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与认识(精选7篇)
思路与认识 篇1
摘要:体育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发展学生整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 我们要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最终积淀成自己的教学主张。
关键词: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个体差异,传统课堂
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从开始的激动、兴奋、新鲜, 到后来的困惑、怀疑与争论, 体育新课程掀起的波澜, 已渐渐变得平静。广大体育教师在经历了观念的冲击、行动的迂回后, 对新改课也有了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因为大家意识到, 没有问题, 没有挑战, 就说明改革还没有真正深入; 没有争论、没有反对, 就说明改革还没有触及问题的要害。真正的改革, 一定会冲击传统, 触及心灵。而我们老师要做的是: 以课堂教学为抓手, 用自己的实践行动渗透新的教学理念, 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尝试新型学习方式, 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在纷杂的环境中坚持正确的观点并付诸实践, 在反思中不断努力前行。
体育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的课程, 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质、发展学生整体素质, 养成终身体育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几年的新课改实施过程中, 我对体育与健康课改有了全新的认识, 归纳起来即新思路、新观念、新起点。
一、新思路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小组成员成尚荣先生说: “课堂, 是一块凹地, 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汇聚并得以整合; 课堂, 又是一块高地, 所有的课程都在课堂里提升并得以实现。”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一个纲, 一本书,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教学的目的只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而忽视了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 把体育教材竞技化, 教学的中心只是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没有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在教学大纲的“指挥棒”下, 造成了学生身体素质得不到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形式下, 体育与健康课改变了以往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变化, 体现出了社会发展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思路向现代教学多元化发展,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 不断尝试着运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 重视组织教法的创新, 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 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注意因材施教, 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重视运用情境教学、快乐教学、主题教学、体育游戏、情感分组、合作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来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和锻炼。
二、新观念
我们一线老师要做的就是: 能够在纷杂的环境中, 有信心坚持正确的观点并付诸实践, 在反思中不断努力前行。传统的体育教学采用“一个纲, 一本书, 一刀切”的教学模式, 教材里有什么, 我们就教什么, 只按教材上的“框框”来上课, 严重脱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现在新课改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地照本宣科, 要把教材看成是传授某一知识点的载体。它只是给了我们一个知识的框架, 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填充内容, 才能更好、更灵活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只看重学生的运动成绩, 现在来看, 这个时代已成为历史了, 我们要从单一的评价方式转向多样化互动的评价方式, 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注重整体发展, 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体育课程专家顾渊彦曾说过: “体育课程改革没有走回头路, 也没有回头路可走, 目前的状况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这是事物成熟与发展的必然过程。”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回流”与传统意义上的体育课堂有了本质的区别, 其中已经渗透了新课程的主体。
三、新起点
新课程改革的历程其实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在新课改的冲击下,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体育课程改革一路同行, 从观念起航到螺旋上升, 从反思前行向内涵发展。传统的体育教学只习惯于教学, 而陌生于课堂, 忽视了体育教师在教学方面的主体意识, 而主体意识的建立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 通过学习, 改变旧的教学观念, 树立新的教学思路, 由“经验型”教师向“高、精、尖”的“专家型”教师转变。在新课改的历程中, 我们都经历了一个“从理念灌输到自觉行动, 从茫然无措到积极尝试, 从被迫适应到主动创造”的成长过程, 既没有全盘放弃传统, 也没有放弃对新理念的研究, 而是兼收并蓄、恰到好处地吸收到自己的课堂中。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 我们体育教师要以此为契机, 通过不断地学习, 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 提高教学组织能力, “给学生一杯水, 你至少要有一桶水”。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 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还要充分挖掘教材, 依据教学目标来取舍教材内容, 充分考虑和开发对体育校本课程有利的资源, 培养创新意识, 使学生在身心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理想的体育课程, 应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的实施中习得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获得全面成长; 理想的体育课程, 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技能的掌握, 还应是运动情感的流淌、生活经验的积累, 引导学生把体育学习与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正如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季浏教授对体育新课改表述的那样: “形式上的参与, 其实就是观念上的起航, 对新课程在观念层面有了新的认识, 这才有了行动上的参与。我们应看到, 体育教学就像一座桥梁, 连接学生课内、课外的生活, 进而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延伸。作为教师, 我们要对各种新理念、新思想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最终积淀成自己的教学主张。在实践中我们也要不断学习, 学会反思和合作, 学会与人分享, 真正践行“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 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教育理想。
思路与认识 篇2
2014年3月9日-3月11日,我与陈老师、Allen、Olivia一起去汕头市拜访了汕头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爱华集团总经理蔡爱华女士,汕头市服装协会会长、爱华集团董事长谢来发先生,汕头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李霖彬先生以及汕头市文具协会副会长姚少辉先生。此次出差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服装行业和文具行业的行业知识,探讨国外市场的推广方案,交流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差异,学习如何进行项目推广的方法,促进汕头地区的品质企业的发展,迈开此次海外推广的项目的第一步。
一、家庭事业双丰收是人生目标
3月10日在汕头出差第一天的上午,我们拜访了汕头市女企业家协会会长、爱华集团总经理蔡爱华女士,从她的谈吐、举止、思维等各方面学习到很多知识,也对她的个人魅力表示十分的欣赏。同时也让我从现在起树立了家庭事业要双丰收的人生目标。
她的人格魅力大体上分为以下三点: 1.成熟稳重的工作思维
关于此次项目推广的方案,经过陈老师对她进行简单精炼的描述,她很快就凭借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进行消化,并且询问了几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例如:行业类别不同的产品是否得到顾客认可?通过网络进行海外推广的局限性?等。充分体现了她对于新项目的完全接受跟认真思考。在我们的交流中,陈老师也认真地回答了她的问题,肯定了大品牌的认可度和全球性推广产品的公信力,也得到了她充分认可。
在价格客户与品质客户的探讨中,蔡女士也很快与我们站到统一战线,支持进行这种新型的海外推广方案,品质客户才是现在需要寻找的根本需求,明确了通过网络推广方式只能寻求价格客户的局限性,同时也希望真正能够贯彻质的飞跃而非量的客户。通过陈老师与她的对话,我能够体会的更深的是一个人对于工作思维的成熟与稳重,并且充分体现了一个人思维的远见性对于一个新型项目可行性的判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执行力强的工作态度
在与蔡女士的互相了解之后,也了解到她对于工作和生活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并且她能够认真完整的将工作生活两不误。她熠熠夺目的背后肯定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而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种付出的精神和牺牲的勇气,还有对工作的热情和对家庭的包容。通过她对自己曾经在西班牙与国内高效率办事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她的执行力强大到推翻地域性和时间性的阻挡。工作就是如此重要,一个人对于工作的热情,就来源于是否热爱这份工作,一旦投入这份工作就需要热爱,就一定会认真地付出,并且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提高效率,完整的将工作完成。
3.绝对服从的强势魅力
关于她生活中的举止、谈吐和个人魅力的展现,充分体现了她对自己个人修养的要求非常高,我们也通过与她的接触,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通过了解她对于孩子的教育方法,认识到她的强势是非常受到孩子们的尊重的,这种人格魅力的形成真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跟阅历,才能达到让人感受到虽然是强势的要求,但是内心依旧愿意牢牢跟随的态度。
二、了解行业知识是我的第一步
3月10日上午我们还拜访了蔡女士的丈夫,汕头市服装协会会长、爱华集团董事长谢来发先生。通过陈老师与他做完项目介绍之后,他也表示非常支持我们项目的进行,同时他也同蔡女士与我们探讨分析服装行业在汕头方面的数据,提到服装行业的生产标准证明等专业性问题,也肯定了我们打入国外市场的必要性。
当日下午我们还拜访了汕头市服装协会秘书长李霖彬和汕头市文具协会副会长、汕头金辉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少辉先生。李秘书长提到关于互惠的问题需要与他进行进一步沟通,同样姚总提到了关于客户询问专业性知识如何与客户进行专业知识的交流问题,关于行业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各行业专利要求各种理解,我们需要非常准确的把握跟学习。
综上所述,我树立了我的第一步任务,以整合企业资源为主线,要将学习行业知识始终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保证今后在与业内人士交流的过程中,有相当的信心与说服力,推进我们项目的更快的发展。
三、推广方案的几步述战略形成
通过跟陈老师去汕头各协会的走访,仔细聆听陈老师对此次推广项目的描述,大致概括为以下七个描述步骤:
1.介绍C.W.公司的优势 2.介绍项目的来源与目的 3.强调进入“鬼”市场的必要性 4.分析“人鬼”市场的不同(分析利润)5.我们对合作企业的要求 6.此次项目的合作方式 7.我们项目的推广需求
对于此次海外项目的推广,我已经有了大概的思路,并且也能够按照正确的思路将项目表述完整,相信在今后的推广中能够更清晰完整的传达我们的合作思路,顺利推广我们的项目。
四、整合此次走访收集的行业数据 1.美国80%的服装是来源于中国市场。2.中国58%的内衣是来源于朝阳。3.全区65%的文胸是来源于朝阳。4.全区64%的毛衫工艺类服装来源于朝南。
5.汕头的童装在广州的店面有4000多家,在潮汕地区有1200多家。6.全国大部分的衬衫来源于揭阳。
7.文具行业的产品有进驻日本地区的质量,却不一定能达到欧美要求。
8.服装行业中欧美价格差异很大,欧洲价格通常比成本高十倍,美国价格通常比成本高五倍,差异来源于购买力不同。
9.服装行业的利润一般在12%以上。10.文具行业的利润一般在12%-15%之间。
五、总结
提高自身知识储备,提升语言准确清晰的表达能力,解放思维,学习优雅的谈吐方式,提高检索能力,收集各行业知识和专利要求,整合企业资源,加强与人沟通的能力,完成海外项目的顺利推广。
思路与认识 篇3
关键词:物质组成;知识结构;认识思路;化学观念
文章编号:1005–6629(2015)8–0010–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物质的组成、结构与反应”是化学学科的基本问题[1],认识常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等是中学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与“物质组成”相关的知识(简称为“物质组成”知识)涉及混合物与纯净物这两大类物质,分散在不同学段、不同主题或单元中,如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初中阶段有关混合物的知识先后有空气、溶液等,有关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知识先后出现在初中(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高中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高中必修2(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一章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等多个学段中。这样的安排是基于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希望通过螺旋上升的方式来逐渐拓展、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理解。对于散在的相关内容,若处理得不好,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割裂、零散,容易使学生停留在对具体知识的简单学习上,难以发现知识间的关系,产生理解上的困难。为此在教学中,如何能顾及相对独立的具体内容,又不忽略它们之间的联系是值得探讨的。鉴于目前对“物质组成”知识的讨论较少,笔者以化学观念为统领,就“物质组成”知识的内容、结构及其认识思路展开探讨。
1 对“物质组成”的认识
一般来讲,“组成”有两层意思[2]:一是成分、组分,指组合在整体中的部分、个体。二是指部分、个体组合成为整体。前者侧重整体中的个别,后者强调基于个别的整体,即先要知道组成才能研究物质是如何构造起来的。
从化学的角度看,人们一般是用两大思路或方法来研究物质的,既研究物质究竟是由哪些最基本的物质或成分所构成的,如把复杂的事物通过分析、分解和综合,还原成为构成它们的基本组元的方法;也研究由一些基本成分或简单物质如何变成较复杂的物质。不仅如此,化学学科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且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把外在的性质、现象归因于物质内在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因此,化学学科独特的视角之一是从物质的组成来认识物质并将其分类、归纳[3,4]。
在化学中,物质组成包括组分(对混合物而言)和元素(对纯净物而言)组成2个层次。依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组分组成,可以将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对于纯净物,按其组成元素的种类是否单一,可以分为单质和化合物。从组成的角度对形形色色的物质进行分析和归类,找出它们的共性和差异,可以达到深入了解和利用物质的目的。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特点是物质所具有的决定物质性质的基本属性。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个组成要素的搭配和排列[5],以此类推,物质的结构涉及物质的组成成分(组分或元素)、存在形态(微粒或元素价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是数量关系、排列方式、位置分布、相互作用)等。由此可见,物质的组成是物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物质性质的主要因素,进而影响着物质的用途。
物质组成与物质分类、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组成与性质及其用途等相互关联,分析和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形成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或解释,可以丰富和发展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利用物质。
2 “物质组成”知识的内容特点
中学阶段,“物质组成”知识涉及混合物与纯净物这两大类物质,对人教版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大致可归纳为两大方面(见图1):一是认识和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具体包括:(1)常见物质由什么组成,如空气的组成、水的组成、溶液的组成,一些常见单质及化合物的组成等;(2)物质组成的表示,如纯净物的化学式表示其组成;(3)物质中各成分之间的数量关系,如纯净物中元素间的质量关系(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组分的质量分数(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酸碱性与pH等);(4)物质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水溶液中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由分子构成的纯净物中相邻元素原子之间的化学键等;(5)对物质组成的测定,具体有混合物中某成分的含量或浓度的测定,如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溶液酸碱性与pH的测定、酸碱中和滴定,也包括纯净物元素组成的分析,如水的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定性和定量分析等。二是从组成角度深入认识物质,具体有:依据物质组成将物质分类,如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等;依据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进行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等,涉及过滤、萃取、结晶、蒸馏等方法,如水的净化、粗盐提纯、海水淡化等;依据物质组成推测、解释或调控物质性质,如CO和CO2的性质不同;铁合金与纯铁的性质不同,水溶液与纯水的性质不同等。
从内容特点看,中学阶段“物质组成”知识以事实性知识和技能性知识居多,而概念性知识和方法性知识偏少。其中概念性知识包括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合金、溶液(溶质与溶剂)等概念,方法性知识主要是“依据物质组成的物质分类”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缺少“依据组成推测或解释或调控物质性质”等方面的知识,缺乏关于物质组成与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概括程度较高的化学观念与方法。从课程编排看,“物质组成”知识分散在不同学段、不同主题或单元中,不同阶段学生关于“物质组成”知识及其承载的化学观念与方法的认识要求并没有清晰的界定。由此不难理解,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往往集中于具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对学生思维过程与认知发展的重视不够,尽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等学科思想观念为教师所熟悉,但有关“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及用途的关系”的内容常常被忽略。
3 “物质组成”知识间的关系与结构
知识结构由知识及其相互关系所构成。知识间的关系有包含关系、上下位关系、因果关系等。不同的关系,其意义不同。教学中需要立足整体的高度,将新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分析和把握知识间的区别和关系,进而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3.1 知识间的异同关系
对知识间异同关系的把握,既需要“同中见异”,也离不开“异中见同”。通过比较、分类等方法可以找出事物或知识之间的异同点。通过比较,根据事物的特征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根据相似点可以对事物或知识进行分类。
从元素组成的视角认识纯净物,可以对元素与物质性质的关系有深入的了解[6,7]:一是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个性”,即物质元素组成(元素种类、元素价态、分子中元素间的结合方式及相互作用)上的细微差别,会引起物质性质上的巨大差异;二是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的“共性”,即基于物质元素组成可以将纯净物进行分类,基于物质类别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基于物质类别可以深入了解物质性质与变化的规律。
鉴于课程内容分散编排的特点,“同中见异”较为显性,在此强调要重视“异中见同”,需要注意通过比较和分析表面上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来把握知识间的相似本质和规律。如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有过滤、萃取、蒸馏、结晶等不同方法,其原理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性质的差异来分离和提纯物质”。这种知识间的相似性,特别是从个别事物抽象概括出的规律性知识(概括程度较高的一般性知识)具有统摄功能,可帮助学生学会利用某一知识去同化新知识或陌生知识,让学习变得容易。又如,以“物质中某种成分的质量分数”为统摄,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认识和理解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问题。
化学知识间的相似关系有多种,如宏观性质相似、物质组成相似、微观构成或结构相似、实验原理与方法相似等,教学中需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以发展学生的认知策略。
3.2 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知识间的层级关系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纵向联系是指不同抽象层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又称知识的上下位关系。“上位知识”是在对大量具体事物或知识进行抽象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具体事物或概念、事实等称为“下位知识”,如过滤、萃取、结晶、蒸馏是“物质分离与提纯”的下位知识,相应地,“物质分离和提纯”是上位知识(见图2)。横向联系是指具有相同抽象层次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即知识的并列或同位关系,如过滤、萃取、结晶、蒸馏之间属于同位关系。又如,“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与“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是同位关系,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混合物中某纯净物的质量分数”的下位知识。
分析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可以明确新知识学习中的思维类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学习活动。对具体知识进行抽象概括、一般化或系统化等思维加工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间纵向向上的联系,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有普遍意义的概念和方法,实现知识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改造。将抽象概括获得的知识或方法用来指导或运用于解决具体问题,是知识纵向向下联系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
3.3 化学观念统领下的知识结构
探寻物质宏观性质和变化的内在本质和原因是化学学科的核心任务之一。物质的性质是由其内部组成和结构决定的,这是关于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化学观念。物质的组成、结构与性质之间的这种关系可以认为是因果关系,即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变化(原因)会引起物质性质的变化(结果)。
以上述化学观念为统领,从组成(组分或元素)的角度来看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性质,可以将上述化学观念进一步具体化(在此称为“具体理解”),如纯净物的性质受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元素形态(化合价、相邻元素的结合方式、分子中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等的影响[8]。对于简单的化合物或单质,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之类似,混合物的性质受组分的种类、数量及相互作用的影响。这些“具体理解”是基于对大量具体物质的性质与其组成关系的抽象概括,可以通过具体概念、事实或实例来体现。如合金和纯金属相比较,其性质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纯金属铁中熔合一定量的碳、锰或碳、铬、镍等,这种组成的改变,使得铁合金性能随之发生改变。利用这种方法,人们可以制得一些符合特殊需要的金属材料。
知识间的不同关系,构成了推理及解决问题的基础,有的可以用来分析、概括或解释一些具体问题,有的可以揭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考角度和思维过程。
化学观念具有思维引领作用,以化学观念为统领,将事实、概念与普适性更高的概念性知识(具体理解)及化学观念之间建立纵向向上的联系[9](如图3所示),不仅能沟通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升知识的概括化程度和包容性,而且体现了化学学科独特的认识视角与思维方式,能让学生从中领悟更有普遍意义、具有持久迁移价值的学科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这将对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改造和思维水平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4 “物质组成”知识的认识思路
化学观念是化学知识体系中最深层或最上位的知识,用化学观念统领具体知识可以促进对学科的基本思路及其知识间内在联系的把握[10]。但是,学生对化学观念的理解是以具体的事实、概念等具体知识为载体经过思维加工而逐步形成的,教学中需要尊重化学观念的形成规律,即需要结合相关具体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对知识进行思维加工,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认识思路与方法。
化学学科是在原子、分子和离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宏观-微观-符号相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认识视角和思维方式,因此对物质组成的认识既包括宏观层面,也包括微观和符号层面。
如前所述,物质组成涉及组成成分(组分或元素)的种类、存在形态(微粒或元素价态)及其相互关系(包括数量关系、相互作用)等要素,以此为依据,将“常见物质的组成”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可以从物质、元素、微粒的视角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梳理相应的认识思路,将知识内容转化为如表1所示的认识框架,为学生的学习和认识发展指引思维的方向和路径。
依据表1中的基本框架,按照学习进程依据知识发展的逻辑关系,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将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与认识思路方法统一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将知识及知识间的联系、认识思路与具体的问题情境建立关联,通过学生的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联系等思维活动,将学习引向深入。
总之,化学观念是化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需要注意突破孤立地传授具体知识这一局限,要把学习化学学科的重要概念、化学观念与学科独特的认识事物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围绕重要概念或化学观念组织教学内容,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以及看待事物的化学视角,并使之转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这对于促进学生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协调发展不仅必要,且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吴俊明,吴敏.化学课程中的科学观念教育——关于科学观念与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二[J].化学教学,2014,(5):3~6,28.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2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557,1546.
[3]应永嘉,姚天扬等编.化学原理(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5.
[4]宋心琦等.对中学化学的主要任务和教材改革的看法[J].化学教育,2001,(9):9~11.
[6][8]何彩霞.引导学生从元素视角认识物质及其转化——以必修1“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为例[J].化学教学,2013,(9):27~29.
[7]何彩霞.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物质分类”单元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09,(2):17~19.
[9]何彩霞.化学观念统领下的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以“溶液的酸碱性”教学为例[J].化学教育,2014,(9):18~22.
[10]吴俊明,吴敏.为什么要关注科学观念——关于科学观念与科学观念教育的思考之一[J].化学教学,2014,(4):3~6,13.
思路与认识 篇4
1如何认识特色小镇
当前, 对于特色小镇并没有非常严格的界定。按照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 (城) 镇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改规划〔2 0 1 6〕2 1 2 5号) 中的提法, “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集聚发展要素, 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中财办在对特色小镇调研报告中的界定是“特色小镇是集产业链、投资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 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绿色化融合发展的新形式”。浙江省对特色小镇的理解是“非镇非区”, 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一个镇, 也不是产业园区的一个区, 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聚焦浙江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等七大新兴产业, 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功能的创新创业发展平台。此外, 还有地方强调“特色小镇指的是位于城市周边、相对独立于市区, 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当前, 对于特色小镇的特征, 基本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 包括产业特而强、功能有机组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等。对于这些特征和认识, 基本涵盖了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内涵。笔者认为, 对于其中的两点要特别强调和重视。
一是有特色。这个特色主要集中在产业上, 从发改委的角度来看, 特色小镇最有价值的是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 中财办强调了特色小镇对于创新创业的价值, 创新创业自然要反映到产业上来, 浙江省也是提出产业要注重大视野、新业态, 一个小镇只发展一个主导产业。特色小镇一定是一个有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传统的单一的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文化、旅游等功能和环节延伸, 开发高端产品, 不仅要提升产品的附加值, 还要让产业逐渐做大做强, 占领高端市场。
二是形态小。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不同。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 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而特色小镇不是一个行政区划上的“镇”, 也与一般的产业园区、风景区不同, 而是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 统领特色产业挖掘和发展, 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也就是说, 特色小镇不像一般小城镇那么大, 是一个小范围的区域, 同时也与产业园区的功能单一不同, 同时兼具产业、居住、休闲、文化等功能。
2特色小镇建设的几个原则
2.1因地制宜, 分类实施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地理区位、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的各自优势, 因此, 特色小镇的建设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进行科学设计, 不能盲目跟风, 也不能照搬照抄。目前, 根据各地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 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在大城市周边的重点镇, 要按照卫星城的建设模式进行规划和建设, 通过与大城市的产业和消费功能的互补, 科学合理的设计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和方向, 分担大城市的功能。二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重点镇, 要通过产业链条延伸和产业转型升级, 合理设定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 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的中心。三是远离中心城市、具有较好生态、文化资源的小城镇, 要通过稀有资源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 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集散中心。
2.2突出特色, 打造产业发展新平台
特色小镇最大的特征就是产业, 因此, 在特色小镇发展中要立足产业发展, 通过特色产业的扶持和培育, 培育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有成长力的产业, 围绕产业来延伸产业链, 促进产业跨界发展, 进而形成特色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小镇一定是通过产业发展来增加就业、吸引人口, 进而提升小城镇的功能和发展水平。
2.3成本低廉, 培育创新创业新动能
特色小镇的一个优势就是创新创业的成本低, 包括土地成本低、生活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低, 还有就是政府通过打造便利的服务成本带来的政府服务便利, 另外还有进入门槛低、体制约束少、生态环境好等诸多优势。正是由于相比于大城市的低成本, 才能打造更好的创新创业平台, 才能更有利于产业的发展。
2.4创新机制, 激发城镇发展新活力
特色小镇具有较强的发展活力, 最大的优势就是机制灵活。相比于大城市, 特色小镇在生活成本、特色资源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但是特色小镇要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平台、成为产业转型升级平台, 就不能只依靠天然的优势, 更多的是要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 激发更多的发展活力。包括如何降低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 如何通过用地方式创新维持较低的土地成本, 如何创新投融资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小镇建设等等。只有通过体制机制创新, 才能激发特色小镇发展的新活力。
2.5合理分工, 发挥市场主导作用
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处理好政府、社会、市场三大主体的关系, 要让政府、企业等多个主体协同行动。政府应该主要致力于监管和服务, 具体的城镇建设、运营、管理等很多职能要放给企业, 由企业来负责,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3特色小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 各地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非常积极和活跃, 很多省份都已经出台了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具体指导意见。从现在很多地方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来看, 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地方政府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并不清楚, 不了解特色小镇的本质, 从而导致很难找准特色小镇的发展定位。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理解为简单的城镇建设;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作为要政策、要帽子、要指标的途径;有些地区将特色小镇看做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有些地区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只是盲目的跟风。
二是缺乏科学规划, 特色不突出。小城镇地区的规划水平本来就较低, 规划的眼光、发展思路、人才资源、协调组织能力, 跟大城市根本没法比, 很多地区小城镇原有的规划体系并不完善。在特色小镇建设成为热潮以来, 很多地区在短时间内就完成了诸多的特色小镇规划。这种短期内完成的规划, 很难充分考虑小城镇的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文化等特色, 很难找准每个小城镇的功能定位。一个科学的规划, 需要进行长期的规划设计和思考, 需要有精准的判断和深入的研究。很多小城镇的领导往往是头脑一热, 就做出一部规划, 还将规划蓝图想象得非常宏大、将投资规模做得非常大, 把战线拉得非常长, 结果就成为了一次小城镇建设的“大跃进”。
三是重建设、轻发展, 房地产开发倾向严重。由于对特色小镇的认识不清, 很多地区在特色小镇发展中将工作重点放在建设中, 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甚至包括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当前, 很多房地产企业纷纷进入特色小镇领域, 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主力。比如, 华侨城就提出要打造100个文旅小镇。特色小镇的发展是要经过一定时期逐步形成的, 哪里是简单的规划和房地产建设就能造出来的呢?在当前我国房地产库存非常严峻的形势下, 大量房地产企业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很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房地产去库存的压力。
四是要素难以保障, 影响发展进度。小城镇地区本身发展水平就较低, 因此特色小镇发展中在人、财、地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约, 相关制度不完善。首先是资金问题。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欠账较多, 需要较大的投入, 但是小城镇地区自身财力有限, 社会资本也有限, 在当前小城镇建设的热潮下, 建设资金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合理的解决;而且一旦出现问题或者投资回报低, 大批金融机构会不会继续投入将成为问题, 未来很可能会带来金融风险。其次是土地问题。很多地区将特色小镇建设得像景区一样, 实际上是为了发展房地产, 大规模的发展房地产会挤占产业发展的用地空间, 造成土地的浪费;而且很多小城镇建设中采取租赁集体建设用地的方式, 缺乏严格的管理规范, 需要提高警惕。最后是人的问题。特色小镇最终发展起来还是要有大量的人口, 很多特色小镇在建设中没有考虑好产业的发展问题, 对人口的吸引力根本就不强;而且大规模房地产开发导致房价上涨反而会阻碍人口的流入, 最后只能是一座空城。
五是政府热、企业冷。当前特色小镇建设的热度主要在政府方面, 而企业的参与度并不是很高。这是各地普遍反映出来的一个现象。地方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热衷更大程度上是基于提升政绩的考核, 而企业最主要的目的是盈利, 除去房地产开发的因素外, 真正能吸引到企业投资的并不多, 主要还是集中在具有产业基础和独特优质资源的个别小城镇。从各地实际来看, 很多特色小镇搞起来, 背后都有房地产开发的影子。
4推动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建议
特色小镇的发展, 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一种新型模式, 对于培育新生中小城市、提升小城镇承载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同时,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结合当前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 特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要切实提高对特色小镇的科学认识。对于特色小镇, 要理解其实质, 而不能只理解其形。要充分认识到特色小镇在产业、规划、人口、功能、环境等诸多方面的重要性。各地政府要首先加强对特色小镇的认识和理解, 不能简单认知, 不能盲目判断。在制定当地特色小镇规划中, 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源要素条件、地理区位等诸多因素, 不能简单、盲目的制定规划, 规划不能脱离实际, 不能好大喜功。
二是要强化特色小镇的产业功能。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产业立镇。要将产业发展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最重要任务。要在对本地产业基础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 准确判断产业的发展方向, 科学设计产业链条延伸的环节, 加快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实现从传统单打独斗的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 促进城镇经济转型升级, 避免产业同质竞争, 防止千镇一面。
三是要实行创建制。在鼓励和引导特色小镇发展的过程中, 国家有关部门要参照浙江的做法, 实行创建制, 而不要搞审批制。对于真正做得好、产生切实效果的特色小镇再由政府部门给予实质的政策奖励和扶持, 要避免先给予政策, 在审批制下, 很多地方为了获得“帽子”、政策而建设“特色小镇”, 既失去了建设特色小镇本来的目的, 也造成大量政府资源的浪费。
四是要加强制度创新和建设。一方面,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大胆探索, 积极通过土地、户籍、投融资、行政管理、审批、财税等领域的改革, 为特色小镇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维持较低的发展成本, 激发特色小镇创新创业的活力。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在土地制度、投融资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在保证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 也要实现土地利用效率提升、金融风险防控等目的。
五是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特色小镇建设的指导。中财办、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要联合制定实现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要对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的各种偏差、错误等及时制止, 甚至提出警告、批评。对特色小镇发展成效显著、路径正确的, 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 以正视听。不要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数量和考核目标, 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 让特色小镇自然成长。
摘要:2016年以来, 特色小镇成为各地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双重角度出发, 对特色小镇的特征进行了界定, 并指出当前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出现了认识存在偏差、规划不科学、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需要通过科学认识、强化产业、实行创建制等方面来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的科学性。
“认识比”教学设计思路 篇5
1、教师在计算器上拨出:300、1000、35、600、48
学生读一读,并且写出这些数
2、出示4版、5条方块
这个数你会写?学生尝试写一写、读一读
二、新授:
1、直观认识 :4版、5条方块
学生汇报这个数是四百五十的理由:4版――4个百 5条――5个十
4个百和5个十和起来是四百五十
板书:4个百和5个十和起来是四百五十
2、学生在计算器上拨数:(450)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四百五十后追问:为什么要在百位上拨4颗珠子?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5颗珠子?
写出450问4写在了哪个数位上?5呢?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拨数写数:230 、480、890
3、完成“试一试”:
(1)同桌先互相数一数:一十一十地数,从370数到430。
师:把你们刚才数到的数填在书中的括号里
(2)同桌相互一十一十地数,从890数到1000。
学生如果数得有困难,老师可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1、2题
独立看图填写,集体交流汇报
2、完成P12 “想想做做”第3、4题
思路与认识 篇6
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认识”时, 我是这样设计的:森林里居住着兔子一家, 兔爸爸、兔妈妈和两个孩子, 在父母的爱护下, 两个孩子慢慢地长大了。冬天快到了, 兔爸爸和兔妈妈想尽快地让孩子们懂事, 将来好独立生活, 决定让孩子们自己管理自己过冬的食物。
这一天, 天气晴朗。兔爸爸和兔妈妈把两个孩子叫到面前, 讲明了大人的想法, 希望它们能够自己管理好自己过冬的食物, 来锻炼自己生活的能力, 两只小兔都很乐意。于是大家开始分配食物。这时, 它们遇到了困难, 家里有4筐萝卜、8个大南瓜、12棵白菜 (在黑板上贴出图片) 。希望每个人分到的都一样多, 怎样分才合适呢?它们遇到了难题, 同学们能帮帮它们吗? (学生正津津有味地听着故事, 听说兔子一家遇到困难, 都纷纷举手抢着要帮助它们。因为这些数据比较小, 又有前面学过的整数乘法的知识做铺垫, 学生都能够轻易地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先说出4筐萝卜的分法:4筐萝卜分给4只兔子, 每只兔子分1筐, 正好分完。我趁机指出:把4筐萝卜分给4只兔子, 每只兔子分1筐, 每只兔子分的同样多, 这在数学中叫做“平均分”, 求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板书4÷4=1, 引领学生认识“÷”叫做除号, 4÷4读作“4除以4”。除号表示“平均分”, 板书:除号前面的数叫做“被除数”, 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商”。再接着告诉学生“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除法计算”这个道理。由此学生也帮助兔子一家解决了8个大南瓜、12棵白菜的分配问题:8÷4=2, 12÷4=3。结合这两个算式让学生再认识“被除数、除数、商”, 学生既帮助兔子一家解决了难题, 又学习了新知识“除法的认识”, 把整个新知识融入到故事中去, 学生变得乐学、易学, 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学生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 我及时向他们提供信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有很多的问题都需要用除法来解决, 大家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吗?我们比一比看谁解决的问题多。小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解决了多个类似的问题, 巩固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这个重点。根据数学知识的多变性, 我又进一步加深了知识:如果把12支铅笔平均分, 你会怎样分呢?学生根据除法的定义共列出6个算式 (12÷4=3、12÷3=4、12÷2=6、12÷6=2、12÷1=12、12÷12=1) , 引导学生判断“12÷1=12”是不是平均分呢?答案是否定的, 借此进一步认识了平均分的含义。
练习到这里, 学生都懂得了怎样用除法来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而我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重新回到故事:我们帮兔子一家分完了萝卜、南瓜、白菜, 它们都很满意。只是它们家还有食物没有分完, 我们来继续帮助它们好不好?学生的兴趣又重新被调动起来。问题是:兔妈妈今年还种了几棵冬瓜, 一共结了17个大冬瓜, 请大家来帮助它们分一分?学生很快就根据学到的知识列出了算式“17÷4=?”。可是结果怎么分也不能够平均分, 学生们开始互相交流起来。经过一番验证, 学生开始质疑题目是不是错了?我说题目没出错, 兔子一家确实收获了17个冬瓜, 我们能不能尽可能地分一下?学生得出“17个冬瓜4只兔子分, 每只兔子可以分4个, 还剩1个”的结果, 还告诉我说这不是平均分 (我看在眼里, 喜在心里, 说明学生真正攻克了这节课的难点) 。我告诉学生:你们真棒!这是以后要学习的知识, 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剩下的这个1叫做余数, 算式可以写作:17÷4=4……1, 读作“17除以4等于4余1” (因为这个知识较深, 只让学生认识, 不进行深入讲解) 。遇到这样没有分完的问题, 还剩1个分给谁呢?学生们七嘴八舌, 各抒己见, 有要求分给兔爸爸和兔妈妈的, 有希望分给两个兔宝宝的, 也有要求把冬瓜切成4份各分1份的……在学生的互相交流中, 更多的学生希望把剩下的冬瓜送给兔爸爸和兔妈妈, 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照顾好兔宝宝很辛劳, 应该让父母多吃一些。话到此时, 一些持其他意见的学生也转变了自己的想法, 表示赞同。
作为老师, 有关于除法这个问题的学习已达到教学的目标, 顺利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然而这个意外的关于“爱”的收获, 更让我感到欣喜, 数学不仅是我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工具, 还蕴含着很多爱的信息, 是学生让我对数学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思路与认识 篇7
发展校园足球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是实现学校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缺少的环节。要深入挖掘校园足球的独特价值和巨大的潜力,充分发挥足球运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开展校园足球进一步拓展素质教育的新空间。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的有效抓手,更是强国强教、利国利民的大事。近年来,虽然学校体育工作在改革中不断得到加强,但是也要看到目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仍不容乐观,这个问题是学校体育乃至整个素质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滑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大学生身体素质在继续下降,这种状况与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要求很不适应,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挑战。加快校园足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以校园足球为突破口,全面推动学校体育改革;而开展以校园足球为代表的集体类体育运动,是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身体健康、体质增强,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发展校园足球也是深化和推进学校体育改革的重要契机,希望将校园足球的推进作为一个突破口,围绕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推进学校体育的改革。因此,大力开展校园足球,一方面对学校的体育发展具有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条件改善,能够推动集体类运动项目的开展,使得体育课、课外锻炼、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校园足球综合性很强,对其探索形成的教学模式、训练方法、管理方式和竞赛体系等方面的经验也可以为学校的体育改革探索新路、提供借鉴并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形成“崇尚运动、热爱锻炼”的校园文化,也为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厚植土壤。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发展校园足球绝不是排斥其他运动项目,而是要形成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学校体育发展格局,实现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和人格素养三位一体共同提高。校园足球做好之后,可以将其成功的经验推广到篮球、排球、武术、体操、游泳、羽毛球等项目上,目的是希望通过校园足球,闯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一条新路。
发展校园足球,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哄而上,要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做下去。这项系统工程,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目标任务、发展思路和重点举措,为校园足球的长远发展提供指引和规范。
要做好整体布局,提高校园足球普及水平。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的学生都要成为“足球人口”。到2017年,要重点建设20000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200支高水平高校足球队,通过全国大学联赛的开展引领全国高中联赛,再辐射到省一级的初中联赛和市一级的小学联赛,形成学习、训练、校内联赛到赛会制的良性竞争机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要做到每周有一节足球课,即在每周小学4节体育课、初中和高中3节体育课中,要拿出1节课教足球。此外,在现有校园足球联赛的基础上,要搭建四级联赛的平台。每一个学校都要开展足球比赛,从班级比赛开始,在每个层次都形成一个联赛,同时组织学校之间的联赛,要根据学校规模的不同,设立不同组别的联赛,使足球比赛贯穿全年,通过比赛全面提升校园足球的水平。
创新体制机制,多措并举夯实条件保障。目前,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如支持该项工作的政策体系还不够健全、教师和场地的数量不足、经费缺口较大、运动伤害保险机制也不够健全等。校园足球能不能打开局面,关键在于创新体制和机制,下一步要因势利导,发挥政策杠杆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积极性。
完善政策机制,构建学生的升学通道。要逐步建立顺畅的小升初、初升高再到高校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升学机制;在中学确定足球重点校,做好接收小学生和培训提高工作;在高中做好足球特长生的选拔和再培养的工作,进而再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衔接,为足球特长生升学和发展拓宽渠道。把学生足球特长水平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供上一层级学校招生参考。
建立经费投入机制,形成政府支持、市场参与、多方筹措的多元经费投入渠道。中央财政经费主要用于开展跨区域以及全国性校园足球竞赛、课程标准等平台建设、高水平教练员引进和国家级师资培训等工作,各级地方财政主要支持开展本区域内的足球教学、训练、比赛和师资培训等工作。青少年校园足球属社会事业,还应广泛调动各方积极力量,各地应统筹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统筹财政资金和社会资金,广泛吸纳社会捐赠,多渠道筹集资金,形成有利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局面。要积极推进学校和社会足球资源的共建共享、统筹利用,加强学校和社会场地设施的双向开放,促进学校和社区足球运动的共同发展,让青少年有地方踢球。
强化培训机制,通过多种渠道配备师资,采取多种方式培训师资。当前,开展校园足球,面临的很大问题就是足球专业师资不足。下一步,还要继续拓宽师资的来源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现有师资的培养、培训,如有关高校要完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鼓励学生主修、选修和辅修足球专项,加强各类的职业教育,多渠道地培养足球运动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包括管理人才,鼓励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上足球课;把足球纳入体育教师“国培计划”,采用多种方式提升现有体育教师足球教学实践能力。从2015年起,实施特色学校足球师资国家培训项目,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教练员、裁判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示范培训,2015年全国初步计划培训6000名校园足球师资。2014年,在刘延东副总理及法国外长法比由斯的见证下,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与法国大学生体联正式签署了“中法校园足球合作谅解备忘录”。2015年起,将从校园足球试点校中选派优秀教练员前往法国进行留学,拟确定每年选派6期留学班赴法留学,学期为3个月,总规模约240人。
各地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树立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创新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挖掘校园足球的社会价值、体育意义、教育功能和文化内涵,要充分认识校园足球对深化教育改革、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青少年足球的今天,就是中国足球的明天,要坚定信心,从青少年抓起,筑牢足球运动基础,全面开创校园足球工作新局面,为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新的一年即将来临,在此,祝全国的学校体育工作者及广大的一线体育教师新年快乐、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思路与认识】推荐阅读:
数学教案:角的认识思路设计07-26
对营销部副经理岗位认识及工作思路10-12
措施与思路07-31
挑战与思路08-26
改革思路与对策10-13
困境与解决思路10-25
理清思路与安排结构07-05
环境分析与对策思路07-18
改革思路与建设目标05-12
设计理念与思路07-29