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症状

2024-08-13

临床症状(共11篇)

临床症状 篇1

猪不分年龄、性别、品种均可感染猪瘟病毒, 自然感染潜伏期3~10d, 短的1d, 长的21d, 猪瘟群体检测判断较易, 个体确诊较难, 最准的兔体交叉免疫试验尚需10d时间, 所以根据临床症状做出早期初步诊断十分关键。

1 急性型猪瘟出现典型临床症状

1.1 高热稽留, 畏寒嗜卧

猪感染猪瘟病毒后, 免疫系统立即工作, 通过发热抵抗病毒, 由于病毒毒力强, 体温升到41℃以上, 也就是发烧, 长时间稽留不退, 死前才降至常温, 高热表现症状为鼻盘干燥, 不见水珠, 弓背畏寒, 扎堆嗜卧。

1.2 皮肤出血, 指压留色

由于猪瘟病毒主要损伤的是心血管系统的小血管内皮组织, 血液漏出血管外, 初期在鼻镜、耳尖、颈胸、腹下、会阴、四肢内侧等薄皮处出现出血点, 时间稍长这些出血点融合成斑片状, 并且血液无法回流, 淤积在那儿, 变成瘀血, 所以用手指按压, 瘀血不散, 也不褪色。 病程久者出血斑坏死形成黑痂, 特别是出血性质、形状大小、表现形式是急性型猪瘟特有的, 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另外, 眼结膜密布微血管, 猪瘟病毒也会导致眼结膜血管损伤, 表现为怕见光, 睁不开, 鼓眼泡, 强行扒开, 往外流脓。

1.3 食欲减退, 厌食口渴;便秘下痢, 交替排泻

由于高热, 直接导致食欲减退、厌食口渴症状。 猪瘟俗称为“ 烂肠瘟”, 也就是肠道病变十分严重, 所以发病时会出现便秘、腹泻症状, 一般先便秘后腹泻, 稍后交替排泻。 只要腹泻, 就是有害菌迅速增殖, 有益菌大量流失, 菌群发生紊乱, 出现坏死性肠炎, 便中带血。

1.4 包皮积液, 黄尿浑浊

由于猪瘟病毒严重损害肾脏, 表现症状为黄尿、浑浊、恶臭, 公猪还会表现出包皮内有积尿, 尿中浑浊, 恶臭。

1.5 精神沉郁, 消瘦衰弱

由于高热, 损害神经系统, 导致精神沉郁。 由于病毒损害造血机能, 导致机体消瘦衰弱。 损害到脊髓时, 表现症状为后躯麻痹, 两后肢不能站立。 幼猪血脑屏障不完善, 所以感染病毒后会出现脑炎症状, 表现为磨牙、痉挛、运动障碍。

1.6 急性型猪瘟多见于流行初期

突然发病, 病程1~2 周, 死亡率高达90%~95%, 耐过的病猪转为亚急性型或慢性型。

2 亚急性型猪瘟出现亚临床症状

亚临床症状相对于猪瘟典型临床症状较为缓和。 体温呈不规则热, 直至死亡。 腹下、四肢内侧、会阴、鼻镜、耳根均可见新旧交替的出血斑点。 口腔黏膜可见溃疡, 扁桃体发炎, 咽喉肿胀, 吞咽困难, 便秘腹泻交替出现。 精神沉郁, 眼角有脓性分泌物, 有的出现神经症状, 局部麻痹, 运动失调, 僵直倒地, 四肢划动呈游泳状。 猪瘟病毒也伤害呼吸系统, 表现为呼吸困难, 鼻有脓物, 时而咳嗽, 肺脏功能下降, 血液回流更加不畅, 加重肢体淤血症状, 从耳尖逐渐往耳根延伸, 甚至于整个耳朵都不能供血, 久而久之, 自然脱落。

亚急性型猪瘟多见于流行中期, 病程15~30d, 病死率60%~90%, 继发巴氏杆菌时并发纤维素性肺炎。康复猪转为慢性型。

3 慢性型猪瘟出现非典型临床症状

体温时高时低, 精神不振, 全身衰弱, 食欲不佳, 消瘦贫血, 被毛枯焦脱落, 便秘腹泻交替出现为主要特点, 皮肤有出血斑或坏死痂。 继发巴氏杆菌时并发纤维素性肺炎, 继发沙门氏菌时并发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慢性型猪瘟多见于流行后期, 病程一个月以上, 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低, 死亡多为仔猪, 成年猪可耐过。

4 隐性型猪瘟不呈现明显临床症状

母猪感染病毒或使用减毒不充分弱毒疫苗接种后, 不表现显性症状, 无热或微热, 便秘不食, 或食量很低, 成为隐性感染带毒母猪, 发生持续性感染现象, 主要临床表现为受胎率低、产仔率低、成活率低, 出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滞留胎、弱胎等, 剖检胎儿头肢畸形、全身水肿、胸腹腔积水、淋巴结肿大出血。 存活下来的先天性感染带毒仔猪, 发生免疫耐受或免疫偏离现象, 主要表现为震颤、抽搐, 发育不良, 多为僵猪。

浅析尖锐湿疣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篇2

【关键词】 尖锐湿疣 临床症状 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265-01

随着我国国民水平的提升,WTO进入中国的缓冲期结束,,思想解放思潮应势而发。性观念的逐步开放,不良的性行为增多导致性病的死灰复燃,并在大范围传播,我国性病患者逐年递增,使得尖锐湿疣这种男女流行性性传播疾病肆虐开来, 给诸多性病患者家庭带来许多痛苦。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一种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于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是性活跃人群,以20~30岁为发病高锋,发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接种的病毒数量和机体特异性免疫力,,临床上表现为尖刺状,表面潮湿,故而得名。尖锐湿疣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性 交直接传播,其次是通过污染的衣物、器械间接传播。新生儿则可通过患病母亲的产道感染,所以,没有性 行为尖锐湿疣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被传染。性生活导致传染的机率90%以上,其他传染方式的机率都很低的,尖锐湿疣是极具传染性,治愈难,易复发的性传播疾病,治疗以后3个月没有复发,以后复发的几率很小,8个月依然没有出现复发,那就说明以后不会在复发,属于完全治愈了。为了更好地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我们在日常生活,饮食上中一定要全方位的注意。不要吃那些辛辣的食物和海产品,饮食要富含多种营养。患病,治疗期间要禁性,保持患病部位的干燥、清洁,防止尖锐湿疣的复发与传播,进行适量的锻炼,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提升抗病能力。

1临床症状 尖锐湿疣疾病的发病率很高,很多人对于尖锐湿疣的症状表现不是很清楚,这样导致病情贻误,延误治疗,尖锐湿疣的传播。了解尖锐湿疣的临床症状以便及早发现病变,及早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早期尖锐湿疣患者会出现细小的淡红色丘疹,要是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丘疹就会慢慢增多,增大,患病部位的皮肤表面凸凹不平,湿润柔软,根部有蒂,为乳头样,有鸡冠状或菜花突起样,呈簇状赘生物,颜色为红色或灰黑色,无痛痒感,渐渐长大或增多,赘生物基底稍宽或有带,表面有颗粒,容易出现糜烂渗液,出血。在颗粒间常集中有脓液,散发腐臭气味,常伴有瘙痒,疼痛感,搔抓后可导致溃烂导致继发感染,女性患者往往会出现白带增多,受到局部潮湿与慢性刺激的作用,增长快速。

2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尖锐湿疣的治疗必须采用综合治疗。治疗方法包括;治疗诱因,提高机体免疫力,。 手术治疗法 冷冻治疗法,激光治疗法,电灼治疗法,β-射线治疗 ,免疫疗法 ,微波治疗,注射治疗法,药物疗法等,另外中医中药对尖锐湿疣也有很好的疗效,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自身情况,要求等应用可用的资源及医师的经验选择选择最佳的综合治疗方案。患者多合并其他感染,治疗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局部合并有炎症或其他感染时,应先控制其他感染及炎症,以免导致治疗后皮损扩散,无论用何种方案治疗,一旦疣体被除去,应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促进创面愈合,可局部外用抗生素软膏,或口服抗生素,以防继发细菌感染。一般只要坚持规则的综合治疗都可治愈。

鸡新城疫的临床症状 篇3

1 新城疫的分类

Beard等根据NDV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不同, 将新城疫分成5类: (1) Doyle型, 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出血、呼吸抑制、虚弱乃至衰竭死亡, 所有鸡只均可受到急性、致死性感染。 (2) Beach型, 常见的临床症状是消化道、神经症状, 所有鸡只均均可受到急性、致死性感染; (3) Beaudette型, 通常引起呼吸道症状。产蛋鸡产蛋量下降显著, 幼畜易发生死亡。 (4) Hitchner型, 常见症状为呼吸道症状, 但症状较轻或不明显;第五类为无症状型, 主要表现为肠道感染, 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2 易感新城疫动物

易患新城疫的动物为鸡、珍珠鸡、雉鸡等, 如果对禽类易感性进行排名, 鸡排第一, 且幼雏、中雏更甚, 2年以上的鸡较低。水禽 (鸭、鹅) 不易感染新城疫, 但有研究显示鸭、鹅肠道中可以分离得到NDV,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对鹅养殖区感染新城疫病毒事件在我国时有发生。1997年先后, 新城疫开始在我国鹅群中爆发, 这与新城疫新的基因型对鹅有较强的致病性密切相关。也有学者从其它的鸟类中分离出新城疫病毒分离株, 哺乳动物对新城疫有较高的抗病性, 但人们也会感染新城疫, 感染后会表现出结膜炎和流感样症状。

3 新城疫的传播途径

新城疫病毒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进行传播, 在一定的时期内鸡蛋也可以携带新城疫病毒并进行传播。创伤、交配也会发生新城疫感染, 野生鸟类、寄生虫和人类可以机械的传播病原体。

新城疫全年都有可能发生, 有研究显示在春季、秋季发生的较多, 但这也跟鸡群中鸡只的数量、流动情况、饲养环境密切相关。购入表面看上去健康的携带新城疫病毒的鸡只, 无论合群饲养还是宰杀, 都会传播新城疫病毒。环境的污染和带有新城疫病毒的鸡只, 是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目前, 由于种种原因导致新城疫免疫接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这使得经过免疫的鸡群仍然感染新城疫, 且具有不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低。目前, 研究显示, 养殖区感染NDV后, 接种疫苗起不到效果, NDV不会消除, 鸡群抗病力减弱, 新城疫感染症状就表现出来。

4 鸡患新城疫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的鸡群, 潜伏期一般为3~5d。人工感染的鸡群, 潜伏期一般为2~5d, 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三型。

4.1 最急性型

多发于未成年鸡及新城疫大规模感染时期的初期。鸡群无先兆性发病, 发病期间无典型临诊症状、死亡迅速。

4.2 急性型

嗉囊内充满液体, 如果倒置提起病鸡, 会从其口中流出大量酸臭液体。粪便方面, 稀且呈黄绿色或黄白色, 偶尔伴有血丝, 新城疫感染末期粪便呈蛋清样。神经方面, 有的鸡只会出现翅、腿麻痹现象, 伴有体温下降, 而后昏迷死亡。鸡只感染急性新城疫后病程约2~5d。小鸡 (1月龄内) 感染新城疫后, 病程较短, 死亡率高。

4.3 亚急性或慢性

鸡只染病后, 早期症状和急性型较为相近, 而后出现症状减轻现象。病鸡出现翅、腿麻痹, 站立、行走不稳, 伏地旋转, 瘫痪死亡。鸡只感染亚急性新城疫后病程约10~20d。亚急性新城疫常见于流行后期成年鸡, 死亡率较低。

鸡群经新城疫疫苗免疫后, 如果鸡只再次感染NDV, 其症状不典型, 发病率、死亡率都较低, 甚至有的产蛋鸡群仅仅呈现产蛋量下降的症状。有学者称此新城疫为“非典型新城疫”、“亚临诊型新城疫”, 把这种症状成为新城疫免疫失败。究其原因, 主要为:鸡群疫苗免疫后时间较长, 导致疫苗保护力下降至临界水平, 如果鸡群内出现新城疫病毒强毒传播, 就有可能发生新城疫;当鸡群免疫方法不当 (接种疫苗剂量不足、免疫方法不正确、疫苗失效) 也会产生新城疫的免疫失败;当鸡只患有其他疫病尤其是免疫抑制性疾病时, 也有可能发生新城疫;最后由于鸡只自身原因造成新城疫免疫失败情况, 例如雏鸡母源抗体较高等, 致使疫苗接种被部分中和失效, 不能产生足够的免疫力导致免疫失败。

5 小结

临床症状 篇4

第一部分

1.疑难病例一般是指入院_3天内 不能确诊或治疗困难或疗效不佳的患者,需组织疑难病例讨论。

2.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完成的住院病历和首次病程记录,有关医务人员应在抢救结束后多长时间内据实补记?6小时

3.关于“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主治医师不在时,可由副主任医师代理查房;科主任查房主要审查解决疑难病例、新入院病例、危重病例,决定重大手术及检查、治疗方案等。

4.对于疑难、复杂、重大手术,病情复杂手术台应提前__2-3__天邀请麻醉科人员会诊 5.关于死亡病例讨论:死亡病例应在病人死亡后一周内进行;讨论时经治医师报告病情,诊疗、抢救经过,死因诊断;要找出诊疗过程中的不足,吸取教训

6.住院病历必须在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多长时间内完成所有项目的填写:24小时 7.入院3天未确诊,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的患者应:组织会诊讨论 8.有创诊疗操作记录应在造作完成 即刻书写。

9.首诊医师接诊患者后因下班,可以将患者移交给谁处理?接班医师 10.关于抢救中执行口头医嘱,可于6小时内据实补记 11.疑难病例讨论的准备材料者是:主管医师 12.急诊患者应在几分钟内得到检查及处理:5

13.新入院患者,多长时间内应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查房记录:48小时

14.书写病程记录对病危患者应当_1_天至少一次,对病重患者至少_2_天记录一次,对病情稳定的患者至少_3_天记录一次

15.出院病历一般应在多长时间内归档:24小时,死亡病历7日

16.疑难重症大手术及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多科联合手术是:四级 17.主治医师查房每日:1次

18.放射科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19.科主任全科大查房应该:至少每周1-2次 20.给药前,注意询问:过敏史

21.对新入院患者,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应在入院_72小时_内查看患者 22.正常上班时间,危重患者抢救由谁负责:主管患者的三级医师医疗组 23.技术难度一般、手术过程不复杂、风险度中等的各种手术。二级 24.给多种药物时,除了一般查对,要特别注意:配伍禁忌

25.关于医师值班应做到:值班人员一经确认,未经许可不可私自换班;二线医师实行听班制,必须去向明确,通讯畅通,随喊随到;医师值班期间进行的医疗处置,必须及时记录;危重病人、当日手术后病人须床边交班

26.抢救过程中的记录时间应具体到:分钟

27.住院医师对所管的病人每日至少查房两次,即晨间查房及下班前巡视。28.需要对所管患者进行系统查房的是:住院医师

29.病历中的首次病程记录等重要记录内容,应由谁书写或审查签名:本院主管医师 30.冲洗输血管道、输血器、稀释血液均使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31.对新入院普通病人,住院医师应在几小时内完成完整病历:24小时 32.死亡病例讨论的主持人是:本科科主任 33.正、副主任医师查房至少每周:1-2次

36.急诊会诊,相关科室在接到会诊通知后,应在多长时间内到位:10分钟 37.输血申请单由谁填写:主治医师

38.死亡病例,一般情况下应在多长时间内组织讨论:1周 39.主持四级手术的术者:高年副主任医师以上 40.急、危、重患者应进行的交班:床前交班

41.主管医师手术、门诊值班或请假时,对危重患者抢救由谁负责:值班医师 42.会诊医师必须具备的最低职称条件是:主治医师

43.何谓III类手术切口:开放、新鲜且不干净的伤口;前次手术后感染的切口;手术中需采取消毒措施(心内按摩除外)的切口。

44.需报医务科同意的会诊是:全院会诊、院外会诊

45.医疗核心制度:(答出10个以上)首诊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负责制、查房制度、病例讨论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病例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查对制度、值班、交接班制度、医患沟通制度、转科转院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新技术准入及临床应用管理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

46.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病人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

47.贯彻落实《医院投诉管理办法(试行)》,实行:首诉负责制 48.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49.手术核查、手术风险评估执行率:100% 50.“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C”级标准,每百张床位年报告≥10 件

51.手术台与麻醉后复苏室床位比<3∶1 52.麻醉复苏室配备医护人员满足临床需要,至少有一位能独立实施麻醉的麻醉医师。

53.“重症医学床位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 “C”级标准,重症医学床位占医院总床位的2%~5% 54.“重症医学床位设置与人力资源配置” “C”级标准,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0.8∶1,护理人员人数与床位数之比达到2.5~3∶1 55.召开抗菌药物管理小组会议≥4 次/年。56.本院检验、院感、药学三方联合完成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至少每6 个月一次。57.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样本送检率≥30%

58.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30%。59.职能部门会同输血科对输血不良反应评价结果的反馈率为100%。

60.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理人员知晓率100%。61.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该立即通知:值班医师、输血科值班人员 62.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知情同意

63.住院期间沟通包括:使用贵重药品前沟通,欠费影响治疗前沟通,急、危、重症患者随疾病转归及时沟通,医保目录以外诊疗项目或药品使用前沟通

64.手术分级的依据是:手术过程的复杂性;手术技术的要求

65.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是指输血前,经治医师向患者告知输血的相关情况,并由患者签署是否同意输血的医学文书:输血指征;拟输成份;输血前有关检查结果;输血风险及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66.术前讨论内容包括:诊断及其依据;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要点及注意事项 67.疑难病例会诊可由谁主持: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科主任 68.使用哪些药物要经过反复核对:剧;毒;麻;限

69.应组织会诊讨论的情况有: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 70.首诊医师在处理患者,特别是急、危、重患者时,有组织相关人员会诊;决定患者收住科室等医疗行为的决定权。

71.输血四项检查包括: anti-HCV、anti-HIV;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ALT、RPR 72.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 病人的姓名、床号;病人的性别、年龄;血液的有效期;保存血的外观

73.建立重点病种的急诊服务流程与规范,重点病种6个包括: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颅脑损伤、急性呼吸衰竭等

74.复印病历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或在病案室专人复印。

第二部分

1.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输血后病情和有关实验室指标,进行输血前适应症 的评估,分析是否达到最初的输血目的,输血治疗是否有效,是否做到了科学、合理用血。如治疗无效,应有输血无效的处理措施。2.医师应患者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如实记入病历中

3.科室将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作大查房重点,有评价分析记录。4.手术前谈话由手术医师 进行,知情同意结果记录于病历之中。

5.诊疗方案由高级职称医师负责评价与核准签字,在病历中体现并及时与患者沟通。6.各科室、部门组织系统防灾训练的频率是多少?每年至少1次 7.如果你值班,病房停电,你首先要做的是:先查看病人 8.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科主任

9.结合本科室制定“三基三严”培训方案,每月至少一次集中培训,并做好记录、备案,纳入科室医疗质量考核体系。

10.手术安全核查要求执行并实施“三步安全核查”,其内容为

A、第一步:麻醉实施前:三方按《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

B、第二步:手术开始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手术物品准备情况的核查由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并向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报告。

C、第三步:患者离开手术室前: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实际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的核查,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

11.科室将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作为推动患者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患者安全目标(十)项,在质量与安全活动小组活动记录中有体现。员工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知晓率:≥90%

12.同一患者一次用血或备血超过1600 ml需提前 72小时申报计划,同时填写大量用血申请审批表 由所在科室主任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签字,送输血科备血。急救用血事后补办报批手续。13.病历书写过程中出现错字时,在错字上划两条线, 修改人签名,注明修改时间

14.在病案首页的填写中,如果超过一次以上的转科,用下面哪个符号表示:→ 15.首次随访由治疗患者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医师负责。

16.患者出院随访的内容:了解患者出院后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会员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

17.建立急诊服务流程的重点病种:急性创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急性呼吸衰竭、急性颅脑损伤

18.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制定适宜的诊疗方案,应包括:检查;治疗;护理计划 19.临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人员组成:科主任、护士长、具有资质的人员 20.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哪些方式的考核: 轮转考核、考核、阶段考核

21.医院质量管理组织主要包括: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相关委员会、质量管理部门、各职能部门、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22.医疗质量关键环节:危急重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 23.医疗质量管理重点部门包括:急诊室、手术室、重症病房、新生儿病房、血液透析室及、内窥镜室、导管室、产房

24.患者转科流程:经治医师向患者或近亲属告知转科理由以及不转科可能导致的后果,获取患者或近亲属的知情同意,并要求患者或授权人在病历中签字;转科前,由经管医师开转科医嘱,写好转科记录,通知对方科室和住院处,按联系时间转科;转出病区时,由本病区工作人员陪送到转入科室病区,并向转入科室病区值班医护人员交接,保证治疗的延续性;转入(接收)科室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转科病人,优先安排病床,经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及时开出医嘱,书写接收记录;未经会诊或会诊科室不同意转科而将病人强行转科所引起的医疗事故或纠纷,由转出科室负全部责任。

25.医院对手术科室的质量与安全指标: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计划重返再次手术例数;手术后并发症例数;手术后感染例数按“手术风险评估表”的要求分类;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的使用;单病种过程(核心)质量管理的病种。26.实施非计划再次手术的科室必须主动书面上报医务科。择期手术前24小时上报医务科,报告的内容包括: 病情摘要;第一次手术情况;再次手术的原因和目的;再次手术准备情况

27.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高年资主治医师可单独完成的手术是:一类手术;二类手术;三类手术

28.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29.各科室如何落实好临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科室有专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医务人员要进行培训,掌握并严格遵循本专业岗位相关规范和指南开展医疗工作;对规范、指南的执行情况有督导检查与整改措施;根据医学发展和本院实际,对规范和指南及时进行补充完善。

30.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制度》相关规定,有医务人员资质能力申报、考评、复评、考察、再评估的书面记录。

31.科室开展防范医疗风险确保患者安全的相关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培训包括:患者安全典型案例的分析;针对共性及各科室专业特点的相关教育与培训的课程;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工作制度、流程、规范、预案的培训计划并实施;病例讨论。

32.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承担医疗技术伦理审核工作,重点是:器官移植;第三类医疗技术以;新技术;新项目

33.落实一、二、三类医疗技术管理,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重点是(二、三类技术;高风险技术)34.专人负责上报单病种质量信息。由临床副主任医师或专职质量控制人员负责信息最后确认 35.医院对抗菌药物实行三级管理: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限制使用抗菌药物、特殊使用抗菌药物。

36.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严格控制门诊患者静脉输注使用抗菌药物比例,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37.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首选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38.各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

39.对手术后标本的病理学检查要求—肿瘤手术切除组织送检率100%。40.按照《病例书写基本规范》,手术主刀医师在术后24小时内完成手术记录。41.对有吸烟史的住院患者进行戒烟健康教育。

42.Ⅰ类切口(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30%。43.一旦从输血科发出,全血、红细胞和解冻的新鲜冰冻血浆应该在离开冰箱后30分钟以内开始输注。

44.手术安全核查要求执行并实施“三步安全核查”,三方为手术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45.建立相应的资格许可授权程序及考评标准,对资格许可授权实施动态管理。

46.术后患者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手术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手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第三部分

1.医院评审的原则: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公平公正 2.医院评审的方针: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重在内涵 3.医院评审的主题: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

4.医院评审的目的:通过医院评审,促进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医疗服务体系,对医院实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分级管理。

5.医院评审的方法与周期:医院评审包括周期性评审和不定期重点检查,每个评审周期为: 5 4年

6.现场评审的主要方法:追踪检查法

7.《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中要求知晓率100%的21条内容是? 要求以下知晓率相关人员必须全面掌握:

(1)全院开展全员应急培训和演练,相关应急预案与流程的员工知晓率达到100%。

(2)有根据医院人员在工作时的危险性程度采取分级防护的规定,防护措施适宜。相关人员对职业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100%。

(3)定期对全体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与传染病处置演练。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知识与技能考核合格率100%。医务人员传染病处置流程知晓率100%。

(4)实验室建立化学危险品的管理制度,有化学危险品溢出与暴露的应急预案,相关人员对制度和预案的知晓率100%。

(5)有病理标本采集、送达、固定时间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及标本交接的相关规定与程序,标本交接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率100%,并有效执行。

(6)依据输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制定输血管理文件。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00%。

(7)有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的方案与实施情况记录。相关医务人员熟悉输血危害(SHOT)方案、处置规范与流程,知晓率100%。

(8)有麻醉过程中的意外与并发症处理规范与流程,麻醉医师对规范和流程的知晓率100%。(9)有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制度与可执行的工作流程,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

(10)有《手术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手术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手术医师知晓率100%。

(11)有《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与程序》《麻醉医师能力评价与再授权制度及程序》麻醉医师知晓率100%。

(12)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作为医师培训的基本内容之一,医师知晓率100%。(13)医院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达到100%。(14)执行手卫生规范,实施依从性监管。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100%。(15)院员工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每百张床位年报告≥20件。

(16)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履行知情同意,保障患者安全。相关医师对上述要求知晓率100%。

(17)介入诊疗病例适应症符合率100%(18)有优质护理服务的目标和内涵,相关管理人员知晓率≥80%。护理人员知晓率100%。(19)有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制度与激励措施。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100%(20)医院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有教育评价。员工对岗位相关的常用法律法规知晓率100%。(21)依据医院组织架构,制定全院性工作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能划分,体现分层管理。各部门据此制定内部工作制度和流程。管理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知晓率100%。

8.医院有无晚门诊及节假日门诊?

夜间急诊设有急诊内科、急诊外科,还有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医院门诊全年无休,节假日照常开诊。

9.“三基三严”内容? “三基”: 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 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10.全面医疗质量管理的特征是什么?

三个核心特征:即,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全面的质量管理。11.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是指由医生、护士和其他人员对一定的诊断和手术作出最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有时间性的照护计划,按照临床路径表的标准化治疗护理流程,让患者从住院到出院都按此模式来接收治疗护理,是一个既能降低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

12.患者安全十项目标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2)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5)提高用药安全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9)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定义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病人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按事件的严重程度分为4级

Ⅰ警告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Ⅱ不良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Ⅲ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Ⅳ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14.什么是危急值?医院报告危急值的科室有哪些?

“危急值”是指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的某检验(检查)结果值。如果临床医生及时得到危急值信息,可获得最佳抢救机会,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尽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

危急值所指的检查、检验科室包括检验科、心电图室、放射科、B超室、病理科、内镜室等。15.抗菌药物各项控制指标 抗菌药物使用率≤60%;

一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3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40DDD;

住院患者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5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80%;

16.输血完毕后血袋如何保存?

输血结束后,护士及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1天(2~8℃冰箱内保存)。

第四部分

临床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4.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内外会诊工作。应用“临床诊疗规范(常规)”指导诊疗活动,有条件的可用“临床路径”来规范诊疗行为

5.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6.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7.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8.按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9.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0.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1.参加或组织院内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12.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任职资格:

12.1.工作资历:必须是本专业的主任(副主任)医师(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具有自己的专业研究方向和技术专长。

12.2.工作能力:对本专业临床及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全面的组织管理能力。13.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临床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与特殊疑难和死亡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7.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8.指导全科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9.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临床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5.主持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总住院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协助科主任做好科内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行政管理工作。

2.带头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执行,严防差错事故发生。3.负责组织和参加科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带领下级医师做好下午、晚间查房和巡视工作。主治医师不在时代理主治医师工作。

4.协助科主任和主治医师加强对住院、进修、实习医师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5.组织病房出院及死亡病例总结讨论,做好病死率、治愈率、化脓率、病床周转率、病床利用率及医疗事故、差错登记、统计、报告工作。

6.负责节日假日排班及书写各种手术通知单。

临床住院医师(士)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

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病员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检查和改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

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

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

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

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

9.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

10.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

11.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时,应按门诊、急诊室工作制度进行工作。

12.按照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完成到相关临床及医技科室轮转工作

麻醉科主任职责

1.在院长领导下,负责全科的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工作;科主任是本科诊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对院长负责。

2.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3.制订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4.根据本科任务和人员情况进行科学分工,密切配合手术和对危重病员进行抢救工作。5.领导麻醉师(士)做好麻醉工作,参加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操作。

6.组织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晋升、奖惩提出具体意见。7.领导本科人员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8.组织并担任教学,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开展麻醉的研究工作。搞好资料积累,完成科研任务。

9.确定本科人员轮换、值班、会诊、出诊等事宜。与手术室密切配合,共同搞好科室工作。10.审签本科药品、耗材的请领和报销,检查使用与保管情况。11.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麻醉科主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麻醉科医疗、教学、科研、技术培养、理论提高工作。

2.参加和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抢救处理工作。担负特殊病例和疑难病例的会诊工作。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医师和麻醉士做好麻醉工作。组织疑难病例术前讨论,对手术准备和麻醉选择提出意见,必要时亲自参加麻醉操作。

4.指导本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基本功的训练。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吸取最新科研成就,根据本科情况应用于临床。

5.担任教学、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6.副主任医师职责可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麻醉科主治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指导本科医师(士)、进修、实习人员施行麻醉工作。

2.着重担任疑难病员的麻醉和教学、科研工作。

3.承担RR、ATCU、疼痛门诊的相关工作,其他职责与麻醉科医师同。

麻醉科医师职责

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的日常麻醉教学、科研的具体工作。

2.麻醉前,检查手术病员,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与手术医师共同研究确定麻醉方法和麻醉前用药,做好麻醉前的药品器材准备。

3.麻醉中,经常检查输血、输液及用药情况,密切观察病情,认真填写麻醉记录单。如出现异常变化,及时与术者联系,共同研究,妥善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

4.手术后,对危重和全麻病员亲自护送,并向病房护士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5.手术后进行随访,将有关情况记入麻醉记录单,并做出麻醉小结。6.遇疑难病例不能单独处理时,应及时报告上级医师。

7.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临床症状 篇5

【摘要】女性疾病子宫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为了降低子宫肿瘤的发病率,有效保护妇女的身体健康,笔者就子宫肌瘤的病因、临床症状、检查方法等进行了探索,为有效防止和科学诊断,增强手术成功率提高的借鉴。

【关键词】子宫肌瘤 病因 临床症状 检查方法 科学诊断

子宫肌瘤又被叫作纤维肌瘤、子宫纤维瘤。之所以称之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因为该瘤主要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而一些纤维结缔组织则起到支持组织的作用。该瘤简称为子宫肌瘤。

一、子宫肌瘤的病因

由于子宫肌瘤的产生可能与正常基层的细胞突变、性激素的作用有关,甚至于子宫等部位分布的生长因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所以至今子宫肌瘤的病因仍不十分确切。

尽管到目前为止该肿瘤的病因不是十分清楚,但对于它的研究一直没有停止。根据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认为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导致它生长的激素是雌性激素,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生长激素(GH)也有一定的关系。另外,由于在妊娠期子宫肌瘤的生长会出现加速现象,这除了与雌性激素和生长激素的浓度比较高这一影响因素外,可能还与人胎盘催乳素(HPL)有关。

另外,考虑到高级神经中枢对于卵巢的功能和激素代谢均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所以认为神经调节对于子宫肌瘤的产生与生长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子宫肌瘤在丧偶、育龄以及性生活不协调的妇女当中发病率较高,所以认为长期的性生活不规律导致盆腔充血也可能是导致子宫肌瘤产生的原因。

二、子宫肌瘤临床症状

子宫肌瘤的产生比较隐蔽,一般无明显的表现,只有通过超声波检查时会被发现。如果出现性状,它与肿瘤的生长位置、生长速度、是否发生变性、是否有并发症等因素有关,与大小、多少则没有明显关系。在临床上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子宫肌瘤最主要的表现是子宫出血,这种症状出现在大多数患者身上。这种出血常表现为周期性出血,即经期延长或缩短,月经量相较正常情况下偏多。也表现为没有明显的月经周期,阴道不规则出血。引起子宫出血的子宫肌瘤多为粘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其他的则很少引起出血。

2.如果常能在腹部摸到包块,尤其清晨起床时更为明显,可能是腹部包块及压迫症状肌瘤正在慢慢的生长,当肿瘤使子宫增大到超过3个月妊娠子宫大小或为位于宫底部的较大浆膜下肌瘤时,就会出现以上症状。此包块不会出现压痛、可以活动。如果任由肌瘤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会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症状,由于子宫前壁肌瘤贴近膀胱,导致出现尿频、尿急现象;巨大宫颈肌瘤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不畅甚至尿潴留;子宫后壁肌瘤特别是峡部或宫颈后唇肌瘤可能因压迫直肠导致排便不畅,大便后有不适的感觉;巨大阔韧带肌瘤可压迫输尿管,甚至引起肾盂积水。

3.子宫肌瘤的表现一般情况下不包括腹部疼痛,但是有患者通常感觉到有腹坠胀感、腰背酸痛。这是因为浆膜下肌瘤发生蒂扭转或子宫肌瘤发生红色变性,在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急性腹痛,同样对于肌瘤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患者来说,可能会表现为痛经等症状。

4.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也表现为白带增多。

5.子宫肌瘤可能导致不孕甚至流产。

6.粘膜下肌瘤患者由于长期的月经不调,月经量过多,或者阴道不规则流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现象。

7.体征:对患者进行腹部检查时,子宫的大小增大超过了3个月妊娠的大小,较大宫底部浆膜下肌瘤,能够在耻骨联合处的上方或下腹部正中央扪及包块,呈实性,无明显压痛,如果是多发性子宫肌瘤,那么肿块的外部形状表现为不规则状。

三、子宫肌瘤的检查方法

1.超声波检查

本方法在目前的检测方法中为最普遍的辅助诊断手段。通过该现象可以显示出子宫形状的增大,形状是否规则,肌瘤的数目、位置、大小以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者液化、囊变等表现性状。超声波检查既对于子宫肌瘤的诊断有辅助作用,而且对于区别肌瘤是否出现变性情况提供依据,而且对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的鉴别有很明显的作用。

2.诊断性刮宫

本方法是通过利用宫腔探针对于宫腔的大小及方向进行探测,进而对宫腔的形态进行感觉,探测确定宫腔内是否存在肿瘤,以及它所处的部位。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子宫内膜是否病变的检测,诊断性刮宫对于子宫肿瘤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3.宫腔镜检查

利用宫腔镜检查,可以直接形象的观察到宫腔的形态,是否存在赘生物,对于粘膜下肿瘤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

4.腹腔镜检查

在对肌瘤须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检查,通过此仪器可以直接观察出子宫的大小、形态、肿瘤的生长位置并对肿瘤进行初步判断,对其性质进行判断。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身体健康愈来愈重视。女性健康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子宫肿瘤作为出现概率极高的女性疾病,愈来愈被更多的人关注。降低子宫肿瘤的发病率不仅对于人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社会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叶珺.浅谈子宫肌瘤的检查方法[D].华西医科大学.2010年

[2]卓焕雄.诊断性刮宫对于子宫肿瘤的检测具有重要作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年02期

[3]何建国.常见的女性疾诊断与防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4.

猪蓝耳病临床症状及防控 篇6

1 流行病学

1.1 易感动物

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宿主, 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1.2 传染源

感染猪和康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 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

1.3 传播途径

本病主要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 在应激状态下, 会排出病毒, 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 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 经胎盘感染胎儿, 造成繁殖障碍。此外, 某些禽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1.4 季节性

本病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季节性, 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2.1.1 初期

该期一般持续1~3周, 临床症状表现厌食、嗜睡、发热。

2.1.2 高峰期

临诊表现早产、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弱产胎增多, 断奶后死亡率增加, 此高峰期可持续8~12周。早产率高达5~30%, 进入高峰期约3周, 死亡的数量达到高峰。

2.1.3 末期

病猪的生殖力逐渐恢复, 达到或接近前水平, 仔猪和玫长猪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症状。受该病的仔猪在断奶后的死亡率要高于正常对照组。

2.2 慢性型

主见于繁殖场中的仔猪和生长猪。在此阶段, 大多数病猪的生殖力几乎恢复正常, 不过猪的生产数和仔猪成活率较正常低, 出现鼻炎、肺炎、动物生长迟缓, 并发症周期性出现。

3 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 可初步做出诊断。由于此病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和生殖系统症状, 故在临诊中注意同猪伪狂犬病相鉴别。伪狂犬病除能感染猪外, 还能感染牛、羊、猫、犬、兔等。感染母猪流产后无明显症状, 仔猪发病后多出现神经症状, 如头向上抬, 背拱起, 倒地后四肢强直痉挛, 间歇性发作, 病理变化以中枢神经系统明显, 脑膜明显充血, 鼻、咽、喉黏膜明显充血。另外此病应注意同猪肺疫、猪流感相鉴别。

4 治疗

此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治疗上主要是缓解临床症状, 控制继发感染。在发病第一个月, 可用阿斯匹林和抗生素和抗生素类治疗, 妊娠母猪, 减少发热, 防止继发感染, 也可补充VE和硒, 延长妊娠期, 防流产, 若育成猪和母猪食欲减少, 应饲喂高能量饲料, 若新生仔猪出现腹泻, 应口服或注射抗生素, 补充电解质。

5 预防

(1) 保持良好环境卫生, 常消毒。

(2) 严格遵守全进全出原则, 防止病毒传播。

(3) 将感染该病的仔猪清群, 即将12~14日龄的猪从疫区隔离饲养, 并在第14天对猪舍进行3次清理消毒。

(4) 发病母猪在产后21d内不配种, 新引进的小母猪或公猪, 应隔离2周以上, 且应逐头进行采血、检测, 防止该病传入。

(5) 疫苗接种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 猪最好在转群前5周内使用商品疫苗, 有理想效果。

注释

猪流感的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篇7

1 病原体

甲型 (A型) 流感病毒属于正黏病毒科, 有15个H亚型, 9个N亚型, 在猪群中常发生流行的血清型多为H1N1、H3N2、H1N2、H1N7、H3N6、H3N1和H2N3等。病毒对干燥和低温抵抗力较强, 对热敏感, 75℃即可杀死病毒。病毒对消毒药敏感, 常用消毒药即可杀灭病毒, 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

现代研究发现, 禽流感病毒, 构成了人流感病毒的大基因来源, 是产生新的人流感病毒变异株的基因库。由于禽流感病毒和人流感病毒能利用不同的受体进入猪体细胞, 并能在猪体内复制病毒, 所以认为猪是通过基因重组产生新流感病毒株的“混合器”。

2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与流行, 但大多数病例多发生在气候多变的深秋和早春季节, 以及寒冷的冬季。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主要发生在夏季与冬春季节;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发生在每年的11月底至次年的2月底, 以元旦至春节之间为发病高峰。当阴雨、潮湿、闷热、拥挤、营养不良以及饲养条件突变时也会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各种猪只都可感染, 病猪和带毒猪为传染源, 经呼吸道感染, 通过空气传播。发病快, 传播迅速, 2~3天内可波及全群。发病率可达100%, 死亡率低, 一般为4%。

3 症状特征

本病的潜伏期为2~7天, 病程约1周。病猪表现为突然发热, 体温升高达40℃~42℃, 精神高度沉郁, 眼结膜潮红, 卧地不起, 寒颤, 关节疼痛, 行走无力, 不食。流黏液性鼻涕, 咳嗽、气喘、腹式呼吸, 呼吸困难。粪便干硬、尿少色黄。妊娠猪流产, 产弱仔, 流产率为10%左右, 新生仔猪死亡率较高。

临床上常见本病与蓝耳病病毒, 猪瘟病毒, 呼吸道冠状病毒混合感染, 并常继发副猪嗜血杆菌, 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多杀性巴氏杆菌, 肺炎支原体和链球菌等, 使病情复杂化, 并发支气管炎, 肺炎、胸膜炎, 心包炎等。从而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 造成更大的损失。

4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鼻、喉、气管及支气管黏膜充血、肿胀, 含有大量的带气泡的黏液。淋巴结肿大、充血;肺呈紫红色, 气肿区、心叶、尖叶、中间叶切面有大量白色、棕红色泡沫样液体, 肺间质增宽;脾脏肿大, 胸腔与腹腔积液, 含有纤维素性物质;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

5 诊断技术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只能做出初步诊断。由于猪流感在临床上常常表现不典型, 加之出现并发与继发感染而使其临床症状变得更加复杂。因此, 确诊本病必须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5.1 病毒分离与鉴定

采取发病2~3天的急性病猪的鼻液、气管或支气管渗出液, 或者病死猪的脾脏、肝脏、肺脏及其淋巴结等组织进行病毒分离。病料加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鸡胚羊膜腔和尿囊腔中, 或MDCK细胞。37℃孵育3~4天, 收集尿囊液和羊膜腔液, 用血凝 (HA) 和血凝抑制实验 (HI) 鉴定病毒的血清亚型。

5.2 抗体检测

发病猪群的急性期采取血清1份, 发病后2~3周恢复期采取血清1份, 分别用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 如果恢复期血清中的HI抗体效价比急性期血清效价高4倍, 即可诊断为猪流感。

5.3 猪流感病毒的检测

可采用RT-PCR直接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也可用ELISA、IFA、免疫组化等技术检测病料中的猪流感病毒。

6 综合防控技术

6.1 隔离饲养, 科学管理

猪群要按照各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分开隔离饲养, 实行封闭式管理, 做到全进全出。管好饲养人员, 管好猪群, 管好饲养环境。猪舍要保证三度 (保证猪舍内的温度、湿度和适宜的饲养密度) , 保持二干 (猪舍内要保持干净与干燥) , 坚持一通 (坚持空气流动) , 同时防止与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 严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为猪群提供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 可有效的防止疾病的发生与传播。

6.2 建立健全猪场的各项生物安全措施

清除猪舍的粪尿和污水、污物, 进行无害化处理。平常每周消毒1次, 疫病流行季节, 每周消毒2次, 发生疫情时每天消毒1次。可选用1︰800德梵氏、1︰800消毒威、1︰400菌毒消、1%强力消毒灵、5%碘伏、1︰800百毒杀等消毒剂进行消毒, 对流感病毒及其他病原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人员与物品的进出均应消毒, 非生产人员及车辆不得进入猪场生产区内。猪场禁止饲养牛、羊、犬、猫及家禽类等动物。

6.3 搞好免疫预防

种猪群要按照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接种好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蓝耳病疫苗和口蹄疫等疫苗;小猪除了接种上述四种疫苗外, 还应当接种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菌, 喘气病活菌苗和链球菌双价灭活苗。使猪体具有坚强的特异性免疫力, 可有效的减少猪流感的发生与混合和继发感染的出现。

6.4 药物预防

平时可选用具有提高免疫力、抗病毒、抗感染、抗应缴的药物进行预防, 每月预防1次, 每次12天;有疫情时, 每月预防2次, 中间间隔7天。药物预防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粉 (中药制剂) 2000~3000克, 转移肽 (微囊包被的转移因子, 基因工程产品) 1000~1500克, 干扰肽 (徽囊包被的干扰素) 1000~1500克, 溶菌酶 (水解酶, 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 增强免疫力) 400~500克, 拌入1吨饲料中, 连续饲喂12天。

方案2:喘束治 (含有泰乐菌素、多西环素、干扰素、排疫肽) 500~600克, 板蓝根粉2000~3000克, 黄芪多糖粉2000~3000克, 甘草200~300克, 防风300~400克, 溶菌酶400~500克, 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3:氟康王 (含10%氟苯尼考、干扰素、转移因子) 400~500克, 抗菌肽200~300克, 板蓝根粉2000~3000克, 黄芪多糖粉2000~3000克, 甘草200~300克, 防风300~400克, 拌入1吨料中连续饲喂12天。

方案4: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 (含金银花、黄苓、连翘等) 400~500克, 西尔康 (含多西环素、干扰素、转移因子) 100克兑水200升, 口服排疫肽100克, 兑水300升, 连续饮水12天。

6.5 综合治疗

临床上治疗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采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抗病毒、抗混合与继发感染, 抗应激及对症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方法进行治疗, 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治疗方案推荐如下:

方案1:清开灵注射液 (小猪15毫升、中猪20毫升、大猪30毫升) 加干扰素 (40千克体重1毫升、重症加量) 、加排疫肽 (5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头孢噻呋钠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5毫克, 每日1次, 连用3~4天, 也可使用头孢拉啶注射液或林可霉素注射液等。

病猪不食, 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 每日1次, 连用2天。同时饮用电解质多维 (200克兑水1000升) 加葡萄糖粉 (200克兑水1吨) 加板蓝根粉 (500克兑水1吨) 加溶菌酶 (400克兑水1吨) , 连饮7天。

方案2:板蓝根注射液 (每千克体重0.1毫升) 加倍健 (免疫核糖核酸) , 每25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加倍康肽 (猪用白细胞介素-4) , 每30千克体重1毫升, 重症加量, 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瑞可新 (泰拉菌素) , 每40千克体重1毫升, 每2日1次, 连用2次。也可用泰乐菌素注射液。

不食者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每天下午1次, 连用2天;同时饮用1吨水中加双黄连粉500克, 排疫肽100克, 兑水300升加电解多维和葡萄糖粉, 混合饮用7天。

方案3:银黄注射液 (含金银花、黄芪、柴胡、连翘等) , 每千克体重0.2毫升, 加干扰素加转移因子或者加倍健加倍康肽混合肌注, 每日1次, 连用3~4天;同时肌注施美芬 (第四代头孢类) , 每25千克体重2毫升, 每日1次, 连用3~4天。下午肌注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 全天饮水参照前2个方案实施。

7 公共卫生

黄牛尿素中毒的临床症状及防治 篇8

1 发生的原因

尿素喂量过多, 黄牛日喂量超过60g, 水牛日喂量超过100g;或喂法不当, 育肥牛饲喂尿素后, 没有按要求在2h才给予牛饮水;或对尿素管理不当, 被牛大量误食等情况下, 都可能导致牛尿素中毒。

2 中毒原因

当牛采食过量的尿素或没有按要求在2h才给予牛饮水后, 因尿素分解成氨的速度大于氨被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 并超过肝脏的解毒能力时, 过量的氨进入血液、肝脏, 使血氨浓度增高而侵害神经系统, 就会发生尿素中毒。

3 临床症状

牛过量采食尿素后30~60min即可发病。病初表现不安, 呻吟, 流涎, 肌肉震颤, 体躯摇晃, 步样不稳。继而反复痉挛, 呼吸困难, 脉搏增数, 从鼻腔和口腔流出泡沫样液体。末期全身痉挛出汁, 眼球震颤, 肛门松弛, 几小时内死亡。

4 治疗方法

一旦发现有中毒表现, 迅速采取措施。发现牛中毒后, 立即灌服食醋或醋酸等弱酸溶液, 如1%醋酸1 L, 糖250~500g, 常水1 L, 1次内服。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液200~400ml, 或静脉注射10%硫代硫酸钠液100~200ml, 同时应用强心剂、利尿剂、高渗葡萄糖等疗法。

4.1 抑制瘤胃中尿酶活力, 降低瘤胃中pH值, 中和尿素分解的氨

(1) 用1~2%的醋酸溶液1000~2000ml灌服;

(2) 用食醋500ml、白糖500g、温开水2000ml混合一次灌服。

4.2 制止瘤胃膨胀, 止酵放气

(1) 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溶液500ml;

(2) 灌服3~5%鱼石脂溶液;

(3) 严重瘤胃膨气的, 进行瘤胃穿刺放气。

4.3 利尿

用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 速尿10ml、肌苷注射液10ml静注。

4.4 保肝解毒

可静注10~40%葡萄糖液200~500ml, 维生素C 50ml;或静注10%硫代硫酸钠溶液200~300ml。

4.5 解痉镇静

可灌服水合氯醛25g。

4.6 抗炎、抗休克

用10%葡萄糖溶液500ml、氢化可的松200ml, 静脉注射。

4.7 解除脱水症状, 及时补充体液及能量

静注5~10%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

4.8 强心

用5~10%葡萄糖酸钙静注。

5 预防措施

尿素喂牛 (特别是肥育肉牛) 可代替日粮中部分蛋白质, 可降低成本, 促进牛的生长发育, 但在应用中, 要严格使用方法。

预防严格化肥保管使用制度, 防止牛误食尿素。用尿素作饲料添加剂时, 严格掌握用量, 黄牛体重300kg的成年牛和水牛体重500kg的成年牛, 用量不超过60g (黄牛) 、100g (水牛) 。尿素以拌在饲料中喂给为宜, 不得化水饮服或单喂, 喂后2h内不能饮水。如日粮蛋白质已足够, 不宜加喂尿素。犊牛不宜使用尿素。

(1) 严格控制并加强尿素的收藏管理 (雨淋或潮解的尿素禁用) , 防止误食;

(2) 严格控制尿素在饲料中的添加量, 一般每100kg体重控制喂量不超20g, 每日每头黄牛不超过60g, 水牛不超过100g;

(3) 严格使用方法, 不能单喂尿素, 也不能溶于水中直接饲喂, 不能用尿素喂瘤胃发育不成熟的犊牛, 不能在饲喂尿素后很快供给饮水 (喂后30min内不饮) , 不能与大豆、豆饼或豆科植物茎叶、籽实饲料等混合饲喂;

干眼症127例临床症状分析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干眼症127例患者, 其中男性42例, 女性85例, 年龄25~89岁, 其中40岁以下11例, 41~50岁13例, 51~60岁37例, 61~70岁44例, 70岁以上22例。

1.2 方法

(1) 泪液基础分泌试验 (ST) :用于检测泪液基础分泌量, 反映副泪腺功有。用测试滤纸, 首端于折线标记处反折置于下眼睑中外部1/3交界处的睑结膜上, 闭眼5min后取出滤纸条, 测量滤纸泪液浸湿长度。判定标准:ST>10mm为检测结果阴性。ST<10mm为检测结果阳性。 (2) 角膜荧光素染色:用于观察角膜上皮的连续性。2%荧光素染色情况。荧光素染色者为阳性。 (3) 泪膜破裂时间 (BUT) 测定:测定荧光素染色的泪膜形成干燥斑的时间, 重复3次, 取平均值。BUT>10s为检测结果阴性BUT≤10s, 为检测结果阳性, 表示泪膜不稳定。

1.3 诊断标准

(1) 必需有自觉症状一项或多项; (2) Schirme test≤10mm/5min (3) BUT≤10s; (4) 角膜荧光染色阳性。上述4条必须伴有主观症状, 同时客观检查有两项阳性, 即可诊断为干眼症。

2 结果

127例干眼症患者, 男性42例 (33.1%) , 女性85例 (66.9%) 。干眼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频率, 眼部有干涩感108例 (85%) , 异物感102例 (80%) , 视物疲劳100例 (79%) , 视力波动78例 (61%) , 视物模糊66例 (52%) , 眼部疼痛50例 (39%) , 畏光41例 (32%) , 眼部粘液感40例 (32%) , 眼烧灼感36例 (29%) , 流泪31例 (24%) , 眼部痒感29例 (23%) , 眼红20例 (16%) 。其中我院首诊为干眼症57例 (45%) , 经复诊确诊为干眼症的患者70例 (55%) , 误诊最高为慢性结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视疲劳。

3 讨论

许多因素与干眼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从本组资料显示50岁以上103例 (81%) , 明显多于50岁以下例数, 50岁以下24例 (19%) 。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 激素水平的下降, 引起泪腺和睑板腺功能减低, 泪液分泌减少, 泪膜稳定性差, 从而导致干眼症的发生[2]。而女性比例明显多于男性, 可能与慢性雄激素缺乏致睑板腺功能不良。这是因为雄激素对泪腺的形态, 生理和免疫有调节作用并可调节睑板腺向泪膜中分泌油脂[2]。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 因干眼症的症状和体征与很多眼病, 结膜炎、角膜炎、眼疲劳很相似, 容易造成误诊, 所以诊断干眼症要注重临床表现, 患者的主观症状是诊断干眼症的重要依据和必要条件。部分患者症状有时为阶段性, 往往与用眼过度及全身情况欠佳时出现, 休息及心情愉悦后减轻, 而症状出现的轻重多与个人性格、心理状况、生活和工作习惯有关。所以在临床工作应详细询问病史, 重视病人的主观症状, 要特别重视用药后症状是否改善的情况, 只有综合病人主观症状, 结合合理的进一步检查, 才能够大幅度提高干眼症的确诊率。

干眼症是眼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和工作习惯发生了很大改变, 环境污染日益恶化, 空调普及以及社会上滥用眼药水、电脑普及使用时间越来越长, 造成干眼症患病率越来越高[3]。做为眼科医师提高干眼症的诊治水平, 指导病人正确使用眼药水, 减少滥用, 减轻干眼症状。同时指导病人在视频终端, 怎样做到兼顾工作生活, 而又不导致眼表损害, 是眼科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

[1]刘祖国.干眼的诊断[J].中华眼科杂志, 2002, 38:318~320.

[2]张兰, 李国良, 宁秀君.干眼症相关因素及临床治疗[J].中国误诊杂志, 2007, 7 (14) :3198~3199.

颈椎病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篇10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00-01

1 颈椎病概念

颈椎病系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osis 又名增生性关节炎(hypertrophic arthritis、骨性关节炎及畸形性关节炎)一种,其特点为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肥大,而不是真正的炎性病变。退行性骨关节病份原法性与继发性;前者病因不明,可能免疫机制反应有关,多见于中老年人。后者继发外伤或炎病等。本病的病因不十分明确,可能有多种病因引起,一般认为与衰老、外伤、关节结果跑失稳、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

2 主要病理变化

2.1 关节软骨的退化行性变

早期关节软骨表面不光滑、变脆、变薄,甚至承重部位可完全消失暴露出关节软骨下骨质。关節软骨可碎裂与关节皮质骨面分离,碎裂的软骨可游离在关节腔内。与此同时软骨下骨小梁可坏死形成囊性改变。关节软骨承重部位,由于软骨的损伤刺激软骨及软骨下血管增殖,而导致骨关节皮质骨面和软骨下骨硬化及关节边缘赘形成。

由于脊椎骨各关节的链接的组织不同,故发生的部位,与软骨性结合或关节增殖的退行性疾患不会出现同样的病理及影像学改变。其原发变化是上述各种组织的退变、而骨关节或组织的肥大是继发的结果,故不宜称这类疾病为增生性肥大性,而应称为退行性病变。在脊椎这类疾病的炎症变化并不显著,所以不能称为“炎”而称为“病”、即可统称为退行性变命名为颈椎病。

2.2 颈椎病变与病理相关性

①软骨浸润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消失。②软骨下滑细胞及血管增殖骨-骨端硬化。③软骨下骨坏死液浸入软骨下-骨假囊肿形成。④作承重软骨增殖及软骨内灶骨-边缘性骨赘开成。⑤关节囊牵拉-边缘性骨赘形成。⑥软骨下骨坏死-受压关节面断裂、塌陷。⑦软骨和软骨峡谷裂脱-关节内软骨性或骨性游离体。⑧关节囊及韧带断裂、扭曲-关节变形计排列不良。

3 类型

3.1 椎动脉型

椎动脉的一般解剖为起源于双侧锁骨下动脉,分左右两支向上进入第六颈椎横突孔,进而垂直向上逐一通过横突孔,于环椎横突孔穿出,呈直角弯曲向后经枕骨大孔进入颅内形成后大脑动脉以及脊髓动脉。

椎动脉与钩椎关系:颈椎体外侧缘有与下位椎体相连的唇样突起均为构突,所形成的关节即为钩突关节,或钩椎关节以及椎体的侧关节。

钩突关节的主要作用是稳定椎体侧移位及防止椎间盘向两侧膨突,保护椎动脉和脊髓神经不受椎间盘压迫或刺激。钩突关节近邻有椎动脉、脊髓神经根、椎间盘等组织。当颈椎间盘脱出突出偏向侧方的或颈椎退行性改变,导致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向后侧突向椎间孔。导致椎间孔变窄,缩小可压迫脊髓神经根鞘膜囊,临床主要指征为下一椎体水平面,上肢无力,手臂钝痛或手指麻木或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当钩突关节增生硬化肥大,对动脉推压或刺激,可导致椎动脉痉挛、狭窄、血流不通畅或血流速度减慢,进而导致脑供应不足,缺血缺氧,而产生眩晕、头痛、头皮麻木、头皮走蚁感。

3.2 食道型

指颈椎前缘骨赘向前突出,直接刺激食道后壁或压迫食道后壁形成凹陷性内突,患者可有间断性无、恶心、呕吐,进食阻塞感、异物感、以致引起机械性梗阻或食道痉挛而导致吞咽困难。通常情况下,吞咽困难的程度骨赘的大小成正比。但影像学改变与临床表现不成正比。临床症状与食道的阶段有关,在环状软骨(相当第6水平)与隔膜部的食道较为固定,可因较小的骨赘而引起临床症状。而其他部位由于活动度较大,一般难以引起林床反应。

早期主要症状为进硬质食物困难及进食物后胸骨异常感,如烧灼、刺痛,逐渐影响进食与流质饮食。按吞咽障碍程度不同可分为轻、中、重度。1)轻度:指仰颈时吞咽困难,曲颈时吞咽消失,平日喜吃软食。2)中度:指仅可进软食或流食,即使在食道松弛下曲颈时也无法进行正常吞咽。3)重度:指完全障碍,仅可进水或稀汤,其骨赘较明显。

猪应激反应的临床症状与防治 篇11

1 临床症状

初期, 患猪肌肉和尾巴震颤, 呼吸困难, 皮肤红一阵白一阵, 体温迅速升高, 黏膜发绀。后期, 肌肉显著僵硬, 站立困难, 眼球突出, 高热, 呈休克状态。应激反应最严重的, 见不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 即所谓“突毙型综合征”。

2 发病机理

猪受到应激原的作用后, 如捕捉、驱赶、运输、高温、寒冷、拥挤、咬斗、疫苗注射等刺激后, 下丘脑兴奋,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释放激素, 通过垂体门脉系统进入垂体前叶, 使垂体前叶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 增多, ACTH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肾上腺, 促使糖皮质激素的释放。应激初期分泌的肾上腺, 也可刺激垂体前叶释放ACTH, ACTH分泌的增多, 阻碍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 加强分解代谢, 抑制炎症和免疫反应, 致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应激原的强度大, 作用持久时, 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衰竭, 可造成猪发病和死亡。

3 综合性预防措施

3.1 挑选抗应激猪种

不同的猪对应激的敏感性不同, 购买、引进猪苗时, 应注意挑选抗应激性能强的品种。

3.2猪舍管理要科学合理, 改善舍内环境条件 (1) 通风:搞好通风要做到对风扇和通风口应能随意控制, 还要考虑局部风的强度, 高速的局部气流可使猪感到寒冷而引起应激。 (2) 温度:理想的温度条件下, 猪只任何时间都会感到舒适。酷热和寒冷都会造成应激, 降低猪的免疫力, 增加发病几率。 (3) 饮水消毒:饮水消毒可减少水中病原对猪只造成的应激, 减少猪只发病, 提高猪只的健康水平。随时供应清洁充足的饮水, 以满足猪体的需要。 (4) 合理的饲养密度:过大的饲养密度可导致猪的肺炎;密度变化依气候不同, 夏季应尽可能的小, 冬季可稍大一些, 但每个圈舍内应有总面积三分之二的干燥地面用于猪只躺卧和休息。无论是水泥地面还是裸露的地面, 都要保证睡眠区的清洁干燥和舒适, 从而减少猪的应激。 (5) 合理分配饲料营养:根据猪只的不同生长期, 科学地配给日粮。饲料营养水平要能满足动物的需要, 定时定量饲喂。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饮水要清洁消毒, 饲槽及水槽设施充足, 注意卫生, 避免抢食争斗及采食不均。

3.3 添加维生素

主要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12和生物素。维生素C有称抗应激因子。应激时, 维生素C合成减弱, 同时皮质激素分泌增多维生素C更加缺乏必需添加。维生素C抑制体温上升, 提高采食, 降低血皮质醇浓度, 提高饲料转化率, 增强抵抗力, 减少应激。维生素E调节点解质及酸碱平衡, 降低细胞膜通透性, 减少肌酸酶的释放和活性, 防止Ca离子过多进入细胞干扰正常代谢, 从而抗应激。此外, 维生素B12、生物素、维生素A均能提高机体合成代谢, 从而提高生产性能。

3.4 补充微量元素

补铬对抗应激、提高生产性能、调节内分泌功能、影响免疫反应及改善胴体品质均具有一定作用。铜具有抗微生物特性, 而且铜与抗菌剂合用可起到协同作用。硒是畜禽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酶 (GSH-PX) 的组成成分, 通过此酶把过氧化物变成无害的醇类, 以防止细胞脂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受过氧化物的侵害, 添加有机硒有积极效果。

3.5 药物防治应激

为了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 防治应激, 可通过饲料和饮水或其他途径给予抗应激药物。抗应激药物是目前抗应激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 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3.6 减少不良刺激

在收购、运输、调拨、贮存猪的过程中, 要尽量减少各种不良刺激。肥猪运到屠宰场, 应让其充分休息, 散发体温后屠宰。屠宰过程要快, 胴体冷却也要快。对已知具有应激敏感性的猪, 在可能发生应激之前, 要先使用镇静剂。

4 治疗

应依据应激源和应激综合征的程度, 选用合适的抗应激药物。猪群中如发现某些猪出现应激综合征的早期征候, 如肌肉和尾巴震颤、呼吸困难而无节律、皮肤时红时白等, 应立即挑出来单养, 使其充分安静休息, 并用凉水浇洒, 症状不严重者多可自愈。对皮肤已污秽紫绀、肌肉已僵硬的重症病猪, 则必须应用镇静剂、皮质激素、抗应激药及解除酸中毒的药物。每公斤猪体重用1~2mg氯丙嗪, 肌肉注射, 有较好的抗应激作用。鉴于应激源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炎症或过敏性休克, 故最好选用皮质激素作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其他抗过敏药如水杨酸钠、巴比妥钠、盐酸吗啡、盐酸苯海拉明以及维生素C、抗生素等也可选用。为解除酸中毒, 可用5%碳酸氢钠溶液静脉注射。

5 小结

上一篇:楼盘展示下一篇:小学低年级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