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途径

2024-07-10

教学方法、途径(共12篇)

教学方法、途径 篇1

写作能力是初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 但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作文教学对于农村初中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 如何进行作文高效教学, 通过高效教学来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达到课程目标, 是每个农村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一个严峻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写作教学随意性较大, 教学目标超过学生能力

由于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师资力量方面比较薄弱, 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一些问题。比如, 很多语文老师作文教学安排随心所欲, 没有计划性。没有根据课程安排或者计划有序进行。另一方面, 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农村学生在知识、视野、见识等方面的因素, 其教学目标超过学生的认知水平, 很多老师知识积累丰富, 却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积累运用, 要求过高, 急功近利。

2、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忽略学生主体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一个弊病是, 老师忽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充当主角, 学生是配角, 老师讲得多, 学生动得少, 这种单方面的传授, 导致学生对老师讲评的难以消化吸收、真正转变为自己的东西;整个作文教学模式单一, 通常是老师上完一个单元, 开始布置作文, 学生写作文, 老师评改作文, 最后把作文发回给学生, 进行评讲, 整个过程就像是完成一项任务, 师生缺乏互动性, 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凸现出来。

3、教师重视写作方法指导, 忽视学生生活体验及语言的积累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课堂上, 很多老师更加注重的是作文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而忽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阅读体验和情感体悟, 学生的语言积累贫乏, 写作和生活离得太远, 有了写作技巧和方法, 却缺乏写作素材内容和真情实感。这就像有了炊具, 却没有米, 是没法煮出饭来的, 真正的好文章, 是从学生对身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中写出来的。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高效教学途径探讨

1教师创新教学理念, 构建完整作文教学体系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在思想启蒙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而作文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对于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 不可忽视作文教学, 一方面要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目标和当今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教学理念, 不断加强语文综合教学能力训练, 提高自身学习文化修养;另一方面, 语文老师要根据自身教学计划和进度, 构建完整有序的作文教学体系, 把作文教学的整体设计与教材安排的作文训练重点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安排, 有所侧重, 把作文教学作为一个集品德、知识、能力、思想、创新、审美于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活动。

2、教师降低教学目标, 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由于农村教学资源有限, 农村初中学生写作水平整体偏低, 他们在生活、阅读、实践等方面和城市初中学生差距较大, 这对农村初中语文老师来说, 要从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降低要求, 不可生搬硬套新课程要求来进行作文教学活动。同时语文老师应该将作文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兴趣、增加他们的人文涵养方面。如关于描写秋天景物的作文, 语文老师可根据每个同学在农村成长生活的经历来描写对秋天的感受, 不限定字数, 体裁可以多样化, 学生可凭个人兴趣爱好进行创作, 不必局限于老师上课讲的写作技巧、写作方式以及要达到怎么样的写作目标等。

3、以学生为主体, 改进作文教学方式, 加强学生在语言和生活方面积累

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课堂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 学生是主体, 语文老师应该将课堂让位给学生, 改变长期以来的“老师布置作文——学生写作文——老师讲评作”的单调模式, 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老师将每一次写作和学生共同探讨、分享,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感想和见解。例如七年级的《我的好朋友》作文教学中, 语文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组成小组, 彼此诉说心目中的好朋友, 他 (她) 的形象、为什么喜欢等, 通过这种“说“之后, 学生们脑海里都有一个清楚的写作印象和内容, 再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文章也就更自然, 充满真情实感。

三.结语

总之, 作为农村初中语文老师, 应当借助作文教学引导学生怀着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赞美、对生命的感悟, 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追求自身的真情实感与内心的超越, 从而真正实现初中作文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途径 篇2

怀化市第一中学 高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入每位教师的心灵深处。广大教师都在尝试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其实,不论是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都强调教学效果。比较传统教学和新课程理念,我们不难发现如下区别:

一、目标差异。传统教学强调应试,将考试成绩作为几乎是唯一的标尺,用以衡量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强调的范围几乎涵盖成为优秀人才的所有范畴。这是时代的要求。虽然新课改将目标定为“三维”,实际上我感觉到就是“一维”,即适合社会发展的人。

二、从教学过程和方法来看,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而传统教学则只要求教师教好,与其说新课改在强调采用学生主动的方式学好知识,不如说,学生拿“教材知识”作为进步的“试点”,在不断自主、合作、探究的求学方式中,既获取了“考试”必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必修完成在未来生活中不断“正视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的构建。从这一点而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进取力度之大,已经不是前七次新课程改革能够相提并论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时代的需求,同时会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对撞,并最终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层面的要求可以说是教育应该到达的最高层次的要求。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们应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指定的教学目标的行动过程。与其他学科一样,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也应该讲究有效性,只有有效教学才能让地理走出“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才能让地理学科中蕴藏的科学道理深深地植入学生的心里。本人试图对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施方法做初浅的探索,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制订有效的教学设计——有效教学的前提

制订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一定会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去服从国家地理课程标准,具有以教材为样板,将教学内容变成具体的、有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及生动活泼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有效教学中起着导向和控制作用。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是制订有效的教学设计的基础。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核心要素,它规定了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不但成为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也成为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基本依据。所以在备课时,应该着重研读地理课程标准,首先明确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就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三基”(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然后明确模块中各章节的课标要求,认真研究课标中的前置限定、后置限定和行为动词,为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指明方向,最终使章节的具体目标与地理总体目标互相呼应、互相支撑。

有效教学的设计要以发展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地理教师务必彻底摒除那种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录音机的传统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个性,体现个体差异,激发学生活力,把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使地理教学与素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课堂教学更加合理、优质和高效。用新型的教学理念统帅课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要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用心设计,精心施教,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重建课堂结构,改变以往教教材的陋习,用教材教,用地图教,把文字、图像、训练三部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创设有助于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体现过程与方法的价值,在快乐的课堂学习中掌握地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乌申斯基语)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教育实践证明了培养兴趣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但兴趣的产生,往往要靠外界的刺激和诱发。这就要求教师经常全面、细致地观察学生兴趣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到。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包括了天文、地质、气象与气候、水文、生物、资源、经济、城市、人口、环境等传统学科和现代学科,真正是“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在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与高中地理内容有关的就有好多。这些自然奥秘对学生最有吸引力,是大部分学生兴趣的倾向所在,最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表现出对地理知识的渴求,培养起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适当介绍一些自然奥秘,尤其是一些自然之谜,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手段之一。

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业就不再成为他的负担。相反,他还能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对他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学生有了学习地理的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增多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学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催化剂。

三、精心设计和挑选练习——有效教学的保障

课堂教学内容能否落实,教学目标能否达成,都离不开练习这个环节。但是我们必须明白,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那种机械的、重复的练习是低效的劳动。所有的练习设计都应服务于课程标准的落实,从学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挑选。适量、适度的练习,将有助于巩固学生对所学的地理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的认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精心设计和挑选有效的练习,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1.应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和挑选练习,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地理基本技能的提高,从而更好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2.练习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既体现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新理念,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可谓一箭双雕,大大增加了练习的功效。

3.练习应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渴求解决问题的欲望,变“要我练”为“我要练”,从而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当然,在练习设计和挑选时,还要讲究层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符合循序渐进原则的练习,对有效教学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四、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有效教学的翅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地理是一门区域性和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许多地理现象因为时空的限制,很难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再现它发生、发展的过程,而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就比较容易做到这一点。很多地理知识可以利用多媒体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很多地理现象也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来模拟。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图文、声像,学生可以对抽象的地理知识进行直观的认知,进而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信息技术作为辅教、辅学的工具,是广大师生所熟悉的。但在强调有效教学的新课程背景下,地理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如何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其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努力尝试网络情境下的地理教学,把多种的学习资源有机整合起来,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和锻炼,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插上坚强的翅膀。

这里要强调的是,有效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同步,否则,教师又成了课堂的主宰,这不过是由“人灌”变成“机灌”,其危害比传统教学手段还要大!

小学作文教学的途径方法 篇3

关键词:推陈出新;寓教于乐;激发情感;重视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105-01

怎样通过作文课堂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呢?对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可以进行以下途径的尝试:

一、备课要有针对性

上好一堂作文课,教师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在设计课时,教者必须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即教者必须了解,本班学生有什么样的写作能力,写作心理,写作兴趣;存在哪些突出问题;有哪些困难等,依次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归类,明确用那种“妙药”可使“患者”药到病除——这就是备学生。另外,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整体性作文教学的同时,教师不一定按课本导行的要求按部就班的教,可根据需要自行调整,设计教学内容,选取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组成教材,这样的内容既具体生动又和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兴趣很浓,觉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找,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学生实际,在确定好教材内容的同时,教者必须潜心探索教法。这和我们做任何事情一样,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方法,肯定会事与愿违。因此趣味教学、情景教学、现场教学、演示教学等都是可取的教学方法。

二、上课要有趣味性

1、寓教于乐 促成认识

在作文课上,只有将平时在生活中观察积累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合理运用,才有内容可写。因此,在课堂上,根据习作的范围、采用不同的方式,上出特色。写作之前,教者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交流的欲望,可根据作文要求,从不同范围交流,如亲自看到的自然景色,自己喜欢的动物,亲身经历过的事,自己的奇思妙想,文章的读后感受等。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讲的内容说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孩子们通过小组交流,大家兴趣很高,议论纷纷,每个人都觉得有话可说,争着抢着发言,这时,教者再作以适当指导,让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那些积极的、有趣味的,能表现人物真、善、美的事例进行写作练习。这样,在作文教学中,既规范了学生的道德行为,又能培养学生诚实的品质和良好的文风。

在学生热火朝天的交流过后,教者趁热打铁,教学生运用提纲挈领,掌握合理安排材料的方法。再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这样,学生觉得有内容可写,从心理上消除了恐惧感,为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2、创设情景 激发情感

当学生对写作素材有了一定的认知选择能力时,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写作时注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教学中,我喜欢创设一定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某种境界,以便激发学生的情感,并让他们先说出来,然后动笔写下来。

三、课后指导多样化

不能认为一两节作文课就能完成一篇优秀的习作。其实,观察能力的提高,表达情感的训练,文字叙述的技巧,写作习惯的培养,多数是在课堂以外的生活天地中进行的。因此,课后通过各种渠道指导学生的习作行为和方法是很有必要的。只有把习作后的检查、交流和展示落到实处,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1、检查作文完成情况

同样的范围要求,有的同学可能长篇大作。有个别同学也许还是寸步难行,这就要求教者必须用合理的方法检查或侧面了解 ,弄清原因所在,适时加以指点,让学生把说过的内容写出来,那怕只有一个通顺的句子,也要加以表扬,树立他写作的信心,做到人人都能写出心里话。

2、引导学生修改习作,重视习作交流

修改能力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是对自己的习作负责任的态度。所以,每写完一篇作文,我就让他们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要求不要太高,让他们先改正文中的错别字及有明显错误的词语,再改正句子,使语句通顺,让别人能明白你话里的含义,然后改正句子中与事实明显不符合的地方。最后再让同学们互相读习作,达到交流的目的,与他人分享写作的快乐。

3、开展作文竞赛活动

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因此,利用一定的时间,展开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竞赛中去“比、学、赶、帮、超”,使学生提高习作水平。例如,在相同的时间里,针对同一题目,比写作内容,比遣词造句能力,比修辞手法,比情感的表达等,从各个方面去看,比出每位孩子的闪光点,这样既肯定了自己的成绩,又学习了他人的长处,使学生的作文兴趣越来越浓了。

4、系联家庭、社会、多写多练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主要的途径是多写多练。每学期的课内习作,能使学生练得卓有成效。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以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常练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注意学校、家庭、社会相互联系、紧密配合、形成教育网络,让学生把随时看到的事物尽快记下来,再把自己的作品读给家长听,读给熟人听,使学生不断从各个方面得到实践的机会,大胆尝试,得到更多人的指导和鼓励,长此以往必将养成一种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能力和技巧方面也会大有收获。

乡土作文教学途径 篇4

关键词:农村,作文教学,乡土化

一、引言

阅读农村初中生作文可以发现他们的文章大多为“临摹之作”, 在描述生活方面过于平淡乏味, 甚至出现已经脱离现实生活的情况。然而, 新课程对“表达与交流”提出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 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的目标, 这无疑为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和方法。而乡土作文教学正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开辟的一种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它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各地语文教学的课堂, 成为不少语文教学工作者实践和研究的重要教学课题。

二、农村作文优势

在当前的社会中, 农村学生具备辽阔的农村背景, 宽广的生活天地, 具有城市学生较难拥有的生活姿态, 具有自身特殊的优势。农村学生每天都与天然的花草树木生活在一起, 在田间玩乐, 做着他们自己的游戏, 如木头人、跳绳、丢沙包, 等等;农村学生知道水果生长的整个过程, 可以食用到真正的纯天然无污染绿色产品;农村学生能够自由地在乡间奔跑, 感受一草一木, 与小动物相处, 了解其生活特征, 享受更多乡间故事和歌谣。这所有的一切, 真实且不造作, 如果将这些元素带入作文中, 一定可以令农村学生的作文内容变得丰富。因此, 只有真正体会并开发出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资源特点, 并良好地发挥其作用, 才能令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变得光彩绚烂。

三、农村学生作文现状

(一) 欠缺阅读累积

学生所学的科目有十几种, 他们每天的大多数时间均在课堂内度过, 缺少课外阅读的时间, 而课外阅读却是写作教学得到提升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可是, 许多其他学科老教师与部分学生家长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持反对意见, 他们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学生的基础课程学习。而缺少了课外阅读积累,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会觉得乏味、枯燥。

(二) 教学效率较低

据分析, 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带给学生的影响并未与教师的期望值对等, 这说明平时的写作教学效率低。究其缘由, 主要是因为写作教学具有无序性, 写作课堂教学不具备完善的教学体系, 欠缺明确的目标及具体的规划。此外, 由于教师对写作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讲解较少, 学生不具备基本写作知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欠缺细心的批阅, 欠缺生动活泼而又极富效果的评语及沟通, 不重视对学生的鼓励, 令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降低了学生写作的热情。

(三) 欠缺作文乐趣

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 将作文视为压力, 甚至会出现谈作文则色变的情况。有些学生为了尽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反复书写相近或相同的语句;还有的学生竟然会通过抄袭草草了事;更有甚者, 连动笔都懒得动, 直接交白卷。

(四) 欠缺生活素材累积

学生每天的生活路线都是家———学校———家, 其课余生活乏味, 与社会接触较少, 因此欠缺生活素材的累积。此外, 当前初中生大都为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欠缺同情心与爱心, 不懂得在思想感情中寻求素材, 乃至在作文中体现出了冷漠、矫情、虚伪的心理现象。

四、农村作文教学乡土化的实现方法

(一) 不断累积, 为学生提供写作源泉

如果想要学生在写作时不再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 想要学生的作文内容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 教师则需传授学生累积素材的方法, 以丰富学生的素材库。

(二) 开拓课外阅读, 保存源头资源

农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范围较小, 所以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外拓展活动, 令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为丰富。同时, 在阅读当中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并让他们学写读后感。

(三) 耐心教导作文

爱作为情感体验无需具备高深的知识, 也无需大道理, 仅需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细微表情, 就可传递出自己的爱心。教师可以学习孔子的教育方式, 细心教导学生。如果教师和学生关系融洽, 时常探讨问题, 在细节中体现出对学生的真情实感, 就一定会让学生爱上写作。

(四) 综合当地人文景观激发写作热情

为调动学生写作的激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祭扫烈士墓, 带领学生走入农民革命运动先驱者的故居, 让学生体会到红色文化的精神所在, 令其心灵得到净化与震撼, 使其燃起写作的欲望。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这类活动时必须掌握教学的度, 要带领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和感受, 以此让学生随时关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并将这些点滴写入作文当中, 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五) 情感真实化

乡土生活一直紧随城市脚步, 城市文明逐步在吞没乡土文明, 我们应对乡土生活的转变开心, 也需为消失的文明怀念。我们需给予乡土生活中呈现出的积极态度或者那些淳朴的人们肯定与尊重, 将乡土文化习俗发扬光大。总而言之, 只有让作文极富真实情感, 才可以引发他人共鸣。

五、结语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资源, 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从现实角度出发, 教师要掌握乡土化生活的资源, 有效运用农村的丰富题材, 丰富自身的知识, 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消除写作的恐惧心理, 进而爱上写作, 乐于写作。

参考文献

[1]刘丽梅.浅谈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 (上) , 2011 (05) :58-59.

[2]杨益明.积累——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J].成才之路, 2011 (11) :65.

高中物理教学途径 篇5

学生对高中物理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物理的学习,因而必须要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解题能力,本文就对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进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能力;解题方法;解题思维

高中物理不仅是今后学习大学物理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它关乎每个理科生的高考成绩。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以及逻辑性都太强,知识深奥难懂,导致很多学生很难真正学进去,从而影响整个高中物理成绩不理想。

1.分析高中物理课

高中物理是具有极强系统性与逻辑性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物理教材中主要都是基础性的内容,通过里面的概念、规律、定律等要让学生建立起物理学思维。

与初中物理相比,其难度有断崖式的提高,而学生刚进入高中很难快速适应紧张的学习节奏,过去的学习方法也不能完全适用。

另外高中物理知识点与初中连贯性不大,包括学习成绩好的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因为相比初中物理,要学好高中物理需要具备更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像初中那样背公式根本行不通,对教材中的重要概念、规律定律、公式推导都要有清晰的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培养灵活的思维力和变通力,善于总结规律,这样才能高效学习高中物理课程。

2.解题能力的培养方式

2.1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如果学生对这门课程没有兴趣,他们连课都不愿意听,更不用说绞尽脑汁去解题,兴趣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关键。

老师应在日常教学中多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例如,先设立一些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对物理事物感到惊奇时,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教师再讲解这部分内容就能牢牢吸引住学生。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要联系实际,一旦书中所学能在生活中有所体现,那么学生不仅会有更大的学习动力,而且对所学内容也掌握的更扎实。

伴随教学过程要多开展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大胆尝试,如果限制太多,会让学生感觉意犹未尽,在很大程度上会削减学生积极性,创新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通过兴趣培养,可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2.2培养学生解题思维

2.2.1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学生在学习物理时,通常都存在许多不好的习惯,例如只满足对物理知识的表面理解,很少质疑,更难以从中提出有创造性的问题,思考问题也多受思维定式影响,极少有学生能做进一步思考。

因而,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平时教学中,要多利用实验、动画等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概念,同时养成运用物理现象进行思维的习惯,要重视运用所学来分析物理现象,教师应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2.2培养正确的解题思维

随着从初中到高中这一转变,解题思维也要及时改变,初中时多以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高中还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

所以教师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要求不能过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控制速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了解学生以前的不良思维并加以纠正。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教师要善于给学生提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才是最重要的,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物理解题思维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基础,培养正确的解题思维,

能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举一反三,游刃有余。

2.3提高解题能力。

2.3.1计算题解题方法

平时做力学或磁学等习题,关键是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给的条件,然后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找到最佳解题方向。

通过画图建立直观的物理情景,物理计算题一般采用解析法和综合法,解析法是利用公式一步一步由已知量求解,综合法是列出物理方程式求解。

解题过程中,不但要求学生对概念、公式牢固掌握,还要有较强的的推理能力,解题时要做到思路清晰,步骤明确,如此长期训练,解题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2.3.2强化训练

必须要有量的积累,而后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想要提高解题能力,必须要勤加练习。

这不是让学生搞题海战术,而是科学地进行强化训练。

首先,要选择典型习题,以少胜多,以精胜全。

高中物理题太多了,而且还在不断更新,没必要都做一遍,教师在选择题目时,要选择有针对性、典型性的题,再指导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掌握这一类题的做法。

其次,练习的题型要灵活多变,根据所学内容不同,物理题型也是多种多样,选择习题要根据当前阶段完成的教学任务做整体考虑,单个知识点的练习和综合练习要合理搭配,保证学生对知识全面把握。

然后是要因材施教,教师要根据全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安排习题,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领悟程度安排相应难度的题目,留些有深度的题供拔尖的学生去钻研。

最后要训练学生的解题技巧,普通的计算方法适用难度不是很大的题目,遇到难题或者要快速解题,就需要一些技巧,例如整体法与隔离法的思想,还有静态思维与动态思维的互相转变,习惯性思维向发散性思维的转换等,学生老师要经常进行讨论辨析,力求举一反三,一题多解。

总结

要学好高中物理需学生具备综合分析能力,后期题目也是将电、磁、力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考查学生。

因而要提高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多加引导,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和能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掌握基本内容,还要有意识地强化物理思维,长期坚持,解题能力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国臣.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研究[J].中国职工教育,(10):179-179.

开展“活动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篇6

“活动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具体途径主要有:

一、提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这里所说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心理环境和教学情境。如在课堂上学生不能随意走动,但可以自行取用学习用具;课堂上学生可以向教师质疑问难;在教室里布置教具、学具、主题黑板报及学生的作品陈列等。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要倡导愉快的教学情境,可以结合教材特点,采用愉快的游戏、动态的图片、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欢乐的比赛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等。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民主的原则,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做”中学,在“练”中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不同层次的成功体验。

二、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

集体教学比较省时,而且能给予每个学生学习同一教材的均等机会。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不一,适当的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学习活动。分组教学有以下优点;一是便于教师协助学生进行个别练习;二是便于教师进行比较深入的辅导;三是便于教师进行其他方式的活动;四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竞争意识及评价能力。常见的分组教学活动有讨论、角色扮演、游戏、操作、实验等。在进行分组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集体教学做得彻底才能进行分组教学;二是每组的学习目的可以不同;三是分组教学时课堂仍应有良好的秩序。

三、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教学的成效,归根到底要看学生自身的努力。一堂课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密切相关。就一堂数学课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以下四个阶段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

1.投入

教师通过新课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唤起他们参与探究新知的欲望。

2.展开

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条件和机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信心和行动。

3.深入

教师提供一定的时间,通过深层诱导,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争论,主动发表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展开,提高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4.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练习及评价、小结等,把新知内化。

四、优化操作活动

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又多以具体形象为主,数学特点与小学生思维特点的结合部便是直观和操作。数学教学中的“操作”不只是简单的“动手”,它是调动学生手、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不仅包括动手操作、动口叙述、动眼观察等外部操作活动,还包括了学生动脑思维这些内部的思维操作活动。

教师在组织操作活动时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要有明确的操作目标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操作活动的有效性,但在学习过程中并非学生操作越多越好。要充分发挥操作在学生认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教师就要把握好操作的契机。一般来说,学生年龄越小越需要通过操作来学习知识。所以,低年级可以经常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高年级则要适当减少操作次数,以思维操作、内化活动为主。具体来说,在教学下列内容时安排动手操作是必要的:

(1)建立某些起始概念。因为这些内容不便于通过“以旧引新”实现学习的迁移。如20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数的意义等。

(2)辨别某些易混易错的知识。如“比多”、“比少”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3)推导抽象的法则及公式。

(4)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5)较难理解或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数学知识。

(6)实践性较强的知识。如千克、米的认识,土地的测量等。

2.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积累动态表象

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表象是一个重要的中介环节。在学生经历有效操作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离开实物活动的情境,回想操作的过程,建立深刻的情境表象。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在学生完成将一个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形状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的操作后,教师可让学生闭眼回想:平行四边形沿对角线剪开,得到的是什么图形?这两个三角形之间有什么关系?其中的一个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又有什么关系?三角形的底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什么?让学生再现刚才的操作情境,这必将有助于推导和深刻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

3.将操作活动、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内部语言是内隐的思维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在学生操作活动进行后,教师必须让学生说一说、想一想,让学生根据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最后把思维过程比较完整地叙述出来,做到操作、思维、语言有机结合。教学“九加几”的进位加法时,在学生移动皮球后,教师就要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移动皮球才能一下子看出盒内盒外一共有几个皮球。有学生回答:“我看10个方格里还空着1格,就从外面的2个皮球中分出一个来放进空格,正好是10个,加上盒子外边剩下的1个皮球,一下子看出是11个皮球。”由此可看出,操作的顺序性决定了语言的条理性,促进了思维活动的逻辑性。

五、以“问题解决”形式组织教学

现阶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真正意义上的“问题解决”还缺乏相应教材的依托,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按“问题解决”的形式设计教学过程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其在头脑中建构数学认识结构的过程。针对当前数学教学中削弱知识发生过程和应用过程的倾向,我们可以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不直接展示结论,而是设置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其教学程序一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

2.可以将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改造为“问题解决”形式的题目

可将这类问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应用型问题等。

3.开展“问题解决”的课外活动

在学习统计图表后,可让学生到市区几个繁忙的交叉路口,利用统计知识,写出交通、市政管理等方面的调查报告或建议。

结合思考与实践,我们可得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活动教学”的6个注意点:

第一,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发展学生思维服务,不单纯追求形式和趣味。

第二,设计的活动应“数学化”,保证手段和目的的一致。

第三,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兼顾儿童的智能和兴趣。

第四,课本不是唯一的教材,在现行教材“活动”成分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增删、重组及创新。

第五,活动应有变化。任何有趣味性的活动,都会因滥用而变得枯燥乏味。

第六,活动并不单纯指操作、实验等外显活动,更包括思维的内化活动。

改进作文教学的途径 篇7

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写作教学, 习惯的操作过程大致是通过“写—改—评”三个环节来完成的。“写”是由教师命题后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活动。命题的特点是同中求异, 写作活动的特点是被动盲从, 跳不出划定的圈子, 学生写得苦;“改”的环节一般是由教师来完成的, 当然也有学生自改, 互改等其它形式。一篇学生作文, 往往被教师勾勾划划, 逐字逐句消灭了错别字, 消除了语病, 教师累倒了, 学生真实的影子和思想没有了。“评”一般是教师进行的作文讲评活动。作文固然要讲章法, 但是没有生活的源头活水, 学生的写作也只能成为一种僵化的模式。决定文章成败的不是对模式的模仿, 而是学生的写作智能。

笔者认为症结就在于:作文教学僵化的模式让学生失去了兴趣;作文教学强制性的任务让学生只能疲于应付, 而不重视阅读和积累的作文教学更让学生失去了写作的源泉;缺乏真情表白的土壤中也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这些都可以视作作文教学的东隅之地。

有反思就有进步, 有改进方能超越。那么, 作文教学的桑榆之地在哪里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与大家商榷。

一.转变角色, “无为而教”, 还原作文教学的亲切面孔

孔子在教学中曾提倡“无为而教”, 即不为直接目的而进行的教学, 在不经意中达到“不教而教”的目的。我们不妨把写作活动看成是一项娱乐, 而不是塞给学生的一项任务。在实际操作中, 不一定要雷打不动地完成两周一次的写作任务, 可以适当突破时间的限制, 变限时硬写为即兴创作, 把“写”变成学生的一种需求。“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正好说明, 写作应是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自觉进行的活动。“牛不饮水强按头”的做法只能让学生无病呻吟, 只能让写作过程苦涩、艰难。如果我们的角色能由原来下达任务的“工头”变为引领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大自然风光的“导游”, 让学生有一吐为快的情感冲动, 那么, 学生的写作就会变成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活动, 作文才不会变得面目可憎。

二.引导阅读, 感受生活, 走出作文教学的死胡同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 作文的质量是以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生活的真实体验为基石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 在生活中感受, 给他们源头活水, 写作的绿洲就不会枯竭, 而会永远水草丰茂。在这方面, 教育家孔子早已给了我们很好的示范, 他曾把弟子引向民间, 引向蛮夷, 要求他们“多闻”、“多见”, 在出游中体验生活, 获取知识, 积累素材。林语堂说过, “能读无字之书, 方可得惊人妙句”, 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 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思维能力, 作文也是写不出深度的。在这方面, 我们早已有古训, 学生写作的差异也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学生需要眼中有“物”, 胸中有“竹”,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方能语出惊人, 下笔如神;否则, 就只能鼠目寸光, 没有远视, 作文教学就很难走出死胡同。

三.提供平台, 营造气氛, 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

写作是一种释放, 也是一种交流, 他需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我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比如写手抄报, 办橱窗, 设专栏, 开展文学讲座等, 创建写作平台, 营造写作气氛, 形成百花齐放, 竞相争鸣的良好局面, 何愁不能开辟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呢?

教学研修的三个途径 篇8

就是以“教”为主线, 以“学”为“教”的两翼, 实行同步发展, 形成相互作用的格局。从课前备教材、备学生到课堂讲授的—系列过程, 就是“教”;再由此扩展为两翼:—翼是博览与教学有关的研究资料, 另一翼是搜集研究名师处理本课的教学成果。这样一课一课地“教”, 一课一课地“学”, 日积月累, 定有长进。

途径二:以“小试验”为突破口, 提高研修的效率。

可抓住语文教学中的某一环节, 搞点“小试验”。可研究学生造句, 研究学生写字, 研究课堂提问, 研究—课的板书, 等等。这样做一方面能了解相关的教学理论;另一方面, 通过实践, 有助于自己的研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阅读教学中, 我发现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是重点, 也是难点。为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我进行了阅读能力培养“小试验”, 将阅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一分类, 研究学习, 分别对学生进行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写作顺序、写作技巧和议论文的结构、论证方式、议论要素、语言特点及说明文的说明方法、结构等方面的集中训练, 效果非常好。

途径三:建立自己的“研修履历档案”。

每学期, 除了写备课笔记外, 教师可准备一个本子, 专门记录自己的读后感、教后感以及其他方面的认识与体会。不一定天天写, 但一个星期总要写上二三段。一学期写一小本, 建立自己的“进修履历档案”。一段时间后, 拿出来分析分析, 知道自己到底学到了哪些东西, 还有哪些问题没有搞通。通了, 就放下;未通, 再继续学习, 继续思考。这样的研修是主动的, 可避免学习上的重复。

途径四:抓住—切学习机会。

就是要走出去, 请进来, 多角度、多侧面学习先进的经验, 积极主动参与教研活动, 不断完善自己, 充实自己。

城市节水途径和方法 篇9

关键词:城市节水,工业节水,生活节水

0 引言

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排在世界第四, 但人均拥有量只排在109位, 仅为世界人均值的四分之一。我国有300多个城市缺水, 其中108个城市严重缺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逐渐升高, 城市供水的任务日益艰巨, 供需水量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现状, 近年来, 国家大力提倡节水型社会, 号召各行业爱水节水, 规范用水准则, 落实推动切实可行节水方案, 城市节水取得明显成效。本文对城市节水途径和方法进行探讨并以济南市节水规划为例进行分析。

1 城市工业节水

我国工业化进程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保持飞速发展势头, 这意味着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都将提高。合理有效的利用工业用水是缓解水量紧张最有效的方法[1,2]。

1.1 循环冷却水

工业冷却水占工业生产用水总量的70%~80%, 合理利用冷却水将大大提高工业用水的效率, 从根本上实现节水。节约工业用水的方法有很多, 最有效的是循环利用冷却水。发达国家对于冷却水的利用率比较高, 可以达到75%左右, 我国对冷却水利用率低, 只有30%~40%。采用合理的节水途径和方法, 我国冷却水利用率提高还有很大空间, 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提高循环冷却水利用率。

1.1.1 直流水系统改进成循环冷却水系统

循环冷却水系统将系统产生的废水, 经适当处理后重复使用, 不补充或少量补充新鲜水, 不排放或少排放废水, 提高了水量利用率的同时减少能量损耗, 提高了热交换装置的热利用效率, 避免了热污染。

1.1.2 选用高效的冷却构筑物

冷却构筑物类型的选取关系到整个冷却系统的费用, 节水效率, 成本控制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问题。应该根据生产工艺和地理条件因地制宜的选取最优的冷却构筑物。例如, 火电厂的冷却塔通常做成双曲线形。这是因为双曲线设计使构筑物底部有最大的圆周, 使冷空气最大限度地进入冷却塔, 冷空气到达最细部位时, 接触热水, 由于管径变小, 空气流速加快, 快速带走热水中的热量。此外, 由于管径变小, 冷空气的体积也受到压缩, 故压力也增大, 流体的含热能力也随之增加, 于是在细腰部冷空气可以最大限度的吸收热水的热量从而使热水冷却。到了最上部, 管径再次扩大, 已携带了大量热量的空气由于流速减慢, 压力减小, 将所含的热量最大程度释放。

1.1.3 采用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

密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循环水经由泵输送到水冷器中, 冷却热工艺介质, 冷却水的热水通过二次换热, 在另外的换热器, 或称二次冷却器中被其他介质间接冷却变为冷水再返回循环系统使用。封闭式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封闭式冷却设备, 循环水在管中流动, 管外通常用风散热, 不影响循环水水质。密闭式冷却水系统可以大幅度提高水利用率[3]。

1.2 工艺节水

通过改革生产方法, 优化生产工艺, 提升生产设备的方式达到节水的目的工艺称为工艺节水。工艺节水可以从根源上减少用水量, 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可以将相应的环境污染控制在环境容量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水资源极其宝贵的今天, 工艺节水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4]。

1.2.1 工艺改进节水

生产过程中合理的工艺改进可以使用水量有效减少。太原平板玻璃厂通过改造氮气净化器保温外套, 年节水10万吨。部分发电厂通过采用静电除尘和干粉回收系统去除粉尘, 替代传统的用水除尘办法, 成功节约了用水量。工业上产上具有节水作用的工艺还有很多, 节水型印染工艺通过低给液染整、冷轧堆工艺、泡沫染整、微博染色等工艺提高水利用率。节水型制革生产工艺通过转鼓快进工艺、酶脱毛工艺、常温少浴染色工艺等提高节约用水。

1.2.2 洗涤过程节水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要对零件进行洗涤以达到生产要求。有时为了生产质量需对零件进行重复洗涤, 增加了用水量。从水量重复利用角度, 洗涤方式通常有两种, 可重复洗涤方式和不可重复洗涤方式。前者指在洗涤完一批零件后不排放, 收集起来再进行下一次洗涤, 当收集到一定量的水后进行适当处理排放。后者指一次洗涤完毕直接排放。显然, 重复利用的洗涤方式更加节水环保。

2 城市生活节水

城市生活用水包括居民用水, 公共建筑用水, 市政用水, 景观园林浇灌用水和消防用水等。城市生活用水与居民生活与利益密切相关, 与城市工业用水不同, 生活用水有自己的特点:用水过程属于私人行为;水价相对便宜, 没有从经济上引起百姓的重视;生活用水随季节等因素变化具有随机性, 难以把握, 只能宏观调控。实现城市生活节水可以从观念上对市民进行教育, 加强普及节水观念。此外, 充分发挥水费标准这一经济杠杆的核心作用, 把节水和人民生活经济利益直接挂钩, 强化节水意识。大力发展回用水和节水器具的推广应用也是城市生活节水有效的举措[5]。

2.1 发展回用水

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一个有效方法是污水回用。污水回用还可以增加经济效益, 减轻环境污染和水处理设施负荷。与长距离管线引水的投资费用相比, 污水回用改造所需的投资和维护费用将减少开支。排污收费和回用水带来的经济收益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工艺的改进和升级, 在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水源水安全的前提下, 增加财政收入。

2.2 推广应用节水器具

节水器具可以有效提高水利用效果, 减少甚至避免水浪费的现象。开发并推广应用节水器具在生活节水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指出, 家庭用水的40%~50%用于便器和淋浴用水。由于渗漏和不良用水习惯导致的水浪费现象比较严重。采用节水型便器和喷头可以减少水量浪费, 缓解用水压力。节水器具还能减少城市生活污水排放, 将水体污染和处理成本控制在最低范围内。针对水源不足和污水处理量日渐增大的难题, 纽约市为市民发放补贴, 鼓励市民更换节水型便器。经过3年时间的推广, 共更换大涌水量便器130万套, 节水量34万吨/天, 相当于纽约全市用水的7%。节水器具的推广和应用将带来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利益。

2.3 宣传教育强化节水意识

节水宣传教育可以强化群众节水观念, 改善不良用水习惯, 具有不同于节水的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的特殊管理作用。节水宣传教育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居民用水习惯, 从根本上减少用水浪费。

3 济南市“十二五”节水规划

根据济南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城市节水的要求, 济南市规划在“十二五”期间从工业节水、生活节水和管网漏失控制三个方面全面进行城市节水[6]。

3.1 工业节水

工业用水是济南市用水大户和污染大户, 从优化工艺角度出发, 结合环境保护和节水节能, 升级改造产品以实现全面节水的目标。济南市高耗水的工业主要集中在钢铁行业、火力发电、石油化工和啤酒行业。“十二五”期间拟针对该类行业积极推广节水工艺改造。

针对火电厂, 对现有3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进行改造。把换热系统的铜管换成不锈钢管, 并采用水质净化三场的再生水作为循环冷却水, 该项改造可使单位发电量取水量降至25立方米/万千瓦时;石油化工行业通过节水型炼油生产工艺与设备的改造, 提高冷却水浓缩倍数, 采用市政再生水、雨水等非传统水源, 提高锅炉蒸汽水会用率等方法实现节水;在钢铁工业方面, 计划提高济钢综合污水厂的消化能力, 实现生产生活地下水“零”提取和“零污染排放”, 吨钢取水量到2015年达到3.0m3;啤酒工业主要集中在青岛啤酒济南有限公司, 该单位将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用水重复利用上, 进一步提高行业用水水平, 拟计划到2015年单位产品取水量降低到4.7立方米/千升。

3.2 生活节水

济南市在“十二五”期间对生活节水的目标是推广节水型器具, 加大利用非传统水源, 推行实施阶梯水价, 加强特种行业水资源管理。

3.3 管网漏失控制

管网漏失是水量浪费的重要来源, 加强检漏, 严格管理是降低管网漏失切实可行的办法。具体的措施有:加强供水管网管理, 采用流量计、水表等定量设备,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管网检漏, 通过压力控制, 流量控制及时发现漏水事故, 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供水设施改造, “十二五”期间, 济南市拟扩建4座加压站并对400余座二次加压设备进行改造。

4 结论

随着经济发飞速发展, 城市需水量不断增大。实现城市节水是缓解供水不平衡最有效可行的办法。只要注重管理, 因地制宜改造升级节水工艺, 城市节水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

参考文献

[1]李欣, 郭合军.城市节水面临问题与节水途径[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2 (40) .

[2]郑亚娟.浅析城市节水及其途径[J].水利工程, 2012 (6) .

[3]李晓燕.浅析工业节水途径[J].山西建筑, 2005, 31 (8) .

[4]严力云, 沈丹.强化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探讨[J].城镇供水, 2011.

[5]成亦平.我国城市节水途径的探讨[J].工程设计与研究, 2003.

探讨高中政治教学途径 篇10

一、多媒体的适当使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有利于教学的先进设备被用于“百年大计”的教育当中,其中在课堂上最常见的就是多媒体。教师运用多媒体,事先准备好电子课件,省去课前或者课上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在课堂中可以讲解更多的内容,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吸入过多的粉尘导致的肺病,同学们也更能接受电子形式的讲课方式,也更乐于与教师进行适当的交流。

当然在多媒体使用的过程中,一个问题逐渐凸现出来:课本运用减少。很多时候,课堂上“只见多媒体,不见课本”,多媒体的课件与课本内容多数符合还好,但是很多课件与课本不尽相同,教科书是国家教育部邀请全国名师与教育大家,结合中国教育时机与学生接受程度编纂而成, 里面体现了相当多的教育理念与知识点,具有前瞻性与学习性,课本的精细阅读与学习是高中课改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所以要坚持重视多媒体与课本的结合,多媒体的运用意味着课堂中设置问题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学生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对知识进行解读,课本的存在恰恰弥补了这一缺点。在课前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在课上就不会教师提问,学生答不出来的尴尬,教师与学生能更好地相互配合,实现课改的真正意义。

二、时事政治的解读与思考

时事政治教育作为高中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目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改革的重要要求。时事政治教育对提高普通高中生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学习兴趣以及克服政治课本内容案例的滞后性起着非常重要的 作用。就目前高中政治教学而言,缺乏趣味性与时事性,偏重理论的弊病一直存在,让高中政治的教学陷入了“死学”的尴尬境地。传统的高中政治教材比较重视理论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一旦编订之后,就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与后延性, 不能得到及时改版或者重新编订,错失很多经典的时事政治,正是这些时事政治时时刻刻发生在现实当中,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尤其是正值青春年华的高中生,我认为将更多的时事政治引入到课本与教学中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通过时事政治的了解与讲解,可以清楚地为学生展现出事实发展的真实经过和培养其正确的评价,减免高中生因为年轻冲动而带来的不正确、不客观、不理智的想法与做法。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例如,举行时事政治探讨会,相关的学生讲座与课堂小辩论,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而这些学习方法是目前欠缺的。

三、课堂生活化的理性思考

高中政治的教学只有从事实出发,从生活入手,才会真正具有感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意义。将政治这个貌似离普通百姓很远的词汇生活化、亲近化,教学用于实践,实践用于生活,政治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我们的课本太多的知识太过文本化,空洞的词汇让本来就略显枯燥的政治学科更加难以在学生学习中占到位置,学生的文化修养的养成就成为了棘手的难题,这关系到教育的根本问题:实践性。如果让教师从事实出发,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例子来讲解各种政治的术语与问题,相信不仅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也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生活的灵感,将政治更好地融于生活,将政治的“官方化”变为“大众化”“普及化”。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有较高的政治素养,这个国家政策的实施一定会得到国民的积极响应与理解,政府与民众的和谐程度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某种程度来说,将生活政治化, 可以带来社会的变革与文明的进步。

高中时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教育部融合了以往经验,形成了适合于高中生教育的课改方案,在课改大背景下,高中政治的科技化、时事化、生活化已经迫在眉睫,有了科技进步的帮忙,时事跟进的案例,生活理性的思考,高中政治教育会向成熟稳健,科学创新的大方向迈出踏实而充满朝气的步伐。紧跟课改, 充分利用好教学中的有利因素,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育一定会焕然一新!

摘要:在新的教育模式下,多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这个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多样多变的国际局势也不停地为政治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经典话题,帮助教育方面克服了政治课本的滞后性,令高中政治的趣味性、实时性大大提高。高中教育体制逐渐人性化、科技化,高中政治学习也更加注重“源自生活,用于生活”的实践性与实用性,逐步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教科书更加提倡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高中政治教学的实践改革与继续创新已经时不待我。

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篇11

一、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小学英语教学有其独特性,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的,通过听、说、读、唱、玩、演等方式,着重于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简单英语语言交际的能力。要取得小学英语教学的成功,就应当把握好其特点,遵循其原则。但是,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状况令人担忧。

1、英语教学资源贫乏。英语教学以情景教学为主,对于教学设备的要求较高,但如果没有多媒体、投影仪,则可以利用挂图、实物、录音机等教具进行教学。纵观大多数的农村小学,只有极少数学校建有语音室,部分学校有录音机、放像机、幻灯机、VCD机、电视机等电教设备,至于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碟等奇缺。

2、英语师资力量不足。新课改尽管已经进行多年,但是大多数农村小学还存在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以我县为例,农村英语专业教师不到50%,城区外真正英语专业教师的小学寥寥无几,甚至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任教师,而且仍有部分英语教师专业知识不扎实、语音语调不规范,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小学英语教学上。

3、教学的模式与方法单一。《新标准英语》虽然在全国各地开设并实施了新的教学方法,但农村地区多数教师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经验,轻视理论学习,使课程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水平达不到较高层次,就使得教学的形式过于呆板,学生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不愿改变现有的经验,思想观念落后。应试始终是大多数英语教师的主要教学目的,忽略了大多数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应有的发展。

4、对新课改认识不足。由于受语文、数学多年来主科地位压制,农村小学英语开课面相当小,且开课年级很不统一。有的学校在三、四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四、五、六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在五、六年级开课,有的学校只在六年级开课。课时安排也不尽合理,有的地方一周只有一节接触英语的课,只把它当成“副”科看待,英语课形同虚设。

二、改变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提高认识,合理安排教学。切实要把英语真正作为一门主科看待。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时间过少和课时间隔过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违背了记忆规则,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一年英语之后仍不能认读和识记学过的生词,也不能用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实际上,要搞好小学英语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2、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模式。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对学习保持兴趣。小学生想象力丰富,应设置各种情景、营造愉快的气氛,创设英语学习的良好氛围,灵活多变地教学,让学生在现有的条件下,享受英语学习的乐趣,轻松愉快地学习并逐渐爱上英语。

3、加强管理,更新硬件设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认识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的重要性,积极为英语教学创造条件,要加大投入,为各小学配备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投影仪、光盘、磁带和教学挂图等必要的教学设备,并逐步建立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等。学校要利用这些设备,加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为教师教学提供必要的设备,为学生学习英语营造浓厚的氛围,形成学习英语的良好外部环境。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1、条件改善法。小学英语教学应视听结合,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教学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对此应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各小学领导也应创造条件逐步完善这些设备,建立起语音室,配合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软件资料、挂图等教具进行英语教学。

2、情景匹配法。儿童的思维特点具有极强的“具象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好能做到单词、句子、话语与语言环境相匹配。情景匹配原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或创设许多生动、形象的场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知对象,加深感性知识,增加学生课堂实践的广度、密度和浓度。因此,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手段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既有助于儿童对英语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又能使英语教学活动生动活泼,丰富多彩。

3、活动锻炼法。小学英语课是实践活动课,而不是知识课。因此在设计课时,要围绕实践活动,注意密度、深度和趣味性,多样性。教学实践活动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机械模仿到灵活交际。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合理分配教学内容,是学生在说说、唱唱、做做、听听、认认、玩玩中对英语发生兴趣,从而获得对英语语感的培养,提高听说读写的初步能力。

4、视听读写结合法。根据小学英语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在小学阶段以培养听说能力、朗读能力和基本书写技能为主,在小学高年级兼顾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教学要采用视听说领先,读写及时跟上的方法。

关于写字教学方法和途径的探索 篇12

一、语文课堂主渠道

识字、写字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语文课堂就是写字指导的主渠道。首先, 要注重两结合。其一是识字与写字结合。要求教师在识字教学时不光注重生字的音、义, 还要注重字形的分析, 指导写法。其二是讲解示范两结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重点指导, 纠正典型错误, 帮助学生找规律, 如左右结构, 一要看左右两边起笔收笔的高低;二要看左右两边宽窄度;三要看左右两边穿插呼应情况。其次, 注重探究写字教学模式。在语文教研时积极探寻写字教学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 并真正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位教师、每位学生, 从而提高写字教学的整体水平。写多少不重要, 写得高兴, 写得漂亮才是目标。

二、各科教学共指导

写字是动态过程, 写字初期光靠语文老师课堂上指导是远远不够的, 要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 才能保证写好字成为习惯。首先, 保证双姿养成。每次写字前先做“写字操”:闭眼、吸气、头正、肩平、身直、臂开、睁眼、握笔、写字、足安) , 真正做到“练字先练姿”。每提笔必须牢记三个习惯:右手握笔背挺直, 眼离书本约一尺;手离笔尖约一寸, 胸离桌子约一拳等。其次, 定期进行各科作业展评, 包括家庭作业和课堂笔记, 通过此措施有力地督促各科教师, 平时注意加强对学生的写字指导和要求, 促进学生写字质量提高。

三、固定练写成习惯

好字是天天练出来的, 好习惯需要天天坚持。教师可实施“好字天天练”, 每天学校固定时段, 古筝曲响起, 全校师生写字20分钟, 保证时间到位, 老师到位, 指导到位, 评改到位。在这个固定时段利用电子白板, 播放写字教程, 加强示范性板书, 感受运笔过程和书写的节奏韵律美、布局结构美, 激发书写兴趣。

四、专家指导求提升

为了提升教师自身素质, 学校可聘请书法专家为全校老师做写字指导, 或定期来校做客座教授。使教师领略名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和方法, 欣赏书法家的作品, 学习遵循汉字教学规律的书写秘笈和指导策略。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学, 是极好的示范教学, 也是面向教师的专题培训, 帮助教师夯实写字教学基础, 提高专业素养, 加强教学交流与反馈, 不断反思, 改进写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五、现代教学技术为辅助

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地应用在教育教学中, 成为重要的教学辅助手段, 教师可以借助其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 将古代的碑帖和优秀作品扫描在多媒体上, 以动态的视频或静态的图片多视角地进行教学展示, 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和生动的讲解, 使学生深入了解书法作品的背景、知识和作者情感, 强烈感受到书法的魅力, 进一步产生对祖国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通过多媒体的镜头定格、放大、慢放和回放等功能, 可以更好地突出写字的重点和细节, 使动作过程完整、清晰、具体, 使学生对写字知识的印象深刻。例如在引入新课时, 播放写字视频, 教师配以行云流水的古典音乐, 与书写时的轻重缓急相映成趣。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的写字教学, 直观生动, 具有怡情、激趣的综合效果, 会为写字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六、校本研发编教材

只按语文教材上出现的的生字指导写字, 不便于归类指导。写字课上使用的写字练习册, 书写也不是很规范。若选取名家字帖作为教材, 他们的字过于个性化, 学生不好模仿。学校要组织团队力量研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教材编写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基本笔画指导上用画画的方式练习画笔画, 这个更能够形象的掌握笔画的起笔、运笔、收笔;按照结构分类指导, 分别用几何图例来直观表示各种字的字形, 并配有结构规律的秘笈;全书的汉字范写规范, 易于模仿。实践证明, 只要学生认真摹练, 见效就会很快;在编排环节上有成语典故、国学典故、汉字演变过程、汉字小游戏等, 补充了教科书的内容, 拓宽了书法知识, 增强了书写的趣味性。

七、开展活动促发展

上一篇:成品库物流下一篇:职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