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对比(精选10篇)
材料对比 篇1
0 引言
国内高速铁路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 随着郑西、京沪、武广等高速铁路线和五大城际客运铁路线路等竣工投入使用, 国内对时速250公里及以上高速动车组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时速25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是我国现阶段引进和研发的重要项目。随着高动车组速度的不断提高, 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国内两地间的旅行时间, 使得全国范围内很多城市之间能做到当天到当天回;然而由于运行速度的提高, 对高速列车旅行的安全性要求也不断提高, 也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列车安全性问题中, 盘形基础制动系统的好坏是能否保证列车按要求停车的最终保障, 而制动盘是其中最为关键的零部件之一, 承担着制动过程中产生热能量的80%~90%, 因此, 制动盘耐温性能和摩擦性能的好坏, 决定着列车运行的最终安全。现高速动车组制动盘基本全采用国外进口, 按国家铁路部门要求急需进行国产化研制。
本文设计了一种高速动车组用制动盘结构, 分析了1#和2#两种材料的材料性能, 通过利用ANSYS对1#和2#两种材料盘体制动过程温度场、热应力场情况的仿真对比分析, 确认适合用于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材料, 为制动盘的顺利研发奠定理论基础。
1 制动盘结构和材料参数
1.1 结构设计
图1为设计的制动盘三维结构, 该制动盘做了通风结构设计, 主要有盘体摩擦面和各种不同结构和作用的散热筋, 主要保证盘体制动时的通风散热效果, 降低盘体制动过程中的温升。
1.2 材料选型
本文设计了1#和2#两种制动盘盘体材料, 分别对两种盘体材料物理特性参数进行试验分析。图2为两种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图3为两种材料线膨胀系数随温度变化曲线。
2 热分析仿真模型建立
2.1 结构模型
考虑到制动盘在制动过程中受力对称, 而且制动盘的结构为中心对称, 故采用整个模型的1/12进行计算, 这样可以减少计算量, 在边界上施加对称边界条件进行计算, 扇形区的两个截面采用耦合结点进行处理, 这样处理之后与整个盘体的模型等效, 而单元数减低为原先的1/12, 大大降低了计算成本。划分后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2.2 热载荷条件
根据传热学理论, 对于无内热源的各向同性材料, 其热传导方程为式如下:[1]
式中, T为温度, (K) ;t为时间, (s) ;ρ为材料质量密度, (kg/m3) ;C材料比热容, (J/ (kg·K) ) ;λ为材料导热系数 (W/ (m·K) ) 。由能量折算法确定制动盘的热流密度[2]:根据能量守恒定律,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列车的制动过程。假设列车动能全部转化为制动盘的热能, 则制动过程中闸瓦与制动盘摩擦产生的热量可由如下公式表示:
式中, v0列车初速度, vt为列车制动过车过程中某一时刻速度, t为总制动时间, W为列车动能, M为列车质量。
根据热流密度的定义, 热流密度q和摩擦热量Q可表出如下:
式中, S为参与摩擦的制动盘面积, 即闸片在制动盘上划过的圆环面积
考虑到实际制动过程中, 由于存在轮轨摩擦和空气阻力等因素, 列车动能只能有一部分转化为热能, 又有一部分热量被闸片吸收;因此, 引入转换效率概念η, 可得热流密度q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如下:
式中, q (t) 为t时刻加载于制动盘面的热流密度, (kW/m2) ;M为列车质量, (kg) ;a为制动加速度, (m/s2) ;v0为制动初速度, (m/s) ;n为每根轴上装配的制动盘个数;R和r分别为闸片与盘面摩擦的环形区域的外径和内径, (m) 。
2.3 对流换热系数Hf[3]
对流换热系数与导热系数不同, 它与材料无关, 而取决于流体流动状态、流体物理性质、壁面温度以及壁面的几何形状。根据平面散热问题的传热学理论得
式中, pr为普朗特数;λα为空气导热系数, (W/ (m·K) ) ;L为壁面长度, (m) ;u∞为空气流动速度, (m/s) ;v为空气得运动粘度, (m2/s) ;忽略制动盘温度周围温度变化的影响, 则v、pr、λ为定值, Hf只与u∞和L有关。
3 仿真分析
依据有关高速动车组制动技术参数, 设计仿真计算轴重15t, 制动初速度为300km/h, 制动盘初始温度为20℃, 进行边界条件以及热载荷的计算, 并以此进行1#和2#两种不同材料制动盘在温度场、热应变及应力场等有限元仿真计算, 并进行比较分析。
3.1 温度场仿真分析
根据所给已知条件对两种不同材料制动盘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温度场的仿真分析, 图5为制动盘各部位节点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图6为最高温度时刻制动盘温度云图, 图中 (a) 表示1#材料制动盘, (b) 表示2#材料制动盘, 下同。从图中分析可以得知:两种材料的最高温度均出现在摩擦面上, 最高温度均出现在约制动后80s, 1#材料制动盘最高温度约645℃, 2#材料制动盘最高温度较低, 约529℃;摩擦面温度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 盘体背面温度由于热传导作用升温趋势要缓于摩擦面。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 2#材料制动盘在制动温升方面明显优于1#材料制动盘。
3.2 应力场仿真分析
通过温度场分析模型转化为结构分析模型, 导入材料的非线性特性参数, 给有限元模型加以对称边界和位移约束, 同时步步加载所分析得到的各时段温度数值, 进行制动盘热应力的求解计算。图7所示为两种材料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位置热应力有限元仿真结果。从应力分析曲线可以看出, 两种材料制动盘摩擦面应力均要高于其他部位, 1#材料制动盘最高应力410MPa, 2#材料制动盘最高应力215MPa, 明显小于1#材料材料, 这也预示着在相同疲劳强度基础下1#材料比2#材料更易出现裂纹, 所以2#材料制动盘的抗热裂纹性能明显高。
4 结论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的结构, 并通过制动盘温度场、热应力场仿真分析对1#材料和2#材料两种材料制动盘进行了材料选型工作, 经过分析得出结论:2#材料制动盘的最高温度、最大应力均小于1#材料制动盘, 具有更高的热容量, 符合高速动车组对制动盘的性能和高热容量的要求, 是理想的制动盘材料, 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试制和试验验证工作, 同时, 为高速动车组制动盘的材料国产化提供了依据。
摘要:针对高速动车组运行速度高, 制动释放能量大, 对基础制动装置特别是制动盘高温性能要求高等特点, 研究了新型合金钢材料和结构制动盘。通过运用ANSYS仿真软件对1#材料和2#材料两种制动盘盘体的温度场、热应力场等关键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2#材料制动盘的温升、盘体热应力情况明显优于1#材料制动盘, 为高速列车制动盘的材料选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动车组,制动盘,材料,仿真,试验
参考文献
[1]曹玉璋, 邱绪光.实验传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6.
[2]丁群.提速客车制动盘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有限元分析[D].北方交通大学硕士论文, 2001.
[3]陈德玲, 张建武, 周平.高速轮轨列车制动盘热应力有限元研究[J].铁道学报, 2006 (2) .
材料对比 篇2
建筑材料是建筑的基本物质,它决定着建筑的特征、风格、效果等。传统建筑材料主要有石材、木材、粘土砖瓦、石灰和石膏,现代建筑材料有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塑料。它们各具特色,在建筑中发挥着自己举足轻重的作用。
石材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最早的传统建筑材料。石材已它坚不可摧的强度,作为建筑的基石承受着千百年来的风雨酷寒,至今仍屹立在现代建筑之林。石材具有蕴藏量丰富、分布广泛、结构细致、抗压强度较高、耐水性好、耐久性好、耐磨性好的特点,所以人们开始将石材应用在建筑上,将石材不断垒砌起来,慢慢地建成了大型的建筑物。西欧曾一度盛行用石材建筑,如伟大的建筑法国凡赛尔宫,英国国会大厦都是杰出的代表作。而且埃及金字塔也是由切割整齐的大块石材砌筑而成的。因此石材建筑有威严雄厚、庄重高贵的特点。由于石材密度大,自重大,墙体的厚度较大,因此建筑物的面积使用率降低,但将其应用成为高档建筑的象征,建造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木材作为传统建筑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美观、加工性好、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绿色无公害等特点,所以木结构建筑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但木材在建筑应用上也具有缺陷,木材容易变形和开裂,容易霉变和蛀蚀,容易燃烧,这些都将影响木材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木材是永恒的建筑材料,木材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活动中。我国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就是典型代表建筑,单体建筑的无定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风格庄重朴实。现代土木建筑工程中梁、柱、支撑、门窗、混泥土模板都离不开木材。木材作为一种会呼吸的建筑材料,冬暖夏凉,能够创造出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活环境。
粘土砖瓦是一种人类人工生产的建筑材料,长期以来,我国以普通粘土砖瓦作为房屋建筑的主要墙体材料。粘土砖瓦具有块体小、质量轻、易于施工、外形规则井染有序、承重、保温维护、立面装饰的特点,将其应用在建筑中,为人们营造居住空间的建筑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故宫就是应用粘土砖瓦的典型建筑代表,形状规则的粘土砖瓦作为外墙饰面使得故宫具有良好的艺术效果。但是粘土砖瓦的原材料是天然的粘土,它的烧制是以毁损良田为代价的,逐步被其它材料被取代了,但是它们在人类建筑史上的地位永远不会被磨灭。
石灰作为一种传统的建筑材料,具有可塑性强、硬化缓慢、硬化后强度低、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大等特性,其几千年的历史足以证明人类对这种材料的信任和依赖,至今石灰仍然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和各类建筑材料工业生产中,如室内粉刷,拌制石灰砂浆和灰浆,配制三合土和灰土。石膏同样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建筑材料,石膏具有原料丰富、生产工艺简单、生产能耗低、吸湿性强、价格低廉、不污染环境等优良性能,特别适用于现代建筑的室内隔断、装饰、装修工程中,同时主要用于制作石膏抹面灰浆和制作石膏制品。
钢材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7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使用生铁,19世纪初开始使用熟铁建造桥梁和房屋,从19世纪中叶开始,随着冶金业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伸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适应了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钢材得到蓬勃发展。钢材具有重量轻而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安全可靠、工业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拆迁方便、密封性好、耐热性好等优质特性,使得其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应用在机场、体育馆等大跨度钢结构,旅馆、办公大楼等高层建筑钢结构,电视塔、通讯塔等高耸建筑钢结构,大型储油库、煤气库等板壳钢结构,工业厂房钢结构,小型仓库等轻型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升降机、起重机等一动钢结构。
水泥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海港和国防建设中,在现代已经成为任何建筑工程中都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水泥是一种无机粉末状材料,水泥和水拌合能形成具有流动性、可塑性的浆体,随着时间的延长,水泥浆经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由可塑性的浆体变成坚硬的固体,具有一定的强度,并能将块体或颗粒状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水泥不仅能在空气中凝结硬化,产生强度,而且能在水中硬化,并能很好的保持和发展强度。水泥在建筑工程中使用量大,应用范围广,能应用在土木建筑、油井建筑、大坝建筑、砌筑建筑、道路建筑等工程中。
混凝土作为现代建筑材料在当代建筑工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混凝土是利用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或天然沥青作胶结材料,与砂,煤渣,石子混合形成的一种建筑材料,具有凝结力强、坚固耐久、不透水等优良特性。但混凝土属于脆性材料,虽然抗压强度较高,但抗拉强度极低,很容易开裂。随着水泥和钢材的出现使用,人们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将它们结合起来具有更好的粘结力,可以相互弥补缺点,发挥各自所长,在混凝土加入钢筋,即可以保护钢筋不暴露在大气中,不易生锈,同时增加了构件的抗拉性能,于是出现了钢筋混凝土,使得混凝土材料在建筑上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同砖石结构、木结构和钢材结构相比,混凝土结构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土木工程结构中最主要的结构材料,而且高性能混凝土和新型混凝土还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此外,玻璃和塑料作为现代新型建筑材料也不断地应用在现代建筑工程中。玻璃可以满足采光、装饰和立面设计要求,符合现代建筑节能的要求。玻璃几乎应用于一切建筑领域,因为其有很多品种,如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中空玻璃、夹层玻璃、着色玻璃、镀膜玻璃、压花玻璃、防火玻璃、真空玻璃等。玻璃从仅仅满足采光和封闭的单一功能,发展到今天的兼有节能、安全、装饰和其它新功能的阶段,是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结果。塑料是一类新兴的建筑材料,由于它优异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领域以及前景,已被认为是继现代材料的钢材、水泥、木材后的第四大类建筑材料。塑料应用范围广,上至屋顶下至地面,从室外的公共设施到室内装饰装修材料,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目前塑料应用在建筑中最多的是给排水管、输气管等管材和塑钢门窗,其次是电线、电缆等。由于塑料具有显著的节约能源的优势,其制品的生产和使用能耗远低于其它建筑材料,所以塑料现在广泛应用在各种屋面、墙面、地面建筑工程中。建筑塑料也朝着高功能化、高性能化、多用途和低成本的方向不断发展。
纵观上述各种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各种材料各有自己独特的的优良性能,但也有自己的缺陷而被慢慢取代。石材抗压强度高,一般应用于大型高贵建筑,可以使建筑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但它不能广泛应用于普通房屋建筑中。木材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优良的力学性能,所以它是永恒的建筑材料,从古至今建筑都离不开木材的支持。粘土砖瓦具有外形规则井然有序和立面装饰的特性曾广泛应用于传统建筑中,但由于资源的匮乏,粘土制品越来越少,最终粘土砖瓦被取代。而混凝土和钢材的出现,是建筑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革命,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的形状、尺寸的限制,是建筑物向高层、大跨度发展有了可能。石灰石膏和水泥都是胶凝材料,随着水泥的出现和广泛使用,取代了石灰石膏作为胶凝材料在建筑上的地位。此外,玻璃和塑料作为现代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节能装饰的作用,在现代环保节能的环境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相比传统建筑材料和现代建筑材料,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和人们不断发展的建筑需求,现代建筑材料比传统建筑材料具有更多的优势,从而在当代建筑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建筑材料则作为补充作用应用于建筑中。现代建筑材料钢材、水泥、混凝土、玻璃和塑料打破了传统建筑材料石材、木材、粘土砖瓦和石灰石膏的形状、尺寸的限制,将建筑物向高层、深层、大跨度发展,向城市建设需求发展,符合现代社会环保节能的趋势。现代建筑材料是在传统建筑材料上不断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未来建筑材料也会随着社会技术的改革进步和人们不断日益增长的建筑需求不断地向前发展。如今现代建筑也越来越需要满足人居环境的要求,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也指引着现代建筑不断向前发展。发泡陶瓷保温板是以周边钢围框、内置桁架与发泡水泥芯材及面层复合而成的轻质构件产品,具有承重保温一体化、节能环保、循环利用、一级防火、抗震等品质特征。
目前市面产品主要有:屋面板、网架板、楼层板、墙板、异型板等。
轻质
公司研制的无机改性水泥珍珠岩复合芯材,容重小于600kg/m3,使得整板自重只有传统混凝土材料的约30%。·高强
采用轻钢骨架与高强度无机无机轻质芯材的组合结构,虽然是轻质板,却保持了传统钢筋混凝土重型板承载力大、安全度高的特点。既可满足均布荷载要求,又具有较强的集中承载能力,是替代传统混凝土屋面板、楼板的理想材料。·耐久
选材和构造作法的精心设计组合,使得产品设计使用年限可达50年:
芯板为无机材质,稳定性好,抗老化,使用寿命等同于混凝土材料;
板底钢丝直径3mm以上,保护层厚度20mm以上而且吸潮率低于0.1%;
板材抵抗酸、碱等气体腐蚀能力强,经25次冻融循环后,体积和强度几乎没有变化。·保温隔热
板材具有优良的保温性能,材料导热系数低,整板传热系数最低可达0.3w/m2k,满足高寒地区的建筑保温节能要求; 板材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板外侧升温至900℃时,板内侧温度仅为50℃,是高温地区理想的建筑隔热材料。·耐火
芯板采用无机材质,不燃烧,且在火中不爆裂、无有毒气体释放,是优良的耐火材料;整板耐火极限大于2小时,满足构件的一级防火要求。·防水
发泡水泥复合板出厂时自带专用的无机复合抗渗涂层,配合屋面整体防水作法形成了可靠的复合防水体系,解决了一般轻质板材易渗漏的问题。·泄爆
能满足特殊建筑屋面、墙面泄爆易碎的要求。实验证明,爆炸中发泡水泥复合板钢骨架将保留在建筑主体结构上,而芯材瞬间粉碎,既达到泄爆目的又不会造成次生伤害。·隔声
板材平均隔声量43db以上,满足演播厅等高等级声学建筑的隔声要求。·抗震
发泡水泥复合板属于轻质板材有利于抗震,加上合理的抗震节点设计,能满足8度地震设防烈度要求。且地震发生时,板材造成的次生伤害小,是震区建筑理想的构件材料。·节能环保
发泡水泥复合板主要材料均为天然无机材质,不释放有毒有害物质,且板材透气性好,居住健康舒适;
发泡水泥复合板生产中可利用部分工业废料,属于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使用方便
发泡水泥复合板安装速度快,施工环节少,大大缩短了建筑工期;
发泡水泥复合板外形、规格可按客户要求订制,可以满足开洞、吊挂物件等使用要求;
发泡水泥复合板为采光天窗、风机设备、避雷系统及二次装修等配套施工提供了方便合理的解决方案。·维护简单
发泡水泥复合板正常使用中无需特别维护,使用成本低;局部损坏可以现场直接修复,如有更换必要时,亦可单板更换,不影响整体结构。
疏松、多孔、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多孔陶瓷材料由于其特有的保温、隔热、隔声、防火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宇航、化工和建筑等行业。以建筑抛光砖原料为基础料,添加少量的矿化剂和氧化镁,经干压成型后于1220℃-1300℃烧成下制备了具有防水、保温功能的闭孔高温发泡陶瓷。运用XRD、显微镜测试手段对发泡陶瓷的孔径分布、显微结构、物相组成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原料配方、烧成制度对制品的主要性能,如:导热系数、吸水率、密度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泡陶瓷的气孔率高达66.72%(闭孔气孔率为66.39%,开孔气孔率为0.33%);体积密度为0.7987g/cm3;吸水率为0.41%;抗压强度为10.89MPa;导热系数为0.198W/(m·K);主晶相为石英和莫来石;且孔径和气孔率随着烧成温度升高而增大,气孔率越高,发泡陶瓷的抗压强度和导热系数越小。
(一)、住宅产业化优势分析
1、采用住宅产业化生产方式建设的住宅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全面提升了住宅的综合质量和品质。某项工程由于采用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所有的结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装配化施工,基本消除了墙体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偏差基本小于0.1%,室内空间舒适度也有了明显提高。
2、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节能降耗效果显著。据相关统计显示,通过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预制率达到了90%以上,施工现场模板用量减少了85%以上,现场脚手架用量减少了50%以上,钢材节约2%,混凝土节约7%,抹灰工程量节约50%,节水40%以上,节电10%以上,耗材节约40%,管理费用节约50%,项目综合造价大约节省15%以上,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3、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材料对比 篇3
食品接触材料管控现状:欧美在前
欧盟及其成员国
欧盟并不是针对食品接触材料最早立法管控的地区,但是其法规体系与其他地区相比框架更为清晰。欧盟的食品接触材料法规体系可划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框架法规 主要包括(EC) No 1935/2004《食品接触材料的通用规定》和(EC)No 2023/2006《食品接触材料良好生产规范》,这两个法规适用于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其中,(EC)No 1935/2004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的主要原则,其生产必须符合(EC)No 2023/2006中的良好生产规范。除此之外,(EC)No 1935/2004 还限定了该法规的适用范围,规定了标签、可追溯性、符合性声明、保障措施、审查和控制措施以及数据获取/保密性等条款。该层次的法规是欧盟对食品接触材料的基本要求,符合框架法规是符合其他针对某种材料或物质特定措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层特定材料法规 框架法规(EC)No 1935/2004附录I中列出了特定措施所涵盖的17种材料及制品,目前已设立强制性法规或指令进行管控的包括塑料、活性和智能材料、再生纤维素、陶瓷这4类材料及制品。现行的塑料法规(EU)No 10/2011替代了旧指令2002/72/EC,对其6次实质性的修订案及其他相关指令进行整合,去除了重复和废除的部分,并以法规的形式颁布,方便成员国无须转换为本国法律即可直接采用。(EU) No 10/2011对其法规适用范围、迁移试验结果的表达、食品模拟物及迁移试验条件等内容均做出了修订,并新增许可物质清单,列出可用于塑料食品接触材料生产的肯定物质、使用途径以及限量要求。
第三层特殊物质法规 欧盟除了对材料有特定的管控措施,对这些材料中的高风险有害物质也进行相关立法。现行的针对食品接触材料中有害物质的特殊指令或法规包括:指令93/11/EEC《关于弹性体或橡胶奶嘴和安抚奶嘴中释放的N-亚硝胺和可转化为N-亚硝胺的物质》;法规(EC)No 1895/2005《关于在预期接触食品的材料和制品中使用某些环氧衍生物的限制》;(EU)No 10/2011的修订法规(EU)No 321/2011《关于限制双酚A用于塑料婴儿奶瓶》。
美国
法规背景 美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控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联邦层面,食品接触材料由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直接监管,由FDA 食品安全和营养中心(CFSAN)所属的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OFAS)负责法规建立和新材料许可的具体工作。FDA将食品接触材料归为食品添加剂中的间接添加剂。在立法早期,所有食品添加剂上市前都必须经过食品添加剂申请(FAP)程序。直到1997年,食品和药品管理现代化条例建立了食品接触物通报系统(FCN),对食品接触材料的管理由FAP 转变为FCN。
现行要求 目前美国对食品接触材料的法律规章主要分为3个板块进行管控。第一,由《美国联邦法案第21章》21 CFR 中第175~180部分管控的树脂聚合物、涂层及纸制品等材料及制品,其法规内容基本上由3部分组成:添加剂的特性、化学和物理参数,以及使用条件限制;第二,由《美国执法政策指南》CPG 7117 05~07部分管控的镀银金属及陶瓷制品,其主要针对材料及制品中的重金属溶出限量做出规定;第三,由行业协会提出的安全要求,如美国餐厨具协会(CMA)对不锈钢类制品中重金属铬的要求。这类已公布的法规在美国境内是通用的。
新物质申报 对于新使用的作为食品添加剂的食品接触材料,需要进行食品接触通告系统(FCN),生产商需通过食品接触通告程序向FDA提交申请。通过FCN 审核的物质会获得1个编号,并以肯定列表的形式列在FDA 官网“有效的食品接触物质上市前通报列表”中。该列表主要列出了物质名称、通报者、生产商、预期用途及在预期使用条件下的限制条件、质量规格、有效期,以及该物质的环境影响声明。该程序下批准的物质具有专属性,FCN只对生产商、通告中确定的物质及其预期使用有效。
中国
法规背景 中国开始对食品基础材料进行立法管控的时间较晚,2009年正式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做出了相关规定。该法规替代了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
现行要求 我国现行有效的食品接触材料相关标准涵盖了塑料、食品级涂料、金属制品、陶瓷、搪瓷、玻璃和纸等材质制品。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是,我国对塑料制品的成型品和树脂颗粒分别立法进行管控,但大部分仍源于20世纪90年代原卫生部出台的卫生标准。近年来,我国一直努力构建食品接触材料标准体系,建立多项食品接触材料标准。然而,大部分相关技术指标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法规动态 考虑到以上因素,国家卫生计生委于2014~2015年期间开始进行食品接触材料安全国家标准的整合计划。2015年年底,国家卫生计生委已陆续发布整合修订后的新法规,目前已发布《GB 4806.2-2015奶嘴》、《GB 31604.1-201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迁移试验通则》及《GB 31603-2015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这3个最新标准,其他材料的最新标准有望在2016年年内陆续登台。
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趋势:更为严格
欧盟及其成员国
在2016年3月,欧盟向WTO提交了关于加强食品接触塑料制品中双酚 A 的提案,提案建议降低现有的双酚A的限值,针对(EU)No 10/2011中双酚A迁移量的限值由0.6 mg/kg降低至0.05 mg/kg,并将该限值的范围扩大到与食品接触的涂漆或涂层中,该提案建议于 2017 年 3 月生效。另外,欧盟现行的陶瓷指令EC/84/500,欧盟针对是否降低其现有的金属限量,是否扩大其管控的金属种类及制品范围也在进行研究讨论。除此之外,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针对食品接触性材料的暴露评估有了新的研究,关于食品接触材料迁移水平的计算有了新的提案。
美国
美国FDA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研究项目包括:纳米技术、婴儿安全评估、化学指南及邻苯二甲酸盐等。其中对于婴儿安全的评估,重点关注0~6个月的婴儿,针对这类特殊人群拟定“与婴儿配方奶和/或母乳接触的食品接触物质的食品接触通告筹备”的建议草案。另外,FDA食品添加剂安全办公室成立了一个邻苯二甲酸盐任务小组,负责评估任何可能与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盐使用相关的风险。如果评估的暴露水平并不安全,FDA将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邻苯二甲酸盐进行管控来保护公共健康。
中国
中国在2014~2015年期间一直致力于梳理现行相关卫生标准,并对相关生产使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在网上公开发布了一系列的相关法规意见征求稿。新标准借鉴了美国、日本和欧盟成员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法规体系及解决方式,并探讨了这些规定在我国监管方式和行业现状下的可行性,综合考虑我国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制定。意见稿中部分要求甚至严于欧美标准,一旦正式通过发布,对我国现有的内销企业以及国外进口产品,将会是一次极大的技术挑战。
建筑材料教学之对比教学法 篇4
为什么要用实物来进行实物的对比教学呢?
第一, 中职生大多数都是一些喜欢“动手”的学生, 他们在一般人眼中就是不听话, 调皮、打架的坏学生, 这就造成他们没有学习动力, 特别讨厌语文之类的纯理论学科。所以, 我们要让这些学生在动手中学习, 在学习中改变自我。
第二, 中职生的注意时间比较短, 在中职学校上过课的老师都知道, 中职生的注意力集中很短, 最多也就10分钟。所以, 学习理论的时间要短,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教学目的。
第三, 中职生的就业以及今后发展情况决定, 中职建筑专业学生毕业后将在施工现场工作, 他们对于理论的东西要求并不高, 反而对实际操作有一定要求。所以, 我个人认为, 利用少量的材料实物, 进行对比法教学, 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建筑行业常用的材料有一定的认识, 这个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体说来, 就是想让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在动手中通过同类材料的对比, 不同种类材料的对比学习理论、锻炼技能, 为后面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那么怎么来进行实物对比教学呢?
第一, 让学生手上有东西可以做。我们的中职学生为什么会觉得建筑材料这门课程和语文没区别, 上课没意思, 睡觉, 玩手机。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他们手上没东西可以“耍”, 其次, 是他们觉得这么多文字性的东西, 根本学了也没用处, 他们要学实际的东西。所以, 我们第一步要让学生觉得学这些文字是有用的, 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是能够用到的。这个时候, 可以来讨论一些常见材料的问题。例如, 在室外很有可能水泥会淋雨结块,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使用结块的水泥?同时, 也可以问问教室里面的墙体、梁、柱子是什么材料做的, 怎么做的。这样就可以来激发学生学习材料的积极性。
第二, 实物教育效果最好。在材料教学中, 有些材料学生没有看到过, 也没有了解, 在讲课过程中, 学生没有认同感。学生认为你说的好象和他看到的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他肯定就没有兴趣。如果这个时候他手上有实物, 可以看到, 可以摸到, 他就肯定会听老师讲一讲手上材料是什么, 怎么使用。作为一个施工专业学生, 他肯定要看到过常用材料, 对他的性质和注意事项, 甚至是价格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 教学最好有实物。
第三, 常用的材料最好让学生动手去用。在建筑材料中, 有一些材料是我们施工中一定会使用的。所以, 我们的学生一定要对这一些材料的性质、使用方法、使用的地方、使用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我们的学生最好能够现场使用, 即使去摸一摸都是很有效果的。学生对这些材料能够使用、触碰之后, 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 能够让他们记忆深刻, 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第四, 同样的材料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对比教学, 我个人认为是我们在建筑材料教学中比较适合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水泥大家都看到过, 但是不同时间用的水泥种类是不同的, 冬天施工用的水泥和夏天施工用的水泥是不同, 基础用的水泥和装修用的水泥也是不同?这些, 对于我们中职生, 特别是以后要进入建筑行业的中职生来说, 是比较重要的。当在上水泥这种材料的时候,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一组三、四个人, 给一组学生发一份不同种类的常用水泥, 老师简单说说水泥的一些基本特性后就让每一组学生去自己试验, 让他们自己去了解不同种类水泥性质、凝结时间等等。可以加水, 可以加油, 可以加入石子, 可以加……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去体验。最后, 老师让他们一起来相互交流, 说说自己的感受,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又从别人身上学到了他所学到的知识。
第五, 不同的材料也可以进行对比教学。在建筑材料中有许多材料不同, 都是加水或者说混合搅拌使用的, 所以建筑也可以用不同材料来进行对比教学。例:石灰和水泥就是一组很好的对比学习。在学生看来, 他们颜色明显不同, 但是让学生去加水试验, 或者去摸一摸等等, 学生又发现他们其实有很大相同, 但是试验过得越久, 就会发现, 他们其实是明显不同了。
用实物来进行对比教学是可以长久进行的.有些人要问, 你用材料实物进行教学, 长久以往, 这样的耗材, 学校能同意吗?消耗大吗?其实,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 用到的材料是很少的。例如一包水泥100斤, 可以供一个专业的学生用一学期甚至更久, 这包水泥才16元, 其他的水泥最多也就30元。当然, 钢筋是比较贵, 但是你要知道, 钢筋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这节课你用了, 下节课给其他学生还可以使用。而且施工常用材料肯定不会贵的, 学校或者是专业是可以承受的。场地也不是限制的原因, 就在教室里面都可以进行, 搅拌水泥非要一包一包的用吗?学生在课桌上加水试用就行了, 因为材料教学的任务只是让他们了解, 或者清楚使用的常识, 以后的砌筑等施工技术会专门进行统一的教授的。
材料对比 篇5
甲供的优势:
1、质量可控;
2、进度可控;
3、成本可控;
4、降低甲方承担的风险。
甲供的劣势:
1.乙方偷卖材料赚取差价;
2.浪费严重,尤其是差价过大的材料;
3.材料供应速度跟不上,乙方索赔工期索赔损失;
4.工程材料出现问题,在材料上面容易扯皮。
乙供的优势:
1、供货速度快,工期能按时完成;
2、甲方不占用库房,节省库房管理;
3、工程材料出现问题,甲方便与索赔;
4、购买错误的材料,乙方责任自担。
乙供的劣势:
1、质量难控制;
2、成本高;
3、容易以次充好。
建议:由乙方提供材料,甲方采取认质认价的方法
1、甲控乙供材料询价流程:A、用量计划;B、市场询价或招标;C、核价;D、审计认定
2、基建部将施工方上报并经监理单位、施工管理单位审核签字盖章后提供的工程材料、设备、构配件的认价单报资材部进行复核价格。
3、具体询价方式:
①对一些标准型产品的询价,采用电话、传真、网络查询、书面报价、市场调研等询价方式询价。
②对于一些需通过选样确定的批量材料或需有专业技术安装的专业设备采用竞争性邀请报价询价。
4、签发询价依据,复印留存。
5、属甲控乙供的材料,甲方组织监理协助进行招投标,选择供应商。由乙方签定供货合同。零星材料由甲方、监理、乙方三方共同商定。
6、乙方与供应商在买卖交往中,因货款不清产生的矛盾与甲方无关。影响供货拖延工程进度由乙方负责。
7、乙方要提前通知甲方材料到货时间和地点,以便甲方、监理跟踪检验,必要时甲方、监理将抽样检验,乙方要给予配合。
8、凡发生材料货源与招标中标单位不符。或材料发票、质保书、炉批号与材料不符。甲方、监理有权通知乙方停止使用,清退出场。影响工程进度由乙方负责。
9、甲方、监理委托有资质的检验部门对抽检材料进行检测,所发生的检测费用已含在投标报价中由乙方负责。
10、凡乙方所购甲控乙供材料必须将供货合同及供货发票的复印件交给甲方以便财务结算.11、凡需甲方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供应商的材料,乙方必须根据自身计划安排提前50天向甲方提出申请。否则影响供应的责任由乙方承担。
材料对比 篇6
1. 1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定义及分类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Plastic, 简称FRP) 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机械、造船、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同时随着建筑科技的不断增强, FRP因其良好的强度以及耐腐蚀性而被应用于建筑施工的各个环节当中。
建筑行业采用FRP材料进行结构加固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
1) FRP材料轻质而且厚度小, 结构构件在使用FRP材料进行加固后厚度及质量基本保持不变;
2) FRP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 同时兼具良好的延性, 能够显著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承载力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抵抗能力, 令其受力性能大大增强;
3) 现场施工作业时占用面积小, 快捷高效施工、全程干作业, 人工需求小, 一般情况下施工不影响结构构件的正常使用;
4) 高温耐腐蚀性能较强, 能够保证结构耐久性。
而FRP又可分为几种不同的纤维复合材料, 它们分别是:
1) 碳纤维复合材料 (CFRP) ;
2) 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GFRP) ;
3)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AFRP) ;
4) 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 ( BFRP) 。
1. 2 四种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简介
1. 2. 1 碳纤维复合材料 ( CFRP)
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CFRP) 是一种主要成分为碳纤维, 基体材料使用树脂, 将碳纤维进行单向的布置排列并通过特定的方法形成的复合型材料 ( 见图1) 。具有耐腐蚀性高、物理化学性能稳定、强度高、质量轻等优良特点。其材料抗拉强度为3 400 MPa左右, 弹性模量一般为2. 3e^5 MPa ~ 3. 9e^5 MPa之间, 但其重量每平方米平均只有几百克。
1. 2. 2 玻璃纤维增强材料 ( GFRP)
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GFRP) , 其强度一般可达到1 130 MPa, 密度为1. 5 g/cm3~ 2. 0 g / cm3, 同样具有良好的高温耐腐蚀性, 采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加固, 能够使原结构的承载力、延性等力学指标显著增强 ( 见图2) 。而玻璃纤维因其线膨胀系数与混凝土的比较相似, 所以两者之间可以相互协同。
1. 2. 3 芳纶纤维复合材料 ( AFRP)
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 AFRP) 是20 世纪70 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性能结构材料 ( 见图3) 。其弹性模量比其他复合增强材料高, 高温耐热性强。因为AFRP的分子链为刚性大分子链, 活动性能较差, 即使在高温下也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常用的芳纶纤维为芳纶1 414, 其原丝的抗拉强度为2. 67 GPa ~ 2. 9 GPa, 弹性模量为38. 9 GPa ~ 50 GPa。如生产高弹性模量的芳纶纤维, 必须进行热拉伸, 此时纤维的强度会略有下降, 但弹性模量可增加到88. 9 GPa, 甚至高达133 GPa以上。
1. 2. 4 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 ( BFRP)
玄武岩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是以火山岩为原材料, 将火山喷出岩经过机械粉碎并经过1 450 ℃ ~ 1 500 ℃ 高温煅烧, 再经过合金拉丝漏板加工制作而成, 其颜色为深棕色, 与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相似[1] ( 见图4) 。
2 四种纤维复合加固材料研究现状
为了研究不同形式加固方案对结构构件承载力的影响, Mertz等人[2]采用了四种各不相同的FRP加固方案进行试验探究 ( 如图5 所示) , 试验梁的工字型钢梁跨度为1 372 mm, 型号为W8 ×10, 采用四种不同加固方案:
1) 在钢梁的下翼缘板底部粘贴4. 6 mm厚的CFRP板 ( 见图5a) ) ; 2) 在钢梁的下翼缘板底部粘贴铝合金蜂窝板, 然后再粘贴CFRP板 ( 见图5b) ) ; 3) 将轻质泡沫粘贴到钢梁下翼缘的底部, 然后在外部缠绕GFRP卷材 ( 见图5c) ) ; 4) 在钢梁下翼缘的底部粘贴GFRP槽形板, 然后用相应尺寸螺栓进行连接 ( 见图5d) ) 。
加载方案采用四点对称加载的方式, 实验结果表明, 四种不同形式加固后的钢梁整体刚度分别比加固前提高21% , 31% , 12% , 23. 5% , 加固后的正常使用极限承载力分别提高42. 4% , 71. 2% , 41. 1% , 37. 5% , 同时分析表明第二种加固方案对钢梁的截面刚度、延性、承载能力提升最为有效。
为了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加固结构的耐久性, Shulley[3]也做了不同类型的研究。采用五种加固试件 ( 三种CFRP加固, 两种GFRP加固) , 同时采用五种不同的环境 ( 冰水、沸水、盐水、室温、冷冻) , 将五种构件在对应的五种条件下分别存放14 d, 然后在各自环境下进行加载试验。结果表明: 试件进行GFRP加固比CFRP加固的耐久性更强。
杨勇新等[4]对8 根梁进行BFRP加固, 同时制作3 根梁作为对比梁, 并对这11 根梁进行了抗弯性能试验探究, 试验分析了BFRP加固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跨高比等对模型梁的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梁的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随BFRP粘贴层数、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加和剪跨比的减小而提高, 但是不呈线性比例; 随粘贴层数增加, U形箍加宽或增加可有效防止端部的早期破坏。
3 四种纤维复合加固材料基性对比
目前为止, 国内外的众多研究学者对FRP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CFRP) 、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GFRP) 和芳纶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AFRP) 这三个方面。然而, 这些材料在工程加固的实际使用中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碳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CFRP) : 材料的综合性能好, 但其原材料太过于依赖进口, 因而造成其价格偏高, 其高温抗拉性能还有待提高;
2) 玻璃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GFRP) : 其价格相对比较有优势, 但抗高温性能、热稳定性和抗碱性相对较差;
3) 芳纶纤维复合增强材料 ( AFRP) : 其刚度和强度较高, 但防潮性能较差, 且制作成本也较高。
而玄武岩纤维增强材料 ( BFRP) 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5,6], 玄武岩矿石本身是一种玻璃态矿石, 形成纤维后化学组分不变, 其与各种玻璃纤维化学成分比较如表1 所示。
%
将BFRP, CFRP, GFRP等几种不同材料分别在100 ℃ ~1 200 ℃之间的温度下连续加热2 h然后进行冷却, 通过加载试验进行强度等级测试, 发现三种不同材质纤维在温度超过200 ℃以后强度均会下降, 而CFRP和GFRP的强度下降幅度更大, 当加热到600 ℃ 后BFRP强度保持率仍在90% 以上[7]。由此可见, BFRP的耐高温性能要比其他几种材料更好, 表2 是玄武岩纤维和其他几种纤维材料材性的对比。
由此可以得出玄武岩纤维的一些优缺点:
1) 有丰富的原材料, 无污染, 纯天然;
2) 目前价格大约是碳纤维的1 /8 ~ 1 /5, 且有望接近玻璃纤维水平, 经济效益好;
3) 玄武岩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抗疲劳性能好, 能够与树脂强力结合, 同时与塑料、碳纤维、金属等也有很好的协同性;
4) 虽然每一项指标都不是最好, 都能找到比之更优良的产品, 但是综合性能比得上玄武岩纤维的产品就极少;
5) 较脆, 弹性模量不高。
4 结语
1) 对四种结构加固材料的一些性质, 用途, 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 CFRP加固对梁的承载力提升最大, 然而延性较差, GFRP加固梁延性较好, 对承载力影响较小;
2) 采用BFRP对结构进行加固, 可以使承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又具有良好的延性, 加之BFRP绿色环保, 经济适用, 所以可进行大范围推广;
3) 目前我国对纤维材料尤其是BFRP的研究甚少, 从其优良特性角度出发, 研究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组合结构力学性能 ( 如抗弯、抗剪、抗扭性能等) 的影响是非常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刚, 胡显奇, 蒋剑彪, 等.玄武岩纤维及其增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与应用[A].纤维混凝土的技术进展与工程应用——第十一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42-47.
[2]Edberg W, Mertz D, Gillespie Jr J.Rehabilitation of Steel Beams Using Composite Materials.Proceedings of the Materials Engineering Conference, Materials for the New Millenium.New York, NY:ASCE, 1996:502-508.
[3]Karbhari V M, Shulley S B.Use of Compositesfor Rehabilitation of Steel Structures-Determination of Bond Durability[J].Journal of Materialsin Civil Engineering, 1995, 7 (4) :239-245.
[4]陈绪军, 杨勇新, 邢建英, 等.玄武岩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试验研究[J].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009 (3) :61-65.
[5]胡显奇, 陈绍杰.世界复合材料现状及其连续玄武岩纤维的发展良机[J].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2005, 30 (3) :9-19.
[6]顾里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材料对比 篇7
建立三种楼盖的ABAQUS模型, 设定好各项参数后提交分析作业。下面是得到的有限元三种模型在荷载作用条件下的挠度云图。
在设计荷载下, 四边固定时, 蜂巢芯楼盖挠度为4.47mm, 密肋楼盖的挠度为5.0 9 m m, 实心楼盖的挠度为1 2.1 8 mm (如图4) 。
通过对模型软件分析, 结合跨中挠度曲线对比图, 结论如下: (1) 从实验模型可以得出, 在相同材料用量的情况下, 三种楼盖受竖向荷载作用的时候挠度是蜂巢芯楼盖最小, 实心楼盖最大。 (2) 在相同的设计荷载和加载情况下, 挠度最小值均在板的中心。蜂巢芯的芯模使楼盖成为封闭的芯模结构, 在材料使用相同的条件下, 整体达到的刚度比较大。这说明从整体性来分析, 蜂巢芯比密肋楼盖和实心楼板要好, 承载后抵抗变形的能力要好, 材料得到充分利用。 (3) 在实际的工程中, 相同材料用量条件下, 从建筑功能使用、结构安全的角度出发, 蜂巢芯楼盖在安全与经济方面要优于其余两种楼盖结构。
摘要: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 结构构件的经济性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现设计三种材料用量相同的楼板ABAQUS模型进行挠度对比, 这里的材料用量相同, 是指混凝土用量相同, 楼板的配筋率相同。三种楼板在相同设计荷载与加载条件下的受力特性, 对比分析三种楼板在相同材料用量情况下的安全性能。
材料对比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中男19例, 女13例;年龄10~66 (45.7±2.1) 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9例, 股骨骨折13例, 胫腓骨骨折10例。试验组中男18例, 女15例;年龄9~65 (44.9±2.8) 岁;骨折类型:尺桡骨骨折10例, 股骨骨折14例, 胫腓骨骨折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患者主要采用石膏绷带材料进行治疗。事先做好患处皮肤的清洁工作, 首先放置衬垫, 以保证石膏定性后骨突部位不受挤压。其次将石膏绷带事先侵泡在温水中, 直到气泡停止溢出, 将石膏从水中取出, 挤出多余的水分。再次缠绕石膏绷带, 将石膏绷带卷开端贴于患处, 双手交替, 呈环形缠绕。由近侧推至远侧, 边推边用手在绷带上按摩, 每圈石膏绷带压住上一圈的一半宽即可。接着加运动和血液循环情况。
1.2.2 试验组
本组患者主要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材料进行治疗。经手术或手法复位骨折后, 使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进行固定。首先可以在患处敷上止痛膏药, 随后用绷带均匀的缠绕患肢, 固定过程要尽量轻柔。其次放置纸垫, 将事先准备好的纸垫放置在患处, 按照两点加压或三点加压的手法作用于骨折端, 将事先准备好的可卸式高分子夹板依次放好, 最后用绷带捆绑夹板, 捆绑时将绷带对折平均缠绕, 其捆绑松紧度以高分子夹板不能上下移动1cm为宜。
1.3 疗效评定标准
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之后, 根据患者的关节的活动程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若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明显增加, 幅度在0~110°之间, 各方面活动不受影响且不良反应较少, 则为显效;若患者关节的活动范围在0~90°之间, 各方面活动受到一定限制, 有发生一定的不良反应, 则为有效;若患者关节仍不能伸直, 症状加重, 功能活动明显受限, 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 (百分率) 表示, 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对应材料的固定治疗之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附表。
附表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n)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共有10例, 2例为疼痛, 2例为断裂, 1例为皮肤破溃, 3例为肿胀, 2例为关节僵硬, 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 (10/32) ;试验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共有5例, 1例为疼痛, 1例为断裂, 1例为皮肤破溃, 1例为肿胀, 1例为关节僵硬, 本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 (5/33) ;两组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来, 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早期骨关节术后或是骨关节损伤最常用的固定材料就是石膏绷带, 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价格低廉, 可塑形性强, 与肢体的接触面大, 皮肤压疮的可能性减少, 可固定的范围广泛, 作用可靠。同时该种材料也有其不足之处, 有研究显示, 因石膏管型坚硬, 很难切开, 长期固定会影响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 特别是上下关节之间的长期固定会使关节僵硬, 肌肉萎缩, 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2]。
可卸式高分子夹板是临床骨科新引进的一种外固定器材, 其适用于各部位和需要支撑和固定的各种骨科疾病, 是一种可拆卸的模式, 非常方便。其固定材料通常包含两组, 结合患者不同的骨折部位制成所需规格和形状的固定袋。其材料通常包含异氰酸脂和聚醚多元醇这两种, 按照一定的配比将两者混合搅拌后使用。该材质夹板其重量是传统石膏的30%~50%左右, 但强度是传统石膏的3~4倍。同时可卸式高分子夹板可通过人体不同部位的体态特征制剂不同的棉织品型袋, 且该材料没有直接接触人体组织, 因此不会产生毒性或过敏反应, 最方便的就是可脱卸复位, 可随时清洗和消毒创面, 避免了反复更换固定的麻烦, 还可直接进行X线的复位检查[3]。
据上述的研究表明,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 比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 (75%) , 而且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 比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1.25%) , 由此可见, 将可卸式高分子夹板的外固定材料应用于四肢骨折患者的固定治疗中, 其疗效明显高于常用的石膏绷带材料, 有效减轻了患者的疼痛, 避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伤害, 还能改善患者关节的灵活度, 提升预后, 临床应用价值很高。
摘要:选取我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5例四肢骨折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2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患者主要使用石膏绷带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 而试验组患者主要是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材料进行外固定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固定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相应治疗后, 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25%, 试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15%。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采用可卸式高分子夹板的外固定材料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患者在适时活动过程中感觉舒适轻便, 疼痛明显减少, 有利于观察伤口的复原情况, 提升了患者功能的恢复,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材料,应用
参考文献
[1]彭城, 王晓伟, 刘川, 等.外固定架治疗老年和青壮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J].北京医学, 2015, 37 (11) :1060-1063.
[2]郭蓬川, 章兴, 罗运彬, 等.外固定支架与内固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32) :73-75.
材料对比 篇9
新材料的发展长期以来采用的是通过以经验、半经验为基础的传统“炒菜”式实验来摸索, 并给予确认的研究模式。这种模式的效率很低, 已经难以适应当前世界各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 而且需耗费大量的资源、能源和人力, 非常不经济。材料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研究和发展新材料的更快速、更经济、更有效的新途径。凝聚态物理的多体相互作用模型及理论的重大进展、计算物理学科和方法体系的建立、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飞速进步等, 使得对材料的结构进行计算预测及其性能模拟计算日益成为必要和可能。
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中国等世界主要国家/地区都非常注重材料计算与模拟的发展, 组织实施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计划和项目。始于2001年的美国能源部“高级计算科学发现项目”是开发新一代科学模拟计算机的综合计划[1]。早在2003年,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针对美国国防部对材料与制造研究的需求进行了研究, 并推荐将计算材料设计研究作为投资的主要方向。欧洲科学基金会的“材料的从头算模拟先进概念”计划 (AB-initio Simulations of Materials, Psi-k2) 致力于开发凝聚态材料在原子层级的“从头算”计算方法[2], “生物系统与材料科学的分子模拟”则关注开发计算工具, 用于了解生物系统以及人工纳米材料的介观结构。2002年, 日本文部科学省启动纳米生物技术、能源和环境领域“生产技术先进仿真软件”的开发;2009年, 开始“间隙控制材料设计和利用技术”;同年, 文部科学省和经济产业省联合推行“分子技术战略”[3]。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院开发的APEX (Advanced Process Expert) 数据挖掘技术已被用于解决工业问题, 研究内容包括计算化学、多尺度建模、固态电子学和纳米结构等。
2011年6月24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项超过5亿美元的“先进制造业伙伴关系”计划, 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实施“材料基因组计划”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 MGI) ;几乎是同时, 欧洲也启动了“加速冶金” (Accelerated Metallurgy, Acc Met) 计划。这两项大型的研究计划都意在加速材料研发和应用的速度, 并通过降低研发成本和周期降低失败风险。美国试图打造全新“环形”开发流程, 推动材料科学家重视制造环节, 并通过搜集众多实验团队以及企业有关新材料的数据、代码、计算工具等, 构建专门的数据库实现共享, 致力于攻克新材料从实验室到工厂这个放大过程中的问;欧洲则认为, 在过去一万年, 对人类的技术进步, 相比其他材料, 金属和合金贡献最大, 加之欧盟历来重视防范原材料的风险, 因而此次专注于高性能合金的开发。表1所示是美国、欧洲正在开展的材料基因组相关研究的概况对比。
以下对美国、欧洲的这两项计划以及我国开展的相关工作做一概要介绍。
2 美欧材料基因工程计划主要研究内容
2.1 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
2011年6月,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启动“材料基因组计划”, 旨在加快新材料从发现、创新、制造到商业化的步伐, 使材料研究、开发方式从完全“经验型”向理论“预测型”进行转变, 试图把新材料的开发周期缩短一半。该计划将发展一个集成计算模拟、实验和数据库为一体的材料创新平台, 建立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结构-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这种定量关系是贯穿材料从发明发现、设计表征、制备生产、服役回收整个周期的主线, 是材料研发的核心[4]。材料基因组计划试图创造一个材料创新框架, 以期抓住材料发展的机遇, 重点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 打造材料创新基础; (2) 通过先进材料实现国家目标; (3) 培育下一代材料工作者。通过材料创新基础设施的融合发展, 将对人类福祉、清洁能源、下一代劳动力、国家安全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如图1所示。
2.2 欧洲:冶金欧洲
2011年, 欧盟FP 7提出了“加速冶金”科学计划, 致力于高性能合金的研发。Acc Met采用高通量组合材料实验技术, 加快发现和优化更高性能的合金配方, 将通常需要5~6年的研发时间缩短到一年以内[5]。
Acc Met计划项目的核心理念是为未进行开发的合金配方的合成试验和表征测试提供一个集成的中试设施。其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新开发的可自动控制的直接激光沉积技术, 这样合金元素粉末的混合物被直接、精确地送入激光的聚焦点, 通过激光束加热沉积在熔池的衬底上, 并最终固化形成具有精确化学计量的完全致密合金[6]。
在Acc Met的基础上, 欧盟2012年提出了“冶金欧洲” (Metallurgy Europe) 研究计划。Acc Met主要集中在合金的设计和模拟方面, 升级的“冶金欧洲”研究计划更注重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冶金欧洲”确定了17个未来的材料需求和50个跨行业的冶金研究主题, 课题研究期间为2012—2022年, 其价值及影响涉及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卫生保健和下一代制造等, 如图2所示。
已被确定的50个研究主题在未来几十年对欧洲工业具有很高的战略和技术价值。这些主题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 材料发现; (2) 创新设计、金属加工和优化; (3) 冶金基础理论。研究内容包括:理论研发活动、实验、建模、材料表征、性能测试、原型设计和工业规模化等。
3 美欧材料基因工程计划组织及参与机构
两年以来, 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从起步阶段仅有4家联邦机构 (能源部DOE、国防部Do D、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以及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及6 300万美元投资, 到现在拥有数以亿元计的资金, 以及全美的大学、企业、专业团体、科研人员广泛加入, 共同致力于材料科学与创新领域的发展。
Acc Met属于欧盟FP 7的大型整体合作项目, 共有31个欧洲机构参与该计划, 由欧洲航天局 (ESA) 统一管理。项目跨度5年, 开始时间为2011年6月, 总预算为2 195万欧元。
2012年5月, 欧洲科学基金会发布“Metallurgy Europe–A Renaissance Programme for 2012—2022”报告, 创立了“冶金欧洲”研究计划, 时间跨度为10年 (2012—2022年) 。经费资助主要来自公私两方面, 如欧盟“地平线2020”、欧盟成员国资助机构、欧盟工业界、EIRO论坛和学术界等, 总经费约1亿欧元。全欧洲约有400~500名研究人员将获得该项目的资助, 同时还将与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以色列、俄罗斯和南非等国家开展战略合作。
4 我国相关工作概况
从以上的简要分析可以看出, 材料基因工程的研究受到了包括美国、欧洲、日本等在内的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地区的重视, 各国纷纷投入巨资加速新材料的设计。我国在材料基因组方面也正在开展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正在组织相关的咨询调研工作。国内不少钢铁企业已经率先认识到计算机模拟的重要性, 引进了热力学、动力学等计算软件及数据库, 用于高附加值优质钢铁材料的研发。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第一性原理计算、分子动力学计算、材料设计、材料表征、性能测量、计算热力学与动力学、有限元分析模拟、多尺度集成计算及材料数据库建设等相关领域开展了基础性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于2011年底召开以“材料科学系统工程”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 以师昌绪和徐匡迪为代表的多位院士提出中国应尽快自主建立以高通量材料计算模拟、高通量组合材料实验、材料共享数据库为基础的“材料基因组计划”平台。2012年12月, 由工程院领衔的“材料科学系统工程发展战略研究———中国版材料基因组计划”重大项目启动。2013年11月11~12日, 中国科学院“材料基因组计划”咨询项目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人员就材料基因组中的高通量计算与材料预测、高通量材料组合设计实验、数据库建立与科学管理和先进物性实验及表征等内容做了专题报告。
经不完全统计, 我国开展材料基因组方面工作的高校、机构和企业有:清华大学、中国科大、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安交大、电子科大、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东方电气集团, 以及中科院合肥物质院、物理所、金属所、上硅所、大连化物所、半导体所等单位[7]。
5 启示与建议
我们认为, 材料基因工程技术研究具有两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为高技术新材料研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优选方案, 对新型材料与新技术的发明产生先导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影响;二是促进材料科学与工程由定性描述跨入到定量预测阶段, 提高材料性能和质量, 大幅缩短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 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8]。
不光美、欧加大了材料理论与计算设计方面研究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 争夺该领域某个方面的领先地位[9], 日本在玻璃、陶瓷、合金钢等材料的数据库、知识库和专家系统方面也开展了很多工作[10]。为此, 谨提出以下建议:
(1) 制定专门政策, 加速发展。美国的材料基因组计划启动至今已有两年半, 欧洲的相关研究也不晚, 而我国在相关领域起步比较晚, 整体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如何加快推进并实施中国版的材料基因组计划, 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美国的研究工作涉及各种材料的设计及数据库建设, 欧洲则侧重于金属合金材料。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出台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助于推进材料新技术发展的政策, 制定发展路线图, 规划基础研究、产业化、工程应用的发展路线, 且不要陷入反复追赶的怪圈。
(2) 重视大数据管理。开展材料基因工程研究离不开海量数据的处理。2012年3月, 美国政府宣布了大数据研究和发展计划来推进从大数据集合中获取知识和洞见的能力, 从而使增加依靠信息计算技术与专业领域的集成来加速行业发展的思路变得更加清晰。
我国在开展大数据工作的同时, 数据治理需提到重要地位。宏观层面, 解决“数据割据”问题需顶层设计, 各个单元需在“数据孤岛”之间架起桥梁;微观层面, 需注重“数据质量”, 包括数据的正确性、完整性、一致性。此外, 需有法律法规界定数据资产的归属和使用。北大、上海交大、人大、北航等高校已经设立了数据科学的研究机构和专业。
(3) 突出优势, 开展产学研合作。美国在执行材料基因组计划的过程中, 注重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如美国能源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国家能源研究科学计算中心”联合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开放平台网络工具Materials Project与Intermolecular公司合作, 以改善该工具的预测水平。
目前国内先进功能材料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受到实验室条件的限制, 还存在基础设施上的技术瓶颈需要克服。然而, 以合肥为例, 中科院在该地区具有优势物质学科群, 微尺度物质科学和同步辐射等国家级大型实验平台, 强磁场实验装置、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装置群, 以及在先进功能材料制备和表征方面具备良好技术优势。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是联邦跨部门的合作计划, “冶金欧洲”也涉及欧盟及其成员国层面的机构。我国在开展相关工作时, 也需有国家相关部门以及中科院、工程院、相关学会/协会等的协调, 开展跨界合作, 各取所长, 抱团发展, 鼓励企业介入研发, 切实打通新材料从设计、制备到应用的研发链条。
参考文献
[1]SICDAC.Scientific discovery through advanced computing[J/OL]. (2012-08-03) [2014-07-01].http://www.scidac.gov/about SD.html
[2]EUROPEAN SCIENCE FOUNDATION.Advanced concepts in abinitio simulations of materials (Psi-k2) [J/OL]. (2011-02-11) [2014-07-01].http://www.esf.org/index.php?id=7762
[3]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研究开发战略中心.分子技术战略——分子水平新功能创造[J/OL]. (2009-08-10) [2014-07-01].http://crds.jst.go.jp/output/pdf/09sp06s.pdf
[4]WHITEHOUSE.About the materials genome initiative[J/OL]. (2013-06-24) [2014-07-01].http://www.whitehouse.gov/mgi
[5]ACCMET.Introduction[J/OL]. (2013-01-07) [2014-07-01].http://www.accmet-project.eu/
[6]SINTEF.ACCMET-Accelerated Metallurgy-the accelerated discovery of alloy formulations using combinatorial principles[J/OL]. (2013-04-26) [2014-07-01].http://www.sintef.no/home/SINTEF-Materials-and-Chemistry/Projects1/2011/ACCMET——Accelerated-Metallurgy——he-accelerated-discovery-of-alloy-formulations-using-combinatorial-principles-1/
[7]万勇, 黄健, 冯瑞华, 等.浅析美国“材料基因组计划”[J].新材料产业, 2012 (7) :62-64
[8]中国科学院.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3
[9]刘梓葵.关于材料基因组的基本观点及展望[J].科学通报, 2013, 58 (35) :3618-3622
材料对比 篇10
关键词:肱骨远端,尺骨鹰嘴,双钢板固定
肱骨髁间骨折是肱骨远端最严重、最复杂的损伤,成年人发病率约占全身骨折的0. 5% ,肱骨髁间骨折累及肘关节面,影响肘关节功能[1]。因此,如何准确恢复关节面结构、可靠有效的固定和尽早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我们分别采用双柱锁定和非锁定钢板治疗65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 总体临床疗效满意,锁定钢板组疗效明显优于非锁定钢板组,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本组共65例,男43例,女22例; 年龄21 ~ 72岁,平均45岁 。 闭合性损伤62例,开放性损伤3例,摔伤46例,车祸伤12例,坠落伤7例 。 骨折按照AO / ASIF分型, 锁定钢板固定组35例,其中C1型14例, C2型14例, C3型7例 。 非锁定钢板固定组30例,其中C1型15例, C2型10例, C3型5例 。 闭合性损伤患者从肱骨远端骨折至手术时间为4 ~ 7 d ,平均5. 5 d。 开放性损伤急诊24 h内彻底清创缝合 。
1. 2手术方法65例患者39例采用全身麻醉, 26例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 取仰卧位,患侧肩下稍垫高,肘屈于胸前 。 取肘后正中 “S” 型切口,游离并保护尺神经,行尺骨鹰嘴 “V” 型截骨,尖端朝向远端,将截断的尺骨鹰嘴连同肱三头肌翻向近端,充分显露关节面并予以整复 。 在滑车宽度与关节面平整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碎骨块,再用松质骨螺钉固定内 、 外侧髁,将C型骨折转化为A型骨折 。 用克氏针将重建的关节面与肱骨干连接,将1块解剖板置于肱骨远端的后侧,弧形包裹肱骨小头无关节面的后外侧,拧入螺钉固定,内侧嵴放置一块钢板以增加稳定性,保持两块钢板约成90°。内固定避免累及尺骨鹰嘴窝及冠状突窝 。 拔出临时固定的克氏针 。 使用2根克氏针和张力带钢丝 “8” 字固定尺骨截骨端 。 放置引流管,闭合伤口,止血时间小于90 min
1. 3术后处理除按骨科术后常规处理外,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被动进行小范围肘关节屈伸训练,以后逐渐加大肘关节主动屈伸范围 。 术后6 ~ 8周逐渐行抗阻力训练 。 术后2 d、1、3、6、12个月复查X线片,并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估 。
1. 4疗效及并发症肘关节功能采取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 ≥90分为优, 75 ~ 89分为良, 60 ~ 74分为一般, ≤60分为差 。 并发症主要包括尺神经麻痹 、 异位骨化 、 感染 、 骨折不愈合 。
2结果
本组65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个月( 6 ~ 24个月) 。 患者骨折及截骨处全部愈合,未见内固定松动或断裂。两组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锁定组优18例 ( 51. 43% ) ,良12例( 31. 28% ) ,一般3例( 8. 57% ) ,差2例 ( 5. 71% ) ,优良率为85. 71% ; 非锁定组优11例( 36. 67% ) , 良11例( 36. 67% ) ,一般5例( 16. 67% ) ,差3例( 10% ) ,优良率为73. 34% 。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1 6 ) 。术后并发 症情况 : 锁定组尺 神经麻痹3例 ( 8. 57% ) ,异位骨化1例( 2. 85% ) ; 非锁定组尺神经麻痹2例 ( 6. 67% ) ,异位骨化2例( 6. 67% ) 。锁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 42% ,非锁定组为13. 34%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766) 。所有患者未见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3讨论
3. 1关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合适的入路选择对术中骨折复位和固定的成败极为重要,也对术后功能恢复十分关键,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恢复肱骨远端关节面的解剖形态是功能恢复、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2]。肱骨远端骨折常规手术入路有三种: 经尺骨鹰嘴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和肱三头肌舌型瓣入路。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因无法显露髁间骨折,故在C型骨折手术中无法应用。经肱三头肌舌形瓣入路需要切断肱三头肌,肱骨远端骨折显露范围相对尺骨鹰嘴截骨要小得多,不利于术中骨折复位和固定,且术后需石膏固定,不能早期功能锻炼,不利于术后肘关节的功能锻炼。经尺骨鹰嘴入路可以获得一个尽可能大的骨折复位固定操作术野,又不需要切断肱三头肌,利于术后功能锻炼,以最大程度恢复肘关节功能,但是术终必须要对尺骨鹰嘴截骨仔细予以重建,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和骨不连。最近一项研究亦表明,经尺骨鹰嘴入路术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经三头肌入路[3]。所以我们认为,经尺骨鹰嘴入路是肱骨远端C型骨折最合理的手术入路。本组65例患者全部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
3. 2固定方法的选择与疗效分析坚强可靠的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也是术后关节功能锻炼恢复的基础。内固定采用AO推荐的双柱双钢板垂直固定技术,其中一块置于肱骨内侧柱内缘,另一块置于外侧柱后面,两块钢板所在平面垂直。在生物力学测试中,垂直钢板的力学性能明显强于背侧同平面放置钢板,故允许骨折在可靠坚强固定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性锻炼而不至于骨折发生再移位和骨不连。由于肱骨髁间骨折或是因为高能损伤( 青壮年) ,或是因为骨质疏松 ( 高龄患者) ,常常致肱骨髁间碎裂而形成粉碎骨折,这种骨折复位固定难度大,术后关节功能锻炼限制多,易发生再移位,尤其是严重的C3型骨折。在我们的随访观察中发现,再移位多发生在非锁定钢板组,发生移位的X线表现为: 骨折块上螺钉部分退出,螺钉在钢板上发生角度改变,而骨折块也随之发生相应的移位改变,因而被迫给予外固定限制患者关节活动。而使用锁定解剖钢板固定者很少发生骨折固定再移位。从治疗结果来看,锁定钢板组治疗效果也明显好于非锁定钢板固定组。所以我们认为: 固定方法以双柱双钢板垂直固定,钢板选用锁定解剖钢板为佳。
3. 3术后并发症本组患者共出现了5例术后尺神经麻痹和2例异位骨化。尺神经麻痹是肱骨远端骨折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对于术中尺神经常规前置还是原位松解,目前还有争议。Ruan等[4]的随机对照实验表明,术前有尺神经症状者,前置比原位松解 神经恢复 功能的比 例更高,Worden等[5]认为尺神经原位松解或前置没有太大的区别。Vazque等[6]在一项回顾性研究中得出: 术前没有尺神经症状的患者,前置和原位松解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我们认为: 术前有尺神经症状者,术中可将尺神经前置,术前无症状者,没必要前置。本组2例患者均为术后尺神经麻痹,我们考虑与术中牵拉过度有关,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4个月后,症状消失。异位骨化是肱骨远端骨折术后并不常见的一项并发症,常常严重影响肘关节的功能,对于术后是否需要常规预防目前尚不明确,Liu等[7]术后常规用塞来昔布进行预防,异位骨化的发生率为3% 。我们认为: 对于需要进行预防的人群,例如延期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术后常规使用非甾体类药物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Robinson CM,Hill RM,Jacobs N,et al.Adult distal humeral metaphyseal fractures:epidemiology and results of treatment[J].J Orthop Trauma,2003,17(1):38-47.
[2]Palvanen M,Kannus P,Niemi S,et al.Secular trends in distal humeral fractures of elderly women:nationwide statistics in Finland between 1970 and 2007[J].Bone,2010,46(5):1355-1358.
[3]Elmadag M,Erdil M,Bilsel K,et al.The olecranon osteotomy provides better outcome than the triceps-lifting approach for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Eur J Orthop Surg Traumatol,2014,24(1):43-50.
[4]Ruan HJ,Liu JJ,Fan CY,et al.Incidence,management,and prognosis of early ulnar nerve dysfunction in type C fractures of distal humerus[J].J Trauma,2009,67(6):1397-1401.
[5]Worden A,Ilyas AM.Ulnar neuropathy following distal humerus fracture fixation[J].Orthop Clin North America,2012,43(4):509-514.
[6]Vazquez O,Rutgers M,Ring DC,et al.Fate of the ulnar nerve after operative fixation of distal humerus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0,24(7):395-399.
【材料对比】推荐阅读:
外墙保温材料性能对比07-06
软包装材料对比介绍10-27
各种材料的管材管件对比10-24
案例对比07-15
肥效对比07-16
优势对比07-17
造价对比07-18
岩性对比07-20
饵料对比10-14
市场对比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