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2024-09-15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共11篇)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1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 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快速发展过程中, 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 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 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 就目前而言, 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 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 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分析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 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 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 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 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 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 (行业通用技能) 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 (职业特定技能) ;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核心能力) [1]。

(二) 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 起点不一, 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 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 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 文化、专业素质不同, 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 因此,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 水平参差不齐, 教育难度较大, 出现“管理难, 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 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 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 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 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 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 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 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 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 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 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 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二、旅游管理专业特征

(一) 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 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 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自我学习能力, 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 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 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 (无锡、苏州、上海、杭州) 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 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 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 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 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 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 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 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 观念新、内容广, 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 教学手段灵活, 强调团队合作, 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 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 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 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 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强调团队工作, 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 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 师资要求严格, 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 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 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 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三、教学方法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 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 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 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 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 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 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 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 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 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 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 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 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 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 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 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 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 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 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 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 负起责任, 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 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 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 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 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 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 全国最权威的, 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 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 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 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 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 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 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 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 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 留有思考余地, 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 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 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 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 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 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 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 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 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 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 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 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 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 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 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 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通过设置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操作程序, 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非常适合旅游专业课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 在授课时, 如“饭店管理”课程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饭店服务员和客人, 设置情景对话, 以及问题的发生和处理;“实地导游”课程也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导游员为在座学生讲解景点。通过这种演习, 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 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 增长实践才能。 (下转第154页)

(上接第151页)

(五) 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

1、校内情景式教学

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 具体来说, 可开设校内实训室, 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实验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导游模拟实训室应悬挂多幅旅游地图、挂图, 及反映各地特色的旅游展品, 另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 收藏旅游资源相关图书, 及国内外旅游风光VCD, 供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可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间设计, 供学生进行客房服务管理训练;餐饮模拟实验室可配备中、西餐桌及用餐工具各两套, 还可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按正规导游的要求举行导游模拟比赛, 学生自己选择景点, 自己编导游词并进行特定的危机处理。

2、校外情景教学又叫实地考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到实地参观进行考察的办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 二年的实习周实地考察旅游正是对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年级是去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旅游考察, 通过实地导游的讲解, 可以使学生在参观实际景点的同时更感性的了解导游的程序, 导游的方法以及技巧。二年级的华东线考察, 就是在短途导游的基础上, 培养长线导游讲解的途径。对于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 带他们到星级饭店参观, 使学生了解星级饭店的设置机构, 如客房, 餐厅的规模, 布置;了解饭店的运营状况, 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方法, 如怎样正确的铺床, 摆台, 怎样正确的迎接客人, 使用礼貌用语, 怎样转接, 挂接电话等等。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性的人才, 那么实地考察法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 一个学生最好经过各种方法的训练, 以适应变革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大学及其教师而言, 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国内不少大学教学方法单一, 而且理论脱离实际, 以上介绍的教研方法或许可供参照。

摘要: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 发展迅猛, 成绩卓著, 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 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 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 2003, (01) .

[2]王华.谈饭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案例教学[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 (03) :72-75.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2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论文【1】

摘要:在计划经济下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比较守旧,教学内容偏重理论教学,对于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下的功夫较少,跟不上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因此,必须突破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研究才能适应市场的要求。

文章指出了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考试模式改革在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类专业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但普遍的反映是适应性有待提高。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现代企业能力方面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教学上以课堂为中心,学生与酒店、旅行社等单位联系较少。

②教学知识内容的更新较慢并且与实际联系较弱、可操作性较差。

③课堂上讲授过多,学生只是被动者。

④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力度不够;⑤以考导学,考评方法上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较多,考试形式单一。

上面的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进行改革。

2.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思索。

教学方法的改革。

必须要考虑以学生为出发点。

如今很多学生在报考旅游专业时,多是冲着将来能游山玩水的目的而来,对旅游学科的综合性、服务性认识不够。

因此在教学的同时更应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强调从知识教育转化为以能力教育为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下几种方法值得探讨:

2.1 采用模拟情景训练、社会实习,加强实验教学效果和实习教学效果。

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着重强调了学科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院校理论课与实习的分配比例不恰当。

大多数院校理论课程多,实习机会少。

一些院校关起门来办学,与旅游企业的联系很少.自身又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条件,使学生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能从书本上学到一些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锻炼。

一些院校在最后一年或半年安排学生到酒店、旅行社实习,但这样的时间安排又与学生准备考研、找工作的时间冲突,使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

因此旅游院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实习期的长短,实习时间的安排,都要认真考虑。

二是对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的培养不足,导致学生服务意识不强,从业思想也不稳定。

一般学生到实习单位从事一般性服务工作的心理准备不足,对酒店循规蹈矩式的“伺候人”不感兴趣,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服务意识。

作为高等旅游教育,应适当增大实践教学课时数的比例,强调运用实践教学法,边教边做,学时各占一半,力求在学习中掌握实际工作的本领,并在实践的第一线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上,积极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理论创新能力,理论转化能力和实践能力。

如可以采用模拟工作岗位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导游业务、前厅与客房、旅行社管理等都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现场教学,将学生置身于生产活动中进行实际操作,使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零距离接触,熟悉工艺流程,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学习中解决问题,学习的疑惑也在实践中得到验证。

在校内进行专业实习(导游实习、客房实习、锓饮实习等)实践操作课程还可以让学生亲手编写导游词、案例分析报告,总结出了培养职业能力的途径和技巧。

对于学生参加的每项活动要过程完整,课题明确。

有实践过程动态报告,有成果附件等。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将得到直接经验和科学研究,同时学生将获得专业技能的直接经验,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

2.2 采用案例教学法,强化理论教学效果。

其它专业教学方法中案例分析的教学模式是:理论一案例―理论,理论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掌握理论需要分析案例,案例分析是为了掌握理论,显然这利,方法不适合旅游管理应用性学科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首先必须对旅游管理课程案例进行精心的挑选和编写,旅游管理案例的选择必须符合两条:一是符合教学的要求,二是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

对一些疑难案例在提供教学所用之前,由相关课程教师先行予以讨论研究,并对课堂组织学生分析的视角和思路提供意见。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要打破案例教学局限于举例子、做习题的现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调动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和讨论。

为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要求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包括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广开思路,积极发言,使案例教学达到效果。

案例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充当评论家和仲裁员,而应充当导演、信息员,起引导、纽带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整个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具体地讲,首先必须要求学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思路和解决方案,然后写出发言提纲。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重点发言。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发言同学的意见、方案提出自己的见解,予以补充,集中集体的力量和智慧,使案例更完善、更全面,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不要过分干预学生的发言和评论学生的观点,而应注意引导学生讨论、纠正偏向,控制课堂秩序,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运用案例教学法要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就案例质量、教师评点、学生准备、教师组织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考核。

2.3 加强多媒体网络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旅游管理的理论框架条理化、管理内容概念化、运作方式程序化,许多内容看起来挺不起眼,但真正用起来学生总是感到无从下手。

如此教学内容若让老师用传统教学方法讲,就比较麻烦。

多媒体教学视听合一、图文并茂、相互链接,不仅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提高了效率,而且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求知、主动参与,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其次,旅游企业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许多活生生的问题需要学生去认识、分析和解决,这些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解往往是不够的,有多媒体的视频展现效果就好得多。

本专业应鼓励教师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在利用课件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实例教学,在课件中增加的实例图形,便于学生接受所学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

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要根据大纲要求、教学目标及所选择的教学软件,精心设计和编写教案,务必使每一节课都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与学的有效性的目的。

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的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信息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按超文本非线性、网状结构组织教学信息,使之按教学目标、内容、学生水平需要将教学内容相关资料、背景和扩展材料组成有机整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按照符合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特点的超链接及时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构建自己的知识,加快对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融合。

这样,学生可以在多媒体知识环境下养成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有力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自觉地转变了教学和学习理念,都在适应信息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努力培养适合旅游业发展要求的人才。

2.4 考试模式应注重能力的培养进行多种方式考评。

首先要建立健全试题库。

以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师应在自己所教的专业课中建立本专业的试题库。

使本课程试题内容与上课所授知识充分衔接,并不断地充实现阶段新知识点、新内容。

在出题的过程中,还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尽量增加案例分析、上机操作等实践性强、操做性强的考试题目。

其次要有选择的进行考试方法改革。

根据专业课特点的不同和教学计划中对专业课要求掌握的不同,本专业在专业课考核方面也做了相应的改革。

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考核方法(闭卷考、开卷考、技能设计考、技能操作考等),考核方式可采用一种或多种―起使用,其目的是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加强了学生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实践【2】

[摘要] 双语教学是近年来教育改革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探讨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在教材选用、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期为双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活动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关键词] 旅游管理 双语教学 师资 教材 教学方法

双语教学(bilingual instruction)是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互联网技术进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

国内外有关双语教学的论述很多。

代表性的是英国《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的定义,认为双语教学是指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即学校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

著名教育理论家卡明斯认为,双语教学通常指在学生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介语,这两种语言被用来教授科目内容而不单纯是语言课程本身。

上述定义阐明了双语教学的本质。

首先,双语教学一定是采用两种语言进行的教学方式,具体使用哪两种语言视具体情况而定, 如在美国主要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主要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的港澳地区主要使用英语和华语。

双语强调的是在学习和交际中熟练运用两种语言;其次,双语教学不是语言教学,而是学科教学。

它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考试评价等教学环节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的教学活动。

是用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为外语教学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第三,双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外语进行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学科的理论和知识,通过应用外语而更好地掌握和使用外语。

双语教学是“Language as a medium for learning content, and content as a resource for learning language”。

意即外语或第二语言是学习学科知识的教学语言,学科内容则是外语学习的教学资源。

“One excellent way to learn a foreign language is to use it for a purpose, so that the language becomes a means to an end rather than an end itself.”(学习外语的最好方法就是有目的地使用它,使外语不只是学习的目标,而是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

这段话非常形象地点明了双语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一、双语教学的历史背景和实施意义

双语教学在国外历时一百多年,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

双语国家(官方语言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国家)一般都具有特殊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出于维护政治稳定、缓解民族矛盾和种族文化认同等多方面考虑才选择了双语模式。

如加拿大、美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我国的香港、澳门等地。

20世纪后半叶加东法属魁北克省的法语沉浸课程(The Canadian French Immersion Program)成效显著,至今魁省人仍以精通英、法双语而著称。

印度也是著名的双语大国,借双语教育(母语+英语)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第三科技大国。

此外,一些单语国家如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匈牙利、保加利亚等都实施过双语教学。

可见许多国家都注意到了双语教学对提升国民素质和国家实力的重要作用并付诸实施。

我国传统意义上是个以汉语为主的单语国家,个别地区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小规模存在过的双语教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解放前外国殖民者开办的教会学校,曾引进英语教科书,用英文授课,殖民色彩浓厚。

第二种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目的是推广汉语,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开展的双语教学性质与上述截然不同,它是依据我国国情,适应新时期全球化教育背景,为培养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与国际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外语,知识+技能)而进行的一场长期艰巨的教育改革。

在我国目前使用的语种主要是汉语和英语。

英语在我国较为普及,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地适用性。

国际会议、技术交流、科技资料、文件电邮等绝大多数都通用英语,掌握英语意义重大。

通过双语教学培养学生在两种语言之间自由切换,在国际交流中面对不同环境和人群自如表达,以双语教学提高全民英语水平,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按照外语使用程度的多少,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三种:沉浸式(immersion model),即全部用外语,不用母语,通过建立独特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运用外语的能力;过渡式(transitional model),即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教学;保持式(maintenance model),即学生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理论依据是开展旅游双语教学的前提

双语教学理论众多,代表性的阈限理论(the Thresholds Theory)把学生的双语水平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阐述各层次与学生认知发展之间的关系。

认为精通双语者对认知发展产生正面效应,非精通双语者则产生负面效应。

教育学研究也表明,语言课的内容越接近学生的功能需要,语言教学就越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以语言应用为动机,学习的过程也是语言应用的过程,可以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使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合理而轻松,方法科学,效果明显。

理论和实践研究证明人具有精通两门或两门以上语言的能力,旅游双语教学是切实可行的。

2.政策支持是旅游双语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育部8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 4号文件,明确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力争开设5%~10%的双语课程,特别是一些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专业应尽快与国际接轨。

旅游管理专业涉外性、实践性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旅游服务人员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过硬的语言功底。

双语教学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利途径。

它从专业入手,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断灌输英语,通过全面熟悉英语在旅游业中的表现来掌握英语,达到语言和专业双赢的目的。

中国旅游业蒸蒸日上,是全世界注目的焦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

在新世纪的全球旅游领域里,既精通汉语和中国文化又通晓外语和外国文化的双语人才必将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

旅游高等教育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与实践双语教学,为旅游业输送大批精通外语,精通专业,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高品质人才。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3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中职;管理教学为适应旅游业的发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性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多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要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低落,素质和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案例教学法更为生动,教师在引导过程中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的表现与参与,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中职的旅游管理课堂教学中,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这重要的意义。

案例教学这种方法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其目的是通过典型案例进行剖析,以期达到对法律规则的理解,从而掌握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之后,20世纪初,案例教学已经被美国所有的知名法律学院所采用。1919年,毕业于哈佛法学院的德海姆出任哈佛商学院院长,他对案例教学极为赞赏,主张在商学院推广使用,并强调商业课程应该以真实生活情境中的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案例。目前这种教学方法广泛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的研究和教学中。随着旅游教育的不断发展,在旅游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尝试日渐增多,在旅游教学中进行案例教学的探索方兴未艾。

一、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唱主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况,这种单向灌输的方式,久而久之,让学生感到乏味,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相比之下,案例教学法再现真实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仔细思考,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得到锻炼口才与展现自我的机会。动态的教学过程,极大的满足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案例教学法中所选的案例,必须是从实际而来,情境逼真,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在引导学生思考和知识讲授方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多远化的方式,灵活的与学生互动,打破被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同事,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与情境进行优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目标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填鸭式的被动接受,案例教学法重视案例情境,要求学生在当时情境之下仔细思考和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是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

1.对学生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主体。要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必须关注学生的反映。在案例教学实际操作当中,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认真思考并愿意表达自己的观点。

2.对教师的要求案例教学法中,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在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对课堂的引导方式及经典案例的选择等做充分的斟酌。其次,在课堂讨论中,学生的反映也部分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教师应设法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展示自己的观察、沟通和决策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结论要认真倾听,做好问题的摘录;在组织学生讨论和分析案例过程中,教师应适当的做阶段性小结或点评。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归纳、总结。

三、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的具体实施

1.布置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案例,将选定的典型案例发给学生,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认真学习阅读,掌握案例的事实细节。

2. 案例分析在课前,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在让学生分析案例之前,可用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面临怎样的压力,决策的后果有哪些等。然后让学生仔细抓住关键点,形成提纲,发表自己的总结结论。

3.分组讨论并互评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教师要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敢于表达不同观点。一个小组发表观点时,老师指定另一小组进行评价,形成互评。在学生发言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并做好记录,以便总结时可以点评学生观点中的优缺点。

4.总结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归纳总结,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独特、创新观点要重点强调,不完善的观点加以补充,最后提出参考结论性意见。

四、案例教学中本人使用的激励手段

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过程中,建立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表现欲望的体系,对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及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中职生喜欢动手并好胜心强的特点,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形成竞争。在操作上,为了使学生尽可能的被调动起来,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分组,也可以在私下跟学生了解谁与谁是好朋友后,按朋友圈进行分组,方便学生信息共享及沟通。(老师再适当的按学生人数及成绩进行调配)另外,可以把学生的平时表现评分并纳入最终期末成绩的一部分。(当然是一小部分,因为平时表现的分数怎么也不可以替代技能知识)给学生们按小组评出平时成绩,也即评出小组课堂的表现成绩。小组的平时成绩定期公布,形成组与组之间的竞争,以小组的集体荣誉来催促组员们互相督促,努力在课堂上表现。对各个组员来说,老师又根据即兴的点名提问,来对组员在本组的平时成绩基数上适当增减平时表现分,这样,拉开个人的平时成绩差距,形成个人之间的竞争。这样的激励机制,既形成组与组的竞争,让学生相互督促。又有个人之间的竞争,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作者单位:凭祥市中等职业学校广西凭祥 532600)过程中,教师在黑板上呈现出知识,虽然也话语上的强调,但是很多学生不易理解课堂授课的重难点。多媒体可以利用自身具有文字、图片、作图、动画、声音等直观、形象和生动的媒体信息,把重点知识转化为简单的易于理解的知识,使得重难点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对于难于区分的易于混淆的知识点老师直接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尽心对比性的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对于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给与剖析,让学生明了解题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都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观察图中每一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的个数,请你猜测由里向外第10个正方形(实线)四条边上的整点共有()个。

在多媒体上把图形呈现出来,先让学生仔细的观察找出问题的突破口,第一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2×4-4=4,第二个正方形的 正点数有3×4-4=8,第三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4×4-4=12个,……故第10个正方形的整点数为11×4-4=40,这样的逻辑推断是在直观的图形观察和思变之后的出来的,这样就会引导学生面对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知识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三、实现教学大成,完成教学总结

多媒体有极大的便利性,在新课结束后,数学老师可以通过PPT演示,把本堂课中的重点知识、知识体系在详尽的展示给学生,再加上老师的辅助解析和强调,这样会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知识了,也容易构建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学习阶段由于刚刚接触一些抽象的图形和概念,很多学生可能还不具备这样的识图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时如果数学课堂能运用媒体技术手段,充分挖掘教材,就会有利于学生丰富表象,引发联想,启迪学生进行全方位、立体的思维,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突破思维障碍。新课改要求数学课堂要体现以数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理念,其中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就是题中之意。数学课堂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从“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方面建立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拓宽学习,实现动脑与动手的有机结合,实现眼手的有效整合,进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习注意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这样的数学教学就会更有利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提高素质,培养能力。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介、学生四种因素组成的整体,其中教学媒介对其他三者都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多媒体通同自身的优势,可以使教学声文并茂,更形象、更生动、更直观的展示给师生,对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数学课堂,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学情、教学环境等优化多媒体的使用,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参考文献:

[1]董烈云.多媒體技术在初中数学直线形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2]李运领.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2013(02)

[3]胡连荣.浅谈多媒体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2013(04)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4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从2011年开始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并进行了改革,至今取得了丰硕的改革成果。

为了使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到实处,服务于教学, 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具体实施如下:

1教学手段由传统技术向现代智能技术转变

在 《旅游资源与文化》教学中,任课教师将在课程准备时查阅的大量资料和收集的大量图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作成了多媒体课件、编辑视频、录制微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便于认识、了解,增强趣味性,容易记忆和掌握,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在上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人性化的课堂,学生对这一方式普遍好评。在 《饭店管理基础》的授课过程中,选择了适当的时间在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播放了由其自己收集与剪辑的世界各国著名星级酒店餐饮服务工作者的实际工作过程与情况,生动形象的使远在异地的情形成为现实课堂,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念,达到了满意的教学目的。还有其他教师也都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摸索与实践着运用多媒体与现代电化教育的手段进行现代化的教学, 可以说现代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注入了新鲜的理念、 提供了科学的模式。

目前,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是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等,预示着网络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教师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学习和掌握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技术,对教学媒体资源进行合理地组合设计,更好地服务教学。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多媒体 ———网络上深挖资源,紧跟市场的需求和国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现已建设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导游业务》、《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4个网络课程,在网络平台上提供电子教材、微课视频、专家讲座、 多媒体课件、行业企业资讯、企业案例、行业法规条例、 网上交互式学习、网上训练、模拟测试等,在教学中运用智能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代替常规的教学手段,融合体现个性风格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使教学生动活泼,富有特色。这也是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

2教师由给予者向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

省级精品课程 《导游业务》教学中,主讲老师讲授完基本理论部分与实践内容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模拟训练旅游活动中 “导游”与 “游客”的实际 “状态”。把学生分为 “导游”与 “游客”两部分,老师扮演 “旅行社经理”,让一部分学生体会 “导游”,其他的学生体会 “游客”,在 “旅行社经理”的指挥与指导下进行实际旅游过程中的模拟训练。通过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将课程内容活灵活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同时从中又让学生掌握了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要点。

3实践教学模式由校内封闭向社会开发性转变

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由应试教育向综合素质教育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观,即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现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为导向,师生共同探讨交流的过程。这一改革的实现主要是组织学生到酒店、旅行社或者景点现场实习,然后再回到课堂寻找实习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再实习进行新的理论实践,通过这种循环的 “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模式使学生真正的领会所学知识的理论体系与实践内容,达到理论实践的有机结合。

4培养学生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探求转变

在教学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由强调学生统一要求向因材施教转变,由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技能的主动探求者转变。

在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所讲旅游区的主要旅游城市,然后介绍这些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及其有关的神话传说、古典故事、历史文化等知识,从而引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产生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主动了解中国各个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及旅游景点的相关知识。在 《旅游市场营销》的教学中运用了大量及时、准确、详实的案例,开发了图文并茂、集案例、漫画、调查资料与行业动态于一身的教学课件。即开拓了学生视野,又侧面引导学生实地调查或网络搜寻与该企业有关的信息及资料,来丰实自己的知识。

5教学目标向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转变

传统的教学目标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我专业的改革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转变。

比如在 《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中,首先请旅行社老总介绍旅行社计调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让学生在学习前先有目标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熟悉全国各旅游区域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状况,旅游资源特点,掌握计调操作流程与基本操作方法,参照旅行社真实业务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训练、考查,在常规路线操作熟练的基础上,再模拟游客咨询现场,训练学生根据旅客的个性化需求而实际应变及现场操作能力,在此课的整个教授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多方面能力,使其得到了协调发展。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备课;初中;管理;教学

一、初中教学备课及其必要性分析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工作进行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备课。因此,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备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所谓备好课,就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出合适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有效学习。教师备好课对于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防止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教学针对性有着重要作用。《礼记·中庸》一书中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总之,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备好课是教学工作的必要环节。

二、初中教学备课现状分析

就目前初中教学过程中看,备课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工作者对备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备课方法及策略单一等,从教师教学经验划分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问题:(1)新教师备课缺乏经验,备课水平有待提高;(2)青年教师备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3)老教师基于自身备课经验而忽视备课步骤,未形成自身的备课风格,缺少對备课“精”的提炼和总结。

三、初中教学备课管理制度研究

从初中教学备课管理角度出发,要想提高初中教学备课水平,就要不断完善初中教学备课管理制度。学校要通过分层次、重辅导、多培训、常研讨等途径来进行科学有序的备课管理。

1.“尝”备常改

针对新教师,由于本身的经验不足,学校应对新教师进行全面的指导,通过培训、辅导等方式向新教师传授备课经验,再加上教师不断的尝试进行全面的教材梳理和准备,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来进行备课。最后,通过听备课研讨课,课后在教师间进行研讨,对自己备过的课,组内进行商讨,并不断修改和完善,然后再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验。

2.“常”备常新

针对青年教师,在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基础上,学校就要鼓励其在备课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多元化的备课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备课思路,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学校要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对于综合实力较强的青年教师要重点栽培,而对于那些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师要专门进行个别指导,确保整个教师队伍实力的壮大。最后,学校可组织青年教师进行集备观摩展示,把个性化的备课与组内的集体智慧展示出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3.“长”备常精

针对老教师,由于长时间备课,需要在扎实的专业教学能力基础上不断自我提升,在备课过程中要追求精炼、精确、精准,充分发挥备课的优势;而且,老教师要进行风格引领,梳理自己的备课风格,让课堂教学更具吸引力;同时,老教师在教学能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学校就可通过让老教师善于总结自身的备课心得,并对年轻教师的备课进行指导,把自己的备课心得和日积月累的精华贡献出来,共同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初中教学常规管理中关于备课方法方面,学校要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对教师进行指导、培训、查教案、听集备、个别交流等形式进行检查指导,建立科学的备课管理制度。同时,教师个人的个性化备课、组内的集体智慧、课后的二次反思以及备后反思及教后反思紧密结合,形成鲜明的备课流程及风格特色,体现个人风格也凝聚集体智慧,从而提高整个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费岭峰.备课管理:从“形式”到“实效”的策略思考[J].小学教师培训,2012(09).

[2]王亦群.初中备课制度与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园南中学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6

一、加强互动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教师的“教”, 而置学生的“学”于不顾。素质教学更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教学实践看, 与传统教学相比, 互动式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的学习情绪处在积极的状态之中, 达到课堂教学中培养和煅炼学生的目的。其次, 互动式教学注重立足现实, 对于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学生可以发表个人意见, 与教师进行讨论, 在讨论时教师及时对学生给予引导, 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 互动式教学注重面向全体, 照顾差异, 发挥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 给学生创造一个互动空间, 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是教学的设计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 同时又是参与讨论的学习者,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达到了相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辩论式教学法

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辩题, 辩题可以是旅游热点问题、重要的理论问题或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将学生按6人左右进行分组, 对选定的辩题展开辩论。教师作为辩题的组织者, 要充分利用有利时机, 选准联系点, 启动学生的思维;挑起兴奋点, 激活思维。在辩论式教学评判时是没有唯一答案的, 教师不能硬性的评判谁对谁错, 看学生提出的观点是否有理、有据, 进行评价。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理论与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增强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素质。

2.问答式教学法

如果学生对于教材上的某些专业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就不一定非要“一讲到底”, 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给出提纲, 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 然后通过教师提问, 学生解答的方式, 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富于启发性和思考性, 这样有利于获取真实的反馈信息。教师根据所反馈的信息再加以补充讲授,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讨论式教学法

一些课程的某些内容可采用分组讨论课的方式进行。但这种形式上课之前, 要先做充分的准备。首先, 教师要把讨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前两周告知学生, 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起求知欲, 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预习和查阅资料做准备。上课时, 围绕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研讨、分析和归纳, 然后提出小组的综合意见在全班交流。最后, 对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出现的新观点和问题及时进行评价和总结, 把新知溶化到更完整的知识体系中去。这样, 使学生不仅明确教学目标, 而且了解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提高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例如, “旅游项目策划”和“文化遗产管理”等课程的某些内容就可以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此种形式适合小班上课, 易在大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开展。

二、注重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Case Study) 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 是指利用已经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是把理论融入一个个生动的具体案例中, 既讲理论, 又讲实践, 可增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跃学生的思维, 开拓学生的思路, 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及创新能力。

运用案例教学法时, 应注意以下环节:

1.加强案例的收集、编写

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前提, 如导入、讲解、讨论、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 选择具有真实性、客观性、代表性的案例对组织教学非常重要。为满足教学需要,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的通过公开出版的案例集、教材等渠道收集、筛选、编写案例库, 用于课堂教学。

2.引导学生参与案例教学

在案例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组织和引导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的氛围。[2]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施, 要求学生做好讨论前的准备, 包括阅读分析案例资料和学习相关理论, 在讨论过程中, 教师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 启发学生讨论。对于部分学生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 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 让他们积极发言, 使案例教学达到效果。案例教学通过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参与的自觉性, 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案例教学适合于已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和有一定知识积累的的大学高年级学生的学习, 不能盲目地使用此种教学方法。

三、强化实践教学法

由于旅游管理培养的是应用型的管理人才, 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旅游本科教育既缺乏基本的服务技能模拟实验室, 更没有像瑞士洛桑等国外旅游院校“前院后店式”的办学条件, 因此实践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非常重要。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使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服务意识、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

实践教学一般有下列形式:

1.现场教学

饭店管理概论、旅游社管理、导游业务、客房与前厅管理等课程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业务程序和操作流程。可以采取校企合作, 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 充分利用企业与学校的不同教育资源, 多渠道、多层次地进行现场教学。[3]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性强, 可把所学知识马上付诸于实践, 使学生容易理解、容易掌握, 而且印象深刻。

2.实验教学

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偏重文科, 实验教学被认为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 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提高实验教学的地位, 为此, 应建立旅游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应建有实验餐厅、实训大厅、旅游多功能实验室。实验餐厅主要培养学生的餐饮服务与管理技能, 让学生了解餐厅的服务流程。实训大厅相当于酒店的多功能厅, 主要用于承担礼仪与形体训练、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旅游多功能实验室主要用于旅游规划设计、线路设计、模拟导游等实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总结与点评, 使学生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把自己的所有感官调动起来, 加深对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 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要的是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高素质的复合型旅游人才, 这就要求素质教育成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着力点。高校旅游教育应根据旅游管理专业边缘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等特点,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适宜的教学手段, 进行旅游管理方面理论和实践的教学, 培养出适合旅游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质量人才的意见.教育部[1998]2号文件.

[2]罗君.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以《饭店管理原理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 (6) :33-35.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7

一、理论知识结构全面化

旅游专业是一个多元化的专业, 对于各类知识都要有所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也有要求, 需要知识结构全面化, 在精通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 需要对经济学, 地理, 管理学, 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掌握, 这样才能培养出旅游专业人才, , 像导游基础和概论两门课程都涉及面很广, 所以这就需要教师的专业知识有广泛了解才能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而与经济学相关的旅游经济学, 旅游会计学, 旅游统计学需要对经济知识掌握程度高, 像社会学, 心理学等更是涵盖了多方面的学科知识, 因此, 作为一句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 对自身知识结构的要求非常高。

二、教学方法多样化

目前, 大多数旅游院校采用的教学方法仍是填鸭式、灌注式, 启发式教学使用较少, 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在高职教学环节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产学结合”的指导思想, 教学模式力求创新实效、教学方法要求多样化, 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 同时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协调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教师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指的让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案例,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以案例作为教学的导入点, 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发挥积极主动性, 参与其中, 而在这个过程中讲解与学生有关的理论知识, 这种方法起到活跃课堂, 增强印象,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像旅游心理学, 旅游市场营养等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经常有用到此教学方法。

2、形象教学法

形象教学法是营造一定的教学环境和场景, 增强课堂教学的形象感的教学方法, 如, 提前在导游模拟室张贴上有关导游带团的全过程和要求, 桌上摆放基本配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随意示范, 这样既能快速记忆又形象生动, 达到直观易懂的效果, 再如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机票知识的教学中, 可用机票来具体说明讲解, 这样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3、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老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的解色, 感受各自不同的心理, 站在各自的角色进行对话, 这一教学方法操作性强, 实际应用起来效果更明显, 对于技能性要求高的课程很有帮助, 使用模拟教学, 可提高学生的技能素质, 如, 在旅行社经营管理中旅行社设立这一章节时, 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课本内相关人员, 工商局、税务局等等, 模拟一个完整的旅行社的设立的申请过程, 在轻松而活跃的氛围中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 可行性较强。

4、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是模拟教学法的补充和完善, 它是把课堂搬到宾馆、饭店、旅游景点、交通工具或模拟实验室中进行。这种教学方法有一定难度, 但使用得好能使学生得到锻炼。例如, 学习做床的方法最好是在饭店客房里进行, 讲解导游英语最好去旅游景点为自己人或他人实际导一次, 这样和模拟教学法中的导游感觉不一样, 效果也不一样。

三、教学设备使用先进化

教学方法快速提高的背景下, 也与学校的教学设备密不可分, 只有学校具有一定的而且只有不断的更新教学设施才能提高某项教学方法, 因此, 教室内需要装有投影仪, 录相机等, 而学校必须还设有专门的模拟导游室, 视听教学是运用声像, 如幻灯片, 录音机, 投影仪等电化教学的设备, 通过视听结合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 由于图文并茂, 声像具全, 既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 也加深了学生们的上课印象。

四、岗位培训企业化

旅游高职院校和旅游企业合作是我国旅游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专业教学对学生的各方面要求较高, 这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具备很强的操作能力和引导能力, 然而, 现实情况是大多数老师较为年轻, 也多为刚刚毕业加入到教师行业的骨干, 理论知识相对丰富, 但实际的操作能力还不够强, 这样的话, 学校可以提出教学改革, 要求老师去企业进行企业培训, 实地操作, 在寒暑假或放假时间, 教师团队可以去旅行社进行接洽, 熟悉旅行社的内部操作工作以及户外带团工作, 同时, 旅游景区是旅游行政部门从事基本的管理工作, 这样在实际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未来教学中, 更能从工作角度分析理论知识, 对学生而言更具说服力。

结语:我国的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以旅游管理教育为基准, 高职院校也应针对整个旅游市场对于旅游人才的需要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 培养出更具适应力, 竞争力的旅游专业人才, 从而促进我国旅游业更加蓬勃高速的发展, 使我国的旅游管理教育事业得到社会认可, 行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黄明超、双长明:《高校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改革探索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0年。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8

关键词:旅游专业,《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方法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简介

(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中国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 到2020年, 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从而真正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因此, 我国应认真学习和借鉴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旅游开发与规划的经验, 通过开发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制定良好的营销策略, 将我国优良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以提升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从而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程的内容涉及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个方面, 具体包括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发展及趋势、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市场分析与营销策划、主题定位和功能分区、项目创意设计、可行性分析、保障体系规划、旅游规划研究热点、案例分析, 等等。本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研究热点和案例分析等, 其中又以理论基础和研究热点为难点。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在旅游专业课程中的地位

从上面《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内容可以看出, 本课程是主业必修课程, 对学生综合掌握旅游专业的知识有很大的作用, 适合旅游管理专业的全体学生使用。学生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 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该课程总共有三个学分, 而其他的课程基本上只有1.5或2个学分。这些充分说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是旅游专业中最为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因此, 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技巧, 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掌握相关知识, 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能够理解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掌握旅游规划的研究热点, 熟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的内容体系, 并通过对案例教学的分析及自身的实践活动, 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完成旅游规划实践任务。

(二)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要求

1. 了解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旅游规划的思想与程序、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等内容。

2. 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

3. 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及进行野外调查;掌握市场调研与分析的程序、方法和内容;掌握旅游营销对策、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的内容和方法等。

4. 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各项保障体系。

5. 通过实践活动和案例分析, 要求学生进行旅游资源的野外调查, 完成简单的旅游规划设计与操作。

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主要教学方法

要达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要求, 就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 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而增强旅游专业课堂教学效果。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外, 该课程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一) 案例教学法

由于《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因此在讲授过程中, 一定要用到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案例分析, 学生了解相关理论知识, 熟悉实践要点、步骤、方法、技巧等内容。例如, 在讲到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时, 教材上有相应的评价步骤、模型树及评级因子权重表等, 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这种评价方法, 就必须用案例进行评价, 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旅游资源评价的作业进行实践评价, 这样学的知识就能得以巩固。又例如, 在讲到项目创意设计原则的时候, 看起来很简单, 但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让他们认为这不只是“喊口号”, 必须用案例进行说明。另外, 还有很多教学内容, 例如旅游市场分析、营销策划、主体定位、功能分区、保障体系规划等内容, 都应该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这样看来, 案例教学法贯穿该门课程的始终, 是该课程最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二) 研究型教学法

大学教师一定要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 这样才算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把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要用到研究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根据教学内容, 进行挖掘、拓展和提升, 从而发现研究课题的教学方法。因为《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旅游专业课程中理论深度、实践要求都很高的一门课程, 有很多内容是值得挖掘和进一步研究的。例如, 在讲到专项旅游资源技术性评价时, 教材上只列举了美国的海滨旅游资源及滑雪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估标准。还有很多专项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没有制定出来, 因此我就展开了对温泉旅游资源评价标准的分析和研究工作, 结合武汉城市圈的温泉资源开发现状, 成功申报了湖北省教育厅课题。又如, 在讲授旅游形象设计这一内容时, 我就结合武汉东湖风景区的旅游形象设计开展研究工作, 确实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只有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两者才能互为动力, 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推动教学, 使两者共同提高。

(三) 零距离教学法

高等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运用旅游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因此加强旅游资源实践环节在整个旅游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就是一门实践环节要求较高的课程, 因此必须加强零距离教学方法的运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零距离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旅游客源市场的调查与分析、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地的城镇规划与环境的协调;旅游地的人文、经济、环境、民风民俗等社会资源的考察;旅游景区、景点的规划;旅游线路的设计;旅行社的经营与发展状况;导游人员的情况、旅游地的市场定位与促销、旅游地的形象, 等等。通过零距离教学, 学生既增加了旅游的经历, 又进一步加强了对所学的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知识的掌握, 对实际的旅游规划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四) 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数字技术和仪器设备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它具有生动、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等特点,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提高。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如此多的优点, 但我认为不是所有课程内容都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 有的课程很适合, 有的课程部分内容适合。《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的部分内容适合开展多媒体教学。例如, 在进行主体定位、功能分区、营销策划、旅游项目创意设计等内容的讲解时, 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 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其他地区对这些内容的成功设计。

(五) 课堂讨论法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9

1 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

不同的学校教学的常规管理是不同的, 接下来就介绍一些教学管理的。

1.1 施行“教研组长学科规范和学科建设责任制”。

教研组长要根据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来制定各个学科的教学规范, 并且把规范汇集成书, 下发给每一个教师。在规范中要写明各个学科的教学方式, 还有落实方式等问题。此外, 在教研组的集中活动中, 还要组织教师学习和宣传这些规范, 使得这些规范能够在教学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进而建立起一个负担轻, 效益高的教学模式。

1.2 实行“备课组长教学常规管理责任制”。

备课组组长的责任很重, 不仅仅要负责本组的集体备课活动, 组织安排教研活动, 另外, 还应该对全备课组的日常工作进行管理, 比如说对教师的考勤情况、备课情况、上课情况和作业批改等工作都要全面负责。有的学校虽然规模很大, 但是教务处的人数却不多, 如果仅仅依靠教导处来负责日常的检查工作, 一定会出现错漏, 所以作为备课组的组长, 应该也负起自己的责任, 对老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进行管理。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备课组长要负责监督本组的考勤情况, 作业批改情况还有相关的教学情况。对这些都要进行详细的记载。

1.3 构建三级教学常规管理网络。

为了适应学校的发展, 就要建立三级教学常规管理, 即备课组、年级组和教导处三级。教务处对备课、上课、监考、阅卷等工作制定相关的制度。而备课组长和年级组则负责常规的教学管理, 教务处负责抽查工作。这样才能使问题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 完善教学评价制度

进行教学活动主要是为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要怎样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呢?主要有两个核心:一个是要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积极性。另一个是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科学性和积极性。为了做到这两点, 就要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

2.1 看常规是否落实到位。

看常规是考核教师敬业尽职的基本标准。是一个教师应当完成的教学任务的检测, 教学常规包括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与评价、课后反思等基本内容。

2.2 看变化是否稳中有升。

主要看三个数值的变化。一看由班级学科平均分所显示的班级学业水平的变化, 大致分为进步、持平和退步三种情况;二看优秀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优秀学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培养优秀生的效果;三看后进率的变化, 也就是看年级后进生在班级内所占百分比的变化, 大致也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反映出教师通过教学来转变后进生的效果。

2.3 看负担是否科学合理。

看负担是指学生的学业负担重不重, 课堂效率高不高, 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如果从学业成绩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很大, 还应当进一步了解一下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的负担量如何。如果教师是通过超负而换来的成绩, 是不应表扬的, 否则会产生误导。我们认为, 对教师工作的评价, 不仅要看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成果, 而且要看取得每项的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符合教学规律, 是否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如果教学工作成绩显著, 但是以牺牲学生的睡眠、娱乐、锻炼、身心健康为代价换来的, 那么这种成绩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种经验也是不能推广的。

2.4 看反映是否褒多贬少。

近几年, 我校提出了“满意服务”的观念, 教师的工作应以学生、家长的满意为目标, 领导干部管理要以教师的满意为目标。因此, 我们的评价制度必须考虑学生、家长的满意度, 必须通过评价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满意服务意识。学生的反映主要是通过每学期定期开展的“评教评学”问卷调查、座谈会、班级报表来收集情况。家长的反映主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专题座谈会等来获取情况, 家长反映的情况基本来自学生, 但是反映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刻性, 对于改进学校的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3 创新教学管理手段

人们常说, 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 终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 一所学校在现代管理体制中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 这所学校的教育也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 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实现教务管理手段现代化已势在必行。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就是信息存储和处理手段的“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在现阶段, 这种现代化主要体现在采用网络化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这既是管理模式信息化的体现, 反过来又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起到规范工作、提高效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计算机教务管理系统, 可以提高管理的正确性、及时性、可靠性, 使广大教务管理者从繁重的手工劳动和杂乱事务中解放出来, 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最大程度地实现数据共享, 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在总结和继承传统教务管理的有益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技术, 促进管理信息的反馈与交流, 提高教务管理质量与效率, 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例如, 在“评教评学”问卷调查的实施过程中, 我们发现传统形式的问卷调查不仅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 而且不便于修改和完善。而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 不需要手工输入和处理数据, 能直接显示调查和统计结果, 即可增强数据的准确性, 又能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还能很方便地修改调查项目。我校就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 让学生更方便的参与教学过程评价, 参与教师满意服务评价, 变过去的抽查为学生全员参与。对学生反映出的普通问题, 利用“教学例会”对组长反馈, 对个别问题找老师个人交流。通过“评教评学”活动, 加大了反馈力度, 对规范教学行为起到了督促作用。

总之, 教学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工作者, 应该不断研究教育教学管理的新规律, 通过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 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构建和谐的校风、敬业的教风、高效的课堂、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从而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张智利.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必要性与对策探讨[J].学习月刊, 2006 (14) .

[2]邵通, 陈长香.创新教学管理新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效果[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11, 13 (3) .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10

关键词:教学  管理  队伍  建设

1 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教学管理队伍的内涵

学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人员可分为两层次:一是分管教学的领导,如负责教学的校长、教务处长以及各学院(系)分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等;二是普通教学管理人员,如教务处除处长以外的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各院(系)教学办公室主任、教学秘书等。除此之外,教学管理人员的两层次结构还可以通过学校一级教学管理层次和学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层次上体现出来。其中,学校一级教学管理层专司组织和实施教学任务;学院(系)二级教学管理层专司实施所在学院(系)的具体教学任务,全校的教学管理制度的执行以及工作任务的实施都要通过学院(系)的教学管理层次来实现。

2 当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现状

2.1 教务管理人员构成参差不齐 目前学校教学管理队伍的来源较为广泛,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准参差不齐。而且未经过系统学习和专业培训的管理人员大有人在,这些人员缺乏对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发展新动向的了解和研究,难以适应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另外,教学管理人员不仅任务繁杂,而且责任重大,在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不仅要从头学习业务知识,适应管理工作,而且还要承担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2.2 教学管理队伍思想不稳定 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一线教师人数剧增,而相应的教学管理人员数量仍维持现状,甚至部分院校还面临教学管理人员匮乏的问题。加上教务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大,程序繁琐,职称难评、容易得罪人、缺少培训学习的时间和进修提高的机会等诸多原因,造成教务管理人员思想波动大,不稳定,许多人不愿干教务管理这一行。学校教学管理过程和运行是一个系统,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是通过若干年的实践积累之后才能达到要求。管理队伍的思想不稳定,人员变动频繁,势必造成管理人才的流失,而新的管理人员又一时无法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管理工作,这必然会制约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

2.3 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存在不足 由于教学管理队伍的来源复杂,学校鲜少关注教学管理队伍的建设,也未多加考虑管理人员的素质训练和能力提升的必要性,以致大多数教学管理人员缺乏学习动力,也无法接触更高层次的能力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没有系统的学习或进修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进入教学管理部门,完全根据自己的粗浅经验进行工作,日常工作缺乏理论依据,并且鲜少以理性的思维来思考和处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缺失,竞争意识淡薄,对工作缺乏紧迫感,以照本宣科、照章办事极为漂亮地完成工作任务为工作标准,对于新知识、新技能、管理创新等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应有的管理学知识和对高等教育理论及发展方向的了解研究,面对庞杂的教学管理工作多数是疲于应付,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3 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措施

3.1 以德为先,强化教学管理队伍顶层设计 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主体是人。因此,应该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三位一体的战略思路,确立了“骨干体系建设”和“全员素质提升”两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水平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

3.2 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管理效

能 一是改革教学管理人员不入职管理机制。规范和改进相关人员资格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加强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管理人员入口关质量。二是推进管理制度改革,盘活现有人力资源。三是改革教学管理人员职称评价机制,设立正高级职称,贯通教学管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拓宽其成长空间。

3.3 重视继续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一是创新骨干体系建设。确立骨干体系建设总目标和要求,通过层层选拔、分类培养和团队建设,激活“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自我发展模式,为优秀教学管理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二是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体系。围绕教学管理工作机制改革要求,优化培训内容,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按需施训”,同时完善评价机制,开展培训质量匿名评估,不断加强和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鼓励管理人员提高学历,让他们接受管理理论方面的系统性学习,包括攻读双学位、在职硕士、博士学位等,更好地适应学校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培养的管理模式。

3.4 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教以人兴,薪火相传,绵绵不绝。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有一个稳定、舒适、上进的工作环境。校领导应该参考教学管理工作性质,为教学管理部门配备足够的硬件设施。面向全校师生宣传教学管理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增进师生对教学管理的理解,提高教学管理部门在全校职能部门之间的地位,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坚定信念。同时,强化部门内部的责任教育,形成全员关心教学管理工作质量的工作氛围,为教学管理工作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雨吉.高师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五因素”[J].现代交际, 2013(06).

[2]赵彦军.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4(01).

[3]刘辉,尹世美.浅议民办高校师资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10).

作者简介:

教学方法旅游管理 篇11

1 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机遇

1.1 创造良好的沟通环境

互联网环境下的虚拟空间可以使相关交流人员产生归属感与信任感, 在这种虚拟空间中, 交流的双方甚至是多方都可以敞开心扉进行交流, 各种交流人员之间能够相互信任, 相互学习, 这种良好的交流沟通环境, 更利于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在互联网世界中, 各种旅游管理教学人员可以相互沟通, 协作, 教师之间, 教师与管理人员之间通过沟通可以进一步完善旅游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重新确定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共同制定科学的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对旅游管理教学提出更为科学的规划, 这样, 可以为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有效交流, 通过电子邮件, 社区讨论等网络途径, 教师可以向学生安排相关学习内容, 可以与学生针对旅游管理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 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这种互联网环境, 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种环境中, 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 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1.2 极大地丰富教育学习资源

在互联网环境下, 作为教师可通过网络手段丰富的教学资源, 作为学生, 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网络平台上, 有大量的旅游咨询, 有大量的旅游管理的相关参考资料,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及人民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为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可以有效助推教学的发展。

1.3 提供新的学习与研究方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 无论是教师研究还是学生学习都可以找到新的方式, 作为教师如何可以把互联网技术应用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去,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手段, 教师之间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就某些学术问题展开研究讨论, 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自主研究型学习。通过教学相关文件的网络连接, 学生可以就教学中的某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了解, 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进行个性化自主化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互联网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电子公告的方式向学生公布一些旅游研究的热点问题,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查询, 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交流, 有效提高旅游管理教学的质量。

2 互联网环境下旅游管理教学策略

2.1 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

互联网环境下, 旅游管理教学的有效发展必须要依靠于教师和学生较高的网络素养, 这对于教师学生都是一种挑战。作为教师在旅游管理教学中, 要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学习, 并积极引导学生学习互联网技术, 掌握一些计算机网络知识, 这样, 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有效开展教学活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旅游管理网络资源信息, 如果教师和学生的网络素养不高, 很难通过网络手段有效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 加之, 在网络上一些信息存在着真假问题, 也只有对真假信息进行有效的辨认, 才能真正找到有价值的信息, 这些都依赖于师生网络素养的提升, 因此, 在互联网环境下, 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 是旅游管理教学成功开展的必要条件。

2.2 培养学生的沟通交际能力

沟通是教学成功开展的保障, 在互联网环境下, 师生之间的沟通虽然没有空间和时间的现实, 但这种网络式的沟通方式不能实现有效性的互动。为了提升教师学生沟通的有效性, 在互联网环境下, 增加了一些新的沟通方式, 比如视频教学, 语音教学等等, 作为教师要能够把这些新的沟通方式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 以提升旅游管理教学的沟通的效率, 这是教学成功开展的保障。在互联网环境下,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旅游管理教学的重点内容,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沟通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手段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样, 才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学的服务质量, 促进教学的有效发展。

2.3 在互联网背景下, 创新教学模式

利用网络方式开展旅游管理教学活动具有诸多优势, 但就目标状况而言, 互联网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生搬硬套地应用于教学中, 是不利于旅游管理教学发展的, 因此, 这就要求, 教师能够针对互联网环境, 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教师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教学环境的变化, 针对这种环境, 设计出新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只有这样, 才能有效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创新教学模式, 是旅游管理教育者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2.4 加强教材建设与教学软件的开发

在互联网环境下, 需要有针对远程教学的旅游管理教材, 供教学之用。现在, 这种教材还是很缺乏的, 因此, 加强互联网环境下的教材开发, 对于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是很重要的。相关研究者, 要针对互联网教学背景, 研究出适当的教材体系, 这是保障教学成功开展的重要举措。同时, 也需要投入一定的经费, 进行相关教学软件与课件的开发制作, 只有有配套的教学软件作支持, 才能保障教学的顺利开展, 因此, 开发相关教学软件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总之, 互联网给旅游管理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机遇, 对于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 对于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 对于丰富旅游管理教学资源内容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展旅游管理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不适应这种教学环境, 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进行相关教材的开发和教学软件的设计, 是旅游管理教学发展的保障, 相关研究者要做好这些工作, 才能真正推动旅游管理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维佳.高校旅游管理教学信息系统的构建[J].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0) .

[2]李小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上一篇:学生想象能力培养下一篇:法学青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