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条

2024-09-25

产业链条(精选12篇)

产业链条 篇1

2001年, 甘肃静宁县被国家列入农业综合开发县以来, 改变以往“单打一”的单一开发局面, 突出做大、做强、做精、做优以果品为主的优势主导产业, 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成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的“助推器”。2009年9月17日, 省政府副省长泽巴足在国家农发办主任王建国一行调研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作时说“静宁苹果产业的发展壮大, 农业综合开发应记第一功”。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为果品产业夯实了发展基础

静宁县土地治理项目在果品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川、界石铺、城关、威戎等乡镇实施, 先后投资4830万元, 改造中低产田7.07万亩, 建成优质粮食基地1.24万亩, 完成生态综合治理0.5万亩。项目区累计新建提排灌站5座, 新建小型蓄水工程28处, 新修蓄水池7座, 新打、修复机电井17眼, 开挖疏浚渠道38公里, 衬砌渠道172.6公里, 埋设管道97.2公里, 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3.41万亩,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99万亩, 使项目区所有川地、部分梯田得到适时保灌, 保灌率由31%提高到67%。开通田间机耕路251.5公里, 彻底解决了寨子等26个村的行路难问题;增加农田林网防护面积5.3万亩, 项目区森林覆盖率比非项目区提高了3个百分点, 水土流失得到了治理, 农业气候得到了有效的调节。项目区基本形成了田园化新格局, 使原来跑水、跑肥、跑土的中低产田变成了高标准农田, 为果品等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引领果品产业发展壮大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中, 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通过集中资金、重点投入、连续投入, 积极构建主导产业成区域、大规模、整体开发的产业化推进模式。2007年, 在威戎项目区实施过程中, 突出果品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 一手抓果园新植, 一手抓老果园管理提升, 采取大苗移栽、一次成园的办法, 新植优质果树经济林4000亩, 使果园总面积达到6600亩。目前, 项目区累计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果树经济林2.55万亩, 套种瓜菜等高效经济作物1万多亩, 项目区特色产业总面积达3.6万亩, 人均1.05亩。整个项目区基本上达到了果园化, 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86元, 较2002年净增790元, 农民从产业中获得收益1136元, 占人均纯收入的52%。项目区果品产业的发展, 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空间, 可观的经济收入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 由衷地感谢农发项目的实施。在项目区强有力地辐射带动下, 全县以果品为主的特色产业在规模扩张、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上迈出了新的步伐。2009年, 全县果园总面积达70万亩, 户均7.4亩, 人均1.6亩;挂果面积30万亩, 果品总产量达30万吨, 产值6亿元, 人均果品收入1320元, 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4%。建成了以李店河流域10万亩绿色果品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312”沿线绿色早酥梨产业示范带三大经济增长板块, 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格局。

三、扶持龙头企业, 为果品产业发展打开了市场之门

农业综合开发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业富农民”的思路, 围绕果品等主导优势产业, 通过扶强龙头企业等办法, 为果品产业发展打开市场之门。多年来, 先后投资2093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857万元) 集中扶持发展千吨苹果酒生产线扩建、万吨苹果加工项目等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在开拓市场、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发挥了示范带动和桥梁纽带作用。千吨苹果酒生产线扩建项目达产达标后, 年消化苹果1.5万吨, 增加果农收入750万元;万吨苹果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农户1000户, 收益农户增收总额1500万元。这些企业把车间建在田间地头, 与农民形成利润均沾的经济联合体。同时, 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国家大力支持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机遇, 扶持建立寨子、新华等2个果品专业协会, 带动全县发展10个乡村绿色果业协会和23个村级果业分会。围绕果品主导产业, 全县相继建成了包装、加工、贮藏、营销型龙头企业4类27家, 其中, 建成地下式通风贮藏库1841孔, 贮藏能力5.5万吨;建成陇原红果品公司等大型果品贮藏企业 (大户) 27处, 年冷藏保鲜能力9.5万吨, 年总贮藏能力达15万吨, 有力地促进了静宁果品产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果品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了静宁苹果出口创汇。2005年以来累计出口果品1.8万吨, 创汇1196万美元, 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

四、加大技术示范推广力度, 为果品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农业综合开发以项目区为依托, 架起农户与科研院校、农技专家与农户、农户与农户之间沟通的桥梁, 每年安排一定比例资金, 为新品种、新技术起到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一是区校联姻, 转化成果。在每个项目区实施过程中, 都有一个科研单位作为技术依托单位, 先后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省农科院等单位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 并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王国礼为技术顾问, 长期指导项目建设实施情况, 先后建成了大地滩绿色果业、靳寺林果高科技示范等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科技示范园区。园区突出设施农业和栽培反季节桃、李、杏等时令水果, 推行标准化生产, 基本做到月月有新果、四季有鲜果, 比露地栽培提前2个月上市, 棚均收益2万元以上。8年来, 累计完成农业新技术培训2.6万人 (次) , 开展咨询1.7万人 (次) , 聘请专家编写并发放《苹果优质高效栽培》等各种科技、科普资料12.5万份, 共推广各类先进适用技术5大类56项, 其中果园标准化管理一项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 使每亩果园增收500元左右。二是建立乡村课堂, 增强示范牵动力。把建成的项目区作为当地和周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的基地, 聘请专家、技术人员定期或不定期通过集中办班, 逐村轮训等方式, 深入村户, 采取手把手现场讲解、入户面授交流、集中进行培训等形式, 对项目区农民群众进行技术培训。2008年春邀请日本果树专家盐崎雄之辅先生在威戎镇农发项目区举办苹果高光效树形整形修剪技术培训班。农业综合开发把科技送到农户家中, 送到田间地头, 增加了农民接受新技术培训的机会, 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素质, 达到每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项适用新型种植、养殖技术, 每村至少有4至5名技术骨干, 使劳动力科技培训率达到100%以上。项目区基本达到了村有科技示范户, 组有科技带头人, 户有科技明白人。目前, 良种普及率达到95%, 科技贡献率提高9个百分点, 果品商品率和优果率分别达到95%和65%。

静宁县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业化理念来统筹发展果品, 走出一条优质、高效、特色的旱作农业新路, 不仅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带动了果品等优势产业的发展, 更破解了农业基础薄弱这个一直困扰静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链条 篇2

就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市场行情来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进城务工。加之政府制定的城镇法阵规划,也使得农村人口日趋减少。在未来几年之后,农业必将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农业作为创业的突破口,有较大的市场前景,同时,市场竞争也是相对较少的。

发展重点:

我国现今农业发展是集种植、收获、销售、粗加工、精加工于一体的科技型农业道路。选择农业做为创业的突破口,就要发现当下农业生产链条中相对薄弱的环节。目前,除种植环节外,其他环节都处于机械化水平状态,发展农业必须从最根源的环节——种植入手。

创业思路:

发展机械化种植,替代人力、畜力,是目前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改变耕种方式,发展大面积耕作制,投入机械化耕作,以解决目前农村人口削减问题。另外,机械化耕作较之人力耕作,将产生更少的农业废料,例如秸秆、麸皮等。可以利用这一点,进行参与材料再加工,制作成饲料,促进养殖业发展;也可加工成肥料,再次用于农业生产当中。

解决了农业种植问题,接下来就可以发展农业链条产业,如此一来可以促进多行业共同发展,同时也可以使材料及农业产品最大化的得到利用,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小型农业产业化链条:

由于发展农业产业化链条需要庞大数目的资金,所以,就当前农村条件来看,发展小型农业产业化链条是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村为单位、甚至以户为单位,发展小型农业产业化链条,经营多种农业生产活动,达到原料自产、合理经营、降低消耗、扩大利润的目的。

婚庆产业利益链条伸向何方 篇3

婚庆经济已成为消费市场一个新的增长点。

国家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上升到5000亿元。全国调查的数据样本显示,在2014年,全国的婚庆行业营业额大概达到7500亿-8000亿元。

然而,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国内婚庆行业的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最显著的表现在于我国婚庆行业尚无领军企业,缺乏全国性的大品牌。从目前来看,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私人定制”和“一站式服务”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方向。

行业规模超5000

今天,当一对新人在婚礼上相互承诺,说出“我愿意”的同时,他们至少要为梦幻婚礼支付10万元人民币。

数据显示,2010年,结婚成本起步价已达到约10万元。上海人结婚成本2011年提高到23万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结婚成本也已经超过了20万元。在一些乡镇,婚礼当天婚礼主持团队的费用均价也已达1万元,价格直逼城市婚庆费用。而名人名流的花费更是动辄数百万,上千万。

然而,婚庆行业成为一个新兴行业不过是最近20年的事情。上世纪70年代结婚需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总花费约六七百元。80年代末,租婚车、摆婚宴、拍照、置办家具等共约3000元就可以办婚礼。90年代末,进入商品房时代,结婚成本也相应提高至2万—3万元不等。而踏入21世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包括置办家具、婚纱摄影、婚庆礼仪和蜜月旅游在内的结婚成本也涨至4万—5万元不等。

作为一场婚礼的标准配件,婚礼策划、婚纱采购、婚纱摄影、婚宴服务“四大要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新婚消费带动40多个关联行业发展,如家电、家具、床上用品、市内装修、房地产、汽车、银行保险等。婚庆产业链,充满了巨大潜在商机。

国家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因婚礼当日而产生的消费接近3000亿元,预计到2013年将上升到5000亿元。全国调查的数据样本显示,在2014年,全国的婚庆行业营业额大概达到7500亿-8000亿元。

利润高达50%

在业内人士看来,婚庆行业目前仍然处于不成熟的状态。

“通常说一个行业不成熟,是指这个行业处在‘两低一无’状态。即市场准入门槛低,市场集中度低。‘一无’,即没有强势领军品牌。中国的婚庆行业就处于‘两低一无’状态。”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现阶段,中国婚庆从业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婚庆从业者素质参差不齐。例如,从从业平均人数来看,全国各城市的婚庆企业的平均从业人员均很少,婚礼策划企业平均每家从业人员10人左右,婚纱摄影企业平均每家40-60人。2010年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2万家的婚庆公司。目前尚缺乏全国性的品牌,更没有一家婚庆上市公司。

正因为“两低一无”,婚庆行业经常爆出各种投诉,而且被视为暴利行业,利润可以达到50%以上。

婚庆市场每年数千亿元的规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本投身其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婚庆企业。另一方面,消费者的需求越高,对婚庆行业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消费者越来越理性,信息越来越透明,传统的婚庆服务公司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2000年初,婚礼现场的布置非常简单,现在则要求婚庆hellokitty等主题婚礼,越来越个性化。2000年初,摄影摄像用家用DV,但现在必须用大机,高清,单反都要用,对设备和拍摄技术都会要求。以前一场婚礼只用三首五首音乐,主持词每场都一样,只要换个名字,换一张婚纱照,就用在下一场婚礼。现一场婚礼要用到十几二十首,要求专业的灯光特效,主持人还要配合婚庆公司和新人沟通,据主持人的描述写稿。新人对化妆师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有七年主持经验的广州婚礼主持大卫看来,婚庆行业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从业人员的素质越来越高,以前是阿姨、伯伯在从事这个行业。现在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包括研究生、海归都加入到这个行业。消费者对婚庆行业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据尚普咨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婚庆服务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婚庆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未来的婚庆市场将更加完善,一些地域性的出名婚庆企业将陆续出现,企业的规模将越做越大,婚庆产品服务将向分工更加细化和一条龙服务方向发展。

业内专家坦言,婚庆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分工将越来越细,从业人员越来越专业化,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因此服务范围和提供的服务项目也越来越多。

私人定制风起

“我希望这场‘通往天堂的婚礼’,不仅能给身患癌症晚期的新娘、不离不弃的新郎以及他们的家人,在这个最黑暗痛苦的时期,带来一些快乐和幸福,甚至是奇迹”。2014年1月13日,柏灵私人婚礼顾问林颖在微博中写道。

2013年年底,她的团队为一位身患癌症晚期的新娘,与她韩国的爱人,举行了一场“升华灵魂”的婚礼。这个团队还曾为数位明星、名流定制过高端婚礼。这个团队成立于2009年,团队有7个人,每年仅举办不超过20场的婚礼。

“明星高端婚礼,我们的服务费一般是整场婚礼价格的10%-15%,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从事私人定制婚礼顾问的林颖告诉记者。

其客户主要分为三类:明星、名流和金领、白领。而这三类客户的需求是完全不同的。

“明星由于职业,会更注重对外宣传和报道,注重来宾是谁,注重婚纱、珠宝是什么牌子。明星更多的是关注自身形象,而非婚礼本身。而名流的婚礼更注重私密性,要签订保密协议,关注婚礼的品质和奢华。而有留学背景的金领、白领,它们对婚礼的要求是个性化、温馨、小资。”林颖说。

nlc202309051714

私人定制婚礼顾问公司与传统婚庆公司的差别是,前者有很多创意和设计体现在服务中,主要赚取服务费,是额外支付的。后者是把婚庆产业链涉及的产品的简单堆砌,收取产品差价。

“一场婚礼最终的结果不是最优质的供应商的结果,而是最差的那个供应商的结果。与我们合作的都是最优质的供应商。产品要好,服务理念要好。”为了保证服务的高品质,高端私人定制婚庆公司会选择优质的供应商,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这样以提供创意和专业服务为主,收取高额服务费的高端婚庆顾问公司尚不到百家,不断增加、占领婚庆市场的金字塔顶尖部分。

兼并整合或将到来

“一站式婚庆服务,主要是为平日那些比较忙,没什么时间比价和挑选,能接受大众化服务的消费者。”业内人士坦言。

婚庆产业链各个环节比较分散,婚纱摄影、婚宴酒店、交通旅游、首饰礼品、婚纱礼服等各个环节都呈现着单打独斗的状态。新人举办一场婚礼,往往疲于奔波比价。而相关供应商也难以规模化发展。

“婚庆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往产业链整合的方向发展,市场上由此产生了很多提供一站式婚庆服务的企业。”广东省婚庆行业协会秘书长林雪吟告诉记者。

“如果每对新人都要经历一家家选购婚介、婚纱礼服、订酒店的繁琐过程,不仅耗费巨大精力,而且很难获得高性价比的服务。”业内专家胡津铭表示。

上海是国内一站式婚庆服务机构出现最早,发展最快的地区。出现了多家企业,凭借其自身原有优势,整合婚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

戴卓珠宝有多年珠宝饰品OEM和珠宝原石批发经验,整合了婚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除了为新人提供钻戒定制等服务外,戴卓珠宝先后整合上海联州汽车租赁公司,一家以外贸出口高端婚纱及礼服的企业,在上海崇明打造自己的生态庄园婚庆基地,同时通过与携程网和各大高星级酒店合作,完成婚宴婚房的多样化选择。

除此之外,总部位于重庆的金夫人影楼,除了其传统的婚纱摄影业务外,整合了专业的婚庆公司、酒店、西饼制作企业等,打造一站式婚庆服务机构。

位于东莞市的龙凤山庄,是一个婚庆主题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05年开始营业,成为集休闲旅游、商务度假、婚庆摄影于一体的大型主题婚纱拍摄基地及婚庆文化博览园。

“目前,大约一半的消费者开始采用这种一站式的婚庆服务。给消费者提供一个价格合理、安全放心的服务。”林雪吟说。

“整合的关键环节是要以营销创意为中心。婚庆行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服务业,产业的整合应当要围绕这一核心,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整合上下游产业链。例如,一家婚庆公司拥有海外旅游资源优势,那么,就可以借此基础,根据不同的异域风情和特色确定主题,整合蜜月旅行、教堂婚礼仪式、喜宴、婚纱和全程随团摄影等产业环节,为新婚夫妇提供一站式、个性化服务。”业内专家说。 (摘自《时代周报》)

产业链条 篇4

一、玉米产业化现状

过去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加工转化增殖能力低, 玉米的“销售难”一直困扰当地的干部群众, 导致玉米种植效益低, 丰产不增收。随着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 农区畜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玉米不但成为通辽地区优势粮食资源, 更是重要的优势经济资源。玉米是生产酒精、淀粉、糖、饲料、味精、冰醋酸等有机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为了更好地发挥本地玉米生产的优势, 近些年来, 通过招商引资、内引外联, 以玉米为原料的工业迅速发展。沈阳万顺达淀粉公司、岳泰科技实业公司、顺通公司、力牛生化公司、玉米生物科技公司等近20家大型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先后落户通辽。上述十几个较大的产业化龙头加工企业加工量150万吨左右, 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 利润总产值15亿元以上。同时, 由于确立了以畜牧产业为主导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 养殖业迅猛发展, 以牛羊猪禽为主的牲畜饲养量增加较快, 从而加大了对玉米饲料的需求量。目前全市牲畜饲养年过腹转化玉米就超过120多万吨。加工业和畜牧养殖业的拉动, 使通辽玉米生产呈现出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玉米产业己经由单纯的作物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通辽黄玉米”比周边地区销售价格每千克高0.04元, 仅此一项使农民增收近1亿多元。

二、玉米深加工产业迅猛发展

玉米深加工产品通常可分为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酶制剂、调味品、药用、化工等八大系列, 其中淀粉、淀粉糖、变性淀粉、酒精占八大系列的95%以上。通辽市依托玉米资源优势, 力争在打造自治区东部及东北地区重要的玉米发酵基地, 形成玉米深加工产业上取得实质性突破。2008年通辽市玉米加工转化能力可达到总产量的80%以上, 2009年可实现全市玉米全部就地加工转化。随着一批大项目的逐步达产达效和重点骨干企业的规模扩张, 三年内可形成300万吨淀粉、50万吨酒精、50万吨冰醋酸、50万吨淀粉糖、30万吨味精以及其它淀粉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1.以现有骨干企业为重点, 实现企业增产增效。确保万顺达20万吨淀粉、岳泰40万吨饲料、利牛生化10万吨酒精等项目增产达效, 销售收入、利税实现翻番。

2.以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为着力点, 实现在建大项目达产达效。通过项目带动, 实现玉米优势产业的梯次开发和产品的深度加工。在科尔沁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内, 加快梅花生物科技50万吨玉米综合加工、中科天元20万吨冰醋酸、顺通40万吨淀粉一期、建龙30万吨硫酸二期、禹鑫10万吨合成氨等玉米深加工产业及配套项目的建设步伐, 确保如期投产运营, 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税金超亿元。在开鲁循环经济示范园内, 加快利牛生化10万吨酒清、9万吨DDGS饲料、玉王生物一期60万吨淀粉、天之华30万吨酒精一期建设, 实现销售收入47亿元、利税3.5亿元。在奈曼循环经济生态工业示范园内, 加快兴柏药业10万吨淀粉生产, 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利税2500万元。这些大项目的达产达效, 年内可新增20万吨酒精、10万吨冰醋酸、200万吨淀粉及其它深加工产品的生产能力, 新增销售收入110亿元, 新增利税5.6亿元。

3.以中小酒厂和饲料加工厂、养殖大户为侧重点, 实现资源属地过腹转化增值。百年酒业、马王酒业、威林酒业、三沟酒业等几十家酒厂和正地饲料、宏展饲料等几十家中小饲料厂以及近1万个专业养殖大户可转化玉米20万吨以上, 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利税2500万元。

三、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基地

围绕玉米加工企业和畜牧养殖业的需求, 目前己建成优质玉米原料和饲料基地50万公顷。

1.加强了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经过建设, 目前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己达60万公顷, 占总耕地面积的60%, 其中水浇地玉米到达40万公顷。与此同时, 组织农民投工投劳, 平整土地, 修建高标准畦田, 大量积造农家肥, 增强了抗御旱灾的能力, 为玉米基地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2.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玉米新品种。重点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哲单14、哲单20、通科5、通科6、郑单958等高淀粉优质紧凑型品种, 大大提高了玉米的品质和单产水平。目前, 良种应用率100%。为加快优良品种的推广步伐, 鼓励农民应用良种, 北京德农种业通辽分公司开展了“玉米高产状元”评比活动。公司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跟踪技术指导服务。经过田间测产, 评出90位种植优良品种的“玉米高产状元”, 并进行了表彰奖励, 对推广优良品种, 提高玉米产量和种植效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全国种业500强企业的通辽金山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购买了通辽市农科院培育的优质品种哲单14、哲单20的生产经营权。为推广好这两个优质高淀粉品种, 公司严把生产经营关, 种子质量一直保持国家一级标准, 保证了万顺达公司、梅花生物科技等加工企业对高淀粉玉米的生产需求。

3.推广了优质玉米配套栽培技术。重点推广了种子包衣、机械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玉米螟综合防治等技术, 做到了良种良法相结合, 充分挖掘玉米品种本身的增产潜力。

4.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针对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农技推广部门通过办培训班, 现场观摩, 发放技术资料, 赶科技大量等形式, 搞好科技培训工作, 指导广大农民选用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 并应用与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5.农业项目推动基地建设。我们在优质玉米基地建设过程中, 将其与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农业种子工程、良种推广补贴、标准粮田建设、水肥双节等工程项目相结合, 充分发挥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作用。

四、产业化联结方式

1.委托收购。加工企业与通粮集团合作签订委托收购协议, 玉米由通粮集团负责收购和供应。

产业链条 篇5

关键词漫画 动画 动画产业链 改编优势

本文要阐述的是动画产业发展的一个合理而又有效的发展模式。那就是以动漫画周刊为先导,以动漫画图书为依托,培养本土漫画家,在市场中打造成功形象和内容,并以此向电视片、电影、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延伸,进而扩展到玩具、文具、服装、食品、游戏、手机等关联产品领域,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发展模式。真正做到“动”、“漫”不分家。注意,这里并不是说做动画就必须要先画漫画,而是说动画可以根据条件有选择性的以漫画作为基础进行合作与开发,互利互助,走出一条更加合理和禁得起市场考验的动漫之路。

一、漫画和动画、电影的关系

漫画艺术的真谛,在于对幻想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作者通过自己的创作给笔下的形象赋予了深刻的灵魂,而读者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影射并汲取到自己需要的艺术营养。

动画也许是漫画与胶片结合的早期产物。但是手绘的形象不能彻底地体现出作为电影艺术的最终执行者——演员的表演才能。因此后来的漫画题材的电影愈加凸现出真正的演员参与表演的特点,辅以先进的电脑技术,使现实和幻想更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漫画能发展形成今天的现代漫画阶段是与动画和电影的结合和借鉴是分不开的。不难发现,漫画以一格一格的画像去讲故事的表现形式。其实跟电影用一个个镜头记录影像去讲故事同出一辙。只不过漫画的单元为每一格画格,但电影的则是每一格胶片,这些小单元再组成一个大单元——镜头。

漫画亦借用了电影的分镜逻辑,漫画的分镜原理相当类似于影视动画的分镜脚本。所谓的分镜脚本,就是将完整的影片撷取其中最重要的几个画面,配以说明性的文字,让制作的人事先明确知道完成后呈现的效果。但是漫画分镜却又更为活泼,它不需要有说明的文字就能轻易的阅读,除了对重点撷取之外,连贯性的要求也相当重要,除了能表达出内容,还要能导引读者的目光,很顺利的阅读完你的整部作品,相对于电影分镜脚本,漫画分镜其实更为复杂,变化也更为丰富。

景别、多视角画面、蒙太奇等都是现代漫画从电影中借鉴过来的多种表现手法。它们在漫画中的运用大大丰富了漫画的表现形式,以及对读者形成了更加强烈的视觉感观刺激。

由此可见。漫画的发展是与动画和电影是分不开的,它们之间相互运用和吸收,才使得漫画的叙事和表现能如此流畅和丰富。同样的,漫画的繁荣又给动画和电影带来了大量的题材和想象。也是动画和电影发展的一个方向。

在动画大国日本,动画改编自漫画的改编率占到了已出版漫画的20%左右,能够改编成的动画的漫画作品都是读者反应良好。处于日本漫画金字塔顶端的一小部分精品。比如《龙珠》、《火影忍者》等。

在欧美,由漫画改编成真人电影,不仅促进了漫画的出版业,也使电影市场十分的火爆。不少动画和电影喜欢由漫画改编,改编而来的动画不论长片、短片,均得到了很好的收益,而且往往是动画和漫画共同的繁荣,人们在看了漫画后可以观看到喜爱的角色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和影院里,这再次激发了观看的冲动,形成一种双赢的局面。

二、漫画改编的优势在于低端的市场链条

1 受众广

现代漫画发展至今,已成为与影视语言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故事漫画,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在中国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这批读者,大多是从日本故事漫画登陆中国时培养起来的忠实读者,这部分人中的一部分现在仍有坚持看漫画的习惯,有些甚至已经为人父母,仍然还有着当时的`漫画情结。在一部分2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2/3以上的人仍记得儿时看过的《机器猫》等漫画,并有其中有大约1/4的人在有机会的情况下愿意或已经购买或保存了相关的漫画和动厕作品。而对于他们的下一代,这些动漫作品自然不会遭到排斥。80年代以后的漫画读者越来越多,市场呈现出逐步繁荣的势头。可市场上充斥的最多的还是日本漫画。这类作品通常种类繁多,大多借助盗版市场大量涌入国内。在日本和欧美漫画的影响下,这一阶段中国也相继走出一批深受中国年轻人喜爱的漫画作家,并且在中国读者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和作品号召力。我国有3.67亿青少年,他们之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漫爱好者(我们所指的动漫爱好者,其实漫画和动画的观看群体通常都是相互重合的,所以统称为动漫爱好者)。

而动画所稍加利用的只不过是把漫画作为消遣娱乐功能中那一部分提炼出来,利用现有的已深入读者心中的故事和人物用动画的形式重新演绎一遍,完成了从纸制载体到影视载体的转换,从观看的方式到传播的方式都产生了转变。别简单以为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回锅”,这是加入了新的动画元素的重新再生和包装,这一再生所带来的价值,就更加远远高过了漫画的阶段,但它又是基于漫画的,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它们共享了广泛的观看人群,由于传播方式不同,又相互带来了更多的观看人群。动画利用漫画的现有资源,从而解决了最重要的创作源头的问题,那就是故事和人物,而这些故事和人物又是受过漫画市场读者的检验的,成功的几率就比盲目和单纯的开发一个新的动画要容易的多,漫画等于为动画已经做足了宣传和测试。正如我们并没有因为已经看过了四大名著就拒绝看用它们拍成的电视剧,相反,电视台年复一年的播放,观众也是津津乐道。而且,四大名著也被我们的漫画家用漫画的语言“翻译”成了漫画。借助名著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再利用了漫画这一世界通用的语言进行传播,而读者和市场也就自然而然的摆在面前了。而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四大名著以动画的形式搬上屏幕,等待广大的观众来检验。 2 定位准

漫画的观看人群随着漫画题材的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从复旦大学动画课题组的一个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

打动青少年的动漫角色特点:(1)坚强自立不示弱;(2)有神奇魔力,让人惊喜,生活中梦想的事情他们能做到;(3)主意多,点子足,对观众有启发;(4)与人为善,对朋友诚恳,以自己的真情打动别人;(5)可爱,开朗,讨人喜欢,或令人捧腹;(6)美丽,英俊,酷,迷人;(7)声优迷人。

各年龄组最喜爱的动漫角色:(1)小学组:角色厉害、有绝招、勇敢;外形可爱帅气;性格活泼开朗;(2)初中组:机智、超高的推理;人物真实有趣,造型帅、可爱,酷;性格活泼勇敢善良,好玩幽默;(3)高中组:机智幽默智慧;有个性,坚持不懈;会搞笑;外形帅;(4)大学组:可爱搞笑,如机器猫神通广大无所不能,可以满足许多愿望;执着勇敢、永不妥协,如樱木花道。

由此看来,有个性、神勇、酷、有人情味、聪明、幽默的角色最有人缘。这样从对读者和观众对动漫形象的不同喜好的了解,可以很好的指导作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创作,从而使作品顺利的达到目标人群,引起读者的喜爱和共鸣。

动画片的制作,其本身就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商业运作。成熟的商业运作机制,能使消费者的需要得到最大的满足,从而催生出更多的精品。这本身同样也是漫画创作的一个工作之一,而且在漫画进入市场以后,通过连载很自然的就完成了一个作品的市场定位摸底。作品的读者定位和受欢迎程度直接体现在了作品连载过程中的读者反馈情况和购买情况上。读者有选择性的阅读和购买,可以很好和很准确的了解到作品的市场定位,对作品进行动画改编的前期定位工作就已经在作品的漫画连载过程中自动完成了。

3 成本低

漫画的创作过程在各国的早期大都是从个体独立作画开始的,即所谓“一支笔一张纸”起家,就是大师级的作品也不例外。漫画作者有了好的故事创意和一定的绘画基本功后,就可以进行最基本的漫画创作了。而创作的过程的投入除开时间和精力以外,可以说在制作成本的投入上最基本就只有纸和笔了,有了纸笔就可以把大概的分镜以勾勒轮廓的方式粗略的记录在纸上。这第一步草稿绘制的工作往往是漫画主创一个人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把草稿的内容放大到初稿纸上,同时对画面进行必要的修整,然后就是在铅笔初稿的基础上进行线描,有在初稿上直接用钢笔或漫画笔进行勾线然后擦去铅笔线的,但有些条件稍好的作者也会选择用灯箱来勾线,灯箱的价格平均在7、80元左右,还可以进行自制。完成勾线以后,有些作者会根据自己的要求来使用一种叫网点纸的画面效果辅助材料。网点纸就是一张有点状或其他效果纹路的纸张,按制作材料可分为胶网和纸网,价格也有不同,普通一套的网点纸(基本15到20张一套)只需要不到10元的价格。作者可以利用网点纸对黑白画面的某些局部通过不同的明暗深浅显现出各种层次和某种质感。特别是在处理黑白画面之间的灰度图时通常会用到。另外网点纸也有很多花纹、图案、特效和各种天气和背景的画面,漫画作者可以合理的进行运用,在漫画的制作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便利。另外,复印也是一种漫画作者常用的节约成本的办法。而且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现在的很多漫画作者将原稿在扫描仪中扫描到电脑里。再运用一些相应的软件,如:Photoshop等就可以直接进行画面的复制、网点或各种特殊效果的处理了,省去了很多麻烦。经过这些制作和处理后漫画的原稿就宣告完成了,这里面的成本如果按节省的使用来计算估计也就在一两百元左右,当然,如果各种材料都用到最好,在制作过程中会得到一些便利,成本也就在千元左右,但这比起动画片的制作投入来说就是天壤之别了。

作品完成后可以通过投稿进入市场,这个过程就是把原稿向漫画杂志社或出版社寄出和交流的过程了。作品首先要在编辑的把关下通过反复的修改才有可能进入市场,呈现在读者们的眼前。在日本,漫画编辑有时能对一个漫画作者产生很大的帮助,包括在画技、风格以及故事等方面都能做出非常成熟的指导,有时一个好的编辑甚至能帮助一个漫画作者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漫画家。但在中国,漫画杂志的编辑大多还不具备这么高的素质,他们可以做的通常就是了解市场,知道大多数的读者喜欢什么样的漫画,然后对大量的投稿进行筛选,选择出比较好的进行发表和出版。不论如何,漫画作者对于投稿的过程中的投资不过是反复的路费或邮资和电话费而已,这些投入通常也就在几百元左右。而且一旦投稿成功,杂志社就会相应的付出稿费,这不但可以赢回制作的成本,也可以支持以后的创作。其实除开杂志连载这条传统之路,还有其他的方法同样可以推出自己的作品。今天这个时代,互联网和手机的使用使漫画的传播更加容易了,漫画新秀们不一定必须通过出版社这个较高的门槛,就可以使自己的漫画脱颖而出与读者见面了。更重要的是,作品已经进入市场,可以接受读者的考验,如果反映良好就有可能被其他传媒相中而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比如人物形象的授权和漫画故事的动画改编等等。

比起改编文学作品来,由漫画改编影视作品的确拥有许多先天优势,这是不少业内人士一直以来的共识。以平面画营造幻想世界的漫画,比文字更容易转化成立体镜头。此外,漫画的典型化、类型化和夸张的表现手法,往往让人物形象更鲜明,冲突更激烈,故事性、趣味性更强。影视特效的飞速发展也为影视剧提供了再现漫画想象力的可能。而对影视人更有吸引力的是,庞大的读者群很容易转化为同样庞大的观众群。事实上,大多数“漫画影视剧”的原著在改编之前就已经非常畅销。据悉,在日本,每年推出的影视剧有三分之一改编自漫画,可见改编漫画的诱惑实在是不可抗拒。

三、中国漫画动画化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

虽然漫画在中国出现的不晚,但是漫画成为一种产业还是在九十年代初,欧美漫画和日本漫画大量涌入中国以后,也培养起来一大批漫画发烧友和一大批优秀的漫画作者。但是,在这个阶段看似繁荣的中国漫画业的背景下,中国青年漫画家郭竞雄道出了这个局面背后的产业现实:“1993年看盗版日本漫画成长起来的那批人,读到的都是日本最精品的漫画,迅速地为内地培养了读者群和第一批产业推动者。而到1995年,《画王》停刊,政府着手‘5155工程’,但是对读者来说,就好像让一个大学生去看小学生的书,读者的热情被浪费。”现在回头来看,这个工程基本上是不成功的。1997年的时候,漫画业进入低谷,一些漫画作者进入游戏公司或者其他领域,《北京卡通》等几乎成为圈内杂志,所谓看原创漫画的都是那些想画漫画的人。

但由于中国动漫市场潜力非常巨大,各种民间力量的积极介入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将促进动漫产业进入高投资高回报的良性化循环。而要达到如此结果,首要的是打造动画产业链,这已成为众多动漫集团的共识,并积极借鉴日、美等动漫发达国家从产业链始端的动漫连载杂志着手,以此逐步连接动画产业链,从而打开本土动漫缺乏优秀品牌的僵局。然而,迄今尚未迎来中国动漫的春天,却遭遇到了市场瓶颈,该瓶颈的表现主要是很多动谩杂志社、原创动漫公司所面临的亏损。足够的月发行量是一个杂志社盈利的保证,而国内大多数动漫杂志的发行量尚有相当不足,尤其坚持原创者则更低。仅此一点,与日本、美国动漫杂志50~80万份的月发行量相比,便很难进一步进行产业运作。

现在中国迫切需要创立一种属于自己的漫画创作风格以及版权保护、鼓励创作的出版发行宣传机制。在欧美和日本漫画的多重压力下,这些显得尤为重要。欧美和日本漫画作为漫画发展的源头,有着完备的漫画产业体系,有很多的东西都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最近几年,在出版发行方面中国也逐渐尝试着将一些神化小说或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和电影,如《西游记》、《宝莲灯》等。2005年,北京卡通和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合作,将在《北京卡通》上连载了五年的青年漫画家姚非拉的《梦里人》拍摄成了26集的动画片。虽然业界和观众褒贬不一,但是这也是中国漫画向动画化发展迈出尝试性的重要一步。

2005争,发展动漫等文化产业的目标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之中,各级政府对发展动漫产业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动漫将不再是一个文化概念,它将渗透到各个行业,并带来可观的商业效益。动漫原创力量薄弱和动漫杂志发行现状的大氛围,是我国动漫发展的劣势和不足,但现在中国动画教育的优先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使得中国动漫的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中国动漫正在向着好的方面进行着“量”的积累,只有立足现状不断改进才能最终达到真正的“质”变,实现中国动漫的真正腾飞。

四、结语

由漫画借助杂志和网络进行市场摸底和宣传再进行动画的改编和制作最后再进入周边产品和游戏的开发,这是一条合理而又有效的动漫发展之路。这条路在亚洲各国的动漫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虽然我们的现代漫画和杂志出版的现状都不如日韩等国,但我国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民间传说,在立足合理开发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利用现代漫画的思维和方式进行合理的改造和加工,就可以衍生出更多更有生命力的动漫故事和形象,动漫的源头是故事,这才是中国动漫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也就是中国动漫厚积薄发的潜力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慕寒,欧美漫画发展史,启东探索,2003,(1)

[2]许培育漫画实战教程——剧本分镜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产业链条 篇6

关键词:农业;马铃薯;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532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53

马铃薯,也叫洋芋、山芋,还有山药蛋等名称,是一种产量高、用途广、经济价值比较大的农作物,它在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马铃薯块茎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和适量的蛋白質,糖类和维生素C等,除了作为北方人民冬季主要的蔬菜和高寒山区人民的主食外,也是轻工业原料,可以加工成淀粉,制造酒精,合成橡胶等,其副产品是喂猪的好饲料。

马铃薯适应性强,生育期短,适合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复种,有利于充分挖掘土地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有些国家把马铃薯称为“植物之王”。许多国家的人民,每天都吃马铃薯。据说,马铃薯是在十八世纪从东南亚和欧洲传入我国的。先在我国南方试种植,成功之后才普及到华北、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则一直到了十九世纪末才开始种植马铃薯,可是却后来居上,种植量比南方地区高出很多。因为马铃薯具有容易运输、方便贮存、粮菜兼用、营养丰富等优点,而且一年四季都供应不断,因此成为人们喜食乐种的作物。经过大力推广,马铃薯的足迹很快就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我省在2010年~2014年期间,种植的马铃薯品种主要分为早熟品种和中晚熟品种。其中,早熟品种主要有费乌瑞它(荷兰七号)、富金、尤金、中薯五号;中晚熟品种有延薯4号和克新十三。早熟品种种植面积约占1/3,中晚熟品种种植面积约占2/3。

1当前发展马铃薯产业面临的问题

1.1种植品种单一,供求矛盾凸显

由于目前种植的马铃薯品种绝大部分为鲜食菜薯,加之没有固定的菜薯收购企业,而且多数是集中上市,缺少市场竞争力,近两年就出现了菜薯市场过剩,导致种植户效益差,极大的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同时,缺少加工品种的种植,菜薯作为加工原料各方面的指标还不够。

1.2种薯市场混乱,良种推广面积有限

种薯监督控制体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种薯市场混乱,鱼目混珠,马铃薯退化严重,产量降低,真正的脱毒种薯推广面积有限。

1.3栽培配套技术落后,产量提高不大

马铃薯栽培管理粗放,保留传统的种植模式,缺少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加之种植户舍不得种薯肥料的投入,产量提高不大。

1.4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种植户损失较大

近年来,马铃薯病害逐年加重,病虫害种类日趋复杂,病害发生时间较以前提前。由于缺少马铃薯病虫害防治体系,种植户损失较大。

1.5行业管理不规范,种植户利益得不到保护

目前,大多数地区缺少马铃薯加工企业,即使有马铃薯企业,也面临着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有些加工企业收购马铃薯原料时,验质定价不规范,种植户利益得不到保护。

2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建议

2.1稳定马铃薯种植规模,提升马铃薯种植科技水平

应加大技术研究的投入,积极推广已经成熟的栽培技术,努力提高技术覆盖面,不断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标。

2.2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一是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经济组织扩大合作,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形式的经营联盟,拓展种植基地,促进龙头企业壮大与农民增收,实现优势互补、产销对接,形成带动规范生产、促进农民增收的组织机制;二是引导加工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延长企业加工时间,充分发挥加工能力;三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增加高附加值产品生产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企业生产效益和地方税收。

2.3努力实现产销衔接市场化,发展品牌农业

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按照优质标准组织加工,按照效益理念组织营销,实现农业经营效益最大化。以品牌化建设增创农业优势,整合行政推动力、企业创新力和市场驱动力,拓宽马铃薯销售空间。

2.4健全服务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

抓好各项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促进栽培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体系建设,鼓励和帮助农民、企业了解市场行情,做到生产、加工、销售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搞好订单生产,树立长远发展意识,遵循市场竞争规律,规范市场行为,确保各方面的公平利益,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使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产业链条 篇7

有机硅产品具有电气绝缘、耐辐射、阻燃、耐腐蚀、耐高低温, 以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良特性, 被誉为“工业味精”,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建材、纺织、轻工、医疗、机械、交通运输、塑料橡胶等各行业, 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有机硅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材料之一。以下游产品开发为中心, 带动单体合成的发展, 使得行业具有单体集中生产、下游分散深加工的特点, 上下游之间有着明显区别。

上游以金属硅粉和氯甲烷为原料合成含有数千种有机硅单体的粗硅烷, 经过蒸馏得到二甲基氯硅烷等少数具有工业价值的单体, 进而制成有机硅材料的中间体聚硅氧烷, 这是有机硅行业上、下游间最关键的中间体。单体的生产具有工艺复杂、流程长、技术含量高、投资大等特点, 成为有机硅行业主要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外仅道康宁、迈图、瓦克、信越、Rodia (已出售给蓝星) 五家企业能规模化生产有机硅单体, 这5大有机硅生产商一直占世界聚硅氧烷总产量的80%以上, 国内仅新安股份、星新材料和吉化具备规模生产的能力。

下游利用聚硅氧烷合成硅油、硅橡胶等下游产品, 粗硅烷还可以直接制备硅树脂。有机硅产品目前已有1万多个品种牌号, 市场上实际供应的约有5000种, 其中硅橡胶是产量最大, 品种牌号最多的门类。

有机硅材料是一种发展前景非常广阔的新型材料, 兼具无机与有机材料的特性, 具有非常优异的性能, 预计到2010年我国有机硅市场增长达到年均20~30%的速度,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而国内有机硅产品的品种和级别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有机硅产品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左右, 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正是鉴于有机硅下游产业的发展及市场预测, 南堡开发区在启动年产6万吨有机硅单体项目后, 决定延伸有机硅下游产品, 做大做强有机硅产业链, 进而向江西星火学习做好有机硅产业园。

一、有机硅下游产业市场发展情况

有机硅材料是高性能化工新材料, 具有耐温性、耐候性、电气绝缘性能、生理惰性、低表面张力和低表面能等一系列优良性能, 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医疗等各行业, 其消费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其增长幅度总是高于GDP的增长。有机硅下游深加工产品有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硅烷偶联剂四大类, 国内消费结构中硅橡胶比例最高, 占65%以上。下面着重从以上四大类产品进行研究分析。

(一) 硅橡胶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自1943年美国道康宁 (DC) 公司首先实现有机氯硅烷工业化生产以来, 经过60多年的发展, 在当今国际有机硅市场上形成DC、GE、R-P、Wacker、信越公司五强的新局面。世界上大型有机硅专业公司有10多家, 甲基氯硅烷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各种硅油及二次加工品、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硅烷表面活性剂等为个工业部门文学应用, 有机硅产品品种多达5000余种, 产量和销售额与日俱增。近30年来, 有机硅工业产品的增长率保持在8%~15%, 远远超过一般国家的国民经济增长率。目前有机硅在我国的应用已很广泛, 数量和品种持续增长, 应用领域不断拓宽, 我国已成为有机硅产品量具潜力的市场。我国的硅橡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 建筑业:

近年来, 随着建筑以及家庭装修业的发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国内硅酮密封胶和有机硅结构胶的用量以年均20%左右的速度发展, 2007年建筑及室内装修用硅橡胶的数量 (以硅氧烷计) 接近15万吨, 是国内有机硅材料的最大消费市场。建筑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预计今后仍将快速发展, 预计2010年国内有机硅建筑与室内装修方面对硅橡胶的需求量将达到23万吨, 2015年在35万吨以上。

2. 电子/电器工业:

是我国硅橡胶的又一重大消费领域, 年消费量已达到7.5万吨左右。我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大国, 产品行销世界各地。由于人民币升值、产品更新换代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电子/电器出口增长速度出现下降的趋势。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将减少各种电子材料的用量。因此, 电子/电器行业对硅橡胶的需求增长速度将低于建筑业, 预计2010年的需求量为13万吨, 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8万吨。

3. 汽车工业:

硅橡胶的用量在大幅度增加, 2007年的用量已达0.6万吨。根据国外的最新研究, 增加有机硅材料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用量, 可以大幅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因此汽车产量和单车用量水平的提高都将推动汽车工业对硅橡胶需求的增加, 预计2010年的用量为1万吨, 2015年在2万吨左右, 2007年我国消费硅橡胶 (以硅氧烷计) 约23.1万吨。

根据以上分析, 预计2010年国内硅橡胶的总需求量将达到37万吨, 2015年将达到55万吨左右。

(二) 硅油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硅油是有机硅制品中消费量第二大的一类产品, 目前全球的消费总量已超过30万吨, 其中美国的消费量约10万吨, 西欧的消费量也接近10万吨, 日本的消费量约8万吨。

硅油的应用领域比较多, 其中以日化产品的用量居多, 约占总消费量的30~35%。其次是用作加工助剂, 如作为消泡剂、脱模剂和表面活性剂。近年来, 发达国家和地区硅油的消费增长速度放缓, 主要原因是市场已十分成熟, 这种状况将会继续下去, 因此, 未来全球硅油的消费增长速度在3%左右, 2007年全球硅油的消费量达到35万吨左右。

目前, 我国硅油及其二次加工产品占有机硅制品总消费量约35%, 为4万吨。硅油的消费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近年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国内硅油消费的增加。预计2008年国内硅油的需求量将达到12万吨左右, 特别是高档硅油制品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我国硅油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

1. 日化行业:

我国的日用化工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国际上知名的日化跨国公司基本上都已在我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的工厂, 使我国日化产品的生产水平基本与发达国家持平。尽管人均消费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但由于人口的因素, 我国现已成为全球日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目前, 日化领域每年消费的硅油数量近3.5万吨, 主要用于护肤品和护发产品中。

2. 纺织品:

我国是世界上纺织品出口量较大的国家, 随着国际市场上对纺织品质量要求的提高, 使得硅油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目前每年用量约为1万吨。

3. 消泡剂:

有机硅类消泡剂以其性能优良、副作用小等特点而被造纸工业、发酵工业等使用。随着我国造纸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快速发展, 有机硅消泡剂的用量在不断增加。由于目前有机硅单体价格较高, 与其他消泡剂 (如植物油) 相比, 硅油消泡剂尚无性价比优势, 因此仅被少量使用, 但今后其用量将会随造纸和发酵等工业对原材料成本消化能力的提高和有机硅单体价格回落到较为合理的水平而增加。此外, 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对硅油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地增加。

硅油产品除良好的应用性能外, 其最大的优点是无毒无害, 因此越来越受相关应用领域的欢迎。2007年, 我国总计消费硅油约6.2万吨。预计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 国内硅油的消费都将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 预计2010年国内硅油的总需求量将达12万吨左右, 而且高档硅油制品的比例将大幅度提高。2015年将达到24万吨左右。

(三) 硅树脂的发展及市场分析

与硅油和硅橡胶相比, 我国的硅树脂消费水平还很低, 2005年国内产量约为5000t, 多数高档次的产品依赖进口。目前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

1. 电绝缘漆是硅树脂的重要用途之一。

其耐热性高、绝缘性好, 使用在电机或电器上体积就可做得更小、质量更轻 (节省金属导电材料) 、使用寿命更长。硅树脂绝缘漆主要品种有线圈浸渍漆、云母粘接绝缘漆、玻璃布石棉布等浸渍漆、低温干燥漆、无溶剂浸渍漆等。

2. 涂料是硅树脂的另一重要用途。

用硅树脂配制的耐高温涂料不仅具有耐500~600℃高温, 而且还兼有耐低温、防腐蚀和憎水性等优良性能, 广泛用在石油化工、冶金、发电等企业的高温设备上, 还用于发动机以及其它需要防腐、防氧化的高温部位和场合。

2007年硅树脂及其它产品消费量约1.5万吨, 随着我国工业水平的提高, 硅树脂的需求量将会不断扩大, 预计2010年硅树脂及其它产品的总需求量将会达到4万吨, 2015年硅树脂及其它产品的总需求量将会达到6万吨。

(四) 硅烷偶联剂的发展及市场分析

硅烷偶联剂是一类具有有机官能团的硅烷, 主要应用在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无机填料填充塑料以及密封剂、粘接剂和涂料的增粘剂, 是有机硅工业四大下游分支之一。

硅烷偶联剂自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商业化发展, 1945年前后由美国联碳和道康宁等公司开发和公布了一系列具有典型结构的硅烷偶联剂;1955年UC公司首次提出了含氨基的硅烷偶联剂;从1959年开始陆续出现了一系列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20世纪60年代初期出现的含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60年代末期出现的具有重氮和叠氮结构的硅烷偶联剂, 又大大丰富了硅烷偶联剂的品种。近几十年来, 随着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工业的发展, 各种偶联剂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加快, 改性氨基硅烷偶联剂、过氧基硅烷偶联剂和叠氮基硅烷偶联剂的合成与应用都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成果。

国外硅烷偶联剂主要厂商有道康宁公司、迈图公司、日本信越、德固赛和蓝星国际 (原法国罗地亚) , 市场容量在10万吨以上。我国现有硅烷偶联剂生产企业近30家, 主要分布在江浙一带, 许多企业年生产能力仅在数百吨至千吨左右。主要生产商江汉精化、武大有机硅、南京曙光、张家港国泰华荣、南京和福等。2007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产能约4.9万t/a, 产量约2.7万t。

硅烷偶联剂品种不同, 其应用领域也不相同。目前用量最大的品种为巯基类硅烷偶联剂, 主要应用于轮胎和橡胶工业中, 其次为氨基类产品, 其他品种比例都不甚高。

二、南堡开发区建设有机硅下游产业园的有利条件

1.丰富的原材料资源

南堡开发区年产6万吨有机硅项目可以为发展有机硅下游产业提供充足的原材料供应。由唐山三友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有机硅单体规划总能力为18万吨/年。其中一期总投资8.6亿元, 建设6万吨/年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 预计2009年6月份投产;二期工程继续扩建12万吨单体生产装置, 预计2009年开工建设, 可以为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2.广阔的市场空问

目前, 我国有机硅单体生产主要集中在吉林、浙江、江西等地, 而三友集团有机硅单体项目在南堡开发区建设, 恰好填补了华北地区的空白, 具有原料及周边市场的地域优势。有机硅单体项目的建设有望使南堡开发区成为冀东地区有机硅市场的中心和集散地。另外, 由于有机硅的下游产品涉及诸多领域, 因此发展有机硅下游产品, 必将带动唐山市、河北省及其周边地区精细化工、高分子化工以及汽车、电子、电气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繁荣。

3.优越的建设条件

开发区在水、电、气方面能够为有机硅下游产业的建设提供建设的动力保障, 同时有机硅下游产业的建设, 靠近有机硅单体项目, 可以为下游产品的建设减低原料的运输成本, 提高竞争力。

4.便捷的交通运输

作为曹妃甸新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南堡开发区,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 区内交通体系发达, 京山铁路汉-南 (汉沽至南堡) 支线直达区内, 港口运输和铁路运输方便快捷。沿海高速公路和唐曹高速公路、南曹沿海铁路连成网络, 将南堡经济开发区与天津港、曹妃甸港连成整体, 使其成为京、津、秦乃至整个“三北”地区到达曹妃甸港口的必经之路。同时, 由国家铁道部批准的京津城际铁路至唐山项目即将开工建设, 唐山将成为北京的卫星城, 进入北京和天津的半小时经济圈, 使得南堡经济开发区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开发区北距唐山市区45公里, 东距京唐港80公里, 西距天津港75公里。现有三条公路 (东线、中线、西线) , 可连接唐山、丰南和唐海, 并通往省内外各地, 北侧沿海公路与天津、秦皇岛相连, 汉南铁路可通往全国各地, 市内交通便利, 市外交通畅达。可满足项目所用原材料和施工材料及产品的运输要求。

5.强大的产业基础

南堡经济开发区是河北省政府确定的五大化工基地中的盐碱化工区。开发区盐碱化工资源丰富, 区内发达的化工产业独树一帜, 年产原盐250万吨, 约占全国原盐产量的15%, 年产溴素7000吨;年生产纯碱200万吨、氯化钙15万吨、粘胶短纤维12万吨、烧碱30万吨、PVC树脂30万吨, 其中纯碱和粘胶纤维产量均列全国第一, 可以为环渤海经济圈内其他工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优良的上游产品与投入原料。近年来, 开发区在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工业区顺势开发的良好外部环境影响下, 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下, 始终以海洋化工为基础, 注重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 使得开发区海洋化工循环经济已经初具规模。目前开发区已经形成“盐-碱-化纤、盐-碱-氯气-四氯化钛-海绵钛-钛材加工、氯气-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和“氯气-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的循环产业链。下一步继续做大做强氯碱下游产品, 完善“氯气-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氯气-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产业链, 谋划“氯气-氧氯化锆-白炭黑、氯气-四氯化钛-钛白粉-涂料、氯气-己内酰胺-尼龙-聚酯纤维、氯气-环氧氯丙烷-环氧树脂”等产业链, 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三、南堡经济开发区有机硅下游产业园规划情况

南堡经济开发区有机硅下游产业园规划总占地268.9亩, 拟总投资5600多万元, 位于南堡经济开发区三友工业园内, 主要依托区内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及唐山三友集团有机硅项目的人才和原材料资源优势, 以硅循环产业为依托, 着力开发硅橡胶、专用硅胶、硅树脂、有机硅涂料、特种硅材料、硅烷偶联剂等目前前景广阔的有机硅下游产品。

该产业园区结合开发区的总体规划及所选地块的位置, 修建一条南北走向贯穿产业区的主干道, 两条东西贯穿的附道, 根据产业区未来入驻企业占地情况建设支干道。产业区内建设供电高压线路、供水主水管、供暖、通讯线路、公共管廊、危化品仓库、封闭式污水处理厂等。产业区绿化景观采取统一规划, 入驻企业需按产业区统一要求进行绿化。产业区内主要吸引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 (包括硅偶联剂和硅烷化试剂) 的生产企业, 预计可以吸引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以上的企业8~10家。

有机硅下游产品项目的建设有效地延伸了开发区氯碱产品链条, 提高了氯系列产品的附加值, 有利于氯碱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避免单一氯产品带来的市场和经营风险。

因此说在南堡开发区发展有机硅下游产业应该以资源优势为基础, 发挥市场优势, 抓住生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历史性机遇, 珍惜反倾销带来的宝贵时间, 同时应注意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系列化和精细化, 加强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加强上下游一体化, 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为开发区做大有机硅产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注重加强有机硅材料的开发, 大力发展特种有机硅材料和中高档产品, 提升我区有机硅产业在国内有机硅材料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产业链条 篇8

一、揭开物联网的神秘面纱

1999年,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 所谓物联网, 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 (RFID) 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从而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国际电信联盟 (ITU) 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这一概念的含义进行了扩展, 报告指出, 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 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 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在这份报告所提到的物联网中, 除RFID技术外, 还有更多的新技术, 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近年来, 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抛出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 冀望借助物联网, 寻求金融危机解决之道, 刺激经济增长。2008年IBM向美国政府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 2009年欧盟的“物联网行动计划”, 2009年日本的“i-Japan”计划等, 都是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来突破互联网的物理限制, 以实现无处不在的物联网络。

由此可以看出, 以上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战略的共同点是:融合各种信息技术, 突破互联网的限制, 将物体接入信息网络, 实现“物联网”;在网络广泛存在的基础上,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 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预见, 未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将由信息网络向全面感知和智能应用2个方向拓展、延伸和突破。

二、物联网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其实, 物联网实质上就是在诸多行业和领域已有应用的无线传感网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缩写为WSN) 。无线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通过节点中内置的不同传感器检测出被测环境的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 并通过内置的数据处理及通信单元完成相关的处理与通信任务。无线传感网按其功能可以分为5个层次, 即基础层 (传感器集合) 、网络层 (通信网络) 、中间件层、数据处理和管理层以及应用开发层。其中, 基础层以研究新型传感器和传感系统为核心, 包括应用新的传感原理、使用新的材料以及采用新的结构设计等, 以降低能耗, 提高传感器的敏感性、选择性、响应速度、动态范围、准确度、稳定性以及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作的能力。微电子机械加工 (MEMS) 技术的发展为传感器的微型化提供了可能, 微处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传感器的智能化, MEMS技术与射频 (RF) 通信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无线传感器及其网络的诞生。传统的传感器正逐步实现微型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 正经历着一个从传统传感器 (Dumb Sensor) →智能传感器 (Smart Sensor) →嵌入式Web传感器 (Embedded Web Sensor) 的内涵不断丰富的发展过程。正是这种变化, 扩大了物联网的普及程度, 让人们对物联网的前景充满期待。

不过, 总体而言, 全球物联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国际范围内物联网知识产权的进展来看, 截至2008年年底, 国外关于传感网的专利为1 126件。从专利分布情况来看, 在这1 126件专利中, 基础和核心专利分别只有15项和503项, 分别占全部专利的1.3%和44.7%;而外围专利达到608件, 占全部专利54%。由此可见, 基础专利和核心专利所占比重较小, 其基本状况符合物联网是新兴的通信应用网络以及物联网产业化还处于兴起阶段这一现状。

三、物联网的应用拉长了我国创新主体的产业链条

我国在物联网发展方面起步较早, 技术和发展标准与国际基本同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等国家基金与发展计划都对物联网产业给予了较多的支持;《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 》在重大专项、优先主题、前沿技术3个层面均列入了传感网的内容;正在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也将无线传感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 对若干关键技术领域与重要应用领域给予支持。国内先后有近百个单位开展了传感研究和应用, 建立了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北京大学研发和生产基地,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国内部分地区已采取相关措施着力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如2008年成立的中国无线传感网产业发展联盟以及浙江嘉兴制定的“3.3公顷研发中心+33公顷推广中心+200公顷产业园”产业规划等。

1999年至今, 经历10多年的研究积累, 中国物联网产业开始起步, 技术标准、企业发展以及市场培育多角度都印证了这一点。在技术标准上, 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组已经成立, 并逐步转向工作组状态, 物联网标准研究正从框架性协议向实际内容进发。在企业发展上, 目前国内以中小型企业居多, 小、杂、散, 核心技术缺乏, 缺少物联网的龙头企业。但也有一些大型企业开始关注并寻找进入物联网领域的抓手。在市场培育上, 用户对于物联网技术还很陌生, 需要联盟以及行业组织的引导。可以说, 物联网领域机遇与挑战并存, 选择适当的进入领域、适当的切入点是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作为全球网民数量第1的互联网大国, 物联网已被正式列为中国国家重点发展的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中国未来将围绕物联网产业链, 在政策市场、技术标准、商业应用等方面重点突破, 打造全球产业高地。

为了抢抓物联网未来的超级市场, 北京、上海、江苏、四川等省市近期已纷纷推出物联网规划方案, 各地围绕物联网的产业园也纷纷建立。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 涉及多个产业群的特点, 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了各行各业,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将有力带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实现经济结构和战略性调整, 引发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度变革。国内知名研究机构赛迪顾问预测, 到2015年, 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7 500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 市场前景将远远超过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市场。

四、物联网发展的愿景

实际上, 很多物联网应用已悄然地出现在我们身边, 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让一切变得更智能、更便捷、更安全。如, 在安防方面, 通过在有安防需要的地点布置无线视频监控设备, 将视频、图像等格式的信息回传到视频监控平台, 可实时监控异常状况。同时, 也可辅助以传感器探头、摄像头分析软件等技术实现水、火、顶板、瓦斯等重大危险源的识别与监测。再如, 在线汽车, 它就是以汽车为载体, 集成无线通信技术和数据库挖掘等技术实现车辆远程诊断、救援、定位、综合导航、新闻、餐饮、音乐、电子图书和游戏等的增值信息服务。

今后, 食品安全也将是物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在农牧业生产中, 可以通过物联网进行环境监控, 除可以覆盖农业大棚外, 还可在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生产环境监测、仓储环境监测等场景中应用。另外, 通过多种传感器可以实现食品信息的收集与传递, 对农牧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可以进行控制, 并且食品可以溯源。如通过在商品包装中嵌入RFID电子标签, 将商品的生产、流通环节产生的各类信息存储于后台服务器, 用户只需刷卡用手机读取RFID电子标中的ID号码, 即可判断商品的真伪并进行相关信息的溯源。

产业链条 篇9

改革开放以来,与我国的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状态并存的,是资源的高消耗、环境的高度污染等问题。当人们普遍意识到资源的短缺与环境问题时,如何来调整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以改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的理念由此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

目前我国学者对循环经济的解释大同小异,但是没有公认的定义。主要观点有:谢旭人认为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形态,并称其为资源循环型经济。《谢旭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马凯认为,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马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人民日报,2004-10-19.];周宏春认为,循环经济是通过废弃物和废旧物资的循环再生利用来发展经济,目标是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即实现低投入、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周宏春.循环经济: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新经济导刊,2002,(9).)。

可以看出,专家对于循环经济的界定虽然不尽相同,但是,循环经济的特征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二是要减少资源的消耗;三是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四是实现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经济的循环发展。

2 资源税改革对循环经济的影响分析

随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10]54号)的出台,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源税改革,至2011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05号),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于2011年11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虽然资源税的改革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此暂行条例的实施必将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资源税改革对循环经济的影响是通过资源税的征收影响资源型产品产业链上企业的行为以及影响资源产品的消费行为达成的。

2.1 资源税对资源开采企业的影响

在资源的开采环节,开采企业为了追逐利润不愿意投入更多的成本进行资源的深度开采,“采易弃难”、“丢瘦捡肥”现象普遍,造成了资源在开采环节的严重浪费以煤炭开采为例,据2005年公布的数字,我国各类煤矿中,国有煤矿矿井回采率只有45%左右;乡镇和个体煤矿矿井回采率平均约15%~20%。(《煤炭浪费触目惊心,我国首次开展回采率专项检查》(经济参考报)新华网)。更有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7年中国能源蓝皮书》指出,中国煤炭资源回采率一直十分低下,目前煤矿平均资源回收率为30%,不足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资源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中国在1980-2000年的20年间,煤炭资源就浪费了280亿吨。由此可见,采用相应的机制遏制资源的掠夺式开采势在必行。

此次资源税改革,改变了资源税的计征方式,将石油、天然气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以原油、天然气销售额为计税依据,按照一定的比例税率征收。征收方式的改变,将资源税的税收收入与价格的变动有机的联系起来。以新疆为例,按照新疆2009年产原油2518万吨计算,从价计征后,石油资源税将高达62.95亿元,可以增收40亿元到50亿元。资源税的增收,从资源开采企业的角度看就是其减少的利润,这就迫使企业向内部要效益,提供资源开采的效率,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开采环节对资源的浪费。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2010年6月1日财税[2010]54号)明确规定,三次采油资源税减征30%。从而明确了鼓励企业深度开采,提供开采率的导向。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通过增加开采企业的成本,鼓励深度开采的措施,能够促进资源开采率的提高,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丢瘦捡肥”对资源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企业寻求、开发新的资源替代产品,或者,采取节能生产装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回采率,以达到充分利用资源的内在价值,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有利于保护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2.2 资源税对企业的影响

2.2.1 对资源型企业的影响

关于资源型企业的定义,本文综合了各个学者的观点,认为资源型企业不仅包括处于源产业链上游,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劳动对象,主要从事于资源的开采、挖掘和初级加工的企业;而且还应包括处于资源产业链下游,以运输、开发、深加工、化工业和销售不可再生资源为主的企业。目前,资源型企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以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为主,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强。

资源税的改革,增加了资源开采企业所缴纳的资源税,资源税作为以价内税,在企业的利润核算中直接计入企业的利润,增加的资源税将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减少。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势必会将减少的这部分利润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进行税负的转移,其通常的、也是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资源产品价格的提升,必然影响资源产业链下游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处于资源产业链下游的资源型企业应该会采取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提供单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起到减少资源消耗,进而保护资源、减少环境的破坏,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2.2.2 对非资源型企业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后,不仅影响资源开采企业以及资源型企业,同时也会对非资源型企业产生影响。非资源型企业在参与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是资源初级产品的购买者,也是资源最终产品的消费者,在其生产过程中要承担资产产品由于资源税改革带来的价格上涨的负担。随着资源产品的价格上涨,以资源初级产品为生产要素的水、电等企业的生产成本势必会随之提高,生产成本增加的结果,一方面企业会通过价格的传导机制让最终的消费者承担,另一方面也导致行业竞争的加剧,尤其是在国家对水、电等产品实行价格规制的背景下,必然会提供行业进入的门槛,现有的企业也会面临着资源的整合,优胜劣汰的机制,或许会导致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

2.3 资源税对资源消费的影响

资源税改革影响资源产业链上企业的行为,是通过影响其产品的价格与企业利润达成的,资源企业追逐利润的结果一定是提高资源初级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价格,不但影响资源企业和非资源型企业,最终必将会影响普通的消费者,即社会大众。

资源产品价格的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资源型产品的消费行为。其中既有直接的资源产品消费,比如汽油、天然气等,也有间接的资源产品消费,比如电价的上涨等等。纵观当今人们的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衣食住行无一不在直接或间接的消费资源,资源税的改革,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最终会影响资源产品的价格。

2.3.1 对大众生活的影响

资源产品价格的上升,相对于其他商品来说,资源产品变得更加昂贵,在其他产品的价格不变、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直接感觉到的是生活成本的增加,作为人们的理性选择有会有两种情况发生,一是减少资源产品的消费,比如,作为平常开车上班的人来讲,当汽油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时,就好选择放弃自驾车上班,而改乘公共交通工具,甚至选择自行车或步行上班;面对电价的上涨,人们会自觉的选择减少空调的使用;面对税费的上涨,人们会自觉的注重水的循环使用,洗衣机的水不再直接排入下水道而是作为冲厕用水进行再次的使用等等。二是选择资源替代产品,相对于资源产品价格上升,清洁能源产品消费成本不变不再那么昂贵,或者说人们选择清洁能源产品的机会成本相比之下变低了,其结果必然导致人们更愿意选择清洁能源产品,这是人们的“理性”选择。

2.3.2 对循环经济的影响

环境和生态的变化是由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决定的,资源税改革一方面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行为而减少了资源的消耗,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开采率,从而促进了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和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同时更多的选择使用清洁能源,选择资源低消耗、废物低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这一生活方式的转变,对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恢复、对于资源受益在代际间的公平分配、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将具有深远的意义。

摘要:随着人们对资源保护和环境问题的重视,循环经济的理念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本文通过资源税改革影响资源产业链企业的行为以及资源产品的消费行为,分析资源税改革对循环经济的影响,揭示资源税改革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循环经济,资源税,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席卫群.资源税改革对经济的影响分析[J].税务研究,2009(2).

[2]王克群.资源税改革的意义及对策[J].当代经济,2009(8).

[3]贾国飞,赵军,李俊英,刁金伟.资源税改革对新疆的影响分析,(财务与审计,2010年11期).

[4]王晓东.我国资源税改革及其影响研,2011年4月.

[5]谢旭人《.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6]马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人民日报,2004一10一19.].

[7]周宏春《.循环经济:一个值得重视的发展趋势》(.新经济导刊,2002,(9).

[8]汤贡亮主编.中国税收发展报告,2009/2010.

产业链条 篇10

从单一的传统电视节目, 到多屏输出、IP360°全方位产品开发, 《爸爸去哪儿》系列无疑是中国电视史甚至传播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从2013年《爸爸去哪儿》第一季一经播出就大获成功, 到2014年《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强势回归, 节目收视率一直稳居榜首, 相关话题阅读量在第二季收官之际早已突破200亿。第一季《爸爸去哪儿》为湖南卫视带来了近1亿人民币的广告收入, 其中节目的硬插广告收入超4700万;各类冠名收入接近3600万;其他各种节目合作伙伴则贡献了近1650万盈收。而在仅仅一年之后的2014《爸爸去哪儿》第二季, 节目仅冠名费就超3亿, 硬广收入更是破5亿。据不完全统计, 围绕《爸爸去哪儿》IP的全产业链开发, 已为湖南广电系统内的各利益方创造出高达23.5亿元的总收益, 这一数据是2005年“超女”总收益7.66亿元的3倍之多1。而按照上、下游产业链间倍乘的经济规律分析2, 《爸爸去哪儿》对全社会经济的总贡献预计超过百亿元。

《爸爸去哪儿》系列的意义以不仅仅局限于该节目本身对其制播平台湖南卫视所贡献的经济、品牌与传播效益, 更重要的是围绕《爸爸去哪儿》IP的全方位、多平台发力, 湖南卫视背后的湖南广播电视台逐步完成在全新一轮媒体融合背景下独占娱乐类IP产品全链条开发的试水。全球最具规模的专业性服务机构普华永道曾经预言, 娱乐传媒业必将走上一条高度数字化的道路, 这个行业将被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所颠覆3。所谓新的运营模式, 亦即今天的“大媒体”融合、全链条整合之路4。在《爸爸去哪儿》第三季上映之际, 梳理并分析《爸爸去哪儿》系列IP全产业链开发中所取得的成绩与带来的思考, 不仅有助于探究行业标杆之一的湖南广播电视台媒体融合战略布局, 更将为“大媒体”融合时代背景下国内传统媒体向全媒体、全产业链的转型与扩展路径带来些许启示。

一、《爸爸去哪儿》三级产业链进阶发展

一般而言, 以价值增值实现的产业链为基础, 传媒产业价值生产可以分为前后衔接的三个进阶:打造核心产品, 发展附属产品, 开发跨界产品。在探讨《爸爸去哪儿》产业链时, 我们暂且将这三个进阶分为:核心产品产业链、附属产品产业链以及跨界产品产业链3, 5。据此, 可以将《爸爸去哪儿》产业链分级如下:

(一) 核心产品即知识产权创造领域, 也即《爸爸去哪儿》亲子真人秀节目本身, 核心产品是所有后续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的源头;

(二) 附属产品即核心产品经由多种传播渠道与传输平台产生的价值, 以及在传媒产业领域内的其他产品开发, 比如《爸爸去哪儿》的电影、手游、动画片、图书、玩具等等;

(三) 跨界产品则突破了传媒行业界限, 实现了与IT、金融、通信等多领域的跨界融合, 比如咘瓜亲子智能手表、亲子宝典APP等。

区分附属产品与跨界产品的标准在于, 前者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传媒领域, 而后者则超出传媒领域范畴, 或者可归于文化创意产业, 或者可归于通信业、制造业等3。由于文化产业、传媒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概念之间的亲缘关系, 在使用时多有内涵外延不一致的情形, 为方便本文阐述, 暂且分为传媒领域内和传媒领域外 (即跨界产品) 。

二、核心产品产业链:《爸爸去哪儿》奠定取胜之基

作为核心产品产业链, 《爸爸去哪儿》在湖南卫视平台推出第一、二季亲子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共28集, 斩获广告收入超12亿元, 占据全产业链开发收益的半壁江山, 湖南卫视作为制作商兼运营商, 也无疑成为《爸爸去哪儿》的最大赢家。

(一) 超高收视:解读《爸爸去哪儿》何以零差评受热捧, 明星效应、亲子回归、育儿内涵、制作精良、笑果十足往往被视作最重要的几个因素6。《爸爸去哪儿》第一季2013年10月份开播便获得高收视、高热度和超高社会影响力, 第八期节目收视全国中心城市网收视率破5, 市场份额占21.34%, 创下中国电视10点档收视率新高。第二季最高收视峰值达到24.25%, 首播观众规模已有3.65亿, 是《中国好声音》的1.6倍, 首重播观众规模更是高达7.6亿, 是《中国好声音》的1.2倍。

(二) 超强整合营销:《爸爸去哪儿》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创新的产品策略, 全方位的整合渠道策略也功不可没。节目充分利用各种媒介, 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 通过贴吧、社区、网络互动、微博互动等等, 再加上对各种媒体的成功把握, 发挥出了媒体最大的宣传效果, 形成了增强品牌效应的良性循环7。

(三) 广告客户:在超高收视率和媒体关注度中, 节目广告客户也赚足了眼球、收获了真金白银。999小儿感冒灵和小儿感冒药在节目中几乎达到家喻户晓的地步。思念食品在不会做饭的爸爸们用泡面等速食品充当孩子晚饭中, 顺理成章进入观众视野, 全线产品销量被拉动。除此之外, 伊利、蓝月亮、天猫、乐视TV、英菲尼迪汽车、云南普者黑、立白去渍霸、青蛙王子等也刻在了观众的脑海。

由此可见, 传媒产业是内容产业, 有竞争力的核心产品能迅速凝聚人气、提升媒介品牌和经营水准。《爸爸去哪儿》主打产品是“活水源头”, 制作商湖南卫视是产业链核心, 没有源头和核心, 后续梯次开发、产业链整合无从谈起。在广告难有突破的背景下, 优质内容成为电视开疆辟土的核心资源, 它决定了品牌拥有者能够获得的市场消费潜力, 并保证未来市场消费的影响力和忠诚度8。

三、附属产品产业链:《爸爸去哪儿》攻城略地

根据传媒产业的价值生产进阶, 当核心产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再提高技术和品质, 投入和产出就不成正比, 之后就要发展第二波价值形态, 也即附属产品5:即将核心产品所蕴含的价值通过多介质、多终端、多平台充分实现, 分享核心价值, 形成新的服务模式。《爸爸去哪儿》主打产品获得爆炸性成功之后, 湖南广电及时意识到了利用多平台分众传播, 打造个性产品, 延伸附属产品产业链, 也即湖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吕焕斌提出的“变内容为IP资源, 全方位开发, 延伸产业链”9。

(一) IP授权及海外发行:进行第二波价值开发的前提是对《爸爸去哪儿》IP进行合理授权。包括手游、电影、图书以及动漫等领域的授权, 湖南广播电视台节目交易管理中心合计品牌授权收入超过1700万元。同时, 向包括盈科芒果传媒有限公司、香港TVB、台湾八大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安讯影视娱乐公司、芒果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在内收取海外节目版权费540万元。对比国外 (版权报告)

(二) 网络播出版权:作为芒果传媒在网络与新媒体领域的王牌先锋, 快乐阳光全权负责运作了《爸爸去哪儿》第一、二季的网络与新媒体版权。在与14家网络视频企业进行《爸爸去哪儿》第一季节目播出版权的合作中, 快乐阳光共获得超过1800万元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第二季节目与爱奇艺共同网络播出节目就为公司带来了破4000万元的收益。第一季节目网络播映的广告收入仅为200多万, 而第二季则轻松翻了7倍, 总计突破1700万元。《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的网络播映版权同样也以900万元成交。

(三) 纪录片:从第二季开始, 《爸爸去哪儿》推出《我的纪录片---和爸爸在一起》, 并为湖南卫视赚得3000万元冠名费外加800万元合作伙伴广告费。纪录片节目收视连续保持高位, 居全国同时段收视前列。

(四)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2014年大年初一, 《爸爸去哪儿》大电影全线上映, 累计观影总人次超过2300万, 总票房近7亿, 排名中国影史 (含3D、引进片) 第13名, 2D电影第4名 (泰囧、致青春、私人定制) 。这是天娱传媒 (50%) 联合蓝色火焰 (40%) 以及光线影业 (10%) 共同参股合作运营的大电影项目。加上院线分成的行业规则, 天娱传媒连同广告、版权销售在内, 获得6878万元利润, 远没有外界猜测的两三亿元之多。

(五) 《爸爸去哪儿》手游:为了将《爸爸去哪儿》的价值最大化, 继年初与游戏公司合作开发《爸爸去哪儿》跑酷游戏之后, 芒果传媒在今年3月与自然人陈勇共同出资2000万元, 成立上海芒果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与自然人王武共同出资500万元, 成立湖南快乐芒果互娱科技有限公司, 专注游戏、移动互联网APP应用开发。不到半年时间, 芒果互娱已经组建了核心团队, 搭建了业务架构, 上线《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新济公活佛》等多款小游戏。目前, 《爸爸去哪儿》第一季总收益达7000万元, 第二季用户数超过8000万次, 并获得苏宁易购2000万元冠名费。

(六) 《爸爸去哪儿》相关图书:成系列的图书开发, 进一步放大了《爸爸去哪儿》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花絮版图文集、家庭亲子图文集、节目同步图文集等等, 金鹰报刊社总计开发了22本《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 此外还有漫画书等, 其带动的产值预估超过6000万元。金鹰卡通的图书品牌授权也达到2800万元。另外, 金鹰卡通还围绕《爸爸去哪儿》卡通形象版权, 以二次外部授权的方式进行合作, 包括与全国多家儿童用品商的节目卡通形象授权以及主题巡游嘉年华、舞台剧授权。

(七) 从附属产业链上的产品或项目来看, 其合作模式和收益来源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1.合作方式多样化:既有传统广告盈利, 也有节目产品销售;既有品牌授权经营, 也有版权入股分成, 合作方式的多样性表现出湖南广电各业务主体较浓的产业意识。

2.播出平台主导收益来源, 第二季远高于第一季收益:与核心产品同平台播出, 也即在湖南卫视播出的《和爸爸在一起》记录片, 其收益渠道仍然与《爸爸去哪儿》核心产品保持一致, 为传统冠名费、合作伙伴广告费等, 不存在合作方收益分成。

3.版权销售及品牌授权行政划拨色彩浓厚:芒果互娱、天娱传媒、金鹰卡通、金鹰报刊社等四家单位获得的《爸爸去哪儿》在游戏、电影、动漫、图书等领域的品牌授权, 以及快乐阳光获得的《爸爸去哪儿》网络播出权并没有严格遵循市场交易原则, 而是更多地带有行政划拨性质, 这也直接导致获得授权的二级主体在进行再次开发时仍然采取授权模式。比如芒果互娱将《爸爸去哪儿》移动互联网领域的IP再次授权给金鹰卡通及拓维信息, 用来开发亲子宝典APP;比如金鹰报刊社将其《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版权一次性整体出售给其他出版商与经销商, 自身不参与到该系列图书的创意、设计、印刷以及出版、发行和销售。

四、跨界产品产业链:《爸爸去哪儿》跨界出击未来可期

当附属产品的扩张发展到平台期, 便意味着下一个价值生成阶段的到来:跨界产品。跨界产品不再做原生内容服务, 而是利用内容品牌、已有渠道和用户群等媒介资源为依托, 去做原生内容以外的延伸服务, 其实就是我们以往所说的“跨行业”发展5。

(一) 咘瓜亲子智能手表:2014年9月17日, 湖南广电主楼多功能厅座无虚席, 由芒果传媒出品、芒果娱乐研发的首款亲子智能可穿戴产品咘瓜手表对外发布, 并迅速引发媒体热议。随后, 咘瓜先后植入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第二季台湾站节目以及《一年级》, 通过屏幕右下方扫描二维码方式进店销售, 四季度销量保守预估将突破10万台, 芒果娱乐收益预计达4200万元。至此, 内容驱动产品、品牌推动营销、口碑造就市场, 《爸爸去哪儿》在全产业链开发上进入更高层次的“大媒体”融合, 也即, 媒介融合内容涵盖传媒业、电信产业、IT行业、电子产业等所有参与到媒介融合中的产业7。基于此, 芒果传媒参与投资并由芒果娱乐联合运营成立了磁石网络科技 (长沙) 有限公司, 主打互联网智能硬件, 预计年内首轮融资3至5亿元。

(二) 《爸爸去哪儿》同款:快乐购试水推出《爸爸去哪儿》节目星爸萌娃的同款产品主题购物项目, 为今后此类产品提前开发运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 《爸爸去哪儿》亲子宝典APP:由芒果互娱授权, 金鹰卡通和湖南拓维信息共同打造的《爸爸去哪儿亲子宝典》10月11日正式上线, 截止至10月15日下午, 该产品累计用户已破11万人, 累计启动271328次, 过去七天活跃用户为88395人, 活跃度96%。亲子宝典面向0—10岁学前儿童, 改编自《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 融入有声阅读、兴趣涂鸦、艺术贴图和疯狂彩图等多项趣味内容, 成人也可以参与, 致力于打造国内第一的明星亲子互动教育移动阅读APP。

至此, 《爸爸去哪儿》已经成为一个横跨手机屏、电视屏、电脑屏和电影屏, 融合文化、IT、通信、电子的多屏跨界品牌。

五、《爸爸去哪儿》全产业链开发带来的思考

收视口碑双丰收, 全产业链开发一派繁荣, 对《爸爸去哪儿》的赞誉已经无需赘述。着眼当前传媒产业发展路径以及湖南广电改革部署, 却有必要反思一二。

(一) IP产业链开发欠缺主导力, 多受市场推动

回顾自《爸爸去哪儿》节目播出后产业链开发之路,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 这一轮IP开发较多地受市场推动, 较少地体现出研发、策划、主导一种新业态的主动能力。比如大电影是合作者找上门为我们醍醐灌了一顶, 手机游戏是节目播出后才着手运作, 图书出版也是后续接盘。虽然在市场发出需求信号时出击, 比提前部署发力风险要低, 但这也将导致湖南广电在传媒产业日新月异的今天, 较为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人才, 且因为过多依赖合作方而未能在产业链开发中实现自有产业人才梯队培养。再次拿大电影举例,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团队与天娱传媒公布《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第一季项目之初, 就有相当多的声音质疑其是否有实力进军电影领域10。而引入蓝色火焰共同出资以均摊前期投资风险, 邀请光线影业参与项目以获得其电影制作与运营团队的支持, 这些都是天娱传媒以牺牲大电影项目部分收益比, 为换得较短时间内低风险推进项目的无奈之举。

(二) 警惕躲在IP资源下乘凉

这一轮IP产业开发过分依赖内容IP, 各业务板块较为缺乏单独的造血功能和独立作战能力。问题在于, 《爸爸去哪儿》这种现象级内容IP可遇不可求, 严格意义上来说, 它并非常态。紧密围绕内容IP作全方位开发, 可以一荣俱荣, 也极易一损俱损。因此, 在战略部署的时候, 一专多元的关联式发展没有问题, 但却要尤为警惕躲在IP资源下乘凉。而唯有解开束缚, 将母体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清算到只剩资本关系的时候, 核心IP资源才会成为各业务板块的特色, 而非全部。

(三) 授权不明, 版权不清

《爸爸去哪儿》IP主体多头授权的问题, 一方面对内集中体现在金鹰卡通与金鹰报刊社对节目附属产品图书领域的开发上, 一方面对外则来自爱奇艺与快乐阳光芒果TV关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网络播映权之争。虽然在爱奇艺扬言要以法律手段维护自己权益时, 此事最后不了了之, 但却给湖南广电版权运营商上留下了一个不那么光彩的印痕11。从《爸爸去哪儿》版权之争反观, 湖南广电规范版权管理迫在眉睫。

(四) 芒果图书值得评估

金鹰报刊社、金鹰卡通都有参与《爸爸去哪儿》系列图书出版, 一方面说明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授权不清, 另一方面从金鹰报刊社、金鹰卡通统计的《爸爸去哪儿》图书出版产值来看, 芒果图书空间潜力较大, 可作进一步评估。

(五) 跨界产品难在思维融合

《爸爸去哪儿》全产业链开发充分说明, 能够跨平台生存的不只是电影, 电视节目同样能够玩转跨界, 甚至成为蓬勃发展之产业链条的动力轴心。但是, 由内容驱动产品, 既是电视人的优势, 也是电视人的局限。跨界出击的运作过程中, 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从业者能否将节目内容融入跨界后的新领域的行业规律, 找到内容与平台深度融合的经营模式。只有深度融合, 才能不断满足市场需求8。此外, 对跨界后新领域所需的技术手段的深入掌控, 也往往成为考验电视人能否成功跨界的关键因素。

(六) 粉丝经济意欲何为

所谓传媒行业的全产业链开发, 可以归为一个词即粉丝经济。当前, BAT公司已全面撬开互联网粉丝经济市场, 几大互联网巨头集体染指影视业, 意在打造电子商务和电影电视剧互利共赢发展模式的影视平台, 预计为传统影视业的制作发行带来新玩法12。湖南广电作为打造了中国电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第一批粉丝的省级卫视, 甚至拥有粉丝赋予名称的荣耀, 理所应当在媒体融合时代慎重研判粉丝经济去向并有所作为。

(七) 全产业链开发的逆向思维

谈及产业链开发, 大多会举例如美国衍生品的收入高达电影总收入的70%, 远超电影票房2倍多, 而在国内电影收入的90%至95%都来自票房和植入式广告, 很多电影的衍生品收入为零13……暂不论国内这一市场空间多大、有无突围路径, 却至少可以逆向思维:从当前基于节目内容优势出发, 有无可能转变为从其他链条环节出发, 推导至核心内容再延伸至其他, 比如由电视节目开发电影、手游, 转变为由电影、手游开发电视节目。

(八) 同一IP产品重复开发应兼顾适度性与创新性

同一IP以相同方式重复开发需兼顾其新产品的适度性与创新性, 而非简单的本体或前例复制。以《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系列产品为例, 第一季大电影于2014年初上映后最终取得了超过7亿票房的傲人成绩, 堪称跨界开发《爸爸去哪儿》IP的最成功产品项目。而与之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于2015年春节上映的《爸爸去哪儿2大电影》最终票房刚过2亿, 仅为第一季1/3。两季大电影票房形成巨大落差的主要成因, 除去2015年同档期相似题材亲子类影片《爸爸的假期》挤占核心市场外14, 大电影第一季的饱受争议, 第二季大电影宣传造势过度透支期待15, 以及第二季大电影本身模式高度雷同于第一季、整体缺乏创新等等, 这些“硬伤”都或直接或间接导致票房严重缩水16。可见即使是强势IP同类跨界产品的多次开发, 亦须避免自我重复, 并在开发过程中节制利用原IP、原同类跨界产品口碑与形象;而跨界IP开发产品自身的创新性与核心品质, 更是其成功与否的决定性要素。■

摘要:该论文以统计学为基础, 以案例分析法为方法, 全面细致的整理、分析了湖南广电以电视亲子真人秀《爸爸去哪儿》系列前两季为核心IP所开展的全媒体、全产业链开发、合作、盈收等详细数据;同时以此为基础, 较为深度的分析、讨论了该案例所揭示的湖南广电在大媒体融合背景下向全媒体、全产业链转型中的所取得的成绩, 以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挑战与问题;并希望就此为如今国内大型传统媒体努力探寻的“融合型大媒体”转型之道提供范本与些许启示。

产业链条 篇11

美国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2011年发布的报告《全球清洁能源:价值2.3万亿美元的机遇》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将保持其作为清洁能源项目投资首要目标市场地位。随着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清洁能源政策,到2020年中国吸引的投资将达到6200亿美元,远远超出20国集团的绝大部分国家。中国迅速崛起的清洁能源行业,促使可再生能源投资的重心在未来十年从西方转向东方。

2013年3月6日该基金会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美国占据有利地位:2011年美中清洁能源贸易关系》称:美国目前仍然是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领导者,全世界都在购买美国的技术和产品,美国在风能、太阳能以及智能化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终于有了回报。从中长期看,美国在清洁能源领域仍比中国更有竞争优势,美国具有长期主导清洁能源行业的经济潜力。

2011年中美两国吸引了世界39%的清洁能源投资,两国清洁能源投资分列世界一、二位。同时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也分列世界一、二位。但从清洁能源贸易状况看,美国对华顺差高达16.3亿美元。中国在风能投资和部署方面以及风能太阳能产品制造方面领先于其他国家,因此也招致了一些国家的打压,相关出口产品频频遭遇“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甚至制裁,给国内相关产业带来了沉重打击。

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几个问题: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的大链条中,中国究竟处于什么位置?在全新的产业布局中,我们是否仍在延续“中国制造”的老路?未来中国新能源产业的优势又在哪儿?

中国的优势和劣势

低碳和清洁能源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与发达国家竞争的主要阵地。一方面,它是带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增长点;另一方面,中国也将发展新兴产业定位于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的重要地位。

中国在风电、太阳能的应用和产品制造方面存在较大优势。目前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占到了全球的50%以上,在全球前十位太阳能电池生产商中,中国大陆的企业共占五家。美国一家咨询公司的调查指出,太阳能产品在中美两国清洁能源贸易中所占的比重最大,2011年美国约有1/5的清洁能源产业消失,主要原因是无法与中国“廉价”太阳能产品竞争。

中国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优势,其实也是整个中国企业从事制造业的独特优势——人工成本低、融资成本低、环保门槛低,再加上宽松的产业环境和政府大力推动,造成了我国光伏企业的飞速发展。可以说,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依然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虽然发展迅速,却无法掩饰其背后日益显现的劣势。

技术创新严重滞后。根据有关报告,清洁能源专利授权总量上,美国占49%,日本占27%。韩国近年来发展迅速,接连超越加拿大和德国,2010年申请量排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近两年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上升很快,但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这说明,尽管中国企业是该领域领先的设备制造者和生产者,但并不是大量技术的拥有者,或者严重依赖技术转移进行生产,或者是以制造业为主。

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以多晶硅为例,目前占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比重80%以上的晶体硅产品,其主要原材料90%以上产自国外;同时,我国多晶硅提炼技术长期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和市场垄断。多晶硅的提纯和精炼技术基本掌握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八大厂商手中。我国最大的技术软肋,就在于生产多晶硅的高耗能和尾气回收利用技术。

产品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我国光伏产业产量的95%左右是靠国外需求拉动的。目前我国光伏电池总产量和光伏组件产量均高居世界第一位,但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则远远不足,市场开发遥遥落后于产业发展。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近358亿美元,其中60%以上输送至欧洲市场;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欧美出口占比约为70%。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下,很多发达国家都取消了行业优惠补贴,美国商务部甚至开始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征收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整个光伏市场呈现供求失衡的局面。再加上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光伏产业热情减退,全行业面临资金链条紧张甚至断裂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原材料依赖进口、核心技术设备缺失、产品过度依赖出口的“三头在外”的严峻现实,是典型的不具备自主技术优势的产业。作为全世界一致看好的新兴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应属于高附加值的高技术产业,欧美、日本等国家走的都是投资技术研发、强化企业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的道路,但在中国,它却成了具有加工贸易性质,规模大、出口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这种依靠购买核心技术、原材料和关键设备来扩大产能的发展模式亟待调整。

需要做出的调整

首要的是循序渐进,试点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还处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化的关键阶段,重化工业部门在整个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建筑、钢铁、汽车等高耗能、高排放产业仍会是支柱产业。因此清洁能源发展,第一不能超越物理界限;第二要通过一定的措施实现曲线迁移,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借鉴经济改革的“双轨制”经验,一方面加快对传统能源应用的技术升级;另一方面发挥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扶持一些技术、资本和制度条件比较好的城市成为新能源试点或特区。对清洁能源行业进行规范,形成一批龙头企业和类似GE、杜邦、西门子那样跨国、大型的公司,而不是现在这样几百家争抢的局面。

转变针对设备补贴的状况,把补贴更多地用于产业链条上薄弱的研发和终端利用环节,把设备制造留给市场。新能源产业链大致分为研发、设备制造和终端利用三个环节。研发上不去,就造成落后产能;终端利用不足,就形成过剩产能。新能源产品一般具有早期研发投入高、投资周期长、行业规模有限的特点,而且对后续融资频率要求极高,再加上前期管理成本高昂,往往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从国际成功经验看,对新兴产业的培养,政府的关注重点首先是研发领域而不是生产环节。

引导新能源领域的跨国公司与中国本土企业更多地进行合资合作。大力支持国外新能源企业在中国构建专业的研发中心,鼓励内外资新能源企业共同进行科技研发,从而充分发挥外资的“技术外溢”效应。进一步加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谨防外资恶意并购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龙头企业以及新能源方面的核心科技企业,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更注重保护本国新能源企业的自主发展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鼓励国内有实力的新能源企业“走出去”,如通过购并欧美中小型新能源高科技公司来获得需要的技术。

拓展国内市场和开辟新兴市场。国内光伏终端利用方面,由于成本问题导致市场容量非常有限。要拓展国内市场,首先需要从国家层面推行电力体制改革,但来自于相关利益集团的阻力很大。国际市场层面,开辟新兴市场将是中国清洁能源制造商的最佳选择。比如,风能、太阳能、地热以及能源和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未来九年非洲的主要投资目标。目前中国产品在非洲比较短缺。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者逐渐进入南非市场,包括英利、尚德、金风、龙源等在内的太阳能和风能企业,都已经在南非建立了投资项目。另外,中国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对外投资方式。

对外援助上,我国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援助形式,比如赠送太阳能光伏发电设备来帮助解决贫困地区家庭的生活照明等,在帮助受援国发展的同时,加深这些国家民众对中国企业、产品和技术的了解,既能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还可以有效推动双边经贸合作。

揭秘“酒托”生意链条 篇12

表象陪酒就是做生意

2012年5月,在浙江台州做小生意的庄先生成为某交友网站注册会员。没几天,就有自称叫王瑶的女性网友主动联系他,在网上聊了一个小时后,王瑶提出见面。大家互相留了电话号码,约定晚上见面。

当晚,两人如期赴约,边走边聊时,庄先生提议吃饭,王瑶指着附近的一家咖啡厅说随便坐坐。进去坐下后,王瑶先后点了两盒烟、三瓶红酒,且酒量颇豪。庄先生花光现金,只好刷卡。到约会结束,他总共消费7200元。两人分手后,庄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便打电话报警。

看到这里您一定很清楚了。没错,这个“王瑶”就是“酒托”。喝这顿酒,在庄先生看来是一次约会;而在“王瑶”看来,她是来赚钱做生意的。根据“行规”,她从这次“约会”中可获取庄先生消费金额约30%的提成,约2000多元。而在“王瑶”的背后,竟然还有一个完整的“酒托”生意链条。

幕后六个环节,各负其“责”

一、老板———有钱,更有歪脑筋。

庄先生和“王瑶”喝酒的咖啡厅的老板吴某,就是“酒托”生意的幕后老板。不过,吴某可不仅是这一家咖啡厅的老板。在他名下,还有其他咖啡厅、酒吧等十来家。而咖啡厅、酒吧的主要收入,就来自吴某所操控的“酒托”以交友为名带男性网友来这里“挨宰”产生的高额消费。

据知情人士透露,幕后老板本身都很有钱。比如吴某,在“经营”咖啡厅之前,曾经做过房地产,至少有上千万闲钱在手。之所以投资咖啡厅、酒吧,就因为看中靠“酒托”赚取暴利。据粗略统计,仅2012年4月,吴某名下的酒吧、咖啡厅为他敛财达80万元。因为主要靠“酒托”盈利,这些老板投资的目标,都是踩点物色一些经营状况较差的酒吧、咖啡厅,以较低的成本投资。

二、键盘手———农村宅男的“创富”路。

跟庄先生在网上聊天的并不是王瑶,甚至不是女性,而是远在江苏北部农村的一个男性年轻人。因主要负责在网上冒充女子跟男网友聊天、“约会”,所以在“酒托”生意链条中,他们被称为“键盘手”。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苏北农村,甚至有全村的年轻小伙子专门从事这种“一根网线就可以赚钱创业”的工作。原因是同样是高达30%的提成。勾引网友“约会”只是“键盘手”的一项工作,在“钓”到“猎物”后,他们会马上将“猎物”的信息、见面地点等告知链条的下一环节。

三、传号手———承上启下的重要一环。

“传号手”也叫“托头”、二老板,大多是咖啡厅名义上的主管、经理(不乏职业经理人“兼职”捞外快)。这是在整个链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对上,他们负责为老板收钱,并接收“键盘手”的信息;本职,他们负责分析信息,揣摩“猎物”的性格、喜好乃至消费水平等;对下,他们负责分派与“猎物”性格匹配的“酒托”赴约。如果“酒托”被“猎物”揭穿,还负责指挥人帮助“酒托”脱身。“传号手”还有一项特权,可以决定哪些“猎物”不用见面。比如消费能力不高或警惕性很强的,见面反而会“惹麻烦”。

除了判断力,“传号手”总结能力也非常强,可以用最短的语言概括“猎物”的特征。如“做生意,有车,经常出差,不喜欢年纪太小的”、“学生,没女朋友,喜欢泡吧,喜欢学生模样”等等,可谓一语中的。

四、酒托———设法把“猎物”带进自家咖啡厅消费。

接到“传号手”传达的任务,“王瑶”喷香水,化淡妆,穿好时尚装后,闪亮登场。她的工作有三个,第一,想方设法带“猎物”到自家咖啡厅(见面地点一般不超出咖啡厅500米);第二,想方设法让“猎物”多花钱;第三,如果遇到难缠的“猎物”,想办法脱身。

五、服务员———以次充好,当场结账。

90元进货价的红酒,勾兑雪碧后可以变成2壶酒,一壶标价1980元。端上桌就要求“猎物”当场付钱,这是“服务员”的全部工作。当然,出于工作需要,有时也要配合“酒托”,怂恿客人点价格更高的“红酒兑雪碧”。

六、看场员———欺软怕硬。

遇到“猎物”发觉被骗产生纠纷的情况,在“传号手”的指挥下,“看场员”现身。或者帮助“酒托”脱身,或者冒充打手,威吓胆小怕事的“猎物”,若遇到强硬的,“看场员”也会溜之大吉。

上一篇:创新与改革:城市文化下一篇:天体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