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曲

2024-06-06

四步曲(精选12篇)

四步曲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

一、让学生想说

要让学生说话,首先得让他们想说。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懒得动口表达,那对他而言说话就可能成为一种累赘。因此要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要的一步就是使学生想说。

1. 榜样激励

在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一个权威性的人物。教师的说话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说话质量。如果教师一走上讲台就能滔滔不绝地进行讲课,在讲课过程中普通话标准,语音语调以及讲话节奏都把握得很好的话,学生心中就会产生十分崇拜的心情。同时还会萌发一种想法:要是我也能像老师一样那该多好啊!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想说的念头。

2. 游戏激发

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它能促进学生身体和智能的发展,激发学生说的热情。小学生总能以最快的时间、最大的激情投身于各种丰富多彩的游戏中。然而当游戏刚结束时,学生的神经仍处于高度亢奋的状态,需要以某种方式把自己尚未散尽的热情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可把握机会,向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如今天你玩了什么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什么?玩时感觉怎么样,以后还愿不愿意玩这样的游戏等等。让学生都有能力回答,都敢回答,都想回答,从而达到让学生想说的目的。

二、让学生敢说

当今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现象:教师在讲台上用尽心思讲课,却得不到学生的回应,往往一个问题提出,即使这个问题很简单,也没有学生愿意举手回答。而当你向不举手的学生提问时,他却能回答得很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原因是学生怕说。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胆量,让他们敢说。

1. 合理评价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可知道学生往往想表现却又怕出错,怕出错即是怕受到老师的批评。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应多采用鼓励性原则,即便有的学生说得确实不好,也要通过纵向比较发现他的进步并给予鼓励。如当你让一个同学讲讲自己在寒假里做得一件事,而他却讲得乱七八糟,没有顺序也没有重点时,你对他说:“你看你说得像什么,真够笨的。”这就给学生心里投下了阴影,使他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敢随便说话。而相反,如果你对他说:“你的故事很有趣,不过讲的时候还要有重点有顺序些,那就更棒了。”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萌发一种让自己讲得更好的愿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他也会有胆量把自己的话说出来,因为他知道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受到责怪。

2. 积极训练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不能只局限于口语交际课上,而要把语言训练扩展到各项活动中去,随时随地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不断说话的过程中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感,让他们敢于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让学生乐说

学生能做到有欲望和胆量还不够。我们还要让学生对说话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让他们把说话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和任务。

1. 巧定话题

让学生“爱说”就要使练习的题目具有趣味性。有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的题目不是太高深就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学生毫无感知,而教师却要求他们要把话说得很完美。这样一来,不仅会减退学生的积极性,还会让他们对说话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从而造成课堂上的“静悄悄”。相反,如果教师能设定一些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题目,如看一部动画片,让学生各抒己见,说说自己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让学生说说最近自己开心的事等。由于这些题目符合学生的心理,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往往能使学生兴趣高涨,踊跃发言。长此以往,学生就对说话产生好感,进而“爱”上说话。

2. 设境激趣

对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表面上看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能不能把握训练的良好契机,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环境,渲染说话气氛,让学生对说话由兴趣转变为真正的喜爱。因此,对于不同的话题,我们就要用不同的训练方式。如在进行例话训练时,最好根据教材要求的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中练习说话,是情境说话教学的一大特点,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学生在扮角色表演中设身处地,想说就说,心灵获得很大的愉悦。由此而进一步地“爱”上说话。

四、让学生会说

宋代大文豪苏轼有一句诗:“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远而口不逮。”在课堂教学中也会碰到一两个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他们很想用语言来表现自己,但一旦真正让他们说了,又往往会语无伦次,言不达意。因此在让学生想说、敢说、爱说之后,更要避免“心欲言而口不逮”的情况,让他们真正地“能说会道”。

1. 注重方法

说话训练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儿童时代是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开始就抓好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而低年级学生由于接触的语言有限,常常忽略话的完整性。于是,教师就应利用例句和造一些简单句子来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随着年级的升高,有些话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讲,如果颠三倒四、东拉西扯,就会使说的话没有条理,缺少层次,含糊不清。因此教师可相应教学生使用一些连接词,如“先……再……后……”等,使他们按方位、逻辑等顺序来说话,逐步提高学生说话的质量。

2. 增加阅读

阅读大量的书籍,能丰富一个人的知识。而在知识不断积累的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也将随之提高。古语“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一些好的词汇、句子以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学生在说话时出现不知如何表达的现象。

总之,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一个长久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循循善诱。

四步曲 篇2

关王庙中心校 太尔凹小学 石秀珍

古诗词是祖国文化遗产的精髓,它意境深远,内涵深刻,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哲理,它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在进行古诗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韵律美

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感受古诗、鉴赏古诗、体会意境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对于不同的诗歌选择不同的有效的诵读形式,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登鹳雀楼》时,我引导学生边读边找诗中互相对应的字眼,学生很快找到了:“白日”对“黄河”,“依”对“入”,“山”对“海”,他们还知道了这些字眼像对联一样词性相对,读起来朗朗上口,十分容易记忆。

二、品词赏句,体味诗歌的语言美

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的古诗多为名篇,在这些诗句中诗人用词精妙。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认真揣摩、品味那些关键字词,通过赏析这些字词,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诗的情感或意境有准确的感悟。

三、激趣联想,领悟诗歌的内涵美

古诗词语言凝练、蕴含丰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发挥

无穷的想象,不仅要读懂古诗词的表层意思,更要读懂它的言外之意。丰富的想象、联想是鉴赏诗句的重要方法,边读边想象,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以此种形式激发孩子对诗歌的喜爱。

四、多样整合,享受诗歌的运用美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将古诗词教学渗透到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如每节语文课前3~5分钟,安排孩子们诵读古诗,每日评选“最佳诵读小明星”;每周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进行古诗配画并展示评奖;每月将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收获汇报给家长。

财管四步曲 篇3

存在的问题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国家对公共卫生工作投入最大、覆盖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公共卫生项目,项目资金的财务管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们对2014年上半年度18家镇、街道社區卫生服务中心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分配、会计核算、拨付等进行了检查督导,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财务管理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项目资金支出不及时

项目资金支出率偏低,结余偏大。截至6月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资金支出率(不含乡村医生考核工资经费)平均为76%,其中: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支出率低于平均水平,最低支出进度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仅为32.24%,支出率偏低,进度较慢。从而要引起高度重视,确保当年度支岀全额支付、项目完成。

(二)项目资金使用范围不合规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不合规支出的现象,存在着在项目资金支出中有与项目开展无关的费用,主要有:公共卫生人员先进奖励,公共卫生领用材料、耗材、办公用品等与项目无关的物资,中心全额的水、电费等公用费用。

(三)项目资金支出凭证不规范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资金支出的原始凭证不合规,如出现收款收据、代凭证等无税务或财政监制章的票据,发票抬头与中心名称不相符;银行或现金支付凭证与支出发票凭证不一致且无证明资料,在现金管理上存在着大额支付费用的现象;有使用虚假凭证的现象,如租赁车辆费用用汽油费发票,通迅费用用未开通电话月租费。

(四)项目资金收支科目核算不细化

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项目资金的会计核算简单化,没有按照项目支出用途和项目名称来分别设置相应的会计科目核算,公用支出核算简单,人员费用列支较多,有个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费用占比达99.77%。

(五)中心内部控制不到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内部控制制度大多执行不到位,审签制度不到位,如劳务费发放由其他人代签;原始凭证审核不到位,如发放劳务补助无相关工作量证据、相关工作量统计金额与列支金额不一致;库存物资管理不规范,如相关试剂、卫生材料、耗材等没有单独领用,少数单位没有进行出入库登记,大部分单位领用单上无双方签字,手续不完备。

(六)财务人员对项目实施内容知晓程度不够

财务人员对项目开展的内容知晓程度越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也越高,督查中发现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人员连基本公共卫生有十一类四十三项都不是很清楚,更不用说每个项目的具体服务对象和内容,也就不能很好地区分费用的性质来进行核算,缺乏核算的准确性。

主要原因

(一)财务管理机构设置上有待探索

目前,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财务管理设在财政所(局),主办会计由财政会计兼任,从客观上讲财政所(局)与中心不在同一地点,平时对项目实施方面情况难以了解、掌握,造成了在会计核算中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从主观上讲财政会计缺乏一定的卫生会计财务方面知识,业务钻研尚不够,忙于事务性工作较多。

(二)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有待提高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明确要求对原始凭证审核、项目资金审签、所有支出原始凭证必须由经办人验收、项目负责人或分管领导证明、财务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报销,实际上执行不到位,存在缺项和越程序办理的行为,影响到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三)工作协调配合有待加强

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要做到准确、无误,就必须全程参与到项目实施全过程,提高项目内容知晓程度,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将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内容报财务部门,有必要可邀请财务人员参加,并提供手续完备的会计资料,及时掌握情况,否则会影响到会计核算准确性。

(四)财务人员业务知识有待提高

财务人员应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会计核算准确率。按照下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账务处理要求》等相关规定,对相关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财政局会同卫生等部门共同监督、指导专项资金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并将其纳入财务绩效考核标准。这将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几点建议

(一)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促进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1、制定完善项目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中央提出“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15年达到40元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的预算要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本地经济条件实际情况来科学地、合理地安排,根据实际需要测算人均项目资金标准,市财政局要会同卫生局在服务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析测算至11大类43项,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成本核算品种法制定相应的人均标准,使人均标准更科学、更合理。从而确保每个项目的实施资金有保障,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按规定为城乡居民提供基 本 公 共 卫生 服 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2、制定完善和规范项目资金使用范围和方法

明确项目资金具体使用范围,是确保资金真正落实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个项目的关键,项目资金补助的范围是用于相关的人员支出以及为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所必须的耗材等公用经费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支出、药品支出、卫料支出、设备维修支出、公用经费支出等。项目实施单位按经费总额、经费定额,开展相应的成本核算和绩效评价。项目资金使用首要细化每个项目的支出,制定每个项目资金分配定额,明确具体用途,确保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成本核算、会计核算、验收考核。真正把有限的专项资金用在刀刃上,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nlc202309031252

(二)完善项目资金审核拨付办法,促进项目资金监管作用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民生工程,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拨付坚持“年初预拨、专款专用、考核结算”的原则,根据辖区服务人口数和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均经费标准,绩效考核的综合指标确定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具体补助金额。基层医疗机构要按照项目指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并严格按照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和使用项目资金,坚持计划跟目标走,活动跟计划走,经费跟活动走的原则,使项目资金做到任务完成进度与经费拨付同步。

(三)完善项目资金会计核算制度,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

1、科目设置要具有灵活性

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核算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有利于财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规范操作,正确反映项目支出。在基本公共卫生支出进行三级明细科目核算下按十一大类设置四级明细科目。对本期发生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可以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次核算到相关的四级明细科目,有利于进行项目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确保项目资金核箅既清晰、又具体。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按43个小项目、社区村级卫生服务站设立相应支出备查簿,备查簿是一种辅助帐、支出台帐,可以将支出备查簿内容要求纳入日常会计业务操作中,有利于控制相关项目资金支出,从而使资金来源、支出核算更准确、更完整。

2、会计核算要具有规范性

基本公共卫生支出会计核算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基公经费的使用和项目的实施,财会人员必须夯实会计基础,规范项目资金的会计核算,使会计核算更全面、更准确。财会人员要加强项目管理手册的学习,熟练掌握项目业务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真正发挥审核、监督、指导作用;财会人员要参与项目的预算编制和项目管理,加强与业务部门和业务人员的沟通,确保项目资金及时拨付和正常使用;财会人员要加强项目资金财务管理,实行专帐核算,专人负责,正确编制、上报会计报表;财会人员要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坚决杜绝与项目无关的支出现象发生;财会人员要加强财务审批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原始凭证审核,严格执行项目资金审批会签制度;财会人员要加强库存物资管理,建立库存物资的领用制度,坚持项目单独领用和医疗使用分开核算的原则,定期进行盘点清理,做到帐物相符。

(四)完善绩效考核工作机制,提高项目资金财务管理水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是各级政府部门的应尽职责,资金管理、财务管理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內容,只有切实履行好职能,认真负责做好绩效考核工作,才能使项目资金绩效考核达到规范项目管理。为加强绩效考核责任意识,绩效考核小组可由市卫生、财政部门的相关人员和基层医疗机构抽调人员组成,也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委托第三方(包括中介机构、社会组织)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考核原则进行考核。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充分体现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的原则,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从而使绩效考核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发挥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和发挥资金效益的目的。

舆论生成“四步曲” 篇4

新世纪交替之际,互联网像一个冒失鬼,事先不经批准,也不管主流媒体带不带它一块玩儿,便不由分说地闯入了体制内壁垒森严的传媒版图,骤然搅乱了新闻传播的一池春水。2013年我国网民达到6.18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5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5.8%。Web2.0时代SNS、即时通信、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工具的兴起,使每个网民不仅是互联网“冲浪者”,也是“织网者”和“波浪制造者”。与主流媒体喜欢报道好人好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互联网几乎天生喜欢“坏消息”,当某件孕育已久的“坏事”陡然降生,互联网便代它发出“初啼”。几乎所有突发性新闻事件的首发权都被互联网抢了去,迅速鼓噪为汹汹的网络民意,直接主导了舆论生成并影响了事态发展。如今主流媒体的记者、编辑也都习惯于从网上扒新闻、踅摸话题,实际上是已不由自主地跟着互联网走。无论主流媒体愿不愿意承认,互联网不仅是舆论催化剂,也是舆论的生发器,俨然已成为舆论生成中的第一媒体。

因互联网传播的虚拟性、原生态、发散式特点,决定了网络舆论总体呈杂乱、粗糙、无序状态,因此,在舆论的进一步发酵、传播中,无论如何也少不了报纸媒体的深度介入。每当公共事件如风乍起于互联网江湖,最先做出反应的往往是报纸时讯和评论版,那些像患了过敏症、几乎每时每刻都保持着充沛正义感的时评家们,就像守在鼹鼠洞外的猫头鹰,一伺负面事件露头,便呼啸而上一把摁住,将“匕首”、“投枪”一股脑掷去,不由分说地先打它个落花流水。当斯时也,也必定有几位主流和新锐大报记者火速奔赴事发地,像侦探一样遍访当事人、知情者及相关部门,用较高水准的文字、图片报道对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追根溯源,推演、复原出事实的全貌或真相,实际起到了梳理网络民意、求证事实真相、对网络舆论去芜存菁的纠偏作用。同时,还为广播节目提供了优质的播音稿,给电视节目的录制提供了完整的故事梗概及脚本。

广播媒体的适时介入,给报纸文字插上声音的翅膀。而且,不管什么消息一旦在网上、报纸上形之于文字,均能立马为广播所用,将其“翻译”成声音播出。不过,未来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完善的时代,也许少不了被指为侵权的麻烦。

物料品质提升四步曲 篇5

对所有的定制件的质量标准进行梳理,制定公司和供应商统一的、符合行业标准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与供应商进行了充分沟通的品质标准。

第二步、公司外检

公司IQC不定期地供应商处,对供应商FQC已经检测OK的成品实施检验,频率可以是3-6天一次。在实施的过程中,IQC和SQE不仅能为供应商提出许多要求、而且也能够帮助供应商协调很多问题(比如:质量标准的理解、供应商的质量管理能力、公司的技术要求、应对公司太短的货期的对策)

结果可以做一下用途:

*作为督促供应商改善的依据(促供应商改善:现场辅导、现场稽查、8D报告、罚款等)*列为供应商绩效管理的重要指标

第三步、供应商自检

当公司外检实施一段时间,供应商的质量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后,可以减少公司外检的频率到15~20天一次,并要求供应商将每批FQC检测报告传到公司IQC,公司IQC针对“供应商FQC的检验结果”进行遥控,

此时,可以要求供应商固定若干质量人员,专职为公司服务。即“供应商固定的若干质量人员相当于公司的质量人员,但供应商发工资,他们受公司质量人员指挥。

供应商固定的若干质量人员除了可以专职成为公司FQC外,此时还可以按我们的要求稽查供应商的品质体系。

第四步、实施免检

当供应商自检阶段,供应商的质量水平达到了很高水平以后,当公司和供应商都对物料品质充满信心时,当供应商连续送货10~20批次物料,公司IQC检验都合格时,我们可以对供应商的物料实施免检。

免检需要与供应商签订免检协议(大致内容:实施免检的供应商可以享受公司优先收货、招标优惠0.5%等优惠政策;但免检物料如果在公司生产线发现问题或市场发现问题,罚款也很重),因此,免检其实是更严格的检验。

物料实施免检,是公司对供应商实施采购技术(JIT/VMI)的基础。

问题研修“四步曲” 篇6

第一步,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研修活动的开始,其任务是:从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并把问题上升为研究的课题。问题的来源是多样的,可以从已有的经验中寻找新的生长点,可以是日常碰到的教育现象和问题的不断追问,可以是面临的教育问题的突破,可以是从新理念的发展中寻找的依靠点,也可以是教师自我发展的突破点。其步骤是:首先,教师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问题。这个问题必须是本校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真实的问题。其次,把问题转化成为研究的课题。在老师提出问题的基础上,研修组经过集体研讨,有意识地比较、筛选,确定研修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和研修组必须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反思与研究,要从问题提出的背景、理论假设、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个“校本研修问题库”,以规范问题的提出。

第二步,策划研修。问题提出后怎样分析、解决,必须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同伴协作研讨、分析议论,预设一个科学的方案,这便是策划环节的基本任务。策划的过程是自己清理研究思路的过程,策划方案好比建筑师的施工蓝图,蓝图越完善,对于研究的实施就越有利。在这一环节中,首要的是从理论学习、专家引领和同伴交流中寻找专业的支持,并通过策划使教师寻找到适合自己特点的研修方式。另外,策划方案中要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或切入口,找到解决问题、改进教学行为的方法和措施。策划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一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依据;二是研究的预期目标(假设);三是研究的最基本方法策略;四是实施运作的模式步骤。

第三步,行动研修。行动研修是依据策划的方案将理论上的解决措施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验证、探索的环节。这是“四步循环”模式中最重要的一环。课堂教学研究是行动研修的基本方式之一,也是问题研修的落脚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抓住研究课这一形式,研修组成员集体备课,用“一课多轮”、“一课多人”等方式,由相关教师和领导认真听课,并进行课后反思、研讨,提出改进意见,生成更有效、更细化的操作性经验。这一步要注意3个问题:一是既要突出实践“验证”功能,又要重视实践的及时反思与改进;二是所授课要体现问题研修的目的,有操作性、实践性;三是实践的方式方法要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创新性,要关注验证过程的及时改进。

第四步,反思研修。对问题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反思的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问题研修的程序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有哪些需要改进;二是问题研修的结果如何,成功了要总结经验,失败了要分析原因,找准症结所在,为下一轮研修提供经验;三是发现研修过程中的新问题,为循环研究提供新课题。反思的方法一般分3个步骤,先由教师进行自我剖析,对自己在问题研修中的策略、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再由研修组同伴相互交流研讨,这是多种观点交锋,多层面、多视角反思研修的过程,最后由学科骨干教师或专家组成员进行综合点评,作出相应的专业引领。

问题研修的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它需要一个反复验证、不断完善的过程。一轮问题研修活动的完成并不表示这一问题研修的终结,在反思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问题,就又自动进入了第二轮研修,这样经过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研究,使问题在实践中解决,经验在实践中提升,最终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作者单位

湖北省长阳县都镇湾中心小学

规避电费风险四步曲 篇7

1 知己知彼, 规范《供用电合同》

用电客户申请用电时, 供电企业必须收集一些与该客户有关的信息, 评估并告知客户信用等级, 通过签订《供用电合同》来决定给予客户怎样的信用额度和结算方式, 这是供电企业保障应收电费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信用等级偏低的客户, 应采用一些技术手段进行事前有效的控制。譬如, 通过合法的手续安装预付费电能表、收取一定的预交电费或采取银行担保、个人担保等方式。

与客户签订《供用电合同》时, 要核对客户的主体资格, 客户方签字的应是企业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书面委托人, 并将企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书面委托书作为客户档案保存;与个人签订《供用电合同》, 应将客户身份证复印件作为客户档案保存;租赁经营户申请用电, 应与租赁方 (即产权所有人) 签订供用电合同。《供用电合同》应明确电费的交纳方式、时间及违约责任。

客户装表接电后, 由于是先用电、后交费, 一旦客户的资信状况发生变化, 就会直接影响电费的及时回收。供电企业应与客户经常保持联系, 及时准确地进行信息沟通, 掌握客户的经营状态, 长期地对其进行动态信用评估。安徽省太湖供电公司对县城客户, 特别是对用电能量大的工商业客户, 根据其本身的经营状况和历史交纳电费的信誉将其划分为5个信用等级, 对每个信用等级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管理:对以往每月按时足额交费的客户定为四星级或五星级;对以往交费积极, 但目前经营状况不佳, 有产生拖欠电费可能的客户定为三星级;对存在陈欠电费, 平时交费不积极的客户定为二星或一星, 设专人负责, 死盯硬守。对四星级或五星级的客户, 在年底大客户座谈会上给予表彰。

2 晓之以理, 多种催费方式相结合

欠费一旦产生, 电费的催缴就成为供电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追缴拖欠电费的过程中, 要通过各种方式加大电费回收的力度。 (1) 电话催收。有一部分客户无意拖欠而是忘记按时交费, 一个电话无疑能起到及时提醒的作用。 (2) 对于那些屡催无果, 东躲西藏的客户, 用信件下最后通知, 而且内容全部打印成红色, 能给对方感官方面的刺激。 (3) 传真催费。对于一些行政机关及事业单位, 可以采取此类方式, 其最大的好处就是明了、快捷。 (4) 短信催收。办理“电费短信”业务很简单, 客户只需在预存电费时告知手机号码, 每月就可免费接收到供电公司发来的交费信息。对于没有手机的客户, 留下固定联系电话后, 该公司也会在第一时间告知交费信息。 (5) 利用新闻媒体公告。在加大电是商品的宣传力度, 引导用电客户自觉交费的基础上, 太湖供电公司每月都会通过新闻媒体定时发布交费预告和违约处罚倒计时信息。 (6) 上门催收。在信函、电话、短信, 传真催费均无效果时只有进行上门催收。但与客户交涉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7) 商业制裁。对拖欠电费的客户依法停限电, 是法律赋予供电企业的重要手段。但在使用停、限电手段前, 一定要做到手续全、依法办、无后患。还要认真分析和预测停、限电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 对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和客户安全的问题要高度重视。

3 动之以情, 变被动为主动

在欠费清理工作中, 要充分发挥“千言万语、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的“三千”精神和“腿勤、手勤、嘴勤”的“三勤”方法, 采取更加人性化的管理, 构建和谐电力市场。把用电企业的需要放在第一位, 想客户之所想, 急客户之所急, 提供优质高效的供电服务。经常性地走访客户, 多与客户交流沟通, 争取客户对供电企业的理解与支持。充分了解和理解客户的难处, 为客户出点子想办法, 帮助客户渡过难关。用真诚感动客户, 让客户切实感受到电力企业的优质服务, 在客户心中树立供电企业的良好形象, 而不是单纯的拉闸限电, 使电费回收由单纯的讨要型、催费型转变为服务型、咨询型、参谋型。

4 内外结合, 优化内部管理

听、说训练四步曲 篇8

一、分类正音, 消除听辨、听记、听读障碍

心理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加工语言的过程包括语音听辨和语音理解。因此, 听力训练中听辨与理解两者要有机联系, 不可分割。只有正确理解说话人所发出的语音形式, 才能确切理解这个语音形式的内在含义。在语言初始阶段, 分类强化语音训练对提高听力水平特别重要, 我们首先通过讲解、示范、帮助学生发音, 辨别相似音素, 同时进行近音词、日期、数据、否定词、缩写等专题训练, 选择适当的录音材料进行模拟、跟读或听写等练习培养学生对语音中的连读、同化、不完全爆破、弱读、重读、升调、降调等一些语意语调变化的敏感性以及语速的适应性。目前, 英语教学中, 听说训练大多成了“模仿复述”, 其实, 听说的功效远不止如此, 在要求学生模仿听说时, 要着重加强他们听辨、听记、听读能力的训练, 教师要根据不同材料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听了录音材料内容后, 要要求学生一是要注重辨别语音、说话的对象、同音词等;还要能指出误读的地方 (包括语音、语调、重音、停顿等方面) ;二是要能牢记所提供材料的大体内容及重点的词汇;三是对材料要能较熟悉地朗读。从听辨、听记、听读三个侧面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先让学生能有一定量的语言、词汇、信息的输入, 为下一步打好基础。e.g:

A:What’s you name?

B:My name is Li Ming.

A:How old are you?

B:I’m twelve.Which school are you in?

A:I’m in the No.11 Middle School.

B:Oh, we’re classmates.

先让学生听类似的录音材料, 听辨发音, 再让其说话练习后, 便要求学生听记关键的词、句, 再选用英美人士的对话录音材料, 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掌握辨音技巧, 培养语感、熟悉并模仿较标准的英语对话和朗读。在训练中还应使学生精听、泛听相结合。精听时注意点是语言材料本身, 要求学生能够记住细微的语言现象;泛读时应注意整段话语的大意, 能听懂中心思想即可。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听英语的机会, 和条件。

二、选择题材, 训练常抓不懈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课文各单元内容, 选择相关的听、说训练目标及题材。每个单元都有相对的集中性, 从内容上看, 有的单元集中反映家庭生活、有的集中反映学校生活、有的则集中介绍科普知识等;从语法上看, 也是相对集中并融于单元之中的。因此, 教师应结合课文所涉及到的内容, 选择切实可行的材料对学生的要求有所侧重。一、分阶段训练, 目标明确, 循序渐进, 使学生逐渐适应;例如:由单项到综合, 由辨音阶段到不需要记忆的辨别和选择阶段, 再到短时记忆的辨别与选择阶段, 最后才到需要较长时间记忆的辨别与选择阶段;不仅能起到听、说能力的训练, 还能巩固课文中所出现的基本句型。如在学会了介绍姓名、年龄、学校后, 每个单元后均有专门的听力材料, 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材料, 这些内容均与单元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 在学生已有一定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 具有生词少、结构简单、口语化程度高的材料学生是不难听懂的, 教师应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运用大量的听力训练, 同时, 还可让学生仿照所学句型进行自我介绍、或两人一组进行对话训练。这能使他们对所授课文中的重难点句型、词组在运用中得以理解巩固。同时使学生对说话材料不会感到陌生, 有话可说。

三、调整情绪, 提高学习兴趣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于提高听力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发挥听者在理解过程中的能动作用。要使学生认识到, 在听力过程中, 遇到听不懂的词句完全不必着急, 老师们便要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变为有意注意, 而在课堂中适时插入歌曲的教学法, 既可使紧张的学习得到舒缓, 也可重新把学生的注意力凝聚起来, 也排除了因为在单一的形式中学习英语单词或语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 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丰富听说训练的方法

在听说教学训练中, 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并且要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学生产生单调乏味的感受, 尽量使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投入训练。

1、朗读。

朗读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范读, 由教师示范朗读, 或抽学生读, 或听录音带;二是指导, 对学生朗读技巧、方法进行指导, 如读出意群停顿、换气等;三是模仿练习, 要求学生对材料中的精彩片段反复进行朗读, 体察它的句式要点、乃至层次安排、全篇布局等。

2、复述。

复述主要是要求学生把听到的语言作信息处理、理解加工、并储存, 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转换为口头语表达出来。学生对复述的方式要有所选择, 或按教师指定的方式进行复述。如所听材料是以第一人称所写, 要求用第三人称变述、或以对话形式简述、或以叙事形式详述、或对原文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段、生活细节、优美语句等要求学生摘述。复述练习中, 听说与知识结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学生可得到全面的训练。当然, 教师在要求学生复述时, 还应提醒学生注意两点:一是时态、语态, 以及主谓语搭配在变述时应有相应的变化;二是要较多地运用自己的语言, 不能简单的背诵或套用原文。

3、口头练习。

在要求学生口头练习前, 教师应作好充分的准备,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口头练习题材要贴近学生生活, 要做到让学生对所提供的话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如采用挂图, 让学生看图说话, 使学生感到形象、具体;放轻音乐, 学生能感受到优美的环境、欢乐的校园, 自然景观可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 让学生扮演剧情中人物, 体验对话情景等;有条件的学校,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 将英语故事中的人物画面展示出来, “动”、“静”结合, 使学生有发自内心“想说”的欲望, 他们便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听说训练后, 对语音知识、基础英语语法都有所了解、有所掌握, 同时, 也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和语感。因此, 教师应把握好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的契合点, 必需与听说训练合理、协调并进。如教师让学生先听说录音材料, 然后让学生加以合情合理的想象、推理, 增减原材料内容, 再动笔仿写。同时, 给学生提供说话情景、或教师命题、或学生自选题材等, 进行演讲、讨论等。并及时向学生提出读写要求:能正确地按英语格式书写, 语句连贯、流畅;主谓语及人称和数的搭配一致;能正确使用时态、语态等。随后, 逐渐加大阅读量, 使学生获取更多的语言信息, 为今后的笔头练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言文”学习四步曲 篇9

“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 这是经过事实证明的亘古不变的真理。这就说明“读”的重要作用。学习散文, 需要多读, 品味语言特色, 体会意境美;学习小说, 需要多读, 鉴赏人物形象, 解读人物性格, 反映作品的社会意义;学习议论文, 需要多读, 寻找论点、论据, 掌握论证结构的严谨。学习文言文, 同样需要读。更何况现在初中教学与高中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这种差异导致现在的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时倍感头疼, 而且无从下手。他们从原来的只知道背诵课本中的要求篇目到高中的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确实很难转变。所以就必须寻找初高中教学的共同点, 那就是从读入手, 感知理解学习文言文, 也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提高文言文学习的方法——以读为主的“文言文学习四步曲”。

第一步, 读准字音, 扫清文字障碍。

一篇文章的学习总是从感受文本开始的, 所以我一般都在讲课前布置预习, 然后利用早自习纠正读音, 方法很多, 比如我示范朗读, 或者听名家的朗读录音, 或者较为简单的文章让孩子们自己自读他纠, 这样可以调动积极性。

文言文中有很多生僻字和异读字, 这些是需要格外注意并强调的。

生僻字, 是指那些不常见的不熟悉的字。主要是由于语言演变造成的, 这样的只需记住读音就行了, 因为现在已经基本不用了。

异读字, 是指因某种原因发生读音变化了的字。文言中异读字有三种:通假异读、古音异读、破音异读。

通假异读, 比较简单。因为在归纳文言常识时总会有通假字。如:

侯生下, 见其客朱亥, 俾倪, 故久立与其客语。 (《信陵君窃符救赵》) 俾倪, 通“睥睨”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以送公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 乡, 通“向”

古音异读, 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的读音自古流传下来, 没有多大变化, 但这些字古今读音却有极大不同。如:

天姥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姥, 读mǔ

噌吰者, 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 射, 读yì

破音异读就是用改变字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读法。如:

沛公欲王 (wàng) 关中 (《鸿门宴》) “王”这里名词用作动词, 译为“称王”

乃使从者衣 (yì) 褐, 怀其璧, 从径道亡。“衣”这里名词作动词, 译为“穿”。

当然有些文言常识不必都告诉学生, 只需要让他们记住音形义就够了。

纠正完读音后, 就安排学生自由朗读一定时间, 然后逐段朗读, 再次纠正读音。读的时候给学生提要求:声音响亮, 咬准字音, 控制语速, 达到较为顺畅的程度。这样学生就基本完成了第一步。正是“留心处处皆学问”。

第二步, 读熟全文, 不借助任何工具书 (包括注释) , 概述文章内容。

在第一步读通的基础上, 继续深入文章内容, 但前提条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完成本阶段任务。这时可以跳读, 因为只需理清大致头绪就行。刚开始时, 对学生来说比较有难度, 但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只要能坚持下来, 用不了太长时间就能自己阅读浅易文言文。

要求不必太高, 基本意思表述清楚即可。比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 学生完成上述任务后, 让他们来讲故事。当然学生水平是有差异的, 每人讲的繁简会不同, 我们允许差别存在。教师要把握好这几点, 只要能说出“说”的原因、“说”家常、“说”爱子、“说”的结果, 就是完整的故事。对学生要多给予鼓励, 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正是“曲径通幽处”。

第三步, 读懂文意, 借助注释及工具书, 抓住重点字词句, 翻译全文。

这一阶段主要以默读为主。这一环节, 要求学生必须看“细”, 要一边读一边自己讲解课文内容, 逐字逐句地读, 逐字逐句地讲, 并且把一时难以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千万不可似是而非, 也不可大概差不多, 更不能留下死角。有些学生比较懒, 总是借用课外的翻译资料, 将课文的翻译抄上来应付官差, “得来全不费功夫”, 但他们殊不知日后用到的方法却是“踏破铁鞋无觅处”。所以教师应对这种现象予以制止。学生翻译完后, 仍有很多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难点不同的学生进行综合讲解。所谓“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 还必须完成“解惑”答疑的工作。讲解完毕后, 再回过头来放声朗读课文, 做到整体把握文意。

这一过程尤其重要, 因为学生要注意文言知识的分类与总结积累。主要需要积累的无外乎实词、虚词、句式。虽然知识不多, 但用法却较为复杂, 需要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 掌握古代的好多文化文学常识, 在这基础上, 逐步归纳总结,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文言虚词, 高考考纲只要求掌握18个, 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文言实词数量庞大, 需要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方面做大量积累;文言句式主要有5种:判断句、疑问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还有固定用法。考试用到较多的是倒装句, 主要包括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所以学生只有通过自己艰辛地学, 才能使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逐步提高。正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第四步, 读出文脉、意蕴, 学习文言文的最后一战。

对学习一篇文言文来说仅仅理解了字面意思还不够, 我们还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他的韵味。

因为每篇文章都有他的行文思路, 无论文言文还是现代文。有些文章有“文眼”, 有些文章有中心句, 作者行文时就是围绕着这些内容展开的, 我们只要抓住了这些“文眼”或中心句就能把握文章的脉络, 进而探寻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的意蕴。这一环节以跳读为主, 教师应抓住一个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边思考边跳读, 逐步牵出文章的脉络。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中心, 全文围绕如何讽谏、讽谏后果、纳谏成果展开的。

第一段妻妾客认为我美, 我经过思考, 得出结论:妻偏爱我, 妾惧怕我, 客有求于我。这是三思。

第二段宫妇左右偏爱王, 朝廷之臣惧怕王, 四境之内有求于王。这是三比。

第三段引出纳谏后的三赏及三变

第四段纳谏后齐国更强大了

这样读来, 文章脉络清晰了, 主旨也就呈现出来了。所以要求全文背诵也就不再是强人所难了, “熟读成诵”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正是“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四步曲” 篇10

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在于教师, 所以任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都需要从关注教师自身的需求入手, 只有教师自身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教师专业自觉才能逐步形成, 才能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一、共享专业资源——从顺应到同化的自悟过程

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悟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情境和氛围的, 一般来讲, 上级机构的培训、教师所在学校、教师自身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提供资源的三股力量。

1.培训部门应以教师需求为前提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 自我实现需要固然重要, 基本情感需求还是要满足的。以暑期骨干培训班为例, 在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细节问题。比如天气炎热, 教师在完成一个学期的工作后迎来难得的休息时间被占用;而集中培训, 各区县教师在路途上耽搁的时间较长, 浪费精力;还有培训的内容是否经过调查是教师们需要的 (有的内容不受欢迎, 有的内容在其他场合听过) 。只有在组织工作中做实做细, 为教师着想, 才是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2.学校发展与教师成长互融互惠

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与行为如果被高度强化为学校组织运作的要求, 而不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 这种意识就会被抑制。因为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的需要结构有一定差异, 并有优势性需要。因此, 合理满足教师的优势需要从而带动其他需要, 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教师要对共享的资源进行比较思考和合理选择

上级培训机构和学校无论是在报告讲座、观摩课、参观学习、合作对话等, 提供资源方面还是丰富的, 都会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需要教师的有效处理。毕竟共享资源是专业发展的形式, 不是目的, 从资源中吸收自己需要的“知识”才是本质。因此, 教师自己不能一味采用“拿来主义”。

二、审视专业历程——从综合到分析的自省过程

当教师把思想的目光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轨迹的时候, 就意味着对‘旧我’所包含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扬弃, 也意味着对未来发展图景的规划, 这是一种自我超越。

1.教师要客观公正地看待自己的专业历程

一是就自身的发展状况判断自己的专业发展之路是否正确。二是判断自身专业发展方法的科学性, 是否明确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2.教师要从综合和分析的视角判断自己发展过程的成功和不足

一是整体回顾自己的专业历程, 梳理成功经验并加以表述, 总结成功的关键性事件和实践中运用频率高的理论知识并加以思想上的强化和固化。二是寻找自身发展中缺失的方向和方面。

三、践行专业规划——从理性到行为的自主过程

教师的专业规划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即目标、策略和途径。一个教师能够清晰地将未来几年自己的发展构想表述出来, 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无形中培养了他的专业自觉。

在践行专业规划的过程中, 要体现理性、弹性和目标性。也就是说, 这种专业践行不同于一般的尝试——眉毛胡子一把抓, 要有一条专业的主线在指挥和引导。理性表现在践行过程中围绕专业主线进行, 践行的每个阶段都会有思考和总结;弹性表现在践行过程中虽然按计划实施, 但就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要具体分析, 做到宏观调控下灵活处理具体事宜。

践行专业规划, 教师要做到成果提升、合作对话和思想外推。成果意识欠缺已是不争的事实, 通过践行规划的约束和指向, 有意识地阶段性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取得的成果, 哪怕是一个叙事、一个案例也好, 主要是要养成习惯。对话时以共同感兴趣的为题在某个场域内进行各自的言说。对话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倾听别人的, 对比自己的, 从而决定是否吸收和消化;二是要与别人的言说进行“碰撞和交流”, 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提高说的质量。在倾听的基础上, 我们还要设法走出自己的小天地, 尝试用他人能够理解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熟悉的“微世界”, 这便是“外推”。外推知识谦卑地邀请他人分享自己熟悉的时间经验或专业领域, 期待着他人的理解。谦卑的外推更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透过别人的观点与世界来反思自我, 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无知和思维盲区。当模糊知识变得清晰起来, 知识就具体化了, 就可以让人分享, 从而成为新知识的基础。

四、内化专业所得——从范式到意识的自觉过程

内化就是教师将实践或思维后得以确认的理性知识和获得方式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 是由有意识控制转变为无需意识的状态, 成为一种习惯使然的状态。

学好英语四步曲 篇11

自信是成功的催化剂。要对自己充满信心,常常想:“我能行”、“我的目标一定能达到”、“我会做得很好”、“小小的挫折对我来说不算什么”……坚信自己潜能无限,将各部分功能发挥到最佳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去学,可以克服一切困难。

其次,要学会制订计划。

2010年中考词表1916个,如参照朗文常用词汇的高频词,约2266个,如一天记15个单词,一年就是5475个,远远超出规定的范围;如一天完成一篇阅读理解,一年就是365篇;很多人在行动前想得热血沸腾,激情一过就无动于衷,因此要学会制订计划并认真参照执行。

每天三问: ① 吃早饭时问自己要完成哪些任务,饭后列出七八个在纸上,然后将任务按重要性排序,最重要的放在第一个;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② 晚上洗脚时问自己完成得怎么样?效率能否提高?有无更好的措施? ③ 睡前问自己什么没能及时完成,转到第二天的任务列表中;或直接列出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日计划,当然还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等;为便于实施,计划要尽可能详尽具体,可贴在床头或写字台前警示、鞭策自己,边实践边完善。

再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无定法,但学有良法。应该借鉴别人的经验,边学习边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推荐三个,以供参考:

一、 学会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过:“记忆是智慧之母”。什么是记忆?记忆就是由一个感官上或情感上的刺激开始,通过不断地重复强化这种刺激,在大脑神经上留下的印记,又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也叫永久记忆。记忆时要做到诵读、手写、心想、眼看、耳听,让每种感官同时在识记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如能积极主动地去学,那么脑垂体后叶会分泌加压素,大脑处于最佳运动状态,记忆的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根据人脑的遗忘曲线,识记以后最初几小时遗忘最快,以后就逐渐缓慢,最后有一部分很难忘记。如果能及时有规律地复习,记忆的效果就好,要根据这个遗忘曲线来制定科学的记忆时间和方法。怎样使记忆持久呢?一般课后马上复习,一小时、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两个月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基本上所学的内容就能转化为长期记忆了。

当然,帮助记忆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比如说将单词分门别类整理:衣服类、文具类、蔬菜类、水果类……这些平时可以在商场或超市留心搞定;根据词义或构词方法记忆,如单词加前缀?鄄un, ?鄄dis或加后缀?鄄ful等;例“happy → unhappy”、“appear → disappear”、“help → helpful”……还有很多联想法:如“chairperson”可以想象为“主席是那个坐在椅子上的人”,河马hippo可以想象成“hi, 河马的PP好圆哦!”……方法很多,在此不一一赘述。

二、 学会分解任务

要学会分解任务,化整为零。基础薄弱的学生觉得课文很长很难,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应这么想:再长的课文,也是由句子组成;再长的句子,也是由短语组成。我们可将这些短语看成火车的每节车厢,弄懂每个短语,咱玩玩“开火车”的游戏,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再如,要一学期掌握1500个单词,学生一听就怕。1500个!但如规定每天掌握十五个,他们都会笑,这太容易了。当然,怎么记这些词,也是有方法的。如图示,只要一张长10×4厘米的纸条,将单词分成三份,早中晚各记五个。默写时纸条竖着一折二,看中文默,默完对英文。纸条小而便携,随时随地可抽空背默,也可与同伴互相抽查。任务分解后,完成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如果有能力或者有时间,可以试试每天记30或45个词,有的人甚至可以一次记≥60个!记这些单词,其实不需花多少时间,要想知道自己究竟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试试“神奇的一分钟”游戏,测试自己一分钟之内可以掌握多少个词,就可以推算出结果。

化整为零后,还要零存整取。记住这些词后,可采用编故事的方法,将这些词编到一个故事中去,在趣味性强的语境中有意义地识记可以增强记忆。也可通过小组之间比赛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即便是小小的成功他们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三、 学会整理纠错

英语的学习首先是个记忆过程,然后是实践过程。英语是一种语言,不是记住单词、词组、句型和语法就好了,关键还在于如何应用,所以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听、说、读、写、译的全面发展。错了怎么办?端正态度认真对待。准备两本纠错本,每天要及时将自己练习中的错误整理在纠错A本上,然后定期回顾复习,抽空过一两遍,将错的重新整理在纠错B本上,B本过一两遍,基本就修炼成高手了。

小学生习作指导四步曲 篇12

一、每次布置习作要有的放矢

有些老师喜欢天天布置小作文,这样不仅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还增加了老师的负担。我认为习作布置不需要数量多,而要有的放矢,讲求质量。

说到有的放矢,一方面可根据教材的单元主题进行训练。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训练主题是:注意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在讲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找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句子,并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在布置作文时要求里面必须有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习作。当学生在学校参加了什么活动,就可以布置相应的习作。如学校举行了运动会就布置关于运动会的习作,学生参加了歌唱比赛就布置歌唱比赛的习作。这样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学生就有话可讲,习作水平也会提升得很快。

二、学会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

写得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的最突出而又最普遍的问题。有些学生好不容易写了开头,后边不知又该写些什么,结果一篇作文三言两语就写完了。他真的没什么可写吗?不是,主要是平时没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大动脑筋去想,许多值得写的东西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因此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

比如引导学生写《吹鸡毛》这个活动时,可以启发学生回忆:比赛之前双方是什么样的神态、有什么样的动作?会是什么样的心理?比赛时又是什么样的神态、动作?比赛后呢?于是有学生就写:老师刚把鸡毛举过头顶,小明就鼓起腮帮子,眼睛死死地盯着鸡毛,随时都准备吹。小刚的眼睛也死死地盯着鸡毛,好像燃烧起的火焰。老师发令:“预备——开始!”把鸡毛一抛,小刚就赶紧往小明那里吹。小明也不甘示弱,用力往小刚那里吹。鸡毛被小明吹得飞起来了。小明的脸变得通红通红,像一个熟透的大苹果。鸡毛快要落地了,小刚赶紧蹲下身子用力吹,像青蛙一样……再如,一个学生写下雨天自己跌倒在泥坑,我就重点指导了他进行心理描写,当你跌倒在泥坑里,书包也湿了,此时会想些什么?他写道:我不仅把作业本弄湿了,还把书包也弄脏了,爸爸会不会骂我?明天老师看了这样脏的作业,会不会让我重写,或者大发雷霆把我批评一顿?……当学生学会把事情的细节放大时,一篇有血有肉的习作就诞生了。

三、定期开展习作交流会

好的习作需要给大家分享,让大家学习长处。同样,失败的习作也需要大家共勉,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因此,我觉得习作交流课非常重要,每周都需要举行。每次举行这样的交流会时,我总是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找出优缺点,再在全班交流。最后教师再重点讲评几个有突出特点的文章,这篇文章好在哪里?是动作描写得细,还是心理活动写得好?或是构思好、有深意?这篇文章不好在哪里?是写得不具体,还是选材不好?或是句子不美?学生在交流会上畅所欲言,收获颇丰。

四、有针对性地辅导

虽然每次习作教师都会指导,可是还有些学生“执迷不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进行单独辅导了。如有一次让写人与人互相关心的事情,讲过之后,还有一个同学迟迟不肯动笔,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单独辅导。

师:你为什么不写?

生:不知道写什么。

师:想一想,有没有别人帮助你的事情?

生:没有。都是我帮助别人的。

师:你帮助了谁?什么事?

生:我的同桌,他没有橡皮,我借给了他。

师:当时是什么情况?他的神态动作怎样?

生:那是一次小考试,我看他一会儿抓耳挠腮,一会翻着书包,我想他可能在找东西,我就把橡皮在他眼前晃了晃,他点了点头,我就给他了。

师:下课后,他怎样表达他的谢意的?你有什么想法?

生:他说谢谢我在关键时候帮助了他。我想,就这点小事他就这么感谢我,这么快乐,以后我会继续把快乐带给别人。

师:你把刚才我们说的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了。

他愉快地去写作文了。这样单独、具体的指导,启发了他的思路,使他有话可写。

上一篇:化工设备腐蚀下一篇:电极修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