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变症状

2024-07-27

病变症状(精选3篇)

病变症状 篇1

1 临床症状差异很大, 注意区分病型

当前急性型的猪呼吸道综合征常呈爆发形式, 多见于新疫区的猪群, 可找出明显的激发因素或饲养管理失误因素。它发病初期具有明显的体温升高、咳嗽、发喘以及精神沉郁, 采食废绝, 或有腹泻、便秘现象。急性型的猪呼吸道综合征在病早期的皮肤常有弥漫性发红或伴有灰色瘀血、出血小斑点。部分慢性或隐性患猪皮肤呈暗红或浅灰色, 被毛粗糙逆立, 毛孔渗出浅红色液体并干涸结成棕黑色痂皮, 附着于毛孔处。也见有极个别猪皮肤呈现苍白贫血现象。相当数量的病猪于病的中、后期, 在耳部、腹部、四肢末端、大腿后侧出现紫红、紫黑色出血斑。部分急性型病猪因治疗失误, 如大剂量使用退烧药、抗病毒药和糖皮质激素等, 而致体温降至常温或其以下, 从而掩盖了热性病的症状, 少数因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贫血、黄疸。在临诊中, 应特别注意体温不高, 呼吸道症状不明显的病猪群, 容易发生漏诊或误诊。应对此类病、死猪做剖检诊断, 即可迅速得出确切诊断并分清病型, 有助于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近几年在某些猪群, 还发现长势良好的猪, 突发高度呼吸困难的同时, 伴有瘫痪不能站立的情况, 致死率达70%以上的情况, 个别猪还有神经症状, 对此类猪做剖检可确认属猪呼吸道综合征, 但其发生瘫痪的机理有待研究, 初步考虑可能与某些病原体的毒素有关。

尽管许多有关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报道显示, 体温升高、咳嗽和呼吸困难是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 但从近几年临床病例观察, 有许多病例不显示体温升高, 而且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也不明显, 或仅有不引人注意的浅表性呼吸增快或偶而咳嗽, 但常有喷鼻、“鼻子不透气”、以至“流鼻血”等症状。对这些猪进行剖检时, 绝大多数肺部有严重以至极为严重的炎症、纤维化、硬化等病变。有专家认为这属于猪呼吸道综合征的慢性型和隐性型, 专家还指出, 这种病型的病例远远多于急性型, 这说明不少地方已成为猪呼吸道综合征的老疫区, 并在逐渐扩大。

2 主要剖检病变

猪呼吸道综合征的病变主要见于呼吸道器官, 而且以肺部病变最为突出, 但它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 而且基本上都是混合型病变。间质性肺水肿最为常见:肺间质呈不同程度的增宽, 全肺和大部分呈花斑样外观, 间质为水肿液所充盈扩张, 水肿液不仅存在于肺间质, 并进入肺泡内, 常与空气混合, 成为有小泡沫状液体, 有的渗入胸腔, 使积存有数量不等的透明液体。其次是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 以及散布于肺叶多处的斑驳样出血斑或出血点, 有的全肺外观呈“迷彩服样”。还常见肺的体积增大, 或体积正常甚至缩小, 但均不塌陷, 弹性降低, 重量增加, 呈灰黄色以至呈“熟肉色”, 肺脏纤维化以至成“橡皮肺”。还有的在肺叶中发生大小不一的局限灶硬结, 但大多数硬结不突出于肺膜表面, 用手很容易触知。硬结多是由纤维化组织、结缔组织增生形成, 也有的是局限性肉芽肿或脓灶。肺断面可见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中有多量泡沫的粘性液体, 有时为血性或脓性。约有10%的剖检病例胸膜腔具有病变, 如肺浆膜与胸膜发生粘连, 胸腔内积有浆液性或脓性液体, 还可见称为“绒毛心”的纤维素性心包炎。在急性死亡的猪中, 可见到胸腔积有大量血水, 肺呈暗紫红色, 体积膨大, 肺间质高度增宽, 肺脏重的象浸透水的海绵, 里面满是带血的液体, 小气管被含泡沫性液体阻塞。喉部及大气管粘膜常有充血、肿胀, 有的大气管中积存多量泡沫性液体。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肿大、出血、瘀血。在尸检病例中, 较多的存在全身淋巴结肿大现象, 并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最为显著, 可增大2~10倍, 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 它们的断面外翻, 硬度增加, 呈白色或黄白色, 髓样增生, 少数病例有散在或大量出血, 有的呈现边缘性出血。

所剖检的病、死猪中, 断奶后的育成猪及育肥前期猪占剖检总数的90%以上, 所谓的“18周龄墙”即126日龄类型的猪并不是高发病猪群。对屠宰厂宰杀后的商品猪 (150~200日龄) 的肺部病变进行了调查, 它除了常见在屠宰过程产生的由于麻电引起的肺部出血斑以及呛水肺、呛血肺之外, 最为多见支气管肺炎及较为典型的猪支原体肺炎病变;在肺叶的特定部位有典型的“胰样变”。还有少数的大叶性肺炎及肺纤维化病变, 以及“迷彩服”样的混合性肺炎。上述这些具有病理意义的肺部病变可占据屠宰猪的70%以上。从病变范围和性质等可以推断出, 大多数病变产生过程较慢, 对猪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 它的生前临床症状可能也不明显;但对其料肉比及是否延长了出栏时间则无法考查。偶而还有局限性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肺脓肿等病变, 此类病变会使部分胴体和脏器废弃。

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在病、死猪的大体剖检中, 肉眼观察肝、脾、肾等脏器, 往往没有严重或明显病变, 但取脏器做病理切片, H、E染色后镜下观察, 均可见有严重程度不同的病变, 主要病变是肝:肝细胞颗粒变性, 局灶性肝细胞呈水泡变性和核溶解、消失。肝窦内有形态不规则的红细胞和红细胞碎块和淋巴细胞, 窦壁细胞脱落。叶间静脉内有微血栓形成。小叶间质中有以单核细胞、中性细胞形成的小结。肾: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水泡样变性, 间质内瘀血、出血, 有微血栓形成, 髓质部局灶性出血。脾:红髓瘀血, 有大量含铁血红素颗粒。白髓萎缩, 所剩无几。淋巴结:部分淋巴结细胞坏死, 核破碎, 呈深染团块, 生发中心不明显。从上述病变可初步看出, 猪呼吸道综合征不是单纯的呼吸系统疾病, 它同时伴有全身性多脏器的严重损害, 以至不可逆的病理变化, 这就对猪呼吸道综合征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及难以治愈的原因给予了诠释, 同时也进一步证实猪呼吸道综合征具有多个致病因子及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

病变症状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49~74岁 (62.3±3.2) 岁, 绝经时间2~25 (14.5±2.1) 年。所有患者在行入院B超检查时均发现有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增厚, 均无绝经后阴道流血, 无药物过敏史, 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史, 无服用激素、他莫昔芬类药物等, 无其他器官慢性疾病史, 无家族遗传病史等。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职业、子宫出血量以及绝经的年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患者采用B超结合宫腔镜诊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诊刮术诊断, 比较两组患者诊断结果与病理报告, 总结诊断结果和病理报告结果的符合率。

1.3 评价标准

在阴道超声下对子宫内膜前后径测量, 取其最大值, ≥5mm者即为异常, <5mm为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对比,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测,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试验组共有57例和病理结果相同 (比例是95%) ;对照组有41例和病理结果相同 (比例68.33%) 。详见附表。

注: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P<0.05, 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绝经后妇女是子宫内膜癌好发人群, 约80%的子宫内膜癌在绝经后发生, 且随着肿瘤分期的增加其5年生存率也明显降低。绝经后阴道流血为子宫内膜癌的早期症状, 但也有20%左右患者并无症状, 如何改善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提前其5年生存率是所有医疗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而目前临床上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病变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等, 其中最容易引起无症状子宫出血的原因是子宫内膜癌[3]。目前临床上对于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首选方案是B超结合宫腔镜, 相比起传统诊刮术明显提高了诊断正确率[4], 避免漏诊误诊情况的出现。通过附表可知, 试验组患者应用B超结合宫腔镜诊断结果与病理报告对比, 符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传统的刮诊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仍存在假阴性发生, 研究表明, 即使是有经验的妇科专家, 其刮诊所达的宫腔面积为75%~80%, 而宫腔疾病漏诊率可达20%~25%, 5.6%~9.6%的子宫内膜癌未被发现[5]。

因妇女卵巢功能在绝经后逐渐衰退, 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下, 导致子宫内膜的萎缩, 厚度降低, 部分甚至无法清晰显示内膜线。妇女绝经后子宫内膜正常超声影像为回声均匀一致的内膜线, 且其厚度<5mm。随着子宫内膜增厚, 其发生子宫内膜疾病风险越大, 当厚度≥8mm, 且呈现不规则边界, 出现不均匀增强的回声时, 高度提示子宫内膜病变。本研究中B超结合宫腔镜亦存在一定的误差几率, 我们通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超声无法很好辨认子宫内膜和肌层组织[6], 当肌层组织发生变化超声极有可能会诊断为患者子宫内膜的病变, 从而导致诊断错误;另外妇女在绝经后多少有接触到雌激素的机会, 不论是内源性还是外源性, 只要接触到雌激素子宫内膜就会增厚[7], 超声检查时就会误认为是病变引起的增厚。宫腔镜检查具有很多明显优势, 如:创伤小、诊断明确等, 但是在行宫腔镜检查时务必要注意操作轻柔缓慢, 以免损伤患者的宫颈。临床中宫腔镜费用相对昂贵, 而超声检查因简单、安全、费用低廉, 对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和筛查仍有积极的意义。笔者认为:超声检查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 尤其是≥8mm绝经后妇女患者, 应联合宫腔镜检查明确诊断。而当5mm≤子宫内膜厚度<8mm时, 则应坚持对患者随访, 如内膜厚度继续增加, 则需进一步检查。也有资料显示, 内膜病变恶性发生率随着绝经时间延长而升高, 因此对绝经后10年以上患者, 如内膜厚度≥5mm, 则仍须行宫腔镜检查。

总之, B超结合宫腔镜对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诊断和病理检查对比具有很高的符合率, 比传统的诊刮术具有明显优势, 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孟炜, 祖菲亚, 丁岩, 等.B超结合宫腔镜在无症状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9) :4327-4328.

[2]蔡蕾, 焦海宁, 沈育红, 等.宫腔镜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诊治价值[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8, 14 (10) :920-921.

[3]耿硕, 金力, 向阳, 等.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中的临床价值[J].生殖与避孕, 2010, 30 (6) :379-383.

[4]张丽君.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5, 14 (2) :170-170.

[5]Granberg S, Wikland M, Karlsson B, et al.Endometrial thichness as measured by endovaginal ultrasonography for identifying endometrial abnormallty[J].Am J Obstet Gynecol, 1991:164 (1Pt1) :47-52.

[6]欧红新.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病变患者宫腔镜诊断分析70例[J].西部中医药, 2012, 25 (8) :110-111.

病变症状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共纳入经DSCT检查存在胸痛症状患者共120 例,均为该院2010 年1 月—2014 年1 月住院收治的病例。 根据患者有无T2DM进行分组,研究组为存在胸痛症状的T2DM患者, 对照组为存在胸痛症状的非T2DM患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 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年龄≥18 岁;2符合T2DM临床诊断标准:参考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 制定的T2DM临床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1继发性糖尿病者;2既往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史或曾接受冠状动脉手术治疗者。

1.4 检查方法

采用64 排DSCT对所有患者冠状动脉左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以及右冠状动脉进行扫描,分别比较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 扫描结果由2 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师进行盲法读片,对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狭窄段血管直径)/狭窄段近心端正常血管直径×100%。其中,轻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10%~50%;中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51%~75%;重度狭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在76%~99%;闭塞: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1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 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数据的处理以及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比较

研究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84,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

研究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141,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均证实冠心病与T2DM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6,7]。 据统计,临床上有26%~35%的T2DM患者并发冠心病,尤以老年患者及女性患者更多多见[8,9]。 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导致抗粥样硬化的作用几乎消失。因此,绝经后女性T2DM患者的心脏损伤更为明显[10,11]。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T2DM患者冠心病的发病率约是同性别、同年龄阶段非T2DM患者的4 倍。 而病死率则高出5~6 倍[12,13,14]。 因此,对T2DM患者进行冠心病的筛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电图是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诊断心脏疾病的检查, 但是其临床诊断率较低。 有研究表明,当冠心病患者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检查的阳性率仅在30%~50%[15,16]。

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DSCT逐渐应用到对T2DM患者冠心病的筛查当中。 研究表明,DSCT能够较为清晰的显示出患者冠状动脉的狭窄情况及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17]。 该研究就DSCT对存在胸痛症状的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价值进行了临床分组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支数以及狭窄程度均要明显多于及重于对照组(P<0.05)。通过研究,存在胸痛症状的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明显重于非T2DM患者。 T2DM是临床影响冠状动脉病变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造成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重于非T2DM患者的机制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13,14]:1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范围较广,病程中容易发生小血管病变以及微动脉瘤;2T2DM可能导致机体内环境的紊乱,造成机体代谢产物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引发单核细胞以及淋巴细胞向损伤的内皮细胞趋化,并进一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的加重。 另外,在高血糖状态下,血管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能力降低,并造成内皮下胶原组织暴露时间的延长,最终引发受损内皮细胞表面血小板黏附以及聚集的增加,极易发生血栓。 冠状动脉造影是临床确诊冠心病的“金标准”,但DSCT具有无创、费用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等优点, 更适合作为对T2DM患者进行冠心病筛查的检查方法。

【病变症状】推荐阅读:

激越症状05-17

发病症状06-05

症状控制07-02

发作症状07-22

阴性症状07-25

伴随症状07-29

神经症状08-24

缺乏症状09-05

不完备症状07-22

无症状性07-22

上一篇:电大网络校园文化论文下一篇:城市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