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2024-08-07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精选8篇)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1

引言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速发展, 微时代已经来临, 微信、微电影、微商等新兴的微产品、微产业层出不强, 连课程都出现了微模式。微课是指按照新课标要求以视频为载体的一种课程, 视频主要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的精彩描述, 或是记录对教学活动精彩内容的全过程, 这对基础会计课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一、微课概述

( 一) 微课建设

微课资源的内容要根据区域教育的整体规划, 确定建设方案, 跟进建设进程, 形成一定的体系规范, 防止出现重复无序的开发, 要坚决按照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根据学科专家制定的知识点谱系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微课的平台是微课共享的基础, 一定要由教育部门统一开发, 满足用户的应用, 实现一站式服务。微课内容的开发非常复杂, 设计模式分为面向教师与面向学校机构两种, 设计过程一定要经过宣传、培训、拍摄、加工、报送、审核公布、评价等环节才能保证质量。微课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应用, 通过集中的展播与共享向师生推荐优秀作品, 使师生观摩学习, 推进微课新模式的发展[1]。

( 二) 微课内容

微课是一种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资源容量小、资源组成情景化、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具体实用、研究接地气、创作具有趣味性、成果具有简化性、传播具有多样性、反馈具有及时性、内容具有针对性的新型课堂。其中, 教学视频是核心, 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特点, 上课的时长最好控制在八分钟左右, 尽量不要超过十分钟。这与传统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来说是天壤之别, 可以说只是一个课堂片段。不仅是时间是这样, 内容也是这样。传统的课堂内容非常宽泛, 它的主题突出非常适合教师的需要, 没有传统复杂众多的内容, 所以它的内容非常精简。从大小上来看, 微课的容量几十兆就足够了, 而且支持网络流媒体的播放形式, 传播形式多样, 适合学生灵活的在移动终端自由学习, 也非常适合教师对自己上课内容的研究与反思。它的资源使用非常便捷, 可以通过对教学视频进行统筹的教学设计, 将教学时使用的多媒体素材与课件做成主题资源包, 营造微教学的资源环境。可以使微课具有教学案例的特征, 对教学情境中的隐性知识可以加以实现, 并对教学观念、风格进行模仿与提升, 使得教师的教学水平、专业水平得到提升, 提高学生的水平。对于学校教育来讲, 微课不仅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学校改革的基础。由于每一个课程都有一个单独的主体, 研究的问题主要源于日常上课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也包括对教学的反思、重点的强调、难点的突破等等。由于课程内容极其微小, 所以研发者的门槛降低, 研发内容一定是教师所熟悉并且有能力解决的问题。由于使用的对象是教师与学生, 所以研发人员可以将教学的内容、目标、手段紧密结合, 是为了教学而教学, 而不是单纯的验证理论。因为内容与主题的关系, 所以研究内容更加易于表达, 研究成果易于转化。由于对上教师课进行录像时没有真实的学生在听, 所以授课者能够更及时的听到对其教学方式的评价。这属于预演式的上课组织形式, 可以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比传统的授课增添了许多客观性。

随着网络的发展, 信息与科技的提高, 微课要与社交软件相结合, 革新传统的教研方式, 突破老旧的听课模式, 针对具体问题有时效性的进行处理, 将网络教研变为教师成长的平台。微课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按照自身不足进行补充性学习, 网络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 自发进行探究[2]。

( 三) 微课特点与分类

微课每次授课只讲到一到两个知识点, 看起来既不具有系统性也不具有全面性, 所以被称为碎片化教学。但是由于它是有特定对象的教学, 所以它其实本身还是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的。它还具有主持人讲授性、流媒体播放性、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精致教学设计、经典示范案例、自主学习为主、制作简便实用、配套相关材料的特点。

按照教学方法划分, 微课可以分为问答类、启发类、练习类、实验类、讲授类、表演类、讨论类、演示类、探究学习类、合作学习类、自主学习类等十一种类型。虽然类型众多, 但是一般一节微课只运用一种类型, 偶尔也可能用到两种或者三种类型进行组合, 这些分类不是唯一的, 要保留其开放性。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学手段一定会不断创新, 所以微课类型也是发展变化的。按照教学环节划分, 可以分为新课导入类、练习巩固类、小结拓展类、课前复习类、知识理解类等等。与教育相关的微课类型还包括说实践课类、班会课类、课类、活动类等。

二、基础会计的微课教学构想

( 一) 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困境

基础会计是会计学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专业基础入门课程, 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接受学习程度关系到日后的学习, 但是由于传统教育方法的缺陷, 在教学进程中面临许多问题: 第一, 理论性过强, 由于中职的学生与普通的学生不同, 他们的基础非常薄弱, 对学习本身就没有兴趣, 枯燥的理论会使他们自发学习的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基础会计这门课程由于专业性较强, 专业术语非常多, 中职的学生难以理解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基础知识与理论, 由于理论知识枯燥乏味, 学生又是被动接受, 老师与学生之间没有互动, 很多中职的学生在上课之初就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第二, 上课时间有限, 效果很差。中职学生主要学习职业技能课, 对理论知识没有普通学生那样重视, 他们的理论课上课时间本身就少, 再加上基础会计课课时不能满足内容的需求, 教师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监督。第三, 课堂难以满足差异性学生的个性化问题。中职的学生千差万别, 他们的来源比普通学生更复杂, 完全无法一概而论。

他们的生源、招生方式、个体差异、起点、专业兴趣、专业兴趣、理解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各不相同, 在学习的进程中也显现出了很大的不同, 而且学生过多,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照顾到每个学生。

( 二) 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微课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模式, 增加实训课的部分, 将知识传递的环节置于课下, 通过课前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可以最大化延长老师教的时间与学生学的时间, 教学模式可以这样进行: 首先,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知识传递。即将所学知识点细化为小知识结构, 因为中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差, 细化后有助于他们理解吸收, 在录教学视频的时候可以采取动画的形式, 对于重点难点要用画笔工具进行标注, 录制完将微课共享, 并且给学生布置相关任务。学生在课前通过学习视频借助社交软件完成任务, 也可以在线询问老师。由于中职学生对社交软件比不同学生更熟悉, 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有兴趣。其次, 学生要将知识内化。要将学生分为小组, 组建论坛, 在论坛里充分讨论各自不会的问题, 并将作业展示到论坛里。讨论的形式虽然不够新颖, 但是网上讨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还是一项充满乐趣的项目。教师应根据实训目标有针对性地布置任务, 并纠正学生在讨论期间所出现的错误, 若果错误集中, 可以有针对性的再次录制视频。再次, 学生应及时进行课堂反馈, 学生在完成所布置任务的任务后, 要及时向老师反馈意见, 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反馈的意见对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但是实施起来还是有较大困难, 首先, 中职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普遍偏低; 其次, 在讨论时有同学不积极参与甚至不参与; 再次, 反馈的内容非常主观。

( 三) 基础会计微课教学优势

微课将基础会计教学课堂变为可移动课堂, 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周边氛围进行学习, 也可以选择任何适合自己的时间进行学习, 这是微课对基础会计课堂在时间空间方面产生的影响。在教学内容方面, 多种多样的微课为学生基础会计的学习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 中职的学生可根据自身需要进行挑选, 他们与普通学生不同, 所以选择会更加自由。无论是教学教法还是内容形式上, 微课都提供了各种类型基础会计课堂, 以市场化的竞争方式, 来带动基础会计课堂的丰富和进步, 以职业化的培养方式, 为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带来优质的条件。再次基础会计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一定的实训以加深理解, 加固记忆, 这往往需要一定的软件技术和庞杂的信息量的支持, 走出传统课堂通过微课进行基础会计学习能够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效率, 解决了中职学生课堂不专注, 课后拖延的问题, 让中职学生可以进行自由学习, 自主管理, 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另外, 微课为更多专注于基础会计学科进步的老师和研究者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不必走进课堂进行教学就能够进行知识的传播, 不必和中职学生面对面就能够与他们进行交流得到学生对其评价, 这使得基础会计课堂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也为其教学内容的改进营造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环境。微课是以视频为载体, 但不仅仅是视频, 它还要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反思、练习、反馈等资源。学生与教师在进行信息传递与吸收内化的过程中, 只有借助教师提供的在线辅导网络平台来完成, 在线的视频学习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自主的学习, 这种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不必亲自步入课堂就能够获取知识, 省时省力, 也减少了学习中客观因素的干扰。同时在基础会计的学习中, 理论只是一个方面, 更重要的在于它的实际操作性, 微课的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示例和数据空间, 破除唯课本至上的局限, 为基础会计的学习拓展了空间。微课由中职的学生自主选择, 虽然在是否有教师监督方面有所不足, 但此种不足恰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中职学生的逆反心理比较严重, 自主学习可以使他们的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他们可以自主选择反复试听自己的薄弱环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节省了时间以便实际的操作。另外, 微课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便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甄选教学内容, 反复进行审核筛选, 以便提供更优质的教学资源, 不必在教学中兼顾课堂纪律, 能够专心的针对教学, 有助于提高基础会计的教学质量, 微型教学视频能够走出课堂, 为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提供借鉴, 也在学科的进步上提供了进步的空间[3]。

三、结束语

目前网络的发展为基础会计微课教学提供了基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基础会计教学暴露了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面的一些缺陷: 教学内容单一, 难以取得学科进步, 教学方式古板, 降低了学生兴趣, 造成了基础会计学习的滞后性。这不仅对学生, 对老师也是一种挑战。而信息技术则为基础会计的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微课进行基础会计学习的即时性学习。这种教学方法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还需要我们继续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宇馨.XBRL应用推广与我国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调研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 2014.

[2]周秀华.关于提高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培养质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2010.

[3]谢春苗.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以高职《基础会计》实训课为例[J].新课程研究 (中旬刊) , 2014, 05:60-62.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2

追根求源,亲身体验是学生鉴赏美术知识的捷径。也使美术鉴赏教学由静态转向动态。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绘画作品的理解很肤浅,知道画家画了些什么,但不了解画家是如何画出的,只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来,对于艺术品的鉴赏仍然是个睁眼瞎。因此我在教学中先确定美术教学的脉络,把课程分为鉴赏、绘画两部分,赏、技同步推进,分阶段交叉授课,这样的教学方法在中国画的鉴赏教学、书法艺术上更为可行,因为中国画的技法程式在创作中占有突出地

位,无论花鸟、人物、山水,工笔还是写意所需的工具材料简单,教学内容亦可从临摹古画进行,从继承古人的“笔墨规矩”入手,体悟“古人之神妙”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千讲不如一练,现在学生学习压力较大,美术教学改变知识讲授过多的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学生还是相当欢迎的。西方绘画油画技法的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不太可能,但可通过素描临摹和写生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民间美术可选择剪纸这些简单易行的种类在教学中实施,总之,只要我们大胆去探求切实可行的教学法总会找到。所以通过总结教学实践,我认为以下方法可以更好的改善美术鉴赏课的教学

一、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以自由为原则的教学模式

长期的美术鉴赏都是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有的教师让鉴赏变成了“讲赏”。学生都只能依赖课本上的资料来知识,主体意识淡泊,造成学生对美术鉴赏课普遍不感兴趣。而以“自由”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则是由学生自己去投入研究美术作品,虽然说不能全部明白其中的意义,但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懂或不全面的知识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即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事实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美术欣赏更是主客体的统一,鉴赏活动必须依赖学生主体的直接参与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也不利于学生鉴赏能力的培

养。基于这点,每一堂课,我很少一开始就滔滔不绝地讲一大堆的理论,而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走下 “ 神圣的讲台 ”,参与学生的讨论。例如:讲授《美术欣赏导言》时,我先让学生谈谈美术有哪些功能,让他们各抒己见。他们往往从直观的感受方面来谈:美术作品可以挂在家里装饰、点缀房间,既可欣赏又可陶冶情操。另外,家里摆设的工艺品、好看的衣服、发夹以及美丽的窗帘均需要美术设计等等。他们会说出一大堆直觉上有关美术的作用。这时,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不失时机地穿插一些美术小知识,小故事,使学生无意间落入 “ 圈套 ”。从而归纳、总结出美术的三大作用:审美作用、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美术还可以达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先思考问题教师再讲课,比教师一上台就讲解效果好得多。

课堂教学是一个充满师生生命力的系统,是一个以学生的认知、实践、发展主体的特殊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人际沟通交流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把 “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 这一教学原则落到实处,很重要一点是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顾虑,引导学生敢想敢说。尽管高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但在情感方面却相当封闭,他们没有象小学生、初中生那样敢于坦陈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农村中学考上的学生,胆怯、爱面子。再加上长期养成了一种不愿在课内举手发言的习惯。针对这种现象,我常把课本的内容列成许多问答题或选择题,让学生采用集体、小组、个别相结合的发言方式,旨在营造宽松、自

由的课堂氛围。此外,为了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我在每位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总是带着微笑认真听他们的叙述,以赞许的目光注视他们,及时鼓励。即使学生的论点有欠缺,也避重就轻地加以总结。许多的事例说明:开展欣赏教学,让学生自主参与教师要做到倾听学生,时刻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才会得到提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美的氛围

直观教学是美术鉴赏的重要特点,采用直观教学方法。目前,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我们应抓住这一机会,利用多媒体教学绚烂多彩的表现形式,融鉴赏、讲授、示范为一体,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脱离课本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世界。我们知道,外因总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在利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突出了主导地位,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则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的引导,加上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教与学双方的能力都得到充分发挥。

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在上《中国古代园林》这课时,我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首先介绍圆明园的成因,发展和规模,然后用实物投影的方式让学生欣赏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

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从以上事例说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的深浅程度与课堂教学手段息息相关,教学手段越丰富,学生的认识就越容易深入,从而促进学生对美术欣赏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开发乡土教材,拓宽美术作品欣赏渠道

中国教育改革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包括提高学生审美文化素养,美术鉴赏课具有得天独厚的艺术功能。但由于各地区在美术教学基础,美术师资水平以及美术教学条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必然使美术教材具有较大的选择弹性,才能保证其广泛的适用性。我国历史悠久,长期中形成许多乡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术也很具有乡土性。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振兴家乡、造福家乡的情感,可根据教材的基础内容和要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以适应本地区特殊教学的需要。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3

关键词:琵琶教学,多媒体,改革

一、传统琵琶教学介绍

(一) 传统琵琶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模式与其他乐器教学模式类似, 都强调面对面的口耳相传、言传身教,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其一, 琵琶教学讲求教师的言传身教, 这是琵琶教学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 通过老师讲解学生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使学生学习到演奏琵琶时的动作技巧;其二, 琵琶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描述, 这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理解乐曲的内涵, 而通过文字性的描述可以使学生意会其中的奥秘与深意, 从而使演奏更富深情;其三, 琵琶教学需要教师的亲身示范, 这样才能避免单独书面教授的片面性, 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琵琶学习中的各种动作技巧。

(二) 传统琵琶教学存在的问题。首先, 教师在教授琵琶演奏技巧时缺乏热情, 只是机械的重复演奏动作, 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其次, 琵琶演奏时指法丰富、技巧复杂, 很难在短时间内传授学生使之掌握, 且课程间隔时间长, 影响学生的学习;再次, 学生掌握技巧大都集中于课下, 缺乏教师的亲临指导且只能凭借记忆联系, 这样容易遗漏技巧;最后, 师生之间的交流性差, 很多技巧师生之间的反复交流, 而有些学生往往羞于开口, 因此使得琵琶学习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 多媒体辅助琵琶教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技术是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的邮寄结合, 能够将琵琶演奏得更为形象生动, 给学生带来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 能够延长学生的注意力, 更高效的完成琵琶演奏的学习。第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进步, 多媒体技术越来越不受时空的界限, 能够满足学生课后学习、间断学习、章节学习、课后练习等的需要, 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并自我把控学习进度。第三, 多媒体技术具有辅助和补救教学的作用。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主要体现为多媒体可以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为课堂教学提供各种形象的例子, 能够为个别难以掌握的技术提供形象化的讲解;多媒体技术的补救作用主要在于, 它可以在课后对个别学习进度慢的学生进行辅导。第四, 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是功能强大的技术, 同时其中新奇的画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加深记忆, 很多技巧配合上声音和图像就变得易于理解, 因此, 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构想

(一) 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的“一对一”教学模式。传统的琵琶教学多为“一对一”的模式, 针对不同的学生, 教师要做大量的重复工作。想要避免以上问题, 使学生在真正讲课前对所讲内容形成一定的表象, 就需要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前导入。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些概念、示范曲目等内容做成课件向不同的学生传播, 同时利用好暂停、播放的工具可以穿插讲解其中的重点难点, 加深学生的理解并有效地控制好课堂进程。另外, 在课后, 教师可以为学生制作学习课件、学习光盘, 使学生能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巩固和复习,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时, 通过网络技术, 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网络通话, 能够有效了解学生的反馈情况, 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

(二) 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的监督管理。传统的琵琶教学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 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够很好的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有针对性的展开下一步教学。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 将课上学习过的内容以及课后需要完成的曲目做成课件, 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视频作业, 教师浏览视频作业并及时纠错、点评, 再将意见反馈给学生, 通过这样的方式把握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学生也能够引起足够重视, 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 教师可以设计多媒体网页展示学习资料。如今网络技术十分发达, 教师应该紧跟时代步伐, 充分利用好网络这一资源, 在网站上添加好各种多媒体素材, 例如本学期学习资料、教学内容、课外曲目欣赏、自我评析等等, 建立一个强大的网上琵琶学习库。另外, 教师可以自己录制视频, 将演奏技巧等学习知识上传网上, 让学生随时学习。

四、结语

需要注意的是, 多媒体技术在琵琶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形式多样, 需要教师根据自身和环境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多媒体琵琶教学。虽然, 多媒体教学在琵琶教学中的益处诸多, 但其推广还需时日, 需要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超慧.高师琵琶教学改革中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构想[J].中国音乐, 2011 (4) .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4

一、“链接式”声乐教学的理论构想

“链接”(interlink age),也叫超链接 (hyperlink)、互连 ,是计算机网业中的一个专业名词,专门用来实现网页之间的跳转,是实现网页与网页之间快速有效连接的纽带。

互联网是研究性学习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而“链接式”声乐教学的要点首先是运用网络链接, 使教学空间无限扩大,从网络上获得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审美视野,还能提高音乐审美表现能力。审美表现始终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自主思考,充分吸纳不同声音和观点,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深层次对话,让声乐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1.声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人声美的过程。在链接式教学中, 通过训练内容与人文需要的链接,强化学生对声乐作品的情感体验,根据声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对声乐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充分体验作品中作曲家的情感表达与自身情感体验的融合。

2.将电脑带 进声乐课 堂 ,可根据演唱需要 ,利用链接了解不同时代歌唱家在表达演绎相同作品时不同的情感体验,从音色、速度、语言、节奏、舞台表现各方面对作品进行诠释,不仅开阔学生的视野, 而且为教学创设开放式和趣味性声乐学习情境,使教学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有了体验,自然会思考,对作品产生探究学习的愿望。

3.用视听结合形式教学,可以将传统声乐课堂中单纯的练声与学唱改为声乐表现为主的综合艺术实践,在故事中、情景中、人物中体验感受作品, 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开阔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并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能力。

二、“链接式”声乐教学的实践探索

1.学习问题与观摩范例的链接。早期声乐训练大多以模仿为主, 学生学唱大致会出现三种情况:“自然———不自然———自然”,起初的学习没有负担,有嗓子便能发声便能唱,演唱没有太多技术修饰反而自然,但学习一段时间,受老师一些关于发声的训练和影响,知道诸如气息、位置、真假声、共鸣等概念,有了思想上的束缚,变得不自然,而经历一段漫长时间,找对了方法,继而又让歌唱变得简单。

中央音乐学院钱慧娜老师曾提出:学生在初学的阶段,首先应该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良好的灵敏的听觉,在教师的帮助下,逐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审美观点,分辨出正确的、好听的和不正确的、不好听的声音。当然,对声乐学习者来说,最终要形成的是人声美的自我监控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要多听演唱的范例。以前主要靠听示范,但教师个人的示范总有限,何况还有男女声等声音类型之别, 而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学生的听觉体验。音乐研究性学习理念强调:“感受和鉴赏足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声乐教学要达到这一要求。

2.作品理解 与人文信 息的链接 。作品的理解主要是针对歌曲的艺术处理而言,艺术处理是声乐训练的最后阶段,没有一定的歌曲处理,歌唱即使有再美妙的声音,也是不完整的。歌曲处理包括各种内容,如音色上的调整、音量上的强弱及情感上充分细腻表达等,单纯的发声只是针对纯粹声音而言,没有好的艺术处理,声音达不到表达艺术的高度,每个歌唱者都要有对作品独创性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表达。

3.由点到面 、开阔视野 的链接。 知识技能的掌握 ,仅从某种单一的信息源,譬如说授课教师单方面讲授获得,是远远不够的。声乐教学的重点并不是教会几首歌曲,而是希望通过演唱技能的提高,提高听觉能力及音乐理解力。声乐学生的来源不尽是城市,也有农村,他们进音乐厅、上大舞台表演的机会很少,倘若教师建立大的网络信息库,将音乐相关信息进行以点到面的链接,文学、戏剧、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录入就能从相关层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研究性学习理念提出要求, 在学生自主艺术活动中形成艺术实践能力,将艺术感知、创作和反思相融合,在完整的艺术活动中实现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形成认知能力。

4.纵向比较、激励发展的链接。音乐研究型学习要求重视学生的艺术反思。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是声乐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具体方式可以是为学生建立信息档案,不同学生在不同学习时期有不同过程实例,这些都可以作为重要资源记录下来,日后教学中,激励学生进步,如果放在小组中进行资源整合,通过已成记录作为现有信息源启发小组成员探究能力, 而他们的体验将成为新一轮经验被后面学习学生利用。

综上所述,人机对话,人是主体。链接式声乐教学的优越性,要靠更活跃的师生互动实现和深化。老一辈声乐教授喻宜萱教授曾说:“声乐教学是一门富于创造性的思维劳动课,这种创造性要求体现在教与学的双方。”因此,要重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肯于钻研,在学习中能抓住规律性东西,进行创造性劳动,加强理性认识,发展思考能力,这就成为声乐教学中的重要课题了”。由此可见,链接式声乐教学一定要依托于教与学的师生, 共同把网络媒体作为教学一项重要补充和丰富手段,全力提高声乐教学成效。

摘要:研究性学习强调“兴趣、审美、以人为本”,这种教学理念强调尊重人的主体性,与以往非常固态化的技术训练有很大不同。长期以来,音乐学专业的声乐教学都以这种刻板的机械训练发声演唱为主,与全新人本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严重脱节,而研究性学习中的一个全新概念——“链接式”教学为这种不科学的声乐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5

当前, 远程教育已发展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代远程教育。基于Blog的远程自主式学习及基于网络游戏的远程体验式学习等远程学习系统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这些远程学习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使我们的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内, 而是发生在任何处于分布式的地理位置上, 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要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步调。随着建构主义及情境认知等理论的不断发展, 人们逐渐认识到现有的远程学习系统存在以下问题:学习系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 导致学习效果逐渐降低;学习内容即是文字信息数量上的堆砌, 学习没有发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沉浸性不强, 容易产生迷航和视觉疲劳。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人们不断推陈出新, 探索新技术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 由美国Linden实验室开发的Second Life虚拟世界, 迅速被人们接受和使用。它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 每个人都可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和表现, 具有极大的创造性;通过三维方式模仿人物角色、模拟事件及活动的发生过程, 具有极大的沉浸性;通过化身进行交流能消除面对机器的孤独感, 产生合作交流的愿望, 有利于知识的社会性建构。Second Life的这些优势为解决现有网络学习平台的不足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目前已有超过3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入驻到Second Life中。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研究的。

二基本界定

首先, 以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研究背景, 探索如何提升大学生在学术论文撰写及工程项目开发等工作中的创新能力。拟通过提升大学生在英文文献阅读、计算机编程及学术论文写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有效提高他们在学术论文撰写及工程项目开发等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其次, 主要通过构建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 以深入探索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机制设计及对策。

三研究构想

1. 理论依据

以最新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 对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中影响学习的相关要素进行分析;贯彻“加强基础、淡化专业、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方针, 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和学习共同体五个方面构建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模型;通过LSL脚本语言和PHP开发技术在Second Life中实现主动参与式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个性化发展。

2. 研究目标

结合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国内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总结国内外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问题、经验及趋势, 探索旨在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机制设计及对策,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使学生具有深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型创新人才。

3. 研究内容

选择国内部分重点大学为研究对象, 通过查阅文献及访谈对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问题、经验及趋势进行考察、分析及总结。围绕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基于Second Life软件探索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实践,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激情。 (1)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问题、经验及趋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国内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及问题;同时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 认真总结国内外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及趋势。 (2) 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和学习共同体五个方面构建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模型;通过LSL脚本语言和PHP开发技术在Second Life中实现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 (3) 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实践。结合申请人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现代优化方法及优化软件及其应用, 探索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机制设计及相关对策。

4. 技术路线

结合新时期本科人才培养新体系, 以申请人主讲的本科生课程现代优化方法及优化软件及其应用为基础, 基于Second Life软件探索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机制设计及相关对策, 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知识基础、突出的能力潜质、优秀的综合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精英型创新人才;对比不同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 检验所设计的学习环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5. 创新之处

首先, 分析与比较不同高校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现状与问题, 总结得出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经验及发展趋势。其次, 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活动、支持工具和学习共同体五个方面构建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设计模型, 通过LSL脚本语言和PHP开发技术在Second Life中实现主动参与式学习环境。再次, 探索面向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主动参与式教学模式、机制设计及相关对策, 为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四结束语

本文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活动理论等基础之上, 在Second Life虚拟世界中建立一个主动参与式的学习环境原型。不仅是对现有学习环境设计不足的弥补, 也是一次教学实践的尝试。Second Life在教育方面的潜力使我们看到了未来教育的方向, 即游戏式的教育, 既注重学生知识的吸收, 也注重各个机体的协调发展。本研究希望通过对Second Life虚拟学习环境的研究, 为后来者提供策略和方法, 为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的教学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提供参考。

摘要:基于Blog的远程自主式学习及基于网络游戏的远程体验式学习等远程学习系统已成为大家研究的焦点。鉴于此, 本文提出了基于Second Life的主动参与式教学实践的基本构想。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6

1身体柔韧练习

1.1肩部、胸部柔韧度练习法

仰卧压肩,即仰在横马上,按其上臂进行适当的下压。身体前屈压肩过程中, 可采用分腿、并腿站立的方式,身体前屈.两手与髋放置于同一高度,上体向下压振、同伴适当助力,拉开肩拉.跪立拉肩练习过程中,采取跪立方式,两臂适当上举, 然后由同伴帮其后拉;在俯卧拉肩练习过程中,先俯卧,然后两臂尽量上举,挺胸抬头,使上体尽可能的不离开地。站立扶墙压胸,正对墙站立,两臂自然上举扶住墙体,然后抬头、挺胸和塌腰动作,从而使胸紧贴墙面,此时要确保髋、地面之间保持垂直。跪立压胸练习时,先跪立,使上体尽可能的前屈,并确保两臂自然前伸碰触地面,大、小腿应保持垂直,挺胸、下腰。

1.2腰部、髋部以及腿部柔韧度练习法

在仰卧起桥练习过程中,先从仰卧开始练起,两手放在肩后,然后慢慢的反撑地面、挺腹,此时确保两臂自然伸直,两肩拉开成拱形;并腿或分腿站立下桥练习时,先并腿、分腿站立,然后再向后慢慢下腰,此时两手离脚尽可能的近一些做撑地动作,抬头挺胸,两肩拉开自然成拱形。最初阶段,可在同伴的帮助下进行。软翻练习过程中,向前、向后软翻;蹭燕练习过程中,连续做很多次。全蹲压髋练习时,正面对着墙壁,脚自然靠近墙壁,两位自然全蹲,确保两膝内侧紧紧的贴在墙上。在压腿练习过程中,用腿撑地,另一条腿放在把杆之上,确保上体自然前倾后慢慢下压。侧压动作时,同以侧肩要向大腿的内侧慢慢的下压,而异侧的肋应尽可能的向上翻;在后压动作时,上体应当后屈,支撑动作时半蹲;在压腿过程中,髓要正,提臀牧腹,后背要保持挺直,腿外开挺直。

2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

在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过程中, 首先应当练习时空感,即定距离、定点抛接。对于视野达不到的部位接器械、或者经滚翻、360度转体后接器械;在非对称性练习过程中,可以进行徒手、手持双球、 双棒或者双带做动作。在此过程中,两手动作不能一致、不能相互对称。比如,一臂向后绕环时,另一臂应当向内绕环;如果一手1拍内拍球1次,则另一手1拍内拍球2次做螺形;一手向后做大绕环时,另一手就要在体侧做小绕环动作,总之不能相同,实施艺术体操身体协调性练习的有效手段。

3艺术体操身体力量练习

职业院校的艺术体操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应当注意力量上的练习,尤其要注意发展艺术体操练习者的下肢弹跳能力,加强腰、腹以及背肌能力的培养。

首先,下肢弹跳力练习。在脚上绑上1公斤的沙袋,原地纵向起跳。原地跳起后, 在空中做吸腿动作,保持上体正直,迅速伸展后平稳落地。按照这一动作要领,连续快速的多次进行动作。单脚连续跳练习过程中,两脚要进行交换练习,快速起跳后连续做跨步动作。

其次,腰、腹以及背肌力量练习。快速进行仰卧起坐练习。仰卧练习时,屈膝、 或者选择直膝方式,上体快起,背、肩以及头部依次慢慢的放下,然后在快速的仰卧举腿;在此过程中,两腿应当同时快速的举起来,然后放回原处;快速仰卧两头起练习时,上体、下肢同时收拢,以手碰触脚背,轻轻放下,如此动作重复多次,然后突停臀保持平衡;在三十秒仰卧交叉摆腿练习时,仰卧举腿至少要保持30度,而且两腿上下做小摆腿动作,幅度小、速度快。在俯卧起上体练习过程中,俯卧,保持两臂自然上举,同伴可适当压住练习着的脚, 对上体快速抬起,抬头挺胸。仰卧两头翘练习过程中,快速挺身并使两头自然上翘,手臂自然上举、侧举;重复多次后突停腹平衡后,手臂呈波浪形动作。

4艺术体操速度练习

速度练习过程中,应当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规定动作次数,比如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小五花动作,完成规定数量的收腹举腿动作。同时,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次数最多,比如十秒内做踢腿动作,争取次数最多;三十秒内做仰卧起坐,次数也要最多。连续快速跳过折叠绳,听音乐或者按音乐做规定动作,比如听快速击掌声, 然后做仰卧两腿上下小摆动。连续跳绳几分钟,增加运动密度,做成套的速度练习. 超成套练习。同时,可以采用听哨音颠球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灵敏度、反应素质。具体方法是在空地上站好,间隔一定的距离,握球拍、乒乓球。在老师的指令下,吹一声哨子,学生颠低球;吹两声哨子,学生颠高球。交叉进行锻炼。同时,还要进行转体颠球训练,教师喊转体,此时学生转体360度,再颠球。采用交叉步跑的方法,培养速度素质和学生的步法移动意识和能力;学生原地站立,然后下蹲,双手撑地, 两腿向后伸直,再收腿成下蹲,双手离地, 人站立;连续做同样的动作。

5艺术体操耐力训练习

艺术体操训练强度非常的高,而且对人体的耐力和机能要求也非常的高,需要运动员有高强度的耐力,以免因疲劳而影响其平衡能力。人体过度疲劳影响人体平衡,另外,劳动负荷影响人体平衡功能, 指出劳动负荷加大,身体动摇的各项指标均倾斜方向上增加,而动摇速度却影响较小。两足站立宽度的缩小可提高重心动摇的位移和速度,而且在左右方向的影响比前后方向更明显。注意到手指尖对周围环境的轻接触,可以增加本体觉的输入,减少重心动摇的程度。

6结语

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当前职业类院校体育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仍需在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加强重视,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摘要: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是体育艺术体操教学的基础部分,随着现代艺术体操新规则、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不断更新,对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实践中应当对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进行总结和重新审视。本文将对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艺术体操专项身体素质练习方法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美术课堂开展鉴赏教学的问题研究 篇7

一、深入理解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初中生对美术课程并不陌生, 但是对美术鉴赏却是只知其名不知其意,就像大多数人看一幅画时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也就是只用眼睛看,不懂得用内心去感受其中独有的韵味。 例如,徐悲鸿的《 八骏图》 ,普通人只知道他画的是马,却不知他已将马的骨骼、肌肉和组织了解透彻,并结合西方手法,将英姿飒爽的马全部展现到了画上,见到他的马就是一种栩栩如生的感觉,仿佛马儿就在那里奔跑。 而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瑞的《 清明上河图》 表现的是民间风俗,形象地将郊景、汴河和城内街市以及建筑特色表现出来。 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相应的技巧和手法,可以提前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使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在鉴赏作品的同时提升鉴赏能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脱离普通教师的束缚观念, 给予足够的想象和发挥空间, 鼓励他们大胆发挥, 让学生不自觉地主动参与进来。 而学生美术课程的意义就在于通过对作品的鉴赏让人了解到作者当时的那种忘我精神, 知晓当时的文化背景,了解作者和作品之间发展的历程。

二、优化开展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开展是需要循序渐进的,首先学生应对相关的人文、地理、民俗文化、政治、经济、特色有一定的了解,增加对各层面的知识面理解。 教师可以给与学生启发,鼓励学生学会用推理、想象的思维来判断对作品的鉴赏,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另外,教师要合理掌握教学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包括教学时间的长短、进度的快慢、环境的改变、传授的深度范围等多方面因素。 不能一味地讲解而不给学生“ 消化”的时间,也不能为求提高进度而不停地灌输,更不能为了让学生快速进步而传授一些很高深的东西,留一些自由的时间给学生自己安排,要注意方法的合理安排,让学生有一些缓和的过程,才能提高对美术鉴赏的兴趣积极性。 反之,则会离预期的教学效果越来越远。

美术鉴赏教学活动也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逐渐完善教学手法,使每堂课变得更丰富多彩。 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都是将自己的观念和思想直接传递给学生, 而逐渐养成这种习惯后,学生也只是一味地按照老师的思路去走。 虽然这种教学也是有一定效果,但是学生养成这种习惯后,求学之路上也许就会忽视了本身的具有的一些潜力, 一味地从老师那里索取, 丧失了自身独有的创造能力, 就相当于一只断了翅膀的雄鹰。 所以,教师要学着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其中的意境,学会自主学习( 如学生可以通过去图书馆或上网找资料) 。 而这时候,学生往往会开始出现一些不自信的表现,概括不全面、表达不清晰、理解不透彻等问题,原因就是中学生目前不清楚自己到底欠缺什么东西。 这时,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两组,各组整理相关资料后进行对比发言,这样在无形中能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 并且可以从对方身上了解到自己欠缺的部分。 同时,教师要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作者是想通过这幅作品要表达的主体思想是什么?并对提出观点的同学给予肯定, 培养他们的自主钻研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对学习的主动、热情。

三、积极拓展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的课程,不能只局限于课内。 因此,要求教师补充的内容较多而且还要经过斟酌, 选一些适合对中学生实施的具有积极乐观、促进身心发展、符合中学生特点的题材,认识各类的艺术思想作风和画家特长及代表作品。 同时,教师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完成艰巨的教学重任, 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升级,简明扼要的突出重点,提高鉴赏能力,积累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 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方位启发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并能够更准确地表达出来,提升审美能力。 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特的创新能力和积极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生活实际和学生心理作为参考,积极引导并鼓励学生新观点的提出,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其本质就是要不定向、 灵活性地引导学生的多变思想和新颖观点,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力,适度用一种可以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启发引导, 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教学质量。

四、结束语

美术鉴赏教学是我国教育观念改革的重点之一, 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中占有重要作用。 美术鉴赏教学是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创造、表现和应用来提高学生对美的理解、领悟并传达、表现出来的过程;美术鉴赏教学是为了打破常规理论,通过与自然相结合,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美感,从而用一种新的方式接受观点,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去欣赏各国各地的作品。 虽然各国风俗会有差异, 但是人们对美的追求是一致的,只有提高对艺术作品的辨别力、自身对事物的审美观, 才能逐步健全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心理结构。 因此, 美术鉴赏教学是提高学生进行审美标准的重要途径。

摘要:文章从深入理解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优化开展初中美术鉴赏教学、积极拓展初中美术鉴赏教学三个方面研究如何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教学

参考文献

[1]姜燕青.美术欣赏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2011(09).

研究性鉴赏的教学构想 篇8

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对美术的兴趣, 才愿意去鉴赏, 才会主动学习, 所以, 我们的美术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创设课堂情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鉴赏课《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一内容的教学时, 我们以著名油画《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为例, 教师可以在上课时把临摹好的这幅画展示在学生面前, 虽然学生以前见过这个画, 但是没有看过如此大的、更加真实的画面, 很多同学情不自禁的站了起来, 并津津乐道, 那种惊奇的表情溢于言表, 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 这时, 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发起来, 他们很快进入到了学习的情境中, 此时, 老师很快给学生介绍油画的特点和技法。把这幅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 思想感情等等一并介绍给学生。之后, 老师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学生有了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 才会为以后的美术学习打好基础, 也会为以后的从事美术学习提供机会。

二、调动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传统模式的高中美术教学在我们心目中就是画画, 其实, 画画仅是美术中的一少部分, 把以画画主的教育施加给学生, 就会让学生感觉美术是那么沉闷而又乏味, 学生在学习时只是一味的把教材上的画进行“复制”, 而没有半点想象力和创造力。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生“要我学”的思想转变为“我想学, 我要学”的思想, 那么, 就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 改变陈旧的教学形式。比如, 在《墨梅图》《墨葡萄图》等中国画的教学中, 为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 我把诗文引入课堂, 给学生创造一个特别是的情境, 让学生感觉是“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的气氛, 学生从听觉中的优美的语言去感受画境、描绘画境、创造画境。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以评价的方式启发教学

评价是对教学有很重要的作为, 也是促进教学的主要手段。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对照, 并给学生指出努力的方向, 但是, 评价不能促进学习, 就不是有效的评价。而启发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方式。启发式教学需要老师有自己的教学智慧, 需要教师会方法还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高中学生已经具有自己的思想, 为了鼓励学生不能只是一味的表扬, 而不让他们看到自己的缺点, 我更多的是用否定来评价学生, 但是这里的否定并不是简单的说学生的错, 而是要给学生指出为什么要否定, 否定在哪里, 再给学生指明方向, 让他们发散地往更广的面去思考。美术的思维方式是想象的、形象的、灵感的、直觉的, 充满随机应变, 也就是说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错当成一种学习的宝贵资源, 甚至可以将错就错, 艺术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美术学科的这种自由性是其他学科所没有的, 对于培养学生的自由发散的思维习惯具有很大的优势。

四、鼓励学生多积累美术素材

美术的素材很多, 也很广泛, 可以说处处都是美术素材, 但是, 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中国民间美术鉴赏教学时, 我们可以把教育拓展到课外, 带学生到农村、街道了解本的民间艺术, 或者让学生去搜集旧的年画、剪纸、民间玩具、草编、竹编等, 也可以到图书馆去查找有关图片资料。把这些搜集到的战利品进行分类, 分类的方法能很多, 可以按作者分, 可以按创作年代分, 也可以按风格分等。并在这一类或者作品下面加文字解释。

五、加强教师自身的建设

老师的课堂的组织才与引导者, 课堂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的看老师的业务水平, 试想没有高素质的老师, 怎么能教出好学生。在这里, 老师的素养指的是技能要好, 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态度。在课堂上除了教授知识, 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一个教师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 让学生形成一种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 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 这是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教学时, 老师要做到把自己的知识与教学融为一体, 做到旁征博引, 以良好的素养来征服你的学生。如在讲民间美术时, 首先让学生明白的是美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再明确概念, “文化”是什么, 科学、知识又是什么。那么科学知识是不是文化?有什么区别。再给学生提一个与他们有直接关系的问题:你们有没有文化?学生被这个问题难倒了, 有的点头, 有的表示自己的文化还不高。学生的这种表现很正常。于是, 我把文化与人文学科的联系起来, 不但让他们了解美术, 还要了解美术与文化的关系, 拓展学生的美术视野。在教学中, 还要把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 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但能帮助学生开拓视野, 拓展了他们的生活能力, 还可以引起他们对美术的兴趣, 实践也证明, 学生对这种跨学科的讲授表现出来的专注程度比单纯教美术知识更为专注。

总之, 高中美术的鉴赏教学方法丰富多样, 我们不能单纯的用简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教育, 而是培养他们的真实情感, 不但从心理上了解学生, 而且还要把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 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审美, 并能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

参考文献

[1]戴文艺.高中美术鉴赏课兴趣激发的途径[J].科学大众.2009 (02)

[2]胡琰艳.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的原则和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3)

上一篇:大棚早熟西瓜栽培技术下一篇:中文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