肺不张、气胸、胸腔积液、切口感染、肾上腺损伤、胰腺损伤、高血压及糖耐量异常等。但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一些并发症如尿路感染、肺栓塞、胰腺损伤逐渐减少。在本研究中并发症以切口出现脂肪液化为主,与陈正等报道的相似,其可能与继发性伤口感染有关。

此外,大家最为关心的一个问题是供肾者一侧肾切除后,剩下的另一侧肾是否可以补偿原先两侧肾的功能,剩下的单肾是否会由于代偿性的功能增强而遭到破坏。据研究证实供肾切取后对供者肾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术后早期阶段。目前,在临床常用SCr、CCr、GFR和24 h尿蛋白定量作为客观指标来评价肾功能。国内外均有报道认为供者术后SCr水平均有一定程度的上升,CCr和GFR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如陈正等报道供者术后7天SCr上升了38.5%,但仍在正常范围以内[7];宋振兰等研究显示,供者的Cr、24 h尿蛋白较术前均有所升高,术后1年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3]。在本研究中,男性和女性的SCr有所差异,术后7天男性SCr升高了23.0%,女性升高了33.3%,但都均未超出正常指标,术后1年基本降至术前水平。术后早期供肾切取术后,供者的肾单位数量减少一半,CCr、GFR在早期会急剧下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会逐步上升;同样,由于术后肾单位数量的减少导致滤过面积减少,以及术后应激反应而改变了肾小球滤过压和滤过面积导致SCr升高,但由于此类变化并不是器质性的变化,而是功能性的代偿而致,随着术后的延长,肾小球代偿功能的激活,SCr、CCr和GFR会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由此说明,单肾切除后并不会对人体肾功能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剩下的单肾能发挥效用而代偿之前的双肾功能。

总之,通过本研究说明,活体供肾者术后无论是在肾的功能、生活质量及机体健康等方面并不会带来大的损伤,但由于个人的身体差异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对少部分供者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对此部分供者来说,需要加强术前和术后的心理、生理辅导和术后护理以及定期的复查和治疗。

参考文献

[1]梁涛,蔡明,李州利,等.活体供肾与尸体供肾:1个器官移植中心2年65:169例肾移植效果比较.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31):5717—5720

[2] Ware JE Jr,Sherboume C D.The MOS 36-item short-forn%healthsurvey(SF—36).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MedCare,1992;30(6):473—483

[3] Fick-Brosnahan G M,Belz M M,McFann K K,et al.Relationshipbetween renal volume growth and renal function in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 longitudinal study.Am J KidneyDis,2002;39(6):1127—1134

[4]宋振兰,庄桂敏,刘晓风,等.亲属活体供肾移植52例随访.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9;30(11):671—674

[5]赵豫波.石炳毅,蔡明,等.亲属活体供肾移植30例临床分析.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2):197—199

[6] Dunn J F,Nylander W A Jr,Richie R E,et al.Living related kidneydonors:a 14一year experience.Ann Surg,1986;203(6):637—643

[7]曾凡军,刘斌,蒋继贫,等,亲属活体肾移植101例分析.中华器官移植杂志,2006;5,265—267

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2例的护理 篇9

1 病例介绍

1.1 供者资料

依据《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心脏死亡供者进行了器官捐献[1]。捐献者为男性,14岁,身高145cm,体重45kgㄢ

1.2 受者资料

受者1为男性,31岁,身高162cm,体重49kg;受者2为女性,15岁,身高160cm,体重46.5kg。2例病人术前均行规律血液透析,群体反应性抗体<10%,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型<10%,与供者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错配数为4个。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移植前1d2例病人均增加了血液透析1次,使病人尿素氮<11.6mmol/L、肌酐<353.6μmol/L、血红蛋白>80g/L、红细胞压积>25%、血钾<4.5mmol/L、水肿消退、心胸比近于正常,以提高术后移植肾存活率[2]。

2.2 心理护理

由于供者年龄较小,受者较担心术后肾功能的恢复,指导病人移植医生已严格把握手术指证,其身高、体重与供者较为匹配,人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的位点配型也符合手术要求,取得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术前晚保证病人休息与睡眠,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静剂。

2.3 术后护理

2.3.1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体温是观察排斥和感染的敏感指标,因此,当病人出现体温变化时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医生进行病情判断,对于不同的反应要及时给予合理处理。适宜的血压有利于移植肾的血液灌注,从而促进移植肾功能的恢复,但是体循环血压过高可能致血管吻合口漏血和脑血管意外[3]。术后观察发现,病人的理想血压为(140~160)/(90~100)mmHg(1mmHg=0.133kPa),在此血压水平下病人每小时的尿量较好,且肾功能恢复较好,其中一位受者的血压偏高,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10mg,效果不理想,改为生理盐水20mL加硝酸甘油20mg,微量泵持续泵入后血压控制较好,但需要根据血压的波动进行调节,使病人的血压维持在动态平衡状态。

2.3.2 准确记录出入量

应严格根据病人的心率、血压、外周灌注等情况制订补液计划,量出为入。术后1d病人尿量<100mL/h的时遵医嘱给予呋塞米5mg静脉注射后尿量有所增加,因病人出现尿量<100mL/h的情况较多,改为生理盐水40mL加呋塞米40mg,微量泵持续泵入,并根据病人每小时的尿量进内体液过多诱发心力衰竭和肺水肿。

2.3.3 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2.3.3. 1 内出血

严密观察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手术切口及引流管的引流情况。其中1例病人术后当天引流量增多达200mL,色鲜红,且血压进行性下降,及时通知医生,考虑为活动性出血,给予冷沉淀、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等对症治疗后好转。

2.3.3. 2 预防感染

2例病人均使用了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当肌酐≤300μmol/L后开始口服免疫抑制剂,其机体的抵抗力较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需指导病人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如病情允许鼓励病人下床活动,多做深呼吸及腹式呼吸运动。

2.4 出院指导

2.4.1 用药指导

按时、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剂,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种类和剂量。

2.4.2 按时复查

术后1个月内1周复查1次;术后3个月内2周复查1次;3个月后1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2个月复查1次;1年后3个月复查1次。

2.4.3 复查内容

血药浓度、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胸部X线片或CT、移植肾B超,注意服药前半小时内抽取血标本。

2.4.4 自我监测

每日晨起测体温、血压、体重,记24h尿量。如病人出现体温>37.5℃、尿量<800mL、血压升高、下腹部移植区肿胀隐痛、乏力、感冒样症状、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应及时与医生联系。

3 讨论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成功的肾移植疗效优于透析治疗,能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延长病人的生命[4],但供者器官来源紧缺是制约我国临床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瓶颈,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是现阶段解决器官来源问题的科学决策[5]。我中心成功完成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并实施心脏死亡供者供肾移植2例,通过实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护理、出院指导等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促进病人康复、长期存活及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肾移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护理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工作指南[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2010, 31 (7) :436-437.

[2]顾风雨, 徐斌.肾移植术前充分透析的重要性[J].辽宁医学杂志, 2006, 20 (5) :299-301.

[3]周燕.肾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07, 13 (2) :108-109.

[4]Griva K, Ziegelmann JP, Thompson D, 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e-motional responses in cadaveric and living related-renal transplantrecipients[J].Nephrology Dialysis Transplant, 2002, 17 (12) :2204-2211.

上一篇:可控因素论文下一篇:以生为本平等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