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2024-11-05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精选11篇)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1

通过对普通高校现阶段健美操选修课的教学状况及大学生参加健美操学习的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表明多数大学生喜欢健美操加形体减肥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应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和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自觉锻炼的习惯, 以促进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研究对象。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渝西学院、重庆三峡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城市管理学院、重庆信息学院等8所院校的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程。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十余篇文献资料及万方数据库。2、问卷调查法:对8所学校的体育教研室发放问卷, 发放8份, 收回8份。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的有关数据进行归纳整理。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开设情况。

目前, 已有很多高校将健美操列为大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近年来高校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内容设置上, 大多数学校以教授大众健美操为主, 配合少部分形体和身体素质练习, 在老师的示范领做和音乐的伴奏下反复练习。以促进学生深入全面掌握健美操运动知识、技能和技术, 为毕业后参与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基础。但是, 健美操课程在重庆市各高校开设的情况不尽相同, 根据调查在8所院校里, 总体开课率偏低, 没开课学校占总体学校的25%。其主要原因: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师资力量不足;三是经费不足;四是教学内容单一, 同时没有给学生自我展现的一个机会;五是教学手段过于传统, 缺少灵活性, 与现代教学方法结合不够。

(二) 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任课教师情况。

通过对8所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师任课情况调查, 仅有9名健美操教师经过专业进修, 仅占到了25%, 具有高级职称的老师20%, 中级职称的30%, 初级职称50%;学历方面:硕士学位仅占12%, 学士学位占88% (我校的硕士学位健美操老师只有一位) ;年龄比例:年轻健美操老师比例占64%, 中年健美操老师占36%;男女比例:男老师占30%;女老师占70%;这表明我市健美操老师结构所占的比例不是很理想。很少有老师对健美操理论知识重视, 所以导致了健美操老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健美老师职称的比例不是很合理, 老师缺少评职称和学习深造的机会;年轻的健美操老师占多数, 他们缺乏经验, 应该多让他们进修学习;健美操老师的男女比例失调, 女老师占了大部分, 应该注重男健美操老师的培养。

(三) 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场地器材情况。

所调查的8所院校里没有专门的健美操室, 基本上是在操场上任选一块地方, 或者套用场地;用的场地也只是一碟一机, 一馆多用, 运动项目之间互相干扰, 会明显影响教学效果, 不利于健美操教学的有利开展。主要存在问题:没有建立专门的健美操场地, 影响教学效果;没有相应设备 (如:体操垫、镜子、健身器材等) 。

三、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我市高校的健美操开设不理想, 宣传力度不够、教学内容单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手段过于传统。2、教师的整体水平不高, 高职称的老师占的比例不是很多。3、没有专门的场地, 基本上套用场地或在操场上练习, 器材不是很完善。

(二) 建议。

1、增加教学内容, 改善教学手段, 增加师资力量, 加强宣传力度, 从而达到健美操的推广。2、应充分给予教师各种进修、学习、参观等机会, 及时补充新信息和新知识, 提高师资水平。3、建立健美操的专门场地, 不断地完善健美操所需要的器材, 来提高学生对健美操的兴趣。

参考文献:[1]熊萍.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技, 2003, 17 (8) ;[2]吴翌晖.我国普通高校关于健美操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8 (2) ;[3]林红.田鲁岩.普通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0, 12 (1)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从课程开设情况;任课教师情况;场地器材情况对重庆市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进行调查研究。针对研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健美操选修课,对策

参考文献

[1]熊萍.高校体育专业健美操普修课教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体育科技, 2003, 17 (8) ;

[2]吴翌晖.我国普通高校关于健美操研究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8 (2) ;

[3]林红.田鲁岩.普通高校开设健美操课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 2000, 12 (1)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2

1.1自愿性松散组织

健美操选修课的双向性决定了师生之间的自愿性,尤其是学生对课及其教师的选择决定权。尽管在学生选定后就要接受各种制度和纪律的约束,但相对必修课及其严格的考核制度,无论是教师教学要求、学习考核等教师都具有较大的自主权,学生难免会为了毕业的功利性学业考核目标,在学习中不严格要求自己,表现为个人纪律观念差、技术技能要求低、学生之间的协调性差与团队意识低等。例如上课迟到、缺课现象严重,学生在学习中不能认真地学习和练习,以及学生学习兴趣高但日常运动的耐性差等,既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导致学生对选修课认可度低。另外,选秀课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年级、专业甚至院系,是健美操选修课临时班级缺乏凝聚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1.2兴趣性自觉组织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建设的思考 篇3

【关键词】课程建设;公选课;教学管理

一、公共选修课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公共选修课是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拓宽其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重大举措之一。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二、高校公选课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学科单一、容量不足

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开设的公选课容量与在校学生可选课人数不匹配,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选课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的要求。公选课开设的学科单一门类少,开设的课程大部分依托本校所开专业门类和学科课程。不能满足学生选择跨学科跨专业课程的要求。除了课少人多,而且种类也不均,有的热门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选课要求,而有些冷门课程却因为选课人数不够而不得不缩小课堂容量或停开。学生往往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因选不了热门课程而转而选择非自己心仪的课程,由此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仅为混学分而选。

(二)教学管理不严格,质量不高

选修课教学质量不高,是高校选修课普遍存的问题。原因也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中,教师方面,由于开设公选课的老师稀缺,且大部分任课教师是非专业出身,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不能给学生提供该学科的最新信息,也不能给学生以应有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少。通过随机调查,70%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从选修课上学到什么知识。学生方面,对于65%的学生来说,上选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拿学分,对选修课的认识也存在不足.理科学生认识不到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对人文类的公选课抱着混学分的想法,而文科学生对自然学科课程,由于缺乏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上课时难以接受,提不起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有相当部分学生认为,是为了应付学分才选修的,没有太大意义。学生的这些认识,偏离了选修课设置的初衷和路径,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制度方面,除了教师和学生的自身方面,选修课的考核制度方面也存在缺陷。选修课课程考核不规范,大多数考核方式是以总结为考题,或者是开卷考试,而教师为了让大部分能顺利过关获得学分,往往会降低考核标准,致使考试流于形式。

三、公共选修课建设与管理措施

(一)科学合理设计与管理,优化课程体系

公共选修课建设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顶层设计”,对公共选修课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起决定性作用。高校应该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结合学校开设的专业布局情况,对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论证,并重新修订公共选修课管理办法。应明确公共选修课中学科和门类的设置,并对开课数量及每一类别课程的容量应有明确规定。课程内容应能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课程结构应真正体现文理渗透、学科交叉,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开课,加强课程建设工作。

(二)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课程建设质量

目前,对已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着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有些选修课程每学期学生都能报满,而有些课程的学习人数却逐年减少且出勤率也低。对于上述情况,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并采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一是政策支持,比如对一些普遍反应良好的选修课程应给予科研立项及经费支持,努力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精品课程。但对于选课人数多、授课水平高的课程增加课时费。二是实行优胜劣汰机制,对于选课人数少,授课质量差的课程逐步淘汰。

(三)严格规范考核办法

对公选课的考核形式、纪律和成绩评定,不能降低标准,应严格考试管理,提高和规范考核标准。健全考试机制,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维护公选课的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意义,达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教师在授课时应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避免教学过程敷衍了事,让学生混学分。

(四)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习积极性

要达到公选课良好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公选课内容的浓缩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尤为重要。教师讲课水平高,课程才会有吸引力,学生才会感兴趣。开课教师的讲授内容应注重把实际应用和学生学习兴趣相结合,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学习兴趣或就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公选课要求,积极运用问题讨论式、探究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注重常规管理和质量监控

一是从源头抓起,做好开课的管理,应做好开课教师资格审核及课程标准、开课计划的审核工作。要求开课教师提供申请表、课程标准、开课计划外,还须提供全套的教案等材料。对于新开公选课,每学期需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进行论证,并要求开课教师试讲,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以开设。二是注重日常的教学检查。组织教学督导组深入教研室和课堂,检查教学档案并随机听课,掌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三是做好教学评价工作。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建立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教学工作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评优评奖的资格条件。

总之,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建设,要从“教”“学”“管”三方面着手,加强公选课质量监控和提高公选课教学管理水平,才能保证公选课教学满足高校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需要。才能改变公选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充分体现公选课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魏银霞、凌惜勤.大学公共选修课程的调查与改革建议[J].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8)

高校公共选修课探析 篇4

1 公共选修课开设的意义

1.1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挥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参考,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限选课的数量与内容总是有限的,它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限选课的内容进行拓展、深化,另一方面,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方面的不同,学生个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差异,他们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通过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可以拓展学生的技能、特长。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限选课一统天下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

1.2 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限选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忠实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教师以往传统角色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时代的新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

1.3 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限选课在数量、内容、范围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办学模式的多元化,相对来说,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高校,根据自身的资源、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而课程模式的多样化最终又形成各自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 当前公共选修课开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完善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及课程安排时间上的冲突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同学们选择公共选修课课程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在选课过程中,很多时候因为与必修课、限选课时间相冲突而导致无法选到自己想选的公共选修课。

2.2 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通过这样的公共选修课可以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对此,不少大学生表示,此类课程相当有指导意义,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大有帮助。但还是要注重自己的基础知识,特别是文化知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长远来看,才能更加利于自己的成长及发展。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可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可以达到实用和兴趣兼顾了。

2.3 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与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有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选而不修”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很多课程还存在着“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即在课堂上做其他事情,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课程管理方、授课教师与学生同样负有责任:课程管理方对课程的宣传与介绍力度不够,学生的选课态度不够认真,而老师则在授课内容与方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等。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不考勤,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1)

3 对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 对学生的建议

首先,学生应该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重要性。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各高校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而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开课背景和公共选修课的作用,重视公共选修课,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

其次,学生必须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要端正选课态度,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选而不休”的现象,这样公共选修课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浪费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上,选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要端正上公共选修课的态度,选了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当必修课、限选课来对待。

再次,学生在端正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前提下,要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活跃的讨论式教学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老师更好地上好公共选修课,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 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 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在选课时间上,学生上公共选修课出勤率低的原因,除了对公共选修课不感兴趣外,在很大程度上还与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时间有关。这固然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功课缓冲时间和老师的课堂备课时间,但更多的学生希望公共选修课时间尽量安排在周一到周日晚上,特别是周六与周日的晚上,这样学生的一些活动与公共选修课的时间冲突可能性会大大地降低,同时也能提高上课的出勤率。

其次,对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和难度设置的建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但目前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种类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当理工科学生选文科课程时,理工科学生普遍认为人文学科能增长了他们的见识,对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很有帮助。笔者认为学校应根据从实际情况出发,增开公共选修课的种类,特别是适当增加一些文科类的课程,比如跟当前时代相关的热点问题:如金融、礼仪、经典影视赏析等,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同时笔者通过调查,当文科生选修理工课课程时,由于文科生缺乏一些理工科基础知识,而老师又以常规的方式讲课,使大部分文科生上课似懂非懂,严重影响了文科生的上课积极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和老师在开设公共选修课程时充分考虑到文科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使文科生能学到有用的理工科知识。

再次,在选课制度上,一般民办高职院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课,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相关部门应该改进一下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足学分的念头,同时也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做到公共选修课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2)

总之,公共选修课不是必修课、限选课的陪衬,更不是它们的附庸,它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领域,它有自己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优势以及作用,是现代高校课程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柱,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必须彻底打破高校课程体系封闭、僵化的状态,努力求变,重新构建高校课程体系,使必修课、限选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利用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摘要:如今各大高校为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纷纷开设了公共选修课。满足大学生的不同爱好,增强了大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创新能力,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必然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探析

参考文献

①林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关于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几点思考 篇5

【关键词】高校;公共选修课;思考

如今,高校都把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公共选修课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目前,我校课程设置基本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四大类。和其他三类课程相比,公共选修课是面向全院学生而开设,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学校安排有计划选修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可以在专业之外包容实施素质教育,拓宽专业口径所需的各类课程,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从事教育及其它工作的能力。[1]但公共选修课在开设的过程中,一些弊端也逐渐暴露出来。笔者希望通过对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当前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以及对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引导教师根据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公共选修课的质量。

1.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意义

1.1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公共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多样性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学生的兴趣选修不同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领域,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助力。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在不断地进行交叉、渗透、融合。必修课、专业课的数量与内容毕竟是有限的,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公共选修课则可以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它一方面可以对必修课、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拓展和深化,另一方面,学生个体之间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知识经验、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教授必修课、专业课的局面,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且富有弹性的公共选修课,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其潜能的充分发挥。

1.2促进教师的成长

在必修课、专业课占绝对优势的课程体制中,教师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他们需要完整地、不折不扣地执行教科书的意图,严格按照统一的教科书、教参甚至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方向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它改变了以往教师传统的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不断更新和完善教育教学理念,吸收新鲜事物,在不断的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优势和特长。

1.3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元化

由于必修课、专业课在数量、内容、范围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实现课程模式的多元化,而公共选修课在科目设置、组合与内容拓展上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高校根据自身的资以及师资状况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有助于高校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从而最终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因此,开设多门类的公共选修课,是形成学校特色和办学模式多样化的重要途径。

2.当前公共选修课面临的问题

2.1公共选修课的开课时间及考核方式不够完善

我校公共选修课规定开设时间为周末,每次4课时,记2学分。公共选修课选择在周末开设,很多同学周末可能有一些其他安排,在冲突中便舍弃公共选修课。同时由于大学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模式不同导致当代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以考查(如写论文形式)为考核方式的公共选修课课程,而排斥那些需要笔试的课程。

2.2公共选修课的实用性有待提高

实用是最好的标准,当今社会充满了竞争与挑战,上岗与就业是学生不得不面临的社会问题,大部分学生更愿意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有帮助的公共选修课,从而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提升个人能力。因此实用性公共选修课成为学生们的首选,能对今后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课程更成为同学们争抢的热门。此外,兴趣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实用和兴趣相结合,公共选修课才能真正脱离枯燥,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

2.3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态度有待于端正

虽然学生选课的动机和学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基本一致,但在实际中,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他课程。“专业课选逃,公共选修课必逃”的现象的确存在,在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旷课。而这正是“遍地开花”“选而不修”现象的真实写照。根据对公共选修课的课堂观察,“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情况屡见不鲜,如看课外书、听音乐,甚至睡觉等。同时部分学生不顾时间和精力的可能性处处报名,经常寻找种种理由旷课,有时就只报名,等考试时直接参加考试,钻公共选修课的考试漏洞。这与目前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平时考勤不严格,最后只以一纸论文给成绩的现状相吻合。

3.对公共选修课的一些建议

3.1对学生的建议

(1)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的作用,并认真对待公共选修课,不能把公共选修课当成凑足学分的一种途径。而应充分利用公共选修课扩展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2)学生必须端正选修公共选修课的态度。一方面学生应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和兴趣爱好来选课,不能为了凑学分而胡乱选,如果是为了凑学分而选课往往会出现“遍地开花”“选而不修”的现象,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公共选修课应有的作用,更浪废了学校的教学资源。而且大学生应该把公共选修课当作提高自身综合修养的“大舞台”,而不应该局限于就业、考研等短期目标,选修公共选修课不应该急功近利。另一方面既然选择了就要认真对待,上课认真听讲并做好笔记,不得随意旷课,要把公共选修课跟平常的课同等对待。

(3)学生在选择公共选修课前提下,应积极参与课堂,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有学生抱怨说老师上课太死板,让学生提不起兴趣来参与课堂,但是老师改进教学方式也需要学生的配合。课堂气氛不仅需要老师的调动更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对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效率有着积极作用。

3.2对老师的建议

老师授课质量的好坏往往决定着的该课程的质量,在公共选修课作用日益重要的今天,公共选修课授课老师的个人素质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原来对某一课程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有些老师的教学方式呆板、教学态度不端正,特别是缺乏责任心,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兴趣大减甚至丧失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老师应该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如从语言风格、课件材料和营造课堂气氛加以改进和提升,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谐有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公共选修课课堂质量。

3.3对学校的建议

3.3.1改革公共选修课选课制度

在选课制度上,我们学校的选课制度是: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只需选修一到两门公共选修课,而对一次性选几门不作要求,这样一来,很多学生为了一劳永逸,常常一次性选多门,而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造成很多学生选了多门课,而又有一些学生一门课都选不上,一方面造成前者不去认真对待,另一方面又严重打击了后者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对此我们认为教务处应该改进公共选修课制度,从大一下学期开始上公共选修课,规定每个学期最多只能选修两门,这样一来,既可以避免一个学生多选,打断他们凑学分的念头,兼顾其他人的选课情况。在开课时间上,可以适当开放周一到周四晚上的时间开设一定的公共选修课,做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3.3.2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对一部分为了拿学分,对公共选修课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学生,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公共选修课程对未来成才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要从管理上探索如何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

强化正常的教学秩序管理是上好公共选修课的重要环节,为促使学生按时上课,应坚持签到制度,并将出勤、上课认真做笔记、积极思索问题的同学给与鼓励(如考试时适当加分)。

为避免学生盲目选课,必须做好指导工作。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公共选修课的目的及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基本内容,以及任课教师的基本情况。帮助学生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选课,并尽量鼓励学生进行学科间的交叉选课,另外学校教务处或相关教学单位还应公布有关选修课课程简介、教师简介、学分、考试方式等,供学生选修时参考。同时允许同一门课程几位教师同时开课,以形成竞争优胜劣汰。对于普遍受欢迎的公共选修课可根据选报人数,适度加开班次。

3.3.3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强化考核环节,改革考试方法

建立课程评估制度,加强对选修课开设门类的审核,所开出的公共选修课课程每隔几年评估一次。每学期对开设的公共选修课质量进行检查,效果不好的课程应进行整改,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开设。

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因此,学绩考核管理成为教学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将考试成绩与综合测试挂钩,强化公共选修课成绩的意义和作用。同时将考试成绩合格率加以必要的控制,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压力,调动学生选修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公共选修课的考试应提倡灵活多样。如实践性较强的课,可要求学生交作品,理论性较强的课,要求学生写论文等方法,既全面考核学生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时又可提高学生的考试热情。

总之,公共选修课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及管理水平的方方面面,只有提高认识,投入精力像抓必修课一样,抓公共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把公共选修课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完善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制度,使必修课、专业课与公共选修课优势互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为现代社会输送各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谈地方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 篇6

一当前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选修课课堂教学管理无序化

第一, 选修课监督无序化。选修课的开设主要以教师的自主申报为主, 但由于其教学计划并未列入教师所在教学系、部的教学管理之中, 学校也缺少统一的教学督察制度, 选修课的时间安排上也多在晚上或双休日, 使选修课的教学处在无人监管的状态。第二, 选修课质量评估无序化。对必修课一般都建立有规范的听课制度及学生评价制度, 通过同行教师、教学管理部门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估以及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 实现“教”“学”相长, 而对于选修课基本上没有纳入必修课的质量评价体系中, 使教学质量没有保证。第三, 学生出勤考核无序化。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系、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年级, 公选课处在有“课”无“班”的尴尬境地, 增加了对学生管理的难度, 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教师教学自由化

由于选修课没有制度保障, 选修课教师的地位得不到重视, 对学校的教学基本功大赛、教材资助、优秀课程申报等这些展示教师成绩的机会与选修课教师常常无缘, 使得选修课教师有一种挫败感, 造成选修课教师队伍不稳定, 也打击了优秀教师开设选修课的积极性, 使选修课资源不足。教师把开设选修课只是看作一种“副业”来经营, 而且随意性较大:一是在主观认识上重视不够, 把开设选修课仅仅看作是为了完成教学工作量,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特色;二是在教学态度上不端正, 没有清晰的教学计划, 备课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备课;三是讲课不认真, 教学形式单调, 教学方法陈旧, 缺少创新;四是对学生考核随意, 要求低。

3学生上课散漫化

调查显示, 大多数学生对选修课缺乏正确的认识, 大多数的学生选课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个人的兴趣。在选修课程时缺少正确的引导, 同时学校网上选课系统提供的有关供选课程的信息较少, 致使学生选课盲目, 多数学生选课时只是凭个人兴趣或者凭感性来选课, 甚至从课程名称猜测课程内容、性质, 很多学生选课后发现与自己期望的相差甚远, 或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不满意时, 就会使其上课的兴趣锐减, 以致出现逃课、混学分现象。因为在思想认识上把选修课看作可有可无, 或是应付凑学分的需要, 导致更多学生倾向于选择学起来轻松、考试易过的课程, 使要求严格、难度大的优质选修课资源乏人问津, 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敷衍的恶性循环。

二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1公选课教学目标与学校发展定位相脱节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对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学生的专业口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近年来, 地方高校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都取得了飞跃式的发展, 在以学分制建设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学校发展的转型上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但从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学校发展规划中并没有体现出公选课应有的地位, 一是在课程设置上重专业课和必修课、轻公选课的偏见仍然存在, 公选课在学时数、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凸显了其作为副科的地位;二是在教学管理上, 公选课的教学、考核等方面缺少专业课那种规范化的管理;三是在课程建设上, 公选课也没有学校提供的建设经费投入, 甚至担任公选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时也处于劣势。真正把选修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当中, 与地方高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定位还有较大的差距。

2公选课教学的课程建设与学生的需求相脱节

选修课是学分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选修课程的引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促进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双向选择上的平等性, 促进高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和综合人才的培养。但从地方高校选修课的开设来看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选修课资源匮乏且学科、专业分布不均;二是选修课程教师队伍的不稳定, 以兼职教师为主导。基于此, 选修课没有专业课那样规范的教学质量管理、考核、评估体系, 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也受任课教师的自主性较大, 加上学校缺少对选修课课程建设的专项经费投入, 任课教师也难以把精力投入到选修课上, 选修课成了教师满足教学工作量的需要, 对学生而言, 选修课只是起到凑学分的角色。选修课在学科建设定位上的不明, 注定了其在教学中的尴尬地位。

3公选课教学的教学评价与促进创新机制相脱节

健全的教学评价机制能激发教学改革的不断创新, 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则会成为教学创新的桎梏。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正效应不断强化, 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而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会使制度的负效应不断加强, 限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就是制度的两面性在实践中形成的“路径依赖”效应或称之为“制度陷阱”。当前地方高校公选课教学评价机制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开设公选课的教师不重视, 教学评比、职称晋升等依据教师在专业课而非选修课的成绩, 打击了教师的积极性;二是对开设的公选课的课程不重视, 公选课作为一门选修课, 没有被纳入高校课程建设、考核体系中, 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三是对教学质量管理不重视, 公选课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双休日, 致使公选课的课堂教学管理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公选课的考核也是有任课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 考核方式简单化、形式化。

三地方高校选修课教学改革的途径

1促进选修课教学思想的转变

公选课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背景下侧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教学思想上从单纯重视知识教育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素质教育, 教学思想的转变首先应来自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 只有着力提高选修课教师的地位, 解除选修课教师的后顾之忧, 才能使更多的优秀教师把精力投放在选修课的教学上, 建立起科学的评价机制, 使选修课不再被看成“副科”, 而应纳入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主干课程建设中。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选修课的教学内容既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实需求, 又要能立足学科发展的前沿, 真正起到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作用。

2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

国外高校中选修课已成为“广博的教育”的一部分, 在课程建设上选修课与专业课处在同等的地位上, 如美国大学公选课在其整个课程结构体系中占50%。我国高校随着学分制改革的推进, 选修课教学开始成为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观点逐渐受到重视。但选修课的课程建设无论在资源的数量、质量上, 还是选修课的教学管理方面还远未达到促进素质教育的要求, 加强选修课课程建设是提高选修课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一是设立选修课课程建设专项经费支出, 鼓励建设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二是加强选修课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鼓励任课教师编写教材。

3完善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

选修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加强选修课教学考核机制建设有助于这种良性互动的实现, 对于教师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首先, 建立教师开课审查制度, 既包括对教师开课资格的审查, 也包括对教师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案的审查, 从而保证开设课程的质量;其次, 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力求对教师的评价公平、公正、公开, 既有教学管理部门、同行教师的评价, 也要包括学生的评价;最后,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定期举办公选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对评选出的优秀公选课教师在精品课程申报、教材资助以及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对学生的考核鼓励采取考核方式多样化而非放任自流, 加强课堂教学的规范化管理, 杜绝混学分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鲁红艳.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新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 2008 (10) .

[2]王颖等.高校公选课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8 (2) .

[3]张香萍.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的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 2009 (4) .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7

一、教师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一) 端正态度, 注重自我奉献。

作为教师, 要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 不能过于功利, 不能过分强调个人的得失。公选课教师更应该如此, 将奉献放在首位, 承担公选课的教师, 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开设一门几乎没有前人任何资料的公选课课程, 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不能简单地从付出和回报来进行核算, 而是应该注重自我奉献精神和教师对学生的爱心。

(二) 明确目的, 丰富课程内涵。

要打造一门高质量的公选课, 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也就是说学生修完课程后应该学到哪些东西。那么讲授公选课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呢?首先应该有很大的信息量, 学生可以学到很多专业课中学不到的知识。但是, 只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 如果教师传授的知识是学生很容易通过其他途径学到的, 这门课程的吸引力肯定大打折扣。所以, 教师应该带给学生更丰富的内涵, 才能提高学生兴趣。比如, 一门课程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的方法。深受观众欢迎的易中天教授在《品三国》的讲座中, 不仅仅是讲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还在课程中不断的渗透学历史、读史书的方法。而学习方法无疑是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对于文学、史学、哲学等人文类课程应体现出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 给学生带来文化的熏陶, 使学生拥有人文精神和高尚的情操。而且, 教师对学生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要把人格教育与常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在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同时, 实现培养学生良好人格品质的目的。公选课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 也在以其个人魅力和道德情操无形地激励和引导着学生, 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不断的模仿着教师的性格、情趣和人格, 同时自己也学会做人。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的优良品质伴随着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了学生, 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此外, 教师除了在课上授课, 还应不断地审视自己的课程是否达到了教学的目, 观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聊天, 或邀请若干学生参加座谈,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如果很多学生没有达到培养目标, 那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所改变, 努力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三) 改进方法, 吸引学生兴趣。

面对与必修课相比较为松散的班级组织, 公选课教师更应该注重课堂技巧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用精彩的课堂内容把不同的学生吸引在一起。树立师生互动的教学观念, 教师如果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换位思考, 就难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能驾驭教学过程的高手, 是利用学生的眼光来读教科书的。”他建议教师要善于参与到学生所从事的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中去。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社会生活的写照, 是我们教书育人最鲜活的素材。因此, 高校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研究, 并将研究和观察的结果应用于教学设计或课堂教学之中, 增强公选课教学的针对性。

吸引学生的兴趣不等于媚俗。教师在照顾学生的兴趣的同时, 也不可以完全迎合学生。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改变学生的观念, 让学生拥有更高的水平。这是教师的义务。教师也不应低估学生的水平。真正能够让学生学到东西, 在素质上有较大提高的教师和课程, 才是学生真正欢迎的。而完全迎合学生低俗爱好的课程虽然学生最初会比较喜欢, 但是最后也会被学生所不齿。笔者曾开设两门公选课, 一个侧重实用性和课堂趣味性, 另一个则相对比较枯燥, 强调人文精神。本来以为后者不太受学生欢迎, 但是结果是后者的出勤率和学生的评价都超过前者。这说明很多大学生其实内心是有着对高雅的追求的, 有对人文精神的需要的。因此只要教师付出努力, 给学生带来优秀的课程, 就一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管理部门提高公共选修课质量应采取的措施

(一) 激励优秀教师, 培养学术名人。

要提高公选课的质量, 除了在思想上重视公选课外, 管理部门还应该增加物质上的投入, 支持公选课建设。鼓励教师开设公选课, 增加公选课数量, 保证充足的课程供应, 使更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具体措施有:一是在教学工作量计算上提高系数。要准备一门高质量的公选课, 其难度比专业课更大。二是建设公选课精品课程或开展优秀公选课教师教学竞赛。三是努力培养自己的学术名人。目前, 我国很多高校都会定期邀请校外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种社会知名人物进行报告讲座等。但是, 与其舍近求远邀请校外名人, 不如拿出一部分资金和精力培养自己的学术名人。如果校内能有若干名自己的学术名人, 不但可以节省资金, 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认同感。甚至可以到校外讲学,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所以学校可以组织公选课教学情况比较好的教师集中学习, 校外进修, 甚至出国考察学习。这样打造自己的学术名人来提高公选课质量。

(二) 优化课程设置, 增加课程数量。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探究高深学问的场所, 不是娱乐消遣场所, 必须开设一批高质量、有深度的公选课程, 绝不能为迎合学生而使课程设置走向浅显和低俗。在这方面, 教学管理部门一是应严格把关, 对课程内容作出具体规定, 要求开设的内容必须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二是对公选课的课程不应以选课人数的多少, 来评价教学效果的好坏;不能完全依据选课人数, 来决定某一课程是否开设。如果完全按照选课人数来决定课程是否开设, 必然会有大批深奥不易学习的课程逐渐消失, 久而久之学生可选的课程越来越少。从学生角度来看, 某一课程选课人数较少, 而这些学生是真心想要学习这门课程, 如果因为人数不足而不开设的话, 则无疑扼杀了他们学习的热情。相反, 如果开设了, 并且教学效果较好的话, 则这些学生会将信息传递给其他学生, 这门课程就可能长期开设下去。因此, 如果有条件的话, 可以让学生先试听, 后选课。选课后, 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决定此课程是否开设。最终选课人数超过10人的课程都应该开设。这样经过几年时间, 学校便可以有大批优质公选课供学生选择。

综上所述, 高校公选课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任课教师和管理部门都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采取切实可行的各种手段, 提高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关勤.加强公选课建设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J].浙江工程学院学报, 2004

[2] .申凤君, 杨芸, 申凤玲.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3] .吴松.高校公选课现状、问题及应对分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 2010

[4] .丁明珠, 郭菊英.公选课改革初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8

目前, 高校的各级领导和职能管理部门都普遍认识到了公共选修课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公共选修课的工作在各高校中也积极地开展了起来,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的来说, 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主要在落实与实施环节上存在着很大问题, 总感觉应付的成分过多, 老师应付公共选修课, 学生应付公共选修课, 公共选修课应付素质教育, 这样, 最终造成公共选修课的作用和功能发挥受限, 很难达到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初衷与目的。

2. 教师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缺乏积极性, 公共选修课开课较随意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 要想开出一门面向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高质量的公共选修课, 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可是在工作量计算、评优考核等方面, 高校并没有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与扶持, 从而导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开课群体较小。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往往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研究方向。大多数院系对于公共选修课缺乏系统的调研, 教师只要提出申请, 学院一般都会批准, 学校方面也没有相对规范的制度, 公共选修课开设较为随意。

3. 公共选修课开设数量少, 优秀公共选修课程供应不足, 学生选择余地有限

目前, 各高校在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方面普遍存在着课程数量不足, 开设的门类不齐全, 前沿性、边缘性、应用性课程较少, 优秀课程不足等问题。高校扩招后, 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积极性不高, 开课教师群体较小, 公共选修课开课数量少, 选课人数多与可供选课数量不足的矛盾也就比较突出。另一方面, 现在各高校规定学生在修学年限内, 必须选修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程。但是在实际操作中, 开设的公共选修课不能给学生提供过多的选课余地, 而学生又必须修满足够的公选学分才能毕业, 所以一部分所谓的公共选修课也就变成了“必修课”。

4.学生选课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由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重视程度不够, 学校对公共选修课缺乏必要的指导, 学生在选课时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实惠性, 选修哪门课程往往凭个人爱好, 或者仅看课程名称、学分比重、课时长短、课程难易程度或口耳相传, 有些学生甚至抱有混学分的心理, 专挑容易的课选, 旷课、早退、开小差等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 学生对欣赏类课程的热情日渐高涨, 经典电影赏析、音乐艺术欣赏、影视艺术鉴赏等课程的选报人数一直居高不下, 但是, 对一些真正具有“通识”意义的课程却缺乏兴趣。

5.公共选修课的监督体系不完善, 考核不够严格

由于公共选修课开课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各不相同, 学生的知识背景、专业结构也千差万别, 这给教师教学质量的监督和学生修课情况的考评确实带来一定困难。但是, 目前学校所关注的只是教师能否开出“新”课来, 对于教师开设出什么课程以及为什么开设这些课程都缺乏必要的规范和管理, 对于教学效果的监督和评价充其量是在学期末做一下表面文章, 对于选修课学生的出勤情况、修课效果及课业考评也缺乏有力的监督。

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没有像必修课那样有固定的考核模式, 考核内容、考核方式等一般由任课教师自行安排决定, 有的课程开卷考试, 有的课程闭卷考试, 有的课程在结课时写一篇论文或调查报告等。由于课程性质不同, 考试往往由教师自主命题、自行批改, 考试成绩主观性较强。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 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 扶持公共选修课的发展

要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认识, 公共选修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 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纠正应付公共选修课的片面认识, 学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积极制定政策和措施, 扶持公共选修课的发展。学校应制定相应的扶植政策, 在政策上向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倾斜, 对学生综合评价较高的任课教师, 应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学校可以把公共选修课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任务, 要求教师开设, 或要求每一个学院或系部、教研室必须开设一定数量的公共选修课。要把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与教师切身利益挂钩。

2.调动教师开课积极性, 鼓励高水平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 扩大主动开课教师群体, 加大公共选修课比例

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 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 应在稳定开课教师队伍的同时, 采取必要措施扩大主动开课教师群体, 确保课程总量。学校应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扶植具备开课条件的青年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 鼓励科研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在充分挖掘本校教师资源潜力的同时, 鼓励非教学单位职工、退休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同时, 要注意向校外寻求稀缺资源, 实现资源的补充, 可聘请兄弟院校和其他行业的专家和优秀人士开设公共选修课。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 调动起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积极性, 扩大公共选修课开课群体数, 扩大公共选修课开课数量, 推出一批优秀高质量公共选修课, 让学生可以真正选到自己喜欢且实用的公共选修课。

3. 加大公共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力度, 合理设置公共选修课模块, 完善公共选修课建设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一定要注意课程结构的合理性、课程的效用性, 要在高度精炼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同时, 逐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中公共选修课的比例, 科学合理地设置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艺术理论、艺术技能、创新研究、社会实践等公共选修课课程模块。在课程结构上, 要门类齐全, 要注重“新颖、特色、实用”, 要能体现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特点。学校要不断完善公共选修课的建设, 学校应建立一个公共选修课指导组, 就公共选修课课程体系、结构的规划, 形成一个指导性或方向性的意见。各院系教师围绕此意见, 结合自身实际, 申请开设课程, 所开设课程应该既能体现该学科专业特色、与其他课程板块形成较强的互补性, 又能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使学生学有所用。公共选修课指导组同时要负责公共选修课申请的审核, 要严把公共选修课“入口”关, 严格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师申报程序, 避免课程设置的随意性。

4. 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减少选课的盲目性

针对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某些公共选修课选修人数少甚至无人问津的情况, 应加大对公共选修课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 即在一年级后给学生配备导师, 加强对学生平时的指导, 避免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变成盲目的选课权。学校应编制公共选修课选课指南, 对所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的、教师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以供学生参考, 方便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的公共选修课程。

5. 建立并完善评价和监督体系, 加强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监控, 强化公共选修课管理, 确保公共选修课质量

要建立健全公共选修课的评估制度, 要制定公共选修课教学评估的具体项目、内容、指标体系、方法及奖罚办法等, 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 对学生的学风等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估, 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要组织人员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过程实施全面监督, 包括教师的出勤、授课、教案准备、学生的到课、听课情况等。教务管理部门要组织有关人员开展专项督导和随机督导, 在每学期的开学初期、中期和期末分别进行一次教学检查, 以加强对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全过程的监控。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9

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是为在校生提供公共选修课选择的管理系统。系统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全面实现WEB化管理,是学校实现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手段。该系统实现了公共选修课管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方便教学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提高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透明度,同时也给教师和学生带来极大的便利。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如下功能:

1、教师通过校园网填报公共选修课开设申请单;

2、在校园网上公布公共选修课程的详细信息,供学生查询;

3、学生通过校园网选择自己所要选修的公共选修课;

4、统计分析各门公共选修课的报名信息;

5、打印各门公共选修课的选修人员名单;

6、任课教师根据上课情况调整本门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

7、任课教师通过校园网填报所教选修课的成绩单;

8、教学管理人员通过系统打印出各门公共选修课的成绩单。

二、系统流程与体系结构

准备开设公共选修课的教师登录到教务处网站,填写公共选修课开设申请表,教务处经过整理、申批后形成正式的公共选修课目录,并在校园网上公布。

公共选修课目录在校园网上公布后,学生通过校园网来查询各门课程的详细信息。并在规定的时间段内,依据自己的情况,在学校内的任何计算机上通过校园网填写公共选修课志愿表。

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根据各门课程的报名情况,经过系统处理后得到各门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并在校园网上将其公布。学生可以在教务处网站上查询各门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并可修改自己的选修课程,任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所教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

公共选修课报名结束后,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打印出各门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在选修课程结课后,教师登录教务处网站填报所教课程的学生成绩单。

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填报客户端系统和管理客户端系统。

填报客户端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结构,使用ASP开发。填报客户端系统主要实现网上公布选修课程信息,学生填报、查询、修改选修课志愿,查询各门课程报名情况,学生查询、修改选修课结果,教师调整所任教课程的选修人员名单等功能。

管理客户端系统采用客户端/服务器结构,使用Delphi2006开发。管理客户端系统主要实现学生信息管理、选修课程目录信息管理、浏览和打印各门课程的报名情况、生成选课结果、选课结果浏览、调整选课结果、打印选课名单和成绩单、教师信息管理等功能。

系统数据库采用MS SQL Server 2000。MS SQL Server 2000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最新版本,该版本继承了SQL Server 7.0版本的优点,同时,又比它增加了许多更先进的功能,具有使用方便、可伸缩性好、与相关软件集成程度高等优点。

WEB服务器使用IIS 6.0,这种WEB和操作系统服务的结合为开发可扩展、可靠的Web应用程序提供了可能。IIS 6.0引入了几种新特性,用来帮助Web管理员和Internet服务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创建可扩展的Web应用、Web站点和Web集群。在降低成本代价和改进Web应用环境的基础上,IIS 6.0对Web发布、安全性、管理和应用程序使用上的诸多改进,使得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获得了增强。

三、提高系统运行速度

管理客户端系统使用ADO组件与后端数据库相联接,A-DO组件的执行效率对整个系统至关重要。在设计管理客户端系统时采取以下措施来优化ADO组件的执行效率。

1、系统中使用OLE DB Provider for SQL Server驱动程序,不使用ADO For ODBC驱动程序,因为ODBC的执行效率不如原生的ADO驱动程序高。

2、尽量使用客户端类型的游标,只存取应用程序真正需要的数据到客户端;同时,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来读取数据。

3、将数据集的Cache Size值设置成适当的值,有资料表明,将Cache Size设为100到1000之间时可以得到最好的效率。

4、在处理大量数据时,尽量采用存储过程。因为使用存储过程,可以明显地改善数据处理速度。

5、ADO提供了数据异步处理功能,在进行不会回传数据集的数据处理工作时,如使用Update、Delete等修改大量数据,使用异步处理来提高执行效率。

存储过程是一组为了完成特定功能的SQL语句集,经编译后存储在数据库中。用户通过指定存储过程的名字并给出参数(如果该存储过程带有参数)来执行它。存储过程具有这样一些优点:

(1)存储过程允许标准组件式编程

存储过程在被创建以后,可以在程序中被多次调用而不必重新编写该存储过程中的SQL语句。而且,数据库管理人员可随时对存储过程进行修改,而对应用程序源代码毫无影响(因为应用程序源代码只包含存储过程的调用语句),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程序的可移植性。

(2)存储过程能够实现较快的执行速度

如果某一操作包含大量的SQL代码需要被多次执行,那么,存储过程的执行速度较之批处理的执行速度快的多。因为存储过程是预编译的,在首次运行一个存储过程时,查询优化器对其进行分析、优化,并给出最终被存在系统表中的执行计划。而批处理的SQL语句在每次运行时都要再次进行编译和优化,因此执行速度相对要慢一些。

(3)存储过程能够减少网络流量

对于一个操作(如查询、修改),如果这一操作所涉及到的SQL语句被组织成一个存储过程,那么,当在客户计算机上调用该存储过程时,网络中传送的只是该调用语句,而不是多条SQL语句,从而可以大大降低网络流量,避免网络拥塞。

(4)存储过程可被作为一种安全机制来充分利用

系统管理员通过将某一存储过程的执行权限赋给特定用户,可以实现对相应数据访问权限的限制,从而避免非授权用户对数据的直接访问,保证数据的安全。

下面给出ASP网页中调用存储过程的代码,在此代码中,首先创建ADODB.Command对象,创建完成后,设定ADODB.Command对象的Command Type类型设为存储过程,将ADODB.Command对象的Command Text属性指定为要调用的存储过程名,然后创建和设置存储过程所需要的参数。通过调用Execute方法来执行存储过程。

四、结束语

本系统通过近两年的实践,运行稳定,反映良好。由于系统所涉及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技术难度较高,本文仅仅是笔者在实际编写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时的一点体会,希望对编程人员有所帮助。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基于校园网的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流程,体系结构,并介绍了优化ADO组件执行效率所采取的方法,以及在WEB客户端如何利用数据库存储过程提高数据处理速度。

关键词:客户机/服务器,ADO,ASP

参考文献

[1]Steve Teixeira,Xavier Pacheco.Delphi5开发人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Richard Anderson,Chris Blexrud.ASP3高级编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李维.Delphi5.x分布式多层应用系统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10

[关键词] 公共选修课 教学管理 学生反馈问题

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我国各高校在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普遍开设了公共选修课,但许多学校的公共选修课教育目前都遇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改进公共选修课教学,笔者对学生进行了持续访谈和调查。本文总结并分析了所有学生反馈意见,旨在探讨改进和完善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中学生反馈的主要问题

1.学生选课时,缺乏对可选公共选修课程相关信息的充分了解

从各校选课系统看,大多缺少课程信息介绍,使学生选课面临信息障碍。不少学生反映,“根本无从知道这门课程究竟干什么,要哪些知识储备,很多同学就差不多是闭着眼睛选的。”

2.具有真正通识教育意义的公共选修课太少

部分学生反映,已开公共选修课的教学内容多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或专门性,难以符合通识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目的。以笔者所在学校2009年公共选修课开课目录为例,科学知识类课程极少,技术知识类课程不到开课总量的1/4,绝大多数为人文知识类课程,但不少人文知识类课程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或专门性较强,致使选课出现严重偏科问题。有位学生对所在班级调查发现,全班27名同学中11人全部选修了人文类课程,有13人两类课程兼选,其中8人选修的唯一技术类课程为《机动车驾驶培训》,仅3人全部选修了技术类课程。

3.教师对公共选修课重视度不够,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

不少学生明确反映,“部分教师对公共选修课没给予足够重视”。有些教师随意开课,或者把专业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开设,或者所授内容不符合公共选修课要求;有些教师课程考核过于宽松,成绩评定不公;有些教师教学管理不严格,教学秩序混乱。调查显示,公共选修课学生缺勤现象严重。学生对公共选修课教学效果满意度不高,但理由各不相同。

二、关于学生对公共选修课反馈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公共选修课存在严重的认识偏差,课程开设目录体系不完整

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旨在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所以,开课目录应涵盖人文、科学、技术等知识,课程内容应具有通识性,适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从实际情况看,许多高校公共选修课开课目录都缺乏统筹规划,学校重在增加可选课程数量,而忽略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对于国家教育部特殊单列的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未能与公共选修课相互协调,致使开课重复性较大。总体上看,真正具有大学通识教育意义的公共选修课开设量远远不够。

2.公共选修课选课系统信息不完整,缺乏有效的选课指导

学生面临选课信息障碍,主要原因是选课系统的信息缺失和选课指导不到位。很多高校都建立了选课信息系统,但系统都没提供课程简介、授课内容、选课要求等信息。选课指导也缺少相关信息介绍,致使学生面对诸多未曾接触的新课程而不知所措。

3.学校缺乏有效措施激励教师做好公共选修课教学

许多高校都轻视公共选修课,认为教学内容简单,讲授容易,所以,教师课酬理应比非公共选修课程低。课程地位及课酬过低必然影响公共选修课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学生选修公共选修课目的相互冲突,学习态度不端正

不少学生认为公共选修课知识和所学专业无关,无助于求职,所以不予重视。有些学生仅为了获得学分,有些学生则出于“猎奇”,他们多倾向于选择学习轻松、考核宽松的公共选修课,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逃课也是家常便饭。有些老师为迎合这些图“热闹”的学生,讲课重于内容描述和情节渲染,而那些想学技能知识的学生又批评说讲课如“茶馆评弹”;有些老师讲课重于理论知识阐述,而那些图热闹的学生又批评说教学内容枯燥乏味。不同学生的学习目的冲突致使教师两难兼顾的,以至难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公共选修课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1.统筹规划,严格遴选,构建体系完整的公共选修课体系

规范公共选修课管理,根据教学目的统筹规划,结合学校、学生及教师实际情况合理构建开课目录体系。把公共选修课分为写作、交流、语言、体育、生活等基本技能类课程和人文、艺术、科学等知识类课程分别管理,不同类别课程的开课数量及选修学分分别规定适当的比例要求,不可偏颇。建立严格的开课遴选制度,保证所开课程符合公共选修课要求,课程内容适合面向全体学生讲授。

2.加强选课指导,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公共选修课选课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要向学生提供可选课程的教学内容、开课教师、选课要求等信息,避免学生错误选课。课程相关信息说明,可以纳入向学生提供的印刷版或电子版选课指导书,也可直接把这些信息融入选课信息系统供学生使用。

3.加强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督促学生学好公共选修课

学校要重视公共选修课及其教学管理,要给予和非公共选修课相同的课程地位和课酬,激励开课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效果。学校和开课教师都要有效管束学生逃课行为,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学校及教师要从提高大学生基本素质出发,督促学生学好公共选修课知识。

4.改进课程考核形式,科学合理地考核学习效果

改变目前公共选修课考核过于宽松的状况,这不仅要求学校和教师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教学管理,还要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学习过程的考核内容可以包括上课考勤、作业、阶段测试等,根据教学进度随机安排适量课堂作业来替代简单的考试或课程论文。适量的随机课堂作业兼顾了考勤、作业及阶段性学习效果考察,期末作业能考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综合掌握程度,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5.加强教学质量评估,建立公共选修课奖励淘汰制度

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评估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学生评教及专家和同行评价。学生全员网上评教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评教过程也更加高效、准确。专家和同行的随机听课不仅可以考察课程教学效果,还可以观察学生学习情况,发现很多网上评教难以发现的问题。通过学生选课和评教,并结合专家和同行评价,建立公共选修课奖励淘汰机制,激励教师不断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陆飞霜.高校选修课管理探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刘理,朱则杰.高校人文社科类选修课考试方法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

[3]王玉琼.对高校公选课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5,(2).

[4]刘少雪.美国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概况[J].比较教育研究,2004,(4).

高校公共选修课调查表 篇11

近年来, 大多数高校都普遍开设了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指高校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的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一般不做硬性规定, 但要拿够一定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高校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专业面广、综合素质高的且具备文理工商等多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体地讲, 开设公共选修课除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外,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 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因此, 学校要保证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的正常稳定运行, 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管理方案, 如课程申报、任课教师资格审核、学生选课及课程的修读、课程实施与考核等方案, 以加强对公共选修课的教学管理。

但是, 从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的现状看, 公共选修课自实施以来, 评价一直是喜忧参半。尽管大多数学校公共选修课开设科目多, 内容丰富, 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喜欢的课程, 但在课程实际运行和管理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这些问题制约着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并引起了众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高度关注。

二、公共选修课课程运行和管理中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和文献分析, 我们认为, 目前高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一) 在课程选择上冷热不均。

在课程选择方面, 学生所选课程主要集中在选修和自身就业密切相关课程, 或者有利于就业的实用型课程和比较轻松愉快的课程, 如经济金融学、管理学、社交礼仪、计算机类等, 选修这些课程的学生经常爆满, 甚至有的学生还选不上。而政治学及一些自然科学类的选修课程却很冷门, 学生不愿选, 以至于不少课程都不得不缩小开课规模甚至停开。学生在选课上的冷热不均反映出学生的功利性和浮躁心理, 这种心理使他们的眼光紧盯着市场和就业, 市场需求什么、什么课程他们就业有利, 他们就选什么课程, 这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也不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

(二) 学生逃课现象严重。

大多数高校公共选修课几乎都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很积极, 常常是公共选修课一公布出来, 有的课程就被选满, 但学生修读却不认真, 上课率很少能达到80%。更有甚者, 由于公共选修课一般是大堂课, 教师上课不可能每次都点名或全部点名, 学生逃课现象非常严重, 一学期下来竟连上课的教室在哪儿、任课教师是谁都不知道, 但这却并不妨碍他们拿学分, 这样就出现了有的课程选课爆满, 而上课的学生却寥寥无几的极度反差现象[3]。另外, 有的学生虽然每节课都按时去上, 但大多是为了应付老师的点名, 上课时心不在焉, 处于一种隐性逃课的状态。上述逃课现象的出现, 给教师和学生都造成了不良后果, 教师没有心情上课, 学生觉得这么多人都缺课, 认为自己认真学习不值得, 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付上课, 学生逃课。

(三) 选课盲目。

很多学生在选课时比较茫然, 不知该选什么课程, 仅仅根据课程名称来猜测课程内容、性质, 而且有的课程名称很大、很空, 不太容易猜测, 给学生提供的选课信息比较少。因为盲目选课, 很多学生在选修课开课以后发现与自己想象的相差较远, 也就没了选课时的热情, 混课的思想严重。导致学生盲目选课不仅仅是因为对所选课程的信息量掌握不多, 还有一定的盲从跟风心理, 当看到某一门课程选课的人数多时, 就以为这门课程比较热门或者是老师讲得好, 有的学生听同学说某某老师的课程容易通过, 就选这个老师的课程。虽然学分制实行了一段时间, 但学生尤其是新生对选课还是不太适应, 缺乏足够的认识, 习惯于中学时期的安排什么课程就学什么课程的学习方式。必修课程按部就班地根据教学计划选, 专业选修课选择余地小也好办, 而公共选修课程就有些茫然, 很多学生上课时才发现自己所选课程是大错特错了, 要么课程是自己没兴趣的, 要么课程内容与自己想象的相差太远, 没法继续学习, 但此时已经过了选课时间, 无法退课, 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学下去, 学习效果如何可想而知。

(四) 教学及管理方面的问题。

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除了学生方面的问题以外, 还有教学及管理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备课不充分, 上课不够认真, 对学生要求不严, 这也成了公共选修课的一个通病。一些教师上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挣取工作量, 对于学生来与不来, 听与不听, 上课是否配合, 交不交平时作业等都不去关心。在课程考核上不够严格规范, 课程考核大多以一篇论文作为考试题, 或者考试前把考题或类似考题透露给学生。对于考查课程, 教师只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己选择, 自然降低了考试要求。有的学生平时虽然不太认真, 但最后还是会去图书馆查资料, 完成作业。更有甚者, 有的学生请同学帮忙做作业, 教师也难以发现, 即使发现了也只是一说了之。对于考试科目学生混学分就相对难些, 不过考题一般还是相对简单, 考场纪律不很严, 监考老师认为是公共选修课, 监考也相对较为宽松, 学生想方设法作弊, 有的学生考试时完全是寄希望于作弊。有的学生没有教材, 上课也没作笔记, 开卷考试时, 学生共用参考资料或课堂笔记。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是教师内心存在着学生公共选修课是混学分的想法。另一方面教师担心要求严了, 学生会不选他的课程等。这种宽进宽出的做法, 使得公共选修课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意义大打折扣, 导致学校设置选修课的目的、意义不能很好地体现。

三、解决对策

选课冷热不均和盲目选课, 都使公共选修课难以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因此, 对于公共选修课出现的这些问题, 学校管理部门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 不但会在教师和学生中引起消极反应, 而且会影响教风和学风。根据教学实践和实际访谈, 我们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 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学生在公共选修课的选修上只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现象是符合理性原则的, 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学生选课方面应多加以指导, 如政治学、哲学这样的人文修养类学科, 对于个人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学生切莫因为计较一时的功利得失而影响了自己的长远发展, 殊不知这些人文学科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乃至对一个人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学生应该充分利用选修公共选修课的学习机会, 合理选课, 学到比较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并能广泛地涉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 注重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使自己既学到知识, 又学会做事, 学会做人。

(二) 采取措施, 避免学生逃课。

要避免学生逃课, 首先要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进一步提高公共选修课开设质量, 多开设一些能反应当今科学技术前沿发展、介绍当代自然科技成果和交叉类学科的课程。开课教师要多投入精力追踪学科发展前沿, 传授给学生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 从课程的设置上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此外, 教师对公共选修课应该像对待必修课程一样重视。由于公共选修课不容易找到合适的教材, 教师需要认真备课、阅读和积累大量的资料, 不要使用内容没有新意的陈旧教材, 对于没有现成教材的, 学校应该制定政策鼓励教师编写讲义、辅导材料和课外读物, 条件成熟的还可出版正式教材[4]。不要把必修课程的教学方法直接应用到公共选修课程中, 对学生严格要求, 不能把公共选修课教学当成是应付差事, 认为只要完成工作量就了事。最后, 就是要严格执行关于课程修读的管理规定。学校对公共选修课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 教师应该按照有关课程修读的规定执行, 严格考勤制度, 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阻止学生逃课, 如对学生上课进行不定时的随机点名, 或在上课时做些小测验。这样既可起到测验的作用, 也可起到点名的作用, 对作业进行随机抽查, 由于公共选修课一般都是大班上课, 全部点名或抽查不太可能, 对随机抽查到缺课或缺作业的学生应该严格处理, 以免学生存在侥幸心理等。

(三) 减少或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要减少或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公共选修课应该有课程简介和任课教师简介, 以简明的方式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有关备选课程的信息, 让学生了解课程性质和内容, 讲解的难度和深度, 了解任课教师的情况等。有的老师会在学校公告栏里张贴课程广告或在学校的校报上刊登课程广告, 我校选课网页上有课程简介和教师简介, 这是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第一媒介。有的老师会在学校公告栏里张贴课程广告或在学校的校报上刊登课程广告[5], 这样对学生很有吸引力, 但这样做的老师很少。同时学生选课之前应该问一问以前选过这门课程的同学来了解关于该课程的信息。另外, 如果公共选修课按课程性质来分类, 那么在制定指导性教学计划时, 就应根据不同学科门类专业, 规定各类课程学生应该修学的最低学分, 多学不限。这样, 就会对学生选课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 减少或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

(四) 加强管理, 严格考试制度, 严把教学质量关。

公共选修课也要严格执行有关课程的考核规定, 实行全程考核, 并严格按规范执行, 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可考试也可考查, 原则上不及格人数要占到一定比例。要加强对学生考风考纪的内容宣传, 让学生主观上放弃作弊的想法, 健全考试机制, 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让学生在课程考核中无机可乘。教学管理部门还应加大对公共选修课运行情况的检查力度, 不能使它成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个盲区, 不能学校不管, 学院也不管。对公共选修课的考核应加强监管, 对考查课程可组织专家对学生的平时作业、读书报告、论文进行随机抽查, 对考试课程要严肃考纪。为保证教学质量, 公共选修课也应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对开设的选修课程在课程结束后, 要让学生填写意见反馈表。学校对其进行评估, 学生评价不高的课程应停开。此外, 教务处在公共选修课申报审核时, 应该参考上学年学生选课情况, 对学生不欢迎或选课情况不理想的课程应少开或停开, 多开设学生受欢迎的课程, 使公共选修课具有实用性、新颖性、适时性等。

总之, 公共选修课的开设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对于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也是难以避免的, 只要教师、学生及学校相应的管理部门各方重视, 进一步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相信这些问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首先,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 加强文化素质与跨学科方面的课程建设, 开设高质量的、令学生满意的课程, 形成一个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其次,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及质量监控体系, 进一步提高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 这样就使公共选修课课程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

摘要:当前, 高校学生公共选修课的课程运行和管理普遍存在着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不严等诸多问题, 从而削弱了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的意义。因此, 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 增进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程的了解,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学生逃课, 严格考试制度和严把教学质量关, 以切实解决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高校学生,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陈红英.全校公共选修课的改革与管理刍议.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2) :34-37.

[2]陈莹, 王亮.急功近利选课只求实用, 大学选修课“冷热失调”.新华每日电讯,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1/05/content_619428.htm.

[3]张庆国.大学生选修课质量值得关注.中国教育报, 2003.5, 20, (3) .

[4]高玉峰.高校公共选修课管理对策研究.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 (2) :70-71.

上一篇:养护决策下一篇:工程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