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管理模式

2024-06-30

精细化管理模式(精选12篇)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 晋州市积极探索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途径, 从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入手, 以改革变机制, 以规矩定方圆, 以手段促效果, 扎实推进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改革, 建立了贯穿资产运行全过程的管理模式, 进一步加强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维护了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提高了资产使用效益, 保证了国家行政机关履行职责和促进各项事业发展。

一、推行分类集中管理, 建立行政事业资产集约化监管体系

实行集中管理, 是科学合理配置资产的前提, 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一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所有房屋、土地产权证书即《房屋所有权证》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统一过户到市财政局, 实行集中管理。实际工作中, 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产权回收、两证过户, 土地房产确权、测量、绘图等工作政策性、专业性强, 需要专业人员多, 工作量大, 大部分单位无相关权证和产权来源证明等重要权属资料, 且土地房产现状复杂, 特别是地处乡镇的部门确权难度较大。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下, 土地、房产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 集中办公、简化程序, 仅用两个月时间将权属明晰的87户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1430多亩土地和38万多平米房产, 过户到财政局。二是资产统一运营。对行政事业单位出租房屋、商业门面等经营性资产由财政局授权经营公司与单位共同管理。处置资产由经营公司集中统一处置, 由单位提出申请, 按照管理权限分别报财政°部0门¨或市.政¨府审批, 批准后资/产经¨经营公司统一操作, 按法定程序、方式实行“阳光”运作。

二、建章立制, 完善行政事业资产监管制度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必须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关键还是要制度。我们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 循序渐进地制定了涵盖资产管理全过程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一是制订了《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业务操作规程》、《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运营操作规程》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资产使用、资产处置、资产收益、资产清查等资产管理各环节进行了细化, 明确了审批程序、审批权限和管理办法, 确保资产管理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 不留死角。统一了《晋州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租赁合同书》, 规范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等行为。

二是理顺了管理机制。严把资产入口关, 资产购置审批由国资科核实单位存量资产及人员情况, 兼顾前瞻性, 按照既保证单位履行职能, 又配置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进行审核, 提出是否配置的意见, 相关业务科室对资金情况进行审核。土地、房屋和车辆的购置, 报市政府审批, 其他资产由局领导审批;经审核批准的, 方可进行资产购置, 对列入政府采购范围的资产, 按程序进行政府采购;未经审核批准的配置事项, 政府采购部门不予采购, 财政集中支付中心不受理资金支付申请, 实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的有机结合。严把资产使用及出口关, 对单位资产出租等非转经行为和资产处置进行严格审批, 经批准的事项由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运营, 委托中介机构进行公开竞价、招标、拍卖 (租) , 实行阳光操作。今年以来, 对到期的30个单位的70间经营门面房重新对外公开招租, 租金较历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公开竞价拍卖各种车辆6辆, 报废车辆3辆, 竟价出售废旧设备一批, 2012年上半年累计实现国有资产收益255万元, 并按规定全额上缴财政, 有效地提升了国有资产运营效益, 实现了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

三是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专管员制度。各单位制定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明确内部管理机构, 指定一名资产专管员负责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 把资产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 有效解决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资产管理机构及资产管理人员不够明确、不够固定, 资产购置、处置事项办理人员与财务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脱节等问题。财政局负责对164名资产专管员进行业务培训, 提高队伍的整体管理能力。

三、依托网络平台, 实现资产全程信息化监管

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晋州市政务中心服务器作为平台, 纳入网络运行, 实现对资产的全程适时动态监管。一是基础监管, 通过全面清产核资, 将全市164户行政事业单位经核实无误后的资产数据, 全部录入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软件, 并以此作为基准数据, 建立定期对账制度, 加强资产监管日常化, 确保账账、账卡、账实相符。2011年底固定资产总额达到57205万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2970万元, 且系统数据与财务数据同步一致;二是关键节点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增减变动的主要环节实行纸质和网络并行申报、审批, 环环相扣。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掌握和分析资产状况, 有效进行管理和监控。

四、建立健全财政公物仓建设, 促进行政事业资产共享

为提高行政事业使用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益, 建立了公物仓进行资产的合理调配。一是建立资产余缺调剂制度, 健全财政公物仓管理。将行政事业单位闲置的固定资产、被撤销临时机构的所有资产、机构合并后多余资产、使用财政资金举办的大型会议、展览、典礼突击性工作及组建临时机构等所购置的资产全部纳入公物仓管理。对单位确需配置的资产, 首先通过公物仓调剂解决, 凡能通过调剂解决的, 原则上不重新购置。二是对资产进行合理调配, 根据单位配置申请, 综合考虑单位存量资产情况, 确定调配的缓急顺序和具体调配方案。同时定期公布仓储信息, 缩短资产在公物仓存储时间, 合理高效调配资产。近年来, 通过公物仓, 调剂盘活闲置房屋建筑面积5151.75平方米, 循环借用给十多个临时机构开展工作所需资产;在今年开展的“深化基层建设年活动”中, 合理调配出空调、电脑等一批办公用品, 价值达20万元, 积极帮扶基层建设。公物仓的建立, 推动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有效整合和共享共用, 节约了政府行政成本, 实现公共资产配置结构的最优化、资产使用效益最大化。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思路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制定出科学合理, 能够量化的资产配置标准和资产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是工作的一个难点。因单位性质不同, 工作需要不同, 难以一个统一的数量进行配置和考核。现在我们虽已初步制定出配置标准征求意见稿和资产管理绩效考核讨论稿, 但也主要是从配置资产的价值和更新标准、使用年限上予以控制, 缺少数量上的控制, 对单位的考核主要体现在对制度执行方面, 缺少资产使用效率的考核。二是在产权集中管理工作中, 乡镇土地房产性质难以确定国有、集体, 大量地处乡镇的政府机关及学校土地难以确权。三是资产使用权登记与资产条形码工作一直未开展。

针对以上问题, 下一步, 我们将继续探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思路, 研究制定以资产管理促财政节支增效的新举措, 计划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适时出台, 为深化资产购置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基础;

二是解决乡镇土地权属问题、农村小学资产也有待纳入管理体系、强化资产监管日常化,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三是部署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权登记及资产条形码的实行, 不断深化、细化管理工作;

四是继续健全财政公物仓规章制度, 为公物仓建设奠定制度基础, 加大资源共享力度, 节约财政支出;

五是继续执行定期培训制度, 对资产专管员进行继续教育, 通过提高管理者素质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2

[摘要]本文以企业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经营管理为出发点,探索分析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逐层论述企业如何开展进行精细化管理,运用精细化管理策略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细化 企业管理 竞争力

一、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意识、理念和认真的态度,也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其实,早在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就提出:“天下大事作于细”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提出了精细化的管理理念,西方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盛行。它借鉴和传承了泰勒的科学管理、W.爱德华兹•戴明的为质量而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等理论。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

目前,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精细化管理已经成为激烈市场竞争中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深入研究企业精细化管理,有利于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增强

竞争能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实施精细化管理常见问题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与其现状相适应,适应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此外,还要有比较系统的规划,着眼于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从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但是,从实践来看,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

1.过分强调数字、数据

企业管理中为了实现细节的精确化、数据化,从而为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使决策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需要数字的支持。但是一些企业为了精细化,过分强调数字和数据的重要性,沉迷于数字假象,主要是数字的真实性、有效性问题突出,对于一些相互矛盾的数字,不知道如何取舍和平衡,导致精细化管理出现偏差。

2.人员素质的发挥问题

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员素质问题,强调以人为核心。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必须以人为本。人力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要创造最大效益,如何使其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是精细化管理中面临的最大的难题。

3.工作效率问题

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精细化,在管理中对于一些可以省略的步骤,往往视为不可缺省,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出现精细化管理反

而使企业出现运行效率降低的问题。

4.执行问题

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要落到实处,这就离不开人的执行。但是,从实践来看,一些设计比较精良的管理细则,却没有很好地落实,主要是由于操作性设计不够合理,不注重执行人因素。或者是执行人不愿意,或者是能力不足等,从而导致精细化管理只能纸上谈兵,无法落到实处。

5.简单复制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善和提高的过程。但是,一些企业认识出现偏差,将其作为一种固定模式,照抄照搬,从而使其适得其反。实际上,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企业从各自的管理实践中不断归纳、总结,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别人的经验只能借鉴,绝不能简单复制。

三、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分析

1.促使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

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决定性因素在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时候,一方面,要经过深入、充分、全面的调查研究,结合市场实际,从市场需要出发,从消费者的需求入手,另一方面,还要为广大员工提供充分的参与决策的权利和途径,从而为制定和实施企业决策打好良好基础。此外,要以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来确定企业的战略决策,以企业的短期发展目标来确定企业的战术决策,并且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坚定不移

地展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精细化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2.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

企业实施管理精细化,必须经由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原因在于,企业员工是第一要素,只有企业员工的素质得到提升,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落实,才能体现出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效果。因此,一是要让员工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常识,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重要意义;二是要切合人的实际,看企业用人是否恰当,通过教育培训,使其掌握精细化的操作步骤和技术标准等;三是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让勤勤恳恳为企业做出贡献、创造效益的员工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激励他们为企业精细化管理作出更大贡献。

3.实现信息技术保障

企业精细化管理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信息也成为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一种重要资源。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中,掌握充足的信息就能把握主动,反之,信息闭塞就会使精细化管理陷入被动。

4.建立和推行企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企业的精细化管理要有充分的制度保障,制度在管理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制度作为一种很好的管理手段,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精细化管理必然陷入混乱和高成本的境地。因此,要建

立和推行一个长期不变或者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能适应企业发展要求的精细化管理制度。要考虑到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因素,通过反复论证,根据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切忌闭门造车。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3

作为技工类院校的一名普通教师,笔者认为在日常教学中,精细化管理关键要突出一个“细”,这个“细”字有下面几层含义:

一是备课。每节课都必须提前备好课,把计划在课堂上讲授时所涉及到的教具都提前准备好。

二是方法。指教学方法,即结合自身的优点,多借鉴同事或者同行甚至专家的教学管理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三是周密。授课过程每一环节必须考虑到,不留死角。同时,要求条理清楚,层次清晰,每一个知识点讲到了什么地方、进行到什么程度要一清二楚。

在做好“细”字的同时,我认为做好精细化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精细化管理是全员智慧、力量发挥、集合的结果。技工院校的管理同样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的,从教学、组织、人事、财务到后勤管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和每位师生息息相关。因此,精细化管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课堂上,而是需要集合每一个人的力量。只有大家都认识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院校才有可能快速发展。

精细化管理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和长期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学管理的手段,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学习技能。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进行,一些教学方法管理制度也会有可能不太适应教学现状。因此,有必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精细化管理进行修正,以研究制定新的措施。

二、制定精细化管理制度

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精细化管理顺利实施。要明确如何备课、如何讲课、授课进度、此课程在本专业所占比重,一点一滴都不能有任何疏漏。将每个课堂环节作为本系精细化管理的切入点,通过全系工作程序和标准,做到每一项业务、每一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制定好四个方面的制度:

一是职责类制度。内容包括明确每个人、每个部门的工作岗位及职责,各尽其责,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事负责。

二是规范类制度。内容包括工作规范要求、考核评估细则,这些制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约束性。

三是福利制度。内容包括教师的岗位培训、在职进修以及教师待遇等内容。目的是,鼓励教师进行深造,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并凝聚人心,做好和谐校园建设。

四是制度建设类制度。内容主要是对上述制度进行讨论、修订,与时俱进,及时增加新的内容

三、核心是“以人为本”

管理的主体是人,精细化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把管理制度的强制性实施,改变为自觉遵守和执行,这是对严格规范管理的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学生身上,具体做法是:

尊重理解学生,与学生全面沟通;

完善激励机制,激发班级活力;

开发学生的潜能,创建学习型班级;

开展自我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精细化管理不是对以前管理模式的否定,而是在现有成绩的基础上,通过调查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精细的、科学的管理。精细化管理的精髓在于将细节贯彻到工作的始终。因此,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文化,它体现在规章制度中,更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技工院校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管理,关键是要搞好和谐校园的建设。只有学生乐学、老师乐教、职工乐业,精细化管理才能落实到实处,并产生重大的效益。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市技师学院)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篇4

关键词: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操作流程

1 电力营销的概念

电力营销是指在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中, 以电力客户需求为中心, 通过供用关系, 使电力用户能够使用安全、可靠、合格、经济的电力商品, 并获得周到、满意的服务, 与此同时, 为电力企业创造经济效益的活动。

2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在电力服务中, 应该构建常态政企双向沟通机制, 推进创新工作室建设, 完善有序用电管理标准体系, 开展用电量收益监测, 建立电费收益分析和营销经济活动分析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 有效弥补在安全、服务、电网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使精细化管理有章可循。在具体实践中, 必须按照工作岗位和职责, 明确科学量化的管理标准和考核制度, 依据工作完成进度及效率指标, 进行严格细化的考核, 并按照对应的奖罚措施来培育、推进精细化管理。

对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实际操作而言, 必须有一套与之相对应的操作流程, 以使营销技术相应的支持系统本身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营销部门而言, 必须对营销服务相关的业务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整合, 其工作内容必须分步骤、分项目、分类别以及分细节地有章实施, 并且整个工作流程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 实现流程化管理, 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高效化。从实际情况来看, 与精细化相关的操作标准是精细化管理在执行过程中最根本的依据。

具体而言,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就是将每项专业化的管理内容, 通过程序化的文件进行一定的优化, 使整个营销业务更接近标准化。同时对带电作业大力推广, 对供电设备实际状态进行规范的状态检修, 最大限度提升电压的稳定性、合格率以及可靠性。构筑各类客户用电服务指导性文本, 统一营销模式典型设计, 统一报装资料示范样本, 规范高、低压业扩报装手续, 提高报装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针对供电部门而言, 应对相关工作加强指导、协调和统一管理, 从而进一步提升故障抢修能力。对农村供电服务要实现标准化改革, 将城乡一体化的营销服务变为现实。要对相应的业务流程以及典型案例进行整理、收集, 加强对员工业务素质的培养、锻炼, 以最大程度地提升工作的执行效率。

3 精细化营销管理的意义

对供电企业而言, 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企业必须狠下功夫, 将相应的管理目标具体化, 将相应的责任明确化。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 我国电力能源领域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如果电力企业想要获得长足发展, 并且取得主导地位, 就必须与时俱进, 将精细化管理运用到实际的营销管理过程中, 有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工作效率。

4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策略

4.1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必须符合自身实际情况

对每一个电力企业而言, 其实际情况以及所处的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而对于相关的精细化管理而言, 也必须将这种差异性很好地体现出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精细化管理内容, 对具体的实施内容以及实施方式进行差异性的分析、选择。对于供电营销而言, 其本身极容易受到来自社会或者是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所以, 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更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以及灵活性, 并且在不断的市场竞争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4.2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必须循序渐进

必须稳扎稳打, 一步步向前, 将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步子走得更加扎实稳健, 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形成坚实的基础。当电力企业将“实现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的思路确定为主要的前进方针以后, 就应该切实按照“精细”所规定的内容以及思路, 把电力营销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关键性问题分成大小不同的阶段逐一攻破、完成, 也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将电力营销整合成一个全面、完整的体系, 才能完完全全地将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在企业整个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挥出来。

4.3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强对相关理念的学习

企业应该强化学习现代化的管理理论以及相关的方法, 并且培养员工对精细化工作氛围的追求意识, 让每一个员工深刻认识、了解到精细化管理的实际内容以及意义, 使员工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最大限度激发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的创造思维以及主动思维, 才能有效提高电力营销的时效性以及具体性。

4.4 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必须对技术进行创新

精细化管理实施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因此, 电力企业必须将原来无法与精细化管理的工作方式、思维方式或者是经营方针互相契合的地方完全摒弃。电力部门在进行电力营销的过程中所面对的对象是市场, 而创新是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以技术进步推进创新, 以管理深化创新, 用精细化管理代替粗放型管理, 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 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

4.5 必须为电力营销精细化管理构建信息平台

通过对客户管理的长期积累和客户数据库的持续投资, 供电企业积累了海量的用电客户基础档案和用电明细数据, 充分利用这些数据是实现营销精细化的基础。对营销的各项工作进行量化, 对营销业务实施流程化, 对营销管理实行协同化, 实现由单项营销到一体化整合营销的突破, 既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 又能提高营销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效能。

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 必须以电力营销信息平台为载体。做好数据采集工作, 共享营销的各类信息, 对用户数据库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及时做出反馈, 实现优势互补, 为业务扩充、用电检查、电力销售、计量管理、优质服务等工作的监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这是使各部门 (包括下属的供电所) 实时掌握营销信息和客户异常情况的有效工具, 对各地区的营销监督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一方面, 电力营销服务管理精细化目标的实现, 需要有营销信息平台系统的支持。营销信息系统的设计不仅是为了对营销数据进行统一的提取和分析, 而且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和执行层的能力, 采用数据仓库、智能挖掘、联机分析等技术, 逐步将真正的商业智能引入到精细化管理中。按照“木桶理论”, 任何一个要素的短缺都会使整个系统失去优势, 只有各环节、各流程的精细化水平达到一种均衡时, 精细化管理才能发挥最佳效应。

5结语

对于电力企业而言, 其与电力营销相关的服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直接关系着企业在整个供电市场中所占有的份额以及企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速度, 并且还关系着所有电力用户对电力企业的评价, 而这也正是影响电力企业未来发展以及现在生存最重要的因素。就目前电力部门所面对的困境而言, 电力企业必须对此进行多方面、深入的考虑,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 并通过精细化管理手段, 改变传统的电力营销模式, 通过创造性思维将工作开展得更好。

参考文献

[1]纪小明.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功能与特点及其对电力营销的影响探析[J].科技视界, 2012 (27) :377~378

[2]王春文, 程艳.浅析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电力营销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电子商务, 2012 (12) :133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5

《【精细化管理检查小结】关于精细化管理3月份工作小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希望对网友有用。

关于精细化管理3月份工作小结

关于规划管理精细化3月份工作小结

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营造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城市环境,按照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要求现就规划管理3月份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规划审批情况

依据《城乡规划法》等相关规划定,2016年第一季度共依法审批市政道路、公共建筑、建设项目10项,核发规划条件通知书15份,核发发方案核定通知书

4份,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11份,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13份,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2份,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1份,许可用地面积12万平方米,许可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至目前,开工项目2项,其余项目正在办理规划工程许可等手续。

二、违法违规典型案例督查情况

(一)是突出重点,依法开展违章建筑集中治理整顿。按照2016年城市精细化管理集中整治实施方案要求,我室按照“扩展建成区、规划待建区、优化限建区、管控禁建区”的总体要求,对规划区范围内违法违规建筑进行了集中治理整顿。集中治理整顿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城市规划区内沿街业主房屋、商户侵占路面,影响市容交通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治理整顿;二是对城市规划区内各开发小区突破容积率擅自加层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治理整顿;三是对城中村房屋私搭乱建违法建设行为进行了治理整顿清

查。通过清理,我县城市规划区内共有两起违法建设行为,均是对原有房屋进行翻建改造,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我室及时发现,立即停止施工,最终停止了其建设行为。

(二)是强化机制,实行定期巡查制度。我室安排专人分区域定期不定期进行进行巡查,重点对城郊结合区和沿街建筑加大

巡查力度,我室工作人员通过日常巡查3月份共发现城市规划区内违法违规建筑1起,查处1起,通过下发停工整改通知、找当事人谈话等方式进行整改和遏制,有效遏制了违章建筑的势头,进一步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使城乡面貌有了新的变化,确保了城乡规划的顺利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强规划宣传力度。通过电视、会议、公示牌等方式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群众知道规划,尊重规划,执行规划,提高社会认知度,提高规划 的公信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规划、参与规划、执行规划的良好氛围。

2、加强队伍建设力度。按照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要求,健全规划管理体系,加强规划干部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业务水平,强化规划管理部门服务社会的意识和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能。提高规划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规划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3、是加强日常巡查,搞好长效防范。查处违法违规建设、加强规划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必须建立健全对查处违法违规建设行为的快速反应机制,构筑起不能违法建设的防范机制。要加大日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及时发现违建苗头,及时劝阻,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4、是加强批后管理,确保依法依规建设。加强与建设单位的沟通对接,全面掌握建设动态,做了事前告知、事中指导、事后回访,按照“环节到人、分

级督查、责任连带”的监管机制,进行全程跟踪监管。

2016年3月24日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6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理工类 高校就业

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这给本已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带来更大的压力。而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重要资源,能否科学的配置到社会适合的岗位上去,反过来也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受实体经济增速下滑影响,当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尤其是理工类高校毕业生存在着愈来愈大的就业压力。以笔者工作的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机电学院为例,该学院下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五个专业,毕业生的总人数超过全校毕业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就业工作量大,工作难度高。所属行业均受到当前经济形势影响,受到冲击较大。

一.当前就业工作形势严峻,就业难度突出明显

1.2016届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刷新高。数据显示,2016届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770万以上,比2015届749万再增21万余人。自2013年“最难就业季”以来,毕业生人数的增长使得每一年都成为“史上最难就业季”。

2.维、藏等少数民族学生进展缓慢。由于学习环境、语言、学习基础等问题,维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业上通常存在较大压力。我院现有维族学生1名,藏族学生2名。其中一名维族学生一名藏族学生各有一门不及格课程,面临毕业与就业双重压力。三名维藏学生均在准备家乡的公务员考试,就业渠道较少,就业面狭窄。

3.学生能力素质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在学校与学生层面上,依然存在部分学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较强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学生素质与市场需求脱节源于多方面的因素。一是高校目前培养的学生干人一面,不符合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二是学生自身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在就业过程艰难。

二.全面施行精细化管理模式推进就业

基于庞大的毕业生人数,尤其在上述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学院在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上,全面施行精细化管理,在各个环节付出更长时间和更多精力做好各项工作。

1.定期多次进行就业摸底,全面细致了解学生动态。截止2016年5月,针对2016届本科生已进行详细就业摸底7次,细致地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基本情况。摸底工作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欲就业或升学单位的类型、目前自己的准备情况、存在的困难和希望学校学院提供的帮助等。将摸底情况汇总,制作我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信息调查表,在此基础上实时更新,记录给予的帮助和辅导,分清给予就业指导的类型,并根据学生的需求向毕业生提供招聘需求。

2.合理利用资源,学院教师和往届就业师兄师姐积极向关系单位推荐毕业生。学院各系(所)积极配合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部分教师主动联系有工作往来的用人单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多个就业岗位。通过学院教师向用人单位推荐,既节省了单位招聘所用人力物力,又拓宽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保证了就业市场资源的充分利用。

3.结合本科生就业求职经验不足的情况,针对性开展就业工作。成立2016届毕业生就业互助小组,对班级的就业负责人进行简历撰写、模拟面试等培训,再通过他们带动班级同学开展就业工作。辅导员结合每位毕业生特长,先后召开简历修改指导会十余次,并为毕业生进行了一对一的简历修改,并约谈部分毕业生进行面对面指导。双选会当天,辅导员会逐一与重点关注单位招聘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沟通,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学院毕业生。整个就业过程中,辅导员与毕业生保持密切联系,充分增强师生间的情感认同。

4.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引进迅捷、高效、便利的工作手段。通过收集就业信息,拓宽就业领域,利用QQ微信等新媒体工具作为信息交互平台。开通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信息QQ群,分类建立微信群,已建立“机电2016届就业”“机电2016届考研”“机电2016届保研”“机电2016届出国”“机电2016届二战”五个微信群,并借助学院官方微信平台“微思潮”实现对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实现与毕业生就业信息沟通的“点对点”,提供工作效率,加强信息化的实效。

5.就业先毕业,着力推进毕业生学业辅导工作。针对学业困难的毕业生,学院启动了2015-2016学年学业辅导中心,对毕业班有不及格科目的同学提供学习帮扶,帮助他们顺利通过课程补考,取得学位证和毕业证。截至目前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补考重考结束,不及格比例为7%,成绩位列所有学院第一名(第一名文法学院)。

在大力开展的精细化工作基础上,机电学院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6年度中期的就业率统计中,全面领先全校平均水平近3个百分点。取得良好的成绩。目前理工类高校就业工作困难多,压力大,但相信在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举措下,不断攻坚克难,最终能够顺利圆满完成2016届本科生的就业工作。

构建企业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思考 篇7

精细化管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 是为了适应逐渐细化的社会分工现状, 旨在通过精细化理念的指导, 使得企业能够具备更加高超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 运用精细化的管理模式, 才能使企业始终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在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的指导下, 优化企业的生产流程, 实现各项资源, 包括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组织结构和专业的优化配置, 使得企业的生产达到最优的效益。

1 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制度的落实不完善

企业要实现精细化管理, 就必须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制度, 也就是说制度精细化是管理精细化的前提。精细化的制度才能让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有章可依, 有规可循。但是,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 尽管企业制定了各个部门管理的制度, 但是这些制度都形同虚设, 或是内容比较空泛, 大多都是泛泛而谈, 没有针对性, 也没有具体的细节说明, 所以大多数制度都被企业领导或是员工束之高阁, 大家都不去贯彻落实, 将之作为摆设, 更不用说对管理进行精细化的指导了。比如说, 当前的大部分企业在规范操作、规范执行等制度的制定上都是参照其他企业或是对以往的制度全套沿用, 根本不去创新或是改进, 而且制度内容还有许多不明朗的、模棱两可的内容, 如果工作人员在管理的过程中参照了这一制度, 就有可能导致工作过程中出现纰漏, 到时候, 都不知道具体该让制定制度的人负责还是管理部门负责, 使工作处于窘境。因此, 要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必须先实现制度的精细化、规范化, 还需要企业相关部门进行长时间的探索和发展。

1.2 精细化的程度不够

构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 而不只是一句口号, 更不是一个只需要做到理解就够了的概念, 这需要把精细化理念切实地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 因此, 必须对其高度重视。但是, 当前我国企业精细化管理的现状是空在乎其形式, 而不注重挖掘它的精髓, 造成一种“形式化管理”的假象。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仅仅是做表面文章, 实施在外观上, 而没有对全局进行深层次的、系统性的和强有力的贯彻落实, 没有落实到方方面面和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人上面, 精细化管理的程度远远不够, 企业对这种模式的具体执行力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内大多数企业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缺乏一个完整的链条, 没有形成一个从制度的制定、贯彻落实、执行、最后再进行反馈的一连串的操作流程, 也没有形成一个由点及面、由上到下的执行方向;在管理的过程中, 分不清主次和重点,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 结果收效甚微, 导致工作中大量做无用功, 事倍功半, 造成了责任不明确、管理工作效率低的情况。

1.3 内部制度不完善

精细化管理要具体落实到企业管理工作之中, 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非常有必要。企业的正常运营必须是在合理、科学、有效的控制之下进行的, 不能放任公司自由发展, 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方向, 所以在这个时候, 企业内部的控制体系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 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需要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创新。首先,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强制性, 无法对各个部门的行为形成一个特别大的影响和约束作用。比如说,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无法制约企业的运营成本, 使得企业的运营成本管理结构越发得不合理。而且, 尽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产流程和生产步骤, 但是这些管理制度普遍都是对部门或员工的约束, 对领导阶层没有一个明确的约束力, 领导的约束主要靠自身的觉悟和道德操守, 这也是近年来企业高层贪污巨款、携款潜逃等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其次, 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都是沿用单一的模式, 只是对企业的生产过程起到了较好的监督和管理作用, 但是缺乏对企业整体的监管和把控, 缺乏整体性的建设, 并且企业普遍不重视内部控制体系的创新和改进, 导致至今为止还未能形成一套系统性的、较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最后, 企业在进行内部监控工作的时候, 缺乏预见性和全局观, 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只对这一环节进行修补, 不能以小见大, 没有一叶知秋的敏锐洞察力, 这样不利于管理工作的全方位落实, 不利于管理人员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相关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和精细化管理系统的执行情况进行客观的监督和评价。

2 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2.1 实现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有一句古语叫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企业在一定的规章制度的约束范围之内才能发展, 制定切实有效的、灵活多变的、细致全面的、对全局进行把控的管理制度是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首要前提。第一, 企业要建立一个全面的管理控制执行机构, 对管理工作的全局进行把控, 还要建立考核部门, 对内部控制系统和企业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进行考核和评定, 及时发现不足并且及时改进, 切实地保障每一个处理细节都要落到实处。第二, 企业要优化管理层的管理能力, 提高管理层的执行能力。在制度制定之前, 要下基层进行走访和调查, 充分了解民意、听取民意, 制度的制定是服务于人民的, 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开展工作;在制度制定之后, 要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 并且不断进行完善, 所以提高操作人员的执行能力也是管理工作的关键。第三, 企业要通过对管理指标的测量, 构建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 在季度末或是年末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激励每一个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将精细化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细节。

2.2 通过企业的精细化管理, 不断提高企业的执行力和竞争力

管理工作的实施以执行力为基础和关键。所以, 企业要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 切实落实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执行力。而且, 各项工作不能盲目执行, 要分清主次, 抓住重点, 做到有的放矢, 推动工作的细化, 提升工作效率。只有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的有条不紊, 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笔者主要对如何构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体系这一课题进行讨论, 主要分析了目前我国企业在实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所以企业也要与时俱进,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梁丽.有关电力企业推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J].城市建设, 2012 (31) .

[2]王秀丽, 赵万东, 鲍旦颖, 等.构建高校共青团工作精细化、纵深化发展模式的思考[J].青年与社会, 2012 (9) :174-175.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8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 (Peter F.Drucker) 认为:“管理工作是使利用资源的收益最优, 管理者需要的是一套判断标准, 使他能做真正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有贡献的、有成效的事。”在高校食堂管理工作中亦如此。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虑, 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因此, 高校食堂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直接关系到师生就餐品质的同时, 更间接左右广大师生的生活。 为“用炒青菜的火候烧排骨, 用烧排骨的心态炒青菜”, 对于高校食堂精细化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2.高校食堂管理现状与问题

目前, 我国高校食堂普遍采取全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 概括起来, 基本为两种:自我服务的自主经营和社会招标的个体经营。 前者对后勤改革过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充分、不到位, 仍习惯于“统、管、包”模式, 舍不得放弃高校自主经营权, 更不会主动提高精细化服务质量, 基本是“不求后勤公开化, 但求后勤无偿化”;后者是大多数食堂采取的经营模式, 既省却经营的烦恼, 又可以做到管理的“有的放矢”[1,2]。就两种运行模式而言, 高校食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点:

2.1饭菜质量欠佳。 由于个体经营者盲目追求利润导致高校食堂管理混乱, 高校食堂饭菜卫生情况堪忧。 高校师生在饭菜中经常吃出不卫生杂物等情况, 如吃到虫子等几乎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更有甚者, 由于进货渠道管理混乱, 部分卫生不达标的食品 (如过期食品等) 得以流入高校食堂, 导致高校学生集体痢疾或食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 对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2013年,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某网站新闻客户端对3512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首选的是“饭菜不好吃” (55.4%) 。

2.2饭菜价格不稳定。 目前, 高校食堂普遍存在饭菜价格偏高的问题, 如果把饭菜分量等因素全面考虑, 部分高校食堂的饭菜价格甚至比校外营业性餐厅的同菜系还高, 伙食费成了部分在校生的经济“壁垒”;另外, 因缺少必要的管理制度, 菜系定价权与学校无关, 学校缺乏监管, 体现在价格上的表现是价格波动性很大。 同上调查, 2013年, 中国青年报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认为高校食堂“饭菜价格高”的比例为48.5%, 排在第三位的则是“饭菜样式少”, 占比46%;其他的还有食堂“卫生条件差” (37.8%) 等。

2.3服务质量差。 高校食堂大多采用大批量、少品种的采购模式, 造成食堂的菜品非常单调, 学生普遍反映在特点季节段, 或在某个学期, 菜肴的品种基本一致, 更新周期非常缓慢。此外, 食堂出品的饭菜口味基本雷同, 不能满足各地学生的不同需求。 调研显示, 高校食堂饭菜供应时间较漫长, 有的很早就开始供应, 冬季缺乏必要的保温设施, 造成供应时间增长的同时, 饭菜却冷却。

3.推进高校食堂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以服务求生存, 以管理求效益, 以品质求发展, 这是企业管理的宗旨, 也是食堂工作的要点。 只有强化争先意识, 提高服务能力, 才能提升素质葆先进, 增强本领办食堂, 从而“树高校食堂形象, 创高校伙食品牌”。

3.1明晰高校食堂服务本质及安全责任。 优势互补, 共建餐厅;服务师生, 互惠双赢。 食堂服务应从伙食的品种、价格、分量、营养搭配等因素, 针对学生群体, 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 体现高校教书育人本能, 为绝大多数学生群体消费者提供便捷、周到、热忱的服务[3]。 基于此, 我院每年均举办“安全教育月”活动, 在2016年的教育活动季中, 院后勤管理处与后勤服务中心联合组织食堂全体员工进行了食品消防安全知识培训, 培训围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及春季疾病预防等相关知识进行。 通过本次培训, 员工强化了食品消防安全意识, 提高了食品安全事故防范及应急处置能力, 有力推动了员工规范操作水平的提升。

3.2建立高校食堂长效保障机制。 “离娄之明、 公输子之巧,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 不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只有长效的机制才可以形成长足稳定的进步。 我院制定了食堂员工各项工作规范, 涉及原料粗加工操作人员、备餐区员工、洗碗机员工、食品加工区、销售服务区等各大工种, 形成《学院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为强化“办好食堂, 保障课堂”的理念, 进一步加强学院餐饮管理, 切实保障制度实施, 为师生员工提供了卫生、放心、舒适、优质的用餐环境和氛围, 建立了学院食堂卫生管理的长效管理机制和制度, 又制定了后勤服务中心食堂安全卫生考核办法, 对食堂安全卫生工作、食堂设备及环境、食品加工制作、食品采购及储存、食堂从业人员卫生、饭菜价格考核等进行了全面的规定与考核机制。

3.3食堂精细化质量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 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 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 重在细节, 严在考核[4]-[5]。它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出现, 将对服务行业现行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深度改进, 是对行业内部管理的一次大换血、大整合, 建立规范严密的管理规章, 形成科学缜密的管理体系, 确立严抓细管的管理思想, 开展规范严密的管理实践。早在2012年3月, 为响应江苏省教育厅号召, 我院积极推行高校食堂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教养、安全、节约”为核心的“7S精细化管理”模式, 旨在切实提高食堂管理水平与餐饮质量, 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化好评。

4.结语

高等学校食堂管理工作是后勤保障的重要内容, 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广大师生能否 “吃得饱、 吃得好”, 而且关系到整个高校能否正常运转。 在管理过程中, 难免会遇到很多新问题, 碰到很多新挑战, 但是我们要“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善于发现问题, 勤于处理问题, 精于解决问题。 只有这样, 高校食堂管理才能迈出坚实的步伐, 才会迎来美好的明天。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人士将目光聚焦在高校食堂管理研究议题中。食堂工作成为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要点、难点, 其对外服务质量之优劣不仅关系到高校师生的体质健康, 更与高校和谐稳定一脉相连。改进食堂当前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是高校后勤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 各高校在推进食堂改革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如引入新的食堂管理理念, 推行新的经营机制, 既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又提高了公众服务质量, 促进了后勤改革向纵深化推进。本文将就如何以高校食堂管理的深化提升师生的就餐体验感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并结合我院食堂管理实际, 希冀给予高校食堂精细化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细化,高校食堂,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惠志祥.对高校食堂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5, 1:37-38.

[2]张国海, 甄梁.高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 2008, 29 (3) :279-280.

[3]高庆.公共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以高校学生食堂为例[J].软科学, 2009, 23 (2) :80-84.

[4]胡爱艳, 周崇梅, 郑卫国.高校食堂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现代企业, 2010, 1:33-34.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篇9

1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 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首先, 投标、招标市场不够健全, 工程管理体系部完善、法律机制不健全, 一些投标和招标企业利用不正当手段赢得竞标, 出现了串标的问题, 继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 造价管理机制落后, 在建筑工程之中, 施工阶段是其中的重点环节, 但是就目前来看, 施工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设置在工程进度控制与工程质量管理上, 很少针对造价合同管理信息进行深入的管理, 很多认为因素, 只能够进行分散性管理, 如果后续的材料出现变更, 将会对工程造价产生不利的影响, 很容易造成经济纠纷;再次, 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 由于条款表述不清晰, 特别是如果涉及到金额的条款不清晰, 也会导致实际资金与资金预算不符合, 导致造价管理系统难以发挥出有益的作用;最后, 工程造价技术存在局限性, 目前, 我国施工的工程计价模式已然是定额管理制度, 其结果一直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步伐, 未充分考虑到地域、工程以及供求关系的差异, 致使理论造价和实际造价相脱离。

2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2.1 在设计阶段开展精细化管理

设计属于工程造价的重要环节, 直接影响着后续工程的综合造价, 对于这一问题, 必须要再三重视。在设计招标阶段, 需要考虑到经济与质量两个因素, 在工程主体招标过程中, 需要将配套工程同步进行招标, 引入多家竞争企业, 择优选择, 最大限度的减小工程造价。同时, 推广限额设计模式, 该种模式是降低造价的有益手段, 设计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造价要求来对项目进行科学的估算, 减少不必要损失。此外, 针对设计人员缺乏经济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问题, 需要在合同中利用特殊的经济条款进行控制, 如果出现设计变更, 应该及时说明, 若超过合同范畴, 就需要扣除一部分设计费用。

2.2 实施招投标精细化管理模式

在工程的招标与投标管理工作中, 主要包括两个内容, 即施工招标、设备与材料的采购招标, 在开展这一工作时, 需要遵循公正、公开与诚信原则, 企业在开展招标工作前, 需要对施工单位需要做好审查和调查工作, 尤其是要对企业的名誉、诚信、工程实践进行调查, 避免出现非法转包的问题。同时, 要把控好招标文件质量, 详细分析工程涉及的各类信息与数据, 研究影响造价的各项因素, 对于其中的数量与费用要再三审核, 谨慎审查, 避免由于各类因素对造价产生影响。尽快细化工程量清单, 让工作内容更加准确、清晰, 避免出现低价中标的问题, 在签订合同时, 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详细审查, 对于存在争议的地方, 需要标注清楚, 避免出现纠纷。

2.3 施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施工阶段是工程的核心阶段, 也是资金消耗的主要阶段, 影响施工阶段造价的因素非常多, 如政策变化、材料设备价格与施工周期变更, 在开展这项工作时, 需要采用分级负责和细化任务的管理模式, 确保责任到人。在工程耗费工作时, 需要加强月度工程进度额的审核工作, 对于花费较大的项目, 则实施周期内审核, 避免投资失控。对于施工单位的材料变更问题, 需要与造价控制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共同进行审核与分析, 对施工设备、施工质量与施工材料进行校对, 在控制造价的过程中避免影响工程的质量, 如果要变更签订的合同,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 要提醒其其严格遵循相关规范, 避免后续工程结算出现问题。此外, 企业还要树立精细化工程造价的企业文化。一是要改变工程造价人员的观念, 让他们意识到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以及项目工程质量的重要意义, 建立全过程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 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工程中;二是建立以精细化工程造价为重要指标的激励机制。

2.4 竣工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竣工阶段是施工最后环节, 在这一阶段, 需要做好工程量审核工作, 进行事前调查, 避免审核过程出现问题, 严格根据签证情况来审核, 避免加大开支。同时, 针对套用单价进行详细的审核,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执行, 避免出现其他问题, 并做好费用的审核工作, 材料价格需要根据市场价与厂商阶段工作, 严格按照惯例部门规定来进行执行, 将精细化管理模式融合在每一个环节。

3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 建筑工程行业也逐渐由粗放式发展步入精细化发展阶段, 为了实现建设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 在全社会层面节约建设成本, 实现工程项目的效益最大化, 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势必越来越迫切, 而且, 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创建, 将成为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新领域和新发展趋势。

摘要: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对现有管理模式的细化管理, 以此来减少企业成本, 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工程造价中是建筑行业的大势所趋, 也是实现企业转型的客观趋势。本文主要针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

参考文献

[1]纪博雅, 金占勇, 戚振强.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13 (04)

[2]万臣, 赵勇.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住宅工程造价预测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6 (05)

[3]黄华.建设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新方式——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

[4]石凌冻.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过程的课程建设与应用[J].江西建材.2016 (14)

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探究 篇10

目前, 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 主要表现在:缺乏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配置不合理, 两个方面, 笔者将对其进行分析。

(1)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资金是核心, 制度是保障, 人员组织是基础。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 受传统思想以及文化和社会发展因素的制约,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实践方面制度较为落后与保守, 且很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根本不存在制度控制一说, 其只是在财务管理实践中, 按照以往的工作流程按部就班进行业务操作。因此, 事业单位内部与外部管理制度的不健全, 成为制约事业单位发展的直接因素。通过研究发现,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缺乏一套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 而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在实际管理中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自由性, 通常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甚至情绪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核算和预算, 另外在人员组织配置方面, 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组织管理制度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 特别是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工作交接与协调、沟通方面经常存在脱节的现象。

(2) 财务人员人力资源配置管理不当。因事业单位一般的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财务管理理论与业务知识, 因此相互之间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而言, 只注重事业单位的现金流收支平衡, 通常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充耳不闻。但殊不知, 事业单位在实际业务经营过程中, 产品以及原材料和办公用品, 甚至一些固定资产等都需要相关人员进行合理管理, 否则事业单位的现金流就会遭到严重流失。另外, 事业单位会计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大影响。新形势下, 事业单位都加快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的工作融合, 因此取得了一定的管理效益。但是, 对于我国事业单位而言,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制度控制与人员约束机制。因此, 通常缺少财务账证的核对以及账账核对等工作环节, 从而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与有效性值得考证。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实践中, 会计不仅是一种账务管理工具, 更是一种记账工具。因此, 在财务管理中, 事业单位为了不断提升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需要对会计信息资料不断核实, 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流程, 降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

二、财务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对策

为促进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财务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事业单位必须从多个方面来实施, 如:培养精细化管理意识、健全精细化管理制度、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 培养财务人员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 直接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导人员有关, 为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应重视培养事业单位内部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意识, 转变事业单位管理层对于财务管理的认识, 统一单位员工财务精细化管理思想, 将财务管理工作贯彻到事业单位各部门, 提升成本管理整体质量。需要注意的是, 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 涉及到事业单位正常运转过程的方方面面, 综合性较强, 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单位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 根据事业单位部门特点, 开展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 提高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于财务精细化管理的认识。

(2) 健全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制度。要采用科学的创新方式提升事业单位的经营实力, 强化财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合理以及具体经营运转过程不科学。所以, 事业单位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要建立科学的制度, 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提高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综合利用效率。因事业单位现行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适应我国当前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抵御能力, 事业单位需结合自身的业务经营环境特点以及自身的实际水平, 建立符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发展的现代管理模式, 积极完善事业单位的现代会计管理制度, 特别是政府部门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 帮助事业单位建立会计账簿体系。通过引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 加强会计制度改革以及促进会计电算化体系不断完善, 提升会计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能力。

(3) 充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发展会受到自身规模的限制, 因此通过集权型的内部财务管理体制, 有利于事业单位内部财务活动的高效控制, 尤其是在事业单位集权式统一管理下, 能够积极构建科学的运行决策机制, 同时事业单位管理层也可采用员工激励机制, 调动和激发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不断强化其财务管理意识与风险控制意识, 从而避免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与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资产流失。其次, 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 要积极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运行程序。事业单位与大型事业单位相比, 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决策运行体系还不完善。因此, 为了确保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决策民主与科学, 提高整体决策效率与决策水平, 应该严格按照“发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确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初步拟定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案――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方案进行科学评估――选择适当的决策管理方案”的运行管理流程进行科学操作。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者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更要积极引导事业单位其他人员寻找事业单位发展的薄弱环节, 加强信息化建设, 通过对比分析, 找到自身与同行事业单位发展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 以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方案改进, 积极达到事业单位预定的财务管理目标。

(4) 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首先, 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培训, 提升其业务综合操作能力以及强化其安全风险控制意识和财务管理责任意识。其次, 要积极建立事业单位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在此过程中, 事业单位不但要构建内部财务风险识别机制, 更要准确及时发现事业单位在整个财务管理环节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可能出现的运行管理风险。对于事业单位而言, 要利用单个风险评估指标对事业单位的实际财务管理风险进行科学监控与评估。可分别按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流动比率以及事业单位资产负债率等各项指标, 建立科学、完善的信息风险评估与预测系统。通过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监控和风险处理系统, 科学转移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 促进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1].王烨.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2 (18) .

[2] .吴金莉.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现代经济信息, 2015 (17) .

[3] .朱刚.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探索.当代会计, 2016 (02) .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11

一、烟台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动因

近些年来,烟台每年都要在市区进行运动性、突击性、阶段性的城乡环境整治活动,能够集中解决一批环境脏乱差问题,但这种整治活动只注重了“治标”未达到“治本”的效果。随着城市规模、管理面扩大和群众关注度的提升,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城市管理需求,亟需建立全方位、全天候和精确、规范、高效的管理模式。2013年9月,在学习考察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烟台市提出将工作重心全面转向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并于2013年12月在市区范围内全面启动“城市精细化管理”活动。

二、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成效

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系统化的管理体系、规范化的管理标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常态化的管理机制,有力地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创新,实现了城市管理模式的“五个转变”。

一是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烟台市制定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标准》手册,将城市精细化管理所涉及的城管执法、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排水、公共广场、城市供热、供水、燃气管理以及城市防汛、清雪防滑等15大类78个方面工作进行细化,分别确定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措施和考核计分办法等。同时,将精细化管理范畴由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扩展到公用事业、窗口服务、应急管理等全面的城市管理领域,每项管理工作都制定详细的管理标准,以便于对照检查考核。

二是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将城市管理每个小项进行细化,责任到站所、到人,量化考核指标。如,道路保洁工作,明确提出定量指标,实行两班作业,人均保洁面积不大于5000平方米,每天保洁时间不少于16小时,每日机械清扫2次,洒水2次,每周高压冲洗1次。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要求井盖丢损、更换1小时内完成,检查井维修2.5小时完成,责任内污水外溢3.5小时完成。

三是由指令管理向实时管理转变。将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应用到城市管理各领域,快速发现、及时处置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城市供热、供气及市政管养行业都建立了自动化管理系统和远程控制技术,对集中供热、供水和环卫作业、养护作业车辆进行GPS定位、远程控制和实时动态监控;芝罘区为执法队员配备了200余部执法通,以专线方式接入数字城管专网,实现移动执法;牟平区完成视频监控系统与OA自动化办公系统、数字环卫系统的整体对接,大大提高了指挥的实时性和调度的准确性。

四是由常规管理向创新管理转变。加强常规管理,抓好面上的整治。强化难点管理,抓好点上创新。针对占道经营问题,烟台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全面推行城管执法划线定位管理模式,对便民摊点、各类亭棚、沿街农贸市场出入口等统一划线管理,定点、定时、定位经营。

五是由系统管理向全民管理转变。烟台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组织义务植树、义务捡拾山体垃圾活动、建立第三方监督考核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倡导社会共治、全民共管、发挥社会功能,提高管理效能。如,芝罘区、莱山区全面实行管理体制下放,将环卫保洁、园林绿化、城管执法等事项全部下放到各街道、园区,明确管理职责,建立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芝罘区、莱山区在环卫保洁领域全面推行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逐步将城郊居民区和公厕管护、垃圾清运进行外包和市场化运作,实现了“管干分离”。

三、烟台市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管理精细化,是针对城市管理存在的现实问题而开展的。多年来,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烟台市城市管理工作大多依靠的是“以人管事、以人管人”管理思路,采用运动式、机械式、游击式的管理模式,没有形成依法、依规、以制度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而通过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各类城市管理难题,并建立完善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二是坚持示范带动。烟台市实施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是采取“以点带面、总结经验、面上推动工作”而开展的。从2013年底开始,烟台市组织所辖区城管部门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活动,逐个领域排查,逐个项目整改,逐条道路整治,逐个问题解决。待每项整治工作结束后,立即转入精细化管理模式,做到整治一项、巩固一项,整治一片、巩固一片。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单位准备2-3个精细化管理的样板,以点带面,全面带动提升城市管理质量。

三是强化制度建设。烟台市从抓行业规范管理出发,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烟台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市区化粪池建设和管理办法》、《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施办法》、《市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城镇建筑垃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市、区(县)两级城市管理事权划分和管理职责,并以此作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基础载体,要求各级城管部门严格执行行业管理规定,不断创新管理思路,改进管理模式,推动“人治”管理向“法治”管理模式转变,形成依法管理、按规矩办事的长效机制。

四是强化督导考核。烟台市围绕“抓长远、抓长效、抓长久”的目标,坚持日常督导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原则,强化督导检查,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制定科学完善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办法,坚持每月对各区进行检查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落实奖惩措施。同时,由市城管局牵头成立城管执法、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艺术5个专门督导组,对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督导考核,建立全覆盖、无缝隙,多层级、多途径的督导检查网络。

四、城市精细化管理实施应把握的问题

一是构建高效管理体制。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涉及城市管理模式的系统改革,必须明确实施的责任主体。城市所辖各区应当建立健全工作机构,负责本辖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严格落实相关部门管理责任,抓好辖区内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

二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进一步明确城市市区两级城市管理职责,排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市级与区级、单位与单位之间范围不清、责任不明等问题,将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健全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机制,形成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实现管理常态,机制长效。在城市管理中,要变突击整治为常态管理,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满足技术指标评价为提高公众满意度和幸福指数。以精细化的标准进行城市管理,层层健全和落实管理责任,固化好的经验、做法,形成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在抓好建章立制、集中整治等工作的同时,要着力解决当前城市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细、作业不精等现象,按照“日常管理细、发现问题准、整改落实快、质量标准高”的要求,精心打造“洁绿亮美”城市环境,建立健全与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的城市精细化管理长效机制。

四是营造广泛参与氛围。搞好宣传引导,发挥媒体作用。在城市管理中,要大力弘扬“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理念,引导广大市民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市民行为规范和社会公德。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宣传媒体,以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等形式,积极宣传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市精细化管理有益成果和先进典型。同时,要加强与市民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广泛收集公众意见,引导、激发广大市民自觉爱护家园、美化环境的主人翁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李利)

精细化管理模式 篇12

一、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的意义

众所周知, 我国实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之后, 高职院校从扩大规模转向注重内涵, 提高教学质量。当前, 我国高级技工人才十分短缺, 甚至高职院校技工还没有毕业, 就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 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相适应,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必须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的基本原则是“精、准、细、严”, 目标是向管理要效益, 通过合理利用教学资源, 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 注重教学管理的细节、细致, 追求高效, 追求卓越不仅培养学生高超的职业技能, 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 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就在于细节, 管理者要特别重视细节问题, 当然不能事无巨细, 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精细化管理中, 每个人都要树立主人翁意识,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维护师道尊严, 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的优势

在现代管理中精细管理是必然的要求, 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更深入、更深化, 是对常规管理的继承与创新。精细管理有利于塑造学校品牌, 当今学校打造的都是品牌教育, 特别是高职院校, 它的特点是直接面向社会, 直接向社会输送人才, 所以高职院校更需要精细管理, 只有这样, 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才能打造出高职院校自己的品牌优势。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 其最终目的是向管理要效益, 通过精细化的管理, 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运行, 真正实现管理模式的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制度化。

三、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1. 教学运行的“微格化”管理

教学运行的“微格化”管理是基于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具体操作, 目的是将管理责任具体化、管理环节明确化, 实事求是地分析管理现状和目标, 全面、客观的梳理管理流程, 从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制度化的角度系统设计管理模式, 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高效、协调和持续运行。根据学校年度整体工作安排, 把握关键环节, 把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干进行梳理, 统筹编制出学期教育教学工作进程表, 将教育教学环节的时序性和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建立起纵横交叉的“网格”, 每一位参与者都按照角色职责按时间顺序完成对应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进程表中体现工作内容、具体时间、负责人 (部门) 等项目, 体现计划性、节奏性。实现教学准备、接新生、上课、辅导、作业批改、实习实训、业务学习、党务活动、成绩评定、科研立项结题、节假日等教学活动过程的全程“微格管理”, 做到教学管理工作“科学量化、日清日结”。

2. 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性,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对精细化管理进行科学的分析, 形成组织严密的、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同时要明确各位责任人的职责, 建立健全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检查制度、考核制度, 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 符合设计要求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不断完善精细化管理体系, 采取综合措施使精细化管理有条不紊的得到贯彻执行。

此外, 为了落实精细化管理工作, 高职院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机构, 确保精细化管理工作进程中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互相监督。该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由学校各部门的人员组成, 以确保精细化管理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这是完善企业精细化管理体系的重要一环。

3. 提高精细化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个学校要发展, 关键在人才, 人才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 才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我国的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人才的作用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拥有高超的管理技能, 这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前提。高职院校要定期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 从多方面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培养精细化管理的精英, 当面对复杂的精细化管理问题时, 管理人员能够沉着应对, 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是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如果一个高职院校在遇到问题时, 没有应对的办法, 其后果是不可想象的。高职院校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 在集思广益、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选择最优化的监督方案, 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如果高职院校的监督制度不健全, 某些管理人员可能就会越过一些正常的实施程序, 不按规章办事, 对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4. 建立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需要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的紧密配合, 学校要事先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计划, 按照计划对学校师生进行精细化管理, 广大师生要积极地配合该管理模式, 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 劲儿往一处使, 才能实现学校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实现二者的双赢。

学校要提高精细化管理的效率, 实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是关键。只有效率提高了,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的水平才能提高。好的教学管理方法是成功的法宝, 一个缺乏好的管理方法的学校, 是没有发展前途的。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方法有很多, 常见的有关键事件法、管理分布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等等。一个学校的精细化管理方法不应该是单一的, 应当以某一种方法为主, 其他方法为辅。只有这样, 才能综合各种精细化管理方法的长处, 防止片面性。

除此之外, 制定合适的精细化管理计划能使精细化管理的效果事半功倍, 高职院校要根据本单位的精细化管理特点,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 对不同的专业实行不同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只有这样, 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有效的开展, 才能从根本上为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保驾护航。

5. 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高职院校的管理有自己的优势, 但同时也有不完善的地方, 国家作为高校发展的“守夜人”, 要为高校的发展保驾护航, 制定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法律条文, 加强对高职院校的指导, 规范高职院校的行为。从长远意义来看, 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 而且有利于整个国民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为了建立安定、有序的教学秩序, 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 加强对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 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机制, 不断地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6. 完善精细化管理机制, 增强可操作性

正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那样, 我国的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制度还不十分健全, 与国际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某些高职院校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 操作性不强。因此, 我国必须健全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机制, 增强可操作性, 逐渐的与国际接轨, 不断的升级, 达到国际的要求。除此之外, 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在精细化管理机制允许的范围内, 创新精细化管理模式, 努力实现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新突破。

7. 建立精细化管理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要实施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 健全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是重要条件。众所周知, 我国的信息机制还不十分健全, 信息具有滞后性的弊端, 这些因素的存在都导致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不高。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 必须健全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 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获得第一手资料, 保证信息资料是最新的, 是最真实的, 要建立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 涉及到方方面面, 而决策在这项过程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使决策更加高效, 更有针对性, 全局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是关键, 只有这样, 决策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精细化管理的大局, 促进高职院校精细化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8. 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加大对精细化管理的引导

学校文化对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为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导向作用。积极向上的文化能够激发人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而且这种积极性是相互影响的, 时间一长, 整个学校就处于一种创先争优的文化氛围之中。相反, 如果学校师生处于消极的文化环境中, 时间长了, 他们就会以消极的心态面对世界, 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 我们建议, 高职院校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只有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工作、学习, 师生才会支持学校的政策和决定, 高职院校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

结语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的意义以及优势, 并从教学运行的“微格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完善精细化管理机制, 增强可操作性、建立精细化管理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校文化, 加大对精细化管理的引导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我们相信, 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探讨, 我国的高职院校一定会迎来美好的发展明天。

摘要:自1997年以来, 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数量不断增多, 培养的人才质量越来越高, 目前, 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重点已由扩张规模向提高质量转变。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意义、优势, 以及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精细化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罗兰芬, 林漫森, 吴嵘.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引进企业精细管理理念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2 (07) .

[2]范冰.明确职责精细管理完善考核体系——浅议转型期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体系建设[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3 (10) .

上一篇:防渗帷幕灌浆技术下一篇:车载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