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公开电话

2024-07-05

政府公开电话(通用3篇)

政府公开电话 篇1

一、文本之规定及行为属性的判定

将于2008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的第三十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政府信息公开义务的, 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收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予以调查处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这条规定表明, 《条例》实际上将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分成两种类型:其一是狭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即政府依其职权主动或依相对人的申请而予以公布相关政府信息的行为;其二是与狭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相对应的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这种意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基本相同, 它包括一系列行为, 如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行为、制作政府信息的行为、保密审查行为、受理相对人申请的行为、狭义之公开政府信息的行为等等。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在本条例中被表述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以下就条例的第三十三条规定从规范的层面展开分析。

1990年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 明确规定, 法院一般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因此, 判定欲诉之行为是否构成具体行政行为则显得十分重要。尽管目前学界对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方式展开了批判——“对行政行为分类火力最猛烈的批评, 集中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1], 但是, 这种划分方式在我国缘来以久, 取消这种分类方式与目前行政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趋势是背道而驰的。叶必丰教授认为:“这种具有支配性或框架性作用的分类, 所揭示的是分类对象的本质属性, 足以从根本上将分类对象作出区分, 从而为分类对象建立理论模型乃至整个学科体系的形成奠定逻辑前提。我国行政法学上关于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分类, 就是一种具有上述意义或作用的分类。”[2]张树义教授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之间的区分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1.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是否有授权法的依据, 法律法规赋予其何种职权;2.行政行为所经过的程序;3, 行为最终的结果。”[3]《行政诉讼法》对具体行政行为未作详细界定, 而是在受案范围一章对具体行政行为采取列举的方式作出了一个规定。该法将抽象行政行为界定为“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试行) 》对具体行政行为作了一个界定:“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 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就特定的具体事项, 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2000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抽象行政行为重新作了规定:行政诉讼法第十二条第 (二) 项规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根据《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 目前学界将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标准归纳为: (1) 适用范围。如果行为的适用范围是“针对不特定对象”, 则该行为可能是抽象行政行为;反之, 如果行为的适用范围是“针对特定对象”, 则该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2) 适用时间。如果某行政行为可“反复适用”, 则该行为属抽象行政行为;反之, 如不可“反复适用”, 则属具体行政行为。 (3) 适用范围和适用时间是必须同时满足的要求, 满足其一不足以判定行为之属性。司法实践中即采取此标准对个案中涉及的行政行为的属性进行判断。

对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分标准存在争议是客观的现象, 学理上的探讨无疑也是推动判断标准进一步细致、全面化的极大动力, 但在司法实践领域, 只能依据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予以判断。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可以判断: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当属具体行政行为无疑:第一, 公开政府信息行为是政府之行为, 且可能直接影响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因而属于行政行为之范畴。第二, 此类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可以分为两类, 一是不特定人, 一是特定人, 当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为特定人时, 则满足判断标准的第一项要求。第三, 某一具体之公开行为, 随其完成而宣告结束, 此后纵是再次公开与前次所公开完全相同的信息, 也应是另一行为, 后次行为之效力应依后次行为所确定。因此, 依据目前司法实践中处理个案时采取的判断标准, 政府信息公开行为应属具体行政行为。

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行政行为体系分析

进一步剖析《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可以发现, 该规定所言之在政府信息领域可提起行政诉讼之具体行政行为实际上并不只是狭义上的信息公开行为。其他行为如制作信息的行为、保密审查的行为等等, 如果满足相关条件, 也当然在可提起行政诉讼之范围内。因此, 该规定所表述的“工作”, 既是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 同时也是由多个行为组成的行为体系。

工作与行为是两个不同的、但又联系密切的概念。如果从行为的角度分析工作, 则工作毫无疑问是由一系列行为完成的, 因此就这个角度而言, 行为是组成工作的基本因素。一项工作不是不同行为的简单连续和组合, 而是各个行为的有序、有机组合。分析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可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内含着诸多行为, 其中的每个行为都可以抽离出来并且能够构成一项独立的行为, 这些行为从不同的角度可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既可以是内部行政行为, 也可以是外部行政行为;既可以是羁束行政行为, 也可以是自由裁量行政行为;既可以是抽象行政行为, 也可以是具体行政行为。所有这些行为构成一个行为体系。第二, 正因为如此, 就整部《条例》而言, 在宽泛意义上, 其所针对者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也就是本文第一部分中所说的广义上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而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则明显是针对狭义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以及其他可提起行政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第三, 在政府公开工作中存在的各类行为, 均以狭义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为核心;但其他行为可能因为侵犯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作为一个独立的可诉具体行政行为接受司法审查。

狭义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构成一项具体行政行为, 它和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一样, 是由行政主体依其职权实施的、并对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有着直接的影响。第三十三条的规定隐含了——扩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可对之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行为的范围这一强烈的信息。该规定表明,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所有行为只要满足两个条件, 即可对之提起行政诉讼:一是该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二是该行为侵犯了相对人的包括知情权在内的合法权益。综观整部条例, 其并未以正面列举的方式或反面限制的方式对合法权益作出具体规定, 立法旨趣与《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文件大相径庭。

三、侵犯“知情权”时的可诉性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针对违法的政府信息公开行为从不同的角度规定了不同的救济途径, 行政诉讼只是其中之一。除《条例》第三十三条外, 在该条例的第四章, 对其他救济途径作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救济途径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1) 行政系统内部救济途径, 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制度、社会评议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的监督检查制度;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制度;责令改正制度;行政处分制度;行政复议制度。 (2) 行政系统外部的救济途径, 包括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举报及提起行政诉讼。就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而言, 主流观点认为, 《行政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法院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问题 (合理审查作为例外存在) , 并只在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人身权、财产权, 或者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时, 相对人才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但是, 如果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仅仅侵犯了构成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法理基础中的“知情权”时, [4]行政相对人能否对此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众所周知, 《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采取的是概括式和列举式并行的方式。该法第二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 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一条列举了可提起行政诉讼的八种具体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将侵犯相邻权或公平竞争权的具体行政行为等也纳入受案范围。综合分析以上条款, 笔者认为, 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侵犯相对人知情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可诉之具体行政行为。理由如下:

第一, 《行政诉讼法》第二条采用的是“合法权益”这一措辞, 而“合法权益”显然不仅仅指人身权和财产权, 它还包括其他类型的权利和利益。从这一措辞可以看出《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初衷并不是要将人身权和财产权以外的合法权利和合法利益排除在行政诉讼范围之外。退一步说, 假如《行政诉讼法》本欲将人身权和财产权之外的其他合法权益排除在外, 则将“合法权益”修改为“人身权和财产权”显然更为精确, 且对当事人和法院等各方诉讼参加人至少在起诉与不起诉、受理与不受理之间作出选择更为方便, 从而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

第二, 《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列举了法院的受案范围, 但这一条只构成对第二条的补充, 而非限制。这即是说在第十一条所列举之外的其他情况并非被一概排除在受案范围之外。为什么这么说?其一, 第十一条的第一款详细列举了八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 但在该条第二款又作了补充规定:除前款规定外, 人民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这一补充规定的立法价值和作用在于为受案范围留下余地, 同时也表明了《行政诉讼法》并非要将可诉之行为局限于侵犯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其二, 在所列举的八种情况之中, 其中侵犯经营自主权、行政机关拒绝颁发许可证或执照或者不予答复以及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情况, 行政行为所侵犯的合法权益显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其三, 第一款的第 (八) 项规定: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此项规定是支持只限于对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提起行政诉讼的观点的最有力论据。但结合以上两点分析, 笔者认为第 (八) 项规定不是对前七项规定的总结或限制, “其他”修饰的仅仅是前七项中属于“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形, 立法仅表明未将其他侵犯人身权及财产权的情形完全列举在内;换言之, 立法本身就承认对侵犯的非属于人身权及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也可能是可诉的。至于其他侵犯“合法权益”是否可提起行政诉讼, 则须结合总则第二条的规定以及除《行政诉讼法》之外的其他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因此, 它仅仅表明: (1) 在前七项中所列举的其中几项涉及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 (注意:这七项只有一部分属于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情况, 上文已有相关论述) 的情况之外的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当然可提起行政诉讼; (2) 亦可这样说, 只要是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的人身权和财产权, 则此类情况之可诉性无其他任何限制条件, 毫无例外地在受案范围之内; (3) 与 (2) 对应的情况是,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之外的其他合法权益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可诉性有其他限制条件。

第三, 作为以上两点理由的补充。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三条的规定来看, 也可说明, 从作为统一适用法律的司法机关的理解看来, 《行政诉讼法》的意图并不是要将可诉行为限定于侵犯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显然, 相邻权和公平竞争权可能涉及到人身权和财产权, 但却很难将其认定为人身权和财产权的一种。

第四, 国务院制定《条例》的根本理论基础是不言而喻的[5]: (1) 人民主权理论。人民是国家权力的享有者, 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当然有权知道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人民政府的绝大多数信息。 (2) 知情权。肯特·库柏说:“不尊重公民的知情权, 在一个国家乃至世界上便无政治自由可言。[6]知情权的根源仍在于人民主权理论, 它构成了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一个最基本的立法理念, 可以说通过《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制定和出台, 已经确认我国公民享有知情权这一项权利, 在这之前, 知情权仅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领域得到确认。一部法律法规所保护的是很难与该部立法的理论基础相吻合。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的行文看, 此部法规已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侵犯知情权的具体行政行为纳入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里面。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域的行政诉讼制度, 这与《行政诉讼法》的相关规定顺利衔接在一起。这一规定表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是由一系列行为构成的一个行为体系;政府信息公开领域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相对人知情权的情形依法可作为行政诉讼案件予以审理。

关键词:政府信息公开,行政诉讼,知情权

参考文献

[1][2]叶必丰.行政行为的分类:概念重构抑或正本清源.政法论坛.2005.5.

[3]张树义.论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划分标准.中国法学.1993.1.此文也阐述了其他关于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划分标准的观点.

[4]王名扬:.美国行政法 (下)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5.5.945.

[5]张明杰.开放的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3.76—93.

[6]宋小卫.美国“情报自由法”的立法历程.新闻与传播研究.1994.2.

政府公开电话 篇2

扎实推进

全面做好2012年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

——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发言

国家财政部部长 谢旭人(2012年5月24日)

今年以来,各级财政和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继续采取措施,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了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一是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内容进一步细化。3月22日,财政部通过门户网站公开了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全部11张表格及说明,内容涵盖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其中公共财政预算的中央本级支出基本细化到款级科目,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重点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二是中央部门预算公开工作取得新进展。今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时间相对集中,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国务院部门和单位,集中在4月23日至25日全部公开了部门预算;内容进一步细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支出细化到项级科目;格式相对统一,各部门对公开的数据作了详细说明,对专业性较强的名词进行了解释,以图表形式直观地反映各项数据增减变化的情况。三是地方财政预算公开稳步开展。各省普遍公开了2012年地方财政总预算,21个省份公开了本级部门预算。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要求和本次 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把2012年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做得更好。

一、关于今年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

(一)进一步加大中央决算公开工作力度。在做好2011年中央决算公开的同时,要重点加大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力度,参照2012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的做法,细化公开2011年中央部门决算。

(二)扎实做好“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公开工作。2012年,中央本级和各部门的“三公”经费预算、决算,将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2011年中央决算后公开,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也要一并公开。为了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中央各部门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2‟26号,以下简称《通知》)有关要求,进一步细化“三公”经费的解释说明,公开车辆购置及保有量、因公出国(境)团组数及人数、公务接待有关情况等。

(三)加强对地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指导。各省要按照《通知》要求,在普遍公开省级财政预算决算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省级政府部门预算和决算公开,扎实推进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特别是做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以及“三农”等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同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两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的工作安排。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协调推进地方各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

(四)着力推进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信息 公开是2012年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的主要内容。目前,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了收费项目目录公示制度和执收单位收费公示制度,并加强了对涉企、教育等重点领域收费公示的管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做好行政事业性收费公示工作,提高收费政策的透明度,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

此外,还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的规定,切实做好依申请公开财政预决算信息的工作。

二、不断提高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水平

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总结经验、改革创新,不断提高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水平。

(一)加强协调配合。财政部门要在做好自身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基础上,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充分沟通情况,不断增强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主动性、及时性和效果。

(二)完善公开方案。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主动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工作方案,配合各部门做好部门预决算公开等工作。同时,加强对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的指导,确保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有序有效推进,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三)自觉接受监督。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全面了解社会各界对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反应,不断调整完善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方式,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财政预决算公开后,要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做好相关解疑释惑工作。对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总结提高。

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总结 篇3

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

尽心竭力服务人民群众

“”市长公开电话××工作总结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市长公开电话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围绕改革、发

展、稳定大局,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肯定,为××市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文明和机关作风建设出了力。好范文版权所有!

一、××年工作回顾

(一)基本情况

××年截止月底,“”共接处群众来电件,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其中:当场答复处理件,占;交有关部门办理件,占;反馈率为,办结率为,满意率为。此外受理××市转办件件,受理短信投诉余件,受理群众来信件,受理群众来访人次。

××年群众反映的前八位热点问题是: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职工权益、交通秩序、违法建筑、企业改制、农村土地、森林权属纠纷。承办量前八位的单位是:建设局、公安局、环保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供电局、锦城街道。

(二)主要工作

⒈完善市长接听,提升桥梁作用。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去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受理中心促成市政府出台了市长公开电话市长、局长接听日制度,对市长、局长接听日的方式、方法、规则、日期等予以了明确规定,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市长、局长接听日,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此举对进一步密切党群、政民关系,进一步拓宽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交流渠道,提高市长公开电话的服务能力和威信起到了积极作用。一年来,吴苗强、张亚联、翁东潮、陈林春、胡、柴世民、王平等市长和人事、文化、环保、水利、司法、卫生、统计、发计等部门局长先后到受理中心亲自接听市民来电,累计接听来电近件。市级领导在这条热线上与市民零距离沟通交流,零距离解疑释惑,零距离感受老百姓的酸甜苦辣,开启了一扇倾听老百姓呼声的窗口,架起了一座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实打实地化解民忧,更好地履行了市长公开电话畅通渠道、广开言路、为民解难的职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亲民、爱民、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⒉关注民生民情,发挥参谋作用。

“”能尊重社情民意,关注舆情动态,及时编发各类信息,当好市委、市政府的好帮手。一年来,“”共编发简报、督导专报、内参期,呈报市领导批示件,编发每日受理要情和要情反馈期。

一是分析社会热点,为改进工作服务。如今年市委、市政府“四难一差”问题的整理,城区流浪乞讨人员的管理政策的出台,违法违章建筑查处难、赌博、街面偷抢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及时编发简报内参。特别是针对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市委书记王坚专门作了“请吴苗强同志召集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切实有效予以解决”的重要批示,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我市流浪乞讨人员管理工作。一年来,市领导在受理中心各类材料上批示达件次。

二是广泛集中民智,做好拾遗补缺工作。一年来,受理中心整理市民建议余条,如市政府十件实事的征集、溪石管理、苕溪游船的投放、交通秩序的管理、森博会好建议征集等市民建议,都得到了较好地采纳和实施。

⒊加强协调督办,强化工作力度。

市长公开电话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加大对疑难杂症的处理力度为突破口。对涉及多家职能部门的疑难问题,坚持深入基层调查了解,组织召开协调会。一年来,共赴现场督办协调人次。如今年月牵头公安、工商、文化、财政、城管等部门查处电影院、影视城有奖销票的不法行为;月又牵头公安、工商、文化、环保、城管等部门查处城区社会生活噪音扰民等疑难杂症。今年又根据实际出台了新的市长公开电话网络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了对反馈单的审核,对反馈单实行百分之百审核,一经发现不合格或承办不到位的,则坚决要求退回重办,不留情面,全面提高了整个网络单位的承办质量。

⒋关注群众呼声,深化服务意识。

一年来,“”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和困难疾苦放在第一位,关注群众呼声,强化为民服务意识,不断探索创新,想方设法为民排忧解难。

一是拓宽服务渠道,多途径方便群众。月日,“”联通短信投诉平台正式开通,目前已受理市民投诉余件。“”联通短信投诉平台的开通给市民提供了多项选择,实现了我市市民投诉的小时畅通。此外受理中心和新闻媒体紧密合作在××电视台、××人民广播电台发布了近条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情热线》,最大限度扩大市民知情权。

二是关心弱势群体,尽力为民排忧解难。“”心系群众,对群众的困难疾苦,不遗余力地加以解决。如今年月一安徽民工在帮马啸乡一村民打山核桃时不慎跌落,造成全身瘫痪,因家境贫困,雇主又不肯拿医药费的情况下,医院几次准备

要停药,情况甚至危及生命。受理中心在接到来电后,紧急联系卫生局、马啸乡政府、反映人当地政府及司法援助中心,帮助该民工落实了万余元救治生命的医药费。今年月当得知××水库移民安置点安全问题得不到保证时,受理中心工作人员挤出时间,驱车多里,现场为农户协调解决。

⒌加强队伍建设,狠抓基地建设。

一年来,受理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把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建设成为我市中青年干部培养锻炼的基地这一要求,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苦练内功,始终引导工作人员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工作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努力优化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一年来,受理中心以为临安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己任,积极为年轻干部成长创造条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出台多项举措,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宗旨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一流意识、落实意识和队伍意识,帮助年轻干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⒍发挥媒体作用,狠抓品牌建设。

一年来,我市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把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形象工程”来抓,积极通过媒体的宣传来促进的品牌建设,从而推动我市的市长公开电话工作。一年来我市已在《浙江日报》《浙江联谊报》《杭州日报》《都市快报》《临安报》临安电视台、临安新闻网等媒体上发表了余篇宣传我市市长公开电话真诚为民的先进事迹报道。如长篇通讯《及时传递民意、当场解决问题》、《××局长接听日暖民心》、《市民市长一线牵》、《为民之策、创新之举》等刊发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同时去年我们及时整理汇编出版了《××市市长公开电话文件制度汇编》手册,这对树立形象、鼓舞民心、促进市长公开电话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年来,“”扎实有效的工作也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肯定。今年月,我市市长公开电话获杭州市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市委书记王坚为此专门批示:“⒌有事找政府,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是党委、政府联系群众的一座桥梁。近悉中心被评为杭州市模范集体,这是广大群众和组织上对中心的肯定。望中心再接再厉,真正成为一座便民桥和干群的连心桥。”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存在问题

⒈少数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对市长公开电话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工作还不够深入细致,有的只是浮在表面上,停留在口头上。

⒉少数单位对解决群众反映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缺乏热情,往往就事论事、疲于应付多,调研分析、举一反三少。主动介入、主动研究、主动解决做得不够。

三、××年工作打算

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回”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转变作风、务实创新,再接再厉、迎难而上,维护和发扬好“”的品牌,努力把“”办成市委、市政府的好帮手,临安人民的贴心人。

⒈继续加强队伍建设。继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举办培训班、座谈会、辅导课等形式,努力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不断优化网络队伍,努力把“”建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⒉继续加大督办力度。要继续加大督办力度,进一步树立为民办事的品牌形象。要继续抓好受理承办,在受理、交办、反馈、呈批等环节上要压缩时间,坚决从严从快从实办结;要继续加大呈批示力度,掌握主动权,对一些疑难问题要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要继续抓好督办协调。对因部门扯皮或职责不清,情况复杂等问题,要主动召集有关部门赴现场调查处理或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对影响大、难度大、领导和群众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要按照领导的指示要求积极进行督办;要继续抓好审核关。对调查不清、处理不当或没有如实反馈办理的问题,要责成承办单位复查;对承办单位反馈已经办结,但群众仍不满意,甚至引发深层次的问题,要认真负责督促检查,监督承办单位继续进行办理,坚决杜绝拼凑虚假情况的现象发生,进一步提高群众满意率。

⒊继续发挥媒体作用。要继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不仅要做好为群众办好事、实事的典型事例的宣传报道,更要对群众反映因推诿扯皮并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要予以公开曝光,要让群众看到、听到、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⒋继续加强热点研究。针对群众反映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组织力量,确定课题,积极开展调研工作,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服务。

⒌继续加强硬件建设。要进一步推进“”信息化进程。主要是要配齐配好公开电话硬件设施,争取实现网上交办、网上反馈,来电录音等现代化的办公手段,以此进一步提高公开电话的办事效率,缓解电话难打的局面,从硬件上增强为民服务的能力。

上一篇:自然主义手法下一篇:初中英语词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