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稀植

2024-06-01

合理稀植(精选7篇)

合理稀植 篇1

1 平稳促进施肥技术

平稳促进施肥技术主要指氮素化肥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的施用技术。是依据水稻不同生育期对氮素营养的需求特点, 采取重施底肥, 减少分蘖期施肥量, 适期施保蘖肥, 增施穗肥和粒肥, 即“前稳、中足、后养”的施肥方法。

1.1 平稳种促进施肥的原则

是“前稳、中足、后养”的原则。“前稳”要求底肥和蘖肥用量适度, 使前期分蘖稳健, 防止分蘖过旺。“中足”是在严格控制分蘖的条件下, 保证中期水稻有较强的吸肥能力, 确保有效分蘖后期以至拔节、枝梗分化的需肥。“后养”是孕穗期至灌浆期视生育情况补施穗粒肥。

1.2 平稳促进施肥的基本模式

通常模式为三段肥五次施用, 即底肥、蘖肥、保蘖增穗肥、保穗增粒肥、保粒增重肥。根据地力条件、品种需肥特点及产量要求, 确定总施肥量。一般亩产600公斤稻谷需氮肥50~60公斤。在此水平下, 各次施肥量占总用量的比例大体为:底肥30~35%, 始蘖肥20%, 保蘖增穗肥20~25%, 穗肥15%, 粒肥10%。

具体施用方法为, 底肥大部分全层施和翻施, 小部分插前铺施。追肥采用“以水带肥”办法。施肥前撤掉田间水层, 晾至田面出现微裂后施肥, 再缓慢灌水, 使肥随水渗入地表土内, 提高肥料利用率, 延长肥效。

1.3 氮肥施用的诊断与运筹

氮肥施用诊断从施肥总量的确定, 到最后一次氮肥施用都在进行。水稻一生中需要施用总氮肥量多少, 最好通过田间多点试验来确定。总的趋势是在肥力较高的土壤上, 水稻产量和施氮量的关系类似抛物线形状;在土壤肥力较低的情况下, 随施氮量的增加水稻产量几乎成直线上升。

1.4 平稳促进与平衡施肥

平衡施肥是水稻生长发育过程所需要物以类聚、磷、钾、硅等大量元素至少和锌、铁、硼等微量元素合理搭配, 均衡配方施用。水稻是按一定比例吸收各种营养元素的, 如缺少一种或几种元素, 其它元素施用再多, 也不能被利用。所以氮肥平稳促进必须与元素平衡施用相结合, 同时根据土壤肥力、气候特点及肥料种用等多种因素综合支筹, 施肥才能发挥最佳效益。

2 水稻合理稀植技术

2.1 适时早育秧, 培育壮秧

a.秧苗标准:秧龄29-32天, 叶龄3-3.5, 苗高12-14厘米, 基部扁宽0.2厘米以上, 地上部百苗干重2克以上;b.选好育秧田:选择土壤肥沃、盐碱轻、杂草少、靠近水源, 灌排方便, 交通便利, 避风向阳的田块;c.种子处理: (1) 晒种:将稻种摊1-1.5寸厚晾晒1-2天。 (2) 选种:用比重1:10的食盐水进行选种, 除去秕粒、草籽、杂质。 (3) 消毒浸种:将选好的稻种用80%的“402”农药1500-2000倍浸泡3-5天。 (4) 将消毒吸足水份的种子捞出后摊放在温暖处催芽, 待种子有80%以上破胸露白即可播种;d.播种: (1) 播种期:应根据品种的生育期适时早育, 一般在4月8日-15日育苗为宜。 (2) 播种量:千粒重在25-26克的品种, 亩播量为350-400公斤/亩。 (3) 秧床消毒:底水下渗后将床面抹平, 每1平方米喷洒1000倍的移栽灵混剂2公斤。 (4) 播种和覆土:将催芽种子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轻压入土, 然后用过筛的细潮土0.5-0.7厘米把种子盖严, 覆土后每平方米用50%的杀草丹乳剂0.4毫升兑水100倍喷雾防除秧田杂草, 然后紧贴床面盖上地膜;e.秧田管理: (1) 播种至一叶一心的管理, 主要关键是密闭保温保湿, 争取苗全苗齐。温度:只要棚内温度在40C以下, 弓棚应保持密闭状态, 当大部分苗已出土, 要及时抽去平铺地膜, 在此期间如遇到气温在26度以上时, 应在上午11点左右, 在弓棚双膜重叠处有间隔的将膜扒开小缝, 使其散热降温。水份:在淌足底水的基础上, 播种后五至七天浇水一次, 应在晴天的午后浇水。 (2) 两叶至插秧前的管理:秧苗长到一叶一心以后, 应适当降温。一叶一心到二叶一心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2-25度左右, 不可超过29度;此期间应在每天11:30扒开顶膜, 顶膜扒开要均匀一致, 其大小应视气温高低而定, 每日下午5时关闭;二叶一心至三叶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度左右, 使棚膜内外温度相接近, 在傍晚关闭;移栽前四天左右, 若天气正常, 无降温天气过程, 夜间不再关闭。水份管理上, 秧田缺水应及时灌水补充, 要尽量减少灌水次数, 插前四天停止淌水, 进行炼苗。追肥:一叶一心至二叶时, 每池用硫铵450克兑水50公斤喷洒, 插前四天结合浇水行追送嫁肥, 每池追硫铵450克兑水50公斤进行喷洒。

2.2 平田整地

(1) 平田。结合头年秋季农田基本建设进行旱平田, 取高垫低, 没有进行秋平田的, 要在春播结束后及时进行平地; (2) 翻耕。稻田平整后, 进行一次深翻耕, 在四月中下旬至五月上旬翻犁1-2遍, 耕深20cm左右, 犁深耕透, 防止漏耕, 并筑好田埂; (3) 泡田整地。插前2-3天放大水泡田, 待插秧时再放浅水将田耱平, 使田面高低不超过5厘米。

2.3 适时插秧

a.插秧期。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3度即可插秧, 约从五月八日开始, 五月二十日前结束;b.插秧密度和插植规格。中等肥力土壤应采取7.5×3的行穴距, 常规品种每穴7-8苗, 亩保基本苗18-20万, 高肥力土壤应采取8-8.5×3的行穴距, 每穴6-7苗, 亩保基本苗15-17万, 杂交稻穴苗数可适当减少, 亩保基本苗12-13万即可;c.插秧质量。为确保插秧质量, 插秧时田间保持浅水拉线插秧, 做到行直穴匀, 深浅一致, 秧苗不倒, 秧苗插深2.5-3厘米为宜;d.补苗。秧苗返青后, 如有死苗断垄发生, 应及时补苗, 力争苗全、苗齐、苗匀。

2.4 合理施肥

a.施足有机肥。亩施土圈粪20-25小车, 精杂肥100-150公斤;b.化肥施用量及施肥方法。在施用农家肥的基础上, 亩施化肥总量:纯氮15-16.5公斤, 五氧化二磷7.5-8公斤, 氮磷比为1:0.5。氮肥基施40%-45%, 追施55%-60%, 磷肥全部基深施。结合最后一次耕地, 在耕翻前每亩撒施碳铵30公斤, 过磷酸钙50公斤然后及时翻耕;耱平田后在插前亩施面肥碳铵7-10公斤, 大穗型品种要重视后期追肥, 分壮苗肥、分蘖肥、穗肥分次追施。于五月二十五日前后水稻返青后亩追壮苗肥尿素5-6公斤, 六月十日至十五日亩追分蘖肥尿素6-7公斤, 二铵5-7.5公斤, 七月十日至十五日亩追穗肥尿素4-5公斤, 水稻齐穗后酌情亩追粒肥尿素3公斤, 贪青迟抽穗的不追。

摘要:当前垦区水稻生产发展很快。水稻产量的增加, 除依靠扩大种植面积外, 更重要的是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单产。水稻生产在选定良种、培育壮秧后, 本田高产栽培的核心是密度和肥水管理。采取合理的栽培密度和肥水管理, 并实行各项技术措施与各项生育指标配套, 才能充分体现良种壮秧、新技术、肥料、农药等投入的作用, 确保各生态环境条件在实现水稻高产高效中发挥更大潜力。

关键词:水稻,平稳施肥,合理稀植,技术分析

参考文献

[1]耿立清, 张凤鸣, 许显滨, 尹桂花, 叶胜利, 田英权, 孟庆祥.低温冷害对黑龙江水稻生产的影响及防御对策[J].中国稻米, 2004 (5) .

[2]王建国, 王德禄, 王守宇, 何喜云, 王忠伟.黑龙江农田养分平衡和养分水平的动态变化[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0 (2) .

[3]王英.黑龙江省农田养分循环与平衡状况的初步探讨[J].土壤通报, 2002 (4) .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2

要求选择背风向阳、土壤肥沃 (一般用田和菜园土) 疏松、肥力中上等、光照及水源条件好、排灌方便的田 (土) 块做苗床。苗床要求做到肥、细、松、平、厚。将选好的苗床地翻犁、整细、除尽杂草后开厢, 厢面宽1.2m, 沟宽40cm、深20cm。厢面不宜过长 (不能超过10m) , 若过长, 遇高温两头揭膜时中间部位的温度难以下降, 易烧苗。

二、育秧

在3月15日左右选择阴天播种, 注意气温不能低于12℃。先把厢面浇透水, 然后把己破胸的种子按1m2 30~50g, 均匀地撒在厢面上, 盖上细土, 种子不能外露, 同时喷洒水, 使土壤充分吸足水分, 再拱架覆膜, 以增加地温。

三、大田栽插

旱育秧苗满月后应及时移栽, 采取宽窄行栽插方式, 严格执行拉绳定距规范栽插。双粒移栽, 浅水栽插, 插足基本苗, 每穴栽插5个头以上, 栽插规格宽行为33cm、窄行20cm、株距23cm, 每亩达1.1万穴左右, 既可保证亩穴数, 又能够通风透光, 减少病虫害发生。浅水插秧, 插秧后保持水层2~3cm, 分蘖期以露泥为主, 促使分蘖。

四、病虫草鼠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首先, 通过抓好品种选择、育苗方式、规范栽插、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等各项技术措施, 实现健身栽培目的, 达到抗病避虫效果。同时, 还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 对已达到防治指标的要及时采取药剂防治。在防治过程中, 最好在大田的前、中、后期分次施药, 采取联防联控统一施药措施, 以达到低消耗、高效益的效果。着重抓好“三虫三病”及鼠害防治工作:

1. 稻飞虱、稻叶蝉、稻纵卷时螟在分蘖期用“飞虱宝”、“功夫”等药剂混合喷施防治。

2. 稻瘟病

主张“带药下田”。移栽时用“三环唑”药液浸秧根30~40分钟后再移栽。在分蘖期、剑叶全展期、始穗期分别用“三环唑”或“富士一号”喷施, 防治叶瘟、穗颈瘟。

3. 纹枯病

在分蘖盛期用“井冈霉素”喷雾防治。

4. 稻曲病

在始穗期用“曲残败”或“瘟曲克敌”等防治。

5. 鼠害

在旱育秧播种前、孕穗期及成熟期, 采取集中连片同时投药饵诱杀、割除清理田边土埂杂草等防治措施。

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篇3

1.1 选种

选用熟期适当, 高产优质, 抗病耐肥, 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的品种。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 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 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 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 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 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 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

1.2 作床

当棚内土壤融化10 cm以上时开始翻地作苗床, 翻地前要均匀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 土要细碎无大坷垃.露出土中的根茬和杂物。棚中间留步道, 步道两边做成长方形苗床, 苗床四周筑起5 cm高小埂。如用钵盘育苗, 在作苗床时, 要注意苗床的有效宽度与摆放秧盘的组合宽度相吻合, 以免浪费置床面积。

1.3 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用肥沃的旱田土和腐熟的猪粪按7:3比例混合堆制, 或用旱田土, 腐熟草炭和猪粪按4:4:2比例混合堆制, 播种前用6~8目孔目筛, 然后加入壮秧刑充分混拌后使用。每平方米用床土20 kg, 均匀拌入床土耕层3 cm;钵盘育苗:如561孔钵盘, 每公顷稻田约用400盘, 每个秧盘约用2 kg营养土。

1.4 种子处理

1.4.1 晒种

在背阴通风处, 将种子摊成3~5 cm薄层, 晾晒1~2天, 不要暴晒, 以防稻壳破裂而感染病害。

1.4.2 清选

先筛选或风选后, 然后进行泥水比重法。即用黄泥溶解成1.07~1.10浓度的泥浆 (用新鲜鸡蛋放泥水中, 露出水面五分硬币厚度) , 将种子倒入, 并搅动1 min, 饱满种子便沉降到底部。捞出浮在上面的青秕空粒和杂物, 最后捞出沉降在下部的种子, 并用清水洗净附着在种子表面的泥浆。

1.4.3 浸种催芽

浸种催芽的目的是使种子在播前吸足水分, 使酶活化, 分解胚乳的营养, 进而转运到胚部, 使胚根和胚芽得以萌动生长。既争得了农时, 增加了生育期, 又可保证播后出苗迅速整齐。

1.5 播种。

1.5.1 适期早播

适期早播秧苗素质好。特别是旱育稀植栽培主要是以分蘖成穗增产, 更应争取有较长的有效分蘖时间, 所以必须适期早育早插。播种期要根据种子发芽最低温度、秧龄和插后秧苗成活最低温度三个生物学指标来确定。中苗的秧龄期30~35天, 成活温度为13℃, 而大苗的秧龄期40~45天, 成活温度为14℃。全省各地均可在4月播种。第一、第二积温带4月10日~25日, 第三、第四积温带4月15~25日。

1.5.2 适当稀播

稀播能育出壮秧。但在实际生产中, 秧田播种量普遍较大。播量标准:手插中苗 (3.5叶龄) , 每平方米播90%以上发芽率的湿种280 g, 干种225 g;手插大苗 (5.0叶龄) , 播湿种190 g, 干种150 g。机械插秧, 必须加大播量, 每盘播湿种120 g, 干种96 g。

1.6 秧田管理

一是防止棚内温度过高育成弱苗, 二是防止低温缺水育成小老苗, 三是防止温度剧烈变化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秧龄一般为35~40天, 育成4.5叶平均带一个分蘖的大秧。秧苗不同生育阶段要求的适宜温度不同.播种到出苗温度较低.大棚以密封保温为主, 出苗时遇有“顶盖”现象, 应及时敲碎被顶起的覆土, 并轻浇水后再用土覆盖。苗出齐后撇下地膜。秧苗一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5℃左右, 株高在4.5~5.5 cm;两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 株高7.5~8.5 cm;三叶一心期温度控制在20℃, 苗高12.5~13.5 cm。水分管理应缺水补水, 特别是2.5叶以后的水分管理, 由于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 应注意浇水, 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及时浇水, 防止高温晒死秧苗, 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秧苗一叶一心期开始通风炼苗, 促下控上:一般晴天9~10时开始通风, 14~15时闭膜保温, 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依据温度的高低而定, 温度低时, 应减少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注意通风口选在背风的一侧, 每次通风时, 要缓慢打开通风口, 逐渐加大通风量。育秧后期温度高时, 再从两侧同时通风.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2 移栽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篇4

一、高产原因

旱育苗较湿润育苗和直播的播种期分别提早10天和20天,从而延长了生育期,多争得200~400℃有效积温,这就从根本上克服了黑龙江省生育期短、积温少的劣势,又充分利用了黑龙江省昼夜温差大这一自然优势。

选用较晚熟品种,发挥品种增产潜力。

旱育稀植可以早插,能够提前预防霜害,并且能按计划规格插秧,可以保证计划保苗株数。

稀植可生出较多的分蘖,适应水稻的分蘖特性,从而促进水稻更好地生长。

二、选择苗床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背风向阳的肥沃的旱地或菜园地作旱育苗床。一般不用水稻田,无旱地的可选用排水良好的水稻田培育好后专田,育秧后可种植蔬菜等,不宜再栽种水稻。

三、秧床施肥

秧床要施用酸性肥料,农肥以猪粪为好,而且必须腐熟捣细,禁施生粪和尿素、氯化钾、草木灰等碱性肥料,每平方米秧田施入腐熟猪粪10千克,纯氮10-18克,纯磷25-40克,纯钾20—30克。如床土质地粘重、板结,应适当增加农家肥用量,改善土壤性质。对有轻微盐碱的秧田,需每平方米增施硫酸锌、硫酸亚铁各7—10克。肥料必须与10厘米厚的床土拌匀,否则易产生肥害,造成黄苗、死苗现象。施肥时最好将肥料分三次施入,每施一次都需来回翻耙两遍,力求均匀。

四、种子选择

因、地制宜:的选优质、高产、抗病、生育期适宜的品种。

五、适时早播

播期宜早.早稻和早熟中稻一般可比常规育秧法提早10天左右,有利于中迟熟组合早熟、高产。播种前1—2天浇足底墒水,使土表0—5厘米厚土层水分达到饱和状态。播种力争均匀,使床面、床边落籽疏密一致。

六、苗期管理

播种至出苗期主要措施是保温保湿,以保证快出芽出齐芽。保温条件下育秧,出苗前基本保持密封状态,膜内最高温度控制在35℃以内。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仍以保温保湿为主,但膜内最高温度控制在25℃以内,湿度也比出苗前低,以促根系下扎,控上促下,使根长与苗高比达2:1。一叶一心期,中、晚稻秧苗喷施多效唑。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此期是苗期管理的关键,主要措施是降温、控湿,注意通风炼苗。温度控制在20℃左右,叶片不蔫不浇水,2.5叶期追施“断奶肥”,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克、过磷酸钙40克,加水7.5千克喷施,喷后淋清水洗苗。二叶一心至移栽期,2.5叶至3.0叶是对水分亏缺敏感时期,也是提高成秧串的关键时期,遇旱应适当补水,注意防寒,防止诱发青枯死苗。每平方米用70%敌克松粉剂2.5克加水1.5千克喷洒防止立枯。3.0叶期后加强通风炼苗,逐步将薄膜四周全揭通风,并严格控水,促根下扎。出苗后罩棚防雨。要使整个秧苗期都是在人为控制的旱地条件下生长,雨后要及时排除田沟积水,也不能让降雨淋到苗床增加过多的水分,造成秧苗徒长。

七、苗床管理

二、叶期后要开始炼苗,晴天防止烧苗。齐苗前床土要保持湿润,以后使床土逐渐散干,三叶期后,叶片不卷不喷水。二叶一心追施“断乳肥”,移栽前3—5天施“送稼肥”,肥料兑水浇施,施后清水洗苗。早、中稻于一叶一心喷200ppm多效唑,晚稻喷300ppm,移栽前一天浇水,次日带土起秧。

八、田间管理

1、合理施肥

要施足基肥,氮、磷、钾配合。基肥要多施农家肥,分蘖肥应少施,同时要补施穗肥和根外追肥1—2次。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少施或不施分蘖肥,如禾苗叶色淡黄,可亩施4千克尿素。孕穗期施穗肥,在露田晒田复水以后亩施3-5千克尿素。齐穗后亩用磷酸二氢钾0.1千克,加水60千克根外施肥,提高结实率。

2、适时移栽浅插

早稻当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5℃时就可以移栽,秧龄以30天左右、叶龄3.1—3.5叶的秧苗移栽为好。晚稻以秧苗达到5—5.5叶时移栽为好。一般插植规格:中迟熟品种为8×3寸、9×3寸,早熟品种为7×3寸。

3、肥水管理

同等产量水平下,旱育稀植可比水育秧常规栽培省肥20%。运筹上施足基肥(占氮肥总量的50%-60%、磷肥总量的100%、钾肥总量的50%),分蘖肥面施(占氮肥量的10%—15%),大田不追或少追分蘖肥,增施穗粒肥(占氮肥量的20%-30%、钾肥量的50%)。

管水原则是浅水湿润灌溉,即薄水浅插、轻露活棵、浅水分蘖、超前晒田、间歇灌水孕穗、水层抽穗、湿润灌浆,干湿交替以湿为主到成熟。

4、合理灌溉

分蘖期浅水层,够苗露田晒田,抽穗扬花期保持浅水层,齐穗后干湿交替,收割前1周,断水干田。

九、病虫害防治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篇5

1 品种的选择

选用标准是, 熟期适当, 高产优质, 抗病耐肥, 分蘖力较强和矮秆叶直立。品种是旱育稀植的前提条件, 而且是优质米生产的决定性因素。只有熟期适当, 才能充分利用当地热量资源, 并在高温时段安全抽穗, 确保在气温下降到13℃前安全成熟。较强分蘖力和矮秆叶直的株型, 才适于插稀长密的需要, 而高产优质和抗病耐肥程度, 更是确定技术标准的重要根据。

2 栽培技术

2.1 苗床准备

旱育秧是在旱土状态下进行育秧, 必须选择适宜地块作苗床, 并加以培肥, 培肥以农家肥为主。标准是手握成团、泥不黏手、落地即散, 直观指标是肥、细、松、软、厚。苗床面积应根据移栽大田数确定, 一般1∶30~40, 即每公顷大田准备300m2左右苗床。

2.2 整地作畦

秧床整地作畦要求上细下粗、上实下松。在播种前施肥并耕翻1~2次, 耕翻应耕深15 cm以上, 做成畦宽1.2~1.4 m、沟宽50 cm、沟深20~30 cm的畦, 苗床四周开好围沟, 以保证排水通畅。畦整乎后用2.0 kg壮秧剂加干细土20 kg充分混拌可撤施25 m2苗床, 再反复耙匀于0~5 cm深的土层内, 用木板压平, 浇透水即可播种。

2.3 播种

按每平方米播种子50 g计算总用种量, 用25%使百克乳油2500倍液浸种36 h即可直接催芽, 催芽至露白后将破胸谷均匀撒播在床土上, 可采取分畦称量多次撒播的方法, 确保床面落籽疏密一致、均匀。撒播后用木板轻轻镇压, 使种子三面入土。再用过筛细土分几次用手撒覆在苗床上, 将种子盖严, 厚度应以不露籽为宜, 约0.5~1.0 cm。土撤完后用漏壶式喷雾器喷水, 能使苗床水分充足, 种子顺利生根发芽。最后插高20~30 cm拱架, 盖好薄膜, 四周压实防止透风。

2.4 苗期管理

2.4.1 温度管理

秧苗一叶一心期前棚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 一叶一心期至二叶一心期以25℃为宜, 三叶一心期在20℃为宜。晴天下午棚内温度过高要揭两头通风降温, 以防烧芽。阴雨寒流时则盖好压实。三叶期后除阴雨天外可日揭夜覆, 增加秧苗抗逆性。移栽前3~5 d撤膜。

2.4.2 水分管理

旱育秧3叶内以旱为主, 促其根系发达、长成壮秧, 尽量做到床土不开裂不浇水、秧苗不卷叶不浇水。3叶以后要适当提高床土水分含量, 保持土壤湿润, 切忌用大水漫灌。阴雨天要盖膜挡水, 并及时排干畦沟水, 达到最大限度地控水。

2.4.3 施肥

旱育秧苗床的供肥量能基本满足秧苗正常生长, 三叶期后若补肥则应同时补水。用尿素10 g/m2100倍液均匀喷施, 再用清水喷淋洗苗, 移栽前几天可按尿素75 kg/hm2标准适当施送嫁肥。

2.4.4 秧苗期病虫害防治

二叶一心期用敌克松1000倍液预防立枯病, 对秧龄长或分蘖弱的品种, 一叶一心期用150~200 mg/kg多效唑喷雾。秧苗期间重点防治稻蓟马和二化螟。栽插前2 d喷洒锐劲特等长效农药, 带药下田。

2.5 大田管理

大田翻耕整地时要整平, 薄水现泥。旱育秧苗矮壮, 3.5~4.0片叶, 秧龄30~35 d即可移栽, 中小苗移栽后无缓苗期, 活棵快。插秧时浅水浅插, 栽插2~3 cm深, 秧苗带土与泥平, 不可埋心。在适宜范围内宜稀不宜密, 注意稀植, 栽插24~27穴/hm2, 一般每穴1本, 如单株带蘖少的可插双本。施肥应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季节期所需的营养元素量、土壤肥力等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提倡测土平衡施肥, 有机肥占总施肥量的30%~40%, 氮:磷:钾一般为1.0∶0.5∶1.0。严格控制氮肥用量, 增加磷、钾肥和有机肥用量。施肥总量为有机肥30 t/hm2、纯氮210 kg/hm2、磷600 kg/hm2、钾150 kg/hm2、锌肥15 kg/hm2。要施足基肥, 早施分蘖肥和穗肥, 喷施粒肥。活棵前、孕穗和扬花期灌浅水, 其余时间以保湿为主。当茎蘖数接近适宜穗数的85%时开始晒田, 晒到泥不陷脚且开裂, 润水再晒到拔节, 可以控制无效分蘖, 促进根系下扎和壮秆健株, 注意抽穗扬花灌浆期要保持浅水层, 随后千千湿湿, 时露时灌, 保证在成熟前7 d左右不断水。

2.6 病虫草防治

防治稻飞虱:长效性药剂:噻嗪酮 (川珊灵、扑虱灵、优乐得、赛旺) , 有效期25~30 d;噻虫嗪 (阿克泰) , 有效期25~30 d, 吡蚜酮 (飞电) , 有效期40~45 d。以上长效性药剂药效发挥较慢, 对低龄若虫和卵杀伤力高, 应在稻飞虱卵孵期和低龄若虫期施用。速效性药剂:毒死蜱 (同一顺、乐斯本、新农宝) 、异丙威 (叶蝉散) 、敌敌畏, 主要在稻飞虱发生严重的田块使用, 是应急防治的主要农药。兼治性药剂:氟虫腈 (锐劲特) 在水稻上主要用于防治二代二化螟, 对稻飞虱兼治作用较好, 有效期较长。

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篇6

1.1 秧床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杂草少、背风向阳、土壤有机质多、疏松、团粒结构好、偏酸性的旱地做秧床。

1.2 种子处理

选用当地分蘖强、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的良种, 以种子饱满、均匀、无霉变、无虫蛀、发芽势强的品种为好。

1.2.1 播种前7~9 d, 晒种1~2 d (不可在水泥地上) 。

1.2.2 常规稻用23%的泥水选种, 杂交稻用清水选种。

1.2.3 用25%多菌灵浓度为0.3%的溶液消毒48 h。

1.2.4 低水温水 (10℃左右) 浸种3~5 d, 每d早晨换一次清水。

1.3 播种盖土

1.3.1 浇透底水, 一定要全耕层饱和, 当日播种、当日浇水, 趟平秧床

1.3.2 均匀覆盖过筛的、含有机质多、无杂草种子、干燥松软的细土1 cm左右。

1.4 秧床盖膜

盖膜是为了保持秧床的温度和湿度, 使水稻尽快出苗。气温20℃左右, 不盖膜, 在覆土上加盖0.3 cm的过筛的纯粪。

1.5 秧床管理

秧床坚持不干不浇水, 浇水要浇透。秧床缺水的症状是:早晚床土干燥, 早晚秧苗叶片无水珠, 中午叶片因缺水而卷起, 上述症状出现就要浇透水, 一般播后12 d左右浇第一次水。

1.6 整地

1.6.1 时期:水整地要同插秧相协调, 既要服从于插秧时期, 还要服务于播种质量要求。在插前2~3 d完成。

1.6.2 方法:

非盐碱的稻田, 先旱平, 然后再水整地;而旋耕和盐碱稻田, 只进行水整地不旱平。水整地, 首先灌水泡田5~7 d, 水层深度以淹没不露土为原则, 然后进行耙耢作业。

1.6.3 整地质量:要达到整平耙细, 土肥交融, 田面细碎松软, 高低差不超过3 cm。

1.7 移栽

我省早春气温回升不稳定, 而且也较缓慢。为了增加有效分蘖, 促进早熟高产, 必须适期早插, 尽量缩短插秧期, 要千方百计做到不插6月秧。确定插秧时期的原则主要根据秧苗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 并非越早越好。水稻中苗 (3.5~4叶龄) 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3℃, 大苗 (4.5~5叶龄) 成活的最低界限温度为14℃。另外还要考虑水稻能否安全抽穗。

1.8 合理施肥

氮素化肥总量要比常规育秧减少1/3, 所施用氮肥2/3用做底肥。

大田施用农家肥每亩2 t, 尿素12 kg作用, 过磷酸钙40 kg左右, 硫酸钾6 kg左右, 硫酸锌1~2 kg, 硅肥50kg。

1.9 大田管理

1.9.1 分蘖肥, 移栽后1周左右施用尿素2~3 kg (或碳铵7~10 kg) o田过肥, 秧过旺可不追, 追肥时间不宜太迟。

1.9.2 主茎的剑叶长出二分之一时追施穗肥, 每亩用尿素2~3 kg。

长势差的田块, 可以提前追施;长势过旺的田块、或雨水多, 可不追穗肥;秧苗生长正常, 地力较好的田块, 可在大多数茎的剑叶长出二分之一时施用。

1.9.3 分蘖初期、抽穗期喷叶面肥。

1.9.4 根据当地情况开展病虫草害防治。

2 病虫害防治

2.1 稻瘟病

2.1.1 苗瘟:

3叶期后发生, 在叶片上 (即苗叶瘟) 病斑短纺锤形小斑, 灰绿、褐色, 潮湿时生有霉层,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每亩可用40%异稻瘟净乳油150~200 m L, 40%稻瘟净乳油150 m L兑水120斤喷。

2.1.2 叶瘟:一般在分芽期发病, 严重时田块如火烧似的。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水渍状, 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慢性:普通型, 病斑梭型, 外围黄色的部分是中毒部, 内部褐色是坏死部, 中心灰白色是崩解刀。

每亩可用40%克瘟散乳油70 m L兑水100斤喷。

2.1.3 节瘟:

一般发生在剑叶下第一二节, 初生黑褐色小斑点:逐渐成环状扩展, 使整个节部变黑, 造成整个节部弯曲或折断。

每亩可用40%富土一号70m L兑水120斤喷。

2.2 立枯病

芽腐、打绺青枯、卷叶黄枯

每亩可用25%多菌灵粉剂250 g, 也可用甲托、三环唑、20%粉锈宁1000~1500倍, 40%灭病威喷。

2.3 稻飞虱

每亩可用50 g2.5高渗万里旺1号WP (50 m L2号EC) 、每亩用20%叶蝉散乳油200 m L、20 g10%薪生WP。

用药要点: (1) 策略性防治。防治适期在晚稻第4代, 若虫高峰期。 (2) 主害代防治。防治适期在治1次的3龄若虫盛期:发生量大的, 第一次在若虫开始突增, 过7~~8d用第二次药。第6代防治以控制前期虫量为主。 (3) 吡虫啉、扑虱灵农药残效期长, 在稻飞虱若虫低龄期用药, 治前控后作用更明显。

2.4 稻纵卷叶螟

每亩可用30%农尔旺乳油125 m L、480克升毒死蜱乳油80 m L、每亩用10%挫击乳油250 m L、每亩用10%速效灵乳油120 m L。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推广应用分析 篇7

水稻旱育稀植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的先进实用技术, 具有省工、省种、省水、增产效果显著等特点。它是利用干旱苗床控制水分的供给, 利用水分的胁迫作用, 促进和提高水稻对水分的吸收能力, 提高秧苗的成适率和返青速度, 有利于提高秧苗生长, 促进根系发达, 提高病虫害的抗逆能力。

1、墨江县联珠镇自然条件概述

墨江县联珠镇是一个城乡结合农业镇, 境内海拔高度为680~2278m, 属于山区半山区, 具有“山高一丈, 大不一样”的立体气候。热量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 降雨量充沛, 年降雨量为1700~1800mm, 干湿季节明显, 大多数土壤为红壤土。

全镇有32个村民委员会, 4个社区, 农业人口为14147户, 61596人, 耕地面积为81248亩 (1亩=1/15ha) , 其中水田为24361亩, 大多数为冷浸田、高埂田和雷响田, 土壤肥力低, 受自然降水影响大, 土地利用率低。农科人员长期不断摸索高产高效农业生产途径, 引进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 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

2、水稻旱育稀植推广应用情况

1) 示范推广情况

联珠镇于1998年2月在勇溪村大竹溪示范种植2.5亩旱育稀植水稻, 单产达498kg, 单产440kg, 一般水育秧比水育秧增产58kg, 1999年全镇推广达1 0 5亩, 单产达5 0 0 k g, 2000年推广面积达500亩, 有180户农户种植, 2001年推广面积达1000亩, 2 0 0 2年全乡推广面积达1 5 0 0亩, 在碧溪村示范种植2亩, 单产达508kg, 比水育秧增90kg, 2003年在卧龙、南北和栖马村推广面积为2500亩, 到2006年全镇水稻旱育稀植面积达2818亩, 平均每亩增50kg算, 共增粮食140900kg, 平均单产达480 kg, 到2010年推广面积达3500亩, 平均单产达508 kg。

2) 旱育稀植不同的品种增产效果比较

从上可知, 不同的品种增产效果不一样, 杂交稻比常规地方品种增产, 在杂交稻中不是所有的杂交品种都增产, 适宜当地气候的分蘖数多, 产量高。

3) 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地方种植产量比较

由上可知, 同一品种在不同海拔高度种植产量不一样, 不同的土壤温度、不同的田块种植产量不一样, 在土壤肥沃海拔低的地方种植产量稍高, 在冷浸田高海拔地方种植产量较低一些, 这说明要因地制宜种植, 来提高单产。

3、水稻旱育浅插的栽培措施

1) 培育壮秧

培育壮秧是水稻旱育稀植增产的基础, 旱秧与常规水秧的标准差别较大, 旱育壮秧的标准是:秧苗矮壮墩实, 叶片挺直不披, 叶色绿中透黄、无病斑、茎粗、秧茎扁平, 富有弹性, 生长整齐, 根系发达, 秧龄30~40d, 3叶1心至4叶1心, 有1~2个分蘖, 秧苗高度不超过15cm。

(1) 秧床地的选择

旱育秧秧苗床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土壤相对干燥、疏松、通透性好, 不易板结的田块或地块, 最好用菜园地作苗床。苗床要相对固定, 集中连片, 进行培肥。

每栽一亩大田需15~24㎡秧田, 开沟理埂后净秧床面积为10~15㎡。

(2) 秧床整理与施肥。

顺风理墒, 墒宽1.2~1.5m, 墒与墒间距离0.5m, 长度不超过15m, 锄头深翻15~20cm, 打碎土块, 使土壤细碎, 秧床平整。

在播种前每㎡施腐熟、细碎的农家肥10~20g, 复合肥100~150g, 硫酸锌7~10g, 敌克松2g, 敌克松要与土壤混合、混均匀, 搓细使其成为毒土, 均匀撒在苗床上, 肥与10cm厚的苗床表面充分搅拌均匀, 立即浇水插种。

(3)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植的品种要选择适应当地的良种, 如Ⅱ优63、汕优63、Ⅱ优6078、凯丰1号、两优1259和Ⅱ优6号等。一般每栽一亩大田需常规稻1.5kg, 杂交稻1kg。

在插种前7~9d, 将选好的种子晒1~2d, 打破种子休眠, 增加种子的吸水性能。充分扬净, 使种子太小均匀, 再用20%的多菌灵浓度为0.3%溶液浸种48h, 消毒后的种子要用清水浸种3~5d, 每天早晨换一次清水。吸足水分的种子要进行催芽, 芽不能过长, 芽长0.2cm, 刚刚露白即可, 放在通风透光20℃以下的环境中练芽6h即可播种。

(4) 播种盖土

播种前秧床要浇透水, 整个耕作层全部饱和, 待床面无积水时即可播种。撒种要均匀, 播种后用木板轻轻压种子, 使种子三面入土, 然后用事先配好的营养土均匀盖种, 不能太薄, 也不能太厚, 不超过1.5cm即可。插种盖土后, 每平方米喷施0.25g丁草胺。如果育秧时间在12℃左右低温时, 要盖薄膜, 最好采用拱式。

(5) 苗床管理

首先是水分管理。俗话说:“干长根、湿长芽”只有人为控制苗床水分, 才能达到抑制秧苗徒长, 具体要求是:只要在播种前浇足底水, 按标准盖土播种后可以保持到12d。在炼苗期间如发现墒面发白, 晴天中午叶片打卷时, 说明缺水, 应浇一次透水。如果降雨, 要及时排除秧田积水。

其次, 温度控制。原则上分3个时期, 即播种后到齐苗期以增温保湿为主, 齐苗到1.5叶期以保温控湿为主;1.5叶至2.5叶期是对秧苗控水为主, 此时是对秧苗进行低温和干旱锻炼的时期。从播种到出苗期, 膜内湿度应控制在25~30℃, 超过35℃时需将墒面两端打开通风降温, 2叶1心通风炼苗, 3叶期揭膜 (一般实行日揭膜, 夜盖膜) 。此时加大通风量, 使秧苗棚内温度逐渐接近棚外温度。

第三, 迫肥。要适时追肥, 移栽前一周施送嫁肥, 每㎡用尿素10g对水3 kg喷施, 喷后再用清水洗苗, 或用0.2%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施。

第四, 病虫害的防治。2叶1心时易发生立枯病, 青枯病, 每㎡用2.5g敌克松兑成1000倍液喷苗, 并用氧化乐果和硫环唑等防治稻飞虱、叶蝉等。

2) 大田栽培管理

(1) 移栽

不论是早、中、晚稻, 以中苗移栽为好。秧龄30~40d, 叶龄4~5片叶, 苗高15cm左右即可。

(2) 合理施肥

插秧前要求施足底肥, 每亩施用1000~2000kg农家肥, 采用配方施肥。即亩施N肥10~15kg, P肥30~50kg, K肥10~15kg, 锌肥0.5kg, 作全层底肥施用。并结合犁田耙田, 使全部耕作层都有肥料, 沉淀1~2d即可插秧。砂壤土沉淀时间更短, 粘土更长。抽穗杨花期每亩施用5kg尿素。

(3) 浅水栽秧, 合理密植

浅插一是要求做到田平泥化, 要经过1~2d时间沉淀, 二是要浅水;三是秧苗要求带土 (要求用锄头铲) ;四是铲下的秧苗要在四小时内插完, 不要在阳光下爆晒;五是浅插时将秧根往泥中贴着泥栽稳即可。栽插方式实行宽窄行, 大行距27cm, 小行距20cm, 株距17cm, 有利于通风透光, 减轻病虫害, 便于管理, 杂交稻2.5万丛/亩, 常规稻2.5~3.5万丛/亩;也可采用单行条栽, 采用30cm×13cm、27cm×13cm, 23cm×13cm;具体的密度应根据气候, 田块肥力而定, 掌握肥田稀植, 瘦田密植的原则。

(4) 水分管理

栽后第3天复水, 水深以盖泥为度。以后掌握薄水分蘖, 苗够晒田 (一般肥田6~8苗晒田, 中等肥力田8~10苗晒田, 冷底子田5~6苗晒田) , 复水后干干湿湿交替灌溉, 有水孕穗, 黄熟落干的管水原则管理。

(5) 及时防治病虫草鼠害

栽后5~7d用丁草胺, 扑草净等除草, 做好田问预测预报, 适时做好病虫鼠害防治工作, 减少产量损失。

4、推广应用旱育稀植技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1) 推广应用旱育稀植技术的经验

经过几年的推广, 总结出了一些经验, 推广旱育稀植首先是种子消毒, 在播种前种子一定要消毒;其次, 在播种前秧床要浇透水, 使整个耕作层全部饱和;第三, 在播种前每平方米施敌克松2g, 使其与土壤混合, 混均匀, 预防水稻立枯病、青枯病。第四, 苗床管理, 晴天中午叶片打卷时, 应浇一次水, 膜内温度过高时需将墒面两端打开通风降温;第五, 移栽秧龄在30~40d, 叶龄在4~5片叶, 旱育秧一定要浅插, 栽稳即可;第六, 水肥管理, 干干湿湿交替灌溉, 有水孕穗, 采用配方施肥。

2) 推广应用早育稀植存在的问题

(1) 农民的科技意识低, 栽培不规范

联珠镇虽然在城边, 但农民的科技意识低, 不能接受新的科学技术如水稻旱育秧炼苗这项技术, 他们认为没有必要炼苗, 一次性把薄膜揭掉, 结果造成秧苗死亡。在栽插时不规范造成基本苗过多或过少, 从而影响产量。

(2) 推广力度不够

由于镇财政困难, 政府没有投入资金, 再加上联珠镇的田多为高埂田等各种原因, 不能大面积的推广旱育秧。

(3) 管理跟不上

由于旱育秧床不固定、不集中、不便于管理, 在秧苗缺水不能及时浇水, 没有及时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 在苗期、大田期旋肥不当, 造成肥害或缺肥等。

5、应用价值评价

1) 经济效益

推广水稻旱稀植每亩节约费用, 省种1~1.5kg/亩, 30~75元;省工, 每栽一亩大田可省1~2个工, 每个工按30元算, 省30~60元/亩, 合计60~135元, 旱育秧节省了薄膜, 每亩增加的价值200~300元, 旱育秧还节约土地。

2) 社会效益

水稻旱育浅插技术的推广应用, 改变了农民传统的水稻生产方式,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水稻单产提高, 粮食稳定增长, 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为脱贫致富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促进了联珠镇粮食、经济的发展。

3) 生态效益

由于水稻产量的提高, 减轻了旱粮生产的压力, 使陡坡地逐步得到退耕还林, 种上八角和茶叶, 现茶叶已投产, 每亩产值达1000~3000元。

6、今后发展的建议

1) 加强科技培训

通过电视、录像、发放资料等结合实践培训、组织参观学习, 使农民开拓视野、解放思想, 而提高科技意识。

2) 加大推广力度

结合联珠镇山地多水田少, 人多地少的实情, 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是必要的, 今后要以点带面, 把这项新技术推广开来, 解决我镇人民的温饱问题。

3) 加强管理, 提高单产

在秧苗期要控制好膜内温度, 温度过高时要揭膜降温。晴天中午秧叶打郑时要浇一次透水, 要防治青枯病和立枯病。

参考文献

【1】《云南农业》, 云南农业出版社, 1997, (4) :5

【2】《云南农业》, 云南农业出版社, 2002, (2) :9~13

【3】《水稻旱肓稀植高产技术》, 刘汉学

【合理稀植】推荐阅读:

安全合理07-15

合理建设07-16

合理干预07-18

分配合理07-21

合理根据05-08

合理补充05-12

合理防治05-15

合理训练05-17

合理导向05-20

合理评估05-24

上一篇:劳动安全技术下一篇:暂态电压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