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误诊原因分析(精选8篇)
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篇1
1 肺癌发病率年轻化
人们传统观念认为肺癌多见于吸烟的中、老年男性, 对青年人患肺癌的可能性认识不足。因此, 对于青年人出现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和不同程度发热等肺炎、肺结核和肺癌共同的症状时, 常常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等常见病, 而考虑不到肺癌的情况;同时患者本人也因为年轻体健, 思想松懈, 对于CT、支气管镜、痰菌培养等有时候甚至是必须的检查都不予配合, 从而延误了诊断, 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文献报道, 青年人肺癌的误诊率可达59%~89.3%[2]。因此, 必须提高对青年人肺癌的认识, 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
2 肺癌误诊为肺炎或肺结核
近年来, 随着肺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人们对于肺门肿块及片状高密度影、肺不张较为警惕, 尤其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 有吸烟史者, 一时拿不准或认为良性可能性大的, 条件许可时也都不忘进一步检查确诊, 甚至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以免误诊。但是在临床工作中, 仍有一些较为典型的炎症或结核的X线表现, 病理结果却是一些不典型肺癌或同时并发有肺癌而导致误诊或漏诊。而有些肺癌患者却是以反复发作性炎症为首发症状的。据统计约10%的肺癌患者在病变早期可误诊为肺炎, 经抗炎对症治疗后, 其中一部分肺癌患者的肺部炎症还可以好转, 胸片示肺部阴影可吸收甚至少数病例可完全吸收, 但应注意的是肺癌患者在短期内会反复多次在肺部同一部位发生炎症, 这与肺癌导致支气管引流受阻易发生继发感染有关[3]。因此, 对于年龄在45岁以上, 哪怕是典型的肺炎, 我们都应提高警惕, 难治性肺炎、不典型肺炎以及慢性肺炎, 我们更是应该想到肺癌的可能性。另外, 特别要注意的是肺结核与肺癌并存的情况, 关于这方面的报告逐年增多。有学者报道肺结核是促发肺癌的因素, 而肺癌的发生又与呼吸道长期慢性刺激有一定的关系。肺结核与肺癌两者早期症状相似, X线表现不典型, 尤其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或痰抗酸杆菌阳性者或原有肺结核病史, 凡临床或X线表现不符合肺结核的病情发展规律, 应疑为肺癌时, 虽肺结核已确诊亦应考虑到合并肺癌的可能, 对经久不愈的肺结核而出现症状加重者, 也应警惕肺癌并存的可能。有些肺癌发生于陈旧性结核灶的基础上, 肺癌可破坏结核灶的疤痕组织, 使结核重新活动。因此, 在X线表现可疑为肺癌的病例, 即使痰、结核菌素试验阳性亦不要轻易排除肺癌的可能。仔细询问病史, 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行纤支镜检查, 痰细胞学反复送检, 对周围型病灶, 必要时经皮穿刺活检, 力争对肺癌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 以减少误诊误治。
3 对肺癌的肺外表现及转移症状缺乏警惕导致误诊
副肿瘤综合征[4]是指肿瘤的产物或异常免疫反应或其他原因, 引起内分泌、消化、骨关节、肾脏等系统发生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但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临床工作中, 这种情况常常发生。例如, 以肩周炎为首发症状而摄肩关节片, 结果发现肺上构瘤 (pancost瘤) , 因肺上构瘤发生在肺尖部, 可以较早侵蚀临近的椎体和肋骨, 压迫臂丛神经发生同侧臂痛和活动受限, 压迫交感神经可引起霍纳综合征, 即同侧眼睑下垂, 瞳孔缩小、眼球下陷及额部不出汗;以四肢乏力为首发症状临床诊断低钾麻痹, 为排除胸腺瘤而行胸部CT扫描, 结果发现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 术后病理诊断小细胞肺癌, 因小细胞肺癌可分泌激素, 从而出现神经肌肉综合征。另外就是对肺癌引起的转移病灶认识不足, 这在临床工作中也屡见不鲜。例如,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而行CT检查, 结果颅内广泛转移, 经胸部透视才发现肺部肿块等等。因此, 对不明原因的关节痛、肩痛、腰腿痛, 疗效不佳, 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痛性杵状指, 均应常规胸部X线检查。
总之, 肺癌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 典型的肺癌诊断不难, 对于肺癌的年轻化, 我们要始终提高警惕;对于难治性肺炎或不典型肺炎, 以及肺结核或在原有肺结核病灶基础上重新出现活动的征象, 我们都要高度重视, 要考虑到发生肺癌的可能;对于肺癌的肺外表现及引起的转移症状, 我们也要有充分认识。在此基础上, 综合应用细胞学、影像学、各种穿刺技术以及实验室检查方法, 一定能够提高肺癌的诊断率,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
摘要: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也是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 随着各种高危致癌因素的增加, 肺癌发病率大幅度提高, 据统计我国肺癌发病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1位[1]。但是, 由于肺癌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体征又为非特异性, 合并症又多, 特别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 提高对肺癌的认识, 减少误诊率, 成为当务之急。下面就几种常见的肺癌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关键词: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参考文献
[1]王子平, 张和平, 孙燕.94例肺癌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及减少误诊的建议[J].中国肿瘤临床, 2000, 27 (8) :582.
[2]张经建.中国临床误诊误治文集[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1997:235~246.
[3]查人俊.现代肺癌诊断与治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3:1~2.
[4]李玉林.病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08.
几例被误诊的肺癌 篇2
面部浮肿,原来竟是假肾炎
退休干部周侃身体一向很棒,去年春节后,脸部和眼睑莫名其妙地出现了浮肿,既不发热也不咳嗽,小便化验也未见异常,当地卫生室医生以肾小球肾炎为他治疗了两个多月,病情却不见好转,面部浮肿日渐加重,且向颈部蔓延。病人稍稍作些体力活动就感到气急气短,卫生室医生感到不妙,这才转入人民医院治疗。拍片一看,患者右上肺出现了一个3×3厘米大小的类圆形高密度阴影,呈分叶状,医生考虑为肺癌,建议转诊肿瘤医院。肿瘤医院确诊为中期小细胞未分化型肺癌,已无法手术,8个月后,周侃死于肿瘤转移。
脸及眼脸浮肿是肾炎的常见表现,但周侃是因肺部肿瘤压迫了上腔静脉,使回流受阻,以致出现瘀血和水肿。卫生室医生没有细究浮肿的病因,想当然地诊断为肾炎,结果贻误了治疗时机。
声音嘶哑,竟是肺癌在作祟
47岁的刘红是因为声音嘶哑一个多月来就诊的。一个多月前,刘红因发热、咳嗽、流涕在村卫生室按上感治疗了一个多月,热退了,咳止了,但出现了声音嘶哑,用了不少抗生素和中药,仍无好转。经检查发现她扁桃体并无红肿,喉镜检查发现病因不在喉。后在拍X线胸片时,发现她左上肺有一块4×4厘米大小的阴影,转市一院确诊为周围型肺癌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化疗后声音嘶哑消失。
很多原因都可造成声音嘶哑,除咽喉部本身的炎症、异物、肿瘤、外伤等原因外,喉返神经麻痹亦是常见的原因。两侧的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后分出两支喉返神经,左侧沿食管、气管间所形成的沟向上进入喉部。因此在喉返神经的通路上,任何病变(如肿瘤、淋巴结肿大、外伤等)压迫或侵犯神经时,都可引起声带麻痹而出现声音嘶哑。
双踝肿痛,误诊为“类风湿”
陈强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菜农,是笔者在老家时的近邻。两个多月前患者双踝关节肿痛,在乡卫生院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布洛芬、地塞米松和消炎痛之类的药物吃了一堆,可疼痛并无好转。
那次我正好下乡探亲,老陈找到了我,我一看,老陈的两个脚脖子有点肿胀,一按就痛,检查未发现胸腹部和神经系统有明显异常,但是发现患者有明显的杵状指(趾),这是肺部疾病的提示性症状,我建议老陈上乡医院拍一张X线片。看过X线片,医生写下了“肺Ca”,并在后面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老陈看不懂,悄悄问了旁边的病人“肺Ca”是什么意思,得知“Ca”就是“肺癌”,当即吓瘫了。
肺癌不仅会破坏人的肺,还会累及上下肢关节部位,最常见的就是出现杵状指的肥大性骨关节病。患者感觉指(趾)端疼痛,关节肿痛,但关节并无畸形。在有杵状指的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75~80%,其中又以肺癌最多见。由于不少临床医生对此认识不足,未予重视,失去了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
肺炎型肺癌50例误诊分析 篇3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7年2月至2011年3月呼吸内科共收治50例肺炎型肺癌病例。50例中, 男31例, 女19例;年龄39~76岁, 平均66岁, 其中>60岁35例。临床表现大部分有咳嗽、咯痰、发热等症状。首发症状为发热者37例。咳嗽48例, 其中干咳无痰9例, 咳白色泡沫痰或黏痰25例, 咳黄色痰14例;痰中带血17例。患者分别在不同级别医院按肺炎治疗, 误诊时间长短不一, 最长时间为1年。
1.2血常规和胸部CT检查
血常规:WBC>10.0×109/L 31例, WBC≤10.0×109/L且中性粒细胞 (N) ≤75%10例, WBC≤10.0×109/L且中性粒细胞>75%9例。胸部CT片:病灶形态呈片状或大片阴影, 边缘模糊, 有的表现肺段实变, 病灶主要累及一个肺段17例, 累及两个及以上肺段10例, 双肺受累者23例。
1.3 确诊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
5 0例中, 支气管镜检查取材病理确诊19例 (38.0%) , 肺穿刺取材病理确诊26例 (52.0%) , 颈部淋巴结针吸病理确诊5例 (10.0%) 。7例 (14.0%) 患者痰中能查到癌细胞。周围型肺癌35例 (70.0%) , 病理检查均为腺癌;中心型肺癌15例 (30.0%) , 病理分型鳞癌10例, 小细胞性肺癌5例。
2 讨论
肺炎型肺癌有两个类型, 一是周围型肺癌, 多见于腺癌, 其源于细支气管或肺泡的癌组织呈浸润型生长, 呈现肺炎样大片或斑片状阴影, 常含空泡征或支气管充气征, 临床上常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1]。二是中心型肺癌, 临床表现源于近端支气管内膜, 先出现肿瘤浸润, 管腔未完全性堵塞, 痰常引流不畅, 合并肺部感染。
本病临床上较容易误诊, 原因如下: (1) 对肺癌不典型X线表现认识不足, 忽略了周围型肺癌有类似肺炎的表现。如患者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或黏液痰, 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较轻, 胸部CT检查多段或双肺受累, 此时应仔细阅片, 肺实变阴影常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若充气的支气管具有枯枝状, 较僵直, 粗细不均, 并有挤压推移的特点[2], 应考虑周围型肺癌, 进行肺穿刺活检[3]。 (2) 中心型肺癌, 临床上易误诊为肺炎, 经抗感染治疗临床症状暂时消失。本文15例给抗感染治疗半个月后复查胸部CT, 有4例肺部阴影完全消失, 11例肺部病灶未完全吸收, 部分患者同一个部位多次反复发生肺炎。误诊的主要原因是其临床表现和胸部CT检查均具有肺炎的特征,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增加, 临床治疗也有效, 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很容易满足于肺炎的诊断, 忽略了肺癌的诊断。故凡40岁以上特别是有长期吸烟史者, 有反复同一部位发生感染, 经抗感染治疗后肺部病灶未能完全吸收者, 应考虑到肺癌存在, 行支气管镜检查排除肿瘤。本文50例中有7例痰液中可以找到癌细胞, 检出率不高, 但操作简单, 对于没有支气管镜的基层医院也有一定的价值。5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 提示仔细的体格检查也有发现肺癌的可能性。我们体会, 当遇到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相矛盾的情况, 临床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应相互交流沟通, 多问个为什么, 并再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 尽早行支气管镜或肺穿刺检查, 可以避免误诊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饶会林, 彭文娟, 方浩徽.14例晚期肺炎型肺癌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 (9) :1630.
[2]陆映宏, 杨光钊, 胡建妙.肺炎型肺癌的CT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 16 (1) :18.
青年人肺癌30例误诊原因分析 篇4
关键词:青年人肺癌,误诊,分析
肺癌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众所周知, 其发病率在急剧上升。国外资料显示50岁以上发病者, 占肺癌患者的90%以上。而我国统计, 40岁以上发病者已经占90%以上, 比国外的发病年龄小10岁, 文献记载年龄最小者仅13岁。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误诊、漏诊延误了患者最佳治疗方案的实施, 特别是青年人肺癌误诊率明显高于老年人。王忠仁[1]报道肺癌平均误诊3个月左右。现将我院近5年收治的30例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临床误诊原因剖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近5年收治的30例40岁以下的肺癌患者, 均经病理检查证实。男22例, 女8例。年龄25~40岁, 平均34.5岁。误诊时间1~2个月6例, 3~4个月10例, 4个月以上14例。其中以关节疼痛为首发症状的误诊为关节炎、肩周炎10例, 以腰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的6例, 以声音嘶哑为首发症状误诊为咽喉炎、食管炎的8例, 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症状误诊为脑血管疾病、脑瘤的2例, 以神经根疼痛为首发症状误诊为“腹部疾病”的3例, 以截瘫为首发症状误诊为急性脊髓炎的1例。
2 误诊原因分析
青年人肺癌以小细胞未分化的癌多见, 恶性程度高, 生长快, 转移早, 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 多以肺外表现 (转移灶) 为首发症状[2]。尤其是腺癌, 原发灶症状轻微, 甚至没有, 而较早出现的症状或首诊的原因, 是肺癌转移部位所表现出来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对青年人肺癌警惕性不高, 年纪越轻, 越容易忽视。由于肺癌、肺结核都有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四大症状[3]。因而当患者以咳嗽、咳痰、咯血、发热、胸痛、消瘦等为首发症状时, 容易被误诊为肺结核、肺炎、支气管扩张等。有资料表明, 肺癌误诊为肺结核的可占被误诊的52%之多[2]。对青年人肺癌的早期表现认识不足, 对复杂的临床表现缺乏仔细的分析。当青年人就诊时, 在医生的思维惯性上, 往往向肺部良性疾病上考虑。缺乏对肺癌X线特征的认识, 对肺癌X线的非典型表现认识不足, 未能注意年龄组肺癌患者的特殊性, 是造成误诊的常见原因。有报道肺癌X线误诊为16.7%[4]。因此临床医生不能仅凭X线表现确诊, 要结合CT及化验检查等综合判断。患者就诊不及时。年轻患者对肺癌认识不足, 出现早期症状不及时就诊。医务人员应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让广大青年患者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提高患者生存期。
3 减少误诊、误治的有效对策
误诊误治是临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它直接影响医疗质量, 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也是造成医疗差错、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查分析有关国内资料, 临床总体误诊率仍在43%左右, 疑难病例的误诊率甚至在40%以上[5]。综合以上所述, 建议对40岁以下的患者, 出现下述表现者应高度怀疑肺癌的可能, 进行必要的检查: (1) 有吸烟史, 出现咳嗽、痰中带血、胸痛以及发热, 且与胸片不相符合者。 (2) 有类似结合症状, 又有一侧胸腔积液, 经抗结核治疗, 胸水产生较快者。 (3) 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 治疗无效, 经久不愈的咯血。 (4) 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 (趾) 。 (5) 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6) 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淋巴结肿大等。肺癌的诊断依靠详细询问病史, 全面体格检查、胸部X线片、放射性核素、CT、相关抗原 (CEA) 、酶学检查等, 大多数病例可以得到确诊[6]。
参考文献
[1]王忠仁.综合医院肺结核与肺癌病例发现与展望[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993, 16 (5) :259.
[2]杜力群.青年人肺癌37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 1989, 4 (1) :142-143.
[3]蒋杨春.40例肺癌误诊分析[J].实用内科杂志, 1987, 7 (3) :153.
[4]王双成.原发性肺癌X线误诊回顾[J].临床误诊误治, 1993, 6 (6) :286.
[5]张经建, 刘振华.重视误诊学理论研究//张经建, 潘伯荣, 吴培俊.中国误诊学研究[A].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2-3.
30例肺癌X线误诊分析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中, 男24例, 女6例, 年龄36~73岁, 平均45岁, 其中40岁以下8例, 占26.7%。临床主要症状:咳嗽24例, 咳痰或痰中带血8例, 胸痛9例, 胸闷、气促10例, 发热7例, 声嘶1例, 3例无明显症状, 为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病程15 d~12个月, 平均就诊时间40 d。本组患者经纤支镜与活检确诊9例, 胸水细胞学确诊7例, 经痰脱落细胞检查确诊6例, 经皮肺穿刺活检确诊2例, 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 经手术与病理确诊5例。其中鳞癌10例, 腺癌8例, 未分化癌6例, 小细胞癌4例, 未定型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 重新阅片, 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
2 结果
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 部分病例进行过透视, 其中19例在摄片后半年内做了CT检查。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结果30例肺癌X线胸片误诊为肺炎11例, 误诊为肺结核10例 (浸润型肺结核6例, 结核瘤2例, 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为肺结核2例) 。以上21例占全部误诊病例的70%。误诊为其他疾病6例, 包括首诊为胸膜炎并胸腔积液4例, 误诊为肺脓肿1例, 纵隔肿瘤1例, 占全部误诊病例的20%。漏诊3例, 其中1例为左下肺周围型肺癌与心影及横膈重叠;另2例均为中央型肺癌, 表现为肺门影增大增浓, 肿块与肺门结构重叠, 占全部误诊病例的10%。误诊时间:2周~3个月21例, 4~6个月6例, 6个月~1年3例。
3 讨论
CT比传统X线方法有很大优越性, 但目前X线胸片仍是胸部疾病检查的最基本手段[1]。肺癌在肺内的直接征象是肿块阴影, 间接征象是支气管狭窄和阻塞征象, 但X线胸片在诊断肺癌时, 其直接征象常为间接征象所掩盖, 或其临床、X线表现不典型, 未加仔细观察分析时, 常致误诊。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3.1 对以炎性浸润改变的肺癌的认识不足。
管内型及管壁型的中央型肺癌, 瘤体本身很小, 尚未形成肿块影, X线平片难以见到早期癌灶的直接征象, 常看不到肺门肿块, 而表现为阻塞性肺炎及肺不张, 较常见的是阻塞性肺炎, X线表现上呈炎性浸润改变[2]。本组病例中, X线显示斑片状、云絮状及条索状阴影共11例, 有6例误诊为肺炎, 5例误诊为肺结核。误诊原因主要是对炎性浸润性阴影及周围征象未加全面分析所致。肺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可出现类似斑片状、云絮状、条索状等浸润性阴影, 有的属原发灶, 有的则为继发性征象。炎性肺癌的特点:经抗炎或抗结核治疗后病变不见缩小, 反而逐渐增大, 或可大部分吸收, 但很少完全吸收, 且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病变区内看不到支气管相;如按大叶或肺段分布, 常合并肺膨胀不全, 有肺体积缩小现象。故年龄在40岁以上的疑诊肺炎, 肺部病变消散延迟或反复发作, 特别是上叶肺炎, 在炎症的根部即靠近肺门有凸出阴影时, 应考虑到肺癌的可能, 这类病例应及时行体层摄影或支气管镜检, 获得早期诊断。
3.2 忽视肺门或纵隔的增宽。
肺门部早期中央型肺癌常看不到肺门肿块, 有的仅表现为肺门阴影增浓, 多在肿瘤直径大于3 cm时被发现, 易误认为正常肺门而误诊。本组有2例误诊的中央型肺癌, 早期仅有纵隔影稍宽, 肺门阴影增浓, 后因症状加重再次就诊摄片时见肺门影增大, CT检查发现肿块影而得以诊断。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忽视肺门或纵隔的观察, 对肺门正常解剖不够熟悉, 另一方面也因肿块小, 且与肺门结构相重叠, 而临床表现又不典型,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极易误诊。故临床疑为肺癌的患者, 在阅片时应仔细观察肺门及纵隔, 必要时应尽早做CT、支纤镜等相关检查。
3.3 癌性胸水掩盖了肿瘤征象。
癌性胸水属中央型肺癌的中晚期阶段, 中央型肺癌合并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 肺癌的直接征象常被遮盖, X线平片易误诊为非癌性胸水。邱乾德[3]认为, 中等量胸水液面曲线反常, 大量胸水纵隔气管呈一致性移位或非一致性移位;肺尖部被液体遮盖, 患侧胸腔呈一致性增白, 即无“胸膜窗”存在, 以上均提示有中央型肺癌的可能。本组中有4例误诊为胸膜炎并胸腔积液患者, 重新阅片均符合上以征象。所以首诊以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表现的患者应抽胸水后再摄片, 进一步观察肺门及肺部情况。如本组有2例抽胸水后复查胸片, X线始见肺门影增大及肺门区肿块。
3.4 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及部位。
因患者年轻, 即使有胸痛、咳嗽、咯血和胸部X线异常表现, 首先考虑为肺结核或炎症, 多是经抗结核或抗炎治疗后无效, 症状加重才进一步作相关检查而确诊为肺癌的。本组中有1例肺门肿块和1例肺野孤立性结节阴影, 实已具备了早期肺癌的X线征象, 但因患者年轻, 加之症状不典型, 考虑为纵隔瘤和结核瘤而误诊。目前, 青年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4], 本组40岁以下有8例, 占26.7%, 故不能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另外, 由于肺结核好发部位多见于肺上野,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肺上野的肺癌易误诊为肺结核。事实上, 发生于肺部上野的病变并非都是肺结核。本组位于肺上野的肺癌就有10例, 故位于结核好发部位的病变, 不能只考虑结核而忽略了肺癌的发生。
3.5阅片不仔细、经验不足及技术原因。
本组有2例重新阅片时, 可见初次片上已有病灶, 其中1例为左下肺类圆形阴影, 由于和心影重叠及升高的左隔影遮盖, 阅片不仔细观察而漏诊。另1例为右下肺大片状模糊阴影, 其间有一空洞, 阅片时只注意气液平, 而未仔细观察洞壁, 误诊为肺脓肿, 一个月后经手术病检诊断为肺鳞癌。复习原片, 其时仔细观察可见洞壁有结节突出阴影, 附近肋骨也有骨质破坏。漏诊主要原因就是经验不足, 阅片不仔细, 另外也与摄片KV过低, 片子质量差影响观察有关。在提高X线片的质量保证影像诊断的前提下, 阅片要仔细, 认真观察分析病变特点, 加以鉴别。临床疑为肺癌的患者, 即使胸部X线正侧位片未见异常, 也应警惕肺尖部、肺门区、心后区、脊柱旁、膈肌等隐蔽部位肺癌的可能, 可进行多位置透视, 转位透视可发现以上部位看不到的肿块影, 必要时行CT检查, 避免漏误诊。
3.6 对肺癌合并肺结核未重视。
本组有2例分别为67岁和73岁男性慢性肺结核患者, 多次复查均被诊断为单纯性肺结核, 后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肺结核合并肺癌。复习原片, 肺内结核病灶无明显变化, 却在其旁出现不规则密度增高病灶, 且有肺不张表现。因有长期结核病史, 对肺结核合并肺癌的警惕性不高, 而原有肺结核呼吸道症状加重和原结核病灶附近出现新病灶, 被认为是结核复发或进展。近年来有关肺结核合并肺癌的报道增多[5,6], 故应对肺结核合并肺癌引起重视。当原有肺结核病灶在治疗中有好转或稳定的情况下, 其附近或远处出现新的结节病灶或块影, 同侧肺门增大或有肺不张, 均应警惕肺结核合并肺癌的可能。
摘要:目的:对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作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肺癌的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2次或2次以上正侧位胸片, 重新阅片, 误诊标准以首次X线胸片为准。结果:30例肺癌X线胸片误诊为肺炎11例, 肺结核10例, 胸膜炎并胸腔积液4例, 肺脓肿1例, 纵隔肿瘤1例。漏诊3例。结论:30例肺癌X线误诊原因主要是对以炎性浸润改变的肺癌的表现认识不足、忽视肺门或纵隔的增宽、大量胸水掩盖了肿瘤征象及过分强调发病年龄及部位、阅片不仔细等, 应引起放射科医生阅片时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支气管肺癌,X线摄影,误诊
参考文献
[1]李铁一.正确应用胸部影像诊断方法[J].中华放射学杂志, 1993, 41 (27) :365.
[2]曹若遇.以炎性浸润为改变的肺癌15例X线影像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00, 13 (2) :144.
[3]邱乾德.癌性大中量胸腔积液X线平片诊断 (附50例X线分析) [J].现代医用影像学, 1994, 3 (2) :69.
[4]丁树青.青年肺癌误诊原因 (附28例分析) [J].中国医刊, 2000, 35 (7) :426.
[5]袁五营.肺结核合并肺癌36例漏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1995, 8 (5) :208.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收集2004年5月-2014年1月本院经病理证实的肺炎型肺癌患者27 例。其中, 男16 例, 女11 例, 年龄34~85 岁, 中位年龄65 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24例, 痰中带血3例, 胸闷气喘14例, 发热3例, 胸痛4例, 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3例;确诊依据包括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肺胸腔镜肺段楔形切除术活检以及手术单叶或两叶切除5例。病理诊断为肺腺癌20例 (74.1%) , 腺鳞癌4例 (14.8%) , 鳞癌3例 (11.1%) 。
1.2 影像检查设备CT分别为GE Light Speed VCT (64排) 和SIEMENS Somatom Emotion16。DR分别为GE Definium 6000和Kodak Direct View DR 3500。
2 结果
2.1病灶分布27例病灶均呈外周分布。其中单发肺实变19例, 占70.4%;多发肺实变8例, 占29.6%。单发病变中左肺10例, 占52.6%;右肺9例, 占47.4%。单发者上叶及中叶各4例, 分别占21.1%;下叶11例, 占单发者57.9%。
2.2病灶形态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 占81.5%, 表现为实变的肺组织内呈僵硬树枝状的透亮影。实变阴影内不规则小囊腔8例, 占29.6%, 表现为肺窗见病灶内不规则小囊腔样影, 呈多发囊状透亮影, 直径2~10mm大小不等, 囊壁多不规整, 形态各异, 全部病例中伴有伴有卫星灶和小结节5例, 其结节大小不等, 直径2~5mm。16例实变周围可见磨玻璃影环绕, 占59.3%。
2.3 CT及X线动态随访及变化及误诊情况随访在1.5个月内至少行X线或/和CT至少2次检查, 然后3、6、12个月分别检查。抗感染或抗痨治疗后病灶均未见减小或临床症状未见缓解。27 例中首诊为肺炎者24 例、肺结核3 例。误诊时间最短为1.5个月, 最长为8个月。
3 讨论
3.1 肺炎型肺癌在影像上表现为斑片状、云絮状弥漫性实质性浸润, 常常被误认为肺炎症性病变, 故称之为肺炎型肺癌[2]。根据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会 (IASLC) 、美国胸科学会 (ATS) 、欧洲呼吸学会 (ERS) 联合公布的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标准[3], 根据影像学特点, 将该病分为:单纯磨玻璃密度影 (pure Ground-Glass Nodule, pGGN) , 伴有实性成分的混合磨玻璃结节 (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 mGGN) , 单纯肺叶或肺段实变影, 肺叶、肺段实变并空泡及蜂窝, 实变合并纤维化、肿块及混合阴影共6型。由于上述影像表现在肺炎及结核的影像表现均可以出现, 而且部分表现极其常见, 所以有时鉴别非常困难。
3.2 肺炎型肺癌既可表现为单发, 也可多发, 既可表现为一个肺段的实变, 也可以表现为不完全的肺叶实变, 甚至是整个肺的实变[4]。本组资料中单发肺实变占70.4%;多发肺实变占29.6%, 单发明显多于多发。 单发病变中左肺占52.6%, 右肺占47.4%, 左肺较多。大多数文献报道[1,5]均认为本病病灶分布无特异性, 可能与本次所收集的病例数较少有关。 但本组下叶明显多于上叶及中叶, 占单发者57.9%, 有一定特点, 与上述文献报道相似。肺炎型肺癌具有外周性分布特点, 本组病变均为外周分布, 非常符合。
3.3 肺炎型肺癌的肿瘤细胞沿着肺泡壁生长, 但其内的支气管未受侵犯, 再加上其分泌黏液而引起肺组织实变, 而含气的支气管夹在实变中形成明显对比, 即表现为支气管充气征, 类似于肺炎实变, 因而, 常将此型肺癌误诊为肺炎。据Aquino等[6]报道支气管充气征在炎症和肺癌实变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组27例肺炎型肺癌中支气管充气征占81.5%, 说明支气管充气征非常多见。本组大部分肺炎型肺癌实变病灶内可见小囊状透亮影, 其病理基础为肿瘤细胞沿肺泡及细支气管生长, 但肺组织结构并未破坏, 肺泡腔不同程度存在所形成的影像, 有学者称为蜂房征。本组有8例, 占29.6%, 与骆宝建等[7]报道报道相仿。CT上表现为实变区周围肺野内围绕肺纹理分布的大小不等结节及斑片影, 是由于肿瘤细胞沿支气管播散生长而形成的, 但是在抗感染及抗结核治疗中结节及斑片影未见明显减小, 这些特点能与炎症或结核区别开来。肺炎型肺癌中肺实变结节是癌细胞在小叶中心、腺泡腔中的完全充填以及癌细胞的间隔内的簇状生长所致。本组27例病例中有5例, 占18.5%, 结节分布多位于实变病灶周围, 而不像结核那样多位于上肺野或者随机分布。16例实变周围可见磨玻璃影环绕, 占59.3%。磨玻璃密度影的形成与肺泡腔的部分充填及肺泡结构变形密切相关[8], 表现为肺的密度轻度增加, 但仍可显示支气管和血管影。病理基础实际上是肿瘤细胞沿肺间质生长, 肺泡壁部分增厚, 但肺泡壁未闭塞, 其内可有少量黏液或脱落的肿瘤细胞。骆宝建等[7]报道的87.0%实变周围可见磨玻璃影。此外, 血管造影征等不少征象也常常存在, 但都缺乏特异性[9], 在此不做介绍。
3.4 本组27例中误诊为肺炎者24例、肺结核3例。误诊时间最短为1.5个月, 最长为8个月, 平均为3.5个月。全部患者均接受了抗炎及抗痨治疗, 但病灶范围没有缩小趋势, 而是不同程度的病灶增大、变实、出现结节、肿块、蜂窝变及远处转移等。误诊时间较长与症状、影像表现及年龄有关, 同时与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及警惕性不高有关。由于类似炎症、结核, 故临床极易误诊为肺炎。
肺炎型肺癌在胸X线及CT上有一定特点, 如病灶的外周分布、支气管充气征、小囊腔、周边结节影、周围磨玻璃影环绕、CT血管征等, 但与肺炎及肺结核仍有很多相似的影像特点。单纯影像鉴别有一定的困难时, 应该紧密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尤其对于老年患者, 加上咳痰明显、痰中带血等症状, 若抗感染及抗痨治疗过程中病变出现慢性进行性发展时需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 应及时行痰细胞学检查、胸水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明确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 分析误诊病种, 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 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结节、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单发分布19例, 两肺多发分布8例;其中, 单发者上叶4例、中叶4例、下叶11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伴有小结节5例;不规则小囊腔8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6例;27例中首诊为肺炎24例、肺结核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 对积极抗感染及抗痨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 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关键词:肺炎型肺癌,CT,X线误诊
参考文献
[1]雷志丹, 贾武林, 任颖, 等.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分型及其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2) :176-179.
[2]JungJI, Kim H, ParkSH, et al.CT differention of pneumonictype bronchioloalverlar cell carcinoma and infectous pneumonia〔J〕.Br J Radiol, 2001, 74 (882) :490-494.
[3]Akata S, Fukushima A, Kakizaki D, et al.CT scanning of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specific appearances〔J〕.Lung Cancer, 1995, 12 (3) :221-230.
[4]袁五营, 李清华, 李遂莹.肺炎型肺癌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综合临床, 2001, 17 (6) :449.
[5]俞同福, 王德杭, 张思全, 等.肺炎型肺癌的影像学特征 (附18例分析) 〔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6 (8) :693-696.
[6]Aquino SL, Chiles C, Halford P.Distinction ofconsolidative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from pneumonia:do CT criteria work?〔J〕.Am Roentgenol, 1998, 171 (2) :359-363.
[7]骆宝建, 吕平欣, 周新华, 等.46例炎症型肺癌CT影像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 2007, 29 (11) :50-55.
[8]Haro A, Yano T, Kohno M, et al.Ground-glass opacity lesions on computed tomography during postoperative surveillance for prima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12, 76 (1) :56-60.
肺癌误诊原因分析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 年4 月至2013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64 例, 女36 例, 男女比例约为2:1, 年龄42~77 岁, 平均 (59.5±2.4) 岁, 病程最短的1 个月至1 年, 平均 (4.2±1.3) 个月。100 例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符合早期肺癌的临床病理诊断 (病灶最长径小于2 cm, 无肺门淋巴结或肺内外转移) , 初步诊断为早期肺癌, 且均伴有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等临床表现。
1.2 方法
(1) 进行检查前向患者详细讲解检查过程和检查原理, 对其进行心理辅导, 传播正面积极的思想, 以消除其焦虑惧怕的心理, 在患者的合作与理解下进行检查方能取得最佳效果。
(2) 仪器:采用Bright Speed螺旋CT机, 采用1500HU窗宽, 650~680 HU窗中心, 5 mm层厚计算机进行扫描, 73 例患者予以一次扫描, 27 例患者进行了增强CT扫描 (增强扫描采用经肘静脉以3~4 ml/s的速度注射对比剂碘普罗胺后扫描整个肺部) 其病灶增强程度的CT值均小于17 HU[1,2]。
(3) 进行检查前对CT机进行详细的检查, 检查项目包括电源、空调、除湿机工作是否正常。确认电源正常后方可开机, 依次打开主机电源、激光相机电源。开机结束后, 进入“日常检测”程序, 进行球管预热和原始数据校正。完成校正后方可接诊, 接诊时, 核对患者一般资料, 询问病史, 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制定合理的检查程序和扫描序列[3,4]。
(4) 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CT诊断结果和各项身体指标。
1.3 观察
对比分析每位患者的CT诊断结果, 将其与临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研究, 评估CT诊断的准确率。由两位主治医师共同阅片、给出诊断结果。
2 结果
病灶及CT表现:CT结果显示, 100 例患者病变部位位于左侧的肺部的有39 例, 位于右侧肺部的34 例, 双侧肺部都发生病变的有27 例。其中左肺上叶20 例, 左肺下叶19 例, 右肺上叶18 例, 右肺下叶16 例, 右肺中叶7 例, 双肺下叶12 例。
CT表现形态:26 例肺部扫描阴影呈薄片状, 29 例肺部扫描阴影呈小斑块状, 21 例肺部扫描阴影呈小结节状, 12 例呈球状病灶。
肺癌属:中央型25 例, 周围型51 例, 弥漫型4 例。11 例患者为局限性肺气肿, 继而发展为一侧肺不张;9 例肺门扩大, 26 例为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5 例纵隔内淋巴结增大。
3 讨论
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 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 故也称之为支气管肺癌。肺癌的临床表现比较复杂, 症状和体征表现出来的时间早晚、轻重都不尽相同,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 等到晚期才呈现出来。主要发病原因为呼吸污染大气过多,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咯血、胸闷、呼吸困难、咽下困难、体重下降等。早期肺癌的死亡率极高, 平均五年生存率不到10%, 早期发现肺癌患者, 治疗措施主要以手术为主。早期周围型肺癌是指直径在2 cm以内, 且尚未发生转移者, 早期周围型肺癌发生于细小支气管黏膜上皮, 往往无任何症状, 早期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 患者可能出现间接性咳嗽, 痰中带血丝等症状, 但是症状没有特异性, 给肺癌早期诊断带来困难。常常被误诊为肺部炎症、肺结核等, 以致延误最佳治疗时间, 病情恶化。常用的检查方式为X线胸部摄片检查, 可以了解肺癌的部位和大小。而CT检查比X线检查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及密度分辨率, 且它的横断扫描避免了器官的重叠, 可以发现肺内的细小病灶及隐匿病灶, 并可显示大量胸水中所隐藏的肿块[5]。能更准确的诊断早期肺癌, 帮助患者及早发现及早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曹诗林, 万莉莉.早期肺癌CT诊断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 2005, 12 (23) :3407-3407.
[2]卢韶华, 侯英勇, 谭云山, 等.原发性肺隐球菌病52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和病理特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9, 32 (6) :430-433.
[3]李向红, 陆冬梅, 田荆方, 等.162例肺癌误诊肺结核鉴别诊断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 2009, 14 (5) :645-646.
[4]刘森林, 许红云.周围型小肺癌32例胸部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2) :49-50.
肺癌脑转移误诊为脑梗死9例分析 篇8
1 临床资料
男性6例, 女性3例, 年龄45~78岁, 平均68.3岁。主要症状为偏瘫或失语, 均以脑梗死收入院。头晕3例, 咳嗽咳痰2例, 头痛呕吐2例, 伴有智能下降3例, 癫痫发作2例, 共济失调1例, 有不同程度肌力下降8例, 有20年以上抽烟史7例, 胸腔积液1例,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2例, 肝脏肿大1例, 脑脊液中蛋白增高6例, 眼底检查双侧视乳头水肿4例。头CT或MRI提示:脑叶占位病变8例, 小脑占位病变1例。胸部CT提示:肺癌9例, 伴胸腔积液1例, 纵膈淋巴结转移2例。病理学检查:乳头状鳞癌1例, 未分化癌1例, 腺癌7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性, 60岁, 因反应迟钝, 失语, 右侧肢体无力1d。急诊以“脑梗死”收入院。门诊头CT提示左侧颞顶叶脑梗死, 中线结构轻度右偏,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 冠心病2年。体查:Bp:180/110mmHg, 智能障碍, 右侧中枢性面舌瘫, 右侧肢体肌力Ⅲ级, 病理征阳性, 左肺呼吸音减弱。入院后患者强直阵挛性发作一次, 肺部CT提示:左肺癌伴中等量胸腔积液, 胸水细胞学检查确诊乳头状腺癌。复查头部CT及MRI加增强提示:左侧颞顶叶占位病变。
3 讨论
肺癌胸腔外转移多累及脑、骨骼、腹部、淋巴结。其中以脑转移为常见, 肺癌脑转移后常见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内压增高表现, 偏瘫失语, 智能障碍等脑功能缺损症状, 甚至出现癫痫等刺激症状。而肺癌发病年龄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老年人脑细胞体积缩小, 脑沟回扩大, 或因脑血管病变加重局部性脑萎缩。当肺癌转移至脑时, 早期颅内压增高不明显。当脑肿瘤转移灶体积增大逐步侵犯基底节, 放射冠区才会引起类似的脑梗死的症状。本组9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 老年人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 本组中有咳嗽咳痰症状2例, 均无胸痛咳血, 声嘶等症状, 虽有呼吸道症状, 门诊医生未作常规胸透、胸片检查。 (2) 肺癌脑转移后早期肿瘤体积小或老年患者存在脑萎缩, 颅内高压不明显。本组3例表现为头晕, 仅2例头痛、呕吐, 4例检查眼底视乳头水肿。 (3) 肺癌脑转移, 转移部位多见两侧额颞顶叶, 只有在肿瘤体积增大后累及锥体束时才有偏瘫症状。老年人以偏瘫失语为首发症状时, 医生最先考虑到脑梗死, 加之CT平扫脑转移灶与脑梗死很难鉴别。 (4) 病史分析不全面, 查体不详细。本组中7例有20年以上吸烟史,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 胸腔积液1例, 肝肿大1例。对已存在的体征重视不够。建议在诊疗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1) 掌握全面的病史资料, 详细体格检查, 尤其是阳性肺部体征。 (2) 眼底检查应作为神经科医生的常规检查项目, 以便及时发现颅内高压征象。 (3) 脑梗死所致失语偏瘫发作快, 偏瘫重, 肺癌脑转移时偏瘫失语发生缓慢, 症状轻。 (4) 腰穿脑脊液检查对诊断脑肿瘤有一定意义, 本组6例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 脑梗死时脑脊液蛋白含量不高。 (5) 癫痫发作是脑瘤常见症状, 虽然脑梗死也可并发癫痫, 但其发生率低。故对老年患者出现癫痫时, 应想到脑肿瘤, 及时作头部CT及MRI为减少肺癌脑转移的误诊率。 (6) 对于肺癌脑转移患者, 头部MRI优于头部CT。必要时还须作头MRI增强扫描以提高确诊率。
【肺癌误诊原因分析】推荐阅读:
误诊原因分析09-21
小儿疥疮误诊分析10-16
糖尿病误诊分析09-17
带状疱疹误诊分析11-04
超声误诊异位妊娠分析11-06
狂犬病的误诊分析07-14
阑尾炎误诊病例分析10-21
低血糖脑病误诊分析11-17
胎盘早剥误诊原因分析09-13
左心衰竭的误诊分析论文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