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性症状为主

2024-12-28

阴性症状为主(共8篇)

阴性症状为主 篇1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主要指行为孤僻退缩、情感淡漠、思维贫乏、意志减退等, 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一般较差, 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认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大脑额前叶多巴胺相对缺乏及5-羟色胺 (5-HT) 功能低下有关。舍曲林是一种新型的选择性5-羟色胺 (5-HT) 再摄取抑制剂 (SSRI) 类抗抑郁药, 其同时可以抑制突触前膜对5-HT和多巴胺 (DA) 的吸收, 喹硫平对5-HT2受体及脑中多巴胺D1和D2受体都具有亲和力, 对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也较为理想。笔者应用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8年4月-2010年6月住院患者80例,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60分, 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 >160分, 病程5~25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19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 (41.28±15.25) 岁, 平均病程 (12.13±5.52) 年;对照组男20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 (39.51±14.76) 岁, 平均病程 (11.25±5.42) 年, 2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前服用任何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患者于研究前给予1周的安慰剂清洗期。2组均用喹硫平, 起始剂量每天200mg之后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和临床不良反应于2周内加至500~1000mg, 平均每天 (756±237) mg;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舍曲林, 起始剂量每天50mg, 1周内可酌情加到每天100mg, 平均剂量为 (74.6±23.8) mg。治疗期间可根据临床不良反应酌情使用抗胆碱药物和苯二氮卓类药物, 2组分别自治疗前和治疗后2、4、8周进行PANSS评定, 治疗后2、4、8周进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GI) 、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不良反应, 每次评定均由同一位精神科医师进行。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50%为显效, 25%~50%为有效, <25%为无效。入组前及治疗后2、4、8周各查血、尿、生化常规和心电图, 有不良反应时随时检查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8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PANSS评分

2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治疗4、8周后阴性症状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见表2。

2.3 不良反应

研究组出现椎体外系症状3例, 口干4例, 失眠3例, 兴奋1例, 窦性心动过速3例, 月经失调3例, 闭经2例;对照组出现椎体外系症状2例, 失眠5例, 兴奋3例, 口干3例, 窦性心动过速3例, 月经失调4例, 闭经2例, 程度多为轻中度, 用拮抗剂对症处理, 多较快缓解, 2组各有2例出现一过性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升高, 经一般护肝治疗, 2~3周恢复正常, 2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P<0.01

3讨论

资料表明, 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中脑边缘系统DA活性增强有关, 而阴性症状与额前叶的多巴胺活性下降及5-HT机制有关;同时发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拮抗5-HT受体作用, 从而增加额叶皮质及纹状体DA活性, 改善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喹硫平是一种多受体阻断药物, 对5-HT和多巴胺均有拮抗作用。同时还有拮抗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与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 它对5-HT2α受体结合力远大于D2受体, 能减轻慢性抗精神病治疗对DA的抑制作用, 从而在某些脑区增强DA的功能, 以缓解阴性症状和椎体外系症状[1]。舍曲林是一种SSRIs抗抑郁药, 无抗胆碱能作用, 不良反应比三环类抗抑郁药少[2], 联合使用5-HT再摄取抑制药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1]。

本资料结果表明,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80.0%,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0.05或P<0.01) , 说明2组均有显著疗效, 且疗效相当。研究组治疗后阴性症状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1) , 合并舍曲林组对阴性症状的改善起效更快, 效果更好,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且基本可以耐受, 或通过简单处理基本可以耐受, 从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来看, 研究组效果优于对照平组。

研究表明, 喹硫平合并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突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程度轻, 是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较理想的药物, 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改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本组患者80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 2组均给予喹硫平治疗,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舍曲林, 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CGI-GI) 评定疗效, 不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7.5%, 对照组为80.0%,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2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治疗4、8周后阴性症状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和P<0.01) , 2组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喹硫平联合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起效快, 疗效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喹硫平,舍曲林

参考文献

[1]沈渔邨.精神病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654, 402.

[2]常双海, 林建忠, 邵国艳.舍曲林与马普替林治疗老年期抑郁症的双重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 16 (6) :242

阴性症状为主 篇2

【关键词】丙戊酸镁;利培酮;精神分裂;阴性症状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leridone in treating the negat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Methods 66 cases of schizophrenia with negative symptom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peridon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 alone. Then, 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owever, the total number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milar in both groups (P>0.05 ). Conclusions Magnesium valproate combined with risleridone has an excelle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zophrenia with negative symptoms. Therefore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on clinic.

【key words 】Magnesium valproate; Risperidone; Schizophrenia; negative symptoms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30-01

精神分裂在精神病中具有较高的患病率,但是其发病原因尚未明确,而多数学者则认为此病的发病原因为遗传因素[1]。大量的国内外研究表明,利培酮用于精神分裂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且此种药物并没有相应的毒副作用,而丙戊酸镁具有抗癫痫作用。此研究对我院选取的66例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66例精神分裂阴性症状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的诊断标准。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3例,在对照组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2例,患者年龄均在26-4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5±3.6)岁;在观察组患者中,男性为19例,女性为14例,患者年龄均在24-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8±2.4)岁,两组患者并无伴发性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利培酮进行治疗,在晨间服用2-4mg利培酮,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镁进行治疗,用法用量为每天晨间服用500-1000mg丙戊酸镁,利培酮用法和对照组一致。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患者经过治疗后,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逐渐恢复正常,性格变为开朗则为显效;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有所缓解,性格有所改变则为有效;语言表达以及情感表达无任何变化,性格无改善,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其所得结果采用计数资料(n,%)来进行表示,两组间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9.69%,两组经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其中的一种,其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活动和现实生活存在一定的脱离关系,同时患者自身的认知过程、情感宣泄以及意志三者间并不存在一致感,且患者还常常伴有妄想以及紧张感,并在某种程度上充分反映出分裂的临床症状[3]。利培酮并不是一种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和D2受体、5-羟色胺2A以及5-HT1D等受体存在直接关系,同时还与肾上腺素α1、α2以及组胺 H1受体自身所具有的拮抗剂具有一定关系[4]。而镁是人体中参加神经元代谢的主要物质,并且神经元是精神活动的主要先决条件。就目前而言,将谷氨酸设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在逐渐变化为谷氨酰胺的过程中,应加入镁离子,当血镁浓度逐渐降低时,其谷氨酸会转变为谷氨酰胺的代谢过程,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阻碍性,从而对神经元细胞产生相应的刺激,进而发生兴奋冲动,因此镁在谷氨酰胺神经细胞钙超载机制中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

而阴性症状为主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科治疗中是一项难题。此研究采用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患者进行治疗,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同时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其患者的病情均有所缓解,由此能够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主要原因大致为利培酮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同时此种药物对5-羟色胺受体存在一定的亲和力,大多数学者则认为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诱发原因可能和5-HT功能存在直接联系。在此基础上增加丙戊酸镁后,其患者的阴性症状有所控制,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其药物作用在5-HT方極有可能和利培酮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还能够完善利培酮对大脑颞叶的病理改变等,以此来改善临床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精神分裂阴性症状采用丙戊酸镁辅助利培酮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同时此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维华.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比较分析[J].北方药学,2014(5):49-49.

[2] 朱雨亭,曾德夫.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13):140-141.

[3] 李雁.抗精神病药物联合小剂量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对照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4(11):53-53.

[4] 李英梅,孙文斌,杨春强等.低剂量喹硫平合并丙戊酸镁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疗效研究[J].医学信息,2014(24):47-48.D

阴性症状为主 篇3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3月~2009年3月住院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 (1)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 (CCMD-3)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 年龄18~65岁; (3)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60分, 阴性症状评定量表≥60分; (4) 排除心、肝、肾慢性躯体疾病、癫痫、药物及酒精依赖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将符合上述条件的70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 各35例。阿立哌唑组, 男19例, 女16例;年龄18~63岁, 平均 (34.2±7.8) 岁;病程6~23个月, 平均 (10.3±3.9) 个月。舒必利组, 男20例, 女15例;年龄19~62岁, 平均 (35.1±7.4) 岁;病程7~24个月, 平均 (10.8±4.4) 个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由2名以上精神科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确诊, 两组治疗前先停药1周作为清洗期。阿立哌唑组起始剂量为5 mg/d, 2周内增至15~30 mg/d, 最大剂量不超过30 mg/d, 平均 (13.6±4.2) mg/d;舒必利组起始量200 mg/d, 2周内增至600~1 000 mg/d, 最大剂量不超过1 000 mg/d, 平均 (700±200) mg/d。治疗期间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有锥体外系反应或严重失眠者酌情使用盐酸苯海索、苯二氮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 不合用其他抗精神病药。

1.2.2 疗效评定

两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进行PANSS、SANS评定, 以治疗8周末PANSS总减分率判定疗效, 即PANSS总减分率≥75%为基本痊愈, 50%~74%为显效, 25%~49%为进步, <25%为无效。医师的评定一致性Kappa值=0.86。

1.2.3 不良反应评定

采用副反应量表 (TESS) 于治疗后8周末评定1次。在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末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及心电图检查1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全部完成8周治疗。阿立哌唑组, 基本痊愈7例 (20.0%) , 显效19例 (54.3%) , 进步5例 (14.3%) , 无效4例 (11.4%) 。舒必利组, 基本痊愈7例 (20.0%) , 显效20例 (57.1%) , 进步4例 (11.4%) , 无效4例 (11.4%) 。显效率= (基本痊愈+显效/总例数) ×100%, 有效率= (基本痊愈+显效+进步总例数) ×100%。阿立哌唑组和舒必利组显效率分别为74.3%和77.1%, 有效率均为88.6%。两组间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PANSS、SANS评分比较

治疗前和治疗后各量表评分两组间同期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治疗后各量表总分和各因子分均显著下降, 治疗8周末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 (P<0.01) , 说明两药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 且疗效相当。见表1。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各因子分比较, *P<0.05, **P<0.01

2.3 不良反应比较

阿立哌唑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昏头痛、嗜睡, 其次为恶心呕吐、震颤、静坐不能、失眠、心电图异常等, 不良反应少而轻, 大多不需特殊处理。舒必利组在治疗期间出现不良反应主要为月经紊乱、心电图异常、震颤、静坐不能、血糖水平升高、体重增加, 其次为头昏头痛、嗜睡、恶心呕吐、失眠等, 需要使用盐酸苯海索、苯二氮类药和β受体阻滞剂。阿立哌唑组的震颤、静坐不能、月经紊乱、体重增加、心电图异常、血糖水平升高等明显少于舒必利组 (P<0.05) 。两组治疗期间未发现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血脂有明显异常, 无一例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见表2。

3 讨论

阿立哌唑是一种二氢喹啉酮类抗精神病药, 它在化学结构式和药理作用机制上均不同于其他抗精神病药, 是继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FGA)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SGA) 之后, 对精神障碍的治疗其药理作用机制具有革新性的新一代药物, 它不仅对多巴胺D2、D3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力, 同时也是5-HT1A受体的部分激动剂, 并且对5-HT2A受体有拮抗作用[3,4,5]。由于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特点, 国外有学者称之为“第三代抗精神病药”[6]。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是目前精神科疾病症状中的治疗难点, 目前普遍认为中脑-皮质通路的多巴胺功能不足, 导致额叶皮质的活动低下而发生阴性症状, 而阿立哌唑通过对这一通路D2与5-HT1A部分激动作用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认知损害。此外, 阿立哌唑可同时对5-HT2A有拮抗作用, 可预期减少在黑质-纹状体通路与结节漏斗通路所不需要的D2拮抗作用, 故较少发生锥体外系反应、体重增加、泌乳、月经紊乱等不良反应[3]。

本文结果显示, 阿立哌唑和舒必利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显效率分别为74.3%和77.1%, 有效率均为88.6%, 两组间显效率和有效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说明两药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均有显著疗效, 且疗效相当。不良反应方面, 阿立哌唑出现的不良反应相对少而轻, 大多不需特殊处理, 与国内有关报道一致[7,8]。

综上所述, 阿立哌唑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娜, 许秀峰, 王志虹, 等.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双盲双模拟多中心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 2008, 17 (1) :63-66.

[2]连树奎, 林德颖.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4) :91-92.

[3]朱紫青, 张明园.第3代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5, 5 (2) :121-123.

[4]吴仁学, 李乐华.新型抗精神病药:阿立哌唑[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4, 31 (3) :177-179.

[5]王晓平, 崔亚男, 王勇.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5) :79-80.

[6]EI-Sayeh HG, Morganti C, Adams CE.Aripiprazole for schizophrenia:systematic review[J].Br J Psychiatry, 2006, 189 (8) :102-108.

[7]颉瑞, 王刚平.阿立哌唑与氯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 2008, 21 (2) :107-109.

阴性症状为主 篇4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精神分裂症属于一种重性精神病, 关于其病因尚未完全弄清楚, 患者主要表现为知觉、思维、行为、情感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不协调[1]。从八十年代起, 有学者就先后提出关于精神分裂症的分型, 即从阴性、阳性症状这一角度来阐述[2]。有学者认为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最重要的症状, 且可能具有巨大的损害[3]。本文主要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有关因素、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月20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抽签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男67例, 女33例;年龄18~62岁, 平均年龄 (43.37±5.72) 岁。研究组中男70例, 女30例;年龄19~61岁, 平均年龄 (44.25±5.61)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1)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3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 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2) 病程>5年, 目前在社区进行治疗; (3) 阴性症状评定量表 (SANS) 评分≥60分; (4) 排除存在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滥用史者, 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并同意此次研究。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目前用药剂量、过去1年的缺勤时间和住院时间。

1.3.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予以社会支持。指导患者家属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予以心理疏导, 给予充分的关爱, 同时鼓励患者之间进行交流, 缓解不良情绪, 同时活跃患者的情绪。

对照组:对患者采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予以治疗。患者口服奋乃静片 (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223) 予以治疗, 1片/次, 3次/d, 连续治疗1年。

研究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银杏叶片 (武汉市南方药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7939) 予以治疗, 患者口服中药银杏叶片, 0.12 g/次, 2次/d, 早晚服用, 治疗1年。

1.4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SANS的减分率来评定疗效, SANS减分率= (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 /治疗前评分×100%。根据减分率分为: (1) 显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SANS减分率>50%; (2) 有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SANS减分率为25%~50%; (3) 无效:经治疗后, 患者的SANS减分率<25%。治疗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与患者阴性症状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的因素

从调查结果来看, 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的因素为病程和治疗情况 (包括用药剂量、缺勤时间和住院时间)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比较

经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显效50例, 有效30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研究组患者显效62例, 有效2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1.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再加上社会因素、个人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精神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4]。作为一种重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迁延难愈, 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且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需对其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予以治疗。

阴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情感淡漠、思维贫乏、动作迟缓、意向减退等[5], 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影响。从本文研究结果来看,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患者的病程、治疗情况存在相关性, 患者病程越长, 其治疗难度也越大, 同时对药物产生耐药性。

在临床治疗中, 本文所有患者均接受社会支持, 通过家属的沟通和心理疏导、患者之间的交流等, 缓解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等症状。对照组采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予以治疗。利培酮属于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其机制是对D2受体和5-HT2A受体的平衡拮抗, 进而达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目的[6]。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叶片予以治疗, 其主要成分是银杏总黄酮苷和银杏苦内酯, 具有通脉舒络、活血化瘀的功效, 同时可以改变神经元的代谢[7]。将其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中, 可以通过增加心、脑血流量, 促进脑内乙酰胆碱 (ACH) 释放, 同时将谷氨酸受体激活, 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同时有助于患者阴性症状的好转。经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91.00%) 明显高于单纯采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对照组 (80.00%) (P<0.05) , 研究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 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的有关因素为病程和治疗情况, 采用抗精神分裂症药物联合银杏叶片予以治疗, 可取得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藏昱.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研究.南方医科大学, 2014.

[2]张银波, 代光智, 毛文君, 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1, 25 (7) :512-516.

[3]陈群, 张国富, 李艳, 等.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与精神症状的相关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8 (19) :1192-1194.

[4]何倩, 陈颖, 黄明敏, 等.阴性症状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改善的预测作用.四川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4, 45 (2) :284-288.

[5]黎海云, 张燕锋, 李树敏.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 2014, 21 (29) :180-182.

[6]董汉振, 蒲金玉, 孙梦月, 等.综合支持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效果的对照研究.中国康复, 2010, 25 (4) :308-310.

阴性症状为主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SFP者为2003.6-2005.6期间我院出院病例中符合CCMD-3[1]SFP诊断标准者138例, 经2-4年的随访观察, 其中维持SFP诊断者98例, 其中男40例, 女58例;年龄为17-40岁, 平均 (25.1±6.2) 岁;病程0.3-1月, 平均 (0.89+0.53) 月, 再随机抽取同期首次住院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者140例, 男66例, 女74例;年龄为16-43岁, 平均 (26.2+5.2) 岁;病程为3月-22年, 平均 (3.34±4.53) 年。以上两组除其病程存在差异外, 余项均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阴、阳性症状的认定根据Andreason关于阴、阳性症状的定义[2]逐一认定。统计SFP和精神分裂症阴、阳性症状出现的频率, 经卡方检验, 进行各项症状的对比分析。

2 结果

2.1 阳性症状

有阳性症状者SFP96例 (97.96%) , 精神分裂症132例 (94.29%) , 二者无显著差异 (χ2=0.27, P>0.05) 。但前者妄想显著多于后者 (P<0.01) , 两组阳性症状的比较详见表1。

2.2 阴性症状

有阴性症状者SFP86例 (87.76%) , 精神分裂症116例 (82.86%) , 二者无明显差异 (χ2=O.54, P>0.05) 。但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及兴趣或社交缺乏等症状后者明显多于前者 (P<O.05-O.01) , 两组阴性症状的比较详见表2。

3 讨论

SFP是由Langfeld于1937年首创并使用于临床, 其目的是为了将真正的精神分裂症与SFP区分开来。当时认为这种患者具有病前适应良好, 症状突然出现且与特定的精神剌激有关, 存在明显的意识朦胧和情感症状, 癔症或偏执色彩, 病程短预后良好, 而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具有较为经典的慢性和衰退病程[3]。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比较, 各种观点分歧较大[3], 如Makanjuola (1987) 报告两者的PSE、BPRS及Scheider一级症状频度都无明显差异;Solorary等 (1987) 研究也发现, 两者的思维障碍没有本质的区别。近来研究显示[6,7], SFP与精神分裂症不仅存在病程上的差异, 而且存在症状学结构的差异。金卫东等[4]研究认为妄想出现率在SFP中最高, 而几乎所有的阴性症状出现率并不高, 在精神分裂症中出现率最高的是情感淡漠;伍业光等[5]研究亦认为:最终维持SFP诊断者与精神分裂症比较, 特点是前者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本文经过对维持SFP诊断者与精神分裂症的阴、阳性症状的比较分析发现, 阳性症状中妄想前者显著多于后者 (P<0.01) , 而幻觉、怪异行为及阳性思维形式障碍两者并无显著差异 (P>0.05) ;阴性症状中情感平淡或迟钝、思维贫乏、意志减退及兴趣或社交缺乏等症状后者明显多于前者 (P<O.05) , 与上述的Makanjuola和Solorary等研究结果有所不同, 而与金氏及伍氏的研究结果相似, 这种结果表明SFP与精神分裂症存在症状学结构的差异, 故作者认为, CCMD-3将SFP与精神分裂症分开是较为适宜的, 但将其放入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中的作法值得商榷。建议在分类中把SFP作为独立的疾病单元, 并制定其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 以便于把对SFP的研究引向深入。仅供同道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精神科学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第三版) [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75-80.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96-100, 103-111.

[3]夏镇夷, 徐韬圆, 张明园, 等.实用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93.

[4]金卫东, 藏德馨.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样障碍阴性和阳性症状的再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3, 6:4-5.

[5]伍业光, 王漠桂, 侯强民.分裂样精神病86例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 1995, 28 (2) :111.

[6]何宏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 l6﹙3﹚:158.

阴性症状为主 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组标准: (1) 诊断标准采用ICD10, 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以阴性症状为主要表现, SANS评分≥50分, 且阳性症状量表 (SAPS) ≤8分。 (2) 年龄20~55岁, 其中女29例, 男31例。 (3) 获得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有精神活性物质依赖者,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退出标准: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需调整治疗方案者, 家属取消知情同意, 患者自行要求退出者, 破盲者。6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各30例。研究组男14例, 女16例, 平均年龄 (34.72±9.00) 岁, 体质量 (71.60±9.81) kg, 平均病程 (6.08±1.87) 年, SANS评分基线值 (77.12±11.84) 分。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 平均年龄 (36.16±10.02) 岁, 体质量 (68.36±15.11) kg, 平均病程 (5.44±1.56) 年, SANS评分基线值 (75.56±11.76) 分。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均无异常。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病程、体质量及SANS基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研究组给予氨磺必利片 (商品名:帕可, 齐鲁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13231) , 剂量范围100~300 mg/d顿服。对照组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 (商品名:博思清, 康弘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521) , 剂量范围15~30 mg/d顿服。出现睡眠障碍时可对症给予苯二氮类药物改善睡眠, 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药物、情感稳定剂。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可对症给予苯海索片。

1.3疗效评定标准

参与评定的4名医生均为主治医师以上职称, 并经过集中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 和TESS量表培训, 采用双盲的评价体系。两组减分率中治愈:减分率≥75%;显著进步:减分率在50%~75%之间 (包括50%) ;好转:减分率在25%~50%之间 (包括25%) ;无效:减分率<25%甚至出现病情恶化。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组完成27例, 退出3例。对照组完成29例, 退出1例。

2.2两组在治疗2、4、8周末各因子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在治疗4周末和8周末评分均有显著的减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两组临床总体印象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不良反应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总共11例, 占36.7%, 对照组出现16例, 占53.3%。研究组出现失眠1例, 嗜睡1例, 静坐不能1例, 口干3例, 视物模糊2例, 便秘2例, 体重增加1例。对照组出现兴奋与激越2例, 失眠2例, 嗜睡1例, 震颤2例, 静坐不能2例, 口干4例, 视物模糊1例, 便秘2例。研究组1例因体重增加 (患者为女性) , 要求换药退出, 2例因破盲退出。对照组1例因破盲退出。不良反应以植物神经系统较多见, 且不良反应轻微, 患者均能耐受, 经给予干预缓解。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两组治疗4、8周末评分与治疗2周末比较, P<0.05

注:两组比较, P>0.05

3讨论

精神疾病目前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其治疗难度较大, 病死率低但病残率高, 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欧美对精神分裂症做了广泛的研究, 认为精神分裂症是最昂贵的疾病[3], 我国翟金国等[4]做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精神分裂症复发率较高, 阴性症状治疗难度较大, 对于社会功能的恢复尤为不利。对于精神分裂症治疗, 要控制症状, 更要选择能增加治疗坚持性的药物, 减少对于社会功能的损害是有益的。

氨磺必利片作为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为苯甲酰胺类的衍生物, 有其独特的作用机制, 低剂量优先阻断突触前D3/D2受体, 从而出现负反馈机制的中断, 增加前额叶皮质和边缘系统中DA释放, 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抑郁症状产生作用[5]。对边缘系统的作用优于纹状体[6]。阿立哌唑同样作为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用机制有一些不同, 阿立哌唑选择性作用于5-HT受体和DA受体, 对阴性症状同样有效。

组内比较, 治疗4、8周末评分均有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氨磺必利片和阿立哌唑片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组间比较, 在治疗2、4、8周末SAN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说明氨磺必利和阿立哌唑在治疗阴性症状方面疗效相当。两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症状的改善均有显著的效果, 且疗效相当。TESS量表评定, 研究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为36.7%,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比率为53.3%, 对照组不良反应较高,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本研究中研究组未发现有心电图的异常, 据杨和增等[7]的研究发现氨磺必利对QTC间期有较大的影响, 可能与氨磺必利组使用的剂量较小有关。需要在临床工作中加以关注。

综上所述, 氨磺必利片在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不良反应少, 与氨磺必利受体的高选择性有关,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氨磺必利片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氨磺必利片100300 mg/d顿服, 对照组患者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1530 mg/d顿服治疗。采用阴性症状量表 (SANS) 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 评分评定治疗效果, 副反应量表 (TESS) 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在治疗2、4、8周末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在SANS减分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CGI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氨磺必利片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疗效较好, 不良反应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氨磺必利,阿立哌唑,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

参考文献

[1]沈渔都.精神病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394-398.

[2]曲鸿儒, 高艳杰, 毛富强, 等.药物联合分散内观认知疗法对男性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疗效观察.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21 (1) :53-56.

[3]Hu TW.Perspectives: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national cost estimates of mental illness, 1990-2003.J Ment Health Policy Econ, 2006, 9 (1) :3-13.

[4]翟金国, 赵靖平, 陈晋东, 等.2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花费及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7, 16 (3) :230-232.

[5]Xiberas X, Martinot JL, Mallet L, et al.In vivo extrastriatal and striatal D2 dopamine receptor blockade by anfisulpride in schizophrenia.J Chin Psychophramaeol, 2001, 21 (2) :207-214.

[6]Scalton B, Claustre Y, Cudennec A, et al.Amisulpride:from animal pharmacology to therapeutic action.Int Clin Psychopharmaeol, 1997, 12 (2) :29-36.

阴性症状为主 篇7

1 对象和方法

1.1 入组标准

以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诊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以阴性症状为主,SANS总分≥60分。

1.2 排除标准

对奥氮平、氯氮平过敏者,合并有严重躯体疾病者,脑器质性病变者,近期(1个月内)使用过长效抗精神病药物者,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者。

1.3 方法

1.3.1 入组前先停用原服抗精神病药物1周,作为药物清洗期,对不适宜清洗者,停用原抗精神病药物直接转用奥氮平或氯氮平。

1.3.2 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47.8±11.45)(25~68)岁,平均病程(23.88±9.47)(5~41)年;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8±11.10)(24~67)岁,平均病程(23.97±9.14)(5~39)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各项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

1.3.3 研究组给予奥氮平治疗,起始剂量为5mg/d,3~5d增加5mg,治疗剂量10~25mg,平均剂量(11.3±3.48)mg/d。对照组给予氯氮平治疗,起始剂量25~75mg/d,3~5d增加25~50mg,平均剂量300~400mg/d。可根据疗效和不良反应增加或减少剂量。

1.3.4 在用药前及用药后1周、2周、4周、8周、12周分别予以SANS,BPRS及TESS评定,进行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同时测定血、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和脑电图,并查体和测量体重。

1.4 分析

所有资料进行χ2和t检验,比较两者疗效和不良反应。

2 结果

60例患者全部完成研究,无脱落。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SANS、BPRS总分均低于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降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SANS:奥氮平对阴性症状的显效率为3.03%(降分≥50%),总有效率为18.2%(降分≥25%)。平均降分7.06±9.91。对照组对阴性症状的显效率为2.9%,总有效率达14.7%,SANS平均降分6.88±9.52。SANS因子分析,奥氮平对各项因子均有降分作用,而以情感淡漠项最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对比P<0.01),降分从治疗第2周起逐渐明显,2~4周为高峰。氯氮平组SANS降分与之对照无明显差异,也以情感淡漠项降分最明显(治疗前后对比P<0.01)。见表1、2、3。

BPRS:奥氮平对精神症状显效率为12.12%(降分≥50%),总有效率36.36%(降分≥25%),平0.01)。因子分析降分主要为缺乏活力和思维障碍项,阴性症状和阳性症状降分同时出现,2~4周为降分高峰。氯氮平对精神症状的显效率11.76%,总有效率为35.29%,平均降分5.46±4.38,因子分析及显效时间与奥氮平相似,两者治疗后降分也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4、表5、表6。

注:*P<0.05,ΔP<0.01。

注:*P<0.05,ΔP<0.01。

TESS:奥氮平组体重增加23例(76.66%),嗜睡6例(20%),便秘4例(13.33%),肝酶异常1例(3.33%);氯氮平组体重增加21例(70%),嗜睡16例(53.33%),便秘7例(23.33%),流涎5例(占16.67%),心动过速4例(13.33%),EKG S-T段改变2例(6.67%),WBC异常2例(6.67%)。

注:*P<0.05,ΔP<0.01。

注:*P<0.05,ΔP<0.01。

3 讨论

奥氮平作为一种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现已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其疗效确定,安全性高[2],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但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确切疗效报道甚少。而氯氮平现在虽然因为其致死性的不良反应退居为临床二线甚至是三线药物,其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具有较好疗效是公认的。本研究通过与氯氮平的对照,结果显示奥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氯氮平相当。奥氮平组和氯氮平组SANS、BPRS的降分无显著差异,但是两者在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的区别。奥氮平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体重增加和嗜睡,而氯氮平组除了上述两种不良反应外,尚有心电图的改变和血象的变化。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突出的患者,多数为病史较长,年龄较大或衰退明显的患者,在用药的安全性上奥氮平明显优于氯氮平。

综上,我们认为在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首选奥氮平,氯氮平虽有粒细胞减少的危险及心脏不良反应,但只要注意观察,在临床中的使用可权衡利弊。

摘要:目的:探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将6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氮平和氯氮平治疗,疗程12周,用SANS,BPRS,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组SANS平均降分7.06±9.91,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1)。氯氮平组SANS平均降分6.88±9.52,治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P<0.01)。但两组治疗后SANS降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与氯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一定效果,但两者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奥氮平,氯氮平

参考文献

[1] Tollefson GD,Beasley CM,Tran PV,et al.Olanzap ineversus hal-operidol in the treatment of schinzophrenia and schizoaffective andschizophreniform disorders: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collaboz ra-tive trial(J).Am J Psychiatry,1997,154:457

阴性症状为主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符合入组标准者67例, 其中3例因中途出院失访而脱落, 故完成本研究者64例, 男34例, 女30例;年龄30~65岁, 平均 (49.05±9.20) 岁, 总病史5~40年 (20.02±8.47) 年。

1.2 抗精神病药治疗情况:

单用药58例, 其中氯氮平48例, 氯丙嗪5例, 舒必利2例, 氟哌啶醇2例, 维思通1例;联合用药6例, 均为氯氮平和氯丙嗪合用。用药剂量折算成氯丙嗪相当于 (316±123.5) mg/d。给药方法在原抗精神病药治疗剂量不变的基础上加服西酞普兰片 (杨森公司生产的西酞普兰片40mg) , 1次/d。

2 结果

临床疗效加用西酞普兰片后, 64例阴性症状总分均有明显下降 (P<0.05) 。64例均完成治疗, 治疗6周后痊愈5例, 显著进步8例, 好转9例, 总有效率35%;治疗12周后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4例, 好转18例, 总有效率65%。治疗12周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6周 (P<0.05) 。患者不良反应较轻, 恶心、呕吐2例, 口干1例, 便秘1例, 锥体外系反应加重2例, 均未影响治疗;1例肝功能指标偏高, 经服保肝药后恢复正常。减分率在20%以上者10例。SANS评分中, 以情感平淡和意志缺乏分量表的减分最明显。

3 讨论

近年来有不少抗精神病药合用SSRI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报道, 其中较多为加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1]。Goldment等在1990年分别报道了加用氟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性研究, 结果阳性和阴性症状均有改善[2]。本组6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均以阴性症状为主。在原来的抗精神病经治疗基础上加西酞普兰片第2周起, SANS评分即有显著下降 (P<0.05) , 至第8周末后SANS减分情况的统计学差异更为显著 (P<0.01) 。从SANS减分的情况下看, 阴性症状的改善主要显示在情感平淡和意志缺乏两个分量表中。

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发生机制目前存在不同观点[3]。阴性症状可能是伴有的抑郁或继发的药源性抑郁。显然不能解释本组已排除抑郁等症状的病例。从神经生化的角度看, 阴性症状与神经递质的信息传导有关。一些研究者提出, 皮质下多巴胺 (DA) 功能亢进为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的基础, 而前额叶DA功能减退引起阴性症状[4]。这似乎也能解释传统抗精神病药阻断DA功能所致的精神抑制;但更多的假设把阴性症状与5-HT功能相联系, 其主要依据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是阻断了5-HT、5-HT2、和5-HT3受体, 药物阻断5-HT2A受体时, 会激发其余5-HT3受体, SSRI类药物可改善阴性症状。

总之, SSRI类药物能协同抗精神病药增强抗精神病作用, 尽管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 但加用后并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值得一试。

摘要:目的 探讨增强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单用药58例, 其中氯氮平48例, 氯丙嗪5例, 舒必利2例, 氟哌啶醇2例, 维思通1例;联合用药6例, 均为氯氮平和氯丙嗪合用。结果 64例阴性症状总分均有明显下降 (P均<0.05) 。64例均完成治疗, 治疗6周后痊愈5例, 显著进步8例, 好转9例, 总有效率35%;治疗12周后痊愈10例, 显著进步14例, 好转18例, 总有效率65%。治疗12周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6周 (P<0.05) 。结论 西酞普兰辅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西酞普兰片

参考文献

[1]王锦江, 白京生, 南振南, 等.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阴阳性症状的关系.临床精神病学杂志, 2001, 11 (6) :346-348.

[2]Goldment, Arvanitis LA.Thyrum PT, et al.Pharma Cokinetics.Tol-erability and clinical effectiveness with psychotic Disorders.J ClinPsychiatry, 2000, 61:252-260.

[3]陶建青, 梁佳, 曾强, 等.舒比利联合左洛复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研究.航空航天医药, 2006, 17 (4) :244-246.

上一篇:学会呵护孩子的心灵下一篇:公正评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