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肛手术(共9篇)
保肛手术 篇1
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近几年在我国临床上直肠癌的发病率正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且以直肠低位的发病率最高。在过去大多数情况下对直肠癌患者采取Miles术进行治疗, 然该术式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近几年低位保肛术不断成熟, 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直肠癌低位保肛的手术要点以及手术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行低位保肛术进行治疗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了回顾性分析,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中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经低位保肛术进行治疗的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 抽取其中的52例作为研究对象, 包括有男21例, 女31例, 年龄46~73岁, 平均 (55.8±14.2) 岁, 合并糖尿病者4例, 合并高血压者3例。就诊原因分别为便中带血和大便次数增加。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将以上统计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患者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手术要点以及治疗体会展开回顾性分析。
1.2.2 检查方法
本组52例患者经直肠指检均证实存在肿块。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接受了直肠镜检, 并进行了活检, 结果证实患者肿块距肛缘在5~7cm之间者39例, 肿块直径在0.8~2.0cm。肿块距肛缘在4~5cm之间者13例, 直径未超过2cm。本组患者经术前病理检查结果证实, 乳头状腺癌者22例, 管状腺癌者17例, 黏液腺癌者13例。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证实:CEA呈阳性者39例, B超检查结果未发现肝癌转移;经CT检查所有患者均未发现腹腔以及肠系膜淋巴结转移。
1.2.3 治疗方法
对术前准备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其中以肠道准备为主, 并对糖尿病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行积极的控制。在手术时患者取截石位, 而后经气管插管麻醉, 将腹正中切口作为手术入路, 按TME技术对直肠及乙状结肠中下段进行充分游离。出于使肿瘤得到彻底切除的目的, 在距肿块上缘10~15cm处断肠管, 在肿块下2cm处将直肠远端切断。本组52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接受改良Bacon术 (结肠经肛门拉出术) 双吻合器低位保肛技术进行治疗, 有5例患者接受Parks术 (结肠肛管吻合术) 进行治疗。所有患者经会阴骶前放置引流。在术后加强静脉营养以及抗感染等相应的对症处理[2]。
2 结果
本组5 2例患者经术后标本病理证实为乳头状腺癌者2 2例 (42.31%) , 管状腺癌者17例 (32.69%) , 黏液腺癌者13例 (25.00%) , 所有患者的切缘均未发现癌组织。经4~6个月的随访发现, 术后有40例 (76.93) 患者可以正常的排便, 有10例 (19.23%) 患者的排便次数为3~5次/日, 另外2例 (3.85%) 患者的排便次数超过5次/日。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者4例, 发生率为7.69%, 经局部处理后痊愈。见表1。
3 讨论
近几年, 由于临床上对直肠生理解剖结构以及肿瘤转移的相应规律有了进一步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广大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患者对接受手术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其对保肛手术治疗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 也对外科医师的手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手术辅助的相关器材也应该有长足的发展, 因此目前在临床上低位直肠癌的保肛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3]。临床上对于直肠癌术式的选择是以保证癌症病灶能够彻底被切除为基本原则, 并且不会对临床治疗效果和病情复发率产生任何影响, 尽量避免不必要牺牲肛门。总原则为为每位患者制定一条个体化的临床手术治疗方案。在决定手术方式和肿瘤远端切除的具体范围时, 不仅仅应该对肿瘤相对于直肠的具体位置, 与肛缘之间的距离进行考虑, 还应对肿瘤体积的大小、病变侵犯的范围、病理类型、恶性程度等给予高度的重视[4]。
经临床实践证实, EEA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在盆底低位手工直肠吻合术的实施操作难度, 从而进一步提高吻合治疗质量, 尤其是结合一种直线型缝合器或者是荷包缝合钳闭合残端直肠代替手工缝制荷包, 也就是临床上所谓的双吻合器技术, 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残端直肠的处理方式能够变得更加简单、方便, 并且使吻合口瘘等低位吻合的诸多并发症减少, 在使直肠癌的保肛率得到进一步提高的同时还有效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缓解了患者的痛苦。然经本次研究我们发现, 在应用EEA吻合时应对以下几点予以注意: (1) EEA钉仓的直径选择要合理, 并以患者直肠厚度以及直径大小为依据对29~33mm的吻合器进行选择, 大多数情况下直径为32mm的吻合器是目前最为常用的, 如果直径过大出现肠管撕裂症状的可能性会加大;如果直径过小, 由于钉仓容积有限, 肠被挤出仓外的可能性较大, 使吻合程度不够彻底[5]。 (2) 经肛门将吻合器放入后在荷包缝合线进行打结处理, 抵钉座同中心杆连接之后切记不要用力向上推枪身, 而需要在抵钉座靠近钉仓的情况下将枪身的位置适当下拉, 从而使直肠能够非常松弛地进入到钉仓内, 这样做不但能够对下切缘的完整性给予保证, 还能够使下切缘切的更远一点, 这会使下切缘癌残留的机会得到显著的降低。 (3) 在应用荷包缝合闭合直肠残端的过程中应在完成荷包缝合处理后再从荷包缝合钳上缘对直肠进行切断处理, 从而实现了对肠壁滑脱而引起荷包缝合不全的发生进行有效避免[6]。
摘要:目的 对直肠癌低位保肛的手术要点以及手术治疗体会进行分析探讨, 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在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行低位保肛术进行治疗直肠癌临床患者病例52例, 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分析手术要点和手术体会。结果 本组52例患者使用吻合器吻合者49例, 手工吻合者3例。经低位保肛术治疗后, 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 随访结果无复发。结论 在对直肠癌患者采取低位保肛术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并对吻合器进行合理的选择和正确使用, 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有效率的目的, 临床应给予关注。
关键词:直肠癌,低位保肛术,吻合器,直肠镜,全直肠系膜切除
参考文献
[1]郁宝铭, 李东华, 郑为民.直肠全系膜切除在双吻合器低位前切除术中的意义[J].中华外科杂志, 2010, 38 (7) :496-498.
[2]高发福, 姜波健, 孙荣勋, 等.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7 (7) :127-129.
[3]王昆华, 龚昆梅, 钟鸣, 等.直肠癌保肛术并发症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及防治[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2, 7 (6) :506-509.
[4]何远翔, 王为民, 黄海林.直肠拖出双吻合器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癌[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26 (6) :439-440.
[5]王崇树, 魏寿江, 石刚, 等.荷包缝合钳代替直线型吻合器行直肠癌低位保肛术[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11, 8 (3) :264-265.
[6]曾庆东, 吕丽红, 王磊, 等.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11 (1) :467-469.
保肛手术 篇2
【关键词】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411-02
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发病率逐年上升。我科自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采取腹腔镜保肛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38例,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入组患者38例,其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39-74岁,中位年龄55岁.肿瘤下缘距肛门4-7cm以内,全部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保肛率100%。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经冲洗后自行愈合,引流时间15天,切口脂肪液化8例,经换药后愈合,平均时间13.6天。
2 常规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在我国,由于家属要求向患者隐瞒病情,患者对所患疾病不完全清楚,容易产生忧虑、烦躁的情绪,一方面家属做好安抚工作,一方面医生、护士要做好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的病情并做有效的隐瞒,取得患者的信任,并向患者说明腹腔镜手术的优点,如恢复快、痛苦少,打消患者的焦虑、疑惑,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配合治疗。
2.1.2 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对于手术的成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术前3d告知患者服用诺氟沙星+甲硝唑控制肠道菌群。术前1d中午起给予恒康正清2盒,兑水4000ml,间断口服,以清洁肠道,降低术后肠道并发症及吻合口瘘、感染的发生几率。术晨7点留置胃肠减压管,指导患者如何配合置管,尽量降低对咽喉部的损伤。
2.2 术后护理
2.2.1 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进入ICU,吸氧、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并记录,注意全麻术后可能发生的呼吸道梗阻、误吸及循环血容量不足等,记录24h出入量,及时向医生汇报,提供输液依据。
2.2.2 引流管的观察护理 术后一般有胃管、腹腔引流管和导尿管,保持各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等,观察引流物的量、颜色和性状,当盆腔引流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及稀便和气体,及时向医生汇报,以确定是否为吻合口瘘,及时处理。本组1例患者第4天出現吻合口瘘,经肠外营养,冲洗引流后愈合;胃肠减压要保持有效的负压,每班应关注肠蠕动和肛门排气情况;尿管一定要保护好,在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出现尿管脱出的现象,因直肠手术与膀胱关系密切,术后近期排尿困难,脱出后再次置入给患者带来痛苦,造成生理及心理上的创伤。
2.2.3 皮下气肿及肩背部疼痛 腹腔镜手术需要在腹腔内注入CO2,以制造人工气腹,易刺激两侧膈神经引起肩背部疼痛;若CO2进入皮下,则形成皮下气肿。临床表现为术后肩背部酸痛、切口周围皮下疼痛,有的可有握雪感、捻发音。术后若患者出现肩背部酸痛,可按摩揉捏患处,一般1-3d症状可自行缓解。若出现切口周围皮下疼痛,可给予腹部微波理疗或热敷,改善循环,促进气体吸收。
2.2.4 饮食及营养支持 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肠外营养。排气后根据情况开始无渣全流食-流食-半流食-普食,循序渐进,少食多餐,禁止刺激性食物。我们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量身制定食谱,使饮食合理,营养均衡。
2.2.5 早期活动 腹部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胃肠功能恢复,预防肠粘连及腹胀,缩短术后恢复期有着重要的作用。术后患者清醒后可于床上自行翻身活动或护理人员双手把持患者双侧髂骨,水平摇晃,原理类似于离床活动,能下床活动后也可间断插入本法加强锻炼。
2.2.6 出血 主要为吻合口出血及骶前静脉出血。术后密切观察引流液及排便的颜色、性质及量。吻合口出血表现为血便,可行保守治疗。骶前出血根据引流量,决定是否二次手术止血。
2.2.7 感染 多发生在术后3-5d内,包括泌尿、伤口、肺部、腹腔,故术后应加强翻身叩背、及早离床活动,做好伤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膀胱功能锻炼,及早拔除导尿管。
2.2.8 吻合口瘘 吻合口瘘一般发生于术后第7天[2],本组1例患者术后4d出现高热,骶前引流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及稀便和气体,及时向医生汇报,确定为吻合口瘘。以0.5%甲硝唑每日两次冲洗引流管,保证通畅引流,早期禁食水,给予肠外营养,排便成形后可进流食半流食。加强营养治疗是加速吻合口漏愈合的有效方法,给患者量身制定食谱,加强营养,促进康复。
3 体 会
通过对38例腹腔镜直肠癌病人的护理,使我们认识到,加强术后的各种护理措施及仔细的观察是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骶前引流情况是直肠癌术后护理的重点[3],加强护理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水琴,刘剑.双吻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4):113.
[2] 张洪伟.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吻合口瘘9例的原因及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12):1139-1141.
肠癌低位保肛术手术治疗体会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观察报导的资料来源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肠癌患者中随机抽取的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24例, 女32例, 年龄42~75岁, 平均 (54.6±4.3) 岁, 这56例患者中, 有5例患者同时还患有糖尿病, 有4例同时患有高血压。这些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原因包括:每天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带血及其他。
1.2 方法
整理和分析上述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对其手术的治疗效果、手术要点和治疗的体会进行回顾性分析。
通过检查验证本文中的56例患者的直肠部位均存在肿块。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接受了肠镜检查, 且同时进行了活检, 检查结果显示40例患者的肿块距离肛缘4~6 cm, 直径范围为0.7~2.2 cm;16例患者的肿块距肛缘的距离在3~4 cm的范围内, 直径范围为0.8~1.8 cm。同时患者手术前的病理检查报告显示:56例病例中, 有19例管状腺肠癌患者, 24例乳头状腺肠癌患者, 13例黏液腺肠癌患者。且患者的瘤块标记物的检查结果显示:41例患者的CEA呈阳性, 通过B超检查未发现有肝癌转移的患者, 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腹腔和肠系膜淋巴结均没有发生转移。
对患者手术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完善工作, 尤其是对患者肠道的处理和准备, 对同时还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患者要进行积极和特殊的控制以及高血压患者的病情进行积极的控制;患者在进行手术时采取截石位, 然后用气管插管进行麻醉, 将下腹正中的切口作为手术的入路, 按照TME技术充分游离乙状结肠的中下段和直肠。为保证彻底切除肿瘤, 在距离肿瘤上边缘9~16 cm的位置处切断肠管, 在肿瘤下边缘2 cm处切断患者直肠的远端。56例患者中, 2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结肠经肛门拉出术 (即Bacon术) 双吻合器低位保肛术, 有6例患者采用结肠肛管吻合术 (即Parks术) 进行治疗。56例患者都经过会阴骶前的放置引流;患者手术后加强抗感染及静脉恢复等相关的后期处理[4]。手术后肛门刺激症的发生率和术后患者发生局部的炎症反应与盆腔积液的刺激有关。如果骶前和盆腔的引流液减少, 局部的炎症反映就能够得到控制和改善。必要时可以适当的使用复方苯乙哌啶, 能够使括约肌的张力增大, 减弱推进型的肠蠕动, 还可以让肛门的刺激症状得到一定有效的缓解。
2 结果
本报道中的56例肠癌患者手术后标本的病理结果显示:19例管状腺肠癌患者, 占33.93%, 24例乳头状腺肠癌患者, 占42.86%, 13例黏液腺肠癌患者, 占23.21%, 所有病例切缘都没有发现有癌组织。经3~5个月的跟踪记录, 手术后可以正常排便的患者有44例, 比例达78.57%, 9例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为3~5次, 剩余3例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超过了5次, 比例仅为5.36%, 此外手术后有4例 (7.14%) 患者吻合口漏, 经过局部处理已痊愈。56例患者手术后的病理结果详见表1。
3 讨论
肠癌患者采用低位保肛术与传统的Miles手术相比, 虽然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的差异, 但是明显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其生活质量。肠癌的淋巴结进行扩散时主要是向上和向两侧扩散, 只有在患者进入晚期时, 由于癌栓阻塞了直肠癌向上的淋巴管, 才会发生向下的扩散, 而且扩散的范围极少会>2 cm, 向下发生扩散的概率很小 (<2%) 。吻合器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使手工难以完成的低位吻合能都顺利的完成, 为肠癌进行低位保肛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条件[5]。
随着近几年来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医疗领域临床上对人体直肠的基本解剖结构和肿瘤在人体直肠部位的转移的相应规律有了更进一步和更加深入的认识和掌握, 人民的健康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 同时患者对于进行手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 因此肠癌患者对于通过保肛手术进行治疗的要求和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 这就提高了对外科医生的病情诊断以及手术技术的要求, 对手术中应用的相关器械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以及智能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临床上低位肠癌保肛术的成功率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6]。
保证肿瘤能够彻底的被切除是在临床上对于肠癌手术方式进行选择时所依赖的基本原则, 同时还要保证手术不会改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肠癌的复发率不受任何影响, 必须尽量避免肛门不必要的牺牲[7]。总之需要为每位患者制定一条与他们的实际身体状况相符合的独特的临床治疗方案。在决定肿瘤切除的具体范围和手术所采用的方式时, 不仅要考虑肿瘤的相对具体位置距患者肛缘的距离, 还必须对患者病情的恶化程度、肿瘤的体积大小、病变的范围、肿瘤的病理类型等做出科学的预测和高度的重视[8]。
经长期和大量的临床实践验证, EEA应用与低位保肛术能够有效的降低吻合术的实施和操作的难度, 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吻合治疗的效果和质量, 目前临床上采用的双吻合器技术能够使患者残端直肠处的处理方式变得更加方便和简单, 并且减少了患者采用其它吻合术时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肠癌低位保肛术的成功率, 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同时还缩短了手术的操作时间。
通过本次的分析和研究, 总结出在应用EEA吻合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 要合理的选择EEA的钉仓直径, 应依据患者的直肠直径和厚度对吻合器进行合理的选择, 目前在正常情况下最常用的吻合器的直径为32 mm, 若吻合器的直径过大就会增加肠管撕裂症状发生的可能性, 但如果直径过小时, 由于EEA钉仓的容积是有限的, 也会增加患者的肠被挤出仓外的可能性, 吻合的程度就不够彻底。 (2) 经过肛门将吻合器放入人体后缝合线打结时, 抵钉座与中心杆相连接后一定不能向上用力的推枪身, 而应该在保证抵钉座是靠近钉仓的情况下, 将枪身进行适当的下拉, 使直肠能够在非常松弛的状态下进入钉仓, 这样做的好处是, 不仅能够保证下切缘的完整性, 还能使其切得更远一点, 从而显著的降低了肿瘤在下切缘残留的机会。 (3) 缝合时需在完成了荷包的缝合处理的情况下才能从在缝合钳上缘切断直肠, 从而才能有效的避免患者的肠壁滑脱而导致荷包缝合不全的情况的发生。
TME技术是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手术中的基础操作之一, 不仅能保证手术的根治性效果, 在正常的解剖操作中, 减少了手术的创伤, 能有效的缩短手术的时间, 在手术时让患者的自主神经十分清晰的显露出来, 显著的提高手术成功率, 且增强了患者对每天排便的控制和提高了患者泌尿生殖系统的基本功能, 从而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总而言之, 只要医生在手术前能准确的掌握TME的操作方法以及吻合器的使用技巧, 肠癌患者低位保肛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值得临床上的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本文对肠癌低位保肛术的手术要点以及治疗体会进行总结、分析和探讨, 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 对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56例肠癌患者进行低位保肛手术, 通过回顾性分析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简单总结手术的要点和体会。结果:病理结果显示, 19例管状腺肠癌患者, 24例乳头状腺肠癌患者, 13例黏液腺肠癌患者。经3~5个月的跟踪记录, 手术后可以正常排便的患者有44例, 9例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为3~5次, 剩余3例患者每日的排便次数超过了5次, 此外手术后有4例患者吻合口漏, 经过局部处理已痊愈。结论:对肠癌患者进行低位保肛术治疗时医生应掌握严格、准确的手术指征, 并能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吻合器,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应对其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关键词:肠癌,低位保肛术,治疗效果,吻合器
参考文献
[1]郁宝铭, 蒋家骒, 王一春, 等.949例直肠癌的外科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 2002, 20 (6) :417.
[2]高发福, 姜波健, 孙荣勋, 等.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转移规律的临床研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09, 17 (7) :127-129.
[3]马明, 王海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综述, 2012, 18 (4) :553-554.
[4]陈利生.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原则、方式及评价[J].大肠肛门外科杂志, 2004, 10 (4) :236-237.
[5]曾庆东, 吕丽红, 王磊, 等.双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的应用[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2, 11 (15) :467-469.
[6]王结实.胃肠癌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1, 17 (18) :103-104.
[7]夏莉, 李岚, 迟艳飞, 等.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时辰治疗晚期胃肠癌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 2011, 19 (5) :974-976.
与直肠癌打一场“保肛”攻坚战 篇4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癌肿认识逐渐加深、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以及专用器械的应用,保肛手术成功的比例逐年增加。保肛手术类似战场上的攻坚战,能否成功取决于诸多因素。
诊断越早 保肛越好
早期诊断直肠癌对于保肛至关重要。许多直肠癌患者早期就出现便血,但常被当作“痔疮”治疗,结果延误了病情,患者往往发病数月甚至一年后才被确诊,届时已丧失了保肛的有利时机。所以病情发现得越早,病灶越小,也就越能保肛。四年前,有一位大学教授一发现便血立即前来就诊,经检查为直肠癌,病灶仅2厘米大小,距肛门5.5厘米,当即施行保肛手术,术后肛门仍能胜任“工作”,现在患者仍过着正常生活。
如何才能早期发现癌肿呢?普查是早期发现癌肿的好方法,但有不少人怕难为情或怕痛,拒绝医生进行肛门指诊或纤维肠镜检查,以致延误了病情,遗憾终身。但客观上,有些直肠癌比较难诊断,患者即使进行了纤维肠镜检查,并取病灶活检,仍难以确诊其良恶性。对于这种情况,绝不能掉以轻心,应该坚持随访,或麻醉下切取病灶活检,以求明确诊断。总之,诊断越早,越能抓住保肛的主动权。
诸多因素 影響保肛
当然,保肛手术还取决于下述因素:
患者自身条件:手术前,如果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不良,即使勉强进行保肛手术,也可能会出现大便失禁。患者肥胖、直肠系膜肥厚、骨盆狭小且深凹,均可增加手术难度。另外,如果乙状结肠系膜短,血液供应不良,也不利于保肛手术。与男子相比,女性骨盆较宽。故女性和瘦弱体型者保肛成功率明显高于男性肥胖者。
病变部位与肛门的距离:癌肿与肛门的距离长短至关重要。一般地说,直肠全长15厘米,如果癌变部位与肛门之间的距离大于7.5厘米,保肛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癌变部位与肛门之间的距离小于7.5厘米,那就要考虑“保与不保”的问题。癌肿与肛门之间的距离越短,手术的切断缘与肛门就越近,保肛的难度也越大。可见,病灶距肛门的距离是衡量“保肛”与“弃肛”的重要尺度。如果两者相距在7厘米以上要尽量保肛,6厘米要考虑保肛,5厘米以下原则上不保肛。如患者同时患有肛管鳞癌,或高龄合并心脏病,则应具体分析病情,谨慎从事。
肿瘤的大小:一般地说,肿瘤直径小于3厘米,倾向于保肛,超过3厘米者,以不保为宜。
此外,直肠癌的病理类型、肿瘤生长的特性等因素都能影响保肛手术的成败。
保之有利 弃之有理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肿瘤专家曾经说过:“失去肛门是不幸的,但不适合保肛而勉强保肛同样也是可悲的。”患者应该正确理解及对待保肛问题,权衡其利弊。随着医学的发展,近年来,医生在根治直肠肿瘤的同时,都会较多地考虑患者生理功能的需要,有时为了保肛,他们要反复推敲,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弃肛。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临床体会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 纳入标准:术前均经肠镜证实, 腹部B超或CT未检出其它脏器有转移情况;无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排除免疫系统严重疾病者, 有意识障碍者。其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39~76 (55.2±4.3) 岁;病理类型:鳞癌2例, 腺鳞癌4例, 腺癌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本组应用Mile术式, 乙状结肠远端、肛提肌、肠系膜下动脉、肛门周围直径5cm皮肤等用电刀切除, 对相应区域脂肪组织和淋巴结清除, 肛门切除, 在预切线对肠管结扎, 离断的两端断肠管封闭, 行乙状结肠单腔造口操作。观察组:实施保肛手术, 充分扩肛, 环形切开齿状线处, 直肠和乙状结肠游离, 对盆腔骶前自主神经保留。切断肛尾巴韧带, 切开耻骨直肠肌。直肠用生理盐水冲洗。行低位前切除术, 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分布的淋巴结及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清除, 肠系膜下动脉切断。左结肠动脉保留。肿瘤病灶在内的肠段切除, 并取样病检, 对远端直肠冲洗, 置入吻合器行吻合操作。骶前放置引流, 肛站恢复排气后, 将引流管拔除, 术后常规化疗。
1.3 指标观察
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并发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3]
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 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选取的病例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3%, 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6.7%, 对照组为10%,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3 讨论
目前, 超低位直肠癌治疗中, 传统的Miles手术为金标准, 但此术式需在腹部建人工肛门, 加大了患者痛苦, 且术后易引发程度不等的排尿功能、性功能障碍, 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3,4]。直肠癌能够采取保肛手术治疗意义重大, 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状况。随着外科技术取得的进步, 直肠癌保肛术的应用渐趋增多, 患者也有较高治疗依从。保肛手术为临床低位直肠癌病例, 依据传统经典方式实施Miles术, 以保留肛管和肛管环为实质, 并彻底清除脂肪组织、全肠系膜、淋巴、周围血管, 无需对会阴部组织和盆底组织切除, 也无需行结肠造口术, 除可避免人工肛门引发的痛苦, 使肛门生理功能得以保留, 又能彻底清除肿瘤, 提高临床效果[5,6]。相较传统Mile术, 保肛手术创伤小, 恢复快, 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7]。另外, 保肛手术并未使患者复积习难改率增加, 用TME原则行直肠中下段癌根治术, 可使局部复发率降低, 长期生存率提高, 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 观察组选取的病例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并发症率为3.3%, 明显低于对照组16.7% (P<0.05) 。观察组复发率为6.7%, 对照组为10%,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
在决定肿瘤手术方式和具体范围时, 除要对肿瘤距肛缘的距离加以考虑, 还需了解肿瘤病理类型、病情恶化程度、病变范围、肿瘤体积大小等, 以保障成功。经大量和长期实践验证, 低位保肛术与EEA应用可使吻合术的实施和操作难度有效降低, 提高吻合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临床目前应用双吻合技术可更简单的处理残端直肠, 减少其它吻合术引发的并发症, 增强肠癌低位保肛术, 使患者痛苦减轻, 并缩短手术操作时间。通过分析显示, 对保肛术实施时, 需注意, 要对EEA的钉仓直径合理选择, 依据直肠厚度和直径, 合理选择吻合器, 正常情况下, 吻合器直径为32mm, 若直径过大, 可使肠管撕裂症状发生风险增加, 但若直径较小, 因EEA钉仓库为较有限的容积, 也使肠被挤出仓外的风险增加, 不能彻底吻合。将吻合器经肛门在人体放置, 并缝合打结果, 中心杆与抵钉座相连接后, 无法用力向上推抢身, 应保证低钉麻在与钉仓靠近的情况下, 将枪身适当下拉, 以使直肠在非常松弛的状态下入钉仓, 以保证切缘的完整, 且切的更远, 使肿瘤在下缘残留几率降低。
综上, 针对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保肛手术治疗, 可发挥根治治疗作用, 且具较高安全性, 促使肛门功能理想恢复, 最大限度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汉斌.保肛手术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 32 (5) :720-721.
[2]陈丹, 胡丰良, 黄丹丹, 等.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疗效评价[J].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 19 (1) :9-12.
[3]刘明胜, 柴瑞.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4) :111-113.
[4]童国俊, 张贵阳, 刘剑, 等.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显效性分析 (附108例报告) [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 37 (3) :278-281.
[5]孟庆成, 王芳丽, 吉小昌, 等.双吻合器技术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3, 16 (10) :1608-1611.
[6]周海速, 宋华羽, 潘彩清, 等.零距离保肛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的手术配合[J].温州医学院学报, 2011, 41 (1) :86-87.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疗效探讨 篇6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直肠癌前侧切除术,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低位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临床上认为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效果理想,一般可分为直肠癌前侧切除术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本文通过观察探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64例低位直肠癌的患者,男35例,女29例,年龄在35~72岁,平均年龄为(53.1±2.1)岁,均通过CT、MRI、乙状结肠镜、直肠镜等辅助检查确诊为低位直肠癌。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高分化腺癌有20例、中分化腺癌有18例,低分化腺癌有26例;按照Dukes分期可分为A期有32例,B期有20例,C期有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治疗,对照组采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理分型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采取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治疗,采取全身麻醉,患者取改良截石位,常规铺设无菌巾,以碘伏进行消毒。参考全直肠系膜的切除原则,选择在下腹部正中作切口,有特殊需要的患者可绕脐后适当将切口延长,范围在肠管下切缘的2~5cm和上切缘的10~15cm。通过腹腔对直肠进行游离到肛提肌水平,然后朝向头侧进行肠管牵引,能够清晰观察到外科肛管和直肠肌耻骨间的界限。采用电刀将直肠周围系膜、脏层筋膜、腹腔下的神经内侧肿块完全游离,直至左右到达齿状线水平;对中枢轴清扫,范围超过R3,将直肠和部分的肛管全层切除。将肿瘤远端肠管进行游离超过3cm和直线型闭合器再2cm内位置进行钳夹,以圆形吻合器对肛管与结肠进行对端吻合处理。术后常规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促大便成形排出及相应的营养支持等,针对吻合术后肛门狭窄的患者可进行扩肛处理,针对术后吻合口瘘的患者可采取引流治疗,皆能逐步缓解[1]。
1.2.2 对照组
采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PR)治疗,采取全身麻醉,患者取改良截石位,常规铺设无菌巾,以碘伏进行消毒。采取电刀将肛门周围的皮肤切除,直径在5cm,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坐骨直肠窝内组织、肛提肌、直肠、肛管、系膜及肛周皮肤,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者结肠左动脉分出位置下方的血管进行结扎、切断,同时对动脉旁淋巴结进行清扫。并且在腹部作一个永久性的结肠造口,即人工肛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本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制定以下疗效标准,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经MR及肛内超声检查显示肿瘤消失,术后正常排便;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经MR及肛内超声检查显示肿瘤范围缩小,术后大部分患者正常排便;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经MR及肛内超声检查显示肿瘤无缩小,术后无排便。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并发症及疗效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1.61版本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手术时间、排便次数的数据经SPSS13.0软件处理,计量单位采用(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均数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出现肛门狭窄1例,吻合口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对照组术后出现肛门狭窄4例,吻合口瘘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2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23/3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便次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表2。
3 讨论
本文通过统计发现,采取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0.7%,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3%,同时其手术时间明显较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缩短,排便次数正常,显示此术式占有一定的优势。但具体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并且及肿瘤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对肿瘤进行远端切除,其范围需要同时考虑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大小、恶性程度、肿瘤与肛缘的距离和在直肠的位置,还需要参考患者疾病史、全身情况、年龄、性别、盆腔宽窄、胖瘦、体型等,进行综合评估。一般来说,针对肿瘤在3cm以内、可推动、不固定的患者,经MR及Dukes分期在B、C期的患者,可选择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适应症通常在距肛管直肠环>3cm或者肿瘤距肛缘≤6cm,肿瘤侵犯肠腔<1周的直肠癌患者,因为保留了直肠的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和末段黏膜的排便反射,因此,术后的肛门功能良好,属于较为理想的低位保肛根治术[2]。
综上所述,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疗效确切,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更占有优势,明显优于采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短,加快术后排便,术后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合理推广。
参考文献
[1]袁建伟,康国庆,刘行凤.结直肠吻台保肛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132例分析[J].山东医药,2009,29(49):93.
保肛手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患者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确诊, 其中男24例, 女17例;平均年龄 (56.5±9.8) 岁;肿瘤部位: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7 cm, 平均 (3.5±1.9) cm;肿瘤形态:隆起型16例, 溃疡型20例, 浸润型5例;Dukes分期:A期5例, B期20例, C期16例。术前均行CT或MRI检查未见肿瘤侵犯肛提肌、肛门外括约肌、邻近器官、远处转移。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方法
术前及时评估、调整机体状态, 将手术风险降至最低, 高血压宜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糖尿病将术前血糖稳定控制在8.8 mmol/L以下;麻醉取持续硬膜外麻醉, 开腹探查后确认可行根治术, 遵循TME原则严格进行, 切除直肠系膜距离肿瘤下缘至少5 cm, 切除肠管距离约1~3 cm, 避开盆腔自主神经, 肿瘤切除后使用吻合器行直肠、乙状结肠端端吻合, 术毕于骶前区置皮下负压引流管。术后常规行直肠癌化疗。
1.2.2 肛门功能评估标准[2]
术后3、6、12月行肛门功能评估。优级:排便功能接近正常人;良级:排便反射基本正常, 控便能力不全;中级:排便反射、控便能力均不全;差级:排便反射、控便能力基本丧失。
1.3 随访
患者术后1年内每3个月门诊复查, 2~3年每6个月门诊复查, 3~5年每年门诊复查, 了解并评估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等。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41例手术大体标本下切缘距肿瘤下缘距离2.2~4.0 cm, 平均 (2.3±0.6) cm。术中冰冻病检未见下切缘有肿瘤细胞浸润。术后吻合口漏1例, 吻合口狭窄2例;
2.2 排便功能及生存率
术后1年91.9%存活患者控便能力达优良级;随访1~4年, 有4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0月、16月、16月、18月出现局部复发, 行腹会阴切除术后随访24月无瘤生存至今;2例于术后23月、28月出现肝脏转移, 化疗6月、9月后死亡。患者排便功能及生存率见附表。
3 讨论
Miles手术曾被认为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但该术式所行永久性造口严重增加患者经济花费, 更为严重的是显著降低了患者生存质量。随着手术技能及研究的深入, 保肛手术成为了广大医患的共同选择。
直肠的解剖结构是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理论基础。腹膜返折以上部位的淋巴引流均为上行引流, 而腹膜返折以下才会有上方及侧方引流, 到肛管后淋巴引流则朝向上下及侧方三个方向[3]。理论上讲低位直肠癌只有在上方及侧方引流完全被阻塞时才会向下播散, 引起相关直肠粘膜的病变, 而直肠粘膜无任何淋巴管组织, 因此, 我们认为低位直肠癌向下播散诱发直肠粘膜病变难以实现。本研究尚不能对其远期生存率进行有效判断, 但有关数据[4表明, 保肛手术与腹会阴切除术并不会显著降低患者无年生存率。保肛手术保留的肛门功能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根本指标[5]。本组41例均成功行保肛手术,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 吻合口狭窄2例, 术后1年排便功能达优良级患者占到了91.9%。
综上所述, 我们认为保肛手术是符合解剖生理, 且具有损伤小、病灶切除彻底、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的手术,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魏娟, 雷金华, 曹凤军.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8 (5) :1012-1012.
[2]朱群山, 陈平.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复发原因及再治疗策略[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09, 12 (10) :879-881.
[3]高慧淳, 邹亮, 周建洪, 等.肠镜诊断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3 (6) :900-901.
[4]崔龙.低位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J].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0, 15 (2) :96-99.
保肛手术 篇8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并发症,复发,TME原则
直肠癌系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据我国恶性肿瘤统计调查显示[1], 我国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并逐渐向年青化转变, 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外科手术研究的不断成熟, 保肛手术越来越成为医生及患者追求的目标[2]。为探讨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该研究选取该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直肠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 并与非保肛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重点探讨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3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病历调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联合确诊, 入组标准:年龄18~75岁者;低位直肠癌者;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远处转移;精神病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无化疗、放疗史等。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 行保肛术;男48例, 女20例;年龄32~75岁, 平均年龄 (47.11±5.46) 岁;TNM分期Ⅱ~Ⅲ期;直肠癌大体分型为溃疡型者35例, 缩窄型者15例, 肿块型18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者17例, 中分化者31例, 低分化者16例, 黏液腺癌者2例, 腺瘤癌变2例。对照组:67例, 行非保肛术;男46例, 女21例;年龄34~75岁, 平均年龄 (48.02±4.97) 岁;TNM分期Ⅱ~Ⅲ期。直肠癌大体分型为溃疡型者34例, 缩窄型者14例, 肿块型19例;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者16例, 中分化者30例, 低分化者17例, 黏液腺癌者2例, 腺瘤癌变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直肠癌大体分型、TNM分期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1.2 方法
术前及时评估、调整患者身体状态, 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风险, 对于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 mm Hg以下, 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前应将血糖稳定控制在8.8 mmol/L以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开腹探查后确认可行根治术, 遵循直肠全系膜切除 (TME) 原则和无瘤原则进行手术[3], 对照组采用Miles手术, 选择腹部正中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脂肪、腹白线, 向下切开锥状肌, 根据术前检查综合判断采用根治性术式的切除范围。观察组采用Dixon术式, 首先切除直肠系膜距离肿瘤下缘至少5 cm, 切除肠管距离肿瘤下缘约1~3 cm, 避开盆腔的自主神经, 病灶全部切除后行吻合器吻合, 术毕行负压引流及常规辅以化疗。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随访, 随访方式采取电话随访方法, 每月2次随访。
1.3 疗效评价
术后随访1年。 (1) 观察两组患者生存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2) 肛门功能评估[4]:术后3、6、12月及3年行对观察组患者肛门功能进行评估。优级:排便功能与正常人相近;良级:排便反射基本正常, 但控便能力较正常人下降;中级:排便反射、控便能力均明显低于正常人;差级:排便反射、控便能力几乎丧失。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对结果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共计13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后均随访1~3年, 观察组与对照组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 ;但观察组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4.71%, 对照组为29.8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 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患者排便功能分析
术后1年排便功能达优良级患者占到了89.55%;术后3年排便功能达优良级患者占到了97.67%。见表2。
3 讨论
直肠癌系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 也是临床上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也均构成严重的威胁[5]。其中病灶离齿状线≤5 cm的被称为低位直肠癌, 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主要方式, 长久以来, Miles手术一直是被认为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标准术式, 但该术式所行永久性造口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 同时还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目前, 随着我国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 及民众医疗理念进一步由“生命保全”向“功能优化”转变;保肛手术以其排便功能恢复快、控便良好及生活质量高等三大优势成为了广大医患的共同选择。
Dixon术式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疗效最为理想的术式, 研究显示[6], 该术式可将近端结肠、远端直肠有效吻合, 并保留患者肛门括约肌、肛提肌及其支配神经, 术后患者排便、控便功能良好, 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改善。表2结果显示, 68例患者术后1年排便功能几乎全面恢复至正常。表1结果显示, 该术式患者远期生存率、复发率均与Miles手术相近, 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Miles手术, 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虽然保肛手术在低位直肠癌的疗效得到了有效证实, 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适合采用保肛手术进行治疗, 通过该研究, 得出以下认识: (1) 面对低位直肠癌患者, 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 只有在确保癌症病灶能够成功根治的情况下才可考虑行保留肛门手术, 切不可一味地行保肛手术。 (2) 决定行保肛手术的关键是癌症病灶距肛缘的距离应在5 cm以上[7,8]。该研究中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灶均距肛缘超过5 cm。 (3) 行保肛手术应遵循TME原则, TME规范化操作是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有效保证手术的根治效果的前提。 (4) 术后应常规化疗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复发率;同时给予营养支持, 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加速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 在遵循TME原则及保证癌症病灶能根治的前提下, 保肛手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首选术式, 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龙晨蒙.老年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 2012, 18 (1) :55-57.
[2]魏娟, 雷金华, 曹凤军.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38 (5) :1012-1012.
[3]Derbal-Wolfrom L, Pencreach E, et al.Increasing the oxygen load by treatmwit with myo-inositol trispyrophosphate reduces growth of colon cancer and modulates the intestine homeobox gene Cdx2.0ncogene.2012, 8 (10) :1038.
[4]郭基珍, 王晓俊, 王向.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12) :2349-2350
[5]白东林.腹腔镜下Mile's手术和改良Bacon's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比较[J].海南医学, 2013, 24 (7) :1038-1040.
[6]葛磊, 王海江, 赵泽亮, 等.腹腔镜中下段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2, 92 (2) :98-101.
[7]许宏, 胡平生.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根治术的临床体会[J].江苏医药, 2012, 38 (18) :2208-2209.
保肛手术 篇9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收治低位直肠癌患者27例, 男15例, 女12例;年龄45~71岁, 平均54.5岁。肿瘤部位在腹膜返折以下, 其中距肛缘5 cm 5例、6 cm 8例、7 cm 10例、8 cm 4例。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直肠癌, 其中管状腺癌9例, 乳头状腺癌3例, 粘液腺癌2例, 印戒细胞癌2例, 低分化腺癌6例, 高分化腺癌1例, 中分化腺癌4例。按Dukes分期, A期3例, B期16例, C期8例。
1.2 治疗方法
按TME原则行手术治疗。体位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Miles术) , 取下腹正中切口进腹, 探查后按Miles术范围清扫肠系膜下动、静脉根部淋巴组织, 并切断、缝扎肠系膜下动、静脉。用电刀游离直肠系膜并清除肠周和侧方组织直至肛提肌水平, 盆底腹膜 (子宫直肠窝或膀胱直肠窝) 可一并切除。用粗线结扎肿瘤远近两端的肠管及系膜。在直肠肿瘤远侧结扎线下方置直角钳。经肛门冲洗、消毒直角钳远端的肠管。此时直肠已充分游离, 若切除标本后齿状线上残留直肠2~3 cm以上则行Dixon术。若残留直肠小于2 cm则行改良拖出术或结肠肛管吻合术。均行盆腔双管引流加肛管减压, 肛管一般放置1~2根, 放2根者一根头端放在吻合口的上方, 另一根放在吻合口的下方。
2结果
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死亡病例、无术中、术后骶前静脉出血。术后并发吻合口瘘1例, 予全身支持疗法加局部双管引流反复冲洗3周后愈合。吻合口狭窄1例, 坚持扩肛治疗5个月后好转。术后有便急、便频、便意不尽感13例, 排便困难1例, 均于术后1个月内好转。术后尿潴留1例, 6个月后渐好转。本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残端阳性病例,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Dukes A期无复发、无转移;Dukes B期患者中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1例;Dukes C期患者中术后11个月局部复发1例, 后再行Miles术。
3讨论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我国的直肠癌发病尤以低位为主。随着人们观念和追求生活质量目标的改变, 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近年来成了外科领域关注的热点, 保肛手术已成为首选术式, 占直肠癌外科手术的70%。一方面是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 如双吻合器技术的出现等;另一方面也是顺应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要求, 不只是单纯满足于生命的维持, 更要求生活质量的提高。因而当前认为对低位直肠癌的手术目标有二:一是根除癌肿, 二是保留排便功能。为达到这两大目标, 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1]。
低位直肠癌的术前评价和保肛手术适应证:术前评价:可判断肿瘤浸润进展及分期, 评估的方法有直肠指诊及特殊检查。直肠指诊可判断肿瘤位置、大小、大体类型、肿瘤浸润深度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 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 据此作出初步判断。而特殊检查则包括:直肠腔内超声, 可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和肠旁淋巴结有无转移, 准确率达75%~85%。盆腔CT, 可以判断肿瘤有无浸透肠壁及与其他脏器有无粘连浸润, 盆壁淋巴结转移状况, 准确率在70%左右[2]。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 可以判断肠壁周围脂肪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明确肿瘤和血管关系;保肛手术适应证:由于转移淋巴结5 mm以下约占60%, 而淋巴管内微小癌、结缔组织内微小浸润性癌结节难以通过影像学鉴别诊断, 故必须结合术中具体情况决定保肛手术的适应性选择。具体适应证包括:高中分化腺癌, 未浸透深肌层, <1/2肠周径, 无肠旁淋巴结肿大, BorrmannⅠ、Ⅱ型, 距齿状线1 cm以上;高中分化腺癌, 浸透深肌层, >1/2肠周径, 肠旁淋巴结肿大, Borrmann Ⅲ、Ⅳ型, 无盆壁淋巴结肿大, 距齿状线2~3 cm以上;低分化腺癌, 黏液腺癌, 未浸透深肌层, <1/2肠周径, 无肠旁淋巴结肿大, 距离齿状线3~5 cm以上。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技术要点:可靠的低位吻合 (Dixon) 或将乙状结肠断端直接拖出肛门并固定 (改良Bacon) , 而后一术式待其自然与周围组织愈合, 从而简化了操作, 降低了因低位吻合而对直肠下段长度的要求, 既提高保肛率, 又可避免吻合口瘘和严重的盆腔感染的发生, 故效果优于其它各种低位吻合手术[3]。本术式的另一优点是充分扩肛而不切断肛门括约肌, 保障了术后肛门功能恢复迅速完全。效果优于切断括约肌的保肛术或肛门原位再造术。
摘要: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清丰县第二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近年来行保肛手术治疗的低位直肠癌患者27例, 对其手术方式、适应证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残端阳性病例, 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 DukesA期无复发、无转移;DukesB期1例术后16个月发生肺转移;DukesC期1例术后11个月局部复发, 后再行Miles手术治疗。结论低位直肠癌行保肛手术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在根治性切除的前提下, 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疗效满意。
关键词: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Miles手术
参考文献
[1]Heald RJ, Ryall RDH.Recurrence and survival after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for rectal cancer.Lancet, 1986, 1:1479-1482.
[2]胡少勇, 李兵, 李明, 等.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中华现代外科学杂志, 2004, 1 (2) :132-134.
【保肛手术】推荐阅读:
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10-17
直肠癌保肛术后06-09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患者07-25
手术与非手术07-19
手术室手术安全06-09
手术部(手术室)09-23
开颅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6-16
外科手术围手术期护理08-19
手术体位与手术并发症07-08
眼科手术的手术室配合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