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教学影响

2024-09-28

新课程教学影响(精选12篇)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1

新课程改革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改变着教师的教学生活,其实,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的影响远不止这些。

一、教育理念的变化

新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的产物。它的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的实践经验,并且是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理念的变化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而是加强了书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了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

二、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并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教师的教学方式,重要的是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信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教学活动要具有创造性,可以结合课堂中的具体情境和学生的兴趣即兴发挥;知识的学习不必遵循固定不变的程序,应该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因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师不必将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

三、教学情境的变化

课程改革后,教师面对着新的教学观念、教材和教学策略,这些教学情境的新变化,将促发学校教学活动的重组,也将激发教师研究教学的热情。教学情境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新的课程因素的增加和教学环境的改变,这样,常规教学活动的框架将发生变化,常规教学活动的方式也将发生改变,新的工作方式将随之建立。在新的教学环境中,不但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师生间的交往关系也会相应地产生变化。

四、学校生活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改变的还有学生的学校生活。学生们将发现学校正在努力地适应着他们,而不再要求他们去适应学校,学生的校园生活将变得轻松、愉快。这是因为我们的课程变了,教育不再是为了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最好的大学,而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群体,更要关注学生个体;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知识、技能,还要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仅要关注他们的当前,还要关注他们的未来。

五、教师职业的专业化

当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每个教师都是可以被同等学历的人所代替的,而当教师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时,教师的职业才具备了不可替代性。这个过程,也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过程。教师职业的专业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论、经验和规范的教育专业知识体系;教学实践中的专业技能;教育的专业性评价;教育创新的能力。教育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形成新的技能,如同医生的临床和律师的辩护一样,教师的专业技能也是教师专业化的表现。教师掌握的相关教育知识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方式来呈现的,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的教学行为,可以说新课程为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新课程改革让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校园生活也变得与以往不同。可以看到,这种变化带来的是教师的成长,使教师的工作变得更加丰富,教师自身也变得更加自主、自信。

关键词:新课改,教育教学,变化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2

唐建城

新课程改革为思想政治课的改革提出了许多新问题和新要求。以往的政治思想课主要弊端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带来的后果是政治思想课严重滞后于社会实际,严重滞后于学生实际。进入新的时期以来,教学改革跨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那么,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有哪些影响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课程的实施,使我们醒悟。醒悟的目的是为了改变。我们必须把为教师设计的教育,转变为为学生设计的教育,这是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支撑这一重大突破和改革的是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原有的“园丁”、“蜡烛”等角色不但发生变化,还要不断补充新的角色,为知识传授者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促进者。新的课程对教师所提出的新的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师感受最深的是:至今在许多人的思想中都还有思想政治教学无非是念条条,画框框。其实不然,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思想政治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简单说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就是怎样做人的教育,更多的是强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教学更强调师生之间情感的交往和心灵上的沟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你只有对学生付出了,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不是有句“亲其师,信其道”吗?身教重于严教,你每天教育学生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你就得先树立你自己远大的理想;你是一个对社会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激情,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老师,学生才能从你身上找到他们做人的标准。但我们还应该有理想,有感动,有热爱,有激情,而学生的理想,感动,热爱,激情从哪里来,就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来。

因此,我们必须用心记住:我们要创造的是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要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要转变角色,走进新角色。

二、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从政治课的价值观念上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政治课的价值位置就是应试教育。无数成功经验都证明,一旦把政治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从教学观念上讲,一定要把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教材所阐述的是一些政治理论的基础知识,相对于中学其它学科的教材内容而言比较抽象,不易被学生所直观把握。对于抽象的理论,严密的逻辑,学生限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验的市足,理解起来很困难。政治教学不知不觉就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而学生很难参与进来,更谈不到“进入角色”,发生共鸣了。久而久之,学生则厌学,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受教育者就自然走进了死胡同。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离开了学,教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因此必须确立起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观念,注重他们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上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说明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主要起激励,组织、点拨的作用。一句话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必须围绕学生转,让他们参与教学过程。

因此,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政治教师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三、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民主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教育的方法要采用自动的方法,启发的方法,手脑并用的方法,教学合一的方法,并且要使学生注重全面教育以客服片面教育;注重养成终身好学这习惯以克服短命教育。”

教师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要使学生掌握学习必须的基本技能、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应该结合教科书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增添了许多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和事例,使书本中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事例相结合。还要注意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坚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教学。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算了事,而是把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作为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去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并学会用这个武器去纠正不良社会风气。

在教学实践中,要把维护学生的尊严和权利作为施教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充分尊重和高度信任学生。从教学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到理论的论证和结论的得出,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无不凝聚着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师生平等交流、共同研讨。以尊重事实、服从真理为标准,不惟师是从,不把某些过时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强加于学生,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原则。尽管教师在单一学科的学科知识和能力、专业知识和水平等方面超过了学生,但在人格、人性和人权方面,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的。师生之间不但是平等的朋友,而且还应该是探求知识、追求真理道路上的同志。

四、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做个“新”教师

作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为了完成这一任务,让自己不被历史的潮流淘汰,我们这些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必须转变旧有的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个永远的“新”教师。为此,我们青年教师不能再保守,不能再等待观望,而应努力做到:

1、要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理论

通过学习,初步懂得了教育科研方法和操作步骤;懂得了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和必要性,增强了学习信息技术的紧迫感;比较深入领悟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容;为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打开了一扇门,并作了初步尝试了,加深了对新时期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为今后教育管理工作提高了能力;更清楚地懂得了现代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做法。所有这些,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为今后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打好基础。

2、积极参与科研,并力争成为教育科研型和开放型的“新”教师。

过去那种不敢参加、不愿参加、不想参加教育科研的思想应该摒弃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应不断学习教育科研理论,积极参加教育科研,成为教育科研型的“新”教师。

那种由于各种因素,教育教学局限于校园内,教师们不敢过多带领学生参与社区活动,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青年教师应多参加教研活动,走出去,请进来,让教师与学生在社区活动、实践活动中都得到锻炼与发展。我们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也会被新课程潮流所淘汰;理论不丰富,但我喜欢学习,勇于进取。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保持活力,永远做“新”教师。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3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0-039-1

一、新教材的特色

1.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现代生活,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人文素质。选材和教学活动更加重视学生的兴趣和他们的年龄。科学、体育、文化、艺术等内容的渗透,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

2.新教材特别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渗透,一方面扩大了师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加大了教与学的任务。如高中版Book1:Unit9、Unit 16、Unit 19,Book2: Unit 1、Unit 11、Unit 12、Unit 13等通过对通讯工具的发展与应用、电的实验、海洋知识介绍、霍金的宇宙大爆炸和黑洞理论等等的学习,让我们了解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因此现今的高中英语学习已不再纯粹是一种语言学科的学习。

3.教材在编排体系和结构方面的变化增强了使用它的灵活性、多样性。每单元都编排了话题讨论、听力、口头表达、阅读理解、语法学习与写作技能训练,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设计“任务型”的教学活动,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新教材对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了更为系统的安排,更加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系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5.新教材有着全新的、科学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方法。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还要做好相关记录,客观真实地了解学生状况,不再以期终成绩衡量学生,这样学生的学习压力就会减小,而学习兴趣也就随之提高。

二、新课程改革对农村高中生的影响

1.对教材的惊喜与困惑。新教材安排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并配以大量的图片,学生们表现出强烈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但由于家庭和学校客观条件的限制,他们无法上网、上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通常都无法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从而抑制了他们学习热情。

2.对新教材学法的无所适从。农村中学高中生由于基础知识较薄弱,学习信心不足,因此学习主动性能力向来比较差。他们不善于甚至是不敢表达,不敢想象,更习惯于“填鸭式”的教学,习惯于死记硬背,他们不适应新教材的灵活性、多样性,不知如何主动地学习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

3.新课程改革对农村高中生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能力的挑战。旧版的课程学习对英语的要求大都体现在笔头上,即如何让学生迅速、准确地完成一份笔试试卷,而新课程的改革与以往教学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切实体现了对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的要求,这也转变了以往的“哑巴型”英语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一向以做题为主的高中生,该如何真正地重视与实践口语表达和听力?一方面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在实施教学中重视与实践口语表达与听力,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仍然是靠学生自己。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学生都应该主动开口说英语,细心听英语,尤其是学生之间尽量以英语进行实际交流,不要害怕出错,有时间还应多听英语广播。

三、新课程改革对农村高中英语教师的影响

1.新课程对教师人际关系的影响。“新课标”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们为能使教学顺利进行,就得互相学习,经常进行交流、借鉴。尤其是农村中学,由于条件的限制,教师无法正常网上交流与查阅资料或去外校学习,就更加要加强师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2.新课程对农村高中老师自身发展的要求。在“新课标”的规范下,教材、教法都有了较大的变化。语言容量加大,知识点增多,各方面都给教师带来了新要求。教师要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工作万式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挑战自我,获取更多的学习技能。教学法流派、评价体系、英语测试理论、国内外文化、语言技能教学和学习策略、教学网络和多媒体应用等等都成为教师充电的课题。此外,教师还要实施“行动研究”,对教学法、教学问题进行研究。目前,许多农村教师己经充分意识到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3.新课程对农村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由于新教材的特点,为了帮助学生转变以往“死学”的学习方式,教师教学的理念也要转变,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学习到发现学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那么教师就必须由使用传统的注入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使用启发式、鼓励式。教师的角色功能应由单元的(导师)转化为多元的(指导者、监督者、组织者、帮手、伙伴等)。因此,新教材对教师在教法设计、课堂气氛、学法指导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四、新课程改革对农村高中学校的影响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对学校的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基于学生发展、关于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以人为本”。以人的现实基础为本,以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为本,以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为本,是当今课程改革改革的重要理念。“倡导全人的教育、重建新的课程结构、体现内容的现代化、倡导建构性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评价观、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是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都对一贯传统的农村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注重师资质量与发展。新课程改革在英语教学方面体现出的最大问题是师资问题:一是教师的基本功不强;二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比较陈旧与保守;三是由于学校原因教师出去学习或培训的机会也比较少,在业务进修方面难以得到提高。因此学校应尽一切可能发展教师队伍。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4

一、新课程中的几种主要教学方法及其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 许多新型教学方法横空出世, 游戏教学法、激励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在这些新兴教学方法之下, 体育课堂氛围得到空前活跃, 教学效果也得以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不尽相同的。

1.讲解教学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也是新课程中的体育基本教学方法。这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以及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法, 教师以启发性的语言给予学生知识, 不仅帮助学生快速掌握体育动作的要领和方法,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训练和开发, 提升学生认知事物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 讲解法往往对整个体育教学起到疏通的作用, 它使学生对体育课程中的知识点从陌生到熟悉, 帮助学生顺利进入体育课程状态, 为强化体育教学效果奠定了重要基础。

2.示范教学法

对于体育教学而言, 教授学生体育动作技术是重要的内容, 也是锻炼和发展学生身体的良好途径。因而, 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 学生能够直观地建立起动作概念, 继而根据教师的动作要领进行自我练习与强化。通过示范法, 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了显著提升, 体育课堂的整体氛围得到活跃, 师生之间实现了良好的互动, 体育教学的效果得以充分体现。

3.游戏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是新课程中的重要教学方法, 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做游戏的方法, 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促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积极性之下完成枯燥或是不愿意练习的动作。譬如在支撑跳跃的教学中, 往往会有学生因为恐惧害怕而不敢练习。此时, 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兔跳”的游戏, 使学生在通过游戏放松自我、减少紧张压力的同时掌握跳跃中的推手动作, 从而为学生顺利接受和完成教学任务奠定基础。

游戏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体育课程枯燥乏味的状况, 它将学生从单一的体育训练中解放出来, 既使学生通过游戏解放了思想, 放松了身心, 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和理解体育课程做了铺垫。在游戏教学法之下, 不仅体育课程因此受益, 学生因学业压力大而造成的紧张情绪也会得到舒缓, 投入学习时的精神状态更佳, 整体的学习效果都会有所提升。

4.激励教学法

激励可谓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 激励运用的得当与否直接关乎学生积极性、自信心的建立, 对课堂效果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体育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宜的激励方式, 帮助学生克服恐惧, 建立对体育学习的信心, 并以此提升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

激励教学法往往能打破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枯燥无味与困难的想法, 通过体育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从而建立起挑战、克服挫折与困难的勇气。在激励教学法之下, 体育课堂变得生机勃勃且充满活力, 学生期待通过体育动作的完成证明自己, 体育课程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5.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使空洞抽象的体育教学变得生动具体、了然清晰, 原本需要体育教师耗费大量时间讲解的动作要领在情境教学法之下极大地缩短了讲授时间, 学生不由自主地投入情境之中, 对于动作要领的把握也更为精准。因而, 情境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使得体育教学的效果更好。

二、选择正确教学方法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途径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效果有着不同影响, 深入认识其影响的目的就在于选择最为适宜的方法, 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 发挥其最好的效果。

1.根据体育教学的目标与任务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课程并非只能选择单一固守的模式, 教学目的和任务不同, 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譬如对于新授课, 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一个新的动作要领, 学生要充分理解, 就需要教师用大量的语言进行讲解, 继而示范。此时, 讲解法和示范法的结合较为适宜。而在练习课中, 学生需要的是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 此时, 练习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更宜使用。因此, 体育教学要想达到良好效果, 教学方法必须依据课程的目的和任务灵活选择, 合理结合。

2.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制于教材内容, 因而, 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的内容性质以及特点。

在教材内容不一的情况下, 教学方法也应多种多样。对于肢体参与较多且较复杂的一些项目, 譬如体育舞蹈、体操等, 就可以采用分解教学法, 待学生逐一掌握后, 再采用完整教学法进行巩固。对于那些技术简单的项目, 如田径中的跑、跳等, 则可以直接运用完整教学法。因而, 体育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 继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某一种或某几种教学方法。

3.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中, 学生居于主体性地位, 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应围绕学生进行。因而, 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就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方面差别很大, 对于接受能力强、心智较为成熟的学生则不适宜采取情境教学法。因而,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需从学生的实际状况出发。

与此同时, 要想充分发挥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的推动作用, 还需结合体育教师的自身特点。体育教师要根据自身特长选择教学方法, 在课程中注意扬长避短, 通过采用与自身条件相符的方法展示自身教学优势, 促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同。我们要通过对教法的研究, 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 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突破, 采用最优的教学方法开展体育教学, 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

参考文献

[1]万国华, 戴永冠, 孙健, 吕秋壮.体育教育的生命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2 (7) .

[2]彭小伟, 杨国庆.对当前体育教学方法范畴的重析与再认[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 (4) .

[3]朱建国.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与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9 (4) .

[4]胡敏.体育教学方法分类体系的现状与优化[J].湖北体育科技, 2010 (2) .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5

新方式”的教学道路

-------赴江苏上海著名中小学高效课堂

示范教学现场会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大沟乡中心小学:陈颖莉

2014年5月15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央教育服务中心举办的培训会议!我们在白银市教科所领导的带领下,外出到江苏的南京、常州、南通,以及上海市四地六校考察学习。我们一行四十人,可谓是浩浩荡荡。这次外出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太难得了。通过外出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令我豁然开朗。从各位专家精彩的讲座和授课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及教学改革的坚守、走 向、境界,使我的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知名学校的各方面教育教学的宝贵经验的机会。虽然是仅仅十天的时间,但是在学习期间,通过对南京市行知小学、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常州局前街小学、南通师范二附小、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的参观,课堂观摩,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办学特色、管理经验的了解,让我收获颇丰,同时在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我们西部内地的教育和东部沿海教育有着怎样的区别了,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怎样才能够有效的将东部沿海的先进教育理念、管理理念融合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呢?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西部教育的特色呢?顿时感到肩上的压力很大,很有一种危机感,一种被改革的潮流所淘汰的危机感。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深刻理解了要真正学好一门技术是多么不容易,任何一门科学技术知识的学成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这需要不断的亲身实践,不断的总结,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深刻含义。更何况在当今知识更新频繁的时代,从事教师职业更应该有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单凭一两本书籍,不通过频繁的实践摸索,很有可能被时代所淘汰,成为时代洪流之中的牺牲品。所以我时刻告诫自己学无止境,我会始终坚持这一点。

在学习期间,我聆听了四位名校校长的讲座和听取了四位骨干教师的授课。南京市行知小学的办学模式给我留下的深刻的印象。杨瑞清校长所作的《行知教育永不“完稿”》的精彩报告,让我感触很深,特别是他的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爱的教育,爱优秀学生是每一位教师的共性,爱后进学生则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技艺和耐心,不仅要懂得爱,更要会爱。要让每一位老师都拥有一个良好的“花苞心态”。要学会等待,因为迟开的花朵也许会更美丽,有了这样的心态,才能够去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潜力,理解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的长处,提醒学生的缺点,让学生快乐中成长。的确,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每个人都能有“花苞心态”!就好了,想想我们现处的学校,为了成绩,为了名次,要求孩子们6点多到校,然后语文早读、英语早读、品德和社会以及科学早读,到8点正式上课时,孩子们已经像机器一样运转了一个小时,儿童呀,能承受吗?可是,不这样成绩能上去吗?我们老师也不忍心,学校领导也不忍心,但是你不这样其他学校是这样,你能坐的住吗?这一切都是应试惹的祸呀。有人说,南方的人的观念先进,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而我们北方人注重成绩,因为北方穷啊,穷了就只有读书是出路,家长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唯一检测的就是看成绩。面对种种说法,我们作为一线教师,又该如何去做呢?另外杨瑞清校长的办学模式很有特色,行知小学在30年以前是五里小学,当时只有12间破旧教室、7位教师,100多个学生的村级乡村小学,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和探索,办成了拥有班级24个、学生1000多人、固定资产1600多万的省级实验小学、全国知名的农村模范小学、行知教育基地;8万多名南京市的学生和数百名国外孩子专程到这里来了解农村科技发展、体验乡村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专程到校考察。如今的行知小学,瓜果飘香,绿意盎然,荷花睡莲,美丽无比,杨瑞清说,陶行知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就是强调不能关起门来孤零零地办学校,而是要和社会、和生活紧密联系,而他的办学就完全继承了陶行知理念。南京大学附属丁家桥小学的张义宝校长做的《推进课程建设创新,建构校本问学课堂》精彩报告,让我们领略到双成教育的魅力所在,明确了让学校成为孩子一生中到过最好的地方的教育理想。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李伟平校长围绕《生命的坚守与生长》的精彩报告,让我们感受到“动眼静心,虚怀求进,倾情生命,明理践行”的精神追求,学校集团化管理以及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孩子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教师真切享受职业内在的尊严与幸福。在南通市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施建平校长也做了精彩的额报告,他们学校的教学特色是情景式教学,早在70年代,就有李吉林提倡情景式教学,情景教学分为: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绘六大类,形象、情切。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专题讲座,系统探讨了课堂教学中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有“书中学”、“做中学”两种方式并举,以“循环实证”实践论证。后“茶馆式”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三点,一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教师部讲;二是课堂教学与教学评价融为一体;三是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最后张校长还就教学手段做了细致的讲解等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有的这些,让我最后真正懂得:寻求适合自己的东西,那才是真的。我也悟出:寻求适合自己的教学课堂,那才是高效的。

六所学校四位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让听的人很舒服,有一种享受的感觉,也让我有所体悟: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就没有成功的课堂教学。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听课,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的交往状态,思维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学生好像忙的不亦乐乎,但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仍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的互动起来,是非常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应当创设情景,巧妙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知识冲突,同时,教师要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的到发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再现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地展开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得难以驾驭课堂,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原因是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精彩纷呈的学习活动,还不习惯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观察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及时了解他们的认知情况,学生的需要没有真正的被关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一个成功的引路人。一堂课开始,教师可通过新课导入的设计、学习氛围的创设,教材所蕴含的兴趣教学因素,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来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意愿和动力。然后,教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教师除了必须把学生自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步骤外,还需精心设计每一次自学的目标,内容,同时,加强自学方法的指导。

通过四位老师的课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我们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成尚荣教授的讲座中说到:作为教师,你今天问自己三个问题了吗?一问三角形你构建了吗?二问苹果树你栽了吗?三问旧理念、旧习惯、旧方式是否断气了?做到三问,争取能使孩子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由此,我确立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1、学生管理方面: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所走过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学生有礼貌,校园里到处干净整齐,这些都来源于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因此我们将继续严抓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2、教学方面:课堂上尽量做到:

1、将时间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之间的互助学习占据整个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要高。

2、将学习权还给学生,课堂上出现学生两两成对在一起边讲边练的场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

3、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说出来的才是学生的,课堂上让学生去表达,耐心的听学生回答,细心的观察学生交流,精心的指导学生互助。

4、将探究权还给学生。老师要选准探究学习的切入点,尽量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老师不要害怕时间不够用。

5、将教学权送给学生。首先是“学友”讲,如果“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就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们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整堂课以学生自学互助为主,以学生教学生为主。努力打造适合自己学生的高效课堂。

3、做一个少抱怨、多思考的好教师。对比各所学校,其实只要是当老师,无论在哪所学校都没有轻松的工作,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有不同思想的学生,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无论哪所学校,都离不开敬业的教师,只有面对现实,少抱怨、多思考、多理解、才能当好一名教师。

4、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草率、粗放的校园环境无疑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伤害。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作为一种事业,如果光停留在口头上而不体现在行动实践上,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水中月、镜中花。我们所参观的这些学校校园环境优美,建筑设计布局合理,校园文化氛围浓厚。名人画像、雕塑、格言警句随处可见,学生的绘画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工艺品等在细微之处体现着教育者为学生才能的展现和拓展所做的努力与良苦用心,这些做法对我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在这些方面进入了一种常态的话,那么对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作为班主任,就要建设好自己班级的文化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6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语文     影响

新课程改革如春雨一般滋润着每个学科,给每个学科的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和活力。初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传播我国文化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同样受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刻影响。为了使初中语文教学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语文教师专业的成长,笔者结合个人经历,浅谈一下笔者对这方面的认识,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

一、教师要更加注重情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比较敏感,教师如果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就势必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而营造良好的氛围,采取激励性评价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投入。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以良好的氛围为抓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温馨,在教学中倡导人人平等的理念,让后进生重新树立学习自信心,给予他们更多关怀帮助,帮助他们消除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励学生,学生取得了进步要表扬,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确定相应的激励标准,对中后位置的学生降低表扬门槛,只要取得了进步就予以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增强积极情感,感受学习的快乐、满足感和成功感,从而以轻松的心态、昂扬的姿态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教师实施教学时要具有创新精神

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能实施教学上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所采用的课文都是富有生命活力,具有个性色彩的活生生的生活“课文”,它提供给初中语文教学中教与学双方充分的创造空间。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观念,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思想,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教师心中要始终怀有“育人”“立人”的崇高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重视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又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了,教师的观察力、想象力、思辨力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也便成了可能。如果教师的思想僵化保守,唯上唯书,缺乏创新意识,那是绝不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的,当然也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重要目标,广大教师应当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兼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三个方面着手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首先,在教学方案设计上进行优化,不再采取直接灌输的方式,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其次,在教学载体的设置与线索的引领方面下功夫,将学生分为6至8人的学习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有牵头学生,成员分布兼顾均衡性,每节课的课堂学习任务都以探究题的形式揭示,发挥思维引导的作用。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在小组的引领下共同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能够集聚学生的整体智慧,有利于增强重点难点突破效果。另外,在学生自主分析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启迪,深入到学生中查看他们的学习进度、重难点突破效果,帮助他们解决思维方面的障碍,这一点对于推动学生深入开展自主探究及取得成效具有积极意义。

四、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一刀切”,对所有的学生实行统一的标准,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于是便出现了所谓的“好学生”与“坏学生”之分。但是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判定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一些学生在记忆词句的能力上不足,在文章的分析能力上欠缺,但他的写作能力可能很强,他的板书可能很漂亮。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特长,因材施教,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和发挥他在语文学习中的长处,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改变以统一标准考核学生的观念,对学生做出合理评价,针对学生的特长进行教学,使其得到不断的发展。学生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鼓励,便会有更强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不断扬长补短,对语文其他方面的学习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五、教师要在教学时更具有时代气息

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学手段与时俱进。教育现代化与新课程改革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发展。全面落实新课改要求,应当在教学手段的提升及其作用发挥方面做文章。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具有这个时代的气息,尤其要将以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化手段的作用充分体现出来。笔者在教学工作中从两个方面著手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一方面充分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逐步提高创作比例。与其他教师简单运用多媒体课件不同,笔者更多的是自主开展设计,运用电脑软件将所需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整合起来,制作更具针对性的语文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运用。这样的课件更接地气,有助于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笔者在多媒体手段的运用上讲究科学性,控制好每节课使用的频率和总时间,既充分发挥多媒体手段的促进功能,又避免喧宾夺主。在具体使用环节上,重点在课堂导入、信息补充、情感激发等环节,使语文课堂融合丰富的信息,具备浓厚的情感,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推进。

【参考文献】

[1]姜胜容.浅谈初中语文的教学模式创新[J].祖国,2014(8).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7

一、《课标》出台前传统音乐教学评价的特征

在音乐教学中,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教学目标, 课堂中的一切教学活动须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这必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 具备科学而正确的目标设计, 同时有意识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作出相应的观察, 以便随时调整教学活动。但是长期以来, 我国的音乐教育教学受到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严重, 在教学评价方面逐渐偏向了“实证化”和“定量化”的道路, 在诸多方面已经有悖于现代音乐教育思想, 甚至相互矛盾。传统音乐教学评价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及缺陷, 其特点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单一局限

在传统音乐教育中, 音乐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 故传统音乐教学评价也仅限于音乐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音乐教育的方式与内容与其他教学有着一定的区别, 除了课堂教学外, 音乐教学应有实践教学环节, 如 : 音乐表演活动、交响乐赏析等, 这些实践教学行为缺乏了系统监督和评价。从教学评价内容分析, 传统评价主要倾向于音乐课程内部的独立环节, 很难对音乐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行评价。此外, 评价标准较为单一, 忽视了学生主体的个性差异。这样单一的、局限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

2、逐层分解

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模式在评价指标中都会提前设定某种假设, 这种假设体现在教学目标中, 通过教学活动逐渐量化分解, 最终直接或间接展现到学生面前。音乐是一门以人声或器乐声为材料在时间或空间中流动的表情艺术, 与其他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有着明显的区别, 音乐本身具有一种模糊性和非语意性, 不能用逐层量化分解目标的方式提前设定。

3、提前预判

传统音乐教学评价大多根据知识体系划分标准的, 依据先前制定出的标准作为评价的尺度和准绳, 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水平进行评价和判断。这样的评价提前预判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表面上客观公正, 实际上限定了学生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 这样的评价无法判断出学生应具备的音乐素质或者某种程度上与社会相适应的能力, 这种评价模式限制了学生音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不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与素质教育中强调的个性的发展是相冲突的。

4、结果限制

传统的音乐教学评价体系较为死板, 缺少诸多形成性评价内容, 如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发展的过程。在传统教学评价的指导下, 评价者往往考虑的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 关注的是课堂内是否完成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相反, 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和培养阶段往往不够重视。这样, 既忽视了学生主体的学习兴趣、情感表达等因素, 也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符合。

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传统音乐教学评价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 以知识能力体系为参照, 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单一局限过于死板, 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和目标。

二、音乐教学评价发展趋势

2011年起, 新《课标》已经制定并开始实施, 突出反映了素质教育在当今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音乐教学评价亦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以更好的为素质教育服务。在现代教育观念的要求下, 音乐教学评价逐渐体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强调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需求与发展为中心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因此, 音乐教学必须体现为学生主体服务的思想, 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音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其它教育所无法比拟的特点。这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高师院校作为音乐教育的牵头人, 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措施教学大纲、人才培养计划等, 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显著的效果。因此,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涉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 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音乐实践活动的体验来获得一种适应社会的技能和能力。

在音乐教学评价中, 课堂评价应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能充分发挥学生在音乐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确保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 注重他们的生活体验, 真正把学到的理论和技巧知识融入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去。这样的教学评价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从重视结果评价向重视过程评价发展

高师音乐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 从而得到音乐美的陶冶和塑造 , 促进大学生和谐全面的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中, 注重学生主体的需求。因此, 在音乐教学评价中必须要强调评价的过程, 即在教学目标实施中, 通过对学生知识掌握过程的关注和引导,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 教学内容逐渐体现学生主体需求, 教学过程具备科学性和客观性。新的音乐教学评价正是以新的指标衡量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这种评价体系注重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即时评价环节, 实现了从重视结果评价向重视过程评价发展的转变。

3、评价方法由单一向综合发展

“音乐具有多元性, 音乐教育中包含了丰富的横向学科知识”。音乐教学评价的内容是音乐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 突出反映了当代的教育理念。从音乐教育的性质上说,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其他教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 重点规定评价内容的多层次、多元化, 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传递与表达, 这和培养对象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是紧密相连的。因此, 综合性、全方位的评价方法是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此外, 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促使评价目的的改变, 在于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上, 评价目的不会特意追求评价方法的属性, 而应根据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 采取课堂即时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教师集体与单个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

新课标的出台促使高师院校音乐教学评价的改革, 推动高师音乐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正规化与标准化, 对高师音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音乐人才培养实现起到了监督和指导作用。同时, 在鼓励、激发音乐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方面, 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 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制定与完善相应的音乐评价标准和策略, 准确有效地对培养对象的学习做出正确的评价, 使评价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良机。

摘要:新《音乐课程标准》 (以下简称《课标》) 实施以来, 音乐教学评价的标准如何定位, 尚未有一套科学而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就新《课标》实施后关于评价的建议、音乐教学评价发展的趋势等内容做出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音乐课程标准,音乐教学,教学评价,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赵伟军.高等艺术教育的教学评价研究[J].艺术教育, 2007 (6) :34-35.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8

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皮连生2003)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已经很难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融入英语课堂教学迫在眉睫。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应该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境设置, 使学生真实体验语言运用, 归纳和反思语言特征, 加强阅读和写作训练, 注意跨文化的渗透和学习策略的引导。为了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笔者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教学技能方面的尝试。

一、新课程改革注重语言微技能的培养,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策略

“策略”在英语中是strategy, 指the art of planning, of using existing means, 含有tactics之义, 也可以将它理解为计策、谋略、技术与艺术 (刘东虹1999) 。增强调控、激发情趣、加强社交的策略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前提。良好的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具备良好学习策略的前提是掌握语言的各项微技能 (sub-skills)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注意要引导学生掌握各种语言微技能, 使学生能够利用这些技能进行自主学习。

(一) 听说技能的培养

听的基本技能:听关键词、听懂并执行指示语、听懂大意和主题、确定食物的发展顺序和逻辑关系、预测等。说的基本技能:模仿、引出话题、Turn talking话轮转换、维持交谈、澄清意思、利用语言、语调表达意思等。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技能激发其英语学习的兴趣。

以人教版必修二U4 为例。此单元为“野生动物保护”主题的听说课型。

在进行听力训练之前, 笔者播放了学生在动物公园春游时的DV, 展示了动物园在野生保护动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所取得的成效。学生通过观看小录像及师生之间的问答, 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对所听材料的背景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 学生能快速地掌握课文的大意和主题, 迅速地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本堂课的第二部分是看图找出动物的居所。在了解课文概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简单地复述, 在听之前, 先要求学生描述动物园的地图, 通过地图的观察预测一下各个动物的居所:图中有竹子的地方可能是panda居住的地方, 有高树的地方可能是giraffe的。当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时候, 就能做到边听边标注了。通过对学生听说基本技能的渗透, 学生的听力技巧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二) 阅读技能的培养

阅读的基本技能包括:略读、扫读、找读、跳读、预测、理解大意、猜测词义、推断、理解图表信息、理解作者意图、评价阅读内容等。

如在教必修一U3 Part 2 时, 笔者故意不教新单词pouch,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上下文 (The mothers all have a pouch in front...They climb into their mother’s pouch. There, they are safe.) 猜测pouch是什么意思。通过更多的猜词训练使学生慢慢掌握不查字典就能理解生词意思的能力, 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的猜词能力。

例如, 人教版必修三U 4 Warming up是一个有关“九大行星”的图片。在没有备课之前, 笔者也没有熟记“九大行星”的英语名称, 更不必说初学英语不久的学生了。在处理教材的时候, 笔者认为Part 2 的重点不是认读“九大行星”的名称, 而是“九大行星”之间的简单比较, 所以笔者没有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九大行星”英语名称词汇的识别上, 而是教学生如何通过图片, 迅速地把握关键词, 获取其中的信息。

(三) 写作能力的培养

由于初中年级的英语教学对写作的要求并不十分高, 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忽略了对学生写作的指导。而高中英语课堂注重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注重语言的输出, 语言的输出既包括口头表达, 也需要笔头写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笔者在每一个单元都布置了一篇与所学单元有关的小作文, 如在讲授完人教版必修一Reading之后, 要求学生模仿Friendship , 以朋友为题写一篇My friend。小作文字数不限, 建议基础好的学生尽量多写, 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即使能写出一句话也要鼓励他们。小作文的形式也应该尽量多变, 可以是命题作文 (My favourite animal /te ac her /sub je ct) , 也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图画作文 (How much I know the planets?) 。

写作的基本能力:激活灵感、整理思路、组织素材、规划文章结构、组织语言、遣词造句等。结构是写作的基础。英语段落最基础的结构:主题句—扩展句—结论句。在教人教版必修三U2 Healthy eating时, 笔者有意识地对文章的写作段落结构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第十四句:You bought to cook vegetables and meat without too much fat if you want to stay slim.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后, 对这一结构有了一定的认识, 从而在写作的时候能够有意识地在文章的开头写主题句。

大多数学生写作时, 想到什么就写什么, 思路不清晰。教人教版必修一U5 时, 笔者将整篇文章的段落打乱, 让学生阅读整篇文章后重新把段落再组合。通过这样的练习, 学生增加了感性认识, 在写作的时候注意思考如何组织素材、如何整理自己的写作思路。

二、新课程改革注重语言材料的真实性和语境的设置, 激发学生积极体验语言运用

新课标强调语言学习是学生通过经历体验获得意识最终能达到主动运用的过程。因而, 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有以下三个形式: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和语境、点拨规则、布置任务。

(一) 提供真实语言材料和语境

以往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骤是听写、默写或用简单图片呈现新单词, 而笔者上课的第一个教学步骤是设置相关的、真实的情境 (setting the scene)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每次在备课时都要思考如何把课堂的东西运用到真实的生活中, 尽量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兴趣, 同时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困难, 利用有趣的活动化难为易。

如人教版必修四U1的听说课, 原对话比较枯燥乏味, 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在setting the scene时, 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活动:“猜猜看”游戏。游戏以小组为单位, 猜猜其他小组成员外貌、爱好、身高、体重, 猜对加十分, 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学生必须运用到笔者提供的句子:“How would you describe her?”“Can you give an example to show...”“What do you admire him/her?”学生在快乐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二) 点拨规则

通常在讲授过去进行时的时候, 教师会以一般过去时来引入。但笔者考虑到本班学生的现在进行时学得很好, 而一般过去时也是讲过去时间里发生的事情, 如果由一般过去时来引入, 很容易造成混淆。所以上课的时候笔者分别播放了《迪士尼英语》中Simba and his friends, Ariel and Sebastian, the cat and the dog正在游玩的三段欢乐的小影片, 让学生回忆起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然后笔者又播放了前一天拍摄的学生活动DV, 引出过去进行时, 学生在娱乐中轻松地比较新旧时态, 归纳出新语法的用法和结构。

(三) 布置任务

英语学习的任务是为了将相关的英语知识、文化、技能、情感态度等运用在真实生活中。为了使学生完成这一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重学生语言口头、笔头的输出能力, 经常开展教学活动:角色扮演、讨论、对课文进行复述、续写故事、制作手抄报等。如必修三U3 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是一篇由《百万英镑》改变编而成的剧本片段, 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自由改编, 并在全班表演他们的剧本, 然后选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编导“”最佳剧本”。学生通过这次角色扮演把语言运用到了真实生活中。

每学完一个单元, 笔者都会布置一项拓展的学习任务, 并要求学生尽量利用多种工具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 如上网搜索、到图书馆借阅有关书刊等, 最后以A4 纸的形式上交。如Unit 1 以照片展示“My 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Unit 2 上网搜索“Which food do you like best?And tell me why?”;Unit 3 查阅“九大行星英文名的来源”;Unit 4 以照片展示“广州今昔”;Unit 5 参照The million pound b ank note自己写剧本。

三、新课程改革注重课堂教学中跨文化的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 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引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内容, 渗透文化意识, 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李滨2004) 。教师在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的同时, 可以传授文化知识, 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化内涵的了解。

以人教版必修二U4 的教授为例, 主题是animals。动物词汇在英语词汇中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色彩, 如“狗”在中文中是贬义词, 而英语中却是褒义词。为了让学生了解这一有趣的文化, 在教动物词汇时, 笔者故意先问学生:“Do you want to be a lucky dog?”果然大部分学生中了圈套, 毫不犹豫地回答:“No.”当教师把中文意思告诉他们时, 他们对汉语中表贬义的“狗”在英语里是勇敢和忠诚的代名词感到有趣, 学生议论纷纷, 课堂气氛热烈, 然后笔者罗列一些有关dog的习语, 让学生猜猜它们的中文意思, 如“Love me, love my dog.”“Every dog has its day.”“Let sleeping dogs lie.”此外, 笔者还在课堂上补充有关其他动物的习语:

The early bird catches more worms. (笨鸟先飞)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一箭双雕)

Lock the barn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 (亡羊补牢)

Drink like a fish. (酩酊大醉)

...

如此一来, 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还丰富了他们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不能脱离时代的发展、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积极贯彻落实英语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 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桂诗春1995)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英语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弘扬了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参与精神, 通过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和健康人格的发展。新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的应用, 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促进英语课程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参考文献

桂诗春.1995.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李滨.2004.英语学习中的心理因素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1) .

刘东虹.1999.英语差等生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函授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5) .

教育部.200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稿)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9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海南华侨中学、海南中学、加积中学从事体育教学及教学研究的教师进行调查。

1.2 研究方法

问卷法:共发放问卷66份,回收问卷63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0.9%。

座谈法:对填写问卷的部分教师的答案原由进行了解,调查教师理解某些问题的真实情况。

1.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可靠性:第一次填表的一周后,从第一次填表人中抽取部分教师再次填表,将两次填表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相关系数为0.85。

有效性:问卷的内容主要参照多元智能及新课程的一些书籍,问题设置简洁、明了,具有客观性、真实性、科学性;问卷的编制是在调查分析、专家审议、实验性填写与不断修正的基础上完成的,与可靠性系数呈高度相关。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发展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作用

调查表明:有48.4%和36.7%的教师认为体育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肢体运动智能培养起到了比较大和一般的作用,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体育教学对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有33.3%的教师认为新课程教学比传统教学对学生肢体运动智能的培养有所加强,而40.0%的教师则认为没有变化,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此问题上有不同见解。

2.1.1 新课程理念下产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一些好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多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从学生角度出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将促进动作技能的学习,有利于长时间从事体育活动,其结果有利于肢体运动智能培养。

2.1.2 水平目标与运动技能学习相适应有利于肢体运动智能发展。

《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标准》不仅对动作技能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化、细化,而且对动作技能教学以外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肢体运动智能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2.2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发展学生人际沟通智能的作用

调查表明:有38.3%和51.7%的教师认为体育新课程教学对学生的人际沟通智能培养起到了比较大和一般的作用;53.3%的老师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比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人际沟通智能的培养有所加强。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发展学生人际沟通智能方面有较明显的作用。

2.2.1 营造民主、自由、平等的学习氛围。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不仅注重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而且注重学生心智的发展、主体地位的体现,教师转换为指导者、服务者、设计者、组织者的角色,因此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权威,他们和学生的心理相互影响,这样学生摆脱了更多的思想顾虑,遇到问题就会主动与教师交流、探讨。

2.2.2 教学方式由单向的灌输式向师生互动式转变。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倾向于“灌输式”教学模式,运动技术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这种模式教学过程是以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身体活动规律为主线的,它缺乏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教学环节偏重教师一方,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

2.3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发展学生自然观察智能的作用

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调查表明:3.3%和20.0%的教师认为体育新课程教学对学生自然观察能力的培养起到一般和很小的作用;53.3%的教师认为体育新课程教学比传统体育教学对学生自然观察能力智能起到加强作用。可见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自然观察智能培养作用不明显,但比传统体育教学有所加强。

2.3.1 课程实施途径的扩展。

由于传统体育教学过分依赖“学校化社会”,教育资源也大多集中在学校,学校之外的教育不被重视,而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不仅利用了学校的各种资源,而且补充了以往不可能利用的教学媒体,如课件教学、专题讲座等。学习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2.3.2 课程设置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在体育与健康标准中(运动技能目标),明确规定要求学生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这种把体育教学延伸到学校之外,到社会上,到大自然中并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然观察智能,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2.4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发展学生言语语言智能的作用

2.4.1 教法多样,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传统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教”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体现为灌输式的被动学习,学生很少有依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或意见的机会。新课程体育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多表现为师生互动,以及同学间的相互合作、交流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其有利于学生言语语言智能的培养。

2.4.2 学习内容设置更加合理。

体育与健康标准在水平一学习领域中有规定,学生要能够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能够讲出坐、立、行时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的区别,说出处于正确和不正确身体姿势时的感受等;水平二,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所做简单运动动作的术语,或者说出所做身体各部位简单动作术语。可以看出我们对学生语言智能培养是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习目标逐级提高而设置的。

3. 结语

1)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肢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言语语言智能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2)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自然观察智能、数理逻辑智能、音乐韵律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方面作用不明显;3)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言语语言智能、人际沟通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方面有所加强;4)与传统体育教学相比,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在肢体运动智能、自我认识智能方面是否有加强还存在较大歧义,须进一步证明。

参考文献

[1]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李俊杰.论体育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1):93-96.

[3]宋超美.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探讨[G].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28-184.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10

带着这样的困惑, 我从4所不同的学校选择了4名数学教师进行个案研究, 分别称为教师A、B、C和D。

一、4位老师的基本情况

教师A具有17年教龄, 国家级骨干教师,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多次在省市数学教学研究会上作研讨课;教师B具有8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数学备课组长,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 在2007年玉溪市青年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教师C具有12年教龄, 市级骨干教师, 年级组长;教师D具有5年教龄, 负责两个班级的数学教学任务, 并兼一个班的班主任。4位老师都从2006年就开始新课程研究。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收集

我分别对4位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跟踪观察和访谈。本研究使用的工具主要有课前和课后访谈提纲、课堂观察表、数学任务编码表、录像带分析技术。其中课堂观察表和数学任务编码表, 是由教育部基教处开发的, 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

三、研究结论

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改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班主任工作相当繁重

在4位教师中, 有3位是班主任, 班主任始终有做不完的工作, 除了上课, 还要处理班里的事情, 处理学校指派的事务性工作, 这项工作占用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如果要好好备课, 就得挑灯夜战, 怎能不神经衰弱?

2. 学生能力水平

教师A所在学校采取分层教学, 他所负责的2个教学班中, 一个是Ⅰ层, 另一个是Ⅱ层。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 不得不在高二就结束课程。为此高一数学课就上得太快, Ⅰ层班能勉强接受, Ⅱ层班就如同坐飞机, 我们老师感到好困惑!教师B认为:善于学习的学生日子还好过些;不善于学习的学生真的如同做苦役。

当谈到师生互动否会给教学带来帮助时, 教师A说:如果师生能认真对待的话, 是有用的。但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 不集中精力, 学生认为所谓互动, 就是相互说话, 我们很难控制。此时我们又想到:学生不深想, 不认真的原因是什么?教师争先恐后地回答:这不是我能解决的, 是初中, 甚至是小学带上来的, 不少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3. 各级各类的评价制度

在访谈过程中, 4位教师都多次提到, 各级各类考试制约了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师C谈到:放手让学生做可能对学生理解新知识有好处, 但 (知识) 掌握不到位, 考试怎么办?因此, 教师抱着多讲比少讲强的心态处理教材和把握教学要求。教师B说:学生特别喜欢使用计算器, 计算能力明显不如以前的学生。

4位教师都谈到教师的考评对教学的影响。如今对教师的各种考评都与学生的成绩挂钩, 部分领导、家长就看你的分数:“管你怎么教, 只要考出高分, 就是好老师”。分数高可以一好遮百丑, 所以老师们就得抓分数。

4. 大班化

在谈到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时, 4位教师都谈到了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多, 不宜组织小组活动。教师A说:学生太多, 新教材中有许多活动, 不敢放手让学生做, 一旦让他们做很难控制局面, 教室里乱糟糟的;教师B认为:学生水平差别较大, 大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讨论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教师C说:如果老师讲学生都听不懂, 让学生自己探究就更悬了;教师D谈到:学生活动不好把握, 会影响教学进度, 还是老师讲更容易把握教学节奏。

5. 以往的教学经验

实施新课程的过程相比过去的教学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而不同的教学内容, 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对于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 教师多半会按照教材设计的过程展开;而对一些传统的教学内容, 因担心学生探究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影响教学进度, 教师多半又会回到传统的讲授方法。

浅谈新课程改革的负面影响 篇11

新课程提倡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主动根据自己的体会和思维方式去探索、发现。于是,“你喜欢读哪一段?”“你想先学什么?”“你喜欢谁的做法?“你有哪些好方法?”成了课堂的“流行曲”。学生也开始确实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学习、探究。结果,喜欢的、不喜欢的通通学过去,五花八门的解题方法被忽视,只剩下一两种所谓“最佳”方法……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总指挥”。学生的民主、自主何在?

为了体现自主学习的新理念,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有的教师悄悄地退出教学的主导地位,学生说到哪,教师就跟到哪;学生汇报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说狐狸真聪明,老师就说你真棒;学生喜欢小猪及时享乐,老师说这样活着也很潇洒;争论了半天没结果,老师就说大家各抒己见,争论得非常激烈,表现不错,有兴趣的课后可继续辩论……为了让学生自主,教师没了主见,教学无主次,不能正确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有的被学生牵着鼻子走,有的跟在学生的后面,对学生百依百顺,有的甚至退出了教学的舞台,成了一名旁观者,把自主学习异化为放任自流,实属新版的“放羊式”。

如今,“合作学习”被教师们视为培养学生的交往、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领袖品质的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于是,不管问题有没有被讨论的价值,不管时间是否充裕,更不管学生是否有探究的欲望,是否真正围绕问题展开研究,教师一声令下,学生必须迅速加入学习小组,投入热烈的讨论之中。为了讨老师的欢心,学生也总是“有模有样”地合作探究。时间差不多了,即使学生正处于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欲罢不能的探究状态,教师一个手势,合作学习便戛然而止,每位学生迅速返回,端坐其位,准备汇报。小组合作探究成了一种装饰性的教具,学生则成了教师所谓的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小组合作”秀的道具。

时下许多的公开课一般都在多媒体教室进行,一些示范课、展示课当然更不例外。所有的授课教师都会制作精美的课件,使每一道教学程序都通过电脑演示出来。兼声、形、画于一身的电脑课件也无不美仑美奂,确实使学生和听课的教师都目不转睛。但电脑终究不如人脑灵动,因为设计好的程序有时不能轻易更改,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只得千方百计引导学生按既定的思路走,无法越雷池半步,颇有“请君入瓮”之嫌。一些对课件操作不是非常熟悉的教师(毕竟现在多媒体还没有普及至每个教室,很多课件都是聘请高手制作),为避免电脑一个不高兴“发脾气”,只得小心翼翼地操作,全神贯注地呵护。于是,本该重点关注的学生主体被忽视了,整堂课变成了频频切换画面的课件展示会。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程的开放、教材的开放。提倡课堂教学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据此,不少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既有自主学习,又有合作讨论;既有唱唱跳跳,又有写写画画;既有图片资料展,又有课本剧、讲故事表演等。一项项的活动犹如满汉全席似的被一盆盆、一盘盘地往上端。可怜的文本被弃之一旁,宝贵的时间在热热闹闹中被消磨……

新课程教学影响 篇12

本科生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低年级时主要学习公共基础课程, 高年级时主要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典型相关分析是评估公共基础课程对后继专业课程影响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课程间影响进行评估, 从而为高校新专业评估提供有用的建议。

1 课程间影响分析

1.1 典型相关分析法介绍

典型相关分析是研究两组变量之间相关性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也是一种降维技术。具体来说, 对于要考虑的两个随机矢量X, Y, 分别找出其各分量的线性组合:XaT=α1, YbT=β1, 并使它们之间具有最大的相关性, 称这种相关为典型相关, a1, b1为第1对典型变量;继而可以由X, Y出发, 找出第2对线性组合a2, b2, 使其与第1对典型变量a1, b1不相关, 且a2, b2之间又具有最大相关性。如此下去, 使X与Y的相关性特征提取完毕为止。这样, X, Y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只需通过分析少数几对典型变量的关系即可达到目的[1]。设存在且可逆。

其中, ui1和υj1使得z和w的相关系数数值不变。为了简化起见, 选取u, υ使D (z) 和D (w) 都等于1。这样问题转化为在约束条件下:

为了消除不同测量单位的影响 (如不同学期科目评分差异的影响) , 将向量 (x, y) 变为它们的标准随机向量 (x*, y*) , 然后求x*和y*的典型相关系数, 结果也称为x和y的相关关系。此时, 把V改为 (x, y) 的相关阵R因为 (x*, y*) 的协差阵即为 (x, y) 的相关阵, 整个分析过程都建立在R的基础上。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令:

1.2 数据选取及处理

我校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学校进行了大幅度扩招。选取初期开设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课程成绩作为分析数据。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每个学期的教学评价标准是有着密切联系, 由于每个学期不同学科的考试难度不同, 各班级由不同的老师授课, 不同的老师阅卷等原因, 因此同样分数所反映的学习水平并不完全相同。比如说上学期某一课程考试成绩为60分, 并不等同于下学期另外一个课程考试成绩的60分。显然这种不同标准的考试分数的可比性不强。较为科学的方法是把学生的考试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 然后再进行比较或相加。以数学分析课程为例:

dj为第一届全体同学数学分析j的分数的标准差;为第一届全体同学数学分析j的分数的平均分。

其它课程成绩的标准化方式数学分析课程。本文使用的数据均为标准化以后的数据。

1.3 典型相关分析课程间影响实例

为了便于陈述, 现将学习课程进行编号, 其中公共基础课有数学分析1x, 高等代数2x, 几何学3x;后继专业课有概率统计1y, 复变函数y2, 数值分析3y, 运筹与优化y4, 常微分方程y5, 离散数学y6。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 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根与特征向量, 结果如下。

(1) 公共基础课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2) 后继专业课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3) 公共基础课程变量与后继专业课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

计算A=Sxx-1SxySyy-1Syx, 矩阵A的迹等于3.31023。A的3个特征值为λ12=3.16165, λ22=0.13705, λ32=0.01153, 可不难看出第一个特征值远大于第二、第三特征值, 所以只选取第一个特征值, 取一对典型变量进行分析。

矩阵A的第一个特征值λ12为3.16165, 相关系数为0.87161, 规格化特征向量u1为0.95639、0.11354、-0.07623。

由公式计算出专业课程的第一个典型变量的系数υ1为0.41074、0.08734、0.10568、0.15819、0.26433、0.15818。

设公共基础课程与后继专业课程的第一对典型变量是P1和Q1。公共基础课程典型变量:P1=0.95639 x1+0.11354 x2-0.07623x3 (1)

后继专业课程典型变量:

Q1与P1的相关系数是0.87161, 说明第一公共基础课程综合变量P1对第一后继专业课程综合变量Q1有较大影响。我们认为系数大于0.1的课程对课程综合变量的影响将会起主要作用, 因此由 (1) 式可以看出, 数学分析x1, 高等代数x2在第一公共基础课程总和变量中起主要作用;从 (2) 式可以看出第一后继专业课程综合变量中, 主要起作用的是概率统计y1, 运筹与优化y4, 常微分方程y5, 离散数学y6。

由此不难得出以下结论: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对后继专业课程中的概率统计、运筹与优化、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有较大影响;相对于高等代数而言, 数学分析对后继课程影响更大, 而几何学对后继专业课程影响较小。

2 结语与建议

根据以上实例, 我们发现公共基础课对后继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公共基础课学得好, 后继专业课学习也会较好, 公共基础课学的差, 后继专业课也一般较差;因此要搞好专业课程的学习必须重视公共基础课。

然而, 由于考虑的选取的数据样本大小有限, 得出上述分析结果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有入学成绩差异的影响, 也有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的影响。但总的来说, 学好公共基础课对于学习后继专业课是十分有利的。这为高校专业教学评估提供了方向, 即要重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评估, 可以在评估过程中给予公共基础课程的较大比重。

摘要: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对我校新开设专业学生公共基础课与后继专业课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 得出结论公共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成绩对后继专业课概率统计、运筹与优化、常微分方程、离散数学的成绩影响较大。该结论为高校新专业评估提供了新的方向:重视对公共基础课程的评估。

关键词:典型相关分析,课程间影响,专业评估

参考文献

[1]孙权森, 曾生根, 杨茂龙, 等.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组合特征提取及脸相鉴别[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5, 42 (4) :614~621.

上一篇:河南省外贸企业下一篇:物流金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