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造力培养(共12篇)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篇1
摘要:创造力作为人才素质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院校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本文将对创造力进行深入的探讨,阐述创造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帮助大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的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一、创造力的内涵
提到创造力总是离不开一个词,那就是创新力。两者相互联系,一脉相承,但我们但必须明确地是创造力是制造出新鲜的东西,而创新力是在创造力上的发展,是对原有东西的改进。到目前为止,对于创造力的解释,学者们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但一般来说都把创造力看作一种能力,是指在一定目的和条件下,运用已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独创性地提出新思想、产生新概念、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二、创造力是大学生成才的关键因素
1、创造力可以促使大学生成为高层次的人才
高层次人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其内涵都是不相同的,但“总的来说,就是素质优于一般人才、贡献大于一般人才的人才,即人才中的佼佼者。”大学生一直以来都被人们称为天之骄子,而成为高层次的人才不仅是大学生的终极目标,更是社会前进的动力和时代的呼唤。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则是初级人才和高级人才的分水岭,是高层次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学生通过把自己的真才实学与创造力相结合,运用创造性思维,获得较多的创造性成果,从而得到社会的承认,为高层次人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相反,向高层次人才迈向的过程,又激发了大学生无限的热情和动力,促使他们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创造力可以使大学生更具有竞争力
当今不少大学生走出校园后,面对理论向实践的过渡时,就业难的问题就凸现出来,如何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占到一席之地成为大学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一直提倡建设创新型国家,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因此,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重点,注重人才的整体素质。创造力是人一种综合性本领,强化大学生创造力能力的培养可以迎合社会的要求,增强大学生在人才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使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
3、创造力可以推动大学生不断取得创造性成果
我们评价一个大学生是否是人才,关键是要得到社会的承认,而成果则是社会进行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成果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获得前人没有发现的创造性成果。“创造力使大学生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让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模仿性和重复性劳动改变为创造性劳动,进而取得创造性地学习成果。”相反,创造性成果的取得,不仅让大学生自身的价值的得到了实现,还使其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把大学生的个人价值与社会贡献相统一,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奠定了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其次,培养大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后,促使大学生正确的对待困难。获得创造性成果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创造力培养了大学生的实干精神,使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在失败中找原因和积累经验。
三、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不迷信权威,敢于探索
目前我们大学生总是无法摆脱书本禁锢的怪圈,徘徊于应试教育模式之中,盲目的相信权威。而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最重要的就是打破权威,敢于探索,创造新的想法和观点。所谓权威就是对某种权利和理论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但我们需要明确的是服从不等于认同权威。任何真理都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科学理论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不存在什么绝对的权威,权威之说也是可以被否定的。我们可以尊重权威,但是不能迷信,大学生需要明白的是权威并不是真理的法庭,实践才是。回望过去,从布鲁诺捍卫和发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敢于否定宗教的“地心说”,到爱因斯坦不迷信经典力学的权威,从而有相对论的出现,这都说明权威是需要怀疑和打破的,不能让权威拴住了我们的创造力。大学生需要把前人的科学成果当作自己前进的基础,而不是停滞不前的思想包袱,发挥创造力,敢于跨越权威信仰所设定的界限。
2、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正是当今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元素,而这种主动开阔进取的精神,也是当代大学生普遍缺少。它主要是指在创造革新时表现出来的活力,是创造力的动力,大学生只有具备它,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才能找准前进的道路。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树立自信心。想要有自信,就要克服自卑的心理,把自己优秀的一面展现出来,不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保持头脑清晰,敢于面对现实,在内心深处相信自己能行。其次,思想要敏锐。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敏锐的思想是良好的性情,它能帮助人们从现实的生活中捕捉到一些信息,促使自己的灵感得到激发,创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东西。大学生应踏踏实实地学习,在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只有在拥有丰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会有思想的敏锐。再次,要大胆地通过实践活动去验证自己的新设想、新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创新精神不能停留在表面,当有好的想法时,就应该去证明,从而创造出新的成果。
3、掌握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路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关键所在,它可以为实践活动开辟新的局面,是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大学生要具备创造力,就需了解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思路,以便在头脑中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形式,实际上是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有机结合,是一种循环往复而构成的思维活动,但是集中思维是一般人较为习惯的,因而发散思维才是真正的创造性思维。“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是创造性思维的中心,是测定创造力的主要标志之一。”通常来说,发散思维的种类很多,但使用比较频繁的主要有3种:1、辐射型思维。是指思维时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思维的方向像辐射一样向外散发的认识活动,由某一个点向外扩散。2、多路思维。解决问题时不是一条路走到黑,而是从多角度进行认识,逆向、侧向、横向等思维都是其特殊形式。3、类比思维,是指从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似关系中,受到启发,使问题获得解决的认识活动。创造性思维是十分重要的,大学生在了解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运用各种创造性思维进行思考,让其有效地运转起来,进而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有所创造,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以应对社会的各种挑战。
参考文献
[1]罗洪铁.人才学学科30年建设和发展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研究,2009:249.
[2]陈兴华.浅谈当代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7):76-77.
[3]刘洪德,王路璐.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涵义及特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170-173.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篇2
小学语文的课文,无论是从选材、立意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无不闪烁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比如教材中对大量创新性的人、物、事的描写,像“乌鸦喝水”、“田忌赛马”、“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教师可以通过认真挖掘教材,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作者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另外,教材的模糊、空白处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们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对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价值。如《穷人》一文以“渔夫拉开了帐子”为结束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下去渔夫一家的生活发生什么变化呢?西蒙几个孩子成长过程又是怎样呢……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无字处读出字来,在简略处浮现出丰富的内心想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紧紧围绕教材,通过情境的创设,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并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如对《白杨》这一课的学习,教师可以如此创造情境:“当你到新疆去旅游,坐着火车在那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大戈壁中行驶,这时,就在你的车窗前出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此时此刻,面对这戈壁滩的忠诚卫士,你会怎样高声地赞美它呢?”
在老师的激情感染和启发下,同学们会联系到课本这样答:“白杨树啊,你从来就那么直,哪儿需要你,你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你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将原文的“它”变换成第二人称“你”的创造性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空间,激发他们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创造性地学习
“注入式”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应当摒弃的。学生的学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而是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通过独立思考,努力获取知识。学生只有通过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能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狼和小羊》一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程的基础上,表演一段话剧。学生可以带上事先准备好的头饰,对课文中狼和小羊的对话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大灰狼的凶恶、蛮横无理和小羊的温顺。若课堂时间充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现段时间特别流行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基础上,围绕“喜羊羊掉到陷阱,他会怎么办”这个主题进行创造性地表演。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当给学生创造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除开课堂,教师还可以经常在课后设计一些仿写、小练笔、课文发挥性复述提纲,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如:《春夏秋冬系列文集》、《二十一世纪畅想曲》、《虎刺花》、《假如我是》……这些课外练习,不仅能让语文课余味无穷,还能有效地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必须根据他们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孩子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一节课四十分钟不可能完全处于学习的状态。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教学的趣味性。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找朋友”、“开火车”、“打电话”、“猜谜语”、“讲故事”、“编歌诀”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语文教学与多媒体结合的教学手段,将录音、幻灯、电视、广播、电子计算机等尽其所能地为教学服务。多媒体教学它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图、文、声并茂的画面,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注意力更集中,同时,他们还能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中,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思维创造力。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然后让学生观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通过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很清楚地明白“刻舟求剑,求而不得”的道理。
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
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甚至是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如在《麻雀》一课作小结时,一个成绩很出色的学生总结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同学举手反驳道:“老师,我不同意说是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的还是母的!”这时,教师不可以认为学生扰乱课堂纪律而扼杀他独到的见解,而应该肯定他,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讨论。
这样不仅保护了学生的独特见解,还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精神。再比如学习《鲸》一课,一位同学问:“老师,人是不是小动物?”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让他畅所欲言,他继续回答“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人只有一、二百斤,肯定是小动物。”像这样有创新意识的观点,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和鼓励,即使是异想天开,也是孩子头脑中思维的结果,更是创造思维的信号,教师要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自己的肯定和鼓励下得到相应发展。
小学生语文创造力的培养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质疑是创新活动的基础,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并大胆提 出问题的学生,才有创新的欲望。质疑是学生探索未知事物 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多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对学生开展质 疑解惑训练,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 更为活跃,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在相互交流过程中迸 发出创新的火花。当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对身边事物提出 质疑时,正是创新意识萌发的提示。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肯定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给予鼓励,促使 学生创新思维发展。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是立足于教学整体结构的。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 求,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文素养,从而促使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创新 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打开学生思维,运用自 身的想象力学习语文。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就会对语文 有所兴趣,打下创新的基础。
小学生生性好玩爱动,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语文教师 需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 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求知欲望,增加学生语文的主动性。同 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奖励,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 生模仿,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 时,学生会有较多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小艇是什么样子?教 师可带领学生朗诵课文,带着问题去认识课文,让学生寻找 描述小艇的句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 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受到鼓励后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文章的认识,教师再加以引导,增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另外,在引导学生对教材进行品读时,教师应当消除学 生中存在“快餐式”阅读形式,帮助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 语文知识进行深入接触。从而使其由浅至深地感受语文知 识的魅力,在情感上乐于学习语文,加强对语文的理解和感 悟,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摆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困 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习古诗时,根据传统教学方式,一般是教师讲解,学生跟着的 教师朗诵,然后背诵古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开发学生的创 新思维无任何益处,很难引起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师应 适当转变教学方式,结合现代教学的设备,增加课堂乐趣,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从学生 角度出发对古诗进行讲解,鼓励学生表达对古诗的看法,将 学习主动权交于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能力。
三、采用多样化评价方式,重视课堂交流
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采用多样化的评 价方式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实施教师与学生双向评价 方式,引导学生对他人进行正确的评价。课堂上鼓励学生积 极发言,让他们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有所收获,鼓励学生说 出自己的“新点子”,为他们打造畅所欲言空间的,保护学生 发言权和想象力。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对学生提出问题要深 刻思考,引导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使他们形成良好的 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具备的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带给学生的乐趣,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来深入备课、广泛收集各种相关材料、有意识的设计教学活动、有意识的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使其具有探索的欲望,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小组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广泛的讨论、探索,从而使学生以一个探索者的身份投入到课程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知识,发现新问题,寻求新的解决办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迸发出各种创新因素。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源泉,创新意识是由好奇心、求知欲、质疑感、批判精神等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质疑,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
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出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思考和学习的时间。
2、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现代化的教学中,多媒体设备改变了传统教学课堂上的单调局面,有效的将视觉和听觉叠加起来,使得课堂内容和形式变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直观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有效的掌握知识,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想象的空间,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的质疑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实施教学。
3、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所有的理论认识都是来源于实践并且服务于实践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也不能与实践脱节,教师只有将教学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才能将学生的思维不只是局限在课堂和书本的狭小空间上,只有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了社会实践中,才能发散学生思维,拓宽思路,扩展视眼。因此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组,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和机会,如创办图书角、剪贴资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心得等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方面的学习和交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篇3
[关键词]美术;了解;兴趣;个性;生活;引导
几年前赵本山与黄宏一部《卖拐》的小品可谓是风靡全国,究竟是卖拐人错了,还是买拐人真的有病?时隔今日在我的美术课堂中也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课,面对老师的命题作业“我的童年”,班级没有几个学生能够画得出来,面对老师的责怪学生们很茫然,我也陷入了沉思。女儿今年三岁了,时常拿起画笔画一些线啊、圆圈之类的东西,有时能够在纸上一口气写下一排排整齐而形状不同的圆圈,她告诉我这是在“写字”,一日我买来几本描画本,要求她按照它的格式描画,后来孩子越描越认真,但不愿意自己画了,我惊诧之余想起了我的学生,究竟是谁错了,其实是我们老师亲手把“拐”送给了孩子,是我们扼杀了孩子的天性,那么究竟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欣赏优秀美术作品,了解他们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绘画创作,最主要的是要选择题材,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讲授画家的创作思路 。如罗中立的《父亲》是这样创作而来的: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路走来的父亲》,揭秘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创作《父亲》的故事——二十年前一幅名为《父亲》的油画感动了整个中国,今天再看这幅画的背后,原来还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坎坷——与其说罗中立创作了《父亲》,还不如说是那个年代选择了父亲,父亲的原型是大巴山一老农民,在四川美术学院第二年,快到农历大年三十时,罗中立在路边公共厕所看到一个收粪的农民,这个场面触动了罗中立。“看到他的时候天已经黑了,而且外面的天气阴雨绵绵,非常湿、非常冷,当时我看他还是很麻木的,完全不知道已经是大年三十这样一个感觉,所以当时一下子很震动,然后回去马上画了很多关于收粪农民这样一个场面。”他认为是又脏又臭的农民支撑着国家,农民才是支撑国家和民族的真正脊梁。由此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我们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创造美。
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学习如果没有兴趣,而是被动地一味地临摹,那么天长日久,孩子们内心对绘画的喜好便会慢慢地消失,这就是我在文章开始时所提到的“现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一堂新颖而别致的美术课能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一定的兴趣爱好。如为古诗《天净沙秋思》配画,首先出示古诗分析其描写的场景,学生根据描写,先拿出纸笔试着画游客、瘦马、老树等,在学生有了一点体会的基础上,老师重点分析并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的示范画,在课堂中,以古诗配画不仅使学生对美术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而且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三、美术教师的个性教学
一堂成功的美术课,关键是看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美术之间是否产生一种内在的情感交流即是否能引起学生与老师,学生与美术之间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来自于个性化的教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艺术展示的舞台,能集中体现一个教师的学识修养,一堂精彩的课能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实践中应积极探索、深入研究,为美术课创造出丰富多彩、广阔无限的天空。
四、引导孩子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孩子的绘画活动不能脱离他们的生活,在生活中,通过观察、记忆、认识、感知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用图画进行表现,从而使其内心的情感得以宣泄,心里获得平衡,兴趣得到满足,但是学生在绘画中面对命题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在暑假前,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暑假生活”要求同学们把暑假中一些有意义的经历和感受排出照片,并用文字记录下来,把一切有利于这次创作的题材都放到自己的“百宝箱 ”中以备开学后创作时用。为了开拓孩子们的眼界,教师要求家长在休息天、假期里多带孩子出外写生,到公园儿童游乐场、动物园、马路、风景优美的地方写生,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生活,丰富孩子的创作。等假期结束,我发现孩子们面对我的命题创作个个精神饱满,“有备而来”,孩子们的作品更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五、引导孩子进行写生
写生指直接以实物为对象进行描绘。它应当以遵循孩子天性为准则,更多地发挥直觉,把内心感受直接地表现出来。引导他们对同一物体作多种视觉选择,让孩子画活的东西,多观察,多写生,自己选材自己造型。同时要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不能单画一种画,要让孩子广泛涉猎,美术写生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视野,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对鸟的写生一课,教师让学生欣赏感知不同鸟类的基本造型特征,介绍鸟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鸟的造型特点:头部的形体特征、脖颈的形状、身体的形体组合特点,并引导学生用手去触摸感知,仔细地观察比较鸟的细部特征。然后鼓励学生从直观感觉入手,随意创新,用黑白效果表现一幅鸟的写生作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笔下的鸟形态各异,个性化很强,还有的学生把自己对鸟的喜好也添加到了作品中,很是独特。几节写生课下来以后,学生们已能创作出简单的作品了。经过不断的反思与探讨,学生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将对我的孩子、我的学生阐述我自认为更“现实”、更具操作性的自由创作,让他们健康的自由成长!在今后的教学中如果你想永远按照正确的道路前进,你就要始终遵循大自然的指引。
教育要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自然主义教育的观点在课程改革中再次得到重申,足见其影响深远。虽然这是件很麻烦很艰辛的事情,我还是会坚持去做!并努力去做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舞蹈创新教学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 篇4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肢体语言艺术, 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它借助人类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去塑造多重的艺术形象, 并且容纳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学科内容, 在激发人类创造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随着高校的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学生的创造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高校所重视起来, 因此高校大力发展舞蹈教育来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通过舞蹈, 可以让学生通过参与舞蹈情境和情节设定, 动作编排及表演, 来表达学生自己对事物的感触、想法, 激发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 这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我们在舞蹈教育中要将“纯粹艺术”脱离出来, 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舞蹈中的美, 培养创造能力。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艺术活动的有形结果, 而是调动起学生的创造热情, 在感受美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体验。
2. 舞蹈教育在高校中的现状与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舞蹈教育逐渐在我国高校进入了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 导致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依然呈现出一些问题。比如在教学中, 老师依然以填鸭式教学为主, 在课堂中老师依然是教学主体, 以单一的艺术技能传授为基本内容, 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于学生的心理, 老师没有及时掌握, 使得学生与老师的距离逐渐拉大。正如恩格斯所说:“有一千个演员,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舞蹈素质和接受能力都不同, 老师在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过程中不够重视, 使得学生的思想得到禁锢, 这对于当前舞蹈教育发展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都是极为不利的。
3. 舞蹈创新教学中对高校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实践与反思
3.1 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首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舞蹈教学中, 只有让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 才能让思维具有创造性。在课堂中, 老师不应当一味地传授课本的简单动作与艺术技能, 而是需要用情感去渗透, 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来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动作中, 老师可以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作为一个引导者, 顺应学生的情绪去让学生感受, 模仿, 体味, 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让学生主动去探究舞蹈动作, 而不是自己将整节课“据为己有”。
3.2 鼓励学生进行相关艺术学科的体验和学习
艺术是相关联的, 在课余时间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多去了解其他学科的知识, 扩大知识面, 这对于丰富想象力与提升自身涵养有着很大的益处。在平时的知识累积中, 可以为日后的舞蹈创作积累素材。我在课下经常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艺术节目, 比如中央三套的《舞蹈世界》, 或者鼓励学生观看一些画展, 欣赏多种音乐与文学作品, 作为自身素养提升的途径, 更是提升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3.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生活是艺术创造的根源, 同时也是舞蹈创造的基础, 因此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是提升创造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我经常让学生观察一些事物, 来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让他们从观察中找出两者的差别, 从而抓住事物的特征。比如我组织学生去公园观看雕塑, 让他们观察不同雕塑的多种形态, 从不同的形态中抓住事物特征与联系, 这可以作为创造中的生活源泉, 有利于今后舞蹈细节动作的创造与雕琢。
3.4 组织多种创造活动, 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平时,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举办多种创造性活动, 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课堂中, 我会定期放映一些当下时尚的舞蹈, 例如爵士, poping, 在前不久让学生观看了全美街舞大赛的视频。在比赛中, 许多团队都将传统舞蹈与街舞相结合,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我鼓励学生模仿他们的思路, 创造出自己的作品。对于有创造力的学生, 要及时给予肯定, 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在平时可以举办一些表演活动和舞蹈比赛, 除了替编排学生一些基础舞蹈, 也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发展创造力的平台, 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
结语
高校舞蹈教育如今单靠灌输学生艺术技能和基础知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们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教学理念, 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就能够培养出拥有全面素质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汪艳秋;舞蹈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若干思考[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01期.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学反思 篇5
1、尝试教学法提倡让学生自主地抓住化学现象、事实,通过亲自参与探究的过程获得化学知识,有效地形成化学概念。这样,有助于克服化学教学中长期存在的重结论、经过程的片面教学思想,从而避免了离开化学现象、事实的探究,仅仅热衷于灌输现成的结论性知识、导致学生停留在死记硬背地步上的现象的发生。
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点滴体会 篇6
【关键词】创新 思维 想像力 形象 环境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我在课堂上这样做的:
一、重视训练学生的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乃至整个创新活动的实质与核心,而整个创新过程就是创新思维激发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至关重要。艺术贵在创新,美术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促进学生其他方面综合性的创造才能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
如《画汽车》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多种样式的汽车。课堂上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汽车的各个部分,之后,又带领学生一起来研究各个部分的作用,如保险杠、反光镜等,学生能够很有兴趣地说出它们的作用,这时我又提问:“你能不能再设计一些新零件添加到汽车上,使汽车有更大更多的用途呢?”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他们纷纷把自己的有趣想法说给同学听,如:在车顶加上太阳罩变成太阳能汽车、加上两只大手就能跨小河、将车的后面拖个垃圾筒就是垃圾车等,精彩极了。在作画的时候,学生已不仅仅是照着汽车的外形去画,而是把他们的全部精力用在了对汽车的研究上,这样一来,学生画得特别投入,特别生动。有的学生一边画一边跟老师说这些是车的什么部分,可以做什么,在一些比较具体的部位,如车的喇叭、保险杠、反光镜和把手等地方,学生都表现得很清楚。
总之,整堂课学生都是在思考、探究的氛围中作画的。学生用画笔,把他们对汽车感兴趣的地方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而且,很多同学对汽车赋予了生命,在他们的眼里,汽车已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二、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在用橡皮泥《装饰瓶子》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了让学生不断观察和想像,并且进行多方构思和尝试,提高“因物赋形”和“因势造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兴趣和良好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要用创造性的眼光去发现美、创造美,并大胆地进行“变废为宝”的艺术活动。
首先,我让学生观察分析瓶子的外形,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看看它像什么,从不同角度看像什么,变得很大像什么,通过观察,学生的回答很是精彩。他们说,正着看像国王、大楼;倒着看,像小朋友的脸、像小猫、像大树;横着看,像潜水艇、像大炮等等。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用橡皮泥对瓶子进行了有趣的装饰,他们创作出了小兔、袋鼠、唐老鸭、卫兵、小娃娃、大炮、潜水艇等等,精彩极了,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得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造环境
创新能力是只有在自由自在的氛围中才能得以孕育、诞生的,没有宽松的环境,学生就没有自主性,而没有自主性就不可能有创新行为,因此,要在教学中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创造氛围。在上《快乐的小厨师》一课中,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花围裙和盘子、碗、筷子等,学生用图画纸围成桶状,戴在头上做厨师帽。这样,教室就成为了一个大厨房,学生们都置身在新奇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小厨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设计出了多种美食,把自己的餐桌布置得非常丰盛。
总之,教育的宗旨是创新人才的培养,而人是知识创新与发展的生命之源。诚如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有鉴于此,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就需要有创造型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为学生创造力培养拓展空间 篇7
1.通识教育应从小开始。中西方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加强学生的通识教育,对孩子创新能力的培养颇有益处。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强调,中国教育缺乏两个关键因素,一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二是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国的教学法往往是一种生搬硬套的模式,学生成了被动的倾听者、接受者,缺乏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美国国家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哈奇也指出,人文学科被看作美国教育体制的核心和灵魂。学生学习包括文学和艺术、历史、哲学等在内的人文学科,不仅能掌握某种知识,更有助于塑造他们的性格。在通识教育体制中,当学生从一个课堂转向另一个课堂、从一个科目转到另一个科目中时,他们被迫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在回应不同种类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学生因此能够成为一个比较成熟、全面发展的个体,从而具备了独立判断的能力。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耶鲁大学著名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认为,具有创造力的学生往往不是班级里成绩拔尖的学生,他们做作业时给出的答案往往独辟蹊径,因而常受斥责或得低分。好教师都不愿打击学生的创造力,但很多时候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导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受到压制。为培养学生创造力,必须学会帮助他们去发现问题,引导他们对感兴趣的问题深入探索,把学校变成一个可以让学生提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探索问题、自由地表达思想,并把错误同样视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当今很多学者认为,创造力培养还没有找到好的方法,重要的是不要去扼杀。应把关注个体差异作为激发学生潜能的根本立足点,把转变课堂教学和学生评价方式作为激发学生潜能的主渠道。如标准化考试仅仅检查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能向学生提出思维上的挑战,没有空间展示个人对问题的分析、推理与解决,更不能反映学生能用学到的知识做什么,因此必须加以改革。
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初探 篇8
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
一、善用适度放松的力量
有研究指出:人放松时,左脑意识会降低,右脑直观的智慧比较能够浮出意识的表面,给予事物深刻的洞见与答案。门捷列夫研究化学元素的排列规律,几天几夜连续工作疲惫至极,于是,他睡着了,睡梦中,所有的化学元素都排列起来……门捷列夫一觉醒来,记下了梦中化学元素的排列表。后来发现,元素排列表中,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放松让化学家的创造力表现出来,让他获得了研究的成果。在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中,善用放松的力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有着积极有效的作用。
放松,让歌曲进课堂。音乐能调节人的身心,能让人放松心情。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利用音像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歌曲,让学生在获得身心放松的同时,随着乐曲展开幻想和想象,健康、良性地提高自己的能力。学习胡适的散文《我的母亲》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懂你》;学习端木蕻良的散文《土地的誓言》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学习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节选)《香菱学诗》时,播放歌曲《红豆曲》《叹香菱》……歌声里,一幅幅幻化的图景,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拨动着孩子们的心弦。
放松,让影片进课堂。适当地观看影视节目,也能刺激人的脑部发展,提高人的幻想力、想象力、创造力。教学中,结合教材学习,适时有度地给学生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例如:学习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小说(节选)《爸爸的花落了》时,播放电影《城南旧事》及《暖春》;学习罗贯中的小说(节选)《杨修之死》时,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段;学习施耐庵的小说(节选)《智取生辰纲》时,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片段;学习汉乐府民歌《木兰诗》时,播放电影《花木兰》(动画片)等等。将音乐、图画、表演等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的影视片,使得着迷入境的学生,在身心放松的同时,想象与幻想的翅膀伸展开来,有了尝试艺术形象创造的冲动与激情。
二、善用有效赞美的力量
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不论民族、文化、历史、家庭、性别、年龄,人天生就有爱受赞美、喜爱受人尊重的强烈愿望和倾向。林肯曾说:“赞美是一种有效而不可思议的力量。”
在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工作实践中,善用赞美,在欣赏、尊重之中肯定和保护学生的想象成果是非常重要的。《孔乙己走了以后》《<我的叔叔于勒>发财了》《打工者之歌》《2007版<泰坦尼克号>》《向阳的朵朵葵花》《<羚羊木雕>续写》《校园纪事》——孩子们的创见是稚气的,有些思考也有失常理,甚至是偏颇的。然而,他们的尝试是大胆的、勇敢的,因而是需要给予肯定、欣赏、赞美、尊重和保护的。具体来说,对每一个学生的表现,我都首先给予肯定,口头的或是书面的。肯定他的勤奋、思考和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给予称赞。让孩子们得到诸如:我的思考是有价值的;我的勤奋表现是美好的;我的创见值得重视;我是个有个性、能成才的人等积极的心理暗示。从教育教学的效果来看,在赞美中得到保护的孩子们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三年下来,完成一篇千字文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用“笔下生花”来形容其中一些孩子的作文也不算为过。—赞美果然有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三、善用留白艺术的力量
留白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广泛运用于美术、音乐、文学创作及版面设计等方面。适度的留白,给予人想象的空间,能启发人无限的好奇心与联想力。留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语言,文学家、艺术家经常运用留白来蕴境,给读者、观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要适度留白,懂得为孩子们的生命预留可以独立发挥的空白。给予学生整合思考、自行发挥的时间与空间。具体的做法就是:注意布置作业的适量与适当,提示并指导学生高效快速地完成课业任务,从而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看自己想看的书,参与自己喜欢的文体活动,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我常常发现学生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一晃就是四十分钟(课外活动),这样的课余生活带给他们非常高的专注力以及想象力,让他们在课内学习中不时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展示出独特的创见。
综上所述,善用放松的力量、善用赞美的力量、善用留白艺术的力量,通过发展学生的幻想力、想象力,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成长为有创见、能飞翔的“骏马”,是我们这些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最美的心愿,相信坚持不断地努力、积极地探索,我们的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践《做自己想做的人》,中信出版社。
[2].张德芬《遇见心想事成的自己》,上海文艺出版总公司。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篇9
1.灵活把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 这就决定了其创造能力的不同。在上一、二年级美术课时, 有时让学生自由发挥, 做小创作训练时, 发现他们画中多是太阳、房子、飞鸟、白云、飞机、动物等他们熟知的事物, 这说明他们的创造力还没完全挖掘出来, 只能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简单重复和模仿。教师就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 让学生根据对事物的观察和模仿写生, 对图画资料进行画面组合或添画情节, 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进行多种再造想象。三、四年级学生的画中多出现动物园、童话故事、星球大战、机器人等有趣的活动, 这个阶段的学生思想比较活泼、喜欢幻想。教师要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 利用语言描述与形象相结合的方式, 启发学生的再造想象, 将幻想以形象再现。五、六年级学生画中的内容, 又多是再现现实生活的, 如节日活动、好人好事、学校文体活动等, 这一年龄段学生的绘画处在写实期, 其思想逐步由幻想世界回到现实, 教师要引导他们对生活注意观察, 启发他们再现现实生活, 巧妙构思多种形象, 让组合画面更富有变化。
2.不断启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
(1) 借助文学作品, 启发创造思维。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故事、寓言、记叙文等都是创作的好题材, 要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事物, 让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认识, 达到再造想象的效果。如, 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中有几种常见的景物, 从上到下, 或由远及近, 勾勒出一幅美学韵味的画面, 艺术地再现了自然景物的美, 学生可以想象出当时作者的心情、历史背景等, 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并进行绘画创作。
(2) 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 激发创造性。插放歌曲、乐曲、音乐故事等, 让学生根据其中情景来创作成生动有趣的画。如,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是一幅多么美的色彩画呀!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 通过音乐与美术的有机结合, 使学生感受到不同的艺术美, 激发创造力。
(3) 创造良好的环境, 让学生在想象中启发创造性思维。如有一次, 试着给学生上自编课:手形联想, 一开始就开门见山地问学生:“你们谁会玩手影, 上来试一试表演一下。”好奇心驱使几个学生鼓起勇气, 学生的手在投影仪上做成了各种图像, 这些手影图像立刻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很快就说出了手影是生活中的哪些东西, 一时间每个人都在摆弄、研究自己的手, 想象和生活中哪些东西相似。就这样在很短的时间, 很多作品就被“创造”出来了。
二、利用“激励”因素, 培养创造性思维
1.鼓励———增强创造的自信心。学生在绘画的时候, 有时会表现出对自己的绘画能力没有信心。教师就要帮助学生消除这种心理, 增强创造的勇气和自信。如, 在教学生创作时, 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作品画了又擦, 再画再擦, 总是责备自己画不好;还有的学生每次走到他的身旁时, 总是把画藏起来或用身体挡住, 生怕被教师看见了认为自己的画不好, 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就要对他们的作品加以肯定的评价:“你画得不错啊。”“你很有想法。”“你的画很有个性, 要继续画下去。”然后再进行启发:如果在画上加些什么或用什么颜色效果就会更好点等等。在得到教师的表扬、鼓励后学生的心理就发生了变化, 认为自己还行, 信心油然而生, 接着就更认真、更大胆地画了下去, 也不怕被教师和同学看到他的画了。
2.激趣———寻找创造的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备课和讲课时, 要从激发兴趣着手, 精心安排教学程序, 让学生的被动情绪转化为愉快、积极、自觉的学习情绪。要把学生当成认知的主人, 以兴趣做向导, 引导学生独辟蹊径, 获得全新的创造。如在上《可爱的小动物》一课时, 运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一段兔子、小鸡、小鱼、白马的动画片, 中间插播音乐, 学生欣赏后都陶醉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 师问:“听了这段动物圆舞曲你们有什么感想?”生答:“音乐很美。”“好像是在和小动物们跳舞呢。”“仿佛是在森林里听小鸟们开演唱会。”这时学生已经想要画小动物了, 借此情景推波助澜, 在黑板上当场示范画一幅可爱的小动物图画, 学生们更加兴致勃勃了。在教师的鼓舞和指导中, 学生画出了一幅幅情趣可爱、形态万千的动物图, 这堂课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重视“记忆”作画, 发展创造性思维
记忆画创作有利于促进使学生留心观察生活, 记忆形象, 逐渐养成观察的良好习惯, 提高观察能力, 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把看到过的物象或经历过的事情, 凭借记忆默画下来。具体包括实物记忆画:要求学生在写生之前先用一定的时间观察, 默记实物的形象特征, 然后抛开实物进行默画;情节记忆画:要求学生先观察默记生活中的人物动态、情节变化、场面道具及印象最深的情节, 然后凭借记忆创作成一幅画。如, 观看一次文艺表演、一种游戏、一种比赛等;参与记忆画:要求学生亲自参与某种活动, 活动结束再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这种活动。如, 亲自参加了一种游戏, 或一种文体活动, 或某种劳动, 然后凭借自己的亲身体会进行绘画创作;回忆画:就是把时隔较长看到过的或经历过的形象或情节, 凭借回忆创作一幅画。
四、破除“思维”围墙, 拓展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的“与众不同”。教师要启发学生进行创新, 要求不能与他人相同, 引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积极活动。如, 让学生给日记本封面设计时,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或学生之间的启发之下, 画出各不相同的组合, 创作出独特的设计, 不断鼓励表扬创新的学生, 结果学生都基本能设计出有自己想法和个性的封面。这种教学创新可以使学生的发散思维活跃, 创作出多种多样的图案, 逐渐形成创造的兴趣, 创造的意愿就会由被动转化为主动。
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篇10
关于创造力的培养, 国内外教育界都非常重视:日本政府曾制定了许多教育政策、法律和法令, 但作为核心的政策则是“开发人的能力政策”。美国也非常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在发起一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运动中说:“与过去任何时候相比, 我们能否成功, 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人民的适应性和创造性”。我国政协委员在商讨育人大计时也迫切的感到:“创造性人才、适应性人才、科学家、工程师、高级管理工作者等, 都是我国在现实社会所依赖的人才”。现代国际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重视人的发展, 提高人的素质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我们只有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素质, 才能迎接以创造为特征的现代社会挑战。
何谓创造力?通常人们认为创造力就是发明新东西、提出新观点 (见解) 的能力, 这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难上加难的事情。笔者认为“创造力”这个词不仅是发明创造新东西, 更重要的是创造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我们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决不是制造一个事先编好程序, 可以做一定事情的机器人。为了培养这个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不仅要教会他一些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就是创造力。经我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认为创造力是完全可以培养的, 而且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可塑性很强的年龄段是会培养得很好的。通过创造力的培养, 可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提高学生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笔者认为人人都有创造力。为点拨学生的创造灵感, 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笔者曾向学生传授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创新思考方法, 来逐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主要从以下三阶段进行:
1分析构想阶段
分析是训练人的思维活动的一种基本方法。严格的科学分析, 就能正确找出一事物发展的主、客观原因, 而后才能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 (即构想) 。当学生遇到一个问题时, 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分析, 不能凭主观臆断, “拍脑门, 想当然”。根据分析出种种原因, 进行可能性推断, 找出几种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或方案 (即构想) 。
2选择实施阶段
选择是对一事物进行分析、比较、鉴别, 选出一种最佳方案的思维活动, 选择可分为选择标准、选择方向和选择数量等。教师可根据推断出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 引导学生进行可行性研究, 选择出最佳途径, 立即着手实施。
3成功率检验、评估阶段
检验与评估是根据教育目标, 对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的效果, 作出社会价值判断的活动。教师根据实施的结果, 来检验成功率, 判断其社会价值如何。如果成功率较高, 取得最佳效果, 就说明选择正确;反之成功率很低, 说明选择有误, 有待于改革思路, 做出重新选择。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反复训练, 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 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如何提高?也许是外界环境的影响;也许是由于存在的思想问题根本不想学习;也许是个人想学好可学习方法不对头;也许是对哪个老师有成见等等。对于诸多因素如何去克服、解决, 让学生选择出最佳途径重新投入学习中去, 看学习成绩如何。如果学习成绩上来了, 说明分析正确、解决正确, 成功率较高;反之, 应重新分析、选择, 直至学习成绩提高为止。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再如:学生在实习和实验时, 如果出现异常问题, 教师不必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而是在 (下转第34页) (上接第22页) 教会学生各种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 引导学生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想一想, 造成这个问题有几种原因?应怎样去解决?选择出一种最佳途径立即动手去做, 看问题处理的结果如何。如果问题解决了, 说明分析正确、解决正确、成功率较高;反之, 应重新分析、解决, 直至问题解决为止。这样可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教会了学生培养创造力的思维方法后, 在学生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还必须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设想, 在设想之后要认真分析、选择, 同时对每一设想将要出现的结果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决不能盲目选择, 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 选择出最佳途径去加以实施。我曾在我教的班级中进行过这样的尝试:开展“怎样保证班级纪律”?“怎样保持班级卫生”?“如何杜绝吸烟现象”?“如何提高你的学习成绩”?“当你和同学有矛盾怎么办”?……等等, 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看谁解决问题解决得好。结果, 我班学生经过积极思考想出了很多好的方法, 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 一切问题都在学生的积极思考下迎刃而解。学生毕业后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笔者认为这些思想方法在他们一生中都是起作用的, 他们会成为好工人, 在各个岗位都会干得出色。因为他们在有一颗很强烈的事业心并懂得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前提下, 又有非凡的创造力, 一定能创造出许多教师教都没教过的好方法对待他们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引, 魏腾飞.人格培养与素质教育[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1 (5) .
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之我见 篇11
【关键词】音乐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 想象力 发散思维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音乐的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方能终身受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则能发展智力,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
江泽民主席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音乐教学中,我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如下体会:
(一)节奏创编
比如教师出示节奏卡片2/4 × × |×—|()|()||,有的学生有编出重复的节奏(×× ××|×—)||或(×××|××)||等等。学生自由创编节奏,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创造性。
(二)节奏组合
教师出示卡片① ×× ②×× ×× ③× ×× ④× —,学生自由组合,可编出①②③④、④②③①等等,学生通过拍一拍发现把④放在最后,节奏最完整,具有和谐美。通过节奏组合训练培养了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吹奏训练
用竖笛练习吹节奏,克服了读节奏的枯燥乏味。根据节奏旋律,教师出示上句,学生编出下句,然后发挥想象,完整吹出来,大家评一评,提高了学生积极性。所编乐曲有上行,有下行,有平稳,有起伏,如:教师出示卡片53 21|2—|,学生编出下句(×× ××|×—)||,有的编(55 67|1—)||,这是上行;有的编(53 21|1—)||,这是下行等等。这种训练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思维更具广阔性、灵活性、新颖性、独创性。
(四)打击乐器伴奏
用打击乐器铃鼓为歌曲编配伴奏,学生有的伴奏是手拍鼓一下,摇鼓一下;有的学生则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手拍鼓改为鼓拍肩、腿或者胳膊,摇鼓变换为上下左右不同方向,伴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训练中不仅丰富了对美的感受,而且产生了创造美的兴趣。
(五)唱游训练
《丰收之歌》表现了丹麦人民庆贺丰收的热闹情景,学生根据丹麦人民劳动的内容,设计的动作有摘果子、收麦子,有的学生还设计出收割时擦汗的动作。根据丹麦人民庆丰收的热闹情景,有设计二人手挽手跳双人舞的动作,有设计敲锣打鼓的,有设计扭秧歌的,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二、发展音乐想象力
想象是创作的基础,要培养创作能力,必须不断丰富想象力。康德说过:“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有力的力量。”体现在音乐欣赏、舞蹈创编、唱歌、节奏或旋律创作之中,创作是智慧的物化,在意化与物化的对接中,把潜隐在电脑中的那种情思,在教师的启发下展开想象,顺畅地表现出来。
(一)动作启发
如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时,为了让学生想象骏马奔跑的形象,我在双响筒上敲击×××节奏,随着音乐响起,学生站起来,两手抓住“缰绳”,身子向后倾,边听音乐边蹦跳,自豪的样子,好像自己就是“小骑兵”,神气活现;在双响筒上敲击×××节奏,学生便想象疾驰骏马的形象;运用切分节奏,起伏大的悠扬旋律,学生便想象愉快小骑兵的形象。
(二)图片启发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认为:“由于直观的刺激作用,使学生提高对所学问题的兴趣。”图片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启发学生想象。如《小青蛙找家》的幻灯片,描述一只蹦跳玩水的小青蛙,玩得很快乐,可天慢慢黑了,小青蛙哭了,它找不到家了。我问学生怎么办,学生争相回答:“我知道青蛙的家,可以送它回家。”“我想把青蛙接回家去。”再看一张图片:小青蛙正在找家,对面游来一只鲤鱼,它问:“请问鯉鱼妈妈,您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鲤鱼妈妈高兴地指引了它,青蛙说:“谢谢您!”高兴地走了。观看图片展开想象,一个敢于克服困难、礼貌可爱的小青蛙形象鲜明,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三)歌词启发
如《金扁担》这首歌曲,歌词是“新修公路,进山洼哩,汽车嘀嘀到苗家,送铁牛吔,送钢马吔,运走桐籽和山茶。”启发学生联想改革开放以后,远离城镇的苗家山寨修起了公路,汽车运输繁忙的情景。再通过歌词“公路好像金扁担吔,挑着城乡奔四化。”启发学生联想苗家人民载歌载舞唱山寨今日一派繁荣的欢乐气氛,音乐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培养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是以尽快联想,尽量多做出假想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特征的创造性,具有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特点。
如《丰收之歌》以“庆丰收”为出发点,由此及彼展开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学生边欣赏农民庆丰收的音乐,边联想敲锣打鼓的场面,这是相关联想;与外国音乐丰收之歌对比,丹麦人民载歌载舞庆丰收,即对比联想;又因为同是庆丰收的音乐,因此音乐都欢快热烈,即因果联想。
多种联想,即是思维的发散。通过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中,让他们多思多想,在创造性的活动中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活动教学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篇12
关键词:活动教学,创造性
活动教学是指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 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 以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是人的生存方式, 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个性只有通过自觉主动的活动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自主活动对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积极价值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自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能力
活动贵在“自觉主动”, 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 面对知识急剧膨胀的信息时代, 要能从复杂的信息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美术教学更需如此, 在一堂理论知识讲解结束以后, 教师让学生走出课堂, 让学生学会运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找寻信息资料, 然后在信息资料中分析、思考, 把有用的东西提取出来进行重新整合。这一过程的主动学习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具体的操作之中, 它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亲自去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不是按教师事先规定的方法去做, 从而给学生充分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自主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动手的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 活动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宽松、自由、愉快的学习氛围, 建立起积极的学习心态, 保持良好、持久的学习兴趣, 引导其产生执着痴迷的探索、创造精神, 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健康成长, 勇于创新是至关重要的。善于利用活动中的一切有利因素, 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梦幻的世界, 轻松愉快的学习、交流, 发挥奇思异想, 才能够使学生很快地进入创作状态。
如《平面构成》这一课程中的徒手曲线讲解时, 即兴使用一些生动的线条来表现自己不同时刻的心情, 唤起学生内心世界的一些感触。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徒手曲线的理解, 以活动的形式去寻找生活中不同的工具来表现徒手曲线。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生老是用单一的绘画工具来表现, 走不出课堂也就不容易发现其他工具也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去。现在让学生亲自去体验、观察, 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多样化的徒手曲线会给自身心理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在实际活动中, 发现学生把自己身边曾注意过的和未曾注意过的工具都利用起来, 比如, 6H铅笔、6B铅笔、圆珠笔、普通钢笔、针管笔、书法钢笔、竹笔 (用竹子削尖蘸墨水即可) 、眉笔、水彩笔、排笔、蜡笔、火柴棒、签字笔、碳精条、筷子、针头等等。如此一来, 徒手曲线用不同的工具表现出来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语言, 一种新的表达情感的形式逐渐渗透到学生的脑海里, 新奇和成功不断激起学生探索、创造的欲望和兴趣。此刻乘机带领学生分析徒手曲线的性格特征, 然后根据徒手曲线的性格特征结合自身的经验创作一幅喜、怒、哀、乐的场景, 此时的学生早已经萌发了自己创作的欲望, 竞相展现自己的美妙构思。
三、自主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新世纪需要个性突出、大胆实践的人才。活动教学的宗旨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使学生扩大视野, 增长知识, 动手动脑, 培养能力, 发展个性特长, 增进身体健康, 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 深知这样一现象, 在课堂上敢于和老师对话的学生不多, 很多学生对老师所说的都认为是权威, 是正确的。本来有些学生在自己的概念和认识中并不认可教师的一些理论, 但是都不会在课堂上表现出来, 不敢质疑。其实这也是对教师的一种纵容, 让他们在自己教学领域中得不到提高。敢于挑战权威, 否定权威的学生是非常可取的, 往往这样的学生被认为是非常有个性的, 至少他们勇于大胆地表现自己, 不管是通过语言来诠释还是通过作品来诠释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样的学生往往作品也百花齐放。这样的现象不就是我们教学所期望的吗?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 没有创造性。人无个性必平庸,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一样, 没有个性化的教育也没有个性化的发展, 更谈不上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更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在创作时敢于标新立异、具有独创性。创造心理学家曼贝尔有这样精彩的论述:丰富的知识并不危害创造力, 但是过多的规则却是创造的障碍, 一个再有才能的人, 如果他被捆绑住了手脚, 失去了心灵的自由, 那么他就无法发挥创造才能。所以, 美术教师需要多创造一些丰富的、宽松的教学氛围, 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发挥个性才能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杨金玉.活动课程简论.课程?教材?教法, 1994年, 第8期.
[3]李臣之.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4]田慧生.活动教育引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版.
【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推荐阅读:
浅析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1-11
学生音乐创造力培养05-15
学生创造力及培养10-08
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初探12-21
最新学校文化与学生创造力培养12-24
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论文08-15
高职学生创造能力培养11-0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美术创造力08-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11-18
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