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物流代理模式论文

2024-06-02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论文(共4篇)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论文 篇1

0 引言

港口物流是指中心港口城市利用其口岸优势,以先进的软硬环境为依托,强化其对周边物流活动的辐射能力,突出港口集货、存货、配货特长,以临港产业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优化港口资源整合为目标,发展涵盖物流产业链所有环节特点的港口综合服务体系。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的流通加速,现代物流业迅速发展,港口以其规模化的集散能力和在物流网络中的组织作用,已成为现代物流业的主体和重点。目前,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已从运输、堆场、仓储、配送等传统功能向加工、包装、分拣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口岸服务、结算等延伸功能演变。

1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考

1.1 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的难点

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不仅涉及到港口自身的区位、码头条件、服务水平等,还与港口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密切相关。为了达到目标,需要选取能客观、综合反映其综合发展水平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以求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1.2 主成分分析模型及作用

主成分分析主要研究通过少数几个主分量来解释多个变量间的内部结构问题,也就是从原始变量中导出几个主分量,使他们尽可能多的保持原始变量信息,彼此互不相关,常被用来寻找判断某种事务和现象的综合指标。

通常数学上将原来的p个指标做线性组合,作为新的综合指标。如果选取的第一个线性组合即第一个综合指标为Z1,一般希望Z1尽可能反映原来指标的信息,这里的信息用Z1的方差表示,Var(Z1)越大,则表示Z1包含的信息越多。因此,所以的线性组合第1个主成分应该是方差最大,如果第一个主成分不足以代替原来p个指标的信息,再考虑第2个线性组合Z2,即第2个主成分,依次类推。

假设有n个样本,测得p项指标(p<n)。得到原始数据阵X=(X1,X2,...,Xp),且协方差阵为∑,令协方差阵的特征根为λ1≥λ2≥...≥λp,所以有Var(Z1)≥Var(Z2)≥...≥Var(Zp)≥0,向量l1,l2,...,lp为相应的特征向量,则X的第i个主成分为:

通常协方差阵∑未知,可以用样本协方差阵来代替。同时由于指标的纲量不同,在计算时往往通过把原始数据标准化来消除纲量的影响。

通常有多少个变量就可以提取多少个主成分,但全部提取出来就失去了该方法简化数据的实际意义,一般按累计贡献率的影响提取前k个,多数情况下,提取2~3个主成分已经包含了90%以上的信息。

其中主成分Zi的方差贡献率为,表明主成分Zi的方差在全部方差中的比重,这个值越大,表明主成分Zi综合X1,X2,...,Xp信息的能力越强。

由上,我们可以得到综合实力指数为:

1.3 主成分模型在评价港口物流发展模式中的适用性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涉及到港口自身的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区位优势、市场供求状况和港口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多种复杂的因素,与其相关的原始变量和指标一定众多,这时我们可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出能客观、综合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水平的k个综合指标,并利用这些综合指标计算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最终,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作为对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的依据。

2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2.1 主成分分析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运用主成分分析来计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时,假设对n个港口物流发展,进行p项指标评价,得到原始数据阵X=(X1,X2,...,Xp),然后根据主成分分析的计算步骤,提取出k个累计包含了90%以上信息的主成分。并利用这些综合指标计算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2.2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指标的选择

遵循科学性、可行性、动态性和完备性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才用综合指标体系来更加全面、客观、综合的反映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该指标体系主要包含了港口自身的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区位优势、市场供求状况和港口城市的经济实力等多类指标。

2.3 原始数据的取得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大多数指标可以在各省发布的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查找到,但对于一些特殊的指标应该采用模糊记分的方法给出原始变量。

指标港口物流发展模式根据港口物流的功能记分,每有一项传统功能,包括运输、装卸搬运、堆场功能、仓储功能、配送功能等记1分,每增加一项拓展功能,包括加工、包装、分拣、信息处理、结算、物流系统设计咨询等记2分,以总分作为指标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的原始数据。

指标地理位置根据对外交通联系情况记分,每有一个方向的铁路、高速公路各记1分,本地有飞机场记1分,每有1条管道运输方式与港口相连接记1分,以总分作为指标地理位置的原始数据。

指标港口等级根据口岸登记记分,一级口岸记3分,二级口岸记2分,其它情况记1分。

2.4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的计算

根据各省的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模糊记分方取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具体指标的原始数据向量X1,X2,...,Xp,然后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按因子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贡献率≥90%的标准提取因子,计算因子得分,并根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计算公式求得各港口的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

3 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构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系统模型,可以对某一地区各港口物流的综合水平和发展趋势给出准确的评价,为当地港口物流的发展提供正确决策依据。

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体系主要集中了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和锦州港四大港口。特别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出后,各地都加大港口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依托港口的优势区位发展港口物流以实现带动港口城市的经济发展。依据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评价体系的系统模型,依据《辽宁省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和《中国港口年鉴》上得到的原始数据,计算出各年度不同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来研究各港口物流的综合水平和发展变化趋势,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港口的物流发展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

摘要:我国港口物流的发展模式已从运输、装卸搬运、堆场、仓储、配送等传统功能向加工、包装、分拣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口岸服务、结算等延伸功能演变。选取16个对港口综合评价有影响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并利用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实力指数作为港口物流发展模式综合水平评价的依据。

关键词:港口物流,主成分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卢纹岱,朱一力,沙捷,等.SPSS for 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2]韩增林,王成金.港口物流特点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港港口物流,2001(8):38-40.

[3]林杰斌,刘明德.SPSS10.0与统计模型建构[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4]徐金伟.港口物流发展研究[J].世界海运,2004,27(2):31-32.

[5]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曹卫东,曹有挥,梁双波.安徽长江沿岸港口物流发展评价与空间博弈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1(3):465-468.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论文 篇2

【关键词】高职 物流专业 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060-02

课程建设包括找准课程定位、确定课程目标、选取并序化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等环节。提高课程建设质量是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试从找准课程定位、确立课程目标、明确课程建设思路、合理选取和组织课程内容和完善教学设计等方面对物流专业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建设的路径进行探讨。

一、找准课程定位

课程定位是指该课程的性质及其在该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课程建设的总领。

根据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课程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将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定位为:针对有一定的运输管理和国际贸易基础技能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培养物流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确立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某一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就是学习者应掌握的知识、能运用的技能以及能形成的职业素质。教学目标应由校内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在共同调研行业企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企业各个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的基础上,以培养适应企业岗位要求的人才为着眼点来确定。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目标的确立,首先基于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所需能力和素质要求进行分析(表1)。

在相关分析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见表2)。

最终确立出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为:培养具有较强职业能力、专业知识、良好职业素质和一定职业发展潜力的国际货运代理相关岗位从业人员。

三、明确课程建设思路

课程定位和课程目标确定后,要明确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即如何建的问题。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建设思路是:

(一)坚持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联合行业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全过程。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建设中,我们邀请多家企业,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制定课程标准、开展实训教学和实施顶岗实习。

(二)创新教学模式。企业对新员工的培养因其“培训内容”就是业务,培训环境真实,培训方式切合实际,因此培养效果好,这对于课程建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通过营造职业氛围,引入企业业务,创新教学模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四、合理选取和组织课程内容

内容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一门好的课程的必要基础。课程内容选取原则:服务于课程定位,能有力支撑教学目标,体现实践性和职业性。

(一)课程内容构架的建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团队,通过调研,概括和归纳相关行业企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完成工作任务的工作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中的具体业务工作,把它们分别转化为学习情境、学习单元和学习任务,并以此作为整个课程内容模块(情境)、单元和任务三个层次的基本构架。

(二)课程内容的选取。引入企业业务,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根据企业岗位从业人员完成某项业务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为着眼点,来设计课程教学应设置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班轮出口代理业务模块(情境)中,引入某企业班轮出口代理的真实业务内容,转化为课程内容(见图1)。

(三)教学内容的序化。为了更好地体现各业务流程以及业务流程中各业务工作的完整性和前后工作的连续性,需要将上述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序化。以一笔完整的业务(项目),从业务(项目)的启动到最终完成(评价)为载体,把基本的流程和业务工作整合到完整的业务(项目)中去,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企业真正业务中可能并不包含所有我们设计的流程和任务,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必要的加工,增加相应的业务背景和学习任务。序化之后,业务内容明确,学生的业务角色明确,前后连贯,在教学中效果较好。

(四)选择或创建适当的载体。课程建设中需要适当的载体来展现选定的课程内容,以便在教学当中方便、灵活使用。选用实践性强、内容权威的教材。但教材能提供完整业务过程供学生训练的较少,有必要自行编写讲义。讲义应与PPT课件同步,为学生跟上讲课进度、理解课程内容和做好学习笔记提供了便利。如有条件,可以自编教材,把完整业务过程整合到教材实训当中。配套多媒体课件应充分运用业务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源。对业务单证等技能训练,可采用人机交互设计,提供业务背景、问题、说明提示、参考答案供学生反复训练。

五、完善教学设计

好的课程内容还需要好的教学设计与之配套,教学设计关乎如何合理使用课程资源,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的主要教学设计如下:

(一)采取“新员工培养式”教学模式。“新员工培养式”教学模式基于抛锚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和企业新员工培养模式的实践基础。就是将学生视作企业的新员工,仿照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模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创新等能力,掌握企业业务操作技能。其基本教学过程是:一是情境创设。通过教学场所职场化布置、组建虚拟公司、业务情景再现、岗位角色模拟等方式来实现。二是工作任务。工作任务是每次教学活动的内容,并以完成该项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掌握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完成工作任务的业务技能。三是知识准备。了解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理论知识,为完成任务做必要准备。可由教师讲授,或由学生自主学习。四是独立尝试。学生以团队合作方式进行探究、讨论和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要强调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沟通。五是汇报点评。配以辩论、点评等活动,通过演示、展示、陈述等方式陈述团队或个人完成具体任务所形成的成果或结论,以提高每名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六是课业任务。提出新任务供学生独立解决,以巩固和加强知识技能,学生完成任务并提交课业,教师批改点评,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二)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在不同教学环节灵活使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方法(见图2)。

(三)实训教学设计。实训教学设计是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起到决定作用。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课程实训教学分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校内实训分为理实一体化和专项实训两部分,校外实训包括顶岗实训和实习实训两部分。理实一体化实训在课程教学中同步进行,“讲练结合”,“做中学,学中做”。专项实训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是系统化的项目实训。顶岗实训是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短期实训,实习实训实际上就是实行“2+1”的教学安排。理实一体化实训的实训教学课时占比不低于50%。

(四)考核方式设计。实施过程性考核并引入企业评价。国际货运代理实务考核方式分为课程考核和企业评价两部分,课程考核包括平时表现(20%)、课业成绩(30%)和考核成绩(20%),企业评价包括顶岗评价(20%)和实习评定(20%),具体考核方式可按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8)

[2]郝超,蒋庆斌.试论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内涵[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3]苏绪林,蔡兴东,秦建设,等.借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能力单元实施高职课程建设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5(12)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课题“引入企业业务与工作过程,优化物流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研究”(2010C206)

【作者简介】李飞诚(1971— ),男,广西桂平人,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国际物流。

综合物流代理模式论文 篇3

机场作为专供航空器抵达、始发和进行表面活动的区域, 在航空货运中扮演着连接陆地与天空的重要作用, 所有航空货物都必须通过机场的中转才能到达目的地, 机场的货运状况就是整个航空货运状况的一个缩影。那么现行机场的货运流程是怎样的呢?

典型的机场货运站由空侧停机坪、集装货区、货库区 (包括散货区和办公区) 、陆侧停机区 (分为国内收发区和国际收发区) 等组成, 如图1。

这样的机场货运主要有以下几点弊病。

(1) 业务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装卸、收发货物上, 也就是说仅仅是个货站, 而不是物流中心, 使机场的利润来源只能靠货物提供, 机场的利润源就是争取运价获得运费差额, 争取货运量取得代理费, 那么它就只能靠外来输血维持生存, 并不具备自身的造血功能。

(2) 机场处理的货物是多种多样的, 有特殊货物物流, 出口制造物流, 进口销售物流等多种综合物流。由于货站运营模式的单一无法提供多样货物的包装, 特殊仓储, 配送, 货品检验, 订单处理等多种要求。

(3) 由于货站处理的业务相对简单, 所以导致机场货物的信息处理系统发展缓慢, 而事实是要有一套完善且先进的信息处理系统, 为机场处理多样物流的多种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2 机场货运向综合物流模式的发展

目前而言,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货运市场, 无论是货运的发展前景和市场需求, 无论是综合物流市场还是机场综合物流, 无一不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潜力。因此机场货运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才是解决当今机场货运问题的正确途径。

2.1 机场综合物流简介

就机场综合物流的实质而言, 机场综合物流就是要以航空货运为中心, 向物流供应链上游、下游拓展业务, 实现第三方物流管理功能和配送功能。机场综合物流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航空货运, 也不是一般人简单理解的传统航空货运服务的延伸, 它是现代信息时代的新兴行业, 其运营模式也不仅仅是“飞机+卡车”的简单加法, 而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以客户需求为中心, 结合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配合生产厂商设计出以“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 为客户企业提供原料和产品的供应、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结合成有机整体的优质高效的个性化综合物流服务。

2.2 综合物流模式发展战略

机场应该发展自营物流模式与第三方物流模式相结合的综合物流模式。即以自身航空货运发展为中心, 积极拓展供应链上、下方及第三方企业的合作, 实现物流从发货人到收货人完整的流通过程。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引入多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物流设施。目前我国机场物流设施较为落后, 功能不完善, 因此要增加仓库容量, 完善地面物流设施的功能, 增加牵引车、集装设备等, 提高装卸、搬运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 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应该多方面筹措, 除了机场外, 可以考虑地方政府, 大型企业融资性租赁, 特别是引入外资和民间资本的投入。 (2) 引入适当数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进行有序竞争, 提供高效服务。同时实行合理的货运代理企业准入政策。这样既避免了民间资本大量涌入造成的无序竞争, 避免垄断的低效率, 也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 (3) 有效协调海关、“三检”各部门的工作, 实现“一站式”服务。通过加强与海关和口岸联检部门的合作, 在保证检验质量的同时, 简化通关手续, 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可以考虑在条件具备的机场设立保税区或自由贸易区, 为航空物流提供便利。 (4) 建立与铁路、港口、公路等其他物流枢纽的衔接。 (5) 建立高效的信息平台, 提供有效的服务, 高效的信息流是物流的必要支持。机场要实现综合物流模式, 最终是要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为广大物流企业和客户服务的高效信息系统。

2.3 机场向综合物流模式发展的战略步骤

我国现行大多数机场的现状与市场需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现有资源和市场环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以实现发展现代综合物流的战略目标。

2.3.1 构建综合物流园区

物流园区的建立对于降低商品总价值中的物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机场物流园区可以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 既可以引入多方投资者共同投资物流设施, 又能引入适当数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 进行有序竞争, 提供高效服务, 促进地区乃至全国的物流产业发展, 加速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同时还可促进与其相关产业的发展。

2.3.2 内部运作一体化

我国的机场已经积累了从事合同运输、仓储、配送的经验, 如果机场综合物流中心投入运营, 将提高服务质量, 获得良好信誉, 赢得客户的信任, 激发客户进一步合作的意愿, 这样就初步具备向内部运作一体化发展[1]的条件。内部运作一体化最终要达到服务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物流集成化。

2.3.3 物流运作外部一体化

随着内部一体化运作, 客户对机场综合物流服务的满意度越来越高, 为了将满意度提升为忠诚度, 和重要客户结成战略伙伴关系, 发展战略合作伙伴, 形成运作外部一体化, 还需要: (1) 通过客户盈利分析, 制定和实施提高客户忠诚度策略。 (2) 确立和重要客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信息共享机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并实现核战略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无缝对接。 (3) 建立和完善对外资源协调。 (4) 开展并通过服务质量认证, 向国际惯例靠拢, 向国外先进机场学习综合物流经验。

3 结语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 篇4

所谓委托代理关系, 是一种契约关系。Jensen和 Meckling (1976) 将委托代理关系定义为“契约下, 一个人或一些人 (委托人) 授权另一个人 (代理人) 为实现委托人的效用目标最大化而从事的某种活动”。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权利, 利用报酬机理吸引代理人, 并对代理人进行约束监督等都包含在委托代理关系之内。委托代理关系广泛存在于企业组织中, 不仅存在于内部的每一个管理层级上, 也存在于跨组织之间。

委托代理理论包括一系列关于人类行为、组织和信息的性质方面的假设: (1) 委托人与代理人具有理性行为能力。即, 它假设, 受有限理性和风险回避的影响, 人的行为都是自利的 (self-interested) 。换句话说, 委托人、代理人都有通过签定契约获得分工效果的动机, 并有权衡得失、签定代理契约的能力; (2)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 即委托人的目标与代理人的目标之间有一定程度的矛盾; (3) 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着信息的非对称性, 所以很容易引发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它还假设信息是可以购买的商品, 因此委托人可以通过购买来获取代理人行为的更好信息。在这些假定下, 委托代理理论的目标则是研究选择最有效的契约来治理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然而要获得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 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个人理性约束是指有理性的代理人参与接受委托人设计的机制时, 代理人在该机制下得到的期望效益不会低于他不接受这个机制时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代理人“不接受合同时能得到的最大期望效用”由他面临的其它市场机会决定, 可以称为保留效用。 激励相容约束是指代理人有积极性来选择委托人希望他选择的行动, 即他这样做所得到的期望效用不小于他那样做所得到的期望效用。只有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 委托人才能获得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才称其为均衡合同。然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 委托人对代理人的能力、努力水平以及决策问题的情况了解不深, 使得激励约束代理人的合同安排难以成为最优激励的最佳方案。为了更好地设计出促进双方目标相一致的契约, 除了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外, 委托代理理论还引入了激励机制。它特别关注于解释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委托人规避风险的行为, 它强调信息在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控制中的重要性。Kumer (1996) 认为, 有效的信息交流所形成的信任的力量是外包等合作成功的决定因素。这样, 委托人在契约的设计中, 通常还引入各种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机制以尽可能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 促进双方目标相一致。

在具体的代理关系选择中, Eisenhardt 认为, 是选择行为契约 (比如层级干预、内包) 还是结果契约 (如市场干预、外包) 取决于代理费用。按照詹森和麦克林 (Jenson & Mecking, 1976) 的说法, 代理费用由三部分组成, 即:委托人的监控费用、代理人的担保费用以及委托人的剩余损失。

监控费用的发生是指委托人在评估代理人绩效时所产生的;担保费用是指代理人向委托人保证履行其义务而发生的;剩余损失是指委托人因代理人代行决策而产生的一种价值损失, 即委托人与代理人具有相同信息和才能情况下, 自行效用最大化决策与代理人之间存在的差异。

代理费用为企业的组织形式提供了选择基础。Eisenhardt在其随后的研究中, 指出代理费用主要取决于5个要素。就外包合同来说, 他们是:由于干预策略而带来的结果的不确定性;经济气候、技术变革、竞争对手的行动等;外包需求者 (或提供者) 对风险的规避性;对外包提供者事先界定其行为的程度;结果的测度或结果容易测度的程度以及代理关系的期限。很显然, 外包关系越是不确定性、需要规避的风险越高、事先界定代理人行为的程度越低、结果的可测度差和关系越长代理费用 (监控、担保和剩余损失) 就随之增加。

二、物流外包的机理

在物流外包关系中, 物流需求企业为委托人, 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代理人。

从物流需求企业的角度看, 他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物流总成本最低, 货物交付的及时性以及服务质量) , 同时知道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追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 (利润最大化) 。很显然两者的效用最大化目标存在着不一致性。因此, 物流需求企业必须设计出第三方物流企业能够接受的契约。这一契约能够使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 实现物流需求企业的效用最大化。

一般来说, 工业企业在设计契约时存在一定难度: (1) 在签约前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 无法了解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真实能力; (2) 契约难以完备。因为契约中不可能确切地规定代理人的工作努力程度, 即使做了规定, 也难以观测; (3) 委托人不可能完全依据企业的利润向代理人支付报酬, 因为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委托人无法辨别利润的高低是否是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工作努力程度所致。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言, 因为拥有自己的信息优势, 很容易损害到物流需求企业的利益。

对于物流外包关系来说, 通过逆向选择合同的设计是可以把不符合要求或能力低的物流供应商排除代理人之列的。而且物流外包关系的建立不仅能满足个人理性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 而且长期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促进物流需求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目标的一致性。

物流外包关系, 意味着工业企业等物流需求企业授权第三方物流企业代表他们的利益从事物流服务的运作。

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角度看, 接受物流需求企业的委托, 成为物流需求企业的稳定伙伴, 意味着第三方物流企业有了稳定的业务,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稳定的业务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就是说, 物流外包关系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同时, 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获得持续的物流服务业务, 有积极性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降低物流成本, 不仅提高自己的获利能力, 同时还可以满足物流需求企业的要求, 并使工业企业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中获得第三利润源泉。所以, 物流外包关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之外, 物流外包关系的建立还会起到其他激励作用。物流外包, 一般合同期限为1~3年, 与基于单个交易的物流供需关系相比, 显然, 工业企业给予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显性激励。较长期的合作关系能促使第三方物流企业放弃短期行为, 着眼于长期利益。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持续地赢得物流服务业务, 会不断地向需求企业提供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相应信息, 并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绩效。与此同时, 第三方物流企业也会加强组织学习以不断提高为工业企业提供创新性或增值服务的能力, 以赢得物流需求企业的声誉激励 (隐性激励) , 即合同到期后, 双方还继续签署新的合同, 保持和发展合作关系。这样, 就可以减少因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不对称性而引发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机会主义行为, 最大限度地降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自利风险, 提高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在最大限度地赚取利润的同时, 提高顾客服务水平, 进而使双方的目标趋向一致性。这样, 对工业企业的物流需求企业来说, 可以更好地专注于核心能力, 并可以以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更好地赢得竞争优势。

从代理费用的角度看, 物流需求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也有助于代理费用的降低。因为, 外包合同是基于互惠互利、相互信任的基础而达成的, 这样, 供需的不确定性会得到很好的抑制, 各种风险会得到很好的规避, 第三方物流企业会为尽力提供更好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而付诸行动。这样, 代理的担保费用就会降低。至于绩效的监控问题, 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了获得需求企业的认可, 会主动提供测度标准或提供相关的绩效情况或相关信息, 这样, 监控费用也会降低。至于剩余损失问题, 基于相互信任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优势, 即使有, 也会降到最低程度。

所以从委托代理理论的相关假设以及代理费用的角度看, 物流外包有着明显的优势。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物流外包的机理, 如图1所示:

目前, 我国物流外包合作关系还存在不少问题。成本的降低和各种增值服务能力非常有限。一方面, 信息流管理落后。在我国供需企业之间既缺乏有关信息沟通的硬件, 又缺乏相应的人员和软件。随着物流供需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 目前很多企业在考虑或准备实施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然而, 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往往缺乏开放性, 整个供应链实现信息共享的企业并不多见。另一方面, 信息不充分。由于信息网络落后, 信息交流意识淡薄, 以及合作双方的信任危机等, 物流供需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极不充分。这也会造成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再者, 供需企业之间的横向协作意识不够。外包物流的成效不突出, 除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原因外, 与企业自身也不无关系。物流外包并不意味着工业企业可以撒手不管。相反, 由于物流外包涉及跨组织之间的行为, 更离不开双方的密切协作。

摘要:委托代理关系是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有在满足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的条件下, 委托人才能获得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才能实现委托代理的均衡合同。物流外包是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 本文从委托代理理论阐释了物流外包的机理, 认为建立长期的物流外包合作关系, 有助于更好地保证物流供应和需求双方的利益。

关键词:委托代理,物流外包,合作关系

参考文献

[1].Jensen, M.C.&Meckling, W.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 (3) :305~360

[2].Kumer, N.The power of trust in manufacture-retailer relation-ship[J].Nov-Dec.1996

[3].Eisenhardt, K.M.Agency theory:an assessment and a review[J].Academy of Management.1989, 14:57~74

上一篇:信达雅下一篇:雨水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