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2024-12-15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共5篇)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篇1

一、数字档案馆需要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21世纪是数字信息时代, 数字化建设成为衡量国家信息基础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档案馆是社会信息资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面临着数字化建设的重大挑战。面对这股强大的数字风暴, 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数字档案馆是网络时代的产物, 建设数字档案馆在适应档案工作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也要遵循网络领域的客观规律。目前, 国际互联网络服务领域的一个显著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服务潮流, 而这种潮流对于数字档案馆开展优质的档案信息服务提供了美好的发展远景。

在互联网领域, 不少网站都为自身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比如, Yahoo网站提供了My Yahoo功能, 访问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设定页面风格, 选择自己习惯使用的搜索引擎, 确定新闻实现方式和选择新闻来源, 存入自己的信用卡信息, 查看自己的免费E-mail。事实上, 个性化服务的实质在于找到与用户个别需求的契合点, 它不仅带来了眼球效应, 而且增强了用户的忠诚度和依赖感。因而, 依据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 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档案信息服务, 对数字档案馆功能的完善具有深刻意义。我们应该抓住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契机, 推行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 积极主动地提升档案信息服务的水平和效果。

二、对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设计

抓住数字档案馆建设契机, 推进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要对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目标、过程与机制进行设计, 并不断发展完善。

1. 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目标与过程设计。

首先, 我们要实现档案信息服务时空的个性化, 在用户希望的时间和地点满足其对档案的信息需求。其次, 呈现服务方式的个性化, 根据用户个人喜好及专业背景来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第三, 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面对不同用户对同一问题的需求, 有针对性地使用户能够各取所需, 各得其益。这是设计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应该达到的目标。

针对以上三个基本要求, 我们逐项探讨目标实现问题。首先, 实现档案信息服务时空个性化的问题。在网络环境下, 人们的信息利用习惯和利用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 多数人习惯于利用计算机辅助阅览甚至是网上在线浏览信息。在数字档案馆时代, 档案部门完全可以根据用户提出的档案需求, 通过电子邮件形式和在线等方式随时随地为档案用户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第二, 关于档案信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问题。在数字档案馆时代, 用户发生利用档案信息的行为以后, 我们就要为用户建立“档案用户数据库”, 对其专业背景、兴趣、需求等以关键词形式进行著录, 把握每个用户及其研究主题。同时, “档案用户数据库”要动态更新, 实时补充完善个人信息;具备统计分析功能, 自动统计用户利用某些档案信息的次数, 并以此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价值大小的排序, 根据用户需求进行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性的排序。最后, 关于提供个性化服务内容的要求。在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中, 用户需要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定制档案信息内容, 包括资源定制、界面定制等。我们仍旧可以通过“档案用户数据库”, 有效记录并实现档案用户对资源、界面的定制信息。其中, 资源定制是指用户感兴趣的资源类别, 界面定制是对颜色、图标、布局等的选定。同时, 档案部门针对用户的信息需求内容, 不仅为其提供原始文件性质的档案, 而且补充提供具有二次开发性质的综合性信息内容, 以拓展所提供档案的内容范围。

结合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目标要求, 笔者对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基本程序进行了设计, 主要内容如下:一是用户在系统中注册并登记个人信息, 认证授权系统验证用户身份。二是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 可选择是否需要档案信息的定制服务。选择定制服务的用户可以在系统内进行资源及界面的制定。三是系统根据用户登记的个人信息及定制内容情况生成用户档案, 建立“用户数据库”;如果用户没有进行内容定制, 系统则跟踪用户行为, 分析其喜好, 将有关信息存入“用户数据库”。四是系统根据档案用户提出的实时信息需求, 结合“用户数据库”, 实施信息处理, 为档案用户提供个性化页面, 包括个性化的界面和资源。五是档案用户可以对获取的信息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反馈, 随后档案系统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调整完善“用户数据库”的内容。

2. 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机制设计。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础是对用户所需界面、资源、检索工具与结果等进行定制。

(1) 系统界面定制。

系统界面定制基本上应该包括界面内容和界面结构的定制。界面内容定制主要是对界面的总体模块类别及各个服务模块的具体内容进行定制。界面结构指系统界面的模块布局形式, 例如页面将包括各模块的布局方式、界面上Logo标志、菜单等的位置设置、界面色彩选择等等。系统提供若干可供选择的模板, 同时, 在各个模板的指定位置, 允许用户选择或插入一定的自定义内容 (例如自定义Logo图像或文字) 。

(2) 系统资源定制。

传统的档案服务系统为所有专业、层次、地域的用户都提供统一的资源和服务, 而基于数字档案馆的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则要求为用户量身定做具体资源和服务。这些资源可能包括: (1) 数据资源, 设置“我的专题档案资料”、“我的电子资料”、“我的参考资料”等选择功能, 将用户最常用的档案信息资源作为首层列出, 同时提供与其同类或相近资源的链接, 方便用户检索和利用。 (2) 网络资源, 设置“我的网络链接”、“我的搜索引擎”、“我的个人链接”等选项, 将档案用户经常需要的各类网络资源有效组织链接起来, 满足其多元化的信息组合需求。 (3) 服务功能, 通过设置“我的档案馆员”、“我的档案馆新闻”等这些功能形式, 使档案用户与相应的专业馆员建立直接联系, 为其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另外, 可以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与档案相关的动态信息内容。

系统应该针对不同用户特点和需求预制若干资源模板, 供档案用户调用需要的内容、调整排列顺序, 并且用户自己也可添加系统没有提供的内容, 形成有个人特色的资源定制模板。同时, 系统跟踪用户对信息的利用, 发现用户经常使用但暂时没有列入用户定制模板的资源, 自动 (或提醒用户) 更新定制模板。

(3) 检索模式定制。

不同档案用户会用不同的词汇表达概念, 对检索结果的选取原则和排序方法也会不尽相同。下面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 (1) 检索模板定制, 用户可根据个人需要对所需档案信息的所属专业、应用类别、深度、语言、时间、地域、数量等进行定制, 表达自己相对稳定的检索限制条件, 同时, 用户也可以在下次检索时选择“屏蔽”模板, 灵活表达特殊要求。 (2) 检索公式定制, 用户可自定义默认检索方式是简单检索还是复杂检索, 自定义布尔检索式中“与”、“或”、“非”的表示符号;系统还可为用户记录最近特定数量的检索式, 以下拉列表的形式供用户选择使用。 (3) 个人词表定制, 可写入用户的自定义词汇、通用限制词、特殊限制词以及同义词和近义词;当用户使用这些词汇时, 系统可根据个人词表调用相应词汇优化检索语言, 或弹出相应词汇供用户选择使用。 (4) 检索结果处理定制, 可对检索结果的输出格式、排序方式、重复记录整合方式、分类组织、下载格式、传送地址等进行定制。

以上四种定制数据均存放在服务器端数据库里, 在用户登录时系统确定用户身份以后, 调用相关定制信息, 并利用定制信息匹配系统数据或过程, 动态生成个性化的系统形态和系统行为。

三、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中的匹配性工作

为了实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有效服务用户的目标, 我们需要做好一系列匹配性工作。

1. 信息安全问题。

实施档案信息的个性化服务, 尤其涉及档案用户安全管理及用户隐私权保护问题。首先, 用户安全管理问题。在个性化服务中的身份认证运用适当的密码管理确认用户身份, 并通过授权服务器进行授权, 登陆失败时实施账号锁定。考虑到用户职责或身份变动及离退问题等, 系统应定期提示对用户账号进行统一审核, 保障其处于安全的生命周期内;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出现, 定期审核与即时性审核有效结合。其次, 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单独个体的定制信息涉及专业、研究领域、兴趣等隐私, 一般用户不希望这些个人信息被公开。解决隐私保护问题, 需要结合运用用户隐私保护政策、隐私保护工具、隐私保护技术、隐私保护管理体系。

2. 用户信息的收集与分类问题。

用户信息的收集是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是分析用户个性特征的基础和前提。最常见的途径, 是系统采集用户登录注册的信息, 但是一旦出现同一用户使用不同的登录名重复注册等情况时, 这些信息就充斥着大量的不准确或者说是错误的因素。另外一种获取用户信息的渠道是系统通过后端收集到的数据, 例如系统自动记录用户访问网站某个页面、查询某项信息的次数和频率等。无论是通过何种渠道获取到的用户信息, 只有经过验证才能进行确认其真实有效性, 这是一项长期性兼具持续性的工作。

在档案信息服务个性化中, 只有掌握了各类用户的需求特点, 才能有针对性地为特定读者群提供他们需要的信息。特定用户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往往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我们在用户资料收集工作的基础上, 应该结合档案部门的实际情况, 慎重进行读者群的专业所属性质的分类。档案部门作为信息服务机构, 要想拓展市场, 赢得用户, 就必须将服务的目标集中到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 集中到特定的专业用户群上, 利用专业化、集成化的信息优势来提供服务, 提高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深度和质量。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字档案馆条件下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发展方向, 对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进行了目标、过程以及机制的设计;并探讨了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的相关匹配性工作。

关键词: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开森.数字档案馆的个性化服务趋势[J].档案与建设, 2004 (6) .

[2]霍忠文.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中国信息导报, 2002 (4) .

[3]赵继海.数字图书馆发展若干领域的评析[J].图书情报工作, 2001 (3) .

[4]栗慧.信息资源管理四大矛盾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 2002 (8) .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篇2

(六)户口-

就从户口说起吧,这方面都是比较根本的东西。户口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户籍制度,如果在香港,户口一般指的是银行账户。中国政府依靠户口来统计中国的人口方面的数据,中国人口信息网上面那两个人口时钟就是根据户口来统计出来的。所以说,在中国,户口就是你最本质的证明。没有户口,就是“黑户”,将面临着种种麻烦,比如没法办理身份证(于是需要身份证的事情都没法做)没办法登记结婚,没办法领取社会补助,没办法读书上学,甚至面临着“偷渡”的嫌疑。其实“黑户”很常见,我工作一个月就见到了不下十个“黑户”,而且每一位都拥有至少是本科的文凭,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他们成为黑户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毕业以后“三不管”,户籍档案关系“任逍遥”,等到用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莫名其妙变成“黑户”了。又得花钱找人托关系重新办理,费钱又费时间,麻烦至极。所以大家一定要时常关注自己的户口,别丢了,受那冤枉罪。在中国,尤其是农村生源的孩子们,从小受的教育就是从出农村,向城市发展。打工是一条路,可惜打工何年何月才是出头之日啊;上学可以说是一条捷径,虽然这路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总比打工舒服的多了。一般考上大学,就兴冲冲的回家领了户口迁移证,从家里的户口簿里拿走了自己的户口页,等到九月秋初,开学报到的时候将这些材料全部上交,就暂时性的成为了学校所在城市的一员(当然也有部分同学没有迁户口)。总之,大家户口迁出来的过程基本就是这个样子了。-

其实毕业以后户口这东西也有一些道道。一般来讲,毕业生户口有五种去向:

1、工作单位有户籍管理的条件(比如政府部门、高等学校);

2、就业地的人才交流中心;

3、代理托管挂靠;

4、未曾办理,一年后学校给予打回原籍;

5、任逍遥,不知所终。-

工作单位可以接管户口那最好,当然也要自己主动去办理这方面的手续,在现在这个冷漠的社会,除了父母兄弟朋友谁会管你的事情啊,所以别指望有人提醒你该怎么做,重要的是自己主动去问,去做。当然,大多数人还是无法在这种单位就业的,因为这种单位不是政府部门,就是国有企业,再者就是比较大型的企业。工作单位不能接管户口的时候,按照往常来说,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放到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因为这是官方的说法。但是有个限制条件,人才交流中心的集体户口是属于临时户口,有两年的限期,毕业超过两年就不能继续托管了。而且户口跟档案是一体的,不能单独提出来。还有就是放到代理托管挂靠户口。我不知道别的公司是怎么样的,我们公司的收费是跟人才市场的一样的,这是物价局定的价格。但是放到我们公司有诸多好处。首先,我们公司的集体户口是青岛市或济南市常住户口,享受与青岛或济南市民同等待遇,比如买限价房什么的;其次,这个户口没有限期,是永久性的;再次,我们可以户档分离,户口档案可以分开提取,方便使用;最后,我们有计划生育办公司,可以进行户口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投靠。你一个人拥有这个户口,全家人都可以投靠。有的人没有办理任何手续,户口打回原籍,如果遇上不负责任的管理员,恐怕

就成了“黑户”。-

(七)档案-

很多人终生都见不到自己的档案,按照规定,个人是不能接触自己的档案的,档案的发送必须使用国家“机要”文件发送方式,属于国家秘密。所以说,档案是一件很严肃的东西。它是一个人生平的写照,读书的情况,工作的情况,党组织关系的一些情况都会在档案里以文件的形式保存,直到去世。-

档案原则上来讲分为三种:学籍档案、人事档案和工人档案。学籍档案记录一个人的读书生涯,记载着他何年何月在哪里读书,受过何等处分何等表扬,一些测评表格、成绩单等归教育局管理。人事档案则是在学籍档案中加入了派遣证、履历表、转正定级材料、婚姻变更材料、出国材料、劳动合同等,归人事局管理。工人档案则是指没有经过转正定级,没有获得干部身份的工人,归劳动局管理。-

目前还在校读书,包括像我这样的正在实习,但还未毕业的学生的档案,全部是学籍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学校);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份档案才转成人事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挂靠在代理托管机构);如果毕业生毕业后未办理相关手续,那么在一年派遣期后(211工程学校是两年),其学籍档案过期,将被打回原籍,进入劳动局,转变为工人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劳动局)。如果你的档案不行由人事局转为劳动局管理,那么很遗憾的告诉你,你失去了你这么多年读书得到的唯一社会凭证——干部身份。有人说我有毕业证,证明我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你没有干部身份,你就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人,即使退休了,你的退休金也比有干部身份的人的要少很多很多。关于干部身份,我下面会详细得讲。-

(八)干部身份-

在告诉大家干部身份是什么东西之前,我首先要阐明一下,干部身份如果失去了,无法补办,保质期一过,永久丢失。在中国社会体系中,公民分三中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局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干部归人事局管理。通过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工人身份,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手续后具备干部身份,国家统一招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执行一年见习期考核合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也具备干部身份。(注:如果两年择业期内没有办理相关手续,指标自动作废)注: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办理将“学籍档案”转变成“人事档案”后才有资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 国家规定,大中专毕业生毕业(以报到证人事部门签署日期为准)一年后,即可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批准转正定级;本科毕业生毕业工作一年(以报到日期计)、大中专毕业生毕业工作满三年可申报初级职称,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办理。转正定级之后,就确定了干部身份。-

(九)干部身份的作用:-

1、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进入事业单位的基本条件。公务员政审材料有一条明确规定要有干部身份(应届毕业生考公务员的除外)。-

2、单位之间,城市之间人才流动的必备条件之一。比如北京现在的落户政策基本就是人才引进,必要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干部身份。只有有干部身份,才能说是干部调动。-

3、拥有干部身份才能够评职称。在我国,无论各行各业都会有职称评定,而且相信任何单位都希望有那些有职称的人来工作,就算你工作的单位没有职称评定一说,那想你如果是高

级工程师,你拿的钱也绝对比别人多,因为这是国家规定,国家规定拥有职称的人的基本工资,比如一个高级工程师的基本工资不得低于年薪5W(举例,不代表国家规定)。-

4、提干的基本材料。就是说如果你要被提升干部,就必须拥有干部身份。-

5、计算干部工龄的起始点,工龄从拥有干部身份开始计算。(工龄关系着你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险等)-

6、拥有干部身份养老保险拿的钱数多(干部100%,工人60%-80%)。有人说,我不考公务员,不想进事业单位,我就挣钱行了吧。这又牵扯到职称问题了,一个拥有职称的人,哪怕是个低级职称,他的工资比同水平没有职称的人的工资水平就高一个级别; 有人说,我暂时想考研,等研究生毕业后再想工作的事。假如你今年7月份毕业,你在6月份跟一个代理公司(或者找关系,你爸的朋友的公司什么的)签订了三方协议,档案被发到这家代理公司。等到九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需要档案,就去让这家公司发送你的档案到学校(你算作是在职考研,与应届生考研没什么区别)。一年后,找签三方的那个公司给做转正定级,确定干部身份。三年后你毕业,实际已经拥有2年的工龄了。工龄这个东西很重要,首先必须拥有干部身份(工作一年)才能评定初级职称,工龄4年(工作五年),可以评中级职称,工龄9年(工作10年),可以评高级职称。至于那些破例评定的,则需要获得什么国家级的科研奖什么的,咱么一般人是没有办法的。今后无论工作如何变动,你的人事档案不能脱离人事厅(局)以及所属的人才中心等干部档案管理系统。一旦转入劳动局或所属的劳动力市场以及职介等机构超过三个月不能及时转回的,将失去原有干部身份。-

(十)党组织关系-

这一块的话一般就不用说了,但每年都有大量的党员失去自己的党员身份。无非是几个理由:抛弃了党组织关系、不上缴党费、不参加党组生活等。这里面大多数人是因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可以说是无知导致了这种行为。共产党员就是要为人民服务,我党宗旨就体现出了这一条。大多数脱离党组织的成员都是因为觉得付出没有回报,思想境界达不到标准才脱离党组织的。而实际上,为人民服务,人民不是木头,人民知道党在做事,会给予回报。虽然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说出这样的话不应该,原则上来讲,我们应当不计回报,不计报酬的为人民服务。我讲出下面这些话,也许要受到党组织批评,可是我还是要说,因为这是事实,我不想让咱们应届的学生们犯这个错,失去大好的机会。不计回报,不计报酬的为人民服务的人存在,而且很多,但绝大多数的党员,我想思想上还是有问题的,虽然每个季度都要写“量贩式”的思想汇报。而这个社会的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中国是共产党***,虽然本质上是人民民主专政,共产党是人民代表,可实际上确实是共产党在执政,中国不会出现国民党员当政府成员的情况。因此,如果你想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有所发展,你的党员身份将是你的最根本的条件。我说句老实话,就拿青岛这边来说,我想全国各地都是一样的。你是一个党员,而且拥有青岛本地常住户口,你的户口在某某小区。那么每年,光选举期间,你就会有不少收益,因为党员的一票,远远比群众的一票重得多。我说这些不是为了败坏我们党员的风气,不是说要让党员去为这个而努力,而是说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每个地方都存在的现象。当然,还是期望我们的党员同志们能够真正从心底上爱党爱民真正为人民服务。所以,记得按时交党费,时常写思想汇报,准时参加党组生活。-

转正定级为干部是国企和事业单位的称呼。办理转正定级手续后就具备了国家干部身份,如果变动工作调入国有单位,转正定级将作为享受有关待遇的主要依据。转正定级在档案管理的意义上用处很大:不作转正定级,档案中就没有转正定级表,按档案不全处理。机关、事业单位和规范的大企业不收此档案,也就不能录用。大城市办理引进人才解决当地户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篇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如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并通过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中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发现是这样的情况:一部分同学早已完成任务,或玩游戏,或浏览网页,或网上聊天,他们做得都很隐蔽,一般不会让老师发现;另一部分同学动作慢慢腾腾,经常犯简单操作错误,任务一般完不成,个别同学甚至任务没完成,也在玩些其他东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根源就是差异性。到底有哪些差异性呢?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种。

1. 学生基本功的差异

如学生A比学生B上课时思维要敏捷;学生C擅长于形象的直观记忆,学生D则擅长于抽象的语言记忆。学生E接受能力明显比其他同学好,有的参加过校外培训,有的则接触电脑的时间比较短。从而导致他们在学习不同的内容时就产生了差异。

2. 学习兴趣的差异

A类生学习兴趣浓厚,爱好广泛,求知欲强,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学习成绩稳定;B类生智力因素好,缺乏刻苦精神,学习兴趣有偏差,成绩不稳,但有潜力;C类生智力或非智力因素相对差些,学习吃力,成绩不理想。只有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只有了解学生存在的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实施“差异教学”。

面对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必须采取差异教学手段,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然而现在班级人数比较多,逐一进行辅导显然难度较大,能兼顾的面也比较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

一、开发网络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该建立学科教学网络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当前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课件,网络课程资源具有浏览方便,便于师生、生生交流的特点。在建设网络课程资源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以下问题:

1. 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由于现在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教学,所以教师针对某一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符合教学要求的差异目标体系,包括集体目标(或基本目标)和具有层次的个人目标。集体目标是教学大纲要求达到的基本目标,全体学生都应当达到。个人目标是在集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个体原有知识基础、兴趣、能力等确定。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不断地由现有水平发展到“最近发展区”,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如,在“制作落叶的动画”教学时,集体教学目标是“能够制作落叶飘落在地面”,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逼真地再现落叶飘落的过程”的学习任务。

2. 合理设置探究题目

为不同的任务设定不同的参考材料,供学有余力的参考学生给出探究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资料。

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行富有激励性的差异评价,使评价成为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催化剂。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二、开发网络互动平台和教学资源

有部分学生基础比较差,操作也不熟练,常常会对老师布置的任务一筹莫展,不能根据老师的讲解举一反三,或者会提出老师演示过快等等的要求。对待这一类型学生个别辅导能达到效果,但如果这一类学生数量比较多的时候显然是做不到一一辅导的。而统一重复演示的话会为基础好的同学所拒绝,认为:没意思,没必要。在讲解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电子课室、电子白板等工具录制教师演示过程,组合课堂资源,利用网络互平台供基础差同学按自己需要和进度进行学习互动。

三、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解决学生学习中不同问题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教师演示的过程中都表示听明白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大家都遇到的问题可以以教师统一讲解的方式完成,但有很多问题是只有部分同学遇到的,同学们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聊天室相互探讨来解决问题,或者可以利用网络互动平台的电子公告栏(BBS)设置常见问题回答一栏目来解决问题。教师在课前先对本节课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计,并把这些常见的问题一一列出,并提出解决办法。例如在FLASH制作中,就经常有同学的补间动画动补起来,那么老师可以根据这个情况设置问题:你的移动动画是不是动不了呢?答案可以是:你的移动的对象有没有组合呢等等。

除了教师列出的常见问题回答(FAQ)以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一方面基础差的同学解决了问题,掌握了知识;一方面基础好的同学通过回答问题知识得到了巩固,体现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中,并由老师对问题和答案进行归纳,丰富了网络互动平台的资源。同时鼓励学生通过BBS资源获得更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通过网络互动平台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协作学习。

通过建设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资源,并在网络互动平台中应用,丰富的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有积极的意义,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更好地促进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实现学生有个性地均衡发展。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篇4

西湖区新港小学 胡中勇

[摘要]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基于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教学模式的初步构想。

[关节词] 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分层—协作

[正文] 在知识经济社会即将来临的时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趋向于多样化,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种多样的劳动者,这样就要求现代教育向个性化教育发展。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探索出发展学生个性的教学模式。从信息技术学科来看,学生对计算机技术掌握的程度有非常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对文字处理、编辑排版类的信息技术技能掌握得好并富有极大兴趣。有的学生对画图的形象性思维活动突出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感兴趣。另一些学生对计算机的设置、程序的设计等方面偏爱。还有些学生受以往学习环境限制,对计算机可能还知之甚少。所以学生的差异非常大,如果采用传统的统一规格教学方式显然达不到教学效果,也违背教学规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在具体教学中,采用“分层—协作”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首先,要注重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的教学策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从信息技术教学目的出发,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设计一项学生的作业,作为学生自我学习并完成的任务。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地位,调动了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训练与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例如:学习windows “画图”程序的使用,设计一个自己完成的图画作品的任务;学习文字输入和windows“写字板”时,设计写作自我介绍的文章的任务等等。

其次,针对知识、技能水平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将授课班按学生水平分为高低A、B两组。对A组的教学任务提出基本的要求;对B组的教学任务提出较高的要求。例如:在学习windows窗口操作时,A组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窗口操作技能;对B组学生要求在熟练的掌握了鼠标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学会键盘的快捷键的窗口操作方式。

第三,渗透“合作”与“协作”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如A、B组)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作业任务,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例如:对于word文字处理部分的学习,在设计好自己动手制作“板报”的作业任务之后。要求学生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在这一“分层—协作”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学生和网络之间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与网络、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网络之间的协作构成了一个个教学环节,从而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个性档案信息论文 篇5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个性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课程,它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基本目标,以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为最终目的,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校应给予信息技术课程足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以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路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路径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实现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质量高效提升的目的。

一、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教学观念非常滞后,很多教师一直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教学质量,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其次,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不仅电脑数量无法满足学校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这些设备也过于陈旧,软件更新也不及时。再次,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是很高,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最后,评价体系不够健全,一直以来,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是以机考和考卷考試的方法为主,这种较为单一的评价体系,有待健全和完善。

二、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思路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促进路径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路径,具体来说,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路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完善教学评价、扩大学生的视野、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具体内容如下: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自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因此,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并给予尊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不能按照一个标准去衡量班级的所有学生,对学生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不要过分压制,而是去引导,使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促进班级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能够整体性提升。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进行图片处理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图像处理工具,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喜好进行工具的选择,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的评价方式一直都是以考核成绩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但是这种评价模式过于片面和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无法满足信息技术课程的实际需要,更无法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本质目的。因此,教师应对传统的评价模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完善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也可以在一定时期内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性评价,也可以在期末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表现、态度进行综合性评价。可以说,这种评价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和平台。

3.开阔学生的视野

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教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对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运用,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界,同时,学生学习兴趣也被充分调动出来。通过学生的自主性探究,学生收获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更加深了对自我的认知,将自己的特点和爱好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提升。

4.组织形式的灵活多样

为了提高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活动,通过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他们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实现个性化教学。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学生在为自己小组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正如前文所述,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无论是在学习能力还是在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分组,从而使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合作学习模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为他们的个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通过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只要教师转变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潜力,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性,就能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从而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全面性人才。

参考文献:

蒲政治.现代教学评价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0(10).

上一篇:一般注意力下一篇:高速加工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