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计量管理工作

2024-10-09

基层计量管理工作(共12篇)

基层计量管理工作 篇1

做好基层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农村基层群众工作是党在农村的基础性、经常性、全局性、根本性工作, 它关系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巩固性, 关系农村党群关系的密切度, 关系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过程, 是党的政策得到有效贯彻执行的过程, 是农民群众了解党, 感受党的利民惠民政策, 从而真心实意拥护支持党的实践过程。 农村党的基层组织是领导农村社会的核心, 近年来, 农村群众工作出现新常态, 创新农村基层管理, 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农村群众工作的新要求。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需要, 就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工作问题, 走访了所在的四会市部分农村, 对新时期创新基层管理与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情况, 进行了一些思考。

1 当前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存在的新问题

四会市 (县级市) 整体属于珠三角经济区,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山区镇。 城乡之间、镇与镇之间发展不同步、不平衡, 成为制约我市与全省同步实现“两个率先”奋斗目标的一大短板。 近年来, 我市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开展村 (社区) “三服务”活动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 创造和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 基层党的建设有所加强, 基层服务和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全市基层总体保持和谐稳定。 但在新形势下, 我市基层治理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 如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 我市城区人口增多, 人口构成更加复杂多元, 社区生活和管理的多样性、复杂性明显增加。 城乡结合部的行政村虽然实现了“村改居”, 但治理方式还是农村模式。山区镇虽然还有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农村, 但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空心村、空心户比比皆是, 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问题越发凸显。 对于这些基层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 如果我们判断不足、重视不够、措施不当, 将会对基层安定有序、社会和谐稳定带来极大挑战。

1.1 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成为激化党群关系的诱因

发展不足带来的问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利益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发展不足以致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事关民生各领域距离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还有着差距, 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发展过程中的利益问题多数与土地直接有关, 包括重点项目建设中涉及土地征收、村集体土地资产处置和私人间土地权属纠纷等表现较为突出, 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 必然会激化基层社会矛盾纠纷, 甚至诱发群体性突发事件, 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组织和干部的高度重视。

1.2 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队伍自身不适应基层群众工作

1.2.1 部分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 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组织运行机制不规范, 对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够, 在农村重大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不能够在领导村委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中发挥核心作用。 有的村基础保障不到位, 村级经济发展落后, 无钱办事。 有的村公共服务平台散乱无序, 服务的形式、功能、内容模糊不清, 没有形成“一站式”服务。

1.2.2 部分基层干部能力素质不适应服务群众的需要。 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素质不高、能力不强, 工作不胜任, 说话没人听, 办事没人跟, 带队伍能力弱、统筹驾驭能力弱。 有的村干部工作方法简单, 出现问题时束手无策, 不能有效疏导和化解群众纠纷。有的作风不正, 漠视群众, 平时忙自己的事, 工作不在岗, 与基层群众长期“失联”。 有的责任意识不强, 工作怕得罪人, 对上级布置的任务, 能拖则拖, 能瞒则瞒, 对服务群众不尽心。 更有甚者宗旨意识淡薄, 把当选村干部作为以权谋私的资本, 导致党群干群关系紧张, 损害了党的形象。

1.2.3 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治理整顿还有待加强。 有的地方制定整顿措施没有切中要害, 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少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甚至陷入 “涣散—整顿—再涣散—再整顿” 的怪圈。

1.2.4 基层基础工作抓得还不够扎实。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存在党组织作用发挥的空白点;党员队伍结构不优、活力不足、教育管理难度加大;有的党员不能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长期不参加组织活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问题仍然存在, 少数地方领导口头重视、文件重视基层党建工作, 但行动不够重视, 抓工作落实的力度不够等等。 这些问题务必引起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 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如何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和创新基层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当前的重大课题。 必须充分认识基层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 有新的思路, 新的对策, 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治理与建设并举, 综合施策, 坚持不懈地抓好基层治理。

2 农村基层工作的 “新常态”给农村基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2.1 农村社会结构深刻变化, 对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政权基础带来新挑战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 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三化”趋势明显, 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三留守”问题突出。 针对“三留守”人员的特殊管理工作还不到位, 这是社会的弱势群体。 如果关爱不力、管理不当, 宗教势力甚至邪恶势力会打着关爱的旗号乘隙而入, 占领农村的阵地。 事实上, 我们走访了一些比较边远的山村, 墟天的农村市场上, 除了粮食、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外, 文化产品基本上是民间信仰的香纸蜡烛光盘, 这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文化极不协调。 究其原因, 针对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人文关怀、心理咨询、科学教育及农村医疗卫生设施跟不上, 给农村宗教势力的发展, 封建迷信的盛行, 甚至邪恶势力在农村的产生提供条件。 因此, 在劳动力转移加快形势下, 要求我们改进基层党建资源配置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方法, 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问题;同时社会团体、宗教组织等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 如果群众不被我们执政党的基层组织凝聚起来, 就会被其它组织吸引过去, 基层这块阵地如果我们党不去占领, 就会被其它组织占领。 这都是摆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2.2 基层群众民主意识明显增强, 对扩大党领导的基层民主提出了新挑战

当前, 群众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法制意识不断增强, 参与村级事务决策和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对自身权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如何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地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2.3 基层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对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新挑战

近年来, 因征地拆迁、旧城改造、涉法涉拆、社会保障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和群众诉求日益增多, 信访形势十分严峻。 如何应对复杂局面, 提高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水平, 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 重视占领网络舆论阵地、引导和影响群众, 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是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2.4 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进程深入推进, 对农村基层组织整合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提出新挑战

如何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加快村级发展, 需要认真研究, 积极探索。

3创新基层管理做好农村基层群众工作的对策思路

3.1 严格落实大抓基层责任

努力构建市委统一领导、市镇 (街道) 村 (社区) 三级负责、部门齐抓共治, 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基层工作格局。 市四套班子领导干部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进一步加强直接联系基层工作, 市直各部门领导干部根据职能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镇 (街道) 要认真落实抓基层工作的主体责任, 党委 (党工委) 书记切实抓好基层党建“书记项目”, 村 (社区) 党组织承担做好基础工作的直接责任, 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落实好基层工作各项任务。 镇 (街道) 党委 (党工委) 书记每年要就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向市委进行专项述职。 各镇 (街道) 牵头建立辖区内村 (社区) 考核机制, 明确工作任务、考核内容和标准, 村 (社区) 书记实行“双向述职”制度。

3.2 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坚持“三严三实”标准,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 采用培养一批、选拔一批、交流一批、储备一批“四个一批”的方式, 不断加大乡镇领导班子建设力度。 实施村 (社区) “领头雁”工程。 开展村 (社区) 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 严格按照“做人公道、处事公正、群众公认”的“三公”标准选拔培养村 (社区) 干部, 积极推进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确保每村有2~3 名后备干部。 开展村级组织届中考察, 通过现场查看、党员干部群众谈话、开展测评等多渠道考察村级班子的主要工作实绩和成效。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 各级党组织要科学制定年度发展党员计划, 改善党员队伍结构, 加强流动党员管理, 加大对不及格党员教育、清理力度, 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开展党员“戴党徽、亮身份、树形象”的活动, 每年结合党员评议和“七一”表彰等工作, 对基层党员进行评先评优。

3.3 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3.3.1 进一步明确村 (社区) 党组织的职责。 突出党组织在重要事项决定权和管理监督权的核心地位, 实现基层党组织对村 (社区) 各项工作和其他基层组织的统一领导,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各方面。 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 进一步推行村 (社区) “两委”干部“一肩挑”和“交叉任职”, 增强基层班子整体效能。 进一步规范村级干部落实各项制度, 包括建立“四议两公开”工作机制, 健全村级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落实村级“两委”联席会议、村民委员会议制度;完善重要事项决策机制, 落实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等, 每一项制度要明确内容、流程和责任主体, 每一项工作要形成标准。 进一步推进“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工作, 加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 严格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法, 完善“村财镇管”和“村财通”制度。

3.3.2 深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 对软弱涣散党组织, 通过派驻“第一书记”, 以领导挂帅入村、干部挂职驻村、部门挂联包村等方式开展重点挂联帮扶, 指导和协助村 (社区) 落实党的政策、抓好“两委”班子建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发展村集体经济, 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做到建强班子、选准路子、破解难题、群众满意。

3.3.3 抓好机关党建工作。 认真抓好 “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深化服务型机关党组织建设, 落实结对帮扶村级组织工作和推进“ 走基层” 常态化, 开展机关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 进一步抓好机关党风廉政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做好群众工作[N].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1-02-24 (1) .

[2]毛泽东.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势[M].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第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基层计量管理工作 篇2

__年将至,为了新一年各项工作的开展,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拓宽党建工作思路,打牢基础建设年内新建党员服务站,完善各项工作机制,以此为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建立党支部,居委会网络平台,利用免费博客公开公示两委会动态,征求居民对农村的意见。

二、健全组织,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做到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分工具体,任务明确。

三、继续做好农村民政、残联、老龄、双拥工作对农村的困群体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对农村的弱势群体老年人做好政策福利的办理,全心全意做好为残疾人服务的工作,开展一帮一扶助活动,定期走访慰问。认真学习领会拥军爱民与拥军爱民文件和精神,关心军属,定时定期走访。

四、做好计划生育、妇联工作以宣传教育为先导,让居民们清醒地认识全面加强我国人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做好利益导向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统计,准确掌握育龄妇女的底数,及时上报信息,对重点人及时入户查访孕检,送具上门、

五、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农村的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针对性的开展特色活动。

在农村内多挖掘文艺骨干,为农村文艺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同时多方面地丰富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发挥农村志愿者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区开展宣传工作,推动移风易俗,坚决扫除各种歪风邪气,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六、配合办事处综合治理中心,做好农村综合治理工作1、建立健全农村各项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居委会的职能作用,深入居民,为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2、利用条幅、板报进行广泛的法制宣传教育,加大禁毒宣传力度。坚持“提高认识、教育为先、严厉打击、全员收戒、综合治理”的方针,扎实推进“无毒农村”工作顺利完成。

3、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的调查、登记管理服务工作,使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了规范有序。

4、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无赴区级及区级以上集体上访。

七、加大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在农村内对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教育,大力宣传农村内禁止乱推乱放,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自觉维护区环境。

八、劳动保障工作1、深入居民,充分了解和掌握农村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意向。

2、积极跑企业、找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沟通,提高就业率,解决困难群体的生活。

九、统计工作积极配合街统计办的工作,及时完成各项统计任务,按照要求认真填表,确保数字真实有效。

基层社保档案管理工作初探 篇3

一、社保档案的特点

社保档案是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民政部门及相关社会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在进行劳动就业管理、社会保险经办、处理民政事业、推广劳动者权益、扶助社会弱势群体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社保档案,作为一项专业的管理工作,社保档案具有以下的特点:

全民性。全民性是指社保档案涉及我国社会各方面的人员,覆盖社会每个角落。现在我国的养老、医疗等社保措施主要针对城市居民,伴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我国参与社会保障体制的人口将逐渐扩大到农村,最终目标是全社会的所有公民,每个人在办理社会保障时都会形成社保档案。

动态性。动态性是指社保档案是与社会发展同步进行,随时处在动态地变化之中。每个人在其参与社会保障后,其社保档案也会随着工作单位的变动而发生关系转移,各项社会保障数据也会依据职工的实际情况而相应变化,有些社会保障保险项目,如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等还会经常发生支用、给付等情况,这些变化情况都要在其社保档案中形成相应的记录,社会保障工作的这种动态变化决定了社保档案的动态性。

普惠性。普惠性是指社保档案是以人为基本服务对象来建立和办理的。个体的人是社保档案的最基本的形成单位,在参与社会保障后,每个人都会形成相应的档案,社保档案是个人参与社会保障原始凭证,也是维护个人权益的重要证据。如干部的人事档案一样,随着人的变化,个人社保档案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这些档案记录一直要保存到当事人亡故之后。以人为本,记录一生,服务一生。

标准性。标准性是指社保档案是按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与相应规范来办理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办理活动的规范,即各类社会保障保险都有统一的办理程序、缴付费标准;二是形成材料有相应的标准,即各类社会保障保险都有规范的记录卡,登记清册及报表,不论是哪个单位的职工,其形成的相关材料具有一致性。

二、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保档案是实现社会保障信息交流与共享的保证,是人民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凭据,也是社保部门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社保档案管理应与社保体制发展相适应,并能促进社保事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社保档案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社保事业的健康发展

1.部分领导干部和单位对社保档案重视程度不够,档案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

由于社保档案数量巨大,工作环节繁琐,加之有关领导的不重视,对社保档案的管理缺少相应的软硬件投入,人员配备、经费不到位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部门没有专门的档案室,该归档的档案没有归档,档案随意保存、丢失的情况比较严重。

2.档案管理机制不顺,社保档案管理政出多门

社保档案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泛,不同的类别社保档案分别归属不同的部门管理,一个人的保险资料分别保存在不同的机构,且管理方法各异,没有一个完整的档案信息中心能够查询到一个人的全部社保档案信息。

3.社保档案管理的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亟待健全

社保档案管理缺乏国家标准,职工档案管理仍在执行1992年劳动部与国家档案局共同制定的《企业职工档案管理规定》,而该项制度中的部分条款如适用范围、归档范围、管理形式、交接流转等规定已经不适应现实工作的需要,亟须修改。

4.设施落后,方法陈旧,管理粗放,跟不上社保制度改革的快节奏

大部分社会保险机构仍然沿用过去手工操作的陈旧管理模式,效率十分低下,查找资料费时费力,搞数据统计更为艰难,直接影响了工作的进展。同时,档案装具不统一,标识不规范。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协助下,各地启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时间不一,起点不同,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档案装具不一致,装具标识不规范。在工作开始初期,根据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建议,部分地区在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方面基本采用文书档案管理的通用做法,与《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3号令)的规定有较大的差距。

5.社保档案人员业务培训较少,业务素质亟待提高

社保经办机构对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较少,开展经验交流的机会也不多;虽然一些社保机构有较多高学历的兼职档案工作者,但档案专业人才很少,未经档案专业培训的兼职档案工作者往往业务水平偏低,影响了档案管理工作。

三、加强社保档案管理的措施和方法

根据社保档案的特点和社保工作的发展,改进和完善我国的社保档案工作,将是社保工作和档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认为,当前社保档案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改进:

1.加强宣传,争取领导重视,加大投入力度

在全社加大社保档案工作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渠道,广泛宣传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每一位公民的社会保障意识,加大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社保档案工作的重视与支持,加大资金及人力投入,切实解决社保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人员匮乏、资金短缺、库房紧张等实际问题,为建设和完善社保档案工作创造良好氛围和有利条件。

2.完善管理机制,健全管理体制

理顺社保工作管理机制,尽可能将社保的职能工作,集中在一个职能单位完成,即实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障工作的统一管理,推行一条龙式的服务模式,避免社会各保障职能部门间交叉重复而造成的浪费,实现社保档案的集中管理,充分体现社保档案的人本性特点,实现社保档案“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的管理目标。

3.加强档案标准化建设,实现科学化管理

大力加强社保档案的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实行社保档案的管理科学规范。加强对社保档案的形成、整理、保管、利用各工作环节的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科学统一的社保档案管理规范,努力促进社保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社保档案的管理效率,使其成为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有力工具。

4.努力创新管理模式,创造性地开展社保档案工作

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树立档案为人服务的新观念,努力开创新的管理模式。如长春市社保局建立了退休人员档案管理中心,解决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社保档案管理问题;南宁市推出了社保档案托管服务。这些新的服务形式的开创,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保障工作社会化的进程,使社保档案的管理不再依赖于企业,使职工不再为企业的破产和自己的退休而担心社保档案的管理问题,同时也给社保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社会保障工作社会化的大背景下,数量庞大的社保档案管理必然会成为社会保障部门的一项重要开支,单纯由政府出资来建立的社保档案信息中心已经很困难,社保部门可以以公共产品理论为指导,积极探索新的形式,如采取政府相关部门领导,第三方出资建立的方式,建立社保档案信息中心,实现社会档案的保管、利用集中统一管理。

5.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网络化的建设

要推进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实现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信息化与社保经办业务处理信息化实时对接,做到业务档案归档实时化,管理电子化。通过采取自动化手段,改进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服务方式,在实现社保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和不断提高业务档案服务效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业务档案主动防范风险、保证社保经办整体安全的职能,以实现建设统一的社会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模式,不断提高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水平。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社保部门可以实现所有社保缴费的网络征收、保费的网络支付,可以利用社保档案信息网了解社保工作状态,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用户可以通过社保档案信息中心的网站,输入自己的社保号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社保缴费等情况,轻松完成缴费、支付等所有的工作环节;通过网络,可以和商业银行的信用档案系统、公安的户籍档案系统等进行信息交互,实现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各地社会保障部门要重视社保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建设社保档案信息网络。

6.加强社保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各地要组建专门的档案管理队伍,根据工作需求,配备专门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加强对社保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的管理水平。

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篇4

一、当前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 对基层档案管理意识不够, 重视不够。部分单位、领导对基层档案管理重视不够, 对档案相关法律和专业知识不够了解, 对档案工作职责不够明确, 没有责任到人。

(二) 基层档案管理硬件设施不达标。有的没有专门的档案室, 或者有档案室, 但硬件设施不规范, 不配套, 达不到标准;未实施档案室信息化、电子化管理, 或者档案室信息化建设、没能普及, 建设不完整。

(三) 基层档案管理体系滞后。档案管理网络不健全, 录入电子信息不完整, 有的档案甚至没有微机录入;档案信息收集方面不广泛, 不全面, 档案收集方式单一。

二、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 转变观念, 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加强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 转变观念, 认识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须改变过去对档案工作不重视、无所作为的思想, 按照国家规定的档案具体管理标准要求, 对基层档案进行管理。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相关的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 明确档案管理工作的职责, 从人、财、物方面为基层档案管理提供保障, 由专人负责, 实行责任人制, 严格管理。

(二) 加队基层档案管理队伍建设。加强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教育;改变个别档案工作人员得过且过的思想, 对工作人员公平竞岗, 能者上, 庸者下, 让档案工作人员时刻有危机意识, 实行考核机制, 并鼓励其开拓思维, 创新管理方式, 一经采纳予以奖励。还可以招聘一些具有专业技术的人员, 如计算机、英语专业等, 充实档案管理队伍,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从而提升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

(三) 加快基层档案管理体系完善创新。从硬件上, 设立专门的档案室, 添加改善档案室的基础设施设备, 做好防火、防潮、防虫等防护工作, 保证档案存放的安全;从档案管理措施上, 学习现有的具体档案管理规范和行业标准, 健全管理规章制度, 明确工作责任制, 做到有规可循。

(四) 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方式。1.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来完成管理档案, 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电子目录数据库, 实行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一体化管理;利用高科技如声像技术、网络技术等对档案进行录入与管理;对档案做好检查工作, 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确保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

基于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点, 在档案管理过程中, 积极应用新的档案管理手段, 既是提高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措施, 同时也是满足档案管理需要的重要手段。因此, 合理使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档案管理, 对促进基层档案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开拓网上档案管理系统, 利用计算机提供远程服务。多数基层单位有了自己的局域网, 可以在此基础上, 将相关的档案知识、资料、数据等信息在网上共享, 从而方便广大用户查阅使用。

结合当前网络的优势, 积极开拓网络档案管理系统, 实现对现有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 同时也加强与其他档案馆的互动, 保证档案管理能够起到良好的资源共享, 为基层档案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 保证基层档案管理取得实效, 最终满足基层档案管理需要。

3.扩大基层档案管理信息的来源。加大对城市化建设、农业、科技及重点工程项目等档案和信息的收集力度, 加大收集和整合各类有关民生的档案资源, 方便老百姓查阅使用, 为老百姓提供更为有效的服务, 为社会和谐发挥作用。

4.创新基层档案的服务方式。当前,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要求基层档案服务方式、范围和内容不断创新, 从而更好的提供档案服务。要加强和提高档案服务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及时性;要加强和重视档案的研究利用, 提高档案的利用率, 以利用者的需求和潜在需求来加强档案服务的创新, 如通过计算机网络, 开展在线服务, 使档案利用更加方便、快捷;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对档案使用者提出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深入学习、研究、整理, 为服务创新提供信息来源。

三、总结

总之, 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不断进步的客观要求, 是档案事业发展和档案信息化的客观需要。要从思想上、队伍建设上、基层档案工作机制、档案服务等各方面入手, 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从而为管理国家, 服务社会发挥其积极意义。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今天, 越来越彰显出了基层档案管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当下计算机网络、多媒体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广泛运用, 使得基层档案管理与社会发展出现了脱节, 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如何创新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进行了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基层,档案管理,创新

参考文献

[1]司爱丽, 赵翠芳.浅谈信息时代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中国科技博览, 2012 (36) .

农村基层管理工作计划 篇5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_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党建工作为龙头,以“农村”文化为特色,以以“两型”农村创建为契机,以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落脚点,为促进杨婆农村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

二、工作目标:

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组织的领导:创一流的领导班子;坚持创新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方式;坚持服务居民,促进农村建设有序发展。构建品牌特色独具、服务功能完善、居住环境舒适、治安秩序良好、文化教育繁荣、管理手段先进、人际关系融洽、自治参与广泛的和谐社会发展局面,全面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数。

三、工作内容

(一)创新机制,完善党建工作:农村党建工作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导,继续坚持以农村工作规范化,党员教育经常化,服务管理制度化的工作思路,结合农村换届后的工作实际,实施多项工作举措。一是充分发挥党小组长在院落、门栋的作用,继续打造以“院栋为轴心”的党建工作特色和网格体系,促进党建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二是完善“三会一课”、“党员示范岗”、“党员工作承诺”等制度,实施党务、居务、警务三结合的工作机制,定期开展党课教育,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报告会,整体提高党员思想和政治素质。三是坚持以农村党总支为工作主导,进一步巩固和完善6个基础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小组长的作用,完善党组织的队伍建设,切实把党的温暖送进居民的心中。四是是以活动为载体,今年党总支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党员活动,组织党员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性教育,文娱活动等,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亲和力。

(二)创新思路,打造品牌特色:今年农村将紧紧围绕着创建“文明”农村的工作主题,继续强力打造以尊老、爱老、助老为主题的“文化特色品牌。一是配合镇政府,改建杨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以此为平台,开展各项关爱老年人的活动。二是以农村志愿者为主体,农村将继续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城市生活e站,完善农村文化建设。为老年人营造温馨的氛围,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三)加大对违法建设的查处力度,有效维护城乡规划的严肃性:通过召开农村“两委”及居民代表的专题会议,组织农村工作人员及群众认真学习国家、省、市、区关于城市规划和村镇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农村工作人员及群众进一步认识违法建设的危害性和查处违法建设的紧迫性,增强农村“两委”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推动工作深入开展;通过在辖区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开设宣传专栏、出黑板报、墙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查处违法建设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让群众了解和认识到什么是违章搭建以及对违章搭建的处理等相关政策,使群众了解拆违,敢于举报违建,为拆违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群众基础。

(四)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学习贯彻“一法一条例”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农村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及服务质量。争取市县各部门及镇领导的支持,加大对计生工作的经费投入,强化宣传教育和利益导向。继续深入宣传贯彻以中央《决定》、计划生育“一法三规一条例”、优生优育、避孕节育为主要内容的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和宣传品进村入户工作。以宣传促群众对计生政策的深化认识,以利益导向促群众生育观念的根本转变。

提升基层会计管理工作服务水平 篇6

笔者正是长期在会计服务窗口工作的一线人员,本文对于如何提高窗口服务水平,新形势如何下提高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会计管理;服务水平;服务质量

近年来,社会各界深入贯彻执行《会计法》等有关会计法律法规,社会公众对于会计工作相关法规的关注也越来越密切。根据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分别包括会计工作的行政管理、会计工作的行业管理和单位内部的会计管理。这三种会计工作管理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管理主体,但它们相互作用,互相补充,尤其是行政管理,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基层会计管理,作为行政管理的具体实施环节,是连接政府与会计人员的桥梁,显得尤为重要。

提高基层会计管理的服务水平,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基层会计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会计管理队伍自身素质建设,建立健全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基层会计管理人员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健全干部选拔机制,选派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干部,充实到基层会计管理队伍中来。加强基层会计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分级培训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法制观念强、专业技术精、工作作风硬的会计管理干部队伍。建立完善基层会计管理人员考核奖惩机制,增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计管理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会计管理精细化、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对会计管理人员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有些地区基层会计管理机构力量薄弱,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尚不能完全适应会计管理工作需要。因此,加强会计管理队伍自身素质建设,对提升会计服务质量和水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当今形势下,迫在眉睫的。

二、重视窗口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窗口是服务群众的主流平台,窗口服务是联系财政部门与广大会计人员之间的桥梁,是展示财政部门工作形象与服务水平的前沿阵地。窗口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代表的是整个财政部门的形象。每个工作人员都要端正思想,明确职责,树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的理念,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若窗口人员在工作中态度冷漠,言词不当,就会严重损害财政部门在群众心中的形象,群众也会对服务不满,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只有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将真心服务转化到工作实际过程中,才会进一步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提升财政部门的形象。

日常窗口服务中,一个微笑、一句问候的话语都会让前来办事的群众感到温暖,而作为窗口服务人员,单纯的微笑和礼貌还是远远不够的,不同群众就有不同的特征,如果能根据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等采取相应的服务策略,这就上升到接待的艺术层面了,必然能大大提升服务水平。讲究服务的艺术,在接待的过程中就必须放下机械的程序,不管来办事的群众是谁,都要以礼相待,同时还要学会尊重人,学会换位思考,千万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形象。要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在窗口接待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用心办理,仔细询问,耐心解释。真诚倾听对方的话语也是服务艺术和职业道德的一项重要标准。没有良好的思想认识和服务意识,窗口形象就不可能让群众满意。如果工作人员能够将用心服务、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融入到工作当中,提升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方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根植于心中,就一定能更好的增进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创建出让群众满意的窗口。

三、提高基层会计管理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新形势下,基层会计管理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实现会计管理工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丰富服务内涵、扩展服务外延。简化会计管理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会计管理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完善会计管理工作服务平台和网络管理,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在线解答机制,做好咨询解释工作,对广大会计人员關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定期以问答形式在相关媒体或网站公布,方便会计人员查询。会计人员办理相关手续,都可以在网上自行填写相应申请,依照提示,自行前往财政部门审核确认。这样既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人员,又简化了窗口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的效率。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微信关注,热点问题及最新政策可以让大家及时了解,既方便快捷,又容易被大家接受。

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将极大地改变政府的管理模式。其包容性将模糊掉政府各部门间、政府与公众间的边界,信息孤岛现象大幅消减,数据共享成为可能,从而提高政府各机构的协同办公效率和为民办事效率,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大数据已经成为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技术变革,对国家治理方式、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等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总而言之,我们要深入落实党的总体路线,以开展党的群众性路线实践为契机,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坚守岗位,为民服务,提高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效能,真正的便民、为民。(作者单位:河南省总会计师协会)

参考文献:

[1] 《关于加强和改进基层会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财会〔2013〕12号)

浅谈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 篇7

1 完善计量组织结构

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完善的组织结构、强有力的规章制度, 因此要从完善组织结构入手, 强化规章制度建设, 明确队伍内部各个岗位工作职责, 做到权责明确, 从而充分贯彻落实各项举措。基层采油队中工程技术员要做好计量员工作, 在领导的支持下在班组内部开展计量管理, 结合规章制度建设情况对内部各个人员责任、义务进行明确, 并发挥监督机制作用与奖惩激励机制作用, 促使各项计量管理规定贯彻落实, 真正深入到基层队伍工作中做好计量管理, 减少工作遗漏与计量失误, 为油田产能评估与生产、改造服务。

比如在基层采油队积极实施“211”计量管理模式, 以1本计量站管理手册、1本“口袋书”、1张经济运行参数版面图、1份油水井健康评价表为核心, 支持基层采油队开展科学计量管理, 发挥基层职工作用实现计量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 为进一步提升计量管理水平服务。

2 强化规章制度管理

要积极组织基层采油队工作人员学习并掌握计量法相关细则, 结合油田企业实际情况、计量规定、管理制度等掌握好本油田具体工作要求, 在准确准确掌握计量法的基础上普及相关知识, 从而提升计量工作管理意识与责任心, 在工作中自觉执行相关规定。计量管理工作中, 可将相关规章制度文件、法律制度、管理要求等结合采油队工作实际, 编写生产学习资料或者制作学习课件, 通过讲座、在线学习、整体培训、沟通交流、知识竞赛等形式提升学习效果, 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服务基层一线工作人员。要利用微信、微博等APP软件建立专门讨论群组, 就计量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学习, 结合实际案例或者工作中失误、经验等进行深入讨论, 从而提升工作人员计量意识和能力。

要将规章制度打造为计量管理工作的保护神, 完善并优化现有管理规章与制度, 以减少计量失误与纠纷、提升计量管理质量为目标展开工作, 对油田现下计量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评估, 认真分析计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对计量日常管理进行细致摸索, 及时发现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从而加强计量监管力度、提高日常管理水平, 减少工作漏洞。要迎合油田基层采油队工作现状, 制定计量管理办法和管理考核实施细则等, 转变管理思路, 提升管理水平。

3 保证计量器具准确性

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中要做好计量器具管理, 按照生产工艺、设备控制需求配置相应器具, 并对现有器具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摸底, 在准确掌握计量器具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维修、更换或升级, 确保计量器具配备到位、计量准确。摸底排查中, 对于损害但仍有应用价值器具要做好维修, 重点对计量原油的流量计、注水用水流量计、油水井口测压压力表及化验器具等做好配置与管理, 确保各类器具充分到位且计量准确, 减少计量表突发故障及计量偏差等问题, 满足油田生产计量工作需求。

要定期对计量器具进行设备检修, 保证数据准确性, 这是油田生产计量管理的基础与核心, 要对所用计量设备实施挂牌管理和铅封管理, 并责任到人, 按时校验到期流量计, 及时更换故障计量仪表, 确保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另外, 还要结合计量管理工作中各类设备情况筹建相应计算模型, 准确查找影响计量精度要素并进行控制, 及时对流量计内部参数及时进行更新和修正, 确保计量精准度。要通过做好计量器具管理减少计量工作偏差与纠纷, 减少计量设备老化情况, 配合完善的计量组织管理增强基层职工责任心和执行力, 依托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提升计量工作质量。

4 创新计量管理理念

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中, 要积极创新管理理念, 提升一线职工提升思想认识, 培育精细文化, 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 做好油田计量管理。要通过提升职工精细管理观念, 认识到计量管理不到位、计量误差、计量纠纷等危害, 从提高思想意识入手, 培育基层采油队精细管理文化。要对日常工作中常用流量计的原理、结构、故障排查分析和日常维护等内容进行详细讲解, 提高职工们发现、处理计量故障的能力, 通过开展岗位职工检查、技术人员检查、计量人员检查、职能部门检查等四级检查, 营造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减少计量误差或故障。

基层采油队要在计量管理工作中积极引入信息化观念与技术, 从生产源头数据采集入手, 通过精细原油取样化验分析、优化输差计算方式、建立三级网络数据监控体系等措施, 提升原油计量准确性。要依靠信息技术优势, 积极汇总生产数据, 对原油密度、含水、标体等数据进行测算, 便于全面分析流量计修正系数对输差误差造成的影响, 进一步提高计量精度。要对流量计系数进行实时跟踪分析, 及时优化不同工况状态下流量计的修正系数, 实现原油计量精细化管理, 保证油田生产源头数据的精准计量。

5 结语

综上所述, 油田基层采油队计量管理工作同产能评估、工艺调整关系密切, 要完善基层采油队计量组织结构、强化规章制度管理、创新计量管理理念, 保证计量工作准确性, 全面提升计量管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婧.关于强化石油计量管理工作的对策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4 (8) :203-203.

[2]袁湖惠, 贺静.加强计量管理, 确保精确计量[J].山东工业技术, 2015 (8) :144-144.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创新管理措施 篇8

1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1.1 实行多层次目标责任制管理

将“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规定落到实处。每年年初,市政府、市畜牧部门、乡镇和乡镇畜牧中心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等行政业务双包联系制度,制作了责任制公示牌并悬挂于养殖场的醒目位置。乡镇与村委会、畜牧中心与防疫员也层层签订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状。市畜牧部门还与派驻乡镇动物防疫监督员签订责任状,年底严格进行考核,把工作好坏直接与工资挂钩。明确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管理。明确防疫责任,在法律法规政策中明确养殖者是动物防疫第一责任人,动物防疫成本是养殖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动物疫病的常规免疫、监测、消毒、无害化处理和兽药的规范使用等工作,均应由养殖户向市场化服务主体有偿索取服务。

1.2 积极组织落实防疫工作

为了让防疫工作落到实处,镇畜牧中心具体抓全镇的动物防疫工作,要求防疫员严格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对所有规模养殖场、散养户按照“五不漏”的要求进行集中免疫,免疫工作全覆盖,同时将免疫密度与工作业绩挂钩。截止目前,累计免费发放疫苗共计170.5万毫升(头份),累计免疫各类畜禽26.43万头(只),应免动物免疫率达到100%,群体免疫率达到90%以上。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共对28个养殖场点开展监测,送检样品486份。抗体合格率达到85%以上。防疫期间,乡镇政府成立督查小组,对防疫工作全程进行监督,重点免疫进度、免疫工作台帐记录、疫苗的领用发放记录、免疫密度、耳标佩戴等方面进行督查,针对工作存在的问题,督查组提出整改建议,要求认真落实,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 00%。

1.3 经常开展疫情排查工作

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镇畜牧中心组织乡、村、养殖场三级防疫人员进场入户,对养殖情况和疫情隐患进行拉网式排查,今年共出动人员150余人次,排查生猪养殖场(户)18个、蛋鸡养殖场(户)36个、肉鸡养殖场(户)3个;兽药经销店1个。做到了不漏村、不漏场、不留死角死面,排查中未发现异常。

1.4 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技术培训

定期举办培训班或讲座,分层次对动物防疫人员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加快知识更新步伐。不断提高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防疫人员的责任心,逐步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动物防疫队伍,提高动物防疫科技含量,确保防疫工作科学规范。

1.5 推进村级防疫体系建设,完善兽医服务网络

设立村级动物防疫室,主要承担每年春秋两次普免和新补栏畜禽的补免、防疫档案的建立、动物标识的配戴、大面积畜禽圈舍消毒、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监督、疫情观察等公益性工作。村级防疫室的设立能密切与养殖户的联系,利于补免工作的开展,利于动物疫情的及早发现,利于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推广,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兽医服务,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1.6 经费投入是保障

争取好防疫经费,确保防疫员劳务报酬落实。落实防疫员劳务报酬是政府重视防疫工作的具体体现,是防疫工作的关键。东回镇每年积极向上级争取的动物防疫工作经费,主要用于防疫员劳务报酬,防疫员劳务报酬标准为每人每年3000元。

2 问题与建议

2.1 村级防疫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村级防疫员有的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建议开展全员培训,明确工作职责、熟练掌握业务技能,提升防疫水平和服务水平。

2.2 应急物资储备库及冷链运输设施有待健全

如何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 篇9

基层档案规模虽小,但项目齐全,通常一个人要承担所有工作,所以要做好基层档案管理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以及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笔者长期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1年我们厂档案管理已达到省一级标准,现就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谈一谈自己的经验。

一、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取得基层领导和相关人员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一些基层领导和员工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人人都能做好, 就像整理家具一样,不需要专业知识,有的干脆认为档案可有可无。显然,这是一种错误思想,而且这种错误思想会严重地影响着我们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因此,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先解决好个别领导和员工存在的思想问题,否则事倍功半。

首先,必须使领导和员工充分认识档案的价值,使其懂得“档案也是生产力”。我们可以举一些事例进行阐述。例如,借助档案,可以在对外交往过程中维护国家主权的领土完整,解决边界纠纷、保护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借助档案,可以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所有权等无形资产提供依据和证明;借助档案,后人可以在前人工做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科学技术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利用档案可以使设备的维护维修和改造工作有据可查,避免人力和资金的浪费;利用会计档案中的历史数据,可以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内部成本的变化规律,可以准确地对资金进行预算,有利于做出科学的决策。在领导和员工理解了“档案也是生产力”后,我们做起事来也就事半功倍。

其次,要使领导和员工懂得档案也是一门科学。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很多著名的大学里设有档案专业,有的还有单独的档案学院,有自己的硕士生、博士生,看似简单的档案工作并非人人都能胜任,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培训,才能胜任档案管理工作。

最后,开展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档案意识。 依法治档是档案工作的根本,把宣传工作贯穿在基层工作中,提高有关人员的档案意识。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点面结合的工作方法,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法》《保密法》《档案法实施办法》,举办《档案法》有奖测试活动,编辑出版《档案专刊》,营造人人学档案法,人人爱档案的气氛,让档案这一概念深入员工心中,取得员工工作上的积极配合。若涉及单位和工程建设时,也要对承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档案相关内容的宣传, 因为勘察、设计、施工单位是工程档案的直接形成和移交的主体,只有承建单位做好做全档案,建设单位才能接收完整准确的工程档案。但是,对承建单位的宣传要讲究方式方法,重点宣传他们在档案管理中应承担的义务和责任,例如发放宣传《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检查整理规范》等相关文件资料。

二、档案的管理工作

(一)档案的收集工作。档案的收集工作就是把日常工作中形成的能真实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真实历史面貌的各方面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收归档案室统一管理的过程。 建立厂档案工作网络,各职能部门配备兼职档案员,明确其职责,制定本单位的归档制度,编制年度工作计划,保证档案的完整。在收集中要注意档案的形成特点,注意系统性、完整性,能反映本单位的历史面貌和工作特色,要以“我”为主, 着重收集反映本单位职能活动和历史发展情况的档案。

有时某些工程比较复杂,历时较长,待全部完工后资料往往难以收集齐全,对此档案室要注意做好资料的阶段性收集工作,分阶段及时收回各种资料,确保资料完整。

对调离本单位的人员,档案室应及时收回其未归档的档案资料,以免失散。

(二)档案的整理工作。档案的整理工作就是通过对档案的分类、组合、排列、编目,使档案变无序为有序的过程。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本单位的《分类大纲》,它是单位整理档案的标准。整理档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在整理过程中要保持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密不可分的文件材料应依序排列在一起, 即批复在前,请示在后;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字迹模糊或易蜕变的热敏传真纸文件复印后,原件在前,复印件在后等。2. 卷内文件排列完毕后要进行编号,文书案卷要在有文字的每页文件材料正面的右上角,背面的左上角写编号;科技档案在有文字的下页文件材料正面的右下角,背面的左上角写编号。3.要按规定的格式填写卷内文件目录,没有标题的文件要重新拟定标题,置于卷首,有关卷内文件材料的情况说明要填写在备考表内,置于卷末。4.案卷装订要采取三孔一线,装订前去掉金属物。5.填写案卷封皮时案卷题名要简明,确切反映卷内文件材料的内容。6.案卷号编好后要编制案卷目录,确定排放顺序,便于保管和查寻。做到不符标准不入盒、不合要求不入柜,切实保证案卷质量。

(三)档案的鉴定就是通过对档案利用价值的认识, 考虑其要不要保存,保存多长时间。编制本单位《保管期限表》,将文件按不同的保管期限分别立卷,根据工作需要成立档案鉴定小组,定期对档案进行鉴定;对保管期限满的档案,在销毁前应由鉴定小组进行鉴定,鉴定时必须分析文件的内容、来源、时间、形式,认真地、仔细地考察和鉴别, 做出正确的判断。遵循的原则是:保存从宽,销毁从严;复本从宽,孤本从严。已无保存价值的档案销毁时,必须编制销毁清册。

(四)档案的保管就是根据档案不同的制成材料,分别采取相应的科学存放的安全防护等措施,尽量延长其寿命的一项工作。编制本单位《档案库房管理制度》,做到档案库房、阅览室和办公场所“三分开”,保证档案保管符合“八防”技术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对档案管理利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补救整改。购买铁皮柜、空调、除湿机、碎纸机等设备, 安装报警器、灭火器等安全防护设施。平时注意档案库房的清洁卫生,控制温湿度,防治有害生物,使用防虫防霉药剂,以保证档案安全。编制《档案借阅制度》,办理借阅手续,防止档案丢失。

(五)档案的统计就是用表册、数字的形式,对档案和档案工作诸现象的数量关系进行调查、整理、分析和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过程、现状及其一般规律的一项工作。建立《卷内目录》《案卷目录》《档案移交(接收)登记簿》《借阅档案登记簿》《档案利用效果登记簿》,它们是档案统计的基础。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了解各类档案的过去、现状,从中发现规律,预测未来状况,有利于做好工作准备;通过最近的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方便地检查档案的库房状况和外借状况,有利于管理。

三、补充、完善本单位档案资料

利用国际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丰富本单位需要的档案资料,为本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四、提高业务水平的几点建议:

1、经常与同行相互交流。

2、多向专家请教业务上的问题。

浅谈基层医院输血工作管理 篇10

1 存在的问题

1.1 组织与管理不完善

不少基层医院没有成立输血管理领导小组,或已成立,但形同虚设;医院没有制定合适的相关制度,不能正确指导输血工作,不能对日常的输血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不能系统地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相关法律法规和输血知识的培训,部分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甚至指导开展违规的输血工作,使该项工作的开展处于较混乱的状态。

1.2 医护人员输血观念转变缓慢,对血液管理的意识淡薄,输血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薄弱

由于传统错误观念的影响,有相当的医护人员仍将血液当作营养物质向患者介绍输注。对在窗口期难以检测的潜在的传染病如HCV认识不足,缺乏对输血的风险性作出正确的评估。缺乏规范化、制度化开展工作的意识,对血液输注的基础知识更新缓慢,不能准确把握各种输血指征,对成分血的相关适应症没有系统的了解,不能充分使用成分血。

1.3 用血管理欠严格

主要表现为没有严格的输血申请与审批制度,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主治及以上或科主任的签字,患者或家属的输血签字手续执行不及时,有的是输完血后补签,更有甚者是没有得到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就进行输血,向患者及家属做输血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解释不详细,不通俗化。

1.4

大多数基层医院没有成立血库,因而缺乏血库完善的血液入库、出库、用血及血液质量反馈记录等管理办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提高,不能向临床提供现代输血技术指导或技术咨询等。

1.5 大多数基层医院基础配备不能满足日常输血工作的需要

表现为没有足够的单独洁净房间用于储血和用于血液储存的冰箱,没有独立的常用器具如离心机等,很难保证储血和配血的血液安全,通常不储备适量的常见血型(ABO血型)的血液,没有血小板输注时使用的振荡器及冰冻血浆解冻机等。

1.6 部分中心血站的管理方式,给基层医院的输血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

如没有配备足够的送血车;有时不能及时提供各种成分血;对已出库的血液,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如血液刚送至或在途中,患者死亡),一般血液不予退回,对基层医院储备的血液,快到有效期未使用的不予更换等,导致患者和医院经常赔付血费;由于大多数基层医院输血的患者大多是意外造成的,基层医院用血的血型和用量具有不连续性和不预知性,各医院在自身储血时往往出现血液和经济的双重损失;且因交通路况、车况等因素影响,送血时间较长,这样一般会增加一些医疗风险。少数出库的血液存在某些生化指标不合格(如TG>4.2mmol/L,TBIL>32.6μmol/L,ALT>54U/L等)等。

2 讨论

规范、合理、有效地开展输血工作,对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挽救患者生命,提高基层医院输血质量和降低输血风险,保护医患双方有着积极的意义。

2.1 增强基层医院管理层对输血工作的管理与法律意识,加强对输血工作的管理、指导和监督,医院加强对输血工作开展各环节中需要的人力和物力的配备

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建立和健全各种有关的规章制度如输血的申请、血液的保存、血液的收发与审查、血液输注后的调查、用血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处理预案等,严格在法律法规范围内开展工作。切实做到领导重视,加强领导,强化管理,措施得力[1]。从而保证日常输血工作的规范、合理地顺利开展。

2.2 积极采取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如集中培训讲座、进修、短期学习班、自学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等形式,提高医务人员的输血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变输血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有利于成分血的推广使用,有利于血液及其制品的合理使用,有利于提高处理应急情况的能力和减少事故隐患。使得医护人员的知识结构与技术水平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院输血工作的需要[2]。

2.3 加强与中心血站的沟通,建议中心血站根据辐射距离,在离血站较远的城乡结合部、郊区或边远乡镇的几个医院间合适位置设立中心储血点,建立储血网点资源信息等共享体系,中心血站统一调度送血和血液的调配。既可保证血液储藏质量,缩短送血时间,还能避免各医院在自身储血时出现血液和经济的双重浪费。

参考文献

[1]刘灿华,张澜,等.浅谈输血科管理[J].井冈山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6,27(4):128.

如何做好基层运动队管理工作 篇11

作为基层运动队,首先要处理好文化学习和训练的关系。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是息息相关的,对于基层教练比较苦恼的是,一般家长对自己的孩子首先最关注的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因为体育训练而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或许并不是因为训练,家长也会认为是因为训练而导致的。这所产生的后果就是家长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继续训练,从而让训练终止。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是第一必须要有好的学习环境,從学校领导到每一位教师四都要重视孩子的文化学习,要严格要求孩子的文化学习。第二要求每位队员都要认真学习,摸清队员的思想,学习底子,给每位孩子制定出相应适合他们的学习成绩目标。第三作为教练员在训练制度上要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关心,平时训练尽量不占用学生的文化学习时间,让队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训练与学习的时间,有效地抢占学习时间,以一名普通学生来要求自己,要让他们明确到更高一级球队是出路,而大学校园也是圆自己梦想的地方。

其次,作为中学生运动队,训练的目标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队员是身体素质好而且特别喜欢运动的,而另一部分队员则是学习成绩较好,想以此作为升入高校的阶梯,所以对于教练来讲队员的思想教育工作便成了一项显得特别重要的工作,也是队伍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为教练员应当结合当前青少年的思想特点,加强思想教育,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相结合,做到以朋友的身份,用道理去与队员沟通,用严格的制度与约束他们的行为。对于在运动训练上能力较好的队员如果出现问题应以教育为主,逐步引导他们走入正轨。而对于部分运动能力差、学习差、行为习惯糟糕的队员,则要果断清理出队伍,给其他队员以示警示。因此,在学校队员管理中,要始终加强对于思想教育,增强队员自信心,创造良好的学习,训练氛围,使队员有明确的目标,给自己树立一个目标,从而能端正参加训练与学习的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训练作风,调动积极性,认真训练提高训练效果,尽量让队员做到能学习、训练双丰收。

第三,作为教练员应对自己的队员作全面了解,不管从家庭环境,队员个人性格习惯等都必须做到了如指掌。所以加强运动队管理,为了更准确了解队员各项情况,必须建立完整的运动员档案,记录下每个队员每一个时期的学习、训练及第一次参加比赛的表现,定期测试各项身体素质和技术,观察队员的身体细微变化,及时登记。同时对于队员的学习文化成绩也要做到每考必登,每考必登,作好队员间学习成绩的比较,让队员自己要有危机感。要做到不定期和队员班主任、科任老师沟通,从而更准确了解队员各方面表现。作为队伍的教练员,生活管理必须建立健全严格的生活管理制度,严格的执行作息时间,让队员不能搞特殊化,要与普通学生一样,不搞特殊作息时间和其它方面的特殊化,要做到与其他学生唯一不同的就是多了训练任务而已。

浅谈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 篇12

基层国土资源所在承担大量基础性业务工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它们的取得凝聚了广大基层土地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汗水,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成果和财富。

1. 土地档案是确定土地权属,采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科学管理土地的基本依据。工作中形成的征地文书及土地调查、土地登记、违法占地处理材料等,为土地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旧。

2. 在现代社会中,经常发生一些土地纠纷问题,而解决土地纠纷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查阅原始档案。实际工作中占地建设,是否属于违法占地,有无合法手续,在当事人不予配合的情况下,也要依靠查阅土地档案来解决。因此,在建设用地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档案,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真实实据,是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和违法占地的法律凭证,对维护社会稳定起积极的作用。

3. 土地管理档案是重要的技术资源,是研究如何管好、用好土地资源的基础。它不仅用之于现在,还要服务于未来。因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正确认识基层国土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把这项工作切实摆到一个重要位置。

二、基层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1. 按照基层国土所“六个一” (有一个独立的办公场所,有一个规范服务窗口,有一个设施完善的阅览室,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有一个设施达标的职工餐厅,有一个洁净舒适的施工宿舍) 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有一个资料健全的档案室”是“六个一”标准中的一个,这就要求加强领导,做到落实责任、设施配套及配备专职馆员。

2. 确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目标。社会的发展要求档案管理工作要从档案实物管理转到信息管理上来,并且要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提供土地档案信息。为此,档案管理工作应该以土地档案信息管理为重点,不断加强土地档案资料管理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化的档案信息服务系统和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以实现土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网络化。

3. 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档案工作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为档案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但同时也对档案管理工作者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除要具备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具有计算机、外语、管理学等知识。

4. 加强基础业务建设。按照土地档案管理目标确定的各项业务建设要求,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业务建设。工作中要做到“四化”,即档案的形成要规范化;档案的管理要系统化;档案的保护要科学化;档案的管理要现代化。另一方便要积极探索电子档案管理新办法,把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环节纳入到档案管理的范围,并在档案部门的监督管理中。

三、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土管理部门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好土地,提高土地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充分、合理和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作为国土管理基础之一的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更需要加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认真做好基层国土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土地档案是不同历史时期土地档案制度和措施的汇集,也是各项技术成果的真实记录,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和参考作用。

1. 认真编制形式多样、实用性强的档案检索目录,便于查找和利用。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检索工具较为迅速、系统地提供和查找各类档案。要积极开展多种汇编和参考资料德编研工作,增强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和服务功能,为正确合理的处理土地问题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的数据和依据。

2. 充分利用土地档案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了土地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在一定范围内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进入矿产勘查开发领域。在土地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以及土地契税、耕地占用税的收取等经济活动中,其土地、矿产资源等有偿使用价格的制定,主要依据土地档案队所利用的土地质量、数量、位置、类别、使用年限、地价总额等要素的翔实记录。因此,依发合理地利用好土地档案,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提高档案利用率的重要途径。

3. 建立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网络。加强对国土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国土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我们遵照统—领导、统一制度,统一管理的原则。成立了国土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分局工作人员,兼职国土档案员,在师局专职档案员的帮助下,形成了全系统的档案管理统一模式。同时,完善档案制度建设,修订档案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做到职责分明,层层把关,保证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了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

4. 转变观念,超前管理。长期以来、我们对国土档案内容和工作范围的理解偏于狭窄。思想不够开阔,工作不能创新。对于各类业务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一种超前管理的意识、没有很好地和档案员联系。没有将国土档案工作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导致各类业务和档案管理长期以来各自为政、档案资料积累残缺不全、给档案的整理归档带来了困难。因此,现在要逐步转变观念,制定措施,对国土档案进行超前管理。

5. 国土档案特点,拓宽档案收集渠道。从实际情况看、国土档案是比较复杂的。它分类为九大部分,从每个部分的内容比较来说层次不齐。建设用地类的报批经历时间长、稍有疏忽、就可能遗漏。声响材料类形成的文件数量不多,不易引起档案人员的足够重视。为了保证档案资料收集齐全、完整,我们档案人员将需要存档的文件建立了档案收件簿,档案管理人员首先了解各类业务工作存档的分类程序和流程,对哪些档案资料、资料的内容、数量做到心中有数。

6. 强化档案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客观上对国土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国土档案工作的人员,专业知识与其他单位的档案人员更单一。为达到国土档案整理规范化的要求、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要进行一次正规的培训、讲解了国土档案工作中会形成哪些类型的文件材料。哪些是属于有保存价值的档案今后需归档、并讲解了具体的归档范围。同时,按照国土档案管理要求。对文件的起草、书写要求和制成材料的规范化、作详细的讲解。使大家对国土档案内容提前了解,在工作中有的放矢,注意积累资料。为今后建档工作奠定了基础,使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有—个切实的保障。

7. 通过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做好国土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工作、积累贮存国土档案是为了利用、而更好地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反过来也会促进国土档案管理工作。国土档案的形成是为以后利用起到查询的作用,通过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将其转化为档案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又通过档案工作者提供给工作人员利用,从而保证了国土档案的完整性,促使国土档案管理更上新台阶。

8. 档案利用过程中的保密工作。 (1)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单可循,并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类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利用对象的不同目的,加强重点监护。还要做到三勤:一是嘴勤;二是眼勤;三是手勤、脑勤。要在利用者离去之前,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

参考文献

[1]孟完兰.中国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工作指导, 2004

[2]姜杰, 陶传平, 夏宁.城市管理问题聚焦, 2007

[3]刘柱, 刘成.法制建设与国土资源管理, 2005

[4]曹建海.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与重复建设之关联[期刊论文].中国土地, 2004 (11)

上一篇:金融投资学下一篇:辅料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