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观察(共10篇)
症状观察 篇1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症状观察与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病情变化, 探讨其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结果 86例患者, 由宫缩乏力引起者42例 (48.84%) , 胎盘因素引起者26例 (30.23%) , 由软产道损伤引起者15例 (17.44%) , 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者3例 (3.49%) 。86例患者在给予输血、抗休克、针对病因处理等治疗以及积极的护理措施后,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结论 产后出血的诱因有很多,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均可引起产后出血, 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注意观察可做出初步判断, 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有效控制出血, 抢救患者生命, 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产后出血,症状观察,护理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的24 h内产妇出现失血量>500 mL的情况, 是引起产妇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可导致产妇出现垂体功能低下等严重并发症, 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 应给予积极的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措施。现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8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86例, 年龄在21~40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29.35±5.18) 岁;孕周在31~42周之间, 平均孕周为 (38.67±2.18) 周;其中初产妇62例, 经产妇24例;有人工流产手术史者19例, 占22.09%。
1.2 诊断标准及出血量测量方法
胎儿娩出后的24 h内发生的出血, 同时产妇的失血量>500 mL成为产后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后, 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头晕, 以及意识障碍、尿量减少等表现;因此应严密监测出血量, 积极预防失血性休克。测量方法有容积法和称量法, 阴道分娩方式分娩者, 在胎儿娩出后用弯盘接收后估计, 并结合目测法;剖宫产方式分娩者在术中吸尽羊水后, 通过羊水和血液吸出量来判断, 产后用纱布浸透不滴血, 10 cm×10 cm的面积计为10 mL, 用纸垫收集失血的患者, 称重后按照1.05 g为1 mL的标准计算失血量, 最后计算胎儿娩出后、纱布浸透、纸垫收集的产后24 h内的总出血量。如发生失血性休克, 则应以休克指数结合实验室检测的指标计算失血量[1,2]。
1.3 研究方法
对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分析其发病时的临床症状、病情变化, 探讨其病情观察及护理方法。
1.4 治疗方法
发生产后出血后立即给予按摩子宫、使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治疗。按摩子宫:一手放置于子宫底部, 拇指置于子宫前壁, 其余4指置于子宫后壁, 以均匀的节律按摩子宫底, 促进子宫收缩, 按压至子宫恢复正常收缩, 保持收缩状态为止;宫缩剂的使用:首选缩宫素, 在第三产程预防性应用缩宫素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 给予米索前列醇口服, 也可经直肠或阴道给药, 如经剖宫产分娩, 则可直接涂抹于子宫腔内膜;具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 应在产后立即实施宫腔纱条填塞术等方法治疗, 促进子宫收缩[3]。
2 结果
86例患者, 由宫缩乏力引起者42例 (48.84%) , 胎盘因素引起者26例 (30.23%) , 由软产道损伤引起者15例 (17.44%) , 由凝血功能障碍引起者3例 (3.49%) 。86例患者在给予输血、抗休克、针对病因处理等治疗以及积极的护理措施后,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的症状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 并准确判断产后出血的原因, 有利于采取及时的处理及护理措施, 有效预防或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 防止病情发展, 为抢救争取时机。孕妇正常分娩时, 胎儿娩出后阴道可有新鲜血液流出, 量较少, 能自凝。但如果有大量能自凝的新鲜血液流出, 说明有软产道撕裂伤;胎儿娩出后30 min, 胎盘仍未娩出, 并且有大量血液流出, 可能有胎盘滞留或剥离不全发生, 需给予进一步宫腔探查, 防止胎盘或胎膜残留于产妇体内;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表现为:出血为阵发性, 颜色呈暗红或鲜红色, 在压迫子宫时阴道内排出大量已凝固的血块, 触诊子宫轮廓不清, 较为松软, 摸不到宫底, 用手按摩时可使出血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的表现为:出血呈持续性, 出血量逐渐增多并且不凝固;如果产妇有面色苍白、表情淡漠、懒言少语、出冷汗、脉细弱等表现, 说明产妇出现了失血性休克, 应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尿量的变化[4]。
3.2 护理方法
3.2.1 一般护理
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取平卧位, 抬高下肢;注意观察患者皮肤、口唇、指甲、黏膜颜色, 监测尿量, 及时判断有无休克的早期表现。观察子宫的复旧情况, 做好输血前准备, 及时建立静脉通路, 给予液体或成份血输入, 维持有效的循环血量;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械, 做好抢救准备。
3.2.2 心理护理
产妇产后大出血时, 医护人员需做到紧张有序, 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同时主动安慰和关心患者, 增加产妇的安全感;教会产妇放松的方法, 减轻其焦虑、恐惧等情绪, 鼓励产妇说出内心感受, 保持情绪稳定;出血停止后, 帮助产妇纠正贫血, 增加体力, 鼓励其进食牛奶、鸡蛋、瘦肉等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 促进身体康复。
3.2.3 针对病因护理
配合医生针对产后出血的病因给予对应的护理措施。给予按摩子宫底、肌内注射缩宫素、宫腔填塞等止血方法。并积极做好手术准备。宫缩乏力者给予子宫按摩, 使用缩宫素、麦角新碱及前列腺素制剂等药物促进子宫收缩;给予宫腔填塞等止血治疗;胎盘因素引起的出血应给予明胶海绵或纱布压迫止血, 并给予人工剥离或胎盘钳刮术;软产道撕裂者行缝合止血治疗;凝血功能障碍者应给予输新鲜血、冰冻血浆等治疗, 补充凝血因子, 促进凝血。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术等治疗可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如以上措施仍不能有效止血, 应考虑行子宫次全切或子宫全切术治疗[5]。
3.2.4 健康指导
正确指导并协助产妇实施早期母乳喂养, 刺激宫缩, 减少出血。指导产妇自行子宫按摩, 注意检查宫缩状况及会阴伤口恢复情况, 饮食中加强营养, 及时纠正贫血和补充血容量。
该研究发现, 给予有效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 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 挽救患者生命, 治愈率达100%。
综上, 产后出血可由宫缩乏力、胎盘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 不同原因引起的产后出血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注意观察可做出初步判断, 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 可有效控制出血, 抢救患者生命, 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王静娴.产后出血的防治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7, 2 (2) :44-45.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224.
[3]胡敬华.产后出血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 (7) :117-118.
[4]吴晓华.产后出血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2 (8) :124-125.
[5]王文丽.产后出血的观察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1) :62-63.
呼吸内科慢性咳嗽症状的临床观察 篇2
关键词:呼吸内科;慢性咳嗽;酮替芬;阿斯美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8602(2015)05-0112-01
慢性咳嗽属于呼吸内科的常见疾病,其临床症状多为喘息?咳嗽?反流?咳痰?咽喉发痒等,一般致病原因多样,在治疗上由于症状不同,药物治疗的效果也有一定差异性?一般情况下患者的致病原因多可以确定,临床治疗上可以具体根据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治疗的区别对待,这样可以提升治疗的针对性【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来自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期间接诊的160例呼吸内科慢性咳嗽患者,年龄范围从12岁至81岁,平均年龄为(47.3±12.5)岁;男性为87例,女性为73例;病程时长范围在2个月至11年,平均时长为(5.3±1.3)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为35例,慢阻肺54例,其他为71例?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同时没有精神或血液方面的疾病,排除了妊娠与哺乳的女性?其中患者中咳嗽症状为160例,咳痰症状为139例,喘息症状为149例,反流症状为127例,咽喉发痒为152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通过酮替芬和阿斯美治疗,每天阿斯美服药三次,每次1至2颗;酮替芬每天2次,每次1mg,所有患者均进行连续7天服药,并且根据患者的症状情况进行适度的抗生素配合治疗,但是所有患者均不进行咳痰和抗组胺类药物的干预,在治疗期间同时进行血常规和肾功能的检查观测?
1.3 评估观察
观察患者症状的治疗疗效,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主要根据临床喘息?咳嗽?反流?咳痰?咽喉发痒症状的改善情况来做为评判,治愈标准为临床症状消失,生活不受到影响;显效标准为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但是仍有部分未痊愈,但是并不对生活或工作等产生影响;有效标准为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标准为症状没有改善,同时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治疗有效率为治愈?显效和有效的总和?
观察治疗满意度,通过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分至85分为基本满意,非常满意为85分以上范围,满意率为60分以上的总和?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 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做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评判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慢性咳嗽通过阿斯美治疗的药物原理在于其有效的消除支气管平滑肌所存在的痉挛,抑制肺牵张反射,提升呼吸道纤毛的运动强度?而酮替芬主要具有抗组胺与抗过敏的功效,促进支气管扩张,提升β-受体敏感度,从而对症状得到有效地 改善?但是在治疗中也会有相应的药物反应出现,如嗜睡?心悸?全身乏力?胃肠反应等,因此在治疗期间要做好血常规?肾功能以及心电图的适当辅助检查,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监测【2-3】?本研究中,不同症状在治疗有效率上,咳嗽有效率为94.37%(151/160),其中咳痰有效率为91.45%(139/152),喘息有效率为70.47%(105/149),反流有效率为80.31%(102/127),咽喉痒有效率为96.05%(146/152);其中症状改善最为明显的为咳嗽?咽喉发痒以及咳痰等慢性咳嗽的典型症状问题?该研究情况与临床上其他研究数据有一定差异性,或可能是在药物的使用中,配合性药物使用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具体使用的抗生素情况不同,对症状的改善效果也有显著的差异性?因此,在抗生素使用中一定要做好相关指标的检查,与症状进行较好匹配的使用,避免药物滥用,或者过度依赖止咳和抗生素类药物而导致的症状无法有效根除?同时本研究中,治疗满意度为93.75%,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由于临床症状会得到有效及时的改善,因此患者满意度较高?
参考文献
[1] 傅自萍三联药物疗法治疗顽固性慢性咳嗽的效果及机制[J].重庆医学,2012,41(29):3072-3073
[2] 仲昭双.非哮喘性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和咳嗽变异性哮喘在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布和气道炎症特征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12,20(17):120-121.
50例神经症状病猪临床观察 篇3
1 发病情况
1.1 发病时间无规律性,一年四季都有发生。
1.2 散发为主,偶见少量群发。
1.3 发病率与猪只月龄无明显相关性。50例中乳猪5例、断奶仔猪9例、架子猪17例、育肥猪15例、母猪4例。
1.4 50例病猪突然发病者有30例,占60%,在出现神经症状前1~3天有原发病症状20例,占40%。
2 临床症状
2.1 体温情况
50例病猪初诊体温正常有28例,占56%;体温低7例,占14%;病初体温高的15例,占30%。随病程延长,体温逐渐下降,后期降至常温以下。
2.2 临床表现
少数病猪神经症状轻,表现精神沉郁,肢体强拘,走路摇晃,或共济失调转圈。或后肢麻痹不能站立,跪行。受刺激肌肉痉挛。多数病猪神经症状较重。病初即表现兴奋,间歇发作,与抑制交替发生,后期麻痹倒地。
共同症状:多数病猪呈现意识障碍,以至完全消失。不听呼唤和驱赶,对外界是缺乏应答反应,不时空嚼流涎。运动失调,表现步态不稳,或作圆周运动(多顺时针)。兴奋时盲目乱走,或向前冲撞或往后倒退;沉郁时头抵墙或依舍栏呆立或倒地昏睡。肌肉痉挛往往和兴奋症状同时出现,多为间歇性的全身肌肉痉挛,导致倒地抽搐或四肢划动呈游泳状。间歇时间长短不一,短的几分钟,长的十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后期麻痹倒地不起,衰竭死亡。
特殊症状:(1)意识障碍并不完全丧失,强烈刺激有应答反应。听、视觉均存在的12例:(2)病猪在痉挛间歇时能少量饮水或进食的3例;(3)眼球震颤2例;(4)初期关节肿大跛行,肢体有疼痛反应后出现神经症状5例;(5)皮肤有出血点、出血斑的6例。
2.3 治疗情况
病程1~4 d。病程越短,死亡率高,病程1~2 d的猪全部死亡。50例病猪治愈29头,占58%,死亡21头,占42%。
3 诊断
50例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和病理剖检变化,在排除有神经型猪瘟、狂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狂犬病(破伤风病易于诊断,故本文未列入)外,具体诊断如下:
3.1 根据舍内同群有7头相继发病,体温变化不大,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嗜中性、单核细胞显著增加,淋巴细胞减少;脾涂片及琼脂培养检出有革兰氏阳性细小杆菌;动物接种试验对豚鼠有致死性,诊断为李氏杆菌6例,占12%。
3.2 根据临诊高热病死猪剖检心、
肝、脾、肾及淋巴结呈急性败血症变化。胃肠变化轻微。病猪脏器涂片染色镜检及琼脂培养,检出革兰氏阳性链球菌,诊断的猪败血性链球菌病11例,占22%。
3.3 根据现场调查,有喂饲食盐过量病史(喂过量浓缩加工熟鸡汤、酱油渣),体温正常,病死猪剖检肺、脾、肝淤血,淋巴结充血、肿胀。胃肠炎症变化明显,粘膜出血、水肿或坏死。脑灰质充血、水肿。诊断为食盐中毒12例,占24%。
3.4 根据现场调查,病猪有吃氟乙酰胺中毒死鼠和污染野菜的病史,临诊体温正常,有少数猪体温下降,尸体剖检可见血凝不全,胃内有未消化的鼠残骸,经有关部门协助取病死猪胃内容物用羟脂酸检验法反应阳性,含有氟乙酰胺。诊断为氟乙酰胺中毒6例,占12%。
3.5 根据体温正常,全身肌肉呈持续性痉挛,无间歇期,病死猪剖检脑内有大量囊虫寄生,诊断为囊虫病4例,占2%。
3.6病因不明11例,占22%,其中有头断奶仔猪体温升高,后出现神经症状,死后2头剖检脾不肿大,边缘有黑色扣状梗塞,肾脏有针头大散在出血点;淋巴结出血,肿大、暗红色,切面呈大理石状花纹,结肠有出血性坏死,疑似猪瘟。
4 治疗
50例病猪治愈29例,占58%,死亡21例,占42%。能确诊的39例中治愈27例,占54%。现仅就能确诊的39例病猪谈谈治疗的体会。
4.1 李氏杆菌病6例。治愈5例,死亡1例。青霉素、链霉素疗效不佳。所治愈的5例是四环素配合磺胺甲氧嗪钠,盐酸氯丙嗪治愈。
4.2 链球菌病11例,治愈9例,死亡2例。早期治疗青霉素加解热药疗较好。四环素、磺胺噻唑钠等均有效果。抗生素药应用要早,剂量要足。
4.3 食盐中毒12例。治愈9例,死亡3例。治疗镇静、洗胃。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葡萄糖腹腔补液。出现脑水肿症状,其中2例用20%甘露醇静注效果较好,均治愈。
4.4 氟乙酰胺中毒6例。治愈4例,死亡2例,治疗常水或0.5%氯化钙洗胃后投服白酒50~150 mL,或用50%乙酰胺肌注加口服。辅用镇静药治疗。
4.5 猪囊虫病4例死亡。
症状观察 篇4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 ;无症状性冠心病;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99-01
无症状性冠心病在临床上亦称隐匿性冠心病,是指有客观的心肌缺血证据,而没有胸闷、心悸、胸痛等临床表现。由于其起病隐匿,往往不为患者所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突然加重,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甚至发生猝死。据有关文献报道,在心源性猝死者中,约有25%生前无任何冠心病症状,但在死者的尸检中发现有广泛的冠状动脉病变存在[1]。因此,早期对这类患者进行有效的药物干预,是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重要措施。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3月对56例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临床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取得满意的临床远期疗效,现作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社区35岁人群体检中发现并通过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的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112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6例。观察组中,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在40-79岁,平均年龄:53±1.46岁;合并症:高血压17例,2型糖尿病11例,高血脂症9例,两种或以上5例。对照组中,男性37例,女性19例;年龄在41-78岁,平均年龄:53±1.77岁;合并症:高血压15例,2型糖尿病10例,高血脂症10例,两种或以上6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上无明显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合理饮食控制、适当运动锻炼、针对性的治疗合并症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通心络胶囊(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口服,4粒tid;对照组给予硝酸异山梨酯(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10mg/100粒/平)20mg ti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作血流变、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治疗过程中每月定期预约患者作心电图检查以动态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于疗程结束再次检查血流变、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
1.3、临床疗效观察指标:①显效: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或正常,②有效:ST段压低在治疗后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T波倒置变浅达到25%以上,或动态心电图ST段回升0.05 mv以上,但未达到正常或原有ST段压低者再次压低<0.1mv,或下移的ST段能恢复到原水平为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1min,两次间隔时间<1min;无效: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改变不明显[2]。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观察组显效有23例,占41.07%,而对照组显效有8例,占14.51%,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
3、讨论:
临床循征医学研究表明,无症状型冠心病患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由此导致的冠状动脉狭窄。ST-T的改变是心肌缺血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其下降的水平反映了心肌缺血的程度,而心肌缺血并不取決于症状的有无[3]。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心电图,但ST-T改变的电生理基础是比较复杂,影响因素较多,我们不能将患者一次性的ST-T改变便下冠心病的诊断,这样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进步,动态心电图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其对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和分析,观察T波及ST段变化情况,对T波及ST段发生次数、累积时间、间隔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统计,通过不同导联组合判断不同冠脉支的缺血发作状态,动态观察患者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ST段移位,判断在何种活动和多大强度下发生缺血,给医生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大大的提高了早期诊断率,同时也给治疗效果的判定提供了依据。我们根据美国学者deanfeld提出的3个“1”标准即: ST段压低≥1 mm,持续时间≥1 min,2次发作间隔时间≥1 min者为阳性,并通过对患者的询问,根据患者动态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时间,如患者没有相应的冠心病症状出现,即为无症状性冠心病[3],起到了早诊断、早干预的目的。
通心络胶囊由吴以岭院士多年来在络病理论与临床研究基础上研制出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主要成份为人参、水蛭、全蝎、赤芍、蝉蜕、士鳖虫、蜈蚣、檀香、降香、乳香、酸枣仁、冰片等。我们通过对56例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认为:①通心络具有抑制红细胞增殖作用[4]。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具有变形性、聚集性特征,它们的改变可以导致血流变的异常,使得血粘度增高,血液在血管中流速降低,血液中的物质在血管内沉积,导致动脉血管粥样硬化。通心络能够抑制红细胞增殖,改变红细胞膜的流变性,从而降低血液的粘稠度。通过改善患者的血流变,一是能够阻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二是通过血流的加速,改善患者冠状动脉的供血状态,从而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我们从表二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检查指标,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②通心络具有能够改善患者动脉血管内皮功能。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内皮细胞受损,氮氧化物分泌减少,内皮素分泌增加,进一步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衡,促进并加重冠脉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动物实验发现,通心络胶囊可明显增加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和血中的氮氧化物水平,升高心肌细胞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提高缺血心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基因表达。因此,通心络胶囊可能通过氮氧化物途径改善心肌缺血[5]。而硝酸异山梨酯虽然能够松弛冠状动脉的平滑肌,使冠状动脉扩张,改善侧支循环,增加动脉血流灌注量;但冠状动脉被粥样硬化物堵塞太多,即使冠状动脉被扩张,其作用是有限的,受到动脉粥样硬化的制约,仍然不能够提供心肌细胞所需的血流量。我们从表一可以看出,观察组显效有23例,占41.07%,而对照组显效有8例,占14.51%,经统计学比较(P<0.05),有显著差异性,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总之,通心络胶囊对无症状性冠心病患者的血流变和血管内皮功能有着积极的影响,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钟南山,内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 274-275
[2]高晓迎、孙钧,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4):213。3、
[3]李珂,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诊断研究[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51(04);72-75。
[4]贾勇,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流变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学,2010, 6(6):26-27。
帕金森病抑郁症状40例临床观察 篇5
关键词:帕金森病,抑郁症状,临床观察
帕金森病是人脑内神经元病变疾病。帕金森病患者因神经递质功能异常、紊乱等问题而诱发精神障碍、肢体障碍及其他功能性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分析帕金森病抑郁症状患者40例的临床表现及特点,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帕金森病抑郁症状患者40例, 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6~67岁, 平均年龄 (63.34±3.11) 岁。患者入院后皆出现抑郁症状, 临床观察诊断符合《抑郁症诊断及评价标准》, 病程3~7个月, 平均病程 (3.69±0.51) 个月。
诊断标准:帕金森病诊断标准:患者有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姿势步态障碍、肌肉僵直、记忆力减退、肌肉萎缩等临床症状。患者同时存在2项或2项以上症状, 便可诊断为帕金森病[3]。抑郁症诊断及评价标准: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有关于抑郁症的评价内容, 设计测评量表, 内容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患者日常生活表现、患者疾病变化、患者睡眠质量、患者体重变化等6个方面, 每项5分, 总分30分。 (1) 重度:>25分; (2) 中度:20~25分; (3) 一般:15~20分; (4) 轻度:10~15分; (5) 无抑郁:<10分。
研究方法:对患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病情进行临床初步诊断, 并依靠颅脑CT、临床表现, 确定患者帕金森病病情、抑郁症程度。向40例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由患者及家属协同填写, 评估患者抑郁程度。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包括: (1) 抗胆碱能药物:抑制脑内乙酰胆碱活性, 激发多巴胺效应, 缓解患者震颤症状; (2) MAO-B抑制剂:在分解多巴胺方面有优势, 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配伍用药, 临床使用范围广泛; (3) 复方左旋多巴:为多巴胺前体, 可以减少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 药物不良反应少, 且药效显著; (4) DR激动剂:可以直接刺激多巴胺受体, 使患者帕金森病精神症状得到良好的缓释[2]。用药过程中, 观察患者临床表现, 并根据临床医疗服务等相关内容, 总结有效的治疗办法。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重度抑郁13例, 中度抑郁10例, 一般抑郁7例, 轻度抑郁10例, 患者皆存在抑郁症表现。帕金森病抑郁症状主要表现在心态、情绪焦虑、抑郁, 认知障碍, 睡眠障碍, 体重降低, 肢体功能阻滞等方面。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干预后, 31例患者抑郁症明显改善, 6例好转, 仅3例患者仍存在抑郁情绪及表现。13例重度抑郁患者抑郁症缓解情况不如中度、一般、轻度抑郁的患者。见表1。
讨论
1817年开始, 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提出了帕金森病概念, 围绕这个概念, 提出人之所以会产生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原因[4]。人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后, 其心理情绪会发生不确定的变化, 进而影响其精神状态, 甚至是疾病变化。临床在鉴别帕金森病精神症状上, 先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入手, 如患者所呈现出来的行为动作、精神状态是否符合帕金森病精神症状, 如肢体是否有力、行为动作是否流畅、有无肌强直表现、四肢行为姿势反射是否存在障碍、主诉感受如何等。再根据患者客观的心理情绪表现, 分析其是否存在抑郁症问题, 并且采取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办法, 根据临床观察判断、分析帕金森病与抑郁症之间的相互影响。
帕金森病精神症状临床表现比较显著, 其对患者精神、情绪的影响明显。本研究合并抑郁症患者40例, 其中重度抑郁13例, 中度抑郁10例, 一般抑郁7例, 轻度抑郁10例, 表明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是临床患者普遍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医学界针对帕金森病的影响达成了共识结论, 患者神经细胞会出现退行性病变, 黑质细胞逐渐减少, 神经细胞功能逐渐减弱, 临床出现神经行为障碍。若帕金森病未得到妥善、正确与规范的治疗, 会诱发抑郁症状。
本研究对40例帕金森病抑郁症进行临床观察与分析, 发现临床用药及护理干预等办法可以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及抑郁情绪;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干预后, 31例患者抑郁症明显改善, 6例好转, 仅3例患者仍存在抑郁情绪及表现。13例患重度抑郁患者, 抑郁症缓解情况不如中度、一般、轻度抑郁的患者。这表明抑郁症程度越重, 其临床治疗难度越大, 符合临床治疗基本规律与特点。为了能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除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外, 临床医师也会给患者拟定运动功能训练、营养摄入等辅助治疗方案, 从运动健身、饮食安排等方面完善、优化患者常规医疗服务, 让患者的日常生活更加丰富、健康、充足。同时, 当患者出现抑郁情绪表现后, 需通过心理干预、积极沟通、健康教育、亲情照料等多种方式, 给患者以信心、关爱, 帮助他们及时排除负能量[5]。从临床医疗服务角度, 帕金森病抑郁症属于一种疾病的并发症, 且多表现在心理情绪、生活状态。所以即便无法有效治疗疾病, 也要在帕金森病患者病情变化及治疗期间予以正确、科学的照顾与帮助, 尤其是他们的情绪状态, 方可有效避免抑郁症合并症的发生[6]。
总之, 作为一种临床发病率逐渐升高的进展性慢性疾病, 帕金森病精神症状的发展与变化比较复杂, 临床医疗应该将其列入重点研究课题。通过临床观察、用药研究以及积累实践病案资料, 预防、治疗控制帕金森病抑郁症状的医疗、护理方法会越来越有效。
参考文献
[1]袁清洁, 刘岑, 曹克刚, 等.益肾疏肝法辨治帕金森病与抑郁共病40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医临床, 2014, 21 (6) :19-22.
[2]洪卫军, 金国飞.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0, 24 (5) :37-38.
[3]蒙巍.西酞普兰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19) :203-204.
[4]欧阳强, 韦英海, 农朝赞.赛乐特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症状49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内科, 2010, 5 (3) :269-271.
[5]邵丹, 徐锡春.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 2010, 29 (18) :159.
症状观察 篇6
关键词:香芍颗粒,妇科肿瘤,卵巢去势症状
近年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妇科良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有明显升高, 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国内通常采用子宫或卵巢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放化疗等相应措施治疗后, 部分患者会出现卵巢功能降低及术后人工绝经后所并发的卵巢去势症状。如何能够真正解决妇科肿瘤患者所出现的卵巢去势症状, 一直是临床医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香芍颗粒主治更年期综合征, 对烦躁易怒、潮热汗出、心悸、失眠、肋痛、焦虑、抑郁及头晕耳鸣等一系列症状有明显的疗效[1]。本研究观察子宫及卵巢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后出现的卵巢去势症状, 并采用中药制剂香芍颗粒进行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卵巢去势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 将患者随机分为香芍颗粒组与实验对照组。香芍颗粒组平均年龄 (45.44±5.34) 岁;对照组平均年龄 (46.70±7.45)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21~63岁;②妇科良恶性肿瘤手术后或恶性肿瘤放化疗后, 有烦躁易怒、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者, 改良后的Kupperman评分≥15分, 其中潮热汗出评分≥6分;③在治疗期间不随意加用可能影响观察结果的药物;④定期复查, 无明显肝、肾功能及血脂的异常。
1.3 排除标准
①存在较为严重或不稳定的心肺疾病患者;②对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香芍颗粒组给予香芍颗粒 (扬子江药业集团, 国药准字Z20050425) 治疗, 4g/袋, 1次/袋, 口服, 3次/d。对照组给予对症用药。两组均连续服药12周。
1.5 观察方法
1.5.1 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估, 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进行随访, 每次随访均需记录患者的Kupperman评分[2]、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 并分析患者卵巢去势症状的严重程度、用药后病情缓解情况。Kupperman评分方法公式:单项评分=症状程度分值x权重系数。潮热汗出权重系数为4, 程度分值为3分;情绪激动、失眠、感觉异常、泌尿系感染及性生活困难权重系数均为2分;而其他指标权重系数设为1分;Kupperman评分的总分为63分。
1.5.2 激素水平的测定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分别于服药前、服药2个月时测定血清FSH及E2;批内、批间变异系数 (CV) 分别<7%和<10%。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1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数据比较
治疗中, 香芍颗粒组失访7例, ;对照组失访5例。最终香芍颗粒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完成治疗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香芍颗粒组手术18例, 放化疗6例;病情分级:轻6例, 中24例, 重0例。对照组手术15例, 放化疗2例;病情分级:轻度4例, 中度10例, 重度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4周、8周、12周进行Kupperman评分, 并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发现香芍颗粒对性生活困难、皮肤蚁爬感、头痛等症状的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对其他指标进行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Kupperman总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13) ;两组单项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发现其对失眠、头痛潮热汗出及心悸等症状有显著疗效;而其他症状的疗效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香芍颗粒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 均在治疗后2周出现口干、眼肿、手胀等症状, 停药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 持续1周时间, 及时给予对症处理、调整用药剂量后症状慢慢消失;出现口干等不适2例, 停药后症状消失。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妇女因手术切除子宫、卵巢者患恶性肿瘤经放化疗后, 并发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 产生卵巢去势症状, 如潮热、出汗、抑郁、失眠、阴道干涩、骨质疏松等症状, 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一系列问题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中药制剂香芍颗粒能有效改善患者更年期综合征和经前期综合征的情绪症状[3], 是通过多成分、多环节、多靶点进行整合调节。香芍颗粒活性成份是芍药苷, 可有效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 促进大脑皮层神经元生长, 增加大脑局部血流量, 从而改善神经行为学症状。香芍颗粒的活性成份为香附酮[4], 其可有效调节&-氨基丁酸的神经递质通路, 发挥其镇静、安眠和抗焦虑的作用。另外, 香芍颗粒的活性有效成份柴胡皂苷能影响中枢神经的5-羟色胺的活性, 具有抗惊厥、治疗焦虑、抑郁、延长睡眠时间等作用[4], 还可使卵巢内残存的少数滤泡恢复其部分卵巢功能。
本次研究中, 两组单项评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Kupperman总分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仅有8%的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 这说明香芍颗粒能够有效治疗卵巢去势症状, 且安全性较好, 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组绝经学组.香芍颗粒临床应用指导建议[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5 (5) :419.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下册 (2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4:2537.
[3]刘英妮.分析妇科护理安全隐患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23) :303-304.
症状观察 篇7
1 疾病症状观察现状
1.1 临床教学教材
疾病症状观察的知识主要来自教科书和护理方面的杂志。但教科书描述的这方面的知识全面、详尽却不利于将重点突现出来;杂志的知识零碎, 且多和护理混杂在一起。
1.2 学生方面
第一, 学生实习的兴趣主要在于各种操作技术的练习、掌握, 没有真正领会学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疾病症状的观察、采用的护理措施, 其中包括操作技术、文书的书写;第二, 学生实习的态度也存在一定的偏差。现在大部分护理学生为独生子女, 一部分学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才上的护理学校, 又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毕了业从事护理工作, 学不学无所谓[1], 这种学习态度影响其学习的积极性。
1.3 教师方面
第一, 大多数临床科室护理教师不能脱离临床工作, 并且还兼有许多其他工作, 其精力主要还放在临床工作中, 淡化了教学工作。第二, 教学工作的繁琐与复杂, 加上现在大多医院的教学管理其监督性质大于鼓励性质, 无形中也加重了临床教师的心理负担。因此, 有些临床教师有意或无意地将带教工作当作包袱[2]。另外, 临床教师有2/3是由中专学历自学本科, 知识根基薄弱, 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科学、重点突出、便于教学应用的教材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2 对策
2.1 加强教学意识
不断强调和鼓励带教老师明白自己有教授疾病症状观察的义务和必要性, 同时应让学生知道症状观察也是必须掌握的实习内容之一。
2.2 带教老师应有足够的时间
给带教老师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临床任务相对过重, 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劳力。带教老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 就不能给学生以详尽的指导, 和学校学习相差太远。
2.3 改进教学方法
我院在教学总结中已提出许多好的方法, 如问题法、程序带教法等, 但在带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提醒学习疾病症状的观察和文书的书写;②采用适当的方法避免学生在教师强调和指导后仍出错;③教学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
2.4 带教老师积累知识
带教老师知识的不断积累对疾病症状的总结和带教也是非常重要的。
3 体会
目前, 临床护理观察不论从意识还是知识上都很缺乏。所以应需提高护理学生观察病人病情的能力, 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 积累知识, 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庆华, 白晶淼.开展护理观察技能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研究, 2006, 20 (8A) :2057.
症状观察 篇8
1 鞘翅目 (Coleoptera)
1.1 蔷薇剪枝象 (Merhynchites.SP.)
1.1.1 分类学鉴定。象甲总科 (Curculionoidea) 、象甲科 (Curculionidae) 。
1.1.2 形态学特征。
成虫体长4~5mm, 宽1.6~2.0mm, 周身黑色带蓝绿色光泽。鞘翅近长方形, 端部下收完全盖住腹末。全身密布大小刻点及刚毛。头向前延伸成长鼻状头管, 喙状部长约1.1mm, 宽0.25mm, 比前胸长。触角生于喙中部, 各节上长有刚毛。头方形, 胸部梯形, 两侧及背面圆凸。小盾片三角形。足黑色, 腿节粗壮, 胫节有棱, 端部距不明显, 第3跗节双叶状, 瓜二分支, 基部不愈合。
1.1.3 危害症状。
卵产于花芽, 幼虫孵化后取食花器, 导致花芽损坏或不能完全开展;成虫则啃吃嫩芽、花蕾、花瓣、顶梢及嫩梢皮层, 造成花瓣缺损、嫩梢损伤, 当其!!!!!!!!!!!!!!!!!!!!!为害嫩梢下部时, 往往会造成嫩梢萎蔫下垂[1]。
1.2 琉璃弧丽金龟 (Popillia flavosellata Fairmaire)
1.2.1 分类学鉴定。金龟总科 (Scarabaeoidea) 丽金龟科 (Rutelidae) 。
1.2.2 形态学特征。
成虫体长11~14mm, 宽7~8.5mm, 体椭圆形, 棕褐泛紫绿色闪光。鞘翅茄紫有黑绿或紫黑色边缘, 腹部两侧各节具白色毛斑区。头较小, 唇基前缘弧形, 表面皱, 触角9节。前胸背板缢缩, 基部短于鞘翅, 后缘侧斜形, 中段弧形内弯。小盾片三角形。鞘翅扁平, 后端狭, 小盾片后的鞘翅基部具深横凹, 臀板外露隆拱, 上刻点密布, 有1对白毛斑块。卵近圆形, 白色, 光滑。
幼虫体长8~11mm, 每侧具前顶毛6~8根, 形成一纵列, 额前侧毛左右各2~3根。头长2.4~3.1mm, 宽3.5~4.1mm;上唇基毛左右各4根。肛门背片后具长针状刺毛, 每列4~8根, 一般4~5根, 刺毛列八字形向后岔开不整齐[2]。
1.2.3 危害症状。
成虫在地上为害花朵和叶片, 使叶片出现孔洞, 造成花朵脱落。幼虫蛴螬在地下咬食花卉根部, 造成根部缺刻。
2 膜翅目 (Hymenoptera)
主要有月季三节叶蜂 (Arge pagana) 。
2.1 分类学鉴定
又名月季叶蜂、黄腹蜂, 属叶蜂总科 (Tenthredinoidea) 三节叶蜂科 (Argidae) 。
2.2形态学特征
雌成虫体长7.5mm左右, 翅展17mm左右。头、胸部黑色, 带有光泽, 腹部橙黄色。触角黑色, 鞭状, 由3节组成, 第3节最长。翅黑色, 半透明, 足全部黑色。雄成虫比雌成虫略小。蛹乳白色。茧椭圆形, 灰黄色。卵椭圆形, 长约1mm。初产时淡橙黄色, 孵化前为绿色。
幼虫初孵时微带淡绿色, 头部淡黄色。老熟时体长18~19mm, 黄褐色。胴部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 在这些黑点上生有短小的毛。胸足3对, 腹足3对, 腹足6对, 生在5~9节和尾节上。
2.3危害症状
主要以幼虫取食寄主叶片, 幼虫常数十头群集在叶片上取食, 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吃光, 仅留下叶脉[3]。
3 缨翅目 (Thysanoptera)
3.1 花蓟马 (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
3.1.1 分类学鉴定。隶属于蓟马总科 (Thripoidea) , 蓟马科 (Thripidae) 。
3.1.2 形态学特征。
成虫体长1.4mm。褐色;头、胸部稍浅, 前腿节端部和胫节浅褐色。前翅微黄色。腹部1~7背板前缘线暗褐色。头背复眼后有横纹。单眼间鬃较粗长, 位于后单眼前方。触角8节, 较粗;第3、4节具叉状感觉锥。前翅前缘鬃27根, 前脉鬃均匀排列, 21根;后脉鬃18根。腹部第l背板布满横纹, 第2~8背板仅两侧有横线纹。第5~8背板两侧具微弯梳;第8背板后缘梳完整, 梳毛稀疏而小。雄虫较雌虫小, 黄色。腹板3~7节有近似哑铃形的腺域。
3.1.3 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月季的花, 取食花粉、花蜜和花瓣, 被害花瓣出现灰白色斑点, 经日晒后变为黑褐色, 危害严重的花朵萎蔫, 提早脱落。叶受害后呈现银白色条斑, 严重的枯焦萎缩。3~5月为发生高峰, 温室中可周年为害。
3.2 葱蓟马 (Thrips alliorum Priesner)
3.2.1 分类学鉴定。隶属于蓟马总科 (Thripoidea) , 蓟马科 (Thripidae) 。
3.2.2 形态学特征。
雌成虫体长1.5mm, 深褐色, 触角第3节暗黄色, 前翅略黄, 腹部第2~8背板前缘线黑褐色。头略长于前胸, 单眼间鬃长于头部其它鬃, 位于三角连线外缘。复眼后鬃呈一横列排列。触角8节, 第3、4节上的叉状感觉锥伸达前节基部。中胸背板布满横线纹。前翅前缘鬃49根, 上脉鬃不连续, 基部鬃7根, 端鬃3根, 下脉鬃12~14根。腹部第5~8背板两侧栉齿梳模糊, 第8背板后缘梳退化, 3~7背侧片通常具3根附属鬃, 3~7腹板各具9~14根附属鬃。雄虫短翅型, 3~7腹板有横腺域。
3.2.3 危害症状。同“花蓟马”。
4 同翅目 (Homoptera)
4.1 月季长管蚜 (Macrosiphum rosirvorum Zhang)
4.1.1 分类学鉴定。属蚜总科 (Aphidoidea) 蚜科 (Aphidinae) 。
4.1.2 形态学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4.2mm, 宽1.4mm, 长椭圆形;头部浅绿色至土黄色, 胸、腹部草绿色有时红色。触角淡色, 各节间处灰黑色。喙第3~5节及腹管黑色。足腿节与胫节端部及跗节黑色。尾片、尾板淡色, 刺突黑色。节间斑灰褐色。体表光滑。缘瘤小圆形, 位于前胸及腹部第2~5节;头顶中额1对, 额瘤各侧生2~3根毛。中额微隆, 额瘤隆起外倾, 呈浅"W"形;触角细长, 长3.9mm。喙粗大, 多毛, 达中足基节。腹部第7、8腹节背面及腹面有明显瓦纹。腹管长圆筒形。尾片长圆锥形, 尾板末端圆形, 有14~20根毛。
有翅孤雌蚜体长3.5mm, 宽1.3mm。草绿色, 中胸土黄色或暗红色。腹部各节有中斑、侧斑、缘斑, 第8节有一大宽横带斑。触角、喙端节、足后腿节端部1/2、胫节、跗节、腹管黑色至深褐色, 尾片、尾板及其他附肢灰褐色。节间斑较明显。触角长2.8mm。喙达中足基节之间。翅脉正常。腹管为尾片的2倍, 端部1/5~1/4有网纹。尾片长圆锥形。其他特征与无翅孤雌蚜相似[4]。
4.1.3危害症状。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的新梢、嫩叶、花梗和花蕾上刺吸危害。植物受害后, 枝梢生长缓慢, 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 花朵变小, 而且诱发煤污病, 使枝叶变黑, 严重影响了观赏价值。温暖干燥气候最适宜蚜虫发生。每年5~7月为发生高峰, 温室中可周年为害。
4.2 桃蚜 (Myzus persicae Sulzer)
4.2.1 分类学鉴定。属蚜总科 (Aphidoidea) 蚜科 (Aphidinae)
4.2.2 形态学特征。
无翅孤雌蚜体长约2.6mm, 宽1.1mm, 体色有黄绿色, 洋红色。腹管长筒形, 是尾片的2.37倍, 尾片桃蚜形态黑褐色;尾片两侧各有3根长毛。有翅孤雌蚜体长2mm。腹部有黑褐色斑纹, 翅无色透明, 翅痣灰黄或青黄色。有翅雄蚜体长1.3~1.9mm, 体色深绿、灰黄、暗红或红褐。
4.2.3 危害症状。同“月季长管蚜”。
4.3 蔷薇长管蚜 (Macrosiphum rosae)
4.3.1 分类学鉴定。属蚜总科 (Aphidoidea) 蚜科 (Aphidinae) 。
4.3.2 形态学特征。无翅胎生雌蚜体长2.5~2.7mm, 触角及体呈绿色, 足黄绿色。
4.3.3 危害症状。
每年春季在新生芽上危害。4月中下旬有翅胎生雌蚜出现, 5月中旬~6月上旬为危害盛期。7~8份虫口密度减少, 9份再度增加。4~5月份蔷薇的新梢、新叶、花梗、花蕾上爬满众多的绿色成虫和幼虫, 使新梢的生长受到抑制, 新长成的叶片卷曲变形受害严重。这种蚜虫1年2代[5]。其他同“月季长管蚜”。
5 鳞翅目 (Lepidoptera)
5.1 斜纹夜蛾 (Pr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5.1.1 分类学鉴定。又名白菜褐夜蛾, 隶属于夜蛾总科 (Noctuoidea) 夜蛾科 (Noctuidae) 。
5.1.2 形态学特征。
成虫体长14~20mm, 翅展35~46mm, 全体暗褐色, 胸部背面有白色丛毛, 前翅灰褐色, 花纹多, 内横线和外横线灰白色, 呈波浪形, 有白色条纹, 环状纹不明显。环状纹和肾状纹之间有3条白线组成明显的较宽的斜纹。自翅基部向外缘还有1条白纹。
卵为扁平半球状, 初产时黄白色, 后变为暗灰色, 块状粘合在一起, 上覆黄褐色绒毛。
斜纹夜蛾的幼虫体长33~50mm, 头部黑褐色, 胸、腹部颜色多变。3龄前体线不明显, 腹部第1节的1对三角斑明显可见, 并有1暗黑色环, 中胸背面与第7腹节各有1对三角形黑斑。4龄后体线明显, 背线及亚背线黄色, 从中胸至第9腹节亚背线内侧, 各有近似半月形或三角形黑斑1对。其中以第1、7、8腹节的黑斑最大。中后胸黑斑外侧有黄色小点。
蛹长15~20mm, 圆筒形, 红褐色, 尾部有1对短刺。
5.1.3 危害症状。
主要以幼虫为害全株, 小龄时群集叶背啃食下表皮, 3龄后分散为害叶片、嫩茎, 老龄虫可蛀食花朵、花蕾及果实。其食性既杂又危害各器官, 老龄时形成暴食, 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害虫[6]。
5.2 角斑古毒蛾 (Orgyia gonostigma Linnaeus)
5.2.1 分类学鉴定。属夜蛾总科 (Noctuoidea) 毒蛾科 (Lymantriidae) 。
5.2.2 形态学特征。
雌蛾体长约为17mm, 长椭圆形, 只有翅痕。体上有灰和黄白色绒毛。雄蛾体长约15mm, 翅展约32mm。体灰褐色, 前翅红褐色, 翅顶角处有个黄斑, 后缘角处有个新月形白斑。卵扁圆形。幼虫体长40mm左右。体黑色, 侧面有黄褐色线纹。前胸背部和第八腹节背面各有1对黑色长毛丛。第1~4腹节背部各有黄色短毛刷[7,8]。
5.2.3 危害症状。同“斜纹夜蛾”。
5.3 黄刺蛾 (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
5.3.1 分类学鉴定。属斑蛾总科 (Zygaenoidea) 刺蛾科 (Limacodidae) 。
5.3.2 形态学特征。
成虫体长约16mm, 头、胸部黄色, 腹部黄褐色, 前翅内半部黄色, 外半部褐色, 2条暗褐色横线从翅尖同一点向后斜伸, 后缘基部1/3处和横脉上各有1个暗褐色圆形小斑。后翅褐色[9]。
幼虫近长方形, 黄绿色, 背面中央有1个紫褐色纵纹, 此纹在胸背上呈盾形;从第2胸节开始, 每节是4个枝刺, 其中以第3、4和10节上的较大, 每一枝刺上生有许多黑色刺毛。腹足退化, 只有在1~7腹节腹面中央各有1个扁圆形吸盘[10]。老熟幼虫胸腹肥大, 黄绿色, 背面有一淡紫褐色大斑, 前后宽, 中间细。
卵近扁平、椭圆形, 黄绿色。蛹椭圆形, 黄褐色。茧灰白色, 质地坚硬。有黑褐色条纹。
5.3.3 危害症状。
小幼虫食叶的表皮或叶肉;4龄幼虫吃食全叶, 仅留枝条叶柄, 严重影响树势生长, 甚至造成植株死亡。
6 蛛形纲 (Arachnida)
6.1 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6.1.1 分类学鉴定。隶属真螨目 (Acariformes) ,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
6.1.2 形态学特征。
雌成虫体长0.28~0.52mm, 体红至紫红色 (有些甚至为黑色) , 在身体两侧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 体末端圆, 呈卵圆形。雄成虫体色常为绿色或橙黄色, 较雌螨略小, 体后部尖削[11]。
6.1.3 危害症状。
主要寄生在叶片的背面取食, 刺穿细胞, 吸取汁液, 受害叶片先从近叶柄的主脉两侧出现苍白色斑点, 随着危害的加重, 可使叶片变成灰白色及至暗褐色, 严重者叶片焦枯以至提早脱落。另外, 该螨还释放毒素或生长调节物质, 引起植物生长失衡, 以致有些幼嫩叶呈现凹凸不平的受害状。成虫具有较强的吐丝结网群体栖息习性。干旱高温时期是繁殖高峰, 保护地全年均可为害。
6.2 二斑叶螨 (Tetranychus urticae)
6.2.1 分类学鉴定。也称棉叶螨、红蜘蛛、火蜘蛛等, 隶属真螨目 (Acariformes) , 叶螨科 (Tetranychidae) 。
6.2.2 形态学特征。
雌成螨体椭圆形, 体背刚毛排成6横排。生长季节为白色、黄白色, 体背两侧各具1块黑色长斑, 取食后呈浓绿、褐绿色;当密度大, 或种群迁移前体色变为橙黄色。在生长季节绝无红色个体出现。滞育型体呈淡红色, 体侧无斑。与朱砂叶螨的最大区别为在生长季节无红色个体, 其他均相同。雄成螨体长0.26mm, 近卵圆形, 前端近圆形, 腹末较尖, 多呈绿色。与朱砂叶螨难以区分[12]。
6.2.3 危害症状。同“朱砂叶螨”。
参考文献
[1]吴跃开.园林植物新害虫——蔷薇剪枝象[J].植物检疫, 2007, 21 (2) :93-94
[2]汪洪江, 胡淼, 吴文龙, 等.南京地区常见金龟子种类及防治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 2008, 22 (3)
[3]纳玲洁, 李艳琼, 冯翠萍, 龚永尉.玉溪市月季主要害虫种类调查及防治技术[J].西南园艺, 2005, 33 (2) :58-59
[4]月季虫害的发生及防治[OL].http://www.ce.cn, 2006, 12, 04
[5]王大洲.蔷薇绿长管蚜的发生与防治[J].河北林业科技, 1998 (04) :
[6]何凤群.园林生产中斜纹夜蛾的危害与防治[J].华夏星火, 2002, (10) :37-38
[7]http://www.baike.com/wiki/角斑古毒蛾
[8]武清彪, 白印珍.角斑古毒蛾的发生为害观察与防治技术探讨[J].中国植保导刊, 2005, (5) :27-28
[9]方普高.油茶斜纹夜蛾、黄刺蛾的生活习性与防治方法[J].安徽林业, 2009, (5) :61
[10]孙庆田, 孟昭军.为害蔬菜的朱砂叶螨生物学特性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1, 23 (2) :24-25, 30
症状观察 篇9
【关键词】奥氮平;森田疗法;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小剂量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7-0085-01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是精神分裂症常见类型,阴性症状患者多表现为衰退行为,如情感淡漠、缺失,注意缺陷,语言贫乏。阴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长期影响高于阳性症状,会损害各项功能。采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阴性症状患者无明显效果,临床多采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笔者对41例患者采取森田疗法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77例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与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相符;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超过60分;阴性症状量表(SANS)>30分;无相关药物禁忌症及药物依赖史;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3.9±11.3)岁。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4.1±12.0)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小剂量奥氮平(常州华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 5mg/ 片,批号 20000709)治疗,口服2.5~5mg/天,睡前服用。观察组服用小剂量奥氮,剂量及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加用森田疗法。①卧床期。患者独处一室,不得下床活动、会客、谈话、读书、吸烟、喝酒、写字等,维持4~7d。②作业期。症状较轻患者不可交际、读书,每天卧床7~8h,白天适当户外活动。第3d逐渐引导患者关心外界活动,转移对疾病注意力,持续4~7d。症状较重患者可参加强度较大的体力活动,禁止交际、娱乐,与其他患者在一起时避免谈论疾病相关知识,将精神活动能量转移至外部世界,持续4~7d。③社会康复期。将患者康复出院作为此次康复训练目的,指导患者如何与他人沟通,培养患者持久力和忍耐力,参加娱乐活动,培养患者感兴趣的活动,帮助患者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指导患者沟通技巧、社会礼仪及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出院后能适应外界环境。并组织相应交流会议,为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制定干预计划,持续7~14d。
1.3 评价指标 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2]评价患者阴性症状,分数范围0~12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社会功能评分: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3]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社会功能,分数超过2分,即有社会功能缺陷。
采用SF-36量表[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躯体功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共计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量资料行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N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SANS评分(49.5±5.3)分,治疗后(18.9±3.4)分;对照组治疗前SANS评分(48.7±5.8)分,治疗后(26.3±5.5)分;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DSS评分对比 观察组治疗前SDSS评分(1.69±0.04)分,治疗后(0.52±0.07)分;对照组治疗前SDSS评分(1.68±0.05)分,治疗后(0.96±0.10)分;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治疗后对比(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处于精神衰退期,此类患者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通过传统抗精神药物难以取得明显效果。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出现,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意义重大。奥氮平适用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急性期和维持期治疗,可缓解患者各类精神症状。奥氮平对多巴胺D、5-HT、组胺H等多种受体具有高度亲和力,可选择性减少间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放电,不会影响纹状体的运动通路功能,对减轻患者阴性症状起到明显效果。
森田疗法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在精神疾病治疗中已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精神分裂癥阴性症状患者情感障碍,采用适当的干预手段,改善患者精神症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对减轻患者精神症状起到明显促进意义。森田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注意力并不集中于疾病,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学会沟通和社会生活。通过采用森田疗法逐渐帮助患者放弃对症状的排斥,重视患者行为,将精神转移至现实生活当中,在现实生活中去改善自身认知功能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社会功能缺陷。在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精神阴性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社会功能缺陷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躯体功能、精神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采用森田疗法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精神分裂症状,帮助患者适应社会,使患者社会功能明显提高,利于患者更好回归到社会生活当中,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总而言之,森田疗法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显阳,王静.新森田疗法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3):61-63.
[2]荣建萍.森田疗法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26(13):2016-2018.
[3]李卫军,刘晓红.阿立哌唑合并小剂量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3, 23(1):72-73.
[4]邵文良,吕望强.齐拉西酮联合小剂量奥氮平治疗伴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及对脂代谢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 2015, 22(7):1014-1017.
症状观察 篇10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力衰竭,胸痹,稳心颗粒,心功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各种病因引起的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其发病率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增加,目前已成为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调查,虽然临床上心力衰竭病人住院率只占同期心血管病住院率的20%,但是死亡率却高达40%,与恶性肿瘤病人死亡率相仿[1]。心力衰竭目前是心血管疾病中致死的主要病因之一。并且心力衰竭也是一种进展性病变,一旦开始,即使没有心肌损害,临床也处于稳定阶段,仍可自身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2,3]开始研究打破传统的观念,在尚未出现明显“充血性”症状之前就着手干预治疗,以期达到早期治疗的目的。这也自然而然提出了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概念。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通过对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早期干预和治疗从根本上防治CHF,延缓CHF发展进程,提高病人的远期存活率。我科室近年来采用稳心颗粒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5月门诊无症状性慢性心力衰竭病人40例,由于目前没有无症状性心衰的统一诊断,故参考文献[4,5,6]制定标准:①无胸闷、呼吸困难、水肿等临床症状;②血流动力学检测:左室舒张末压或左室充盈压(LVEDP)≥2.39kPa(18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2.13kPa(16mmHg)、右室舒张末压或右室充盈压(RVEDP)≥1.33kPa(10 mmHg);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40%;③X线提示轻度肺淤血。病人同意参加本次试验,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源性休克、脑卒中、肿瘤等。将入选病例按就诊时间顺序编号,采用完全随机数字法分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43.5岁~76.5岁,平均62.3岁。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3.2岁~77岁,平均65.8岁。两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①一般治疗:包括低盐饮食,低脂、戒烟、吸氧、适当运动等;②药物治疗:对照组病人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类药物(雅施达)治疗,用法:4mg口服1次/日;治疗组给予稳心颗粒,方药基本组成: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两组用药疗程均为8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惠普公司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HP-1000型,探头2.5 MHZ),测定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数值。由同一位熟练B超室医师负责对病人进行上述值的测定。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均较前有所改善(P <0.05),治疗组升高LVEF、CO、SV均优于对照组(P <0.05)。详见表1。
3 讨论
目前心力衰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无典型的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和明确的静脉系统淤血体征,有时甚至不被病人感知,不需要用洋地黄类或利尿剂治疗,但有心腔压力升高,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充血性心力衰竭:系指临床上已出现典型的症状和体征;难治性心力衰竭:指心力衰竭的终末期,对于常规治疗无明显疗效。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是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猝死的前兆,多常见于基础疾病复杂的老年人,尤其是脑血管病的老年病人,此类病人可历时数月或数年,并且随时可发展或逆转为显性心力衰竭。因此,对于这类病人在早期进行认识和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同时这一观点与传统医学中“上工治未病”思路不谋而合。因此对心衰的治疗干预提前到尚未出现明显的“充血性”症状之前,充分体现中医学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慢性心衰证属中医学“胸痹”“心悸”“喘证”等疾病范畴,对心衰的病机论述最早见于《内经》:“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色变”“味过于甘,心气喘满”。《圣济总录》:“虚劳惊悸者,心气不足,心下有停水也”。这些描述均说明心衰的病机是心气虚。心气不足为本,血瘀水阻为标。心脏的正常搏动依赖于心气,心阳的鼓动与温煦,心气充沛,才能使血液正常的运行。心阳(气)不足,推动乏力,则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心脉,甚则血瘀内停,心失所养,导致“心主血脉”的功能紊乱、衰退、继而出现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
稳心颗粒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药物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之功效。主治气阴两虚,心脉瘀阻所致的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胸痛;室性早搏、房室早搏见上述证候者。稳心颗粒用于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治疗是对稳心颗粒作用的延伸。党参补中益气而益心神,为君药;现代研究认为党参[7]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改善心功能和膜脂质过氧化,抑制心肌凋亡,免疫调节机制。黄精臣药、健脾益气,使元气旺盛,清阳升,三七通畅血脉,《本草经疏》云其 “通血脉者,血不自行,气壮则行,故通血脉”。三七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输出量,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现代研究也证明[8,9,10],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其改善心肌代谢、提高内源性抗氧化酶活性,减轻氧自由基的损伤有关。诸药合用,以达益气温阳、通补兼施、痰瘀同治之目的。本临床观察治疗后两组CO、CI、SV、LVEF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稳心颗粒加减干预性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的疗效,稳心颗粒能明显延缓心力衰竭的疾病进程,且纯中药制剂无明显禁忌及不良反应,作用持久,使用范围广泛,经济实惠,更进一步发挥传统医药的作用,但具体更深入的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周迎春.对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研究思路的几点思考[J].新中医,2006,38(1):5-7.
[2]顾月星,孙长春,王新,等益气活血法干预性治疗无症状性心力衰竭36例[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8(12):76-77.
[3]王强,何劲松,方显明,等加用安心颗粒治疗冠心病无症状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20-21.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北京:中国卫生出版社,2005:136-147.
[5]王净净,龙俊杰.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332-336.
[6]段学忠,王翔艳,徐静,等.加味稳心颗粒胶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42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5):345-348.
[7]刘静,郭颖.黄芪注射剂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6,27(3):34-36.
[8]徐华丽,于晓凤,曲石春,等.人参果总皂苷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J].中医药研究,2003,15(2):2-4.
[9]武毅,于晓风,曲绍春,等.人参果皂苷对犬实验性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4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