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财贸学院

2024-07-18

辽宁财贸学院(共7篇)

辽宁财贸学院 篇1

健美操是一项以健身和健心为目的的新兴体育运动, 具有重要的体育价值。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改革开放的深入, 健美操正在不断融入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求新、求趣、求知心理, 使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及教学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他们需要呼吸新的时代气息, 尝试新的体育运动。而健美操作为一项正在我国蓬勃兴起的体育运动, 以丰富的内涵、鲜明的节奏、多变的动作及运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满足了大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目前, 健美操已被列入高校体育教学计划之中。如何更好地将健美操的积极性传递给学生, 是摆在健美操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辽宁财贸学院为例, 就健美操课程的发展现状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一探讨, 希望对高校健美操课程开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辽宁财贸学院大一、大二选修健美操课程的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与大学健美操课程开展有关的文献资料, 收集、整理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信息, 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问卷96份, 其中有效问卷87份, 有效回收率为87%。

1.2.3 统计学方法

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 并测试其信度系数, 运用Excel统计处理。

2 结果分析

2.1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开设现状

2.1.1 健美操课程设置情况

辽宁财贸学院大一和大二的健美操课每周两节, 大一24学时, 大二32学时。可以看出, 在辽宁财贸学院大一和大二学生的全部课程中, 健美操课程课时较少。健美操运动技术需要长期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教师想尽可能多教一些内容, 但学时少, 教学进度较快, 导致学生学习困难。

2.1.2 学生对健美操的认知情况

在调查的87人中, 非常了解健美操的学生有61人, 占70%;比较了解健美操的学生有17人, 占20%;不了解健美操的学生有9人, 占10%。可以看出辽宁财贸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对健美操是非常了解的, 但多数学生之前并没有接触过健美操课程, 也没有真正学习过, 所以更愿意接触健美操这项运动 (见表1) 。

2.1.3 学生对健美操课程课时数的满意程度

由表2可知, 学生对本校健美操课时数满意程度各不相同, 其中有46人表示满意, 占53%;12人表示一般, 占14%;29人表示不满意, 他们认为健美操课时数应适当增加。这反映出辽宁财贸学院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兴趣浓厚, 要求增加课时。

2.1.4 学生对健美操课程教学内容的喜欢情况

在调查的87人中, 喜欢大众健美操的学生有69人, 占79%;喜欢韵律健身操的有18人, 占21% (见表3) 。由此可知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开展的项目较少, 原因是师资力量不足和学校对健美操课程不重视。可能考虑到学生身体素质, 开展的身体素质要求较高的健美操项目较少, 如有氧搏击操、拉丁健美操、健身街舞等都没有开设。而大众健美操动作灵活多变, 学生容易学会, 因此更受学生喜欢。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了大众健美操一级、二级、三级学习, 根据学生情况设定了不同教学内容, 且时间安排较合理, 内容也较充实。

2.2 辽宁财贸学院选修健美操课程学生情况

2.2.1 性别情况

调查的选修健美操课程的87人中, 女生58人, 占67%;男生29人, 占33%。这说明健美操以其时代性与动感性正吸引着部分高校男生参与其中, 不再是女生独占。

2.2.2 选课动机

据调查, 学生选修健美操课程的动机主要有兴趣爱好、健身健美、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情趣。其中健身健美动机最为突出, 有61%的学生为此选修健美操课程;23%的学生是为活跃和丰富文化生活;16%的学生是为提高审美情趣。学生对学习健美操有良好的动机和行为倾向, 对健美操课程的开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2.3 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兴趣

由表4可知, 对健美操课程很感兴趣的男生有19人, 女生有42人;兴趣一般的男生有7人, 女生有10人;没有兴趣的男生有3人, 女生有6人。健美操是一项比较时尚的体育运动, 能体现男性的阳刚和女性的柔美, 符合大学生审美要求。学习健美操不但能使学生变得充满活力、阳光, 而且能塑造体型, 增强自信, 还能获得健美操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调查发现, 辽宁财贸学院对健美操很了解的学生较多, 喜欢健美操的学生也较多, 但是由于身体条件等原因学生对健美操的接受程度较差。此外,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课时少, 内容不丰富, 健美操教师专业程度不够, 导致学生慢慢失去了学习健美操的兴趣。

2.3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情况

2.3.1 年龄结构分析

由表5可知,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30岁及以下的有3人, 占全部健美操教师的60%。这部分教师精力充沛, 敢闯敢拼, 但缺乏健美操课程教学经验, 科研能力与水平有待提高。31~40岁的健美操教师有1人, 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具有很强的认识能力、创造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 是健美操教师的中坚力量。41~50岁的健美操教师有1人, 这阶段教师虽年龄稍大, 体力和精力下降, 但其学术造诣较高, 基础扎实, 能对青年教师的工作给予一定指导和帮助。

2.3.2 学历结构分析

由表6可知,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本科学历者4人, 占80%;硕士1人, 占20%。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大部分是本科学历, 其原因是学校以前对教师素质要求不太高。此外, 2003年国家才开始开设高等院校教师在职研究生班, 所以教师学历普遍偏低。

2.3.3 健美操教师专业结构分析

据了解, 辽宁财贸学院有5名教师担任健美操课程教学工作, 其中仅有1名是健美操专业毕业, 占20%;而其他4名教师为非健美操专业, 占80%。因此,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专业教师太少, 不利于健美操课程的发展。因为大学健美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 包括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 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身心得到更好的锻炼。

2.4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场地情况分析

辽宁财贸学院虽然拥有较好的健美操场地及设施, 但在使用上对学生有一定限制, 部分室内场地要收费;而室外场地条件较差, 一般都为水泥地, 大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健美操的积极性, 影响了健美操课程的开展, 使健美操课程停滞不前、举步维艰。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辽宁财贸学院学生对健美操课程兴趣较高, 愿意选修健美操课程并认为该课程有利于身心健康, 陶冶情操。

(2)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教学中, 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场地器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虽然有体操房和健身房, 但规模不大, 且学校管理严格, 一般不轻易对外开放。

(4) 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年龄偏低, 在富有创造性和积极性的同时缺乏教学经验, 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有待改善。

3.2 建议

(1) 根据辽宁财贸学院的具体情况增加健美操课程课时数, 尤其增加一、二年级学生学习健美操的时间, 以达到强身健体、陶冶情操的目的。

(2) 从组织管理部门入手, 争取得到领导支持, 加强对健美操课程的统筹管理, 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 宣传健美操课程开设的意义和价值, 积极推动健美操在高校中的普及。同时, 根据实际情况改善健美操课程教学的硬件设施,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 针对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教师队伍年轻化的特点, 学校应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摘要:全面了解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开展程度, 进一步明确健美操课程的开设、师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健美操课程改革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关键词:辽宁财贸学院,健美操课程,学习兴趣

辽宁财贸学院 篇2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17)28号),进一步做好我市就业创业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一)促进经济増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稳增长的主要目的是保就业,要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和力度,着力保持经济向好态势,增强对就业拉动能力,坚决打好稳定和扩大就业的硬仗。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三去一降补”,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巩固就业主战场。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在制定产业、贸易、投资等重大政策时,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强化投资项目就业导向,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落实小微企业降税减负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有关政策,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向小微企业开放力度,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向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支持小微企业协同创新,发挥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牵头,市服务业委、市外经贸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二)促进产业结构、区域发展与就业协同。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推动港航物流金融保险、贸易仓储、文化创意、养老服务、全域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高效发展,支持家庭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吸纳就业。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以产业链为纽带、资源要素集聚的产业集群建设,拓展就业新空间。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党争,增加更多就业岗位。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发挥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势叠加效应,在改革创新中激发内生动力和创业活力,催生新的就业增长点。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养引进新兴产业领域和重点发展区域紧缺急需人才,在加快“两先区”建设中创造充足就业机会,引导劳动者到重要领域、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地区就业。(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港口口口岸局、市金融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发委、市服务业委、市外经贸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市妇联、金普新区管委会、保税区管委会高新区管委会等,列第一位者为牵头单位,下同)(三)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推动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分享经济等创新发展,开发更多新就业形态。将鼓励创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向新兴业态企业开放,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态企业均可享受相关财政、信贷等优惠政策。政府部门带头购买新兴业态企业产品和服务。新兴业态企业招用就业困难人员、毕业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支持劳动者在新兴业态领域实现多元化就业,指导新兴业态企业与从业者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职工社会保险。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将符合条件的新兴业杰就业群体纳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范围,将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等自由职业者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其他新兴业态从业者可按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社会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属于就业困难人员或离校1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符合条件的,可享受自主创业扶持政策。(责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服务业委、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金融局、市国土房屋局、市公积金管理中心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四)发挥失业保险促就业作用。按规定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落实失业保险稳定岗位补贴政策,对采取有效措施不裁员、少栽员的企业给予稳岗补贴。依法参加失业保险3年以上、当年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企业职工,可申请参保职工技能提升补贴。建立失业保险金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基本生活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上述有关补贴按规定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严格规范企业裁减人员行为,有条件的企业经营困难时应与职工依法平等协商,在一段时期内采取调整班次、缩短工时、工资浮动、转岗培训等措施共渡难关。(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草委、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总工会等)

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五)优化创业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全社会创造力,提升创业参与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逐步实施“多证合一”,落实“双告知”制度,开展未开业企业、无债权债务企业申请简易注销登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联通和信息共享形成支持企业发展的政务服务信息互认共享机制。大力培育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客文化,继续举办好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市创业就业博览会和“创业大连梦响滨城”等系列活动,支持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有关单位组织开展包括创业沙龙、创业论坛、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各种形式的系列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创业氛围。对具备一定特色、达到一定规模、产生一定影响力、形成一定品牌效应的创业活动,经评选认定市政府给予一定的奖补。(责任单位:市创创促办、市发展改革委、市编委办、市政府办公斤、市工商局、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人社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六)落实创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并向在高附加值产业创业的劳动者倾斜,提高创业成功率。将符合条件的在我市初次创业(指首次领取工商营业执照)的人员纳入创业补贴范围。符合条件的初次创业人员创办的经营实体可免费入驻各级政府部门主办的创业孵化平台,对孵化期满后确有需要的可适当再延长不超过2年的孵化周期。对租用其它场地初次创业的人员给子3000元/年的创业场地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对创业带头人创办的经营实体正常经营1年以上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招用城镇登记失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全额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对创业实体的社保补贴每户每年最多给予10万元。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实现自主创业的人员,可一次性领取应享受的失业保险金。建立市创业项目库,创业项目推荐单位(个人)推荐的项目被创业者采纳实施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每招用1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按500元的标准给予项目推荐单位(个人)一次性创业项目推荐补贴。落实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有关政策。(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七)优化创业载体建设。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合理规划布局,优化配置技术、装备、资本和市场等创业创新资源,大力发展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双创支撑平台等创业创新平台,发挥资源聚集和辐射引领作用,提高孵化成功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共建新型创业孵化平台,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创业投资机构、高校和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大厦、创业社区,加快快搭建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和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业孵化平台。引导创业解化平台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成果转移相结合,完善技术支撑服务。鼓励创业孵化平台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相结合,完善投融资模式,积极引进境外先进创业孵化模式。支持成立创业孵化行业自治组织。开展创业孵化平台认定工作,对认定为市级创业孵化平台的,市政府每年按入孵实体数量和孵化效果等情况给予一定奖补。(责任单位:市创促办、市人社局、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屋局、市国资委、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八)扩大创业融资渠道。凡在我市以个体、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创业(含网络创业),且已办理就业创业登记的城乡劳动者(不受户籍限制),以及当年吸纳就业人数达到规定标准的小微企业,均可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支持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对创业创新活动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市和各地设立的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主要用于扶持初创期、中早期、成长性较好的创业项目,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结算、融资、理财、咨询等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引导成功企业家以天使投资等方式支持创业,促进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等规范发展,支持小微企业开展股权质押登记、动产抵押登记,灵活高效满足创业融资需求。(责任单位: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发展改革委、市金融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创促办大连银监局、大连证监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三、强化教育培训力度(九)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加快高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学科专业布局调整优化,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技能人オ人カ资源开发导向,着力化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进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精准对接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契合受教育者培训需求,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重点实施职业培训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和技能传承技术改造研修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一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站),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师徒帮教等活动,加快培育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责任单位:市委高校工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总工会、团市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健全技术技能人才多元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减少资质资格许可和认定。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评价中的主体作用,鼓励企业自主评定和动态聘用工匠技师,着重在工匠技师中遴选赴国境外进修深造,培养选选拔高端高技能人才、省政府命名的辽宁工匠。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做好职业资格制度与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政策的衔接,推动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在职业资格和职称评定的互认互通,用人单位聘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可比照相应层级工程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拓宽技能人才发展通道。(责任单位:市人社局等)(十一)完善政府补贴培训制度。缓解就业结构矛盾,加强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定期发布政府补贴培训专业指导目录和职业资格正面目录清单,面向贫困家庭子女、毕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以及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职职工等群体,加快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初高中毕业生劳动预备制、城乡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企业技师培训等政府补贴项目。在职业培训补贴直接补贴个人方式基础上,根据去产能企业失业人员培训工作需要,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补贴管理政策,可探索采取差建制购买培训项目、直补培训机构等方式开展集中培训。企业组织新招用高校毕业生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按规定给予企业职业培训补贴。创新培训模式,探索职业培训包模式,充分运用职业培训补贴,支持优质培训机构开发数字培训课程,支持平台开展网上创业培训,支持培训机构引进国外优质资源或开展联合办学。(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创业

(十二)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促进供对接和精准帮扶。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建立“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组建校企联盟,积极开展校企、校产校地合作,增强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岗前培训基地、就业创业基地。继续组织实施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按规定落实学费补偿、学费资助、助学货敖代偿、优抚安置等政策。对新招用毕业或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类用人单位(含社会组织),按其为高校毕业生实际缴纳社会保险费给予1年的社会保险朴贴。对离离校1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基数计算的应数纳社会保险费的30%给予社会保险补贴贴,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对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参与研究的,按规定将社会保险补助纳入劳务费列支,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建立全市就业见习需求和岗位信息库,将就业见习对象调整为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含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对见习单位技规定给子就业见习补贴,用于支付见习人员见习期间基本生活费、为见习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仿害保险以及对见习人员的指导管费用。对见习人员见习期满留用率达到50%以上的单位,按规定提高见习补贴标准。将一次性求职创业朴贴补助范田调整为低保家庭、贫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高校毕业生,特图、残疾及获得国家助学货款的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为1000元/人。激活高校科技资源和研发优势,为高校毕业生(毕业5年内,下同)创业提供场地、经费和指导服务。加大创业担保货款贴息力度,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项目实行全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3年。对高校毕业生创办中小企业实体生产的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按政府采购扶持政策予以优先采购。鼓励留学回国人员积极申报“赤子计划”和“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为留学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供需对接服务平台。鼓励留学人员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入股方式创办企业(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委组织部、市委高校工委委、市教育局、市征兵办、市国税局、市经信委、市工商局、市民攻局、市财政局、市科技局、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三)稳妥安置去产能企业职工,鼓去产能企业多果道分流安置职工,支持企业尽最大努力挖据内部安置潜力,对不栽员或少栽员的,降低稳岗补贴门植,提高稳岗补贴标准。促进分流职工转岗就业创业,对单位新增岗位吸纳去产能分流人员的,按规定给子企业吸纳就业扶持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分流人员,优先安排入驻各类创业化地,落实创业扶持政策;对确实难以安置的符合条件就业田难人员,新增或腾退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积极稳妥、依法依规处理劳动关系,对本轮化解钢铁煤炭煤电行业过剩企业产能职工因解除劳动合同依法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符合相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享受相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稳妥做好国有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过程中的职工安置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经信委、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财政局、市国委、市总工会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四)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进就业服务均等化,农村转移劳动者可在域镇常住地进行失业登记,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和普惠性就业政策。加大对发展潜力大、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多的县城和重点镇用用地计划指标倾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乡村旅游和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特色乡镇,为农村劳动者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创造空问。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扶贫车问”等生产烃营主体,其中法办理工量记注册的可按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扶持政策。适应新生代民工就业创业点,多道、广领域拓宽就业创业课道,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到以“互联阿+”为代表的新产业、新业态就立创业。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对人力资源服务相料芳务经纪人等市场主体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的,恰就业业务扑贴。(贵任里位:市人社局、市国土房屋局、书发展改革委,市旅发委、市衣委,市建委,市经信委、市建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五)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定就业田难人员业援助实施办法,按省政府确定的就业图难人员范田强化分类都扶。对中请就业困难认定的失业人员,按其就业意和培训求提供相应服务,引导其适过市场果道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对确实因身体和家庭等原因难以实现市场就业的图难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公益性岗位重点安置零就业家庭和距法定退体年5年以内的人员,对招用就业图难人员或提供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结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答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于全额补贴;对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就业困难人员给于岗位补贴,补贴标准为当地最低工资桥准。上述补贴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美长至退体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时年的为准,下同)。对灵活就业后钠社会保险费的就业田难人员,按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60%作为基数计算的应做纳社会保险费的30%给予补贴,其中对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低保家度成员、处于失业状态的残疾人、单亲抚养未成年人者、自谋职业的军队退很人员、县以上(含县级)劳动模范、军人配偶、事受定期定量抚恤和生活补助的优抚对象、烈属等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其余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1年时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补贴。加强公益性岗位管理,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动态管理机制,做好扶持政策衔接和后续就业服务工作,确保政策优先覆盖新产生的就业困难群体,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等困难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至少有1人稳定就业。加强社会保障与就业联动,完善低保渐退制度,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增强其就业意愿和就业稳定性。(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局、市总工会、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六)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认真做好计划分配军队转业干部和符合政府安排条件的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大力扶持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按规定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对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要采取刚性措施,确保岗位落实、妥善安置。建立就业创业需求数据库和实训基地,田绕市场需求和退役军人特点,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职业培训、创业孵化活动,提高就业创业成功率。(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五、强化就业创业精准服务

(十七)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细化服务标准和流程。加强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化建设,确保每个街道(乡镇)社区配备1-2名专职工作人员,建立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增强主动服务、精细服务意识。将县级以下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打造“互联网+”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统一规范、一体化的就业信息管理平台体系,推动服务向移动端、自主终瑞等廷仲,推广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实现就业创业服务管理全程信息化。落实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制度充分运用就业创业服务补贴政策,支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高校开展招聘活动及创业服务。将为就业创业提供第三方服务的相关项目纳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指导目目录,开展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主动精准对接劳动者多样化的就业创业需求。鼓励社会组织通过网络平台、线下社区等途径开展就业创业帮扶活动。实范《就业创业证》与社会保障卡“证卡合一”工作,逐步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办理就业创业业务、事受就业创业政策的普遍应用,探索开展虚拟社会保障卡试点工作。(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民政局、市发展改革要 市财政局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十八)健全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人力资源市场法制化建设,深化人力资源市场整合改革,统筹建设统一规范、竟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健全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打破户籍、地域、行业分割和身份、性别残疾、院校等歧视,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和职业中介服务,促进妇女、残疾人等公平就业。实施“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行动,推进大数据技术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的应用,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推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互联共享,健全服务项目拓宽服务渠道,通过运用触摸屏、网站平台、手机移动端等手段和实行“实体大斤+网上大斤”并行方式,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提供精准对接,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各要素实现合理配置。大力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实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推进计划。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方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知名机构合作,进一步扩大区域性、行业性人カ资源市场问的交流合作。加快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务信息化建设。简化劳动者求职手续,建立入职定点体检和体检结果互认机制。(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计生委、市工商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市残联等各区市县政府和先导区管委会)

六、切实加强组织实施

辽宁财贸学院 篇3

原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北京的老字号》画册作者丁维俊、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北京市粮食局局长李广禄、北京市商务委副巡视员赵立宗、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处长黄侃、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王作言、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老字号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张健、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北京二商集团副总经理司京成、中国全聚德(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小虹、北京商业经济学会会长藏红阁、北京商业文化研究会会长张连登等近百位各界嘉宾出席开幕式。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等学院领导及学院广大师生共同参加本次活动。

活动内容异彩纷呈

此次活动以“促进老字号文化传承”为主题,包括第六届京商论坛、北京老字号协会向首都高中等院校捐赠千册《北京的老字号》画册、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青年学生向全市青年提出《青年学子传承老字号文化联合倡议书》,以及北京财贸职业学院与王致和、张一元、便宜坊等18家老字号企业签署老字号实习基地协议,北京市珐琅厂、内联升、瑞蚨祥等十余家知名老字号进财贸校园开展现场展卖和表演活动等多项内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受到广大师生和老字号企业的热忱欢迎。

论坛主题特色鲜明

第六届京商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商业文明与价值”。中国商业史学会会长王茹芹教授在“京商文明与价值”主题发言中,介绍了京商文明与首都城市文明发展的互动关系。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将历时两年的研究课题《老字号价值评价研究》做了成果发布,分析了老字号品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老字号价值的评价模型,并实证模拟评估了北京市28家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北京二商集团副总经理司京成、北京百花蜂产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杨寒冰分别就老字号企业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交流。

老字号进校园意义深远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招生章程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章程制定原则

为维护学校和考生的合法权益,保证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关规定,贯彻“公平、公正、公开、严格程序、择优录取、接受监督”的原则,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学校概况

1.学校名称: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2.办学类型:普通高等职业教育

3.办学层次:高职(专科)

4.学校校址:北京市通州区北关大街88号(校本部)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南涿州大石桥(涿州校区)

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礼士胡同41号(东四校区)

5.基本情况: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始建于1958年,是北京市教委直属公办普通高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优秀单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多年稳定在99%以上,是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402.3亩,在校生近8000人,校内建有17000平方米的实训基地,平方米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建立了300多家顶岗实习基地。

学院设有金融系、工商管理系、立信会计学院、信息物流系、旅游系、广告艺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素养教学部)9个教学单位,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连锁经营管理、金融管理(银行)、证券与期货、会计、会计(税务会计)、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游(国际领队)、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与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其中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导游(国际领队)专业是国家级示范专业;会计、金融管理(银行)、证券与期货专业是北京市示范专业;电子商务专业是北京市级教改试点专业。

第三条招生机构

1.学校成立由校长和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贯彻执行教育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招生主管部门的招生相关政策,依法制定学校招生实施细则、招生章程、招生计划,集体决定有关招生工作的重大事宜。

2.学校招生办公室是组织和实施学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负责学校招生的日常工作。

3.学校没有委托任何个人、中介机构或单位在校外参与招生宣传和录取工作。

4.学校纪检监察部门对招生录取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

第二章招生计划及收费标准

第四条招生专业计划

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五条招生对象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参加高考报名的考生;身体健康。

第六条收费标准

严格执行北京市物价管理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各专业按学年收取学费、住宿费,具体收费标准为:普通专业6000元/学年,美术类专业8000元/学年,中外合作专业16000元/学年。住宿费750-900元/学年。

第三章录取规则

第七条录取原则

1.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实施“阳光工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录取原则。

2.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加分政策和规则,考生政策性照顾加分计入总分,按照总分择优录取。

3.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严格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规定的方式进行录取,无规定的按照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4.不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考生所报专业不能满足且服从调剂时,将根据各专业的录取情况进行专业调剂。如果考生不服从调剂,则予以退档。

第八条特殊专业录取原则

1.承认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美术类)专业联考(统考)成绩,成绩合格者,按照文化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报考空中乘务(航空服务与管理)专业考生要求:身体暴露部位无明显疤痕;女生身高4000px—4375px,男生身高4250px—4700px;矫正视力C字表0.5以上;口齿清晰、听力正常、无精神病史和传染性疾病。

第九条通知书寄发

按照教育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规定的方式公布录取结果,并向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四章报到与后续管理

第十条报到

考生被录取后,按照录取通知书要求时间报到,请假逾期两周未办理报到手续者,取消其录取资格。

第十一条入学资格复查

新生入学后,学院将进行复查,凡不符合录取条件或有违纪、舞弊行为的,取消入学资格,退回原单位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二条学生资助相关政策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学生可以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设立校长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和企业冠名奖学金。

第十三条证书颁发

按规定修完专业教学计划的全部课程,经考核成绩合格,颁发教育部电子注册的全日制普通专科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四条章程适用范围

本章程适用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20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工作。

第十五条章程解释权

本章程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相关说明

咨询电话:

网址:

招办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南大街礼士胡同41号107室

辽宁财贸学院 篇5

以北京财贸职业学院艺术学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就业工作形势同样严峻, 主要原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 毕业生多。

2010届共有毕业生331人, 三个专业, 7个教学班, 是艺术学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届学生, 在整个学院中人数也是排在前列, 就业压力相对较大。

2. 个别专业的学生就业经验不足。

商标与包装设计班和动画设计与制作班从2010届开始新增专业方向, 就业方面没有可借鉴的经验。

3. 专业对口单位用人需求少。

聘用艺术类学生的企业规模都不大, 平均每个企业的需求规模很小, 不像会计、金融等领域的一个企业往往就招收几十个学生。

4. 学生期望值普遍过高。

通过多方调查发现, 大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就业目标定位在事业单位、国企或是大型企业上, 不愿到民营企业或中小企业就业, 这无形中增加了就业难度。

5. 部分用人单位要求苛刻。

部分用人单位要求见到毕业证才会签订三方协议,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部分小型民营企业甚至拒绝与学生签订三方协议。

二、创新就业工作方法的主要途径

财贸职业学院职业明确以“创新”为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要求在就业工作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创新理念, 敢想、敢试、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学院八个系部院结合本部门的专业特色、人才特色和对口单位的要求, 行业发展等实际情况转变工作理念, 创新工作方法, 创造性的开展就业工作。例如:校企合作“就业导向型订单培养”, 学生就业顶岗实习课程化, 校企合作实践基地, “就业·创业”主题辩论赛, 就业说明会;大学生就业促进会;就业主题讲座, 专场招聘会, 创业计划大赛, 人文知识竞赛以及各类专业技能大赛等等均取得很好的实际效果。

1. 早动手, 提升学生专业能力。

动画设计与制作专业学生举办了“九房七画”短片影像节, 这是动画专业自成立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活动, 将所学的动画、影像等专业知识付诸实践, 在展示了学生三年来专业学习成果的同时, 对于提高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举办专业技能大赛, 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首届财·尚杯发型、化妆大赛, “我的青藤我做主———团刊设计大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业计划大赛和人文知识竞赛, 促进学生不断提升综合素质。2010年首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获得佳绩:北京世豪国际广告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银奖;第七动力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获得铜奖。“学院首届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获得团体一等奖, 个人一、二、三等奖。

2. 授经验, 拓宽就业门路。

聘请往届成功升入联大本科的学生为“升本”辅导老师, 回校作专题讲座, 传授升本经验, 并建立联系渠道, 随时为学弟学妹解决问题, 取得很好效果, 2010届20名学生成功升本, 是艺术学院升本人数最多的一届。邀请财贸职业学院曾做过村官的胡晋峥老师为“考村官、社区工作者”指导教师, 鼓励学生响应国家政策, 积极报考村官和社区工作者, 传授报考经验, 指导学生提前着手准备, 2010届共有13名学生成功考取各区县的“村官”, 占全校的2/3。其中, 广告二班纪谋取得了延庆县第一名的佳绩。同时, 还有3名学生考取了社区工作者。

3. 抓细节, 增加就业成功率。

建立2010届毕业生简历库, 收集学生简历, 帮助学生修改简历并用于人才推荐。331名学生的简历已全部收录。这一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既能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也可以及时有效地传递学生信息, 增加就业成功率。

4. 勤沟通, 解决就业困难。

开展“就业路上我们在一起”一对一服务, 由学生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建立服务队, 服务的内容是针对艺术类学生就业分散的特点而设计的, 通过网络、电话、面谈等多种形式与学生共同探讨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在求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自2009年10月至2010年8月25日, 共联系毕业生约2000人次, 解决问题1000多件。这一做法基本上掌握了学生的工作情况及思想动态, 切实帮助学生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受到了学生的认可。

5. 建立网络沟通平台。

建立了校内网、Q Q群、飞信、07级公共邮箱4条网络渠道, 打破空间距离, 及时传递实习、就业、毕业相关的各类信息, 取得很好的效果。 (累计发布就业信息 (人人268+班级Q Q群*7) 268条;累计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881个)

6. 带领学生到用人单位面试。

带领学生到蒙妮坦美容美发;中国照相;沙曼丽莎美容美发;中国航信;10086客服中心;白孔雀艺术世界等12家用人单位面试。效果显著, 例如:沙曼丽莎美容美发面试成功5人;中国照相面试成功13人;10086客服中心面试成功14人;中国航信集团面试成功10人;中国科技馆面试成功4人。

7. 实行学生主任、辅导员下教研室制度。

根据所带学生专业的不同, 将学生主任、辅导员划分到各个教研室, 参与教研室的各项活动。深入了解各专业、各行业的发展情况, 掌握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 与企业多方接触, 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为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8.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及时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及企业的用人要求;与用人单位经常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针对2010届毕业生多的特点, 突破原有的辅导员、班主任进行企业调查的方式, 艺术学院全体老师参与下企业调查, 切实走进企业, 及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就业情况, 了解学生思想状况,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大大提高了实习签约率。

9. 全体动员促就业。

班主任、辅导员、专业教师一起为学生联系工作, 推荐实习、就业岗位。全系老师共联系用人单位51家 (不完全统计) , 最终, 26家已和学生签订了三方或用工证明, 成功率51%。

1 0. 将企业请进来。

邀请十余家企业来学校进行宣讲, 如G A M EPA R K、完美动力、完美春天美容美发公司、北京好利必得美容顾问有限公司、央视数字频道、燕清创意广告公司、北京快乐星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

1 1. 重点帮助就业困难学生。

筛查就业困难学生, 进行分类, 逐个分析原因, 逐个帮助其落实就业单位。确定有就业困难的约有34人, 分为四类:身体残疾;自然条件较差;专业水平较差;有求职恐惧心理。经过全体教师的多次努力, 最终全部落实就业单位。

三、创新就业工作方法取得实效

1. 学生受益。

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表示, 财贸素养教育使他们学会严谨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增强了对工作的责任心, 在单位里时常受到领导、同事的好评。在柒———拾壹 (北京) 有限公司担任店长和副店长已近10人, 担任班组长的超过10人, 在菜百公司担任一线和中层主管的也有近10人之多。有的学生还担任了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人物形象设计专业已有两名优秀毕业生继续深造后回校任教。

2. 家长称赞。

财贸素养教育“五板块”理论体系及实践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同和赞誉。据抽样调查显示, 98%的家长从学生那里知道了财贸素养教育;100%的家长认为财贸素养教育很重要;95%的家长表示经过素养教育后学生的变化很大。也有很多家长主动反馈教育效果, 例如, 学生军训期间的一封家书感动了无数的家长;“孩子学会了关心父母, 主动帮助父母分忧解难”“孩子不再说谎, 不再推卸责任, 主动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3. 社会认可。

2008年初, 学校对千名毕业生和百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98%的学生认为商贸素养教育好, 100%企业认为商贸素养教育有效, 学生的职业素养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院的商贸素养教育得到北京市委的表彰, 并授予“拓荒牛”奖。财贸素养证书是学院财贸素养教育成果的集中体现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可, 已经成为学生就业的“绿色通行证”。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华西证券等企业与学院签订了“优先录用获得财贸素养证书毕业生”的用人协议。百货大楼、中国银行也先后提出优先录用持有“财贸素养证书”的学生。

四、启示

概括起来, 我院创新就业工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第一, 以创新为指导思想, 结合各系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开展就业工作,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前提。第二, 努力成为素养教育的“引路人”, 掌握素养教育理论体系, 领会素养教育五个板块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联系, 努力作到融会贯通。第三, 树立“为学生服务”的信念, 服务过程中坚持正向引导、多方建议, 不作决策的原则, 努力作到“助人自助”,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第四, 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提升理论素养, 积极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与就业教育》教育教学实践,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条件。第五, 工作中保持持续的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作风, 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保障。第六, 经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生活状况, 尽全力帮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润滑剂。第七, 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 利用一切机会传递就业相关的信息, 使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王茹芹.积极探索财贸高职教育特色之路[J].北京市财贸干部管理学院学报, 2006, (6) .

[2]魏启晋.职业人文主义:高等职业教育的价值诉求[J].教育与职业, 2008, (26) .

辽宁财贸学院 篇6

王成荣:精神家园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都提到寻找理想精神家园。随着时代的变迁, 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精神家园更加渴望, 其内涵也在发生着变化。但精神家园作为人们崇高理想信念、美好精神向往的本质特征却没有改变。人们寻找精神家园, 就是寻找真理、寻找幸福、寻找美好理想境界, 努力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 精神得到寄托。可见, 所谓精神家园, 是指一个人的向往, 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精神支柱与精神寄托。世界不是永恒完美的, 人的追求也是无止境的, 精神家园就像一个美丽的“太阳城”, 给人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记者:从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联想到, 作为社会大文化一部分的企业文化, 它与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呢?

王成荣:这也是我近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要说清这个问题, 我觉得应该逐步展开。随着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全面深入, 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了。因此, 我在思考并探究一个最原点的问题, 那就是我们办企业是为了什么?

关于企业, 人们通常定义为:通过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 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 以收抵支并取得盈利的经济组织。这样来界定企业, 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到凯恩斯, 再到今天的几乎所有经济学家都没有疑义。因此, 企业的所有创新与改革行为都是围绕着一个终极目标展开的, 即都是为了获得盈利, 盈利越多越是好企业, 盈利几乎成为我们判断企业好坏的唯一标准。但德鲁克有一句话很耐人寻味, 他说“企业的目的在企业之外”。我们解读德鲁克的观点, 就是做企业, 尤其是做优秀的企业, 不应该只是以自身盈利为目的, 更要看到企业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好处, 即要通过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推动社会进步。德鲁克从企业的社会使命与责任层次上来评价企业的观点, 实际上已经把企业从经济范畴上升到一个社会文化的层次来认识了。由此看来, 企业不光是一个经济组织, 也是一个社会组织和文化单元, 企业不光要创造经济价值, 还要创造社会文化价值。搞清企业的目的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是20世纪80年代在欧美发达国家逐渐兴起的。企业社会责任的英文是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sponsibility一词有责任、责任感、职责、任务和可信赖性的意思。所以,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其经营中对其利害关系人应负的责任。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有一个论断:生存得最好的生物是对周围环境最有利的生物。同理, 发展得最好的企业是对社会公众最有利的企业。企业社会责任不是外加的, 是内生的。它是基于企业经营要保持可持续发展, 除了考虑自身的经营状况外, 必须考量对社会和自然环境所造成的影响, 并尽力消除不利影响, 进而做出贡献。我国企业逐渐接受社会责任这个概念, 但过去我们讲的最多的是经济责任、环保责任和社会义务等, 例如要照章纳税、减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捐资助学以及社会安全稳定等等。这些无疑是企业必须承担的责任。在我看来, 企业社会责任之一, 应该对自己的员工负责, 满足员工的需求, 促进员工的成长, 实现员工的价值。也就是说, 企业是靠员工办的, 企业不光要给员工支付工资, 在很大程度上要满足员工精神层面的需求。

论及企业终极目标和企业社会责任问题, 我们就很自然地转到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上。过去, 我们一直把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 亦或是一种工具, 虽然没有那么明确地说, 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企业家、学者都是这么认为的。即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增加企业附加值, 使企业更好地盈利。基于企业是营利组织这一认识, 企业文化只能是一种管理手段, 搞企业文化建设, 脱离不开企业盈利这个唯一目的, 没有更多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履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

记者:那您的意思是, 以往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是不够深刻和全面的?

王成荣:是有失偏颇。企业文化建设在提升企业综合素质, 实现企业盈利, 促进企业永续发展的同时, 在满足员工精神需求上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 这也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从这个角度说, 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营造美好的精神家园, 帮助员工寻找到真理和幸福, 获得心灵的安慰、精神的寄托和价值的实现。满足员工精神需要不光是手段, 本身就是目的, 这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应有之义。这样我就回答了你关于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精神家园有怎样内在关联的问题。

人们为什么要寻找精神家园?主要是人们有心灵渴望, 有精神需求, 有理想信仰, 但一时又得不到满足, 于是在心中构筑起一个精神家园, 并以此为目标不断去追求。而一个人对精神家园的热烈向往和追求, 必然会成为他前进的巨大动力。进行企业文化建设, 对员工的这种需求要有清晰认识, 并通过具体措施, 帮助员工一步步朝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走去。

我必须强调的是, 员工追寻的精神家园看上去只是精神层面的东西, 但它不是虚的、空灵的, 也不完全是个体的, 它依赖于物质的载体, 需要一个组织作为保障, 这个载体和组织就是企业。把企业建成美好的精神家园, 某种程度上就等于在帮助员工寻找和创造大家共有的精神家园。我国有企业1400多万家, 各类用工三四亿人, 如果办好企业这个精神家园, 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这对人的发展、社会稳定与进步都是大的贡献。

记者:看来寻求员工的精神家园, 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精神家园又有什么特征呢?

王成荣:关于精神家园的特征, 有很多人在研究, 我认为起码以下几点是有共识的:

第一, 精神家园异彩纷呈, 不同的人其精神家园是不一样的。例如, 有人希望我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实现的场所、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有实现的机会;有的人追求虚幻飘渺一些, 像有些哲学家或诗人一样超越现实, 他们的视野宽, 思考的问题多, 常常涉及人类前途命运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的东西。总之人们的教育背景不同、经历经验不同, 看问题的角度、评价事物的标准就不同, 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就有很大差异。

第二, 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有不同的层次。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很丰富, 不只是一个方面。或许他既想追求真理, 又想获得幸福, 还想得到即时快乐。换句话说, 真理、幸福、快乐等不同层次的需求, 都只是组成他精神家园的一部分, 只不过是在特定情况下有所侧重、有所突出而已。

第三, 精神家园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如某个人他年轻时的精神家园可能浪漫的色彩更多些, 而当他步入中年后, 有了一定的阅历, 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可能比年少时更现实一些了。小时候他想当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 长大后他逐渐发现自己的理想不现实, 追求的东西和原来就不一样了。人们的精神家园可以随着环境的改变, 人的知识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心智的成熟而有所变化的。因为多数人追求的精神家园, 其主观判断是有实现可能性的, 实现了以后会给他带来巨大满足, 因此才使他产生巨大动力。尤其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精神家园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动力。当前,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实际上就是中国人共同寻找的精神家园, 大家都在憧憬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讲,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个梦想作为中国人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给中国人带来巨大前进动力。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 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大力宣传中国梦, 激励广大员工把实现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国梦结合起来, 奋发有为, 创造绚烂人生。

记者:您关于建构企业精神家园的理论, 是不是适合所有企业?

一般而言, 对中国的多数企业来说, 我认为是适合的。但倘若将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比较一下, 恐怕就不能一概而论了, 因为在西方, 员工的精神家园主要不在企业。

从整体而言, 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差别在哪?就技术而言, 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 已经掌握了世界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工艺技术, 尽管现在我们的数控机床和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但是我们设备更新的速度很快, 有很多行业的设备已经比较领先了。而在企业管理方面, 30多年来我们对西方企业管理的模型、技术、流程、规则等学得很快, 并有创新。总而言之, 在硬件上我们的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差别越来越小。我认为差别主要在员工、文化、精神层面, 或者说是软件上有差别。比如, 从企业精神家园的角度去看, 西方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一般不在企业, 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教堂和教会。1999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提出的“全球协议”, 号召企业遵守在人权、劳工标准和环境方面的原则, 强调了劳工的基本权利, 没有谈到劳工的精神需求的满足。为什么?因为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主要是在企业之外得到满足的。

例如, 美国有宗教信仰的人超过1.3亿, 主要信仰基督教、天主教和犹太教, 其中新教教徒约有7200万, 天主教信徒约有6000万, 犹太教成员约有550万, 全美拥有30多万个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英国基督教新教教徒占成人的60%;加拿大居民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人数占总人口的88.5%。澳大利亚74%的人有宗教信仰, 其中信仰基督教的各教派人数占总人口的67%。这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不管再忙, 礼拜日也要到教堂教会去, 过团体生活, 彼此勉励, 寻找他们的精神寄托。犯了错误, 他要找神父或牧师去忏悔;取得成就要与教友们共同分享。可见, 教堂、教会可能是西方企业员工的精神家园, 那里有他们的信仰, 而企业只是他们的职场, 是挣钱的地方, 顶多是个实现个人价值的地方。与西方企业比, 中国的企业不仅是员工的工作场所, 而且应该是员工的精神家园。要让员工在企业得到精神寄托, 使他们丰富知识、增长才干, 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促使他们通过努力把个人的理想、价值与企业愿景和价值结合起来, 实现个人与企业互动发展。这样的企业在员工心里, 是职场, 可以来挣钱养家糊口;更是精神家园, 可以陶冶情操、慰藉心灵、寻找精神归宿, 可以满足成就感、分享团队生活乐趣, 实现远大理想。

记者:精神家园对中国的企业和员工如此重要, 那企业要建设精神家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王成荣:这是一个很大的系统工程, 我以为以下几条特别重要:一是宣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一个真正有志向的人, 总会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 建设精神家园, 一定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理想的宣传, 以此激励广大员工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 积极投身到国家的改革发展之中。同时, 要努力宣传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 努力培养员工高尚的品德和人格, 努力营造企业风清气正的氛围, 为每一位员工追寻共有的精神家园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企业要有自己的信仰和理想。企业没有信仰和理想就仅仅是个制造利润的机器, 有了信仰和理想才有事业、有方向、有动力, 才能凝聚人心、汇集人才、完成使命、承担社会责任。有了理想和信仰的企业才能走得好、走得远。中外优秀的企业家大都是精神信仰的旗手。当年亨利·福特的追求是造“人人买得起的汽车”;比尔·盖茨的理想是“把世界引向未来时速之路”;三一重工的创始人梁稳根创业伊始就决心产业报国, 誓为振兴民族工业而奋斗, 立志“创建一流企业, 造就一流人才, 做出一流贡献”。这些人不断把个人的信仰和理想注入企业, 使之成为了企业的信仰和理想。当每个员工的内心都认同并铸就了这样一个信仰与理想后, 即会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发展注入巨大的精神动力, 也会为自己找到理想的精神家园。

三是善于发展人的精神需要、兴趣、爱好、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共同点。人的精神需要和爱好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是个性特征。企业要创建精神家园, 就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特点, 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 满足不同人的需要。但更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 发现和发展人的精神需要共同点或契合点, 如对归属感、友爱、尊重、张扬自我等方面的需求, 培养大家的共同兴趣和爱好, 引导大家树立与社会、与企业相一致的价值观。这样, 在尽量满足员工个性需求的同时, 又为企业发展凝聚着正能量。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 发挥员工的首创精神, 努力实现员工价值。例如, 建立合理化建议制度、工作申报制度就很好, 海尔推广的SBU (Strategical Business Unit) 、现在流行的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经营”也很好, 人人可以发挥特长, 人人可以参与企业的管理, 人人成为创新、经营的主体。再比如QC小组也是一个很好的形式, 一些情趣和志向相同的人自由组合起来, 倾心解决企业技术、管理中的一些难题, 既为企业出力, 又实现了个人价值, 这样的工作一定是轻松、快乐的, 企业应该大力提倡, 积极推广。歌德说过, 你若要人喜欢你的价值, 你就得给人创造价值。他还说过, 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 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 人生就是地狱。让员工快乐地工作, 会极大地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 实现他们自我价值的同时, 实现企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

五是吸收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员工的文化, 员工是企业文化的主力军, 只有企业全员参与了企业文化建设, 并参与创造或认同了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才能深入开展, 真正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 通过卓有成效的企业文化建设, 帮助员工将个人的精神追求融入到企业共有精神家园当中, 个人与企业的精神世界才能得以不断丰富与升华。同时要注意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 如关注互联网, 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影响, 利用新媒体, 探索建设新型网络文化, 做到在创新中发展, 在发展中创新。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改善文化环境, 建立文化礼仪, 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 陶冶员工的情操, 使员工共有的企业精神家园始终处于健康、美好、昂扬向上的状态。

辽宁财贸学院 篇7

1 多方位夯实专业实训

1.1 实训室建设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于2012年9月获得安徽省财政支持专业能力提升项目, 投资建成国际商务实训中心。国际商务实训中心由模拟外贸公司场景、模拟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公司展台两个部分组成。模拟外贸公司场景通过计算机平台完成进出口贸易磋商、成交、备货、托运、报检、报关、结算及退税流程, 让学生仿真操作进出口流程, 从而掌握业务程序的要点。模拟外贸公司展台参照广州商品交易会的特展要求设计, 在接近真实的贸易环境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充分掌握各种业务技巧, 强化外语运用能力, 从而达到在实践中能力提升的目的。通过实训中心的模拟场景操作, 替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真正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用人要求零距离对接。实训中心已建设成面向全校的集实践教学、学术研究、学生实践创新于一体的示范性实训基地, 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1.2技能比赛

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专业技能比赛是一种很好的检验手段。结合报关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业务员等这些学生就业的主要岗位, 我院国际商务教研室积极开展进行与专业技能培养相关的各种大赛, 以赛代训, 取得良好效果。由于专业基础扎实, 在各项职业技能大赛中捷报频传:2012年6月,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参加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报关赛项荣获了个人一等奖一项, 个人三等奖一项的优异成绩;在安徽省外贸单证技能竞赛中, 我院参赛选手获得了团体二等奖及个人单项一等奖的好成绩。

2建设专业核心课“教学做一体化”

2.1构建核心课程群

课证融合是指将职业证书的知识点要求与专业课程进行整合, 使两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建立起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这一思路, 我院国际商务教研室经过多方调研, 构建了国际商务核心课程群, 实现课证融合, 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具体内容见图1:

2.2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建设

我院建设了以外贸行业背景为基础的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教学做一体化”, 将其打造成上手快、岗位针对性强的职业技能实践课程, 使之成为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合作企业员工培训的共同课程, 真正构筑起高质量应用型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雄厚基础。

3 改革专业核心课程考试

3.1 多方位评价体系

根据高职学生岗位能力需要, 进一步探索了多元化、多方位的学生学业评价体系。采用理论考试与项目实战相结合, 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突出完成任务的过程, 突出实践实战的效果, 使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更加合理, 实现以考促学的目标。对于适合于实践性考核的课程《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跟单实务》、《外贸报关实务》、《外贸报检实务》已经有系统地推进考试改革, 通过一系列任务使学生完成对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掌握, 以考促学。

3.2 立体式课程辅导

课堂中教学互动主要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 更好地、更能有效激励的互动形式应该是在问题中学习, 为此,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老师建立了外贸专业论坛, 提供一个全新的交流形式。在这个平台中, 论坛能以更时效的外贸问题导入, 吸引职场中资深、有经验地外贸达人结合个人亲身经历给予很好地指导, 相当于给专业教学引入了一群兼职教师队伍,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

4 编写专业通识教材

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 国际商务教学团队已编写完成校企合作特色校本教材《国际通商》。传统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编写方法, 而这些教材很难适合高职学生的使用。编写该校本教材, 就是积极开展行为引导教学。

《国际通商》教材融“教、学、做”为一体, 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体现应用型教材的特点, 本书精心设计了五个单元, 把国际通商业务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巧妙地融合在各个单元。每个单元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活动方案、案例思考, 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 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教材的透明化, 使学生学有所能, 学有所获, 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从而使知识传授达到良好的效果。

5 打造凝聚力强的专业教学团队

5.1 建立首席教师负责制

为进一步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建立了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首席教师制负责制。每门专业核心课都选定一名专业教师专门负责。这批教师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 对教学科研具有执着的钻研精神, 对该门核心专业课有较深的研究, 能很好地把握该门课程在本专业以及其它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位置。首席教师负责制的实施加深了课程的改革, 强化了师资的培养。

5.2 拓展教师实践的平台

对年轻的专业教师, 学院鼓励其考取行业技能等级证书, 并通过“双基双挂”的优惠政策到安徽茶叶进出口有限公司、辉隆集团等紧密合作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 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对多年从事专业教学的老教师, 通过定期组织其去行业、企业考察学习, 以及去知名高校做访问学者, 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提升职业能力。通过以上措施, 我院国际商务教学团队不断提高其队伍的整体业务水平。由于成绩突出, 该团队2012 年荣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 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行业需求、地方经济发展方向相结合, 突出实践育人的专业培养方向, 推进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 我院最终实现了“知行合一、课证融合”的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建设成了面向行业、具备复合技能的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促进了人才培养水平整体提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对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并研究如何利用学校、企业、社会的资源, 共同构建“知行合一、课程融合”的国际商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途径。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知行合一,课证融合

参考文献

[1]赵捷.基于工作过程探索国际商务专业课程架构—以上海高职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 2012 (4) .

[2]黄燕.基于校友企业合作模式的实践教学研究—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前沿, 2014 (2) .

[3]童宏祥.上海中高职贯通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 2011 (18) .

[4]王慧.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国际商务专业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 2013 (5) .

[5]马诗琴.浅谈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特色人才培养[J].职教论坛, 2010 (20) .

上一篇:显微镜镜检下一篇:统建信息化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