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成本

2024-07-04

合作成本(通用9篇)

合作成本 篇1

摘要:本文以作业成本法理论为指导, 对校企合作学生培养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 旨在探索和推广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成本核算方法。通过对成本方案设计依据和校企合作项目成本估算的研究, 结合高校办学实际, 探索学生实习实训最佳模式, 优化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以促进校企合作项目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校企合作项目,成本核算

校企合作学生培养的成本核算有利于准确核算教育过程中教育资源的消耗, 有利于控制教育成本, 也有利于在校企之间合理分摊教育成本, 因而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项目成本核算至关重要。

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但校企合作培养项目可以被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核算主体, 本文将以作业成本法理论为指导, 结合我国高校办学实际, 对校企合作学生培养项目的成本进行核算。

1 文献研究

作业成本法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埃里克·科勒 (Eric Kohler) 最先提出, 对传统的按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斯托布斯在其著作中也对作业成本法进行详细的阐述[1]。

詹姆斯·A·布林逊在其1991出版的《作业成本: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法》, 详细论述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及如何追溯成本动因等问题[2]。

王平心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适应先进制造系统的作业会计研究”时对我国一系列的制造业企业进行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得出了我国企业具备实行作业成本法相关条件的结论[3]。

2 优化校企合作学生培养成本方案设计

2.1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学生培养成本方案设计

2.1.1 成本方案设计依据

校企合作项目的作业成本管理可以借鉴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先进办法, 因为二者有一定的相似性, 高校其实也是像企业一样为“顾客”提供服务, 虽说并不能像企业一样用“产品”来测量生产情况, 但从全程的角度来看, 学校从招生开始到培养学生成才到推荐就业的这一过程, 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最终将培养的学生成功送上适合的工作岗位。这跟企业的生产模式十分相似, 而唯一不太一样的地方是:企业更偏重于经济效益, 而学校更看重社会效益。下面就参照现代成本管理的理论, 具体阐述M学院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本管理方法。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主导环节可以概括为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几个方面。

本文构建的校企合作项目成本管理模式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 制定出合理的培训成本管理方案, 以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论为基础, 综合作业成本管理的理论, 优化校企合作培养方案, 有效地控制培训成本。之所以选择作业成本管理, 其原因是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更为准确, 能够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管理依据。传统的成本计算按直接费用消耗, 而作业成本计算则通过动因来进行资源配置, 使得教育成本的核算更为准确。

2.1.2 具体设计方案

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程序是以下几个方面: (1) 要确认作业, 作业是指为了某一特定活动或事情而消耗的资源; (2) 确定作业的中心, 因为等作业确定以后, 不能把每项作业都看做是成本中心, 这样只会增加核算的困难与费用, 这时就需要从众多作业中选出对成本影响最大的作业; (3) 将作业中心作为成本库归纳相关费用; (4) 选择成本的动因, 计算出作业成本的分配率; (5)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项目中去; (6) 计算出总的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 在高校成本管理过程中首先应确定主要作业, 笔者根据M学院的职能部门分布情况来确定各作业中心, M学院的机构设置如下。

党政办公室:负责学院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上传下达学院的各项工作任务。

学生管理办公室: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学生活动的组织、学生评优评奖等工作。

自学考试部:自考学生的课程设置、协调教师安排授课, 教学考务等相关工作。

成人教育部:负责夜大、成教、函授生的课程设置、协调教师安排授课、教学考务等相关工作。

培训部:负责学校内、外的人员培训工作, 如民航运输资格证、政府、企事业单位人员进修培训等。

应用技术系: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 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

应用外语系:学院的专职教师队伍, 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

(1) 校企合作作业与作业中心。根据M学院的主要职能部门来分解作业, 然后确定作业中心, 这样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出培养成本, 在划分作业的过程中要抓住主要作业, 既不能太细致也不能太宽泛, 否则无法反映最真实的情况。所以应该依据成本动因将辅助作业的成本归集到主要作业中去。

(2) 确定成本动因。在学生培养的过程中, 每一项作业都会消耗一定的资源, 如学生管理过程中消耗的资源: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资及福利、电话费、差旅费、组织学生活动的活动费等, 通过分析资源的动因将费用归集到各个作业中心去。成本动因可通过人工计算或者各部门的领导及在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根据其积累的工作经验做出判断。合理判断成本动因是作业成本法计算支出成本的重点, 确定成本动因不能事无巨细, 盲目地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进来, 而应该考虑具体效益。

结合M学院日常运行的情况, 笔者对具体的作业动因的筛选情况做如下的分析。

教学与教务管理:教学的基础工作是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 不同的课程要求所要的学时数不同, 那么学时就可以作为该作业中心的动因。而学生管理是招生、学生活动、日常管理、实习、就业等一系列学生工作。学生管理办公室的作业动因就可以按照具体的校企合作学生人数。行政作业中心由于其一般作用于教学辅助管理的特性, 同高等学校实际的缴纳费用的学生数量相关联, 所以应将实际学生人数作为作业动因。后勤管理可以按照宿舍区的住宿人数、房间数等作为动因。

(3) 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本估算。学院的校企合作项目在开班以前首先要有专家考察团前往各个合作企业实地考察, 确定企业规模、实力、对人力资源的需求, 在根据目前行业从业人员的需求等前景进行调查研究, 经过各部门协商讨论项目的可行度后, 总结出要合作的具体项目及策划, 经过上级部门审核通过之后正式确定校企合作培养项目, 然后根据合作项目的各作业环节所要消耗的费用进行预算。对每一笔支出的花费要有明确的去向, 对于超出预算的项目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 实时监控每一工作环节, 确保支出的科学性。

(4) 考核评估。在每学年结束的时候, 从教学、学生管理、企业合作三方面组织人员测评, 考核这段时间合作项目的开展情况, 通过教师测评、学生及家长意见反馈, 企业及学校方面问题协商等, 多方面、全方位衡量项目在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 合理的调整成本开支, 对于投入不够的地方加大投入, 对于支出混乱的地方加大管理力度, 促进M学院成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2 作业成本法在JM合作项目中的应用

前文已经对作业成本法在学院的校企合作学生培养的成本管理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但效果如何还需要实践去证明其可行性。本文下面就通过M学院与JM企业的一个合作项目为例, 对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做具体的分析说明。

2.2.1 确定JM合作项目的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确定该合作项目的作业, 主要是找出与其相关联的活动, 结合JM校企合作项目的实际, 将主要的作业项目归纳入“作业箱”:教学与教务管理作业、学生管理作业、后勤管理作业、实习实训管理作业、教学设备硬软件的更新维护保养管理作业这5种主要作业, 并设定相应的作业中心。

2.2.2 编制合作项目预算

按照作业中心来编制具体费用支出预算表, 教务教学作业中心主要有教师课酬费、考务费;学生管理作业中心主要有招生宣传费 (因为我院的学生管理办公室还要负责学院的招生管理工作) 、学生活动费、学生工作者劳务费, 后勤作业中心主要有校舍维修保养费、后勤人员管理费;实习实训作业中心主要有随行教师补贴, 外出车辆租用费、校外实训场地租用费等;教学设备管理作业中心主要有硬件 (软件) 维护费、设备添置费。

3 结语

本文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校企合作学生培养项目成本的核算, 以JM合作专业为例, 结合我国高校教育和校企合作项目的客观实际, 首先确定JM合作项目的主要作业和作业中心, 然后编制合作项目预算;最后将实际支出与预算支出进行比较, 以分析每个作业中心的支出情况;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开支进行合理调整, 以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 协调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 从而使校企合作项目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Kohler E L.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s[J].1970.

[2]Brimson J A.Act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M].Wiley, 1991.

[3]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合作成本 篇2

作者:[美]杰里米·里夫金

出版:2014-10-01

定价:49.00

天翼观点:

《零边际成本社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集大成之作。李克强总理、汪洋副总理密切关注,继加印45次、印数达50万册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杰里米·里夫金再度深入阐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理念和模式物联网、协同共享、零边际成本共同打造新一轮经济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理念与模式,零边际成本社会是发展与思路。

内容简介:

在这本书中,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參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

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交换价值”被“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作者简介:

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的20部著作被翻译成35种语言在全球广泛发行。里夫金为欧盟和世界多国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担任讲师。

合作成本 篇3

1 理论背景

1.1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及意义

产学合作关系是一种以创新为基础的关系, 并由产学双方提供财务、研究、人力、基础设施等资源, 以利形成资源互补与共享, 增进研发和效益最大化。[2]Bloedon和Stokes指出产学合作是一种高等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之间进行共同合作的研究活动和计划。[3]Ruth认为学校与企业是无法分割的一体两面, 也唯有将学校与企业的资源相结合, 未来学生才能面对21世纪的挑战。[4]Peters和Fusfeld指出产学合作的类型有“正式的”和“非正式的”之分, 也有合作期间的长短之分。[5]Steward和Gibson甚至将产学互动界定出72种类型。[6]Altlan则从更实务的观点, 将产学互动分为六大类[7]。

1.2 交易成本对产学研管理模式的影响

交易成本分析主要以经济观点解释交易行为。Arrow认为交易成本是“经济系统的运作成本”, 包括为了完成交易所必须搜集信息、谈判交易条件及监督对方执行契约等成本。[8]因为市场机制并非完美, 当市场购买成本加上交易成本大于内部自行生产成本时, 交易将被内部化, 以科层代替市场, 因此交易成本观点以效率为主要考虑, 交易的主导结构取决于交易总成本。Williamson指出, 影响交易进行的三大主要层面是“不确定性” (uncertainty) 及“资产专属性” (asset specificity) 和“交易频率” (frequency) [9]。

由于合作绩效存在模糊不可测情形, 导致对产学研合作的管理具有挑战性。Heide和John将绩效的模棱两可定义为:难以正确地评估交易伙伴在事后对另一方所预期产出结果的顺从程度。[10]产业界与学术界的关系, 可说是一种介于市场与层级间治理的混合交易形式, 一方面二者各有独立所有权, 双方进行“交换”行为 (如创新技术的买卖、创意的移转等) , 因此类似“市场”;另一方面, 学术界合作者进入企业的经营体系, 建立双方从属与管理关系, 似乎可视为“层级”。

依交易成本观点, 交易会朝向降低总成本的方式进行, 也就是企业会以朝向降低其与学术界合作者的交易成本为努力方向;换言之, 防止学术界合作者产生投机行为, 并执行契约的最经济管理方式就为决策重点。同样, 这也是学术界所考虑的重点。因此, 企业与学术界 合作者的管理机制取决于交易成本的高低, 交易成本较低的决策将被采用。在实践中, 能降低交易成本的管理机制即是有效的管理机制。

1.3 产学合作管理机制的多样性

产学合作间互动行为多样且复杂, 除了事前缺乏策略规划, 合作对象选择不当, 合作关系维持困难等原因外, 执行过程中是否采用有效的控制机制更是产学合作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在产学合作过程种, 有多种管理机制, 比如“科层管理”、“文化管理”、“绩效管理”、“关系管理”等, 具体侧重于何种管理模式, 取决于具体的合作情境。

2 基本假设

从实证研究的角度, 本研究用资产专属性来衡量交易成本, 产学合作管理机制主要采用“文化管理机制”和“关系管理机制”, 探讨交易成本对这两种管理机制的影响。

2.1 资产专属性对文化管理机制的影响

资产专属性越高, 那么意味着锁定成本越高, 对于产学研合作双方而言, 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降低可能的机会主义, 而建立共识和共同的文化就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H1:所投入的资产专属性越高, 产学合作越有可能采用“文化管理机制”。

2.2 资产专属性对关系管理机制的影响

从交易成本观点看, 最有可能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就是资产专属性。资产专属性是指一般实体或人力资产往往是针对单一事项而投入, 所以无法重新再使用, 因此整合的利益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 往往也要考虑到整合的成本, 所以交易成本认为在合作过程中的资产专属性高时, 会采取“关系管理”来实施合作管理。因此, 提出以下假设:

H2:所投入的资产专属性程度越高, 产学合作越可能采用“关系管理机制”。

3 研究方法和实证结果

为了解交易成本对产学合作管理架构的影响, 对北京大学产学合作情况进行调研, 以此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

3.1 样本

前期依据对北京大学上千份产学研合作研究合同内容研究, 形成基本研究架构。然后, 从北大理科院系中挑选出八个院系, 分别是工学院、地空学院、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生命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和信息学院。在合同内容研究的基础上, 开发调研问卷。问卷通过北大科学研究部发放。第一次针对教授、副教授一级发放问卷, 共发了860份问卷, 收回259份问卷。第二次针对讲师发放问卷, 共发了280份问卷, 收回130份问卷。两次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是183份。

3.2 概念和测量

根据交易成本文献, 这里用四个问题来测量“资产专属性”, 分别是资金投入、技术情报、技术重要性和项目专属性;用三个问题来测量“文化管理”, 分别是共识、沟通频率和共同的远景;用三个问题来测量“关系管理”概念, 分别是正式沟通的频率、交往方式和共享机制。

3.3 验证型因子分析

本研究利用AMOS软件进行验证型因子分析, 并以最大似然法 (Maximum Likelihood) 估计模式中的参数, 得到表1结果。

在表1中, M表示“关系管理机制”概念, m1、m2和m3分别代表三个测量指标。C表示“文化管理机制”, c2、c3和c4分别代表三个测量指标。ZC表示“资产专属性”概念, zc1、zc2、zc3和zc4分别代表四个测量指标。

根据表1P值检验可知, 各因子负荷量和路径系数均达显著水准 (t>1.96) 。根据图1, 模型各适配度指标:X2=39.299;DF=33;X2/DF=1.191;GFI=0.957;AGFI=0.928;CFI=0.983;RMR=0.057;RMSEA=0.032, 都达到合理可接受的水准。这表示本研究所选择衡量指标都可靠且有效。图1模型各项结果表明, 结构方程式模型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4 讨论和结论

“产学合作策略”现已成为带动产业成长及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策略之一, 大学要提供研发能力将学术研究探索成果进行技术移转并创新产业, 在与企业合作时要能够应对环境变化采用适当管理机制, 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资产专属性会显著影响文化管理机制, 同时对于关系管理机制也是正向显著影响。这表明在产学合作的过程中, 当交易所投入的人力、时间、资金等成本很高, 且这些资产专属性高, 交易中止将使投资者蒙受庞大损失, 因此, 倾向运用共同的理念和文化以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来管理该交易关系[11]。

参考文献

[1]顾佳峰.论科技创新下的产学合作[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6 (7) :81-84.

[2]顾佳峰.基于交易成本的高校产学合作创新管理机制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 (8) :106-111.

[3]BLOEDON R V, STOKES D R.Making University Industry Collabo-rative Research Succeed[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4, 37 (2) :44-49.

[4]RUTH S K.Successful business alliance classroom strategies[J].The Methodology of Business Education, 1996, 34:10-23.

[5]PETERS LS, FUSFELD H.University-Industry Research Relation-ships[R].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1982.

[6]STEWARTG.HUTCHINSON, GIBSON D.University and IndustryLinkages:The Austin, Texas, Study[C]//Williams F, GibsonD V.Technology Transfer:A Communication Perspective, 1990:109-131.

[7]TAYLAN A.Bring Together Industry and University EngineeringSchools[R]//Getting More Out of R&D and Technology.TheConference Board.Research Report.1987:904.

[8]ARROW K.The Limits of Organization[M].New York, Norton, 1974:26.

[9]WILLIAMSON O E.The Economics of Organization:The TransactionCost Approach[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7 (3) :548-577.

[10]HEIDE J B, JOHN G.Alliances in industrial purchasing:The de-terminants of joint action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90, 27:24-36.

合作成本 篇4

STi5107系列标清电视MPEG解码器是ST的Omega机顶盒解码器产品家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列产品单片集成了一台标准功能机顶盒所需的通用功能模块,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设备制造商的成本。除常规的软件安全解决方案外,现在这个最新的解码器芯片还增加一个硬件安全模块,该模块采用了只有高端解码器才使用的经过验证的安全技术。该芯片还是市场第一个支持包括天地数码控股在内的条件接收厂商开发的先进安全功能的机顶盒IC。

目前天地数码的机顶盒装机量已超过300万台,这些采用早期技术的机顶盒占中国有线电视市场1/3左右,其中大多数产品是在2006年供应的。

合作成本 篇5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成本,成本核算

一、相关概念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是指生物资产的收获品, 是合作社直接从事种植和养殖生产活动的最终劳动成果, 其可以直接对外出售, 也可以经加工后再出售, 因此农产品是属于合作社存货性质的流动资产, 而且是属于合作社自行生产的存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产品按照其生产期限的长短可以分为一年即可收获的农产品和多年才可收获的农产品两类。

农产品并非农业资产, 它与生物资产也不是同一概念。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即具有生命力和成长性的生产资料, 只有当生物资产有了收获品, 才形成合作社的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业资产是指生物资产中的牲畜 (禽) 资产和林木资产, 主要包括幼畜及育肥畜、产役畜、经济林木和非经济林木等。当农业资产的持有目的是为了出售且在一年内即可变现时, 它们就属于合作社的流动资产;当农业资产的持有目的是为了长期使用以为合作社提供农产品且其自身变现时间超过一年时, 它们就属于合作社的长期资产。所以, 合作社的农业资产是具有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双重性质的生物资产。

可见, 生物资产、农产品、农业资产三者虽然都是农业生产的成果, 其外在形态均表现为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但实质上是不同的三个概念, 特别在会计处理上还是存在着诸多差异。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特点

1. 成本计算对象与方法:

应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确定。农产品的种类繁多, 不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生产特点、管理要求也各不相同, 因此, 在成本核算中, 应从加强成本管理、简化成本计算的角度出发, 来确定农产品的成本计算对象与方法。对于大田作物、主要作物及蔬菜应按照品种法单独核算其生产总成本、单位面积成本和单位产量成本;次要作物及蔬菜可以按照分类法或分批法合并核算其生产总成本和单位面积成本。对于牲畜 (禽) 资产所生产的农产品, 如牛奶、禽蛋、肉食等, 一般要按照品种法单独核算其总成本以及单位产量成本。对于林木资产所生产的农产品, 如果品、茶叶、油料、药材等, 应按照品种法单独核算其总成本、单位面积成本以及单位产量成本。

2. 成本计算期:

一般应同农产品的生长周期保持一致。生物资产能够生产出农产品, 有的需要几个月, 有的则需要十几个月甚至几十个月才能收获农产品。因此, 在确定农产品的成本计算期时, 应当与其生长周期保持一致, 在农产品产出的月份计算成本, 且生产成本计算的截止时间应当计算至农产品入库或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为止。

3. 成本项目的归集与分配:

应考虑合作社的自身特点与管理需要。在计算农产品的成本时, 从理论上讲, 其成本项目应当包括直接材料费 (如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种子、种苗、肥料、饲料、农药、地膜等) 、直接人工费 (如直接从事种植和养殖等合作社成员的工资、福利费以及雇用临时人员的劳务报酬等) 、其他直接费用 (如机械作业费、灌溉费、饲养费、生产经营专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等) 和间接生产费 (包括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活动所发生的水电费、运输费、差旅费, 以及土地承包费、农用基础设施折旧费等) 。

在会计实践中, 归集上述成本项目时, 对于合作社成员投入的人工费用, 往往很难准确计量。所以, 对于合作社成员投入的人工费用, 平时可只记工时, 不付报酬, 待收获的农产品出售时, 再按照各成员出资比例和投入的工时分配所得盈余。另外, 按照《制度》的规定, 对于合作社幼畜及育肥畜的饲养费用, 直接记入“牲畜 (禽) 资产”的成本中;对于合作社产役畜的饲养费用, 则直接记入当期损益 (经营支出) 。对于合作社的林木资产, 在投产或郁闭前发生的培植费用, 记入“林木资产”的成本;在投产或郁闭后发生的管护费用, 则记入当期损益。可见, 按照《制度》的规定, 合作社的农业资产在能够生产出农产品之前发生的相关支出, 均记入农业资产的成本中, 不构成农产品成本;在能够生产出农产品之后发生的相关支出, 则又记入了当期损益, 也不记入农产品成本中, 这显然会导致农产品成本的核算游离于合作社的会计核算之外。对于合作社发生的一些间接生产费, 如土地承包费、农用基础设施折旧费等, 往往也很难选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农产品的成本中。所以, 实践上会计核算的农产品成本要远低于理论上的农产品成本。

4. 成本核算手续:

按照简化原则可以不办理农产品的入库与成本结转。在通常情况下, 农产品收获时即可出售, 如现场采摘、地头装运等, 所以, 实务中没有办理农产品入库及出库手续的必要, 现行规范中也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特别是对于多年才可收获农产品的牲畜 (禽) 资产、林木资产等, 笔者认为:其在收获农产品时, 可以不必办理农产品的入库手续;在出售农产品时, 由于其成本已经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所以也不必再予结转。

三、一年即可收获的农产品成本的核算

如果为一年内即可收获农产品的, 比如各种禽类、水产类、蔬菜及农作物等, 则农产品的成本按照整个生产期间的全部实际支出确定。收获前发生的各项支出, 应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分别归集, 借记“生产成本”科目, 贷记“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产品物资”、“应付工资”、“成员往来”、“应付款”等科目。收获的农产品入库时, 借记“产品物资”科目, 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期末结转发出农产品的成本时, 借记“经营支出”、“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等科目, 贷记“产品物资”科目。

例1:某花生种植合作社当年种植50亩花生, 共耗用种子费12 000元, 肥料4 600元, 农药3 400元, 地膜4 000元, 发生人工费6 000元, 机械作业费5 000元。当年共收获花生24 000公斤, 以每公斤3.5元全部售出, 价款已收存银行。假定花生副产品 (花生秸) 价值为1 000元。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收获前发生的各项支出:借:生产成本35 000;贷:产品物资24 000 (12 000+4 600+3 400+4 000) , 应付工资6 000, 库存现金5 000。

(2) 收获农产品入库后:借:产品物资———农产品 (花生) 34 000、———农产品 (花生秸) 1 000;贷:生产成本35 000。

(3) 确认花生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84 000;贷:经营收入84 000。

(4) 期末结转成本:借:经营支出34 000;贷:产品物资———农产品 (花生) 34 000。

花生总成本=生产总成本-副产品价值= (12 000+4 600+3 400+4 000+6 000+5 000) -1 000=34 000 (元)

花生单位面积成本=34 000÷50=680 (元/亩)

花生单位产量成本=34 000÷24 000=1.42 (元/公斤)

四、多年才可收获的农产品成本的核算

如果为多年才可以收获农产品的, 比如奶牛等家畜、葡萄等果树, 则农产品的成本只有在农业资产投产之后能够明确收获农产品的情况下, 发生在该期间的相关支出才能计入该期农产品的成本, 否则应当计入经营支出。在农业资产投产之前发生的相关支出, 应当计入农业资产的成本。农业资产的总成本扣除预计残值后的部分应在其正常生产周期内, 按照直线法分期摊销, 预计净残值率按照农业资产总成本的5%确定。农业资产的摊销金额是构成农产品成本的项目之一。也就是说, 这类农产品的成本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每个投产期间的相关支出;二是农业资产的摊销额。期末, 合作社如有库存农产品尚未售出, 可以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库存农产品的成本:

本期所产农产品的总成本=本期该资产的饲养或管护费用+本期该资产的成本摊销额;

本期所产农产品的单位成本=本期所产农产品的总成本÷农产品总产量;

库存农产品的成本=库存农产品产量×本期所产农产品的单位成本。

例2:某苹果种植合作社2009年种植苹果50亩, 截至2013年投产之前共发生实际支出300 000元, 其中物料费180 000元, 以现金支付人工费120 000元;2013年投产后共发生实际支出60 000元, 其中肥料21 000元, 农药9 000元, 领用采摘苹果用的箩筐2 000元, 以现金支付人工费28 000元。预计这些苹果树可正常产果10年, 预计净残值率为5%。2013年10月开始收获, 本年共收获苹果50 000公斤。销售苹果20 000公斤, 每公斤售价6元, 价款已全部收存银行。相关会计处理如下:

(1) 投产之前的各项支出 (培植费用) , 计入农业资产的成本:借:林木资产———苹果树300 000;贷:产品物资———材料等180 000, 库存现金120 000。

(2) 投产之后的各项支出 (管护费用) , 计入经营支出:借:经营支出60 000;贷:产品物资———材料等32 000, 库存现金28 000。

(3) 摊销苹果树的成本:2013年应摊销的金额=300 000× (1-5%) ÷10=28 500 (元) 。借:经营支出28 500;贷:林木资产———经济林木———苹果树28 500。

(4) 确认苹果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120 000;贷:经营收入120 000。

本年所产5万公斤苹果的成本计算如下:

本年苹果总成本=本年林木资产的管护费用+本年度该林木资产的摊销额=60 000+28 500=88 500 (元)

本年苹果的单位成本=本年苹果总成本÷本年苹果产量=88 500÷50 000=1.77 (元/公斤)

由于上述苹果的总成本已全部计入“经营支出”科目, 所以对于已经销售的2万公斤苹果不需再进行成本结转;对于尚未销售的3万公斤苹果总成本53 100元 (88 500÷50 000×30 000) , 也只需作账外备查登记即可。

参考文献

[1].李视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与农业资产会计处理比较.中国农业会计, 2011;6

合作成本 篇6

1 高职“双元制”校企合作产生的背景

“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最早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当时德国处于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职院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的量和素质方面与其实际的需求均有较大的差距,其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分学徒、满师学徒、师傅三个层次进行的。二战后,德国经济迅猛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学生 / 员工在接受企业技能培训的同时,也到职业学院去学习理论知识,此时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学校的培训学生和企业的培训员工,这就是“双元制”校企合作形成的雏形。在我国,跟着师傅“学手艺”也有非常长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奴隶社会。直到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技术工人仍保留一定的中国传统。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为谋求发展,逐步进行了改革探索,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方式,有针对性地位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也就是所谓的校企合作。

2 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的构成

根据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观点,交易成本源自于交易本身的三项特征,即交易商品或资产的专属性、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的频率。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的构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2.1 搜寻合作伙伴的成本

企业始终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便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这也就造成了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高素质人才为公司创造利润,但是在人才的获取路径方面各自存在不足,通过招聘获得高素质人才的机会相对较小,且花费成本较高。因此,企业把目标放在高职院校上,由企业承担高职院校的培训费,高职院校给企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但由于企业想要的是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人才,因此企业必须找与本企业或者本行业相对应的高职院校,这对于企业来说,增加了难度,而且搜寻合作伙伴期间,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也就是所谓搜寻合作伙伴的成本。

2.2 谈判签约的成本

当企业搜寻到合作伙伴之后,接下来就是与高职院校进行谈判签约,谈判签约期间,双方都要制订一定的合作条件,高职院校需要依靠大量的资金来维持和促进院校的发展,如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的设备以及器材的维护等。同时企业对高职院校在培训人才方面往往会提出一定的要求。因此,在谈判签约时,企业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来保证培养人才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企业对院校的培养工作提出要求或者建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合约有利于高职院校以及企业今后合作关系的保持和发展,同时也是对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一种约束。

2.3 履约成本

履约成本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签订一定的合同,在双方履行合约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成本。在合作期间,高职院校为企业培养出专业性较强、思想素质较高的学生,企业如约承担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各种费用,包括学生对高职院校资源的使用、学生的书本费、体检费以及学生的培训费等各种费用。它是连接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经济关系的一座桥梁,相互制约,相互促进。高职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实训基地的维护和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通过签订合同,双方从中互惠互利、取长补短,既解决了学院的器材、设备的投资问题,又缓解了企业对人才需要大的问题。

2.4 组织成本

建立“双元制”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对校企合作实行常态化管理,确保彼此间信息沟通流畅,增加双方的信任,从而降低校企合作中的不确定性,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需要一定的管理或者组织成本的。“双元制”校企合作由双方的合作机构、用人单位和办学单位的组织机构三部分组成,这中间也会产生一些成本。

2.5 风险成本

“双元制”校企合作的风险成本是指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对学生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而一旦发生风险事故,企业必须支付一定的费用和减少预期经济利益。校企合作的风险成本分为实际成本的风险损失、无形成本的风险损失以及控制或者预防成本的风险损失。实际成本的风险损失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各种风险造成的间接损失和直接损失组成。而无形成本的风险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培训的学生,在学校资源配置等方面造成的损失。而控制或者是预防成本的风险损失是由企业与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采用各种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风险的损失而必须支付的费用。如学生对公共物品的破坏、学生受到的伤害等。

同时,经过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未进入到企业上班,对企业造成了损失。或者在进入公司以后,对公司的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内容不太满意,直接性的离开企业,这都将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增大了风险成本。

3 高职院校与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下面就高职院校与企业双方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成因进行分析。

3.1 有限理性

由于人的知识、所掌握的信息和判断力都是有限的 , 并且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往往无法准确估计到交易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 更无法对结果进行准确的定位,这些因素将增加交易过程中用来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成本。在校企合作过程中 , 有限理性意味着企业、学校不能及时获得有关合作的全部信息 , 也无法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一些变数 , 从而难以将可能发生的事情详细地写入交易合约中去。因此 , 交易合约包含的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的。由于合约不完全 , 签约任何一方为防止不测事件的发生 , 必然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方式事先加以预防 , 这就要消耗资源 , 这种资源的消耗就是交易成本的成因。

3.2 机会主义倾向

所谓的机会主义倾向是指交易相关方在交易过程中 , 既有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 还会通过投机取巧、隐瞒信息、欺骗等各种不正当手段来谋取自身利益。交易的机会主义行为有事前和事后之分。在校企合作交易过程中 ,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 , 企业会担心学校不坦率披露相关的真实风险信息 , 甚至编造虚假模糊信息 , 企业无法鉴定高校是否隐满信息以及隐瞒了多少信息。

出于对高校机会主义行为的担心 , 企业在决定是否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以及和哪些高校合作培养时便会迟疑不决甚至放弃合作机会。

3.3 交易的不确定性

交易的不确定性是指人们对未来会发生什么以及会如何变化没有确切的把握。这种不确定性首先是因为信息的不完全和人的有限理性。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完全理性 , 人们无法预测到未来交易可能发生的一切对于未来合作如何发展是无法明确的。交易前只能大致推测甚至不能推测意外事件以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都是不确定性的表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能够预料到意外事件 , 要进行预测并提出解决办法也都是需要成本的。而那些无法预料到的偶然事件既然连想象都不可能 , 解决起来也就更为困难 , 成本更是不可估量。如果校企双方签订一个合约 , 双方要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进行分析预测甚至采取预防措施都将会付出高昂代价。交易成本大小一般与不确定性程度成正比例,因此,为降低交易中的不确定性 , 一些企业或者学校设法在制度上进行安排。但即使这样 , 不确定性对校企合作交易成本的影响也无法完全清除。

3.4 资产的专用性

资产的专用性是指“在不牺牲生产价值的条件下 , 资产可用于不同用途和由不同使用者利用的程度”。即资产的机会成本为零 ,也就是说,资产一旦产生形成就只有一种用途 , 不能转为他用。专用性越强的资产 , 损失后的影响力也就越大。这往往妨碍校企合作的正常交易 , 增加双方的交易成本。比如 , 很多企业拥有针对自己业务开发或买进的软件 , 企业员工开展工作必须使用这一软件 , 但在使用前 , 员工还需花大量时间来进行培训才能使自己完全能独立、正确熟练地使用这一软件幵展工作 , 而未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则无法使用它甚至不能胜任该岗位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该软件或者该岗位具有排他性。而对于经过培训的企业员工,则相当于这个岗位上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假如实习的硕士生进入这个部门 , 他必须经过同样的培训才能胜任这份工作。但是企业会考虑 : 实习生实习的时间并不长 , 一般只是几个月 , 实习结束后在企业任职的可能性不大 , 若是为了实习生学会做这份工作而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其开展培训 , 最后实习结束时将会导致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的巨大损失。因此很多实习生到企业实习工作却被放在一旁。这就是威廉姆森所说的“人力资本的专用性”。

“双元制”校企合作中,学校的资产或者标的具有明显的专属性。合作开发的教材、共建的实验室,具有很强的专属性,其中实验室根本不可流通;合作终止后,企业在学校师资方面的投资,相关的成本都将无法回收。

3.5 合作渠道畅通程度

合作渠道顺畅程度直接影响到企业或者高校搜寻合作对象的难易程度。各高校注重的是与上级主管部门或教育系统内的成员保持联系 , 却不够重视与企业界的沟通与合作 , 加上我国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信息系统不完备 , 造成了企业界与教育界的相对隔绝和高校科研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脱节 , 也造成了部分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即使某些企业存在和高校合作的想法 , 也往往由于缺少高校的有关信息而放弃。有过合作经验的企业也多是高校主动上门寻求合作或是靠企业领导人在高校的人脉而发展起来的合作关系。如此看来 , 企业与高校的联系通道是不通畅的 , 这种合作渠道的不顺畅直接带来的是交易搜寻成本的增加。

此外,校企合作交易频率较高,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大量的信息沟通,导致需要经常性的沟通和协商,相应的管理成本与议价成本也升高。

4 结 语

本文通过对“双元制”校企合作的背景进行阐述,进而对企业与高职院校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构成及其成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校企合作的发展,该种模式产生的问题比较多,但是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教学培养模式,其问题的产生有一定的根源,我们要通过对合作付出中的成本及成因进行分析研究,以促进合作模式的理性化发展,解决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通过借鉴可持续竞争理论来构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型。

摘要:为了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目前的基本国情并借鉴德国“双元制”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我国为企业和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本文以交易成本理论为依据,探讨高职院校和企业参与“双元制”校企合作的交易成本成因及构成。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双元制”,交易成本,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凡明春.双元制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5(1):107-108,112.

[2]唐春生.德国“双元制”职教模式对行业转制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教论坛,2014,27(8):3-6.

[3]李晶晶,徐静,赵惠萍,等.“双元制”教育模式在产期母婴保健师护理培训基地中的运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6):109-111.

[4]郝建林.以德、美为视角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方式[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3):48-49,53.

[5]禚越.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研究——基于青岛X学院的个案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4.

合作成本 篇7

一、交易成本理论

什么是交易成本?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观点:科斯认为交易费用是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所需付出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事先的交易费用, 即为签订契约、规定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所花费的费用;二是事后的交易费用, 即签订契约后, 为解决契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从改变条款到退出契约所花费的费用。威廉姆森认为交易费用主要是因为交易双方受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存在而存在, 而且认为交易成本与资产专用性、不完全信息、外部性等因素有关。在威廉姆森研究的基础上, 迈克尔·迪屈奇认为:如果受限制的理性思考、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因素不是同时出现的话, 交易费用就不会出现。

本文采用威廉姆森有关交易成本的观点, 认为资产专用性、不完全信息和外部性对交易费用产生影响, 当资产专用性、不完全信息和外部性存在时, 市场交易的成本就会上升。

一是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

专用性资产主要描述的是耐用人力资产或实物资产在何种程度上被锁定于某一特定的贸易关系, 资产本身的技术特征导致其通用性差、在空间上转移困难以及要素市场的不完善, 专用性资产是沉没成本较高的资产, 这种资产不能及时转作他用, 专用性是较强的。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之间的作用机制:在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 (狡诈地追求利润的利己主义) 行为盛行的社会里, 资产的专用性会使投资者面临被其交易对手套牢的巨大风险;为了避免交易对方机会主义行为带来的风险, 交易方就会在投资前采取预防措施或投资后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这就带来交易成本的上升。

二是不完全、非对称信息与交易费用。

不完全和非对称信息是指由于信息收集成本的存在, 交易双方不能完全掌握有关交易的各种信息, 并且已有的信息在交易双方的分布是不对称的。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事前的机会主义, 道德风险是指事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完全、非对称信息与交易费用之间的作用机理:不完全、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使交易的一方或双方担心自己成为牺牲品, 从而导致对双方有利的合同难以达成, 或者双方将花费巨大的成本来确定某种制度安排来消除机会主义行为, 从而导致交易成本的上升。

三是外部性与交易费用。

当某个人 (生产者或消费者) 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它成员带来危害, 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的补偿, 这就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外部性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在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 当相邻交易者的行为给某企业带来负的外部性时, 使得产品的质量或数量达不到应该有的水平, 但产品的生产者为谋求原有生产水平而做出的努力, 导致交易成本上升。

本文利用以上三个方面作为框架和指标来分析比较交易成本大小, 从而进一步分析适宜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来营销的农产品。交易成本高的农产品适宜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来营销, 从而降低个别生产者的交易成本;交易成本低的农产品则适宜于农民个别销售。

二、适合通过专业合作组织来营销的农产品

交易成本理论认为一种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或治理结构反映了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该组织试图使生产和交易成本之和最小化的努力, 在给定环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成本的组织形式将成为该领域内处于优势地位的组织形式 (威廉姆森, 1981) 。总体上看,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通过与建立农民一体化组织, 降低内部监督和管理成本,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组织安排。

一是农资和农产品的专用性程度。

农产品的生产资料具有很强的专用性, 而且这种资产在农民的全部投资中所占的比例高。农产品的鲜活性使得产品市场交易时空弹性很小, 农产品在短期内难以转移到可替代的市场, 农民容易受到交易对手机会主义行为的干扰, 交易成本增大;随着市场对农产品鲜活度要求的提高, 农产品市场交易时空弹性变小, 农民更易遭机会主义干扰, 收入受损的可能性加大。叶类蔬菜、奶制品以及屠宰后的肉类等就属此类。农民通过加入专业合作组织, 市场谈判能力增强, 机会主义行为的干扰减少, 交易环境改善, 交易成本降低。反之, 如果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鲜活度要求不高、可以消费暴晒、风干类等经过初加工的、长期保存的农产品, 那么农民受到市场交易对手机会主义胁迫的可能性减小, 农民参加合作社的动机弱。比如稻谷、麦类、棉花等大宗农产品。

二是加工流通农产品的资产专用性程度。

企业加工流通农产品的资产专用性水平高时, 交易对手———农民就会产生机会主义、敲竹杠行为, 企业所需的稳定货源会受到影响, 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 对这类农产品, 加工流通企业迫切要求与农民建立后向一体化的合作组织, 规避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 获取稳定的货源;随着资产专用性水平提高, 农民的机会主义行为几率加大, 流通和加工企业投资会不足, 市场出现空白, 为填补空白,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则通过实施前向一体化战略加强这类农产品生产, 垄断市场获取垄断利润。

三是农产品交易双方的资产专用性程度。

农民和企业都面临资产专用性程度高、均难以转移的农产品时, 交易双方的双方都倾向于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提高组织程度, 减少彼此的机会主义行为。面对市场上该类产品其他对手的竞争, 双方都会自觉地减少机会主义行为, 通过纵向一体化的动机共同对付市场力量。奶制品和水果的生产行业就是这种情况,

四是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程度性。

农产品的各个生产过程中都存在不对称信息, 农资的残留、衰减期等, 而且鉴定比较困难或鉴定成本较高;农产品的销售商对质量指标仅凭感官是无法衡量、鉴定需要付出较高成本的农产品;但随着市场个性化要求的提高, 消费者需要有准确的质量信息, 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栽培等措施从而获取准确信息, 保持信息对称性对农产品生产、交易的双方都有利。生鲜蔬菜、水果、奶及奶制品行业就属于此类。信息不对称造成消费者不对高质量产品付更高的价格, 会削弱农民改善产品质量的投资动机, 出现农产品质量的“柠檬市场”。因而只要存在不完全和不对称信息的农产品, 就有要求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五是外部性程度。

农产品的生产和交易容易受上下游交易者农业投入品的质量或产品的品牌损害 (有意或无意地) , 农民有可能通过组建合作组织来将外部交易内部化。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新鲜易腐的农产品。农产品新鲜度与分销和配送系统的效率有很强的相关关系, 配送效率不高, 农产品新鲜度下降甚至腐烂, 导致农民来自农产品的收益下降, 还影响产品在消费者心中的声誉。内部化后分销配送系统与生产系统更容易协调, 效率提高, 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 提高收益, 农民和下游交易者更有动机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纵向一体化。在20世纪早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柑桔合作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结论和可能的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适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的农产品有下列几类:一是需要用专用性程度较高资产生产并在市场较多受到交易对手机会主义行为干扰的农产品;二是需要用资产专用性程度较高资产加工流通的农产品;三是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的农产品, 或者由于环境的变化使克服信息的不完全和非对称变得更加重要的农产品;四是生产时因为负的外部性存在因而对农民收入产生影响的农产品。在现实中适宜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营销的农产品有蔬菜、水果、奶制品等市场对生鲜程度要求比较高的农产品;反之则不适宜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类营销农产品, 比如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以及市场对生鲜程度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因而相关组织在批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时, 要把握:第一, 不是所有的农产品都适宜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来进行营销, 如果一窝风地都建立专业合作组织, 只会造成带动能力不强甚至“夭折”;第二, 对市场需求及其变动方向要有超前的把握;第三, 对拟设立专业合作组织的成员要做相关的指导。

参考文献

[1]科斯, 阿而钦, 诺斯等.财权权利与制度变迁[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

[2]杜吟棠.中国新型农民合作社——以京郊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例[J].管理世界, 2000.

[3]张晓山.促进以农产品专业户为主体的合作社的发展——以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 2003, (11) .

[4]马彦丽.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度解析[M].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2006.

[5]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C].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

合作成本 篇8

关键词:合作,交易成本理论,资源观理论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全球间的合作增长迅速。在竞争日趋激烈、技术变革加快的环境下, 企业纷纷对外寻求合作, 以获取共同的或互补的技术创新目标。企业间合作, 既可以看成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组织形式, 也可以看成是具有互补资源、能力、知识的企业之间的一种协作。本文从交易成本理论及企业资源观理论出发, 研究企业间合作影响因素, 提出理论分析框架。

一、交易成本理论的研究

科斯和威廉姆森构建了交易成本经济学, 以此解释组织存在的原因。核心观点是认为市场交易是有成本的:当在企业内部组织一个额外交易的成本小于市场或者其他企业家组织该交易的成本时, 企业应在内部组织完成该交易;反之应交由市场组织完成。企业会尝试各种组织交易的方式, 包括市场交易以及取代市场的内在化、收购或兼并方式。企业通常按照生产和交易成本最小化的标准来选择交易形式。

交易成本理论强调将不同的交易置于不同的治理结构中, 以达到经济或节省的效果。威廉姆森 (1985) 认为制度模式的选择与交易类型有关, 交易类型可以用三维度量:资产专用性、交易发生的频率、不确性定。三个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不同治理结构的选择。威廉姆森的研究打开了交易成本理论分析的大门, 其他学者在其基础上, 也进行了研究。林 (1992) 认为企业间通过多次交易建立的信任关系对企业间合作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并且将不确定性分为环境不确定性与合作双方不确定性。古拉蒂 (1995) 进一步分析, 合作双方即使没有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也会因为不熟悉、信息交流的不通畅使合作不协调, 从而要求一定的治理结构。

综上所述, 决定企业的治理形式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资产专用性、环境不确定性、合作不确定性、合作频率、合作关系。然而, 交易成本理论存在着一个缺陷, 就是它将合作双方的存在视为一个先验的存在, 忽略了合作企业自身的其它特性。而企业资源观理论正好可以从另一视角对其进行补充, 弥补上述分析的不足。

二、企业资源观理论的研究

企业资源观理论的开门鼻祖是彭罗斯, 后来经沃纳菲尔特等人的发展, 逐渐成为合作领域一个重要的理论。资源观理论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 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 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优势和相互间的差异。资源观理论可以划分为资源学派、能力学派、知识学派三个理论学派, 这些学派分别将企业看成是资源、能力、知识的独特结合体。

资源观理论强调, 资源的短缺性导致了组织间的交易与合作。因此, 企业必须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 或者是与其他组织合作的方式, 获取企业所缺的资源并创造、发展成内部资源。企业可以通过能够相互补充的资源的识别来确定合作伙伴, 因此, 在向外寻找互补资源时企业必须先理清自身与所需的资源、知识存量。

综上所述, 企业决定是否合作的时候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 能够获取的知识、资源, 与合作伙伴的互补性。

三、企业间合作影响因素理论框架

比较交易成本理论与企业资源观理论可总结出, 交易成本理论关注的是生产与交易成本的最小化, 而企业资源观理论则主张企业进行合作的目的是通过与外部资源的联合实现内部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两个理论虽然从不同的视角解释企业合作, 但其观点互为补充。

结合以上研究, 本文从企业、合作内容、环境、合作伙伴四个维度对理论分析出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 提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理论框架:从企业自身特性出发, 结合合作内容本身、合作对象特性与关系、所处的环境三方面总结而成。

企业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资源, 资产专用性等;合作内容因素包括需要获取的知识、互补性资源等;环境因素包括环境的不确定性等;合作伙伴因素包括合作频率、合作关系等。

参考文献

[1]、陈守明.现代企业网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幸理.企业合作创新的资源和能力理论[J].金融经济, 2006, 18:178-179

合作成本 篇9

1 考虑交易成本的医药产学研合作溢出的复制动态和演化稳定策略

1. 1 模型假设

加入医药产学研合作管理层这一主体,与产学研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形成管控关系。管理层对合作团队成员的知识溢出行为一般采用干预对策,即可以物质和精神奖励为主的正强化,也有对于不积极共享知识的合作团队成员采取的惩罚办法,如限制其职务的晋升和培训深造的机会等,直接的经济制裁在管理中一般不采用。

假设医药产学研合作采用强干预的策略( P) ,对于积极进行知识溢出的合作团队成员进行重奖,采用弱干预的策略为( N) ,即没有实质性的干预策略,只是浮于纸面的口头宣传。假定r代表由于合作团队成员存在的高分享知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所带来的各种收益的比率; 另外合作对于合作团队成员的经济奖励系数为ra,经济惩罚系数为rb,即对于超过现有知识存量的部分,给予奖励,对于封锁知识溢出和违反公司知识管理政策的行为给予惩罚。rc是指由于合作团队成员由于自己低共享知识为自己的未来所增加收益的比率,当然这个存在着不确定性 α。

当然,对于知识溢出行为进行奖励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哪怕是精神鼓励也需要占用企业的一些资源,若进行经济奖励,则会直接发生经济上的开支和费用。而惩罚违反知识溢出的行为,也会存在收益的,如罚款所得,但也会产生一些成本,合作团队成员愤而离职以及在以后的工作中阳奉阴违,消极对抗等行为也会有数量上的增加。但这种情况往往与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机会有关,较为复杂,但本模型中暂不考虑引入。

另外,高分享和低分享产学研合作群体,高干预和低考虑交易成本的医药产学研合作,我们用H和L、P和N代表,K1Hra代表骨干合作团队成员在高考虑交易成本下通过知识分享所得到的实际经济及精神收益的部分。假设存在原有的知识溢出水平为Kd。Kex是表示为原有的知识溢出水平,考虑尚未开发的显性和隐性知识水平的总和,因此构建如下的收益函数。

u1PH和u2PH代表合作管理层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合作团队成员采取高干预和高共享时的实际收益。

这里暂不考虑机会成本- r( K1H- Kd) 的存在。同时这里虽然是合作管理层与骨干技术人员的博弈,但也存在高共享与低共享骨干技术人员群体之间的博弈和较量。在现实生活中,合作管理层一般会按照高共享成员的付出来制定对于低共享成员的处罚比例。u1HL和u2HL表示一方采用高分享,而另一方采用低分享策略的情形。u1LH和u2LH情形刚好相反。

1. 2 系统层次的医药产学研合作管理层与产学研合作团队成员演化稳定策略分析

1. 2. 1 医药产学研合作管理层的复制动态及稳定策略分析

假定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比例为p,弱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比例为1-p,合作团队成员采用高共享水平的比例为q,采用低共享水平的比例为1-q。按照复制动态过程及稳定策略分析的标准,我们整理出如下方程。根据相互对称的原理,采取不同干预水平的合作管理层的期望收益和群体平均期望收益为:

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期望收益水平:

采用弱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期望收益水平:

采用整个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

根据Taylor和Jonker提出的复制动态理论[3],将博弈方行为演化视为时间演化过程,结合Samuelson的代际交替模型[4]得到公式s = s( x) ( u( x) - ū) ,其核心思想是如何选择策略x的群体的支付少于平均支付,则选择x的策略将不断减少,反之亦然[5]。经整理得

由上式可知,p= 0 和p= 1 是两个局部稳定点,当时采取强干预的合作管理层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当高共享知识水平时,合作管理层强干预与弱干预的收益水平是无任何差别的[6]。

当合作团队成员有较高知识溢出意愿者的比例q>q0则s( p) >0,即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收益高于整体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合作管理层将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P = 1 是局部稳定点,此时如果有产学研合作,管理层采用的是弱考虑交易成本,由于其收益低于平均收益水平,他们将通过模仿和不断地试错最终选择原策略,即强考虑交易成本。另外,当合作团队成员有较低知识溢出意愿者的比例q<q0,即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收益高于整体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合作管理层将采用弱考虑交易成本。P = 0是局部稳定点,此时如果有合作管理层采用的是强考虑交易成本,由于其收益低于平均收益水平,他们将通过模仿和不断地试错最终选择原策略,即弱考虑交易成本。

1. 2. 2 产学研合作团队成员的复制动态及稳定策略分析

与合作管理层类似,对于高共享水平的合作团队成员,其期望收益和平均收益水平如下:

采用低共享水平的合作团队成员的期望收益水平:

采用整个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

同理代入Samuelson的代际交替模型,整理得s( q) = q( 1- q) [pβ( Kn- K1H) K1H- K1H( c + r) + K1Hra]+ ( 1 - p) ( K1Hαrc-K1Hrb) + p K1Hrb- K1Hαrc]( 16) 由上式可知,q = 0 和q = 1 是两个局部稳定点,当p = p0时采取强干预的合作管理层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即当高共享知识水平为q0,合作管理层强干预与弱干预的收益水平是无任何差别的。

当合作团队成员有较高知识溢出意愿者的比例q>q0,则s( p) >0,即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收益高于整体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合作管理层将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p= 1 是局部稳定点,此时如果有合作管理层采用的是弱考虑交易成本,由于其收益低于平均收益水平,他们将通过模仿和不断地试错最终选择原策略,即强考虑交易成本。另外,当合作团队成员有较低知识溢出意愿者的比例q<q0,即采用强考虑交易成本的合作管理层的收益高于整体产学研合作管理层的平均收益水平,合作管理层将采用弱考虑交易成本。p = 0 是局部稳定点,此时如果有合作管理层采用的是强考虑交易成本,由于其收益低于平均收益水平,他们将通过模仿和不断地试错最终选择原策略,即弱考虑交易成本。

1. 2. 3 全系统层次的复制动态及稳定策略分析

将合作管理层与合作团队成员视为一个系统,根据微分方程理论,设( p0,q0) 为下述方程组的根,令S( p) = 0,S( q) = 0,系统有5 个平衡点,即( 0,0) 、( 0,1) 、( 1,0) 、( 1,1) 和( p0,q0) 根据Friedman观点,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由该系统的Jacobi矩阵的局部稳定性分析得到。而关于F( l,0 ) 、F( 0,l ) 两个局部稳定点与以上的分析非常类似,我们想达到的理想均衡是F( 0,0) ,p= 0,q= 0 ,即合作弱干预,合作团队成员高共享。但这仅是理想点,在现实只能逐步逼近。考虑到现实的困境和制度创新仍需改进的现状,我们主要考虑F( l,0 ) 、F( 0,l ) 和F( 0,0) 。但这里我们有必要来说明一下最后一个局部稳定点F( p0,q0) ,此均衡点中p与q的值说明采取强干预的管理层在合作中具有一定固定比例p0,低共享的合作团队成员在整个人才群体中的比例具有一定比例q0,这时双方如果不采取任何策略,则期望支付水平等于群体支付水平,说明无论采用何种策略均是无差异的。然而该均衡点容易受到“变异群体”的入侵。其余群体会经过模仿、学习调整原策略,达到新的均衡,且此均衡必为P = 0 或者p= 1 点。所以F( p0,q0) 只是一个鞍点。按照合作双方的复制动态与演化均衡过程画出如下相位图:

相位图动态地显示演化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A和B中的组合是我们期望达到的结果,而B的结果更佳,A的结果具有更佳的持久性。

2 考虑知识交易成本的医药产学研合作团队知识溢出仿真计算

2. 1 稳定策略点F模拟仿真计算

加入合作管理层这一主体,与合作团队成员之间形成有效的管控关系,让合作管理层充分发挥对合作团队成员进行知识管理方面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将合作团队成员的隐性知识得以充分发挥,将合作团队成员个人作为载体所享有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知识仓库的一部分。

以上四个局部稳定状态中( 弱干预、高知识溢出) 是符合我们现实要求的稳定状态。在仿真模拟这个阶段,首先研究的稳定点设为( 弱干预、高知识溢出) ,我们采用matlab中较为常用的ode算法,经典采用四阶、五阶Runge Kutta单步算法[8]。然而,由于我们构建是非线性模型且为刚性微分方程,所谓刚性就是微分方程中有些变量随时间变换很快,刚性方程就是指各个自变量的变化率差异大,会造成通常的求解方法失效,此时需要使用ode15s。文中设定不同属性合作管理层和合作团队成员的初始比例点,依据ode15s函数的原理,在matlab中描绘出初始比例点逐渐趋向于稳定点的曲线。

接下来设定五个弱干预、高知识溢出的初始比例点,由ode15s算法经过多次模拟画出不同初始点趋向稳定点的路线,其中所设的参数数值必须满足条件,具体见下图:

如上图所示,横坐标为强干预的合作的比例p,纵坐标为高知识溢出水平的合作团队成员的比例q。我们发现按照ode15s算法,从拥有不同初始比例点出发,都将偏离于演化稳定点( 0,0) ,这说明理想状态在现实实践中很难达到,大多数时间演化策略仍是在( 1,0) 和( 0,1) 之间滑动。并且在一段时间内,高知识溢出水平的合作团队成员的比例在减少,但弱干预型的合作的比例仍旧在增加,直至增加到比例l,此时弱考虑交易成本和低共享水平成为一个较为稳定的均衡点。

2. 2 稳定策略点仿真模拟

下面考虑强干预,高共享这种情况,这是一个非劣解,这时虽然导致一定的交易成本,合作必须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

我们参照前述做法,通过设置参数,以满足设定五个的初始比例点,由ode15s算法经过多次模拟画出不同初始点趋向稳定点的路线,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上图所示,高干预比例从初始点出发不断向1 靠拢,只要有知识不共享的存在,那么合作管理层就会不断地增加干预水平,不过这一过程中博弈双方是同时到达稳定点,( 干预,高共享)[9]。作为有限理性的合作团队成员在利益的驱使下,不顾合作管理层的干预措施,而不断采取低共享策略,达到( 1,1)稳定点。

3 结论与展望

通过演化稳定策略分析合作知识溢出群体之间的有限理性重复博弈,分析群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对知识溢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来分析知识溢出群体的策略取向,建立知识溢出群体之间的博弈。研究结论表明,医药产学研合作团队知识资源与其他有形资源不一样之处在于,知识资源并不存在边际递减的规律,有时甚至是边际递增的,即分享知识资源,通过知识溢出会产生整合和重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但是也存在着交易成本的问题,因此演化博弈的均衡点一般产生于知识边际收益与交易成本之差额中较高者[10,11]。

企业所拥有的现有知识存量是一个常量,但是知识溢出后则会产生增量,可以激发更多的创新和灵感。基于多方交易成本最低仍是一个理性决策下的均衡点,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知识溢出,若要使系统达到( 1,1) 的稳定状态,即医药产学研合作采取强干预策略,合作团队成员不对核心隐性知识进行隐瞒。这是我们所要期盼达到的次优状态,要使管理层面对投资项目低成功率现实,充分信任和谅解合作团队成员的付出,趋向避免采取过于严苛的知识管理政策和策略。但是,如果合作并不严苛,有限理性的合作团队成员会诚实吗? 这会增加合作或者合作团队成员的审查成本与隐瞒成本? 综上,我们必须得借助制度创新,内外共同治理会达到一个更好地效果,强化尊重和包容互惠机制政策才是根本解决和破解医药产学研合作团队隐性知识传承与共享存在问题的主要良方[12,13,14]。

本文所构建的博弈模型可为实施医药产学研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即打破囚徒困境的演化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和复制动态在于让合作的各方均能各取所需,得到物质和心理报偿。同时,以交易成本为基本理论框架,得到知识溢出高收益与知识溢出的交易成本相抵之后的所得,是演化博弈均衡点的所在。研究的局限性是假设产学研各主体都是有限理性决策主体且风险中性,并且假定决策各方的信息是对称和完全的,这在医药产学研合作实践中难以完全保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考虑各类主体的非理性因素和风险偏好,并考虑在不同情境下各类考虑交易成本参数的设定,深入探析医药产学研合作团队知识溢出机制的内在机理。

摘要:通过分析医药产学研合作知识溢出,以交易成本为分析框架,考虑交易成本,对双群体博弈以及全系统演化博弈的三个不同层次进行了演化博弈计算与分析,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弱干预和低共享的演化均衡点在仿真实验中并没有得到验证,说明所期望的低干预与高共享在实际中较难鱼和熊掌兼得。正确地干预、尊重和包容信任人才的长效互惠机制政策,可以促发知识溢出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大于知识交易成本。基于多方交易成本最低下的产学研合作管理层的强干预和高共享策略仍是主流有效的复制动态和演化均衡策略的稳定均衡点。

上一篇:战略考量下一篇:营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